新颁布的会计准则范文

时间:2024-02-27 17:57: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颁布的会计准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新颁布的会计准则

篇1

一、新准则的颁布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诸多中国企业开始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并逐步抢占市场。与此同时,我国的会计准则体系也开始逐步建立,至2001年已经颁布了16个会计准则。但另一方面,我国曾长期奉行的“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并行”模式,与国际惯例并不相符,使得广大海外上市公司投资者们在阅读企业报表时存在诸多不便,“我国会计准则要尽快与国际趋同”的呼声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财政部颁布了一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实现了与国际惯例的趋同,然而这仅仅是从理论上做到与国际趋同,这一趋同与中国已经进行了近30年的改革开放比较已经远远落后,作为准则直接影响的中国企业,要真正做到与国际趋同,应极力缩短适应新会计准则的时间。而如何缩短这一跨度时间,至少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无论是上市企业还是非上市企业,均应加强其财务人员对新会计准则的学习和领悟。企业财务人员是财务报表的直接编制者,因此其对新会计准则的理解程度如何,直接关系到财务报表的编制是否符合新会计准则的各项要求。其次,要充分借鉴他国在本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趋同上的优秀经验。澳大利亚会计曾深受英国会计模式的影响,也因此使得澳大利亚会计界在经历了深刻的改革以后,基本确立了国际会计准则在本国的地位,同时准则的制定程序、制定机构和人员构成均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完善。

二、新会计准则颁布将产生的重要影响

(一)公允价值成亮点

在会计基本原则和会计要素的计量这两个方面,新基本准则出现了较大变化。新基本准则中的会计基本原则,继续保留了重要性原则、谨慎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等,也强调了可比性、一致性、明晰性等原则。但权责发生制和历史成本不再作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由于公允价值的应用,计量成为此次准则修改中的一大亮点。美国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比较侧重公允价值的应用,以体现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据悉,财政部为此多次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讨论相关问题。考虑到中国市场发展的现状,此次准则体系中主要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易等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总体上说,新会计准则体系对公允价值的运用还是比较谨慎的。

(二)利润调节受限

主要体现在存货管理办法等变革中。

1.存货管理办法变革。新存货准则下,取消了“后进先出”法,一律使用“先进先出”法记账,这对生产周期较长的公司将产生一定影响。原先采用“后进先出”法、存货较多、周转率较低的公司,采用新的存货记账方法后,其毛利率和利润将出现不正常的波动。例如,采用“后进先出”法的家电上市公司,在显像管价格不断下跌过程中,一旦变革为“先进先出”法,后果将是成本大幅上升,毛利率快速下滑,当期利润下降。

2.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变革。针对借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操纵利润的问题,新资产减值准则明确规定,计提的减值准备不得转回,这也是新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质性差异之一。值得关注的是,一些利用大幅计提减值准备进行利润调节的公司,有可能在2006年将减值准备冲回,否则2007年执行新会计准则后,这些“隐藏利润”将再也没有机会浮出水面。从上市公司实际计提的减值准备来看,一些公司的减值准备甚至超过了当期净利润。这些公司若在2006年年度报告中转回部分减值准备,其利润将大受影响。

3.债务重组方法变革。新债务重组准则改变了“一刀切”的规定,将原先因债权人让步而导致债务人豁免或者少偿还的负债计入资本公积的做法,改为将债务重组收益计入营业外收入,对于实物抵债业务,引进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按新规定,一些无力清偿债务的公司,一旦获得债务全部或者部分豁免,其收益将直接反映在当期利润表中,可能极大地提升其每股收益水平。因此,那些负债金额较高又有可能获得债务豁免的公司,值得投资者关注。

(三)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等也发生了变革

1.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变革。目前中国的企业合并大部分是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这不一定是合并方和被合并方双方完全出于自愿的交易行为,合并对价也不是双方讨价还价的结果,不代表公允价值,因此以账面价值作为会计处理的基础,以避免利润操纵。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包括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可以有双方的讨价还价,是双方自愿交易的结果,因此有双方认可的公允价值,并可确认购买商誉。

2.合并报表基本理论的变革。与《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相比,新的合并财务报表准则所依据的基本合并理论已发生变化,从侧重母公司理论转为侧重实体理论。合并报表范围的确定更关注实质性控制,母公司对所有能控制的子公司均需纳入合并范围,而不一定考虑股权比例。所有者权益为负数的子公司,只要是持续经营的,也应纳入合并范围。这一变革,对上市公司合并报表利润将产生较大影响。

(四)金融企业首当其冲

关于金融工具的4项具体会计准则主要适用于金融企业,这些准则对金融企业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上市或拟上市的金融机构则首当其冲。例如,准则规定衍生金融工具一律以公允价值计量,并从表外移到表内反映。这就要求上市银行和证券公司善用衍生工具这把“双刃剑”,因为表内化将对企业利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风险管理的行为产生重大影响,企业不但要考虑现金流等经济因素,还要考虑衍生金融工具对报表的影响,以避免给报表带来过大的波动。

三、《企业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关系

《企业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都是《会计法》中提到的国家统一会计核算制度的组成部分。《会计法》第五十条规定:“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是指国务院财政部门根据本法制定的关于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以及会计工作管理的制度。”会计核算制度仅仅是统一会计制度的一部分,会计核算制度包括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

《企业会计制度》的实施是我国会计核算制度改革总体思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的总体思路是:(1)打破行业、所有制、组织方式和经营方式的界限,建立统一的企业会计制度,适用于除金融保险企业以外的大、中型企业,并在此基础上对各个行业、企业的个性业务,拟定各个专业核算办法。(2)针对小规模企业的特点,制定小企业会计制度。(3)考虑到金融保险企业经营的特殊性,制定金融保险企业会计制度。

已经的《企业会计制度》不是对现有行业会计制度的简单相加,而是以《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及其补充规定和具体会计准则为基础加以制定的。目前,财政部正准备起草特殊业务的专业核算办法,比如,工交企业成本核算办法、商品购销存核算办法、进出口业务核算办法、房地产商品开发业务核算办法,等等。这些特殊业务的专业核算办法也将作为《企业会计制度》的统一整体。

目前,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在我国是并行的。对于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在我国长期并存的必要性,已有许多学者进行了探讨,主要是因为我国传统的管理习惯、转轨时期的经济环境及改革开放与国际接轨的需要,在此不赘述。笔者主要着眼于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并行的现状及发展方面进行探讨:

(一)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内容的不一致与并行建设的不同步

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都是由财政部根据会计法制定的,都属于同一层次的法规,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两者的基本目的也是一致的,即对企业会计核算进行规范。从这个意义上而言,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的基本内容应该是一致的,这样才不致造成执行过程中对两者的无所适从。但从新企业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的比较中发现,新企业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在基本内容上显然有其不一致之处。可见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并存,所要规范的对象一样,但内容不一致,建设不同步,是存在执行问题及影响规范所要达到的效果的。

(二)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应并行建设并凸显重点

二者并存必有其重。两个同等内容、同等效力的规范长期并存,是转轨时期的一种过渡现象。无论这种现象存在时间多长,在两者并存时都必须明确三个问题:一是执行过程中,以执行何者为主的问题;二是当两者存在差异时又应以何者为重的问题;三是长期的并存建设中,以何者为未来的发展和建设重点,其建设的内容及特色又应是什么的问题。这三个问题实际涉及的研究内容只有两个,即当前的执行问题及所要奠定的发展格局的基础问题。

