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产业的前景范文
时间:2024-02-27 17:52: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煤炭产业的前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传媒产业 竞争性战略联盟 必要性
随着我国传媒产业逐步走向市场和对全球化发展的不断探索,单纯的竞争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其良好运行以及稳步发展的需要,而在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催生下,传媒产业内的竞争已经逐步进入到了白热化的阶段。在传媒介质多元化、众多竞争对手并存的现状下,媒体间的竞争性战略联盟已经成为了现代传媒增强核心竞争力、强化自身优势,并得以良好、持久运行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
一、传媒产业竞争性战略联盟概述
“战略联盟”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DEC公司总裁霍兰德和管理学家罗杰奈格提出。战略联盟不同于企业之间的其他合作关系,它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企业,在保持各自独立性的基础上,建立的以资源与能力共享为基础、以共同实施项目或活动为表征的合作关系。而竞争性战略联盟则是指由处于相同行业、向市场提供相同或相替代的产品(服务)的竞争性企业所建立的战略合作关系。①随着传媒产业的逐渐发达,众多媒体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纷纷将目光投向了传媒产业间的竞争性战略联盟。
从组成上看,传媒产业竞争性战略联盟是由具有竞争关系的两个或多个传媒企业构成的,传媒产业与非传媒产业之间的合作不属于竞争性战略联盟;从目的上来看,竞争性战略联盟创立的动机在于以较低的成本获取企业需要的稀缺资源,从而实现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标,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从而进入到更广阔的市场。具体到传媒产业中来看,即为了增强传媒产业的竞争实力,由在同一市场上同类型的传媒企业在传媒经营的某一环节上结成战略联盟,通过加强合作来减少各传媒企业间不必要的虚耗,使之更有效地参与市场竞争,获取额外的收益;从本质上来看,构成联盟的伙伴传媒企业在合作的基础上仍然保持着各自的独立性,这也是定义战略联盟的一个重要标准。②在联盟中,伙伴企业在追求共同的合作目标时,不会丧失各自的战略自主性,也不会放弃各自的特殊利益。
传媒产业的竞争性战略联盟不同于非竞争性战略联盟。竞争性战略联盟一旦成立,构成联盟的各伙伴企业必定形成一种特殊的关系,这种关系不是之前单纯的“竞争关系”,而是一种既有合作又有竞争的“竞合关系”。据相关研究显示,在全部联盟合作协定中,大约有70%属于竞争性战略联盟。③因此,在传媒产业日益发达的现代社会,对竞争性战略联盟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二、构建传媒产业竞争性战略联盟的必要性
1、传媒格局的变化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传媒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之前所呈现的“三足鼎立”之势已经被打破。传统纸媒的信息量大、价格便宜,电视的可视性以及广播的时效性在网络媒体面前变得不堪一击。于是,原本存在着竞争关系的媒体迫切需要走向合作。而另一方面由于新媒体出现的时间较短以及网络媒体不存在自主采编权的种种现状,这种合作不仅限于传统媒体之间,同样包含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这是媒介进化的必经阶段,也是全媒体与跨媒体合作的趋势。传媒产业间的竞争性联盟则有助于传统媒体延续其生命力,同时有助于新媒体克服其自身弱点,提升市场竞争力。例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与全国16家地方报业传媒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与四川广播电视台战略合作都是其典型案例。尤其是深圳三大传媒集团,包括深圳报业集团、深圳广电集团和深圳出版发行集团,与中国目前最大的互联网企业腾讯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则更体现了传媒产业竞争性战略联盟的必要性。此外,竞争性战略联盟的构建可以实现资源的互通、内容的合作,促进传媒行业的共同发展,搜狐视频、腾讯视频、爱奇艺共同建立的“视频内容合作组织”就是这样一个例证。
2、弥补细分市场不足
随着传媒产业不断的蓬勃发展,传媒市场正在逐步细分,而每个企业的能力对于整体市场来说都是极其有限的,因此现阶段每个企业主要是将自己的优势集中到相应目标市场上,以维持传媒企业生存,而不可能在每一个细分市场都占据龙头老大的地位。当某一传媒企业发展较好,想要进入另外的市场时,战略联盟的构建意义就得以彰显了。由于在另外的传媒市场占据优势的企业往往是与其有竞争关系的传媒企业,所以此时战略联盟主要体现为竞争性战略联盟。在竞争性战略联盟中,有意进入新市场的传媒企业将不断从目标市场伙伴企业身上获得所需资源与能力,同时积累进入新市场的运作经验,从而直接提高其自身的竞争力,为其日后大规模扩张或独立进入目标市场做好准备。当然,企业同样可以选择在最初就独立进入目标市场,但简单的原有经营方式的复制往往不能在新市场获得巨大的成功。每个市场不同的经营手段、营销网络以及人力、物力资源等,都是很难在短时间内获得的。除此之外,进入新市场所需要的大量投资对于普通的传媒企业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风险。相比之下,建立竞争性战略联盟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在联盟中,目标市场的伙伴企业在该市场的经营运作、关系资源等方面均已成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企业不仅可以依靠伙伴企业的力量更加快速、有效的进入目标市场,同时还能有效的降低交易费用与固定成本。浙报传媒与中国报业体育总社的战略联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浙报传媒虽然是一个负责运营超过35家媒体,拥有500万读者资源的集团,但在体育方面则不如中国报业体育总社所拥有的资源与渠道丰富,在进入体育传媒市场时没有优势,通过竞争性战略联盟,双方在体育专业互联网运营以及组建体育产业基金方面能够展开深入合作,对于浙报传媒进入体育传媒市场是一个很大的优势。
3、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战略联盟的建立往往是基于联盟双方拥有对方所需要的资源、技能或者资产等的基础之上的,传媒产业中的竞争性战略联盟也不例外。由于传媒产业中各个企业自身定位与战略目标的不同,每个企业的优势与强项也都不尽相同。一旦某个传媒企业在实现其战略目标时缺少某种必须的其他资源或能力,企业的发展就会陷入困境。传媒产业中的竞争性联盟则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在传媒产业的经营上,借助于竞争者之间的战略联盟,伙伴企业把自身所具有的、对方所需要的资源或能力提供出来,这样伙伴企业便无须对某些自身缺乏的互补性资源和能力进行投资,就能获得这些资源与能力带来的收益。而这种情况往往带来的是双赢的结果。联盟双方都可以从对方企业寻找自身需要的资源或能力,再配合自己已有的资源能力,就能加速自身战略目标的实现,都能够达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效果。
杭州电视台与土豆网共建土豆网“杭州频道”便是一个典型的案例。杭州电视台作为当地的主要宣传机构,对外宣传杭州形象是其基本任务,土豆网作为一家大型视频分享网站,其视频分享平台以及其8000万的注册用户的独特资源是杭州电视台所迫切需要并且缺少的,而杭州独特的吸引力和品牌形象则进一步为土豆网增加了点击量和影响力。因此在杭州电视台和土豆网的战略联盟中,双方都取人之长来补己之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把握机遇,激发动力,努力提高市场竞争地位
不同于非竞争性联盟,伙伴之间潜在的互相对抗是竞争性联盟的一个典型特征。在竞争性联盟中,联盟双方都清楚的认识到,自己是在帮助对方提高市场竞争力,特别是对于帮助其他企业进入自己所在市场的企业来说,联盟的组建将意味着伙伴企业很可能会在己方市场长期存在并持续发展以致最终和本企业直接竞争。而这种时刻存在的竞争则恰好是企业本身向前发展的不息动力。一方面,伙伴企业都从彼此获取到了自己所需要的资源或者能力;另一方面,为了不被市场所淘汰,伙伴企业又都在不断的改进自己的弱点,努力保护自己的核心资源,并不断加以创新。在数字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媒体资源出现了过剩的现象,传媒界进而提出了“内容为王”、“渠道为王”和“营销为王”的理念,来应对竞争激烈的市场,传媒产业中竞争性战略联盟的建立,则很好的帮助了不同的传媒企业综合自身优势与其他伙伴企业优势,在内容、渠道和营销方面均能取得显著的成绩。传媒企业间的竞争性战略联盟,一方面促进优势资源互补,一方面促进自身素质提高,使得联盟双方或多方都能从中获益。传媒产业中竞争性战略联盟的建立,给现代传媒产业同时带来了机遇与动力,使之在竞争中求合作,在合作中求发展,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①李东红:《战略联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7
