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工作交流发言材料范文
时间:2024-02-27 17:55: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市建设工作交流发言材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欧文・贝斯・霍德森(Ove Bech Holdesen)和克里斯蒂娜・舒林・祖森(Christina Schulin Zuthen),
摄影: 托本・埃斯克洛德(Torben Eskerod)
项目类型:综合建筑
城市:哥本哈根(Copenhagen)
国家:丹麦(Denmark)
激活楼顶空间--丹麦JOJO住宅改造
建筑位置及历史背景
位于丹麦哥本哈根市内城的纳莱布拉区(Nørrebro)的JO-JO是一栋综合性建筑。其名称由来是因为它的俯视图与单词JoJo所含的字母形状极为相似(建筑由两个半长和两个全长的部分组成)。
这座新古典主义建筑始建于20世纪20年代初,是哥本哈根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的一部分,其初衷是建设廉价的现代化公寓以缓解当时窘迫的住房压力。从那时起,JO-JO住宅区就一直是该市最大的公寓住宅联合体,路面以上共有516个住宅单元和56部楼梯。
设计理念
2002年初,本地居民决定对JO-JO住宅楼进行大规模改造,其中最重要的是对损毁严重的屋顶进行彻底修缮。在设计过程中,人们很快发现,除了对屋顶进行维修和防水处理以外,他们完全可以利用这次机会将原来闲置的阁楼空间改造为住宅,提供更多居住空间和公寓单元,并从外观上更好地融入哥本哈根的城市天际线。这些美好的愿望与具体实际问题,如经济投入,法律规定,后勤保障,屋顶施工的安全性(防火,防潮,防蛀)等等,从设计规划初期就成为设计师们重点考虑的内容。
结果,屋顶改造工程不仅增建了新住宅单元,同时也充分反映了社情民意,设计师对屋顶窗尺寸和布置方式进行了综合考虑,使阁楼与下层建筑实现了完美统一。
设计目标与设计合作
在新屋顶增建(即五层楼的增建)和整个维修改造过程中,当地居民从规划设计初期就一直与SBS Byfornyelse城市重建设计事务所紧密合作。该设计事务所在改造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项目的成功实施可谓功不可没,它既是精诚合作的伙伴,又是提供建设性意见的顾问,从图纸的绘制到业主与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之间的联络沟通,他们都进行了大量工作。为确保改造项目的成功进行,居民们希望选择资质优良经验丰富的顾问机构,以确保最终质量和最终改造效果不打折扣,这样他们才会心甘情愿地为改造买单。
此外,在整个改造过程中,居民们一直居住在原住宅里,这对规划设计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因为居民是这片建筑的业主,所以他们对于改造工作很有发言权。但是,有些决定必须与哥本哈根市负责保护古老和现有建筑历史传统及文化价值的行政部密切合作,甚至逐项协商,才能获得它对改造建筑屋顶形状、规模尺寸、材料应用等方面的施工许可。在项目初期,威卢克斯公司工作人员就与当地居民进行了充分交流,并且就威卢克斯产品和设计支持问题进行了广泛宣传,让大家充分了解日光照明和设计方面的问题。
内部与外部
在阁楼内部,一段楼梯将四层上的住宅单元与五层(阁楼层)楼面连接起来,有的地方楼梯甚至连接着一小部分六层的楼板。经阁楼改造以后,这些住宅单元的面积几乎都增加了一倍,而且增加的楼层因为位置较高,阳光十分充足。阁楼加层成开放式,简单地由系梁支撑,这是从原有的阁楼结构中保留下来的唯一痕迹,同时也是与下部结构联系的唯一途径。在外部,一个由六个威卢克斯屋顶窗构成的巨大采光窗安装在屋顶上,位置朝向庭院,而朝向街道的屋顶部分则被改造为一个配有屋顶窗的法式阳台。
篇2
一、现场会要解决什么问题
城市管理最终要达到市容环境“优美整洁、规范有序、文明和谐”的目标。近几年来,在这一方面,力度应该说是很大的,重点从群众反映强烈的脏、乱、差等热点难点问题入手,以开展“五脏五乱”整治活动为载体,推动城市管理工作上了一个新的水平,可是,我们还是走不出“整治—反弹—再整治—再反弹”的城市环境整治怪圈,全市各区(市、县)“脏、乱、差”问题时有发生。今天,在清镇市召开城管现场会,并不是说清镇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在全市最好,比市容市貌,清镇只能排在中间;比基础设施,比经费投入,比工作力量,清镇无法与两城区相比,就在基础条件较差的情况下,要实现城市管理水平的提升,可以说清镇在管理上动了大量的脑筋,在创新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机制上寻求突破,大胆探索,提出了城市精细化管理理念,出台了城市精细化管理方案,制定了科学的管理机制、监督机制、考核机制和评价机制,搭建了一个“信息集成,统一指挥”的计算机管理工作平台,实现了城市管理的高效率和全覆盖,开了市乃至贵州省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先河,这次现场会,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管理理念和管理机制创新的问题。
二、清镇的做法有什么启示
今天,听了清镇在推行城市精细化管理的一系列做法后,我深有感触。我认为,至少给了我四个方面启示。
一是在工作创新上,清镇能够在总结以往创建整治成果的基础上,大胆提出并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应当说,这是在全省城市管理上的一大创新、一大突破。虽然全国不少省区也在推行城市精细化管理,但大家都是围绕精细化在摸着石头过河,没有现成的一套可供借鉴的经验。清镇能够借鉴外地经验,并结合自身实际,推行精细化管理,这在全省来说是第一家首先提出,其创新精神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二是在工作标准上,清镇明确提出了“力争在市容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市场秩序、园林绿化、建筑工地、街巷院落小区等管理上取得重大突破,实现城市环境''''优美整洁、规范有序、文明和谐”的城市精细化管理目标。围绕这一目标,按照无缝拼接的要求,在10个方面,明确细化了10项具体的精细化管理内容、43项工作标准和109项任务指标,并将细化的目标明确到人,做到管理目标量化,管理标准细化,职责分工明晰化,为推行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夯实了基础。标准体系目标明确,内容翔实,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为我们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明确了努力方向。
三是在管理方式上,成立了城市精细化管理信息指挥中心,搭建了管理平台,并开通了市民免费投诉电话,架构了“城管110”,指挥中心初步实现了城市管理内容和标准的数据管理、城市管理事件的迅速处置、责任单位及人员的科学考核,做到了城市管理对象数字化、管理评价数字化、管理过程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明显提高。应当说,此举是全市乃至全省在推进城市管理工作进程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一大亮点,尤为值得我们学习。
四是在机制建设上,清镇积极探索,立足于工作创新,为使明确的各项城市精细化管理标准得到有效落实,再造新的管理流程,建立了从管理、监督、考核到评价的四大机制,围绕四大机制,制定了“五级督查”、“三令督办”、“连带承责”等26个工作制度,为实现长效管理提供了机制保障。有效解决了领导干部高度重视,城管及保洁管护人员工作到位,监督督查工作到位等问题。可以说,这套从管理到考核的体系是城市管理工作中,机制和体制建设上的一大创举。
三、下一步该做些什么
一是要进行管理理念和工作机制的创新,只有通过创新才能解决好城市管理工作中不断涌现出来的困难和问题,才能够不断提高城市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当然,能够创新固然最好,如果一时想不出新的办法,那学习别人创新的先进的有效的城市管理经验,结合自身城市的特点,有效实施管理,也是不断提高我们工作水平的途径。
二是要加大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投入。只有在管理上加强了,设施上跟上了,我们的城市才会越来越舒适、越来越亮丽。刚才恒部长也和我们商量,明年市里对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有亮点的区(市、县),可给与一定的补贴。
三是要着力提升市民素质。市民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主体,只有全体市民都积极参与、支持城市的建设和管理,我们的城市管理才会实现高质量和高效率。
四、全力以赴抓好“整脏治乱”迎检工作
今年下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由恒部长亲自主抓,市文明办牵头,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及区(县、市)切实按照《年下半年市深入推进“整脏治乱”工作方案》,全面深入开展整脏治乱工作,使我市市容市貌得到整体提升,城市品位进一步提高,城市软环境进一步改善,增强了我市城市综合竞争实力,成绩十分显著。但我们也应看到,我们的工作中仍然存在管理松懈,未能形成长效机制,责任划分不够明确,工作主动性不强等问题。下个月省里就要开始检查,可以说时间紧、任务重。市各有关部门、各区(市、县)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高度重视这次“整脏治乱”的各项迎检准备工作,增强紧迫感,全力以赴,切实按照《年下半年市深入推进“整脏治乱”工作方案》要求,对照自身,有针对性地周密部署、精心安排,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要进一步明确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个人;要主动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在日常的管理中积累经验,形成长效机制。
五、下一次城管例会要干什么
篇3
一、目前金融业的现状和问题
占某GDP6%一般来讲占GDP比重超过5%该行业就成为支柱产业)所以市长讲,年整个某金融业的增加值是391亿元。金融业已经成为某市的支柱产业,这是一个基本的判断。某市已明确提出建设上游金融中心的目标,那么,某市金融大发展的背景下,金融业的地位如何呢?年金融业的增加值是3.88亿元,占全市金融业增加值的比重只有1%不到就40个区县来讲,平均比重也应该是2.5%金融业增加值在GDP249.5亿元)中占比仅有1.6%如果按照5%作为支柱产业来衡量的话,金融业距支柱产业的差距还差3.4个百分点。而且,某市年的信贷总量是8766亿元,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贷款增速尽管是49%但总量在某仅占1.4%排在万州、涪陵后面,而且涪陵的贷款余额达到202亿,几乎是两倍。贷款增速我低于,是67.4%不到50%从存款余额看,全市的存款余额是10933亿元,占某的比重仅为2.4%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中排第四位。所以,无论是总量还是占比,的差距都是显而易见的
但区域性中心大城市的各项经济指标必须相匹配。首先,每天都在讲要建设区域性中心大城市。金融业的发展就不匹配。起码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区内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创下骄人的业绩,政府融资平台亟待整合和做大做强。年在国家保增长政策的刺激下。但同时累积的债务也引起了两会代表委员的关注。目前国家和省市部门已在展开政府性融资平台的清理工作,对于在内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某的调子是融资平台保留2-3家。区政府融资平台公司以华信资产公司为主(含德感、珞璜、双福工业园的建设开发有限公司等子公司)另外包括滨江新城建设有限公司、区职业教育创业基地投资有限公司、津通公司、睦邻公司、四面山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等多个运作平台,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各经济发展主战场融资的灵活性和效率,但同时也造成国有资源分散,不同平台公司虽持有同样的国有资源(如土地、厂房、设备等)但能实现的融资却相差很大,造成融资资源浪费;同时由于分散运作,各融资平台缺乏资金优势和资源优势,资产运作带来的收益也大打折扣,客观而言,不可避免要“借新贷还旧贷”一旦信贷政策发生变化,必然带来信用危机,导致资金链断裂,将带来难以想象的可怕后果。整合和做强政府融资平台,统筹协调,这既是上级的规定动作,更是政府性融资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
二是比如说优势产业,优势产业和优势企业没有得到金融行业足够的支持。有亲身的感受。支持这个企业银行肯定会受益,但银行也要受到政策约束的限制:比如必须要有抵押物,没有抵押就不行,审贷会也通不过。因此,不管怎样优势的产业和企业,银行一般都要按照程序和要求去放贷,这也是导致金融业没有做大的原因。从面上讲,区落地的企业很多,开工的企业也很多,虽然这么多大块头的企业落户,但我区金融业在全市的占比依然很低。
但全区覆盖乡镇的涉农商业银行网点数仅91家,三是涉及农村发展的信贷极度贫乏。虽然今天开会的有农行、农商行、农发行等金融机构。涉及农村、特别是农民的保险产品少得可怜,所以金融服务农村的差距甚大。还有中小企业,年全年累计投放贷款55亿元,增长的比例也较高,但这和目前规模以下中小企业应该得到金融支持有很大差距。
在金融创新方面还刚刚起步。如果这一现状得不到改变,通过以上问题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金融业的发展与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地位极不匹配。就只能是工业性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将无法完成某市委、市政府赋予我职责。因此,金融业的现状和问题,值得政府和金融机构深入思考。
二、可以为金融业发展提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态势好、潜力大。
向大家简要介绍“三大战略”推进情况以及发展前景。借今天这个机会。
由于没有跨江大桥,一江两岸”区域性中心大城市建设。五六十年代的。交通不便,行署搬到,改成县;1992年撤县设市,2006年撤市设区。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是书记在某的时候确立的某的版图里,哪些地方应该有一个区域性中心城市,发挥一定的辐射带动作用,这是一个政治定位。后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提出建设“一江两岸”区域性中心城市。理解是从功能上讲,内涵更多的应该是某的卫星城市,从产业、服务等方面来承接某主城,辐射周边。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卫星城市并不矛盾,区位和功能两个不同层次的定位。年6月市长到调研时讲到不要老讲融入主城,而是要研究如何发展成为某重要的卫星城市。所以我一江两岸”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目标不可动摇,但在城市发展的功能定位、发展理念和措施上,更多的以卫星城市为取向。比如:城市发展的定位就是一江两岸、融入主城、功能分区,同城发展”一江两岸”容易理解;融入主城”解决城市向北发展的方向问题;功能分区,同城发展”把双福新区、德感旧城、滨江新城以及几江城区,通过主骨架道路贯通,通过功能错位布局,最终使这几片区真正成为一座城市。定位可以考虑把双福打造成高档住宅休闲区、科教区和以电子信息、汽车整车为主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不能再走“工厂后面是住宅,住宅后面是小商业,小商业后面又是工厂”老路,必须提高建设的档次和水平。滨江新城的发展上,提出“三年搭框架、五年初具规模、十年基本建成”今年底西江大道将通车,随着另外三条主干道路和中央公园的开建,包括市民中心、公安局办公楼和法院办公楼等一些公共设施的建设,滨江新城的初步雏形就出来了下一步将重点发展总部经济区、科教行政中心、教育区,包括规划金融一条街(人行支行也升格为处级支行,也将在滨江新城建人民银行大厦)几江、德感片区尽力完善配套服务功能,成为宜居宜业区。这就是建设“一江两岸”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思路。今年是城市建设的大干年,十大工程,39个小项,全部干完要投入436个亿。今年不算商品房开发的20多个亿,也需要投入80个亿,但这80亿当中,城市公园建设是以企业投资为主体,即企业花钱把我环境打造好,通过评估、算账,允许企业在其中适当地开发房地产去获取利润,这种模式政府不直接投钱。但是涉及公共道路、桥及一些公共设施建设还需要政府融资平台提供融资。为此,除了座各金融机构外,积极拓展信托投资公司、保险投资公司,包括一些外资投资公司融资,还包括一些有实力企业的BTBOT模式等,现在正在进行密切的接触。总之,城市建设上我要以时间换空间,为的发展打造好环境,整体提升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地位。
正在打造以双福为桥头堡的工业园区。德感园区、珞璜园区紧跟其后。去年,打造千亿工业强区。现在的工业是一区三园模式。开建100家企业,投产70余家企业,今年的数字超过或持平。从去年的引资情况看,虽然我落地企业数量比2008年少,但引进企业的实际到位资金比2008年要高,这说明我引进企业的体量、规模和质量在不断提升。要加快发展,千亿工业强区的战略不能动摇。要始终坚持做好两件事情,第一是坚持下大力气招商引资,继续招大招强,引进一些规模大、质量好的企业,比如世界500强、中国100强、行业100强以及某50强这样的企业来投资。第二是围绕六大产业,即汽车摩托车整车及配件、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工业、电力能源、材料工业,迅速壮大工业规模。汽摩板块,渝安汽车东风小康项目将于今年7月下线,明年有望达20万辆,中国兵器工业铁马汽车搬迁项目一期已经开始建设,潍柴嘉川汽车项目中的中重卡、轻卡、微卡正在谋划。电子信息板块,东方光大三网融合通讯级塑料光纤项目预计年底一期完工,CIGS太阳能电池及一批笔记本配套企业将入驻双福。食品工业方面,新加坡丰益粮油一期今年7月投产,二期有望10月开工。中粮集团已经入驻,首期投资6个亿。台湾统一集团、印尼金光集团正在加紧对接,有望入驻。对于装备制造,有龙煜铜管、重齿公司、瑞士ABB等企业,基础十分雄厚。对于电力能源,除华能珞璜电厂的264万千瓦以外,明年小水电枢纽工程的196万千瓦,还有华能的四期项目4100万千瓦有望开工,这样我就可以达到860万千瓦,作为西南地区能源基地的地位将更加巩固。对于材料工业,现在包括法国拉法基,中国建材泰山石膏等企业都不错,而且鞍钢汽车冷轧薄板项目初步确定落户,加上重钢的特钢项目,区材料工业的发展前景也很好。综上所述,2012年完全能够实现千亿工业目标,照此发展速度,2015年,工业总产值有望达到2000亿元。
区委、区政府已经确定通过土地来破题。其中合理推进农村宅基地复垦十分重要。土地复垦出来的指标有两种处理方式,三)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统筹城乡改革发展。一种方式是放到某市土地交易市场作为地票进行交易。现在某市地票交易的均价是12万,最低8万,最高14万多。第二种方式是复垦之后到市国土局备案,经确认后作为合法的土地复垦指标在区内调剂使用,增减挂钩。土地瓶颈破解之后,下一个需要解决的就是社保,尤其是农民的养老保险问题。只要户口迁入城镇,就按照城镇居民的方式帮助他解决社保和养老保险,这样农民就没有迁户口的后顾之忧。对于户籍,农民把宅基地交出来之后,耕地可以再保留35年,等他已经适应了城市的居住环境,并且养老保险解决了之后,就可以退出耕地,从而便于适度的规模经营,这个过渡期,可以保持“双重户籍”教育问题,宅基地被复垦农民子女的就学问题,按照享受同等教育的原则,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予以解决。住房问题,将通过公租、廉租房,巴渝新居等途径解决。就业扶持的问题,要求入驻企业优先招聘被征地拆迁的农民,区人力社保局将采取措施保证每户征地拆迁农民至少有一人就业。通过土地、社保、户籍、教育和就业扶持,将推动形成农民宅基地复垦、农民集中居住、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农业产业化带动良性循环机制,农民先变成农民工,农民工再变成产业工人,产业工人最后变成市民,这就完成了城乡统筹发展的一个良性过程,这就是目前我城乡统筹的思路。
三、均要强化金融意识,无论是政府、银行还是企业。打造政银企“金三角”关系
感觉区内各个方面金融意识都不够强。今天有些企业开会也没有来,为什么要讲金融意识。不相信这些企业不需要金融支持。当年小平同志的一句话我觉得很经典,说:金融很重要,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招棋活,全盘皆活。很朴实的话,道出了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地位。不管是工业还是农业,只要生产,就需要资源投入。资源投入有两个原则:成本原则和效益原则。怎么样降低成本,提高效益?金融是中间重要的杠杆。所以无论是政府还是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还是企业,都应该继续强化金融意识。