讨论此三个问题必须先明确我国会计规范的最终发展方向。

1.从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的区别上来讨论两者对我国会计规范最终发展方向的影响。

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本质上都是一种规范,都是会计标准的表现形式,这是已达成的共识。如果说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存在差别,那么这个差别就是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在习惯上形成的表达形式与表达结构上的差异。西方国家建立的会计准则是分要素、分经济事项制定的,而会计制度是按照会计报表的结构,或者说是按会计科目的组织逻辑来制定的。许多学者就此撰文对两者进行探讨,并以此为出发点讨论我国究竟是以会计制度抑或以会计准则作为会计规范的主要形式。简单地总结,会计准则的优点是分会计要素、分经济业务制定,可以将该要素或该业务涉及的定义、特征及计量、披露等阐述得更全面更清楚,逻辑更严密。而且当某一经济业务随经济环境有所改变时,能够直接修改某一具体准则,用新的具体准则代替之而不影响对其他经济业务的规定,较具灵活性。而会计制度的优点则在于按会计报表的结构来制定,以账户设置、记录内容和借贷内容为核心内容,不仅具体而且易操作。当前持以会计制度为主要会计规范形式的观点,正是以会计制度的优点与我国会计人员的水平、我国长期以来以会计制度作为会计规范形成的习惯相适应作为基础的。

这里可以明确的是,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对我国会计规范发展的影响仅在于两者间唯一的区别,即表达方式上何者更适合的问题。但实质上对会计规范的发展而言,更重要的是内容建设,内容的建设无论是采取会计制度还是会计准则,都只是形式的差异。

2.从会计环境来看会计规范的发展趋势。

经济全球化已是必然的趋势。经济全球化不仅使各个国家利益与共,而且也给各国提出了市场规则、法制规范的同一化问题。会计的发展是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会计规范亦然。中国已加入WTO,发展中国未来经济是不能忽视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的。在此经济环境中,中国会计规范国际化也是必然的。

对原以会计制度为规范形式的国家,会计规范在形式上转变的关键问题在于,如何实现转变过程中使用习惯的过渡;实现国际化与国家化的协调;在实现了以会计准则作为会计规范的形式之后,是否要完全地摒弃会计制度这一形式。

篇2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 上市公司 财务报表

新会计准则的颁布构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会计体系,使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和融入国际经济体系的步伐大大加快。文化产业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增强的主要推动力量。新会计准则首先在上市公司中实施,虽然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适用范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是不能否认的是新会计准则能够提高包括文化产业在内的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并对这些公司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一、新会计准则实施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影响

(一)“公允价值”应用的影响

关于公允价值的引入是基本准则中最引人注目的变化。公允价值法成为除历史成本法、重置成本法、可变现现值法和现值法等以外的一种新的资产评估的方式。公允价值计量指的是资产和负债的主要计量属性是市场价值或者未来现金流量的价值。公允价值已经成为企业调节利润的一种工具。之前非货币交易产生的收益属于资本公积,但是新会计准则实施后非货币交易产生的收益最后能够进入企业利润表。

(二)对合并会计处理方法变革的影响

新出台的合并会计准则用权益结合法对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进行会计处理,采用购买法对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进行会计处理。我国之前颁布的与企业合并相关的规范并没有对采用哪种会计处理方法进行明确的规定,但是直到目前,我国都在采用权益结合法对出现的企业合并进行会计处理,权益结合法能够使会计报表更加实用是它得到认可的主要原因。但是在权益结合法下合并后年度确认的资产负债相对较低,会直接导致成本费用较低。

(三)债务重组处理方法变化产生的影响

债务重组又被称为债务重整,指的是债权人在债务人处于财务困难的时候,债权人根据和债务人所达成的协议或者法院的裁定做出让步的事项。这也就是说,对原定债务偿还条件进行了修改,即债务重组时确定的债务偿还条件与原协议不同的,均作为债务重组。按照新会计准则的规定,如果对上市公司进行新的债务重组也就意味着只要债权人做出了让步,那么该上市公司由于债务重组所获得的收益将会算作当期损益,并且最后进入企业利润表。对于那些无力偿还债务的公司而言,如果能够获得债务全部或者部分豁免,那么这部分收益将会进入当期的利润表中,有可能会使每股收益水平进行大幅度的提高,也就等于给了这些公司蓄意包装利润的机会。也就是说,债务重组使得很多公司对正常的经济状况不能进行真实的反映,会导致投资者判断失误,所以监管部门必须加大对债务重组公司的审核和监督,从而对信息的准确披露进行确保。

(四)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变化带来的影响

资产减值指的是资产的可收回金额比其账面价值要低。资产的公允价值将处置费用减去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中较高者确定可收回金额。新会计准则中规定不得转回计提的减值准备,只能对相关资产进行处置后,最后再进行会计处理,这也是新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有差异的实质性因素之一。《资产减值》准则中规定不能转回资产减值损失的范围主要包括无形资产、固定资产和对子公司、合营公司和联营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等该准则适用的资产范围,而能否转回其他资产还需要根据与之相关的其他具体准则的规定。新资产减值准则的颁布对上市公司调增利润的一大途径进行的截断。新会计准则要求在附注表中披露与资产减值准备有关的信息,这能够使会计信息使用者能够对上市公司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情况进行更好的了解,能够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进行有效分析,从而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

二、上市公司应对策略建议

(一)更新会计观念

新会计准则颁布以及在上市公司实行之后,上市公司应该尽快将会计思维进行转变。作为以生产和提供精神产品为主要活动的文化产业应该把新会计准则颁布作为深化企业改革的契机,并积极的在企业内部推行新的会计准则。利用新会计准则对风险监控进行强化,根据市场环境以及客户喜好的改变对公司的资产与负债及时地进行动态调整。除此之外,还需要将新会计准则和文化产业单位规模及特点进行有机结合,这样能够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提高并对公司会计信息管理水平进行提高。同时,新会计准则对企业会计信息的披露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能够不断提高文化产业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促使其治理模式国际趋同。

(二)加强相关人员业务培训

在生产力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文化等精神方面需求越来越大,对文化产业财务管理的质量水平也要求越来越高。而文化产业中相关人员对新准则的掌握程度将会对新准则的实施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上市公司是新会计准则执行的主体,首先应该对人员培训进行准备,使财务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能够对新会计准则进行全面的了解,并将其与旧会计准则的区别进行掌握;然后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准备好新会计准则中要求披露的以前从未披露的财务信息。

(三)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机制

因为文化产业的特殊性,文化产业公司内部控制机制还不够完善,在新会计准则实施的大环境下,文化产业上市公司首先要做的就是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机制,这有利于内部会计监督机制的形成,能够对新会计准则的合理运用和有效实施进行有效的确保,不仅能够保证文化产业的长期健康稳定发展,还能不断提高我国会计职业界的透明度和执行水准。

三、结束语

从以上分析能够看出,新会计准则对包括文化产业在内的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均有很大的影响。新会计准则的颁布是我国经济发展以及我国经济和国际接轨的必然结果。本文对重点分析了新会计标准中以上几项重大变化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影响,并就此给广大投资者应对新会计准则提出了几点建议。

参考文献:

[1]孙冉.价值相关性视角下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会计信息价值影响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52(11):45-46

篇3

【关键词】我国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 联系 区别 经济环境 国际趋势

Discussion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Chinese accounting standards and accounting system

Wang Jianfang

【Abstract】With the reform going deep and the new enterprise accounting standards being promulgated, the theory field has made more times’ farther discussion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Chinese accounting standards and accounting system. Though comparing and analyzing the relation and difference Chinese accounting standards with the accounting system, the author has made talked her own understanding to the problem, combining the economic environment of our Chinese present enterprise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n enterprise accounting standards and the international trend.

