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范文

时间:2024-02-27 17:56: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

篇1

×上半年,我县固定资产投资在去年较高基数的基础上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月,全社会累计完成投资万元,占年度计划的,原创:同比增长。其中,基本建设完成投资万元,同比下降,更新改造完成投资万元,同比增长倍,房地产完成投资万元,同比增长倍,农村集体和城乡个体完成投资万元,同比增长。

×二、投资回落的原因:

×我县固定资产投资从总体上看还是保持着较快的增长势头,但是由于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我县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已明显开始回落。月份同比增长分别为:倍、、、、。

×投资回落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

×⒈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今年国家减少国债发行规模,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暂停审批建设项目用地,收缩信贷等宏观调控政策的出台,导致了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下降。

×⒉建设资金紧张。资金历来是制约工程建设的关键性因素之一,资金紧张,必然制约工程建设。资金紧张主要表现在:一是今年推迟了国债及各类补助资金计划下达或资金到位,我县重点工程中的一批重点国债项目或计划未下达,或资金不到位,工程建设进度或前期工作进度受到较大影响。二是国家收缩信贷,建设单位融资贷款困难。三是地方财力有限,难以足额匹配建设资金。四是建设任务重,业主筹资压力大。突出反映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部门,一方面要大力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条件,推进城市化进程,建设任务十分繁重,一方面融资渠道窄,资金缺口大,负债包袱沉重,××年以来建设局、城司、滨江开发公司各类负债已达亿元。

×⒊一批新项目未开工建设。由于美丰公司、蜀通公司、水利局等单位上一轮基本建设项目相继竣工,今年在建项目规模明显缩小。一批新项目如螺电东引道工程,绵渝路南段改造,农业综合开发等,由于多方原因上半年又未开工建设。

×三、下半年打算和措施

×⒈加强重点工程建设,强化检查督促

×上半年,我县固定资产投资虽然保持较快增长,但完成投资与全年目标任务相比差距还较大,要完成市府下达的目标任务,下半年任务还十分艰巨。我们计委要汇同两办督查科不定期的深入重点工程建设工地检查督促,及时通报,工程进展情况,研究、分析、预测发展中不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同时结合我县电视台加快丘区示范县建设和“六通三化”重点工程建设专题节目进行宣传报到,以达到促进工程建设进度的目的。

×⒉加强汇报衔接,争取补助资金早落实、早到位

×由于我县一批国家投资项目资金至今未落实,导致工程资金短缺,进度较慢,下半年要抓紧与上级有关部门的汇报衔接,原创:争取国债和省统筹资金的早落实、早到位。以推进工程建设进度。

×⒊争取一批新项目开工建设

×下半年,我县在抓好在建项目的同时,还争取一批新项目开工建设。如螺电东引道建设、绵渝路南段改造、农业综合开发,传染病区迁扩建等工程的陆续开工建设,完成投资可望快速增长。

×⒋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结合贯彻国务院投资体制改革,进一步改善我县投资环境,简化审批手续,热忱为投资者服务,为他们创造宽松的投资环境,积极对外招商引资,吸引更多的民间资金参与各行各业的投资。下半年随着宏盛房产公司房产开发和联华集团大型商贸城的开工建设,完成投资将会有所增加。

×⒌加强投资统计,做到应报尽报

×我委要配合统计局搞好投资统计工作,做到应报尽报,不漏报。

篇2

工业经济强势增长。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增加值873.5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4%,增幅同比提高7.5个百分点。轻、重工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均增长24.4%,实现同步发展;五大支柱和优势行业实现增加值的增长率由上年同期的17.8%提高到23.3%,扩大了5.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实现增加值223.0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7.2%,增幅高于上年同期6.6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高位增长,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上半年全省累计完成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078.2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5.1%,增速在全国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其中完成工业投资633.7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7.7%,高于城镇以上全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6个百分点,占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57.7%提高到58.8%,提升了1.1个百分点,对全省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61.1%,比上年同期提升了4.7个百分点。地方项目投资比重进一步扩大,上半年全省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完成地方项目投资952.2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2.5%,高于城镇以上全部资产投资增速7.4个百分点,占全部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84.0%提高到88.3%,扩大了4.3个百分点,对全省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97.8%,比上年同期提升了4.1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在全省固定资产投资中继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上半年全省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完成民间项目投资717.1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6.6%,高于城镇以上全部资产投资增速11.5个百分点,占全部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61.6%提高到66.5%,提升了4.9个百分点,对全省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77.3%,比上年同期扩大了5.8个百分点。

消费需求稳步增长,消费市场繁荣活跃。上半年,全省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17.1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6%,增幅高于上年同期4.6个百分点。其中批发和零售贸易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89.2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2%;住宿和餐饮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24.64亿元,同比增长21.8%。市、县和县以下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同比均有所加快,其中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28.4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7%,增幅高于上年同期5.0个百分点;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9.29亿元,同比增长16.3%,增幅高于上年同期3.2个百分点;县以下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19.43亿元,同比增长13.6%,增幅高于上年同期2.9个百分点。

外贸经济快速发展,利用域外资金大幅增加。上半年,全省累计完成外贸进出口总值46.29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9.9%,增幅同比扩大了11.6个百分点。其中,累计完成出口总值17.62亿美元,增长48.0%,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了44.2个百分点;累计完成进口总值28.67亿美元,增长20.8%,增幅比上年同期降低了6.5个百分点。在累计完成出口总值中,私营企业完成出口5.8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6.3%,其增幅不仅高于当期全省出口总值增速28.3个百分点,也高于上年同期20.7个百分点,私营企业出口在全省出口总值中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27.9%扩大到33.2%,提升了5.3个百分点,私营企业出口对全省外贸出口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4.4%。上半年全省实际利用外资达到11.0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2.0%,其中外商直接投资4.4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8%。全省实际利用外省资金达到290.50亿元,同比增长112.8%,增幅比上年同期扩大50.7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迅速增长,重点财政支出项目增支较大。上半年全省累计实现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308.0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3.9%,增幅比上年同期扩大了19.1个百分点,其中累计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40.2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4.1%,增幅高于上年同期21.5个百分点。上半年全省财政支出322.02亿元,同比增长36.9%,增幅高于上年同期27.1个百分点。其中,教育支出60.07亿元,增长49.0%;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8.39亿元,增长20.3%;医疗卫生支出15.27亿元,增长37.2%。

篇3

一、上半年经济运行回顾:增长出人意料但经济并未过热

2005年上半年GDP增长,其中名义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7422亿元,按不变价格同比达到了9.5%的高速。这一增长速度可以说超过了绝大多数预测机构的预测。鉴于当前的增长达到了20年平均增长的长期趋势水平,并且是在去年比较高的基数上取得的,因此,可以认定当前增长速度是一个强劲增长的速度。

但是否能够据此认为当前经济过热呢?答案却是否定的。原因在于,当前出乎意料的增长,主要是由于出乎意料的贸易顺差所导致的。由于人民币升值预期强烈,导致出口和进口朝相反的方向出现异常波动,出口猛涨而进口剧降,预计全年贸易顺差可达1000亿美元,超过历史上最高年份的一倍还要多,使得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直线上升,本来要向下的经济走势出乎意料地保持住强劲增长的势头。但净出口的强劲增长必然不可持续:第一,人民币升值,则升值预期消失,进口将大涨。第二,国际贸易摩擦将使得出口充满不确定性,持续猛增不太可能。

这意味着,出乎意料的增长动力终将消失,经济强劲增长势头不可持续,需要注意的恰恰是净出口突然回落可能导致的经济下滑。

2005年上半年从经济运行的总量来看,各月间的波动幅度不大,相对平稳。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4%,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2%,净出口保持大幅上升,出口连续6个月增长达30%以上,进口则徘徊在15%的水平。从物价指数来看,CPI上涨2.3%,还处在温和水平。从货币供应来看, M1 同比增长11.3%,M2 同比增长15.7%。全部金融机构各项存款同比增长16.8%,受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拉动,各项贷款同比增长13.2%。上半年经济中主要值得关注的问题有:

