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考核方案范文

时间:2024-02-27 17:55: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物理实验考核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物理实验考核方案

篇1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概述

从教学方式出发,物理实验也属于教学手段。这种教学手段不仅可以丰富物理实验的内容,还可以提高物理教学质量,这不仅是体现物理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学生物理学习情感目标的根本前提。学生学习物理的过程,不仅仅是想要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不断提高学生对物理实验学习的积极性,最终促进学生的智力以及能力发展。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方式已然不能适应当前教学形式的变化,这就要求高中物理教师要能够最大限度地转变并更新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理念,实践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具体教学中,不仅要发挥教师引导者以及辅导者的作用,还要鼓励学生,让学生最大程度地参与到实验教学中去,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实现学生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创新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思路

1. 基于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创新性发展物理教学。首先,教师可以开展探究性的教学模式。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开展,作为学生学习路上的引路人,教师要能够从课程内容、课程重点等出发,为学生设计合理的问题情境,实现学生自主学习。也就是说,教师在探究性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此外,还要重视教师为辅的教学地位,只有实现两者的有机统一,才能确保实验教学的教学效果,才能在锻炼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同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创新能力;其次,要注重实践性教学模式的开展。初中物理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因此,教师在新课改下要能够结合课程需求,合理的开展实践性教学。课堂教学要能够转换到自然环境中去,让学生在实践中去发现物理现象,进而运用已学的物理知识去解决问题。

2. 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能够采取可行的措施,不断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教学中要能够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放在首位,要能够真正意义上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有很多方式,比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求新求异思维、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考以及扩展学生思考视野等。值得注意的是,在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的过程中,要能够多方位、多角度的思考问题,常规性的问题也要站在非常规的角度去思考。众所周知,学生要想实现创新,就必须学会思维,这是学生善于思考、乐于思考的催化剂,是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前提。因此,具体教学中教师要能够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不断的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不断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提出科学、合理、独特的方法。

篇2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问题;对策

一、当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1.部分教师缺乏对物理实验教学的正确认知

受到我国应试教育体制的长期影响,部分初中物理教师对实验教学缺乏正确的思想认识,重理论、轻实验的现象仍普遍存在。以书面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成为了评价共识,以至于大部分初中物理实验都是在课内讲解或者学生自我掌握的方式上来完成,这就极大了限制了学生物理思维能力的养成和正常发展,违背了物理知识的一般性认知规律。原本能激发学会物理思维火花的物理实验教学变成了枯燥无味的理论讲述,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低下也就不足为奇了。

2.实验教学的投入力度不够

初中物理所涉及的物理基础知识较广,物理实验的可操作性也较强,这对在教学的初期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极有帮助。然而,部分办学单位对物理实验室的建设不够重视,硬件设施不全、实验设备陈旧等因素限制了实验教学的正常进行。初中物理实验所涉及的专业仪器一般包括:如蹄形电磁铁、线路实验板、校准试验仪、槽码、滑动变阻器、向心力演示器等,上述设备的购置以及相应实验场地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然而,部分办学单位以应试教育效果为评判标准,片面的认为以上设施的购置与“收入成本”不成正比,投资力度的不足势必导致实验质量的下降。

3.实验成绩评定机制不完善

现阶段,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评价机制仍不够科学与完善。物理实验成绩未纳入考核体系之中。相关物理实验成绩评价体制的缺乏,势必导致教师对物理实验的轻视以及学生实验参与性的降低,物理实验课程流于形式化,这些教学现状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对学生物理综合素质的培养必然成为空话。

二、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活用实验室实验器材,对原有实验仪器、实验设计的欠缺之处进行改进

既然建立物理实验室,我们就应该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做到器材的灵活多用,师生一起挖掘实验器材的使用功能;将旧的实验器材进行改装和重组。比如可以将废旧的电压表拆除后作为电阻来使用,拆的时候还可以研究一下电压表的内部结构,真是一举多用啊。此外,学校已有的实验器材或教材中提供的实验方案不一定适合我们现在的教学,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实验进行改进,使之更科学、更适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或者更简单易行。

2.实验教学模式的多样化

(1)网络演示实验。网络演示实验主要是针对那些演示实验中可能有危险性或者演示效果不好的实验。通过借助计算机辅助设施,可以增加视觉效果的清晰度,而且可以照顾到所有学生,不至于在人为的演示实验时导致后排的同学看不到。比如:在做电路串并联的实验时,由于元件的体积比较小,班级人数较多,所以在做演示实验时,经常由于距离远而无法看清楚正确的接法。如果改用网络展示,将可以避免这一不良效果。

(2)演示实验与操作性实验相交叉。演示实验过多的强调教师的演示过程,而未关注到学生的参与和亲自动手操作过程。操作性实验的教学目的即要求学生掌握所要求的实验器材的正确使用。在对学生的问卷中我们也了解到学生渴望动手操作,而且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要让学生在实验的情境中,经过多次试验去强化学习的记忆。所以,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器材,要比教师讲解实验的使用方法的效果要真实、有效得多。在初中阶段要求学生掌握的实验器材有:刻度尺、量筒、天平、温度计、测力计、安培表、伏特表、滑动变阻器、电阻箱等。物理大纲要求“学会正确使用仪器进行观察、测量和读数。”要让学生了解这些仪器的构造、原理、用途,掌握仪器的量程、使用方法和使用规则,以达到熟练地、正确地读数。

3.完善实验成绩评价机制

必须对初中物理实验成绩评价机制进行不断的优化完善,使其真正能够反应出初中生学习物理实验的真实状况。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改变传统教学考核中“一考定终身”的错误方式,转而对学生平时学习成绩的综合评定上面。可将学生学习物理这门课程的成绩划分为理论考试成绩、实验操作成绩和平时考试成绩三个部分,实验考试成绩在总成绩中要占据一定的比重,使教师和学生都能够提高对参与物理实验的重视程度。实验考试成绩应重在考察学生物理实验到课率、实验操作流程规范性、实验操作能力流畅性等方面。在评定实验结果时,

还要验证其是否是通过实验得来的,是否达到了实验前老师所布置的基本要求。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取得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杨志明.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功能[J].物理教学,2011(04).

