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总结范文

时间:2024-02-27 17:55: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总结

篇1

关键词:强化;营造;阳光体育活动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7-067-1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中央7号文件精神,学校领导和体育工作者积极探索,强化阳光体育工作,努力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优良环境,使得阳光体育活动得到高效、高质地开展,并且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精心策划,严密组织,开展阳光体育活动

1.保证主渠道的教育,确保体育课开齐开足

学校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课程计划,发挥体育课堂主渠道作用,并且按照教育部相关精神和要求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同时学校应配备和培育一支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队伍,积极开展体育教研活动,充分发挥教学研究的先导作用。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工作的需要,学校采用“请进来、走出去”方式,提高体育工作者对新课程、新教材、新理念以及施教过程遇到的新问题进行认识、理解、实践,这样为学校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智力支持,也推动学校体育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

2.立足实际、确保实效,改革课间活动的形式与内容

学校领导和体育工作者考虑到本校教育教学工作、学生体质状况、场地器械等实际情况,在推行“大课间”(分上下午)的同时变以往那种学生被动参与为主动参加大胆改革,将每月的系类赛(如篮球赛、足球赛、乒乓球赛、拔河比赛、太极拳比赛)穿插于其中,既保证了全员参加,又突出了精英学生,与此同时校园体育文化节的举办使得学生、教师在阳光活动中都能得到一份属于自己的快乐。

3.坚持开展冬季长跑活动,发展阳光体育的有效载体

冬季长跑活动是阳光体育的重要载体之一,已经成为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进行冬季长跑活动前,主管校长和相关职能部门都要召开冬季长跑的专门性会议,强调长跑的运动量、安全性以及在跑步中班级的队形、彩旗、口号;通过校园广播台、宣传栏等媒介进行宣传营造氛围;组织全体师生参加冬季长跑的启动仪式;安排专人进行冬季长跑的督查、考评;组织冬季长跑优胜班级评比活动,总之冬季长跑活动在有计划、有组织、有质量的进行,并取得一定的成效。

4.开展课外活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

学校以体育文化节和课外活动为平台,坚持抓好两操和两活动,把活动课列入课程计划中,因地制宜、面向全体、人人参与。组织学生全员参与课外、校外体育活动,做到四有:有计划、有组织、有活动、有总结;四落实:时间、地点、内容、人员;四个新:新形式、新创意、新设计、新发展;组织体育运动项目代表队或课外兴趣小组有计划地开展活动,力争把各项活动做到规范化、制度化,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得到落实。

二、建立长效机制,确保阳光体育活动全面落实

1.开展督查评估,确保工作落实

学校为了保证阳光体育活动能得到长效、高质进行,由主管校长牵头,建立学校阳光体育活动领导小组,由学校的小组讨论、研究决定,及时制定出符合学校学生实际特点和需要的具体活动方案,并组织贯彻落实;建立由学工处、校团委以及体育教研组联合的阳光体育活动实施小组具体组织落实,职能部门的领导为相关活动的第一责任人,班主任负责本班学生活动的落实情况,与此同时对每一个活动的开展做好交流、督查、评估。

2.坚持评优活动,激励师生参与热情

为激励先进、树立典型,保证评优工作活动的公正、公平、公开性,学校定期公布阳光体育活动督查与考评小组的督查相关情况和考评结果,并把此项考核与学期先进班级体考核、优秀学生考核、优秀教师考核相结合,这一做法调动了师生参与阳光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也使得学校的阳光体育活动开展得更有序、更深入。

3.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认真做好数据上报

体质测试是阳光体育活动开展的重要评价手段之一,也是阳光体育活动的重要内容。学校严格按相关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开展每年学生体质测试,并将相关数据向国家数据库进行上报工作。由于长期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学生每天坚持跑操,学生的耐力素质较以前有所提高,因此坚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要做到常抓不懈、持之以恒。

篇2

一、早锻、大课间

在早锻、大课间活动中,全校的各个年级都进行活动,因为学生少,我们用集体性的项目来进行组织,这样更有利于在短时间内迅速组织好学生进行锻炼。针对农村的气候变化特点,我们对不同时期的锻炼项目进行了适当调整。夏季天气炎热,如果进行强度大、运动量大的活动,学生非常容易出汗、疲劳,早锻后学生马上是就餐时间,大课间后是上课时间,这样势必会影响早锻、大课间后的就餐健康和上课效果。根据以上情况,在夏季我们选择强度较小,运动量适中的项目进行锻炼,内容主要有广播体操、静力拉伸操、太极拳等。学习这些内容的同时,融入相关的文化、精神内涵,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习的效率。当然,每天早锻和大课间的锻炼内容是不相同的,以免学生产生厌倦心理。冬季天气较冷,可以适当增加运动量,国家也要求组织进行“阳光冬季长跑活动”。因此,根据学校的自身特点,我们选择跑操的形式来进行锻炼,这样既是对学生意志力的磨炼,也是对学生集体感的提升。

二、下午体锻课

体锻课的组织有计划进行,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场地、器材和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全面贯彻“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指导思想。学生参加锻炼的方式则由学生自由选择。

三、课外阳光体育活动

我校结合本地区体育传统和气候变化特点,整理出适合学校实际的一系列阳光体育活动的组织方式,努力推行“每月一赛”。

四、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收获

(一)“每天锻炼一小时”,保证了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学校开展学生阳光体育活动,是以学生“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在此基础上,学校充分发挥学校的特点,充分利用早锻和下午体锻课这两段活动时间,加上大课间的时间,保障每位学生有充足的锻炼时间。(二)内容丰富,效果显著。我们根据本地区的气候情况和体育传统,结合学校的场地、作息时间等实际情况,建立起一套锻炼内容丰富、参与度高、锻炼效果较好、组织灵活的学生体育活动体系。从丰富早锻、大课间的内容,充分利用下午体锻课的场地器材,到结合地方特色和学校实际努力推行“每月一赛”,切实提高了学生健康水平。

