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共享服务的特点范文

时间:2024-02-27 17:57: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共享服务的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财务共享服务的特点

篇1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企业集团国际化进程的推进,众多企业集团面临规模扩张、保持母子公司经营内容统一性、高效管理的挑战。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集团在考虑整合非核心业务部门的程序化工作到一个独立的组织中进行集中处理,从而释放资源和人力到核心业务的发展上,于是“财务共享服务”应运而生。西方国家对于财务共享服务的研究起步比较早,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国内外主要对财务共享服务的定义与内容、优势、应用实例、模式选择、绩效指标体系、流程再造的关键因素等方面展开了研究,但是从财务共享服务价值量化的角度进行系统研究的比较鲜见。而财务共享服务价值量化最大的意义就是估算某企业集团实施财务共享服务后,能够给其带来的价值大小,为企业集团能否引进财务共享服务提供决策参考。

一、财务共享服务价值量化的理论基础

财务共享服务价值量化的目的是判断某企业集团能否引进财务共享服务。一般而言,企业集团适合引进财务共享服务需要达到以下要求:

1.企业集团需要达到一定的规模,拥有较多的分支机构;

2.企业集团的母子公司的经营内容相对较为单一;

3.企业集团的每个分支机构的财务工作能够进行统一的标准化处理。

针对上述要求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价值量化模型,并引入财务共享服务值作为该模型的衡量标准,该财务共享服务值有助于企业集团判断能否引进财务共享服务。

二、财务共享服务价值量化的模型

根据财务共享服务价值量化的理论可以得知:财务共享服务值受到企业集团的规模、企业集团经营内容的差异程度、企业集团每个分支机构的财务业务处理流程标准化程度三个因素的影响。因此,构建财务共享服量价值量化的模型如下所示。

K=l*(m+■)b*(■)c*(■)d+t (1)

其中:K表示财务共享服务值;m表示企业集团的规模值;T表示企业集团经营内容的差异程度值;L表示企业集团的财务业务处理流程标准化程度值;l表示正系数;a表示大于零的常数项;b、c、d分别表示企业集团规模、企业集团经营内容差异程度、企业集团每个分支机构的财务业务处理流程标准化程度的影响比重。

当企业集团实施该模型后得到的财务共享服务值大于或等于企业集团的预期值时,企业集团则能够引进财务共享服务。该模型中的所有参数都可以根据企业集团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取值,其中财务共享服务值与(m+■)b,(■)c以及(■)d三项成线性关系,这三项分别表示企业集团规模、企业集团经营内容差异程度、企业集团每个分支机构的财务业务处理流程标准化程度对财务共享服务值的影响,具体分析如下。

(一)企业集团规模的影响

根据国内外引进财务共享服务的大型企业集团的共性特点可知,企业集团的规模达到一定程度之后,随着企业集团规模的增大,财务共享服务优势也逐渐增大。所以,在此引入V函数来表示企业集团的规模对于财务共享服务值的影响。V函数的基础模型为V=m+a/m。V函数值与m值关系如图1所示。针对不同的a的取值,V函数的最小值点也在变化(图中加粗的黑点)。研究表明,当m

按照V函数的基础模型,可得企业集团规模对财务共享服务值的影响为:l*(m+■)b+t(a>0,b≥0)。

当企业集团的规模值m

(二)企业集团经营内容差异程度的影响

根据国内外引进财务共享服务的大型企业集团的共性特点可知,企业集团各分支机构的经营内容差异程度越小,企业越适合引进财务共享服务,即企业集团经营内容的差异程度与财务共享服务值成反比关系。因此,可以得到企业集团经营内容的差异程度对于财务共享服务值的影响为l'*(■)c+t'(T)(T≥1,C≥0)。

其中:l'表示正系数;t'表示常数项系数。

(三)企业集团每个分支机构的财务业务处理流程标准化程度的影响

类比企业集团经营内容差异程度,一般认为,企业集团的每个分支机构财务业务处理流程越标准,企业越适合引进财务共享服务,即企业集团的每个分支机构财务业务处理的标准化程度与财务共享服务值成正比。因此,可以得到企业集团每个分支机构的财务业务处理流程标准化程度对于财务共享值的影响为:(■)d(L≥1,d≥0)。

三、财务共享服务价值量化模型的实施

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价值量化模型的基本思路是:先分别考虑企业集团的规模、企业集团经营内容的差异程度、企业集团每个分支机构的财务业务处理流程标准化程度三个因素的影响,然后再利用财务共享服值判断企业集团能否引进财务共享服务。下面选取中石油、中兴通讯、海尔、中交股份等企业集团作为样本,利用财务共享服务价值量化模型进行分析。

(一)企业集团规模的影响

企业集团的规模值m可以简化使用企业集团的分支机构的数量来表示。根据中石油、中兴通讯、海尔、中交股份等企业集团官网数据显示,企业集团的规模值如表1所示。

根据前文可知当m≥■时,企业集团才能考虑引进财务共享服务。如令■=10,即a=100,则当m≥10时,企业集团才能考虑引进财务共享服务。样本中的企业集团mmin=10,则样本企业集团可以考虑引进财务共享服务。而参数的影响比重b,正项系数l,常数项t可以由企业集团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因此,为了方便计算令b=1,l=1,t=0。

(二)企业集团经营内容的差异程度的影响

企业集团经营内容差异程度值越小,企业集团越适合考虑引进财务共享服务。要确定企业集团经营内容的差异程度值的大小,首先要对该企业集团下的子公司进行抽样统计调查;然后选取其中一个样本作为基数,将其他的样本与基数作比较,计算出相关系数,以判断其他样本与基数样本的相关程度;最后将相关样本的数量除以样本总数,计算出百分比,再对照T取值参照表确定T的值。T取值参照表如表2所示。

若样本中的企业集团经营内容差异程度很小,则可以设定T=1。同样,参数的影响比重c、正项系数l'、常数项t'可以由企业集团根据实际情况设定,因此,为了方便计算令c=1,l'=1,t'=0。最终可以得到样本企业集团经营内容的差异程度对财务共享服务值的影响均为1。

(三)企业集团每个分支机构的财务业务处理流程标准化程度的影响

类比企业集团经营内容差异程度值的确定方法,同理对照L取值参照表确定L的值。L取值参照表如表3所示。

假定L=1,d=1。最终可以得到样本企业集团每个分支机构的财务业务处理流程标准化程度对财务共享服务值的影响均为1。

(四)财务共享服务值

根据财务共享服务价值量化模型,可以得到样本企业集团的财务共享服务值。财务共享服务值如表4所示。

如果假定当K≥20时,企业集团适合引进财务共享服务;当K

样本中的企业集团Kmin=20,则这些企业集团均适合引进财务共享服务。事实上,这些企业集团引进财务共享服务后显示出了财务共享服务的优越性。

篇2

【关键词】 IT审计;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 大数据; 云会计

【中图分类号】 F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6)24-0128-04

一、引言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是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新技术以财务业务流程再造为基础的分布式管理模式,目的是优化组织结构、提升核算流程效率、降低财务核算成本以及为企业创造价值,其站在市场视角为内外部客户提供专业化财务服务。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集团企业将日常的、共同的、分散的、大量的、重复的、可标准化的财务会计流程从下属分公司剥离出来,统一交给财务共享中心进行处理[1],实现了业务处理、数据存储的集中,同时也增加了IT风险。IT风险[2]已经成为企业的“经营风险”,包含IT环境风险、IT管理风险、IT技术风险和IT平台风险等。大数据时代基于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IT审计目的是为了找出并解决财务共享的IT风险,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新技术,通过对大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分析以发现问题。

IT审计一直受到诸多学者的重视,曹立明[3]分析了IT审计本质、目标与方法,认为IT审计是会计信息化的内在要求,并对会计信息化IT审计的目标、内容和实施条件进行分析,最后对会计信息化IT审计面临的问题进行了阐述。覃宪姬等[4]以广州地铁IT审计为例,在分析了广州地铁信息系统审计现状的基础上,构建了广州地铁IT审计框架并对其具体内容、实施步骤、审计策略以及审计方法进行了阐述。柳芳[5]从ERP系统安全性风险、业务流程风险和ERP系统管理风险入手,对ERP固有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IT审计对策。李有华[6]将企业IT风险分为IT战略风险、IT项目风险、IT安全风险、IT服务风险、IT合规风险,并在此基础上对IT审计的内容、标准、范围、方法和制度进行了分析。

综观上述文献,大多数文献都基于传统信息系统,并从传统审计手段的角度出发对IT审计的框架、发展与实施进行研究。在大数据时代,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成为大型集团企业的首要选择,其IT架构更多地运用到云计算技术,并需要大数据进行技术支撑。审计人员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进行IT审计时将更多地运用大数据审计[7]手段进行IT审计,从数据的角度发现疑点,以减轻审计工作量,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有鉴于此,本文从大数据的角度对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IT审计的特点进行分析,梳理其数据流程,在此基础上构建IT审计框架模型,并对其实施流程进行阐述。

二、大数据时代基于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IT审计框架

(一)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IT审计的特征分析

一般认为IT内部控制包含组织层面的IT控制、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三个层面[6],审计人员通常以此为基础展开IT审计工作。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的IT审计需要充分结合财务共享IT架构特征,其IT审计范围如图1所示。同时,三个层面的IT审计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也出现了有别于传统企业IT审计的特点。

1.组织层面的IT审计

组织层面的IT审计主要检查财务共享IT架构的设计是否合理,以及是否得到有效实施,其核心内容是管理层控制。集团企业建立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战略目标清晰,即降低财务核算成本,其IT战略规划应当以实现该目标为前提,并以此为基础进行IT部门与职能的设置。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组织层面IT审计应当对财务共享IT战略规划、IT部门与职能的设置是否符合财务共享战略目标进行检查,并对其实施的有效性进行审计。

2.一般控制层面的IT审计

一般控制层面的IT审计是为了确保IT系统运行的可持续性,能够为应用控制提供支撑,审计对象包含软硬件平台、网络等。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集团企业将财务核算业务集中,借助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新技术实现了财务核算流程再造和数据的集中存储,其IT技术风险应当得到审计人员的重视。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一般控制层面的IT审计应当对数据安全、基础设施更新、访问安全和网络安全等主要风险点进行审计。

3.应用控制层面的IT审计

应用控制层面的IT审计主要检查业务系统层面所设计、执行的IT控制是否能够确保整个系统具有可信性,以及是否能够完成相关数据的产生、记录、传递、处理、分析和报告等功能。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集团公司、各分子公司的ERP、HR、OA等其他业务系统需要和财务共享中心实现数据对接与共享,为财务核算系统提供数据支撑,其间数据的产生、记录、传递、处理、分析和报告都是IT审计的关键风险点。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应用控制层面的IT审计应当对财务核算流程的设计与实施、业务系统与财务共享中心的数据对接、登录权限等内容进行重点关注。

(二)IT审计程序流程框架

COBIT(Control Objectives for Information and related Technology)即信息系统和技术控制目标,是一种用于“IT审计”的知识体系,由美国信息系统审计与控制协会(ISACA)于1996年首次提出并于2005年更新到COBIT 5.0。目前COBIT已经成为众多国家的政府部门、企业对IT的计划与组织、采购与实施、服务提供与服务支持、监督与控制等进行全面考核与认可的业界标准。由于COBIT 5.0具有普适性,因此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的IT审计可以此为基础构建IT审计流程框架。在大数据技术背景下基于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IT架构与传统IT架构有所区别,在构建IT审计流程框架时应当充分考虑到这一点。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的IT审计流程框架包含IT审计指南和IT审计流程两部分。其中IT指南是参考COBIT 5.0得出的IT审计标准,在IT审计过程中起着指导作用,包含关键审计因素、流程能力模型、风险控制模型、IT技术可信评估和IT审计知识库等内容。IT审计流程则包含制定审计目标、风险评估、制定审计计划、设计审计程序、执行审计程序和出具审计报告六个流程,如图2所示。

(三)IT审计数据流程框架

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IT审计中,审计大数据的产生、传递、处理和分析贯穿整个审计过程。为了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提高审计效率,审计机构可以历史数据、互联网数据等组成的大数据为基础构建审计数据中心,并建立IT审计知识库,帮助审计人员进行高效的IT审计。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可以通过IT审计知识库中的IT审计知识对审计对象的关键风险点进行重点关注,通过大数据审计方式对审计对象提供的相关大数据进行审计。待审计人员出具审计报告后,可将该审计项目的主要风险点、测试方式以及实质性程序等相关审计数据反馈到审计数据中心以完善IT审计知识库,形成IT审计的数据闭环,如图3所示。