篇4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加快、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的今天,会展活动作为一种促进经济贸易、拉动地区经济的重要途径,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会展经济是以会议和经济为中心的一种新型经济,具有强大的关联带动效应。成都,作为西南交通枢纽,近年来,会展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国内经贸活动的加强、西部大开发和成渝经济的快速发展,给成都会展业的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同时,国际会展企业纷纷进入我国,国内各会展城市的激烈竞争,使成都会展面临着极大的挑战。而和其他大型城市一样,成都也把建设“国际会展名城”作为自己城市建设规划目标。会展行业对会展及辐射行业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素质都有很高的要求,不仅需要有一定的策划、组织管理、沟通协调、宣传推介等能力,也要能够流利地与国际展会人员进行交流。而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已无法满足行业对学生的要求,会展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行业要求给高职高专的会展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1]
我国教育部把职业教育定位为“面向市场,面向学生,面向就业”,提出要使学生的专业知识与企业需求相一致,专业技能与岗位需求相协调。学生学到的专业技能应与社会发展、企业要求相符合。[2]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如何使我们的英语专业人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满足会展行业提出的要求,这给我们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设计带来了新的问题。《会展英语》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也必须以职业需求为导向,对课程内容进行模块设计,以行动导向教学法来驱动学生不断完善自身职业能力的提升。
一、模块教学法
模块教学法(MES模式)是从国外引进的先进的职教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不用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而是依据职业定位需要的技能,将课程理论知识与职业技能融为一体,一个模块代表一个实际操作体系和工作规范。[3]
1.会展职业模块分析
《会展英语》课程是一门技能操作型课程。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均开设了会展专业或在商务英语专业开设了该课程。因会展产业是以会展为主导,融合了旅游、酒店、交通运输和物流等行业的大型经济实体,它的发展势必会拉动整个经济的快速发展。实际会展操作流程涵盖了展会策划、展馆选择、招展与询展、展位介绍与选择、布展、进展、人员接待以及最后的撤展。每一个流程都不是单一的个人或集体在行动,而是不同个人和部门之间相互协调,合作完成任务以确保展会的顺利进行。从最初的展会策划到最后的撤展,工作人员之间、主办方与参展商之间、主办方与合作合同方之间都会围绕展会的各个环节进行交流与合作。而我们要求学生掌握的就是依托这些工作流程的职业技能:
1.1良好的沟通交际能力与技巧,能用英语流利地与展会人员进行交流;
1.2团队合作精神,以及优秀的组织策划、市场分析能力;
1.3良好的产品推广能力,能与客户进行有效的沟通,并向其推介产品;
1.4基本的商务礼仪;
2.会展面向岗位
会展课程所涉及的职业定位是“培养在能够在会展业、旅游业、广告业、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政府宣传部分从事会展策划与管理以及展览设计的高级应用型人才”。[4]但是作为英语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具备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同时还需要掌握关于会展的基础知识。那么,根据展会工作流程要求的职业技能,学生面向的主要工作岗位为:展会策划与管理、展位推广、展会后勤服务、接待、产品推广、翻译、广告设计、展位设计与搭建等等。它的英语能力要求就包括了会展英语、酒店英语、旅游英语、广告英语、商务英语与礼仪。职业模块与岗位划分与实际工作流程中参与的人员一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不同程序所涉及的岗位以及岗位操作规范。
二、课程教学设计
既然会展产业是辐射面广的一个产业,那么从事这一行业的人员应该既懂得政府的相关法规政策,熟悉行业发展和工作流程,并且能够用流利的英语与来自会展行业以及辐射行业的工作人员沟通交流的技能。依据对会展课程涉及的职业能力和岗位的分析,以及模块教学法的指导,《会展英语》课程的教学应设置为以英语为主线,以应用性商务活动为背景,使学生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功底和基本商务技能,能在展会各种场合以英语作为主要语言进行交流。
1. 教学结构模块化
社会经济和行业的发展要求课程进行职业能力模块化教学,也就是说,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课程的结构实现模块化,即把教学内容编排成便于进行各种组合的单元。一个模块可以是自成一个单元,或是一个实训环节。授课教师依照产业工作流程把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划分,每一个模块都是以展会工作其中一个流程为主线,围绕展会参与各方(主办方、参展商)的具体事务,设计教学环节和实践环节。以该课程的展位推广这一环节为例。首先这一环节中体现的职业能力包括展位推销、商务交流和礼仪。该环节要求学生基本掌握不同的展位名称以及它们的特征,能够得体地用英语向客户介绍各种类型的展位。在课堂教学中,由老师讲授关于展位的基本知识以及推销的技巧,以让学生掌握在这一环节中展位推销人员的定位。而最重要的一个要素是学生在这一环节的实践活动设计。老师会给学生一个设定的场景,展馆工作人员向参展商讲解和推介不同展位,把具体的实践操作纳入学生的实际对话中来。这样的教学设计更能让学生理解该环节的具体运作。
除了教学结构模块化之外,老师也要根据课程内容涉及的岗位群进行课程环节设计。不同的教学单元所涉及的岗位群都有所不同。比如,在展位推广阶段,展位推销人员会向参展商公司负责展会的主管进行展位的介绍,而在展位装饰阶段,则是由参展商展会主管与装修承包商之间进行交流。
2.以学生为主体的合作式教学模式的引入
合作教学模式,顾名思义,即在教学过程中,打破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而是突出学生,以学生为主,构建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桥梁。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也为学生之间有效的沟通打下了基础。[5]学生可以自由进行组合,全班学生按照4-6人一组进行划分;其后,每一个学习小组制定一个合理的学习目标,这样小组成员相互之间可以监督保证学习目标的实现。当课程进行到某一个模块时,老师会给每一个小组分配任务,让他们以某个商务活动为背景,进行对话编排或者合作完成某个项目。他们需要通力合作,培养自己的团队合作精神,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以其中一个模块产品介绍为例。学生不仅要在课前查找如何进行产品推销以及推销策略,还要就自己选定的商品编写一段说明介绍。最后课堂上的展示就是学生小组合作完成的结果。他们一起准备,分工讲解,把各自小组的成果展示给全班同学,同时也把准备过程中的问题提出来,由全班同学共同来解决。当然,由于时间限制,并不是每个小组就同一模块都能发言,但是就整个教学过程来说应该是每一个小组都有展示的机会。
以合作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安排,不仅能够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提供良好的桥梁,同时还便于进行师生相互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相互评价。该课程的评价体系由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以及师生、生生相互评价组成。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对已各自小组内的成员间的合作和默契程度都有一定的认识,并且也培养自己的团队精神。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项目来展示自我的学生也让老师对他们有了更多的了解。老师不仅亲身参与到各小组的任务当中,同时还见识了不同学生的能力和他们的英语基础,所以对于老师作出中肯的评价有相当的意义。
3. 以英语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目前,我国会展经济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更多的国外参展商被邀请到中国参展而许多中国公司也开始踏出国门,与国外专家和贸易公司交流。因此,英语翻译和交流人员成为展会现场急缺的人手,而英语的应用成为我国各大城市在发展会展产业时都需重视的一个关键点。我校《会展英语》课程开设于商务英语专业第四学期。在经过前面三个学期的学习之后,学生已经具备相对牢固的英语基础,口语水平较以往而言也有很大的提高。该课程主要以英语授课,旨在巩固学生的英语水平,同时也增加他们练习口语的机会。培养学生在一定的场合与参展商进行得体的交流和翻译是这门课程必须完成的任务。
篇5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 201108)
摘要:调研了2013年上半年上海市大宗固体废弃物在建设领域的资源化利用现状,对比研究了建材行业各类固废的利用情况及其经济、环境效益,分析了上海市固废资源化利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今后发展的建议。认为,应着力技术创新,提高利用效率;加强全过程监管,建设信息化服务平台;完善政策法规,加大扶持力度,从技术、管理、政策等方面多管齐下,推动资源综合利用工作。
关键词 :固体废弃物;建设领域;经济效益;节能减排
中图分类号:X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500(2015)03-0030-04
收稿日期:2014-12-17
基金项目:上海市科技人才计划项目(13XD1422800)。
作者简介:杨利香(1982-),女,上海人,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新型建材研究工作。
自“十一五”以来,上海市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行业取得了长足发展,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居于全国领先地位,产值规模超过50亿元。但由于固废种类繁多,信息散杂,目前政府管理部门及相关从业人员对固废综合利用产业的认知和了解并未随行业的发展而逐渐深入。固废综合利用企业规模、利废水平、经济与环境效益等基础数据缺失,不利于固废综合利用科研、管理、规划等工作的开展,阻碍了产业结构升级与进一步壮大发展。
建设领域中水泥、混凝土等建筑材料需求量巨大,是大宗固体废弃物的主要消纳途径。本文在对2013年上半年上海市建设领域50家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调研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一些行业资源综合利用量、产值、免税、利润、节能与减排情况,总结了上海市资源综合利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议,以期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
1 调研方式及内容
为了更加真实地反映上海市资源综合利用情况,按照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分类,选取了50家具有代表性的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进行实地调研。本次调研企业较多的为墙体材料生产企业,占总调研企业数的48%,其中又以加气砌块、小砌块和蒸压灰砂砖、多孔砖的生产企业为主;其次为混凝土行业,占总调研企业的22%;另外还包括2家水泥生产企业、3家砂浆生产企业、5家市政材料生产企业和5家其他类型的企业。
调研的内容包括企业固体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量、产值、免税、利润、节能与减排等。其中,固废利用量依据企业提供的产品配比、废渣掺量报告、原材料采购单、产品供应合同等计算;产值、免税与利润依据企业提供的产值、免税、利润报表等计算;节能与减排依据产品中废弃物掺量及废弃物所替代原材料的生产能耗、碳排放量计算。
调研企业行业分布见表1。
2 结果分析
2.1 固废资源化利用情况及节能减排效益分析
固废的资源化利用减轻了废物堆积造成环境问题的同时,通过替代天然原材料减少了单位产品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2013年上半年上海市建设领域50家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利用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有粉煤灰、脱硫石膏、采矿选矿碎屑(粉末)、冶炼废渣、建筑垃圾、河道淤泥(淤沙)等。
大宗固体废弃物在不同行业中的利用量及节能减排效益见表2。
由表2可知,2013年上半年上海市各类固废利用总量为180.2万t,其中粉煤灰、建筑垃圾等大宗固废利用总量达178.9万t,占总利废量的99.4%,其资源化利用节约了标煤5.52万t,减少碳排放34.77万t。
碎屑、建筑垃圾主要用于替代天然骨料,其利用量分别达71.5万t、44.4万t,在所有固废中利用量最大。天然骨料的生产能耗及碳排放水平较低,因此用碎屑、建筑垃圾替代天然骨料的节能减排效益不高。
粉煤灰、脱硫石膏主要用于替代胶凝材料,其利废量略低,分别达25.7万t、22.5万t。水泥一直是建材行业的能耗及碳排放大户,采用粉煤灰、脱硫石膏替代水泥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节能量分别达2.89万t标煤、2.51万t标煤,减排量分别达18.31万t、16.12万t。
淤砂(淤泥)主要用于替代天然砂,利用量达13.5万t,废沥青、冶炼废渣利用量较少,其节能减排效益不高。
2.2 不同行业利废经济效益分析
2013年上半年,上海市建设领域50家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共利用固体废弃物总计达180万t,资源综合利用总产值8.5亿元,享受减免税8297万元,资源综合利用利润总额达2919万元。
不同行业利废经济效益见表3。
2.2.1 不同行业利废情况
混凝土、墙体材料和水泥行业产量大,是当前消纳固废的主要途径,其利废量分别占利废总量的35%、34%和20%。其中混凝土和水泥主要利用粉煤灰、冶炼废渣、碎屑、建筑垃圾;墙体材料还利用了脱硫石膏、淤砂(泥)等。砂浆和市政材料主要利废种类为粉煤灰、冶炼废渣、碎屑、建筑垃圾、脱硫石膏、淤砂(泥)、废弃沥青等,但利废量较小,仅分别占利废总量的4%,具备进一步消纳固废的潜力。管材、再生塑料等其他领域的利废种类较杂,主要为建筑垃圾、废塑料、废玻璃、废金属等,因其产量较小,利废空间有限,约占利废总量的3%。
2013年上半年不同行业利废情况见图1。
2.2.2 不同行业资源综合利用产值、免税及利润情况
不同行业资源综合利用产值、免税及利润情况见图2。
由图2可知,对于不同行业资源综合利用产值,其中墙体材料和砂浆年产量较高,相应产值达2.4亿元和2.3亿元,分别占总产值的28.2%和27.6%;其他类行业尽管总产量不高,但产品单价较高,总产值达1.8亿元,占总产值的21.2%;水泥行业利废产值达1.3亿元,占总产值的13.2%;而混凝土和市政材料产值占比最低,不到5%。
对于不同行业资源综合利用免税,由于管理部门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执行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47号)等政策对利废企业实行税收减免,其中墙体材料中纸面石膏板及其他类的再生塑料等产品利废率较高,享受税收优惠力度较大,免税额分别达3 109万元和2 626万元,占总免税额的37.5%、31.7%;而水泥、砂浆、混凝土和市政材料行业免税水平普遍较低。
对于不同行业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利润,其中墙体材料利润达2824万元,占总利润的96.8%;砂浆、其他类及市政材料的利润其次,分别占总利润的32.8%、15.6%、8.3%;混凝土利润微薄,仅占总利润的0.9%。对比不同行业的产值、免税及利润可以发现,产品的利润主要是通过减免税补贴获得。除了砂浆产品外,其他利废产品的生产成本高于市场售价,需依靠免税补贴才能维持产品的生产运营。而水泥行业现有的免税补贴政策不足以抵消生产成本与市场售价的差额,利废产品利润为负。
3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资源化利用企业利废情况及其经济环境效益分析研究发现,上海市建设领域大宗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3.1 废弃物利用种类单一
目前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利用的废弃物比较集中、单一,主要为工业固体废弃物,占废弃物利用总量的66.7%。尽管建筑垃圾和市政污泥等城市固体废弃物排放量远大于工业固废,但其利用量仅占废弃物利用总量的30%。由于综合利用产品技术含量和应用水平的制约,城市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比例较低,困扰着上海市生态环境。
3.2 不同行业废弃物利用水平不一
建设领域中不同行业的利用量不均衡。本次调研企业所用废弃物大部分应用于水泥、混凝土和墙体材料行业,而砂浆、市政材料利用废弃物量均只占4%。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与建设规模息息相关,随着上海城市的不断发展成熟,城市建设规模增长将日趋平缓甚至下降。若不积极拓展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范围和效率,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废弃物利用总量下降,大量废弃物积压将会造成巨大的环境压力。
3.3 不同行业资源综合利用效益差距较大
水泥、混凝土生产行业是利废大户,消纳固废量占总量的50%以上。但水泥、混凝土产值、免税及利润均较低,其中水泥的资源化利用产品利润为负,废弃物的利用并未给水泥生产行业带来效益。可能是由于综合利用技术成本高,免税额度相对较小,企业利用固废的积极性不高,不利于固废在该行业的规模化应用推广。
4结论与建议
2013年上半年上海市建设领域50家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共利用固体废弃物总计达180.2万t,节能量5.5万t,减排量34.8万t,资源综合利用总产值8.5亿元,享受减免税8297万元,资源综合利用利润总额达2919万元。该市固废资源化利用水平居于全国前列,但存在废弃物利用种类单一、不同行业废弃物利用水平不一、不同行业资源综合利用效益差距较大等问题。
针对上海市建设领域的固废资源化利用现状,建议从技术、管理、政策等方面多管齐下,推动资源综合利用工作。
一是着力技术创新,提高利用效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围绕工业固体废弃物与城市固体废物,组织开展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关键共性技术研究,重点攻关城市污泥、建筑垃圾等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拓宽固废资源化利用途径,大力推广低能耗、低成本、高利用率、高品质资源综合利用产品,提升上海市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化水平。
二是加强全过程监管,建设信息化服务平台。建立废弃物排放、生产、利用等数据信息收集渠道和公共信息平台,加强数据监控分析,及时掌握和分析废弃物综合利用产生和利用趋势,为废弃物综合利用工作的长期开展和分阶段重点实施提供决策依据。
三是完善政策法规,加大扶持力度。根据不同行业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效益情况,调整对相关行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发挥调控杠杆作用,推动行业发展。加强水泥生产行业的免税额度,促进固废利用在水泥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执行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
优惠目录有关问题的通知[Z].北京:2008.
