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职业道德准则范文

时间:2024-02-27 17:56: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会计职业道德准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会计职业道德准则

篇1

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准则 准则背景 准则导向 准则内容

一、引言

制度经济学家卢现祥(2007)认为:制度是社会的激励机制。政治、法律、社会以及经济制度都会对经济绩效产生重要影响。目前,我国会计领域的制度包括:(一)会计技术面规范: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二)会计活动法律界限:《公司法》、《证券交易法》、《会计法》、《中国注册会计师法》等;(三)会计职业道德准则:即会计法律范围以内、技术规则以外的部分。随着会计职业的发展和完善,世界上许多国家及地区已制定相关的职业道德、伦理行为准则,然而社会环境、经济体制、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会计职业道德准则导向、体系、内容、约束力等都不同。因此,将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制定的《职业行为准则》、加拿大注册会计师协会(CGA)制定的《道德原则与行为准则》与我国的会计职业道德准则进行比较,为进一步完善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准则提供思路和建议,提升我国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

二、各准则背景介绍

1.AICPA 准则。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推出会计职业道德准则的国家,美国公共会计师协会(AAPA)在1906年就率先在其行为准则中制定了道德方面的规定,包括以协会成员名义进行会计工作的要求和收到或支付外部人士佣金的要求。1907 年,AAPA将“职业道德”在行为准则中单列出来,同时还增加三条规则,即形成了历史上最早的五条会计职业道德标准,每条均是以“会员不得”为开头对会计人员执业行为加以限制。1917年,美国会计师协会(AIA)颁布了第一份真正意义上的会计职业道德准则,共八条行为准则。2010年7月31日,AICPA了目前最新的《职业行为准则》。

2.CGA准则。

CGA根据职业环境发展和变化不断修改和出台关于职业道德建设的文件,2009年CGA了《道德原则和行为准则》,并于2010年进行了修订。准则针对注册会计师如何履行自身职责做出了指导,适用于全体加拿大注册会计师协会会员。职业道德原则列举了六个基本原则,说明了会计人员在作出职业判断时应该遵守的道德标准。

3.CICPA准则。

据Clements(2009)研究,我国准则采用的是趋同模式。我国的会计职业道德准则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CICPA)制定,在1992 年9月首次了《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试行)》,1996年12月了《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基本准则》,2002年了《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指导意见》,2009年了《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非职业会员职业道德守则》。

三、各准则对比分析

1.AICPA准则——规则导向。

AICPA 的《职业行为准则》适用于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所有成员。准则包括两个部分:原则和规则。原则是规则的框架。规则包括六个部分,描述了会计师在不同情况下应有的反应,给出了详细的行为方案。可见,它是属于规则导向的制度。

2.CGA准则——原则导向。

CGA《道德原则和行为准则》规定了六大基本原则来说明会计人员在作出相应职业判断时的标准,对特定情况下的道德问题进行了更清晰的说明,但没有详尽的规定一切可能的道德标准。由此可见,它是属于原则导向的制度。

3.CICPA准则——混合导向。

我国针对注册会计师和注册会计师非职业会员分别制定了职业道德守则,其中《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包括五个组成部分,即《职业道德基本原则》、《职业道德概念框架》、《提供专业服务的具体要求》、《审计和审阅业务对独立性的要求》和《其他鉴证业务对独立性的要求》。

通过比较AICPA、CGA以及我国CICPA的准则后,不难发现,它们的主要内容都大同小异,都包括诚信、客观性、专业胜任能力、应有的谨慎以及应有的关注等。但是也都各有其特点:(一)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提出了责任、公众利益原则,将独立性、服务的范围和性质列入了基本原则;(二)加拿大注册会计师协会(CGA)提出了责任和对社会的责任原则,将欺骗性信息、职业的履行和对职业的责任列入了基本原则。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上述的比较和分析,不难发现,我国现行的会计职业道德准则还存在以下问题:①社会各界对准则的重视程度需加强;②准则的导向需进一步明确,选择适当的执行模式;③准则内容应密切结合我国实情加以完善,使其更具可操作性。

因此,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对会计师职业道德的宣传,强调其重要性,提供更多的素材和资料给相关人士参考与查阅。目前,在CICPA的网站上,能查阅到的相关资料只有五则通知及准则,只是在专业标准中作为一栏列示出来。我国应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和网络资源的优势,提升各界对会计师职业道德的认识,使会计职业道德准则切实用于会计工作中。

(二)应尽快明确准则的原则导向性。目前,我国的会计准则、审计准则都采用了与国际趋同的模式,原则导向也较为明确。然而,现行的职业道德准则体系定位却较模糊,使得会计人员往往会陷入原则与规则的矛盾之中。这样,与我国现行的会计准则、审计准则等准则体系保持一致,以免引起各种会计制度的混乱。

(三)准则内容上更应突出我国实际情况。目前,从我国的准则内容上来看,借鉴国外内容的比重较大。然而,我国的政治环境、文化背景、法律体系、经济发展水平及阶段、公司治理结构、会计职业现状等均和欧美等发达国家有着很大差异。

参考文献:

[1]卢现祥,朱巧玲.新制度经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4

篇2

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思考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7-0123-02

职业道德是职业品质、工作作风和工作纪律的综合。会计职业道德,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各种经济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会计职业道德是一般社会公德在会计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引导、制约会计行为,调整会计人员与社会、会计人员与不同利益集团以及会计人员之间关系的社会规范。它贯穿于会计工作的所有领域和整个过程,体现了社会要求与个性发展的统一,着眼于人际关系的调整,以是否合乎情理、善与恶为评价标准,并以社会评价(荣誉)和个人评价(良心)为主要制约手段,则一种通过将外在的要求转化为内在的非强制性规范。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要从会计职业特征出发,宏观、微观共同着力,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 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

道德是社会对社会成员的行为的共同约束标准。会计职业道德是社会公众对会计从业人员行为的共同愿望,是会计从业人员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

(一)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对会计法律制度的重要补充

会计法律制度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最低要求,会计职业道德是对会计法律规范的重要补充,其作用是其他会计法律制度所不能替代的。例如,会计法律只能对会计人员不得违法的行为做出规定,不能对他们如何爱岗敬业、提高技能、强化服务等提出具体要求。但是,如果会计人员缺乏爱岗敬业的热情和态度,没有必要的职业技能和服务意识,则很难保证会计信息达到真实、完整的法定要求。

(二)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规范会计行为的基础

动机是行为的先导,有什么样的动机就有什么样的行为。会计行为是由内心信念来支配的。会计职业道德对会计的行为动机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如诚实守信、客观公正等。应引导、规劝、约束会计人员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遵循职业道德要求,从而规范会计行为。

(三)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实现会计目标的重要保证

从会计职业关系角度讲,会计目标就是为会计职业关系中的各个服务对象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能否为这些服务对象及时提供相关的、可靠的会计信息,取决于会计人员能否严格遵守职业行为准则。如果会计人员故意或非故意地提供了不充分、不可靠的会计信息,会严重背离会计目标,造成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使服务对象的决策失误,甚至导致社会经济秩序混乱。因此,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约束着会计人员的职业行为,是实现会计目标的重要保证。

(四)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内在要求

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会计信息是否失真,是否会给国家和社会带来经济损失。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会计职业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一个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应当做到爱岗敬业,提高职业胜任能力,这不仅是会计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也是会计人员遵循会计职业道德的可靠保证。

二、当前时期中国会计职业道德的现状

20世纪90年代初,财政部颁发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提出了对会计人员职业纪律、职业道德的具体要求。1999年10月,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修订通过的《会计法》,将“会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作为一项法律要求确定下来。2000年,财政部颁布的《会计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办法》,将遵守会计职业道德作为取得会计从业人员资格、从事会计工作的前提条件。2005年,又进一步对会计准则进行了合理修改,更加明确地规范了会计处理方法。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等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了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具体准则》。这些都是中国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举措,经过长期努力,初步构建了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初级阶段相适应的会计职业道德体系。

但是与西方国家的会计职业道德体系相对比,中国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还不完整,会计职业道德体系还不完整。仅对注册会计师和企业内部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进行了规范,尚未达到会计职业界的各成员在各自职业范围内都有可衡量标准的程度。从本质上讲,会计职业道德是非强制性的,目前企业会计的职业道德依然还是通过法律或法规的形式强制规定的。极具重要性的企业会计目前尚无一个行业自律性质的职业道德规范。从中国会计职业道德的微观层面来看,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观念淡薄,贪污挪用公款、弄虚作假的重大案件屡屡发生。部分公司受利益驱动,在会计信息披露中弄虚作假,会计造假案频发;腐败、特权及公司上市的暗箱操作等等也在不同程度上成为会计人员违反职业道德的诱因。另一方面,中国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机制还存在明显的不足。会计教育的内容注重讲授会计理论知识或培训业务能力,而忽视了职业道德观念的教育。同时,中国对会计道德尚未形成有力的社会评价及鼓励支持机制。中国对经济犯罪的惩罚太轻、力度不够,使得部分人不惜以身试法以换取相对于犯罪成本而言大得多的经济利益。

三、对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工作的思考

由于受工作环境的影响、经济利益的诱惑以及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容易受到冲击和挑战。我们应该采取自我修养与外部监督相结合,宣传、教育与检查惩戒相结合,行业自律与舆论监督、政府监管相结合等形式,促进会计职业道德意识的形成。

(一)积极引导会计职业道德意识的形成

1.会计人员在形成职业道德意识的过程中,以具备真善意识、公正意识与诚信意识为核心。无论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还是一项经济管理活动,会计人员都应该遵循一定的规则,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来完成其工作职责。因此,会计人员在其履行职责过程中应将其在工作中所依据的准则或标准深化到内心,深刻地认识到以下三点:会计人员的职责要求必须以提供完全符合实际的又有利于社会的会计信息来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履行职责离不开职业判断,而高水平的职业判断又必然要求会计人员应具备公正、公开、公信的公平意识;“诚信为本”是会计人员自身乃至整个会计行业的安身立命之本。

2.会计职业道德情感的形成依赖于会计人员人格意识、廉洁意识、独立意识的培养。会计人员在个人、部门、国家的利益权衡中,在处理相互关系和对别人或自身行为进行评价时必然产生许多复杂的情绪体验。会计人员能否将正常的人生名利烦扰升华为内心正确履行会计职能的直接推动力取决于会计人员能否形成人格意识、廉洁意识与独立意识。首先,从人格上说,会计人员应该是一个自强、自尊、自重的人,以高尚的情操面对会计工作,以纯净的操守为社会及公众服务;其次,会计人员在经济上也应该是廉洁奉公、公私分明的人。