篇2
关键词:新型煤化工;煤气化;煤制甲醇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合理地运用科学技术可以减少资源能源浪费,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伤害。不断开发新技术对发展我国的化工产业有着重要意义,运用高科技能够将资源的有效利用最大化,特别是化工领域,可以减少工业污染,从而造福人类。
一、新型煤化工产业发展背景和现状
煤化工产业是指以煤为原料,通过多种技术联合生产多种清洁燃料、化工原料以及电能、热力等产品的产业,是一个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风险较大,而新型煤化工面临的问题较传统要更多,它是指以清洁能源和化学品为目标产品,结合煤炭资源开发和煤炭生产建设的发展,建成若干的大型产业基地或基地群,应用煤转化高新技术,建成未来新兴煤炭-能源化产业;主要分为煤制气、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芳烃和煤制乙二醇。
新型煤化工产业首先面临着巨大的投资问题,其次是各项技术的不完善,加上要在环保问题上有所突破,事实上情况并不乐观。
我国的能源现状仍是贫油、少气、富煤,这就决定了我国的能源以煤为主,煤炭资源作为我国能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国家的能源战略发展规划,因此必须正确认识我国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
二、我国煤资源利用情况
我国煤炭资源总量为5.6万亿吨,其中已探明储量为1万亿吨,占世界煤炭资源总量的11%,是世界第一产煤大国。从我国煤炭资源分布上来看,基本上处于“西多东少,北富南贫”的格局,煤炭在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比例平均高达70%以上,这无疑说明了煤炭在我国的需求量是巨大的。但是我国的人均煤炭资源可采储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资源开采规模偏小,加上开采技术和设备的不成熟,开采过程中造成严重资源浪费,机械化程度不高等问题,都导致目前能用于规模建设的煤炭资源供给能力相对低下。
煤炭的加工利用率低下,资源综合利用率低下也是制约我国煤炭资源高效利用的一个因素,此外我国煤炭的无效运输也非常严重,每次花在煤炭资源运输上的费用并不是个小数目,长此以往很可能会入不敷出。这些问题都是摆在面前亟待解决的。
三、煤制甲醇生产工艺的基本流程
煤制甲醇生产工序简单来说主要是原料气制备、变换和脱碳、气体净化、气体压缩、甲醇合成、粗甲醇精馏以及涉及安全环境保护(如废催化剂回收、水处理)几道工序。
原料气制备的方法主要是煤气化法、天然气转化法、焦炉煤气法;原料气处理、精制、压缩工艺的生产跟传统的生产合成氨相似;甲醇合成工艺则有:ICI低压甲醇合成工艺、低压甲醇合成工艺、TEC的新型反应器以及正趋向成熟的液相法甲醇合成工艺。
四、煤气化及煤制甲醇发展概况
(一)煤气化
煤的气化是煤或焦炭在高温下发生化学反应使煤或焦炭中的有机物转变为煤气的过程,根据技术大类可分为地面气化和地下气化,按照传热方式可分为外热式、内热式等等。
煤气化工艺开始于18世纪后半叶,在19世纪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煤化工体系,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整体提高,对煤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水平也得到改善和发展,加上家庭用煤的需求量不断提高,把煤气化推到我国化工产业的重要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在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形势下,人们逐渐把眼光从传统的煤炭资源转移到石油、天然气等原料,各种化工产品也多以石油、天然气为原料进行生产。各种新型能源、清洁能源逐渐被发现、被开采、被利用,严重削弱了煤化工在整个化工产业中的地位。
(二)煤制甲醇
甲醇是最简单的饱和醇,具有醇的通性,是优良的有机溶剂,在化工产业中必不可少。
国内甲醇生产始于1957年,由于技术水平不达标,导致多数联醇装置规模小、生产成本高,因此缺乏竞争力。而发展至今,我国现有甲醇生产企业有200多家,其中约70%的厂家是以煤炭为主要生产原料。由于甲醇的利润较高,很多投资者对此尤为关注,不断投入研发新科技,完善设备等,使煤制甲醇的前景还算乐观。
五、我国煤化工产业的发展趋势
我国的煤化工产业发展前景广阔,而这个行业想要实现更好的发展甚至有所突破是跟政府政策和投资者的支持密切相关的。
首先国家加大了对甲醇的行业规范,加强了对甲醇的产业保护,2009年并实施了《车用燃料甲醇》和《车用甲醇汽油(M85)》,以此为依据对甲醇行业的发展进行有效规范。当地政府适度进行宏观调控对煤化工产业发展有重要意义。其次,2009年国务院同期出台了《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继续通过大力发展科技,优化煤化工产业的工艺技术、提高资源能源转化率,实现对资源能源的高效利用、最大限度减少资源能源浪费,积极开发新能源,响应“节能减排”的号召,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同步进行。
未来,煤炭气化将在煤化工产业中占据主导地位,我国煤化工将会继续把新进的煤气化技术运用在新型煤化工领域,因此不断开发新的先进的煤气化技术对发展煤炭行业有重要意义。我们应当始终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提高水平,从而实现煤化工产业的良好发展。
根据国家的《煤化工要长期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预计到2020年,全国将形成黄河中下游、蒙东、黑东、苏鲁豫皖、中原、云贵和新疆七大煤化工产区。这也充分显示着我国煤化工产业的发展极具活力,未来的发展前景很好。
参考文献:
[1]关于煤化工产业发展背景,[OL]中国投资咨询网http://.c11.
篇3
发展循环经济、环保产业取得一定的成功经验:近年来矿区建筑安装、机械制造、地质勘探、住宿餐饮服务、印刷喷绘、汽车修理、加油站、医疗救护、物业管理服务、新型建材生产等既拉长了煤炭生产销售的产业链条,又安置了富余人员,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国家政策扶持、理论指导和社会共识渐趋有利:我国先后颁布了《清洁生产促进法》、《节约能源法》、《环境影响评价法》,正在研究制定《国务院资源利用条例》,这些法规都为发展循环经济环保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依据。
充裕的物质基础为循环经济环保产业的发展创造了空间:随着产业链条不断延伸,煤电联营、煤化工等将成为澄合局重要的产业支柱,下游产品应运而生,矸石发电产生的粉煤灰、炉渣、脱硫石膏。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利用煤矸石和粉煤灰生产水泥、生物肥料、复合肥料的技术,也都有了新提高,这为澄合矿务局进一步发展循环经济环保产业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和广阔的市场空间。发展循环经济将推动环保产业快速发展:①可以充分提高资源和能源的综合利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废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②可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共赢”;③可以拉长产业链,推动环保产业和其它新型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社会进步。
非煤产业结构调整促使煤炭企业优先发展循环经济环保产业:非煤产业结构调整是多目标决策问题。要考虑产业及产品发展的市场前景、较好的经济效益、资源的综合利用、企业长远的发展,要保持全局环境保护和社会稳定,实现环境、人口、资源、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非煤产业结构的调整,必须结合澄合局发展实际,优先选择煤炭生产下游产业、信息产业、新能源产业和环保产业。
发展循环经济环保产业存在的问题澄合矿务局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做了一些实践探索,已有一定基础,但从总体看,循环经济环保产业的发展,还存在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受传统主业的影响和资金、技术投入的不够:投入影响了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和环保产业技术水平。大部分人对投入循环经济环保产业的认识,过多考虑经济效益而忽视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循环经济环保产业经营压力很大。矿区环境治理依然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理沉陷、污水、粉尘往往是通过金钱补偿的方式,没从根本上解决环保问题。主导产业是煤炭,高科技的项目少:与煤炭相关产业的嫁接普遍停留在较低水平,综合利用装备规模小、工艺落后。集团虽是以煤、化工、电、路、建筑、重工、钢铁金融、物流产业为主的多元发展企业,但各产业自主经营,自成系统,缺乏各产业之间的人才交流,影响循环经济环保产业的技术进步。政策影响:国家对煤炭企业清洁生产机制的推广政策与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环保产业审批手续难的矛盾,影响循环经济环保产业的发展。
