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4-02-27 17:55: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化学实验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根据化学教育课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教学的进度,教师应该把化学实验的开展更加的贴近生活,结合实际的去讲解,不但加深了对化学的实用性的建树,也为学生独立生活和进入社会打下一定的基础.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了一定的提高,自主创新的能力也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了.教师设计实验时候尽量的靠近生活,例如在讲解酸碱度这一个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地去测量当地的土壤的酸碱度和相对的解决方案.还有想加碘盐的这个更加贴近生活的案例.教师可以自己设计,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地去设计,通过学生自己的设计,可以锻炼他们的思维缜密性和逻辑性,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自主创造力.这个过程的意义不在于化学这一门课上,对于数学,物理这些主要课程的学习也有实际的意义.在有关的课后作业方面也可以布置一些学生能够做的小实验.结合教材内容和课堂所学的知识点,让学生设计相关的小实验,有条件的可以自己动手做,前提是在安全保证下的.做这些家庭小实验,能让他们更加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学知识点.
二、重视知识获取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在过去的教学中,很多教师采用应试教育的模式,对于实验只是注重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重复简单的机械式的操作而忽略了过程的重要性和设立问题情景还有解答思路的分析.近几年化学试题中出现科学探究内容,对初中化学教学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今课改的要求,我们要准确把握住方向,不离开课本知识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科学实验的探究,开发自主探究能力,渐渐形成科学探究能力.为了提高学生在化学实验的科学探究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借助典型的化学实验来引导学生的思维探究.
1.以课标和教材的整体性为指导,对学生的实验训练进行分阶段和分层次的实施.比如在观察硫燃烧时的现象时,由于不同形态的物质不一样燃烧时的现象也不一样,固态的硫先被液化再气化,所以在空气中它燃烧时就会产生蓝色的火焰.
2.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把演习实验改成设计实验.让学生自己根据自己的兴趣而提出方案设计实验,提高他们的开发性思维.
3.采取联系知识点的方式.利用一些化学知识点或者元素的特性,把有相同性质或者相似的知识点或者实验相结合起来教学,就像氢气、氧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这些气体的制取,他们的操作实验都具有相似的特点,这样关联起来传授与学习,有利于学生们学习和理解,也对他们的思维能力培养有重要的意义.
篇2
一、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验具有生动、直观等特点,益于引起学生兴趣,使学生从教师的枯燥讲授中解脱出来。对初三的学生来说,化学是一门刚刚接触到的学科,他们对丰富多彩的化学世界不是很了解,但这也驱使了他们对化学学科好奇心的出现。此时,如果我们利用实验教学,有目的地向他们展示许多丰富有趣的自然现象,会对他们产生极大的探究乐趣,从而产生热烈的学习欲望和学习需求,自然地激发渴望学习的天性。学生的学习潜能在一系列实验现象的强烈刺激下,已经转化为学习的巨大动力,使学习成为自觉的行动。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如果把学生的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礼物来领受。”通过化学实验的教学,使学生对化学的兴趣转化为一种自觉的行动。变“要他学”为“他要学”,使学生享受一种探索知识的愉悦感,领受“成功”这一“礼物”的兴奋,他们此时才会真情投入,认真学习,很快掌握学习要点,学习效率也会显著提高。
二、实验能使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知识,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新《课程标准》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使学生能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发展。实验是一种能动的实践活动,它让学生积极地参与知识获取过程,这样学生不但获得了有关知识,而且还获得了获取知识的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学生能从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的分析中获取知识,找出规律,悟出道理,并且能发现和掌握解决一般问题的方法。这相当于把“能力”这把钥匙交由学生自己,让他们自由打开知识的大门;实验教学为素质教育留出了时间和空间,学生在这个知识空间里主动地探索出学习方法,发现学习规律,学会了学习,为今后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实验过程是一个从未知向已知、从旧知识向新知识迁移的过程,知识在学生头脑中通过内化和同化作用建立起新的知识体系,技能将通过内化和活化作用转化为能力,这种质的飞跃必须由学生亲身实践才能完成。学生一旦养成了主动参与探索问题,自主学习的习惯,必将终身受益。
三、实验能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及良好的科学素养
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指出:“只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的化学教育是片面的,全面的化学教育要求既传授化学知识和技能,又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还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实验本身是一个严谨的科学过程,要想获得成功,必须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因此,我们不应该因为升学考试中对化学实验的动作技能测试不到而忽视实验教学。在教学中我深深的体会到:实验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手与脑、手与眼的密切配合。通过化学实验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还可以培养实验过程中学生的观察、分析、综合推理、处理问题等方面的能力,而且可以对学生进行严谨的科学方法训练。因此,化学实验对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及良好的科学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实验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意识,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新的《课程标准》着眼于学生终身学习理念和能力,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为重点,它要求学生在新课程的学习中要积极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会学习、学会研究、学会创新。而实验教学较好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民主、平等、科学的自由空间,每个学生都可以自由平等地做实验,从不同角度观察实验现象,凭借个体直觉或生活经验独立分析、独立判断实验结果,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我们也可以把一个实验多种设计,撇开书本程序,让学生放手实验,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和机会,让他们自由发挥,探索创新。利用实验,学生可以使自己的一些想法得到验证,体验成功的欢乐和科学的魅力;学生可以利用自己设计的实验,把美妙的幻想变成现实,从而为创造发明播下理想的种子。事实证明,实验可以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篇3
关键词:中学化学;化学教学;实验教学