篇3

【关键词】物理实验 观察能力 动手能力

传统物理实验教学模式是教师的理论讲授和学生的大量练习相结合,基本上由教师手把手讲授实验步骤、实验要求、实验注意事项,实验结论,让实验习题化,程序化,僵硬化,真正由学生自己探索问题、解决问题、总结实验观点、实验结论的太少了,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被淡化了。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物理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逐渐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新教材打破传统的物理实验课的教学模式,营造了一个适应学生全面发展所需要的全新物理实验课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这几年来,本人通过对新教材的实验教学及研究,下面将分别从完善实验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以及实验考核等方面做一简单阐述。

一、完善实验教学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角色是“研究者、探索者、合作者、服务者”。物理实验教学更要体现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正确引导学生能动手、思考,提出问题和质疑,并能解决问题,真正发挥物理实验教学的作用。物理教材书上明确将实验分为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但是我认为作为教师应该不要拘泥于教材的束缚。敢于创设条件(如让学生制作学具、教师制作教具等),将课堂的演示实验敢于搬到学生实验中来。通过学生自身的体验和感悟,真正地达到对知识的理解。

二、实验教学的结构程序的理解和认识

1.提出问题。主要针对教材上探究实验及学生观察到的生活中的现象,有些问题可以由学生直接提出,有些问题教师可以适当地启发学生,让学生明白需要解决探究实验中的主要问题。如在教《电磁铁》内容时,如果学生随便拿一个铁钉做成电磁铁,进行其性质的实验。通电后电磁铁能吸引大头针,但断开电后,有的不能吸引大头针,有的还能继续吸引。这是为什么?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告诉学生,在实验时应进行铁钉的去磁处理,才能得到实验的正确结果。通过这一实验,不仅使学生深刻认识了电磁铁的性质。而且激发了学生继续深入探究的欲望和内在动力。

2.猜想与假设。主要是由学生在尚未知道实验结论的情况下,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等已有的知识,判断出将可能出现什么样的结论,在这个环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去尝试,切不可批评,要多鼓励学生,以免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和求知欲,扼杀他们的创新意识。在讲《压力和压强》一节时,将糊好薄纸的木框举起,同时在上面举着一块整砖,告诉学生,我现在要把砖放在薄纸上面,你们猜砖会从纸面上落下来吗?由此引起学生讨论。同学们的一颗颗心都在“悬”着,有的说能落下来,有的在犹豫等着看实验现象,此时,教师将砖平放、侧放、竖放。每一步都有做接砖的动作,并问学生,砖是否会落下。当砖平放、侧放时,没有落下;竖放时,纸破了,砖落下。这样的猜想假设会让学生更有浓烈的兴趣参与实验的下一环节,也是得实验有了明确的方向性。

3.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该环节应在老师的启发和指导以及各小组的组长安排下,准备实验所需的器材,实验步骤,以及实验中可能用到的工具和表格,按照各自分工动手实验。教师对方案好的小组和差的小组一定要心中有数,对于方案差的小组要多点拨,多指导。这个过程既要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杜绝教师包办代替,又不可把这种探索式实验放任自流,让学生漫无目的的乱来。因此,教师要当好“导”与“演”的角色,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己探索知识的过程。

学生可根据自己在实验中收集的证据进行分析,教师要引导好学生,对于分析能力差的小组,教师要多耐心地启发他们是它们能够根据自己收集的证据得出实验结论。这种实验教学模式非常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过分地强调结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再按照教学计划备课时,不仅要认真备好课,还要认真地备好学生,以免影响正常的教学计划。

4.评估交流。各小组实验完成后,教师根据各小组具体的情况,以打分的形式做出综合评价。这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教师切记不可过早的下结论,而是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交流合作各小组可根据本组收集的证据进行小组与小组间的交流,加深、巩固已得出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

5.详细真实地完成探究实验报告。作为物理实验教师应该具有新理念,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

广泛的实验专业知识,科学的实验室管理知识,才能在“教”这一关节上更加完善。

三、让学生主动参与

物理实验课始终要把握让学生“动”起来,产生探索欲。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评价的重要因素,是能否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因此,课堂教学要引导学生做到以下几点:

1.看,提高观察能力。所谓“观察”,即通过眼、耳、鼻、皮肤等感官感知。如选择测量工具时,我们一定要看清它的量程、最小刻度值、仪器是否完好无损等。实验中,数据的读取角度、现象的鉴别、线路的连接等,几乎每一实验的全过程,都离不开观察。观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窗口。经常注意要求学生一定要仔细观察,防止走马观花,粗枝大叶。

2.做,提高学生实验动手能力。操作,它是学生实际动手参与实践的具体过程。每一种仪器,都有它的使用规则和要求,例如天平的平衡调节,电表的机械调零等,我们应严格地按照它的规则要求进行操作。特别是在做一些带危险性的或损坏性的实验时,应先通过教师的检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损坏和意外。例如,在九年级电学中使用电流表测量电路电流的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电流表应与被测部分串联,要保证电流必须从电流表的正极流入负极流出,被测电流不超过电流表的量程,(在不能确定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点触或试触的方法),不能将电流表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接在电源的两端。当然,我们可以事先将电路图画好,然后按电路图连接,达到操作时降低难度的目的。这个过程中必须得到教师的检查同意以后,方才可闭合开关进行实验。否则一旦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或电路中发生了短路现象,很容易烧坏电流表。

3.说,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仪器的选择及性能、实验中应注意的事项以及误差的产生和讨论等,从口试中发现问题及时追问。从追问中既能发现学生的不足,又能及时纠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能正确理解及完整叙述。如在人教版八年级的实验口试中可增加这样一个问题:通过观察电流表,表盘刻度有什么特征?使用中应如何选择量程?使用不同的量程时刻度有何不同?如何调整零点?考试中要求学生画出电路图,说明各元件的作用并按要求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锻炼学生物理术语表达能力,避免了学生回答、解释物理问题时的语言生活化。

4.想,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物理里面往往表面看着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几个现象却蕴含着相同的原理,只有锻炼抽象细致的思维能力,才能在物理学习上有一定的突破,所以在开始接触物理时一定要训练学生思维能力。

5.写,提高文字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在物理实验里面包括实验数据和实验想象的纪录,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最后结论的总结。这里面还要求掌握一些实验的基本功,如正确的读取和记录数据,它包括:读取的姿势(例:刻度尺数值的读取时,眼睛应水平垂直或竖直垂直刻度);读取的方法(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和准确的记录(数字与单位要准确)。同时,也应注重实验的事实,而不能任意加大或减小实验数据,有意迎合实验的真实结果,应着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最后就是实验器材的整理,实验器材的适当选取,实验过程的正确操作,实验数据的准确读取,记录和分析,并不意味着实验的完整结束。实验后器材的归类、整理是各类实验的扫尾工作,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工作,它培养学生爱护仪器,培养学生有始有终的科学态度的重要环节。

四、 科学的实验考核

随着中考的改革,物理实验考查已作为一项必考内容。在平时学习中对物理实验也应有一套科学的考核方案,以便准确及时了解学生对实验的掌握情况,巩固学生学过的实验知识,是否熟练基本实验技能。