对发展循环经济环保产业的建议建立澄合矿务局产业转产资金和环保基金制度,积累专项资金用于发展循环经济环保产业;重视全局资源综合利用开发与矿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在基础设施建设、产品的运用推广等方面制定相关扶持政策,促进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推动产业升级;成立专门机构配备专人,专题研究解决全局循环经济环保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争取国家优惠的税收政策、资金支持,以指导我局循环经济环保产业健康发展。
加强循环经济环保产业发展的初步构想建设新区时,①要考虑矸石的消化和处理,对煤炭生产中产生的矸石进行筛选,无热值矸石用于沉陷区填充,再造农田,含热值高的矸石用于矸石发电,规划好矸石电厂建设和粉煤灰综合利用项目,形成煤—电—建材产业链条;②建设污水处理系统,综合处理井下水,使井下水变为生活用水或矿泉水,形成矿井生产—矿井水—生活生产用水、矿泉水产业链条;③借鉴阳泉矿务局的成功经验,建设煤—电—铝产业链,实现澄合矿务局以煤为主、多元发展的经营思想,力增在5~10年内,使全局的非煤产业产值等于或超过煤炭主业的产值。
加强澄合局循环经济环保产业发展措施进一步提高对发展循环经济、发展环保产业重要性的认识:经济学上产业链条的发展规律是,越是基础的、上游的产业,消耗能源越多,产值相对较低;越往下游发展,能源消耗逐步递减,万元产值综合能耗越来越低。所以要坚持发展循环经济环保型产业,努力使全局经济发展模式由“资源依赖型”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转变。制订全局发展循环经济环保的规划:澄合局应将发展循环经济环保产业纳入企业长远发展规划及年度投资计划,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投入循环经济环保产业。要认真分析国内外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明确环保产业发展方向、目标和重点,调整产业结构,制定配套政策,在现有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本局人才技术等优势,扩大循环经济环保产业的规模,进行污染源治理,改善矿区环境服务,积极开拓市场,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篇4
[关键词]煤炭行业;节能减排;煤炭资源;有机化工技术
根据我国的经济发展形势来看,煤炭资源作为工业发展急需的各种资源中成本低技术低的优先选择,可是目前世界资源都处于一个匮乏的大趋势下,在这种大趋势中,对煤炭使用的节能减排会成为企业能否真正获得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煤炭行业在有机化学的应用中可以找到新的节约资源的方式,从而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一、煤炭行业中有机化工技术的前景与特点
(一)有机化工技术与煤炭行业结合的前景
有机化学工业是化学工业中对于含碳物质的化工技术进行工业应用的化工产业统称,所以又叫做碳化合物工业。有机化学工业发展到今天,从一般的动植物化学工业发展到不可再生能源行业中重要的技术手段。目前以煤炭为主要原料的有机化工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在各种资源匮乏的条件下,有机化工技术可以和煤炭行业相结合,不仅成为了有机化学工业的一个重要的基础增长点,也成为了煤炭资源在各种工业应用中节省成本提升效益的重要手段。
(二)有机化工技术和煤炭行业结合的具体应用
1.煤炭的液化技术
有机化工技术在煤炭行业中的应用有很多方面,其中比较重要的应用就是煤炭的制油技术,这种技术是比较先进的煤炭行业和有机化学技术相结合的技术,它的重要手段是利用煤炭来进行烃类化合物的提炼,一般情况下是对液体的烃类化合物的提炼,分为间接液化和直接液化两种方式。直接液化的方式是指将煤炭进行直接的野花,通过催化进行加氢处理,然后使其变成液体。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个处理的步骤:煤炭的处理、对处理后的煤炭进行加强和液化、对煤炭野花后的固体和液体进行分离,对产出物进行油品的炼制和对工业残渣进行一定的处理。间接液化的方式是指创造一定的条件,如一定的温度和一定的压强,使用煤基合成的气体对化工类的原料和烃类的原料进行定向催化和处理,从而产生需要的产品。
2.煤炭的清洁技术
有机化工技术和煤炭行业的应用还体现在对煤炭的清洁,洗煤是针对不合格或者燃烧后污染比较严重的煤炭进行处理的一种方式,在对煤炭进行洗煤工作之后,可以对煤炭的效率有一个进一步的提升,从而进行以煤炭为原料的各种化学化工产品的合成,这种有机化工技术在国外的发展比较成熟,目前国内还需要一定的技术和资源才能在这方面取得更好的发展。
3.煤炭的气化技术
煤炭的气化过程中有着大量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一般情况下煤炭的气化技术是指把煤炭或者煤焦用氧气和水蒸气来作为气化剂对高温和高压条件下的取值进行一定的化学反应,来把煤炭中的可燃物质转化为可燃气体的过程,煤炭的气化技术主要分为地面气化和地下气化两个阶段。
地面气化是指在气化炉内对煤炭进行气化,地下气化指的是在地下的每层中就进行气化操作,两者的施工位置有所差别,但最后的结果却基本相同,都是保障煤炭气化的重要有机化工技术手段。
二、有机化工技术和煤炭行业结合的重要性
煤炭虽然说是成本很低的资源,但是在环境保护方面,煤炭的燃烧相对于其它能源会产生大量的环境成本,对于环境会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煤炭燃烧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会产生臭氧层空洞等一系列的影响,而随着煤炭需求量的增加,大量的不合格煤炭也进入了煤炭的需求行列,这些不合格的煤炭还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等,对环境有更加严重的影响。在煤炭行业中使用有机化工技术可以对这种现象进行有效的遏制和改善,通过复合型的硫酸钙载氧体的制备来对固体类的燃链化学链进行一定的强化和改善。
有机化工技术在煤炭行业的结合方面也有像前文提到的洗煤技术的改进,在这种技术中,对于洁净的生产技术、加工技术和转化技术都有较高的要求,对煤炭资源进行高效率和清洁的利用也是目前我国对于节能减排和提高企业效益的强大的企业技术需求,也是解决我国能源短缺等环境和能源问题最根本也是最有效的途径。有机化工技术在洗煤的工序中可以减少这部分的污染物排放和加强煤炭在加工转化和燃烧过程中的污染程度的控制。
有机化工技术还对煤炭在形态的转化和利用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煤炭在经过形态的转换,尤其是气化和液化之后对于其他工业有着很重要的原料作用,煤炭的气化对于化工产业来说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煤炭的气化是指对煤的热作用以及一定的化学作用进行利用从而对煤炭中产生的可燃气体进行提取和开发,使得煤炭的利用从传统的物理开发方式转化为物理与化学方式相结合的煤炭利用方式,将采煤工艺和气化工艺结合在一起的采煤方法被称为第二代采煤方法。煤炭的转化技术对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以及国家能源基本结构的改善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显著的影响就是减少煤炭开采废弃物对于环境的印象和煤炭大幅度开采造成的地面沉降与他先,使得煤炭的利用率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而煤炭的液化则有利于煤炭资源的运输和使用,可以作为同等液化燃料――石油的替代品来使用,从而节省大量的稀缺资源,在液化煤炭的过程中,也能把煤炭对环境产生的影响降到最小,从而维护地区的生态环境,提高企业的生态环境效益。
三、煤炭产业和有机化工技术结合的有效策略
(一)实现煤炭产业与其它产业的一体化发展
煤炭产业是工业发展的能源基础性产业,将煤炭产业与其它产业进行一体化的设计可以对整体产生较大的帮助,如把煤炭产业和化学化工产业进行生产链上的深度结合,把化工装置和煤炭开采结合起来,实现企业之间的协同配合,从而促进有机化工技术在煤炭行业中的应用,节省双方的成本。
(二)对煤炭产业和化工产业结合的新技术发展改革提出重视
煤炭产业和有机化工产业的结合在于对于高新技术的应用,所以为了适应当前我国经济的发展趋势,煤炭产业必须进行相应的技术研发,以提高煤炭化工技术的水平,实现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和企业经济效益的改善。
结语
煤炭产业之中对于有机化工技术的使用应该体现在方方面面,这是煤炭产业未来更加节能更加环保发展的大趋势,煤炭产业的工作者一定要对这种问题产生重视。
参考文献
[1]赖寒.以煤炭为原料的有机化学工业发展的分析与探究[J].煤炭技术,2012,09:256-257.