三、大数据时代基于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IT审计流程

大数据时代基于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IT审计应当是一个包含审计大数据产生、传递、归集和使用的闭环系统,在审计过程中应当由IT审计指南对IT审计的计划、实施进行指导。

(一)制定审计目标

审计人员在进行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的IT审计时,应当充分考虑该模式下的特点,结合财务共享的IT战略规划,明确审计的时间、目标和范围。集团企业建立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战略目标为降低财务核算成本,为了实现该目标,其IT架构应当满足技术可信、内部控制有效、数据平台安全等基本要求,也是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IT审计的主要目标。在不同性质的IT审计中,审计人员可以按照实际的审计需求选择不同的侧重点来制定满足实际需要的审计目标。例如内部审计中,审计人员进行IT审计时更多地关心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的应用控制制度建设是否合理、是否得到有效实施;社会审计中,审计人员进行IT审计时则更加在意通过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是否能够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

(二)风险评估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IT架构相较于传统IT更多地使用了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因此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IT审计的审计风险与以往所有差别,例如审计人员在IT技术层面可能无法对IT技术风险有足够的了解,可以通过权威的第三方IT咨询机构获取该审计项目中财务共享下IT技术的评估报告,即IT审计指南中的IT技术可信评估。除了IT技术风险外,审计人员还应当充分考虑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独特的审计环境,结合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的业务流程再造,对财务共享中心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情况进行评估,得出可能的其他审计风险以及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通过建立二维风险矩阵的方式对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估。

(三)制定审计计划

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在考虑企业IT管理框架、人力资源配置等因素的基础上,审计人员应当充分结合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财务处理流程标准化程度高、业务量饱和以及财务核算成本低等特点,分别制定总体审计计划和具体审计计划,包括确定审计目的、审计范围、人力调配以及审计策略等内容。需要注意的是,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运用了大数据技术,传统审计手段很难进行有效的IT审计,应当在审计计划中明确使用大数据审计等审计手段。

(四)设计审计程序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的IT审计程序包含IT管理层控制、IT一般控制和IT应用控制三部分。大数据技术在该步骤得到广泛运用,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大数据爬虫获取互联网数据,从财务共享数据中心获取集团大数据,然后使用数据驱动测试、数据挖掘、数据多维分析等方法对大数据进行分析,实施审计程序。同时,审计人员也可以使用IT审计知识库比对其他财务共享IT审计项目,辅助确定IT审计中的主要风险点。

1.IT管理层控制

审计人员在进行IT管理层控制时可以结合COSO内部控制框架与财务共享实施情况设计调查问卷,向分子公司总经理、集团财务部员工、财务共享中心负责人等发放。然后可以根据问卷结果与财务共享负责人或IT管理层进行访谈,以评价集团企业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IT管理层控制的有效性。

2.IT一般控制

审计人员在进行IT一般控制时可以采取问卷调查、访谈、穿行测试等方式,也可以直接通过第三方IT咨询机构获取企业IT技术评估报告,以确认该审计项目中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数据安全、基础设施更新、访问安全和网络安全等主要风险处于可接受范围内,不需要整改。

3.IT应用控制

审计人员在进行IT应用控制时可能更多地会运用大数据审计的方法获取审计证据,例如对采集到的大数据进行清洗后通过SQL查询、大数据挖掘和多维分析等方法寻找审计疑点,或通过黑盒测试法进行数据驱动测试以发现IT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除了大数据审计的方法外,穿行测试与控制测试也能帮助审计人员找出应用控制设计与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五)执行审计程序

按照设计好的审计程序进行下一步工作,审计人员需要结合风险评估结果对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三个层面进行控制测试,根据实际需求实施实质性程序,通过大数据审计、穿行测试等审计手段得出审计证据,并将从中得出的主要控制风险告之相关人员,记录测试和交流沟通的结果。

(六)形成审计意见,出具管理层建议

按照得到的审计证据,结合最初制定的审计目标得出最后的审计结果,并根据审计结果当中的所发现的问题向管理层出具审计意见和提供建议,在与管理层进行沟通后取得其对管理建议的相关回复。

出具审计结果后审计人员应当将相关数据反馈到IT审计知识库以形成新的IT审计知识,完成审计大数据闭环。

四、结语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建设需要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支撑,但同时也改变了其IT审计的审计环境。本文基于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特点构建了该模式下IT审计的审计流程框架并对其具体流程进行了分析,以期对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的IT审计提供理论指导,帮助集团企业降低或规避其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的IT风险。

【参考文献】

[1] 王德宇.财务共享服务与企业管理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5(5):160-163.

[2] 周常兰.IT风险控制整合框架的构建――风险控制四维整合框架的引入与扩展[J].经济体制改革,2014(2):102-106.

[3] 曹立明.论IT审计与会计信息化[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2(12):108-113.

[4] 覃宪姬,陈瑜,佟柱.信息系统审计的透视与思考――基于广州地铁审计案例的分析[J].中国内部审计,2014(8):62-69.

[5] 柳芳.基于ERP系统固有风险的IT审计对策[J].中国内部审计,2013(12):67-69.

[6] 李有华.企业IT审计方法研究及应用[J].中国内部审计,2013(10):63-65.

篇3

摘 要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Financial Shared Service Center,简称FSSC)作为一种较新的财务管理模式正在许多国内集团企业中兴起与推广。很多企业纷纷成立财务共享中心,然而在实践中很多企业发现成本并不如预计的那样实现了节约,出现了财务人员总体业务能力水平不高,流动频繁等问题。本文就财务共享中心的目的出发,讨论了其优势和劣势,并结合寿险公司的特点建立财务共享中心提出建议。

关键词 寿险公司 财务 共享中心

一、财务共享中心的含义及产生背景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Financial Shared Service Center,简称FSSC)作为一种较新的财务管理模式正在许多国内集团企业中兴起与推广。福特汽车(FORD)公司是世界上公认的第一个设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企业,20世纪80年代初,他就在欧洲设立了第一个FSSC,并将其属下公司共同的、简单的、重复的、标准化的财务业务都集中到该中心来操作,实施全集团的共享服务。时至今日,在海外大企业中设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企业比比皆是,而在国内,这些年随着跨国企业将这一模式带入,国内大型企业也逐步开始这方面的努力。1999年摩托罗拉(Motorola)在天津成立了亚洲财务结算中心,2006年更名为摩托罗拉全球会计服务中心;2003年埃森哲(Accenture)在上海成立亚太共享服务中心,为在10个亚太国家19个工作地点的1.4万名埃森哲员工提供支持服务;2004年,惠普(HP)在大连成立共享服务中心,为北亚地区的日本、韩国和中国员工提供共享服务支持;2005年中兴通讯(ZTE)引入财务共享服务模式;2006年2月,中英人寿保险公司在国内建立了外资保险业中第一个财务共享服务中心;2007年,辉瑞制药在大连成立其全球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亚太分部,与其美洲分部、欧洲分部共同组成一个提供标准化和最优化会计处理流程的全球运营体系。

二、财务共享中心案例及问题分析

(一)财务共享中心的优势

1.运作成本降低。共享的好处之一是节约成本,如分析一个“共享服务中心”人员每月平均处理凭证数、单位凭证的处理费用等。这方面的效益主要通过减少人员数目和减少中间管理层级来实现。如果“共享服务中心”建立在一个新的地点,通常成本的降低效果更显著,原因是:通常选择的新地点,当地的薪资水平会较低;通过在“共享服务中心”建立新型的组织结构和制定合理的激励制度,能显著地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并形成不断进取的文化。

2.财务管理水平与效率提高。比如,对所有子公司采用相同的标准作业流程,废除冗余的步骤和流程“共享财务服务中心”拥有相关子公司的所有财务数据,数据汇总、分析不再费时费力,更容易做到跨地域、跨部门整合数据;某一方面的专业人员相对集中,公司较易提供相关培训,培训费用也大为节省,招聘资深专业人员也变得可以承受“共享服务中心”人员的总体专业技能较高,提供的服务更专业。此外“共享服务中心”的模式也使得IT系统(硬件和软件)的标准化和更新变得更迅速、更易用、更省钱。

3.企业整合能力与核心竞争力提高。公司在新的地区建立子公司或收购其它公司,“共享服务中心”能马上为这些新建的子公司提供服务。同时,公司管理人员更集中精力在公司的核心业务,而将其它的辅助功能通过“共享服务中心”提供的服务完成。“共享服务中心”将企业管理人员从繁杂的非核心业务工作中解放出来。

4.向外界提供商业化服务。有些公司开始利用“共享服务中心”(一般为独立的子公司)向其它公司提供有偿服务。

(二)财务共享中心的劣势

1.财务共享中心建设带来沟通成本增加。物理距离的导致了与业务部门之间沟通不直接,财务人员难以获得够充分的经济活动信 息,而难以判断其反映信息是否符合公司内部决策需要;而在基层的财务人员在成立财务共享中心后,会计角色被弱化,财务参与监督及决策的职能也逐渐消失,导致基层业务部门和财务之间的沟通成本增加。

2.财务人员操作性增加,不利于专业能力培养。企业IT环境下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会计人员常打交道的纸质工具不再存在,所有记账凭证也不再打印,取而代之的是应用扫描软件将原始凭证统一扫入到电脑,全部以图片的格式存放,在ERP系统中的每个会计凭证对应到的图片软件标号并可随时调用。由于对发票实物的审核仍需要有一定的专业性,很多公司仍然需要招募会计人员处理扫描业务,因此,各子公司一些财务人员从会计的角色转变为了凭证扫描员,不利于基层财务队伍的稳定和专业能力的培养,出现非财务人员不合适做,而财务人员不愿意做的局面。

3.人员流动频繁。由于基层财务大部分工作都高度集中在财务共享中心,基层工作高度操作性,而在财务中心大量的工作,不得不对各个环节中高度的细分。使得财务人员长时间处理简单的某个细分作业,长时间后财务人员机械化,缺乏成就感而产生人员频繁流动想象,导致招聘成本和培训成本增加。

4.成本是否节约难以评估。尽管通过财务中心的建设可以利用规模效应,提高效率,减少财务人员,避免机构财务人员冗余等各项优势。然而,随着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设往往会有大量的人力投入项目前期建设、职场成本增加、设备投入增加等间接性的增量的成本投入。以职场成本为例子,事实上在构建造财务共享中心后,各分子公司不会因财务人员的减少而显著地降低职场成本,而新职场成本的投入却是很大的增量成本。另外,由于上述专业性能力培养、人员流动频繁问题而导致的间接招聘、培训成本的增加,甚至在某一区域内招聘大量的基础财务人员的问题等隐性成本增加都难以估计。所以,总体的成本节约效益体现并不十分明显。

篇4

关键词:铁路运输企业 财务转型 财务共享服务

一、铁路运输企业财务转型的必要性分析

(一)适应管理体制的改革需要进行财务转型

在铁路体制改革中,取消了铁路分局,各站段经过调整归并后实行直管站段体制,形成了铁路总局、铁路局、基层站段的三级管理模式。在各基层站段的散点化分布和管理跨度较大的状态下,铁路运输企业仍采用传统的分散式的财务模式,将对企业的成本、经营效率、标准化以及服务的提生不利影响,增加企业的风险。传统财务模式的局限性日益显现,企业的发展受到阻碍。铁路运输企业必须站在战略的高度上,在转型中寻求突破。

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铁路运输企业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反应灵敏、控制有力的财务管理体制,采用新的工作方法来解决财务业务标准化问题,即实现会计核算口径的统一化和业务处理的流程化,从而使总公司能够真实地了解集团内部成员的生产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通过比较分析各站段、直属单位的财务和业务数据,识别潜在的风险,实时监控和预警各项风险信号,并对下属路局采取及时的控制,以便于指挥下属公司的生产经营,优化集团内部的资源配置并防范风险,促进发展战略的实现。

(二)实现财务管理精益化需要进行财务转型

在铁路局直管站段的新体制下,为实现铁路运输企业的稳步发展,其需要建立系统的“精细化财务管理”的长效机制,合理配置财务资源,从而在管理体制变迁的推进下促成财务管理模式的转型,提升铁路运输企业各项生产经营环节中的运营效率,使管理工作能适应企业的新变化。