1.适时笔试。主要考查学生对实验中涉及到的原理、规律及公式的推导和论证,还可以考查学生的创造能力。如考试中有这样一个题目:根据学过的电学知识,选择适当的器材,你能设计出几种测定导体电阻的方法。画出电路图,指出直接测得的物理量,并用直接测得的物理量导出计算电阻的表达式。不管学生设计出几种方案,只要是切实可行的。说明学生是动脑了,可见学生的创造潜能是很大的。

2.实验操作。主要考查学生是否会正确使用实验仪器,是否会对实验仪器进行调整,是否能按正确步骤进行实验,能否在实验中正确测出实验数据等。如在实验操作中,我们把实验中所涉及的多种不同仪器放在一起,让学生挑选出合适的仪器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操作不仅要求学生弄通实验原理,还要知道所选器材的型号及性能,如对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等仪器的使用。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稳定推进,教师在学生实验中应该大胆尝试,通过实验真正做到“学生力所能及,教师避之;学生力所难及,教师助之;学生力所不及,教师为之”的新课程理念。所以,加强物理实验教学,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十分有效的途径,对提高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很有帮助,能为学习高中乃至大学物理知识打下坚实基础。因此,初中物理教学中,应大力推广加强和优化物理实验教学,唱响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三部曲,从而进一步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柳斌.教育方法与艺术全书.中国物资出版社.

[2]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初中物理学生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

篇4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

[HTK]1忽视实验的地位

一些教师认为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这是不恰当的想法当然这是由客观因素决定的过去的中考物理试题中,对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核较少在应试教育的驱动下,教师只从分数出发,考什么讲什么,对于实验根本不做演示,甚至于出现让学生“背实验”的现象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即使不会做实验,考试不存在很大的困难学生根本没有做过分组实验,更别说有自己的想法设计实验了对于教材中的物理实验,教师也不进行深度挖掘,学生的思考维度和自身的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特别是多媒体的普及,更多的教师以视频教学中的实验代替了物理演示实验,导致了学生对很多实验没有体验经历,有些学生甚至连物理仪器都没有摸过,与物理感官信息的距离愈来愈大

[HTK]2忽视实验准备工作

有些物理老师尽管准备了课堂演示实验,也让学生走进实验室进行分组操作但是忽略了课前的准备工作,没有充分的准备根本体现不出实验的价值实验的准备过程需要花大量的时间,特别是演示实验,可能会出现各种异常现象教师需要在课前需要认真准备实验,对实验过程非常熟悉,实验操作也应规范,让学生的模仿有据可依但是很多教师认为初中物理过程简单,没有任何准备直接在课堂演示,出现与课本描述不一致的现象也一带而过,模糊解释造成学生的理解产生困难,难免照本宣科,潜意识中也忽略了实验的作用当学生走进实验室,由于天生具有的好奇心和兴奋感,课堂组织纪律较差,此时教师容易产生应付心理,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走过场更不会在实验课结束后对学生的操作行为总结,学生没有得到客观的考察和评价,不会形成正确的实验态度

[HTK]3忽视实验操作技能

部分教师不重视从物理实验过程得出实验结论和基本规律,让学生记住书本内容就应付考试教师的口头描述和多媒体的图像展示,只是让学生看到表面现象,没有亲身经历实验过程、观察实验现象进而得出实验结论,学生无法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初中物理实验课教学策略

[HTK]1创新教学方式,激发探究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和创造力培养的源动力,也是一个关键的突破口,对于实验教学亦不能外兴趣与学习热情、求知的欲望、大胆联想与探索、创造性思维的等一系列的学习过程是紧密相连的而且兴趣是起步也是关键的一步,这一链条脱落了,后面所有的都会随之散落,一切就等于空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抓住这个培养创造能力的切入点,以此为突破口,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具体的物理教学中,可以设置适合大多数学生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积极思考这种情况下,一般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很快做出正确地回答我们大可不必拘泥于形式,只要能够解决问题,任何方法和途径都是可以接受的这样既保证了大多数学生心理不受挫,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还在训练中充分发散了学生的思维

当然,笔者发现对于实验课学生都很感兴趣,不过走近学生会发现,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往往流于表面

[HTK]2立足三维教学目标组织教学

中学物理的课程培养目标定位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具体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实现课程教学目标教师不但要在课堂教学中传授基础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在师生共同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和独立研究问题的方法,同时还要承担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非智力因素和人格因素的培养三维目标更加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和科学的态度、学习情感以及正确价值观的培养,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可以说,如何落实好物理教学中的三维教学目标,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过程的成败

[HTK]3注意问题的领引

实验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实验,更重要的是带动学生的思维,为此在实验的关键环节上要注重问题的领引

例如,笔者和学生一起复习“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时,为了丰富学生的感性认知选择了“演示实验”的教学方式,不过在进行实验演示之前,提出了两个问题

问题1:“实验中的杠杆两端的可调螺母有什么作用? ”

问题2:“为什么要求杠杆静止时在水平位置呢? ”

让学生一上来就不是等着教师来灌输、来炒冷饭,而是主动思考,而这两个问题恰是实验应该注意的地方

实验过程中,也不是一味的演示,而是边演示边提问

问题3:“如果发现杠杆右端(左端)下倾,说明什么原因?应该怎么调节才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

对于上述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虽然是演示实验,不过学生有了一种要解决问题的需要,思维变得真实而且积极

实验结束后,还可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问题4:“为什么实验中没考虑杠杆本身的重量呢?”

问题5:“实验中改变支点两侧的钩码位置和个数,用同样的方法一般要做几次实验,得到几组数据并进行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

整个复习教学,从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通过若干问题串接学生的思维,学生从实验的表面现象进行深入思考,逻辑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也增强了实验复习的效果,更重要的是,学生是带着问题积极投入到实验的演示过程的

篇5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问题;策略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物理知识认知提升、实践能力锻炼都有重要的意义。在当前形势下,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物理实验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和谐因素,影响着新课改的实施,所以在教学中就需要我们能够端正态度、正确认识、及时改进,以便能够更好的发挥实验教学的效用,提升物理科目的教学效率。

一、乡镇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应试实验”观念较强

受传统的“应试观念”影响,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长期以来的物理教学也大多会摒弃“浪费时间”的实验教学,而是简单的引导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后来为了应付“实验考试”,教师才在考前引导学生进行一些“演示实验”,让学生记牢“实验步骤”,死背实验现象和结论,而不是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究,导致学生在物理实验过程中依然处于被动地位。