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尽管比去年同期回落3.2个百分点,但增长仍达到25.4%

这一轮经济过热主要是局部投资过热引起,对CPI指数和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并不十分突出,所以,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平稳成为衡量宏观调控和经济是否“软着陆”的主要标准。以下是1998年以来,每个季度固定资产与GDP比率图。

从图1中可以看出,自1998年经济周期以来,固定资产投资逐年上升(按季节对比),其中2004年年末,固定资产占GDP比重最高达到43%。而今年上半年达到近50%,就投资占比而言,不能不再次引起对投资的控制的警觉。其中:

从投资构成来看,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3.5%,进一步回落,所以,主要增长部分还是来自于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从投资的结构看,煤、电、油、运等行业投资得到加强。其中,煤炭开采及洗选业投资比去年同期增长81.7%,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增长36.2%,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5.9%,铁路建设增长48.0%。上述能源、电力、运输等“瓶颈”行业投资的强劲增势,同时引发对此类行业是否也存在过度投资的忧虑,投资结构性调控的最终目的还是要各行业均衡发展。另外,从上半年来看,投资总量虽然得到一定控制,但施工项目总投资和新开项目计划投资却逐月呈现加快趋势。

从投资资金结构变化来看,上半年实际外商直接投资(FDI)金额285.63亿美元,同比下降3.18%。因为财政政策和银行贷款的调整,国家预算内资金和国内贷款增长乏力,自筹资金等企业自主市场行为进一步成为推动投资增长原动力。

2、货币供应量偏紧,影响信贷增长和市场利率走低

在稳健的货币政策指引下,上半年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27.6万亿元,同比增长15.7%,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9.9万亿元,同比增长11.3%,二者的增长幅度均比去年同期要低。从银行信贷总量来看,所有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8.3万亿元,同比增长16.8%。各项贷款为19.9万亿元,同比增长13.2%,存贷差进一步扩大。尤其1~5月信贷总量增长同比下降,6月贷款的迅速上升主要来自于企业部门短期贷款以及票据融资增加,私人贷款(特别是居民户消费性贷款)继续回落。面临财务重组、股改和宏观调控的多重压力,商业银行的惜贷心理依然比较浓厚。此外,6月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和债券回购平均利率分别为1.46%和1.10%,均低于去年和上月,表明随着超额准备金利率下调,市场资金供应充分仍具有较高的流动性,但货币的供应量还是偏紧,见下图:

从图2来看,受稳健货币政策的影响,2004年上半年以来,货币供应量增长一直低于名义GDP的增长,今年上半年开始有所改观,两者增长分别为15.7%和14.7%。一方面,根据货币交易方程式MVPY,近年来国内货币流通速度总体呈下降趋势,其间波动的一般规律大致是经济增长较快时,货币流通速度上升,经济增长放缓时,货币流通速度增长率放缓或者下降。表明2004年货币政策,其对降低货币流通和控制经济增长取得比较明显的效果。另一方面,如果不改变货币政策,其对经济的紧缩制约将在今后半年内显现出来,对于国内企业的资金需求和调整国内总需求将产生不利的影响。上半年,国家外汇储备已达到7110亿美元,同比增长51.1%,其中相当部分的储备来自非直接投资资本流入。这些所谓“热钱”资本的流入受到了有利于人民币资产的利差和货币升值的吸引,导致央行频繁的公开市场对冲操作,给货币政策执行带来诸多问题,也部分削弱了央行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力。

3、上半年CPI仅有2.3%的温和增幅,与PPI仍存在较大背离

固定投资的增长对于CPI的拉动作用尚不明显,加上相对紧缩的货币供应量,所以,本轮宏观调控中CPI水平还是比较平稳,易于控制。上半年CPI主要类别中,食品价格上涨4.4%,居住价格上涨5.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2.7%,其它类商品价格基本稳定或略有下降。从时间序列来看,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稳步回落。4、5、6月的同比涨幅分别为1.8%、1.8%和1.6%。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5.6%(6月份,同比上涨5.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9.9%(6月份,同比上涨9.0%),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工业品出厂价格比上年明显回落,同时与CPI的长期背离,对企业盈利的增长造成了不利影响。

食品价格,特别是粮食价格的稳定,对CPI的平稳增长起着重要的决定作用。近期的物价波动很大程度上是由粮价变动引起的。粮价波动与粮食生产和流通出现的环境变化密切相关:一,生产环境的变化,即我国粮食生产扭转了多年下滑的局面;二,市场环境的变化,即市场化的粮改体制基本模式确立,粮食市场完全放开。随着粮食市场供应的增多,造成粮价在去年相对高价位的情况下有一定程度回落。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持续下跌影响农民利益,农民增收难度加大,对于激活农村消费,推动内需是不利的。

此外,上半年贸易顺差达到396亿美元,出口连续六个月超过30%。过去几年中,尽管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但其进出口差额一直保持着相对稳定的水平,2004年顺差为320亿美元,与1999年的292.3亿美元相比差别不是很大。然而近几个月来,随着进口增长的逐渐减缓和出口的继续大幅盘升,贸易顺差开始急剧扩大。一方面,出口增幅迅猛,对经济波动的影响增大,显现中国外贸企业巨大的成本和规模优势,而工业增加值达到16.4%,仍在较高位运行,满足了出口的需求。另一方面,进口不快,对于稳定国际收支是不利的,甚至会影响到未来出口和经济增速。有数据显示,中国2005年进口的用于出口产品加工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就已经开始减少。

从2005年上半年的经济运行来看,当前经济处于比较微妙的状态,增长良好但潜伏不少问题,尤其是未来的运行变化布满玄机。在这种错综复杂的形势下,计将安出?

二、未来之计:让经济向右走

现在,有很多人反对让经济往上走,高辉清博士就是其中之一。同时,也有很多人非常警惕中国经济可能往下走,赵晓博士是最早的预警者以及一直的警告者(参见赵晓:《宏观调控要警惕过犹不及断送增长周期》,载《中国证券报》2005年3月16日)。如果要满足双方的要求,在坐标轴上经济增长曲线就只能往右走了!

显然,这是一个难以完成的任务。但问题在于,交锋的双方都拥有各自实在的道理。

1 、经济为什么不能往上走

本轮紧缩型宏观调控的出发点有两个:一是防范通货膨胀,二是抑制固定资产投资过热。

实践证明,在目前环境下通货膨胀是一个“被夸大了”的问题。本轮经济景气周期是我国买方市场出现之后的第一个周期,在消费市场总体供大于求的格局下,物价水平自然不再像过去那样扶摇直上。与此同时,本轮经济过热的本质是投资过热,投资品价格的高涨最终出口大部分被传导至房地产价格之中,而房地产的价格又没有被计入CPI之列,从而导致了物价走势的异化。统计数据表明,这一轮经济上升期内,居民消费物价的年度增幅最高只为3.9%,月度增幅最高也只有5.3%,最近两个月甚至一直维持在1.8%的低水平上运行。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过热的固定资产投资却被证明是一个难以下咽的馅饼。今年以来,我国固定资产增幅虽然与去年同期相比明显降低,但从月度数据的变化轨迹看,加速增长态势非常明显。当然,有专家指出,这种加速增长是由于去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前高后低”的基数所导致,我们还无法根据这一点来下结论:固定资产投资在反弹。然而,我们实际上没有必要在“固定资产投资是否在反弹”争论不休。我们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思考问题:由于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存在着“前高后低”的格局,在基数的作用下,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不断加速的态势在全年都可能得以保持。换句话说,如果经济运行趋势不改变的话,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全口径)增长至少应高于一季度的22.8%。而22.8%(即使不将去年高基数这一因素考虑进来)就已经高于我国正常年份的投资水平了。