3.会计人员在履行会计职业道德义务时,能够帮助其克服私心杂念、畏惧心理及实际工作困难的往往是其内心的责任意识。因此,应该把责任意识的形成作为会计人员具备一定的会计职业道德意识的标志。尽管《会计法》(1999)第一章第4条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第四章第28条规定,“单位负责人应当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但是,虚假的会计信息毕竟是从会计人员手中产生的,无论有什么理由,这个责任恐怕是无法推卸的。要想不代人受过,会计人员就必须坚持自己的原则,做到依法理财、依法核算、依法监督,真实、完整地向社会提供会计信息,尽职尽责,恪尽职守。

4.会计职业道德信念与会计职业道德习惯的形成是以会计人员是否具有主人翁意识为标志的。会计人员主人翁意识并不要会计人员把自己当成企业的老板或部门领导,而是要求会计人员以一种与会计职业血肉相连、心灵相通、命运相系的感觉,去履行会计职责,以主人的心态而不是打工者的心态,发挥出对会计工作的热情,体现出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带着强烈的责任心去思考与会计工作相关的每一件事。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真善意识、公正意识、诚信意识、人格意识、廉洁意识、独立意识、责任意识、主人翁意识等共同构成了会计职业道德思想意识的具体内容,是会计职业道德认识、情感、意志、信念和习惯的外显。我们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应该深刻认识到由会计职业道德意识“他律”向“自律”发展的层级性,从而培养会计人员、注册会计师的真善意识、公正意识、诚信意识、人格意识、廉洁意识、独立意识、责任意识、主人翁意识。

(二)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要注意自律与他律的差异

在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意识形成阶段,具有外在强制性的“他律”对该意识的形成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但是,在会计职业道德思想意识形成阶段,会计人员的主体性就随着会计职业道德认识、情感、意志、信念、习惯的逐步发展而增强,各类制度的作用也逐步减小。因此,我们在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认真、深入、持续地组织会计人员学习会计法律法规。只有让会计人员熟悉其在工作中所依据的准则或标准,才有可能促使其具备一定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意识,进而形成一定水平的会计职业道德思想意识。

2.从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意识与会计职业道德思想意识互为表里、逐层递进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效果好坏的关键在于我们能否遵循循序渐进的思路,分阶段、有重点地培育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在以培养职业道德意识为目标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对这两者予以不同的具体定位。使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会计职业道德意识的形成,最终实现会计职业道德的职能。

参考文献:

[1]项怀诚.会计职业道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2]孟凡利.会计职业道德[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篇3

关键词:部队会计 会计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准则 职业道德教育部队

会计是国家会计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从军事经济管理实践看,部队会计一方面要通过记账、算账、报账等手段将部队的经济活动过程记录下来,反映出去,为军事经济管理提供经济信息,另一方面还要通过预测、计划、审核、分析、考评等手段,对部队的各项经济活动实施有效的控制和监督,有效地控制经费支出,堵塞漏洞,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因此部队会计具有反映、监督、保护、预测、决策等职能,不仅要处理经济信息,为军事经济管理提供依据,而且还要利用一定经济信息直接参与军事经济管理。可见,会计在军事经济中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对部队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同样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一、部队会计职业道德概念

(一)部队会计职业道德含义

会计职业道德是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

(二)部队会计职业道德本质

会计职业道德是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经济道德。部队会计是为加强经济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服务的一门学科。会计规范的设计与实施,会计政策、程序和方法的选择都必须遵循其内在的客观规律。

二、部队会计职业道德的作用

(一)部队会计职业道德是部队会计行为规范化的基础会计行为是由内心信念来支配的。部队会计职业道德对会计的行为动机提出了一定要求,如爱岗敬业、廉洁奉公,这些作为部队会计人员内心信念的准则和规范,直接影响着会计行为规范与否。

(二)部队会计职业道德是调整部队会计职业关系的重要手段

会计职业关系是会计人员和会计机构在从事会计职业活动中,与单位内外部产生的各种经济关系。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很多方面不适于或不能完全适于用会计法规、制度进行调整,或由于种种原因,会计法规无明文规定或存在某些漏洞。这些都是需要发挥会计职业道德作用的,它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法规制度的不足。

(三)部队会计职业道德是提高部队会计人员队伍素质的基础

在新时期,部队财务工作出现了新形势、新情况。提倡部队会计职业道德,结合业务活动,进行严格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和培训,有利于全面完善部队会计人员自身素养,有利于打造一支业务过硬、思想合格的高素质会计队伍。

三、部队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现状及成因

(一)部队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现状

部队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缺欠或失范的表现归纳起来主要有:

1.会计职业道德不高。部分会计人员缺乏对工作的热爱和钻研精神,缺乏高标准、严要求的专业精神,缺乏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

2.会计职业纪律不严。部分会计人员对制度、标准不能做到坚决落实,对不符合规定的经费项目、不符合实际的经费安排、不符合标准的经费开支,往往碍于感情、面子和关系,不敢予以抵制和纠正。

3.会计职业胜任能力不强。部分会计人员实际工作能力低,缺乏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对部队会计业务不熟悉,对新时期部队财务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了解不深,不注意学习提高自身水平,缺乏当家理财、驾驭信息、辅助决策、语言表达、文字写作、沟通交流等能力。

(二)部队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缺欠、失范的成因

1.社会上腐朽思想侵蚀和不良风气的影响。

2.部队财务制度不健全,管理措施不得力,缺乏个人道德修养。

3.部队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不够。

四、部队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一)关于部队会计职业道德准则的制定

开展职业道德教育需要一套标准。建议部队有关部门投人力量制定一个部队会计职业道德准则。由于部队会计核算内容和服务对象与社会其他部门会计有较大区别,不宜全盘套用地方会计职业道德准则。因此,部队有必要自己制定一套独立的会计职业道德准则作为部队会计人员的行为规范。部队会计职业道德准则的基本内容应包括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处理业务采用的一般原则、业务能力和职业责任等。

(二)关于部队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

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仅仅依靠个人自发形成、自我教育是不够的。开展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是把会计职业道德规范转化为会计人员内在品质和行为的有效途径。因此,部队有关部门应把实施部队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这项工作重视起来。事实上,我们党和部队一向重视思想政治工作,这方面的工作经验丰富,工作成绩也比较显著。那么对于部队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也不应忽视,更应该在以往工作经验上探索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搞好部队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

篇4

关键词:会计职业判断;道德风险;新会计准则

2006年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颁布实施,准则在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与国际会计准则制定要求趋同,赋予会计人员更多的选择权,增加了经济事项会计核算的不确定性。这一方面满足了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对会计工作的需要;但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道德风险,这种风险也将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所带的会计环境变化而更趋复杂。近年来,我国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往往会计信息失真后不区分主观或客观原因,而将其都归结于会计人员造假,会计职业判断的道德风险面临挑战。为此,本文通过对会计职业道德现状进行了思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措施。

一、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会计职业道德不仅对于企业成本核算、税收缴纳,提高和改善经济效益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会计作为经济信息的重要提供渠道,对于反映社会经济关系,平衡社会利益,实现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会计目标的完成需要有会计职业道德的人去完成。由于会计人员在会计事项处理应采取的原则、程序、方法等方面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因此,能否准确、客观的反映会计对象的真实信息,不光是会计从业人员知识积累和业务能力的问题,更取决于他们的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即使一个知识能力和业务能非常出众的会计从业人员,缺乏职业道德,在进行会计核算时,牟取私利,提供虚假伪造的会计信息,不光影响其所在单位的统筹安排,也会使得更大范围内的信息失真,导致经济混乱。

会计行为需要通过会计职业道德来约束和规范。人作为社会性群体,行为活动具有很强的社会性,这就需要一定的社会道德和规范来约束人们的活动,使我们进行正确的行为。会计行为需要会计职业道德来约束和规范,同时,人们要自觉主动的遵守会计职业道德,树立职业责任感,除了道德外,会计行为要也需要法律的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明确规定了会计从业人员需要遵守职业道德,修订纪律。这样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会计职业道德,为会计从业人员的行为提供了法律约束,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会计职业判断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会计职业判断的现状

(1)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空间扩大,新的计量方法增多。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为了与国际接轨,实行国际会计准则,我国在2006年2月发行了一套会计准则体系,该系统是由39项企业会计准则和多个应用程序组成的指导方针,在会计确认企业会计准则计量,记录,报告和现行会计准则等方面进行了修订,实现会计准则从“以规则为基础”的模式向以“指导原则”的制定模式的转变,扩大了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空间,也对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在新会计准则的计量属性中增加了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第一次中国的会计准则明确提出会计计量的应用属性包括五种: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和公平值。但为以公允价值应用识别,计量,披露企业的资产和负债,会计职业判断空间的扩大和会计计量方法的增多,增加了会计从业人员进行会计职业判断的难度,同时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职业判断与现实环境需求脱节。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对会计信息的快速准确性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的要去也就越来越高,但从目前来看,我国会计职业判断的预期并不乐观,我国很多的会计从业人员的知识储备不足,应用能力差,不能深入理解企业会计准则的理念和经济事件的本质,在具体的会计职业判断中仍然固守以前的制度模式,不能以现实需求为基础,适应环境的变化进行会计职业判断,造成职业判断与现实环境需求脱节,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提供准确可靠的会计信息。

(3)违背职业道德,职业判断造成信息失真。会计职业判断是由会计从业人员根据经营活动,对各种会计事项处理应采取的原则、程序、方法等方面进行主观判断和选择,由于会计人员所处公司位置的特殊性,一方面是迫于公司领导的压力,或者是自身利益的需求,从而违背职业道德,在处理会计事项时扭曲真实的经济活动信息,造成信息失真。例如,很多上市公司为了特殊的利益需求,影响会计职业判断的结果,造成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失真。

(4)会计人员职业判断意识和能力差,职业判断的独立性受到约束。由于我国在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之前,会计制度与当时运行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即对会计要素进行了严格和详细的规定,会计人员依据规定的会计方法、核算比例和标准进行实际操作,形成教条和固化的模式,缺乏深入思考和研究的一是,很少去思考所判断的会计问题的经济实质,使得职业判断意识不断弱化,同时职业判断的能力也得不到提升。会计之而已判断的独立性受到约束是指会计职业判断既具有技术性,又同时具有经济后果性,即会计职业判断的结果所形成的信息会成为信息使用者进行下一步决策的参考和依据,甚至是直接决定他们的决策行为,这会影响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纠纷,具体而言,当会计职业判断的结果与经营者要求的结果不一致,或者对企业财务和经营状况产生重大影响,此时会计职业判断的独立性就会受到限制,服从企业经营者的指令,造成会计信息不能够客观地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二)原因分析