2、学生自主探究理念较弱

在初中时期,由于需要学习的科目知识较多,加上物理科目的课时安排有限,学生学习比较紧张,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是被“拖着鼻子走”,对于知识缺乏自身的思考与探究。在实验学习中,学生也往往没有自己的思考,只是简单的跟着教师的指导一步步的进行。由于长期受教师的引导教育,学生对于实验探究没有自己的认知,在一些探究性实验面前表现的手足无措,严重影响了实验的效果。

3、缺乏专职实验人员

“四项配备”工程给乡镇学校配备了相关的教学器材、仪器,想要将这些教学用具有效的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还需要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但是在乡镇中学,由于缺乏相关的人员配备,大多是由任课教师兼职。而任课教师由于平时备课、上课时间较紧,没有充足的时间来进行器材的维护,也缺乏相关的管理经验,造成实验器材不能够得到充分的运用,影响学生的有效学习。

二、物理实验教学有效应对策略

面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需要我们能够端正态度、认清形势,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积极采取相关策略进行弥补,以便能够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实验学习氛围,提升他们的综合技能。

1、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实验能力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中关于课程基本理念的规定是:物理课程应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鼓励将信息技术渗透于物理教学之中。注重教学模式的转变与丰富,要求教师注重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而实验教学就能够很好的满足这一理念。所以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能够认识到实验教学对于物理教学的重要意义,着重对于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培养与激发,避免“填鸭式”教学,而是引导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来,让他们对于知识能够有更深刻的体验与学习感知,提升学习的效果。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素质以及实验教学水平,以便能够在实验教学中更好的引导学生的实验学习。既要有物理学理论和实验知识,又要有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的知识,还必须脚踏实地亲手实践。比如要加强物理实验教学研究,组织各物理教师对物理中的疑难实验进行专题学习和研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通过教研改进一些实验方法等。另外物理教师也应接受新的教育理论、新的教育思想,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同时也需要定期对在职教师进行培训或组织在职教师进修,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另外也可以进行针对物理教师在物理实验中对实验的设计,实验测量的操作技巧,设计、改进实验以及排除故障的创造性能力,实验考核的命题能力等方面的培训,此外通过举行各级研讨会,提供物理教师间交流与探讨的机会,从而相互促进。

2、教师要重视学生地位,注重学生的技能提升

新课改确定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教师能够加强对于学生学习自主性、积极性的培养,重视学生地位,注重学生的能力提升。比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建立物理学习兴趣小组,鼓励学生根据学习的知识结合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相关的实验设计,让学生能够自觉的进行试验探究,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另外在教学中也需要教师能够创设和谐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民主、公平、和谐的氛围中进行知识的学习,充分发挥实验在教学中的调节作用,同时也要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为核心、训练为主线、调节为关键、能力为目标的原则,有效地提高物理课堂教学质量。对于课本中的相关试验要引导学生积极探究,争取每个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有所提升。

3、做好实验人员配置,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工程,应当引起重视。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我们能够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来看待加强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切实保证对实验教学的投入。学校也要确实配备专职实验员,让“摆设”的实验室真正地动起来。同时学校还应该成立专门管理部分,并列出管理方案,抓好落实工作,同时也要注重对于实验教师的培养,让教师通过自身的实验技能以及教学魅力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进行。

总而言之,实验教学作为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物理综合技能提升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在教学中就需要教师能够善于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及时予以改正,为学生的物理学习创设良好的条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篇6

1.1我市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实施现状

笔者十月份中旬,对我市某完全初级中学关于物理实验教学的具体实施做了问卷调查,接受调查的学生共有246人,最终收回问卷243份,调查结果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实验课老师直接说出实验结论,要求学生机械记忆并会应用其结论解释一些简单的物理现象或物理规律,彻底扼杀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时机。

(2)许多实验老师都不去做,也不演示,即使做实验,仍是传统做法8-10人一小组,小组长演示,其他同学作旁观者,机械地将实验结论再验证一遍,最后每组完成一份实验报告。

(3)老师课堂上讲的都是一个个公式和一道道题目,注重应试教育,脱离生活实际,没有体现出新课改下物理主旨“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理念。

1.2针对实施现状阐释改革的必须性

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被动的接受“新知识”,把前人做成功的实验或把已有结论的实验再验证一遍,把学生掌握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放在首位,它重视的是知识和结果,它的教育理念落脚在“结论”上,新课程的实施,物理实验教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它倡导学生积极探究式学习,强调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培养科学探究能力,逐步形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学生终身受益,从以上调研结果暴露出的实验教学中的不足,因此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2 基于新课程背景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

2.1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实验由单纯验证性向科学探究性转变:所谓验证性实验,即是让学生尝试和利用实验手段,对已知的现象和规律进行检验的一种实验方法,所谓探究性实验,是指学生在不知道实验结果的前提下,通过设计一系列的实验并付诸实践,根据实验现象或实验结论进行严密推理来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验方法,分组实验以往多以测量性、验证性和实用性实验为主,学生只须按步骤操作就行,这样虽可保证实验的成功率,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基本无须思考,更不需要创造性的探索,要提高学生分组实验的教学效果,就必须使学生真正进入角色,手、眼、脑并用,进行有目的的探索活动,如: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实验前教师先介绍光具座的结构,并说明什么是物距、像距,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烛焰的焰心、透镜中心、光屏中心要在同一高度?当烛焰靠近透镜,使u

2.2改革实验中的角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扮演的是一种家长和知识传播者的角色,对演示实验的教学也是如此,教师在台上做实验,学生在台下看实验,新课程背景下实验教学应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帮助者,演示实验不是教师的专利,变教师实验为学生演示实验,即教师指导学生演示实验,这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有利于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的发挥,如在教学“焦耳定律”这节课中,可以先让学生猜想:电热跟哪些因素有关?在学生猜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去探究,去验证猜想,当猜想得到确认,学生就会有一种成就感,学习情绪就会得到升华,教学活动是一个双边活动,没有教师的教,学生就无法在短时间内掌握人类长期积累下来的先进文化和技术,作为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3改革单一传统教学形式,加强多媒体与实验的结合

多媒体是计算机技术的一个产物,集图像、文本、声音、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综合运用的一个新生事物,在教学中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利用多媒体可以形象地演示实验的全过程,由于科学实验现象有的不明显,有的过于短暂或过于缓慢,有的因条件限制难于实现,单靠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如果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模拟实验,使各种现象可以自由控制,直观再现,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分子的运动、日食、月食的形成原理,太阳、月球、宇宙的相对运动过程等,单凭教师的语言描述无法说清楚,通过多媒体课件的直观演示可以大大增加感性认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4改革考核评价方法,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目前对教师的考核、评估相对滞后,过分的强调考试成绩和名次,为了能调动教师参与课改的积极性,使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更上一个台阶,应尽快建立与新课程理念一致,切合新教材实际的考核评估制度,应将课改过程、进修培训及其成果纳入考核,应制定一系列政策鼓励和支持中、青年物理教师承担新课改任务,把课改教学及其效果列入考试成果考核,应制定行之有效的奖励措施,消除在物理实验教学与其它主科教学上的区别,打破学科壁垒,在晋级评优中可适当向课改实验教师倾斜,这样才能有效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保证新课程改革顺利实施,从而全面提高初中物理教育教学质量。