固定资产投资还远未调整到位的另一个理由还在于,目前我国在建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高达近20万亿元,足够未来花三年来消化。由于本次宏观调控的方针是“有保有压”,在抑制一些过热行业投资规模膨胀的同时,也加大一些薄弱领域比如农业、能源等的建设。这会使得政府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宏观调控时间变得更长。

另外,现在地方政府上项目的冲动还比较强烈。比如说,今年我国农用地转建设用地计划为400万亩,各地申请的用地量却超过了1200万亩。根据中央有关部署,今年对固定资产投资的调控还包括一项重要的内容,即给过热的房地产价格降温。从目前的情况看,各地的房地产价格上涨势头虽然有所走软,但基本还处于顶部盘整状态。而不管是从国外经验看,还是从国内实践看,房地产价格从顶部调整至底部企稳至少需要5~10年时间。

在这种情况下,放松有关调控,过热的投资立刻就会变得炽热!2006年GDP可能就回归去年的9.5%,2007年GDP可能就回归去年的10%,2008年是奥运年,GDP增长速度则可能更高!

然而,严酷的事实告诉我们:在经济增长模式没有改变之前,我国的自然资源系统已经无法再支持10%以上的增长了!这也决定了经济增长不能升上去!

2、经济为什么不能往下走

经过长达两年的宏观调控,景气顶峰时期已过,经济增长开始进入减速阶段。从目前情况看,经济景气下滑幅度较为平缓,其中蕴藏着一些风险。

第一个风险是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急剧下降。剔除价格因素之后,上半年外贸顺差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至少在3个百分点以上。换句话,如果没有外贸出口的贡献,上半年国内需求所拉动的经济增长幅度只有6%左右。但是,上半年出现如此之大的外贸顺差具有一定的偶然性,许多企业都赶在了欧美对中国产品正式设限之前加速出口。目前,中国与欧盟就中国纺织品出口问题已经达成了协议,受协议影响,下半年中国对欧盟纺织品出口的增长速度将明显放慢。而中国与美国之间至今还没有达成协议,对下半年中国有关产品对美国的出口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必然会更大。与此同时,下半年世界经济将有所回落,贸易摩擦将进一步加剧,人民币汇率还存在着较大的不确定性,这一切都将对中国产品出口带来不利影响。很显然,如果外贸顺差的贡献消失了,中国经济增长就可能接近7%这一警戒线的边缘。

第二个风险是通缩。本轮物价上涨的最主要动因是粮食。今年4、5月份在粮食供需总量仍然存在一定缺口的情况下,粮食价格环比分别下降了1.7和1.6个百分点。今年夏粮生产将获得丰收,预计在去年2020亿斤的基础上,增产100亿斤。在这种预期指导下,粮价增幅回落速度将更快。除了粮食之外,其他消费品大多处于供过于求状态,物价水平具有天然的下跌趋势。尽管政府可以择机上调一些服务价格,但是所起作用将有限,如果没有消费热点做支撑的话,未来我国出现通缩的可能性依然较大。

我们担心通缩的出现还有另外一个重要依据,即当前我国的货币供应量增长过慢。2005年5月份,M2增长14.6%,增幅甚至低于1998~2000年通缩间的平均14.9%与2002年通缩时的15%的水平。M1同比增长10.4%,低于2001年、2002年同期水平4个多百分点,低于2003年、2004年同期水平8个多百分点,比上年末低3.2个百分点。在商品供过于求的环境下,货币供应量的增大一般不一定会导致通货膨胀,但是货币供应量的减少则一定会促进通缩的形成。

第三个风险是房地产行业可能崩盘。统计数据显示,“七五”时期,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占GDP比例为1.4%,“八五”时期提高至4.2%,“九五”时期再升为4.8%,而去年为9.6%。今年上半年则超过了10%。但随着房地产业成为政府宏观调控的重点,房地产经济可能将进入衰退期。1~4月份,全国土地购置面积9716.4万平方米,只比去年同期微增2.4%;完成土地开发面积4622.1万平方米,同比则下降了12.1%。与此同时,商品房施工面积和竣工面积增幅也有所下降,房地产开发投资意愿的持续减弱。鉴于当前房地产对固定资产投资和整个国民经济所具有的巨大影响力,一旦房地产市场出现崩盘,整个国民经济增幅也可能由缓跌转为急落。

在上述三大风险中,第一个风险几乎必然出现。但如果保持当前调控政策不变,第二个风险也会在年内来临。而如果加大紧缩型宏观调控力度,第三种风险则就会爆发。

所以,从这个意义出发,如果让经济按目前的惯性继续往下走,确实是件危险的事情。

三、做好两件事,保证经济往右走

根据上面的分析,下半年我们既不应该放弃当前的紧缩型宏观调控,也不应该加大紧缩力度,就决定我们只能大体保持宏观调控方向和力度不变。

同样还是根据上面的分析,下半年如果我们维持当前的宏观调控模式不变,未来也可能出现巨大风险,这就决定了我们在保持宏观调控方向和力度大体不变的情况下,进行结构性微调。

相对应地,从经济增长的目标来看,我们既不能允许GDP的增长就此见底反弹,也不能允许GDP的增长持续下滑。这就决定了未来一段时期内GDP的增长只能在一个“箱体”内震荡。由于本轮经济增长的高点是9.5%,我们不妨就把它设为这一“箱体”的上限。而从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看,中国经济如果一旦低于7%就会出问题,所以,7%就可被视为这一“箱体”的下限。

换句话说,由7%到9.5%应该就是未来两三年我国经济增长所能够变动的全部空间!由于这“箱体”的高度是如此的小(2.5个百分点),而时间持续的长度又是如此之长(前后六七年),从历史的角度远观,由于这一细长条的“箱体”实际上就可以近似地视为一根水平线,维持在这“箱体”内波动的经济增长曲线就可以看成是在向右走了。

问题是,我们该如何做到这一点?未来我们的重点应该是放在防止经济反弹,还是放在防止经济失速?

从目前的经济发展趋势看,只要我们的宏观调控政策不发生大的变化,景气回落的态势也将不可改变。除了上面谈到的外贸出口的增势将趋缓之外,不利的因素还有两个:一是自主型投资需求在减弱。上半年固定资本投资规模虽然不小,但从资金来源看,只有政府的支出与去年同期相比出现了加速增长,民营资本支出的增速则有所放慢,而外商直接投资则更是罕见地出现了负增长。二是消费需求将降温。上半年工业企业效益大幅度滑坡,城镇居民收入将随之受影响。农村粮食虽然获得丰收,但粮价涨幅要远低于农资涨幅,农民收入增长势头将不如去年。再加上房地产市场处于调整时期,居民购买住房的热情也明显下降。这一切都给消费需求的扩张带来负面影响。

正因为如此,我们的宏观调控在保持方向和力度大体不变的情况下,未来结构性微调的侧重点应该是放在防范经济失速的风险上!