中学化学教学一般在九年级开始,而这也是中考的重要复习阶段。这一时期,教师和学生们都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对于课时的要求也比较紧张。尤其是化学的学习,以中考作为了起点。学习与复习同时进行,让学生们感到了莫大的压力。而教师为了追赶教学进度,尽早给学生们复习的时间,忽视了化学的实验教学方式。事实证明,这样的教学方法是有弊端的,而且对学生未来的学习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我们可以明确化学学科的学科性质,化学属于自然学科,也就是说其实践性的要求非常强。而实践性是完全可以通过实验来实现的,化学中的物质反应都伴随着相应的化学现象以及结果,这些如果不通过亲身实验,就失去了自然学科学习的意义。因此,以下将针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进行探究。
一、化学实验教学是必不可少的教学部分
实验教学首先是化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应该占据一半的比重,很多化学反应,如果不通过实验是不能够真正体验出来的。比如,水与钠的反应,放热的现象不做实验,只是直接去看结论,对于记忆以及学习也没有很好的效果。实验教学可以丰富教学课堂的学习内容,让化学教学更加具有趣味性。实验原本是将理论回归实践最有效的方式,因此,对于作为自然学科的化学而言,实验教学必然是其不缺少的一部分。
二、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作用分析
为什么要做实验?为什么不直接去记忆那些化学反应的现象以及结论呢?这样既可以加快学习进程,又能够给学生们更多的学习以及复习的时间。但是,事实证明,直接记忆法不仅不会有很好的教学效果,相反,这样的教学方法还会造成以后化学学习的弊端。
首先,直接记忆的语言叙述的确可以让学生们节省很多时间,对于教师而言,也能够节省很多教学时间,并且为以后的复习节省不少的时间。但是事实证明,这并不是节约了时间,而是更加浪费了时间,耽误了时间。由于学生没有实验的经历,很多实验现象都是靠死记硬背记忆下来。在记忆当初,学生还能够保证记忆的深刻性。但是随着学习知识的增加,化学反应的公式、现象等不断地增加,单单凭借记忆是无法完全区分的,甚至会出现反应现象记忆混乱的现象。尤其是到了复习的后期,这些知识点的记忆就很琐碎,不方便系统记忆。因为没有形象地记忆过,观察过,没有真正见过实验的现象反应,单单凭借想象是无法做到的。因此,忽视实验教学并非是节省时间的明智之举。
其次,忽视化学实验教学,缺乏动手能力的训练。实验不仅能够让学生们更加生动形象地学习,更能培养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化学未来的学习方向是能够亲自动手操作,因此,在初中化学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强调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大力培养学生们的动手能力。也就是说,化学的学习并非只是化学知识的学习,更有学生的组织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动手能力等多方面的培养。此外,化学实验教学能够大大地丰富化学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们从学习中感受学习的乐趣。因此,化学实验教学非常重要。
最后,化学实验教学是真正意义上的化学教学。自然学科最注重实践性的回归,前人发现了很多现象与结论,而我们后人只是去将这些理论直接拿来用了。而实验的目的就是让我们去感受这些现象的发生,如何发生,怎样发生,结果如何。我们不用去设计这些,只是按照前人的设计,自己亲身实践一下。因此,实验的重要性还在于学生能够通过自己动手来获得成就感。如果忽视了实验的地位,甚至是放弃这一重要的教学手段,那么对于化学教学而言,将是一项莫大的损失。此外,在化学学习的初始阶段就忽视实验教学,对于学生以后的化学学习也极为不利。因此,中学化学的实验教学,也是为了学生以后的化学学习打基础。
中学化学因为处在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学习进度的紧张性造成了实验教学的忽视。但是,作为中学的化学教师,一定要重视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明确化学实验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且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化学实验教学不仅能够增强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更能够培养学生们的动手能力。中学化学教学注重实验教学,也是为了学生未来化学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濮江、彭蜀晋,《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2
2.王秋丽,《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2
篇4
关键词:化学学习兴趣 课堂演示实验 农牧类专业课 动手能力
一、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中职学生大多是初中刚毕业,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学习化学的动机往往是以满足好奇心和感兴趣为主。所以,化学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如何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并使这种“短暂”的兴趣能够稳定地保持并得以发展,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学中,笔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加强课堂演示实验
化学演示实验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激发观察兴趣的有效途径。每一个演示实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化学实验中出现的气体、沉淀以及颜色的变化,都能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这样的课堂演示实验中,同学们逐渐学会了观察、分析、归纳、总结以及反思,促使他们融入到课堂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动脑、动手的积极性。
2.加强学生实验
学生实验由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用品、实验内容四部分组成。通过实验,学生可以获得第一手感性知识,进一步熟悉化合物的重要性质和反应,加强对课堂上教授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实验,学生亲自动手,实际训练各种操作,可以培养正确地掌握化学实验的操作方法和技能技巧;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工作和独立思考、分析实验、组织实验、研究实验的能力;通过实验,还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的思维方法。在此基础上,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农牧类中职专业课程中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加强第二课堂实验
开展化学第二课堂,是化学课堂教学的继续、拓展和深化。第二课堂具有许多特殊的教育作用, 有时效果是课堂教学中不能达到的,它是整个学校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部分。化学第二课堂可以以化学实验、制作仪器、标本、模型和图表、课外阅读、校外参观访问、家庭小组活动等方式进行。教师可以从不同角度、以不同的方式,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实验设计方案,选择不同的实验器材,从而达到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开展中职化学教学第二课堂,可以把学生带到无比广阔的化学世界中去,让他们去观察、感受和认识化学世界,这对培养和造就化学方面的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第二课堂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树立劳动观念;还可以更深刻地理解物质间的相互联系、制约、变化关系,为以后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增强了农牧类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专业课的动手能力
随着科学的飞速发展,学科间的相互渗透,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相互交叉,化学技术在农牧业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和重要。农牧类中职的化学是一门基础课,主要讲授无机、分析和有机三部分,它与现代农艺、食品加工、畜牧兽医等专业课和以后学生所要从事的工作都有着较密切的联系。例如:利用细胞全能性培育植物的新植株和杂交培育新品种、畜禽及水产品加工、动物药理学、营养与饲料、生物化学等方面,都需要用到化学知识。而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并且实验方法的适用性、科学性及实验方案的合理性和周密性决定着实验能否顺利完成,因此必须对化学实验给予高度重视,严格认真地完成实验的各项
