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共享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4-02-27 17:56: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共享的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会计信息须真实可靠
近年来,国务院国资委全面开展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管工作,提出中央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基本思路要从会计核算向价值管理转型,以配合实现世界一流的财务管理目标。中央企业的“稳增长”应该是在会计数据真实基础上的“稳增长”。财会管理在企业的运营发展中扮演着关键性角色,与主营业务的稳步开展、内部资源的合理配置等有着紧密联系。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给企业的财务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与挑战:一是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下,财务人员分散在不同地域,子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无论是组织架构还是职能架构都受属地企业的影响和领导,财务价值取向多元、财务管理方式多样、财务人员专业能力和专业水准的参差不齐都可能导致财务数据透明度低、会计信息沟通不畅、会计信息质量出现偏差;二是企业财务管理模式滞后,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监督管理体系不足,我国企业在财务会计管理工作方面的研究落后于发达国家;三是信息化程度较低,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环境下,企业经营范围与规模增长较快,随之而来的相关财务数据与企业运行数据也呈现出了爆发式的增长趋势,加大了财务管理的工作量,财务管理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加快财务管理信息化数字经济是新时代的发展标杆,“十三五”期间,我国网民规模增长至9.89亿,网民总额占全球的五分之一左右。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的高速发展,为我国国有大型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提供了机遇、带来了挑战,加快企业财务管理数字化进程,不仅是国家层面发展数字经济的战略需要,也是建设现代化企业,提高运行效率、增加创新能力的要求。机遇和挑战是一对“双生兄弟”,企业能否在数字经济背景下既科学又合理地进行运营,已成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关键要素。当前,信息科技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财务共享服务管理模式在企业中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工具,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企业传统的手工数据处理模式,ERP系统在国内外大中型企业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财务共享服务已经成为优化组织结构、提升流程效率、降低运营成本的最佳管理模式,是近年来财务领域的最大变革之一。
集中核算共享服务
何为共享服务?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以顾客需求为导向,按照市场价格和服务水平协议为企业内部多个分支机构,或集团内部多个公司,及外部企业提供跨地区的专业化共享服务。它将企业各分支机构“分散式”的、重复性的职能业务整合到共享服务中心进行处理,以促进企业集中有限的资源和精力专注于自身的核心业务,创建和保持长期竞争优势。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夯实财务会计基础管理、提高财务会计信息质量、提升处理效率降低成本、增强财务风险管控能力等方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主要特征如下:一是服务性,即集团财务会计基础管理提供支撑;二是规模性,通过业务整合实现规模经济;三是专业性,专业人员进行专业化处理;四是标准性,统一操作模式、标准化业务流程。
共享服务实施路径
中央企业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存在内生动力不足、工作任务艰巨、实施风险较高、协调难度较大等困难。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领导的重视与支持是关键,从领导到下面各层级的人要统一认识,要有理念上的改变,无论是集团发文件、还是做各类的培训宣贯,提前要打通梗阻点。系统统一与集成是前提、标准制定与执行是核心、人才队伍与转型是保障、分步实施与推广是方法。通过观念再造、组织与人员再造、流程再造、信息系统再造和运营管理再造,将会计科目、会计政策、会计流程和会计报告进行统一。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运营模式目前有三种:一是作为公司内部的职能部门存在于企业内部,主要为企业内部业务单元提供跨组织、跨地区的专业支持服务;二是作为独立运营责任主体,依据市场机制独立运营、服务收费,业务成熟后可通过与外部供应商竞争,为内部顾客提供选择;三是成立盈利型组织,经过成熟运营后,独立于原企业之外,承接外部业务。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工作机制可以参考呼叫中心的电话任务分配方式。呼叫中心为了最大限度地平衡接线员的工作量,保证服务的专业性,会在客户呼叫接入前让客户选择问题分类,根据问题类别将呼叫转接到不同的接线小组。同时,系统通过话务排队机制,实现循环分配、顺序分配,或者按照平均话务量、来电记忆等方式提高服务质量。针对共享服务中心的运营,企业可以根据实际业务情况选取合适的划分标准,对业务小组进行精细化分工:一是按照服务区域对业务小组进行划分,但是在这种模式下,不同区域之间的工作量大小存在差异,区域之间存在空间和时间的壁垒,人员可能出现忙闲不均;二是按照业务类型对业务小组进行划分,比如员工费用报销业务工作量较大时,可以给费用报销审核小组配置更多工作人员;三是按照核算主体、单据类型等其他任务规则进行划分。资源整合发挥更大作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夯实财务会计基础管理、提高财务会计信息质量、提升处理效率降低成本、增强财务风险管控能力等方面。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张和业务单位的持续增加,人力成本随之增加;而不同地区、不同分支机构间流程的多样和标准的差异势必会影响企业整体的发展运作,对企业的日常经营和存续产生阻力。同时,业务单位之间业务量的不平衡也会导致一些地区资源不足而另一些地区资源富余,从集团层面来讲无疑造成了浪费。财务本质上是一个信息循环,是收集、存储、加工财务数据的信息系统,利用信息系统支撑财务职能及财务循环,承载财务九大流程(销售到收款、采购到支付、费用到报销、存货到成本、员工薪酬、总账到报表、固定资产、资金管理、税务管理),并通过与前端业务系统的联通对接,使数据可以在已有系统中“自如流动”。企业能采集的数据越多,处理能力越强大,财务发挥企业战略和经营“仪表盘”和“导航仪”的作用就越明显。
结束语
篇2
引言
财务工作包括财务管理工作和会计工作两个方面内容,做好财务工作对于推动企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各企事业单位对财务工作均十分重视。经济法的出台对财务工作的方方面面均存在明显的影响,对于规范财务工作也有着重要的意义。以下本文就经济法对财务工作的影响及意义进行具体分析。
一、经济法对财务工作的影响
1.规范经济主体的各种行为
经济法指的是对各项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和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总和,其对于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经济法对财务工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从经济主体的行为规范来说,经济法对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经济规定了市场经济活动主体的各项行为,包括管理行为、会计行为等。其中,会计法也是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内容,其对财务会计工作存在一定的约束作用,对会计成本控制、会计的报告形式以及审计规范、会计基本准则等均有严格的要求。此外,经济法还对财务工作主体的权利和义务等内容进行了严格的规定,有助于加强对财务工作的监管,为财务工作提供了一定的法律保障。
2.协调各类经济关系
财务工作本身就是一种经济活动,且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经济法可以对这类活动中的各种经济关系进行合理的调整,有助于促进财务工作的有序发展。例如,经济法中的审计法、会计法、计划法、税法、价格法、产业政策法以及财政法可以调整经济主体相互之间的关系,规范这些主体的经济行为和活动[2];经济法中的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障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等可以协调市场秩序方面的经济关系;经济法中的房地产法、自然资源领域法律法规、金融、环境、证券以及票据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等也可以对市场经济中的各项经济关系进行协调;经济法中的个人投资法、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以及外商投资企业法等也可以规范经济组织张的经济关系。