【Keywords】Chinese accounting standards and accounting systemRelationDifferenceEconomic environmentInternational trend

我国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关系随着改革的深入和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理论界对此也多次做过进一步的探讨,通过对我国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联系与区别进行比较分析,并结合当前我国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和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势的现状来谈谈对此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1.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关系。

1.1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联系。

1.1.1同属会计法规的范畴。我国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都是由国家财政部门组织制定和实施的,它们都是同一层次的部门行政法规,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1.1.2同属指导会计工作的规范。广义的会计制度包括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还包括会计法律法规。

1.2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区别。

1.2.1指导思想不同。会计准则的制定以原则为导向,其指导思想是“指导性”的;而会计制度的制定是以规则为导向,其指导思想是“指令性”的,这是两者之间的根本性区别。

1.2.2侧重点不同。会计准则主要侧重解决会计要素如何进行确认和计量的问题,同时也规范会计主体应当披露的信息,内容比较抽象、简略;而会计制度主要是对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进行直接规范,重点规范会计的行为和结果,侧重于记录和报告,内容比较直观、具体。

1.2.3制定、修订的灵活性不同。由于一项会计准则涉及的范围通常比较小,易于增加或修改,而会计制度规定得比较详尽,即使经济业务只有一点变动,也要修订整个会计制度,因此会计准则的制定和修订要比会计制度方便得多。

1.2.4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不同。由于会计准则规范的内容比较抽象、简要,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而会计制度所规范的内容比较直观、具体,可操作性强,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自然较低。

2.会计准则取代会计制度的必然性分析。

2.1经济飞速发展的需要。资本所有者迫切需要了解更加真实、相关、及时、可靠的信息。会计制度的规定始终是“滞后”的,难以提供有用的会计决策信息,会计准则以原则为导向,会计人员可以应用会计原理来处理新问题,会计准则比会计制度更具灵活性。

2.2国际趋势的需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市场国际化的迅速发展,客观上要求作为国际商业语言的会计必须采用相同或相近的准则,以提供真实、公允和可比的会计信息。

3.会计准则取代会计制度的可行性分析。

3.1中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完善。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从实质上参与会计准则的研究和咨询,从而使我们这种纯政府模式制定出来的会计准则更具有代表性、专业性和科学性。

3.2会计准则体系的完善。我国新颁布的会计准则体系由一项基本会计准则、38项具体会计准则和2项会计科目、会计报表规定组成。

篇4

[关健词] 商誉 商誉减值 自创商誉

一、中外商誉会计规范演进过程

1.美国商誉会计规范的演进

商誉在美国也是会计学领域中最具有争议的热点话题,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美国有关商誉会计规范的过程。1944年,美国会计程序委员会(CAP)了第24号会计研究公告后,它又公布了第43号会计研究公告,规定了有关商誉的摊销等问题。1970年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APB)颁布的第16号意见书《企业合并》和第17号意见书《无形资产》:规定企业合并可以同时采用权益结合法和购买法。1992年,FASB(1973年成立)在无形资产减值项目中添加了商誉减值的会计问题。1999年FASB公布了《企业合并与无形资产》的征求意见稿。2001年6月,FASB公布了SFAS141和SFAS142的两个会计准则,其规定企业在合并时采用购买法,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减值测试。

2.IASC有关商誉会计规范的演进

IASC先后了一系列有关商誉的会计准则,如:1983年IASC并经多次修订的IAS22准则中,对商誉及负商誉的确认与披露问题进行了规范;1998年IASC了IAS37准则,对商誉减值的确认与分摊问题进行了规范;同年IASC了修订后的IAS38准则,对自创商誉的确认问题进行了规范。

3.中国有关商誉会计规范的演进

我国财政部在1993年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对商誉问题做了两个方面的规定。2001年又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其中对商誉的问题做了三个方面的规定。2006年2月重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合并》和《无形资产》。2007年颁布实施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准则,进一步规范了我国商誉会计处理问题。

通过比较后,我们可以看出各国在商誉会计规范演绎的发展历程是有所不同,但各国根据本国经济发展情况导致其发展后的结果却逐渐趋同。

二、中外有关商誉会计处理规范比较

1.商誉定义的比较

各国会计界对商誉的认识不同,导致各国制定的会计准则对商誉下的定义也有所不同。如:FASB的SFA142准则规定:商誉是指取得成本超过所得公司应分配的资产和负债净值的差额。IASC的IAS22规定,商誉是指交易发生时,购买成本超过企业在所购买可辨认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中的股份份额的部分,它应确认为一项资产。我国新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中将商誉定义为在“购买方对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

2.商誉的确认和计量的比较

FASB颁布的SFAS141和SFAS142的两个会计准则规定,商誉是合并成本与被购买企业净资产的公允价值的差额,确认为一项资产。我国2007年颁布实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在非同一企业控制下发生的购买方对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确认为商誉。国际会计准则规定,商誉是指交易发生时,购买成本超过企业在所购买可辨认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中的股份份额的部分,它应确认为一项资产。

3.商誉减值的比较

从现有的资料查阅来看,FASB的SFAS142准则规定,如果报告单元的账面价值超过其公允价值,超过的部分要作为减值损失在报表中予以确认,对以确认的减值损失,不能转回。2007年,我国财政部颁布实施新的《资产减值》规定,商誉要进行定期的减值测试,其不得转回。IASC颁布的IAS36准则规定,资产减值应采用资产的净售价或可收回金额与使用价值的孰高者进行计量。对已确认的商誉减值损失,不允许转回。

通过比较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具有代表性的商誉会计准则的处理方法基本上可以是一致的,都是围绕着“公允价值”为基础进行计量的,鲜明地体现了各国有关商誉会计准则的逐步趋同性,但也体现出有所区别。商誉的资产减值是根据自己国家经济发展情况而规定的,因而有些差异。

三、中外有关商誉会计规范比较后的启示

1.关于定义

通过比较,笔者认为美国、IASC和中国都从可操作性的角度对商誉进行定义的,这符合商誉作为一个财务会计要素且一直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中的概念的特点。

2.关于商誉的内容

人们普遍认为,商誉是由外购商誉和自创商誉组成,但各国会计准则通常只对外购商誉的会计处理进行规范,却对自创商誉不予确认。笔者认为商誉的产生与企业合不合并没有关系,只与企业过去的交易和事项有关系。关于自创商誉是否予以确认和计量,在学术上的争论异常激烈。笔者想随着衍生金融工具计量的推广应用,到那时公允价值计量就会取代历史成本计量,并以此成为主要的会计计量模式。那时,商誉计量的问题将会得到解决。

3.关于完善我国会计准则

通过比较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商誉减值及负商誉的具体会计处理上,我国新的会计准则与美国、国际会计准则并非有一些实质性的差异。这恰恰说明了我国在完善会计准则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并立足于我国的经济、法律等环境。因此,我们在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过程中既要吸收借鉴别国好的会计准则,又要结合我国国情,进一步完善我国会计准则,促进我的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会计核算 会计准则 职工薪酬.