为此,我们重点应做好以下两件事情。

1、暂时冻结利率,并适当放松银根

尽管迄今为止,我国继续维持了负利率,但由于物价水平下跌速度出人意料,未来存在着通缩的风险,在这种的情况下,我们暂时不宜动利率。与此同时,当前我国货币政策名为“稳健”,实为“偏紧”。信贷增长速度最近几个月虽有微幅提升,但总体水平依然偏低。这种偏紧的货币政策对经济的作用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如果不赶紧采取措施让货币政策回归“稳健”轨道的话,对下半年通缩的阴影就可能真的降临。

2、大力推动中低价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的发展

房地产对当前中国经济具有巨大的影响。如何保证对房地产的调控健康发展是保证当前中国经济健康运行的一个重要措施。做好这一点,实际上就牵住了宏观调控的“牛鼻子”。

房地产具有两重性,既是投资品,又是消费品。首先,房地产是拉动固定资产投资的主力军。房地产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例大概为五分之一左右。房地产的调整能够有序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就不会出现急剧滑落。其次,商品房又是当前居民消费的一个巨大热点,房地产市场如果不急剧降温,社会消费需求就难有保障。

这里我们需要澄清的一个问题是,当前我们需要调控的主要是房地产过高的价格,而不是它的供给数量。但从实际效果看,房地产价格下调有限,房地产供给减速则相对明显。前五个月,全国完成土地开发面积同比下降了7.2%,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近8个百分点,其中,经济适用房投资下降了16.7%。

这表明,当前对房地产的调控实际上偏离了轨道。下半年有关部门很有必要下大力气,去进行纠正。其中,一个简洁、有效的方法就是进一步加大中低价商品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

篇4

市委、市政府决定专门抽出半天的时间召开这次会议,主要是认真分析今年1-4月份全市招商引资形势,研究部署今后工作任务,讨论新的招商引资管理办法。根据会议的安排,我就当前的形势和今后的工作讲几点意见,希望同志们高度重视这次会议,认真领会会议精神,按照这次会议的有关部署,切实把今年的招商引资工作抓出成效,确保上半年全市招商引资工作时间过半,完成过半,使我市的招商引资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一、充分认识当前的形势任务,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刚才,市发改委主任王辉同志通报了今年1-4月份全市招商引资的运行情况,会上也发了《情况通报》,对于前4个月的总体评价、特点分析以及提出的主要问题客观全面,符合实际,我完全赞成。从整个1-4月份的情况看,招商引资的势头很好,实际引资额几乎是去年同期的一倍,增量达到90.8%。尤其是实际利用外资达到1.82亿美元,增长49.4%。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不平衡的矛盾仍较突出,投资对经济增长支持不够的压力依然很大。

从固定资产投资的角度看,外来资金中形成固定资产投资的仅占60%左右;另外投资建设的大项目少,尤其是工业大项目和现代服务业大项目少,项目引进的质量不高,缺少有影响、能形成集聚带动能力的重大项目。直接影响到全市的投入不足,导致经济发展的后劲不足。从一季度情况看,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1亿元,增长24.4%,而全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幅为40%,高于我市15.6个百分点,我市投资总量排在全省第9位,增幅排第13位。从全国情况看,1-3月份,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我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和增幅分别排在第9位和第11位。与全省全国兄弟城市相比,我市固定资产投入存在明显差距。以过去与我们经济总量和投入相近的南京、杭州、青岛、烟台四个城市为例,上述四个城市“十五”期间完成投资总量分别为4627亿元、4996亿元、4085亿元和3985亿元,分别比我市多投入1865亿元、2234亿元、1323亿元和1223亿元。今年一季度上述城市完成投资分别比我市多185.6亿元、64.8亿元、76.9亿元和217.9亿元。投入上的差距拉大了经济上的差距。发展的后劲主要体现在投入上,投入不足主要反映了前些年招商引资的不足。对此,我们应当有清醒的认识。

招商引资是我们的薄弱环节,也是潜力所在。看准了这一条,必须坚定信心,坚持不懈,坚定不移的把招商引资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好。通过抓招商引资,抓重大项目,力求今后几年年年都有新突破,都有新的更大的发展。目前,我市正处于加快发展的时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任务很艰巨,对资金和项目的需求很大,招商引资工作大有可为,也必须有所作为。只要我们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加大力度,我市招商引资“天时、地利、人和”俱在,就会为扩大招商引资规模、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完全可以实现招商引资更大的突破。**不发展不行,发展慢了也不行,特别是我们从事经济工作和招商引资工作的同志们,更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全力以赴抓好招商引资工作。

二、完善工作制度,提高考核的科学化水平

对招商引资的考核,过去采用的是粗放的量化指标,主要是考核外来资金,包括注册资金、股权资金和争取上级支持资金等。这种考核,是在当时具体情况下针对我市招商引资特点制定的考核办法,是适应当时招商引资的一个有效选择。随着近几年全市招商引资工作的不断深入,我们对其内在的要求更加明了,以往的招商引资统计考核办法,已不适应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为了促进我市经济全面发展,充分体现招商引资的投资拉动作用,我们要对市外资金突出考核形成固定资产投资的数额,这样才能更客观、更公正、更全面的反映我市招商引资工作实绩。把市外资金形成的固定资产投资纳入考核体系,是顺应我市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要把招商引资计划的分解、核查、考评等环节都要纳入市外资金形成固定资产投资的考核范围。经过前期大量的准备工作,市招商办已拿出《**市招商引资工作管理办法》和《**市招商引资考核实施细则》两个草稿,广泛征求意见,会上已发给到会的同志,希望大家认真研究讨论,提出切实可行的修改意见。

同志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招商引资工作,扩大社会投资,是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因此,招商引资是我们实现大投入的根本抓手,是加快经济发展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各县(市)区、高新区一定要统一思想,立足我市实际,尽快转变工作思路,进一步深化对招商引资作用的认识,必须把招商引资摆在扩大固定资产投入加快发展的首要位置,突出固定资产的投入,确保资金到位和项目建设。

三、做好衔接落实,确保工作有序推进

为确保招商引资工作顺利推进,上半年的调度、考评、排名等仍按照原有的办法进行,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初步考虑用一个多月的时间,理顺工作,摸清数据,分解任务,下半年全面过渡到对固定资产投资中外来资金的考评。会后,各单位要抓紧落实近期的几项工作,认真做好平稳过渡,切实搞好衔接工作。

一是各县(市)区和高新区会后召集发改委、招商局和统计局开个会,认真贯彻会议精神,安排部署工作,明确分工,提出要求,这对于加强招商引资运行的监控,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确保全年招商引资计划指标的实现非常重要。要认真研究讨论两个讨论稿,并在规定的时间里将修改意见反馈到市招商办。

二是由各县(市)区和高新区发改委牵头,招商局和统计局参加,对去年和今年1-4月份市外资金形成的固定资产投资的项目进行认真筛选和统计。首先,对去年的项目和资金及今年1-4月份的项目和资金分月度排出名单,与统计局一起,对招商引资资金进行梳理分解,把形成固定资产投资的项目和资金列出来,按照市招商办的要求填报统计报表,填报必须由分管书记和分管县(市)区长(主任)签字;半年和全年的统计数据,由书记和县(市)区长(主任)签字。其次,招商引资统计汇总工作十分繁琐,工作量非常大,时间紧,任务重,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发改委、招商局和统计局要在县(市)区领导的统一部署和安排下,认真配合、协调一致的做好工作,实事求是进行填报,把去年及今年市外资金形成的固定资产投资情况统计上来。要充分调动乡、镇、办的积极性,逐一到企业进行认真核实,要督促管辖地企业及时上报统计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防止项目漏报、瞒报、虚报,并按照时间要求报上来。

三是市发改委和市统计局要相互配合,搞好衔接,建立健全一整套反映10个县(市)区和高新区招商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运行情况的统计监测和分析报告制度。市招商办为规范填报固定资产投资范围,近期要制定具体的指导意见和填报要求。对各单位上报的新老统计口径报表进行调度核查,为下半年实施新的考核管理办法做好准备。在此基础上,按照各单位上报的去年固定资产投资情况,重新修订2006年全市招商引资计划指标。

6月份,市招商办根据各单位对两个讨论稿反馈的意见,进行分类汇总后,提请召开全市招商引资促进委员工作会议,讨论修订并通过两个讨论稿,下半年,按照已通过的《**市招商引资工作管理办法》和《**市招商引资考核实施细则》,全面执行新的统计考核口径,顺利完成新老统计口径的平稳过渡,确保工作的有序推进。