五、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思考

经过六年的阳光体育活动开展,学校在这方面的组织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有不足,下面就推进“阳光体育活动”的问题发表几点思考。(一)学校领导是否重视,是活动开展的前提。校长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认识”决定了一所学校“阳光体育”的成败。学校领导要从思想上认识,切实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同时,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大督查力度,确保中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全方位保证学校体育科和学生活动时间。(二)社会、家庭是否支持,是活动开展的关键。现在社会上对中学生的评价标准是“以分数论英雄”,家长更是以某重点中学,某名牌大学为目标,只考虑子女智力方面的发展,而在身体健康方面往往缺乏考虑。在如此的社会氛围和家庭教育下成长,大多数学生都没有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认识和习惯,不能积极、充分地参与体育锻炼。因此,只有让社会形成正确的评价取向,让家长有良好的健康教育意识和体育锻炼认识,才能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阳光体育运动中。(三)物质条件是否充分,是活动开展的保障。农村地区的学校,由于经费的欠缺,很难保证有足够的体育场地和设施提供给学生使用,要开展丰富的阳光体育活动就更加困难了。对此,要加大弱势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建设足够的体育场地和购置体育器材,同时,学校体育工作者也要创新体育精神,挖掘地方体育特色,转变思维,根据实际情况创设特色阳光体育活动。

作者:李学友 单位:福建省邵武市金坑中学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中专;阳光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3-0036-01

一、阳光体育运动的内涵

体育运动是提高身体素质、锻炼身体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它丰富了文化生活,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从阳光体育来看,它主要分为物质和精神两个部分。物质方面主要包括体育运动的各种载体和对身体的素质的锻炼,其中物质运动的载体是指体育设施、体育场地、体育资料等;精神部分则是一个比较抽象的部分,它主要包括规章制度和对人们的精神生活所造成的影响,其中规章制度是指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行为准则、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制度、阳光体育运动的价值理念和精神风貌等,对人们精神生活的影响是指通过阳光体育运动可以活跃人的思维、舒缓人的心情、改变人的性格、增进人的友谊,使人形成一个健康、和谐的精神环境。

二、阳光体育运动存在的问题

1. 领导重视度不足

现阶段虽然大部分中专院校已经开展了阳光体育运动,并进行了相关部门的设置,但是受学校性质的影响使得校领导对其的重视度不足。中专院校以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为主,它主要是对学生的技能知识和专业知识进行培养,对于阳光体育运动虽然响应但表现并不积极,一切都由教师全权负责。院领导的不重视使得学校在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时缺乏了必要的支持,也使得学校的开展力度与所构想的方案相距甚远。

2. 学校设备和师资力量有待提高

在学校方面,受教育部对高考制度的改革的影响,使得学生人数在逐年增长,而学校的相关设备却受诸多因素的限制使得其投入无法与学生的增长速度成正比,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在相关的师资建设方面,教师受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影响使得他们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还停留在老式体育教学中,教师对改进体育教学方式积极性的欠缺使得学生无法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

3. 条件、时间缺乏保障

受经费的限制使得中专院校的运动器材难以及时有效地更换,诸多娱乐性设施难以得到建立,这便使得学生在进行阳光体育锻炼时没有足够的器材给予,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中专院校培养的是技术性人才,他们需要大量的实践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专业实践时间与体育活动时间冲突,使学生的体育活动时间缩短。

三、中专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对策

1. 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重视阳光体育的开展

学校要重视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并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学校可以通过专业的人员和专门的领导小组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进行设计,每年举办一次大型的阳光体育活动。通过校园宣传、院级组织等活动促使学生参与到活动中,促进学生对阳光体育运动的理解,让他们体味到体育带给他们的欢乐。

2.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开展多形式教学

阳光体育运动与学校的体育活动紧密相连,但与此同时它对体育师资队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需要体育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进行体育活动的引导和组织。因此,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是十分必要的!一是教师要自觉接受新知识,感受新的体育锻炼的氛围,并主动向一些有先进经验的教师进行学习;二是要求学校领导加强对阳光体育教学的重视,加强对教师的重视,通过小组培训、学校间学习等方式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深化教师的学科知识。

同时,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对此我们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重视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以课堂教学为阳光体育运动的突破口,将体育运动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第二,重视课下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在丰富学生生活的同时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达到体育锻炼与实践活动的有效结合;第三,可以结合周围的院校开展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如马拉松长跑、徒步走等活动,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激发学生的体育活动兴趣;第四,可以根据性别和学生兴趣爱好的差异来设置不同的体育锻炼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地参与到活动中来。

3. 改善教学条件,合理安排教学时间

在时间安排上,要合理安排好教学活动时间,保证体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一是要提高学校对体育锻炼的重视,保证体育锻炼的时间和活动量;二是在开展其他活动时要避免与体育活动相冲突,以保证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

四、总结

总之,阳光体育运动的合理开展可以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但与此同时也应注意到,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离不开教师、学校和学生等多方面的配合,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齐心协力,发挥各部门的作用,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体育环境,使学生真正受益,充分享受体育所带来的乐趣。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特殊教育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影响因素;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2)03 — 0175 — 03

2006年12月23日,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全国亿万学生中掀起体育锻炼的热潮,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1〕并于2007年 4月29日,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标志着“阳光体育运动”进入实施开展阶段。特殊教育学校学生是一个弱势群体,特殊教育学校是对这部分弱势群体进行专门教育的重要场所〔2〕。国家教委等8个部门于1985年给国务院的《关于发展特殊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特殊教育,特别是残疾儿童教育,已经成为普及初等教育最薄弱的环节”。 〔3〕目前社会上对教育公平的呼声很高,我们应该看到在“阳光体育运动”普照广大普通学校学生的同时,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也应更好的受到“阳光体育运动”所带给他们的健康与快乐,同时也是全面提高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工作的一次契机。因此,在“阳光体育运动”启动一年之际,探讨特殊教育学校如何有效的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开展现状分析

(一)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设施不足,并且不适合特殊学生的身心特点

目前,特殊教育学校都存在体育设施不足的现象,而且体育设施的“常人化”、“竞技化”等现象较为突出。国家教委颁布的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标准中规定,9个班规模的学校活动场地,弱智和盲校应不少于3 570m2,聋校应不少于5 394m2;学校应设体育康复训练室,面积不少于56m2;盲校体育活动场地设置以适宜视力残疾学生使用的环形跑道和直跑道。除少部分作硬地外,大部分场地宜铺设草坪,并在适宜地位布置沙坑等适合残疾学生活动的体育设施和游戏场地。〔4〕但实际上,绝大多数特殊教育学校场地都不能达到这一标准,同时场地是沙地和水泥地等现象极为普遍,阻碍了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的开展。

