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共享的功能范文
时间:2024-02-27 17:56: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共享的功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财务共享服务是依托信息技术以财务业务流程处理为基础,以优化组织结构、规范流程、提升流程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或创造价值为目的,以市场视角为内外部客户提供专业化生产服务的分布式管理模式。
2、财务共享服务的概念在中国的跨国企业与大型本土企业间方兴未艾,诸多中国财务人的职业发展也不可避免的卷入这一全球性趋势中,面对这一新兴事物,如何看待其中蕴含的挑战与机遇是放在每个有志于成为公司战略伙伴的中国财务人必须面对的问题。
3、财务共享服务是将公司(或集团)范围内的共用的职能/功能集中起来,高质量、低成本地向各个业务单元/部门提供标准化的服务。铂略咨询Linked-F致力于研究跨国企业财物共享服务管理难点的研究。共享服务中心所集中的通常是诸如财务、信息系统、人力资源、法律、采购、研发等职能,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发挥规模效应、节约成本,同时也有助于保证这些职能的质量和一致性。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关键词:房地产上市公司 债务融资能力 影响因素 实证研究
一、引言
十提出2020年要建成小康社会,新型城镇化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预测,到2030年城镇化水平将达到70%。因此,城镇化的大力推进对于房地产业无疑是重大机遇。然而我国房地产业发展时间短,投融资体系尚未健全,国家的宏观调控和房地产行业的自身调整没能从根本上解决融资问题。目前,我国房地产发展所需资金有60%以上来自银行,这与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相适应。在房地产企业投入的开发资金中,商业银行贷款占到20%左右,但定金及预收款中有一定比例的个人按揭贷款,实际的银行贷款比例达到了60%。而我国当前正处在城市化进程加速的过程中,短期内商品住宅的投资比重不会大幅下降,因此,房地产企业对商业银行贷款的依赖仍是不可避免的。此外,企业虽然偏好于股权融资,但由于股权融资所受限制较多,再加上企业所有者担心控制权被稀释,因而债务融资仍然是公司融资的主要渠道。本文拟探讨房地产上市公司债务融资能力的影响因素,既为房地产上市公司的发展提供有益的指引,更重要的是为资金供给者保证输出资本的安全性提供一个可参照的标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相关文献综述
融资能力是造成企业融资困难的主要原因,而目前对融资能力的研究缺乏一个系统清晰的认识。孙林杰、孙林昭、李志刚(2007)认为,融资能力就是指企业结合社会资金供给状况、自身经营状况以及发展战略,在恰当时机、选择恰当方式和融资对象筹集资金的能力。他们在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能力评价模型时选取的23个指标,既包含定量指标也包含定性指标。赵亮(2007)认为,从资金需求方角度,融资能力是通过内源性融资和外源性融资获取资金的能力,因而将每股资本公积、资产负债率和再融资占总融资比率纳入评价指标体系中;从资金供给方角度,融资能力即为投资价值,因而从企业的盈利能力、短期偿债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成长能力来评价,并选取了部分常规的财务指标纳入评价指标体系。然而,企业选择的融资方式不同必然会导致对其融资能力的评价指标及方法也不同。根据融资优序理论,企业在筹集投资资金时,相对于外部融资而言首先会选择内部融资,其次在外部融资中,按照先银行借款融资,后发行股票融资的顺序进行。部分国内学者认为,企业所有者担心其控制权受到稀释,一般采取债务融资方式。随后,李定安、周健波等人(2007)深入考察了近几年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债务融资的决定因素,分析表明我国房地产企业的融资行为除了受其自身的股权融资能力和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外,主要还受到企业成长性、资产流动性、经营力度及内部融资能力的影响。这些学者在构建企业融资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时选取的是常规的财务指标,并未根据房地产行业的特点对财务指标修正,其构建出的指标体系针对性不强,不具有说服力。基于以上文献分析,本文拟通过界定债务融资能力的内涵,选取代表性的财务指标并结合房地产企业独有的特征对指标进行修正,利用修正后的财务指标研究房地产企业债务融资能力的影响因素。
三、债务融资能力内涵及影响因素
(一)债务融资能力内涵。融资是企业筹集资金的过程,即企业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状况和企业未来经营发展的需要,利用各种各样的融资方式和渠道,从投资者和债权人手中取得资金,以满足企业正常生产和进一步发展需求的过程。融资能力是指企业依据自身的经营需要向资金供给者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的能力,而企业所能融通资金的规模大小则取决于融资能力的高低。
债务融资是指企业通过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或发行债券等方式融入资金。企业通过债务融资方式筹集资金的能力即为债务融资能力。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负债融资仍主要来源于商业银行贷款、预收账款(这主要是客户的定金和预售款,这部分资金实际上是个人消费贷款转化而来,主要来源于银行)及应付账款(主要是建筑企业流动性贷款),债券融资比例仍然很低。一旦房地产市场出现波动,公司销售下滑,公司资金链断裂,公司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就会增大。笔者认为债务融资能力受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较大。
(二)房地产上市公司债务融资能力的影响因素。从房地产企业自身因素分析,企业的规模、企业素质、房地产开发项目、企业财务状况等会影响企业融资能力的高低。但是资金供给者无法深入企业内部了解真实情况,他们了解企业状况的主要方式是经审计后的报表,因此他们对企业融资能力的评价也主要依据企业的财务表现。财务贯穿企业整个经营活动的始终,对管理、营销等方面的情况都会产生影响,因此,笔者仅从财务方面深入探讨债务融资能力的影响因素。
1.盈利能力。盈利能力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获得利润的能力。获取利润是企业的主要经营目标之一,同时也反映了企业的综合素质。盈利能力越强的企业,财务基础越牢固,企业对外筹资的能力和清偿债务的能力也越强,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也越小。根据权衡理论,企业盈利能力越强,内部产生的资金可提供企业日常经营以及发展所需,并随着留存的盈余越高,财务状况趋于好转,使得企业资金需求的总缺口缩小。利润是企业偿债的重要来源,因而盈利能力强的企业更能获得资金供给者的青睐。
2.资产管理能力。资产管理能力反映了企业的资金周转状况,对其进行分析可以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及经营管理水平。资金周转状况好,说明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高,资金利用效率高。企业的资金周转状况与供、产、销各个环节密切相关,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到企业资金的正常周转。因而,企业的资产管理能力对债务融资能力的高低有一定的影响。
3.成长能力。企业的成长能力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资金规模的扩张状况,企业成长能力强,内部资金积累多,内源融资能力也就比较强。通过对企业成长能力进行分析,可以判断企业的发展潜力,预测企业的经济前景。为了降低成本,股东也有通过增加债务融资、提高财务杠杆的倾向。所以,企业的成长性越高,越倾向于债务融资,笔者将企业的成长能力纳入融资能力的影响因素。
4.偿债能力。企业资产的流动性越高,短期偿债能力越好,财务风险越低;流动性的下降除了会引起短期偿债能力下降外,还可能导致财务拮据,引发企业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因而流动性越低的企业,融通资金的迫切性越强。从理论上说,虽然企业的流动资产也可以为企业进行负债融资提供支持,但是考虑到研究对象为资本密集型的房地产公司(属于对流动资金要求较高的高风险行业),笔者认为其对债务融资能力有重要影响。
5.现金回收能力。现金回收能力表现出企业能够从所实现的销售额和利润中回收现金的能力。大多数学者对融资能力研究时忽略了现金流的因素,而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是一个很好的财务表现,它可以使资金供给者很好地观察到其所投入资金的企业的经营活动情况,观察到其资金的安全性是否得到保障。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只有把利润变现才能用于项目再开发,因此本文认为现金回收能力也是企业债务融资能力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四、研究设计
(一)数据与样本。考虑到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具体情况和样本数据收集的可行性,本文选用上市房地产企业进行样本分析。研究采用的数据来自新浪网股市行情中各房地产上市公司的年报(http:// .cn),以2013年12月31日为截止点,剔除部分业绩很差、企业内部管理不当、净资产为零或以下以及数据不全的公司,最终选取123家房地产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
(二)指标修正与变量设计。
1.指标修正。通过参阅房地产企业的年度财务报表,笔者发现房地产企业预收账款和预付账款的比重远高于其他行业。结合速动比率的计算机理,应当扣除房地产企业流动资产中变现能力差的存货和预付账款。此外,流动负债中的预收账款一项数额较大,况且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存货是用来偿还预收账款的。所以,对速动比率的修正结果如下: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预付账款)÷(流动负债-预收账款)。
2.变量设计。房地产企业年报中披露的财务指标有100多个,理论上这些财务指标都可以直接或间接说明企业的经营状况,但是过多的指标会破环指标体系的预测能力。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为了真实反映企业的债务融资能力,本文从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成长能力、资产管理能力、现金回收能力五个方面,分别选取各指标间相互不涵盖且具有代表性的11个指标(见上页表1)。
(三)分析过程。本文应用SPSS18.0软件中的因子分析对房地产上市公司2013年的原始平均数据直接处理,所得出的KMO检验值为0.637,大于0.5,说明样本量充分。另外Bartlett球形度检验近似卡方为839.339,P=0.000,按a=0.05水准,可认为相关矩阵不是单位矩阵,即意味着变量高度相关,足够为因子分析提供合理的基础。
由表2可看出,第一个因子的特征根为3.655,解释了原有11个变量总方差的33.228%,它刻画的方差最大,累计贡献率为33.228%。第二个因子的特征根为1.853,解释了原有11个变量总方差的16.847%,累计贡献率为50.075。第三、四、五、六个因子的特征根都大于1,前5个因子的累计贡献率达到了85.223%。因此可以选择这5个主成分作为综合评价的公共因子。