一、新会计准则有关职工薪酬的概述

1.新会计准则下职工薪酬的定义与使用范围。职工薪酬指的是企业为了得到职工所提供的劳务而支付给职工的各种形式的报酬和与之相关的其他支出。新会计准则下中职工薪酬不单指职工在职期与离职后企业所提供给职工的货币性报酬与非货币利,同时企业为职工配偶、子女及其他被赡养者等提供的各种福利等也被纳入职工薪酬的核算范围之内。

根据我国新会计准则中的第9号文件,我国的职工薪酬适用范围主要由以下内容组成:职工的工资、奖金、各种津贴补贴和福利费用;五险一金在内的社会保险费用;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和工会经费;因企业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而由企业支付的补偿;其他为得到职工所提供的劳务的支出;非货币利等;

2.新会计准则下职工薪酬核算方法。新会计准则下规定对于职工为其企业提供劳务的会计期间,应将相关应付职工的薪酬记为负债,而当企业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时,企业应支付职工一定补偿。其补偿按职工提供劳务的受益者的不同以不同情况处理。

首先一般性费用如企业为职工缴纳的五险一金应该以职工为其提供服务在职期间内的工资总额的为基础,根据一定的比例确认为当期发生的费用;对于由于产生无形资产、负担在建工程而需支付的职工薪酬,应被计入无形资产或固定资产的成本;对于产品生产中职工所提供劳务而产生的薪酬,则通常将其计入应计入劳务成本或者产品成本。

其次包括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以及职工福利费在内的三项经费,其中对职工的教育培训费用即企业为了使职工文化水平得以提高、先进技术得以掌握而支付的费用应该在工资总额的基础上以1.5%的比例计提,计入管理费用;对于工会经费同样与职工教育培训经费的核算方法相同,计提比例为2%。在提取职工福利费即指企业以14%的比例从工资总额的基础上分配用来专门补助职工以医疗为代表的福利事业的经费时,应按照职工提供劳务所得受益的对象不同,计入当期费用或确认为相关资产的成本。

同时,新会计准则还对企业的补偿核算和辞退福利分别提出了不同的要求。针对补偿核算,新会计准则指出劳动合同到期之前企业结束与职工的劳动关系,或者提出给予自愿接受裁减的职工以补偿的建议,应被确认为解除劳动关系所提供的补偿而产生的预计负债,故应计入当期费用。针对辞退福利,新会计准则中则要求通过提高职工养老金或其他离职后的福利,或者将职工的工资部分支付到职工辞退后的某一期末或者采取一次性补偿的支付方式来为职工提供补偿。

3.新会计准则下职工薪酬核算与传统核算方法的差异性。新会计准则的颁布不仅使得我国上市公司的相关会计信息的质量有所提高,同时也获得了国际上的不少赞同与认可。与传统的行业会计体系相比,新会计准则体系第一次明确的对应付职工薪酬做出了定义,在传统下狭义概念上的应付职工薪酬的基础上加以延伸提出了广义概念上的应付职工薪酬。对于职工薪酬的范围又纳入了职工福利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其中以三项经费(工会经费、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和诸如五险一金等各种形式的福利类应付职工薪酬,不仅仅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集中体现,也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现阶段的相适应,是极具合理性的新型会计核算体系。过去的行业会计准则施行过程,企业财务人员在核算企业相关财务成本时总是存在各式各样的问题,有些企业中,职工的基本薪酬如工资、奖金、津贴并不能够真正按照规定落实,职工付出的劳务与所获报酬之间存在不平等的关系,不利于调动企业职工劳动工作的积极性,从长远角度上来看也不利于企业的自身发展。而如今的新会计准则规范了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劳动关系,使得企业与职工的薪酬支付更系统更科学,在要求企业财会人员严格遵守新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充分给予了其会计核算的自。

二、新会计准则颁布的意义

新准则的颁布不仅丰富了企业职工应付薪酬的内涵,改变了原有单一的工资核算,也改进了传统企业会计核算的方法,使得核算内容的范围更加广阔,创造了一种新型的会计处理模式。其中的信息披露机制,规范了有关职工薪酬披露信息的内容。对于我国会计质量的会计信息的准确性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有助于我国会计核算准则与国际会计核算体系接轨,是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走向国际化的标志?规范了我国市场经济运行的合理机制,提高了我国市场经济运行的质量,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平稳高效的发展,能够对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完善注入一股全新的活力。

三、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职工薪酬核算的影响

首先,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在一定程度上对职工薪酬核算的内容有了更加明确的划分,这必然会促使企业对于企业人员成本的核算更加精确与合理。在新会计准则施行后企业在核算企业职工薪酬时不仅应将职工的工资奖金部分纳入核算范围之内,同时也要将各种不同形式的职工福利费用与期间费用计入其中。这将会让从前企业职工薪酬核算过程中被忽略的、间接性、隐性的相关人员成本全部变得明确,并且透明地反映出来,同时也有助于企业其他各方面成本的核算工作顺利进行。

其次,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在一定程度上对职工薪酬的核算内容的信息披露有了更加明确的规范,这必然会促使企业对于企业职工薪酬的核算更加统一。新会计准则中规定企业对于职工的应付薪酬以及期末对职工未完成的支付等信息都应加以披露。将职工在职期间为企业提供劳务所应得到的报酬计入负债,由受益对象的不同确认为当期发生费用或者资产成本等诸多规定都是企业进行职工薪酬核算时所能进行统一核算的基础。将企业支付给职工的其他包括五险一金在内的各类社会保险福利费用在财务报表的附注中加以披露的原则,在保障企业合法权益的同时,也让不同职工都能享受的合理公平的待遇。同时新会计准则还对企业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时,企业应对职工做出的补偿支付的信息披露做出了相应规定,有助于减少企业与职工在薪酬核算上的分歧。

另外,新会计准则的颁布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企业对财务经营状况的核算方法,这必然会使企业的相关财务经营状况受到些许影响。新会计准则对于企业与职工在劳动合同到期以前,由企业主动接触两者劳动关系所给予职工的应付补偿预计做负债处理的规定将对企业的各期损益产生相关影响。新会计准则规定统一核算处理不同职工的各类薪酬因职工在职期间所提供的服务而应付的职工薪酬被记为负债,而其他费用方面除了辞退补偿被确认为当期费用外都应以受益对象的不同计入当期费用或资产成本。故而也会促使企业存货成本的增加,使得企业的经营成果受到影响。新会计准则还规定按照实际发生额计提福利费用的规定,在与税收相关规定有所出入时进行调整的原则会使得企业的期间费用、流动负债以及存货成本有所增加,也同样影响到企业的经营成果。

四、如何对新会计准则下职工薪酬的核算方法加以完善

对于新会计准则的颁布为我国新型会计核算模式的创立带来希望,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带来良好契机的同时,也毫无疑问还存在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对于如何完善新会计准则下得职工薪酬核算方法,根据前文对新会计准则中职工薪酬的定义、范围、特点、意义等的探究,主要探究出以下几点内容:

1.对于企业待退休和退养人员的薪酬支付应该增加。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会计核算准则想要得以完善就必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国情,就应该充分考虑到我国多种多样的企业用工形式,结合我国企业用工发展的历史特点。根据我国企业在不同时期的待退休和退养人员均有相当一部分比例的特殊性增加对对其的职工薪酬,在企业预计支付中加以确认和计量。

2.对于企业职工带薪休假与辞退补偿的会计处理加以规范。由于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将企业职工的带薪休假以及辞退补偿的会计处理确认为负债,则必定会造成部分企业将其他资金的流出打着这两者的旗号记为负债,造成企业会计核算的虚假性。为了避免相关情况的发生,新会计准则有必要完善对于企业职工带薪休假以及辞退补偿中的会计处理方法。