(二)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课程设置有待改革

“我们发现特教学校没有专供残疾学生使用的体育教材,除聋校有一套试验教材(教师用书)外,许多特教学校只能借用普通学校的体育教学大纲和体育教材。即便聋校有试验教材,也没有摆脱以竞技项目为中心的教材内容体系,脱离特殊教育实际。”〔5〕可见,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的课程改革是多么的紧迫。同时课程改革也关系到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和体育工作发展的速度。

(三)特殊教育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形式简单,频率相对较低

调查显示,虽然大多数学校都能把体育活动纳入课表,但学生平均每周只进行2.28次课外体育活动,这与国家对中小学生“保证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要求相距甚远。〔6〕从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特殊教育学校的课外体育活动还有待改善。特殊教育学校的课外体育活动形式也主要集中在两操上,多种形式的比赛和校际之间体育活动相对较少,而且体育课外活动频率也很低。由于特殊教育学校经费和体育设施的限制,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这一现象更加的普遍。

(四)有关特殊教育体育的研究严重不足

从表中数据统计可见:有关特殊教育体育方面的研究,到本世纪以来刚刚开始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加之该领域的学者严重缺乏,因此研究成果和数量非常的少。由于近几年特殊教育受到国家和社会越来越多的重视,对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的研究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还是不能满足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发展的要求。

三、特殊教育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政府财政支持的影响

我国教育一直实行的是一种精英教育体制,各级政府和社会也只是重视重点学校的投入与建设,而没有对所有儿童(特别是特殊儿童和少年)一视同仁,这就导致特殊教育学校各个方面的发展往往滞后于其它类学校的发展。《中国特殊儿童义务教育发展中的问题调查报告》(2005年)显示:所有被调查的特殊教育学校校长都认为自己的学校在发展中资源缺乏。对于特殊教育专项经费是否到位的问题,仅有35.56%的人作肯定回答,64.44%的人表示不能及时到位;同时92.59%的校长认为学校的使用经费缺乏。〔7〕“阳光体育运动”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同于简单的一次体育活动和赛事,如果得不到政府与社会的支持与帮助是很难顺利开展的。因此,只有政府和社会的大力帮助与支持,才能使特殊学生真正的享受道“阳光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

(二)特殊学生自身生理缺陷的影响

特殊教育的对象是身心发展有缺陷或残疾的少年儿童,即智力、听觉、视觉、肢体、语言、情绪等方面发展障碍的儿童少年。因此,不少的特殊教育学校视不同的对象称为“盲人学校”、“聋人学校”、“启智学校”等。〔8〕特殊教育对象与普通教育对象在身体和心理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区别,这种区别在实施“阳光体育运动”过程中表现得非常突出。首先,因为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生理缺陷的类型和程度是不同的,如何选择适合不同特殊学生的体育运动形式是很重要的方面,不能像普通学校那样可以整齐划一的形式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其次,特殊学生进行体育运动往往都是被动和困难的,尤其是盲生和智障生,他们由于运动器官的严重缺陷,导致他们进行体育运动时受到很大的阻碍。因此,由于特殊学生的各种生理缺陷,导致了“阳光体育运动”很难顺利开展。

篇5

关键词:学校体育; 阳光体育运动; 终身体育

1. 阳光体育运动的概述

1.1 启动阳光体育运动的背景分析

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学生的肺活量水平,体能素质持续下降,体能素质中的速度素质与力量素质连续10年下降,而耐力素质连续20年下降。超重和肥胖学生的比例迅速增加,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这一结果的公布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学生体制健康水平的广泛关注,媒体在争论,学者在反思,家长在担忧,行政管理部门在研究。针对目前学生三点一线的单一生活模式,为了号召广大青少年走出教室,来到操场,走到阳光下,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提出了“阳光体育运动”。再结合当前社会现象和学校体育教育改革以及学校体育工作特点的基础上,2006年底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了《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阳光体育就是在这种大的背景下提出的。

1.2 阳光体育运动的内涵

阳光体育运动的主要是针对长期以来我国“重脑轻体”的教育观念及当前青少年体质健康方面令人担忧的现状而采取的措施。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就是要进一步提高对体育的认识,认真组织实施,在全国大中小学中掀起阳光体育运动的热潮,形成全员参与的群众性体育锻炼的良好风气;要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标,用三年时间使85%以上的学校能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是85%以上的学生能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掌握至少两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体质健康水平切实得到提高;要以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基础,建立完善测试结果记录体系;要与体育课相结合,坚持依法治教,规范办学行为,开足并上好体育课,通过体育教学,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阳光体育运动,要与课外体育相结合,配合体育科教学,保证学生在每个学习日有一个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将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纳入教育计划,形成制度,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使“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口号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要加强组织领导,统一部署制定具体的措施,组织本地单位的阳光体育运动的实施。

2.学校体育的功能

2.1 学校体育具有教育、健身的功能

学校体育对学生的教育是全方位的,它还包含了人们对自身的人适合对生命的感悟。学校体育通过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可以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促进学生神经系统的发育。这为智力开发奠定了生物基础,同时学校体育对学生的个体社会化过程和人格完善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学校体育具有健身的功能,因为学校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内容来进行教学、锻炼、训练,所以要求人体直接参与活动并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因此他具有强身健体的本质功能。

2.2 学校体育具有娱乐与文化的功能

学校体育课余活动,一方面,为学生通过参加体育活动可以调节感情、丰富生活,环节学习带来的压力。另一方面,学生通过更换上体育比赛与表演可以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和精神上的享受,它还是学生休闲的重要手段。学校体育的文化功能是学校体育最主要的社会功能。学校通过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身体教育,可以使学生掌握体育卫生保健等方面的知识。技术以及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这一过程中,体育文化被代代相传,延续和继承。学校体育对体育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

2.3 学校体育具有辐射作用

学校体育对竞技体育的辐射作用早已经得到肯定。随着我国社会体育的不断发展,学校体育对社区体育和家庭体育的辐射作用也开始凸显出来,许多社会体育方面的研究都不约而同地得出了“社区体育要以社区附近的学校为中心开展”这样的一个基本结论,充分说明了学校体育的基础地位。学校体育的辐射功能也是学校体育本身想纵向的时间和横向的空间扩展的一个必然趋势,是对终身体育的积极回应。现代学校体育在实践和空间上应该跨越封闭的学校界限,立足于未来的目标,与社会体育、家庭体育形成相互辐射的有机整体。