要求。
化学实验由于有产生气体、沉淀、颜色变化等足够引人注意的现象,提供种种感性材料,所以能够引发学生的认真观察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化学实验的全过程:第一步是确定实验要解决的问题,第二步是构思原理、试剂、装置以及操作等,第三步是实验操作,第四步是观察现象、记录数据,第五步是整理、思考、形成结论。从化学实验的全过程来看,通过实验学习,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得到了锻炼,其科学思维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动手能力以及科研创新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这样就为后面专业课的动手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篇5
一、化学实验的重要意义
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产生动机的重要主观原因。
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是思维的动力。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具有千变万化的现象。学生刚接触化学,用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来吸引学生,是唤起初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在化学入门课中可增添一系列趣味性实验。如,“捉迷藏”“魔棒点灯”“雨落红花开”“巧点蜡烛”“巧洗烧杯壁的白色固体”,等等。随后向学生提出一系列日常生活实例的设问,使学生觉得现有的知识不够用,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产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好化学的决心。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认识的窗口,是思维的前提。对于事物,如果没有敏锐而细致的观察,就不能深入认识事物的本质。在化学实验中,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如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和重点,要自始至终,从明显到细微的变化都必须认真地、细致地观察,要提醒学生注意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地做好实验记录。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课堂上做演示实验,教师须设计一系列问题,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在教学中循循善诱,适时点拨,逐步培养学生具体、全面、深入地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和内在规律性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从表象到本质,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4.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实验,通过探究性实验,可
以使学生探究自己还未认识的世界;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
解和巩固化学知识;掌握实验技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使学生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二、化学实验课教学策略
1.重视实验目的的教学
每次实验都要有明确的目的,实验课自始至终都应围绕如何达到实验目的而进行,但大部分学生预习实验时只简单照抄书上的实验步骤,而不注重实验目的的预习,因而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心中无数,盲目地照方抓药等现象,使实验课教学流于形式。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除了反复强调实验目的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在预习报告上写出外,还在学生实验中经常提问。在课堂演示实验时,我常问学生:课本为什么要安排这个演示实验?即使在考试题中,我也常列出一段内容,让学生总结实验目的。经过这样的训练,大大增强了学生实验的目的性,减少了盲目性,从而使学生做到了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为从根本上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培养能力提供了基础。
2.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
高中化学教材安排的实验,是教学大纲的规定,教师一般不得随意更改(有时可补充一些实验),每个实验的目的也是不可变的,但如何达到实验目的方法却是多种多样的。我要求每个学生必须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为了把自己的实验方案设计好,对其中搞不清的问题,有的问老师,有的和同学讨论,有的去图书室查资料。以前我总强调要认真看课本内容,但学生总不在意,这时不得不认真仔细翻阅教材了。这样也让学生全面了解了实验目的、原理和步骤,控制实验的条件和使用的仪器以及其他许多注意事项了。
3.组织讨论,确定最佳方案
学生设计出的方案虽然费了大量的心血,但毕竟五花八门,差别也大,为了使较差的学生有所提高,较好的学生进一步明白易出错的环节有哪些,我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选出最佳方案,并在班上评讲,以此作为实验操作的基本方案。
4.结合第二课堂,小结回顾
在学生做完自己的实验后,老师安排学生在课余时间分析实验现象和出现的问题,小结实验情况。有些实验还可在第二课堂安排补充性实验,如CaCO3在酸中的溶解,可让学生回家做鸡蛋游泳、对澄清石灰水不断用口吹气、除去锅垢等小实验;CO的性质可让学生观察灯火;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可安排学生观察家里烧开水的现象。另外,在第二课堂再安排一些趣味实验,如喷雾显字、清水变色、自制焰火、蛋入小瓶、魔棒点火、神火写字等,以增强学生的兴趣,寓教于乐。
篇6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重要性;素质教育
实验具有直观性,符合中学生的认识特征,容易吸引学生,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实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全面的,特别对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任何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
一、化学实验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发现问题的首要途径,操作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在实验教学中,演示实验是教师用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有效途径。俗语说的好:“百闻不如一见。”眼见为实,道出了感性认识的重要性。只有让学生亲自见到(如,演示实验的现象、结果),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教学中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学生已经知道氢氧化钠在空气中会转变为碳酸钠)要求学生不用任何仪器、药品鉴别实验室中长期存放的两瓶试剂,一是盐酸溶液,一是氢氧化钠溶液。结果发现其中一组只有少数学生能回答,大多数学生不知道该如何做,找不到突破口。其实很简单,通国观察就可以鉴别了:盛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口有白色固体。也就是说学生对已掌握的知识不能应用,只有教师提示,才知如此简单。而另外一组学生看到两个试剂瓶,立即能做出正确判断。为什么会这样?笔者认为实验太重要了,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演示实验(如仅拿出试剂瓶),也能让学生有如此大的差别。因此,教学中还是应该尽量多做实验,多让学生动手做,这样的教学效果要比教师空洞的说实验现象强多了。观察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通过思维活动形成化学概念。了解化学原理,认识物质的化学性质,从而帮助学生记忆化学知识。观察的方法,可以用眼、耳、鼻、手等感觉器官,细心捕捉各种直观现象,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逐步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不断提高观察能力。