篇5
[关键词] 煤化工 中下游产业 中下游产品 产业链
具有“化工之母”美称的煤炭,它不仅是重要的工业燃料,还是重要的化工基础原料。煤化工主要包括煤的气化、焦化和液化。煤焦化和煤气化是传统的煤化工产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同时以获得洁净能源为主要目的煤炭液化、煤基代用液体燃料、煤气化―发电等煤化工或煤化工能源技术也越来越引起关注,并将成为新型煤化工产业化发展的主要方向。
新疆煤炭资源丰富,据探明储量占全国的40%左右,近年来新疆成为国家重点建设的大型煤炭基地,新疆煤炭进入大规模开发利用的重要转折期,国内大企业、大集团先后在新疆从事煤炭勘探开发和煤电、煤化工基地建设。“十二五”期间,新疆将依托优质煤炭资源,相应国家政策,大力推进煤炭资源转化实施方案,新疆煤化工产业的迅速崛起,大力发展现代煤化工,提升传统煤化工,提高技术含量和深加工程度,以准东、吐哈、伊犁、库拜四大煤田为重点,建设国家第十四个现代化大型煤炭基地。这为新疆发展煤化工中下游产业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煤化工中下游产业发展主要是以甲醇和烯烃为基本原料进行深加工,产品种类繁多,仅甲醇用于工业生产的产品就达数百种,如甲醛、甲胺、甲醇蛋白、甲酸、醋酸、甲醇钠、氯甲烷、甲酸甲酯、碳酸二甲酯、甲基叔丁基醚(MTBE)、甲酰胺、二甲基甲酰胺等等。产品主要应用于医药、农药、染料、涂料、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溶剂和工业、民用燃料等其他化工生产中,市场需求旺盛。同时,发展煤化工中下游产业对拉长煤炭产业链,吸纳就业,提高地方财政收入,特别是对培育新疆煤化工产业集群的形成,加快地方中小企业成长壮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在此,笔者针对新疆煤化工中下游产品的发展做了简单的分析,以供探讨。
一、新疆煤化工发展的现状
新疆煤炭资源丰富,预测总储量两万亿吨,占中国预测总量的40%,居全国之首。长期以来,国家将新疆定位为适度开发的自给区和能源供应的战略后备区,煤炭生产和供应以自给自足为主,没有参与全国市场供需平衡,极大地制约了新疆煤化工的发展。“十二五”期间,国家将新疆煤炭纳入全国供需平衡体系,由后备区跃升为国家重点建设的大型煤炭基地,新疆煤炭进入大规模开发利用的重要转折期,产量将由2010年的1亿吨,增加到2015年的4亿吨以上。新疆煤化工产业的迅速崛起,近年来,山东鲁能、江苏徐州矿业、山东新汶、神华、潞安、国投集团等国内大企业、大集团先后在新疆从事煤炭勘探开发和煤电、煤化工项目建设。
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当前新疆对准东、吐哈(吐鲁番-哈密)、伊犁、库拜(库车-拜城)等4 大煤田的开发正在提速,建设国家第十四个现代化大型煤炭基地。
二、新疆发展煤化工中下游产品的优势
1.资源优势
新疆煤炭资源丰富,储量占全国的40%。“十二五”期间,新疆煤炭进入大规模开发利用的重要转折期,产量将由2010年的1亿吨,增加到2020年的10亿吨以上。新疆的煤炭资源不仅丰富,而煤质很好。
2.价格优势
新疆的煤炭资源不仅品质好,而且价格便宜。自2007 年8 月,新疆实施煤炭临时限价政策以来,新疆煤炭价格一直维持在120 元/吨左右,远远低于沿海发达地区1000元/吨的价格。
3.地域优势
新疆远离经济发达地区,如果直接运输煤炭或甲醇上游产品至经济发达地区运输成本高,而目前新疆煤化工发展势头猛烈,国内众多大型企业先后在新疆投资,发展煤化工。选择在新疆内部将煤化工上游产品转化为中下游产品不仅可行性高而且潜力很大。
4.国家政策支持
“十二五”期间,国家将新疆煤炭纳入全国供需平衡体系,由后备区跃升为国家重点建设的大型煤炭基地,发展煤化工,为煤化工中下游产品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保障。
三、新疆发展煤化工中下游产品存在的问题
1.水资源问题
新疆亚欧大陆中部,远离沿海,水资源急缺,主要煤炭产地水资源更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和单位国土面积水资源保有量仅为全国水平的1/10,而我国人均水资源就很低,仅为世界人均水资源的四分之一。煤化工产业链耗水量较大,如果大规模超前规划煤化工项目,一方面有可能形成产能过剩的局面,另一方面会打破本地区脆弱的水资源平衡,直接影响新疆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成为煤化工高产高效的瓶颈。
2.环境问题
煤化工产业链是一个高污染、高安全要求的行业,其运行周期长、工艺流程多且复杂,每个环节都会产生各种污染物,虽然可以回收,但无法回收的部分大多有毒有害,稍有不慎还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安全事故。因此在新建煤化工项目上国家在审批上势必更加审慎,标准更加严格。1
3.资金问题
把煤从不清洁的能源转为清洁的化工原料,所经过的流程长、环节多、技术要求高、难度大,和石油化工及天然气化工路线相比,投资过大,经济效益难以保证,成为目前影响煤化工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煤化工为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企业,大型煤化工耗资巨大,动辄需要数十亿甚至上百亿投资,融资难度可想而知。
4.技术问题
煤气化技术、煤液化制合成油品、甲醇转化烯烃等主要技术目前均由国外大公司垄断,国内技术尚处于中试阶段,还不具备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条件。多喷嘴水煤浆气化尽管已有应用,但对煤种的限制较大。国内没有运行的工业化装置可以借鉴。
除上述因素外,根据地区及资源条件的不同,交通运输条件、人力资源等因素对煤化工产业链的发展也有较大影响。
四、应该注意的问题
1.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行业标准,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益建设,规范有序发展。
2.选择适合的产品发展方向,充分考虑煤化工产品区内外市场容量、外运条件等。
3.关注煤化工产业景气周期,准确选择建设时机,同时建立煤化工产业景气周期预警及应对机制,加强风险防范。
4.鼓励技术创新、建立完善产业技术装备支撑体系,满足煤化工产业发展对先进技术的需求。
5.发展相关配套产业,在做大做强煤炭主业的同时,选择向相关配套产业延伸,将发展的空间有效扩大。如发展煤机设备制造业等,为煤炭工业跨跃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装备和技术支撑。
总之,发展煤化工下游产业对拉长煤炭产业链,吸纳就业,提高地方财政收入,在原料供应有保障的条件下,煤化工上中下游产业链可实现协调发展,这就为地方企业进入煤化工中下游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且煤化工中下游产品的成本远远低于石化产品,具有经济可行性,是新疆“十二五”最具发展潜力和前景的产业。随着新疆煤化工产业链的延伸,煤化工中下游产业的兴起,新疆将成为我国重要的煤化工基地。
参考文献:
[1]杨建荣. 浅谈新疆煤化工发展的几个制约因素. 新疆金融,2007, ( 4).
[2]蒋定建,方晓玲,李长海.对新疆煤化工产业发展的思考.西部煤化工,2009,(2).
[3]张声涛.煤化工的战略选择. 煤炭经济研究,2011,(9).
[4]国发〔2007〕32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
[5]韩红梅.煤化工及其下游相关产业的价值分析.化学工业,2010,(7).
篇6
关键词: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金融支持
中图分类号:F832.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4392(2009)增-0093-04
2008年,肇始于美国华尔街的金融海啸震惊了世界,这场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已经渗透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并且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在此影响下我国经济中存在的通胀风险瞬间彻底逆转,2009年经济增速下滑和通货紧缩的风险正在加剧。得益于经济扩张周期而高起的煤价也于2008年9月底开始全面回调,这给一直以煤炭为主导产业的临汾经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场危机中,如何通过金融支持改变煤炭产业的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和后续产业的发展接替,为县域经济发展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而推动全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一个紧迫且十分有意义课题。
一、临汾市煤炭产业发展概况
临汾市属国家级能源重化工基地,煤炭行业是推动临汾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据统计显示,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749.6亿元,其中煤炭行业对GDP的贡献率为65%左右,从GDP速度上看,2008年全市经济增速较近几年明显回落,全年仅增长3.9%,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主要是由于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和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相互交织,对全市经济增长形成较大冲击。特别是由于受外部环境变化和市场需求减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煤炭行业目前整体出现产能过剩,交易价格持续下跌、行业利润急剧下降的严峻形势。
(一)煤炭的储煤种类多、分布广,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
临汾市是山西省的主要产煤区,全市煤炭资源储藏面积达1.54万平方公里,占土地面积的75.9%,总储量960亿吨,主要煤种有主焦煤、气肥煤、贫煤、瘦煤、无烟煤、电煤等,且煤层厚,埋藏浅,易开采,主要分布在东、西两山。以西山乡宁县为例,全县含煤面积1600多平方公里,占到全县总面积的78%,煤炭储量超过153亿吨,可采量130亿吨,煤层最厚8米,其中低灰、超低硫稀有主焦煤储量在51亿吨以上。
煤炭产业作为临汾的传统支柱产业,长期以来,煤炭经济在县域经济发展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是自2002年以来,随着国家限产促销政策的实施和矿业生产经营秩序的整顿,煤炭企业更是获得了充足的发展空间。煤炭企业经济效益的大幅提升为全县经济的快速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据调查,短短的几年时间,乡宁县从一个贫困落后的山区小县一跃成为临汾市最具经济发展活力的“西山明珠”。但煤炭资源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其总有挖完的一天。据测算,全县60%的煤矿将在未来的20年内不得不因资源枯竭而关停,乡宁人引以为豪的2号主焦煤只能开采10年,10号煤的开采量也不足百年。目前,由于煤炭资源的枯竭全县已有6座矿井相继关闭,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经受到严重影响。2008年乡宁县财政总收入151787万元,同比增长24.39%,增幅创5年来新高,但与此不相适应的是GDP同比下降3.5个百分点。由此可以看出,产业结构单一,过分依靠资源禀赋发展已成为影响县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