对财务资源在集团范围内进行统筹安排是铁路运输企业在网络型组织结构下的必然要求。铁路运输企业应从精细化管理的思路出发,改进现有的财务管理模式,在管理体制改革进程中实现规模效益的突破,进而增强铁路运输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提高经营管理效率需要进行财务转型

铁路运输企业虽然以计算机自动记账取代了手工记账,提高了账务处理的速度,但在为管理者和决策者提供有效的计划、预算和决策工具方面,尚未能充分发挥财务管理职能的决策支持作用。由于在各分散的铁路局、基层站段分别配置一套完整的人员机构,每个机构按各自的意愿和各自的工作标准行事,彼此之间缺乏f调、沟通,各个财务组织之间难以实现负载平衡,往往造成效率低下、成本高昂。为了提升集团公司的经营管理效率,降低成本,需要不断整合低附加值的会计核算业务,将以往分散在各业务单元的类似业务支持部门集中到一个新的业务单元,使得资源投入到有价值的核心业务中,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从而降低成本、提升效率。

(四)完善财务职能需要进行财务转型

铁路运输企业管理体制的变迁和业务的扩张,伴随着下属站段的整合以及新业务单元的建立。如果继续实行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则必须在下属的业务单元设置职能相同的财务部门,除了负责日常的财务基础工作外,还要考虑本业务单元的战略性事务,这样一来,财务部门将陷入重复、冗杂的基础业务中;同时在这种重核算、轻管理的财务模式下,财务人员没有更多的精力去监督现场数据,只能停留在机械的记账层面。可见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大大忽视了财务数据的来源和质量,将财务工作的作用定位在低附加值的层级上,这些问题的存在将阻碍财务工作对业务的支持作用和对战略的推进作用的发挥,难以有效服务于决策者。

而实现以共享服务为基础的转型后,铁路运输企业不再需要为下属的众多业务单元重复成立财务部门,而是可以直接在既有的共享服务模式下提供相关业务支持,使得企业更能专注于整合核心业务。并将全面预算管理、资金管理、成本管理等应用于共享服务中,在实时监控中不断提高预算管理水平、资金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成本管控水平以及财务报表管理的效率,实现财务工作在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分析等方面的职能的发挥。

(五)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需要进行财务转型

铁路运输企业具有点多、线长、覆盖范围广、管理幅度宽、跨度大的显著特点,这些特点同时也是企业业务分布广,下属运输站段、子公司多的原因,这样一来,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很难得到有效保障。首先,各下属运输站段的会计质量有待改善,特别是实施货运改革后,部分业务单元的财务人员从辅助产业转移回来,员工素质和业务水平不均衡,对运输主业的会计信息系统相对陌生,缺乏基本的操作经验。其次,从各站段到集团总部的纵向链条的信息,以及各站段之间的信息缺乏沟通和整合。总部难以直接利用来自站段财务在会计信息系统中处理的信息,实际上相当于形成了一个个财务核算基础信息的孤岛,使得财务管理信息的转化加工被割裂开来。最后,集团管理的站段、直属单位数目多、分布区域的范围广,加之总部财务人员少,管理面大,工作任务繁重,导致总部财务一般难以充分了解下属单位的实际支出情况。同时,下属单位也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存在预算松弛的现象,往往在支出增加时多报、支出减少时不报,这一问题导致企业整体的利益受损。

因此,铁路运输企业要改善当前的会计信息质量问题,必须进行财务转型,确保在财务管理的各环节中,能够实现信息的正确收集、传递、汇总、加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可靠性和及时性,改善会计信息处理与集成能力,满足不同层级管理人员的信息需求,真正发挥承担集团财务战略的作用。

二、财务转型与共享服务之间的关系分析

财务共享服务是对传统会计和报告业务的创新模式,它是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实体的会计业务集中至一个共享服务中心来记账和报告,克服了属地化会计管理模式的弊端。财务共享服务的产生和推行,是实现财务会计工作向管理会计工作转型升级的助推器,甚至可以说财务转型始于共享服务。

(一)财务共享服务是财务转型的一种模式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面临着管理体制改革、产业结构升级等发展问题,相应地,财务工作也需要随着企业的变革经历转型的道路,并推进企业变革。但是不同类型的企业为实现其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选择的财务转型的模式或方向会有所不同。一般而言,财务转型模式包括战略财务模式、共享财务模式和业务财务模式。(1)战略财务主要以预算、财务分析等管理职能为核心,将财务分析的结果应用于企业战略的决策中,为高层管理者分析不同战略对企业的长期财务影响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从而支持公司战略决策。(2)共享财务是采用专业化运作模式,将公司(或集团)范围内基本财务业务整合后集中完成,借助信息技术实现流程的标准化管理,实现财务工作的简易化、标准化、流程化和信息化,从而大幅提升工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为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建立良好的基础条件。(3)业务财务的主要方向是面向公司前端,即从财务延伸至业务,帮助业务部门提高效率、识别问题,最终实现经营目标。比如作业成本法是业务管理工作与财务管理工作有效融合的重要实践和应用。以上三种模式分别实现了财务职能在决策层面、控制层面及执行层面的转型。

(二)财务共享服务为财务转型提供数据基础

财务共享服务在信息化、标准化、规范化的操作流程下,集中管理会计基础工作,可以统一业务处理流程、统一数据口径,确保所有的基础数据从源头上遵循统一的逻辑规则,在数据处理工程中大大减少数据转换和数据假设,为组织提供高完整性和低成本的数据信息,为财务管理和决策支持提供更专业和更具可比性的数据支持。

(三)财务共享服务为财务转型提供管理基础

财务共享模式下,能够为企业集团提供跨区域、跨组织的专业财务服务。降低了职能人员设置的重复性,避免企业走向单纯地以增加人员来支持业务的扩大和财务职能提升的低效路径,使得财务人员从分散、重复、单一的业务处理工作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决策支持、风险管控、提供专业支持等更重要的职能领域,为财务转型创建起管理基础。

(四)财务共享服务为财务转型提供组织基础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以提供财务基础服务为核心,实现了财务核算类岗位和财务管理类岗位的分离,划清了二者的职责界限,使财务转型的变革落实到组织职能的划分和员工职责的设置上。在信息化技术的支持下,财务组织通常承担战略管理和日常管理两个层次的职能,基于信息化平台的数据传递模式逐渐弱化甚至替代了原先发挥信息传递作用的中层管理组织。这种扁平化的财务组织,提高了整体的应变能力和财务服务的质量。与此同时,财务组织职能的转型激励财务工作者知识技能的提升与认知的转变,而财展ぷ髡咚刂实奶嵘反作用于财务职能的发挥,为财务转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铁路运输企业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可行性分析

(一)集团规模的可行性

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张是产生财务共享服务需求的原因之一,同时也是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首要条件。铁路运输企业集团近年来规模和业务范围都在不断地扩大,客观上具备了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组织规模条件。

(二)信息系统技术的可行性

财务共享服务的标准化、流程化作业需要信息系统的支撑来传递相关的财务信息。建立适合铁路运输企业的财务信息化平台,能够实现业务流、价值流和实物流的一致性和同步性,自动归集相关的数据,并生成管理用的报表信息。因此,铁路运输企业实施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前,可以结合实际选择适合自身的财务系统,搭建自己的信息系统平台。而当前信息化时代下,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电子商务平台的发展和应用,为铁路运输企业推行共享服务模式提供了技术支持。

(三)标准化业务流程的可行性

标准化、规范化的流程与财务共享服务相辅相成,是影响财务共享服务推行的重要因素,因为集中化的前提是系统化,而系统化又以实现标准化为条件。铁路运输企业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重要环节就是要进行流程再造,而流程再造后需要达到标准化的要求。这样有助于企业集团运用企业资源系统进行进一步处理。因此,铁路运输企业在实施财务共享服务前,可以对企业的运行情况进行调查,梳理各所属单位的业务流程并予以IT系统固化,实现业务流程的标准化,避免造成财务数据失真,确保财务共享服务高质量运行。

(四)经济的可行性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投资回收期比较长,铁路运输企业在实施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时要结合集团的实际,考虑成本效益的可行性。而在我国常见的几种运输方式中,铁路运输是大宗物资、长途运输的主要途径,铁路运输在时间、价格、服务、成本等方面较其他方式更具备综合优势,这些竞争优势能够为铁路运输企业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其实施财务共享服务势必具有一定的经济可行性。

(五)风险控制的可行性

在实施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过程中,铁路运输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变革管理风险、组织架构风险、战略风险、经营风险、技术风险和人员流动风险等。面对这些风险,铁路运输企业要事先做好应对措施,加强战略管理,准确核对执行的流程,搭建信息化平台,重视团队合作、加强各层次财会人员的培养,就能够很好地进行风险控制。

(六)组织的可行性

财务共享服务得以顺利推行离不开组织保障,建设一支高效协作的项目团队是一项重要课题。毕竟推进财务共享服务是个系统项目,不仅涉及财务领域,更与人力、营运、物资等部门相关联,这就需要各业务部门相互协作,同时建立由各部门人员参与的工作团队,明确职责及项目进度。在铁路运输企业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启动阶段,可以建立项目组,从基层站段到总公司,均成立由各单位或部门主要负责人牵头、参与的团队,并规定团队的沟通协调机制、职责分工、任务进度等,分工协作,高效运作。

四、铁路运输企业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思路与路径

(一)获得高层管理者的重视与支持

项目的实施首先需要企业领导高度重视,得到高层管理者的认可与支持。高层管理者首先要意识到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管理模式的必要性和对企业的发展的价值所在,在企业内部积极倡导推行,化解变革管理可能面临的种种矛盾和冲突;还要识别项目建设的阶段可能遇到的各种阻碍。财务共享服务管理模式一经成为未来的转型方向,就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协调各部门认真贯彻改革决策,坚定不移地把各项工作落实到位。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高层领导要有足够的信心、前瞻性的眼光和敢于变革的胆识。此外,在前期的准备阶段,高层领导就应当全面客观地权衡财务共享服务给企业带来的利与弊,支持项目的筹备工作,认真做好战略布局和监督工作。

(二)提高员工的适应能力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推行对企业而言是一项重大变革,管理层应积极宣传,做好员工的思想动员工作,让全体员工意识到财务管理模式创新的必要性,在建设前能够得到各部门和人员的支持与配合,减少改革进程中的阻力。相关财务人员要摈弃传统落后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快速适应标准化、信息化的工作流程。为了提高财务人员专业水平、计算机应用水平和远程沟通交流的能力,企业财务部门和人力部门应当协作组织员工的培训活动,尤其在信息化时代,线下培训能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代替线上培训,为员工增设更多便利的学习通道,从而加强知识体系的构建。此外企业可通过外部招聘或业务外包的形式,减轻共享中心工作强度大所带来的管理压力。

(三)采取先试点再推广的方式进行

为了保证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企业集团内部稳步推进,可以采取先试点再推广的方式进行。

此前,应先考虑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选址问题。企业可以根据集团企业的分布情况初步筛选出候选城市,通常从成本收益、商业环境、基础设施、人力资源以及政策制度等维度进行评估。比如新员工的重新安置或培训费用、房租及办公成本、经济发展状况、通信设施建设、财务人员的素质、税收法律政策以及政府拨款及援助等。

然后,在企业集团内部选定财务基础较好或业务简单、有代表性的单位开始试点,将底层子公司会计核算职能剥离出来。首先是建立财务模块,其次是预算体系,最后是人力资源与绩效考核。通过试点的实行,总结经验,不断调整和优化建设方案,然后再分批次、分公司、分业务领域全面铺开,在此过程中,务必要保证正常的财务运行和整体风险可控。

(四)强化信息系统的支撑

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构建网络系统和企业信息系统,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顺利运行的技术支撑。企业使用ERP系统和其他信息技术,使得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克服了不同区域、不同组织之间的障碍,能够持续、及时地向其服务对象提供所需要的内容。

基于以上前提条件,企业必须为财务共享服务搭建信息化平台,将分子公司的财务、业务等数据导入系统,以便得到事先预警、事中控制、事后评价;同时在平台上建立财务模板,实现业务数据向财务数据的自动转化。该信息平台应当保证运用系统标准执行后能增强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降低各业务单元潜在的暗箱操作的风险;通过平台的设置,能够实现例外情况的预警;可以搭建各数据之间的共享接口和平台,提高数据的集成与加工效率,从而满足不同人员的信息需求。当然,建设信息化平台的软、硬件设备应安排专业人员进行日常的管理与维护,确保信息安全。