由表3可以看出,第一个因子变量在总资产报酬率、总资产净利润率、净利润增长率和净资产增长率的载荷分别为0.886、0.977、0.921、0.944,这说明第一主成分对总资产报酬率(X1)、总资产净利润率(X2)、净利润增长率(X8)和净资产增长率(X9)有绝对较大的载荷系数。这个主成分主要概括了房地产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指标,鉴于本文选择的代表成长能力的净利润增长率(X8)和净资产增长率(X9)也可代表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所以将第一因子变量命名为盈利能力因子。
第二个因子变量在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回报率和现金流量比率的载荷分别为0.923、0.899,这说明第二主成分主要由经营活动现金回报率(X10)和现金流量比率(X11)决定,这个成分主要概括了企业的现金回收能力,所以第二因子可以命名为现金回收能力因子。
第三个因子变量在速动比率和现金比率的载荷分别为0.878、0.874,这说明第三主成分主要由速动比率(X3)和现金比率(X5)决定,这个成分主要反映了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因此第三因子可以命名为短期偿债能力因子。
第四个因子变量在利息保障倍数的载荷为0.862,这说明第四主成分主要由利息保障倍数(X4)决定,这个成分主要反映了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因此第四因子可以命名为房地产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因子。
第五个因子变量在总资产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的载荷分别为0.995、0.354, 这说明该主成分主要由总资产周转率(X7)和存货周转率(X6)决定,这个成分主要反映了企业的资产管理能力,因此第五因子可以命名为企业的资产管理能力因子。
根据表4,可以得到五个主成分的表达式,如下:
Y1=0.242X1+0.280X2-0.019X3-0.094X4+0.006X5+0.026X6+0.015X7+0.264X8+0.267X9-0.016X10-0.011X11
Y2=0.079X1+0.006X2+0.072X3-0.038X4-0.036X5+0.098X6-0.020X7-0.063X8-0.043X9+0.543X10+0.506X11
Y3=0.115X1+0.015X2+0.548X3+0.062X4+0.520X5+0.021X6+0.025X7-0.083X8-0.055X9+0.113X10-0.089X11
Y4=0.021X1-0.077X2+0.101X3+0.667X4-0.021X5+0.563X6+0.005X7-0.043X8-0.019X9+0.024X10+0.024X11
Y5=0.017X1-0.005X2+0.034X3+0.045X4+0.0074X5-0.045X6+0.984X7+0.027X8+0X9-0.103X10+0.078X11
根据主成分的特征值,运用归一法可以确定每个主成分的权重,如表5所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房地产上市公司的各项能力对其债务融资能力的影响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企业的盈利能力、现金回收能力、短期偿债能力、长期偿债能力和资产管理能力。
五、研究结论
国内外学者对融资能力没有达成统一的、清晰的认识,本文在分析融资能力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发现企业选择的融资方式不同必然会导致评价企业融资能力的指标体系构建不同,继而提出债务融资能力概念。本文基于房地产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提供的主要指标数据,分析房地产企业独有的特征,即预收款项比重明显高于其他行业企业,在设计评价房地产企业债务融资能力的指标时,对反映短期偿债能力的速动比率这一指标进行修正。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盈利能力是影响房地产上市公司债务融资能力最重要的因素,其次为现金回收能力、偿债能力和资产管理能力。其中偿债能力又分为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而短期偿债能力对房地产企业债务融资能力的影响高于长期偿债能力。X
参考文献:
1.孙林杰,孙林昭,李志刚.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能力评价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5).
2.赵亮.房地产行业上市公司融资能力研究[D].陕西:西北大学,2007.
3.刘星,魏锋.我国上市公司融资顺序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6,(04).
4.杨雪.基于ISM模型的中小企业融资能力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商贸,2011,(15).
5.李定安,周健波.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债务融资影响因素新探[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10).
作者简介:
篇3
【关键词】财务共享服务;财务信息化;一体化平台;财务职能转型
一、财务共享服务的建设背景和意义
(一)建设企业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支撑财务职能转型
依据国际财务共享服务管理协会的定义,财务共享服务是依托信息技术,以财务业务流程处理为基础,以优化组织结构、规范财务流程、提升流程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或创造企业价值为目的,基于市场化视角为内外部客户提供专业化生产服务的分布式管理模式。企业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意味着企业财务职能的巨大转型,以及对原有管理模式、工作习惯形成冲击。因此,现代化的高绩效企业在构建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过程中,应以流程再造理论为基础进行分析,通过企业财务管理流程再造,使财务人员从传统的财务运作职能中解放出来,专注于发掘为企业创造价值的机会,成为企业的战略、业务合作伙伴。同时,依托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将那些具有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属性的财务业务放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进行集中处理,财务共享服务通过在一个或多个地点对人员、技术和流程的整合,从而实现对企业管理成本的节约、知识能力的积累和内外部顾客服务质量的提高以及新技术的运用,为企业集团内的不止一个业务单位(分、子公司或业务部门)提供明确的财务活动支持(Moller,1997),有效推动企业财务职能转型。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以下简称“上海电力公司”)顺应国内外先进财务管理变革趋势,主动借鉴国内外先进财务管理经验,基于历年财务信息化的建设成果,结合公司提出的探索和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构想思路,把信息化建设作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的突破口和重要支撑,通过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流程再造,进一步优化、升级财务信息一体化平台,提升财务系统的智能化、自动化、集成化水平,实现系统之间的全面融合,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同时支撑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高效运营。
(二)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建设运行的重要支撑
依据国际财务共享服务管理协会的定义,以流程再造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应用是企业实现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重要支撑与保障。结合上海电力公司的实践经验,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1.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整体目标依赖流程再造及信息化实现。财务共享服务模式需通过整合、优化关键业务,应用高效的信息化系统,改变传统的工作方式,达到提升效率、释放人员、提高质量的目的,从而实现财务共享服务对业务的全面、高效覆盖。2.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变革需要信息系统同步调整。流程梳理是共享变革的关键,所以只要流程上有调整,必然会触及信息系统的同步调整以及相关系统权限的调整。3.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内部管理依赖信息系统的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与传统核算集中的区别在于其“服务”的属性,其中对于服务质量、运营绩效的监督管理更离不开信息化手段的支撑。4.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劣势需要依靠信息系统规避。传统模式下基层财务与业务部门在同一地点办公,在业务沟通等各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因此,在企业选择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后,需要以关键财务流程再造为基础,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如电子化凭证、电子签批等技术)有效规避其劣势(如流程层级变长、共享财务与本地业务地域脱离等),最大限度地发挥共享服务模式的优势,保障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高效运行。
二、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的财务流程再造
企业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构建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财务流程再造的过程。因此,上海电力公司基于流程再造理论,对核心财务流程进行分析,分三阶段开展关键财务流程再造:第一阶段,通过梳理再造三大类标准化财务付款流程,分别为业务部门发起的基于订单的付款标准化流程、业务部门发起的一般付款标准化流程、财务部门发起的付款标准化流程,全面支撑包括购电与售电业务、收款与付款业务、成本费用业务、应付职工薪酬业务、物资管理业务、工程管理业务、资产管理业务、投资与融资业务、税务管理业务、总账及其他业务等在内的12大财务日常管理业务。第二阶段,以标准化的财务流程为基础,依托信息化技术实现对公司下属18家业务单位的全面覆盖。通过对标准财务流程的实践、管理与应用,在逐步实现公司财务集约化管理的过程中,对于相应的标准化财务流程进行持续优化,全面满足公司的集约化管理需求,从而进一步为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构建夯实基础。第三阶段,实现财务标准流程的集中化统一管理,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全面有效应用,建立适合电网企业运营、满足其管理要求的财务标准化流程。其中针对财务支付流程,通过设计支付全过程闭环流程,打通系统中支付业务的断点,实现支付全过程在线闭环,提升工作效率,并应用虚拟打印技术,生成付款凭证及银行回单影像,简化实物流转过程,有效监督流程进度。上海电力公司通过以上三阶段的财务流程再造及优化,实施标准流程与业务规范,将财务理念、财务制度延伸和固化到业务前端,有效提升了核算质量,理顺了各单位对政策、制度实际操作的多样性理解,规避了原来基层财务在账务处理上的“习惯性违章”行为。并通过集中化统一管理实现“同一业务、同一模式、同一流程、同一核算”,原始单据审核通过率由80%提高到95%,为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信息化平台夯实了业务流程基础。