3 合理开发实验室的各种课程资源

实验是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是落实物理课程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物理课程改革的重要条件和重要的课程资源,任何时候都应该十分重视实验室课程资源的作用。

3.1合理开发实验室内的各种课程资源

3.1.1开放实验室,为科学探究创设条件

物理课程中的的科学探究最多的是通过实验来进行的探究活动,实验室的各种仪器、设备、模型都是宝贵的课程资源,在我国大多数地区物理实验室的设备和条件已有所改善,然而,实验室的丰富课程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地开发和利用,新课改前学生实验只限于教科书规定的有限的几个实验,大纲要求根据探究活动的需要,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在实验室活动,不是局限于教科书上的几个实验,实验应该为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创设条件,为此,实验室应向学生开放,让学生随时熟悉并接触各种实验仪器和设备,以便选择适当的仪器和器材进行科学探究。

3.1.2让人人参与,发挥实验室课程资源的效益

科学探究是每一个学生都必须参与的教学活动,必须人人动脑思考、动手操作,过去,有些地方做学生实验时,往往全班同时做同样的实验,限于仪器

的数量和班额太大,一个实验小组有的多达10几人,实验时往往只有少数人动手,大多数学生是旁观者,女学生动手的机会就更少了,改变这种状况的办法是进一步充实仪器设备;改变使用的模式,按照标准关于科学探究的要求,设计并组织实验活动,例如,各活动小组的探究课题不一样,可以根据不同的探究课题做不同的实验,又如,可以将实验活动延伸到课外,甚至家庭,以便充分发挥实验室课程资源的作用。

3.1.3提倡用日常器具做实验,丰富实验室的课程资源

实验室的课程资源不仅限于实验室的现有设备,学生身边的物品和器具同样是重要的实验室资源,例如有些学生利用废弃的饮料瓶可以做实验,如探究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制作滑轮等,用日常器具做实验,具有简便、直观、原理单一等优点,用日常器具教学实验探究活动,更有利于学生动手,发展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由此可见,提倡用日常器具做实验,决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丰富实验室课程资源和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需要,因此,“坛坛罐罐当仪器”的经验在实施课程标准时,仍然是开发实验室课程资源的基本原则。

3.2设法开发实验室外的各种课程资源

仅靠实验室内的实验设备、仪器不能满足新课程标准的需要,我们应设法开发实验室外的课程资源来补充实验中的空缺。

一是购买一些廉价、实验效果好的生活用品、儿童玩具用作实验材料,自己购置演示大气压用的塑料吸盘挂钩;光学实验所用的激光手电筒;简单机械中杠杆类的各种剪刀、开汽水瓶的起子、镊子、食品夹;研究物体稳定性的不倒翁;演示物体形变会产生弹力的弹弓、橡皮筋、乒乓球等物品用作实验材料,这些物品在实验时不仅效果好,而且由于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觉得物理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动机,促进知识和技能的形成。

二是变废为宝,从废旧物品、学习用具、人体和人体局部,以及日常生活用品中开发实验室外的课程资源用作实验材料,例如,可以让学生用废旧物品自制量筒和简易吊盘天平,用来测钥匙、塑料和盐水的密度,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活动中,可以先让学生用两手指肚分别接触一 只笔的笔尖与笔端,使笔不掉下来即可,再用力夹紧笔,与笔尖接触的手指肚有被刺痛的感觉,学生经过体验,很容易认识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跟压力的大小有关,而且跟压力的作用面积有关,此实验可以使学生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

三是根据课程内容,设计难易适度、器材易寻的学生自主探究的实验课题,如在学习了功、功率和机械效率的知识后,让学生设计一个测出自己做功、功率和机械效率的实验,比如:背着书包或提着重物上楼,学习电学部分的知识后,可以让学生观察各种家用电器的铭牌,理解其物理意义,对有些不理解的内容可以查资料或请教相关技术人员,还可以画出家庭照明电路图、计算家中每月消耗的电能以及如何节能、节省电费。

4 建立合理完善的科学评价体系

在传统的评价中,由于评价内容不全面,过分关注实验知识的评价,评价内容单一,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察;评价方法单一,过于重视纸笔测验,对其他考察方式不够重视,由此引发实验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教学思想不端正,重理论轻实验,由此引发了“做实验不如讲实验”“,讲实验不如背实验”的荒谬作法,二是教学目标不全面,重结论轻过程,有的教师不愿在实验教学方案的设计上下工夫、花时间,单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安排实验,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没有计划、没有目标、缺乏系统性,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包办现象严重,学生最多只是机械模仿,缺少动手和动脑的机会,能力得不到相应的提高,三是教学方式单一,每次实验课教师都是先花相当长的时间根据教材讲实验目的、原理,然后学生照着现成的实验步骤或跟着教师动几下,取几个数据,实验就算完成了。

篇7

一、问题的提出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创新教育的提出,一方面是物理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由物理学科的特点与物理实验的本质决定的。物理学的创新和发展无不与实验密切联系,物理实验教学理应成为培养学生创造性的重要环节。但是,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模式却表现为“统一的实验设计,机械划一的实验器材,固定呆板的实验程序,已知样板的实验结论”,这无疑把学生当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难以激发他们独立思考,敢于实践的激情,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

物理实验作为一种科学实践过程,应该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有效的途径和广阔的空间。但是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那么,应该如何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呢?我从学生对物理实验的态度、对物理实验的评价和意见出发,进行了调查研究,了解到一些关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实际情况,探索了一些物理实验教学中落实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

二、当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调查

“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教育要打破“教师本位论”和“以知识为核心”的观念,应在“学生为主体”的观念下展开“开放式教育”。为此,我连续两年分别选择了初二和初三学生为调查对象,让学生自主地对“实验的态度”、“实验的评价”和“实验的意见”发表看法。分析调查结果发现,有超过80%的学生对实验有兴趣,只有不足20%的学生害怕做实验。这说明实验以其真实、直观、形象和生动的特点吸引了天生好奇、好动的中学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加以诱导,这无疑为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提供的良好的前提条件。并且从超过80%的学生愿意动手实验和愿意参加物理活动来看,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自然也会产生自己动手的欲望。因此教师可设法通过让学生多动手操作,在实验和想象推理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另一方面,调查结果也显示了创新教育面临的极大挑战,学生及教师所创设的实验环境难如人所愿。有近30%的学生反映学生实验教学过于传统,缺乏创新,无法满足学生求新、求异的需要。除了实验本身趣味性差以外,认为学生实验内实施物理活动的内容太少。这表明学生创造天性的发挥失去了空间,受到了抑制。另外还有超过40%的学生觉得现在的实验器材“Y货”较多,装配不佳,性能不良,实验误差很大。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学生的创造性受到严重抑制。