3.学校体育与阳光体育运动的关系

3.1 更新学校体育内容,为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扩宽道路

学校体育工作以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为指导,以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广泛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为重点,提高每个学生身体素质和竞技水平。通过开展阳光体育与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实验及其效果实践、总结,创编出具有学校体育特色的趣味性、安全性、实用性的活动内容、形式,开发出新的体育课程资源。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阳光体育”工程的开展,学校体育教学行为应打破教学常规,突破以竞技体育为主的教学模式,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健康第一”基本理念。即根据学生身、心理发展的特点,选择创造学生乐于参加的教学内容和有兴趣的教学方法来完成教学目标,培养终身体育的健康意识,为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拓宽道路。

3.2 学校体育的目标使阳光体育运动更加具体化

中小学学校体育的目标是: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培养学生从事体育运动的态度、兴趣、习惯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使其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阳光体育运动” 对学校体育教学、 课外活动、 校内外竞赛等内容和形式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明确了今后学校体育课程改革要以 “达标争优、 强健体魄” 为目标;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 ,积极探索适应青少年特点的体育教学和活动形式 ,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和能力;指导学生开展有计划、 有目的、 有规律的体育锻炼 ,使学生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努力改善学生的身体形态和运动机能 ,提高他们的运动能力 ,并达到体质健康的基本标准。

3.3 阳光体育运动开展对学校体育提出的新要求

学校体育与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二者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增强学生身心健康,但是阳光体育运动工程更具体,有量化标准和明确的时间限制。二者都依托于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等进行开展,但是阳光体育运动更注重《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和达标,更关注学生每天 1 小时体育活动的落实,更重视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都是积极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切实推进素质教育,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要按照学校体育工作政策要求开展工作,要保证课时,要按课程标准教学,要配齐配强体育教师,要广泛开展课外体育活动,要加强学校体育设施器材保障,要确保学校体育安全等等。 学校体育更多的依托于体育课,注重教育、学科学理性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阳光体育运动则以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基础、为主线,围绕在短期内提高学生体质健康为目标,采用广泛开展各项课外活动,积极落实每天 1 小时为手段,达到学校体育和阳光体育共同的目的。

3.4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使学校体育的教学内容更加技能化

“阳光体育运动”在我国各个地区学校的顺利开展,改变了人们对体育的认识的误区。学校体育教学目标的合理定位,根据我国各地区学校及学生的特点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保证学生锻炼的时间,开展丰富的课外体育活动以及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都有助于提高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通过近几年阳光体育在各个学校的开展情况以及学生展现出的全新面貌,都得到了全社会的肯定与支持,提高了社会各方面对学校体育教育的认识与支持,表明了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使学校体育教育的教学内容更加技能化。

参考文献:

[1] 周登嵩.学校体育教学探索[M] 人民出版社,2000(1).123-126

[2] 李晋裕.学校体育史[M]海南出版社,2000(12).86-87

[3] 刘海元.关于开展阳关体育运动若干问题的探讨[J] 体育学刊,2007(8).2

[4] 黄勇.论高校体育与素质教育[J]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2).第3期

[5] 祝菁. 普通高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可持续发展研究[D]. 山东大学, 2009 . 4

[6] 周华. 阳光体育运动视角下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理性思考[J]. 中国成人教育, 2009,(07) .12-13

篇6

在2006年的年底,国家体育总局提出了“阳光体育运动”,在全国各高校中广泛、深入地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目的是有效地提高广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在“阳光体育运动”的背景下,高校的体育教育目标、教育方案等也要随之发生改变,本文将从阳光体育的目标、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进行研究。

一、阳光体育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目标

阳光体育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标,85%以上的学校能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使85%以上的学生能做到每天锻炼1小时,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等级以上,掌握至少2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体质健康水平切实得到提高。因此,在阳光体育背景下,高校体育应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以增强学生体质为导向,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运动兴趣、体育意识、锻炼习惯的培养,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这应是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主要内容。

二、阳光体育背景下高校体育课教学改革的方向

(一)牢固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将终身体育作为体育教育的终极目标

“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高校体育不仅要解决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还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习惯,真正使“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深入人心。落实到体育课教学中:首先,体育教育者应在体育理论与实践教学中深入贯彻“健康第一”思想,通过体育健康知识的传授、体育健康理念的传播、体育参与技能的指导,使学生将体育生活化作为追求健康和幸福人生目标的必要途径,为其终身体育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高度重视体育教育对象的差异性,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和爱好,坚持“以人为本”,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体育教学服务,培养学生终身体育参与的技能和习惯。

(二)与阳光体育相结合,实施课内外一体化体育单项俱乐部教学模式

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能更好地组织体育教学,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根据普通高校对学生培养目标和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需求,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使其能够掌握几项体育项目锻炼的方法,为终身健康奠定良好的基础。

体育课堂教学以单项俱乐部的形式进行教学,通过开设多个体育项目的单项体育俱乐部课,使学生能自主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项,课堂教学由于学生人数较少,场地、器材有保障,应以传授和学习运动技术技能、健身方法为主,能使学生较全面地掌握单项运动技术技能和健身方法,充分利用单项俱乐部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2-3项运动技能,形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三)更新课外活动内容体系,使课外活动成为实践阳光体育的主要途径

体育活动课包括课外锻炼、课余体育训练和各项竞赛活动的开展,是高校学生巩固、检验知识并通过实践提高体育能力的有效途径,课外活动是体育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是促使学生积极锻炼、形成终身体育习惯和实施阳光体育的主要途径。目前,大多数高校对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没有制定具体的目标任务,由学生自己凭兴趣爱好随意参与活动,缺乏必要的组织、指导与管理,有些高校的课外活动形同虚设,真正参加课外锻炼的只是少数学生,特别是大三和大四的学生几乎不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因此,课外体育活动应统一组织和管理,参与对象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在经常化、普遍化和多样化的课外活动或竞赛中获得运动的乐趣和成功体验,从而引导更多的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每天参与1小时以上的体育活动,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使课外活动成为大学生实践阳光体育的主要途径。