综上所述,不论从我国会计职业判断的理论研究,还是我国会计职业判断的环境,包括我国从事会计职业判断的会计人员的意识和能力,我国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水平依然处于较低水平,造成这样的状况既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也包括主观方面的与原因。

(1)客观方面:首先是经济事项的复杂性。一是当前我国很多公司是公司制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中存在众多利益主体,由于会计数据在公司制结构的很多事项和契约的确立中不可或缺,因此各利益主体对会计工作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影响会计职业判断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二是,会计从业人员激励机制和奖惩机制还不完善,做假账,成为企业甚至行业内不成文的规则,不仅不会受到处分,反而受到公司管理层的表扬和赞美,甚至与个人收入挂钩。这些现象让很多会计失去了道德的方向发展,而会计专业判断则以此为导向,趋向于对企业商业目标有利的会计处理方法,甚至通过时间的推移,实现会计造假的目的,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变成了正常的现象,最终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更为严重。再次是我国对会计职业判断的理论研究不够。我国的会计职业判断研究起步晚,所做的研究也只是内涵、特征等基本的理论概念,对应用理论的研究也只是泛泛而谈,不深入,不能为实际的会计职业判断提供指导和支持,也是我国会计人员职业判断水平不高的一个原因。

(2)主观方面,大部分会计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和素质水平低。这与我国的会计教育环境有密切的联系。首先是高校会计教育,现在很多高校的会计教学注重应试教育,忽视学生理论体系的建设和实际解决问题、动手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得走出高校的学生职业判断能力储备不足,使得自身的理论与现实不相符,无法满足企业和社会需要。其次是学校后的培训和教育,实践证明,工作后的会计培训和教育比学校的会计教育更容易学习和接受。由于会计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技能和工作,需要的会计从业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和充足的知识储备,还要不断更新学习新的规章制度、新经济业务知识和新的会计计算方法等,适应会计形势的变化,这就需要不断加强培训和后续的学习,而我国的会计从业机构或相关的行业组织都没有重视对高校毕业的会计人员的后续培训和学习的需要,造成会计人员不能及时学习各种新的经济、法律和会计知识,他们的的职业技能和素质得不到大的提升。职业道德缺失。在市场经济中,会计人员作为“经济人”,有着理性的一面,市场中各式各样的利益诱惑,使得会计人员在违约收益和违约成本两者之间进行权衡。

三、会计职业判断的道德风险防范措施

(一)明确新形势下会计人员应具备的会计职业道德素质

新形势下,新时期的会计职业道德建设,要综合各方面的因素,要充分考虑现实和时代需求,同时也要尊重历史传承。

(1)是爱国主义和正义感。任何情感都是建立在客观现实基础上的,我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拥有与其他国家不一样的政治和经济体制,同样也有不一样的历史,因此,我们会计人员的情感必须要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换言之,爱国主义是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的基石。同样,正义感不光是立身处世的优秀品质,也是会计从业人员职业素质的的精神支撑因素。

(2)是事业心和爱心。新时期会计人员的事业心和爱心是与现代化生产、开放的生存环境与视野联系在一起的,不是停留在封建士大夫道德标准上的,事业心表现的是对个人与团体、社会之间正确利益关系的主观反映,而爱心则是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情感体现。

(3)是公德意识及行为。对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最重要的是,将社会公德内化为会计人员内在的稳定的持久的道德品质。学习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不仅需要充分挖掘传统道德的内涵。同时也探索的特点和新时代的需求,反映了社会道德的继承,批判和客观要求的发展。

(二)加强会计职业道德素质教育改革

我们要分析“会计造假”的原因,有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设计不合理,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作为原动力的原因。但根本的问题是:诚实守信这个概念还没有真正完整性建立起来,这是多年以来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被忽视或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未能取得成果的预期效果。因此,必须加快改革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路和方法,前提是教育意识和教育观念的转变。具体做法如下:

(1)将相关的法律法规与教学紧密结合。知识会计系统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让学生去思考一些问题。会计诚信教育必须从“会计源头”开始严抓。学校教育作为学生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培育和建设的重要场所,应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使走入职业岗位的会计人员在从事会计事务时,遵守法律、法规,还要具备与其职能相适应的职业道德水准。

(2)传授专业技能,同时注重职业道德教育。目前,高效会计专业的毕业生,虽然具有较高的会计理论和专业技能,但在一定程度上,缺乏会计职业道德。因此,学校应传授专业技能的同时重视职业道德教育。例如,可以开展灵活的会计职业道德的活动,将会计职业道德纳入正常的教学活动。

(三)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培养主观遵纪守法的意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作为以反映经济业务为主要内容的会计工作,当然也必须严格遵循和认真维护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会计工作不只是单纯的记账、算账、报账,会计工作时时、事事、处处涉及执法守规方面的问题。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必须要知法懂法,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做到了然于胸。会计人员应当善于学习,熟悉有关的财经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做到自己在处理各项经济业务时知法依法,知章循章,在学习的同时,培养主观遵纪守法的意识,大力进行法规的宣传,提高法制观念。会计人员还要依法办事。工作中要以《会计法》为准则,指导自己的执业行为,树立会计职业的形象和人格尊严,做到自律、自重,依法理财。要坚持原则,厉行核算和监督职能,敢于抵制歪风邪气,严格把关,不怕得罪人,不怕打击报复。

(四)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增强会计职业判断能力

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受到会计人员素质高低的直接影响。因此,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具体而言,一是要加强高校的教育,加强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综合培养,理论联系实际;二是对于走出校门,走上工作岗位的会计人员,要不断加强学习,学习新规则,新知识,企事业单位内部也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知识技能的培训和深造,不断增强他们的职业技能,提高会计职业判断能力,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其职业判断的准确性,获取真实有效的会计信息。三要加强会计教育界和会计职业界间的联系,建立相应的互动机制。

(五)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完善监督制约机制

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推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要明确内部控制制度的目标,制定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经济组织内部也要根据《会计法》和《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建立和完善符合本单位实际的具有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确保记录准确,财务信息及时可靠。

形成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认同和支持的社会氛围,社会环境对于道德建设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例如单位的经营目标,单位负责人的价值理念,管理当局的要求和压力等都是影响会计职业判断公正性、客观性和准确性的因素。因此,治理会计信息失真,不仅要从会计部门和会计人员的身上着手,还应在整个社会范围内,尤其是对各经济组织的负责人大力加强有关财经法律法规教育,使他们充分理解和支持会计人员依法理财。

(六)完善会计职业道德激励、奖惩、检查机制

新形势下,事业单位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离不开完善的激励、奖惩和检查机制。这其中的检查机制主要来自财政部门对会计职业道德进行监督检查和会计行业组织对会计职业道德进行自律管理与约束。财政部门和会计行业组织作为政府部门和行业机构,具有很大的公信力和影响力,由他们来负责组织对事业单位的会计职业道德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处理问题,使会计人员在“他律”的良好环境下,加强自律建设,提高职业道德,杜绝会计造假等不诚信的市场行为。此外,要依据会计法等法律法规,建立激励机制,对会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情况进行考核和奖惩。对于严格按照《会计法》等其他国家法律开展工作,遵守职业道德,维护会计工作原则和威信的,能创造性和创新会计工作的会计人员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结合本部门实际情况,给予奖励。同时对违反职业道德,情节严重的,由财政部门吊销其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严重的追究刑事和法律责任。

结论

会计职业判断对于社会利益分配的效率性和公平性、社会秩序的稳定性与和谐度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而会计职业判断又很大程度上受会计职业道德的影响,因此,要有效地抑制和防范会计从业人员的道德风险,增强会计职业判断的质量,提供准确可靠的会计信息,必须要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本文分析了会计职业道德对会计职业判断的影响,研究了我国目前会计职业判断的道德风险现状并进行了原因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防范会计职业道德风险,提高会计职业判断的措施。

参考文献:

[1]赵琛.基于会计职业判断的职业道德风险分析与防范[J].经济视角(中旬),2011,03:176-177.

[2]李相陟.浅谈会计职业判断的道德风险[J].中国集体经济,2011,31:119-120.

篇5

一、当前我国会计行业的思想道德现状

1.部分会计人员道德意识浅薄,主动违法犯罪

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一些会计人员的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观发生了扭曲,在工作中不能保持一个公正客观的态度,缺少抵御各种诱惑的恒心和定力,导致在工作中不能坚持自己的准则,甚至主动去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以此来换取个人利益,也使会计工作偏离了既定目标。有的会计从业人员给违规者开绿灯,与这些人同流合污,换取个人利益,置公司利益、国家利益于不顾,最终走向末路。还有一些会计人员认为,工作时候按照规定按时做帐,按时清算,对方逢年过节送些礼品,收了也无所谓。

2.违背职业准则,违反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道德规范

在会计职业道德中,实事求是和客观公正是最重要的两点,也是当前存在的最普遍的问题,会计违背职业准则会导致大量的信息失真。当单位的负责人指使会计造假的时候,会计不能坚持这两点职业道德,即使是有外部监督、检查时,一些会计从业人员也能利用专业知识来掩盖问题。同时,有些会计人员善于与外部监督机构进行沟通和配合,再加上监督人员监察的时候草草了事,使得监督力度弱化,明知有假还报假。

3.业务知识欠缺,缺乏职业理想与敬业精神

有些会计人员缺乏基本的业务知识,还缺乏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导致平时的工作拖拉,对会计准则和制度知道得少,不能胜任工作,这些问题多见于个体私企中,会计人员缺乏敬业精神,记账不规范,导致账目混乱。

二、新时期我国会计行业的思想道德建设思考

1.建立健全我国会计管理机制,进一步规范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

会计职业道德的建设工作是一个复杂而又开放的过程,主要由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会计职业道德修养、会计职业道德评价和惩戒构成。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与深化,我国应该建立健全会计管理机制,从而进一步规范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会计职业道德建设需要从自律抓起,会计人员需要不断进行自我反省,不断自我调整,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敬业奉献的精神。但是光靠这些是不够的,更多地还需要外部监督来起到作用。

2.完善会计职业准则,奠定监督机制

财政主管部门需要加强对会计人员资格的监督审核,对不符合规定的会计从业人员,责令单位进行岗位的挑换,还需要定期对企事业单位进行检查,如果发现问题,马上调查清楚,进行严肃处理。还要加大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考核力度,建立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素养的考核标准。同时,开展经济责任审计,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会计人员的责任感,减少他们造假的机会。