参考文献:

[1]企业会计准则(2006).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

[2]马利芳.新会计准则提体系下对职工薪酬的思考.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

[3]丛秀云 .职工薪酬核算与管理.清华大学出版社

篇6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 国有企业 会计处理 影响

一、基本准则的重要变化及其对国有企业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体系的第一大内容为基本准则,基本准则不同于具体准则,它是准则中的标准,对国家颁布的各项具体的会计准则的制定起到了统领作用,也就是说新会计准则属于会计准则体系中的“宪法”。它主要规范会计的所要实现的目标、最初的基本假设、信息和质量具体要求、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求等等。与九二年财政部颁布的会计准则相比,新会计准则在它所能应用到范围、会计的的会计目标、一般原则、财务会计报告的内涵和会计要素的定义等许多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财务会计报告的内涵、会计目标及会计要素计量的变化对我国的国有企业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一)会计目标和财务会计报告内涵的变化及影响

变化:1992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基本准则中,我国对会计基本目标的表述是“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满足有关各方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这个目标过于宽泛,缺乏指导性。经过10多年的发展,我国经济环境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据此,新会计准则目标修改成这样“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因此,为了更好地实现为报告更加有价值,能够使用人提供有用而且可靠的会计信息的目标,新准则修改了财务报告的内涵,强调了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取消了财务情况说明书,扩大了附注披露的范围和内容。其影响:财政部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为了满足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社会公众以及投资者等对会计信息的的巨大需求,要求扩大我国国有企业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的信息,必须说明会计报表列示的项目,对影响使用者无法正确理解电网企业会计信息,不能正确了解投资决策的某些表外信息,必须加以说明,这一点使得附注中向公众披露的信息量也比以前更大了,同时,这也将导致工作量也更大。

(二)会计要素计量的变化及影响

变化:对会计计量属性在新会计准则中做出了一些调整,明确企业在将符合条件的会计要素入账并列于会计报表和附注时,大多数采用历史成本、可变现净值、公允价值计量等,必须保证所确定的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且可靠计量。因为我们国家的具体情况不同,在这个新准则中在公允价值的使用这方面与国际上的会计准则相比仍然在许多方面有所保留,这个准则中主要在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与兼并还有债务重组等方面采用。其主要影响:在新会计准则中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对满足公允价值计量条件的国有企业例如(电网企业)的当期利润将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在旧会计准则中,例如非货币交易,其产生的收益只能计入资本公积金。如今,如果按照新会计准则相关规定,非货币易如果满足公允价值能可靠计量的要求则应当采用公允价值,换算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存在一个差额,这个差额是可以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这样一来,交易当期的利润就受到影响。在实际的应用中,公允价值还存在着可操作性等方面的问题,这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去修复和完善,使我国的会计准则更好地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二、具体会计准则的变化及其对国有企业的影响

新准则体系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为具体会计准则,这些具体准则有三十八项,按内容大致可分为:报告准则、一般业务准则以及特殊行业的特定业务准三大类。其中报告准则普遍适用于各类企业包括国有企业的报告类的准则,如现金流量表、财务报表列表等;一般业务准则规范所有企业都适用的的计量和确认要求,包括会计政策、存货等准则项目;特定业务准则规范特殊行业定业务的确认和计量要求,如生物资产、石油天然气开采等。新的会计准相对旧会计标准准则有许多变化,它的颁布和实施,使国有企业做出相应的改变,对国有企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一)存货计价方法的变化及影响

变化:我们知道,在旧会计准则中我们是用“后进先出”的方法来处理发出存货实际成本的,而在新会计准则中是用规定企业应采用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和个别计价法等来确定实际成本。这些变化的准则与国际准则的有关规定是相同的。其影响:新存货准则为更加客观、有效地反映存货对国有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影响提供了更加有力的保证,其对“后进先出”法的取消,从而使存货储备非常多而且价格不断上涨的国有企业,成本将降低且利润将上升;反之,对存货储备较多而且价格一路下跌的国有企业,成本将上升且利润将下降。电信企业绝大多数都属于国有企业,但因电信球儿存货储备一般都非常低,所以这一变化对当期利润基本没有影响。

(二)借款费用准则的变化及影响

变化:新会计准则借款费用准则放大了其允许资本化的范围,扩大到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其中包括需要经过周期非常长的时间的生产或者构建才能达到我们开始预定的可销售的存货以及投资性房地产等资产;扩大了借款费用资本化允许的借款范围,除了特意借款的一部分资金外,为购建符合资本化条件的那部分资产而占用的一半借款的借款费用也允许资本化,计入相关资产成本;计算借款费用扣除项目不同,借款利息资本化的金额的计算方法有所差别。其影响有:因为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导致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范围扩大,对于像机械制造业和造船业这种生产周期很长的行业,允许这些行业将用于存货借款费用和生产借款费用资本化,这样将会导致它们的当期成本降低,同时,还能提高会计利润。对于我国的电网企业,由于不需要相当长时间的构建就能达到可使用状态的存货以及投资性房地产,因此,新会计准则中借款费用准则的改变对电网企业没造成到多大的影响。但是由于这一准则的改变,即可资本化扩大到一般借款费用,在国家电网企业工程建设中常常会动用流动资金借款,这将不可避免地增加工程造价的费用,从而降低在工程建设在建期间费用的利息,使企业在工程建设中的利润增加。

(三)债务重组的变化及影响

变化:新会计准则所定义的债务重组范围仅包括债务人处于财务困难,债权人做出让步的债务重组,在旧准则中因债权人让步而导致债务人少偿还负债,还可能导致债务人豁免,就会计准则中都将计入资本公积,而不确认为当期损益,而新规则有所改变,把确认债务重组损益的这部分计入营业外支出或收入。其影响:由于新准则将产生的债务重组利得计入当期损益,所以执行新准则后,进行债务重组将增加债务人当期利润。有一些国有企业无力偿还债务,但如果能获得债务部分或者全部豁免,在当期利润表中就会直接反映此利润,从而可极大地提升其收益水平。例如:某企业有200万元的债务,而现在能以120万元的现金清偿,这样有80万元的利得应计入当期损益,使当期利润增加。但这对正常经营的国有企业如国家电网影响不大。

(四)资产减值准备转回的变化及其影响

变化:现行准则的资产减值会计规范存在一些问题,概括的讲有规则不够系统、规定不够具体、内容不够全面、披露不够充分、实施不够广泛等方面。新准则对资产减值损失转回做了禁止性规定:对于前期已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此禁止性规定的范围仅限子公司、联营公司、无形资产、固定资产和合营的长期股权等,在资产处置、出售、对外投资等情况下除外,如存货跌价准备在原来计提的跌价金额内是可以转回的,递延所得税资产账面价值的减记金额如果计提条件发生逆转后也可转回。 其影响:其中的禁止性规定使国有企业在很多方面有很大的改善。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固定资产及长期股权投资计提减值准备后禁止转回的规定,使得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大大的简化了,而且在此过程中也对企业提出了要求,要求企业更加慎重把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另外新会计准的要求更高,更为严格的在应收款项计提减值准备所要求的条件上把关,有“客观证据表明”应收款项强烈要求发生减值,例如在债务人出现财务困难或者企业很可能倒闭时,企业才能计提减值准备。本准则实施后,将不会有利用减值准备转回而迅速改善财务状况的现象,使得报表信息更加客观真实。