(二)2008年原煤产量明显下降
据调查,截至2008年末,全市正常经营的煤焦企业共计 59 家,煤焦企业已实行减限产措施的共 146 家,因市场经营压力而关停的有6家,因安全、环保等政策性因素而关停的企业111家。规模以上工业原煤3937万吨,同比下降2.4%;焦炭产量1860万吨,同比下降13.2%。2006年原煤产量为5592.93万吨;2007年由于受全省煤矿多次瓦斯爆炸事故的影响,煤矿长时间停产,原煤产量为4766.35万吨;2008年受金融风暴的影响,原煤产量为3937.32万吨。
(三)煤炭行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
煤炭行业作为临汾的支柱产业,对全市经济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据统计显示,2006年至2008年全市煤炭行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8%、67%和63%(见下表)。据对临汾市乡宁县调查,2001年全县煤炭企业生产总值为129023万元,占到全县工业总产值的84%;2002年全县煤炭企业生产总值为177412万元,占到全县工业总产值的89%;2008年全县煤炭企业生产总值为333883万元,占同期全县工业总产值的91%。并拉动乡宁县GDP由2001年的161244万元快速增长到2008年的448260万元,年均增长13.62%,对全县的经济增长起到巨大的拉动和促进作用。
二、金融对煤炭企业的支持情况
(一)金融对煤炭企业的支持力度逐年加大
近年来,在推动全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煤炭行业得到强劲发展,随着煤炭市场的繁荣,销售呈现卖方市场,行业利润较高,各金融机构纷纷抓住机遇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不断加大对煤炭行业的支持力度,煤炭企业贷款占各项贷款的比例从2006年的10.19%增加到2008年的13.63%(见下表)。
(二)煤炭企业对金融机构的影响及依赖较大
就煤炭企业来说,煤炭的旺盛需求,煤价的一涨再涨,煤款的及时回收,主要得益于市场对资源需求的拉动,并不完全是产业结构调整、产品结构升级带来的效益,煤炭企业依靠银行贷款发展的格局并未发生根本变化。据对乡宁县调查,有90%以上的煤炭企业依靠银行贷款发展生产(见下表)。
(三)金融机构放款高度重视风险保障,信贷资金投向过度集中
近几年,各金融机构陆续推出了多种形式的贷款终身责任制,要求实现新增贷款100%按期还本付息,并制定出了严厉的处罚措施。与此相对应,县域金融机构普遍存在忽视中小企业信贷需求,竟相向少数优质客户发放贷款的倾向,金融机构间客户竟争日趋激烈,信贷服务面日趋狭窄。统计资料显示,2006年至2008年临汾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增加25.84亿元,其中煤炭企业贷款增加15.13亿元,占各项贷款增加额的58.55%。据对乡宁县调查,2008年全县金融机构新增33889万元贷款中,原煤开采企业贷款13395万元,占比39.52%,洗煤企业贷款4431万元,占比13.08%,焦化企业贷款7149万元,占比21.10%,煤炭企业的贷款占到了金融机构新增贷款的73.70%,占到了金融机构全部贷款的22%。贷款投向的过度集中说明了各家金融机构既未真正研究中国的体制改革,社会转型与企业体制这些涉及自身业务经营的大环境问题;也未认真去研究市场的中长期变化与发展趋势,理性地分析市场的合理成长周期,使自已的信贷行为与市场进行理性的衔接;更未真正下大力气培育自已的基本客户,进行理性的业务竟争。而这种过度集中的贷款结构随着时间的推移必然会产生以下负面效应:一是银行的经营受制于个别优势企业,如原煤和洗煤企业。从存款方面讲,随着存款市场竟争的日趋激烈,各行社都采取一切尽可能的措施吸收存款,无形之中导致县域优势企业地位上升,甚至在银行之间形成恶性竟争。从贷款方面讲,过度的信贷对象趋同和行业集中容易形成“垒大户”的情况,一旦市场发生大的变化,必然会积聚大的信贷风险;二是导致大部分自身条件差、信用无法评级的中小企业获得银行信贷支持更加困难,这不仅不符合临汾的实际情况,更不符合科学的发展观,对地方经济的发展极为不利。三是不利于农业的发展。当前,农村资金的旺盛需求与农业信贷投入不足的矛盾日趋尖锐,农村资金的外流和上存,已使县域某些国有商业银行逐步演变为单纯的筹资机构,农业信贷投入不足促使无序的民间借贷规模不断扩大和对中央银行再贷款的需求大量增加。四是不利于新兴产业的发展。一些有潜力的新兴产业由于发展前景不确定,虽然具有高收益,但也存在高风险,金融机构不愿承担风险,企业因而很难得到银行的信贷支持。如临汾“世纪田王”缓释肥料生产项目,其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但由于是新兴产业,金融机构不愿承担风险,致使该企业建厂所需的700万元资金从去年到今年,一直得不到解决。
三、金融危机对煤炭产业的影响
全球金融海啸引发的经济衰退预期已使得国际石油、煤炭价格大幅度下滑,而国内煤炭价格虽然有所下滑,但由于价格仍高于国际煤炭市场,这就造成我国煤炭市场供求格局将会进一步发生变化。一方面,由于国际市场煤炭价格偏低,会刺激我国南方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放弃采购国内煤炭,转向采购国际市场煤炭,减少对国内煤炭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国际煤炭市场下滑的幅度较大,速度较快,势必倒逼挤压国内煤炭市场,加大国内煤炭市场供过于求的压力。再一方面,由于国内外煤炭市场价格的反差,再加上煤炭出口加税的影响,势必使我国的煤炭进口增加,出口减少。
由于国际和国内煤炭的供需形势同时发生急剧逆转,煤炭价格也开始迅速下滑。下面我们以辖区临汾国营台头煤矿生产的优质2号主焦煤为例,对煤炭价格变动情况作一简单分析。2006年9月份该矿2号主焦煤坑口监测价格为345元/吨,2007年9月份坑口监测价格为528元/吨,同比上涨53.04%,到了2008年8月份坑口监测价格已是1350元/吨,同比上涨了155.68%,短短的3年时间价格翻了几近4倍。但进入2008年9月份该矿2号主焦煤的坑口监测价格一度狂跌为650元/吨,距最高价格时跌幅达到51.85%。由于煤炭价格直接关系到煤炭企业的利润,因此县域煤炭企业自2008年9月份开始的业绩下滑不可避免,并且将持续相当一段时间。从上文的实证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临汾的经济发展与煤炭企业景气度密切相关,因此全县的经济增长很有可能随着煤炭行业步入下降周期而放缓。
四、煤炭产业在金融危机下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通过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煤炭产业作为临汾的第一支柱产业,对全市的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煤炭行业的兴衰,直接关系到县域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稳定。然而,单一的煤炭资源型产业受资源市场的需求、价格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并直接影响区域经济的稳定发展。金融海啸虽然导致了煤炭价格下跌,使煤炭工业的增长放缓,但也抑制了煤炭企业盲目扩大产能和商业银行集中放贷的冲动,有利于调整资金的投资方向,改善经济结构。同时,资源品价格从高位的回落,有利于国家出台资源和环境税费改革方案,引导能源开发向节约型和低污染方向发展。因此根据本文的研究给出以下建议:
(一)充分发挥信贷资源的调节作用,引导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增长方式的转变
煤炭产业是支撑临汾工业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这种状况短期难以改变,因此煤炭行业的贷款规模仍然需要保持一定规模。但不能再单纯依靠产能的扩张求发展。要利用煤炭需求疲软的有利时机,加大对技术改造的投入,改善煤炭生产中的浪费和污染状况,彻底改变县域煤炭企业粗加工产品多、产品附加值低,原煤开发转化能力不足,产业链条短,抗市场风险能力较低等不利局面。
(二)加强市场营销和生产管理,努力实现产销平衡
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尽量减少或稳定煤炭生产以市场需求状况分析为生产导向,以营销保生产。稳价保市,杜绝赊销,防止形成呆坏账。再一次面临风险困境之时,煤炭企业要防止出现上世纪末为销售而不问风险,纷纷大量赊销的做法,必须冷静面对,稳住阵脚,切实防止呆坏账的大量形成。
(三)加快技术改造,发展煤矿生产力,促进煤炭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据有关学者研究,如果将煤炭作为燃料所产生的价值视为1,制成焦炭可增值50%,提取煤焦油可增值10倍。加工成塑料能增值90倍,合成涂料增值375倍,制成药品增值750倍,而用来制造合成纤维可增值l500倍。而且,产业链延伸可使煤炭产业结构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优化升级,由生产初级产品向生产深加工产品的方向发展,由采掘业占优势向资源深加工业占优势的方向发展。由劳动密集型占优势向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方向发展,促使煤炭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要积极适应国内外经济发展趋势,要把煤炭产业的结构优化转换到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以科技为先导,在有效节约资源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煤、焦等资源的深加工,着力培养和发展煤化工、煤电一体、煤成气和焦炉煤气的开发利用,促进煤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延伸产业链条,实行煤电、煤气等上下游产业联营;在发展煤、依托煤、延伸煤、超越煤的煤炭产业发展战略指导下,真正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煤炭产业资源利用率
临汾要实现煤炭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就必须摒弃以“资源――产品――废物”为特点的单向式直线过程的发展模式,而要代之以“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为特征的反馈式循环过程的发展模式,以尽可能小的资源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循环经济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它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大量废弃”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是有效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实现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具体来讲,一是要充分利用好与煤共生伴生矿产。大力开展煤共生伴生矿产资源利用,是缓解环境压力、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的有效途径,是国家能源政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二是要充分利用好煤炭在开采、加工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渣。对废气废渣进行处理和再利用,是发展煤炭工业循环经济的关键。