3.加大处罚违反会计职业道德行为力度

只有从法律规范上加大处罚力度,对于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惩,才能有效遏制会计人员腐败现象,相关部门在执法过程中要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如果发现了违法违规的行为,一定要坚决按照规定进行严肃处理,同时,还要加大对中介机构的整治力度。

4.净化外部环境,提高社会各方面对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视与支持

会计行业的职业道德不能只依靠会计从业人员本身的自律来维持,需要社会各方面的重视与支持。会计职业道德的提高其实也是全社会提高道德觉悟的一项重要内容。社会上的各行各业都应该提高职业道德修养,给会计行业营造一个良好的大环境,同时,我们也不能等到外部环境净化以后再去讨论会计从业人员自律的问题,这是需要双管齐下的,会计人员也不应该因为环境影响而放弃本身的自律能力。

篇6

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信息失真;重建 

 

近年来,我国经济生活中出现了大面积、持续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损害了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会计信息失真固然有社会环境和会计系统本身的诸多原因,但我认为会计职业道德失范是最重要原因之一。 

 

一、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的现状 

 

所谓会计职业道德,就是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在履行职责活动中应具备的道德品质。它既是会计工作要遵守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也是衡量一个会计工作者工作好坏的标准。会计职业道德失范是指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缺乏或者丧失,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会计职业人员失去道德观念;二是会计职业行为失去道德规范。会计职业道德失范的具体表现如下: 

1、少数会计人员会计职业道德败坏,主动违法犯罪。 

有的会计人员个人利益膨胀,故意伪造、变造、隐匿、毁损会计资料,监守自盗,利用职务之便贪污、挪用公款、以身试法。这种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虽然是少数会计人员所为,但也的确反映出在改革开放后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会计队伍中确有一些人职业道德沦丧,走上犯罪的道路。 

2、会计人员违反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道德规范。 

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是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中最重要的道德规范,而恰恰在这一规范上存在的问题具有普遍性,造成大面积的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人员的主动出谋划策、配合作假的行为,主观动机虽有不同,多少都是一种故意作假行为,而其中主动出谋划策的更是一种通同作弊的行为了。这不同程度地反映了会计人员在客观公正,依法办事方面不能坚持原则,是会计职业道德的严重缺欠。 

3、不熟悉法规,遵纪守法的意识淡薄。 

不少会计人员不能做到熟悉法规、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意识淡薄。在财政部调查中询问现岗会计人员目前我国是否存在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如果存在是在哪里规定的等问题时,居然有11%的会计人员认为不存在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只是在人们的信念之中。另有20%的人认为存在会计职业道德,但不知道在哪里规定的。可见有三成的会计人员对法规的熟悉和了解是模糊的。 

4、部分公司受利益驱使,在会计信息披露中弄虚作假。 

近年来,我国出现了许多令人触目惊心的会计造假案,严重违反了会计职业道德。如东方锅炉、蓝田股份、四通高科、黎明股份、银广夏等多个公司的严重造假事件。以上事实表明,会计职业道德失范乃是一个在利益驱动之下,有着深刻社会背景的复杂的社会问题。 

 

二、会计职业道德严重失范的原因。 

 

1、社会不良风气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影响 

(1)利益驱动的负面影响。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变,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都在发生变化。在会计领域也同样遇到了经济发展与道德进步"二律悖反"的困惑。例如,在下岗失业和违反原则作假帐的两难选择中,多数会计人员选择了按单位负责人意见作假帐,表现了追求最基本的自身经济利益。 

(2)会计规范体系不完善,法律监督机制不完备,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处罚苍白无力。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下简称《会计法》)颁布前,对会计人员职业行为的要求,散见于各种财务会计行政规章制度中,没有明确提出会计职业道德的具体条款和遵守会计职业道德的要求。直到1999年颁布的《会计法》第39条规定"会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第一次将遵守会计职业道德写进了法律中,这些虽然表明我国会计职业道德逐步发展的进程,但缺乏系统性、完整性。同时《会计法》对违法会计行为的制约,缺乏强制性和操作性。职业道德的违规行为惩治不力、缺乏职业道德自律组织及社会的监督和对道德优劣表现赏罚不明,客观上不利于制约违法会计行为的滋生蔓延,又使会计人员抵制违法会计行为时,缺乏法律保障。 

2、单位负责人的不良道德影响。

会计人员是受聘、受雇于其所在单位的工作人员。他们同独立、公正执业的注册会计师不同,没有在单位之外、之上的独立执业地位,他们的工作完全在单位负责人的领导、管理之下,会计人员在单位的地位具有天然的从属性,使得其职业道德在单位会计工作中,能否发挥作用和作用大小,也就不可避免地具有了从属性,从属于所在单位的文化层次、及其单位负责人的道德水准。 

 

三、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的重建 

 

会计职业道德的重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通过制度创新,采取自我修养与外部监督相结合,宣传、教育与检查相结合,行业自律与舆论监督、政府监督相结合,使"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成为广大会计从业人员的行为准则。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会计职业道德的重建进行探讨:

1、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支持和政策保障,形成和发展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氛围。 

(1)在会计法律中明确规定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会计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在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尚不规范、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的情况下,会计职业道德的建设需要靠会计法律制度的强制作用。我国目前的《会计法》规定:"会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确定了会计职业道德的法律地位和原则要求,但是还应当将会计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浓缩,使会计职业道德不仅具备会计法律制度的属性,还便于记忆与传播,形成规模效应。 

(2)建立健全会计职业道德评价体系。会计职业道德评价体系包括社会组织、大众舆论对会计行为的道德评价。对职业道德评价结果使用奖惩手段,并与岗位资格、升职、晋级、精神与物质奖励结合起来。同时还应当建立健全选拔机制,使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篇7

会计职业道德评价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科学地对其评价需具备会计学、统计学、经济学等方而的知识和理论。指标选择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体系评价出的结果, ... 一、建立会计职业道德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

会计职业道德评价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科学地对其评价需具备会计学、统计学、经济学等方而的知识和理论。指标选择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体系评价出的结果,其选取应遵循以下基木原则:

(1)目的性原则。指标体系要紧紧围绕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这一目标来设计,并由代表会计职业道德各组成部分的典型指标构成,多方位、多角度地反映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目的性要求选择恰当的评价因素,使评价结果能直接作用于会计人员的工作中,提高评价的应用价值。

(2)科学性和系统性原则。指标选取的科学性和系统性,要求指标设计必须有科学依据,能够真实地反映会计人员实际职业道德状况,同时又要全面、系统并具有代表性,不能只重视某一方面的指标和内容。

(3)标准化原则。标准化是现代科学评价的重要手段,标准化的作用在于能统一评价因素,保证评价工作的规范化和结果的可比性,提高评价结果的科学性。

(4)可操作性原则。就是从实际出发,按照现行会计制度和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所能够取得的资料情况,制定具有可操作性并能满足时效性要求的方案,使评价得以顺利贯彻实施。这里应主要把握两点:一是会计人员数据资料能够比较容易取得,避免由于资料难以取得而带来的数据不准确。二是力求指标计算简便,基本采用日常会计人员分析中常用的指标。

(5)时效性原则。指标体系不仅要反映一定时期系统安全的实际情况,而且还要跟踪其变化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防患于未然。由于社会信用监管体系尚不完善,许多企业内部资料无法获得。现阶段在考核指标设计上重点应依靠财政部门易获得的信息。待工商、税务、银行等信用考核机制的健全和完善,将为会计诚信考核提供大量的监管所需的关键数据信息,考核指标将更加丰富、充实。

(6)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会计职业道德工作较复杂,如果对指标逐一量化,缺乏科学依据,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必须充分结合定性分析。但最终评价结果应形成一个明确的量化结果,以排除定性分析中主观因素或其他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二、会计职业道德评价方法

会计职业道德评价办法是指为了树立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风尚,达到抑恶扬善的目的,对会计从业人员的道德行为进行职业道德评价时所采取的办法和手段。确定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评价办法,对会计人员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评价体系的完善应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做到自我评价、内部评价、外部评价相结合,以自我评价与内部评价为基础,结合外部评价的作用,使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状况始终处于社会、单位和个人的监督之下,有利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职业道德评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依据一定的道德标准、法规标准,对会计人员及职业团体的职业行为做出的善或恶、肯定与否定的判断。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评价体系的完善应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具体可采用考核评定的办法,个人评价是由会计人员对照职业道德规范进行的自我评价;内部评价是由单位负责人或内审机构组织对会计人员的日常表现和工作业绩进行考核审定;社会评价是由当地会计事务所或证券主管部门组织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评价;综合评价是由会计职业道德委员会在上述评定的基础上,进行总结评比,并运用奖罚手段、示范榜样和大众传媒等方式表扬先进鞭策落后显现“道德法庭”威力。

(一)自我评价法 自我评价法是会计从业人员对自己在会计职业工作中是否遵守职业道德而进行的总结和评判。自我评价是一种内在的、自觉进行的评价方式,主要靠内心信念起作用。它使人们对会计职业道德行为的必然性和正当性做出合理的解释,使会计从业人员在道德评价中形成一种自知、自尊、自诚的精神,从而成为会计人员对其行为进行自我调整的巨大精神力量。自我评价在会计职业道德评价中占有重要位置。本文根据会计职业道德基本规范的要求,设计一张会计人员“自我评价表”(见表1),该表依据会计职业道德基本规范设置八项自我评价内容,再根据每项内容的具体要求设计了多项具体指标,该表通过会计人员自我评价对其进行职业道德约束,形成自知、自尊、自诚的精神。     表1                       会计职业道德自我评价表 分类 评价内容 自我评价 爱 岗 敬 业 1 正确认识会计职业,树立爱岗敬业的精神 优 良 中 及格 差 2 热爱会计工作,敬重会计职业           3 安心工作,任劳任怨           4 严肃认真,一丝不苟           5 忠于职守,尽职尽责           诚 实 守 信 6 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           7 保密守信,不为利益所诱惑           8 执业谨慎,信誉至上           9 数字求实           廉 洁 自 律   10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1 公私分明,不贪不占           12 遵纪守法,尽职尽责           13 大公无私、努力奉献           客 观 公 正 14 端正态度           15 依法办事           16 实事求是,不偏不倚           17 保持独立性           坚持 准则   18 熟悉准则           19 遵循准则           20 坚持准则           提高 技能 21 具有不断提高会计专业技能的意识和愿望           22 具有勤学苦练的精神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参与 管理 23 熟悉财经法规和相关制度,提高业务技能           24 熟悉服务对象的经营活动和业务流程           强化 服务 25 服务意识           26 服务要文明,质量要上乘           注:该“自我评价表”的评价内容是根据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设定。