四、毫不放松地做好招商引资工作

1.要把招商引资作为扩大投入第一位的工作去推动。大发展需要大投入,大投入需要大招商。因此各单位要始终抓好招商引资工作,真正把招商引资作为第一位的工作去推动。从一季度招商引资运行情况看,形成固定资产投资的市外资金所占比重不高、重大项目推进速度慢、新建项目投入资金少等问题,应引起各单位高度重视,要在解决难题、突破难点上下功夫,加大对招商引资中固定资产投资的协调检查力度,突出做好投资过亿元项目的跟踪服务。

2.要从抓大项目上下功夫。从目前的招商引资完成情况看,大项目在招商引资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有大项目就有大发展。大项目少是我市招商引资的一个薄弱环节,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紧紧盯住大项目,下大力气,做深入的工作,真正做到建设一批、在谈一批、推出一批、储备一批。各单位应充分重视大项目建设过程中反映出的问题,帮助项目单位解决问题。市委、市政府初步考虑于今年6、7月份召开上半年全市科学发展现场交流会,结合招商引资工作,重点察看10个县(市)区和高新区今年的新建大项目,重点是考查大项目、新上大项目和外资项目,下半年还要组织一次大检查,以此推动全市的项目建设。

3.要把工业投入作为投资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1-4月份,全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的三次产业比例分别为1:23.1:75.9,虽然与一季度相比,二产比重仅上升了0.2个百分点,但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8个百分点。从全市现阶段发展情况来看,工业强市仍是一个长期的发展战略,扩大工业投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因此,招商引资要围绕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大力引进工业项目,努力扩大工业在招商引资中的比重,争取工业投入要达到40%以上。招商引资要着力引进能创造税源的工业项目以及现代服务业项目,这是招商引资工作的重点所在。

篇5

从各地经济弹性指数的排名看,呈现明显西高东低的态势。中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尤其是西南和西北省份在2012年多项指标增速都高于全国,甚至是数倍高于全国水平,表现出了后发赶超的强劲势头,贵州省在固定资产投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等6项经济指标增速均居全国第1位。而东部地区则为经济转型发展预留空间,经济发展速度呈下降趋势,北京、上海有多项经济指标增速都低于全国水平。

GDP:沪、鄂、湘进入“2万亿俱乐部”

随着2012年各省区市年度数据的陆续,中国地区生产总值已形成5万亿、3万亿、2万亿和万亿多个梯队。按照预计,5万亿梯队的有广东、江苏和山东,3万亿梯队将扩至浙江和河南,2万亿梯队包括河北、辽宁、四川、湖北、湖南和上海,其中后三个省份为新加入成员。2012年前三季度,全国国内生产总值35348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7%,增速比上半年下降0.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1.7个百分点。广东、江苏、山东的生产总值分别以40685.76亿元(7.9%)、38796亿元(10.1%)、36235.2亿元(9.7%)位居全国前三位。天津以13.9%的生产总值增速在全国排第一位,重庆、贵州以13.8%的增速在全国并列排第二位。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陕西增速列首位

2012年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0%,增速比上半年回落0.5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4.2个百分点。陕西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6.4%,在全国排第一位。天津、贵州、重庆以16.2%的增速在全国并列排第二位。

财政收入:粤、苏、鲁总量位居前三

2012年前三季度,全国财政收入90588亿元,同比增长10.9%,比上半年回落1.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18.6个百分点。其中,地方本级收入45779亿元,同比增长15.2%,比上半年上升0.8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18.1个百分点。广东、江苏、山东的地方财政预算收入分别以4543.7亿元(11%)、4282.1亿元(13.5%)、3138.2亿元(16.9%)在全国排前三位。地方财政预算收入增速在全国排前三位的是贵州(33.9%)、江西(33%)、湖南(27.2%)。

固定资产投资:山东量最大、贵州增速最快

2012年前三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56933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0.5%,增速比上半年提高0.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4.4个百分点。山东、江苏、辽宁的固定资产投资在全国位居前三位,分别为21647.49亿元(20.2%)、21251.28亿元(20.6%)、17391.6亿元(26.9%)。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全国排前两位的是贵州(33.8%)、新疆(32.8%),江西、甘肃、青海以31.2%的增速在全国并列排第三位。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吉、鄂、闽、皖、黔、甘6省增速齐头并进

2012年前三季度,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9422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4.1%,增速比上半年下降0.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2.9个百分点。广东、山东、江苏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为16526.39亿元(11.5%)、13741.8亿元(14.8%)、13308.2亿元(14.8%),在全国排前三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方面,吉林、湖北、福建、安徽、贵州、甘肃,在全国并列排第一位。

进出口:粤、苏、沪总额居前三,增速仍低于全国水平

篇6

一、主要经济指标对比

(一)经济增速回落幅度收窄,东部盟市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持续提高

上半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7338.66亿元,各盟市地区生产总值排名与上年同期保持一致。其中,鄂尔多斯市、包头市、呼和浩特市3市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以1886.05亿元、1741.44亿元、1276.24亿元,位居全区前三甲,3市经济总量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56.61%,略低于上年同期0.1个百分点,仍是带动全区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从增速看,上半年,全区及各盟市经济增速均较上年同期有不同程度回落,但与一季度相比,二季度全区及大部分盟市经济逐渐回稳,各项指标回落幅度有所收窄。上半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速7.6%,较一季度上升0.3个百分点。盟市中,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通辽市、赤峰市、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市、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乌海市等9盟市GDP增速回落幅度均现不同程度收窄,其中乌海市收窄幅度最大,较一季度收窄3.27个百分点,并以8.5%的增速位居全区首位。

从对全区经济的贡献率和贡献度来看,上半年,呼包鄂地区仍是带动全区经济持续平稳增长的主要支撑力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7%,拉动全区经济增长4.2个百分点。蒙东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持续提升,呼伦贝尔市、通辽市、赤峰市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上年同期分别提高0.5、0.4和0.52个百分点。其中,通辽市表现较为突出,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9个百分点,拉动全区经济增长0.7个百分点。

(二)规模以上工业逐步回稳,东部盟市表现较为突出

上半年,全区各盟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回落幅度均显收窄态势,其中7个盟市工业增速快于一季度,东部盟市表现较为突出,兴安盟、赤峰市、锡林郭勒盟分别以11.5%、11.3%、11.1%的增速位列全区前三。二季度,赤峰市进步较快,作为我区重要有色金属生产基地,赤峰市在有色金属市场处于低迷的形势下,努力寻求工业增长新动力,2014年以来,赤峰市从清洁能源和新型化工板块做文章,为工业寻找了新的支撑点,上半年,赤峰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在全区的位次由上年同期的第10位快速上升至第2位。

(三)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稳步增长,东部盟市投资预期向好

上半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217.82亿元,各盟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排名与2013年同期保持一致,包头市、鄂尔多斯市、通辽市分别以1636.95亿元、1454.35亿元、754.53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量位列全区前三。其中,包头市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有力促进了全市投资规模的持续扩大。1-6月份,包头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速达52.1%,对包头市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61.3%,拉动包头市投资增长9.2个百分点。

从增速看,上半年,呼和浩特市、阿拉善盟、乌海市、兴安盟、通辽市、锡林郭勒盟等6盟市投资增速均高于或持平全区平均水平。其中,兴安盟、阿拉善盟、呼和浩特市分别以31%、25%、24.6%的增速位列前三。上半年,东部盟市固定资产投资表现良好。其中,兴安盟加大优化投资步伐,从服务业领域拓展投资空间,挖掘投资潜力。1-6月份,兴安盟第三产业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7.3%,高于全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6.3个百分点,占投资总额的54.1%,有力地带动了全盟投资后劲。通辽市则在上年同期基数较大的情况下,取得了投资总量全区第三位、增速全区第四位的成绩。上半年,面对经济下行和部分行业投资放缓压力,通辽市市旗两级对重大项目采取月调度、季分析、专项推进制度,进一步提高行政效率,向程序要效率、向审批要速度,进一步确保重大项目投资计划的如期完成,保证了投资规模的稳定增长。

