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性医疗制度范文

时间:2024-02-27 17:55: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保护性医疗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保护性医疗制度

篇1

1.患者个人隐私保护问题

尽管隐私权保护问题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在医院手术室情境下的隐私权保护问题还是在近些年伴随着人们的权利意识增强而逐渐凸显出来。所谓的"隐私权"是指患者不愿被他人知悉的包括疾病、身体隐秘部位的相关信息不被他人知晓、观看和拍摄的权利。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由于切除肿瘤、实施麻醉等原因需要大面积暴露身体的私密部位,这就要求手术室的医务人员必须尊重患者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患者身体个别部位的瑕疵和缺陷指手画脚、大肆评论。对于个别患者违反伦理导致的病患(如对未婚女性实施人工流产等手术),医务工作者不应该对其歧视或发表主观评价。毕竟医院只是治病救人的场所,不是道德审判的法庭。

2.保护性医疗制度涉及的法律问题

所谓“保护性医疗制度”主要是针对那些患有不治之症的患者,在其诊疗过程中,医务人员应当认真履行保密义务,避免因其言语不当导致患者心理负担加重进而影响疾病的治疗。这个问题与医务工作者应当认真履行的告知义务看似矛盾,其实不然。法律法规规定保护性医疗制度的初衷,主要是在于帮助患者减少因疾病治疗的心理负担引发的治疗效果不佳,甚至是疾病恶化。

3.手术护理环节涉及的证据保全问题

有效解决医患纠纷的关键就是认定医务工作者在疾病诊疗过程中是否存在过错。而准确认定过错的关键就在于对医务人员相关操作是否合法合规,相关记录是否真实、全面、准确再现对患者的救治过程,病历及病理标本的存留等是否符合医学标准等。总之,在手术室护理的环节,目前的医务人员在证据保全方面还远远不够专业。

4.手术室品的管控问题

目前,手术中采用的很多品都属于国家严格管控的会导致人中枢神经兴奋的成瘾性药品。各大医院都可以通过正规途径大批量的购进此类物,而其他领域的人员若想想获得此类药物却是没有出路,甚至是比登天还难的。因此,一些不法贩毒分子通过各种途径将黑手伸向医院手术室环节。如果手术室护理人员自律性不强,对品管控不严,一旦流失的药物进入黑市或其他非法领域,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二、针对护理工作法律问题的对策性研究

篇2

一、监所检察对强制医疗进行监督存在的问题

根据新刑诉法,监所检察部门有权对强制医疗进行监督,但由于立法的过于原则性及强制医疗的特殊性,基层监所检察部门对强制医疗的监督工作存在着以下困难。

(一)监督指向不明确

精神病患者由于民事和刑事责任能力的不足和缺失,医疗机构对其治疗过程必然不同程度地具有强制性,因此强制医疗机构的外延理论上应涵盖所有有能力收治精神病患的医疗机构。监所检察部门作为强制医疗的监督主体,其监督必然要指向具体的特定的执行机构。监所检察部门在强制医疗中要监督谁、由谁(具体的检察机关)监督、如何监督是不能回避的三个命题,其中“监督谁”是前提和基础。由国家司法机关作出的强制医疗决定必然由国家司法强制力予以执行,其司法成本(监管与治疗)亦必然由国家承担,因此有资格收治此类医疗对象的必然是隶属于司法机关的医疗机构,而现阶段具有这一特性的只有公安机关管理下的安康医院。1988年1月29日公安部《全国公安机关第一次精神病管治工作会议纪要》(公发〔1988〕5号)要求各地抓紧建立公安机关管理的精神病管治院,并将此类机构统一定名为“安康医院”,收治的五类对象中包括有杀人、放火、、爆炸行为的。2004年9月20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精神卫生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2004〕71号)再次要求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尽快建立安康医院。安康医院虽然是具有人身强制性(类似看守所、劳教所)的专门医疗机构,但由于其适用的是非司法程序,因此成为不受检察监督的“化外”之地。新刑诉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在确立强制医疗制度时虽未明确指定其执行机构,但各地的通行做法是将被强制医疗决定人报各省公安厅监管总队同意后送至安康医院执行。这使安康医院无论情愿与否只能自揭其神秘面纱走向公众的视野,完成了前生今世般的蜕变。安康医院以强制手段实现医疗目的,依法无期限地限制和剥夺被强制医疗人的自由,接受检察机关的监督是必需也是必然的。据统计,目前全国只有24所安康医院,其中湖南省仅有一家(某县安康医院,行政副处级),隶属湖南省公安厅监管总队。该安康医院现收治有精神病人460余人(其中女性47人),其中由法院决定强制医疗的23人,配备监管干警14人,临聘人员60余人,治疗工作由该县精神病医院承担。尽管安康医院事实上已承担了强制医疗执行的重任,但法无明文规定,其执行主体的法律属性仍不明确。这必然导致监所检察部门对强制医疗工作进行监督指向的不确定性。同时,安康医院是作为公安机关的一个部门接受检察机关的普遍监督还是作为强制医疗的执行机构接受检察机关的专门监督(类似看守所)亦必然成为检察机关与公安机关杯葛的问题。