二、化学实验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
实验中观察到的只是感性认识,只能了解事物的现象,由现象到本质需要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才能实现。在演示实验中,教师要设计一系列问题,要由浅到深,由表及里,在教学中循循善诱,适时点拨,逐步培养具体、全面、深入地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和内在规律性,使学生的思维从表象到本质,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化学实验从设计、操作到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归纳规律,都离不开科学的思维方法。例如,做电解水的实验,先介绍装置的结构、实验仪器等,在演示此实验时提出下列问题:(1)从物理学科可知的水的导电性如何?什么溶液是导体?如何增强水的导电性?(2)实验开始后,两极有何现象?(3)实验一会儿后两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多少?(4)两极产生的气体分别是什么?如何检验?前三个问题学生可从观察演示实验中得出答案,而第(4)个问题,学生还未立刻得出答案,教师及时点拨:大家现在最熟悉的气体是什么?这两种气体中是否有一种是氧气?如何检验?这时学生的思维活跃,注意集中,教师通过实验证明这两气体分别是氧气和氢气。
这样,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演示实验过程中学到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特别是对一些实验的改进,更能开拓学生的智力。
三、化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多专家认为,我国的中学生与发达国家同年级的中学生比较,理论知识比较强,但动手能力不如他们。这在我国是一个现实的问题,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尽量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且可以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验技能。另外,实验习题课也是通过实验手段解决问题的一种形式。实验习题课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实验习题课是对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检验,也是对实验操作能力的检验,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得出了正确的答案,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习题课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极其有效的措施。
总之,教学中,凡是学生能做的实验,教师都应安排学生动手去做,充分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起主导作用,不仅仅给学生提供仪器,还要检验学生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对学生实验方案中较大的涉及安全的错误进行纠正,对学生合理的建议及新颖的实验方案给予肯定和支持,尽可能提供学生实验方案中所需的仪器,并指导使用。实验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学生自己探究,自己发现的乐趣是任何外来的奖励无法比拟的。教师要不断强化学生的实验意识,训练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牢固的确立化学实验教学应有的地位和作用。以实验为基础,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
教学目标:
1.经历“撕画”、“吹压画”的动手操作过程,自主得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以及“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的异同点。
2.能够识别生活中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并能利用“轴对称图形”的相关知识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
3.经历操作、观察、归纳、对比、分类、说理、交流等过程,进一步发展动手操作能力、空间观念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教学难点: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撕画”活动引入,激发探究欲望
师演示:将一张白纸对折,用手撕出半个蝴蝶,打开,成一个。你们想不想试一试?
(学生用准备好的白纸开始撕画)
师:谁来展示一下,并给你的作品起一个好听的名字?
(师叫了十几个学生来展示他们的作品,并将他们的作品粘在黑板上。)
师:观察我们的作品,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对称)
师:为什么它们都是对称的?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学生思考,有部分学生在下面交流自己的看法)
师:很好。我们把具有这些特征的图形称为轴对称图形。你能否根据刚才的回答给出轴对称图形的定义。
(大致意思对都加以肯定)
师: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问题:判断下面的图形(图l所示)哪些是轴对称图形。你是怎么判断的?若是,请在图1中画出对称轴
生1:我认为①②④⑥⑦是轴对称图形。
师: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2:第5个也是轴对称图形。
师:你是怎么判断的?
生2:我是看出来的,紫荆花的每个花瓣都是一样。左右两边是对称的。
师:反对的请举手,能不能说说你反对的理由?(有三分之二的学生举手)
生3:我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将第5幅图对折。发现对称轴两边不能重合,所以不是轴对称图形。
师:你同意他的看法吗?(只有一个学生举手)
生4:他的看法我大部分同意,但是他说对折以后,对称轴两边不能重合,我认为这个时候这条折线不能称为对称轴,应该称一条直线。因为只有当这个图形已经是轴对称图形了,才能称为对称轴。
师:他回答的好不好?(大部分学生自动为他鼓掌)这也提醒我们在说理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语言严密性。再看看画对称轴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生:要画成一条直线。
二、“吹压画”活动,化解本课难点
师:刚才我们通过撕画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我这里还有一种特殊的作画方法,你们想不想学?
(投影仪上演示:将一滴墨汁滴在投影纸上,用嘴吹开,沿墨迹旁一直线折叠,再打开,出现了一棵松树的样子。有学生发出惊叹,有学生在叫“松树、松树”)
师:这叫“吹压画”,你们想试试吗?
(生动手制作“吹压画”,师巡视。有的对轴称两边是连在一起的,有的是分开的。)
师:谁来展示自己的作品,一定要起个好听的名字啊!
(师叫一部分学生自己把作品贴在黑板上,把作品的名字写在作品下面。师标上序号)
师:想一想,如果让你们给这些作品进行分类,你会怎么分?与同伴交流。
(学生小组交流,气氛热烈,分的有道理都加以肯定。)
师:从数学的角度来分,第二种分类方法更合适。(师把同类的放在一起)这些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吗?说说你的理由。
生1:是轴对称图形。因为它们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左右两边可以重叠在一起。
生2:分开的图形不是轴对称图形。因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是一个图形沿直线对折,而这些是两个图形沿直线对折。
师:你们同意他的看法吗?(生:同意)其实,像这样两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能完全重合,我们称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线仍叫对称轴。通过刚才这个过程,你能说说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的异同点吗?与同伴交流。
(生交流后得出异同点)
三、尝试运用知识。及时反馈矫正
师:非常好。我们把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统称为轴对称现象。(板课题)我们的生活中也存在着许多的轴对称现象。观看影片,你能找出几处轴对称现象。
(多媒体播放:《中国传统文化介绍》,生回答)
师:除了影片中出现的轴对称图形,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轴对称图形?
生:甲虫,蚊子,蟑螂,苍蝇(有学生笑)
师:很好,看来你对昆虫很感兴趣。努力,说不定将来成个生物学家呢!还有吗?