(四)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将阳光体育活动纳入到体育课程考核《纲要》

篇7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 阳光体育 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 2015 )01-0074-03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实施和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按照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各地、各校和教师在制订具体的课程实施方案时,可以依据课程的学习目标,从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选用适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在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现代化进程中,面对现代体育的冲击,究竟还有没有生存空问和价值?我们该怎样把其价值挖掘和展示出来?我们是否应抓住“阳光体育运动”这一时机,既开展好“阳光体育运动”活动,义能促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承与发展?这些思考,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提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1 阳光体育运动简述2007年4月29日,李长春在北京主会场朝阳公同宣布“全同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全面启动。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全同亿万学生中掀起群众性体育锻炼的热潮,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在《教育部同家体育总局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要进一步提高对体育的认识;要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标;要以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基础;要与体育课教学相结合;要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要加强组织领导。具体要求是使85%以上的学校能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使85%以上的学生能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等级以上,掌握至少两项日常锻炼的体育技能,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切实提高体质健康水平,并通过广泛开展学生体育集体项目的竞赛、主题鲜明的冬季象征性长跑、具有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的学生体育活动等,不断丰富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这一活动的目的,就是要通过阳光体育活动,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形成浓郁的校园体育锻炼氛围和全员参与的群众性体育锻炼风气,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有效提高学生体质健康状况。2 民族传统体育简述民族传统体育是指在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个或多个民族内流传或继承的体育活动的总称,包括各民族传统的宗教祭祀、健身和娱乐活动项目。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各族人民在各自不同的历史发展长河中,依靠自己的心灵智慧创造出来的灿烂民族文化,承载着中国民族文化之精髓,是中国民族文化运用与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也是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新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化的繁荣,民族传统体育也相应得到了发展,其研究、挖掘、整理工作不断深入,普及工作全面展开。民族传统体育具有较强的灵活性、趣味性,对场地、器材的要求不高,易组织,更适合体育设施较差的学校开展。目前,我国一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已被逐步纳入到了学校体育教学中,这说明我国已逐步认识到民族传统体育对少数民族地区学校体育教学影响的重要性。在“阳光体育运动”中开展民族传统体育,不仅可以实现“阳光体育运动”目标,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还能弘扬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3 民族传统体育的特征民族传统体育是一种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其所具有的健身强体性、文体交融性、趣味性、简单易学性、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及项目内容丰富等显著特点很适合于“阳光体育运动”中实施开展。3.1健体强身性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可以发展人体体能,增强人的体质。各民族在漫长的社会生产劳动中逐步产生、发展出各具特色的锻炼方法和手段。如苗族的苗拳、土家族的摆手舞、侗族的抢花炮、回族的木球等,都具有显著的强身健体功效,使人们在生产、生活之余,能得到体力锻炼和精神调节。将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2.2.2参加民俗体育活动的目的南表2可知,群众参加民俗体育活动的目的是有所不同的,其中为了娱乐身心而参与民俗体育活动的人数的比例是最高的,占30.7%;而有一部分人群是为了增加交友和获得利益参与民俗体育活动。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人们认识到参与民俗体育活动的娱乐之处,愈来愈重视对自己的身心健康发展。但是另一方面反应出,少数群众参与民俗体育的目的是为了名利,背离了民俗体育活动开展的本质。2.2.3民众获取民俗体育知识的途径从表3中可以发现,32.3%的群众获得民俗体育知识的途径主要是通过传统节日及比赛,28.5%的群众是通过电视媒体来了解的,还有23.6%的人是由政府宣传了解到民俗体育活动的。结果表明群众获取民俗体育知识的途径不多,因此,政府应在这方面增加更多的获取途径,让民众更加充分去了解民俗体育并积极参与。2.2.4黄山市主要民俗体育项目的内容

古徽州历史文化浓郁,丰富多彩的民俗体育在这里孕育并被广泛地传播。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黄山市的民俗体育的分布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黄山地方文化风格、风味不同的民间体育复合形成了黄山市独特的民俗体育特色项目。从表4中可以看出黄山市地区民俗体育资源十分丰富。黄山市三区四县都有属于自己特色的民俗体育项目,其中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俗体育项目也有很多。如歙县南乡三阳叶村的“叠罗汉”,它起源于明朝,多数为男性参与者,“叠罗汉”的表演淳朴,特别是在最后的叠表演,动作南易到难,叠的人体造型多达60多种,十分精彩,生活气息十足,充分体现出了男性的力量美。黄山市民俗体育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逐渐形成了适合当地群众的生活和精神需求,其传承性比较稳定。随着时代的变迁,它也在逐渐改变,但是其传承的主要精神却一直流传,这是人们喜爱民俗体育的一个重要原因。2.2.5参与民俗体育活动的群众的年龄和性别的结构特点(1)年龄结构表5显示,民俗体育的参与者中以中老年着居多,其原因可能在于中老年人对民俗体育活动比较热衷,对于一个国家、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有自己独特的深厚的感情,他们的经历要多一些,有的甚至从小就开始接触、了解。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老年人的空闲时问相对多一些,同时也为健康和长寿着想,中老年人参与民俗体育活动是为了增多与社会的接触,还可以使自己不与社会脱节,丰富自己的晚年生活。而年青人对于民俗体育的接触较少,认识不深,所以参加的积极性就不高。(2)性别结构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男性参加民俗体育活动的意识比女性相对来说要强一些,主要是因为一些民俗体育活动项目对于身体素质的要求比较高一些,而女性本身体质就较男性弱些,不能够坚持长时问的舞龙舞狮等活动。2.2.6民俗体育开展的场所及活动经费

(1)民俗体育开展的场所

如表7所示:黄山市民俗体育的开展的场地主要是在宽敞的露天场地,占56%;大型收费体育场馆对外运营的占9%,民俗体育活动专门的开展场地所占比例是最少的,只有3%。

显然,黄山市民俗体育项目开展的专用场所严重不足,导致民俗体育的开展得不到完全发展。通过调查得知,在黄山市的三区四县中,屯溪区、黄山区和徽州区民俗体育的开展场所相对要多一些,因为这些地区的经济较发达,祁门县和歙县也保存了较完整的古戏台,对于民俗体育的开展有一定的场地提供,但并不能仅限于此,因此,当地政府应该加强对场地设施的建设,以求有一个良好的环境供民俗体育更好的发展。