二、经济法对财务工作的意义
1.规避财会活动风险
经济法在各个方面对财务工作进行了规范和要求,例如规范了企业的财务治理结构、平衡了企业各方的利益冲突如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的利益冲突等,这些法律要求和行为规范均可以帮助减少企业面临财务会计风险的可能,有助于推动企业的长远发展。例如,经济法要求财务信息必须真实有效,这不仅是为了维护市场活动的正常秩序,也是保证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依据[3]。当企业的财务会计数据失真时,企业领导会失去应该有的理智判断,从而做出错误的经营决策,最终导致企业损失严重甚至破产。因此可以说,经济法可以帮助降低企业的财务活动风险,推动企业的长远发展。
2.加强对会计工作的规范
财务工作中的会计工作一般均会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挂钩,因此会产生不少的经济问题,如少数企业漏税、偷税的问题或者财务报表造假的问题等等。当前不少经济问题的产生已经影响了市场经济活动的正常秩序,形成了不良的社会风气,对财务会计行业的发展十分不利。经济大的存在可以帮助规范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要求会计人员能够以专业的能力和态度来做好财务会计工作,保证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规范财务工作的方式、规格和内容等。
3.提供问题解决的方向
经济法的目的是规范市场的经济活动秩序,为财务会计人员的工作提供规定的方向,因此财务会计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只需要按照经济法的要求办事即可。例如,财务会计人员在进行票据的使用过程中就可以根据经济法的规定进行票据处理[4]。票据法中对票据的法律责任、提示付款要求以及具体的使用均有相关的规定,根据票据法的规定,财务会计人员可以将票据进行具体的分类,也可以在票据丢失之后向法院申请公示,同时可以懂得应该怎样利用票据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又如,会计法会为财务会计人员普及会计人员利益、会计监督和会计核算等方面的内容,指导会计人员的工作等。当然,除此之外,公司法、竞争法等在解决财务会计人员日常工作中的各种问题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4.有助于提高财会人员的素质
经济法对于财务会计人员专业素质的提高作用主要是从侧面体现的。经济法中的会计法、财政法以及公司法等均要求企业在财务工作中能够保证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严厉禁止企业在财务工作中作假,给出不真实的财务信息数据,否则将会依法追究企业的法律责任。这就要求企业必须要加强对财务会计人员专业素质的提高,只有财务会计人员专业素质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才能够得到同步提高,也才能够避免企业出现法律风?U或者经营风险[5]。因此,经济法的出现要求企业不得不聘请更加专业的财务会计人员,并加强对财务会计人员的专业培训,以实现财务会计人员在财务会计工作技能、法律意识、职业道德方面素质的提高,以保证企业的稳定、健康和长远发展。
篇3
(广东亿迅科技有限公司财务部,广东 广州 510630)
摘 要:随着信息化的推进,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本文分析了信息化条件下,企业财务工作所处的外部环境,以及财务工作本身受到的影响,并指出财务工作所面临的一点新的风险。
关键词 :信息化;信息技术;财务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13-0130-02
从1963年,日本学者梅倬忠夫在《论信息产业》中首先描绘了“信息革命”和“信息化社会”的前景,预见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会引起一场全面的社会变革,并将人类社会推入“信息化社会”;到上纪七十年代后期,“信息社会”、“信息化”的概念开始被广泛传播和接受;再到今天,通讯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高度结合,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兴应用的不断推陈出新,人类社会正从工业化社会跑步进入到信息化社会。信息技术引领的第三次技术革命,通过改变传统的工业生产模式,带动整个社会产业结构的根本性变革,并深入影响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最后深刻改变我们的社会形态。
身处信息爆炸时代的企业,其经营管理活动不可避免的会受到信息化浪潮的影响,财务工作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更是首当其冲。
一、信息化社会,外部环境变化对财务工作的影响
1、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利用现代交通技术,人类可以在以小时计算的时间里跨越千山万水,利用现代通讯技术、互联网技术,远隔万里也能进行声音图像的实时交流。空间、距离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限制已经被消除,地球村已经形成,全球经济高度一体化。企业的经营活动都不再受地域的限制,大部分企业开始跨区域、跨国经营,企业的投资人、债权人、客户、供应商、业务人员、业务机构遍布全球,企业的财务管理、服务的对象随之分布各地,甚至遍布全球,因而企业执行的会计准则,对外披露的财务信息等等既要执行企业机构所在地国家政府机关的法律法规的规定,也要遵循国际通行的一些标准,以满足来自世界各地的投资人、债权人、合作伙伴的需要。
另外,由于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资源情况不同、税收制度不同,企业可以通过合理的选择企业总部、分支机构的设立地点,从而达到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减轻企业税负的目的。
2、需求多元化的影响。
信息化社会,需求呈现多元化特征,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需求的个性化。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人们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因此有着不同的消费要求,另外,别具一格、与众不同正成为消费者的追求,即使在同一个地方的人们消费要求也是千差万别。需求个性化要求用个性化生产来代替传统的大规模生产,企业没办法再单纯的“向规模要效益”。在耐克的专卖店里,消费者自己设计鞋子的颜色、花形,在苹果的专卖店,消费者可以要求在产品的后盖上刻上自己想要的话语,这都是世界商业巨头对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迎合。个性化的需求,使得企业的取得同等经营业务量时,产生的财务数据呈几何级的增长,企业的财务工作量也呈几何级增长,只有借助于信息技术,才能完成基本的核算工作,并对企业的经营成果作出正确的评价。
第二个方面是需求的多变性。信息化社会,信息传播的速度加快,知识、技术更新速度大幅提高,各种新产品层出不穷,消费者的“口味”不断提升,流行趋势不再长久,企业产品的生命周期大幅缩短,技术壁垒所起的作用大为弱化。全球出现生产过剩的趋势,企业随时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曾经的手机行业第一的诺基业快速滑落即是明证。企业的财务管理者必须因应这种变化,对市场的变化快速响应,提出正确的投资决策意见,以供企业决策者参考。
需求的多元化逼迫企业必须把更多的资源投入到研发创新中去,在企业内部无形资产的比重在增加,重要性在增加,很多企业更是采取“轻资产”方式运营。
3、金融环境变化的影响。
信息化社会,全球的资本市场逐渐成为一个整体,同时互联网金融体系也正在形成,各种衍生金融工具、虚拟化金融工具层出不穷。一方面,企业能够在全世界范围内以更低的成本进行融资活动,提高企业的利润,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也可以在全球范围内选择优质的项目进行投资活动,不用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可以规避单一品种或单一区域的金融风险;另一方面,全球的资本市场复杂程度更大,股票市场、外汇市场、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投、融资活动中需要掌控的信息更多,市场变化加巨,金融信息的传递速度更快,蝴蝶效应使得任何地方的风吹草动都有可能引起全球的金融动荡,而对企业的财务状况构成重大的影响。
4、社会效益最大化。
信息化社会是个多元的社会,民主法制的概念深入人心,环境保护、社会就业、公益事业、消费者权益都是人们关心的问题。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企业必须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来为企业持续发展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这些单纯从企业所有者角度出发的财务管理目标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企业的要求,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必须使是企业所有者、债权人、管理层、员工、供应商、客户,企业所在地区、国家的政府都从企业的发展中获得协调的利益分配,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二、信息技术直接应用于财务工作中产生的巨大影响
1、事无巨细的财务工作。
受制于计算的能力、成本以及信息存储的能力、成本,财务工作的原则之一就是重要性原则,对发生的业务区分重要性,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量、记录和报告,有的甚至直接忽略,不予计量、记录和报告。