(二)约束措施不具体

目前基层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强制医疗活动的监督主要集中在是否采取以及采取何种临时保护性约束措施上。《刑诉规则》第543条规定了公诉部门对公安机关采取的临时保护性约束措施是否适当予以监督;第547条规定了监所检察部门对公安机关在对涉案精神病人采取临时保护性措施时有体罚、虐待等违法情形进行监督。尽管新刑诉法和相关司法解释尚未对约束措施进行明确和规范,但无论采取何种约束措施,均不应是刑事强制措施(包括刑事拘留、逮捕、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因为刑事强制措施在程序上具有专有性,它只能适用于刑事诉讼。而实践中,由于涉案重大,强制医疗对象的鉴定大多是在被逮捕羁押后才作出,此时侦查监督部门由于不愿承担错捕的责任往往以逮捕时并无错误(未见鉴定结论)为借口不去主动撤销逮捕;公安机关由于约束措施无章可循且受人力、财力的制约,大多以检察机关并未撤销逮捕为由将被强制医疗申请人继续羁押在看守所内简单了事;公诉检察部门为保证强制医疗程序的正常进行更不愿率先承担释放被强制医疗申请人的风险。检察部门与侦查机关的相互推诿与利益搏奕直接导致非法羁押。“已身正方可正人”的监督规则使监所检察部门的驻所检察监督陷入尴尬境地。即使勉强向公安机关提出纠正违法,但由于法无确定定拒不纠正的法律后果,公安机关经“二害相权取其轻”后自然不愿承担将精神病人约束于看守所外的风险。新刑诉法及相关司法解释未对约束措施作强制性的明确规定是以上矛盾的症结所在,这必然使临时保护性约束措施监督沦为空谈。

(三)内部配合不密切

《刑诉规则》第540条和661条将强制医疗决定和执行活动的监督权分别交由公诉检察和监所检察行使,这虽是分工但更需配合。首先是部门配合的问题。现有司法解释并没有规定法院将强制医疗决定书和强制医疗执行通知书在送达公安机关的同时送达检察机关监所部门,也没有规定公诉部门在收到决定书副本后与监所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这导致监所检察监督信息不畅通。同时,《刑诉规则》第543条和第547条规定了公诉部门与监所部门都有权对公安机关采取的临时保护性约束措施实施监督,但司法解释并没有就两者法律监督的协调作出规定,面对有限监督和监督无力的现状,两个部门都有可能知难而退,怠于监督。因此,检察机关自身应当就强制医疗监督内部配合予以明确规定。其次是不同检察机关配合的问题。根据《刑诉规则》第661条和662条的规定,检察机关监所部门有权对公安机关强制医疗的交付执行活动和强制医疗机构的执行活动进行监督。实践中,决定与执行往往不在一地,由此产生了上文提到的“由谁监督,如何监督”的问题。要破解这一命题,形成监督合力,向强制医疗机构派驻检察势在必行,只有将交付执行监督和执行监督剥离开来,明确权责,才能确实有效地保障被强制医疗对象的合法权益,规范执行机构的行为,真正实现强制医疗的立法考量。

二、完善监所检察对强制医疗监督的思考

监所检察是强制医疗法律监督的中坚和最后屏障,完善相关法律和司法解释,强化监所检察对临时保护性约束措施、强制医疗交付和执行的监督符合确立强制医疗制度的立法精神。

(一)明确强制医疗机构的司法属性

强制医疗机构是强制医疗的执行者,担负被强制医疗人的监管和治疗责任,实现着强制医疗制度的价值,应以明文法的形式确立强制医疗执行主体的司法属性,明确隶属于公安机关的安康医院强制医疗执行机构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加强安康医院的执行能力,规范收治制度,并尽快纳入监所检察的监督范围。

(二)强化监所检察法律监督的效力

强化监所检察部门对强制医疗的监督效力,要增强监督手段的司法强制力,通过立法赋予强制医疗监督中纠正意见、检察建议一定的司法强制力,以作为对被强制医疗对象自身维权缺位的补偿。建议由高检院会同相关部门共同出台司法解释,明确规定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司法鉴定作出后,检察机关应撤销逮捕,公安机关应撤销案件(刑诉法中有相关规定),再由公安机关将强制医疗对象从看守所释放后约束于非强制医疗的精神病医院,进行临时性治疗和看护,直至法院作出是否强制医疗的决定。

篇3

疼痛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疼痛不仅给病人躯体带来不适,同时对精神心理体质等方面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直接影响病人的生活和生存质量。对严重的术后疼痛常常导致病人的睡眠不足,造成情绪低落妨碍组织康复,其结果必然加剧病人对止痛剂的依赖性,延长住院时间。对呼吸的影响:剧烈疼痛可导致呼吸浅而促,甚至呼吸困难和暂停。对心理的影响:疼痛常引起恐惧和焦虑,长期疼痛的折磨使病人产生悲观绝望甚至轻生的念头。因此对疼痛的护理十分重要,具体的措施包括。

1非药物性止痛方法

1.1松弛术

松弛术主要是通过分散病人的注意力,达到解除疼痛和焦虑的目的,并能增加病人的自我控制感。例如,护士对患儿可采取抚摸、、讲故事、做游戏等方法分散其注意力。成人可学习调节呼吸运动,诱导想象自己处于某一美好的情绪中,达到松弛的目的;听音乐、看电视、看书报;与家人朋友医务人员交谈;练气功等。