(五)改造财务组织系统

为顺利推行财务共享服务,企业必须进行组织方面的变革,主要包括组织结构和职能划分等方面。在进行组织架构的设计时首先要做到的是明确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集团总部财务、下属单位财务之间职责界限的划分,合理分配各方的业务范围。在组织设计过程中,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需要遵循职责分工专业化、管理扁平化、管理人才专业化的原则,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职责按照流程职能分组,形成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内部组织架构。

为支持核心业务,下属基层站段的财务人员对共享中心传递原始数据;站段管辖的区间站、车间的原始资料也不再通过站段汇总,而直接由报账员传递至共享中心,将基层站段层级的日常会计核算业务向集团总部层面集中。在这种模式下,大大减少了中间的传递环节,有利于避免信息滞后、信息失真的现象,也有利于减少信息泄漏的风险。

在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支撑下,经过财务组织架构的设计改造及财务职能的合理划分,有利于实现会计信息收集、核算及处理的标准规范。此外,通过财务基础核算职能与核心职能的适度分离,对信息质量、风险控制、资源配置、管理水平等进行改造,利用财务共享服务真正实现信息的共享,从而提升财务管理水平,支持企业集团低成本竞争战略。

五、结论

财务转型是铁路运输企业财务工作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共享服务是财务转型的基础。财务共享服务模式能高效地克服企业财务职能建设过程中的重复投入和低效率运作的弊端,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得财务人员的精力和专业水平能够在企业核心业务中发挥作用,帮助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但需要注意的是,尽管财务共享服务是一种具有创新性、高效性的财务管理模式,但它在为企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使得企业面临诸多挑战。铁路运输企业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征程中,除了要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还要加强自身的改革创新,向适合本企业经营特点的方向转型,从而在运输市场的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J

⒖嘉南祝

[1]檀红春.铁路运输企业财务集约化管理模式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4,(24):64-65.

[2]王启东.铁路运输企业财务信息共享中心诊断及改进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3,(12):188-189

[3]陈虎.基于共享服务的财务转型[J].财务与会计,2016,(21):23-26.

[5]王运运.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流程探究[J].财会月刊,2017,(1):34-37.

[6]程平,万家盛.大数据时代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云平台的构建及其应用[J].商业会计,2015,(15):20-22.

篇5

2013年12月,财政部的《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明确要求:“分公司、子公司数量多、分布广的大型企业、企业集团应当探索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会计工作的集中,逐步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政策的出台一方面体现出企业发展的内生需求,另一方面为大型企业集团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提供了政策支持。

作为分支机构较多的典型代表,阳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阳光保险”)走在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潮流的前端。2010年,成立仅五年的阳光保险开始酝酿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搭建,次年4月份项目正式启动,仅用了一年时间就将全国范围的分子公司全部纳入共享服务中心。阳光保险财务部副总经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总经理潘丽靖从2006年开始在外资企业搭建共享服务中心,加入阳光保险专门负责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有着十年的财务共享经验,是国内财务共享领域的先行者。作为阳光保险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开创者,潘丽靖强调,“阳光保险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前进的每一步都是由内在管理需求推动的,而不是追随市场的引导。”

胜在执行力

阳光保险成立于2005年,作为目前国内保险集团的后起之秀,自成立之日起就开始了裂变式增长。成立三年跻身七大保险集团,成为全球市场化企业中成长最快的公司之一。截至目前,阳光保险集团旗下已拥有财产保险、人寿保险、信用保证保险、资产管理、融和医院、惠金所等多家专业子公司,运营着36家分公司和2300多家三四级分支机构。“对于数量如此庞大的分支机构,只有集中管理才能确保运营管控的有效性。财务共享模式是真正适合阳光保险的管理模式。”潘丽靖介绍说。

“集团成立之后,我们发现财务数据的可用性存在问题,统计上来的数据口径不一致,而且数据的真实性也存在值得质疑之处。当时集团迫切需要建立一种能管理好近两千家分支机构的管理模式。”阳光保险从2010年开始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的可行性进行调研,确定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真正适合阳光保险的财务管控模式,于是在2011年正式启动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项目的建设。

“阳光保险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无论从架构上还是职能上都是比较完整和全面的。”潘丽靖对此自信满满。“财务共享下设八个职能处室,提供的后援支持职责非常全面,包括人员管理、内部财务管理、质量管理、标准化管理、运营分析、项目管理、业务优化和管理创新等。”

仅用了一年多时间就将所有产、寿险公司以及分支机构纳入其中,不得不说,阳光保险的执行力是毋庸置疑的。除此之外,潘丽靖认为,决定成功的最根本因素是包括董事长和总裁在内的集团领导对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给予的大力支持。

“FSSC是当年集团制定的重大战略项目之一,因此,从这个角度讲,项目很容易获得子公司的支持。但只有支持是不够的,操作层面上仍然会遇到一些问题,如一旦出现涉及到自己切身利益的问题时,员工仍会有所顾虑。”对此,潘丽靖带领自己的团队以策略争取子公司的配合。去任何分支机构进行调研、宣讲时,都会跟财务人员强调,“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更看重的是服务,只是把日常操作性的工作进行集中,管理权限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审批流程也不变,我们只是提供会计和资金的服务。”通过反复讲几个“不变”,反复强调“只做服务”,这一策略发挥了很好的效用。

此外,除了可行性高的实施方案之外,阳光保险在选择试点机构方面也着实花了一番心思。潘丽靖向《首席财务官》介绍,一方面,阳光保险首批选择的是将业务基础扎实的省份作为试点,为的是预防共享服务中心建设对业务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从而避免试点公司产生抵触心理。另一方面,选择财务工作做得好、财务经理配合程度高的省份进行试点,根据试点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对系统和流程逐步完善。与此同时,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还在同步进行招聘及培训工作,为共享服务中心的真正建成打牢基础。

事实证明,稳妥推进的策略对于共享服务中心的顺利建设是必不可少的。阳光保险首先以浙江省分公司作为试点,随后逐步将两千多家机构分为七个批次纳入共享服务中心。潘丽靖谈到,“之所以选择浙江省作为第一个试点,是因为整个浙江分公司内部的产、寿险业务发展较为均衡,财务基础也相对稳固,所以推进会比较顺利。”有了好的开始,接下来以每批涵盖几十家分公司的节奏稳步推进,用了近一年时间就把所有的分支机构的核算、资金等业务全部纳入财务共享中心。

持续优化

有了共享服务中心对人员、技术和流程的有效整合,集团对子公司的财务工作该怎么管理?“在财务方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只是扮演管理工具的职能。而集团化运营需要在集团层面用平台做管理的支撑。”潘丽靖解释说,财务共享中心首先把这些业务集中起来,总部财务部门对这些业务承担反馈的职责。“财务部一旦发现问题,就要及时反馈给总部,大家共同想办法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资金风险在降低,合规性也越来越强,这也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整个集团管控层面发挥的作用。”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实施以来,阳光保险看到了可喜的成果。首先,在人力成本方面,从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开始,所有机构的财务人员数量没有新增。“我相信,如果没有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五年的发展中,财务人员的增长肯定是惊人的。”另一方面,资金沉淀的成本得到大大降低。银行帐户分散管理时期,资金的沉淀既有成本又有风险。“有的帐户经常存在资金长时间停留在账户上的现象,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立之后,银行帐户得到集中管理,资金的划拨权也都在财务服务共享中心。经过测算,几年下来仅这种资金成本的节约就可高达近亿元,资金的使用效率也得到很大提升。”

潘丽靖补充道,要想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发挥应有的作用,就需要把它作为一个长效机制来建立。对此,阳光保险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专门设立了运营管理室,它所发挥的一项重要职能就是运营优化,包括流程的优化、系统的优化以及人员管理的优化。从上线的第一天起,阳光保险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就一直在强调优化的持续性。财务人员出身的潘丽靖解释说,共享服务中心的特点首先是实现工作的集中化,然后标准化,但标准化并不是目的,还要实现自动化和信息化。要使系统识别这些需求,就要与技术相结合。这对于做财务共享的人来说,是永远没有尽头的。“管理是没有极限的,系统信息化也没有止境,所以,我们共享服务中心的优化也一直在进行。每年无论是系统的优化,还是新功能、新流程的上线速度都是非常快的。而且集团业务流程发展速度非常快,随着业务的不断扩大,要保证效率在不断的提升和成本的持续下降,系统和流程必须有持久的优化。”

可以说,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为财务工作带来了标准化、信息化以及降低成本的多方面改善。潘丽靖说,人员成本是最高的,如果财务工作只依赖人的话,成本是无法降下来的,所以阳光保险更多的还是希望让财务工作实现最大程度的自动化。得益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与集团总部之间的密切互动,阳光保险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一直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共享服务中心和整个集团是一个利益共同体,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能不能发挥好作用,是跟集团的管控始终结合在一起的,集团的管理要求要与共享服务中心的联动才能实现。在此过程中,集团和总部的财务人员结构越来越优化,高端人才能够从操作性的事务中解放出来,转而从事管理性的工作,从而实现了良性的循环发展。”

探索轻量化众包

篇6

关键词:制造企业 财务共享 风险 防控

随着企业规模化经营趋势越发明显,效益好的企业规模日益扩大,业务类型不断增多,导致企业分公司或子公司财务机构增多,财务人员与管理费用快速膨胀,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寻求更为有效的财务管理模式以适应自身的发展需要。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管理模式就是随着集团公司的管理变革而催生出现,它是实现公司内各流程标准化和精简化的一种创新手段,具有反应速度快、信息透明度高、运营成本低、管理风险小的特点,对于企业降低管理成本和提高服务水准有着突出的效果,给企业传统的管理模式造成了极大冲击。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作为一种比较先进的管理模式在这样的形势下,开始在集团化的制造企业中发展运用。本文将从风险类别及风险控制两个层面对此问题进行分析。

一、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所面临的风险

(一)组织架构转变的风险

1.组织架构内部冲突

实施财务共享必定带来组织层面的改变,一方面的表现就是集团财务部门内部及各下属公司的财务部门层级发生变化,财务内部职能平均化,下属公司财务层级上调,从属关系发生转变,从而容易引发人员较强的反对抵触心理。另一方面,由于财务共享管理模式的需要,组织架构要重新设计,职责权利要重新划分。而如果在组织架构设计时没有充分考虑到部门内部及部门间的利益关系,在财务管理制度中划定的责任性质不明晰,就很容易造成工作中产生问题互相推诿,责任难以落实,操作性及执行力下降。

2.权职定位不准确

如果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权利职能定位不准确,转型后与其他职能业务部门在工作上产生交叉时,会导致由于权利分配的不合理,在公司事务决策时部门间互相责难的情况发生,引起内部矛盾,从而严重影响了企业团队建设与工作效率。

3.战略规划不合理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想要发挥服务的职能,就必须保证中心人员与下属机构沟通的顺畅。这样就要求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地理位置的选择上应考虑充分,并要具有战略的眼光。如地理位置,投入成本、周边市场环境都应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吻合。由于地理上财务人员与业务部门距离较远,不能与很多分支机构的业务部门直接接触,对上报数据及资料的真实性与可靠性的判断上都会存在风险。

(二)人事风险

人事风险主要是指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后财务人员的变动、转型等问题,主要包括财务编制缩减、岗位调离、人才流失、人员考核等。涉及的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原有财务人员职能转型,工作内容发生变化,岗位重新配置分工细化,最终导致人员编制的缩减。财务人员对新模式以及新的工作内容的适应程度存在顾虑,对由于编制缩减而可能带来的失业风险感到担忧。

(2)转型后的人事管理系统没有跟上,导致人员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对财务人员工作内容的认知度不够,导致员工个人发展受阻,对企业的信心受挫,从而造成人员的流失。

(3)分工细化后,员工的工作职能相对单一,重复性增高,工作内容变得枯燥,引发员工对个人未来职业发展的担忧,最终也会造成人才的流失。

(4)财务共享管理模式下在数据的整合与分析方面,对从业人员的业务敏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人为操作不规范而引起的操作风险,导致账务处理的不准确,从而影响总体的工作效率。