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的计算能力和信息存储能力不断提升,而单位价格却不断下降。今天,即使是人们日常使用的一台普通PC机,它的运算速度是按每秒亿次计算,存储量是按TB计算。财务的计量和记录已经可以做到事无巨细,财务报告的使用者也要求更加详细丰富的内容,重要性原则将逐渐淡化。
2、“实时”的会计核算、财务报告。
财务信息的及时性原则,要求对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及时进行计量、确认和报告。信息化社会,一方面,经济活动的节奏加快,全球市场瞬息成变,企业的经营者、管理者对及时性有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财务信息及时进行计量、报告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兴起,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式终端的出现进一步加快了业务数据向财务系统传递的速度,业务人员不论身处何方,只要是有通讯信号覆盖的地方,就可以7*24小时在业务发生的同时,将业务信息录入到系统中,另外利用物联网技术,企业可以实时跟踪物流。
财务业务一体化的系统可以在业务信息录入之后,立即自动进行计量和确认,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三流合一”,并随时按使用者的要求生成有针对性的财务报告,“及时”正变成“实时”。
3、信息技术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影响。
信息技术应用于财务管理已经有40多年的历史,从最初单机财务软件取代会计人员手中的纸和笔,实现会计核算的信息化;到局域网环境下,财务软件与erp系统的初步集成,财务系统能根据业务系统的信息自动生成财务信息;再到今天,互联网环境下,财务系统与ERP、SCM、CRM、OA等系统高度融合,逐渐财务业务的实现一体化,除会计核算、会计报表工作外,全面预算管理、成本管理、绩效管理、资金管理工作也可以借助信息化工具来提高效率,财务人员的职能必然与传统的财务人员不同。
信息化环境下,财务人员逐渐从简单、附加值低的会计核算、会计报表等体力劳动中逐步解脱出来,可以把主要工作精力放到另外两个方向。一是向业务环节延伸,财务系统与业务系统的高度融合,使得财务人员能够比传统方式得到更加细致、更加规范的业务数据,能够更加深入广泛的参与到业务环节,实现更加及时的财务控制,同时作为各项业务的终点,财务人员也需要更多的扮演协调、沟通的角色;二是向分析决策方向,对内需要利用信息系统,建立各种适合自身、应时而变的分析模型对企业内部的经营活动进行分析总结,对外必须对企业外部不断变化的金融环境、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等进行研究,把研究分析结果应用到企业的成本管理、产品定价、流程设计、绩效评估、制度制定、战略规划中去。
4、云计算、SAAS使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成为财务管理的未来趋势。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能够降低财务管理的成本,提升财务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实现会计信息的标准化和会计流程的标准化,加强内部控制的力度。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使用依赖于强大的信息技术。原有的技术环境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资金,聘请专业的信息人才,构建专用的广域网络,购买大量的IT硬件和软件,因而只有极少量的大型企业集团和跨国公司能够应用这种方式。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以虚拟化技术为核心的云计算让更多的企业能以极低的成本通过公用互联网按照自己的需要获得可伸缩的计算能力和网络平台,利用PAAS(平台即服务)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SAAS(软件即服务)三大模式,企业可以以租代买,不必再为信息系统的建设一次性支付巨额的资金,也不必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来维护庞大的信息系统。
目前的财务外包方式,财务共享中心主要面向高端企业内部,而金蝶的友商网提供的在线会计服务以及用友伟库网提供的网上记账平台等财务模块则是利用云计算技术向小微企业提供服务,功能也只是简单的记账。
可以预见,随着成本的大幅降低,将有更多的企业(包括中小型企业)会选择使用财务外包服务,基于互联网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其服务对象将从大企业集团、跨国公司向更多中小型企业发展,从企业、集团内部使用向公用的商业化方向发展,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不但会提供记账功能,还会提供定制的财务控制、财务分析、业绩考核等其他服务。
5、大数据背景下的财务管理。
“大数据”是时下最热的词汇,不可否认财务管理也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传统财务管理方式下,那些“重要”的业务、财务数据已不能满足现代企业财务分析与决策、预算与控制的需要。财务管理需要“大”而“全”的数据,除了业务、财务数据,还需要人力、市场、研发数据,除了企业内部的经营数据,还需要企业外部的金融市场、法律法规、政策动向、消费趋势等一切可能与企业经营有关的数据,这些数据既有传统的结构化的数据,也有更多的非结构化、半结构化的数据。
三、信息化给财务工作带来的新风险
信息化对企业的财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财务工作提供了强大的工具,也同时带来了更多的风险。
现代的信息系统多在网络环境下运行,甚至是开放的公用互联网上运行。一方面,财务信息容易获取,也就意味着容易泄密。软件的漏洞、黑客的攻击、病毒的感染、失误的操作、硬件设备的不当处理都可能造成财务信息的不当传播,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另一方面,企业的运作过于依赖网络 ,一旦网络发生故障,就会造成企业的财务、业务工作陷于瘫痪状态,这是企业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张瑞君 《财务管理信息化》 中信出版社 2008.
[2] 姚宏宇,田溯宁 《云计算:大数据时代的系统工程》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3.
[3] 卢家仪 《财务管理》(第4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
篇4
1.现代企业理论。
1.1企业契约论勾勒雏形。利益相关者责任这一概念最早是由马歇尔提出,他通过研究发现,与企业相关的知识、组织、绩效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如果单方行使权利,这种关系十分不利,应当由相关的当事人共同进行。同时,他指出,在企业当中,其发展使得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一部分的自给自足越来越少,因此福利更要依赖于其它部分。在现代企业理论当中,主要有团队理论、理论、交易成本理论等几个部分。马歇尔将其中复杂的关系称为契约,奠定了利益相关者责任的理论基础。企业是利用一个契约代替一系列契约,其本质特征就是取代价格机制。市场资源是由价格来调节,而企业资源则由企业家来配置。资本家利用关系中的激励和约束作用,设计控制人和企业的机制。团队理论是对企业契约思想的继承和扩大。企业并不是雇主和雇员的长期合约,而是多人共同工作的团队生产,其中成员的边际产出,是与其他成员的努力有关的。
1.2企业能理论充实内涵。通过对企业的同质性假定,契约论将企业看作在既定技术条件下,最优化的生产者,对企业的交易性过于注重,从而忽略了企业的生产性。它能够解释企业的存在,却无法解释企业广泛的长期利益差距。若要解释这一问题,就应当承认企业组织专门化生产的动态化优势,是具有持久性和难以模仿的,也就是企业的异质性。企业中的超额利润并不是外在产业结构特征,而是来自于企业内部资源禀赋的差异性。从企业成长及其知识的积累角度来看,企业的本质和行为是强调固有的,能够对生产起到拓展作用的知识积累倾向。在这一角度看来,企业是在不断的知识积累和扩展生产领域的机制。这是这一观念,为企业能力理论提供了基础。其核心思想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其所积累的核心能力是异质的,具有一定的价值。正是利用特有的核心能力的积累,以及由此建立的竞争战略,企业才能获得持久的优势和利润。
2.企业扩张。
2.1利益相关者责任的被动承担。由于企业的扩张,使得利益相关者承担责任成为必然。美国经济开发委员会曾经指出,在一家大型企业中,拥有数以万计的雇员、股东、客户以及地区居民。对于这些利益相关者,公司负担者广泛的责任,其重要性绝不亚于其他机关。在很多方面,它与政府的责任相类似。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和扩大,必然会产生相应的社会责任。现代的一些超级企业,在体质上更趋紧与准政治国家,无论在经济体系还是政治体系中,它们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些企业的存在,不但对资源的配置、环境的保护、市场的发展、经济的增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还会对国家的政治结构和社会的安定产生影响。如果企业在发展中破坏了竞争性的市场结构,形成垄断,那么将会降低利益相关者的谈判实力,可能会损害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2.2利益相关者责任的自觉承担。企业发展和扩张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使得企业不得不承担利益相关者的责任。但是由于其产生的巨大效应,使得这种责任的承担逐渐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企业的生产活动始于客户的需求,终于客户的满意。客户的满意使得客户对于企业产品十分忠诚,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多的例如。然而,客户的满意与企业利润之间却不存在必然的正相关关系。企业在实践中逐渐认识到,若要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思想,就要充分重视客户的终身价值。在经营中,要将客户当作企业最终要的资产,保证其终身价值最大化。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如果坚持贯彻客户资产管,就会产生丰厚的利润,也能够促使企业加大对其它利益相关者责任的承担。