(五)投资性房地产的变化及其影响

变化:在旧会计准则中,投资性房地产和企业自用房地产都被纳入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核算,这不利于反映企业房地产的构成情况和盈利能力。而新准则体系则将投资性房地产单独作为一项资产核算和反映,与自用房地产和作为存货的房地产加以区别,从而更加清晰地反映了企业所持有房地产的构成情况和盈利能力。在后续计量方面,新准则适当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借鉴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确定公允价值的方法,在公允价值模式下,成本计量时不计提折旧或摊销,而且以会计期末的公允价值为基础对账面价值做出调整,原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的差额将计入当期的损益。其影响有:新会计准则在会计报表中单独列出投资性房地产,在允许价值计量模式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对于有些电网企业,他们拥有早些年购入投资性房地产,由于近年来物业升值渐长,采用公允价值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计量,必将最大限度的提高其当期净利润,可如果采用成本模式计量,那么利润不会产生多少影响。

(六)长期股权投资差额处理的变化及其影响

变化:九二年颁布旧版准则规定,在计算长期股权投资时,如果采用权益法核算,则企业的最初投资成本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的那个单位的账面净资产的份额,确认为长期股权投资差额,并分期平均摊销,计入损益。然而在新会计准中取消了这种差额的核算。每个一个企业都有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成本,如果这个初始资本大于公允价值份额(即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就不会调节,相反,当前者小于后者时,则两者之间的差额应当计入当时那期损益,而且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也会得到调节。此变化造成的影响有:取消长期股权投资差额对国有企业如中国电信的当期利润可能会产生影响。因此在第一次执行新准则时,必须全额冲销尚未摊销完毕的股权投资差额,调整最初留存受益。对过去长期股权投资差额的全面一次性冲销,会减少国有企业如电信企业的期初未分配的利润,往后每年不再需分摊出销,在执行准则之后这样就会增加原来应当摊销的年度每年当期的利润。

(七)财务报表列报的变化及其影响

变化:旧准则对于不同行业,包括一般企业、银行、保险、证券等行业财务报表的组成和内容有较大不同,而且是散见于相关会计制度。新准则统一了各行业财务报表的编报要求,同时又兼顾了金融企业的特殊性,涵盖了一般企业、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类型,对财务报表格式、内容以及附注披露要求等作了详细规范。财务会计报告至少应当包括现金流量表、利润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资产负债表、等报告及附注,一般的小型企业编制的会计报表还是可以不包括现金流量表。其影响:新准则要求企业将公司各项指标纳入报表列报范围,增加了企业的透明度和企业评估的简便性,这一规定将使企业效率提高,间接增加企业利润。

(八)套期保值的变化及其影响

变化:旧准则没有对套期保值业务进行严格分类,而新准则要求企业按套期关系不同将套期保值业务区分为公允价值套期、现金流量套期以及境外经营净投资套期,然后再根据其分类进行会计处理。其影响:由于套期保值会计准则施行前,国内企业可选择的套期工具较少,套期业务开展并不普遍,对于绝大多数企业而言,套期保值会计准则的实施并无明显影响。对于金融业和那些参加大宗商品期货交易的企业而言,如果采用新准则方法将套期工具和被套期项目公允价值变动或现金流量变动抵消结果,在同一财务报表期间的损益中予以确认、处理,并不会对企业权益、损益及资产结构等经济事项产生明显的影响。长期看来,套期保值新会计准则对我国企业尤其是金融机构的影响还是极为广泛与深刻的,它改变了我国企业传统的财务会计核算基础,较好地解决了金融机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更有利于真实反映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结果。

参考文献:

[1]贺志东.新旧会计准则差异比较.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8

篇7

摘 要 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对于增强经济活力、有效扩大就业、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建设创新型国家等多个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颁布的《小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小准则”),于2013年1月1日起在全国小企业范围内实施。该文将就“小准则”颁布的现实意义、新“小准则”与旧“小制度”的对比以及目前“小准则”运行存在的缺陷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改进建议及采取对策的新思路。

关键词 小企业 会计准则 会计制度 会计核算

一、小企业会计准则颁布的现实意义

(一)与国际会计接轨

在当前国际金融背景下,绝大多数国家已就单独制定大中型企业或小型企业会计标准达成了普遍共识。在小企业会计准则颁布之前,国际会计准则及各国制定的会计准则大部分都只针对大中型企业和上市公司,很少考虑到小企业的会计需求及其所面临的一些特殊问题,经过事实的验证,这种不论规模大小而将其一并执行同样的标准是不科学的。因此,颁布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意义之重大便显而易见了。

(二)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扶持

我国的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具有数量多、从业人员多的特点,为此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比如2005年出台的《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2009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这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综合性政策措施,就促进小企业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落实支持小企业的金融政策、进一步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减轻小企业在提供财务报告以及税收负担等多方面提出了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三)原有的《小企业会计制度》的滞后性

2004年颁布的《小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小制度”)内容已经过时,无法指导小企业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2007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核算对于小企业来说相对复杂,对会计人员业务水平要求较高,只适用于大中型企业,并不适合小企业。因此,原有“小制度”的滞后性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质量,所以新出台的“小准则”既兼顾了现有的《企业会计准则》的经济业务内容,又充分的考虑到了小企业自身的特点。既能够帮助小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又能够扶持中小企业经济平稳较快地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四)提高小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新颁布的“小准则”中,固定资产、长期债券投资、在建工程、职工薪酬、财务报表列报等具体要求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企业必须根据这些变化并结合自身企业的特点调整自身的财务管理政策。从投资、筹资、风险评估与控制等多方面比照新准则的具体措施,进而建立起更为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以达到健全财务管理体系的目的。并且新准则的详尽划分、高规范性,也给企业内部管理一个很好的启示。与此同时,新准则的颁布同样地也可以提升企业从业人员的业务核算能力,从而进一步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五)享受税负公平,提升发展空间

新颁布的“小准则”将“核定征收”的税收方式改为“查账征收”的税收方式,因为我国较多税收优惠政策只针对“查账征收”企业。比如,正常企业所征收的企业所得税为25%,小企业为20%,但是并非所有的小型企业都可以享受到这样的优惠政策,只有“查账征收”的小型微利企业才能采用20%的优惠税率,因此此项改革意义重大,通过采取“查账征收”的方式,企业可以根据实际利润纳税。这样既可以享受税收公平,又能减轻税负,另一方面还可以扶持小企业进一步发展,为其发展提供空间。同时,会计核算是否健全、财务信息是否准确这些因素都是银行提供信贷支持所必须考虑的因素,新颁布的“小准则”也在这些方面进一步完善了会计核算内容,为企业生存和发展壮大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也为未来的发展拓展了空间。

二、新“小准则”与旧“小制度”对比的亮点

(一)降低核算难度

因考虑到小企业业务简单、人员较少的特点,新颁布的“小准则”通过一系列的简化核算,降低了会计人员的主观职业判断,从而降低了会计核算的难度。例如:小企业会计准则取消了减值准备类的会计科目,不再像“小制度”那样要求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故删除了“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等计提减值准备的科目;此外还减少了一些会计科目,如“待摊费用”、“预提费用”、“法定公益金”等;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只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取消了后进先出法。新的“小准则”既减少了计价方法,也与《企业会计准则》一致。