(二)内部评价法 内部评价法是指在会计部门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行为进行评价的活动方式。内部评价法主要通过内部的考核评分、工作效率评价、对比评价、追踪评价等方法,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较为详尽的评价。这种评价方法的可操作性比较强。本文根据会计职业道德的具体内容建立相应的评分指标,通过层次分析法为每个指标赋以权重。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路:先分解后综合的系统思想整理和综合人们的主观判断,使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有机结合,实现定量化决策。首先将所要分析的问题层次化,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达到的总目标,将问题分解成不同的组成因素,按照因素间的相互关系及隶属关系,将因素按不同层次聚集组合,形成一个多层分析结构模型,最终归结为最低层(方案、措施、指标等)相对于最高层(总目标)相对重要程度的权值或相对优劣次序的问题。本文将会计职业道德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并依据重要性原则,通过层次分析软件为每个因素赋以权重,如表2: 表2          会计职业道德评价指标体系 会 计 职 业 道 德 评 价 指 标 层次 内容 分值(满分)① 权重② 修正分值③=①×② no.1 爱岗敬业 100 12.9%   no.2 诚实守信 100 18.8%   no.3 廉洁自律 100 12.9%   no.4 客观公正 100 14.1%   no.5 坚持准则 100 14.1%   no.6 提高技能 100 12.9%   no.7 参与管理 100 7.8%   no.8 强化服务 100 6.5%   合计   100% 100(满分) no.1爱岗敬业 爱岗敬业要求会计人员热爱会计工作、安心本职岗位,忠于职守、尽心尽力、尽职尽责。这是会计从业人员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和条件,是最基本的道德素质。爱岗敬业具体评价指标指标见表3:         表3

  爱岗敬业评价指标 爱 岗 敬 业             具体指标 分值① 权重② 修正分值③=①×② 1 自觉主动履行岗位职责,工作勤奋   25%   2 安心本职工作,任劳任怨   25%   3 严肃认真,不丝不苟   50%                合计   100%   no.2诚实守信 诚实守信就是会计人员在从事会计职业时应当实事求是的做事,讲信用,重信誉,信守诺言,这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工作准则。诚实守信具体评价指标见表4: 表4

诚实守信评价指标         诚实守信             具体指标 分值① 权重② 修正分值③=①×② 1 数字求实,真实地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财务收支和经营成果   39.1%   2 工作务实,工作作风严谨扎实、工作质量精益求精、技术方法开拓创新   27.6%   3 敢讲真话,不畏权势、不为利诱,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正义感真实地记录会计事项,准确地反映经营成果   19.5%   4 追求真理,坚持原则,客观公正,敢于与一切弄虚作假的行为作斗争   13.8%                合计   100%   no.3廉洁自律 廉洁自律要求会计人员公私分明、不贪不占、遵纪守法、清正廉洁。这是会计职业的特点决定是职业道德的内在要求和行为准则。会计活动涉及国家单位、投资者、债权人等个方面,会计人员如何处理直接影响他们的利益,会计从业人员只有自身做到廉洁自律,才能理直气壮地行使核算和监督的会计职能,保证会计活动的正常进行。廉洁自律具体评价指标见表5: 表5 

廉洁自律评价指标 廉洁自律             具体指标 分值① 权重② 修正分值③=①×② 1 两袖清风、公私分明、严于律己   50%   2 勤俭办事、节支节约   25%   3 大公无私、努力奉献   25%                合计   100%   no.4客观公正 客观公正要求会计人员端正态度,依法办事,实事求是,不偏不倚,保持应有的独立性。客观公正具体评价指标见表6: 表6

客观公正评价指标 客观公正             具体指标 分值① 权重② 修正分值③=①×② 1 会计程序对一切利害关系公正对待   33.3%   2 财务报告真实和正当呈报   33.3%   3 会计数据“公正”、“无偏见”   33.3%                合计   100%   no.5坚持准则 所谓坚持准则,要求会计人员熟悉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始终坚持按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要求进行会计核算,实施会计监督。这里所说的“准则”,就是国家的法律法规、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因此,坚持准则就是坚持依法办理会计事务。坚持准则具体评价指标见表7: 表7

坚持准则评价指标 坚持准则 具体指标 分值① 权重② 修正分值③=①×② 1 掌握准则   19.6   2 遵循准则   31.3   3 坚持准则   49.3   合

计   100%   注:掌握准则,就是指会计人员应了解和熟练掌握准则,同时应当正确领会准则,只有这样才能按照准则办事;遵循准则,即执行准则;坚持准则,就是在依法办理会计事务受到干扰、阻碍和挑战时,仍应当依法办理,坚持准则。 no.6提高技能 所谓提高技能就是要求会计人员增强提高专业技能的自觉性和紧迫感,勤学苦练,刻苦钻研,不断进取提高业务水平。包括会计专业理论水平、会计实务操作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等三个方面。提高技能具体评价指标见表:。 表8

 

提高技能评价指标 提高技能             具体指标 分值① 权重② 修正分值③=①×② 1 会计专业理论水平   33.3%   2 会计实务操作能力   33.3%   3 职业判断能力   33.3%                合计   100%   no.7参与管理 所谓参与管理,就是要求会计人员在做好本职工作时努力钻研相关业务,全面熟悉本单位经营活动和业务流程,主动提出合理化建设,协助领导决策,积极参与管理。参与管理具体评价指标见表9: 表9

 

参与管理评价指标 参与管理             具体指标 分值① 权重② 修正分值③=①×② 1 以主人翁态度对待公司,积极思考有利于公司管理的方法   50%   2 熟悉本单位工作流程,提出的决策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50%                合

计   100%   no.8强化服务 所谓强化服务就是要求会计人员树立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努力维护和提升会计职业良好的社会形象。强化服务具体评价指标见表10: 表10

强化服务评价指标 强化服务             具体指标 分值① 权重② 修正分值③=①×② 1 文明办公、人际和谐、环境优雅、整洁有序、布局规范   50%   2 服务、形象、仪表、举止、着装、语言规范   50%                合计   100%   根据积分确定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最终等级,考核得分高于90分的,评定为a级;考核得分高于80分低于90分的,评定为b级;考核得分高于70分低于80分的,评定为c级;考核得分于60低于70分的,评定为d级;考核得分低于60的,评定为e级。规范评价程序的一般步骤是:首先,由各单位准备相关文件、资料并报送评定机关;其次,由评定机关派出评审小组进行审查;最后,由评定机关确认个人信用等级、颁发等级证书(a、b类)或下发等级评定通知书(c、d、e类),并报上一级道德委员会备案。每年终评定一次,并将评定结果记入会计人员个人信用档案。

(三)外部评价法 外部评价法是指财政部门、社会组织或外部人员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行为开展评价的活动方式。外部评价应包含的内容如下图所示:                                 

外部评价法内容结构

(1)社会舆论就其内容和性质来说,可划分为政治舆论、文艺舆论、宗教舆论和道德舆论等。道德舆论与其他社会舆论相联系,相互补充,是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社会评价最重要、最基本的方式。要有效运用各种舆论工具、加强舆论监督,形成浓烈的道德舆论氛围,使身体力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人受到社会舆论的大力肯定和褒扬,使背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行为受到社会舆论的批评乃至谴责,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无信堪忧”的社会舆论环境。

(2)传统习俗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长期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习以为常的行为倾向,并成为一定群体的传统习惯和社会风俗。传统习俗评价法,即以道德行为是否符合传统习俗作为评价标准,去裁决人们行为的善与恶,只要适合传统和习惯的做法就是善的行为,否则就是恶的行为。

(3)政府部门评价是由财政、税务、审计、监察等部门对会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的情况经常进行检查、评价。采用电脑随机抽样的方法,确定受查单位会计人员的工作,对有问题的人员做出相应的处理。同时建立会计人员诚信公布栏,进而评价该单位的信用等级。

篇8

关键词:会计人员 职业道德 培养途径。

一、会计职业道德

道德是一种意识形态,是社会对社会成员的行为的共同约束标准,代表的是社会公众的意志,社会及行业的评价标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会计职业道德就是社会公众对会计从业人员行为的共同愿望,是会计人员在从业活动中应该具备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他即是会计人员在工作中要遵守的准则规范,也是衡量会计工作好坏的标准。[1]

恪守会计职业道德,要求会计人员要做到:第一,爱岗敬业。要热爱本职工作,积极钻研会计业务知识,掌握会计专业技能并能熟练运用到工作中去,满足会计工作的要求。第二,诚实守信。要求会计人员认真、言行一致,根据《会计基本准则》的要求,规范如实反映和披露单位经济业务活动的事项,不弄虚作假,正确核算。守信是讲信誉、重信用、履行会计人员应当承担的义务。第三,熟悉国家法令、法规、政策和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由于会计工作涉及面很广,不只是记账、算账、报账等账面上的工作,还要涉及到执法守规方面的社会问题。这就要求会计从业人员在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的同时也要提高法制观念,了解财经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使自己能够在处理各项经济业务时知章循章、知法依法。第四,依法办事。依法办事是会计人员的基本准则,是树立会计从业人员的职业形象和人格尊严,敢于抵制歪风邪气,同一切违法乱纪的行为作斗争。另外依法办事也要求会计人员应当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保证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合法、真实、准确、及时、完整。第五,客观公正。做好会计工作,也需要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客观公正的态度。这是会计人员必备的行为品德,是会计职业道德的灵魂。会计信息的正确与否,不仅关系到微观决策,而且关系到宏观决策。否则,很可能把知识和技能用错了地方,假公济私,甚至参与弄虚作假或者通同作弊,后果不堪设想。第六,保守秘密。任何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都会了解某单位内部的财务和生产经营等保密信息,甚至有可能接触到单位的重要商业机密。而这些机密对于给竞争对手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不仅会提升自身的业绩,更会战胜自己的竞争对手。因此,作为会计人员,要严守秘密,不得为一已私利而以任何形式泄露机密,做一个有职业操守的正直会计人。[2]

二、目前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业务能力低,缺乏持续学习的能力

现实中有些会计人员缺乏基本的业务素质,专业技术匮乏,知识老化,对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理解不透彻,专业技术能力较差。对不断变化中的会计法律、法规及统一的会计制度缺乏学习热情,拒绝接受新事物,与现实脱节,职业胜任能力明显不够。这些都大大降低了会计工作效率和会计工作质量,造成事实上的错账、坏账,严重背离了会计职业道德的要求。