(责任编辑/陈 军)
辽宁省召开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座谈会
近日,辽宁省服务业委组织召开了辽宁省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座谈会。会议旨在促进辽宁省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健康发展,深入了解行业发展情况,研究解决行业实际问题,共同探讨发展之路。
沈阳市秋实再生资源集团公司、大连环嘉集团有限公司等12家辽宁省重点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参加了座谈会。会上企业家们汇报了企业经营情况,行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下步发展思路,以及对政府给予政策支持的建议。近两年,受国际大宗产品价格下跌,实体经济低迷的影响,再生资源主要品种价格持续下滑,企业利润率大幅降低,经营比较困难,但行业龙头企业的重点回收品种相对稳定。同时也存在税负不尽合理、规划执行难、社会认知度不高、缺少国家政策支持等掣肘行业发展的问题。
辽宁省服务业委主要领导认真听取了企业家的发言,就一些突出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并对行业发展提出了意见。
创新发展思路。再生资源回收行业作为公益性、微利行业,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业,辽宁省服务业委一定会全力支持,希望企业家要打破传统思维模式,创新思维,借鉴和学习新兴商业模式,努力探索回收体系建设发展新渠道;要拓宽回收领域,加强对废旧商品的再利用技术研究,充分发掘废旧商品剩余价值,提高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加大宣传力度。要充分运用媒体优势,加大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绿色循环型社会重要意义的宣传力度,提高各级政府重视和社会的普遍认可。宣传采取多种形式,喜闻乐见,要走进公共机构、走进学校、走进社区,共同营造全社会重视、支持发展的良好环境。
做好行业发展规划。辽宁省各市行业主管部门都要按照国家和省政府要求,会同规划等部门科学制订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到“十三五”城市总体发展规划中,经市政府通过后,提高规划的执行力。
拓宽发展渠道。再生资源回收龙头企业要走出去,学习国内外先进发展经验和做法,适应市场新形势,借势做大做强,要形成部分重点品种上建回收网络、中连物流、下接利废产业的产业链,拓宽企业发展空间,强化企业抗风险能力,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
篇6
关键词:世界城市;日本;扬州;精致;优质生活
Abstract:Economic globalization has brought the development of world cities. Some major cities in China put forward the goal of building a world city . in this paper,take Tokyo and Kyoto as an example, discusses the content and features of the world cities in japan. The article believes that the quality of life is the essence of the world's cities.the way to famous city in the world for Yangzhou need to learn advanced practices , to adopt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not only in the residential, transportation,but also in terms of legal, administrative, education and so on. Create a good social environment suitable for business and life.
Key words:World cities;Japan;Yangzhou;Exquisite;Quality of Life
中图分类号:C91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144(2012)-12-17-(8)
地理大发现、产业革命及市场经济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国家、世界观念和生活方式,世界经济、世界城市应运而生。“世界城市”的概念为苏格兰学者格迪斯(P.Geddes)1915年《演化的城市》一书中首次正式提出,他把产业革命后的伦敦称作世界城市,因其产业技术领导着世界。在二战后西方工业国的信息化、城市化、国际化为特征的社会变迁中,城市对于地域、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影响日益扩大。城市之间的经济网络开始主宰全球经济命脉,出现了一批在空间权力上超越国家范围、在世界经济中发挥指挥和控制作用的全球城市。国外研究者对之有不同的称呼,如首要城市(primate cities)、世界城市(world cities)、全球城市(global cities)、国际城市(international cities)、巨大城市(mega-cities)等。相关研究在20世纪60年代出现,八、九十年代增多,迄今为止西方关于世界城市的研究主要有五大学说:一是约翰·弗里德曼世界城市假说,二是强调生产作用的萨森学说,三是强调创意资本作用的弗罗里达学说,四是强调“流动空间”的卡斯特尔学说,五是强调区域作用的司科特学说。本文论述日本的世界城市建设之路,并以扬州为例提出中国的世界城市建设路径。
1 对“世界城市”循名责实
早在霍尔(Peter Hall)1966年的《世界城市》书中,就把东京与伦敦、巴黎、莫斯科、纽约并列为世界城市,因为它们是全球意义的政治、商业、文化舆论中心,专业人才和劳动者集聚的中心。但是东京的世界城市地位并非有意识追求的结果。在被学界认为是世界城市的时候,东京自身尚未意识到,正如日本“经济大国”地位也是首先由欧美学者议论起来的那样。所以,东京都自1980年代初开始,有意识地以纽约、伦敦为榜样,要建设成为世界城市。1986年日本国土厅发表的《第四次全国综合开发规划》、《东京都第二个长期规划》中都明确提出了东京“世界城市”的目标。当时人们认识的“世界城市”是指国际金融中心。1990年东京都的“第三次长期规划”中,首次正式表明“树立东京与纽约、伦敦并列的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成为世界经济的据点”的奋斗目标。但不久社会观念发生了改变。1990年在伦敦召开的关于世界城市的国际会议提出,世界城市不仅要具备国际金融功能,还要从生活的丰富性、雇用机会而且特别是人的居住空间这一城市本来的立场考虑。此后,日本社会观点主流也跟着转变,认为世界城市是指不仅在经济方面,而且在生活、文化方面领导世界的城市。东京都都市计划局编著的《东京都市白书91》提出,东京要像纽约、伦敦那样成为各个民族、文化、收入的人们能够共同工作、生活的场所。从生活品质的角度看待“世界城市”,认为城市概念中没有必要特地称为“世界城市”。有人提出径直叫做“国际城市”更好懂。因此1995年《东京计划95》指出,城市本来是为了人们实现幸福和生活丰富而建造的,建造城市的本来目的不是为了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世界经济据点”。东京的目标是“为了实现富裕、高品质生活,搞活经济、改造城市,提高东京的活力。”[1]并且明确了搞活经济、改造城市是手段,富裕、高品质生活是目的。1995年前后世界上一些著名城市相继提出类似的奋斗目标,纽约是“容易生活的优质都市”,伦敦提出“提高生活质量”,旧金山以“改善作为生活场所的城市功能”为目标,瑞典城市建设指向“轻松的日常生活”。
1980年代末,我国明确提出要在全球竞争中掌握主动权,打造中国的国际城市和世界城市。1990年代一度有40多个城市提出在10至20年内建成国际城市的目标。新世纪以来,我国北京、上海等提出了建设世界城市的目标。2005年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明确,到2020年确立具有鲜明特色的现代国际城市地位、到2050年左右进入世界城市行列。2008年在国务院关于长三角、珠三角的迄2020年的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都提出了把上海和珠三角地区建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世界城市或者大都市圈的奋斗目标。作为国家首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的扬州,2012年6月表明了迈向“世界名城”的雄心壮志。其实,“国际城市”、“世界城市”、“世界名城”等词语,本来是城市研究者在比较研究中提出的用于陈述的概念。最初一批被认为符合某个定义的城市,并非在先确立“××城市”的概念后建成的。同发达国家极少谈论而在中国等后发追赶型国家“现代化”成为舆论和学界的热门话题一样,我国提出建设世界城市、世界名城的目标,将成为促进城市建设各项工作向世界先进水平靠齐的重要动力,但实际上一般而言,一座城市总是难以按计划建成某种类型的城市。“世界城市”或“世界名城”同任何名词一样,学界和实务工作者的认识是丰富多样、见仁见智的,并无统一标准。从世界现状看,各国城市追求的共同目标实质是优质的生活环境、高质量生活水准。扬州要建设的世界名城,比起确立一套指标体系然后逐项对照奋斗来,更重要的是把城市建设和管理提高到世界领先水平。
2 利用一切资源服务城市发展
2.1 “利用”的理念
人类同一切生物一样,生活在世界上首先和主要的任务是满足自己的欲望。这虽然是简单而普遍的客观事实,但是历史上在许多文化中对于人的自利性持批判态度,甚至设计出一套制度来遏制人欲的满足。古代中国的圣贤们孜孜以求“存天理灭人欲”,把人欲视作洪水猛兽般邪恶,社会精英们极少致力于衣食住行的改良,社会交往中以万事不求人为荣。欧洲近代以来领先世界的进步源泉是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人们利用自己的体力智力追求幸福得到肯定和鼓励。启蒙运动解放了人的潜能,促发了后来的科学革命、产业革命和政治革命。伦敦被视为最早的世界城市,正是以它在世界范围内利用资源为特征:非洲的人力、美洲的原料、东欧的市场都被英国人利用起来了,以伦敦为中心组织运输和生产、销售。可以说,一部资本主义发展史,就是资本家对于全球资源的利用史,离开海外贸易就无法想象近代产业的发展。如今,“利用”成为先进国家的普遍理念,土地、劳力、原材料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一些领域狭小、人口有限、资源贫乏的小国或地区例如日本、韩国、新加坡和香港等,由于善于利用全球资源组织生产和服务,迅速跻身先进行列。
2.2 日本对于文化遗产和外部资源的利用
作为后来居上的现代化典型,日本在利用世界资源发展自己方面做得很充分,传统和外来的兼收并蓄。世界文化名城京都可以作为代表。京都是日本著名的古都,传统文化集中的城市,它是日本佛教中心、神道圣地,全市有佛教寺庙1500多所、神社200余座。古代文化遗产占日本全国的15%左右,有17处古迹被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被称为“真正的日本”,现在正致力打造成为世界文化交流中心。
对于文化财产的保护,除了常规法律外,京都市目前的措施有:(1)未来遗产运动。老龄化、城市化导致乡村人口过疏,无形文化后继乏人,经济开发等造成原生态自然的消失,使地方的文化和自然濒临危机。“未来遗产运动”是把悠久历史与传统基础上培育起来的丰富的地方文化、自然遗产遗传给百年后的孩子们的运动。活动内容包括修复古建筑、疏浚河道、保护古村落原貌、保存铁道等产业化遗迹等。(2)以现代技术保存传统文化资料。为了把宝贵的传统与文化传诸后世,行政机关、大学、研究机构等各种团体,把与京都相关的各种材料以数字技术进行记录、保存。把京都收藏的名画,还有桂离宫、修学院离宫等非公开设施,以数字影像、电影等手段进行介绍和解读。把木匠、瓦匠、铁匠、石匠、漆器、草席、竹篱的工艺技术、劳动过程全部记录了下来。现在已经完成的有近代建筑、工匠、祭祀、街道、河川、无形民俗文化财的拍摄制作,专门建立了京都大学电子图书馆收藏它们。市民可以借看、可以购买,互联网上可以下载。
在妥善保存、利用古代文化遗产的同时,京都大力推进国际化。1995年公布了《京都国际化规划》,国际化的重点在于促进市民的国际理解、民间国际活动,建设向世界开放的地方社会,培育作为地球社会一员的京都府与市民。1996年建成“京都国际中心”作为推行国际化事业的主要机构。中心举办的活动有开设关于支援外国儿童和家长的研讨班,面向市民举办关于国际理解的研讨会,对于府内团体的国际合作活动进行广泛介绍宣传等。(图1)京都府还向本地居住的外国人寄送日英双语版的报纸(每年4期),每月发行电子杂志,通过网站发送京都的信息。采取多种措施,帮助在京都居住的外国人安心、便利地生活,例如提供英、中、韩等多语种的生活咨询,开办初级日语入门培训,多语种信息,对于母语为非日语的儿童进行学校生活指导,举办多种活动增加留学生与本地居民的接触机会。
京都保护文化遗产,是为了满足当代人的精神需求,带动旅游业、教育事业发展;积极推进国际化,是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增强社会活力,提高在国际上的发言权。实际上,一部日本历史就是对于海外文化利用史。古代吸收中国文化,近代以来大力吸收欧美文化,利用先进者的知识技能发展自己。当今日本的海外投资、贸易、留学都规模巨大,经历过二战中的一意孤行及其毁灭性失败、战后高速发展的日本,深刻认识到自己的安全、繁荣离不开国际协调。
2.3 扬州如何利用世界资源
2.3.1 观念变革的必要
著名的美国社会学家和未来学家丹尼尔·贝尔(Daniel Bell)说过“一个人的目的决定了他注意的中心”。[2]中外历史和现实证明,思想观念决定生活方式和形态。扬州要建设世界名城,首先必须用现代世界通行的观念去看待一切,即价值观首先必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与国际接轨。同其他历史文化名城一样,扬州不但地面有许多历史悠久的古迹名胜、地下有丰富的遗址墓葬等有形的文物资源,还有传承久远且至今仍然活着的传说、工艺、风俗习惯、生活观念等无形遗产。有形的遗产基本都可作为旅游、教育资源利用。无形遗产中,有些具有永恒价值例如勤劳、节俭、仁爱应该继承和发扬,而有些习俗和观念需要与时俱进地扬弃或改良,例如得过且过、依赖圣君明主、马虎、自给自足等。
2.3.2 利用世界资源建设世界名城
中国城市要建设世界城市,扬州要建设世界名城,必须善于利用全世界的各种资源。迄今为止中国各项事业取得的发展,主要是以本国廉价劳动力、土地、原材料与国外资金、技术、管理经验结合,加上修改了很多束缚人们生产经营积极性的法律制度,积极与国际接轨导入市场体制的结果。江苏省地处我国沿海地区的中部,有大片平原,水网密布,邻近上海,优越的地理环境加上人民勤劳好学的文化传统,历来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较好的地区。最近若干年来江苏吸引的外资约占我国的四分之一,是江苏经济发展能够走在全国前列的重要源泉。