(三)流程改革及系统平台建设的风险

流程改革和信息系统平台建设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流程是系统建设的依据,而系统平台又是流程执行的载体,所以要将这两方面视为一个整体来规划。在规划建设中主要涉及的风险如下。

(1)由于财务管理与核算职能分离,前端业务部门需要将票据传递到中心来统一处理。这样在票据传递过程可能会出现丢失以及真实性方面的问题。

(2)财务共享模式建立初期,新旧流程体系的衔接变得非常重要,如果衔接不畅将会导致流程执行混乱,财务工作无法落实或是开展受阻,大大影响了企业的效率。

(3)系统平台设计的合理性不足,平台整合度不高且信息化程度低,人员部门没有设置合理的操作管理权限,使得工作衔接不通畅,信息传导不及时。

二、相关风险的管控措施

(一)组织架构风险的管控

(1)组织架构的转型,势必会受到来自内部的压力和阻力。所以,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应充分体现其自身的服务职能,做好各部门间衔接工作,使财务的管理职能能够在企业组织架构间流畅地发挥出来。

(2)与企业组织架构更新对应的是制度与职权范围的更新,在这一环节上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制度执行与职责权力应保持中立的特性,要明确中心内部各岗位的责任,同时还要细化企业其他相关部门涵盖在财务管理范畴内的责任。使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运作时能够有理有据,从而杜绝责任划分不清,遇事互相推诿,导致工作中的责任无法落实的情况发生。

(3)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最大特点是实现了财务核算工作与管理工作的分离,所以企业应该从这个特点出发并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从而加强对下属机构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对接人员的管理,合理分配下属机构的财务职能,规范下属机构财务人员的工作流程,保障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及有效性。

(二)人事风险的管控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对从业人员的影响会十分明显,财务机构整合、工作地点改变、对新的工作内容及环境的不适应,都是造成人员流失的诱因。因此,必须重视筹建初期的宣传培训工作,尽可能地消除财务人员对新模式的抵触与顾虑。可以采用系统培训、定期约谈、鼓励工作上表现积极的人员,树立员工典范,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搞好团队建设。同时,在人员待遇方面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使员工感受到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与自身的利益实际并不冲突。

造成人才流失的另一个原因是,员工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与发展产生了顾虑。在这一问题上,一方面企业应该在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初期做好宣讲培训工作,另一方面,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实行“轮岗”制度,使员工对业务流程的接触更为全面。这样不仅给员工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增强员工在自己岗位上的信心,同时也增强了员工的专业知识广度,提高了员工在工作中的应变能力。

(三)流程及平台建设

1.流程改革风险控制

财务管理流程设计的合理性将直接影响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执行效率。因此如何建立起一套有效的、严谨的、易于操作的管理流程,成为了贯穿于整个中心建设过程中的核心问题。

首先,管理流程的设计应该遵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期初企业应该在原有的流程基础上,梳理出标准化程度较高的内容并加以保留升级,然后将标准化程度不高、衔接性不强的内容进行统一化修改。例如:会计核算方法、科目设置、数据采集标准等。

其次,是将旧有体系中不完善或涉及较少的部分进行补充和深化。建立事前预防机制,明晰关键节点的风险,在付款审批、票据审核、跟踪审计及反馈环节设置有效的管控流程,从而有效地规避风险提高效率。

2.系统平台建设风险控制

企业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对企业自身的信息化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财务共享模式自身的特点,要使信息能够有效的传递,就必须要有一套信息化程度高的系统平台来完成。

众所周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对资金的需求非常大,而且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企业在建设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投入大量资金后却并没有马上呈现出预期效果的情况,并且系统建成后还需要后续技术维护的支持,这也是一项长期的成本支出。所以,系统平台建设对企业的资金状况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果企业资金不充沛,那么显然不是企业投入系统平台建设的最佳时机。

除了需要企业资金充足这个前提外,企业各部门间衔接性差,标准化建设不足,等等,都是制约财务共享管理模式建立的重要因素。如果企业不能将这些问题加以改善或解决,那系统建设势必会产生各种风险。因此,在企业着手搭建系统平台前,应该对整个企业的管理运营情况做一个全面的评估。同时,企业为了便于系统的成型可以选择在ERP基础上进行。ERP是一种适合制造行业进行物质、资金和信息资源集成化管理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已有的内容与模式极其符合企业在财务共享模式下系统平台建设的要求。所以企业应以此为突破口,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建设目标,先进行核心系统的构建,然后再逐步推行到全系统的各个方面并最终实现整合。

三、结束语

随着制造业的高速发展,竞争的日益激烈,市场环境的不断优化,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这种管理模式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关注。同时面对企业不断加快的国际化步伐,单纯的核算型财务管理模式已不符合企业的发展需要,财务管理模式应该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为保障财务职能转型的成功,应全面推进财务一体化项目,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恰逢其时。本文希望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帮助企业理清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中所面临的风险,以及相对应的控制措施,希望企业通过提高、升级自身的管理模式来创造更高的效益,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陈虎,董皓.财务共享服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2]郑素萍.浅谈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4).

篇7

【关键词】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创新

共享服务于20世纪80年代首创于美国福特公司,90年代开始在欧美国家推广应用,具有代表性的如通用电气、惠普等跨国公司。进入21世纪共享服务的发展步伐加快,到2003年,已有86%的世界500强企业建设并实施了共享服务中心。近几年“共享服务”国际峰会连续在上海成功举办,有力地推动了共享服务思想和技术在中国的传播。共享服务是指将集团所属各企业某些具有同质性的业务分离出来,整合到一个新的业务单元,并采用相同的运作模式、业务流程和规则进行处理,为整个集团提供某种专项服务,其目的是提高效率、创造价值、节约成本、提高服务质量。财务共享是共享服务理念在财务领域的推广和应用,它秉承了共享服务的协议性、服务性、技术性、规模性、统一性、以及专业性的特点。它是一种将“分散”于集团所属各企业中的具有同质性、易于标准化的财务业务集中到共享服务中心统一处理,并按照“会计工厂化”运作方式对业务财务处理进行流程再造和标准化,以达到降低成本、改进服务质量、提升业务处理效率、控制经营风险为目的的财务管理模式。

一、战略转型,实施财务共享是国有企业集团发展的必然趋势

目前,财务共享管理模式正在一些大型国有企业集团悄然兴起。其推动力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转变经营方式,提升核心竞争力的要求。近几年来,随着国有企业集团对内投资规模加大、对外“收购兼并”和“走出去”步伐的加快,以及面对的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竞争日趋复杂和多变,使集团管控难度加大的同时经营风险也在上升,因此客观上要求集团必须改变经营方式,由“做大做强”向“做强做优”转变,以提升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二是适应集团战略发展的需要。为促进集团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就必然要求掌握着企业经营状况核心数据,并具有专业服务技能的财务部门承担起“战略家、管控家、推动者、运营者”的角色,为企业提供有效的运营和决策支持服务;三是对集团财务服务效率和质量提升的要求。由于集团所属的分子公司层级多、数量多,地域分布广,加之新并购企业的财务文化整合,使集团统一规范和标准执行的管控难度加大;四是新增分子公司需要设立独立的财务机构,不仅使财务整体运营成本增加,而且使集团财务信息合并集成效率和质量难以获得持续有效的提升。由此可见,宏观经济发展态势与竞争环境的变化是触发企业转型的原动力。从长远来看,国有企业集团不仅要注重“量”的发展,更应转向“质”的提升,只有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能力,才能在世界经济的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作为依附于企业而存在的财务必须选择更加积极有效的管理服务模式,才能适应集团的发展要求。财务共享服务恰恰顺应了国有企业集团经营方式转型的需求。

二、协同共赢,共享服务实现企业集团的财务价值创造

(1)从会计核算向财务管理职能转型,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在财务共享模式下,将各企业基础性财务事务交给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处理,在客观上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分离创造了条件,而这种分离正是集团发展对财务转型的要求,也是财务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使企业一部分财务人员从日常会计事务中解脱出来,把主要精力转向更有价值、更富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与业务紧密结合的财务分析工作。通过实际参与经营活动、业务预算管理及绩效考核,实现财务与业务无缝对接,既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和战略发展的有效实施,又使财务在支持企业核心业务发展、研究政策制定和企业决策中提供的专业化服务更具有科学性和操作性。这是共享服务促进财务管理职能转型的必然结果。(2)采用“会计工厂化”运作方式使流程梳理必然涉及对前端业务流程的整合和再造,从而使经营风险的控制点前移。不但可以促进“制度流程化、流程系统化、系统标准化”的实现,而且在工作效率和质量提升的同时,也有效地控制了企业经营。这是财务共享服务在强化集团控制功能方面的重要体现。(3)在未实现共享服务之前,各企业均有独立的财务机构,要求每个财务人员熟练掌握所分管业务涉及的相关政策与法规,把握业务流程各个环节的内部控制要求,并能独立完成账务处理、报告与分析工作,对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而在财务共享模式下,一方面,可以缩减人头数,即使新增分子公司,也无需增加人员;另一方面,可以降低用工要求,如同工业化流水线,各环节工作都较单一明确且可量化,既能保证流程操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也有助于绩效考核。这是财务共享具有成本和竞争优势的原因所在。(4)财务共享模式的推行不仅可以改变传统的财务运作模式,同时也将影响和改变集团其他职能部门的工作习惯与方式,如人力资源、市场营销与集中采购等,有可能带来整个集团运营模式的深度变革。这是财务共享对企业管理模式变革产生示范效应的体现。

三、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搭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平台

财务共享是基于统一的系统平台、会计核算体系及操作流程来实现运营管理模式的变革与创新,对集团整体运营管理及未来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应依据本集团的整体现状、管理要求及发展战略,按照“职能优化、流程高效、数据共享、标准统一、质量提升、循序渐进”原则,制定适合本集团的财务共享总体规划。在总体规划中应重点关注组织形式的选择、目标制定、中心定位、IT支撑等问题,以确保项目预期目标的实现。

(一)组织形式的选择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组织形式,从取得服务角度看可划分为自建和外包,从服务对象角度看又可划分为内向型、外向型和混合型三种组织形式。那么究竟哪种组织形式是最好的,只有根据集团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环境做出合适的选择,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共享服务的价值。目前就绝大多数国有企业集团而言,普遍存在分子公司数量多、层级多、分布地域广、财务人员短缺的问题,并且财务共享又处于尝试和探索阶段,同时出于财务信息电子档案的安全性考虑,因此,更适宜选择自建的内向型组织形式。

(二)目标的确定

目标不仅是衡量财务共享项目建设进度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未来检验项目是否成功的衡量标准。笔者认为国有企业集团实施财务共享的总目标应重点围绕整合会计基础、提高效率与质量、提升集团管控、适度成本节约四个方面。整合会计基础。在充分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纳入财务共享的企业范围和会计核算业务范围,结合项目总体规划及实施步骤,按照制度先行的原则,通过统一核算政策、统一核算口径、移交共享中心等方式,实现核算规范、数据可靠的基础整合目标。提高效率与质量。在财务业务整合的基础上,重点关注业务与财务对接流程的效率与质量的提升。通过流程管理,把复杂工作清晰化、简单化、标准化,即通过对原有业务流程的梳理和诊断,进行流程再造及持续优化的控制管理,确保流程处理更加高效和透明,促进财务运作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的提升。提升集团管控。财务共享强化集团内控和防范风险是指,一方面通过信息系统使业务与财务集成,从而实现对经营业务风险的管理;另一方面把传统的会计业务按照“工厂化”方法运作,突破了传统的地域阻碍和面对面服务人情障碍的局限性。适度成本节约。在业务整合和流程再造过程中,应重点关注价值链上的成本和共享中心自身岗位设置成本的控制。一是在项目总体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应用最新技术手段,实现与外部客户、供应商、金融机构、商旅服务等机构相关信息的链接,以降低企业的资金占用及管理成本;二是减少人头数及降低基础业务处理的用工标准,节约人工成本;三是应选择薪酬水平较低地区作为中心基地。