(2)民俗体育开展的活动经费的来源

由图1可知,黄山市地区民俗体育活动开展经费来源主要有:政府拨款占37%;组织者自己筹集资金开展民俗体育活动的有31%;企业赞助的占有21%。因此,黄山市民俗体育开展经费的来源主要是通过政府相关部门的拨款和参与者自己筹集资金而来,其经费来源比较单一,因此应增加经费来源渠道,使民俗体育的开展经费更加充足。项目融入“阳光体育运动”中开展实施,对增强学生体质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3 2文体交融性少数民族能歌善舞,热爱文化,酷爱体育,形成了互相交融、互相促进、不断发展的传统文化和体育,形成了高度技巧性同高度艺术性相互交织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这些体育项目既增强体质义愉悦身心,达到健、力、美的和谐统一。如表演苗鼓项目时,鼓舞者随着自己击出的鼓声,双手高低、快慢的挥舞,双脚灵巧地跳跃,千姿百态,千变万化,展现出各种优美的姿势。该项运动的参加者不仅要求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还要具备较高的音乐素养和舞蹈技巧。在“阳光体育运动”中开展这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既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义能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3.3趣味性千百年来,各民族在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对生活经验的总结中,不断创造出能满足自身娱乐需求的身体活动,这些活动的全程都贯穿着娱乐的气息,还能达到有效的健身效果。如历史悠久和流传广泛的摆手舞、抢花炮、摔抱腰、打草蛇、跳竹竿等。随着民族传统健身体育运动的日益普及,其所具有的趣味性特点更具吸引力。在阳光体育运动中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更能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促进学生锻炼身体奠定基础。3.4简单易学、简捷易赛由于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授通常都是依靠长者言传身教,缺乏经过整理的文字和体系,因而民族传统体育除少数项目外,绝大部分项目技术含量不高,难度不大,简单易学,只要具备一定的身体素质和协调性,再加上恰当的指导,很容易掌握。民族传统体育比赛经过长期的演进,其衡量尺度比较客观,操作起来比较简捷。很多项目初步掌握了基本技术和战术就可以进行对抗,裁判员要求不高,如高脚对抗、苗鼓、陀螺等项目,规则简单,容易在大课问、课外体育活动中开展,不需要专业裁判。3.5缓解场地、器材不足问题学校体育经费投入不足,场地器材短缺,不能满足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需要,已成为当前制约我国体育教育发展的主要问题。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短缺、陈旧,同样阻碍了“阳光体育运动”的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不需要专门或特殊的场地,运动器材能够就地取材、直接借用生产工具或自己制作。如毽子、跳绳、风筝等器材制作简单,而且只要一块平地即可开展。在经费投入不高的情况下,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能够较理想地解决阳光体育运动中场地、器材不足的问题,帮助教师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3.6丰富教学内容目前我国学校开展的体育教学项目是现代体育,如篮球、体操、乒乓球、田径等。这几项现代体育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符合学校现实条件,但重复同样的体育内容,过于枯燥,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我国农村中学中,自南活动是大部分体育堂课的内容,原因是体育器材严重缺乏,体育教学无法正常开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发现,体育部门领导和广大体育教师们已在想方设法丰富现有体育课程资源和开发新的体育项目资源。据不完全了解,有高脚马、太极拳、陀螺、三人板鞋竞速、舞龙舞狮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已进入少数民族地区的部分高校、中学,因此民族传统体育与“阳光体育运动”的融合开展,能够丰富教学内容,解决现有课程资源不足的问题。4 民族传统体育进入阳光体育运动应注意的问题民族传统体育与阳光体育运动的融合开展是一个全新的课题,需要深入地学习和研究。究竟哪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开发与利用的价值,必须全方面的考虑、筛选才能确定。从当前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体育中开展的实际情况来看,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4.1应充分体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融入“阳光体育运动”中的民族传统体育要充分体现学校体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社”健康的全面发展,满足学生的运动兴趣和需求。重视课程内容的体育文化含量,必须坚持课程内容的安全性、育人性、发展性,剔除民族传统体育中消极的成分和因素。[3]民族传统体育通过“阳光体育运动”开展,要使学生掌握两项终身体育必具的运动技能,养成运动习惯,既为在校期间的健康服务,又为今后阶段的终身体育提供内在的动力基础和外在的技术基础。4.2应发挥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的作用民族传统体育在进入阳光体育运动中,各级主管部门可通过政策驱动,以制订规定性文件或倡导性文件等方式,规定或鼓励基层学校因地制宜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大力争取国家阳光体育运动项目经费;地方政府应从教育经费中拨出专项经费。充分发挥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的行政引领,组织教研员、校长、体育教师及相关人员,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师与学生特点、地域特色等,进行民族传统体育与阳光体育运动的融合开展。4.3应选择趣味性强、易于开展的项目由于学生的好奇心较强,充满趣味性的体育活动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在民族传统体育与阳光体育运动融合开展时,为了让学生体验到运动乐趣,体育教师应多选择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符的、适合其年龄特征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摆手舞、板凳龙、踢毽子等体育活动。民族传统体育具有现代体育项目不可比拟的优点:一是不受人数限制,参加人数多少没有明确规定;二是不受场地器械限制,一块空地就可进行,所用器材可以自制,对场地和器械有极大的应变性、灵活性和随意性;三是男女老少皆宜,不受技巧制约,有的项目允许表演者自由发挥,易于在学生中开展。4.4应选择有健身价值的项目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资源非常丰富,学生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但不是所有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都能融入阳光体育运动。如踢毽子、跳房子、斗鸡等项目有利于学生腿部协调性和力量的发展;打波螺、丢沙包、扳手劲、打水漂等项目有利于学生手臂协调性和力量的发展;高脚马、摆手舞、跳鼓舞等项目则有利于学生全身协调性的发展。其中土家族的摆手舞,不光对发展学生的协调性很有帮助,而且还能加强学生的团队精神,使学生了解摆手舞的起源与发展史,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民族文化,增强民族知识和民族自豪感。但是,如抢花炮之类的项目则不适合在中学生中开展的,因为抢花炮的身体接触和碰撞太多,容易造成损伤。4.5要因地制宜的选择项目 在民族传统体育进入阳光体育运动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各学校的实际情况,注意场地、器材、人力、物力上的现实可行。根据学校运动场地状况、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运动所需器材的原材料获取与制作的便利性,作为选择开展项目的前提条件。如一些再好、再科学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果学校没有场地、没有器材难以开展,就不应该进行选择。如舞龙、划龙舟,只能用来作为欣赏的项目。5结语

民族传统体育进入阳光体育运动,必须在建立民族传统体育师资培训机制,发挥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性作用和校内外其他人力资源的合力作用,加大设施经费投入的同时,多途径地开发利用场地器材,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合理引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同时,在阳光体育运动中开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要让学生了解各民族的历史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感和自豪感,使民族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弘扬。参与文献:[1]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Z].2006(12).[2]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s].教体艺[2006]6号,2006(12).[3]曲宗湖.杨文轩主编《现代社会与学校体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5.[4]胡小明,胡英清,刘靖南,方协邦.民族体育[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8.