2.综合素质低下,法律、道德意识淡薄

在我国人口众多的情况下,就业机会不足,会计人员数量的扩大与质量的提高不相匹配,总体素质偏低,经过正规系统培训的会计人员很少,中、低层次人才占多数。从而导致会计从业人员自律意识不强,法律观念淡薄,在物质利益的诱惑下,参与会计资料和信息等的造假,对一些账目进行虚报、谎报,甚至是随意篡改。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政策决定,扰乱了社会的正常经济秩序。

3.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严重存在

随着经济体制的巨大变革,人际关系、社会关系更加复杂化,许多人在对物质生活的追逐中迷失了方向。有些会计人员经不起金钱、利益的引诱,导致、贪污受贿、弄虚作假、违背准则等不法行为时有发生。

4.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制定不到位

目前我国尚未制定全国统一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只有规范注册会计师行为的《职业道德守则》和《职业道德准则》,仅在有关的会计管理条例中包含了会计职业道德的相关内容。

5.组织管理者的不良道德影响

新《会计法》规定了对违法行为主要追究单位负责人的责任的同时,也决定了会计人员在单位对负责人地位上的从属性,职业道德发挥作用的程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缺乏独立性。加之法律责任的追究具有滞后性,漏网之鱼也让某些组织管理者抱有侥幸心理,对会计从业人员的影响不可谓小。

会计职业道德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是由会计职业的具体业务、利益和具体活动内容等决定的。它是保证和促进会计活动达到预期目标的一种约束力量,对于遏制当前的会计造假,优化资源配置有很重要的意义;对于树立会计行业的良好形象和建立社会公信力亦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提高会计职业道德的途径

在经济建设发展的重要阶段,如果对会计职业道德的缺失现象不给予高度重视,必将导致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严重破坏,危及我国经济改革目标的实现。因此,必须提高会计职业道德并使其能够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中国现代化目标相适应。

1.健全会计职业道德的相关法律法规

建立健全完善的相关的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是提高会计职业道德的前提和基础。无论是对公共权力的授予、行使和监督、制约,还是国家公职人员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以及对腐败行为的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各种措施,都要以国家法律为最终保证。我国的法规、制度建设与整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和要求相比,还有不少差距,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地加以健全和完善。使廉政建设的各个方面都做到有法可依。保证权力的授予和运行受到必要的监督与制约。

2.加强会计职业道德的思想教育建设

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中,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重中之重。而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不仅应该重视在岗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还应当对在校会计专业学

生进行系统的职业道德教育。与此同时,必须认识到,任何事物都要依赖一定的环境生存,职业道德教育依赖的是良好的舆论宣传环境,只有形成扬正气、去邪恶;尊实际、弃浮夸的社会舆论环境,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才能收到成效。

3.营造会计职业道德的良好社会氛围

社会各界要齐抓共管,营造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氛围。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各单位要按《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同时还需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依法治企。在整个社会中认真开展保先教育,共建和谐会计职业道德环境,加强社会舆论监督,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4.引进竞争机制

不断深入的经济改革,促使我国的经济制度进一步向国际经济一体化靠拢。有竞争才有进步,新形势下对于会计人员来说充满了机遇,同时也充满了挑战。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加强理论与实践学习,掌握更高的会计技能,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在优胜劣汰市场竞争规律下,才不会被社会淘汰,才能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大显身手。

5.建立健全会计从业人员选拔和激励约束机制

我国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近千万,会计从业人员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目前已构成了较为完善的会计人才选拔机制,也给组织选拔和任用会计人员提供了权威的参考。使更多的优秀会计人才在考核中提升,在提升中得以重用与发展,从而形成良好的企业氛围,也使我国会计事业向着更好更快更规范的方向发展。

参考资料:

篇9

关键词:会计师;准则趋同;国际教育准则;中国会计教育;

本文基于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nternationalFederationofAccountant,IFAC)的会计教育准则研究资料,会员团体的实践报告和国际会计教育准则制定小组的研究成果,结合参加国际会计教育准则理事会(InternationalAccountingEducationStandardsBoard,IAESB)咨询顾问专家组(ConsultativeAdvisoryGroup,CAG)2011年-2014年6次咨询会议要点加以整理,提供了国际会计教育准则制定的前沿。并且通过对国际会计教育准则的分析,探讨了我国提高会计胜任能力和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案。

一、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对会计教育带来的挑战

会计准则总是在经济和会计的互动中不断演进。经济全球化也不断带来会计职业的全球化,这种影响已经被各国监管者认识并通过相关的制度固化下来,体现为监管的趋同。根据最新的研究报告(InternationalFederationofAccountant,IFAC,2012),监管的趋同体现为:制订高质量国际认可的标准、各国团队持续的采用和执行这些标准、基于合作和共识的全球一致的监管制度安排。监管趋同为会计师行业带来了机遇,包括增加财务信息的可比性、减少信息成本、降低监管套利机会,但同时也为各国会计行业带来了挑战,体现为国际同行竞争、文化政体差异冲突,以及经济风险的多元化。

中国在会计和审计国际趋同方面塑造了发展中国家的良好典范。2009年,财政部与世界银行联合《中国会计和审计评估报告》,肯定了中国会计审计准则建设和实施以及行业立法、市场环境建设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对中国会计审计改革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认为“中国改进会计审计准则和实务质量的战略已成为良好典范,可供其他国家效仿。”同年,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IFAC2009)公布了《世界各国(地区)采用国际审计准则情况的报告》指出,目前世界各国(地区)对国际审计准则的采用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已有126个国家或地区采用国际审计准则,或将其作为制定本国(地区)准则的基础,并对中国审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成果予以充分肯定。

遗憾的是,准则的趋同虽然增加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国际化职业的可能,但是并不一定直接带动会计师培养的国际化。从供给的角度,可能出现会计师数量不足或者会计师胜任能力短板的情形。中国会计职业教育在国际化的进程中,面临着各方面的挑战。

与其他国家国际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进程相比,我国在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美国等国家,在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方面选择了慢进程的方式,每年对会计准则做出适当更改,并且这样的更改缓慢融入会计学基础教育和职业会计考试(AICPA,美国注册会计师考试)当中。而中国趋同的进程更快,历程更短,已进入全面应用国际会计准则的阶段。由于国际会计准则采用原则导向,在会计工作中增加了职业判断的重要性,因而对会计师的胜任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对会计教育而言,变化的是知识,不变的是核心胜任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侧重于职业胜任能力培养的会计师职业教育,能够使会计师在职业生涯中迅速获取知识和掌握技能,在不断变化的职业环境中保持竞争力。职业道德是会计工作的重中之重,职业判断的增加,越发提高了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会计工作中更需要克己律己,以保持职业判断的公正性。另一方面,职业道德在整个行业中的加强,能够提升我国会计师的职业声誉和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谈判力。

在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过程中,中国会计职业也践行着“引进来”和“走出去”。近十年的国际化进行中,中国会计师职业更多的强调了引进来,但在走出去方面,还远远不足。强调中国会计走出去,不仅能够提高中国会计师职业的国际竞争力,为广大会计工作者提供更广阔的工作平台,还能够增强中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谈判能力,增强中国参与国际规则制定中的话语权。

增强我国会计职业的国际竞争力,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首先,大学和监督者要适应和引领不断的变化,职业团体和大学应该加强联系。为了适应国际化进程,教师需要加强培训;商业环境的变化需要高水准可以管理压力的人才;并且,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无论来自内部还是外部的竞争,都不应该影响会计工作的质量。国际会计教育准则为中国的会计师职业教育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经验。

二、国际会计教育准则:应对挑战的通用框架

根据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合实施的“关于遵守标准和守则的报告”(ReportsontheObservanceofStandardsandCodes,ROSC,2009)的基本思路,评价一个国家在基础性市场规则方面的遵循情况有12套核心规则,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和国际审计准则是其中之一(1)。而在1977年IFAC成立之时,就确定了会计领域的四大准则,分别是:审计和鉴证、教育、职业道德、公共部门四大准则。其中国际会计教育准则理事会是重要的一部分。

国际会计教育准则试图通过结果基础,原则导向的教育准则来界定职业会计师(ProfessionalAccountant)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职业道德和态度。国际教育准则中将职业会计师定义为:一个职业会计师是一个获取、展示和维持会计职业胜任能力并且遵守伦理准则的个人。准则对于能力的解构和对职业道德的重视是本次准则修订的亮点。根据McPeaketal.(2012)的研究,国际会计教育准则正成为影响全球会计教育的重要力量。

IAESB的工作,不仅仅局限于制定和准则。IAESB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影响会计职业教育。这将加强职业会计师的职业胜任能力和增强公众对财务和非财务信息的信心。

(一)国际会计教育准则的基本原则

各国的会计行业运行的方式千差万别。根据McPeaketal.(2012)的研究表明,即使在制度背景类似的国家比如英美之间,对于职业会计师的准入条件也是不同的。美国的大学在会计师培养中发挥主导性作用,成为注册会计师需要很少甚至不需要经验,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对大学培养有影响但是不能决定,其主要的影响就是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

职业会计师的准入条件,培养方式等各方面的差异都给国际会计教育准则的趋同带来挑战。准则必须对不同的角色给出不同的胜任能力界定。国际会计教育准则的基础是能力培养。无论培养方法和执业环境如何不同,开发胜任能力,进而服务公共利益的目标却是相同的。

国际会计教育准则理事会是一个成立于1977年独立的标准制定团体,目前有来自于129个国家和地区的173个组织会员,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是会员之一。该团体是通过发展和提高会计教育(包括专业知识技能、价值观、道德以及态度),强化全球会计从业者的专业技能为公共利益服务的组织。国际会计教育准则的基本原则为:基于公共利益的目标,寻求胜任能力基础。如图1所示,为了实现公共利益,相应的战略目标包括:一系列高质量准则以及反映教育、发展、评估职业会计师良好实践的出版物;促进国际教育准则的采纳与实施;开发度量国际教育标准实施效果的基准;加强对会计师教育、发展以及评估等新兴主题的国际讨论。

(二)准则修订技术原则与准则框架

国际会计教育准则修订坚持以下基本技术原则:关于准则的范式,工作团队按照2009年10月IAESB批准的职业会计师国际教育准则框架(FrameworkforInternationalEducationStandardsforProfessionalAccountants)执行。IAESB确定了3个原则:提高清晰度,保证相关的概念与修订框架文件的一致性,阐明IFAC成员组织在实施准则过程中的经验和会计教育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准则确定评价体系以结果导向为核心,该评价体系包括以下几个特征:有效性(validity)、可靠性(reliability)、公平性(equity)、透明性(transparency)、充分性(suf-ficiency)、经济性(resource-efficiency)和适应性(A-daptability)。