二、利益相关者责任的供给和需求
1.利益相关者的权益与维护。
1.1工人运动。随着人们维权意识的提高,工人反抗资本家的斗争逐渐产生并具有强烈的组织性。他们通过组织工会、罢工或游行示威等方式,争取自己的权益。尤其是在上个世纪经济大萧条时期,劳资冲突最为严重。在这样巨大的压力之下,企业开始改变过去的管理政策,调整劳动关系策略,使得工人的待遇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1.2消费者维权运动。消费者的维权运动首先开始于食品、药品等生活必需品的方面争取洁净的食品和安全的药品。随后,又发展到汽车等耐用消费品方面,进一步接触到了对于消费者受损的态度、服务质量、环境损害、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等方面。这种情况迫使企业更加爱注重消费者的需求,促进了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1.3环境保护运动。在过去的企业发展中,资本家对自然资源的掠夺现象十分严重,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但是,直到上个世纪,具有群众基础的环保运动结果才开始出现,但规模和力度都十分有限。直到上个世纪中后期,新环保主义运动才开始出现和发展,民间环保组织逐渐出现,环境保护运动的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扩大,才使得企业加大了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对环境污染的主动治理。
2.企业的自觉行动与法律强制。与企业为获得长远利益而进行投资相同的是,从其一盈利的角度考虑,承担利益相关者的责任也是一种自觉行为,从而形成了利益相关者责任的自觉供给。由于存在着社会问题,使企业的业务范围得到了扩展,企业在解决社会问题的同时,可以使更多的潜在客户转化为现实客户,从而给企业带来更大的发展和利益。企业对于利益相关者责任的承担,能够避免与其产生摩擦损失,同时有助于提升企业形象促进企业长远发展。此外,承担利益相关者责任还能够避免受到政府法规的限制,不会使企业由于受到管制而失去创造利润的机会。另一方面,利益相关者责任的另一种供给形式是法律强制形成的被动供给。早期企业的法律制度的根本目的是维护股东的权益。直到上个世纪末期,美国开始要求企业承担与股东利益不发生冲突的利益相关者责任。企业所做出的对于非股东有利的决策,只要能够给企业和股东带来利益,就是正当的决策。随后,在此基础上,由提出了企业承担的利益相关者责任不与股东利益一致,但要对社会公众有利。
3.法律的保护。法律存在的目的视为了维护社会的公平和公正,在对利益相关者责任供求关系的协调过程中,法律发挥着双重的作用。对于利益相关者责任供给,法律通过立法利诱,使企业能够自觉的承担利益相关者的责任,提高利益相关者责任的自觉供给,例如捐赠一定的数额可以抵税的规定。另外,对于利益驱动不足的利益相关者责任,法律通过立法强制的方式来实现企业的承担。这样对于利益相关则责任的被动供给具有一定的帮助,例如劳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当中的相关规定等。在法律对于利益相关者责任需求的协调方面,也体现在两个不同的方面。其一是在法律责任条款的规定中,利益相关者能够获得损失的补偿。其二是法律对于若是利益相关者具有救济作用,能够增强其谈判能力,强化对于利益相关者责任的需求。
三、利益相关者责任目标下的公司财务治理
1.利益相关者责任要求共同治理。
1.1对利益相关者利益的体现。公司治理是利益相关者进行联系的制度安排,通过这种安排,对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权利、责任和义务进行平衡。公司治理必须要对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起到保护作用,企业政策有赖于利益相关者的存在。在企业运转过程中,与投入要素之间不可避免的会发生利益关系,进而会对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产生影响。因此,在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关系网当中,应当提出明确的契约性要求,例如股利条款、工资合约、债务合约等。另外,公司治理是一种谈判机制,如果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格局发生变化,将会使公司治理结构也发生变化。实际上,可以看作是利益相关者的联合,适对于冲突的准解决状态。如果由于环境的改变使得条约过时,利益相关者就会进行公开冲突和再谈判。企业所有权的安排,是经过所有利益相关者讨论之后的结果。而这只能对企业参与这事后的既得利益产生影响,并不能消除实际冲突。
1.2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目前,公司治理主要由三种常用的模式。一是银行控股和职工参与的内部治理模式;二是债权人相机控制和法人交叉持股的内部治理模式;三是经营者控制的外部治理模式。在实际应用中,这三种模式都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也就是说,这些公司治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较高的有效性。不过,在国际化的大环境之下,公司治理还是逐渐朝着国际趋同的方向发展,也就是共同治理。在共同治理的概念下,企业并不是简单的物质资产集合,而是一种法律框架,是对专门化投资进行功能管理的制度安排。它能够对企业当中的财富创造活动中做出专门投资的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治理。其中,企业治理的专门化投资包含了食物资本、人力资本等,对这些专门化投资进行控制的一方,一定会要求参与到企业剩余的分配当中。这样,企业的经理、职工等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剩余索取权进行分享,成为了合理化的要求。
2.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下的公司财务治理。
2.1结构具有动态性。如果企业是由股东单边治理,那么股东利益至上,财务管理目标和公司财务治理结构是一定的。如果是由利益相关之共同治理,则是由谈判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和冲突决定的。其中合作是基于社会信任度、合作盈余水平、文化差异等方面,而冲突则是基于要素市场的竞争压力、风险态度、时间偏好等。如果这些因素发生改变,利益相关者的谈判能力也会随之而发生改变。这样,就会形成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利益格局,决定了利益相关者合作和冲突的水平。也就是说,不同的企业,或是一个企业的不同时期,所具备的利益相关者利益格局都可能不相同。因此,需要有能够与之相适应的不同的财务治理策略。正是这种情况,使得处于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下的公司财务治理结构具有动态性。
2.2内容具有层次性。从利益相关者主体来看,可以将公司财务治理的层次分为如下几层。第一层是股东,第二层是股东和职工,第三层是股东、职工、客户和供应商,第四层是股东、职工、客户、供应商、政府和社区等能够明确知道的利益相关者,第五层是在前四层的基础上,扩展到自然、环境、动物的不确知的利益相关者。另一方面,从利益相关者的内容来看,又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别,分别是企业社会责任、企业道德责任、企业法律责任以及企业经济责任。将利益相关者的主题和内容进行结合,能够形成多种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组合。而在这些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利益组合的影响下,企业的公司财务治理策略也不然会有所不同,这就使得在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下,公司财务治理内容具有层次性。
2.3目标具有不可操作性。针对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下的公司财务治理,目前已经对前三个层次进行了实践。不过,对于后面两个层次当中所对应的狭义上的社会责任,仍然停留在理论阶段。美国经济学家认为,如果企业管理者接受社会责任目标,而不再致力于为股东赚取更多的利润,那么将会对自由社会的根基造成动摇。他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理论具有很大的颠覆性。另一位经济学家表示,企业社会责任这一理论有悖于企业自由的原则,他认为从法律效率观的角度出发,企业的唯一目标就是实现利益的最大化。这几位经济学家分别从自由、效率、高度的等方面对狭义的企业社会责任的必要性进行了否定。如果从财务角度出发,很多企业的社会责任都无法通过财务指标来进行衡量。即使能够实现,也没有相应的激励措施,这样企业就无法产生充足的动力来承担这种责任。因此,在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下,公司财务治理的目标具有不可操作性。
四、结语
篇5
一、以财务风险为导向在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中的意义