Feasibility Study of Combining the Traditional Sports

with Sunny Sports

Xiong Jingmei

篇8

关键词:阳光体育运动;现状;对策;调查

1.研究目的

阳光体育的实施严格依据我国现代化学校体育的开展现状以及学生体质状况而开展,它体现着我国目前的时代特征。阳光体育以学生为实施主体角色,结合学校的文化环境、氛围、学校建校宗旨、制度与动态活动等,为学校构建多渠道的实施平台,从而拓展和丰富我国学校文化教育内涵。阳光体育的主要内容是指学生在具备一定体育能力的基础上,积极地参与到校外、大自然等环境中所组织的体育活动,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每天锻炼,幸福一辈子”等的理念。阳光体育实施的最终目标是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增强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的意念,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同时使学生掌握扎实的体育基础知识以及专项技能与技巧,培养良好的锻炼和保健习惯;依据学生的不同个性,发展其创新力和综合能力。

高校体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尤其是对学生的体质、品质、智力、审美、社会适应能力等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高校中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落实教育方针、坚持现代化教育理念等的必然发展要求。因此本文以高校实施阳光体育运动为研究对象,对各高校的阳光体育实施进行实地调查和分析,进而提出合理的建议与发展对策。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湖南省内15所普通本科院校的体育部负责人。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通过在中国期刊网全文检索、图书馆查阅近几年相关的学术期刊与论文;阅读关于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门对“阳光体育”所颁布的文件和标准。

2.2.2问卷调查法

依据本研究的目的和对象,在以颁布的《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为依据的前提下,并结合本省的教学特征、实际情况,对相关标准与内容进行具体与丰富,制定了本研究的调查问卷。共发问卷15份,回收15份,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为12份,合格率为80%。

2.2.3数理统计法

通过对调查信息表进行百分比统计和整体,运用统计软件SPSS100和Excel做数据处理。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调查结果

通过对调查信息结果和数据进行逻辑性分析,结果显示:(1)在调查的15所高校中,有12所高校开展了“阳光体育运动”。以下结果为开展阳光体育的高校展开具体调查。(2)调查结果显示:15所学校均开展了“阳光体育运动”的启动仪式;658%的学校却没有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具体实施制定计划;只有142%的学校对“阳光体育运动”制定了发展计划。(3)针对“每天锻炼一小时”的阳光体育计划的调查结果显示:没有学校将其作为课外体育活动;50%的学校坚持每周安排两到三次的一小时锻炼活动;45%的学校坚持在锻炼活动中配有指导教师。(4)在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具体组织形式上调查显示:12所学校中都实施了早操锻炼制度;50%的学校在每学期都制定了校园性竞赛活动;65%的学校积极成立了课外体育俱乐部;853%的学校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校园的体育社团中;158%的学校鼓励学生参与到社会所组建的体育社团。(5)在对“阳光体育运动”的细节与保健方面调查显示:有50%的学校将“阳光体育运动”考核列为评价体系中,25%的学校设有相关的制度和物质奖励;所有高校都为课外体育活动提供了意外伤害保险;每个学校都设置了相应的作息制度;175%的学校将“阳光体育运动”的积极表现与成绩相结合作为学期评价结果;354%的学校将“阳光体育活动”的指导教师待遇水平等同与一般的授课教师。(6)调查结果中显示“阳光体育运动”受师资队伍、资金、场地与器材的紧缺限制较大,其中12所学校中有67%的认为场地不足;802%认为器材不足;50%的体育负责任人认为资金紧缺;42%的认为课程安排中的时间冲突导致体育锻炼的学生人数较少。

3.2调查结果分析

从以上调查结果中可以分析得出:多数高校在“阳光体育运动”的具体实践与开展过程中付诸了一定的行动,但是在细节与整体把握方面仍存在较严重的问题:(1)高校体育教学方法和组织模式科学性、合理性较差,形式单一、枯燥,很难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阳光体育活动”中来。统一规范的体育教学目标与内容不能完全达到学生们的个性化需求,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体育参与积极性。(2)高校在“阳光体育运动”的场地设施和师资队伍的投资力量严重匮乏,支持活动的开展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经济投资上,而学校在体育经费的投入中只有极少一部分作为“阳光体育运动”的资金,调查结果显示,只有50%的学校在“阳光体育运动”的资金投入中超过2万元,由此可知高校在资金投入方面还相差甚远。(3)调查显示,多数高校并没有制定严格的“阳光体育运动”管理体系,在监督和改善等管理方面的体制还不够完善,评价体系是衡量教学过程是否合理的重要标准,是“阳光体育运动”顺利开展和总结提高的重要保障,目前,半数学校还未制定相关的科学考核制度和管理措施,由此可知,“阳光体育运动”还未构建一套完整、系统、科学的监督管理体制。

4.结论和建议

4.1结论

(1)多数高校存在不重视“阳光体育运动”,缺乏严格系统的实施计划,很多细节和管理层面还未辅助完整的计划和规范,“阳光体育运动”在高校中的开展现状不尽理想。(2)针对“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现状,高校应对体育课程、教学模式、教学过程等作进一步的改革和完善,提高学生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和参与力度。(3)实质上,高校的等级区别不是导致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情况的唯一管辖部门,教育部管理模式则是影响其开展状况的重要原因之一。

4.2建议

(1)首先,要加大对学生体育锻炼的意义教育和价值认识,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主动意识和观念。在体育教学中将“以人为本”、“终身体育”作为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体育锻炼中获得正确的价值观,从而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从而获得主观能动性的体育锻炼。

(2)为了阳光体育运动的顺利开展要加大对运动场地、器材、校外实践基地、资金等的投入力度,从而满足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需求。不断转变体育设施、器材是专门为体育课准备而建设的思想,要以学校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因地制宜,统筹安排,积极主动改善运动场地与器材的完整性、安全性和卫生条件,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环境。

(3)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学校的管理、监督和检查,对体育课程、时间、重视程度给予奖惩分明的管理制度。(作者单位: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王光炎.转变体育意识――体育终身化的关键[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8):1036-1038.