(其他学生回答)
师:原来生活中处处有轴对称现象。
四、课堂归纳小结,学生自主评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外延伸
本周学校将利用橱窗办一次画展,要求以“轴对称图形”为绘画基础,创作一些作品,主题不限。绘画方式不限。希望学生踊跃参加。
教学评析:
1.本节课以“实验一探究一发现一运用”的模式展开,运用多媒体及其教具、学具,引导学生通过“看一做一想一做”等方式,让学生学会知识、熟练技能、掌握方法、形成能力、发展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获得终身发展的学习动力。
2.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思维参与的知觉过程。从数学上来说,观察就是有意识地对事物的数与形的特点,进行一番直觉上的认识。本节课设计了一些观察活动,每个观察活动的思维要求不一样,步步深入,不断抽象概括,不断接近概念的本质,使概念的内含与外延得到充分的展示,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篇7
关键词 化学实验;学习兴趣;实验设计;能力提高
化学实验是化学课的基础,它以生动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在化学教学中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通过实验,可以锻炼学生的能力、胆识和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使学生感受到“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抽象的化学课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方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了化学实验课对学生学好化学的重要性。
一、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1.获取化学知识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所研究的是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以及合成等,许多概念比较抽象,以致我们难以理解,而化学实验具有直观、动手性强等特点,在教学中恰当使用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讲氢氧化钙的性质时,我们身边就有氢氧化钙,也许从不认识,此时如果教师给每个学生发一块生石灰 ,让学生放入盛有水的烧杯或蒸发皿,就可以看到反应中放出了许多热,以致使水沸腾,之后在生成的氢氧化钙溶液里,分别滴加几滴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就知道它是属于酸或碱了,如果单单是教师讲解,学生会感到很迷惘,因为书本上的条条款款非常死板,只会把学生造就成死记硬背的“书呆子”。所以说实验有利于知识的获取。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
现在许多学生厌学的情绪较严重,上课时不注意听讲,有时候还做一些恶作剧扰乱老师上课,学习气氛十分差。心理学上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学生学习知识,首要问题是要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重视每一个学生,不论他学习成绩差与否,不要对某个学生有偏见,这样他们才会对所学科目感兴趣。如果你是一位化学老师,此时在化学课堂上设计生动有趣的实验来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兴趣。教师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时时引导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积极向上,步步前进,逐步深入,最终仿照老师类似的手段去应用知识,独立得出结沦,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样做无形中就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以金属钠为例,如果没有化学实验,只是在书本上知道它的性质:常温下为莹白色固体,有金属光泽,有能和水反应等,但是具体来说,莹白色又是什么样子,和水怎样反应,却不得而知。当老师上课时用烧杯装了水,取豌豆大小的金属钠放入烧杯中,那时学生们都惊讶了,钠浮在水面上,并发出了磁磁的响声,然后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对知识点的认识更为全面和深刻了,无形中就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培养学生勤于动手的精神和态度
实验是创新之本,例如:爱迪生发明的电灯,没有一个人会感到陌生,如果不实验,那么也许今天人们还用那昏暗的煤油灯照明呢。在教材中的实验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验证实验和分组实验。在中学阶段多为验证实验,而验证实验,是培养学生实验的基本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精神,对于学生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尽量让学生动手操作,鼓励学生树立信心、勇于探索、勇于实验的精神,因为学生胆量比较小,许多事情根本不敢去想去做。例如:以前一个根本不敢碰盛有酸性的瓶子的学生,后来在做酸的化学性质的实验中,老师把一个500毫升的锥形瓶装了25毫升浓硫酸,让学生用分液漏斗把少量水缓慢注入锥形瓶,这时水浮在上面并沸腾了,虽然看起来很危险,但学生终于有勇气亲自操作并得出实验结果,通过实验培养了学生勤于动手的精神和胆识。
4.培养学生诚实、严谨、刻苦的实验精神
小学的时候大家就听说过“狼来了”的故事,知道了那名爱撒谎的人的严重后果,所以诚实对学生来说很重要。而做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的诚实信用好品质的方法之一,例如: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老师就强调学生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不能任意臆造客观不存在的反应、现象等,再如学习一氧化碳性质时,了解人体吸入对健康有很大的危害,所以在实验过程中要把尾气烧掉,这样不仅处理了有害气体,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科学品质,还了解了如何保护环境、保护自然,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提高学生实验能力和方法
1.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和启发性
教学活动老师安排合适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实验中感知化学知识的起源、发展,体验化学实验及自己动手操作所带来的快乐,就不会感到学起化学很枯燥无味了,如果真是那样的话,学生只会背书之后再背书,对于想象力和操作能力,不会有一点提高,所以老师要引导学生多做实验,体验到身边处处有学问、处处有化学及处处用化学,从而增强学习的兴致,唤醒许多“书呆子”,使学生应用所学化学知识参与实验及实践的愿望。
2.教师演示和学生练习相结合
例如:在学习液体取用时,老师不先演示,再让学生练习,学生做此项练习时,往往会出现液体倒在试管。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学生害怕,只看到试管口,这时不但要“顾上”,还要“顾下”,而有了老师的引导,在做这些练习的同时,就有了切实的体会和实践,学生能很容易理解和掌握实验的操作技能和技巧了。
篇8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 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的诞生和发展,离不开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无论是化学概念、化学理论,还是元素化合物知识,都需要通过化学实验创设各种情境,一切从实验所提供的化学事实和数据出发,教学就有了坚实的基础,这就是化学学科教学的最大特点。著名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曾讲过:“化学实验教学是全面实施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它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的习惯,它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它又是增强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催化剂。因此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是教学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初中学生好奇心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动机往往是以满足好奇心和感兴趣为主的。化学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使这种“短暂”的兴趣能够稳定地保持并得以发展,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一、以趣味实验开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节化学课,我准备了几个趣味实验:“鲜花怒放”、“烧不坏的手帕”、“神奇的铜树”、“魔棒点灯”……奇妙的变化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与积极的思索,为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埋下了伏笔。一堂好课要有好的开头,“先声夺人”才能使学生的注意力贯穿整堂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基础设计情景、实验。例如:讲解“燃烧的条件”时,我以一个趣味实验“烧不坏的手帕”开头,学生的兴趣很高,效果不错,接着一系列的演示实验使学生从中得出燃烧所需的条件。