将财务风险作为导向,是公立医院构建内部控制框架的主要方向。医院财务风险主要指医院无法实现财务活动目标的可能性,主要包括医院资金投放、资金筹集等活动风险,将财务风险作为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的导向,能帮助医院改进内部控制体系中存在的缺陷,诸多研究指出医院内部控制框架失效引发了约50%的欺诈性财务报告;另外COSO委员会于1992年的报告中明确指出内部控制由员工、经理阶层和董事会共同实施,并为实现经营的效率、效果及财务报告的真实性而提供重要保障的一个过程,该过程包括风险评估、控制环境和活动、信息监督和沟通等要素。[1,3]COSO委员会在2004年的报告中了如下内容:风险管理是内部控制的核心内容,并引入了风险容忍度和风险偏好等概念。[4]2010年我国修订的《医院财务制度》要求医院应构建内部控制体系、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加大监督和控制经济活动的力度,并将预防财务风险作为财务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医院应分别管理和清算不同性质的负债,确保在规定期限内还清负债。[2,4]由此可见,财务风险会影响医院的正常运转,公立医院需借助内部控制来持续监控财务风险,并评价、辨别风险,对严重风险施行动态管控。
二、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特点
(一)现金流量大、收入类型多
医疗收费是公立医院的主要收入来源,相关部门统一规定了诊疗耗材、药品及项目的价格,公立医院依据政府制定的价格和为患者提供实际提供的药品耗材、医疗项目计价收费;因诊疗项目类型及收费品种较多,在医疗保障制度基础上,患者还需要承担一部分费用,该部分费用常以现金形式支付,致使医院出现了大量的现金流。因此,医院内部控制的重点工作之一是管理现金收入、支出。
(二)医院支出项目较多,难以准确核算
《医院财务制度》规定医院各个核算单元应先归集支出耗费,并将直接成本归集到各个科室以形成业务成本,再依据三级分摊方式转结医疗技术类、医疗辅助类、行政后勤类科室的实际耗费,最后形成了医疗成本;接着依据核算要求分别归集和分摊科教项目支出形成的无形资产摊销和固定资产折旧、财政项目补助支出形成的无形资产摊销和固定资产折旧,并将其结入医院成本内。[3,4]由上述内容可知,间接成本是组成医院成本的重要部分,而依据大量间接费用摊销,直接影响到了医院成本核算的可靠性。
(三)国有资产价值较高
法律规定公立医院所使用和占有的资产归属国家所有,另外还包括通过医疗服务获得的收入形成的、借助财政补贴资金所购的资产等;由于公立医院负责基建的会计长期包含在大帐之内,我国于2012年施行了《医院财务制度》,该制度规定要将基建类会计纳入至大帐中,以确保公立医院资产核算的整体性;院内医疗设备的购置金额较大,设备的科技含量大、更新速度快,运行及维护的费用也相对较高,因而,公立医院所有资产的价值要高于一般事业单位,应注意有效利用及合理配置。[1,4]
(四)存在较高的财务风险
由《医院财务制度》可知,公立医院在确保事业正常运转和发展的基础上,可以在医疗服务相关领域进行投资,通过有关审批后可以融资租赁或者借入非流动负债,原则上医院所负债务由政府偿还;所以,医院可能面临投资失败的危险,虽然原则上由政府承担医院的长期借款,但是医院是借款主体,仍负有偿还借款的主要责任。因此,医院面临不能到期还款的危险;另外,公立医院还面临着医疗服务政策性亏损、无法收回应收账款的财务风险。[4,5]
三、缺失内部控制导致的财务风险
(一)应收账款风险
不能回收的患者欠款、坏账、未清理呆账在公立医院医疗欠款中占有较大比重,医院的结算方式和医疗保险机构的结算方式为后付制,在接诊病人时,医院需要事先垫付部分医疗费用,然而医保结算款项具有到账滞后性,这会严重影响资金周转,也在无形中增大了医院结算费用的实际难度。[2,5]
(二)医疗服务存在较重的政策性亏损
公立医院的业务收入施行政府指导价格,由于医院的医疗项目太多,政府不能依据市场变化来及时修正医疗收费标准,致使医疗服务、业务定价较低,引发严重的政策性亏损;在依靠自身收入来维持医院正常运转的情况下,医院补偿的主要来源仍然是药品收支结余,依然存在明显的以药补医状况;我国施行新型医改方案后,医院补偿由政府补助、药品加成收入、服务费用改成了政府补助和服务收费两个渠道,但因各地经济发展不均衡及政府财力限制,仍需很长时间来实现政府完全补偿。[3,6]
(三)医院存在资金链断裂和无法偿还贷款的风险
部分公立医院的在资金不足的状况下,为了改善就医环境、扩张规模、购买设备,向银行借贷了大量资金,增大了自身的资产负债率,引发了极为突出的长期负债问题,进而导致了资金链断裂、无法偿还贷款等风险。
四、公立医院建立以财务风险为导向的内部控制的途径
(一)全面控制财务预算控制
公立医院应全面施行预算管理,建立健全预算审批、编制、调整、执行等预算管理制度。全面预算将非财务资源和财务资源进行了最优化整合,是公立医院为实现原有目标而编制的财务、经营等年度收支的整体计划。预算是控制医院财务的重要控制手段,编制预算是控制财务的起点工作;医院需要结合前年度预算的完成情况来分析内外环境,制定经济效益、成本控制、投资等总体目标。为了制止财务随意支出,医院要建立预算收支明细和台账。其次,优化预算费用审批制度,严格执行三级审批制度。最后,调查预算执行效果,分析每个科室的预算执行状况,全面掌握财务预算支出进程,并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医院应严格进行预算考核以保证各科室完成各项指标,把职工利益和医院管理者的利益与预算执行状况挂钩,完善赏罚机制,医院通常考核成本降低率、降低额和节约额。[5,6]
(二)构建财务风险评估、控制机制
为了更好地规避、防范风险,医院要建立评估风险机制,由专门部门或者岗位人员来评估融资、投资、合同等风险;为了规避上述风险,公立医院应准确判断未来的经营成果及财务状况,并依据风险评估及预警体系,动态监控医院的资产运营能力、现金流动能力、获利能力及负债偿还能力,当方式风险或者警情扩大时,充分发挥“预警”作用。[6,7]
(三)健全医院物资处理和盘点制度
医院需组织相关人员拉网式检查全院的库存物资及固定资产,既要检查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成新率,还要检查账实是否相符,按会计制度处理需报废物品,并完善其所需手续;医院财务人员要追溯调整固定资产折旧情况,否则实务操作固定资产折旧时,发生无法结转的状况;当固定资产为在用状态时,表示其质量为“实”,医院查明固定资产为不在用状态时,方能清理固定资产,并进行该科目核算工作。[4,7]
(四)健全成本费用审批制度
公立医院核算成本分类需和医院的实际收入相匹配,应将人员或科室作为成本细分的依据,医院财务人员应及时记录、全面归集成本,成本分配的依据要反应实际成本耗用,体现受益者来负担的原则。[8]全成本核算要核算、反应各医务人员及各科室的成本,并归集分配至各临床科室、成员及门诊,全成本不能只局限于病种、项目及责任成本,还应适当记录并分配固定资产折旧等非责任成本。另外,公立医院还应制定严格的资金批准制度,明细资金审批程序、权限,严控基建项目和物资采购支出,对于大型仪器设备和大宗物资进行公开招标,严格执行验收制度和合同内容。
篇6
【关键词】水利项目财务监督实施
一、财务管理在水利项目的应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水利项目市场已全面形成。与之相适应,项目法施工也应运而生。施工企业的效益由统一核算的单一施工项目而来,变为了靠多个单独核算的施工项目来支撑。各施工项目的效益如何,直接关系到整个企业的效益。因此,如何加强对水利项目施工组织和施工成本的监督控制,是所有施工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只有科学化的财务管理才能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这就需要在处理日常资产管理以外,还需进行一系列合理有效的资金筹集、资金的投放和使用及资金的及时回收,其中包括降低成本的消耗、对项目资金使用的科学管理、合理分配等等方面。为此,本文是就加强水利项目施工的财务监督、控制施工成本谈谈个人之见。
二、传统水利项目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对电力的需求也日益增加,水利项目建设也产生了很大的飞跃。这就对水利项目财务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财务监管处于水利项目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是实现水利项目约束机制的重要手段。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 水利项目的财务管理理念也必须随着世界环境的改变而不断适时转变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传统的水利项目财务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在我国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环境下,很多改革仍处于初级的草创阶段,并没有达到完全的西方理念的成熟。这就要求水利项目企业财务管理在充分考虑资金价值及风险价值的前提下不断优化现代企业资本的投资策略,科学的预算编制在财务管理中也因此显得尤为重要。而在实际工作中,一部分水利项目企业只是把预算流于形式,通过直接的计算来进行编制这种方法,导致预算编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及轻率性,会严重影响水利项目的经济效益。
2.财务人员的知识水平不足。虽然近年来我国水利企业的财务人员的职业素质及文化程度整体上不断提高,但是大部分财务人员依然缺少足够的后续教育推动力及接触大量外部信息的机会,这就造成了很多财务人员跟不上不断发展的经济环境、面对不断修订的财务准则和不断调整的税收政策产生无所适从的情况。一些中小水利项目企业为了适应公司业务发展的实际需要,从社会上招聘了大量未受过水利项目系统教育培训、缺乏基本会计技能的人员,造成了企业财务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对财务管理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带来了不利影响。也有很多企业的财务人员过于年轻化,没有做过大量的财务基础工作和财务记账,缺乏一定的财务管理经验。以上这些因素无不说明了提高财务人员素质及管理水平的紧迫性。
3.财务管理的方法落后。近年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水利项目带来一定经济利益及工作上便利的同时,也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的新的问题。网络财务成为了当今财务管理工作的一大特征。而相对较多的财务人员未能做到及时有效的集成和共享关键的企业物流、信息流、人才流等信息,也无法把一些实时动态信息及时、准确的提供给决策层,影响了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4. 投标风险。目前水利项目施工市场已开放,具有公路、铁路、房屋、桥梁等资质的特大型施工企业,具备相应其他条件,都可参与水利项目施工建设, 水利项目施工施工面临的还是僧多粥少的局面。施工企业由于对水利项目施工信息取得的局限性和不规范竞争,采取与中介机构合作投标,中介机构收取管理费,或不具有相应设备、人力资源、技术水平、错误分析项目成本,企业实力,压低标价中标。加之绝大多数水利项目施工均是省部共建,建设资金紧张,通常需要施工企业垫付大量资金并收取工程投标、履约保证金。项目建设期,建设单位按不高于工程价款的90%向承包人支付工程进度款,更加大了水利项目施工企业的资金负担。投标不慎将使水利项目施工面临重大财务风险。