(三)中心的定位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定位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是指中心在集团总部组织架构中的定位;另一方面是指中心的职能定位。在集团总部组织架构中的定位有两种组织形式:一是作为集团独立的职能部门,与原财务部门处于同一行政管理级别,统一受集团总会计师的直接领导;二是在现有财务部门下设一个中心,隶属于财务部门。笔者建议采取第一种组织形式,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有利于从组织形式上促进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职能分离;二是职责划分清晰,有利于专业化管理及绩效考核;三是有利于调动中心人员工作积极性和专业人才的培养。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职能定位有赖于其职责的确定。按照共享服务的理念,其职责应按照以下原则确定,一是业务量大且具有同质性的财务会计处理业务,如货币资金结算、采购与付款、销售与收款、费用报销等业务的会计明细和总账核算,包括关联交易核算与核对业务;二是具有专业化标准的业务,如对外提供的各种单体和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以及为满足内部管理需要而编制的管理分析报表;三是支撑整个集团会计质量的制度、标准、流程、考核等业务管理。据此,笔者认为中心的职能应定位为集团的会计业务处理中心、数据管理中心、人才培养中心和决策支持与价值创造中心。

(四)IT支撑与保障

目前ERP、文档影像、数据分析和报告工具、数据库、电子商务、电子账单系统等IT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财务共享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保障。由于项目启动初期IT投入较大,因此,集团在进行财务共享项目方案设计与论证时,应对企业现有信息系统和设备情况,及已应用的系统集成或对接的可行性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对企业IT部门在项目实施中的角色定位评估。一方面,是为了最大限度利用现有IT设备;另一方面,确定是否需要外部IT咨询或对外部IT咨询支持的依赖程度,否则可能导致项目方案无法落地、或因过度投资造成资源浪费。

四、攻坚克难,集成创新,创造财务增值服务

(一)项目建设推进的保障措施

(1)高屋建瓴,由上至下。财务共享必不可少的成功条件是明晰的愿景战略及管理高层的支持,项目组建需要得到上至集团高管下至各企业管理者的强有力支持,并明确其在项目推动及执行中担负的职责,以确保项目在实施推进中所需要的力量。(2)借助外力,专业支持。鉴于财务共享建设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项目,集团应根据自身实际状况,考虑是否对外招聘财务共享和IT咨询顾问,负责在项目规划与实施时给予一定程度的专业支持,并系统地预计各阶段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提前做好应急预案,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和运行。(3)宣传贯彻,全员参与。在项目启动初期及实施的各个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充分利用集团内部的宣传工具,必要时可外聘专业机构进行宣贯培训。(4)总体规划,策略实施。在完成项目总体规划的基础上,选择适合本集团管理需求和战略发展的实施策略。一是工作方式的选择,即先将人员集中后再进行流程再造,还是先进行流程再造,再将人员集中;二是实施方式的选择,即是采用逐步实施、全面实施、还是试点实施。上述实施策略各有其适用性,必须结合自身实际做出恰当的选择,否则将影响共享目标的实现。

(二)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困难及应对措施

建立共享服务中心,必将带来财务组织的深度变革。对于大多数国有企业集团来说,其难点主要体现在业务与财务对接、信息系统集成及标准化、财务转型三个方面。业务与财务对接方面的难点,是指国有企业集团普遍存在分子公司众多且分布广、企业层级较多、组织架构不统一、涉足行业多、信息系统差异大等情况。由于财务共享不仅涉及财务业务调整,也会影响到其他业务部门原有的工作流程和行为习惯,所以必然产生业务对接点多、涉及面广的问题,还可能存在诸多的不确定因素。然而流程标准化又是财务共享的基础与核心,因此,加大宣传与培训力度、深入业务一线调研,是取得各方理解和支持、促进实现业务财务流程对接的重要手段。

信息系统集成及标准化难点主要体现在,大多数国有企业集团所属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程度不同,多个业务信息系统并存,并且各企业信息系统中业务风险控制点也会存在差异、财务系统与异构业务系统的集成程度也各不相同,因此将业务财务信息集成到统一的系统平台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因此,一方面,应大力推进集团主流财务信息系统标准化建设,统一核算科目体系、核算流程、报表模板;另一方面,引进新的信息技术,做好财务与业务异构系统的对接,才能实现业务财务对接规范和流程优化目标。财务转型困难主要体现在,由于财务共享打破了传统财务的作业模式,一方面,业务财务、战略财务和共享财务在目前财务人员观念的转变上还需要一定时间,特别是对今后专门负责企业层面和集团层面业务财务和战略财务的人员来说,对其业务素质与技能要求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同时对进入中心层面的人员来说也面临着工作方法、习惯、服务对象等的改变。另一方面,由于中心人员主要来自于集团所属的各个企业,所以将导致中心在建设初期人员结构、薪酬水平、业务素质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同时也带来文化的“多元化”问题,加大了中心团队建设的难度。为此,应根据人员构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分类进行差异化的培训和绩效考核管理。其中针对来自不同企业同一岗位薪酬水平存在较大差异问题,可以考虑在一定时期内“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的过渡方式,以确保中心人员的稳定。

财务共享固然是一种先进的财务管理模式,但是由于各企业集团所处的发展阶段、面对内外部环境、业务类型、信息化程度等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国有企业集团应结合自身实际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并持续改进和完善,才能使整个集团获得最大的增值。

参 考 文 献

篇8

关键词:电网企业,财务共享,优势,建议

中图分类号:U665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各大企业的广泛利用和推崇。我国的电网企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在其财务管理上实施财务共享,不仅可以为企业财务战略的实施提供有效地支撑,而且有助于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通过电网企业实施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背景,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优势进行分析,并指出实施该模式需要注意的问题,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理论,确保电网企业战略有效执行。

2电网企业实施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背景

2.1电网企业的发展要求

随着电网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企业的管理水平及成本控制成为电网企业的命脉。而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其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灵敏度高,集中体现了企业集团管理的矛盾所在。而且传统的财务管理工作缺乏与企业集团战略、经营、资源配置和绩效评估的有效联系,过于注重会计的核算,过多地将精力集中于完成财务规章制度所规定的相应职责,使得财务部门不能在其管理中很好的发挥导向作用,无法针对突发状况迅速作出反应,也没有办法有效实现企业的“团队合作"精神。此外,中国电网企业体制改革正在逐步深化,各电网企业在全网上下全面推广人力资源、财务资源及物资资源集约化管理和大规划、大建设、大运行、大检修、大营销的“三集五大”建设,通过对电网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业务流程的优化以及组织架构的全面调整,实现电网企业高效协调的运作目标。而且我国电网企业逐步实现了现代企业的管理和运作方式,使得电网市场形成了激烈的竞争态势。这就对我国电网企业传统的管理方式提出了挑战,尤其对电网企业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电网企业需建立以资本为纽带,以财产关系为基础的财务工作组织体系,逐步从财务基础业务向集中管理模式转变,实施财务流程再造,建立统一信息平台。

2.2行业外部监管不断加强

电网企业,承担着保障电力安全、持续供应的使命,关系着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的命脉。所以,电网企业受到财政部、国资委、电监会等全面严格的监管。此外,电网企业的资金流向及与其他行业的业务往来也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因此,电网企业的主管人员需要增强依法经营意识,创新财务管理模式。同时,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需要不断更新理财观念,提高财务管理技能,以确保企业从上到下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向监管单位及社会公众提供真实完整的财务信息。

3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及其优势

3.1财务共享服务模式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是一种全新的合作战略,其将现有的经营职能集中到一个新的半自主的业务单元,并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为企业制定高效率的管理模式,节省企业的成本,提高内部的客户服务质量,从而为企业创造更高的价值。作为一种创新的管理模式,共享性的财务管理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在不同企业的各个领域。财务共享模式基于信息技术的支持,不同于传统的集中型或者分散型的管理模式。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可以为公司实现内各流程标准化和简约化。在财务共享的模式下,企业的各个部门或者各个分支机构都可以从共享的部分独立出来,作为一个专门的运营机构为企业提供共享服务。这种模式的实施实现了企业在更大范围内的服务体系集中化管理。此外,可以将各个子公司共同、重复、标准化的业务集中到一个组织,实施统一的共享服务,共享服务的种类包括财务、人力、物流、市场等等,从而为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对于电网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正是电网企业所需要的新鲜血液。

3.2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优势

3.2.1实现集团范围的财务监控

电力企业实施财务共享之后,财务共享服务作业模式使单据随机分配到每个业务处理人员手中。业务人员面对的不再是固定的财务人员,而是经过封装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串通舞弊的可能性大大降低。此外,所有的业务处理 对集团彻底透明,任何一笔业务均可以通过财务服务共享中心查阅。有效的实现了集团范围内的财务监控。

3.2.2降低企业运作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业务流程通过财务共享中心进行标准化管理,精简了多余的重复作业,从而降低了每项业务的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的效率,进而间接的降低了工作成本。与此同时,在企业业务量保持不改变的情况下,合理的运用财务共享的信息平台,减少了财务人员和中间管理人员,降低了电力企业的人工成本。

3.2.3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分散式的财务管理模式,使集团缺乏对基层业务单位及子公司的监控能力,削弱了集团对基层业务单位及子公司的监控能力。实行财务共享服务模式,财务共享中心对电网企业下属子企业的财务信心进行统一管理,可以简化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让其工作精力更多的投入到企业核心业务上,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4. 电网企业实施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建议

4.3业务流程设计与信息系统相支撑

财务共享中心的运行需要一套完整的信息系统作为其支撑和保障。很多公司在成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后都意识到了这点,它们陆续地开始建设自己的信息系统,并将一些成熟的系统付诸实施和应用。很多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尽管各自发挥了巨大的能力,但各项技术缺乏统筹实施和整合,使得各系统间的协同效用难以发挥。

4.2坚持循序渐进、稳步推进的原则

新型的财务分享革新观念颠覆了传统的分散财务管理模式。财务分享的管理思维和固有的优势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将具有强劲的生命力。然而,在实施财务分享的过程中,要与另起炉灶的做法区别开来。对于改造子企业的财务管理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困难与挑战,其中财务管理权限方面的划分和界定以及人员转型和业务调整等都存在着多项风险,尤其是在更新财务管理人员固有的理念问题上,绝对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事。此外,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需要调整现有财务管理组织架构及操作流程,难免触及现存的内部利益格局,因此,需要各部门的积极配合以及总部领导的支持,坚持循序渐进、稳步推经的原则

4.3与电网企业的特点相结合

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即有共通性也有特殊性。电网企业的特殊性包含电网企业的资产资金密集,投资融资比较频繁,资金的出入也比较频繁。财务共享实施的业务流程更新及再造过程中必须和企业的这些特点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将财务共享的优点移植到电网企中,才能实现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和电网企业发展的最大化。

4.4实施绩效计划

传统的分散财务管理模式下,财务管理人员工作效率低下。制订绩效计划,下属子公司财务部门就会按照既定的财务工作目标执行绩效计划,而电网企业总部财务部门则可以随时监控绩效计划的实施并及时掌握其执行情况。绩效考核在既定的绩效周期结束时,根据年度绩效计划的实际完成情况与绩效计划进行对比,详细分析其中的差异情况,包括个人影响因素和外部环境影响因素,最终全面确定下属单位财务部门的绩效执行情况,以此进行奖罚。

5结束语

随着电网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这就要求其在财务管理方面进行制度创新在企业运营各个环节上提高管理水平。财务共享以其先进的管理理念为电网企业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各个环节的工作效率,提供了更好的发展平台,有助于电网企业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段培阳.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典型案例分析与研究.金融会计,2009(09).

篇9

随着13年前财务共享中心模式伴随跨国公司500强全球组织模式变革的浪潮进入中国以来,如今越来越多的本土大型企业集团也在日益强烈的全球化或者跨区域运营的需求下,尝试着建立自己的第一个财务共享中心,然而面对国内各大开发区竞相追逐的橄榄枝,本土企业该如何建立关于财务共享中心选址的最优思维框架呢?