总之,调查结果表明学生是具有巨大创造潜能的,要把这种潜能发掘出来,变成现实的创造力,需要教育工作者的艰辛劳动。所以,我以为,未来教育的挑战,不仅是针对学生,更重要的是针对教师。

三、关于物理实验现状调查的启示

针对如此严峻的物理实验教学现状,我想到以下几点措施:

1、明确创新教育的基本含义

①关于创造力。创造力是人们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产品的能力。它的本质是一个综合性的心理概念,不仅仅是一种思维方式或操作技能,而是包涵知识经验、智力因素及个性因素的整体的心理能力。因此,不能把创新教育看作一种单项教育,不能将创新教育截头去尾,进行单纯的技能训练或思维训练,它需要在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诸方面全方位培养。

②关于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指保证创新活动顺利进行的心理品质,如强烈而持久的创新动机、坚忍不拔的创新意志、积极主动的创新性格和健康的创新情感等。创新精神的培养应着重于四个品质:即冒险性、挑战性、好奇心、想象力。创新精神是创新活动的内在动力机构,它在发动创造性活动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③关于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指在前人已取得的成果基础上又有创新的思维过程。它是创新活动的认知因素。创新思维的根本特征是灵活性、独创性、敏捷性等。创新思维不是一种基本的思维形式,而是多种思维形式综合作用的结果。创造性思维的构成包括: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再现思维和创造思维;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

④关于创造能力。创造能力是指从事创新活动的基本技巧和能力。它是创新活动的执行结构,创新思维成果必须经过创造技能才能得以实现,是完成创新活动的必备条件,创造技能只有通过训练和实践才能获得。

要使学生有重大的知识发现或技术发明,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从客观事物存在,抽象出客观事物本质,需要有敏锐的创新观察与思考能力,用创新思维去概括抽象;从客观事物本质出发到知识发现或技术发明,则需要创新能力去实现。

心理学研究还表明:创造力是存在于主体之中的本质属性,因人的年龄、个性、受教育程度等表现出不同层次;创造力是逐步发展起来的,低层次的创造力是较高层次的创造力的基础。因此,对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除了要在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各方面综合训练外,还要根据学生中学阶段的心理特征选择侧重点。我以为,初中阶段的物理实验教学应主要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的培养。

2、一个新的教育观念

创造要靠创造性来培养。其一,创造教育的各种方法和措施,需要教师去实施。其二,教师本人的创造性品质对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具有榜样示范作用。其三,有创造性的教师往往会在情感上认同并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从而帮助学生创造自己的辉煌。因此,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教师不应该仅仅是训练和灌输的工具,而应该是发展和认知的手段。创新教育应彻底改变以往的封闭式教学,尊重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动手的机会,每一个学生的创造性都受到重视,教师的权威将不再建立在学生的被动与无知之上,而是建立在教师借助学生的积极参与以促进其充分发展能力的基础上。用平等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尤其不要歧视那些所谓“调皮捣蛋”的学生。要知道,你的教鞭下可能有瓦特,你冷眼里可能有牛顿,你的饥笑中可能有爱迪生。在创新教育体系中,师生关系将进一步朝着“教学相长”的方向转化和深化。

教师的教学设计要始终渗透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并且为了适应学生的多层次性要制定多层次的教学目标,也就是说所制定的创新教育目标能够使每个学生都有所创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力求“稚化”,以学生的眼光审视遇到的问题,或许一些教师看来不起眼的小问题对学生来说却是一次难得的创新机会,教师要在挖掘教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实验的内容与形式。

教师要注意构建和谐、民主的实验教学气氛,使师生的心理状态达到最佳水平,以保证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敏捷,各种智力和非智力的创造因子都处于最佳活动状态。具体可表现为,善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给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欢迎学生与自己争论。教师对学生提出的不同见解不应只是简单的否定,而应引导学生审视其观点,得出正确结论。

教师还注意增效减负,使学生有时间和条件去动手实验,接触自然,参加社会实践;有时间应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选择进行发明创造的课题,进行创造性的工作,让学生体验创造的乐趣。

但教师也应当明确,物理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在物理实验中实施创新教育仍要以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技能等为基础。因而不能过分强调某个因素而忽视了其他因素,要综合考虑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可接受情况、社会需求等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

3、合理的评价体系

篇8

首先我们感到,不能打无准备之战,在实验前做好充分准备。 

        教师将实验教案从物理课时教案中分离出来,在实验案中,教师应该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等备写出来。教师还应该在实验案中备写出“实验探究目的、实验探究猜想、实验探究设计(其中分为实验器材、实验原理图、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探究数据统计表设计、实验论证、实验结论等六大环节”。并且,不是写在纸面上,而且都要亲自预做实验,做到心中有数,实现“探究”。 

        然后,教师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及时指导学生实验时抓住“观察、操作、记录、分析、整理”。 

        观察:所谓“观察”,即通过眼、耳、鼻、皮肤等感官感知。如选择测量工具时,我们一定要看清它的量程、最小刻度值、仪器是否完好无损等。实验中,数据的读取角度、现象的鉴别、线路的连接等,几乎每一实验的全过程,都离不开观察。观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窗口。经常注意要求学生一定要仔细观察,防止走马观花,粗枝大叶。 

        操作:操作,它是学生实际动手参与实践的具体过程。每一种仪器,都有它的使用规则和要求,例如天平的平衡调节,电表的机械调零等,我们应严格地按照它的规则要求进行操作。特别是在做一些带危险性的或损坏性的实验时,应先通过教师的检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损坏和意外。例如:在八年级电学中使用电流表测量电路电流的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电流表应与被测部分串联,要保证电流必须从电流表的正极流入负极流出,被测电流不超过电流表的量程,(在不能确定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点触或试触的方法),不能将电流表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接在电源的两端。当然,我们可以事先将电路图画好,然后按电路图连接,达到操作时降低难度的目的。这个过程中必须得到教师的检查同意以后,方才可闭合开关进行实验。否则一旦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或电路中发生了短路现象,很容易烧坏电流表。 