国内和国际形势处于剧烈而深刻的变化中。前30年的对外开放,使中国基本完成了工业化、积累了相当的财力基础,但是在国际产业分工中我国所处的低端制造业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目前的社会老龄化也使廉价劳动力资源减少、劳动成本上升,所以国际资本向东南亚、南亚、拉美转移,那种简单模仿、大量制造而资源能源高消耗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持续。学术界和政府高层倡导多年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根本原因就在于此。运输条件对于地方经济和城市发展十分重要,历史上扬州城市的兴衰也证明这点。隋唐以后直至晚清,扬州的繁荣跟长江和大运河密不可分,近代以来大运河湮塞和津浦铁路、海运的兴起,使扬州失去了便利的运输条件,铁路沿线城市发展起来,扬州的发展就相对落后了。改革开放以来,扬州跟全国一样,城乡面貌发生根本改观。尤其进入新世纪以来,交通基础设施突飞猛进,高速公路、跨江大桥、铁路、民航机场相继建成使用,为扬州经济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条件。但是,必须清醒认识到,像便利的运输系统这类工业化大生产所必需的物质条件,扬州以外的许多城市都具备,特别在长江三角洲这片地域内,不仅有上海、南京、杭州这样的特大城市,还有苏州、无锡、常州、南通等成长很快的同类城市。扬州要在与周边城市的激烈竞争中胜出,在比较各地的优劣形势下,结合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扬州可以软的方面为突破口,错位竞争形成比较优势。比如,在利用海外市场方面,过去国内企业只是接受外商的来料加工、来样订货等,成为跨国公司的加工车间而已,产品的开发设计、销售这些价值链条中利润最大的环节都由外商掌控。今后要鼓励本土企业主动走向海外,自主开拓海外市场。如果扬州有一大批跨国公司驻扎,成为货物、金融、信息、人才的国际集散地,扬州就成了国际城市。在利用海外资源方面,要把重视利用技术、资金转变为重视利用人力资源,而且利用海外智力需要从制造业、酒店管理等扩展到更广泛的领域例如城市规划和管理、教育、医疗、金融、新闻出版、研究开发等。
当然,利用海外资源首先需要本地社会解放思想,积极主动适应时代变化,例如转变以官位独尊的社会意识,平等尊重社会分工,在珍惜市民的勤劳节俭这些有利于财富创造和积累的传统精神的同时,培养和尊重市民的主人公精神,以激发他们智力的充分施展,形成崇尚创新、宽容失败的舆论氛围。大政府小社会的状态逐步向小政府大社会方向转变,政府作用止于提供公共服务,让市场发挥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通过自由竞争激发社会各界的创造力。以市民和企业为事业主体,行政机关辅助行业协会等公民组织制订规则、维持秩序,培育自我发育、自我管理的公民社会。这方面,媒体应该走在前头,因为舆论在塑造社会价值观方面具有关键作用。
3 提供和创造普世价值
世界城市或者世界名城,都是至少在某个或者多个方面具备影响世界的因素。在多种种族、文化、宗教的世界,唯有超越差异的普世价值才能吸引所有人。世界城市的成功因素有多种,本文无法面面俱到涉及,但以下三点是共同的,也是扬州建设世界名城的必需内容:
3.1 一流的创业就业环境
跨国公司总部集中、移民众多是世界城市的特征。目前中国一些特大城市开始认识到总部经济的价值,都在积极吸引大公司总部进驻。现代社会财富快速增长,依赖于把资金、劳动力、原材料、市场组织起来循环的企业制度。一个城市具备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良好环境,就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城市经济就充满活力。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硬件方面有土地、交通运输、通讯、水力电力等,软件方面则有透明公正的法律、金融、会计、媒体、人才等。战后日本利用美国的扶持,先是引进技术消化吸收,通过工业化大生产以低价优质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在与世界交流日益深入过程中,不断按照国际标准改变国内的制度,到1980年代基本达到与欧美同一标准的社会环境,加上巨额的外贸顺差和对外投资,日本成为了世界最大的债权国。东京汇聚了最多的外国银行,各大银行24小时不间断营业,成为与纽约、伦敦并列的国际金融中心。东京因建设了良好的基础设施和政治经济体制,培育了企业发展的良好土壤,吸引众多跨国公司驻扎而成为了对世界经济有重要影响的世界城市。中国城市在这方面需要完善的地方很多,如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劳动力市场、社会保障制度,法律、会计、广告等生产业等。
包括扬州在内的中国沿海城市,经过开放以来30多年的建设,交通运输、通讯等硬件设施已经大大缩小了与先进国家的差距,高档酒店等旅游设施跟世界同步了。今后在继续改善基础设施的同时,应该着重提高适于创业就业的软环境,例如行政的规范高效、对个人和企业的私有财产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对于自由竞争秩序的维护等。
3.2 舒适的生活环境
对于外国留学生和移民劳动力、旅游者等吸引力是世界城市的特征之一。东京不仅有众多的高等教育和科研机构可以学习知识,较多的工作机会能够获得较好的劳动报酬,而且居住舒适、生活便利也是吸引企业和劳动者的重要因素。
从交通运输看,东京虽然规模庞大、人口众多但交通畅达有序,很少拥堵。(图2)以轨道为主的公交发达,市内任何一点步行不超过10分钟必有地铁、电车、公交车站。交通工具准时、乘客秩序井然,在列车进站前数分钟抵达站台就行,无须长时间等候,因此车站没有我国这样庞大的候车厅,地方火车站基本没有候车处。我国一些大城市近年来由于家庭汽车迅速增加和道路建设不匹配,拥堵成为影响生产和生活的严重问题。根据2009年9月一份抽样调查,北京市居民平均每月由于道路拥堵产生的经济成本为北京335.6元,如果按照就业人员计算,全年拥堵成本达到505.4539亿元。尽管缺乏详细的统计,全国城市因交通拥堵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惊人。从居住舒适度看,2008年东京都中心23区平均每套住宅有3.25个居室,其中私有住宅平均有4.45个居室。住宅总数中独栋占24.23%,公寓等集合住宅也以4层以下为主,5层以上的只占极少部分。(图3)中国2009年全国城镇存量住宅中独栋占3.5%,在35个大中城市独栋住宅仅占1.0%。[3]从居住质量看,独栋住宅与集合住宅的优劣不言而明,东京人居住条件比中国城市好。住宅形态不同使城市人口密度差异巨大,中国约为日本的两倍。我国城市人口过密导致医疗、教育、交通、商业等长期供不应求,到处摩肩接踵,严重影响了城市生活的舒适度。
历史上扬州的繁荣,不仅得益于长江和大运河这两大黄金水道,也得益于饮食、园林、寺庙、市场、青楼等多样化的生活环境。现代扬州由于基本都是平房的古城区保护得很好,避免了许多中国大城市因人口过密带来的城市病,传统文化得到珍惜和利用,现代商业也发展得不错,城市建设和管理上在国内同类城市中处于先进行列,为企业和居民创造了较好的事业和生活环境。今后应该对照国际标准,各项事业更上一层楼。
3.3 普世价值的产品和服务
世界名城,无论综合性的中心还是某个方面例如宗教、旅游、文化而驰名世界的城市,既表现为对各国人员、资金的吸引力,也表现为因某种产品或服务对世界的影响力。这种吸引力、影响力是目前学界热议的软实力的本质。所谓普世的产品和服务,指产品和服务能够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普遍接受和喜欢,能够通行天下。如日本的汽车、电子产品畅销全球,因为它们能够满足所有民族和国家的运输、信息传播、视听娱乐的需要。
普世价值的第一层含义,是指文化的价值不仅为历来的文人雅士这类小众所欣赏,还为占社会多数的大众所认同、接受、传承,即雅俗共赏。传统中国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贫富、贵贱等不同社会群体的生活泾渭分明很少交集,缺少公共空间。饮食是人类生活第一需要,因地理环境、宗教观念等不同世界饮食种类丰富多样。满汉全席只能局限于王府贵族的宴会上,日本人安腾百福研制出的方便面由于能够长久存放、便于携带运输、价格便宜、食用方便,自1958年8月卖出第一包以来,如今已经普及全球。2011年共售出982亿包,中国市场约占全球消费量的一半。[4]又如服装,在从棉花种植到衣服制作全是手工作业的时代,只有极少数人能够保证数量和质量的充足。种植园、机器纺织、自由交易的市场体制带来的高效生产、销售,使大众轻易置办、更新服装成了可能。扬州精美的园林、盆景、饮食、建筑等,过去主要是富商和文人们欣赏玩乐的对象,要想让它们走向世界,就要与百姓日用结合起来,从博物馆里的陈列品走进亿万家庭,通过标准化和产业化降低成本,满足更多人的享受追求。目前“扬州炒饭”的标准化就是一种让扬州饮食真正国际化的有益尝试。
普世价值的第二层含义,是指物质和精神的享受不仅为中国人所有,而能够扩大到不同文化的世界各国。中国的饮食在世界上很受欢迎,开餐馆成为国人在海外谋生的常用手段。维扬菜是扬州传统文化的内容之一,但传统菜肴以材料、刀工、烹饪技术的讲究,以成品的色香味体现精致,而现代人们考究健康和营养,以低盐、低糖、少油为尚。这是随着知识的增长而来的观念改变。维扬菜烹饪方法如果不能适应这种社会观念的转变,就难以走出家乡、走出国门传播到天下。同时,传统烹饪全是人工作业,成品质量依赖厨师的个人经验和知识,无法大批量生产和销售,难以为外国人分享。必须像方便面那样经过产业化改造,才能形成规模经济。扬州自然和文化遗产丰富,要让传统遗产为没有经过中国文化熏染的各国人民喜爱和接受,必须发掘文化遗产中具有普及价值的元素,以现代科技手段、经营方式改造它、提升它。从城市文化来说,饮食、娱乐、商品和服务的多元化才能吸引天性嗜好千差万别的人。维扬菜是中国著名的菜系之一,但如果扬州成为维扬菜一统天下,外来旅游者没有其他选择,就会削弱城市的吸引力。扬州传统商业街的东关街既有茶店又有了咖啡店,宾馆酒店既有现代钢筋混凝土的高楼,也有长乐客栈这样的古典建筑,这是可喜的现象。这方面值得总结提高,简·雅各布斯(Jane Jacobs)提出的多样性是支撑城市文明的基础、也是城市规划最重要的问题的观点,[5]早已得到城市规划界的绝大多数人的认同。总之,选择的多样化是世界名城的必备要素。
4 以世界为参照系
扬州学者王虎华先生列出了“喜欢扬州的10个理由”,从自然风景到人工建筑、产品,从美女到生活方式等。[6]扬州具有丰富的文化,不同的人可以列出另外不同的喜欢扬州的理由。各个不同生存状态的族群都有与自己相应的生活哲学。在按照生产力或者精神状态的发展程度划分不同等级的世界上,不甘人后是中国人奋发有为的精神动力。闻名世界以体验在地球上的存在感,是构成我们生存意义的重要一环。但世界城市或世界名城建设目标,当然不止于仅仅名扬天下、广为人知。世界名城建设目的是促进城市进一步开放,增加与世界的交流和合作,以此获得发展自己所需的各种资源,本质是提高城市的生活水平,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日本的世界城市发展历程得出的经验主要有下列两点:
4.1 以先进国为榜样
日本之所以能够成为西方之外第一个完成工业化、现代化的国家,人们可以从各个角度分析研究,但根本原因是作为民族性格的好学和善学,“留学生”一词就是日本创造的(始于唐代派人来中国求学)。[7]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1960年以前东京每栋建筑旁放置一个木制或水泥制的简易垃圾箱,市内23个区共有180万个,每天环卫工人挨家挨户从垃圾箱下口扒出垃圾装上手推车清运。在为迎接1964年东京奥运会而进行的大规模城市改造中,东京按照外国人看起来“不丑”为标准,1958年用汽车代替手推车,1961年开始改变垃圾收集和清运方法,1963年彻底完成。这被称作“文化革命”。[8]清洁卫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内容,整理、整顿、清洁也是生产力成为日本许多企业的经营理念,还有机构专门研究和推广“整理学”。爱好清洁是日本游客赢得世界旅游组织好评的重要内容。在一家美国网络旅行社向世界各国宾馆管理者所作的旅客印象调查中,日本人2007—2009年连续三年被选为最佳旅游者。理由是“遵守当地习俗”、“礼貌”、“房间干净”、“在宾馆不喧嚷”、“抱怨少”。[9]一项1996年对在新加坡、香港、上海、台北、首尔5个城市的日本企业职员进行的 “东京魅力所在”调查显示,东京在城市社会的质量、高度先进性、经济这三个方面得到肯定最多。城市社会质量是指秩序良好、美观清洁、环境舒适。日本能够从后进者迅速赶超先进者,重要原因在于事事以先进者为参照系确立自己奋斗目标。1958~1978年间持续观察和研究日本的美国社会学家佛格尔(Ezra F.Vogel)分析日本迅速崛起的原因的两部著作《日本第一》(1979)和《日本的成功与美国的复兴——再论日本第一》(1984),都着重论述了日本的学习曲线。日本教育普及,报刊书籍出版发行量巨大,从政治家到市民到世界各国参观访问,回国后都会讨论改善自己事业的途径,从产业技术到教育制度、三权分立的体制,全面学习吸收采用,自近代以来很快缩短与先进者的差距,成为发展最快的国家。
我们在建设世界城市或世界名城过程中,在各个领域明确追赶目标,利用外国现成经验,将节省自己摸索试验的时间和成本,形成后发优势,实现尽快赶超。我国学习外国时最大的障碍可能是意识问题,比如认为外国情况特殊,我们学不了;或者认为中国国情不同,不能学。佛格尔希望美国人学习日本,“不会以‘美国方式’为藉口保存过去模糊、不良的遗迹而沾沾自喜;可以作必需的调适,那怕这些做法对传统的智慧是一种大胆的违抗,并且需要向从不被我们视为顾问的人学习”。[10]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制造业、酒店等旅游业方面采用国际标准,产业技术和管理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今后应该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新闻出版、城市规划和管理等各个方面采用国际通行规则,才能与世界找到共同语言,尽快缩短差距。
4.2 学习先进要抓住本质,世界城市的本质是高水平
世界名城有多种类型,华盛顿、布鲁塞尔是国际政治中心,耶路撒冷、麦加是国际宗教中心,维也纳、雅典等文化活动闻名于世,底特律、丰田等制造业知名,纽约、东京、伦敦、巴黎则以规模大、综合能力强成为世界城市。表达城市的世界性、国际性的名词有多种,都是学者适应研究需要根据城市性质、功能等提出的。作为追赶型发展中国家和城市,树立“世界城市”“国际城市”之类明确目标、研究出一套指标体系,然后为之奋斗,确实有助于促进各项事业加快发展甚至计日程功。但城市奋斗的终极目的是为了城市自身的发展和提高,而不是被人看成怎样,或要符合某个指标。
我国传统观念以大为美,近代以来国际竞争中无论军事还是经济上大国不敌小国的例子很多,说明竞争力决定国家的存亡兴衰,简单的规模庞大没有实在意义。当代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存在不少东施效颦般的学习,以为没有高楼大厦就不是现代化、就不像城市。其实,正如日本著名经济学家大内兵卫所说的“城市的价值并不在于人口的多少和楼房的高低,而在于美丽的公园、方便的交通、充足的住宅、宽敞的道路,能使每个市民心情愉快工作的生活空间”。[11]当今扬州的世界名城建设,不是为了被部分人认可或者被某个机构授予某种称号,根本宗旨是提高城市规划和建设水平,使在扬州的居民、来往扬州的旅客享受世界级的城市环境,使城市宜居宜业、具备优良生活质量而闻名于世。扬州提出不与其他城市攀比城市规模、高楼、洋气,建设精致扬州,是务实的体现,抓住了发展的本质。没有制造品、学术到公司、国家的组织精致,就不会产生竞争力。精致精神是迈向现代化的中国最需要的,因为许多情况下中国产品和服务不够精致,倒不是缺乏能力,而是没有追求精致的意识。如果能够把“精致扬州”的理念从党政领导、媒体等普及到广大市民,从城市规划和建设的理念普及到日用产品和服务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使精致成为市民生活哲学的内容,那么一定会带动扬州各项事业水平和生活享受水平的大幅提升。而且,必须意识到迄今为止人们对于扬州的认识和评价,一般都是基于与过去、与国内同等规模或级别的城市比较而言的,以世界名城为目标的扬州,今后当然应该以全球为参照系,追求精致达到世界最高级水平,扬州也就成了世界名城。
参考文献:
[1] 青山·侑.東京都市論[M].東京:かんき出版,2003:22-24.