成本原始驱动

追根溯源,福特汽车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在欧洲开创财务共享中心,其源于简单的创意:将集团内各分公司大量重复枯燥的会计业务集中处理,降低成本。因此成本因素在财务共享中心的设立过程中始终扮演着原始驱动力的角色。

1999年摩托罗拉公司“亚洲结算中心”选址天津,财务共享中心由此开始在中国生根,此后诺基亚、麦当劳、辉瑞、马士基等诸多跨国巨头也纷纷跟进在中国建立了共享服务中心。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近90%的世界财富500强企业已经建立或正在建立财务共享中心。从共享服务中心这一概念诞生之初,跨国公司在选址时会以自建或离岸外包的形式允许第三方利用当地的成本洼地,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低廉的人力成本和优惠的税收等优惠政策。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成本概念的内涵明显在扩大,已远远不止简单的账面计算,而更多地向综合运营效率方向聚焦。在安永咨询的相关调研中发现,选择中国设立共享服务中心的首要因素已由“低运营成本”变为“接近市场”。随着中国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加快,中国原有的成本优势正在削弱,而跨国企业真正看重的是中国潜力巨大的市场容量。

马士基目前共设立了六所共享服务中心,总计聘用了1万名员工,其中菲律宾马尼拉的服务中心规模最大。马士基于2001年在广州开设了首家中国共享服务中心,之后又并购了深圳的一家共享中心。“共享服务中心的发展成熟,我们有能力通过精益管理和六西格玛等技巧集中优化控制和流程。但也带来了留住人才的挑战,”同时产业环境的变化,也再次使得成本考量重新变得至关重要。马士基中国共享服务中心主管邵伟曾感叹道,全球金融危机对航运业的影响非同小可,马士基必须制定新的策略应对,财务共享中心在中国广州的竞争力不如从前,因此在2009年成都开设了新的服务中心,成都已成为其全球策略中心之一。

“跨国公司对于选址不会局限于一个点,亚洲的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会是首选,但是欧洲地区同样会设立共享中心,一些大型公司会选择匈牙利、布达佩斯,而汇丰银行则将共享中心设在巴西的一个小镇,便利的交通和低廉的人力成本,是他们考虑的因素之一,不见得集中于大城市就会有必然的优势,结合企业自身的优势,小镇的实力也会得到彰显。”安永咨询高级经理张宏伟认为。

财务共享中心选址攻略一

跨国企业在考虑建立共享中心时,应以全球的视野去选择适宜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是为了通过全球业务单位的协同,以发挥规模经济效益,同时尽可能节省税务开支和成本,善用补助和当地政府的土地、人力等其他激励优惠。

优化人力保障

安永咨询的该项调查结果显示,实施共享服务的企业中金融业占比40%,其次为制造业、服务业、电信和交通运输业。从服务覆盖区域来看,超过60%的共享服务中心目前关注于中国的业务,其余40%则服务于其在国际或亚太市场的业务。从投资方来看,超过一半的共享服务中心为中资投建,外资投建的共享服务中心数量占47%,其中欧美占外资投资的比重较大。

尽管中国的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晚于发达国家20年,随着跨国公司的触角不断延伸,未来企业在共享服务中心的投资在全球将呈现快速增长态势,除了成本优势以外,中国巨大的内需市场成为这些企业聚焦的重要目标市场,成为吸引跨国企业在中国投资的最重要动因。中国有些地方政府和部分产业园区初步意识到在共享服务中心全球化布局的趋势下,应引导中国企业设立共享服务中心以便把握当下的重大机遇。

“中国的财务共享中心正处于初创时期的起步阶段,主要集中于21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发达国家财务共享中心已处于稳定的成熟期,目前我国财务共享的理论研究还十分欠缺,政府和高校的理论和教学模式都有待建设。中国企业正处于在干中学、学中干阶段,在共享理念导入后,缺乏成熟的中国特色的实践经验可借鉴,既便是看似简单的选址也没有现成的答案,四川长虹的财务共享中心就是根据自身企业特点将地址选择总部所在地四川绵阳。”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总经理熊光海表示,

“高校学生毕业之后,对这些知识的领悟几乎为空白,都需要重新培训,所以财务共享服务人力资源的可保障性也是企业选址时应加以考虑的,不能小视。”

安永咨询经理董皓认为,观察到的不少企业在做出决策的时候,往往第一考虑的是选定的城市是否拥有自己的其他业务。共享服务中心往往会在其他业务的基础上进行附加性的搭载。但这种搭载性的选址,往往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问题。比如强生在苏州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时就曾经面临过人员招聘的严重挑战。由于人才供给不足,一度影响其转移计划。总的来说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选址可以从城市环境因素和公司内部因素两个角度进行考察:在城市环境因素下,我们可以重点考察人力资源、基础建设和经济环境三个方面。人力资源方面,需要考察当地人才的专业技能、教育水平、流动性、人力成本,在基础建设和经济环境方面需考察房产价格、自然环境、通讯成本和通讯质量。国内很多企业自建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城市选址和服务外包的产业集群有很多相似之处。一方面,二者在决策中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另一方面,二者相互依存,在人才交流上能够互为补充。

如果选址决策并不适合企业自身,会带来各种水土不服的问题。比如用人困难,运营成本高等问题会随之产生。在董皓看来,选址在共享服务中心的方案设计中是比较重要的一环。如先要按地域划分或按流程划分,确定后,需要考虑是建立在总部还是其他城市,不同的选择利弊是什么。如果上述决策并不适合企业自身,会带来各种水土不服的问题。比如用人困难,运营成本高等问题会随之产生。在进行选址前,首先要决策的是建立一个还是多个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真实的案例中,企业的选择是多样的。比如中国移动、中国电信配合其经营管理模式在省公司层面建立多个共享中心,中国平安考虑到灾备、成本、人才供给等问题,在上海、成都等多个不同的城市构建后援中心,也有很多的企业在国内仅建立单一的共享中心。不同的考虑因素形成不同的决定。尤其在当前,房产价格的影响尤为突出,办公室的成本固然很关键,但更重要的是员工是否能够在当地买得起房子,是影响团队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另外一种比较常见的是总部式选址,即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在总部所在城市,这在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初期较为常见,无论在沟通和管理上都比较方便。

对于企业财务共享中心的选址,熊光海建议还应考虑当地的人文环境,居民的幸福指数,特别是对离岸外包业务,还应考虑选择区域对发包方的商业文化熟悉度或相似性,在竞争激烈的大城市,由于财务共享中心的工作枯燥单一,重复性高,工资相对而言并不高,这将一定程度影响员工的稳定性,而在安逸的二三线城市,员工压力低,又在一定程度促进员工的稳定,也有利于中心的持续与长远发展。财务共享中心的选址必须有前瞻性,并取得内部各服务对象及员工的认同,建设初期的效率影响、成本攀升以及操作习惯的变化,对企来讲都将面临死亡般的阶段性阵痛。这需要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设者,取得其他部门以及中心财务人员自身的接受,看到低谷后面的曙光。

作为国内企业全球化的翘楚,目前中兴通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业务范围不但覆盖了财务会计领域的费用处理、账表业务和档案管理,也覆盖了管理会计领域的管理数据业务。同时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突破了传统财务部门的职责分工,积极从“事后”向“事中”、“事前”转移,为公司员工提供商旅服务,致力于提供从商旅到报销的全流程服务。共享服务模式是以服务提供商的角色出现,财务人员的职责转型为对外提供服务,如果财务人员不能正确认识这种角色的转变,将多多少少地产生心理的落差;在面对财务选址时,只有考虑员工在当地的生存尊严,了解人的心理,才能留住员工,实现既定的目标。

财务共享中心选址攻略二

提前做好全盘规划,保证人力资源的稳定,是财务共享中心选址的核心要素,此外加强人才队伍的培训,对于完善财务共享中心信息安全,人才的培养,有利于运行机制的创新,支持和鼓励各类企业与高校共建实训基地,对于推进实用型人才的培养和选址至关重要。

技术愈加重要

我国境内已有超过450家共享服务中心,涵盖了各行各业。从布局上看,大部分共享服务中心选址在大城市或者其周边地区,其中包括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大连、成都和武汉。这些城市凭借自身的资源禀赋分别在业务先进性、行业代表性、服务辐射性、规模增长性四个方面呈现出各自的特色。从业务角度而言,北京在信息技术共享中心的拥有量上排第一,上海在客户服务及行业性共享服务中心数量上排第一,大连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拥有量上排第一;从行业角度,呈现出与本地优势行业紧密关联的特点,如上海在金融业共享服务中心拥有量上占有绝对优势,而苏州在制造业拥有优势;从服务辐射区域来看,全球性共享中心多布局上海,大连在服务东北亚地区的共享中心领域有较明显优势,而深圳在服务东南亚市场有较大优势。

在国内财务共享服务以及财务外包呈现出明显的地域集群趋势,环渤海集群:该集群已形成以北京为核心的中国最大内需市场和以大连为门户的东北亚服务外包中心。长三角集群:是中国城市化程度最高、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该地区以上海为核心,依托国际金融商贸中心的优势,发展以金融后台服务为特色的服务外包中心。珠三角集群:依托政策体制先行所积累的经济基础以及东南亚文化融合的地缘优势,以广州和深圳为核心,打造“东南亚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中心区域”。

比较令人困扰的问题是在中国诸多的城市中,究竟选择哪个城市建立自己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董皓认为,财务涉及企业的战略与机密,信息安全成为企业评估自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还是外包的重要因素。所以这些风险因素应考虑在先,要在选址以及做出是否外包等重大决策之前,提早统一规划,不要等到真正建立的时候才想到各种风险,那将得不偿失。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总工程师、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处处长姜广智在第十六届中国国际软件博览会上介绍,北京在以亦庄为核心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有一个云基地,今年7月份,即将在北京中关村软件园再开一个云服务基地,这会有利于服务外包的增长。2011年北京服务外包达到了20亿元,特别是市场结构有很大的变化,现在美国市场是北京信息服务业最重要的、依存度最高的市场。2011年这一领域从社会上融到的资金达到了80亿美元,而且并购的案例非常多,达到了几百起。而且技术水平也有很大的提高,从专利保有量来说,达到了9000件以上,去年新增2478件,申请专利数5000件。

显然,上述北京云基地的雄厚技术基础和主干网络的畅通是吸引中英人寿、ABB等大型跨国企业前来建立财务共享中心的重要因素。

除了税收和丰富的人力资源之外,上海市政府还对软件企业给予物质奖励并吸引高端人才,这无形之中为企业建立财务共享中心的技术管控提供了很好的技术平台,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处顾伟华表示,目前上海市各级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对于鼓励技术类企业进驻先后出台了诸多奖励政策,这对于财务共享中心的设立应该是一个长线的利好和吸引力。

“我国信息安全产业‘十二五’规划指出,以保障基础信息网络安全重要信息系统为中心,推进技术产品创新和服务模式创新,构建产业链完整、分工合理的产业体系。2015年我国信息安全产业规模突破670亿元。落实关于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国发4号文件,需要加快出台相关的配套政策和实施,同时还要研究建立创新产品的风险机制,建立健全供应链安全管理体系,完善标准体系和信息安全产品认证,支撑信息安全产业的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服务业司孙文龙处长表示。

从中兴通讯联合CIMA(皇家特许管理会计师公会)的(《财务共享服务行业调查报告》来看,中国企业在为共享服务中心选址时,比较关注的因素集中在与总部或分支机构所在地一致、人员素质和招聘来源以及成本等因素上。而目前已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企业大多集中在上海、北京、深圳、大连、天津、成都等城市,由此可见,中国企业在共享服务中心选址上具有自己的一些特征、偏好和技术需求。过去10年以来,财务管理者越来越倾向于将共享服务和外包作为实现变革的首要策略,他们一直在考察如何依靠先进的技术力量。

财务共享中心选址攻略三_

落实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执行力,考察如何通过某种变革方式释放更多资源,提供更好的见解来支持决策以及为业务部门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而这一切离不开财务共享中心初建时信息技术和政府决策的支持,否则选址如果失误,一旦迁址则会消耗更多的成本和人力资源,重头再来。

中西部后发优势

与东部三大产业集群不同,中西部内陆地区虽然尚未形成明显的城市集群,各城市竞争实力相距不大,战略中心型城市缺位。但是中西部产业集群的形成将必然成为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布局的走向,随着服务外包产业在中西部内陆城市的加速推进,中西部服务外包产业集群展现出“围绕中心城市,协同共进发展”的格局,也在日益崛起,从而使服务外包产业在有限区域范围内能够形成有梯次、有衔接、完整性强的产业链条,通过合作之力打造出更为强大的承接大额高端服务外包项目的能力,成都、西安、武汉等均是企业建立财务共享中心越来越关注的重要城市。