二、强化演示实验教学
化学课堂演示实验,其特点是操作简便,现象明显,具有较强的直观性与示范性。通过演示实验,不仅可以使学生比较容易地接受新知识,还可以使学生了解正确使用仪器及试剂的方法和操作过程,以便日后独立进行实验时能使用或容易学会使用这些仪器和试剂,并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因此,演示实验是化学教学中最常用的直观手段之一。
使用演示实验法进行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在演示实验前,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实验的条件、环节和实验的主要结果,使学生能看懂实验,准确地观察到实验的现象和结果。同时应该强调操作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即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观察。②在演示实验过程中,要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例如在演示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除了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外,能否用排空气法收集?怎样用简单的方法证明收集到的是氧气?③演示实验结束后,教师要启发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释实验现象和结果,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其对知识的消化理解,并加强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如在演示氢氧化钙溶液与指示剂作用时,当学生观察到“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氢氧化钙溶液变成蓝色,而滴有无色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钙溶液变成红色”后,让其解释该现象,指出该现象所证实的问题。
三、开发家庭小实验
新教材配合教学内容,共设置了13个家庭小实验。教学实践表明,家庭小实验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它对激发学习兴趣、巩固知识技能、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起到一定作用。当我第一次向学生布置家庭小实验――观察蜡烛色态、构造及点燃时的现象,学生感到很新奇。而第二次布置家庭小实验――用玻璃杯、饭碗和小蜡烛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学生开始产生兴趣,大多数学生在家里动手做了这个实验,有的成功,也有的不成功。第二天在课堂上互相交流并询问老师,经过简要解释和指导后,有的同学回家又重复做了这个实验,一旦做成功了,其学习化学的兴趣也随之激发出来。配合课堂教学内容,我们除了布置学生完成新教材中设计的家庭小实验外,还另外补充了一些与所学化学知识密切相关,同时学生在家庭中又能够找到材料,独立完成的小实验,作为家庭作业。这些实验按教学进度陆续布置给学生完成,并要求每一位学生准备一个家庭小实验记录本,把所完成的实验项目、日期、观察到的现象、得出的结论与所学知识的联系等详细记录下来。家庭小实验的开发,不仅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使学生扩大了视野,培养了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而且由于它们与课堂教学内容同步,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起到促进作用。
四、养成良好实验习惯,指导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注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重要措施。良好的实验习惯包括:正确使用仪器、规范的实验操作、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如实完成实验报告、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节约药品和实验安全等。我在教学中注意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上给学生进行示范,对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提出严格要求,对如何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则加以具体指导。例如,学生在做“酸的性质”分组实验时,对盐酸与带锈铁钉的反应,在实验过程中不仅观察到铁钉表面的锈斑被盐酸所溶解,铁钉表面变得光亮,而且由于使用的盐酸过量,过量的盐酸和铁会继续发生反应,还观察到铁钉表面有气泡冒出的现象。因此,在填写实验报告时,要求学生将实验所观察到的所有现象如实填出并对所产生的现象作出相应的解释,以此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每次实验结束,我都要留出5分钟,让学生清洗实验仪器、整理药品,保持桌面整洁,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科学的学习方法的训练和培养,对初中学生来说,需要有教师的指导。学生初学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时,我除了在课堂上演示规范的实验操作让学生模仿外,还将操作要点以“口诀”的方式介绍给学生,如过滤时,要“一贴,二低,三靠”。在学习气体实验室制法时,充分利用新教材的优势,从学习氧气实验室制法开始,就向学生提出四点学习要求:①掌握制取气体的实验原理;②了解实验仪器、装置;③学会正确操作方法;④掌握气体的检验方法。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教学时,侧重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教材,回忆对氧气实验室制法,归纳出“气体实验室制法的思路和方法”,并以此指导对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的研究,使学生既学习了知识,又掌握知识的方法并能加以应用。
篇9
关键词:化学实验 素质教育 研究性学习 重要途径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化学的感性认识主要靠化学实验提供,重视化学实验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标志。充分利用化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的基本特征,挖掘和开发化学实验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强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搞好研究性学习的有效途径。
一、化学实验是研究性学习的一种重要途径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和技能、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和提高创新意识、树立科学的价值观的活动过程。化学实验是学生化学学习中的能动的实践活动形式。化学实验为学生创设了亲身参与实践的情境,经常让学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欣赏感受化学美,就会消除对化学的误解,激发探索化学的浓厚兴趣,产生热爱生活、愉悦和谐、乐观向上等积极的情绪,具有获知、激趣、求真、循理、育德等教育功能。化学实验的功能和探究性学习的特征决定了化学实验必然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
1.化学的学科特征决定了化学实验可以作为研究性学习的途径