        记录:即在实验中,正确的读取和记录数据,它包括:读取的姿势(例:刻度尺数值的读取时,眼睛应水平垂直或竖直垂直刻度);读取的方法(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和准确的记录(数字与单位要准确)。在此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错误的读取姿势或方法,加深学生对错误和误差的了解,加强学生对动手操作的掌握。同时,也应注重实验的事实,而不能任意加大或减小实验数据,有意迎合实验的真实结果,应着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再次对于实验数据的记录,还应该让学生自己制作实验数据统计表,使学生很容易从数据中总结规律等。 

分析:由于操作者不同,实验器材的不同,操作方法的不同等因素的影响,对于记录的数据,可能导致同一实验结果的不同。我们应及时加以总结和分析。帮助学生分析哪些是错误导致的结果,哪些是误差造成的原因,与学生共同探求对实验器材和实验方法的改进,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他们的思维。例:做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的实验过程中,实验的结果与理论的数值存在偏大的现象,我们应帮助学生指出,这并不是错误实验的原因,而是由于摩擦力存在导致的结果,为了使实验结果更趋于理想,我们应想办法,减少摩擦(学生分组讨论,老师加以归纳和总结)。 

        整理:实验器材的适当选取,实验过程的正确操作,实验数据的准确读取,记录和分析,并不意味着实验的完整结束。实验后器材的归类、整理是各类实验的扫尾工作,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工作,它培养学生爱护仪器,培养学生有始有终的科学态度的重要环节。 

       为了加强物理实验教学,教师在平常实验操作技能检查中,还可以通过口试、笔试、操作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具体内容根据教学要求设定,时间可安排在单元结束、期中、期末考试前进行。促进学生自主探究,真正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口试:主要考查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仪器的选择及性能、实验中应注意的事项以及误差的产生和讨论等。从口试中发现问题及时追问。从追问中既能发现学生的不足,又能及时纠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能正确理解及完整叙述。如在人教版八年级的实验口试中可增加这样一个问题:通过观察电流表,表盘刻度有什么特征?使用中应如何选择量程?使用不同的量程时刻度有何不同?如何调整零点?考试中要求学生画出电路图,说明各元件的作用并按要求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笔试:主要考查学生对实验中涉及到的原理、规律及公式的推导和论证,还可以考查学生的创造能力。如考试中有这样一个题目:根据学过的电学知识,选择适当的器材,你能设计出几种测定导体电阻的方法。画出电路图,指出直接测得的物理量,并用直接测得的物理量导出计算电阻的表达式。不管学生设计出几种方案,只要是切实可行的。说明学生是动脑了,可见学生的创造潜能是很大的。 

        操作:主要考查学生是否会正确使用实验仪器,是否会对实验仪器进行调整,是否能按正确步骤进行实验,能否在实验中正确测出实验数据等。如在实验操作中,我们把实验中所涉及的多种不同仪器放在一起,让学生挑选出合适的仪器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操作不仅要求学生弄通实验原理,还要知道所选器材的型号及性能,如对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等仪器的使用。 

篇9

【关键词】物理教学;实验教学;必要性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观察和实验是获取物理知识的源泉。物理学习的能力主要体现为对物理知识的识记能力、理解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与想象能力、知识整合能力、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造能力及心理素质等等。中学时期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3岁至18岁之间,他们正处在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关键时期,要使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塑造优良品德、学习更多知识、掌握更多技能、成为独立自主、思维卓越的好学生,作为高中老师必须积极探索,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征,找出如何有效培养他们学习物理能力的方法。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加强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等,可以说实验教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物理学习能力的发展,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我们物理教师平时教学的重点。

一、当今民族地区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

随着高中新课程的改革实施,物理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显得越来越突出。然而要真正运用好物理实验、使学生真正达到实验的目的,从而提升学生能力,却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民族地区由于受观念、经费和器材的限制,长期以来,中学各学科的教学考核只考书面知识,不考学生实验操作,即使国家明文要求考察的实验操作,有的中学也只是做些表面工作敷衍了事。因此,有些物理教师特别是一些民族地区农村中学物理教师就把主要精力集中在“画实验”、“讲实验”以及知识的讲解上。为应付考试而讲实验,只盲目地要求学生熟记、背诵实验目的、仪器、步骤、方法及现象和误差分析结果,忽视了实验操作对学生动手、动脑、合作、探究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作用。老师的这种行为是与实施素质教育相违背的,学生远未能达到物理实验本身的教育目的。出现这种现象,究其原因,是物理教师对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因而要改变这种现象,我们对物理实验的教育功能进行研究和探讨就显得十分有必要了。

二、中学物理教学中必须加强实验教学是新课程的要求,更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各行各业都在不断追求创新,以适应人们对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不断提高。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物理学由实验和理论两部分组成。物理学实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活动,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该标准要求学生以实验室的活动为手段,通过探究,自己去设计实验,选择仪器,收集实验数据,归纳并总结规律。该标准还明确指出:“学校和教师应该根据要求安排足够的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应该充分利用实验室现有的器材,尤其应该利用多年闲置的器材开发新的实验。”过去的物理实验只限于教科书规定的几个有限的实验,新课程标准则要求根据探究活动的需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进行实验活动,而不是局限于教科书上的十几个实验。由此可见,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三、中学物理教学中加强实验教学是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需要,也是高中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1. 物理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是学生积极思维和具有求知欲望的重要前提。一般来说,物理难学是学生公认的。利用新奇、有趣的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新鲜感,培养学生初步的学习兴趣。成功的创设演示实验,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克服思维定势,开拓学生思维,激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提出富有新意、与众不同的实验方案,以此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任何一种教学上的辅助手段,都是为了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中去掌握新的知识,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所带来的快乐。而物理实验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感受学习带来的快乐。例如,在初中讲到马德堡半球实验时,将马德堡半球实验演示仪器带到教室,并请了两位力气最大的男同学到讲台上,一人一边使劲拉,这两位同学拉得满头大汗,都没能把它拉开,老师鼓励台下的同学上来帮忙,好奇的同学会纷纷跑到台上来帮忙,等同学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能拉开,而怀疑是个实心铁球时,老师把阀门打开,轻轻一拉,就把两个半球分开了,学生们都感到非常惊奇,难道这其中有什么秘密?不难看出他们此时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有多高,而在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既轻松愉快,又很好的掌握了新的知识,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什么是快乐学习。