(四)呼和浩特市、包头市消费总量占全区消费四成以上,东部盟市消费规模持续扩大

上半年,各盟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排名与上年同期保持一致。从消费规模看,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分别以578.88亿元、547.12亿元和276.18亿元的消费总量位居全区消费前三位。呼和浩特市和包头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在500亿元以上,占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43.9%,是带动全区消费规模扩大的中坚力量。上半年,东部5盟市消费规模有所提高,占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33.64%,较上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较一季度提高0.06个百分点。

从增速上看,上半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5%, 8个盟市消费增速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其中,兴安盟、乌海市、赤峰市分别以12.2%、11.9%、11.7%的增速居全区前三位。上半年,东部盟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普遍高于西部盟市,有力地带动了全区消费增速的回稳。

(五)东部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情况基本平稳,呼和浩特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提速较快

上半年,全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941.33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51.2 %。各盟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排名与上年同期基本相同,鄂尔多斯市、包头市、呼和浩特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以164.94亿元、139.19亿元和131.78亿元的总量稳居全区前三席,3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占全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54.9%,较上年同期略微下降0.6个百分点。

从增速看,上半年,兴安盟、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市分别以21.7%、21.6%、12.8%的增速居全区前三位。与上年同期相比,呼和浩特市上半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速同比加快8.4个百分点,增速排名由全区第10位跃升至第2位。受煤炭行业持续不景气、企业效益下滑等因素影响,鄂尔多斯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较上年同期减少13.9亿元,同比降低7.8个百分点。

(六)呼包鄂地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总量稳居全区前列,东部盟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速

上半年,全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752元,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038元。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乌海市、阿拉善盟等5盟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超过自治区平均水平,其中,包头市、鄂尔多斯市、呼和浩特市以17219元、17472元和17091元位列全区前三位。

从增速看,上半年全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7%,除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低于全区平均水平外,其余9个盟市增速均高于自治区平均水平。其中,赤峰市、通辽市、呼伦贝尔市分别以10.7%、10.6%和10.5%的增速位居前三甲。

(七)西部盟市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较高,巴彦淖尔市城乡收入差距最小

上半年,全区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013元。全区共有8个盟市的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自治区平均水平,主要分布在蒙西地区。其中,阿拉善盟、乌海市、包头市分别以6280元、5806元和5486元位列全区前三位。

从增速看,上半年全区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3.1%,全区共有7个盟市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其中,兴安盟、乌兰察布市、呼伦贝尔市分别以14.2%、14.1%、13.8%的增速居前三位。上半年,全区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速明显,高于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3.4个百分点。从各盟市看,除乌兰察布市外,其余各盟市城乡收入比均低于全区平均水平。其中,巴彦淖尔市城乡收入差距最小,城乡收入比为2.25:1。

二、结论及建议

(一)各盟市二季度经济表现普遍好于一季度

一季度,我区及各盟市经济运行没有延续2013年四季度以来的企稳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再现滑落。二季度,针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困难,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微刺激政策,同时,自治区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稳增长,促改革”的措施,包括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114项,取消和降低涉企收费26项;下放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事项61项;出台《关于保持全区工业平稳增长促进转型升级的意见》;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启动农村牧区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确权登记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对稳定全区及各盟市经济,激发各地经济内生活力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二季度以来,各盟市多项宏观数据开始回稳。上半年9个盟市GDP增速高于一季度增速,其中通辽市增幅最高,较一季度加快2.7个百分点;7个盟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均快于一季度增速,其中通辽市增幅最高,较一季度加快5个百分点;4个盟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快于一季度增速,其中呼伦贝尔市增幅最高,较一季度加快39.2个百分点。总体上看,上半年我区主要经济指标降幅逐步收窄,经济呈现“缓中趋稳,稳中有进”态势,但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仍然比较突出,稳增长形势刻不容缓。下阶段,各盟市还需结合自身实际,在把握准市场行情大势的基础上,通过稳定投资增长、抓好工业运行,进一步夯实经济增长基础;另一方面,稳中提质做好调结构工作,以此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平稳渡过“三期叠加”阶段,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二)蒙东地区发展加速,对全区经济贡献稳步提高

2014年,东部五盟市经济持续提速,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日益提高。上半年,东部五盟市对全区经济的贡献率为30.2%,较上年同期提高1.58个百分点,拉动全区经济增长2.3个百分点。数据监测,上半年,东部5盟市GDP增速均在8%以上,普遍高于西部盟市及全区平均水平。从工业看,除通辽市外,东部其余盟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均高于11%。同期,西部盟市除呼和浩特市外,其余盟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均在10%以下。投资方面,上半年,东部五盟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较全区平均水平快1.4个百分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8.3%,较全区平均水平高4.9个百分点。主要原因:一是东部盟市经济规模较小,受市场的冲击总体小于西部盟市。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以呼包鄂为主导的西部盟市经济体量越来越大,但在经济结构较为单一、市场环境趋紧的情况下,呼包鄂地区继续保持较高增长的难度越来越大。相对而言,东部盟市工业化起步较晚,经济规模较小,受市场的冲击也较小,经济增速滑落幅度普遍不及西部地区。二是多项政策红利叠加助推东部盟市较快发展。2007年国务院批复实施《东北地区振兴规划》,东部盟市列入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范围,东部盟市抓住机遇,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领域与周边地区及环渤海经济圈积极对接,不断夯实发展基础,发展速度逐步加快。2014年以来,在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指引下,在自治区党委九届十一次全委会精神的贯彻落实下,东部盟市充分发挥地区资源优势,加快构建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在打造“五大产业基地”的同时,积极主动参与环渤海经济圈装备制造业产业分工,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优势产业迅速壮大,经济基础有了实质性的突破。如:呼伦贝尔市在做大做强传统产业的基础上,积极培育生物医药制造业,上半年生物医药制造业同比增长35.1%,有力地带动了工业企稳回升;赤峰市通过构建新型农牧业生产加工输出模式,倾力打造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推动农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通辽市通过强化创新驱动,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在重大铝工业新材料产业集群建设上实现新突破。总体,东部盟市产业的多元化发展,为区域经济带来勃勃生机,推动经济稳定增长。

(三)资源品市场约束趋紧,各盟市稳增长任重道远

上半年,在市场环境严峻复杂的形势下,各盟市工业实现了平稳运行。但在资源品市场需求持续疲弱、产能过剩局面没有得到实质改变的环境下,下一阶段,影响工业平稳运行的困难和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各盟市经济增长压力不减。2014年以来,资源品价格持续回落,以资源性产品为主导的盟市工业经济运行艰难。从煤炭、钢材等主要资源品看,6月份,我区西部高热值动力煤、低热值动力煤坑口价接近2009年以来的历史较低水平;圆钢、建筑钢材、普通板材价格滑落至2011年以来的较低水平。受此影响,上半年,我区原煤产量同比减少2个百分点,利润较上年同期下降15.7个百分点,其中,鄂尔多斯市煤炭销售量同比减少6.7%,利润同比下降14.3%。同期,我区粗钢产量同比减少3.6个百分点,钢铁行业利润较上年同期下降47个百分点,其中,包头市粗钢产量同比下降6.6%,钢材产量同比下降6.7%,行业利润空间继续收窄。资源品产量价格持续下降,极大影响企业运行和当地经济企稳。因此,下一阶段各盟市在稳定工业生产的同时,要下更大的力气加快调结构步伐,推进产业多元化,增强产业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一方面,在稳定原煤产量、运量和价格的同时,扩大电油气等清洁能源输出规模,向“稳煤扩电增油气”方向转。另一方面,加快培育壮大农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高新技术等产业,使其成为推动全区经济平稳增长的支柱产业。在稳定工业运行的同时,加大挖掘生产业以及生活业发展潜力,抓住民生改善与经济发展的重要结合点,切实推进服务业提质升级,增强服务业对经济的支撑力度。