“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基本特征。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发展的最现实、最生动、最有效的物质载体。学科的基本特征决定了学科的学习特点,在实验中学习化学无疑是最有效而又最重要的化学学习方法之一。在化学实验中,学生通过实验研究和认识物质,掌握化学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初步学会化学研究的实验方法。化学科学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特征,更有利于学生进行化学研究性学习。
2.化学实验本身就是科学研究的过程
化学实验是人们认识和研究物质的一种科学方法,是人们根据研究的对象和研究的目的,创造性地运用科学知识和实验手段,有计划地实施探究性实践活动的过程。因此,化学实验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创造性地探究的过程。化学发展的历史也充分证明:化学科学的任何一项重大的突破,无一例外地是经过化学实验而取得的。正如波义耳所说,没有实验,任何新的东西都不能深知。中学生化学学习中的化学实验,虽然绝大多数是对物质及其变化的再认识,但从本质上看,这一过程与科学家进行的科学研究中的化学实验是一致的。当化学实验被用作探究性学习的途径时,化学实验的创造性和探究性便充分显示出来。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积极地动脑动手,体验科学家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获得科学研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所以,在学生的化学学习过程中,完全可以利用实验这个手段进行探究性学习。
3.化学实验为探究性学习中验证假说提供了科学方法
和科学家进行的科学探究一样,探究性学习也具有问题特征、收集信息特征、假设特征、验证特征和评价反馈特征。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针对发现的问题,在回忆总结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收集和整理信息的基础上,作出大胆假设或猜想,并通过化学实验对提出的假设或猜想进行证实或证伪。所以,化学实验不仅是学生探究性学习时验证假设或猜想的主要方法,也为学生将来从事科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方法。
二、化学实验作为研究性学习途径的教学策略
在化学教学中提倡和鼓励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进行研究性学习,要充分挖掘化学实验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功能,发挥化学实验在研究性学习中创设问题情境、验证假设或猜想等环节中的作用,研究开发探究性实验,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发现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实现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式学习向主动探究性学习的根本转变。
1.以化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发现“问题”的情境下产生的一系列学习活动。问题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问题引发了学生的探究活动。在化学学习中,除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外,教师更要通过各种途径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而化学实验是最形象、最生动、最直观的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之一。
以化学实验创设问题的情境,要特别注重化学实验中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化学实验现象纷繁复杂,有目的、有条理的敏锐观察和深刻的思考,才能从复杂的化学实验现象中发现问题。如在进行高中化学有关“原电池”的学习时,组织学生完成“将一根铁丝和一根铜丝放入稀硫酸中,观察实验现象并与同学交流”的实验,由于铁丝和铜丝放置的位置问题,可能有些学生观察到铁丝上产生气泡,铜丝上没有气泡产生;有些同学观察铁丝和铜丝上都有气泡产生。而从观察到铁丝和铜丝上都有气泡产生,到产生“为什么铜丝上也有气泡产生”的问题,就需要敏锐的观察和深刻的思维能力。
以化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要注意将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联系和学生熟悉、感兴趣的内容开发成化学实验。因为学生在其感到熟悉和认为有用的情境别能发现问题和产生解决问题的迫切欲望。例如在进行初中化学的关于“燃烧条件”的学习时,从实验室酒精灯的熄灭、燃烧木柴要把木柴架空、液化气灶及煤炉都留有通风口等学生非常熟悉的实验情境出发,引导学生思考,发现问题。
以化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要使化学实验呈现的问题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影响化学实验现象的因素很多,产生的化学实验现象也错综复杂。教学中要通过精心设计实验方案、严格控制实验条件等多种途径,以最佳的实验方式呈现化学问题,使学生通过努力能够顺利地解决化学实验呈现的问题。如可用浓盐酸、浓氨水、酒精等的挥发实验来呈现构成物质的微粒是不停地运动的问题,用氯气使潮湿的有色布条退色的实验呈现次氯酸的漂白作用的问题等,都能使学生顺利地发现和解决问题。
2.以化学实验验证假说或猜想
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针对提出的问题,经过多渠道的收集信息和深入的思考,将会提出有关问题解决的方案和问题答案的假设或猜想。通过化学实验对提出的猜想或假设进行验证,是学生进行化学探究性学习常用的方法。
以化学实验验证假说或猜想,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体验和经历用化学实验验证假说和猜想的机会。教师要指导学生,特别是要帮助和指导那些有困难的学生完成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如在初中化学中物质构成微粒知识学习时,对“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是有空隙的”的假设的验证,学生在设计方案时可能产生一定的困难,这时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设计“一定体积的水和酒精混合”的实验方案和“气态、液态和固态物质的压缩”实验进行验证。
以化学实验验证假说或猜想,要注重引导学生设计一些与假设或猜想“相违背”的实验方案和采用反证的实验方案,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演绎的思维方法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如学生在进行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时,可能会提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会增大、不变和减少三种不同的假设,并根据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验证。在验证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设计一些如“镁条在空气中燃烧质量增加”,“木炭在空气中燃烧质量减少”等“反常”的实验方案,让学生在探究中产生新的问题,以提高研究性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以化学实验验证假说或猜想,实验中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探究性学习中验证假说或猜想的实验方案,在不同的条件下,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实验现象,要使实验能够用来验证假说或猜想,实验条件必须与题设条件相吻合。通过实验验证过程中对实验条件的控制和选择,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了解到实验条件控制是实验的灵魂,从而有效地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
3.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探究功能
在化学教学领域中,长期以来人们过分夸大了实验所起的验证原理、通过形象直观的方式获取知识和培养实验技能的作用。以化学实验作为研究性学习的途径,就必须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恢复化学实验探究性的本来面貌。