课题组组长:乔万旺
课题组成员:崔晓初呈云霞
赵玉堂赵安红
张彦华于歌华
执笔:张彦华赵玉堂
安红
篇7
【关键词】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可持续发展
一、山西资源型经济的发展现状
1.产业结构亟需调整优化
在资源型城市的发展过程中,GDP的增长往往偏重于第二产业的发展,第一、三产业所占比例较轻。煤炭产业作为山西的主导产业,煤炭产业的兴衰直接影响到山西经济的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山西煤炭产业的生产值从占全省经济生产总值的6.3%增加到27.4%,山西的经济发展过度依赖于以煤炭开采和初加工为主的第二产业,出现“两头小,中间大”的经济结构。
2.资源枯竭与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1)资源枯竭
煤炭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毫无节制的开采,会使得煤炭的储量快速减少,直至枯竭。2010年到2015年,山西煤炭年产量从7.41亿吨跨越到9.77亿吨,增幅31.84%,2015年,全国原煤生产总产量大约为36.9亿吨,原煤产量前五名的省份为山西省、、陕西省、贵州省及山东省,产煤总计占全国原煤产量的七成多。其中,山西省累计生产的原煤近10亿吨,占全国产煤总量的近1/4。高强度的开采降低了煤炭储量的使用年限,资源枯竭问题日益严重。
(2)环境问题
长期对煤炭资源大规模、无节制的开发,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首先,为保证矿井开采过程中的安全,需要将附近的地下水排出,无序的煤炭开采严重破坏了地下水资源,甚至造成了河流的断流,还有开采过程中未经过处理的废水排入河流,也使得山西的水系受到严重污染。其次,煤炭的露天燃烧,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硫,加剧了山西的温室效应,造成雾霾的频发。最后,煤炭资源的过度开采造成了地表塌陷、悬空和泥石流等一系列问题,2016年山西的矿山采空区已达到两万多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的1/7,地下采空区形成的地表凹陷,不仅影响人身安全,而且如果遇到强烈地震,后果将不堪设想。
3.生产安全无法得到保障
矿难在中国的发生率很高,尽管山西在解决煤矿安全生产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但是安全生产还存在很大问题,重大事故还是时有发生,损失惨重。主要原因在于煤炭行业的专业人才数量不足,结构失衡,一些小型煤矿甚至没有专业的技术人员,很大一部分劳动力来自周围的村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技术水平不足,要改善煤矿安全生产问题,需要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改善煤矿工作环境留住人才。
二、山西经济转型的必要性
1.保障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可持续发展目标需要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保持动态协调,而山西的第一产业较弱小,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过高,第三产业有待发展。在目前山西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以煤炭为主的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而第二产业由于结构单一、资源枯竭等一系列问题,引起了经济结构失衡且经济发展的后劲不足,山西要想实现经济的发展,就必须顺应国家转变方向,调整结构的策略,加快进行经济改革,改变完全依靠煤炭的产业结构,才能促进经济的均衡发展。
根据2015年山西省各市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报告,全省生产总值达到12802.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88.1亿元,增长1.0%,占生产总值的比重6.2%;第二产业增加值5224.3亿元,下降1.1%,占生产总值的比重40.8%;第三产业增加值6790.2亿元,增长9.8%,占生产总值的比重53.0%,虽然产业结构有所调整,但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2.适应能源生产和消费的需要
我国的能源消耗巨大,而煤炭资源消耗占了能源消耗的70%,煤炭资源的燃烧产生的污染物要远比其他能源大的多,燃烧后产生的二氧化硫排放到空气中,对人体产生的危害特别大,近几年全国许多地方大面积的雾霾的产生,也与生产、生活中消耗大量煤炭资源有关。我国现在的环境承载力已经到达一个极限,政府对于节能减排把控严格,与此同时,公众的环保意识也逐渐加强,呼吁能源结构的改革,所以山西以煤炭资源型产业为主的产业也到了不得不转型的地步。
国际对于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的技术不断成熟,我国也要紧跟国际形势推进能源革命和消费革命,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广非煤能源和新能源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山西依靠煤炭开采和初级加工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无法继续走下去,经济转型势在必行。
三、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策略和路径
1.经济转型政策建议
(1)完善产业转型的促进机制
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鼓励企业多元化的经营模式,减少对于国有企业的补贴政策,使得国有企业要适应市场的发展,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企业的发展策略。放宽对于能源产业的市场准入,允许矿产合法转让,引入竞争机制,支持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重组和联合。建立产业结构调整示范区,健全产业转型政策,调整转型机制,加快转型的速度。
(2)完善的科技创新机制
支持科技创新与能源产业相结合,掌握核心的技术,提高市场竞争力,加大创新投入力度,支持中小企业创新融资。完善人才的培养,配合高校开设资源型经济转型专业学科,培养高素质和技术过硬人才,为经济的转型提供智力保障。完善创新保护制度,加强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降低创新的风险,防止中小企业由于尝试技术创新失败而倒闭。
(3)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政府转变经济追求目标,不再单方面追求GDP的增长,建立多项指标的综合考量,不仅要追求经济的发展,同时也要注重环境的保护。建立资源环境保护的责任机制,出台生态补偿政策,保护环境、治理环境污染,将环保纳入企业考核的重要指标,实行“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促进政府和企业对于环保的内在动力。
(4)扩大对外开放
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行,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建立便利的交通条件,方便与国内其他地区以及国外进行合作,推动山西出口贸易的增长,吸引其他地区的人来山西,带动服务业、旅游业等产业的发展,提升山西对外影响力和竞争力。
2.经济转型的路径选择
(1)初期:优化传统资源产业结构
加强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炭企业重组力度,提高煤炭市场的竞争力,将煤炭开发与科技相结合,加快推行煤炭机械化开采,减少矿井事故,利用创新科技降低煤炭开采过程中的浪费和污染。将原煤加工转变为清洁煤能源,进行煤炭资源的深加工,与钢铁、冶金等下游企业进行合作,改变单一的生产结构,使得经济发展不再仅仅依靠煤炭开采和初加工,提高煤炭产业的附加值。
(2)中期:构建多元化体系
根据现有的产业基础,大力发展制造业,例如:太原不锈钢、富士康产业园区等,重点发展污染小,附加值高且能源消耗低的新兴产业。招商引资,引进国家新能源汽车制造、高端设备制造等产业在山西落户。大力发展服务行业,利用山西的地理位置,改善交通设施,建造物流中心。利用山西丰富的人文自然景观,发展旅游业,着力打造:壶口瀑布、太行山大峡谷、云冈石窟、平遥古城、五台山等一系列优质旅游景区,不仅可以改善山西的形象,还可以带动餐饮、零售业、酒店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3)后期:创新带动发展
加快推动高新产业的聚集,形成高新园区,重点发展有良好前景的高科技企业。利用山西岢岚卫星发射基地的优势,带动航天相关产业在山西落户发展。联合“互联网+”促进企业发展的新形态,实现研发、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相关联,有效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更好促进企业智能化发展,从而带动山西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孟文.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问题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2(03)
[2]景普秋,孙毅,张丽华.资源型经济的区域效应与转型政策研究――以山西省为例[J].兰州商学院学报,2011,27(06)
[3]刘晔.资源型经济转型策略探析――以山西省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3(05)
[4]李秀.山西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5
[5]光文亮.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路径研究.[D]辽宁大学,2015
作者简介:
篇8
[关键词]煤化工;发展;机遇
中图分类号:TQ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0-0395-01
[Abstract]Recently, developing of coal chemical industry in China has acquired some achievement. But it has existed some problems during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With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has been adjusted in large-scale coal enterprises, the new type of coal chemical technology has some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and market prospect.