三、财务共享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框架思考
上海电力公司通过财务核心流程再造,实现财务流程的标准化、集约化、集中化管理。根据上海电力公司的财务共享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需要,基于内部的需求分析及实地现状调研结果,从核心工具、管理工具、效率工具三个层面进行平台架构(如图1所示)。其中:核心工具由核心处理系统(包含企业级的SAP系统、财务管控系统以及资金管理系统)和报销及支付系统等构成;管理工具包括绩效管理工具、派工系统、服务请求管理工具以及问题管理和知识管理工具;效率工具包括电子影像工具(含电子档案)、电子签批工具、智能识别工具、自动化工具,以及工作流解决方案。同时,针对公司的具体需求与共享规模,如派工分配、服务请求管理等一般是多职能共享中心(如财务、人力资源、IT共享并存的后援支持中心)或全国性、地域性的共享中心才涉及的应用,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分析,做出合理的框架规划。上海电力公司以集团结算、SAP系统为基础,辅以相应的管理工具及效率工具,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信息化平台框架,实现组织全覆盖、业务全范围、流程全在线,支撑财务共享业务及满足内部管理的需求。
四、财务共享服务信息化平台构建的主要做法
(一)需求分析及总体评估
针对财务共享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的需求分析及总体评估,应从支撑共享变革需求和探索共享服务应用这两个层面出发,对企业的信息化基础、业务流程效率、流程结果质量、内部管理效果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总结。上海电力公司在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信息化平台的过程中,以此为基础,从基础前提、提升效率、质量控制、内部管理四个方面对财务共享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需求进行分析及评估,并将需求总结如下:1.基础前提。这方面包括以下五项需求:统一基础信息标准、全面覆盖共享核算业务、建立统一报销及支付平台、满足权责发生制预算及月度现金流预算控制要求,以及支持“不见单”支付管理要求。2.提升效率。这方面包括实现电子单据全寿命周期管理、支持增值税集中认证、满足业务全过程在线处理、支持报表自动出具、实现业务集成自动生成、支持员工自助查询,以及建立高效集成的资金管理系统等七项应用需求。3.质量控制。这方面需满足以下四项需求:原始凭证在线及时追溯查询、规范前置业务与提升规范化水平、提高共享模式下的核算质量,以及降低共享机械化重复操作风险。4.内部管理。这方面需要满足共享运行绩效实时展示与监控,以及提高财务系统灵活性、支持业务扩展两项需求。经过近几年持续深入的信息化建设,依托国家电网公司基于集约化管理背景下已有的信息化技术,上海电力公司已经具备了比较坚实的信息化基础。如在标准化方面,已经实现了会计科目统一、会计政策统一、信息标准统一、成本标准统一;在业务管理方面,通过推行“五集中”、“三加强”,财务管理集约高效,业财融合水平不断提升;在技术基础方面,公司统一的财务核算系统已经实现全覆盖,高效的报表合并系统能够一键式生成财务报表,通过全链条闭环的预算管理系统,实现预算编制、控制在线处理等。经过细致的分析评估,针对上述财务共享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的需求,上海电力公司已经基本具备支撑共享模式变革的信息化条件。
(二)财务共享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的路径
上海电力公司基于上述信息化基础,提出了以现有核心系统(集团结算系统、SAP系统)为基础,通过合理的流程调整与优化,辅以影像管理及运营管理等功能开发以及与现有系统功能的全面整合,充分利用已有的信息化基础,开展财务共享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如图2所示)。
(三)财务共享服务信息化平台的主要功能
结合原有信息系统功能以及新建的管理工具及效率工具,财务共享服务信息化平台主要具有以下10项功能:1.影像管理功能。上海电力公司的共享服务采用单据保存在基层单位的方案,如果没有影像管理系统,需要人为来回传递单据,存在传递不及时、丢失风险高、回退流程长、运输成本高的问题。因此,公司将影像管理系统作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信息化建设的关键,通过与系统流程紧密融合,支持“不见单”支付的管理要求。2.二维码功能。为了满足线上线下融合,解决线上单据与线下单据无法有效关联的问题,公司引入“二维码+扫描枪”模式。在打印申请单时,便嵌入二维码作为唯一关键字,后续通过扫描二维码关联并查询所有信息,实现线上线下业务融合。3.OCR智能识别功能。在该功能上线之前,税务认证流程与核算流程无法实现信息共享,核算处室完成单据制证后,需要把发票重新提交税务专责进行扫描认证,可能存在重复扫描、信息无法融合、认证结果无法在线记录等问题。因此,在扫描过程中嵌入OCR智能识别功能,有利于实时获取认证信息,并在影像管理系统的增票模块进行统一管理。4.电子签批功能。针对线下签字存在审批处理不及时、无法掌握审批节点、月度现金流预算无法准确预测等问题,上海电力公司上线电子签批功能,并将此作为支付融合功能的关键节点。只有领导审批后的支付业务,才能纳入下月月度现金流预算,这样大大提高了月度现金流预算的准确性,同时实现最后一步线下处理操作的线上处理。通过上线电子签批功能,上海电力公司进一步优化了业务流程,减少了流程步骤、简化了操作手续、前移了支付审批程序,全面提升了支付融合水平。同时,上海电力公司对签批管理功能的安全性进行了专项研究论证,签批管理模块支持电子印章与手写签名模式。具有双密码、可追溯、强认证、防篡改等特点,可以有效保障电子签批的安全性。5.运营绩效功能。通过影像管理系统实现对单据处理平均时间、审核通过率、单据处理及时率、提交订单数量、退单量、全流程业务审核流转天数、单据处理完成量等指标的统计,展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运营绩效,同时作为共享服务工作质量的评价依据,加强绩效管理,提升公司运营水平。在二期优化过程中,公司在前期绩效指标的基础上开展财务综合监控平台建设,首先从“导向性、全面性、可比性”三个角度,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指标进行优化,最终共优化指标39个;其次将指标纳入财务综合监控平台,分大屏以及PC端界面设计,共设计一级展示界面7个,实现指标动态、实时、多维展示。6.质量管控功能。在平台功能建设过程中,从确保财务共享服务质量的角度出发,借助信息系统功能,重点加强系统固化控制,防范由于机械性、重复性操作而导致的核算质量下降风险。具体包括:固化签批审批权限、固化审批节点控制;将原始凭证扫描嵌入流程,加强单据标准化;建立凭证交叉复核机制等。7.银行回单功能。在上线银行回单功能之前,上海电力公司从支付申请到资金支付已经实现全过程在线处理,但是银行实际支付结果尚未实现信息集成,全过程闭环存在缺口。上海电力公司将付款成功后银行返回的信息导入影像系统后,通过“虚拟化打印”生成电子回单,实现与支付申请单的自动关联。业务部门人员可以查询到回单信息、支付日期、对方公司的名称与账号。使资金支付链形成由始至终的闭环控制,实现了对资金最终环节的控制。8.电子档案管理。通过上线影像管理系统,初步实现了电子档案全寿命在线管理:一是采集管理,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扫描和虚拟化打印)实现。在扫描方面,除了申请单、审批单、发票,上海电力公司进一步拓展应用范围,实现保函的电子化管理;在虚拟化打印方面,实现银行回单与会计凭证的虚拟化打印。二是建册管理。根据实物建册,在影像管理系统中同步进行建册,与实物档案保持一致。三是实现了借阅管理和移交管理功能,在系统中记录了借阅及移交的相关信息。9.银企直连功能。公司通过自行开发企业银行直连电子结算系统,和多家银行的主机系统相连,与企业内部的ERP等系统紧密集成,支撑了共享资金业务高效处理。在收入业务集成方面:一是支撑电费及用户工程业务集成高效处理。依托财务共享服务模式,通过流程再造实现银行实时传递明细至CESS系统,CESS系统将明细包传递到营销系统,将汇总信息传递到SAP系统(如图3所示)。通过CESS系统额外提供的银行信息,支撑营销系统实现一次消根。二是对于其他类收入业务,资金在本部直接归集,本部按单位分派后,各单位按实际业务进行清账处理。在支付业务集成方面:一是实现了所有业务本部集中支付,采用银行存款中间科目核算方式,提高核算、反映的及时性;基于银行存款中间科目余额即可区分已审批制证但实际未支付的业务。二是在工资支付方面,与人力资源紧密集成,通过加密方式实现带包业务在线支付,如图4所示。10.会计引擎建设。为了提升财务与业务集成过程透明化、可视化、可配置化水平,上海电力公司开展了会计引擎建设,实现对各系统之间集成过程的统一监控,确保业务信息规范、透明地转换为财务信息,加强对集成数据的统一管控,并支撑未来业务管控,形成统一的集成标准及配置规则。
五、财务共享服务信息化平台的特色与应用成效
(一)财务共享服务信息化平台的特色
上海电力公司通过流程调整、功能优化和系统整合,特别是在原有系统和功能条件下,进一步融合了影像管理系统与电子签批等辅助工具,构建了集“存、通、融、智、询、转”为一体的财务共享信息化平台。该平台的特色包括:①系统平台交互全贯通,通过影像管理系统与ERP系统、集团结算系统、税控系统进行贯通集成,实现一键申请,多系统流转;②线上线下业务融合化,实现线上流程与线下凭证精确融合,财务凭证与前端业务有效融合;③软件硬件平台智能化,公司通过融合智能识别软件自动识别发票信息,使用高效扫描硬件实现单据快速扫描,通过双屏显示工作模式提高工作效率;④会计稽核查询便利化,将业务单据、电子影像、会计凭证形成全链式关联关系,以“二维码”为唯一关键字,实现快速查询、便利稽核;⑤原始凭证流转电子化,减少纸质单据流转的不可控因素,真正实现“不见单”制证,预计全年减少纸质单据传递近40万份,减少单据运输约3800车次;⑥原始凭证存储数字化,完善全生命周期电子化存储,实现凭证管理易获取、易归档、不易泄漏,提升财务规范化水平,丰富了内部控制稽核手段。
(二)财务共享信息化平台的应用成效
财务共享服务信息化平台的应用全面理顺了公司会计核算业务流程,实现了影像流、信息流、业务流“三流协同”,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与管理效益,提升了公司经营水平。一是通过不见单支付,将原始单据保存在基层单位,减少纸质单据传递,大大节约了凭证的运输成本,提高了业务处理的经济性。二是全面实现了不见单支付模式,减少了业务办理的不可控因素,提升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业务办理的效率和质量,保障了业务流程的高效性。三是实现原始凭证在线追溯查询,自动识别相关关键点,确保业务合规,并通过在线签批,进一步固化审批机制,确保了业务管理的规范性。
六、经验总结和未来展望
篇4
关键词:财务共享 财务管理 石化
基金全称:南京晓庄学院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培育计划项目《国有企业财务共享服务试点研究-以某石化公司为例》