1.2心理护理

各种心理因素都可以影响患者对疼痛的反应,因此,在护理工作中应高度重视,根据心理特点,认真做好护理、观察、治疗,以减轻和避免患者的疼痛。

1.2.1保持安静环境,稳定情绪

对患者应尽量安置比较安静的病房,对剧烈疼痛的患者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安排单人房间,并保持安静的环境,清洁、舒适有利于休息和睡眠。疼痛也经常与不安、恐惧、焦虑等情绪相联系,如焦虑是头痛病人导致神经衰弱的重要诱因,所以稳定患者的情绪,在疼痛护理方面也是不可缺少的。

1.2.2做好疼痛病的护理,减轻心理负担

疼痛患者时常对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不了解而产生恐惧心理,抑郁而加重病情,护士应当给予必要的解释和对疾病知识的宣传,对患者的提问要耐心的劝导。对待危重患者应当平静自若,严谨持重,操作熟练敏捷,忙而不乱,绝不能惊慌失措,使患者增加恐惧心理,失去安全感。对于一般患者,护士要多与之谈心,给病人看报刊,把集中在疼痛上的注意力分散或转移到其他方面。

1.2.3加强保护性医疗制度

在护理疼痛病人时,要注意执行保护性心理制度,不随意议论患者的病情程度,有关护理上的问题,不说不利于病情的话,避免对患者的恶性刺激,特别是护理持续性、顽固性疼痛的患者,他们对治愈没有希望和剧烈的疼痛折磨,常常会产生自杀念头,因此,更要注意保护性医疗制度,防止意外发生。

1.3物理疗法按摩

按摩是我国的独特疗法,通过手法作用于人体经络穴位,使之产生“外呼内应”的功效,按摩、热敷、冷敷等皮肤刺激能有效解除紧张和疼痛。热敷的方法包括湿热敷、温水浴、热水袋、电热毯、烤灯、日光浴等;冷敷的方法有冰袋、冷水浸泡、冷湿敷等也可以达到消炎止痛的作用。临床实践证明,推拿按摩可以止痛,消肿安神助产等。

1.4适当的活动

改变姿势、交换等有助于缓解疼痛。

1.5针灸治疗

祖国传统的针灸止痛方法疗效十分显著,尤其对神经性疼痛的治疗效果甚至优于药物治疗。

2药物止痛方法

药物治疗是临床解除疼痛的主要手段:止痛药物可为口服、注射和外用制剂。非麻醉性止痛药物,如阿司匹林、复方阿司匹林等具有解热镇痛的功效,用解除中等程度的疼痛,如肌肉痛、神经痛、关节痛、痛经等。麻醉性止痛药,如吗啡、杜冷丁等通过中枢抑制作用而改变痛觉,用于难以抑制的疼痛。同时应注意非药物止痛方法与药物止痛方法要联合应用。

3结论 

疼痛的控制往往受护士、药物和非药物的辅助治疗综合因素的影响。护士应连续不断地评估疼痛的性质,随时提供止痛信息,采取积极措施。同时护士应不断学习疼痛知识,提高疼痛的护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毛桂珍。疼痛的护理研究进展。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9,6第31卷3期

篇4

跌倒是指跌倒是指平地行走或从稍高处摔倒在地上。跌倒造成患者不同程度的损伤,增加了其痛苦及经济负担,近年来由于跌倒而引发的医疗纠纷不断上升。因此我院已将预防患者跌倒作为患者安全的工作目标,制定了防跌倒流程及上报制度,以降低跌倒事件的发生及安全医疗隐患。现介绍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所有入院患者作为对象。

1.2方法

1.2.1评估:患者入院后均由首席护士在对其入院评估的同时进行跌倒危险因素评估,确定跌倒危险因子评估分值。评估内容根据跌倒危险因子评估表(见表1)。评估要求:所有新入院及转科患者进行评估,将此项评估列为常规护理工作内容。跌倒危险因子评估评分<4者,不需续评。评分≥4分,需每周评估二次,待病情稳定,总分<4分,不再评估;若患者病情发生变化,或使用如麻醉、镇静催眠、抗焦虑抑郁、降压与利尿、降糖、导泻、扩张血管等药物时,应再次进行评分。

1.2.2高危跌倒标识:跌倒危险因子评估表每项均有相应分值,对于评估总分≥4分,即确定为高危跌倒患者。首席护士应在电脑中输入谨防跌倒护理,黑板上注明需防跌倒患者的床号,并在其床尾悬挂“谨防跌倒”警示牌,警示各级工作人员、患者及家属,便于病区医生、护士、护工、家属及同病室的患者在该患者活动时能给予协助或警告,并及时通知护理人员,以防止跌倒发生。

1.2.3对高危跌倒患者采取有效预防措施 对于评分≥4分的高危跌倒患者,制定预防措施。内容如下:⑴穿适宜、防滑的鞋子,避免穿太大的鞋及太长、太大的裤子;⑵需要一名家属陪伴;⑶不单独上下床、行车,需下床时,动作要慢,幅度要小,必须有人搀扶;⑷及时按呼叫器;⑸注意路面潮湿、不平;⑹当血小板<<20×109/L或血红蛋白<90g/L时,需绝对卧床休息,一切日常活动均需在床上进行,包括大小便。应向家属及患者反复强调预防措施及重要性,并发放预防跌倒告知书,让患者及家属签字认可。