5. 建设工期风险。水利项目标准高、工期短,项目工程量大,工程艰巨,地形复杂,由于设计院设计任务重,设计深度不够,甚至出现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的情形,可能出现设计部门不能按时提供设计图纸的情况,将影响正常的水利项目施工,造成项目停工、返工,影响工期。如果不能按时开工,但项目竣工日期是已经决定了的,势必造成项目后期赶工,增加投入,产生财务风险和信誉风险。
6.劳务分包管理风险。随着水利项目投资规划的全面实施,建筑市场急需劳动力, 水利项目施工更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人,但目前尚未形成成熟的劳动力市场, 水利项目施工劳务主要是劳务分包企业或包工队完成。近年来,在劳务工人工资增长较快, 水利项目项目劳务单价增长低的情况下,劳务分包企业或包工队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利益,不是通过友好谈判,而是采取停工,拖欠劳务工工资致使劳务工闹事,不听从项目管理人员指挥,消极施工,影响工程质量等情况。最终要水利项目施工单位来“埋单,企业利润大量流失。
三、水利项目的科学化财务管理措施
根据以上水利项目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我认为水利项目施工财务管理的科学化应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财务管理参与水利项目基本建设的全过程。财务工作贯穿着项目施工的全过程。项目基本建设的任一环节都离不开财务的管理与监督。无论是设计、施工以及竣工验收都需要合理有效地利用资金进行财务管理。同时,科学合理的分配工程的基本建设资金,能够使有限的资金投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果,充分发挥建设资金的效能。因此管好、用好基本资金是财务管理的核心任务。
2.财务管理部门对经济合同的签订进行管理与监督。经济合同的签订在整个工程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建设单位应该加强财务部门在合同签订后对合同的管理和执行。在建设单位内部对各部门实行规范化管理,专款专用,减少投资风险,将成本投入降到最低,从而使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率得到较大的提高。财务部门也应该认真审核工程价款手续的完备情况及结算审批程序的规范性,审核计算凭证的合法性、真实性、及时性。
3.加强水利项目基本建设的收支审计工作。工程的审计工作分为开工审计、事中审计和竣工决算财务审计三个部分。必须要加强财务管理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才能提高基本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益,及时发现并纠正任务,保证项目施工的有序进行,为水利项目施工提供可靠地财务保障。
4.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及工作水平。水利企业必须重视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加强财务人员的业务学习及对我国相关法律法律规的熟悉程度。从而做出节约建设成本、减少投资损失、增加公司经济效益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程完工后,要及时清理设备、物资、征地及债权债务情况,妥善保管各项资产登记材料。对报废的工程及时向上级部门上报批准。
5.加强对人工费支出的监督。人工费支出弹性大,管理难度大,稍有懈怠或一不注意就有可能造成效益流失或引发亏损,影响整个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因此,要对项目工程的人员进行科学的劳动组合,根据项目工程的总工期制定人工费的成本计划表和人工工时计划利用表,进行总量控制,施工队伍开出的定额工时必须控制在计划的总工期内,根据项目工程的施工完成量来核发人工费,以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有效的提高劳动生产率。
篇7
一、营改增对医院会计核算的影响
《医院财务制度》把医院收入划分为医疗收入、财政补助收入、科教项目收入、其他收入四部分,其中,医疗收入、财政补助收入和财政拨入的科教项目收入属于医疗活动收入,享受免征增值税的优惠政策,而医院从事的非医疗活动取得的其他收入,均应按规定征收各项税收。营改增以后,为适应增值税的核算,医院应设置“应交增值税”科目,其下设“进项税额”、“销项税额”、“已交税金”、“未交税金”等明细科目,由此可见,营改增后医院的会计核算趋于复杂,这无疑给医院的财务人员带来了新的挑战。
二、营改增对医院科研经费管理的影响
大型公立医院,尤其是大学附属医院,强调医疗、教学、科研三位一体全面发展,科研经费项目繁多。根据科研经费项目资金来源渠道的不同,科研经费分为横向经费和纵向经费。纵向经费来源于国务院各部委及各级地方政府,如发改委、科技部,属于财政性资金,是不征税业务;而横向经费来源于企事业单位或社会团体,属于医院缴纳增值税的应税业务。
(一)对横向经费入账金额的影响
案例一:某医院课题组从W公司取得10万元科研经费用于科技咨询服务。
营改增以前,由于营业税是价外税,医院确认的会计账面收入与科研经费收入一致,都是10万元。营改增以后,由于增值税是价内税,医院确认的会计收入=科研经费收入/(1+6%)=10/1.06=9.43万元,差额0.57万元确认为增值税销项税额。
(二)对横向科研项目成本的影响
科研项目成本包含劳务费、差旅费、会议费、实验外协费、技术引进费等,其中劳务费、差旅费所占比例较大。然而,劳务费、差旅费不能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不能产生增值税进项税额对销项税额进行抵扣,这势必会影响到医院的科研项目成本管理。由此可见,积极控制劳务费、差旅费在科研项目成本中的比例,重视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管理,对降低横向科研项目的成本意义重大。
三、营改增对医院税负水平的影响
营改增的目的之一是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但对于大型公立医院来说,营改增可能导致医院的税负不减反增。
案例二:某医院招收一批进修医生,取得进修费收入230000元。
营改增以前,进修费收入开具营业税发票,适用文化体育业3%的税率,同时,企业在申报营业税时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市区的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适用的税率分别为7%、3%和2%,会计处理如下:
取得收入时:
借:银行存款 230000
贷:其他业务收入 230000
缴纳税费时:
借:管理费用 7728
贷: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6900(230000*3%)
-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
483(6900*7%)
-应交教育费附加
207(6900*3%)
-应交地方教育费附加
138(6900*2%)
营改增后,医院的进修费收入开具增值税发票,适用的税率为6%,由于增值税是价外税,会计处理如下:
取得收入时:
借:银行存款 230000
贷:其他业务收入
216981 {230000/(1+6%)}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3019
缴纳其他税费时:
借:管理费用 1562.28
贷:应交税?M
-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
911.33(13019*7%)
-应交教育费附加
390.57(13019*3%)
-应交地方教育费附加
260.38(13019*2%)
在不考虑成本和增值税进项税额的情况下,营改增以前,医院确认的其他业务收入为230000元,收支结余为222272元;营改增以后,医院确认的其他业务收入为216981元,收支结余为215418.72元,由此可见,收入和收支结余都减少了,医院的税负出现了不减反增的现象。
四、应对营改增的具体策略
(一)加强税法政策的宣传
作为营改增工作开展的主体,全院人员对营改增的态度十分重要,医院在优化管理,改革制度的同时,更应注重对全院人员进行营改增政策的宣传、培训。公立医院可通过宣传各项税收政策,举办专场培训,保证相关人员对营改增清楚的认识,财务人员更应该积极主动的了解相关资讯,主动建立学习小组,保证财务团队的专业化。通过开展一系列相关的宣讲活动,提高大家对营改增的认识,并利用宣传板、办公OA系统、LED大屏等多种形式向医院广大医务工作者传递营改增政策热点,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二)细化调整会计科目
事实上,医疗收入是免税的,但随着社会发展,医院规模逐步壮大,医院总收入中,非医疗收入不论是在整体收入比例上,还是数量上都不可忽略,而非医疗收入根据我国相关税收法律制度,是必须要纳税的,所以作为纳税主体,公立医院有着十分特殊的性质,即具有应税收入和非应税收入并存的特点。可以说,应税收入和非应税收入的界限清晰划分,是衡量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指标。
根据财务核算的需要,在科教项目收入下设置“应税经费收入”、“非应税经费收入”明细科目,在其他收入下设置“应税收入”、“非应税收入”明细科目,相应的支出科目也应设置应税与非应税明细科目。医院根据增值税特点,调整自身会计核算系统,对应税业务进行标识,这样可保证相关人员办理业务或进行数据分析时能够清晰的加以区分。另外,通过对医院财务人员的培训,避免应税与非应税业务之间的混淆。
(三)加强票据管理,做好纳税筹划
篇8
1.财务管理意识淡薄