[2] 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对社会预测的一项探索·序[M].高銛,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7:20.
[3] 周建高.我国城市人口过密很不经济[N].中国经济导报,2012-10-16(B01).
[4] 中国食品-食品资讯-食品伙伴网:世界方便面协会.全球去年售出982亿包方便面[EB/OL].,2012-10-17.
[5] 简·雅各布斯.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M].金衡山,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2:144.
[6] 王虎华.喜欢扬州的10个理由[J].中国名城·扬州专刊,2012,(1).
[7] 周建高.日本人善学性格分析[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121-135.
[8] 御厨·貴.東京[M].東京:読売新聞社,1996:119-124.
[9] インタービジョン21.世界に誇る日本のすごいチカラ[M].東京:三笠書房,2012:210.
篇7
一、案例教学法的意义
1、具体内容案例教学法顾名思义也就是将教学内容中的某些情景进行具体的描述,从而引发学生对于此项情景的探讨,进而深入了解教学内容。而这种教学方法在我国是较为少见的,之所以会成为薄弱环节,是因为在我国的传统模式的教育中,对于学生的教学过程大多是填鸭式教学,让学生对各种知识死记硬背,这样虽然可能会记忆更多的内容以应付考试,但是却缺少了对于知识的具体了解,在学生日后的工作中可能会有了解知识却无法熟练的运用的情况出现。而案例教学法的出现很可能是改变我国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的一个转折点。在案例教学法中,教师在教授知识的时候不会只是单纯的讲授知识内容,更多的是利用对于实践环节的描述来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了解程度,再加上适当的实践活动后就能最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对于理论知识也能有更好的了解,这在工程管理学科的教学中实践活动尤为重要,学生在接受案例教学法的教学后往往都可以在实践工作中正确地运用知识。
2、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意义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科其开设目的就在于为学生打下经济、管理学以及各种可能在工作中运用到的技术的基础,对于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我国的传统教学理念并不能完全满足工程项目管理学科的教学要求,所以才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工程项目管理学科无论是在国内外都是培养业界高端人才必修的科目,也是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因此在教师讲课的时候不单单需要讲授专业知识,还必须将知识的具体运用手段结合实际案例对学生进行一一讲解,这样课程的进行不但可以让他学生学习和巩固理论知识,而且还锻炼了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从根本上理解课程知识。由于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在整个相关专业中的重要地位,如果还是使用传统教学方法就很可能会导致下列现象:学生虽然有较高的理论知识成绩并且都掌握的比较到位,但是在遇到书本以外的实际问题的时候却没办法灵活运用知识,只能死记硬背书本上的例题中出现的问题。这种情况的额出现主要是因为传统模式的工程项目管理教学方法中并没有关于实践动手的环节,在只教导理论知识的教学方法下教导出来的同学就很可能造成理论与实际只是脱节的现象。而案例教学法是在讲课过程中利用事先设计好的工程案例来让同学们都能参与到对实际问题解决的操作和思考中,因此现如今的教学大纲都加入了对于案例教学法的深入应用研究。
二、案例教学法的准备事项
1、案例设计工程项目管理与普通学科的教学过程有较大的差异,在设计其案例的时候需要按照以下的步骤进行:(1)选择材料选择案例的来源一般是从公司和书籍以及互联网等途径进行查找,也可以根据实际教学内容自行设计,但是独立制作大量的课件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一般都是通过查找的方式进行取材。案例教学法的特殊点在于这不仅是对于教学方法的改进,也是对于教师包括备课,授课和后续工作等一系列工作的改变,因为案例教学法是一个完善的教学体系。在选取案例材料的时候对于教师的要求往往要求较高,需要对于授课内容中的理论知识有相当程度的了解才可以准确的找出所需要的案例并且将其融入到授课过程中,最好能够市场去试工现场进行实际调查,才能够联系实际挑选最好的案例。(2)教案设计在案例教学法中由于学生在初期都没有太多的实践经验,所以案例的教学往往都不会有实际操作,一般情况是通过将案例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来进行讲授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而课件的制作中不能生硬的插入案例,需要选择合适的方式将理论知识教学与实际案例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而案例的设计一般都不会直接给出解决方案,否则就与传统教学方式中的填鸭式教育一般无二。教师在设计案例的时候需要对于案例本身选取一个与讲授知识有关的方面进行询问,最好能够结合实际的生产应用。在设计课件的时候还可以在互联网搭建自己班级的网站,将相关的课件都上传到网站便于学生浏览。网站内容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点:课程标题、教师名单、教学大纲、具体教材、多媒体课件(如PPT等)以及各种相关的课程作业和课后习题等。
2、实际运用在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案例教学法中,教师实际实施的过程如下:首先可用过电子邮箱或者上传至网络亦或者由班长分发,通过各种方式将理论知识部分的课件提前交给学生们观看和预习,让同学们都能对于课程知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然后在正式上课的时候老师需要收集学生们对于理论知识中不甚明了的地方,然后在理论知识的讲授过程中就可以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讲解,这就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最大程度上解决学生们的难题,从而快速的完成学生们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然后就可以抽出时间进行实践活动或者留给学生们更多互相交流的时间。在理论知识讲授完成后老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来为同学们展示诸多实际案例,从而加深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对于案例的讨论不止是老师和学生之间,也需要交给学生们互相交流交换想法的时间,不能让其形成思维定势,否则很可能教师的授课内容会束缚学生的思维方式。教师在对于案例的讨论过程中要尽量引导学生在正确的方向上思考从而得出最终结论,而不是直白的填鸭式教育将知识直接交给学生,最终让学生们在互相的讨论钻研出案例问题的正确解决方法,最终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与实践动手能力。
三、实践教学法的注意事项及实际运用
1、案例的选取原则在案例教学法中案例是最重要的授课道具,因此对于案例的选取必须严格谨慎,教师需要对于工程项目管理的理论知识和整个教学大纲都有很深的理解。然后在案例的查找过程中要尽量选取和学生专业知识息息相关的部分,不能只是,应该选取在解决这个案例时要运用各种方面知识的例子,最好在内容上具有相当的全面性,才能最大程度上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且案例所用到的知识需要和当前的教学进度相吻合,才能第一时间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这在以后的工作生涯中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综上所述,其选取选择可分为以下几点:(1)相关性:案例内容要与学生所学知识息息相关,不可以与所学知识脱节,否则就起不到巩固知识的目的,最好是和当前学习的进度相吻合。(2)全面性:要全方面锻炼学生的能力,不可以偏概全只偏侧讲某些内容。(3)简练性: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教学时间,不可以因为实际案例的讲解拖延教学进度。(4)明确性:对于所选案例一定要有明确的知识概括,对于解决方案也是一目了然,否则不便于教师的讲解工作。
2、教学方式需要灵活多变在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也有很多失败的例子,不仅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来讲授案例,还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从而浪费了人力物力。在教师的实际讲授过程中需要针对讲课内容进行调整,甚至在学生吸收知识程度不同的情况下都需要因人而异地改变教学方法,不可以死板的只运用一种方法进行教学。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法的具体表现形式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讲解型这种形式的案例教学法是让学生自行进行预习,在课前就将案例中存在的问题都整理出来,然后在课程上就可以直接向教师提出问题,这时候教师的教学进度就能加快,节省了讨论时间。而在某个同学进行自己想法阐述的时候其他同学也可以针对这点进行询问,比如在工程项目管理的案例中往往都会有风险管理的内容,同学们就可以针对风险管理中的防护措施进行阐释,将自己所想的风险预防方法说出来供大家参考。(2)辩论型在较为大型的案例讲解中可以使用这种形式的案例教学法,因为大型的案例中往往都会有很多争议性的问题出现,这时候采用互相辩论的方式往往会有更好的教学效果。具体方法是教师先结合案例本身来向同学们提出一个有争议性的问题,接着将学生们分组,由不同德组别持有不同的意见观点进行辩论。比如在工程项目管理的风险管理案例中,在选择风险应对方案时候往往都会有很多选择,而教师在学生辩论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比如经理,采购员和生产管理员等等职业,然后代入身份进行案例的争辩。由于案件的背景不同,辩论的方式也多有不同,比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提供沙盘模拟现场进行辩论。此外还有很多教学的方法可供选择,具体要按照学生的可接受程度以及具体的教学内容来判断。
3、教学总结工作在案例教学法中,教学工作的最终总结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对于案例教学中的每一步骤教师都应该进行详细的分析,从而分析得出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因此归纳总结必须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如果少了这一步骤,很可能就会造成教学效果不能有效的提高,归纳的时候一般分为以下几点:(1)学生发言:学生在课堂上对于案例的看法和问题都应该进行详细的归纳总结,一般来说要以鼓励为主,给学生学习的动力;(2)自己的看法:在总结了学生的发言后也应该给出自己的看法,从而引导学生能够正确的解决问题,但是切忌使用肯定性过强的话语,会影响学生的主观判断,要尽量使用委婉引导式的发言;(3)布置作业:在案例教学结束后教师应该针对学生在讨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额分析,然后根据相关内容布置一些课后习题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巩固学生学到的知识。
五、考核形式的改进
我国目前在工程项目管理的考核过程中大多是考核卷面知识,很多学校都是如此,但是这种考核方式存在许多缺点,比如这样只能检测出学生对于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水平,而不能真正测出学生对于知识的具体运用和实践动手能力,这就造成了学生在考核过程中都会采用考前突击的方式来应付考试,而不是注重真正重要的实践能力。因此在教学方法引进了案例教学法的同时,也应该同时改进考核的方式,比如将考核成绩分为几个部分,降低笔试成绩的比例,加大平时成绩的比例,而平时成绩则可以根据平时学生的实践操作以及课堂发言等决定。这种考核方式的好处是可以从总体上来评价出一个学生的学习水平,而考核的最终成绩也有很大的含金量,其中包含了对于学生论述能力以及基础知识掌握能力还有实践能力的综合评估。
六、结语
篇8
工业强县是关系全局的重要战略,工业经济是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柱。为开好这次工业强县暨招商引资大会,昨天下午,召开了县委常委、副县长联席会议,专门听取工业和招商引资等有关工作汇报,研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县委书记卓晓静同志在省委党校学习,非常关注这次大会,做了重要指示,提出了具体要求。今天会上,表彰了一批先进单位、先进个人;镇、镇、开发区、地税局、凯龙电气等五个单位负责同志作了交流发言。每年我们都安排乡镇、县直单位和企业的先进代表上台发言,但今年与往年不同,过去每年都是、等乡镇,这些乡镇一直做得较好,大家总感觉他们有基础,我们不好学习,但是今天上台发言的镇、镇,他们都不是工业基础很好的镇,镇是县城所在地,像其他城关镇一样,主要以服务业为主体,没有自己的工业和发展工业的平台,但是现在工业发展平台已具雏形,值得关注;历史上,镇是一个农业大镇,在农业为主的年代有过辉煌,进入工业社会后,给人的感觉只是一个大镇、穷镇,因为它只有农业,没有工业,但现在镇,还有其它相当一部分乡镇,正在转变,在做发展方式的转变,在选择新的发展路径,所以有典型意义。地税局是条条单位,一个条管单位能在招商引资、服务工业发展方面身体力行,走在前列,我们块块单位还有什么理由不做得更好。县开发区也有很多好的企业,包括卫康、华业等,他们都上过台,但今天上台发言的是一个新的、即将正式投产的企业——凯龙电气,上半年在国家电网招标中签订将近1亿元的供货合同,这是近期落户企业的代表,以实实在在的开工、建设为工业经济发展加油。刚才,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徐岩同志作了一个很好的工作报告,对2011年工业经济和招商引资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安排部署了今年工业强县和招商引资工作任务,我完全赞同。希望各级各部门认真领会会议精神,结合各自实际,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进一步把工业强县的口号喊得更响