近年,国资委下发《关于加强中央企业财务信息化工作的通知》(国资发评价〔2011〕99号),要求具备条件的企业在集团层面探索开展会计集中核算和共享会计服务;财政部下发《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财会[2013]20号),其中第三十四条建议大型企业集团应当探索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会计工作的集中,逐步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一系列政策引导下,国内部分大型企业集团,尤其是跨国企业,开始逐步实施财务共享服务。
某央企充分认识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顺应国家“十三五”中“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及共享”发展理念的同时,能有效化解管理资源的失衡,保障集团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经过两年调研、筹备,于2013年正式启动财务共享服铡T诮衲昙团年度工作会议和财务工作会上,突出强调了以财务为核心的企业经管新模式,为实现财务工作由会计核算型向价值管理型转变。本文以2015年成立的N分中心为例,通过分析其主要开展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果研究该央企财务共享模式的实施情况,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建议,旨在为国有企业及类似企业集团的财务转型提供一定理论支持。
一、财务共享介绍
(一)财务共享理念
共享服务即现有经营职能的迁移与集中;财务共享即将一部分财会工作迁移出企业,集中到共享服务中心下进行统一处理。@些工作分散于各业务单位,重复性高,同质化程度高,数量庞大,但同时也易于标准化处理,比如单据扫描、凭证填制、报表编制、档案装订等;将其迁移至共享服务中心完成,极大地促进了会计核算的标准化、规范化,提高了会计的工作效率。共享中心和企业财务人员协同工作,共享端收集汇总业务数据深入挖掘其价值,专注于高效服务;企业端转移关注重点至数据分析、经营支持、政策推进等管理工作,释放企业总会计师价值管理职能,专注于价值提升;最终达到帮助企业进一步降本增效,控制风险,挖掘价值的作用。
(二)财务共享国内外发展情况
世界500强企业中,半数以上不同程度的采用了财务共享模式,尤其是跨国企业,经验丰富且理论成熟。在国内企业中,财务共享模式的发展伴随着相关政策引导也已起步,中国石化、中国广州核电集团、中兴通讯等一批企业目前已实施了财务共享服务。
二、财务共享在某央企的实施情况
三、N分中心试点情况
(一)N分中心主要开展的工作和取得的成果
1、稳步推进企业上线
2015年7-11月间,完成5家所属分公司的会计核算业务的迁移上线; 2016年4-8月间,调研另外3家单位,了解上线意愿和准备情况,分别成立3个上线工作组,明确目标与职责,建立工作制度。截至目前共涉及13家公司11个公司代码,369个利润中心。
上线以来5家企业每月均提前向总部上报会计报表,其中最多平均提前28小时,最少5.4小时。
2、持续巩固会计信息质量
因上线企业个性化需求多,不同企业核算规范和业务处理要求不统一,区别核算影响效率,N分中心推进对各企业会计核算业务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改造。在2016年1-8月间累计向上线企业提出512条建议,帮助企业逐步改善了合规性、规范性。
确保会计核算处理合规合理的同时健全了会计稽核工作体系。通过成立稽核工作组,形成三级稽核管理机制,按月组织稽核工作。每次稽核中重点业务和报表抽取样本量达到100%。
运营以来,共提出45项具体会计核算质量问题,涉及各类业务申请527个,完成整改521个。
3、保证报表按时高质报编
N分中心建立了业务首接责任制和与企业双向沟通交流机制,对各上线企业的服务申请提报数量从月中开始跟踪,仔细检查月末事项,提前核查系统数据,避免将问题集中到月底,并且按月结关帐的节点提前倒排工作表,确保月结质优、高效。
上线以来,5家上线企业每月均提前向总部上报会计报表;其中,甲公司平均提前28小时,乙公司平均提前24.8小时,丙公司平均提前5.4小时。
4、通过流程再造提升管理效率
精简优化内部工作流程和节点,合理分配各运营部内外岗位设置,重点推进上线企业和共享中心组织机构、流程和人员的优化,凸显共享中心专业化高效化特点,节约了用工成本。
以应收运营部为例,该运营部岗位重组后,分设挂账、收款、清账3岗,相比原企业节约人员68%。制证效率也显著上升,实现了企业上线前未达到的日清日结要求。
5、解决功能盲点提高运行效率
共享上线运行初期;针对各方面反应强烈的问题,先后提出163条业务流程优化建议并得到采纳,解决了一系列系统功能盲点和运行效率问题。
例如在甲公司和乙公司两家存续公司的到账通知中开发了“企业确认”和“预收确认”按钮功能,在减少企业提交服务申请的工作量的同时,提高了共享制证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从原来的两分钟编制一张凭证提高到多张凭证瞬间完成。
6、积极探索财务增值服务
充分发挥和利用共享端所具有的大数据优势,积极探索和深化报表数据应用,向企业提出建议,体现财务增值服务价值。
成本运营部利用现有资源,分别选取甲公司和乙公司代码下相同生产工艺流程装置的产品成本数据,通过报表组件工具进行数据整合,为企业查询和分析提供便利。
应付运营部建议乙公司优化与供电公司的结算方式,减少其月末债权往来,每月节约资金占用约1700万元;
应收运营部每天将不能及时清理完毕的直分销客户挂帐与收款明细整理成表格发送至企业,为企业加强资金及客户管理提供依据。
(二)N分中心试点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1、机构设置与人员迁移制约项目推广进度
目前N分中心的组织架构在试点过渡期依托企业进行筹建,尚不能独立运行;员工的招聘和管理未能在全集团范围内完成整合,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共享服务中心开展业务的独立性。并且目前总部共享服务机构仍未落实到位,多方面制约了财务共享业务的下一步推进。
2、业务流程不统一制约了共享服务优势
一套统一的业务流程是财务共享服务发挥财务共享集中管理的优势的基础。由于现有的财务管理采取的是分散式管理模式,该央企本身那一套较为完整的财务业务处理流程不能发挥作用,各企业在业务流程执行方面差异较大。
3、管理制度缺失е虏糠制笠岛怂悴还娣
财务共享服务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了部分企业管理和核算不规范问题,比如差旅费、交通费补贴及人工成本核算不规范,收入或支出项目提前或延后入账等;在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同时,也存在严重违规风险。
4、信息系统功能及性能有待提升
部分企业本着为了提高财务信息化管理水平,满足企业管理需求的宗旨,搭建了本地信息化系统。共享服务为满足企业个性化需求,需要集成大量不同的企业本地系统,由于本地系统在功能和流程等方面均有差异,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共享服务系统的运行效率。
(三)对N分中心试点工作的建议
1、全力以赴推进体制调整
为保障共享服务工作顺利推进,首先应尽快成立独立运营的共享服务组织,做实共享服务中心及分中心运营及管理工作。@就要求N中心尽快成立独立的子公司。
2、精心筹划后续企业上线
根据总部计划,2016年底前后另外5家公司将陆续在N分中心上线。为稳妥实施上线计划,首先应做到新企业上线标准与流程的统一,@需要项目部及时沟通梳理出总部业务操作规范与企业间的业务差异,对相异内容进行补充和完善,并且加快系统间的集成,不断提升完善相关系统的功能。其次要确保企业按期上线和平稳运行,@需要项目部严格落实总部上线工作安排,倒排工作进度,加强培训,保证业务完成水平。最后为确保2018年完成所有企业上线,需要项目部提前谋划,加强对上线企业会计核算和报表质量的监控,并且积极组织开展对长三角区域和华南片区企业的调研。
3、切实抓好各项内部管理
想要构建完善的内部管理体系,N分中心首先应以制度建设为根本,认真梳理基础性制度,抓好绩效考核办法等制度建设,夯实管理基础,针对某些不规范行为对企业层面加大制度执行的监督考核。其次注意总结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做好成果转化和推广实施工作;并且树立先进典型、弘扬正能量,比如持续开展好“季度之星”的评选工作。最后要充分利用现有人力资源,抓紧做好档案凭证匹配装订和档案移交工作,推进完善服务申请模板的试点上线。
4、全面加强员工技能培训
为实现对内建成“金字塔”型人才结构,对外成为财务人才的孵化基地的目标,N分中心应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是加强新员工入职培训,主要是指对ERP、FSS、FSO等系统的功能和业务流程进行培训,确保新员工上岗能力。其次是保证双证培训,确保所有会计人员具有会计证和ERP上岗证;最后为提升员工的整体业务能力,培养一批综合素质高、整体业务强的专家能手,还需要合理安排运营部内外的岗位交流。
四、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某央企财务共享N分中心运营状况的分析,研究了财务共享模式在该央企的应用效果,研究表明财务共享模式的建立有利于企业集团提升会计信息质量、报表报编效率、管理效率、运行效率;推进财务工作向价值创造转型;同时实施过程中也发现存在组织架构不够独立、业务流程不够统一、管理制度不够规范、系统集成存在差异性四个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共享中心和上线企业两个层面提出了加快体制调整、完善系统功能、强化风险控制、积极组织调研、重视制度建设、注意总结经验、做好成果转化、充分利用资源、科学组织培训等具体建议,为国有企业及类似企业集团的财务转型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Quinn B, Cooke R S, Kris A. Shared services : mining for Corporate Gold[J]. Financial Times Pr, 2000
篇5
【关键词】财务共享服务;管理会计;保险企业
1引言
保险企业在财务共享服务下应用管理会计,应强化业财融合的深度,创建完善的管理会计工作机制,打造优秀的人才队伍,增强相关体系的建设力度,借助信息化技术、业财融合方式、人才队伍的支持,提升财务共享服务环境下的管理会计应用水平,达到预期的工作目标和发展目的。
2财务共享服务下管理会计在保险企业应用的意义
目前我国政府部门已经开始重点关注管理会计体系的建设、推行、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指导意见,在政府部门的引导下增强了管理会计的服务工作水平,为增强各行各业领域中的管理会计工作水平提供基础保障,保险企业在实际发展的进程中要想更好地顺应时代、抓住更多的发展机遇,就应依托于财务共享服务,强化管理会计应用的实践力度,形成业财融合发展的基础形式。尤其是近年来在信息技术发展的环境下,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与云计算技术应运而生,财务工作的内部与外部环境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传统的工作方式转变成为新时期的业财融合模式,并且财务共享服务也开始广泛运用,成为工作中最为重要的系统,将其应用在保险企业的工作领域中,不断完善财务共享服务模式,能够增强管理会计的应用有效性,满足保险企业的转型升级内在需求,使得企业在改革发展的过程中迎来更多新的机遇,借助管理会计将业务与财务工作相互融合,开发更多新的产品结构与业务结构,增强转型发展的效果,与此同时,保险企业在内部战略转型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财务共享服务下的管理会计,完善预测功能、规划功能、考核功能、决策功能和控制功能,真正意义上增强管理会计的工作效果,发挥财务共享服务的价值。
3财务共享服务下管理会计在保险企业中的应用措施
3.1完善管理会计工作体系