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探究功能,要不断研究开发适合于探究性学习的化学实验,要注意从生产、生活实际中挖掘素材设计实验方案,因为来源于生产生活实际的实验探究性强,能极大程度的调动学生探究的主动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如钢铁的锈蚀和防护、燃烧和灭火、金属的活动顺序、气体和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等都可以设计成很好的探究性实验。
三、借助典型化学实验,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第一,借助典型实验,恰当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例如借助葡萄糖跟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的实验,引导学生总结出:有机物的官能团结构是化学变化的内因,而反应条件是外因。反应条件不同,有机物表现的性质就不同。葡萄糖在常温下跟Cu(OH)2悬浊液反应生成降蓝色溶液,是多羟基表现的性质。从而树立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和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观点。
第二,借助典型实验,增强爱国意识。例如借助侯氏制碱法实验原理介绍侯德榜的感人事迹和我国纯碱工业的发展概况,激发学生建设祖国的使命感。
第三,借助典型实验,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例如结合每一个演示实验的特点有侧重地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遵规守纪、不怕挫折、保护环境的教育。介绍化学家钻研实验要着重加强爱护公物、尊重他人、乐于协作、注意安全、整洁有序的品德教育,大力纠正学生在实验中浪费药品、乱放乱倒等不良实验习惯。
四、通过化学实验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应注意的问题
1.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进行研究性学习
化学实验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但并非是惟一的途径。有些内容用探究性学习并不一定需要通过化学实验来进行,特别是对学生具有较多知识背景的内容和物质微观结构的学习更是如此。如学生对原子结构模型提出质疑,我们无法通过实验进行探究,但可以通过化学史料,沿着科学家的研究足迹,去想象、去思考。有些内容的研究性学习可以通过包括化学实验在内的多种途径来进行。因此,在化学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具体学习内容和学校的教学条件等,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选择研究性学习的途径。
2.营造良好的研究性学习的氛围
学生对事物有天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愿望,学习的进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种自然倾向的激发。教师必须注意给学生营造宽松、民主、自由的气氛。英国哲学家约翰•密尔曾说过: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气里自由自在地呼吸。在通过化学实验进行探究性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实验方案,即使是在对学生提出的不全面、不完善甚至错误的实验方案,也要以表扬鼓励为主,充分肯定学生在提出实验方案过程中的主动参与精神和创新意识。另外,教师应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欲和探究性行为,允许他们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按照自己的方案进行研究活动,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经受挫折的磨练,并体验研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3.注意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篇10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师在教学中经常要用到的,而且是提高学生学习化学、最有魅力的一招。学生一到初三就开始接触到化学这一门新学科,在学生开始学习化学接触化学时,如果教师能采用一些有趣的实验给学生看,增加新鲜感,这样,会为以后学生学好化学这门学科奠定有力的基础,同时也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而这时就要要求作演示实验的化学老师就要有过硬的化学实验基本功。
化学老师在做演示实验时,不但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反应实质,而且要注意到自己操作的示范性。因为在演示实验中,教师的每个动作都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对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规范化起着决定作用,尤其是初学化学的初三学生或第一次见到的实验操作更是如此。如果化学教师的实验操作不规范,甚至多次出现错误,那么在学生头脑中会留下不同程度的错误记忆痕迹。教师怎样做,他们在实验中就照着做,那么将会形成难以纠正的错误操作。例如一位化学教师手握试剂瓶往试管倒液体药品时,经常把药品标签向外。学生操作时也往往把标签向外,虽经另一位教师多次纠正,部分学生仍然改变不了这种错误的操作。因此,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应注意操作规范,使仪器安装合理美观,哪怕是很细微的一般操作都要严格认真,不能有丝毫的马虎。这样,学生自己实验操作时,也会像老师一样严格按规范操作,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做演示实验前要做好充分准备,一个教师在课堂上的实验不成功或是把问题讲错了,常常招来后患和灾祸。当演示实验不成功时,要找出失败的原因,不能敷衍塘塞、自圆其说。否则学生对演示实验的期待心理得不到满足,会对老师所讲的实验内容引起怀疑和不满,从而影响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如一位化学教师,在做证明二氧化碳在相同条件下密度大于空气,而且不助燃性的演示实验时,向学生讲二氧化碳能像水一样,可以从一个烧杯到入另一个烧杯中,并使燃烧的蜡烛熄灭。学生第一次听说气体可以从一个杯到入另一个杯中,对这实验产生很大兴趣。怀着强烈的期待心理观察教师这一演示实验。结果出于二氧化碳用量少,燃有蜡烛的烧杯又大,到二氧化碳气体时又不是沿着杯壁注入,而是直接往烛焰上倒去,烛焰很旺形成较强的向上热气流而告失败。由于学生对老师演示实验的期待心理没有得到满足,听讲情绪低落。因此化学教师在演示实验前.要熟悉实验内容、目的要求,估计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从容不迫。
教师通过演示实验可以给学生提供感性认识,使他们形成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元素化合物知识,并培养观察、思维能力。作为一个化学教师要认识到学生都存在着学好化学,用心观察演示实验,掌握对比、分析、抽象、概括得出结论的愿望,这是学生学好化学,注意观察教师演示实验的内在动力。如果化学教师能积极启发诱导他们观察演示实验的主动性,那么学生观察演示实验的内在动力,就那很好的发挥出来,否则,学生只会被动地进行观察。此外,有时学生受到外界某种因素影响,如身体状况、不良的情绪心理也会影响学生对演示实验教学的兴趣和主动性。如果化学教师做演示实验一丝不苟,熟练操作规范,现象明显,能指导和教会学生观察,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启发诱导。这样就会起到很好的效果,反之化学教师对化学实验操作不规范,而且只有坐在前面的学生能看见,这样可能回影响学生的听讲情绪和对演示实验的兴趣,在化学演示实验教学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演示实验效果如何,主要决定于教师,这就要求化学教师在演示实验中,要让学生明确目的,启发学生思维。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兴趣,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因而能主动地观察和探求演示实验现象的实质。从而对演示实验产生更为浓厚的兴趣,而且能巩固深化化学的基础学习。
一个化学教师实验越多,教学和实验的自由度就越大,从而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实验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实验是教学的客观需要。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化学教师不要过分强调没有时间做实验。要多做实验,不可停留在讨论上,许多实验不做,设想的可能性会很多;动手一做,设想的可能性多数变成了不可能性。这样研究的问题就会更加深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