今天大会主题非常明确,就是推进工业强县、抓好招商引资。近几年来,发展很快、变化很大,县城变化很大、农村变化很大,旅游、特别是天柱山旅游的变化很大,工业、特别是县开发区的变化也很大,乡镇园区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为什么?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招商引资。在我县,这几年抓招商、建平台、强产业,工业经济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去年,工业发展和招商引资工作主要呈现三个特点:一是工业经济总量实现新提升。去年五大产业总产值达到110多亿元。在提出五大产业概念的时候,最多的才20多亿元,最少的才4亿多元,但是通过几年来的发展,最大产业已经发展到37亿元,第二大产业接近30亿元,最小的也发展到10亿元,总量得到了提升。全县私营企业发展到1784家,全部工业实现产值168亿元,同比增长31.3%。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27家、增长55.54%,二产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重提高了2.8个百分点、达到57.1%。二是招商引资规模实现新突破。前年我县获市工业振兴先进县。去年又在全市招商引资考核中名列第一,实际利用县外境内资金57.58亿元、境外资金584万美元,引进千万元以上项目53个,当年在建投产和新开工的亿元以上项目17个,引进的项目涵盖工业、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三是园区建设开创新局面。我县作为市、省为数不多的拥有两个省级经济开发区的县,县开发区11.9平方公里已初步建成,有150多家企业,基础设施基本到位,关键是征地,关键是项目落地,关键是推动建设、推动开工、推动投产、推动达产。2011年,县开发区新开工项目26个、新投产项目26个,项目基本做到了即签即落。作为新筹备的省级开发区,是一个新的发展平台,由两三平方公里发展到5平方公里,落户企业77家。包括在内的9个乡镇工业区,近几年都取得实质性进展,现在总面积达到8平方公里,有192家企业落户。工业总量、招商引资的新突破,园区发展取得的新成效,是全县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在座企业家辛勤工作的结果,没有在座企业家的努力,经济腾飞就没有基础。借此机会,我代表县委、县政府以及在座的县级班子成员,向全县工业和招商战线的同志们,向所有在投资发展的企业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受到表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
我县工业经济发展虽然取得很大成绩,但也还有很多问题。总量不够大,企业规模不大,大企业比较少,高科技的企业不多,工业总量扩张不够。我县已进入工业化中期,工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总量不够,它是一个数量问题,但是讲数量,不是不讲质量,要同时讲质量,要好中求快。目前我县工业发展有一定基础,在此基础上,怎么对待工业、怎么对待招商引资,是一个值得在座所有同志思考的问题,所以讲要把工业强县的口号喊得更响。讲到工业强县,大家会条件反射地想到另一句话:旅游兴县。怎么看待的发展战略,怎么看待工业和旅游的关系,也是今天大会要进一步明确的问题。县域经济发展,最根本的就是发展方式问题,讲到发展方式就涉及发展战略,在我县有很多发展战略,在这些战略里面,基本战略就是工业强县、旅游兴县。工业和旅游是腾飞的两个翅膀,只有这两个翅膀对称地发展,我们才会飞得更快、更高、更远。不仅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同时也具有发展工业的良好条件。工业和旅游是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为什么这么讲?大家都知道天柱山从资源层面来讲是我县最大资源。所以,要紧紧地抓住旅游、抓住天柱山。旅游兴县是什么含义?有很多含义,它首先是说旅游是我县最大的特色资源。如果不是放眼短期,而是放眼今后五十年、一百年,旅游是我县形成特色的长久的立足之本。但为什么不讲旅游强县,而讲旅游兴县,这是因为旅游业在经济发展中的现实地位所决定的,旅游业是目前众多产业支柱中的一个。从根本上来讲,旅游业是富民产业,要富民、要奔小康,就要紧紧抓住旅游业。天柱山周边,县城周边,比山区老百姓富裕些,除了交通便利外,旅游带动就是一个重要原因。因为旅游能带来人气,没有旅游业,人气就不会这么旺,服务业的成长也就没有这种宽厚的根基。有规模的商业综合体是八县(市)最多的之一,也与旅游有很大关系。城市建设是八县(市)最好的之一,也是与旅游联系到一起的。旅游业不仅仅对商业、对城市发展有很大影响,对工业发展也有很大影响。为什么很多企业家到来投资,这与旅游之都、旅游目的地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认为你这个地方更有人气、更有品牌效益,更有发展潜力。所以,旅游业是一个富民产业,是兴县的关键因素之一。那么工业强县呢?人类社会发展要经历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农业社会,第二个阶段就是工业社会,我们现在就是在向工业社会转变的关键阶段。工业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谁违背这个发展规律,谁就会被淘汰。一个地方发展有很多标志,但GDP和财政收入是两个主要标杆。这几年的发展,主要就体现在GDP和财政收入总量的增加上。不是GDP大县,因为人口比较少,经济规模相对比较小。宿松GDP一直排第四,一般比我县多15亿左右,这是历史形成的。我县发展快,就体现在GDP的追赶上,我县去年GDP接近100亿,宿松比我们多10多亿。今年我县GDP肯定会加入百亿俱乐部,达到110多个亿。工业发展对GDP到底起到一个什么样的作用?有一组数据能说明问题:2009年工业占GDP的份额是36.44%,2010年是39.83%,2011年是50.72%。那么GDP是由谁贡献,主要动力又来自于哪里?2009年工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是39.49%,2010年是55.88%,2011年是63.32%,所以讲工业强县是有根据的,如果我们不紧紧抓住工业,大力发展工业,县就强不起来。从财政收入讲也是这样,在农业社会,我们没有优势,我们耕地不是最多的,农业产业化不是搞得最好的,基地规模也不是最大的,所以在那个年代,宿松、望江都在我们前面。那么最近10年呢?我们站到了第一方阵,为什么?大家知道,宿松、望江过去是农业大县,宿松基本没有工业,望江以棉花为主体,后来我县工业比他们好,赶到了前面,但是随着这两个县对工业发展的重视,大家看到宿松开发区发展非常快,所以,我县在第一方阵里是“追兵已近、标兵已远”,桐城、怀宁、枞阳就是因为工业特别是几个大企业,远远地把我县抛在后面。宿松只是到了2010年财政收入才与我县拉大了一点,以前都是2000万左右,最多3000万,为什么?就是因为那几年他们工业发展上来了,后期我县坚定不移抓工业,2010年财政收入比宿松多4600万,去年多8300万,慢慢也在拉大,但是望江也好、宿松也好,他们工业是在不断地成长,我县面临的形势还很严峻。从即期角度讲,我县不抓工业,在第一方阵就站不稳脚跟,就要被淘汰,会立马掉出第一方阵。所以,保住第一方阵位置要紧紧抓住工业、抓住招商引资。只有这样,才能够均衡发展,才有可能崛起、赶超,就像刚才有的乡镇负责同志发言时讲的一样,“抓发展、必须抓招商,快发展、必须抓工业。”所以,必须把工业强县的口号喊得更响,才有希望,要喊出我们的希望,喊出我们的方向,以行动来确保目标的实现。
二、进一步做大产业,做强企业,建好工业园区
工业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做好今年工业经济工作,在全面落实好会议精神的基础上,要更加突出产业、企业、园区三个重点。
一要全力做大产业。以产业发展统领工业发展,是我县推进工业化的“牛鼻子”。我县已成立五大产业工作组,按照“十二五”末的目标,要打造医药化工和机械机电制造两个百亿产业,另外三个产业分别达到50亿元、40亿元、30亿元。今年,医药化工产业计划实现产值45亿元,机械机电制造37亿元。医药化工产业,目前有24家规模企业,但是亿元产值企业只有6家;机械机电制造产业,有30家规模企业,亿元企业有11家;纺织服装产业,有22家规模企业,亿元企业有7家;轻工制刷产业,有4家亿元企业;农产品及旅游工艺品加工产业有4家亿元企业,这体现出做大产业的艰难。只有每一个产业都有一大批亿元企业,所谓的“产业”才真正称得上产业。医药化工产业,今年力争实现50亿元产值,如果达到50亿元,到2015年,打造百亿产值就没有问题;机械机电制造产业,今年也要努力实现产值40亿元。
二要做强企业。工业“十强”、“二十佳”企业是按税收来确定的,2011年工业“十强”企业实现税收7872.55万元,“二十佳”企业,即前30名企业的后20名实现税收3156.88万元,这30家企业占全部工业企业税收的份额相当大、接近四分之三。但是这些企业纳税最多的也只有2000多万,桐城、怀宁纳税最多的有几个亿,去年太湖铝业公司纳税也有3000多万、比我县纳税最多的还要多。如果我县有一批千万元、几千万元甚至是超亿元的纳税大户,的发展就更加有基础,就会进一步提速。所以,做大企业航母非常重要。怎么来做大企业?要以实施新一轮“骨干企业翻番”和“大企业大集团培育”两大计划为抓手。今天会上,奖励了部分翻番企业,有的企业翻番,体现为税收翻番,产值没有翻番,但只要税收实现翻番就认同你翻番、就给你奖励,体现了县委、县政府对做大企业、推进企业发展的决心。希望华业香料、海南卫康、精科机器、华茂纺织、凯龙电气、奥力欣制药、钟南人防、优丽斯新型建材、天柱酒业等企业或项目加大推进力度。在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华业香料,已进入上市辅导期的第三年,如果顺利,到2013年就有望上市,县委、县政府对华业上市高度重视,分管县长是扑下身子抓,希望企业认真做好自身工作,今年一定要尽快开工建设万吨香料园,力争投产,同时围绕上市要求做好每一项工作。要通过华业上市,来实现工业、大企业上市的突破。我县有一批企业具备上市潜力,也要像华业那样,超前谋划,制订方案,进行股份制改组,为上市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涉及到上市企业,我县将按照市里要求,谁实现上市、奖励300万元,并给予其他相应政策支持,希望各位企业家抓住机遇。
三要全力打造工业发展平台。我县有两个省级开发区和8个乡镇工业聚集区。关于县开发区工作,要按照年初工作会议要求,抓好落实。关于乡镇工业聚集区建设,各地都抓得非常紧,希望大家抓得更紧一点,县里支持乡镇工业区发展的政策不变。
三、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招商选资,转型发展
一要强势招商,加大引资力度。抓发展,就要抓招商。为什么?大家都知道,中国目前所处的阶段,是向工业化中期过渡的阶段,经济发展主要靠投资拉动,没有投资,就不可能发展。投资分两块:一块是政府投资,另一块是招商引资。政府投资主要是用于民生、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也有少部分用于支持国家鼓励发展的工业。在范围内,我县是争取国家无偿支持工业发展项目最多的县,在座很多企业家都争取到了,最多的有1000万元左右,还有一部分有四、五百万元,一、两百万元,几十万元,但是总体数量还是非常小。工业发展每年投入都有几十个亿,从哪里来?很明显,只有通过招商引资,从市场来。抓发展就要抓招商,抓招商就是抓发展,要牢固树立这样的理念。招商引资是现阶段发展的主抓手,无论是发展工业,还是发展旅游业、现代农业,都需要招商引资。县域经济的竞争,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实际上主要就是招商引资的竞争。招商引资是县域经济竞争的主战场,哪个地方招商引资搞得好,哪个地方经济发展就快。在范围内,各县的比较也是这样的,那几年,望江、宿松“冒”上来,现在经济发展比较好,都是因为招商引资。所以,大家要继续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紧紧拎在手上,坚持招商引资,坚持一票否决制度,坚持招商引资在整个考核中占50%的权重,继续实行离岗招商,确保完成年度任务。
二要牢固树立五个意识,坚持招商选资。一是规模意识。要招大引强。产业转移,我县是首选地区之一,机遇扑面而来,好项目要牢牢抓住,不好的项目引过来也落不了地。好项目,首先就是规模大,规模不大的不能招。所以,今年招商引资政策调整了,原来200万元就算你完成任务,现在最少是500万元,如果这一点不能落实,那么你招来的项目不利于发展或者难以达到促进发展的目的,就要淘汰。所以,要招大项目、招规模企业。第二,500万元标准是针对所有招商对象的统计门槛而言的,开发区单个项目入区门槛还要提高,过去是1000万元,后来提高到3000万元,现在很多省级经济开发区是亿元以上,从来看不能低于5000万元,在这个基础上,还要有投资强度和税收要求。关于招商引资奖励,每两年搞一次,但不是什么项目都奖励,要修定标准,前提是达产,其次投资至少亿元以上,3亿元以上、科技含量高的还要重奖。第三,招商局、审计局、县开发区等单位,要联合组成专家队伍,对所有企业投产、达产以及固定资产投资情况,要做专业审核。二是科技意识。虽然是劳动力大县,但是如果把劳动密集型产业作为主攻方向,是不行的。现在,开发区企业缺工问题开始凸显,很多企业招不到人,这是一个全国性问题。老一代农民工年纪大了,新一代农民工大部分上过大学,这些人在大城市里安家落户了,有学历的劳动力越来越少,代价也越来越高。不仅仅工业企业,服务业也是这样,全力大酒店员工月工资在1500元左右,而市区也就1200元左右,但作为旅游区,就业岗位需求量比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只是把眼光盯在劳动密集型企业,下一步会影响引进来的企业,它不能发展,我们也没有税收。所以,要引高科技企业,特别要在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型材料产业引进上下功夫,真正实现从引进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引进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三是环保意识。是旅游大县,讲旅游就意味着要注重环保、保护生态。旅游是以风景观光型为主体、以生态游为主体,环境保护不好,还能搞什么?要坚持生态优先原则,以生态优先取代过去的经济优先。实现这个历史性转变,只有牢固树立生态意识,“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才有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怎么落实环保意识?大的理念是生态优先,具体来讲就是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坚决不招禁止类项目,严控限制类项目,大力发展绿色企业、生态企业、高科技企业以及规模大的企业。四是税收意识。发展企业,干什么?是为了落实工业强县政策,落实工业强县体现在哪些方面?主要体现在GDP和财政收入上。讲财政收入就是讲税收,如果招引过来的企业,没有税收或者税收很少,那么我们为什么要给人家一个发展平台?人民也不会答应。大家知道,我县开发区土地,成本起码20万一亩,出让给工业企业实际上仅几万元。为什么这样做?就是支持企业发展,就是希望企业做大做强,带动就业,增加税收。很多企业家做得不错,做出了很多贡献,但是也还有极少数企业家,纳税意识不强,把在产生的税收转移到外地。所以,要出台相关政策措施,不在本地注册公司的,税收不在本地上缴的,要限制你、制约你、处罚你。讲纳税,不是说要征过头税,因为企业是纳税主体,是履行法定义务,你发财、我发展,你只要按照国家规定来履行义务就行,也会适度涵养税源,支持企业发展,帮你做大做强。今天早上,我再次认真看了一下120多家规模企业纳税情况,认真地做了统计,在这里面,有20多家企业纳税是在40万元以下。作为规模企业,怎么讲得过去?这与我们的发展不对称,与你的品牌不对称。我们为什么每年奖励工业发展,就是把税收作为引导的基本前提,引导企业家做大做强,引导企业家为社会做贡献。五是效率意识。这几年,我县招商引资做得很好,创新了很多方法。今后招商引资绝不能像很久以前其他县一样,搞大规模的政治招商、大团队招商,去搞形式,那样没有效益。要提高效率、增强针对性,怎么做到有针对性?就是要坚持产业招商、项目招商、委托招商和重点招商,这是基本原则。提高效率意识,还有一点就是在招商过程中要牢固树立落地意识、开工意识、投产意识。前天,在政府例会上详细听取了县开发区汇报,去年以来签了20多个项目,这20多个到底开工了多少?投产了多少?已经开工的就要做到尽快投产。招来的企业,我们工作必须跟上,要抓紧盯梢。最近几年,我县有少数招商引资来的企业,迟迟不动工,动工也是马拉松,后来证实是资金不足、没有钱。没有钱怎么办?在本地找一些小老板凑份子。这样的企业,县开发区要明确专人,根据国家法律和政策,认真兑现合同,坚决予以清理,该收回的土地坚决收回。如果不做这方面工作,我们就失职,就会对不起全县人民的期望,对不起发展的要求。县开发区还要成立项目推进办公室,各招商组都是项目办公室成员,实行联动。