1.2.4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 制订预防跌倒保护性措施十知道,印成宣传单,张贴于每个病室,并严格监督遵守。预防跌倒保护性措施十知道内容包括:①当您活动时有人陪伴;②当您感头晕、不适等,请卧床休息;③当需要任何协助而无家属在旁,请立即呼叫护士;④发现地面有水渍,请告诉工作人员,并避免在有水渍处行走,以防不慎跌倒;⑤请将物品尽量收于柜内,以保持走道宽敞;⑥请向护士叙述可能导致跌倒的原因;⑦床边护栏支起时请勿翻越;⑧避免穿大小不合适的鞋及长短不合适的衣裤;⑨当您在行走中出现头晕,应及时扶物站立或蹲下,以防跌倒;⑩必要时医护人员要实施适当的身体约束。

1.2.5制订住院患者跌倒应急流程 当患者发生跌倒时,当班护士立即至患者身边,监测生命体征,评估损伤程度。通知医生,检查伤情,及时进行必要检查(如X线等)并采取相应措施,尽可能将跌倒危害降至最低限度。当班护士应认真及时地做好记录,包括时间、地点、病人情况和处理经过。发生跌倒后须24小时内上报警讯事件,填写事件经过、原因分析、整改措施。

2 结果

2010年1月到2010年11月,我科共收住患者1200人,共发生跌倒事件2例,跌倒发生率为0.16%

3 讨论

3.1实施预防跌倒流程的必要性我院对住院患者进行预防跌倒管理已成为常规工作,重视对患者的评估,通过对患者的全面评估,确定高危跌倒患者,电脑输入防跌倒护理,黑板注明防跌倒患者床号,床尾悬挂跌倒警示牌等措施,达到了提醒医护人员及患者、家属的目的。再加严格执行保护性预防措施,多层次的教育、反复强调,做到防患于未然,减少患者意外跌倒而造成的伤害及医疗安全隐患。

3.2护士安全服务意识明显加强 以往普遍认为患者跌倒与自己和医院无关,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法律及自我保护意识明显提高,近年来医院因跌倒问题而发生的医疗纠纷不断发生。因此,加强医院管理,提高防跌倒意识,完善安全医疗制度。我院自实施住院患者预防跌倒管理操作流程以来,通过相关培训,引起了所有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对此问题的认识有较大提高,真正落实了对患者的安全管理,提高了服务意识。同时增进了护患之间的沟通,避免了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3.3加强环境建设 跌倒的预防还需要环境的配合。因此病室应保持整洁,照明充足,物品摆放有序;病床高度合适,配有床栏,床旁呼叫器放于患者枕旁;地面平坦、干燥,无水迹。走廊通畅,不堆物,设有扶手;厕所、浴室应使用防滑地砖,设有扶手。厕所应有坐式便器,防止患者站立蹲下时跌倒。病房做清洁工作时,设置防跌倒告示牌,使患者能提高警惕。

参考文献:

[1]王志红,詹林.老年护理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84-204.

[2]胡国萍,硅万琼,陈蜀萍.老年人跌倒的相关因素及其预防护理.护理学杂志,2003,18(5):397-398.

[3]库洪安,詹燕,于淑芬,等.老年人跌倒的预防.中华护理杂志,2002,39(2):143-144.

篇5

随着法律制度的不断健全,人们法律意识和维权思想的不断增强,医院和患者之间的纠纷日渐增多,严重影响医院医疗秩序的正常维护,造成不和谐的医疗环境。笔者在多年临床工作经验中,总结到除了正常医院行为造成医疗纠纷外,往往一些被管理者忽视的细节引发的法律问题值得重视,并加以汲取,以防止或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使医疗纠纷处理过程中非医疗因素减少,减少医院损失,维护医疗环境秩序。以下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

医院环境里

路面不平整或防滑设置不够:笔者发现许多医院的通道、路面在修建使设置路坎,人员再通过时没有警示标志,造成跌伤事件的发生。多数医院为了便于清洁,地面、路面过于光滑,防滑性能不好,尤其北方冬天形成结冰或融雪水迹,造成行人滑倒事件的发生。引发民事侵权案件。

窗户阳台防护设施配置不到位:患者尤其是患儿坠落事件的发生,还有许多轻生患者或家属坠楼自杀事件的发生,引发民事侵权案件。

床单位以及其他设施不合理造成人身损害,如:床上的铁钉、挂钩、门窗的附件造成人员擦伤,物品损坏,医方没有尽到管理修缮义务和提醒义务,引起的侵权纠纷。

如厕设施设置不好,造成侵权责任;前述的地面防滑设施不良或不平整在如厕设施中尤为突出。如:某县医院就发生了几起厕所摔伤事件,造成患者失去生命或健康;另外多数医院由于房屋紧缺,男女厕所混用,容易造成侵权事件发生。

医务人员的言语行为

病人及家属的信息资料被泄密:如患者的电话号码、家庭住址无意泄露,造成别有用心之人的非法骚扰,侵犯了患者隐私权和信息权,引起不必要的侵权纠纷。

保护性医疗制度不够,造成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如:某医院一名科主任在对医生讲话时,这样说:“我们的医术都是从患者身上学来的。”没想到让门外患者的家属听到了,在患者心中已经产生了他们(医生)把我当成实验品的想法,当发生医疗纠纷后,患者认为医生把他当成教学工具,提讼,医院处于被动地位。还如,某医院在给一名产妇做剖宫产手术的同时,医护之间在谈论买裤子如何如何的事情,被麻醉半清醒状态的产妇听到,当婴儿出现问题引发医疗纠纷时,产妇将这样的情景叙述在材料中,尽管婴儿属于正常死亡,医院不得不以息事宁人的态度,赔偿了一些相关费用,医院的声誉受到严重影响。