通常情况下,保险企业的工作中涉及很多类型的经营管理模式,企业的发展规模与管理会计的应用效果存在较高程度的差异性,如果单纯应用某种财务共享服务下的管理会计模式将会导致出现不适应、不合理的问题,所以保险企业应结合本身的经营与发展特征,创建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决策支撑水平的管理会计工作体系。
3.1.1健全基础数据信息的核算体系
建议保险企业在工作中统一相应的基础数据信息核算工作标准规则,明确日常管理会计在成本费用方面的分摊规则与处理要求,使得基础数据清晰的核算工作有章可循、有理可依,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强基础数据信息处理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建议保险企业积极分析其他企业在财务共享服务下管理会计应用的成功性、成熟性经验措施,创建完善的工作体系,全面设置其中的财务分析指标、业绩预算与风险指标等,按照自身的状况编制完善的战略规划内容,开发具有一定的决策功能、导向功能的财务分析体系,为企业的管理层面、操作层面与决策层面提供准确的工作依据。
3.1.2创建信息化、智能化的体系
建议保险企业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下,创建具有一定信息化与智能化水平的管理会计工作体系,积极借助财务共享服务,增强自身的管理会计应用效果。首先,智能化建设的工作中积极运用先进的云计算技术、互联网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等,在新时期的大数据时代下,增强管理会计的信息化建设效果。其次,保险企业需结合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的变化情况,制定整体性的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利用财务共享服务达到良好的智能化升级目的,在先进智能化技术的支撑下,创建较为完善的数据库系统,使财务共享升级、管理会计数据信息的有效控制都能得到数据库系统的支持,进一步形成良好的保障作用。
3.1.3建设财务共享的大数据系统
我国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多数保险企业都开始建设集中化程度不同的财务共享中心,运用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数字信息技术等使得财务共享系统向着采购共享方面、税务共享方面、商旅共享方面延伸发展,不仅能够将财务管理工作与日常生产经营相互打通,还能形成风险控制的支持作用、内外管理工作的支撑作用。但是,要想在财务共享服务下有效增强管理会计应用水平,就必须重点关注相关的财务共享大数据系统与平台的升级发展,严格升级处理的同时保证各项工作的有效执行、良好发展。与此同时应注意在建设大数据系统的过程中,重点关注会计大数据、保险企业业务大数据、预算大数据、税务大数据、绩效大数据、风险大数据的有效处理与整合,尤其是风险方面应借助大数据技术进行风险问题事前的预防、事中的有效控制、事后的归纳总结,确保在新时期的环境下提高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水平。
3.2强化业财融合的力度
财务共享的背景下,保险企业应用管理会计应重视业财融合,将管理会计工作深入融合到保险企业的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各个环节,将业务流程当作基础部分,采用先进的管理会计工具、方法等,有效增强财务工作在业务领域中的指导作用,从系统层面、人员层面、组织架构层面不断提高业财之间的融合效果。
3.2.1强化系统的融合力度
系统融合发展与信息技术的支持存在直接联系,保险企业在工作中要想更好地借助财务共享服务增强管理会计应用效果,真正意义上实现业财融合的发展目的,就应借助信息技术从系统层面将业务和财务相互融合,利用大数据平台整合保险企业的业务管理工作、销售工作、财务管理工作、税务筹划工作、风险防控工作等,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创建一体化的业财融合平台,横向性地将各种工作相互连通,纵向性地使得各个部分之间集中控制,为财务人员获得决策分析数据信息、预测规划数据信息等提供基础性的支持,以此提高管理会计的应用水平。
3.2.2增强人员的融合效果
首先,财务工作人员需要与业务部门之间相互合作,积极并全面参与保险企业的业务经营活动,将其作为基础将业务领域中所遇到的问题带入财务工作中,以财务共享服务中的数据信息为依托,针对各种数据中的业务问题严格分析与探索,寻找问题发生的原因,提出一定的改进措施,为企业管理人员和决策人员提供基本性的帮助。其次,保险企业的业务工作者也应该进入财务领域中,对财务工作有着深入的了解,同时提供相应的支持,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挖掘业财融合的潜力,提高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的融合效果与资源整合效率[1]。
3.2.3组织架构方面的整合
建议保险企业在自身的经营发展过程中,创建管理会计与财务共享服务相互融合的工作模式,在管理会计的日常工作中,使用财务共享服务系统与信息系统,借助先进性的管理会计工具措施,为业务部门提供预测数据、决策数据、规划数据、考核数据等,便于保险企业的管理部门按照管理会计所提供的数据制定完善的规划方案,战略机制与决策体系,与此同时,在应用财务共享服务的过程中,需重点关注传统财务职能工作的集中化处理,将其和其他的共享系统模块之间相互衔接,形成智能化的衔接模式,这样不仅能够在业财融合的过程中提升保险企业的运营工作效率,还能提高管理工作的系统化水平,保证风险控制的有效性。
3.3打造管理会计人才队伍
保险企业在财务共享服务的背景下,要想增强管理会计的应用效果,就应重点打造高素质、专业性的管理会计人才队伍,确保工作人员具有一定的专业化能力,可以在自身的工作领域中积极运用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规范性地完成任务。首先,保险企业的管理部门应形成正确的管理会计观念,给予一定重视的同时将管理会计融入事前的预测工作、事中的控制任务与事后的评价活动中,为财务工作提供相应的空间,将管理会计的创造价值能力与决策支持功能、管理支持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其次,有关的财务工作者也应形成正确的观念意识,掌握先进技能,参与保险企业的业务目标制定、成本控制方案制定与业务方案制定等工作领域,为管理人员和决策人员提供准确的数据依据,争取增强业务和财务相互融合的有效性。最后,为提升管理会计人员的工作水平和能力,保险企业应重点开展培训活动,通过有效的培训措施,使得管理会计相关工作人员能够全面掌握先进的技能与专业知识,可以在自身工作领域中增强管理会计应用的专业化程度,提升财务共享服务的利用效果。另外,还需编制责任机制和制度,明确每位管理会计工作人员的日常职责标准,如果在责任范围之内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就要惩罚负责人,增强其专业性工作的积极度[2]。
4财务共享服务下管理会计在保险企业中的应用难点与对策
目前虽然多数保险企业已经开始重视财务共享服务下的管理会计应用,但是,应用过程中还存有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难点、搭接的难点等,不利于管理会计的有效应用、良好发展。因此,财务共享服务下保险企业应结合管理会计的应用难点和实际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控制,确保管理会计的有效运用。主要难点和应对措施如下。
4.1体系建设的难点和应对
当前,保险企业在财务共享服务下,采用管理会计所建设的工作体系,经常会存在潜在风险问题,尤其是最初阶段,建设相关体系框架,中间阶段体系应用的过程中,如果不能合理预防和预测风险问题,将会导致体系的建设有效性降低,与此同时,体系的建设缺乏作业标准化和规范化,基础数据信息的来源缺少一定的可靠性,再加上数据信息的内容非常复杂,如果不能严格地进行考察与控制,很容易引发虚假数据的问题,对相关体系的建设和发展都会造成不利的危害。因此,保险企业在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下管理会计体系的过程中,应结合此类难点问题,针对性地进行控制和优化处理,确保有关体系的高效建设、有效发展。主要的难点应对措施如下。
4.1.1预防体系建设的风险问题
保险企业建设有关管理会计体系的过程中,应有效预防风险问题,尤其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所隐藏的风险隐患。首先,体系建设工作中重点设置操控项服务的标准体系、绩效考核与内控工作的体系等,健全服务中心框架模式,由于不同保险企业所在的地区税收制度与政策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需要按照当地区域的税收政策特点与各项法律制度要求等完善体系的建设标准。其次,为预防出现体系建设过程中的风险隐患问题,应保证财务共享中心运营人员科学化地配置,所有人员的专业素质都需要与标准要求相符,提升人员职责设置与分配的清晰度和合理性,及时发现财务共享服务系统应用和推进过程中所遇到的阻力和问题,明确各个利益相关者的情况,从多个层面和维度预测可能会出现的财务共享中心管理会计工作潜在风险,在建设体系的环节中有效规避风险问题,保证系统应用的安全性。
4.1.2提高体系建设的标准化水平
有关工作体系建设的标准化程度直接影响保险企业在财务共享服务背景下管理会计的应用效果,因此,建议企业根据目前体系建设的标准化难点,积极借鉴各行各业的体系,建设成熟经验和先进做法,体系建设的阶段,将保险企业本身的业财融合情况管理会计工作情况等作为基础,利用其他企业优秀成功的经验创建较为完善的工作模式,因地制宜地建设相应体系,增强体系与企业之间工作的适应性。与此同时,近年来在业务规模不断提升、业务模式呈现出多元化与复杂化状态的同时,企业也应该完善体系建设的作业标准,在标准化建设的同时,发挥不同技术与模式的作用价值[3]。
4.1.3增强基础数据信息来源的真实性
基础信息来源不合理、不可靠属于目前多数保险企业在财务共享服务下应用管理会计并建设相应体系的难点,因此,保险企业应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增强基础数据信息来源的合理性、真实性与可靠性,重点研究分析各类复杂烦琐的数据信息内容,所有人员都需认真负责分析数据真实性,保证数据信息来源的可靠度,与此同时,保险企业应考虑到传统财务会计工作过程中相关的财务人员缺乏一定的数据信息分析、宏观控制、深度挖掘的能力,因此,在财务共享服务下的管理会计应用期间,需保证所有的工作人员都应该经过培训与学习,增强数据分析、控制、挖掘等技能,确保所有基础数据信息都可以满足相应的工作标准[4]。
4.2相关体系搭接的难点和控制
管理会计工作体系搭接的过程中,虽然已经借助财务共享服务提升了各个部门管理会计体系的应用效果,但是由于缺乏一定的领导和管理力度,经常会出现各部门之间体系搭接的难点和问题,因此,在新时期的环境中应结合体系搭接的需求有效进行应对。建议保险企业在自身的工作中,结合部门之间体系搭接的难点问题,强化领导和管理力度,切实按照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的工作体系内容相互之间进行搭接,增强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力度,真正意义上将业务与财务部门的管理会计工作体系有机整合,形成整体性一体化的网络系统,与此同时,在领导和管理的过程中,可通过健全统筹考核制度、内控制度与责任分工制度等形式,增强各部门之间体系的搭接水平[5]。
5结语
综上所述,保险企业在新时期的财务共享服务背景下,积极应用管理会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建议保险企业结合财务共享服务下的管理会计应用特点和需求,积极建设相应的工作体系,增强人才的专业化程度,保证所有工作的有效实施,应对目前存在的体系建设难点和搭接难点,从根本层面提升财务共享服务下的管理会计应用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佳琦.基于财务共享服务下的“互联网+”时代管理会计信息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21,14(4):91-92.