(二)简化会计处理方法,实用性更强

简化账务处理,降低核算难度,既提高了小企业进行会计核算的自主性,又为将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比如:资产,按照成本计量不需要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短期投资不再计提投资跌价准备、存货不再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应收账款不再计提坏账准备、相关资产的坏账、呆账以及转让时所发生的损失均在实际发生时予以确认无需进行提前计提。例如:对于“应收账款计提坏账”这笔业务,2004年修订之前,需对估计的坏账进行计提。计提时,借记“管理费用”,贷记“坏账准备”。实际发生坏账时,借记“坏账准备”,贷记“应收账款”。而新的“小准则”框架下,只在实际发生坏账时直接予以确认,借记“营业外支出”,贷记“应收账款”。

(三)与税法保持一致

税务部门作为小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之一主要是利用小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做出判断,所以他们更希望减少“小准则”与《税法》的差异,从而更为方便地做出税收决策。此次改革,根据新的“小准则”中的规定,使得“小准则”与《税法》的协同性更高,基本消除了两者之间的差异。这样既为企业会计人员的申报纳税工作提供方便,又使得审计部门查账、税务部门监管更加便捷。例如:小企业会计准则规范要求尽量与企业所得税法相一致,而年度内待摊费用、预提费用不能起到权责发生制的作用,故在小企业会计准则中删除了待摊费用、预提费用等跨期限会计科目。再如“营业税金及附加”这个科目。在“小制度”中,该科目核算的是小企业日常经营活动应负担的税金及附加,仅包括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和教育费附加等。但在小企业会计准则中,除了上述的税种之外还包括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车船税、印花税、矿产资源补偿费和排污费等相关税费。

(四)核算的范围更加广泛

“小准则”科目的设置渐渐接轨于《企业会计准则》,也便于日后小企业的发展,为会计人员的账务调整工作减轻了负担,同时也为小企业往大中型企业的过渡做了很好的铺垫。为扩展会计核算范围,“小准则”增加了一些会计科目,包括“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累计摊销”、“研发支出”、“工程施工”、“机械作业”等。例如:研发支出科目。该科目核算小企业进行研究与开发无形资产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支出。增加这个科目,是因为小企业有可能与大中型企业一样,也存在科研项目的研究和开发业务,如果只是设置“生产成本”科目,还远远不能解决研究开发这一部分成本的归集。

(五)简化了会计确认标准

简化会计确认标准,具有大大降低关于风险与报酬转移的职业判断的特点。并不过多地强调确认原则,只对小企业核算的规范加以严格控制,从而达到了简化会计确认标准的目的。例如:商品销售收入的确认――在“小制度”下,小企业销售商品的收入应同时满足以下四个条件:1.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2.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3.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本企业;4.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而在小企业会计准则下,小企业仅采用发出商品且交易完成收到货款或取得收款权利作为标准。

三、目前“小准则”运行存在的缺陷

(一)从企业角度来看

首先,从2005年1月1日起,财政部颁发的“小制度”开始实施,到如今“小准则”的实施,相隔仅八年,新会计法规的不断改革难免会让小企业会计人员因需要调整新旧账目而怀有一定的抵触情绪,因此部分小企业至今仍采用“小制度”进行会计处理。

其次,在计算机普遍应用的今天,采用会计电算化代替手工帐的企业也日益增多,随着新的“小准则”出台,会计核算也要做相应的调整,因此就需要将原有的会计软件升级或者需要购买新的财务专用软件,这样无疑会给公司增加成本加重了经济上的负担。这也是“小准则”实施的障碍原因之一。

再次,企业能力有限,无法高度关注财会人员的继续教育,也没有足够的资金继续提升财务工作者的素质,导致了会计从业人员水平不高,不能保证及时调整会计核算方法,意识不到会计工作对企业财务信息质量的影响,怕麻烦,错误地认为原有的制度已经很完善了,不愿意主动学习新的准则,业务水平停滞不前。

据初步调查结果来看,小企业一般不像大型企业那样对会计部门给予很高的重视度,小型企业多半比较重视销售部门以及生产部门,他们认为只要成本降低、销售途径增加,企业的发展就会很好。其实不然,会计的工作也是至关重要的,比如纳税筹划,这同样能够有效地减少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成本,提高企业的利润。

(二)从会计从业人员角度来看

据了解,大多数小企业的会计人员的职称水平只在初、中级,甚至有的小企业其大部分会计人员水平还都仅局限于具备从业资格证书,这种情况导致了会计人员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差,对于新颁布的小企业会计准则主动学习、更新知识的认识也相对淡漠。其二,小企业的财务人员只是负责记账、算账、报账,很难像上市公司的会计人员那样时刻关注国家颁布的财经政策,关注企业新准则实施的效果乃至财务效益。

(三)从政府的角度来看

由于政府只注重税收而忽略了对小企业会计核算的监管,导致部分政府管理者缺乏必要的财务管理知识,进而对国家颁布的“小准则”没有引起高度重视。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只要不违反税收法律,是否执行“小准则”无关紧要。这种只注重企业的利润和经济效益,政府监管不力,也是导致“小准则”运行不畅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改进建议及采取的对策

(一)重视新准则,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的力度

首先,新执行的“小准则”具备很多优势,范围扩大、核算简便。所以应先在企业高层中得到充分的重视,并鼓励会计人员积极应对,与时俱进。使企业与国际接轨,适应经济政策的不断变化并逐步发展壮大。与此同时,也可适当从政策与制度上给予一定扶持,比如减免学习成本,以提高对“小准则”运行的重视。且目前的考试内容多以《企业会计准则》为主,而涉及“小准则”的知识点几乎很少见。如能从使企业从实质上加强会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的力度,并在评定会计人员的从业素质时把对于新的准则的了解与认识程度作为考核项目之一,便能够激发企业会计人员对于学习新准则的热情。

(二)政府应积极加大监管的力度

财政部门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是与小企业息息相关的两个职能部门。

对财政部而言,建议财政部门可以针对执行“小准则”方面增加细则,提高监管力度,加大处罚尺度,这样一系列强制性的措施出台才会引起企业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不妨采取如下措施:首先制定详细的组织实施计划,然后进行全面的推广并结合其他地方一些有效的经验和做法,不断完善,营造出全面实施准则的氛围。其次要求企业及时将在执行当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映,并进行不定期抽查,加强监管力度,重点关注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并应及时提供专业知识上的服务,调动会计师事务所等专业知识较强的机构。

对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而言,应该充分发挥监管职能,关注小企业的年度年检工作,积极引导小企业按照“小准则”提供管理所需的财务报表。给积极贯彻执行“小准则”的企业一些相应鼓励性的政策:比如,对会计核算健全、具有良好会计信用、按照小企业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表的企业给予优先提供信贷支持的优惠政策、适当降低年审费用等等。只有有了政府部门的保驾护航,才能保证所有的小企业及时贯彻执行“小准则”,保证小企业健康顺利发展。

五、结语

“小准则”无疑进一步规范了小企业会计核算,提高了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更符合相关性与可比性。只有政府依法监管,企业积极配合,会计从业人员高度重视,才能使“小准则”得以顺利贯彻实施,真正发挥其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问题研究.会计之友.2012.2.

[2]马祥山,试论新.小企业会计准则在会计中的应用.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7.