[Key words] coal chemical industry; development; opportunity
我国传统的煤化工面临着普遍存在的资源浪费、产能过剩、环境污染及产品市场竞争力弱等现象,在一定程度阻碍了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近几年,现代煤化工行业的发展以煤为原料生产石油替代品及化学品等为主[1]。
1 煤化工行业的发展需求及特点
世界已进入能源和化工原料多元化的时代,不同国家或地区应根据自身资源特点和经济发展需求选择现实、优质的原材料和先进技术。以煤炭为原料生产化学品和高效洁净能源的技术将与石油和天然气化工形成并列竞争的趋势,煤化工在各成熟技术力量的支撑下,面临新的大好的发展机遇[2]。
我国煤化工行业仍将以发挥资源优势为发展基础,以优化能源结构、尤其是以优化终端能源结构为发展方向,通过洁净、高效的利用途径,为经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供优质能源保障,未来发展具有以下主要特点[3-5]:
(1)除发展传统煤化工(焦化、氮肥)外,还要发展以市场为导向的能源转化型和产品联产型为主的新型现代煤化工产业;
(2)产业规模化、工厂大型化,技术先进化;
(3)高新技术企业是新型煤化工行业发展的主体;
(4)优先发展利于产业结构调整、拉动内需、扩大就业的具有先进技术的煤化工产业。
2 煤化工产业的发展机遇及趋势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我国煤炭行业正出在产业产品结构的调整和过渡期,发展以高效、洁净的煤化工产业是其中最为重要的途径[6]。
(1)煤液化将是新型煤化工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我国正面临着石油资源枯竭和供应不足的严峻局面,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发展煤直接和间接液化,已逐渐成为国内大型煤炭企业和产煤大区关注的热点。
然而,发展煤炭液化需要推动解决的问题:①煤液化技术的发展规划和产业格局;②引进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艺和关键装备;③拓宽国内外投融资渠道;④研究、制定发展煤液化的政策体制;⑤建立具有保障的煤液化科研和工程技术基地,培育专业队伍。
(2)煤气化在煤化工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开发先进煤气化技术对煤化工行业的发展具有深远而重要的意义,是煤间接液化的基础。煤气化用于生产各种洁净的气体燃料,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环境保护;煤气化生产的合成气是合成液体燃料、化工原料等多种产品的原料,广泛应用于化工、冶金、机械、建材等工业行业和生产城市煤气的企业。目前,国内有关部门正引进先进技术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气化技术。
(3)煤炭焦化仍然是化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发达国家炼焦工业的萎缩以及国内传统落后炼焦工艺的淘汰都为发展先进、大型焦化工业提供了新的机会,我国机焦产量缺口逐渐增大。山西、黑龙江七台河等地区可依据当地资源优势和运输条件,发展较大规模、生产优质或特色冶金焦、铸造焦,高起点、高水平地推动焦化工业的发展[7]。
(4)逐步发展其他煤化工技术
目前,国内以煤气化为龙头合成化工产品或液体燃料替代品的势头很旺,如合成甲醇、醋酸、醋酐、二甲醚等甲醇下游产品。我国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具有发展煤气化技术原料优势,近半个世纪的发展积累了实施大规模的工业化技术实力。多联产技术是一种集多种能源产品和化工产品生产、多个元工程组合、技术经济环境优化为一体的煤炭-化工-能源-电力-建材-冶金系统工程,更是一种关系未来煤化工产业发展和能源格局定位的新概念系统。
3 展望
发展煤化工产业对于提高我国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缓解石油资源的对外依存度等方面都具有重大的意义,更能充分发挥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李华民. 煤化工产业现状及技术发展趋势[J]. 煤炭工程, 2009, 11(6): 82-84.
[2] 徐振纲, 陈亚飞. 我国煤化工的技术现状与发展对策[J]. 煤炭科学技术, 2007, 35(8): 6-12.
[3] 陈元春, 金小娟. 我国煤化工产业发展状况评述[J]. 煤炭工程, 2009, (5): 90-92.
[4] 李文秀. 浅谈我国煤化工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6, 32(10): 11-12.
[5] 李丽. 煤化工产业发展之我见-煤化工产业发展面对的机遇和挑战[J]. 煤, 2009, 18(11): 53-57.
[6] 屈革荣. 煤化工技术和新型煤化工的发展综述[J]. 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 2010, 361(4): 306.
篇9
(安徽大学 经济统计专业,安徽 合肥 230601)
摘要:我国许多城市属于煤炭资源型城市,煤炭开采产业占城市经济发展的主导地位.随着煤炭资源的不断开采和减少,经济衰退、资源枯竭与环境污染等问题必然会推动煤炭资源型城市走向更加可持续的发展转型.淮北市作为皖北地区最大的煤炭型资源城市,是安徽省煤炭资源城市的典型代表.近年来,淮北市以食品工业为转型突破口,取得了较为良好转型成果,但也存在不能忽视的发展问题,本文立足淮北市的产业发展现状对淮北市的产业发展转型中存在问题做出分析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 :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可持续发展;食品工业
中图分类号:F299.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5-0098-02
1 淮北市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可持续发展转型的必要性
1.1 产业结构不合理,粗放型发展方式占主导地位
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各产业部门的构成及相互之间的联系、比例关系不尽相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小也不同.因此,把包括产业的构成、各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内的结构特征概括为产业结构.在淮北市煤炭城市产业的建设发展中,主要的产业特征有以下两点:
(1)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简单粗犷,产业构成较为单一,产业有机性较差.同时,单一的产业结构使经济发展中城市的应变能力变差,无法应对诸如煤炭国际市场变动、资源逐渐衰竭、环境恶化等问题,这也成为煤炭型资源城市随着矿业开采强度加大而经济逐渐衰微的原因.
(2)产业资源依赖性过强,同时产业群体构造方式主要为单一递进式.构成煤炭产业的相关产业群关系密切,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而随着矿产资源开采规模的不断扩大,这种“单一链条”式的产业模式的矛盾也变得日渐突出,不仅资源供给出现一定的危机性,同时一旦其中某个链条断裂,就会引发城市经济发展的结构性衰退危机.
1.2 生态环境污染严重
淮北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发展多以“煤”为主,采矿、选矿、煤化工等产业的发展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日益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的矛盾日渐尖锐,在追求GDP发展的同时忽略了绿色GDP的相关指数.煤炭开采引发大面积地表的下沉和塌陷,形成了城市内部的“塌陷区”,引起城市建筑物、道路、桥梁的损坏,使城市地质环境与生存环境逐渐恶化;同时大量煤矿的焚烧引起空气中SO2等有毒气体和烟尘的含量增加.
1.3 煤炭产业已成夕阳产业,产业经济出现负增长
2000年以后,淮北市煤炭产业迅速发展,开采规模不断扩大,截止2008年普通混煤含税价由不到200元/吨增长至650元/每吨,煤炭产业荣极一时,成为了淮北市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但受国际经融危机和国际煤炭市场的剧烈变动以及国内天然气等技术的普及推广等因素的影响,自2008年8月起,在短短的半年内普通混煤的价格由650元/吨跌至300元/吨,随着天然气等清洁资源的推广,煤炭产业已然成为夕阳产业,煤炭产业经济增长也时常出现了负增长的状况,仅仅依靠煤炭产业来支持城市的经济发展的道路已经行不通.
1.4 煤炭资源属不可再生资源,大量开采导致资源日渐枯竭
淮北市建市可以说是“缘煤而建,因煤而兴”,但目前淮北市煤炭资源的开采已经进入了中后期,在近十年内,先后有4对大型国有矿井、10对地方小煤矿倒闭.预计到2015年,现有11对国有大中型煤矿中的9对狂进将面临资源枯竭的境地,前期大量、无节制、不科学的开采模式导致的煤炭这种不可再生资源的资源瓶颈的日益显现,因此城市产业转型迫在眉睫.
2 淮北市食品工业持续发展转型的现状
2.1 食品工业园区建设趋于完善,产业集聚效应开始形成
淮北市全市已经初步建设相山区凤凰山食品工业园、濉溪县百善矿粮油工业园、口子集团工业园、杜集区六和工业园等食品工业园区,形成了一系列具有竞争力的食品加工集群基地,这些集群地的出现极大的促进了食品工业的进一步发展,食品产业的产业集聚效应也开始慢慢的显现出来.
2.2 龙头企业不断壮大,市场体系初步建立
据统计,淮北市全市共有销售收入500万以上的食品加工企业50余家,年销售过亿元企业8家,全市省级、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8家,省级龙头企业12家.截止2012淮北市共建成各类农副产品批发市场182个,其中辐射力较强的专业批发市场25个.通过数据可以看出,通过政府的政策扶持和近年来良好的市场发展形势,食品工业的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同时,食品市场体系的初步建成也给淮北市的食品工业转型道路起到了示范和带领作用.
2.3 食品工业发展势头强劲,成为全市支柱产业
截至2013年,在宏观经济下行、煤炭价格大幅下降的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下,淮北市煤炭税收同比下降27%,但非煤产业增加值为284亿元,同比提高10.9个百分点,占全市全部工业总增加值的56.2%,,其中食品工业增加值的份额占大部分,产业整体发展势头强劲,食品工业也已初步转型成为全市的六大支柱产业之一,产业所占全市经济总值总份额仅次于传统的煤炭产业.
3 淮北市食品工业转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 龙头企业规模不大,带动力不足
在政府政策的扶持下,一大批优秀的企业逐渐发展起来,但其中的能够发挥指导、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却十分稀少.截止2008年,全市规模以上农副产品加工业年销售收入平均只有6000万元左右,缺少像双汇、思郎、曦强这样规模大、品牌响、效益高、有较好的龙头带头效应的企业.食品加工业的龙头企业不同于一般的工商企业,它肩负有开拓市场、创新科技、带动产业发展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任,同时能够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带动商品生产发展,推动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良好的食品工业龙头企业不仅具有市场开拓能力,能够进行农产品深精加工,也可以为农民提供系列化服务,带动千家万户的发展.缺少龙头企业的现状使淮北市在食品工业转型发展中缺少引导和示范效应,使经济发展转型进程有较大阻力.