四、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创优发展环境
抓工业、抓招商,最根本的是要抓环境。企业家选择环境是用“脚”,你这里环境好,他就走到你这里来落地;你环境不好,他就走。所以,有人比喻市场经济和招商引资属于“候鸟经济”,哪里有适宜环境,哪里就落下一片;如果没有持久的良好环境,就是落下来也还要飞走。所以,要把环境建设作为抓招商、促工业的第一保障,要用真心、用真力,抓紧抓好。在这里,重点强调两点。
一要强化大局意识。前几天,纪委、监察局牵头召开了企业家座谈会,一共提了几十条意见,其中有的就涉及大局意识。招商引资是一盘棋,全县发展是一盘棋,各单位都是这个棋盘中的一员,都是棋子,千万不能把部门利益凌驾于整体利益至上,千万不能为了单位多收费就破坏招商环境。希望与这块相联系的部门,要切实增强大局意识,认真搞好服务,特别是金融、气象、环保、测绘等单位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在过去的基础上,把服务工作做得更好,涉及到收费要就低不就高。各有关单位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真心服从大局、服务大局。
篇9
一个是基于纸面和统计数字的望京:“北京最大的居住型社区之一,位于北京东北,有60万常住人口,相当于一个标准的中等城市。”
总部设在望京湖光中街的“在北京韩国人会”会长李淑淳估计,在北京居留的韩国人目前大概有12万,其中有4到5万人生活在望京,这个数字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一直在上下浮动。“2009年前后确实有大批韩国人回国,但后面陆续又来了不少。”
在这5万人中,留学生占比不高,因为“望京房价太贵,留学生大多集中居住在五道口等地”,“望京的居民大多是韩国大企业派遣到中国的职员和家属,也有一些自己做生意的商人”。
在这5万人周围还聚居着大量中国籍朝鲜族人,2010年中央民族大学的朴盛镇在自己的硕士论文《北京望京地区朝鲜族与韩国人的关系研究》中,估算当时望京地区的朝鲜族人达到了2万?3万。
而住在望京的韩国人普遍认为,他们与朝鲜族人数的比例在1:2左右,“在望京,朝鲜族人的工作主要是开饭馆和商店、在韩国人开的公司做职员等等”,一位韩国人补充说:“韩国人家中雇佣的保姆基本上都是朝鲜族人。”
不同的望京
这些统计数字最终构成了居民们日常所见的“望京”:在韩国人聚居最早的望京西园四区和三区,密布着韩国餐厅、超市、韩国私营卫生院、韩式洗浴园和私人旅馆;不少望京社区的楼道内的布告使用韩文与中文双语;超市中的食品、生活用品也有大量韩国引进品;在望京核心地区的商务写字楼福码大厦里,韩亚银行、韩国连锁咖啡店Café Bene比邻而居;在离福码大厦两个街区远的地方,另外一个韩国连锁咖啡馆“漫咖啡”成了最受附近韩国人和中国人的青睐地方―它提供分量和品种都更符合中国人口味的甜品,而且允许顾客抽烟。
生活在同一地区,各人眼中的“望京”其实大不一样。
多数中国居民会说,望京的韩国馆子里总是“挤满了韩国人”。但韩国人会纠正说,朝鲜族人开的饭馆里聚集的是朝鲜族人,韩国人开的饭馆里才全是韩国人。这两类人光做泡菜使用的材料和手法就迥然不同。
“一尝就能分辨出来。”
中国居民经常抱怨望京的韩国人太多了。他们承认,看到社区里遍布韩语布告和韩国超市,自己多少都产生了一种“自家地盘被外人占了”的郁闷感。2009年前后,一些韩国留学生因为韩元贬值搬离望京时,有人在论坛上发帖子说,“他们一走望京的房价就能掉下来了”。
事实上,一位望京的房产租赁中介―链家的职员说,从2008年至今,望京的房屋均价已经由9000元涨到了4万元,“过去租给韩国人的房子确实可能会贵一点,但在最近这5年中,这种价差几乎不存在了,不光望京,北京现在哪儿的房子都贵。”但他也说,现在有很多望京的中国业主不让中介把房子租给韩国人,因为担心和对方难以沟通,他们觉得有的韩国人“爱喝酒而且没礼貌”。
韩国人则认为自己喝酒的次数没有中国居民想象的那么多。“这是因为我们在中国很少见到本国人,同乡一见面当然要喝酒,不然还能干什么?”一位韩国人很认真地解释说。
“中国人经常在饭馆里一喝就是四五个小时,韩国人在一家饭馆里最多停留两小时,他们会换一家继续喝。”
对于中国人抱怨的礼貌问题,韩国人觉得自己国家对礼仪的要求比中国繁复许多,“我们是不可以在长辈面前抽烟的,但中国人会丢给你一根烟说‘一起抽吧’,大家随随便便就抽起来了”。
还有一些“望京”,可能是中国居民或普通韩国居民都看不到的。
一位2006年就搬入望京并且在韩国公司里上班的中国人说,他的韩国同事刚到中国不久,喝酒时遇到有人在身边用韩语故意大声讲韩国人的坏话,他一生气就与对方打了一架。结果对方借口有人被打伤并且仗着人多扣了他的护照,这个韩国人只好掏出几万块钱“私了”。
“据说这是让望京当地的朝鲜族人给‘碰瓷’了。”
一位教韩国孩子汉语的教师李鸣(化名)在2005年年初来望京时,是一个韩国留学生院的职员。她在望京居民区的一个四室一厅里充当了5个17岁韩国孩子的“监护人”,辅导他们的中文。那年,她的运气很好,最终这些孩子都考上了北京不错的大学。
从2011年开始,李鸣成了自由职业者,在望京教韩国人中文。她的学生中年龄最小的11岁,最大的44岁,“这些年,越来越多的韩国孩子来中国念书,有的孩子从小学就被送过来了。”不少韩国人都担心这些低龄学生可能不适应中国。“小孩在韩国念书一般,父母就送他们来学中文,这种做法其实挺让人担心的。”因此,还有韩国志愿者给那些在中国为参加各类入学考试苦学不已的学生们提供义务心理辅导。
望京望湖社区的居委会工作人员形容说,在她们的社区里,“韩国居民和中国居民其实生活在两个世界里”。望京在这十几年中已经建立起一条完善的适合韩国人居住的生态链条,从日常用品购买到孩子上学,一个韩国人几乎可以不会汉语也在其中生活得很方便。
“只要在警务工作站办好相关的居住手续,韩国人其实跟社区就没关系了。”这位工作人员说。
“在北京韩国人会”的副会长金容完却说,在北京的韩国人其实一直在热心参与北京的城市建设。他们组织大家参与北京郊区的义务植树已经有9年了,光2005年那一年就种了1200棵树。
“我们过去一直在大兴种树,”他说,“这几年北京市民也喜欢义务植树,大兴绿化局告诉我们说当地已经没有空地能植树了,今年我们打算换到怀柔去。”
“我想,我们和中国人还要不断加强了解。”
眼镜店老板眼中的“望京史”
在望京,仍旧还有人记得朴济英的“易乐视”眼镜店―这位51岁的韩国人一共在望京开过两家“易乐视”,还在潘家园眼镜城拥有一个400平方米左右的店面,名叫“可迪视”。
朴济英在望京的第一家眼镜店是在2001年前后开的。店的面积不大,才50多平方米,但租金很便宜,一年6万元。在这之前,他曾经在1998年就尝试着在东大桥蓝岛附近的居民区里开过一家“易乐视”眼镜店。虽然附近的朝鲜大使馆职员和周围的中国居民会来店里配眼镜,但因为店的位置不好,生意很一般。那时,朴济英经常在周末四处搞调研,看看同行的经营情况和服务。他说当年生意最好的是北京锋豪眼镜公司,“听说它们一个周末的流水就有二三十万,这是我一年的流水”。
朴济英在望京的“易乐视”生意远比他关掉的东大桥店红火。因为当时望京住了将近5万韩国人,朴济英不但能够跟韩国客人无障碍沟通,为他们提供专业服务,而且产品也符合韩国客人的要求:他的货70%来自韩国,30%来自中国―“当时中国眼镜尽管便宜,但质量远不如韩国”。
韩国在流行趋势方面一直走在中国前面,比如彩色美容隐形眼镜(美瞳)在韩国早就十分流行,但2001年朴济英带到中国销售时,居然一开始还打不开销路,直到一两年后才真正火起来―这种流行趋势的时间差成了他的竞争优势。
当时乃至今日,多数想拿韩国商品来中国卖的韩国人的商业模式都是基于这一时间差的想法建立的―这些产品从IT产品、网络内容、游戏软件到炒菜用的炒锅,无奇不有。
“日本眼镜业是在20世纪70年展起来的,他们为欧美做代工,挣了很多钱。20世纪80年代,眼镜制造中心转移到韩国和中国台湾,那里的眼镜工厂产品质量好,挣钱也多。到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成了世界眼镜制造中心,韩国眼镜的产量也逐渐变小了。”朴济英眼镜店中眼镜的产地变化几乎是亚洲地区生产制造基地挪移的历史缩影―现在,他的“可迪视”里只有不到20%的进口货,其中绝大部分产品是在浙江和广东生产的。
同时,他也成了望京社区发展的见证人。
朴济英是那种真正喜欢并且能融入中国文化的韩国人:从小读三国演义;1989年他27岁,在韩国当了7年小学教师后,又跑到中国台湾留学读教育学硕士。当时韩国和中国台湾眼镜贸易来往非常频繁,他经常为韩国商人担任翻译,渐渐地就搞懂了眼镜行业的生产、技术、成本以及进出口的窍门;1994年,朴济英32岁,由于中韩已经在1992年正式建交,他硕士毕业离开台湾后到北京考取了北京中医药大学本科,最终在2004年拿到了中医研究所医学硕士和博士学位。
那些选择来中国读中医的韩国留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真正的中国文化爱好者,因为直到2004年朴济英博士毕业,韩国仍旧不承认中国学校的中医学历,中国也不允许拥有医生资格的外国学生行医。“学中医真的是我的一个爱好,”他说,“我觉得它浓缩了中国的历史、哲学和文化。”
朴济英1994到中国时,考取的是北京针灸骨伤学院的本科,主修针灸,这个学校后来被并入北京中医药大学,校址就在望京社区附近的花家地。当时中国政府对外国留学生的管理十分刻板,要求留学生必须住宿舍,费用按美元计算。留学生宿舍一天一个人收5美元,两个人共用一个小房间,一个月下来要付300美元,折合人民币2000多元。“当时花500到700元左右就能在花家地租到不错的房子住,”朴济英说,“很多人就想办法偷偷出来租房住,因为价格很好,当时花家地的居民也愿意把房子租给留学生。”
“那些大公司派驻北京的职员和大使馆员工因为有住房补贴,所以住在顺义、亚运村的高级住宅区,亚运村那边一个月的租金要花上千美元,普通留学生是住不起的。”
等到了1998年,韩国金融危机爆发,韩元大幅贬值,留学生们的生活费等于平白减少一半,为省钱租民房住遂成大趋势。朴济英当时已经把妻子和两个孩子都带到了中国,经济负担加重,恰逢望京西园四区建成,他顺势将全家搬到了望京。
“1999年我搬到望京西园四区的时候,这里只有这个小区比较完善,等到三区和旁边的大西洋新城建好,越来越多的韩国人搬了进来。”此时,韩国各大公司和中小型公司的派驻人员也在厉行节约,他们中有不少人选择了搬到望京来住。2000年之后,朴济英发现自家所在的望京新城四区一个楼里有30%以上的住户都是韩国人,周边各种韩国人或朝鲜族人开的小店也多了起来。
“韩国人家庭大多数都有两个小孩,我在2000年后有一天忽然发现,小区广场上跑的孩子怎么好像全是韩国人。”
朴济英的孩子就近选择了望花路小学上学,“后来,韩国国际学校也搬到望京附近,来这边住的韩国人就更多了”。
到了2008年,望京居住人口数量达到30万,房价也随之飙升,朴济英关掉了在望京的两家“易乐视”,只保留了潘家园眼镜城里的“可迪视”做眼镜零售批发业务。“我刚开店的时候,周边两公里内只有我这个眼镜店,到了2008年,我周围至少有4家眼镜店,”他说:“现在那附近已经有大概10家店了,竞争太激烈了。”
事实证明,朴济英真正拥有的商业竞争力并非由韩国产品带来。他深谙中国文化,对中国的人际关系具有某种恰如其分的理解力。这些年来,朴济英一直在稳健地建立着自己的中国商业关系网。因为一直热心参与和帮助中韩眼镜企业交流,他和韩国的大邱国际眼镜展览会、中国浙江和广东等地的眼镜制造商关系都很好。北京眼镜协会在1998年9月成立时,朴济英是唯一参与其中的外国人。2004年,在中国商务部批准的第一批外资企业投资国内的眼镜项目中,他的公司名列其中。当时刚刚建成的国际眼镜大厦总经理找到朴济英,希望他帮助去韩国招商,“可迪视”也因此获得了一席之地。
朴济英现在的另外一个身份是德国施耐德光学镜片公司在中国的总,他正试图从眼镜业目前竞争最激烈和利润最低的批发零售业务转入镜片的批发,德国施耐德公司愿意与他合作,看中的也是他对中国市场的了解。
“韩国人处理事情会比较极端,他们喜欢马上下结论,但中国人总是说我考虑考虑,这起到了一个缓和的作用,我反而觉得中国人这样做是对的。”
这种稳健和圆熟的气质几乎可以从所有在中国获得成功的商人或者职业经理人身上找到。“在北京韩国人会”会长李淑淳是大一国际种苗有限公司的董事长,这位韩国人的业务是把韩国的蔬菜种子卖到中国农村,他最早开辟的市场包括山东、湖北和东北,“中国现在市场上卖的白萝卜,有85%的种子都是我们提供的”。
李淑淳1994年来中国,与中国农民打了将近20年交道,对中韩两个国家的人的性格与做事差异的体会极为精准。“中国人更个人主义一些,”他说,“韩国人更注意周围人对自己的认同。但无论差异多大,这两个国家在文化和做事风格上都还是亚洲国家中最接近的。”
“韩国和中国的商业关系在过去的这15年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李淑淳说,“过去是加工企业和大企业进来,他们将中国视为制造基地。随着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上升,如今这些企业基本转移到了东南亚或者回了韩国。近些年影视公司和IT公司进中国的多,中国对韩国来说已经成了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
“2012年,中韩之间的贸易额是2151亿美元,”李淑淳重复了好几遍这个数字,“2151亿!这个数字还会继续快速增长。”
“但是韩国企业在中国发展,除去大企业外,成功的还是少。一方面说明中国市场竞争激烈,一方面说明大家还需要互相了解。”
“中国幻象”和新望京
“很多人都说韩国跟中国很类似,或者比中国快一点,因此直接把韩国的东西拿过来肯定就能在中国大卖,这个想法是完全错误的。”
金成勋是韩国希杰娱乐北京代表处(CJ E&M CHINA,以下简称希杰娱乐)的常务副总裁,他可能是目前对中韩之间的文化差异与相似性最有发言权的人之一―因为希杰集团他所负责的部门在2013年投资了一部爱情文艺电影“分手合约”,4月12日会在全国的2000多家影院同时上映。
因为接档颇受欢迎的文艺片“北京遇上西雅图”,金成勋很紧张“分手合约”头三天的票房表现。
“分手合约”是一部投资不到1亿元人民币的中型制作,希杰娱乐在其中的投资占到约40%。按理说,这样规模的一部电影无须金成勋如此紧张。希杰集团是韩国排名前15位的企业,韩国电影界每年有超过40%的影片是由他们投资或参与制作的。
但如果从另外一个意义上看,这部爱情文艺片的成功与否对金成勋来说确实挺重要。因为这是希杰娱乐在中国第一次除去财务投资外全面参与影片制作。这部电影比之前该集团投资的任何一部片子都更接近“合拍片”的概念:导演是韩国的吴基桓;剧本由2001年吴基桓所拍摄的成名作“礼物”改编而来;演员是中国的年轻偶像彭于晏、白百何和蒋劲夫。金成勋和他的同事不仅控制了剧本改编、导演和演员的选择,也参与了市场推广和发行。
“我们不是很简单地想拍一个合资电影,而是要借鉴韩国的经验拍出中国人爱看的电影。”
韩国的电影腾飞始于1997年前后,当时韩国遭遇经济危机,前总统金泳三说,“一部好莱坞大片《侏罗纪公园》的收益相当于售出150万台现代索纳塔所获得的利润”。这句话明白无误地说明了政府支持电影业的初衷。之后,政府放松管制,电影人获得了充分的创作自由。除去一批有韩国特性和强烈个人风的国际性导演以外,韩国还成长出一批充分吸收主流电影和B级片要素的年轻导演,能够制作出优秀的类型片和混类型片,将市场和艺术性牢固地结合在一起。
“韩国人花了20多年的时间建立了一条完整的电影产业链,让电影成了自己的软实力。中国现在要做文化大国,韩国的经验可供借鉴。”金成勋说。在他看来,中国的电影产业链条现在是残缺的,希杰娱乐想要在中国拍电影,“中国的好导演和知名演员就那几个,要找他们就要花大钱,这不是一个好的商业环境”。与之相反,在韩国,“光张东健级别的男演员就至少有十几个”―因为市场竞争充分,价格也很公道,和电影有关的辅助设施与服务都一应俱全。
“如果‘分手合约’这种模式能够成功,希杰娱乐未来会以一年投资四五部类似影片的速度逐渐进入中国市场,”金成勋认为这种合作和经验输送也会逐步推动中国电影产业链条的完善。
“这个市场上要有各种各样的导演、演员和制作团队供人挑选,才能做出多元化的电影,”他说,“韩国为此(产业链)花了20多年,以中国的发展速度,我估计需要10年。”
“我们想做的不仅仅是进入中国市场,而是利用韩国在电影上的优势和中国人一起制作出真正出色的影片,让它进入国际市场。”
韩国人和中国人联手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文化输出?这种说法乍听起来真有点古怪,但仔细想想也不是没道理。在韩国人的亲近度排序中,中国永远排在日本与朝鲜之前。“你想想看,中国在亚洲跟谁更有渊源,并能跟谁合作呢?日本?”金成勋摇摇头。
“只有韩国的文化传统和中国是最近似的。”
希杰娱乐找来济南市杂技团正在制作的舞台剧就包含金成勋认为的国际化成功元素:韩国的舞台剧制作和推广经验、一流的中国杂技、包含佛教文化的古代故事背景、盗贼觊觎宝石的喜剧因素……最后,为了让它推广起来更容易,这个舞台剧居然是哑剧!