新修订的国际会计教育准则的基本内容包括8个教育准则和3个国际会计教育实务声明,国际会计教育实务声明(InternationalEducationPracticeStatements,IEPSs)旨在帮助IFAC的成员组织共享各国在职业教育和发展方面认可的经验。如表1列示。

三、职业会计胜任能力与中国会计师国际竞争力

(一)职业胜任能力解构

IFAC的会员团体应有可靠的程序保证职业会计师具备职业胜任能力,并且把胜任能力解构为三个部分:技术胜任能力(TechnicalCompetence)、职业技能(ProfessionalSkills)和职业价值观、伦理和态度(ProfessionalValues,EthicsandAttitude)。准则中增加了职业经验(ProfessionalExperience)要求,并且加强区分了职业经验和实践经验(PracticalExperience)的不同。表2列示了结果导向的会计师职业胜任能力解构。

(二)提高中国会计师职业竞争力

从上表可以看出,国际会计教育准则对于职业胜任能力的解读详尽而具体,为中国会计教育中的职业胜任能力提供了明确的标杆。然而,国际教育准则的本土化应用,并非生搬硬套,全盘引入,中国对国际会计教育准则的引入,要考虑到资源的约束、制度和文化的差异等多方面,这将会是一个循序渐进,因地制宜的过程。

中国会计学的教育,存在着一系列问题,阻碍了对于职业胜任能力的培养。从职业胜任能力的技术胜任能力维度来分析,会计职业人员需要的职业技能是综合性的。在进行学习之后,会计职业人员能够对财务报表审计、财务会计和报告、治理和风险管理等多方面进行判断和决策。从知识的综合性而言,中国的会计教育没有达到国际会计教育准则的要求。对于会计证书的强调,导致了会计人员仅仅重视考试科目,忽略了综合能力。在这一方面,限制考证的门槛,强调学习本身的过程可以对这一现象有所缓解。比如说,美国的注册会计师考试前,强调对学分的认证,参加考试的学员,必须满足学分要求。其中,对学分又进行分维度、分学科的详细比例要求,对综合商业知识、基本技能、法律知识、税务知识、会计知识等各方面做出了详尽的要求。这确保了职业会计师的最基本能力要求。而中国的要求过于笼统,缺少对每一个维度的细致考察。另一方面,在中国注册会计师考试难度逐年增加,但是并没有对提高整体行业胜任能力起到显著作用。相对于考试难度而言,针对会计职业考试设立合理有效的综合能力门槛,降低对于特定知识的掌握程度的关注,强调个体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是提高中国会计师职业能力的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

当然,对于综合能力的培养,最终离不开学校的教育。根据孟焰和李玲(2007)对于中国会计专业学位本科课程体系的调查显示,中国高校对会计专业学位教育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多方面的缺陷。在课程设置方面,包括专业课内容重复较多、专业课与基础课比例失调、课程设置中存在遗漏等显著性的问题。这一基于市场定位的研究与国际会计教育准则的研究不谋而合。根据国际会计教育准则的职业能力解构,技术胜任能力要求财务报告审计、财务会计报告、智力和风险管理、商业环境、税务、信息技术、商业法律法规和财务管理多方面的技能。为了提高中国职业会计师的职业胜任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应强调全面发展的理念,包括系统学习会计、商业环境、信息技术、法律、税务等多方面的综合知识,使用高科技教学手段,增加案例教学、模拟教学、试验教学、信息化技术教学等模块,在教学中强调课程内容和能力训练的整合,在专业教育中潜入通用能力的锻炼,利用学生团队合作等方式锻炼学生的沟通和合作能力,以全面提高综合职业胜任能力(杨政等,2012)。

从国际会计准则的职业技能维度中可以看出,职业技能不仅仅包括了知识,还包括了人际交流、个人(自律)和组织的能力。而我国对知识维度的强化却忽略了其他方面的能力。无论是在学习阶段还是工作阶段,证书已经成为了会计职业中至关重要的评价标准。在一些极端的案例中,这种导向影响了作为未来会计师的会计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且降低了学生对于自身职业道德和素养的要求。强调会计职业技能的全面发展,适应极度细分的工作环境和高度协作的组织氛围,人际交流、个人(自律)和组织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长期的社会互动获得,一定的社会活动和实习能够帮助处于会计职业初期的学生取得这些技能。

为会计职业入门者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从入门开始提供职业胜任能力的锻炼平台,并且提供反馈为会计职业入门者提供指引。对入职业入门者而言,并不清楚这一职业所需要的能力和素质,如果在入门阶段就为他们提供指引,将为他们的学习过程中树立目标,从而提高入门者成功的机会。当然,这需要职业团体(如:会计学会、注册会计师协会)、教育机构和各实体(如注册会计师事务所、企业、政府机关)的各方面合作。在英美等发达国家中,职业团体和学校建立稳固的关系,在一些学校中有职业团体提供的顾问委员会,为学生提供职业建议和发展的指引,这一方式可以借鉴。各机构之间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为会计职业入门者提供便利的学习渠道,为职业团体建立职业标准提供依据、同时也为实体机构提供了人才储备。建立这样一个稳固的关系,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协作,也需要大量资源的投入。

另一方面,为了提高中国会计师职业的国际竞争力,对于国际视野的培养应该从入门开始。这一方面,中国的会计教育已经做出了相当大的努力,譬如,注册会计师考试引入英文题目,各高校开设会计国际班级等。在这一方面,中国大陆地区相比周围的地区和国家(比如香港、印度等),仍然存在不足之处。对于这一现象,存在多方面的原因。首先,国际化人才的缺乏。在广大的高校和其他职业教育渠道中,国际化人才稀缺,尤其缺乏会计国际化教育的领军人物,因而国际会计教育难以形成较强的影响力。其次,缺乏对于国际商业环境的理解。在广大的会计教育中,除了一些独特的班级,很少有单独对于国际商业环境进行介绍的课程。因而,导致了中国会计职业中一些独特领域的人才缺乏,例如,懂得其他国家税法和商业法,并且能够深入了解西方文化的人才。从这些方面看来,中国会计国际化的教育仍然需要得到广大海内外人才的大力支持。

四、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及职业态度

为了保持准则的简明和清晰,国际会计教育准则一般不会对同一内容重复解释和强调,但是职业道德部分是一例外。国际会计师职业道德准则理事会(InternationalEthicsStandardsBoardforAccountants)已有单独的《职业会计师道德守则》(CodeofEthicsforProfessionalAccountants,IESBACode),而且在国际会计教育准则中多次提到职业道德问题,并且制定了职业道德教育的国际会计教育实务声明1号。目的是为成员团体提供指南,使之能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保证职业会计师在职业生涯和后续学习中,持续发展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及职业态度。

国际会计教育准则理事会意识到,虽然成员组织的文化、语言、教育、法律和社会体系不同,会计师角色不同,职业道德教育所处的阶段不同,但是面临着同样的来自职业道德方面的挑战。会计师的行为会影响其他会计师,会计师必须要有实现公共利益的承诺,公众依赖行业和从业者的道德正义来保证职业的正义和公共利益。

职业道德由五大原则组成,包括诚信(Integrity)、客观(Objectivity)、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ProfessionalcompetenceandDueCare)、保密(Confidentiality)和职业行为(professionalbehavior)。相应的也会遇到威胁职业道德准则的情形,包括:自身利益的威胁(Self-interestThreats),往往在会计师或者家庭成员与财务或者其他利益相关时发生;自我评价的威胁(Self-reviewThreats),当以前的判断需要自己去重新评审和判断时发生;过度推介的威胁(AdvocacyThreats),即当会计师过度倡导某个立场或者观点会失去客观性;密切关系的威胁(FamiliarityThreats),密切关系会使会计师同情其他人的利益;外界压力的威胁(IntimidationThreats),感知或者实际面临威胁的时候会计师会不能客观的执业(2)。

在这样复杂的环境中,应该要有切实的防范(Safeguard)机制,把威胁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这些防范机制包括:职业、法律体系和监管体系提供的保障,以及工作环境中的保障机制。包括但不限于在入职和后续教育阶段的教育、培训和经验要求。

(一)发展职业道德胜任能力(DevelopingEthicalCom-petence)

发展职业道德能力的核心是统一连续的职业道德教育(theEthicsEducationContinuum,EEC),包括四个步骤:提升职业道德知识;发展职业道德敏感性;改进职业道德判断;保持对职业道德行为的既有承诺。

(二)职业道德教育实施的方法(ApproachestoImple-menttheEthicalEducationContinuum)

国际教育实务声明提供了两种方法实施连续统一的职业道德教育:一是主题法(TopicApproach),一是分步法(Stage-by-stage)。成员组织可以选择任何一种或者两种方法组合。两种方法都强调职业道德现场学习和职业道德形成过程评估的重要性。主题法的相关内容见表3。

(三)国际会计教育准则为中国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提供的指引

近年来,国内外存在的会计舞弊案例都引起了社会各界对会计行业的反思。在中国,个别上市公司的会计舞弊案件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导致了投资者对于资本市场的不信任。虽然中国会计教育从入门开始就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但是这一方面的投入收获甚微。针对这一问题,国际会计教育准则为中国的职业道德教育提供了指引。国际会计教育准则强调职业道德教育的传达和评估(DeliveryandAssessmentofEthicsEducation)。职业道德教育的核心是整合现场学习和正式教育,通过一切可能的方法,实现以下目标:增加职业道德敏感性、养成职业责任感、提升职业道德决策技能。

国际会计教育准则强调职业道德教育的提供和评估(DeliveryandAssessmentofEthicsEducation)。职业道德教育的核心是整合现场学习和正式教育,通过一切可能的方法,实现以下目标:增加职业道德敏感性、养成职业责任感、增强职业道德决策技能。

1.现场学习

现场学习是重要的职业道德形成场所。职业会计师的行为对他人有重要的影响,他们应该展示道德勇气并做出符合道德规范的决策。

道德领导力(EthicalLeadership)在一个组织当中对所有的成员都有很强的正面示范和影响作用,可以带动其他人形成道德勇气。职业会计师和培训生在把主管和同事的价值观内化的过程中也在学习和修正他们自身的职业道德态度。处于领导位置的职业会计师应该要确保与培训生和其他职业会计师共同面对工作过程中的责任和职业道德问题,并强调遵守道德规范的益处。