值得注意的是,财务共享服务一次选址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很可能会随着外部环境和公司业务的变化,进行二次选址。比如中兴通讯财务共享服务在深圳运行两年后,重新启动了二次选址。为了选择合适的地点,中兴通讯展开了对17个城市的对比调查。中兴通讯财务共享服务流程总监郭奕分析,当时在成都和西安之间最终选中在西安的主要原因有:丰富的教育资源;位于中国电信骨干网,是节点城市之一;生活的幸福指数相对较高;当地大学资源丰富,人力成本优质而不高。同时中兴通讯将在西安建设中兴通讯在国内最大的研发生产基地,总投资60.08亿元,总建筑面积约133.2万平方米,建成后容纳近三万员工,年产值达180亿元以上。这也是中兴通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选址西安的重要原因。

在郭奕看来,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选址是财务共享服务长期发展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也直接影响着其远期目标和定位是否达成。在财务共享中心的选址因素中,运营模式是决定选址的一个基本因素,不同的定位对环境要求不同,也决定着对选址需求的不同。在确定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运营模式后,选址中还需要考虑以下关键因素:人员素质、运营成本、人力成本、通讯与交通、人才资源、与总部的关系、当地的法律法规及税收政策、城市的配套设施等等。中兴通讯作为国内第一家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企业,遵循着“复杂的工作简单化,简单的工作标准化,标准的工作智能化”这一发展路径稳步发展。目前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拥有近150名员工,为内外部客户提供审核、账表、档案、商旅、管理数据和咨询六大模块的业务。

当初马士基选址成都时,成都正在兴建全新的高科技园区和天府软件园。管理选址工作存在不少难题,深圳员工可选择是否迁往成都,约有60名员工选择搬迁。如今成都服务中心的业务突飞猛进,2010年才开始为部分业务提供离岸服务,马士基的全球信息处理中心现在可为集团的所有业务单位提供支援。如今成都服务中心目前主要负责北亚地区的客户服务流程,也负责应付和应收账款等财务流程、马士基集装箱码头公司业务和部分物流工作。其他地区的共享服务中心还提供信息技术、销售和更多的业务活动。同时马士基对当地政府的支持表示满意,而且还可以充分利用中央下发的相关政策和激励措施。与沿海城市相比,成都的政务环境尽管仍存在差异,办事需要的时间略长,邵伟仍然预计成都的财务共享中心行业在未来两年将继续高速增长。

事实上,随着国内企业为业务发展争夺人才,成都和沿海城市的成本差异也会不断缩小,对于中西部的后发优势,如何保持持续优势,熊光海表示,当财务共享中心作为企业的内部组成部分和从企业独立出来的税收各有不同,独立以后的税收显然高于内部机构。这对建设财务共享中心本身起步就晚的中国企业的激励措施明显不利,所以区域政府激励政策也将是共享中心选址和确定运作模式的重要决策依据。

篇10

关键词:财务;共享服务;管控

集团公司于14年7月份组织集团全体财务人员进行了财务共享服务业务培训,并于月底成立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下属各单位会计业务也陆续上线,上线后各项经济业务的处理有了很大的变化,对企业职工特别是财务人员充满了挑战,虽然企业已经使用了世界上比较流行的先进的管理模式,但大家对于共享服务中心的了解并不多,成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如何利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更好的加强财务管控、为企业服务,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

一、国内外财务共享中心研究现状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Financial Shared Service Center,简称FSSC)是近年来出现并流行起来的会计和报告业务管理方式。早在1993年,Robed Gunn等人就首先提出了共享服务的概念,认为共享服务是公司试图从分散管理和少的层级结构中取得竞争优势的一种新管理理念,其核心思想在于提供服务时共享组织的成员和技术等资源。安德鲁・克里斯(2001)在其著作《服务共享》一书中指出,企业经营会面临很多困难,各经营公司、各部门和运营单位的各位主管及经理应该专注于客户服务、业务成长和人员管理,而不应该让那些琐碎的财务、信息技术、人员设置及供应等问题去分散精力;服务共享模式可以让企业在保持核心功能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成本效率。哈佛大学教授布赖恩・伯杰伦(2004)在《共享服务精要》中如此定义:共享服务是一种将一部分现有的经营职能集中到一个新的半自主的业务单元的合作战略,这个业务单元就像在公开市场展开竞争的企业一样,设有专门的管理结构,目的是提高效率、创造价值、节约成本以及提高对母公司内部客户的服务质量。其实这种提供财务服务的业务单元就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Financial Shared Services Center,缩写为FSSC)。

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进驻中国,也带来共享服务的管理模式。国内也有很多学者在这方面做了研究。 刘汉进(2004)在其论文《共享服务的决策、实施与评价研究》中,对共享服务的作用进行了研究,他认为共享服务是企业克服组织失灵的一种制度安排,是内部组织的半市场化,是有效利用组织和市场双重优势的一种组织创新。企业通过内部共享服务放弃了对运营单位的部分控制权,在组织内部赋予了部分市场属性。共享服务的作用,在于通过企业内部不同部门或业务单元间的组织和资源整合,实现服务共享,从而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优化资源配置,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

二、施工企业项目管理模式下成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意义

工程项目往往远离企业总部,建设时间跨度大,外界影响因素多,项目人员多为临时组成,管理水平参差不齐,财务人员从事的工作事项大体相同,缺乏专业化分工,不利于业务流程化、核算标准化、也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通过业务流程、规则进行标准化管理,进行流程优化,消除了多余的协调以及重复的非增值的作业,极大的提高了效率,间接的降低了成本。如何利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更好管理企业,是施工企业管理者关心的主要问题。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实现了法人管项目的目标,利用信息技术加强项目管控,实现项目收益,变得尤为重要。

三、企业财务控制的目标及意义

财务控制是指对企业的资金投入及收益过程和结果进行衡量与校正,目的是确保企业目标以及为达到此目标所制定的财务计划得以实现。现代财务理论认为企业理财的目标以及它所反映的企业目标是股东财富最大化(在一定条件下也就是企业价值最大化)。财务控制总体目标是在确保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贯彻执行的基础上,优化企业整体资源综合配置效益,厘定资本保值和增值的委托责任目标与其他各项绩效考核标准来制定财务控制目标,是企业理财活动的关键环节,也是确保实现理财目标的根本保证,所以财务控制将服务于企业的理财目标

在项目管理日益被普遍运用于公司运作的今天,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提升项目管理水平已成为企业生存的基本保证。研究财务控制在项目管理中的运用具有迫切性和重要的现实意义。在项目管理中运用财务控制有助于保护项目各项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资产流失和损害,但是在一个项目中,成本不超预算、还要取得预期的效果,并按时完成,几乎是一项无法完成的任务。通常,在项目的运营过程中,由于项目的多样化、不确定性等诸多因素的存在,使得项目财务管理过程中的会计核算方法、项目预算、项目成本控制等方面都有其特定的要求,因此如何将财务控制贯穿于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如何在执行过程中寻求成本、进度和效果之间的平衡?又如何构建一套将项目管理与财务控制有效结合的内控系统?

通过案例分析,理清项目财务管理的具体流程,掌握项目财务管理的有效分析手段与工具,在项目预算、项目成本与项目进度和质量之间摸索出最佳的平衡点,为项目的健康运作和其可见的巨大收益做好铺垫。

四、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管理下如何加强项目财务管控

(一)利用标准化的账务处理程序,规避不合理支出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运行以来,给人最大的感觉就是规范化了,大额发票验真伪,不合理开支共享不予以通过,科目赤字自动退回,等等,杜绝了以往财务人员根据个人判断就能入账的现象,极大的规范了会计账务,标准化的账务处理,极大的降低了各种风险,每一个经济业务参与者,从经济业务源头就考虑到共享能不能通过,如何保证业务的合法性、规范性。企业利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这个平台,在业务要求上做细致的具体的规定,就能加强财务管控,比如集团公司推行的保险业务集中办理,通过驳回非集团公司集中办理的保险业务,就能将以往很难推行的业务很方便的推行下去。通过对各项业务的逐渐规范和收紧,相信将来的经济业务将更加规范化,更好的为企业管理者服务。

(二)通过公司机关对口部门的参与审批,规范经济业务

目前公司已经设置了人力资源管理岗、子分公司资金审核岗,效果非常明显的控制了职工工资发放,以及各种资金支出。实行共享以前,控制项目工资开支一直是上级子分公司的难题,共享上线后,由机关人力资源部门直接参与审批,乱发工资,乱定工资标准现象没有了,极大的保护了职工利益,也使得集团公司最近推行的工资改革顺利得以实施。资金审核岗按照项目月初上报的资金计划批复情况控制项目各项支出,使得项目部不再打乱仗,会干的不如会算了,只有通过对各项经济业务提前规划,做出最合理计划,才能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保证项目合理资金流。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项目上级主管单位,完全可以通过增加审批级次,从合同,计价,设备物资采购,支付等各方面加强对项目的管控,切实杜绝项目各项人为风险。

(三)加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配套建设

共享服务中心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管理者难免过度的依赖共享服务中心对经济业务进行控制,但共享服务中心尚无法对经济业务的真实性,合理性等进行全面的管控,如果杜绝项目各项不合理开支,有效减少非生产性开支,防止项目效益流失,仅仅依靠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恐怕还不能解决问题。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表面上规范了经济业务流程,但一项经济业务到底合不合理,还需要审批者具有敏锐的判断力与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因此加大对审批者的培训,提高管理者的业务素质显得非常迫切。项目大额开支,工资发放都由上级主管单位审批,一旦出现问题,项目和上级单位之间责任往往很难界定,只有加大过程中的控制才能更好的管理好项目。

(四)管控和效率相结合

共享服务中心的优点非常多,但是从参与者的自身感受来看,有一个最大的弱点就是感觉慢了,一个业务处理的时间长了,特别是对紧急业务,基层财务人员更是有苦难言,由于地域和通信方式的限制,管理者也不可能随时随地进行审批,遇到月末季末等业务较多的情况,业务入池后,也很难找到审核、复核人员,由入池到支付也需要经过很长的时间。目前共享服务中心通过业务分类,也较好的解决了这一难题,专业化的分工提高了共享服务中心的效率。项目部人员直接面对经济业务,审批环节往往较快,目前应提高子分公司审批环节的审批效率,特别是民工工资等经济业务,部分涉及到审批过程中统计数据的业务,甚至可以采用先审批再统计的办法,加快业务流程。

(五)加大项目网络建设,提高共享服务中心系统的质量

共享服务中心依靠的是大型数据处理系统,以及高速的网络,两者缺一不可。由于技术方面的限制,项目在使用共享服务中心处理业务过程中,难免出现卡,慢。图像难上传等等情况,最严重是甚至系统瘫痪,无法处理业务,因此要想利用共享服务中心更好的管控项目,还需要有一个高速的,稳定的共享服务中心,只有这样才能让从业者更好的感受到它的价值,更认真的对待经济业务。

(六)加强基层财务人员职能转换,提高经济业务质量

共享服务中心实施到目前已经一年了,但是项目财务会计的工作量并没有得到解放,更有甚者反而比以前更加忙碌了,比如紧急业务需要及时通知领导审批,被共享中心驳回的业务需要及时补充资料,有的需要书写说明,或者找公司领导备案,到了月末,季末各种需要上报的报表、计划等资料更是数不胜数,大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感觉到了累。大型铁路项目一个月的单据平均都在300份左右,由于提单人各异,知识和认知不尽相同,在科目选择,摘要书写方面存在不规范,不一致现象,财务人员每天面临大量单据也不能保证一一纠正,经常发现有的单据审批通过了,单据也生成了,但是却有问题。通过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对项目财务人员也应进行更加专业化的分工,增设报表岗,或者将报表业务收归共享中心处理,让项目财务人员投入更多的精力到每一份会计凭证的规范当中。同时,也要加强项目财务人员培训,提高经济业务质量,加强项目管控。

(七)合理利用共享服务中心,建立好各项经济业务流程,明确项目责任

共享服务中心从财务流程上做了很好的规范,但是各项经济业务从发生到进入共享平台还有相当的流程,只有做好流程源头的控制,才能保证经济业务的更加规范。另一方面,共享服务中心里参与审批的人增加了,相关业务人员难免放松警惕,审批流于形式,因此建立审批责任制度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共享服务中心是一个新生事物,但是他在茁壮成长,已经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是我们在企业管理中看到了希望,愿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的更加完善,更好的为企业腾飞插上翅膀。

参考文献:

[1]黄开林,赵宏祥,姬陶陶.工程变更全过程管理[J].会计之友,2013(18).

[2]李维芳.工程变更确认与控制[J].建筑经济,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