现代网络电视的普及,使医务人员的工作环境更加人性化,但由此引发的医疗纠纷屡屡可见,值得人们的注意。

讨 论

篇6

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社会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的维权意识明显增高。而护理工作直接面向临床活动,必然会成为纠纷的因素之一。投诉和付诸于法律的医护纠纷呈上升趋势,处理难度也越来越大,严重干扰了医院的正常工作秩序,也困扰着临床护理工作者。本文参考近年来有关医疗护理纠纷的文献,分析了当前护理纠纷的成因及防范对策。

1护理纠纷的成因

1.1法制观念淡薄,法律保护意识缺乏

1.1.1对证据重视不够如对病历书写和事件的现场、实物的及时保护不够。有些病历往往对重要的细节记录不全或漏记,如:医嘱上护理人员已执行了医嘱而未签名,或一名护士在医嘱单上签名执行,另一护士执行后漏填结果等;有些特护记录的病情与医生的病程记录不相符。

1.1.2涉及行为的有所忽略如大小便标本放在过道或卫生间处;有些治疗车上放好已配备好的液体和药液等,一旦被盗或被更换极易引起纠纷。

1.1.3评论同行太随意个别护理人员有意或无意在患者及家属面前议论其他医生或护士的诊疗不足或谈论有关易发生医疗纠纷的事宜,这对患者的心理伤害很大,往往容易挑起事端而引起纠纷。

1.2责任心不强,护理制度、操作常规执行不严(1)不遵守保护性医疗制度,对患者病情、隐私随意谈论,造成扩散等。(2)护士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未能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而发错药、打错针;不按交接班制度办事,连患者病情变化都不了解;急救物品器材交接不清;危重患者巡视观察不仔细,未按护理级别进行观察护理,使变化了的病情被忽略、得不到及时发现和处理;岗位责任等制度落实不严;医嘱执行有误等,从而导致不良后果。

1.3护理技术操作不熟练护理人员各种操作技术掌握不熟练,如:静脉穿刺操作失败,输氧找不到工具,未及时打开开关等,就可能给患者及家属造成贻误抢救的印象,这些都是引发纠纷苗头。

1.4缺乏服务意识,服务态度差及语言生、冷、硬由于部分护理人员缺乏职业道德素养,服务态度不好,在医疗护理过程中若出现意外或负反应时,由于潜伏了护理人员服务不周,态度生、冷、硬,解释不耐心或不全面,致使患者及家属往往难以接受而引发纠纷。

1.5缺乏主动沟通,告知不充分患者对医疗过程不了解,容易产生误解。若患者及家属提出的疑问未及时答疑,或敷衍了事、简单应付,对可能出现的情况未充分告知,一旦出现意外时,家属毫无思想准备,容易产生误解,诱发纠纷。

2防范对策

2.1强化护理人员的法制观念和法制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1)随着国家法律制度的完善,以及全民法律意识不断增强,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医务人员更应该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更应该学好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相关配套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使每位护理人员学法、懂法、守法,利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和患者权利。(2)尊重患者的权利和医疗保护性医疗,由于医护人员在疾病的诊治过程中的特殊性,有机会接触到患者的隐私,对患者的隐私应持慎重态度为之保密。避免在患者及家属面前谈论其他医务有人员的诊疗不足或有关易发医疗纠纷的事宜。(3)做好证据的保全工作,妥善保管病历资料。护理文书是医疗证据之一,在护理活动过程中要准确及时地完善各项护理文书,对因输液、注射、药物产生质疑的,医患双方应共同对现场实物进行封存和启封,做好证据的保全。

2.2严格遵守各项护理制度、操作规程,提高护理安全护理质量高低是直接影响患者治疗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引发纠纷的原因之一。在工作中进一步健全各种护理规章制度,狠抓护理质量,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护理安全制度、交接班制度等,建立和完善护理业务查房、护理会诊、护理病例讨论制度,以保证护理质量,提高护理安全。

2.3加强业务学习,努力提高整体操作技术水平强化“三基三严”的培训,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全体护理人员进行各项操作技术的培训及专科理论的考试,鼓励护理人员通过各种渠道学习护理学及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知识,同时有计划地选派具有临床经验、工作责任心强的护理人员外出学习进修,以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使护理工作逐步向高层次、高文化水平迈进,以娴熟的护理技术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篇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019(2009)10-0082-02

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生命线,医疗质量是医疗管理的核心内容,以质量求发展、以质量求效益是摆在医院面前的艰巨任务。我院在贯彻管理年的活动中,下大力气很抓医疗质量的监控与管理,使医疗质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具体总结如下。

1 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

合理健全的管理组织是做好医疗质量管理的保证,为此我院成立了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它是医疗质量管理的最高组织),负责全院医疗质量管理方针、政策的制定,由质控办、病案室、相关职能科室共同组成的医疗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全院的质量检查、控制、质量反馈。各科均成立以科室主任、护士长。质控员组成的质量小组,负责本科室的质量控制。这样形成了医院医疗质量的三级监控体系,并成立医院医疗质量督察组,构成了一个全员参与、分层次进行的科学有效的动态质量控制体系。