“中文比较复杂,但形体语言和喜剧元素是超越民族的,大家都爱看。”
金成勋本人是那种最老资格的“大中国地区”通,温文尔雅,中文极其流利。童年时代,他就与韩国华裔有过很多接触,大学在韩国成均馆大学念经济。1989年,韩国尚未与中国正式建交,金成勋就为三星集团在中国的第一个投资项目去了深圳并且长期驻扎在那里。之后,他曾为三星公司在台湾和香港工作多年,并且在复旦大学拿到了经济学博士学位。2005年加入希杰集团以后,金曾经负责过希杰集团的家庭购物项目―他们和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合资成立的上海东方希杰商务有限公司通过东方购物电视频道和网站开展家庭购物,2012年的销售额近75亿元。
但是这样的一个人,却否认自己很了解中国。
“中国太大,市场太复杂了,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彼此差异都很大,而韩国正好相反,地方小,市场简单。”所以他对中国观众是否接受“分手合约”始终有些忐忑,不愿把话说满。
直到4月16日,“分手合约”上映3天后,票房过亿,金成勋心中一块石头才落地。
“韩国人内心确实有一个幻象,总觉得中国这么大的市场,我要是拿一个好东西来卖,13亿中国人每人买一个就不得了了,”李钒柱说,“其实2000年之后,中国市场越来越复杂,竞争激烈,这种成功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了。但就是有不少人一直都对这个幻象很着迷,不断投入。”
另外一位韩国人也说,20世纪六七十年代韩国经济腾飞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那段经历给很多韩国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觉得自己只要努力就能成事,这也是他们在中国市场上不断找机会的原因,“事实上,成功的少,失败的是绝大多数”。
李钒柱也承认:“韩国人性格里确实有很固执的一面。”他是韩国外国语大学中文系毕业的,辅修计算机。像所有在那个年代和计算机沾边的年轻人一样,比起在大公司里按部就班地升迁,他更想创业。从1994年到2003年,他一直在韩国和朋友开IT创业公司,开发过通讯软件,也研发过PDA手机。
“那时候韩国的IT圈就那么大,1998年金融危机后一直不景气”,像所有懂IT又懂中文的人一样,李钒柱希望到中国发展。2003年,韩国当时最有名的软件开发公司Hangul拿出一款名为Gonusoft的游戏与中国的一家网游公司搞本地化开发,李钒柱作为项目负责人举家搬来中国,第一站就是望京。
他一直喜欢中国的生活节奏,“韩国不但节奏快,社会关系也很复杂,相比之下北京的生活很悠闲。”
他的中国职业生涯只持续了几个月,Hangul公司当时对中国市场并不看好,不想再花费力气开拓市场,最终取消了和本地公司的合作,要召回李钒柱。李的性格中既有创业者的冒险因子,也有“固执”的一面,最终决定留在中国创业,“一定要在中国生活下去”。
没有大公司做靠山,李钒柱在中国的创业之路绝非一帆风顺。中间有一段时间他加入过韩国最大的移动通信运营商SK电讯,参与SK与搜狐的韩国娱乐频道合作。SK电讯想把自己所拥有的正版韩娱视频资源交给搜狐的韩国娱乐频道放送。表面上,SK出版权,搜狐提供平台,这是个双赢的合作。
这可能是李钒柱所说的那种典型的“中国市场幻象”,商业模式听上去不错,但是从现实的赢利层面上看却不尽然。这也是互联网世界里最常见的一种状态,双方都想用最小投入换得最大产出:搜狐不大愿意为SK的正版资源付费,SK则认为这个项目“近期赢利可能性不大”。最终合作延续两年后不了了之,“派过来的80多个韩国干部最后全散了”。
李钒柱自己的公司现在在做APP应用和社交游戏。和之前韩国的IT输出思路相反,“我在看能不能把中国大受欢迎的游戏,比如开心农场什么的移植到韩国去。”
李钒柱身边的中国朋友都很尊重他的冒险精神。“他是真正想干点事的人,”一个朋友说,“对中国很了解,人也很有责任感。”
“在中国生活得最舒服的人肯定是大公司派驻过来的职员,不但有住房补贴、子女的教育津贴,早期还有人身安全的补贴,全部按美元计算。很多人会很愿意被派到中国待四五年再回去,能赚很多钱。”但李钒柱最终选择的是完全不同的一条路,“如果想要过这种生活,我1993年大学毕业就进了韩国最大的包装进出口公司工作,我当时就该留在那里。”
“现在,我回到韩国反而会有陌生感。”他说。和很多在中国待的时间足够长的韩国人一样,李钒柱觉得“自己回韩国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因为回去还要从头开始”。
但是,北京这几年发展得太快,李钒柱也有点吃不消了。韩国人几乎异口同声地抱怨:北京空气越来越差;北京的房价现在比首尔贵,望京的房租至少比首尔类似地区贵30%到40%。
“2003年的时候,我在望京租一个三居室是4000多块,眼看着它长到现在的9000多。”一个韩国人说,为了降低成本,一些韩国人开的中小型公司已经从望京搬走了。“在中国的这些韩国中小型公司职员的工资跟中国人差不多,一个月也就一万多块钱,很多人负担不起望京的房租,已经搬到燕郊去了。”
“那边(燕郊)有可能变成一个新的望京。”
新生代的中国梦
金斗进和男模特罗马在一起为前者的淘宝店bycloset试衣拍照片时,两个人讲中文,中间夹杂一些英语。
金斗进是韩国服装设计师,在中国已经待了5年,高大帅气的罗马是俄罗斯人,毕业于大连外国语学院,已经在中国待了9年―所以这是一个真正的国际化场景。
28岁的金斗进在中国的经历和传统的韩国留学生截然不同。后者的中国之旅是按部就班的:学习汉语、在中国大学念书、找一个韩国大公司派驻中国的职位,或者在中国的韩国人开的公司就职;住在韩国人聚居的社区;业余时间和本国人一起休闲放松。而金流利的中文是自学的,只能说不会读写汉字,因此给他发中文短信得用拼音;他住在北方最大的服装批发集散地之一―北京动物园批发市场附近,平时不大和在北京的韩国人来往:“他们聚在一起只爱谈钱,我不喜欢,我更愿意跟工作上有关系的人在一起。”
金斗进是服装设计师,14岁起就念和服装设计相关的学校,20岁时在韩国的东大门开了一家店,卖自己设计的服装。韩国东大门是服装批发商圈,聚集了几十个商场、几万个商店及服装制造商。望京的不少朝鲜族人开韩国风格的服装店都是去东大门搞批发。金斗进主攻男装,走VINTAGE风格,在东大门有一个四五平方米的店面。
2008年4月,金斗进到北京找哥哥玩。他哥哥在五道口附近上北京语言大学。在北京玩了一阵子,金斗进走之前,哥哥提议说自己出钱支持弟弟在五道口开个店卖服装,“五道口韩国学生多,韩国服装很受欢迎。”
金斗进很快就在五道口的金马大厦服装商城开了一个铺面,生意意外火爆,“星期一到新款,七八十件衣服三四天就能卖完。”最后他一连包下三个店面,主卖韩国男装,店名叫COWABONGA。他的衣服都是从韩国东大门进货,在中国的零售价格比韩国贵20%到30%。那一年,全中国人都在看奥运会,金斗进却在不断往返于北京和首尔之间进货,忙的时候一个月要回韩国三次,旺季一个月的流水是10万到12万元人民币。
当时,金斗进连一句中文都不会讲,全靠一个朝鲜族的女孩帮忙看店。COWABONGA的生意之所以火爆在于金斗进的设计师素养,他长于搭配。“我的店里有6个假的模特,我会把一套衣服加上鞋全都搭配好,穿在模特身上,”他说,“男人买衣服是看整体风格的,顾客喜欢我的搭配,很多人直接就把模特身上穿的那一套全买走了。”
但COWABONGA的生意只做到2009年5月,起因是金马大厦的房东决定加租,而且不同意金斗进要打通三个店面的想法。“可能因为我是韩国人的缘故。” 金斗进说,COWABONGA四周都是中国人开的小店,大家觉得突然出现一个大店面会抢走自己的生意,集体向房东施压,弄得金在这个环境里很不开心。
常来金斗进店里买衣服的一个老顾客叫宋刚,此人在北京动物园批发市场有8个店面,看到这个情况就来挖他跳槽。北京动物园批发市场是北方最大的服装批发集散地之一,宋的店叫Korea House,他是个精明的商人,知道与其去韩国东大门采购服装,不如干脆挖一个韩国设计师到公司坐镇来得划算。
就这样,金斗进在北京动物园批发市场工作了两年,同事都是中国人。他没上任何语言培训学校,就这么硬生生学会了中文。“我平时听同事说,然后用拼音标记,”他说,“所以我经常担心自己的中文不准确。”事实上他的中文讲得清晰流利。
金斗进在Korea House工作的薪水丰厚,他设计韩国风格的女装,老板管吃管住,衣服卖好了有提成,最多一个月能挣4万元。但是他最终还是厌倦了:“老板更重视衣服样式而不是质量,可我喜欢质量好的衣服,做多了以后就不开心了。”
他辞职以后和哥哥在五道口合开了个餐厅,生意倒是挺火,但是被房东骗了。“租给我们房子的房东是骗子,”他说,“身份证和房东资质我们都看过,觉得没有问题,结果几个月后,来了一个人也出示一堆证件说自己才是真房东。”等金斗进再去找头一个房东时,对方已经卷款逃之夭夭。“警察也抓不到人,我哥哥受了刺激,干脆回韩国了。”
金斗进是那种有生意头脑的新生代韩国人,和那些有浓厚中国文化情结的留学生不同,他更自由,适应力更强,对潮流和商机十分敏锐。
望京对他这样的年轻人来说显然是太沉闷了。“我之前开店去过望京看过很多次店面,觉得住那里的韩国人年龄偏大,租金又很贵。”
“那个地方不适合我。”
在办淘宝店卖男装之前,他在798开了个公司为淘宝上的韩国代购网站提供服装搭配和拍照服务。“你没发现刚开始韩国代购的时候,淘宝上韩国服装代购店用的图片都一样吗?”他问,“那是因为他们使用的都是韩国网站提供的标准图片。”
“我觉得这些网站迟早都要找人帮他们搭配服装并且用中国人当模特拍摄好看的图片。”他雇了一个摄影师和一个用Photoshop修图的美工,找来北京最大的几家韩国代购网站一个个谈生意。事实证明,他很有商业眼光,加上服装设计师特有的审美。生意最好的时候,他的公司同时要为淘宝的十几个网站搭配服装和拍照。
“现在来中国的韩国年轻人确实跟老一辈不大一样了,”姜栋修说。他自己是韩国圣度集团(SINDOH)北京分公司的总经理。这家公司是韩国最早生产复印机的厂家,70%左右的产品是ODM―为美国利盟、日本理光等公司生产贴牌产品,在中国青岛有工厂。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以后,圣度决定扩大销售,打开中国国内市场在青岛、深圳和上海设立销售分公司。
姜栋修在2011年来到北京分管北方市场,住在望京的一个新建高档小区里。除去不停地出差和工作以外,他的家居生活是韩国式的。他是20世纪70年代生人,并没有太强烈的中国文化情结,考虑问题时更加理性和实际。在大学,姜栋修原本要学计算机,但理性权衡后,他觉得韩国的计算机从业者太多,竞争太激烈,于是中途转去大连学中文。
“有中文资历的人现在在韩国大公司里很受欢迎。”姜栋修说。“在北京韩国人会”会长李淑淳也说,这5到10年里,韩国大企业一改不承认中国学历的惯例,越来越愿意接收高素质的中国留学生,“清华、北大、复旦、人大的学历都很受欢迎”,他自己的儿子和女儿都上了北大。
这一批年轻人对中国的态度无疑是更为理性和实用的。
“在中国工作其实并不悠闲,”姜栋修说,“在韩国,你是大公司里的一分子,可以按部就班生活工作,有人会告诉你该干什么,但到了中国,你什么都要管。”但这也意味着机会,“我是很看重这种挑战的。”
金斗进也说:“在韩国,我只能在东大门开一间店,在中国,我有可能把bycloset这个品牌做大,而且还可能开连锁店。”
- 上一篇:体育工作年度计划
- 下一篇:固定资产投资效益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