篇9

深圳普通中学生之所以在国内外体育竞赛中能有如此优异的表现,主要原因在于深圳多年来坚持在中小学开展阳光体育运动。2007年以来,深圳市成立学校阳光体育运动领导小组,市、区政府将学校体育工作成效作为教育考核重要内容,强力推进阳光体育。各中小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如火如荼,青少年学生纷纷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享受运动,强健体魄,身体素质和竞技能力明显提高,成为深圳教育的一大亮点。

目前,全市中小学校全部铺设了塑胶操场,体育器材设施设备配备全面达到教育部新颁标准化建设标准。各学校还因地制宜建设快乐体育园地。2011年深圳大运会63个使用场馆,有21个属于教育系统,17个在中小学校。正在深圳举行的广东省第十届中学生运动会,包括田径、游泳、球类等7个比赛项目是利用中学场馆进行的。这些学校的体育场馆和相关配套设施达到了国际比赛标准,双休日、节假日对学生免费开放。

打造体育特色学校,是深圳市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一个重要策略。深圳市教育局将认定体育特色学校作为素质教育综合示范学校的一项标准,每学期开展一次创建工作专项检查,每学年组织一次工作总结和经验交流,对被认定的特色学校给予市、区专项经费,市、区两级每年各拨付创建小学10万元、中学15万元。深圳还建立专门的体育督导评估队伍,对学校进行科学考评,考评结果与校长和学校考核奖惩挂钩。

评价机制极大调动了各学校开展阳光体育的积极性。各校都着力建立全员参与的模式,实施1+1、1+2甚至2+2工程,让每个学生至少拥有一门以上体艺特长。同时,各校都开展体育课题研究,组织专家创造性地开发课程。各校逐渐形成特色传统项目,推进“一校一特色,一生一体艺”教育特色建设。

篇10

针对高校的体育教学来说,“阳光体育运动”无疑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因此,其也对高校的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务必保证体育教学开展的各项活动均是以 “阳光体育运动 ”为主线,充分尊重学生自身的客观需求,为其创造良好的环境,培养其每天坚持锻炼的意志力和兴趣,最终养成健康科学的锻炼习惯。

1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背景

阳光体育活动, 简言之就是让学生的体育运动走进户外,贴合自然,使学生在体育运动与自然相互融合的过程中产生兴趣,进而在自然状态下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这一新颖的教学概念被提出主要是为了解决两个方面的社会问题,一是当前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教育形势堪忧,二是打破传统的 “重脑轻体 ”的教育理念。通过此种方式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加入到户外运动的队伍中来,在接近自然,沐浴阳光的同时,促使其逐渐地养成健康的运动习惯。另外,这一热潮也会在各大高校迅速的扩展开来,养成浓厚的体育运动的氛围,促进整个大学生群体身体素质的整体提高,从客观上讲,这一教学模式的推广也是为了保护学生享受体育运动的基本权利。

2当前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不足

2.1体育教学理念落后,高校篮球教学观念有待提升

在我国,针对高校的体育教学已经进行了长达数年的改革活动,然而改革效果并不理想,体质教学观等传统观念在一些高校中仍然存在,显然这些观念的存在完全违背了阳光体育运动所强调的以运动为趣、终身运动的理念。在高校的体育改革中,我们一直高喊 “终身运动 ”、“健康第一 ”,但是实际执行起来仍然存在一定的偏差。学生没有养成每天坚持锻炼的良好习惯,就连正常的体育教学也会因为教学器材、场地、师资队伍等原因造成无法正常开展,这也造成了学生迟迟无法建立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综上所述,体育教学观念落后给阳光体育远动教学模式的推广带来的影响可见一斑 。

2.2教学内容较为单一,体育教学课程内容不够科学

教学形式方面,大学体育教学前两年主要采取公共必选课的形式展开,对于大三大四的学生则没有硬性的要求,体育运动大多以个人差异不同层次的展开。伴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内容逐渐的丰富起来,但是受限于师资队伍、教学器材和场地,目前仍然无法彻底的满足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需求。一些高校体育教学的开展忽略了学生的身心状况,教学过程往往采用男女分班或者按兴趣分班的方式。也正是由于此种原因导致了学生对于体育教学的兴趣不高,最终造成阳光体育运动没有健康的推广环境。

2.3.教学创新力度不够,课余体育活动开展少或者不健全

就目前形势来看,高校的体育老师需要承担的工作职责较为繁复,除了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学生身体素质测试、校内外的竞技体育运动、业余及专业运动员的日常训练工作之外,还要承受着一些科研项目和职称测评,最终导致体育老师身心俱疲,再加上体育老师在一些业余项目上付出得不到认可和应有的回报,直接造成其对体育教学事业失去信心。从心理上就不愿意去参与学生的课余体育锻炼。也正是因为此种原因,在根本就没有正式的组织规则和要求的前提下,高校的课余体育活动也显得更加的随意。

3阳光体育视角下高校篮球教学模式创新的有效对策

3.1转变体育教学理念提升高校篮球教学的主导地位

体育老师的传统教学观念是阻碍改革向深层次推行的主要影响因素。所以 ,如果想把阳光体育运动在高校中推广开来,需要贯彻“终身运动 ”的理念,关注学生的差异性,有针对性的培养其终身运动的健康运动习惯,为其终身运动的实现打下基础。与此同时,注意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的养成,以游戏的心态投入到体育运动中。秉承“健康第一” 的思想,让体育运动成为大学生生活的一种方式,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除此之外,还要不断的完善体育教学的制度体系,以此保证“终身运动”、“健康第一”这两大理念能够真正的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得到贯彻。

3.2充分挖掘课程资源,注重篮球教学训练的科学性

充实体育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其主要方法如下:(1)引进传统的民族体育活动,综合利用地方性的民族文化特色,创新民族体育运动,让这些民族的具有文化特色的体育项目在高校的体育教学中得到传承和发扬。(2)改革竞技性体育项目。比如,变换体育器材的规格,降低运动负荷,调低难度系数等,通过这种方式让竞技项目能够被大学生所接受,在有限的体育教学时间内最大程度的拓展学生的体育运动方式。

3.3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课余体育的质量和组织能力

人在完成每日锻炼一小时和课余体育运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这方面应该充分的发挥学校各级组织的作用,不断的向学生宣贯 “健康第一 ”的运动理念,调动学生的能动性,促使其积极的参与课余体育运动。作为高校的体育老师更应该本着提高学生身心健康为目的的心态,积极的参与到学生的课余体育运动中,为其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