2 完善规章制度

现代管理理论认为,质量管理必须以规章制度为准则,规章制度最具有约束力。我院始终把制定、完善、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作为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让医务人员依法行医,增强医疗质量意识和法律意识,明确自己的职责,结合医院实际重新编写了医院的核心制度、工作制度及各级人员职责的《医院规章制度汇编》。

2.1 以病人为中心,我院制定了住院须知,患方确认病史签字制度以及贵重药品,自费药品患者签字等,以进―步尊重患者的知情权。

2.2 以法律为准绳,修订了《手术同意书》,制定了《特殊检查知情同意书》、《住院患者授权委托书》,使医务人员在保证患者知情同意权的基础上,确保保护性医疗的实施。

2.3 强调技术准入制度 制定了手术分级与审批管理制度。

2.4 建立质量考评制度

结合医院工作实际,制定并修定了一套科学完善的医疗质量评价标准。如《临床科室质量评价标准》、《医技科室质量评价标准》、《运行病历质控标准》、《抗生素合理运用质控标准》、《院感质控考核标准》等。

3 加强质量教育,提高医务人员自身素质

医务人员自身素质是医疗质量的决定性因素。我院通过分层教育,形成多样化教育,如质量观念教育,医德医风教育、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教育,质量控制教育,强化职工的质量意识、使大家共同认识到医疗质量的重要性。医院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法,即请知名专家来我院举办各类学习班,知识讲座,选送有培养前途的业务骨干出去学习深造等办法提高我院专业人员的水平。结合医疗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组织好医护人员每年两次“三基三严”考核,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技能培训,大大提高了基础质量。另外加强了新进医院的工作人员的岗前培训及培训计划,把好临床工作的准入关。

4 重视医疗过程的质量管理

医疗质量产生于各环节的具体工作之中,环节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体医疗质量,我院重点抓环节质量,实行三级把关,动态监测的办法,发观问题,及时纠正,并持续质量改进,以保证医疗质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4.1 运行病历的指控,环节质量的监控是提高医院医疗质量的核心内容。我们将监控的重点转移到对在院病人病历监督,实行三级检查即:临床科室质控员-科主任-院级专职检审员、按照运行病历指控考核方案,对病历书写的准确性、及时性以及三级查房、疑难病案讨论等核心制度的落实情况实时监控,并将监控结果及时反馈,将医疗差错消灭在“萌芽”状态。

4.2 加强急危重症病人、围手术期病人管理,重点落实手术分级管理制度、疑难危重病人讨论制度、急诊手术审批制度和知情告知制度的执行情况,加大对手术前准备情况的检查。

5 实施终末病历质量评分分析

每月病案质控员按照终末病历质控的评分标准对归档病历逐份把关。对病历中存在的明显、重大缺陷的实行单项否决,对病历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及时通知科室限期内前往病案室核查更正,并将每月发现的问题以《医疗质量简讯》的形式进行全院反馈,通过抓好终末病历的管理,认真总结经验,推进了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

6 狠抓医疗规章制度的落实,实行责任追究

严格执行医疗规章制度是医疗安全的保证,质量责任追究是保证质量管理的手段,强化质量意识的动力。我院加强了对核心医疗制度落实情况的督察,将核心医疗制度的落实情况当作常规工作来抓,不定期的、经常的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在院周会上讲评,纳入科室和个人的量化考核。把一些属于个人和科室领导责任的问题落实到人,对表现突出的个人、科室予以通报表扬和物质奖励。

7 体会

质量管理工作是各级管理者的职责,但必须由最高管理者负责和推动,同时要求全体工作人员参与并承担义务的过程,质量改进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一个医院医疗质量的稳步提高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7.1 领导重视

从医疗质量方针的制定到医疗质量的基础建设以及考评结查的使用、任何一个环节都离不开领导的重视和直接参与,否则无法保证医疗质量监控过程的权威性,效果会大打折扣。

7.2 确立标准

医院医疗质量监控是根据医院的总体目标来制定的,由具体的监控标准,监控工作才能有效进行。

7.3 注重环节

整个医疗过程是由医疗环节组成,每一个质量环节都直接影响和决定医疗质量,因此对医疗质量的管理,首先要对医疗全过程进行细化分解,进而对环节质量进行控制和改进。

7.4 重在教育

医疗质量管理的重点是通过教育提高全员的质量素质,因此通过多种形式进行质量改进方法的培训。提高质量意识和参与质量管理的积极性,促进全员参与质量管理。

7.5 奖惩结合

管理心理学认为,负强化(惩罚)的效果小于正强化(奖励)的激励效果。因此,我们在对存在质量偏差者进行处罚的同时,也加大了对质量优胜者的奖励。

篇8

【关键词】 护理差错 防范措施 手术室护士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法律知识的普及,人们的维权意识明显增强,对医疗护理质量、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举证倒置出台后,护理医疗纠纷呈明显上升趋势。由于我院大部分为恶性肿瘤病人,愈后差,家属对治疗极不满意;手术室工作又具有连续性、复杂性、综合性等特点,因此手术室常成为医疗事故、纠纷易发之地。本文针对如何预防手术室医疗活动中与护理有关的纠纷,加强手术室护士法律、服务、证据意识,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和病人的合法权益作一探讨。