在认证前的培训中,学生在导师指导下进行实习。和导师的关系在很多方面将帮助学生,包括把导师作为行为楷模,培养职业会计师所需的技能、培养道德敏感性和判断能力。职业会计师和学生应该在有常规的行为反馈和评估的环境下工作。成员组织应该鼓励职业会计师得到关于职业道德判断和行为的反馈意见。

2.职业道德讲授方法

根据职业道德教育的国内外实践,教学职业道德的方法包括:讲座、职业道德讨论、小组或者集体学习、职业道德威胁和挑战的案例学习、角色扮演、嘉宾演讲和在线学习。杨政等(2012)的研究表明,对于中国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能够产生显著不同的接受程度,并且会影响学生对于课程重要性的认识。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自觉参与,提高中国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效果。采用参与方式的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促使他们从职业生涯的最开始,运用职业判断来和道德判断来处理未来职业中可能碰到的各种道德困境。另一方面,通过嘉宾演讲等方式,能够运用成功人士榜样的力量来强化学生的职业使命感和职业道德约束感。

3.职业道德的评估方法

判断学生或者职业会计师是否形成一定水平的职业道德敏感性和判断能力,一般可以通过正式评估、现场评估和自我评估实现。评估方法大致分为总结性评估(SummativeAssessment)和形成性评估(FormativeAssessment)两种类型。其中,总结性评估能够分析在学习过程某一特定阶段的表现情况,这种评估方法一般应用于某一课程结束时。总结性评估适用于评估道德理论和观念的接受和理解。形成性评估是一种持续性的评估方式,能够提供关于目前学习进展的信息,以便于对进一步的学习进行支持。形成性评估更适用于在工作场合中对于道德敏感性的发展和判断的评估。

国际会计教育准则的专家咨询组委员一致认为,国际会计师职业道德准则理事会的职业道德守则(CodeofEthics)是十分重要的参考。各国的监管要求如果高于职业道德准则,就应该应用本国较为严格的要求。我国会计职业教育中,应该进一步强化职业道德守则的作用。在职业生涯的初期,接触职业道德守则并且了解其重要性,将会为会计职业人员在职业生涯中的道德形成奠定基础。

同时IFAC的成员组织应适当建立有关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和态度的职业能力考评程序(appropriateassessmentprocesses),为形成最合适的评估方式,IFAC的成员组织、教育机构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应该适当考虑投入、产出和过程等方式的组合(appropriatemixbasedoninput,output,andprocessmeasures)。而在我国的教育中,无论是学生阶段还是工作中,鲜有对职业道德的评估。对于职业道德的评估,一方面能够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观念,另一方面能够淘汰部分不合格的会计职业人员,从而保持会计行业总体的职业道德标准。

五、结语

基于我国的情况,无论是会计职业胜任能力,还是会计职业道德,都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国际会计教育准则的制定与实施,对我国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严格的国际标准,为我国会计职业教育提供了对比和反思的标杆,为进一步完善我国提高会计教育水平,增强会计职业国际竞争力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另一方面,来自国际的行业竞争,在短时期内对我国的会计职业环境造成了威胁,整个行业的职业胜任能力将影响中国会计职业在国际市场上和国际标准指定中的话语权。

篇10

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现状分析;建议

中图分类号:E23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会计职业道德,是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各种经济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 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在长期的职业活动中逐步形成和总结出来的。讲诚信是市场经济的黄金规则。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市场经济越发达越要求诚实守信,这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是人们进行经济活动和从事职业活动应该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市场经济是信誉经济。调整会计人员与社会之间,会计人员个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的职业道德主观意识和客观行为统一的准则和规范。

一、会计职业道德现状分析

2.1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失范现状

近年来,我国经济生活中出现了大面积、持续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损害了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会计信息失真固然有社会环境和会计系统本身的诸多原因,但我认为会计职业道德失范是最重要原因之一。良好的信用环境,使银行敢于向企业贷款。从1995年起,利津县的一些企业在改制过程中采取母体分离、嫁接改造等形式,“悬空”银行债务,进而又以破产为名,另组建新企业,逃避银行债务。在利津县,有近半数的县属企业存在逃债的行为。这种状况,使银行损失惨重。短期利益行为,破坏了利津县长期的信用环境。信用根基的动摇与损坏,使利津的经济发展受到了影响。利津那些通过逃避债务而得以一时喘息的企业,也因为失去了银行长久的支持,很快再次陷入困境。利津的经济发展与广饶的经济发展差距巨大,是因为利津县一些企业采取欺诈行为逃避银行债务,破业将遭毁灭。

2.2会计职业道德失范的原因

(1)屈从领导的压力。受单位负责人的不良道德影响。在目前的经济社会中,会计人员与单位负责人在地位上属从属关系,也就是说单位负责人对他们的工作完全拥有领导权和管理权。有了这种天然的从属关系,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在单位会计工作中,能否发挥作用,和发挥作用的大小,关系在于单位负责人的从属关系。而这种从属性又与所在单位的文化层次,及其单位负责人的道德水准密切相关。单位负责人为了达到一些经济利益往往会向会计人员施压,致使会计人员违背现有会计法规,在会计工作中弄虚作假。因而会计人员在领导的指使,强令下被动的做假帐,否则会使会计人员的个人利益受到很严重的损害甚至丢了饭碗,所以,要恪守职业道德,不少会计人员是很难做到的。虽然也有些会计人员因缺欠职业道德而造假,但究其根源还是手握大权的幕后指使人所造成的。

(2)会计法制观念淡薄,监督机制乏力。不少会计人员缺乏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总认为自己平时工作忙,事情多,不关注、不学习会计法规,更谈不上遵纪守法,依法办事了。有的会计人员思想上竟然没有会计职业道德的概念,对职业道德规范和政策法规似懂非懂,十分模糊。这是现实中会计职业道德思想基础的严重缺失。另外,在实际工作中折射出会计监督机制相当不完备。如单位内部审计作为国家监督体系的组成部分之一,代表着国家利益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监督和控制,保证国家财经法规的贯彻执行,但这种内部审计在有些单位完全是形式,基本上起不到监督的作用。而有关部门每年都要进行税收财务物价检查,因其经常性、规范性以及广度、深度、力度不够,也不能给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提供有力的支持,进而难以形成有效的再监督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助涨了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从业人员弄虚作假之风。

(3)业务水平偏低,缺乏钻研业务精神。据统计,现实中不少会计人员缺乏基本的业务素质,会计工作频于应付差事。他们业务知识贫乏或知识老化,对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知之甚少,专业技术能力较差,职业胜任能力明显不够。业务素质的低下,还表现在工作中缺乏精益求精的精神,记账不符合规范,账簿混乱、账账不符、报表挤数的现象。实践中由于会计人员业务不熟,而出现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也不少见。这些都降低了会计工作质量,违背了职业道德的要求。

(4)利益驱动。会计人员对个人利益的追求和对现实的妥协,违反了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道德规范。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一些会计人员为了满足个人私欲,不顾职业操守,利用专业优势,铤而走险,大肆造假。由于会计人员个人利益膨胀,故意伪造、变造、隐匿、毁损会计资料,监守自盗,利用职务之便贪污、挪用公款、以身试法。

三、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3.1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会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对于更好地服务于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提高会计工作质量和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会计规范体系的完善。会计职业道德体系的完善,使各种规章制度更具体清晰,落实到实处。人们在从事会计工作中有法可依,有规律可循。这样,可以减少做假帐、报虚帐等情况,同时对那些违法违规的情况有了更好的防范措施。

(2)可以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会计工作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信息是企业经营决策、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依据。而会计信息的提供是由会计人员完成的,所以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及其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尤其是后者起着重大的作用。在现实生活中,法律、法规很难完全保证和满足有些利益和要求,况且法规往往滞后于现实。所以,要提高会计工作质量,要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人的道德因素是至关重要的,会计人员必须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风尚,作一个德才兼备的理财者和管理者。

(3)有利于提高会计工作质量。会计人员坚持原则,用好《会计法》来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同时,用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来武装自己的头脑,使之能用会计职业道德来规范、指导自己的行为,逐渐形成会计职业道德责任心和荣誉感,正确使用自己的会计权力,从而使会计工作朝着积极健康的方面发展。

四、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建议

(1)加快会计制度建设步伐,完善会计准则体系。当前,我国急需研究建立中国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问题,包括会计目标、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原则、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等基础性问题。根据我国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 会计实务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应借鉴国际会计惯例,进一步完善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尽快制定和颁布分步报告、企业合并、合并会计报表、外币折算等具体会计准则。在完善会计准则体系的同时,应重视会计准则实施机制的建设,实施一系列的会计核算制度等会计法规、规章、制度,如《总会计师条例》、《会计专业技术职务试行条例》、《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企业会计准则》、《事业会计准则》、《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等基本保证了会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强化法制监管。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修改、完善相关法律和规章,对现有法律法规中一些责任和处罚不明确的条款加以修改,并增加对那些在现实中出现而法律法规中没有涉及的情况的规定。我们还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在相关法律法规里面增加民事赔偿制度的规定,对因有关人员造假而产生的损失,由其按照责任大小进行承担,尤其是要明确和加大单位负责人的赔偿比例,这样会计信息使用者一旦受到虚假信息损害就会依照有关条款向司法机关提讼,获取赔偿。民事赔偿责任并不排除刑事责任等当事人应当承担的其他责任,以此达到保护会计信息使用者利益和惩罚违法违规者的目的,遏制失信行为。近年来,会计工作中存在的秩序混乱、信息失真等问题,虽然与法律约束力不够有一定关系,但执法力度不强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必须切实贯彻实施《会计法》,加大会计工作执法力度,财政部门要切实履行《会计法》赋予的职责,强化对会计工作的监管。对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违纪问题,必须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要依法移交司法部门追究其刑事责任。

(3)建立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基本规范,一套完善规范的内控体系,能有效起到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因此,治理会计失信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要建立科学合理高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在组织机构和人员设置上严格贯彻执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使日常会计业务处理及会计档案管理每一环节的人员之间分工科学,职责明确,形成既能相互协作又能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机制,这样就能减少作弊的可能信。

(4)加强社会监督。建立会计职业道德行为的追踪记录制度。建议结合会计证的年度检查,对全国的持证人员进行注册登记,建立道德行为档案。对在各种财政、审计、税务检查中,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会计人员,进行量化记分,在会计证年检时根据档案记录,采取相应的措施。另外要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教育作用,加强媒体宣传教育力度,广泛宣传诚信思想,披露失信违法典型,使全社会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树立“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观念,营造尊崇诚信的良好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刘富乾等.浅论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A].高师财务管理研究[C].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杨良超.试论高校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途径[A].高师财务管理研究[C].南京:南京师大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