【2】祝丽娟.财务共享服务下管理会计信息化策略[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1,45(9):158-159.
【3】刘颖.财务共享服务下管理会计信息化的实施策略[J].中国总会计师,2021,15(3):96-97.
【4】刘炎.财务共享服务下管理会计的应用及信息化实施分析[J].中国民商,2021,45(1):139-140.
篇6
关键词:政策执行 管理创新 财务信息
一、专业管理的目标描述
(一)专业管理的理念
电网企业作为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掌握和管理着国家的资产,负责运营着关系国计民生的高投入高产出的发电、供电事业,承担着为广大用户服务的任务。为进一步增强公司财务管控能力、提升运营效率和效益为目的,电力企业以财务资源的集团化、集约化运作为中心,以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科学高效的财务集约化管理体系为目标,强调财务与其他业务纵向集约、横向融合、重点集中,优化调整财务职责权限及组织结构,全面推行财务管理 “六统一”、“五集中”,有效提升公司财务管理水平。
(二)专业管理的流程
1、主要流程说明
(1)集成业务管理流程的说明。任何一个新的管理方式和管理流程都需要在实践中检验其合理性,包括所有的成熟套装软件,在不同的企业中应用也会因为各种原因有需要磨合和调整的地方,因此,无论是在应用ERP系统还是财务管控系统管理流程的初期,需要所有流程所涉及的相关部门共同对该流程进行讨论,并进行试运行,经过一次或多次的调整,直到业务能够在各部门顺畅的运行下去,并且实现信息化软件对业务集成的相关要求。
(2)财务及业务信息形成及共享流程的说明。财务信息化以提升高度,转变观念,树立以财务信息化管理为核心的管理思想和理念,打破部门界限,化解部门信息孤岛现象。目前,很多企业已经认识到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性,并对生产、采购、库存、分销、成本核算等环节进行信息化建设,但是,由于部门责权利的不同,部门间的信息很难沟通协调,同一笔业务,存在多个信息入口,而财务管理的最高层次是业务和财务的完美结合,即财务和业务的一体化。
(3)坚持推行ERP系统全新流程,改变企业惯性思维。ERP和原财务系统并行以来,为了使企业迅速适应ERP对管理的要求,在ERP和原财务系统并行时,公司坚持采用先ERP后原系统的理念,严格要求各部门先在ERP系统中完成相关的数据输入和审批流程,在 ERP系统中不能执行的业务,不在原系统中处理,由此打消了各部门继续依赖原系统的惯性思维,迅速提高了各部门对ERP系统中涉及本部门流程的重视和熟悉程度,对于财务信息化的推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确保流程正常运行的人力资源保证
(1)领导重视,全员参与,财务信息化建设力度大。2009年9月国网公司总会计师李汝革发表了重要讲话,全面阐述了财务集约化管理的重要性紧迫性,明确了财务集约化管理的主要措施,并对试点实施工作提出了要求,要求按照公司党组审定的《财务集约化管理实施方案》,安排部署财务集约化管理及信息化建设工作,加快实现“两个转变”,推动公司工作再上新台阶。
(2)设立财务信息化岗位,培养财务信息化建设高端人才。我局为建立财务信息化长效机制,设立财务信息化岗位,注重培养财务信息化建设的高端人才,促进财务管理信息化持续完善。
三、评估与改进
(一)专业管理的评估方法
对已确定的系统流程制度化,进行明确的责任划分,对于各项业务流程的流转时间、业务数据的准确性进行考核,对于流转到下一流程但无法使用的错误信息要对前端业务进行考核,提高业务流转效率和正确率。
(二)专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1、部分专业模块的应用尚未达到ERP系统提出的先进理念,ERP系统的强大功能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ERP提出的是一种基于先进的企业管理制度和完善的管理流程的理念,而目前企业的管理现状与之还有一定的差距,如资产实物管理系统与资产管理模块衔接,资产实物台帐与资产卡片没能实现一一对应,竣工决算转增资产仍然根据财务竣工报告新建资产卡片;再如财务模块未能与营销系统实现衔接,各类电费报表不能自动生成。
2、数据的共享功能尚未得到深入应用
ERP系统一个重要的特性就是能实现实时的数据查询和共享,目前我们使用的数据共享范围很窄,无论是业务部门对财务数据的查询,还是财务部门对业务数据的查询都受限于操作的权限,以及工作人员对非本部门业务操作的不熟悉所致,导致想要查询共享数据时不知道如何去查,也就使部分数据共享功能流于表面。
(三)今后的改进方向或对策
积极与业务部门沟通,按照财务信息化的先进理念继续对现有流程进行改造,配合省公司制定切实可行的流程方案,实现如典型转资、电费管理自动生成报表等集成模块的相关功能。
篇7
关键词:共享服务;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财务集中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5-000-01
一、财务共享服务的发展
财务共享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出现,经过第一代和第二代共享的研发运用体验,时至今日它已经悄然走过了三十多年的历程。第一代阶段财务共享具有标准化的操作、灵活的组织结构和明确的分工等特点。第二代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相比一代有了质的改变,特别是在流程设置、人员选择、技术要求上,对中心人员进行培训,增强他们的专业技能,建立一套完善的激励机制。财务共享中心在企业集团内作用主要是财务质询和战略支持,使企业集团的整体战略和财务共享模式进一步的融合。企业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之后,首要问题就是哪些业务可以直接放入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进行处理,哪些需要整合之后再纳入财务共享中心进行处理,下文就以H公司为例详细说明。
二、H公司传统财务核算管理模式的整体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H 公司的财务组织采用中心集权制,按照公司制度的要求,财务管理在公司内部实行统一领导,对不同级别进行授权和管理的体制。公司的全部会计、财务工作有总公司专门的计划财务部门负责,而对经过上级公司授权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分公司及中心支公司可以成立自己的计财部门进行管理。但是中心支公司级别以下的机构都不能进行单独的会计核算。
H公司一直采用的分权为主与集权相结合财务核算管理模式,这种模式能够灵活的掌控整个公司,具有统筹兼顾的特点,但是在某些方面也有局限性,比如在目标不统一、资源利用效率低下、财务核算制度不统一、记账规则不统一、财务报表管理不统一五个方面。
1.是目标不统一。公司设置总体目标,要求下级的市县支公司共同完成,但有些分公司为了自身的利益和特定指标违背上级的指示,导致目标上的不统一,从而影响了总体目标的完成。
2.是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由于公司的实行分权制度,下级的市县公司有很大自由支配资源的使用、调动、处理的权利,从而造成资源的不均衡,在各分公司之间的配比调动难以达到统一,这就导致了公司整体资源利用率低下。
3.是财务核算制度不统一。总公司对整体的财务核算制度、规章作了相关规定,各分公司的具体制度可以参照省公司制定。但是因为各级财务部门的能力有高低导致对总公司的财务制度理解有偏差,从而制定出的核算制度有一定程度的差别。
4.不一致的记账制度。各分公司按照自己的方法进行记账,填制会计凭证,收发票据,没有统一的记账规则。
5.不统一的财务报表管理规则。由于各分公司的工作效率不同,完成月度报表、中期报表及年度报表的时间有早有晚,省公司在月末关账、合并报表的操作和时间上无法达到统一,这会导致总公司报表和保险行业监管数据报送延误,不以利于公司的整体运作。
三、H公司财务共享服务实施的保障措施
1.获得最高管理者的绝对支持
财务共享牵制着内部权力和组织变革。由于财务一旦共享,信息开始公开透明化,各级分公司的财务信息必然裸的暴露在总公司的监控下,因此共享财务信息势必受到各级分公司的阻挠。作为公司的管理层,首先会考虑这种变革所带来的期望值,即这种变革所带来的效益是否高于投入的成本。其次,来自各个层级的舆论压力也使得变革更难以进行。当出现这些不可避免的阻力时,领导层坚定变革、坚定实施财务共享的信念决定了这项变革能否顺利进行,进而更好地落实财务共享计划。
2.获得分公司员工的理解支持
没有人是愿意主动改变的,除非你愿意改变。人都有一种自然的抵触变化、恐惧和风险。财务共享服务运行在早期阶段,需要延长工作时间,以保证工作质量。FSSC的实施对于原来的公司财务人员来说,以前的身份有“管理和监督”的功能,必定会有一种优越感,进行财务模式变革之后,基层财务人员很有可能成为财务操作的会计工作生产线上面的流水线工人在心里必定会存在强大的担忧和不满。面对这种情况,要加强员工知识培训,让人们充分认识到财务共享服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多沟通,积极引导,使财务服务人员保持一种主人翁意识。
3.搭建安全、有效的信息系统平台
财务共享服务一般都是针对于跨地区、跨行业的业务处理,这是一项远程提供的服务,需要一个完善、恒定的信息系统的网络支持。目前,公司实施了办公自动化平台,应用于CIMS平台的生产控制,和服务的采购,销售,物流,财务共享服务也要对ERP平台的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人力资源进行影像采集系统,在线报纸销系统,银行和直接连接的系统,系统的建设是在部分最大的投资,和高层次的复杂性,不仅需要大量的资金,也需要人力资源的支持。在实施前,现对系统进行一个预先的评估,了解系统不完善的地方进行优化,从而借助安全、有效的信息系统平台为集团的提供更好的服务。
4.建立统一标准的流程
流程是一个项目实施的关键环节,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设计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就是统一化的操作步骤,该步骤是否合理,决定了效率和中心工作的影响,H公司的共享服务中心是一个虚拟的共享服务中心,通过网络将分公司的财务人员纳入共享服务中心管理,建立统一标准的流程,为整个集团提供服务。
四、结论与展望
通过结合H公司的特点,本文研究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运行和实施问题,但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和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只有将实际情况联系到先进的管理概念融入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发展中,才能保持旺盛顽强的生命力,为企业组织创造超出预期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陈虎,孙苗.以共享服务为基础的创造价值的财务管理体系[J].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11(7):52-54.