市政工程设计院的一些负责人在财务和经济方面的相关法律意识还很落后。因此,对于财务的方面的管理工作做的仍然不是很到位,有些工作人员对于革新的会计核算实质和关键认识还很模糊,使得市政工程设计院的财务工作人员只发挥了财务记账的职能,对于财务决策没有更深入的认识与实践经验。
2.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目前,大多市政工程设计院没有制度严格的财务管理工作制度,浪费了很多资源,造成工程成本的加大;其次,对于工程的收入与支出方面的管理也比较松懈,影响了会计核算工作的有序开展;除此之外,由于设计院未实施良好的财务关联交易监控,使得院内各部门之间借贷项时常发生。
3.项目变更资料不完备
市政工程设计院的工程项目一般交由施工单位负责。施工单位会利用设计图纸的缺陷或设计图纸与招标文件有出入等情况要求变更设计方案或相应合同条款等,施工单位与设计院方面会及时做好增加项目变更处理,而对于减少项目的变更则会时常忘记出具相关文件。项目变更资料在结算时时常会出现施工项目资料不全的情况,导致整个项目资金增加上百万元的损失,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风险。
二、市政工程设计院财务管理过程中“营改增”应注意的事项
1.及时更新与储备税务知识
设计行业作为“营改增”范围内的企业,应该熟知有关国家税务变更的最新信息与补充性细节,及时并敏锐的掌握与捕捉与企业本身相关的内容,查找企业自身财务管理上的漏洞及时做出补救措施。例如“营改增”政策中规定,设计、勘察、咨询行业属于现代服务性业,在“营改增”试点范畴内,原征收营业税现改征增值税。对于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设计院来说,如果是一般纳税人,可以按6%的税率计提增值税进项税和销售税额;如果是适用3%税率的小规模纳税人,则不能抵扣其进项税额。
2.正确判断可抵扣进项税额
增值税的可抵扣凭据主要指增值税专用发票、农产品收购发票和销售发票、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和税收缴款凭证。对于具备一般纳税人资格的企业而言,只要能够提供有效的税务的资料,就可以抵扣进项税额。作为“营改增”的试点行业,正确判断企业可抵扣税额,是决定减税的关键因素。不同行业对于抵扣进项税额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对于设计企业而言,上缴“营业税“与上缴”增值税”的缴税差异一般为1%左右,当可抵扣进项税额在11.67%上,可以保证设计的税负不会增加。因此,对于设计行业而言,应该及时取得外购产品或服务的增值税发展,规避“营改增”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
3.在选择国家政策特权时要谨慎
国家为鼓励企业发展,在技术服务、咨询等方面给予了一些政策性支,免征增值税。这些政策的争取对于争取企业而言是一个好消息,但对于上下游相关企业而言,无法取得抵扣凭据,将增加关联企业缴税金额,所以免税特权的争取有时会减小企业的合作空间,所以在选择国家政策特权时要谨慎。
三、完善市政工程设计院财务管理工作的措施
1.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高效的财务管理是完善市政工程设计院财务管理工作的关键。首先,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应该按会计核算中心和工程设计院的职责需要严格分工,设立银行存款和财政专户备查账薄,严格管理单位备用金的使用,定期与核算中心进行账目核对,确保账实相符;其次,制定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再次,建立完善的往来款项目管理制度;最后制定严格的财务分析与财务档案管理制度。
2.完善财务管理内部控制
完善的市政工程设计院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是财务管理工作的关键。市政工程设计院应该制定完善的财务管理工作岗位责任制度,根据院内的实际情况,配备相应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并确立权责分明的财务工作岗位制度,但需要注意的是,所设置的岗位制度务必要起到内部相互制约的原则。同时,设计完应该提升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认识,在实践工作中不断完善内部财务管理控制制度。
3.加强工程资金的管理
强化工程资金的管理是市政工程设计院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所有的设计院都应该把资金管理工作当作财务管理工作核心。首先,设计院应该把资金管理纳入院内财务管理工作的范畴;对于非税收入应该设置专户进行管理,将资金的收支管理严格分开;其次,对于发生的所有往来款项必须及时入账,严格控制账外循环现象出现。在会计核算中实行集中会计核算,统一院内每项收入与支出会计核算制度;最后,对市政工程设计院内的负责人员和会计工作人员要定期进行业务培训,提高负责人员的工程项目决策水平和财务人员会计专业水平。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提高院内工作人员监督管理意识,更好的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
篇9
1、会计集中核算对企业项目财务管理的影响
1.1、工程项目会计核算由分散方式变为集中核算
会计集中核算系统的数据存储、登录环境都由企业集中管理,工程项目的各财务终端用户只需要登陆网络进行访问即可。过去企业项目财务管理各部门相对独立,这就对工程项目的财务集中管理造成一定的影响,采用会计集中核算有效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将工程项目会计核算由分散方式变为集中核算,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工程项目财务管理水平。
1.2、实现了会计信息标准化
利用ERP对工程项目进行管理,通过分析项目存在的问题,找出原因并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确定项目的目标,建立项目组织,对工程项目的各种资源进行调配,制定项目计划,控制项目预算,加强施工成本、施工进度、施工质量的控制,并收集好各种财务信息资料,为项目财务管理提供方便。会计集中核算系统将各单位的劳务项目、工程项目、成本中心等主数据的名称、编码进行了统一,实现了会计信息标准化,规范了会计核算,促进了工程项目财务管理的现代化建设。
1.3、增强了财务管控
会计集中核算有效的提高了财务管理手段,使得财务管理和财务监督更加现代化,有效的提高了财务管理的可控性,强化了财务管控能力。
1.4、会计报表更加快捷
会计集中核算系统不需要逐级汇总合并会计报表,它能自动生成各级会计核算主体的会计报表,在保证会计报表的准确度下,使得会计报表更加快捷,同时,会计集中核算系统还能有效的降低财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财务管理效率。
2、会计集中核算对工程项目财务管理的意义
2.1、强化投资管理
将会计集中核算应用在工程项目财务管理中,能将工程项目的资金集中起来,用于重点项目投资,从而防止出现投资分散、重重投资的现象,有效的提高资金的利用率,会计集中核算能有效的控制投资资金的运转,从总体把握资金投资方向。工程项目财务管理的集中核算能避免各部门各自为政、财权分散、项目成本管理难的现象,因此,会计集中核算对工程项目管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2、防止工程项目潜亏
潜亏是工程项目一直存在的问题,尽管企业每年都要清理,但每年都会出现潜亏现象,将会计集中核算应用在工程项目财务管理中,财务管理人员排除外界干扰因素后,能根据相关财务制度进行业务处理,从而保证了项目核算结果准确性、真实性、可靠性,避免了工程项目潜亏的现象。在进行工程项目施工时,经常会遇到施工材料浪费的现象,同时对工程项目进行拆迁改造时,会出现废旧物资、拆余物资浪费的情况,这很容易造成财务浪费。会计集中核算的执行,能对这些物资进行有效地管理,避免发生物资浪费,增大工程项目的投资。
2.3、有利于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将会计集中核算应用在工程项目财务管理中,实现了会计化信息的专业处理,这样不仅能降低工程项目财务管理成本,还能有效的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由于工程项目比较复杂,各部门的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没有统一的核算方式,有的财务管理人员根据自己的爱好,随意设立一些会计科目,造成财务帐表和实际情况不相符,对工程项目财务管理造成严重的影响。采用会计集中核算,实现了会计核算方法的统一,减少了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盲目性,使得工程项目的财务核算更加准确,同时会计集中核算更加标准、规划,财务管理人员需要严格的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操作,并且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这样极大的提高了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3、会计集中核算在工程项目财务管理的应用
3.1、建立会计集中核算系统运行支撑体系
会计集中核算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会计集中核算系统由财务核算系统、交易平台、标准化管理系统等部分组成,因此,企业要建立完善的会计集中核算系统运行支撑体系,从而保证会计集中核算系统的稳定运行。企业要加强财务处理、平台交易、会计报表、主数据管理等方面的技术支持,规划业务处理流程,从而保证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可比性。企业要根据相关法律,建立完善的业务操作规范,明确核算规定,确保工程项目会计业务核算的标准。企业要对工程项目的重点环节进行监控,例如会计处理标准化的监督、对账监督、签证控制、报表管理等,从而保证工程项目各个环节财务管理的准确性。为保证会计集中核算系统的正常运行,企业要建立完善的会计集中核算管理制度,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建立科学的赏罚制度,用严格的制度保证工程项目财务管理的严肃性。