1 防范措施

1.1 加强法律意识,规范护理行为 为了提高手术室护士的安全意识、法律意识,医院组织学习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并人人通过考核。科内不定期进行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知识学习,结合实际工作中发生的实例问题进行讲解、分析,引导科内护士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不断增强法律自我保护意识和风险意识,规范护理行为,提高自律性和慎独精神,强化责任心,从而降低了护理职业风险,既维护了患者的健康和合法权益,又保护了自己。

1.2 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1.2.1 明确各班职责 干好本职工作,在岗在位,不从事越职行为。

1.2.2 加强术中物品管理,认真做好交接清点工作 规范手术物品摆放、传递,术中使用显影纱布,物品随加随记。一台手术原则上不更换洗手、巡回护士,如确实需调换人员,应清点交接清楚并记录签名。

1.2.3 防止病人躯体受伤 严格执行各项查对制度,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做好每一环节的查对。接送病人时防坠床、摔伤、碰伤;摆放时,应将床上各部件固定牢固,肢体处于功能位,骨突处垫软枕,避免局部受压,身体勿直接接触金属部件,如有饰物应取下由两人一同交给病人直系家属。巡回护士术前检查手术床、电刀性能,妥善安放电极板,指导医生正确使用电刀等电器,防烫伤、误伤病人。

1.2.4 防病理标本丢失、出错 洗手护士保管好术中取下的所有标本,手术完毕交手术医生并签名;术中冰冻、脱落细胞等病理结果均必须出具书面正式报告通知医生。

1.3 避免长期超负荷工作 护士长采取弹性排班,每日轮换洗手、巡回护士工作,轮换大、小手术配合,让每位护士都以饱满的热情不折不扣地完成每台手术。

1.4 加强继续教育,提高护士综合素质 护士长带头表率,注重自身知识的更新、补充,积极参加自考。科内通过每天晨会提问,每周组织业务学习,每月一次操作、理论考试,指定一名护士开展业务小讲座,不定期邀请各专科主任讲解新开展手术配合要领,邀请各仪器厂家技术指导员介绍仪器、设备的使用、注意事项,每年派两名业务骨干外出进修等多种形式提高了护士的理论及专业技能水平,减少了因业务技术问题引发的护理差错、纠纷。

1.5 保证急救设备、器材、药品完好备用 如电刀、吸氧吸痰装置、除颤仪、呼吸机等,做到定人定期保养、检查,定量、定位放置,完好率100%。

1.6 规范言行举止,增进护患沟通 医务人员应注重自己的仪容仪表,举止端庄大方,多给病人关心、爱心、耐心。各项操作前做好解释,注意保护性医疗制度,不在手术间大声谈笑,不谈论与手术无关的话题,特别是涉及病人的隐私、忌讳问题。向医生汇报恶性不良病理结果时应回避病人,不随意回答病人或家属提出的有关病情的疑问。

1.7 规范手术护理记录单书写 手术护理记录单是手术病人病案的一部分,是具有法律依据的举证材料,它记录了病人手术全过程的护理工作,因此记录应严谨、字迹清晰、医护一致、严禁涂改、避免漏记、误记,要保证记录内容的客观、及时、真实、完整、准确性。无菌包灭菌指示卡、植入性产品标签均必须粘贴在手术护理记录单上,并注明文字说明。所有材料一式两份,一份随病历归档,一份留科内保存备作证据使用。护士长派专人加强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当班护士,及时纠正,并给予扣分与奖金挂钩。这样增加了手术室护士自我保护意识和证据意识,避免了举证倒置困难。

2 体会

通过护理人员不断强化法律意识,严格按常规做好本职工作,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约束自己,正确处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铭记手术室工作宗旨:“安全第一,质量为先,以人为本,服务一流”,使潜在的护理风险防患于未然,尽可能地把各种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在今年的全省医疗安全百日专项检查活动中取得了佳绩。

篇9

1、更新护理管理和服务理念,提高护理质量。做到以人为本,注重人性化服务,深入开展好“病人满意在科室”的活动。严格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随时为病人着想,对病人的病情、手术效果、手术并发症等,术中不予议论。切实转变服务理念和工作模式,保证以最佳护理工作状态为病人服务,满足病人一切合理的需求,为病人创造温馨舒适的手术环境,达到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95%。工作中注重加强与医生的沟通,收集病人信息,取得理解、信任和支持,不断提高内部服务质量,以便更好的配合手术,达到临床医生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98%。

2、加强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工作计划,保证年事故发生率为零。制定严格的科室规章制度,定期组织差错事故讨论分析,针对反复出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利用晨会、护理业务学习等多种形式增强护士的服务意识,做到主动服务,热情接待,细心介绍。各项护理治疗操作要与病人打招呼,采用鼓励性语言,动作轻柔,使患者感觉到亲人般的温暖。

3、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强调二次核对的执行到位,加强安全管理的责任,杜绝严重差错及事故的发生。在安全的基础上提高我们的护理质量 .