篇8
Abstract: Combined with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Shandong University public technology sharing platform construction,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function of sharing management system of large-scale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 Real-time dynamic management of information sharing, reservation and authorized use, automatic accounting, real-time information collection and monitoring, data statistics and analysis,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etc. is realized.
关键词: 管理系统;公共技术;共享平台
Key words: management system;public technology;sharing platform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5-0164-02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高校资产快速增加,资产结构有待于进一步优化。仪器设备总值增加快,但存在低水平重复购置的现象,技术保障水平与支撑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1]。因此应该在资源共享上下功夫,加快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及其管理系统的建设[2-3]。
山东大学建设了显微表征平台,作为校级公共技术共享平台的试点,以技术引领为目标,以科研服务为宗旨,不仅在仪器设备的性能上具有高端先进性,而且在管理理念上也借鉴了国外高水平实验室的运行模式[4-5],开发了先进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管理系统,与门禁、视频监控和校园一卡通系统相结合,实行网上预约和有偿使用,融合了先进的管理机制和技术手段,实现了共享平台的实时动态管理和24小时无人值守对外开放运行。电镜、质谱平台作为虚拟平台纳入学校公共技术共享平台进行管理。各仪器设备分散在学校不同校区,通过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管理系统,预约、使用、收费、管理、维护、信息统计等由学校统一进行管理,以此方式促进使用效益,满足学校广大师生员工的科研实验需要。
1 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管理系统的功能
2011年12月,我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管理系统的开发初步完成,在显微表征平台进行试运行,系统功能不断完善,并逐步推广。截止至2013年7月,系统内注册课题组86个,系统成员351名。目前系统实现了仪器的信息共享、预约授权使用、自动收费、实时信息收集与监控、数据统计分析、使用绩效考核等一体化全自动管理。无需对仪器设备进行改装,便能全方位将人员管理、仪器管理、收费计费、预约排位、数据共享等必要工作流程整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上的繁杂手续,为实验者提供方便快捷的平台服务,也为管理者提供节省时间、节约资源、易于操作的无纸化管理环境。
1.1 多级用户权限管理 系统采用基于角色的权限管理方式,灵活定义各级管理员及用户的权限。支持权限规则列表,实现较复杂的授权逻辑,对用户权限进行高度弹性的划分。根据用户访问或操作对象的不同,动态确定用户权限,非常方便管理者进行权限分配(见图1)。
1.2 仪器预约使用授权管理 仪器负责人灵活设置仪器是否需要培训授权、自定义使用及收费方式、开放预约时段、黑名单管理等。用户预约某仪器时,系统自动判断其课题组财务经费是否充足、超时和爽约等违规记录、是否进入黑名单、是否已培训授权、该时段是否已占用等条件,对符合条件的用户自动生成一条预约记录,并授予该用户在预约时段刷开仪器房间门禁和登陆仪器客户端的权限。系统还设置了仪器送样预约功能,仪器负责人可以设置仪器是否接受送样预约、查看申请送样信息、修改送样预约状态、完成送样计费等。
1.3 仪器自动计费机制 仪器负责人针对不同的仪器设置不同的收费标准。除按使用时间、使用次数或样品数等简单的计费方式外,通过脚本能实现复杂的计费要求,如区别不同制样方法和测试手段等,还支持对特殊用户设置个别收费标准。系统依据设置的计费规则自动进行计费。
1.4 多种财务收费模式 系统支持多个财务中心,可根据学校情况,采用全校统一或各院分离的财务收费模式。支持预付费、后付费或两者结合,满足不同用户的经费管理需求。财务中心下设以课题组为单位的经费账户,课题组负责人和职能部门可随时查看账户的财务收支情况、打印课题组财务明细报表、经费使用报表和各仪器收费记录报表,从宏观上了解财务状况,为制定或修订仪器管理制度提供依据。
1.5 与校园一卡通系统对接,实现身份认证 系统不仅支持自身的身份认证,还可通过与校园一卡通系统对接,实现系统注册用户的身份认证和物理卡号同步,实现用户使用校园一卡通刷卡使用仪器。
1.6 实时信息收集与远程监控 系统动态实时监测仪器的使用状态、实时更新使用记录、机时、收费等信息。每台仪器的控制方式图标可以区分电源控制器和电脑登录两种控制方式,以及正常使用中、网络状况不可知和未使用三种状态。正在使用的仪器还显示出当前预约者和使用者。管理者实时收集仪器使用信息并动态监控仪器开机情况。机主通过系统中实时监控功能,随时随地远程到仪器客户端电脑桌面对用户进行远程协助。
1.7 与门禁及视频监控系统对接,实现24小时无人值守开放共享 仪器房间安装门禁和视频监控并与系统对接,结合系统全自动的预约使用授权机制、远程协助等功能,用户自主预约、自动授权,凭校园卡在预约时段刷开预约仪器的门禁,机主可以查看门禁进出记录、视频监控实时画面及历史记录,需要时采用远程协助,真正实现24小时无人值守开放共享。
1.8 搭建校园VPN专网,保障系统安全稳定 网络中心协助建立大型仪器设备VPN专网,公共技术共享平台内所有大型仪器都纳入VPN专网进行管理,仪器只能通过VPN访问系统服务器,与外网完全隔绝,保证系统及大型仪器设备的安全稳定(见图2)。
系统还设置了报表和成果管理、GIS地理监控、数据共享文件管理和消息中心等功能。
2 结束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建设有特色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已成为各高校多年来研究探索的重要课题[6]。近年来,我校积极推进大型仪器设备共享,重点建设了以显微表征平台为代表的公共技术共享平台,开发了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管理系统,实现了实时动态管理和24小时无人值守开放运行。我校公共技术共享平台先进的管理模式和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管理系统先进的技术手段,受到了广泛关注,很多高校代表来校调研考察,赢得了一致好评。
参考文献:
[1]马传峰,李蕾.高校技术物资工作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9):1-3.
[2]周金池,王兰珍.高校大型分析仪器共享平台建设中有关问题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8):183-186.
[3]黄涛,李鸿飞.大型仪器设备网络开放共享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12):104-105.
[4]尹智宏.如何设计全新的现代“开放共享”实验室[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6):168-172.