篇7

一、前三季度我县固定资产投资主要特点

1、第一产业投资高速增长。1-3季度,全县完成第一产业投资1.50亿元,同比增长5.17倍,拉动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2个百分点,其中垦造耕地及高标准基本农田基础设施项目完成1.35亿元,茶叶基础设施项目完成0.15亿元。

2、服务业投资贡献大。1-3季度,全县完成服务业投资19.30亿元,同比增长17.1%,拉动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4个百分点。其中纯服务业项目(不含房地产)完成投资16.04亿元,同比增长23.6%,占服务业投资的比重过半,达到83.1%。从投资增速来看,增长较快的行业有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教育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和公共管理社会组织业,分别增长110.6%、272.8%、69.8%、208.5%和279.3%,对提升全县服务业的整体发展水平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3、投资新开工项目活力凸显。新开工与续建项目投资总量基本持平。前三季度,新开工项目共105个,增长56.7%。新开工项目完成投资17.0亿元,占项目投资总量的49.1%,同比增长73.1%,远高于全部投资增速。续建项目共52个,比上年减少一个,完成投资17.65亿元,同比下降11.9%。

4、新开工大型项目投资拉动力蓄势待发。前三季度,我县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共7个,比去年同期增加5个;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为17.5亿元,同比增长4.2倍,完成投资额为2.60亿元,增长7.4倍,大型新开工项目数量与投资规模均高于去年,说明这批大型项目的顺利开工建设将对年底特别是明年的投资拉动产生积极影响。

5、工业投资窄幅震荡。受复杂多变的整体经济环境影响,今年以来,我县工业投资一直处于窄幅震荡间。前三季度,我县工业完成投资13.85亿元,增长5.5%,降幅比上半年提高4个百分点,增幅排名居全市第2位。其中制造业完成投资10.45亿元,下降15.3%。

6、基础设施投资增长平稳。今年,我县基础设施项目施工进展平稳,中间虽有波动,但一直保持较高增长。前三季度,基础设施投资完成11.91亿元,增长26.1%,占总投资的34.4%,投资贡献率为51.5%。

7、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大幅增长。今年得益于新能源建设及电网改造,我县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大幅增长,同比增长3.78倍。狠抓“五水共治”等环境治理工作成效初显,前三季度五水共治共完成投资1.34亿元,占基础设施投资比重的40.8%,比上年提高4.0个百分点。而道路类项目投资比重与增长双回落。前三季度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投资59.37亿元,增长0.7%,比重由上年的40.0%下降至33.7%,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完成投资29.62亿元,增长55.3%。

8、房地产投资增速大幅回落。1-3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3.26亿元,下降7.3%,比一季度减少77.7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减少14.4个百分点。上半年房屋施工面积29.77万平方米,增长28.8%,其中新开工面积0.34万平方米,下降97.4%。

9、民间投资增长低迷。受房地产、制造业投资的影响,今年我县民间投资增长一直低迷。前三季度,我县民间投资完成20.6亿元,增长0.3%。

二、我县固定资产投资存在的主要问题

1、投资增速存在下行压力,持继高速增长难度较大。今年,国际与国内各经济领域间的矛盾问题交互影响,将对经济运行稳定性提出挑战。与此同时,投资连续多年保持高速增长,基数越来越大,高速度难以维持。

2、多因素致制造业投资增长乏力。受经济下行压力与银行贷款政策收紧等因素的影响,今年以来,我县制造业项目资金状况明显收紧,部分企业更因“互保、联保”等风险融资出现资金问题,影响项目建设进度。同时,受国内外需求不足和宏观形势复杂、金融风险凸显、项目“落地难”等多重因素影响,企业家投资信心尚未恢复到最佳状态。

篇8

初步测算,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2044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6%;其中,一季度增长9.7%,二季度增长9.5%。从环比看,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2%。工业生产平稳增长,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3%。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24567亿元,同比增长25.6%。6月份CPI同比达到6.4%,创近年新高。6月份M1,M2增速则有所反弹,分别由上个月的12.7%和15.1%上升至13.1%和15.9%。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在保障房投资的带动下,下半年经济有望保持平稳运行。

“今年第三季度经济增长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居民消费需求将继续稳定增长,保障房投资将成亮点,出口有望超过预期增长。”海通证券宏观分析师李明亮表示,“我们经过初步测算,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长将9.4%。”

对于工业增速,李明亮认为,工业增加值增速可能还会出现反复,主要理由包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从需求端来看,先行指标PMI订单指数以及固定资产投资、出口增速均显示总需求增长放缓态势并未出现明显改观;二是从供给端来看,PMI产成品库存指数6月份上升,工业企业产成品库存增速5月仍处于较高水平;三是产销情况不支持工业增加值增速上行。2011年6月份,工业企业的产销率为97.6%,比5月份的98.1%有了较大下降。

李明亮认为,6月份大幅跳升的工业增加值增速应该冷静应对,而不是过分夸大。从供求两端的情况来看,工业增加值增速大幅上行的基础并不牢靠。短期异常扰动终将收到供需基本面的制约,而去库存过程因为异常扰动而延长。预计7月份工业增加值增速13.5%。

国泰君安分析师姜超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我们预测工业环比反弹仅出现在3 季度,4 季度以后工业环比或重新回落。考虑到6 月工业增速超预期,我们上调7月工业增速至14.5%,全年增速至13.5%,。”

不过,对于今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李明亮表示他有充分的信心。“保障房进入开工旺季以及“十二五”开局之年的大量基础设施建设,加上国家今年对水利的4000亿投资,投资的超预期将成为常态。当前的情况下企业去库存进程似乎有些反复,如果企业去库存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则对未来投资增速构成正面支撑。”

国元证券分析师李明忠也认为保障房投资是6月份工业增加值大幅反弹的重要原因。“工业增加值在6 月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反弹,同比15.1%,环比也创下了今年以来的最高值,我们认为这与保障房建设相关,而保障房投资到目前为止,才完成今年计划的50%,这种驱动因素在下半年继续存在。”

消费方面,海通证券宏观分析师李明亮预计,需求总体保持相对稳定。个税起征点的提高将对刺激消费产生积极影响。以个税调整后的数据来匡算,应可直接增加300多亿的消费。80%工薪族的零个税率,对消费增长产生的乘数效应可能在万亿以上,这都可以部分补偿消费率贡献的下降。

篇9

今年以来,针对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中央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发展。半年来,国内生产总值快速增长,工农业生产形势良好,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高,进出口贸易稳定增长。

国民经济增幅高于预期

据初步核算,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高达106768亿元,同比增长11.5%,增幅高于全年增长8%的预期。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认为,经济增幅高于预期的主要原因是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与世界经济增长形势向好的共同影响。

从国内来看,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有效地促进了经济快速增长。如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对种养农民的直接补贴和农资综合直补,良种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的规模和范围的扩大,安排专项资金支持生猪的生产等。同时,调整了部分产品出口退税和进出口关税政策,连续五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两次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还进一步严格投资项目的市场准入,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和淘汰落后的产能等,这些措施都保证了今年经济增长保持较高增速。

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中,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进出口总额增幅同比分别回落3.9和0.1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却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增幅为1997年以来的新高。说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因素趋于均衡。

同时,支撑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明显改善。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经过四年多的宏观调控,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得到加强。累计发电装机容量增加2.6亿千瓦,铁路营业里程增加0.5万公里,公路里程增加169万公里,高速公路增加2万公里,综合运输体系的协同效应不断增强,保证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从国际来看,世界经济增长普遍好于年初预期。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美国全年经济增长有望超过2.2%,欧元区将接近2.3%,日本也将增长2.3%左右。三大经济体占世界经济总量的60%左右。同时,亚太、东欧、拉美等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大体接近上年增速,增长仍比较快。世界经济的较快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使我国不仅可以利用国际市场,还可以利用国际资源,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高