4、深化亲情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在培养护士日常礼仪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护理操作用语,护患沟通技能。培养护士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

5、合理利用人力资源,避免人浮于事的局面

我院的医护比例搭配不合理,护士的人员少。工作繁重,护士长应根据科室病人情况和护理工作量合理分配人力资源,弹性排班,增加高峰期上班人数,全院护理人员做到工作需要时,随叫随到,以达到保质保量为病人提供满意的护理服务。

篇10

【关键词】精神科患者;高危因素;护理安全;防范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对自身的健康安全或涉及的利益、法律问题的意识都不断增强,近年来医院所发生的医患纠纷,患护矛盾事件的数量呈上升趋势[1-2],精神病患者受精神疾病或躯体因素的影响,可能出现自伤、自杀、他伤、他杀、外走、毁物等行为,精神疾病特征性和复杂性,也决定了精神科护理工作的高风险性[3]。

因此,做好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高危因素评估,并做到有效防范显得极为重要。评估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的收集患者资料的过程。根据收集到的资料信息,对护理对象和相关事物做出正确判断,从而对护理活动提供依据。由于精神患者极具危险性,做好其高危因素评估,并对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实施有效地护理干预,对遭受伤害的患者及护理人员给予及时的治疗和护理,保护患者及护理人员的人身安全,以达到避免医患纠纷,保证护理安全的目的。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资料来源于我科(精神科女疗区)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517名患者,高危因素患者共计89例,最小年龄16岁,最大年龄79岁,平均32.6岁,占同期年入院人数的17%,其中均受精神症状支配,受幻听支配的55例,受妄想支配的34例,均达好转程度出院。

1.2临床表现有2例趁午间工作人员少时,利用上卫生间之机,用水泥及砖块划伤自己腕部,伤及表皮出血;有3例受幻听及妄想支配,将所住病室玻璃用手砸碎,除1人将手轻度划伤外,其余2例手均未受伤;5例他伤,其中有3名护士分别在约束兴奋、冲动患者时,1人被咬伤,2人手背被抓伤;另有2例,1例是被同病室患者将眼部划伤,致眼角膜撕裂约3cm伤口,另1例一名患者将另一名患者脸部抓伤,伤及真皮有渗血,均发生在夜班。

1.3结果10例受伤患者及护理人员均恢复良好,无在院死亡及严重合并症。其中除1名患者脸部留有较浅瘢痕,1名护理人员手部留有轻度瘢痕外,其他8例均无明显瘢痕,功能恢复良好。

2护理

2.1对于高危因素的患者,要将其安置于重症监护病室,严密看护,做好周围环境设施安全检查,新入院患者更衣过程中,避免将危险物品留于病室,必要时遵医嘱实施保护性约束。对实施保护性约束的患者,护理人员做到定时给患者更换,按摩肢体受压部位,促进局部皮肤血液循环,防止发生肢体肿胀、皮肤黏膜破溃、臂丛神经麻痹和压疮,做到定时喂水、喂饭,根据具体情况协助二便。对于木僵患者,由于患者意识清晰,但由于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护理人员要注意保护性医疗制度,不在患者面前议论病情,不激惹患者,防止其突然冲动伤人,同时防止其他患者伤及该患者。对于自杀的患者,要做到出入跟随,24h不离视线,了解患者病史中自杀行为方式及采取的工具,做到有的放矢,防患于未然。

2.2要加强专科知识及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护理人员除要加强“三基三严”知识学习外,更要加强对精神科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术操作的技能学习,尤其是新上岗的年轻护士,首先要熟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工作流程,增强工作责任心,在临床工作中,认真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提高安全防范意识,防范因护理过失导致的护理纠纷[4]。

2.3严格按医嘱用药,要保证患者按时、按量、按方法足量服用,要服药到胃,特别是对病史中有服毒自杀的患者更应注意,防止其积蓄药量一次吞服而发生意外;对拒药患者要多加劝慰,建立和谐信任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依从性;对于强行拒药的患者要及时报告医生给予替代办法,以保证药物量摄入控制症状。

2.4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治疗后反应。对高危因素的患者,严密观察其情绪、语言、行为的变化,从中发现冲动等先兆,做到心中有数防范在先,对于有自杀言语的患者,及时给予心理疏导,了解内心体验,给予正向积极引导鼓励其战胜疾病的信心,缓解内心焦虑抑郁情绪[5]。对于外走的患者要集中管理,对其活动场所做到环境安全检查,出入跟随,做好交班,做到高危患者人人心中有数。

2.5对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要做好床头交接班,对危险事件评估要有前瞻性,做到五知道、四了解、四掌握、四及时,杜绝一切不安全因素,消除不安全隐患,工作中相互协作、默契配合,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同时保护自己不受伤害。

2.6根据病房具体情况,适当调整护理班次,适当增加节假日、午班、夜班、重点时段护理人员人数,确保护理安全。

2.7根据受伤患者及护理人员受伤部位、受伤程度分别给予局部碘伏消毒、缝合、无菌纱布包扎,必要时给予抗感染对症治疗,对受伤程度重的护理人员及患者,分别给与心理安抚,同时积极与医生及患者家属沟通,争取家属理解,避免医患、护患纠纷的发生。

3小结

通过对精神科患者高危因素的及时正确评估,并对其实施有效地护理干预,使患者和护理人员伤害降到最低,提高了护理质量,避免了医疗纠纷的发生,确保了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缪薇箐.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07,42(9):830-831.

[2]陈桂菊.ICU护理安全探讨.基础医学论坛,2009,13(12):362-363.

[3]陈淑清,王淑彭,刘静芬.精神科护理学.吉林科技出版社,1994,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