篇9
(一)评估阶段
(1)公司员工与公司文化。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等同于对子公司的财务进行新整合,必然会对员工的工作岗位进行调整。A公司的筹建小组在评估阶段的报告中着重强调该问题,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2)业务流程。筹建小组首先对适合共享模式的业务进行评估,其次对子公司有关业务的具体运作流程进行评估和分析,对实行财务共享后的具体运作大致设计框架。另外,筹建小组对其它方面进行评估和量化分析,如未来的内部客户能否就此形成共识及配合、如何跟外部供应商进行顺畅的交流和配合等方面。(3)系统与技术方面。筹建小组依据具体操作框架模式对ERP系统进行评估,以确定现有系统功能是否可以满足共享的需求,对于需要开发部分,公司现存的技术是否可以满足要求等,对于如何保障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顺利实行在系统技术层制定了方案。(4)投资的回收期。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对于资金的需求量很大,具体开支包括:建设或者租用办公场所、系统开支、用品支出、员工遣散开支以及培训费用。筹建小组对上述投资的成本支出和回收期进行评估,同时对投资成本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给公司带来的利益进行比较,评估该项目的必要性及可行性,为总部提供参考。(5)税务与相关法规。由于每个国家的税务规定和法规的差异,筹备小组对准备进入共享服务的子公司所在地的税收政策进行充分分析,对涉及共享服务中心的税务及法律问题进行强调,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规避和解决方案,以保证税务相关法规对项目的影响最小化。
(二)设计阶段
(1)设计流程。筹建小组在流程设计完成后,时常开会商讨这些流程的改善情况,以确保流程可以顺利的运作并且符合业务的需求,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和满足客户需求。(2)员工与组织机构。该阶段的建设重点是改变员工的观念和建设企业文化。筹建小组充分研究现实中存在的难题,针对性地制定了沟通方案,经常与员工交流,宣传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立的重要意义。对于相关人员,尽可能的进行转岗安置,确实需辞退的,制定相关的赔偿方案。(3)税务与法规。筹建小组对于共享服务所涉及的区域进行税务和相关法规的研究,并依据法规的特殊性因地制宜的设计了符合不同地区实际情况的流程。以我国为例,税务机关规定,对于增值税专用发票必须保留原件,筹建小组针对性地设计了以下流程:增值税专用发票不变,由供应商将发票提供给子公司,再由子公司进行扫描发往深圳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进行会计处理。(4)技术与系统。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离不开IT部门的支持,其不断地对流程和系统进行改进。因此,在评估阶段及实行阶段,IT部门在系统方面针对流程操作提出具有专业性的判断和建议,在技术方面也引入大量的开发来适应新型的财务管理方式。(5)办公场所。对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办公场所的选择也是首先应当考虑的问题。针对此问题,筹建小组对于待选地点相关方面的条件进行调查研究和比较分析,主要涉及该地点的通讯开支、人才质量、租金、税收政策和税收法规、城市的位置等方面,最终将地点设在印度钦奈和中国深圳。(6)服务协议。首先,筹建小组对内部客户的期望值及公司预期目标进行了明确。其次,根据数据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服务范围、服务成本及服务质量进行深入讨论。以此为基础,筹建小组制定了服务协议,并经多次讨论以后确定了协议的具体内容,这就使得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后期的运作中有了合同范本。(7)定价模型。对于定价模型的制定,筹建小组坚持简单、便于计算谈判及收费的原则,最终采用了成本弥补方式的模型。该模型就是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运行成本的基础上增加一点的利润,并以各子公司实际业务数量为依据来决定服务费用的分摊。
(三)实施阶段
(1)团队建设。A公司针对苏州工厂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组建了项目小组来负责苏州方面的业务。同时向苏州工厂的财务人员请教学习,并对应收应付的工厂业务进行实际操作等。深圳的共享服务中心也组建了一个功能相似的项目小组,来完成前期的各种交接。(2)流程整合。项目小组以在设计阶段制定的流程为基础,并根据具体需求对实行财务共享服务后的流程进行新整合。在技术和系统方面,项目小组做出了深入研究,同时携手IT部门研发一些子系统,以满足财务共享服务新模式的需求。(3)关键性绩效考核指标(KPI)。A公司的共享服务中心在付诸实施以后,针对实行效果要作定期考核。为了保证考核的质量,可以从定性及定量两个方面来考核,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运行方面和每个岗位,针对各个关键性绩效考核指标(KPI)来考核。
二、A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价值分析
(一)间接降低了成本
在财务共享服务实行之前,A跨国公司在各个子公司及分支机构中都设置有完备的财务岗位,人员和岗位的设置以及各子公司之间资源的不协调,加之人员素质的参差不齐,给A公司产生了巨大的成本。在财务共享服务实行以后,经过合理的资源调配,不仅完成了扩大的业务,而且中心及子公司的财务人员并没有增加,这就间接的降低了人力资源的成本。
(二)形成了总部的财务监管,财务风险降低
在共享服务中心成立之前,各子公司财务处于分散状态,A公司的总部并不能准确地了解每个基层的财务状况。因为监管的缺失,很难发现潜在的舞弊行为。
(三)实现财务业务合流,增强了核心竞争力
由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使得财务都汇聚到了共享服务中心,这就给各个子公司的财务部门开放岗位,进行高层次财务人员的补充提供了机会,以此来强调财务管理在公司运行中的重要地位。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实施,不仅推动了财务和业务的合流,而且增强了A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三、A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
(一)A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存在的问题
(1)对于个别领域而言,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实行之后,工作效率降低了。究其原因,公司内部沟通不畅,由于共享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并未在子公司工作,反馈和处理问题时经常出现迟缓现象。(2)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人员流动性较大,员工更换频繁以及工作的相互交割,严重影响了办公质量和办公效率,经常出现没有对供应商提供的发票及时核算而导致货款迟延的现象,加大了共享服务中心与公司内部客户及外部客户进行合作的难度。(3)由于各国家及地区的文化不同,使得共享服务中心与子公司在处理同一问题时,常常存在看法的偏差。因此造成不能及时有效地处理问题。(4)税务及相关法规的不同导致的问题。在我国,业务单位必须保留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原件。那么,供应商就要把发票寄往每个业务单位,再由业务单位进行扫描传输给共享服务中心进行处理,这个过程一不小心就会发生票据没有及时入账的现象,严重影响三方的沟通效率,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没有解决问题。
(二)A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完善建议
篇10
一、财务共享的概念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Financial SWared Service Center,FSSC)是指将具有常规性、易于标准化、可复制的业务进行合并,针对多个服务对象制定共享计划并以服务为导向的内部独立机构或部门。财务共享服务,则是利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进行企业财务业务统一管理的作业管理模式。财务共享的建设过程,实际上就是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依托财务共享理念,将企业业务流程再造和标准化的过程。
二、W公司财务共享应用实践
(一)企业简介
W公司是国内一家大型综合能源企业,拥有5家分公司,48家子公司,80余家报表主体,项目分部于全国多个市县。W公司成立以来,不断探索在财务管理模式上的创新,先后实现了财务集约化管理和财务信息系统集中管理、完成ERP系统公司内全覆盖。
(二)财务共享体系设计
1.财务共享架构
按照财务共享理论设计,W公司财务共享体系划分为战略财务、共享财务、业务财务三个维度。战略财务负责公司整体财务战略的制定,包括预算管理、股权管理等; 共享财务负责会计核算、财务监督等事务型工作;业务财务负责各单位预算执行、经营分析等财务管理工作,积极参与基层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各单位经营决策提供支持。
2.财务机??及岗位设置
在公司本部设财务部、财务共享中心两个部门,实行同级管理,三级单位设立健全的财务机构和岗位,配备必要的财务人员。
财务部根据职能定位,设置预算管理、股权管理等岗位。
财务共享中心按业务流程节点设置总账报表、审核、制证、支付四个业务组,并根据公司实际情况设置五个财务共享分部。
基层单位设置财务总监、财务部主任、业务财务三个岗位。
3.业务流程设计
线上业务流程的审批权限基本保持不变,在会计处理的制证、稽核两个环节,实行“任务池”管理,随机分配任务到人,财务人员根据原始单据的影像,进行制证、稽核。不在“任务池”派单的总账类业务,由总账报表岗位直接录入系统。线下纸质原始单据由基层单位定期传递到共享中心,共享中心支付岗根据经稽核的记账凭证和纸质单据付款。
4.信息系统建设
(1)财务共享平台。根据财务共享“抢单”、“派单”基本原理,财务共享平台主要定位于共享任务分配平台,前端所有审批完成的单据,统一传送至共享平台“任务池”,通过设定的派单规则,随机派发工作任务至相关业务人员。
(2)费用报销、应收、应付及资产模块。费用报销、应收、应付及资产三大模块充分利用ERP建设成果,保持系统原有功能不变,待单据在ERP系统流转完成后推送到共享“任务池”进行账务处理。
(3)文档系统。为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避免浪费,W公司将财务共享系统与ERP文档系统进行结合,做集成开发,共享系统影像文件储存在ERP文档管理系统中,并随时调阅。
5.系统运营设计
为理顺财务共享上线后运行秩序,W公司一是组织专人进行制度梳理,修订原有制度30余项,新订财务共享类制度4项,运营管理规范5个;二是根据模式变更,讨论研究并制订了财务人员轮岗及提升管理办法;三是设置了运维专岗,收集、解决系统线上、线下运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三、财务共享助力W公司财务会计转型
共享是转变的主旋律,促进企业财务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组织和人员共享促进了财务职能的转变
财务共享的实施打破了传统财务各自核算的概念,会计组织或会计人员不再专属于一个会计主体,简单和重复的核算工作需要的只是一部分能从事机械劳动的人员,更多有经验、高素质的财务人员需要参与到企业经营管理中去,由此,必然促使财务工作的重心由核算倾向管理,财务职能逐步向管理型转变。
(二)财务标准共享夯实了财务会计转型的技术基础
实施财务共享之后,企业会计核算标准、业务处理流程和相关管理制度都得到了有效的统一,管理会计的作用得到了更好的发挥。以项目决策为例,项目决策时使用的报酬率、决策模型、主要风险评估点等标准统一后,进一步提高了决策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