消费拉动作用明显增强

长期以来,投资、外贸、内需作为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一直存在投资、外贸高速发展,内需略显不足的态势,影响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不过今年上半年,内需不足的状况开始改观,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

据统计,上半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3.9个百分点,进出口贸易增速回落0.1个百分点,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加快2.1个百分点,增幅高达15.4%,为1997年以来的新高。

之所以上半年消费快速增长,首先是因为居民收入快速增长,促进了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近年来,企业效益好,职工收入普遍增加较快,公务员工资改革,各级政府加大对低收入群体居民收入的补贴力度,提高农民工的最低工资标准,以及出台的一系列调整收入分配的政策措施和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促进了各收入群体城乡居民实际收入的增加。

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52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2%,增幅高于上年同期4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111元,同比增加314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3 %,增速高于上年同期1.4个百分点,高于一季度1.2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出现了多年少有的快速增长态势。

同时,各级政府加大了社会保障的投入,重点加强了对低收入群体的扶持力度,部分地区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和城市低保标准,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试点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也在积极向前推进。这些都使居民对未来预期看好,消费信心增强,消费需求不断增长。

工业生产形势良好

夏粮连续四年丰收

今年上半年,工业生产增长加快,企业利润继续大幅增加。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5%,比上年同期加快0.8个百分点。分行业看,在39个大类行业中,有24个行业增速比一季度加快,1个行业增速持平,14个行业增速回落,加快的主要集中在机械和轻工行业,回落的则以高耗能行业为主。

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9026亿元,增长42.1%,同比加快16.6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42.3%,集体企业增长24.0%,股份合作企业增长23.0%,股份制企业增长39.5%,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38.6%,私营企业增长48.6%。

对外贸易较快增长,利用外资增长平稳。上半年,进出口总额9809亿美元,同比增长23.3%,比上年同期回落0.1个百分点,与一季度持平。其中,出口5467亿美元,增长27.6%;进口4342亿美元,增长18.2%。进出口相抵,顺差达112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511亿美元。上半年,外商直接投资实际使用金额319亿美元,同比增长12.2%。6月末,国家外汇储备达到13326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2663亿美元。

农业方面,今年全国夏粮产量达到11534万吨,增产146万吨,增长1.3%。这是自1985年以来我国首次连续第四年夏粮丰收,也为全年粮食生产开了一个好局。

居民消费价格结构性上涨

国定资产投资反弹存压力

回顾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和发展,当前经济运行中一些体制性、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特别是国际收支不平衡,食品价格涨幅过高,固定资产投资压力仍然很大。

今年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3.2%,明显呈现出结构性上涨的特征,主要原因是食品价格上涨的带动。

在构成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类价格指数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7.6%,由于其所占权数最高,带动整个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2.5个百分点。而交通及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等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衣着类基本持平,其余只有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大约2.1%,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1.5%。

如果扣除食品因素,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的其它项目仅上涨0.7%,扣除食品和能源项目后的核心价格指数仅上涨0.9%。而且工业品出厂价格基本稳定,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涨幅还在回落。因此,当前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具有明显的结构性特征。

在食品价格中,粮食价格同比上涨6.4%,肉禽及其制品上涨20.7%,蛋价格上涨27.9%,水产品价格上涨3.7%,鲜菜、鲜果价格都下降2.9%,说明在食品价格上涨中,主要集中在粮食、肉禽及其制品和蛋价格的上涨。

专家指出,粮食、肉禽及其制品、蛋类的价格上涨是国际市场粮食涨价和国内粮食需求增加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

从国际市场来看,粮食价格自去年下半年起持续上涨,并延续到目前,国际市场粮价变动导致我国进口减少、出口大幅度增加,直接推动了国内粮价的上涨。1-5月份,我国谷物及谷物粉进口80万吨,在2006年下降42.7%的基础上又下降了51.5%;同期出口506万吨,增长53.5%。

从国内来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粮食直接消费比重减弱,但肉禽蛋消费在增加,导致饲料需求不断增加。同时,近几年投产的生物燃料使工业用粮需求也在不断增多。另外,今年上半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5.2%,增幅比上年同期高3.9个百分点。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了今年上半年我国粮食价格的上涨。

在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中,尤以生猪价格上涨较快,生猪价格上涨主要是由于饲料价格上涨、成本增加、收益较低、供给减少等造成了生猪饲养量下降。另外,全国20多个省市生猪蓝耳病疫情的大面积发生,也影响了生猪的供应,使猪肉价格出现上涨,也带动了替代品牛羊等需求的旺盛和价格的上涨。

去年同期基数低,也是今年上涨幅度比较高的重要因素。去年上半年,食品价格上涨1.9%,其中粮食上涨1.3%,肉禽及其制品下降7.7%,蛋价格下降10.9%。

不过目前的趋势来看,上半年农业生产再获丰收,夏粮单产创历史新高,猪牛羊禽肉产量同比增长1.3%,这些都有利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稳定。但在流动性过剩仍较突出、房价还在上涨、股指不断波动的情况下,价格上涨的压力依然存在,对此我们不能掉以轻心。

除居民消费价格的结构性上涨外,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反弹压力增大的现象也值得重视。

今年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虽比去年同期回落3.9个百分点,但与一季度相比加快2.2个百分点,最主要的因素是新开工项目由降转升。受去年下半年国家控制新开工项目政策的影响,导致2006年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一直在低速增长。今年上半年,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长6.4%,是5月份以来第二次正增长。

篇10

今年我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目标任务为68亿元,较去年增长35%。据统计,截至6月9日,我县各部门和乡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82亿元,占全年任务的20.3%,其中:部门完成11.78亿元,完成任务的26.77%,乡镇完成2.04亿元,仅完成任务的12.03%。仍有5个部门、13个乡镇的固定资产投资完成进度为零,严重地影响了我县固定资产投资指标的完成。

年初,县委、县政府确定全年重点项目102个,总投资59.8亿元。1-5月份累计完成投资29.79亿元,占全年任务的50%。但截止月底只有57个项目纳入统计,纳入统计项目年度计划总投资26.68亿元,占今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的44.6%。从月底至月9日,发改委、统计局等相关部门采取上门指导、现场督察、召开促进会等形式督促固定资产投资进度和重点项目纳入统计,经过近10天的努力,有17个项目6月份纳入统计,但仍有28个项目未纳入统计(其中过亿元项目10个),占今年重点项目计划总投资的19.87%。除5个项目正在申报相关资料完善手续外,仍有23个项目未申报相关资料(其中10个项目未开工),无法纳入统计。

针对当前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和重点项目纳入统计情况,县政府要求,一要高度重视固定资产投资完成和重点项目纳入统计工作。今年我县固定资产投资任务艰巨,各乡镇、各部门一定要站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高度,加强对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和重点项目纳入统计工作的领导,选派业务骨干开展固定资产投资和重点项目统计工作,对本行业、本乡镇范围内的投资项目认真筛选整理,统全统准,确保六月份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目标。县政府将对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和重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通报。

二要抓紧完善项目审批手续。各乡镇、各部门要抓紧与相关部门衔接,尽快完善项目审批相关手续。县发改委、县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局、县国土局、县环保局要加强对项目单位的业务指导,简化审批程序,加快办理速度,确保各项目尽快完成各项审批手续。

三要加强督促检查。县考核办、县发改委、县统计局、县政府督查室要加强对各乡镇、各部门的统计督查,对当前与“双过半”目标差距较大的乡镇、部门要反复督查,帮助其克服困难、督促其尽快赶上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