2. 物理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养成和谐相处的好习惯。在当今世界,任何一门学科的研究都不是一个人完成,都需要大家的协作,才可能有成果。物理实验里有许多实验是分组实验,实验的整个过程要同学们共同努力,要交流、讨论,然后才设计出可行的方案,具体操作要分工协作,将收集数据进行分析,各自发表自己的观点,去伪存真。物理实验,既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又能使他们养成互帮互助的好习惯。例如,在高中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时,两个同学要相互配合默契,一个用弹簧秤拉橡皮,另一个则要负责划线、描点、记录,最后两个同学还要一起作图分析、验证,在交流分析时,他们都体会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3. 物理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各行各业都在不断追求创新,以适应人们对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不断提高。在实验过程中,特别对一些探索性的实验而言,学生的大脑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就能从观察到的许多物理现象中,产生一个个问号,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问题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更不可能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设计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能力。学生对自然界的事物怀有好奇心,对还不懂的现象总喜欢问几个为什么。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设计实验,组织他们观察现象,引导他们积极思考。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做好记录。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边发现问题、边解决问题,并根据实验记录加以分析、归纳和总结,帮助学生从中得出结论。学生的课外实验(包括小制作),主要是以扩展知识面、发展创造力为主要目的。学生在课外实验中,不可能一帆风顺。让学生经受挫折,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实验,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从而获得成功,这样将会增加学生学习的乐趣,并得到更多锻炼。例如,如分析天体运动中各星体围绕中心球体的运动问题时,如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时与库仑力非常相似,都是与距离平方成反比;当研究各星体在不同轨道运动时的速度、周期、角速度、动能与势能在不同轨道如何变化时又与原子核外电子在不同轨道上运动变化规律相似。当我们研究平抛运动规律时,我们可以类推到类平抛运动规律的研究等等。因此,只有具备良好的逻辑推理能力,才能对我们生活中的各种物理现象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为探究自然奥妙。

4. 物理实验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学生在学习中所获得的知识,都是为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物理实验的教学,既能让学生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又能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去发现物理规律,从而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例如把学生带到池塘边,问:水中的倒影是怎么形成的,它是实像还是虚像,水中的鱼能听到岸上的说话声吗?电线杆上的电是高压电还是低压电,小鸟站在上面为什么没事?为什么我们站在池塘边觉得凉爽等等。通过学生自己找问题,教师点拨,学生回答的形式,把物理学中的光、声、电、热现象给学生一个系统的反馈和检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生活现象和生活问题的能力,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篇10

一、考试的方法

新课程教材改革方案中规定要研究考法。研究实验操作考试是研究考法之一。操作考试,过去部分学校搞过,但因为教师监考工作大量,花时多,负担重,实施起来有困难,因此未大面积推广。

我们在了解到过去的实验操作考试工作量大以后,着手调查工作量大在哪里?

仔细调查后发现,以前的实验操作考试之所以工作量大,是因为要考核操作的全过程。这样,教师评定花时多,且每位教师监考的学生数不能多。通过调查分析,我们认为,为使实验操作考试切实可行,应着重考核学生操作结果的正确程度,淡化操作过程。于是把初中物理期末实验操作考试目标定位于操作结果正确与否上。实验操作包括组装、调试和测量三部分,考也主要考核组装、调试和测量结果的正确与否。这样考,教师可以从操作过程的考核中解脱出来,只需检查操作结果。把看过程转换成看结果后,一位教师在实验管理员配合下同时可对半个班级学生(约24―28名)进行考核。考试时,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则巡视,对实验操作结果和实验习惯(遵守实验纪律,爱护实验仪器)等进行考核。每批学生实验操作时间定为10―15分钟,教师在巡视的基础上再花5―7分钟时间进行成绩评定。

为了引起学生对实验操作考试的重视,八年级实验操作考试满分为20分,经过八年级两次的期末实验操作考试,学生普遍重视了实验操作,因此九年级实验操作考试满分定为10分,并将实验操作考分计入期末考试总分内,进一步引导师生重视物理实验,落实物理实验教学目标。

二、考试的实施

1.考前三周,公布范围。实验操作考试的宗旨是落实实验教学目标。为了顺利开展实验操作考试,考前三周应公布操作考试范围,包括实验的数量、名称、理论知识、观察要求、操作技能要求、计算要求等。教师根据考试范围组织学生全面复习实验教学内容,包括实验名称、目的、器材、原理、步骤、注意事项和简单的误差分析等。与此同时,实验室向学生开放,并将有关实验器材分成若干组分别放在各个实验桌上,供学生选择使用,以便让学生再做一做。学生进实验室复习实验操作时;教师要加强巡视、辅导,发现问题应先让学生思考复查后再作指导或指出故障之处,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或排除故障。

2.考前一周,公布试题。因为实验操作考试旨在引导师生重视实验,所以提前一周向教师和学生公布试题,使学生能针对试题作好充分准备,教师可根据前两周的复习,重点抓好个别学生的补缺补差。

3.择点试考,以点带面。试题公布时,选择本区的一所普通中学进行考试,组织全体监考教师前来观摩,对实验操作考试实施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进行论证,同时对实验操作考试的试题、评分点及评分标准的科学性进行论证,并加以完善。通过几次实施,教师对实验操作考试的内容及方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对评分标准的掌握更加统一,评定结果也更为客观。

4.逐点考评,0―1记分。考试时,一半学生留在教室里准备,另一半学生进入实验室。每个考生一张实验桌,按试题要求进行组装、调试和测量,仅将测量结果记录在试卷上。考生操作完毕举手示意,经教师对各得分点逐点考评后,将实验器材复原,然后离开实验室。操作考试的得分点为10个,评分采用0一1记分法,即正确或操作基本正确得满分,不正确得0分,简便易行。由于事先公布试题,学生能进行有针对性的操练,绝大多数同学都能顺利地通过操作考试,只有少数同学的部分操作结果有错,教师只需在相应的评分栏内作出扣分记载,其余皆作为得分。这样教师在整场监考中需要及时记录的就少了,便于对每一个学生操作结果作出考评。经本区四年的试行,每一班的考试均能在一节课内完成。

三、考试结果

1.考与不考大不相同。八年级第一学期教学时,学生对物理实验重视不够,实验室纪律不如在教室里好,实验结束后也不主动整理器材。通过实验操作考试,八年级第二学期上实验课时,纪律明显好转,良好的实验习惯在逐步养成。实验时,站立、走动的人少了,大声说话的人少了,“观察员”(只看旁边同学做,自己不动手)少了,“记录员”(只记录实验数据,自己不动手做)少了;争做实验的人多了,认真探究实验的人多了,实验完毕自觉整理器材的人多了,课后讨论实验的人多了。实验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2.实验教学目标得到落实。学生们认识到,与其到考前进实验室重做,还不如现在就认真做好每个实验。以前实验课缺席的同学,只是第二天补抄一下实验报告,现在缺席的同学主动要求补做实验。以前做实验时二人一组,由于未能预习,第一个同学操作的时间较长,第二个同学往往来不及操作,现在认真预习,每人都有机会操作一遍。因此学生的操作技能得到了训练和提高,课程标准规定的实验教学目标得到了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