3.2、保证会计集中核算项目的深化运行
企业要保证工程项目会计集中核算的深化运行,从而为工程项目财务管理提供支撑,企业要大力整合工程项目财务管理的各种信息资源和运行系统,工程项目财务管理的运行系统包括预算管理系统、债权债务管理系统、资产维修管理系统、稽核管理系统等,企业要将这些运行系统整合到会计集中核算系统的架构中,实现统一管理和控制。
在运行会计集中核算系统时,企业要做好工程项目财务监督、会计稽核、财务预警等工作,确保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同时为财务预警方案的设计提供真实的依据。工程项目负责人要制定内部会计报表体系,满足项目不同阶层管理人员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从而为项目不同阶层管理者的决策提供依据。
3.3、加强标准化管理
企业要加强会计标准化管理,安排专门的管理人员对会计集中核算标准进行维护,安排专门的管理人员对各部门的会计科目、银行账户、辅助核算、会计主体、物料编码、成本中心、劳务成本等信息进行标准化编码和维护,从而保证会计集中核算系统的正常运行。
篇10
关键词:公允价值 资产评估
2006年财政部了39项企业会计准则,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新的准则体系中公允价值计量被摆到重要位置。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的广泛应用对以财务报告为目的资产评估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拟就与之相关的几个问题进行以下探讨。
一、会计准则体系中公允价值计量的广泛应用
我国会计基本准则中会计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与原会计准则相比最大的变化之一是增加了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指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财务报告以公允价值计量是会计目的的客观要求,因为历史成本比较可靠和客观,同时体现了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国际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应用十分广泛:第一类,明确要求必须要用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国际会计准则,包括IAS 41规定的生物性的资产、IAS39规定的金融工具、IFRS2中以股权支付的报酬。第二类,要求以公允价值进行减值测试的情形,包括存货(IAS2)、资产减值(IAS 36R)、企业合并产生的商誉和无确定使用年限的无形资产(LAS 36R、38R)、为出售而持有的非流动性资产和终止经营(IFRS 5)等准则。第三类,可选择采用公允价值入账,包括不动产、厂场和设备(IAS 16)、无形资产(IAS 38R)、投资性房地产(IAS 40)准则等。
我国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其中采用公允价值的内容包括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第2号、第3号、第4号、第5号,第7号、第8号、第10号、第11号、第12号、第15号、第16号、第20号、第21号、第22号、第23号、第24号、第27号、第31号、第37号、第38号,及涉及公允价值的第1号等。可见会计准则和公允价值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不可分割的。一提到会计准则就会使人联想到公允价值,会计上对公允价值的应用使资产评估有更大的用途,更广阔的前景。
二、以财务报告为目的资产评估中公允价值计量的分析
国际会计准则中规定,如果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可能会涉及到对资产的评估和重估,有的具体会计准则甚至直接要求由专业评估师进行评估。随着会计理论的发展,资产评估理论也应该与之衔接。以财务报告为目的资产评估需要从资产评估角度分析公允价值及明确与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内容:
首先,有大量市场参加者的市场价格是最好的公允价值参照,是公允价值的良好发现机制,为所有市场参与者的利益提供了公正、公开的保护。反之如果存在外在干预将导致偏离公允价值,而最终可能导致交易某方拒绝接受的后果,并可能产生纠纷。即市场价值是公允价值的基本表现。
其次,公允价值与其他计量属性密切联系。第一,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的关系。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历史成本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讲,是指取得资源时的原始交易价格。在初始确认时,如果是公平交易,已收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通常被认为是公允价值。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新起点确认时,历史成本就不能认为是公允价值了,即历史成本是过去的公允价值。第二,重置成本与公允价值的关系。在重置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有时为了重新确定一项资产的价值即新起点确认时,不可能进行现实的市场交易,只有参照同类或类似的资产(参照物)加以确认,假设该参照物的市场交易价格是公允交易价格,这样才能表现其客观公共性,故在这种情况下的现行成本就被看作是公允价值。第三,可变现净值与公允价值的关系。在可变现净值计量下,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量。可变现净值与现行市价有相同之处,反映的都是资产的未贴现的价值。但是现行市价是假定现在脱手而实际未发生销售费用,可变现净值着眼于未来。所以说,如果期限比较长的话,它是不能反映某项资产的公允价值的。但只要时间较短、物价稳定,一些短期的应收应付项目的可实现净值亦可视为公允价值。第四,现值与公允价值的关系。在现值计量下,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公允与否取决干预期的现金流量、时期和贴现率三个因素。现值分为以公允价值为计量目标的现值和以特定个体计量为计量目标的现值。其中公允价值为计量目标的现值指在现金流量、时期和贴现率三个因素被普遍认同的基础上所确定的现值。只有以公允价值作为唯一计量目标的现值才与公允价值一致。即一定条件下,现值是未来公允价值的体现。
三、财务报告中确定公允价值的资产评估方法
国际会计准则中不动产,厂场和设备(IAS 16)规定对于厂场设备可以采用成本减折旧和公允价值两种计量模式。如果采用公允价值,土地和建筑物的公允价值通常通过评估手段根据市场证据确定,该评估通常由具有专业资格的评估师进行。机器设备的公允价值通常是评估得出的市场价值。如果由于厂场设备的特殊性,缺乏市场证据支持,则可以运用收益途径和重置成本途径估算公允价值。
我国会计准则相关规定,按照以下顺序确定资产的公允价值:资产的公允价值应当根据公平交易中销售协议价格金额确定;不存在销售协议但存在资产活跃市场的,应当按照该资产的市场价格金额确定,资产的市场价格通常应当根据资产的买方出价确定;在不存在销售协议和资产活跃市场的情况下,应当以可获取的最佳信息为基础,估计资产的公允价值,可以参考同行业类似资产的最近交易价格或者结果进行估计;采用其他估值技术方法确定公允价值。
四、以财务报告为目的资产评估的实施方式探讨
(一)借鉴国外以财务报告为目的资产评估的实施方式
在英国采用公允价值进行会计计量的公司中,评估师(测量师)对公司资产进行评估,公司会计师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账务处理,注册会计师根据评估报告和创业会计师的处理发表审计意见,彼此之间形成相互合作、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专业合作关系,不仅保证了会计准则的有效执行和财务报告的真实性,也界定了各自的专业责任和法律风险。在欧洲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其中一个重要标志就是1978年7月欧共体制定的第四号法令,即公司法。该法令第七章第35条规定了为财务报告目的对固定资产进行估价的规则,对欧洲地区评估与会计业的发展影响深远。在此基础上,欧洲出现了以服务于财务报告目的的专门评估固定资产的固定资产评估师,比、法、德、樊和爱尔兰发起成立欧洲固定资产评估师联合会。同外会计师事务所都有自己的资产评估方面的专家,虽然有这些专家,但审计的过程中是不能为客户进行评估的,这是由于独立性原则的问题。基于这一原则,虽然会计师事务所有评估专家,但不能自己做评估。一般会计师事务所会要求客户先提供评估的结果,然后会计师事务所对这个结果进行审计。客户会请专业的评估师进行评估,对于这样的专业评估会计师事务所会从审计的角度给予评价。审计准则要求,当会计师事务所要利用专家的工作时,审计人员要评价评估专家的专业胜任能力和客观性,审计人员并且需要和评估专家交流,以确定评估目的以及评估过程中采用的方法和假设是否合理,对所采用的数据也需要进行测试。对于有些复杂的评估,会计师事务所了解这些评估专家的工作时一般都要利用会计师事务所内部的专家,让他们和客户所聘用的评估专家进行沟通。
目前的会计准则下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公允价值,表明会计和审计工作需要更多的评估专业的支持,对评估的需求越来越大,评估行业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二)我国资产评估与会计的协作方式的探讨
在我国参与公允价值估算(复核)的机构和人员包括:企业内部符合资格的人员;企业聘请的评估专家;进行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内部的评估专家;会计师事务所外聘的评估专家;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小组。在我国可以尽量由企业委托合乎资格的评估师和评估机构进行工作。
- 上一篇:农村商业银行存款利率
- 下一篇:企业会计的会计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