篇8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影响;长期资产减值;盈余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217(2008)01-0067-05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2006年2月15日,国家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会计准则体系,包括一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按照新准则体系中的相关规定,除流动性资产所计提的减值准备外,其他非流动性资产所计提的减值准备一经确认,在以后的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这一规定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规定不同,也与我国原来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规定存在差异,导致我国上市公司在资产减值准备确认计量上的选择空间大为缩小。

篇9

关键词:新准则;资产减值;会计与税务处理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1

随着《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的颁布施行,新准则的应用范围大大拓展,新准则和税法一样都是调整经济的法律规范,同时,新准则也是税法施行的基础,只有新准则在会计业务处理中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才能够保证税法规范的具体实行。本文从资产减值过程中,会计与税务处理的差异来说明新准则的资产减值处理方法。

一、新准则中的相关规定

在最新会计准则中,改革了现行的资产减值准备处理原则,明确了资产减值的适用原则和范围。当资产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时,就属于资产减值。新准则不允许转回已计提的减值准备,这是对原有制度的重大变革,其目的是为了防止企业人为操纵利润。新准则的颁布可以有效遏制人为操纵的做法,加大了被暂停上市公司的恢复难度。新准则中的这些规定会对上市公司产生很大的影响,同时也会影响相关的会计处理、税务处理环节。

(一)资产减值时,会计与税务处理差异

根据新会计准则的规定,资产减值准备需要提取的项目有:在管理费用中提取坏账准备、跌价准备,在投资收益中提取委托贷款、短期投资跌价、长期投资减值准备。但随之而来的是一些新的问题:因为具体情况的变化,递延所得税资产后预期资产价值应减记账面价值,除了确认时记入的递延所得税减记金额以外,其他情况应增加所得税费用。另外,资产在计入的过程中容易受到人们主观因素的影响,出现利润操作的空间。对资产项目要判断账面价值与可回收金额孰高孰低,谨慎地预计可能的损失,对可能的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根据现行《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的规定,只有坏账准备可以在税前扣除,其他资产减值准备则不得在税前扣除。另外,税法也规定了坏账准备金的计算方法:“本期增提的坏账准备=期末应收账款余额×坏账准备提取比例-(期末应收账款余额×坏账准备提取比例-本期实际发生的坏账+本期收回已核销的坏账)”。由于目前税法对扣除限额与会计制度中的规定有所差异,因此需要根据税法的规定去调整。

(二)资产减值恢复时,会计与税务处理差异

根据新会计准则的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对于单项资产,即使价值回升,也不得转回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如果资产继续贬值可以补提减值准备,并且对减值准备后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折旧和摊销费用应出相应的调整。

例如,某企业购入的设备市价上涨,在2009年12月31日,估计可收回600000元。根据新准则的规定,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应按账面价值和使用寿命计算折旧率和折旧额。因此,2009年应提的折旧额为147500元,会计折旧额为147500元,计税折旧额为180000元,会计折旧额比计税折旧额低32500元,因此,这个企业应该调减纳税所得额32500元。

(三)其他资产的有关规定

前述规定主要用于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投资,以及其他适用于新准则的投资,对于存货、生物资产、融资租赁等的减值适用于各自相关的会计规定。这些资产在减值后若其公允价值上升,则可以在减值的金额内转回,并且要将转回后的资产计入损益当中去。例如,某企业在2010年的存货成本为100万元,预计加工成本为15万元,销售阶段需交纳税费35万元,预计销售价格为140万元,则会计处理如下:存货成本100万元,可以变现的净值为140-15-35=90万元,两者之间存在着10万元的暂时性差异。

二、实施新准则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商誉的摊销中,新准则采用公允价值法取代了直线法,运用公允价值法,并规定相关企业合并形成的商誉每年至少要进行一次测试。因为商誉不能单独存在,也不能单独计算其价值,所以要将商誉与其他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对不需要计提减值准备的资产,要直接将减值损失计入到当期损益中,所以,会计处理会相对简单。另外,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的规定,合同的预计成本超过总收入的,要将损失确认为当期费用。对于这些方面的新规定,相关会计工作人员要努力学习,把握实质。

新准则的颁布和施行,说明我国的会计准则已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为我国在反倾销阶段取得胜诉增加了砝码。但新准则和国家会计准则和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会计处理差异可能导致成本计算的不同,改变倾销裁定的结果,因此,要积极面对新准则的颁布和施行带来的挑战与机遇,认真学习新会计准则并严格执行,把握其实质,作出正确的会计判断。要朝着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方向前进,建立符合通行规则的会计准则,促进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开拓国际市场。

三、结语

新准则的颁布和施行更加使我国的会计准则逐步与国际接轨,将为我国的反倾销应诉提供砝码。因此,相关财务人员要认真学习新准则,把握新准则的精神,以利于在资产减值的会计与税务处理时做出正确的判断。相信,新准则的实施一定能够促进我国更好地做好反倾销工作,获得应有的市场经济地位,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谭玉林,叶俊.谈谈资产的会计与税务处理[J].商业会计,2010(06).

篇10

2006年财政部颁布了一个基本准则和38个具体准则共同构成的、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新的会计准则体系并于2007年开始实施,这标志着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真正接轨。但在对比了我国的新准则和国际会训准则之后,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的新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在某些地方仍存在明显差异,下面就差异进行分析。

一、概念框架的比较

国际会计准则和大多数发达国家在制定会计准则时均有一个概念框架作为参照,以起到指导作用。我国会计的基本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理事会及美国等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有相同之处,均包括会计假设、目标、要素定义、确认、计量等基本概念和原则等内容。但两者也有区别,主要区别列示如下:

二、准则体系内容的差异

这次会计准则体系的修订,在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关系上采取了趋同理念,但趋同反映的是方向大致相同,不等于完全相同,它是有一个渐进的过程。而且趋同不是单向的,而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所以这次会计准则的修订还不能完全与国际会计准则相同,新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内容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关联方及其交易的披露。

2.资产减值。

3.政府补贴、补助。

4.企业合并。

三、差异的成因

1.从会计环境来说,我国当前的会计环境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的差别,国际会计准则主要是借鉴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会计准则加以制定的,其所依据的经济背景也主要是以西方国家较发达的经济环境作为基础。而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除了需要考虑我国经济相对落后、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存以及东西部发展不平衡等客观因素外,还要考虑其他有关问题。

2.我国的市场体系尚不完善,法律制度不够健全,缺乏充分和公开的市场竞争,企业间的交易行为还不规范,如果全盘接受国际准则,显然会忽视我国与发达国家会计环境的差别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但是如果完全拒绝国际会计准则,不利于我国吸收国际资本,更不利于到国外上市和发行债券,并且还要增加许多不必要的费用。我国资本市场的规模和容量均较小,上市公司数量不足我国财务信息的使用者还不能完全以投资者为主,因此在对会计目标的考虑上还必须兼顾国家宏观管理、投资者决策和公司内部管理等多方面的需要。

3.国有企业产权制度尚不健全,内部治理结构薄弱,国有股一股独大,或者所有者缺位、内部人控制的现象还较为严重,国有企业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普遍存在着短期行为,有法不依、故意违反准则或制度以达到粉饰业绩的情况还时有发生。

4.会计人员总体素质不高,缺乏必要的职业判断能力会计人员整体素质低是制约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趋同的重要原因,特别是近年来会计准则和制度变化较快,会计人员没有足够时间消化和掌握这些新的知识,致使会计准则在执行中碰到较大的困难。

以上只是对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显著性差异作了一下分析,总的来说,国际会计准则的规定更加科学,也更加贴近经济实质。而随着我国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市场越来越规范,必将与国际会计准则进一步趋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