3.2 产业链条较短
在淮北市的食品工业转型发展中,食品加工业的形势趋同,商品也具有较强的相似性,同时产业链条较短,多为面粉、速食、饲料等,而类似速冻食品、熟食、特色食品等食品加工业发展缓慢,产业链延续不流畅,企业间业务和技术关联性较差.产业整体链较短且单一,不仅不利于新企业的出现,也不利于企业创新竞争氛围的形成.
3.3 利益机制不完善
食品工业在淮北市的发展已经有一定时间,但相关的利益机制尚且不明确完善,例如超过半数以上的企业未能和农民建立长期稳定的原料生产合作关系,一家一户的分散型生产方式使农民农业生产所提供的原料在品质、品种、数量、质量方面远远不能与食品工业的飞速发展相适应.例如,淮北市重点打造的榴园村美好乡村建设项目:榴园村主要以种植石榴及石榴深加工为主,目前拥有石榴种植面积8万亩,为全国6大石榴产地之一,年产石榴1000余万斤;拥有石榴深加工企业一个,年加工石榴600万斤,年产值150万元,这在全国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对其他企业产生了一定的示范效应.淮北市榴园村的石榴栽植面积和品种均居于全国前列,但石榴的主要是以鲜果出售,并没有形成深层次的食品加工市场,也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体系,缺少企业与农民的共同利益机制.
3.4 农业开发与食品工业发展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虽然政府大力支持淮北市食品工业转型,出台大量政策支持食品工业转型,但就全市范围来看,食品工业发展处于起步时期,加工技术与设备仍与发达地区有很大差距,存在例如食品工业发展配套设施不完善、从业人员学历素质较低、产业发展缺乏创新机制、配套设施产业成本过高、人才供给不足等问题.
3.5 食品安全问题不受重视
在淮北市食品工业高速发展的重要时期,食品安全问题仍然比较突出,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日益凸显,这些问题既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也影响了淮北市的对外形象.除了一些企业法制观念、质量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淡薄外,食品质量标准体系尚不健全,食品卫生标准、食品质量标准、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等标准体系有待进一步整合.
4 对策与建议
4.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在淮北市食品工业转型发展的过程中,面对可能出现的种种转型问题,政府应发挥本职职能,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如通过产业、信贷、税收等相关优惠政策,扶持和培育一批产品新颖、资质良好、发展潜力较大、有市场前景与市场竞争力的企业,促使其快速发展,成为特色突出、竞争力较强的强势企业,为全市食品企业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4.2 加强食品工业科技创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与创新在城市转型与食品工业的发展中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传统的食品工业基础上,着力加强食品工业科技创新.如建立研发基地和科技创新平台,依托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提升食品工业的科技实力和创新实力,加快形成以科技创新为基础的综合竞争优势.
4.3 加大投融资力度,完善产业利益机制
产业发展不仅依托于政策支持与科技创新,投资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在发展食品工业的城市转型中,应用加大项目投资、降低银行信贷条件、加强政银企联合等方式,促进形成市场引导的投资机制,通过提高产业竞争力提高投资效益.同时政府与企业以及农民可考虑发展新型合作组织,积极调动农民和企业的积极性,建立完善的利益机制.
4.4 重视食品安全问题,以高质量换取高效益
必须抓住制约全市食品安全的重大瓶颈因素,健全食品安全管理规范和标准,组织开展相关技术、方法、设备的研究开发与推广,尽快取得突破性进展,以有效防范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让人民群众吃上放心、安全的食品,以高质量换取高效益,才能保证食品工业发展的持续盈利与城市转型构想的成功.
4.5 加大品牌宣传,实施品牌推进战略
可借全市食品工业博览会、煤炭机械博览会等大型会议为宣传平台,大力宣传食品工业发展的建设和招商政策,为发展食品相关产业树立良好的外部形象,积极招商引资,吸引投资者,弥补企业资金来源不足的相关问题.同时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鼓励大型龙头企业加大研发和品牌推广力度,实施品牌推进战略,促进产业知名度.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字:煤炭企业;循环经济;环境
一、煤炭企业走循环经济道路的必然性
一般而言,我们把煤炭企业目前的发展模式归纳为传统经济模式和末端治理模式两类。前者是线性的模式,也就是从资源到产品再到污染排放的单向过程,而后者则纳入了治理的环节,强调在生产末端进行污染治理的发展模式,但它并没有真正地改变发展模式,而仅是传统经济在模式上的一种延伸。众所周知,投入高、产出低、排放高是目前煤炭行业经济发展模式的一大特征,在这种模式下产生的经济增长无疑会大量地耗费资源,而且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那么问题就显而易见了,由于煤炭资源的不可再生性,有可能煤炭企业在还没有达到矿井的设计生产年限的时候,资源就已经枯竭了,就会无煤可采;此外,煤炭资源的开采过程也伴生煤层气等废弃物的产生,同时也会带来煤层的沉陷,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引发社会和环境的问题,影响煤炭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那么,煤炭企业就必须尝试改变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探索一种能够解决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的发展模式,而循环经济模式无疑就是能够帮助企业实现长效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举措。
二、煤炭企业走循环经济道路的意义
1.循环经济模式对于煤炭企业发展的意义
循环经济注重的是“循环”,不仅包括资本循环、劳动力循环,更重要的是对资源循环的研究,是要在创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降低排放、减少污染,从而维持一种良好的生态平衡。煤炭企业实施循环低碳经济模式,不仅可以降低治理污染的经济支出,又可挖掘新的经济增长动力,能够获得双倍的经济回报。发展循环经济对于煤炭企业而言势在必行,要从源头上抓好节能减排,做好资源的再循环和再利用。一般而言,“再循环”就是对废弃品的回收利用和综合利用,“再利用”是对能够不断利用的资源进行多次的利用,以节约资源、降低浪费,在维系生态系统和自然和谐的基础上获得经济增长。换言之,在煤炭企业的生产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尽量降低废弃物的产生,对于能够多次使用的物品尽量合理利用,对于能够回收利用的废弃物尽可能地做资源化的处理,对于确实不能够循环利用或不能再循环再利用的废弃物一定要做好无害化处理,切实做到所有生产流程中的废弃物能够得到合理的再循环和再利用,对无法阻止的污染和环境破坏要做好治理工作。煤炭企业要向规模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通过产业结构的优化和挑战,探索经济的健康发展方式,努力做到利用资源而不浪费资源、开发资源而不破坏资源、依托资源而不依赖资源,通过再循环再利用的方式寻求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将宝贵的资源吃干榨净,使之得到最大化的价值利用。
2.循环经济能为煤炭企业提供新空间
对于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煤炭企业要做出重要的转变,要慢慢转变以往的以生产销售基本煤炭产品为在主导的经营模式,转而发展新型的、优良的经济增长点,在改进煤炭开采技术,加大回采率等方面下功夫,不断扩大煤炭关联产业范围、延伸煤炭产业链。为实现低碳发展,煤炭企业的初始投资要增加不少,但长远来看,能够为自身的发展培育良好的产业空间和发展空间。
对循环经济进一步优化、提升,是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途径。众所周知,煤炭行业是一个产能大户,同时也是一个能耗的大户,当然耗能越大也意味着低碳经济的潜力挖掘空间也就越大。煤炭企业要主动适应煤炭工业集中化、产业主体相关多元化和安全生产自动化的发展趋势,充分发挥自身产业的比较优势,以核心技术研发创新为突破口,以煤炭深加工和资源综合利用为发展方向,努力把产业链拉伸,不断培育和发展电解铝、煤气化等延伸产业以努力提高自身产业的附加值。另外还可通过对采空区充填矸石,减少排放和污染,解决地表沉降等问题,实现绿色开采。此外,煤炭污染物的排放及碳的大量排放都是产生热能的环节,所以要不遗余力地提倡社会吃“煤炭精粮”。例如,提高煤矿申办许可门槛、限制小煤矿开发;大力提倡煤矿建设洗煤厂来生产洁净的能源;大力扶持煤矿发展坑口电厂,将洗选后的劣质煤炭转化为电力等洁净二次能源;鼓励社会其他生产用户改进设备与技术来提高煤炭燃烧效率。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许多煤企都寻找到了适合自身发展的产业结构模式和经济增长方式并在这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创新和进步,也尝到了发展循环经济所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循环经济道路的路径模式
传统煤炭经济的路径一般是:资源-工业产品-污染排放,是一种线性经济模式,对于循环经济而言,就是要把煤炭生产过程和废弃物的利用过程有机结合,形成一条资源再循环再利用的路径,使其转变为“资源-循环利用型工业-绿色产品-再生资源深加工-绿色产品”的循环模式,使自然资源得到高效的再循环和再利用。
1.努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目前的煤炭企业循环经济产业链存在很多问题,但最核心的问题是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欠缺,无法满足产业链优化提升的需求。所以,必须提倡企业、研究机构、政府的三位一体创新机制,研究开发适合企业自身特点、市场发展前景较好的科技项目,如煤炭化工、煤炭物流、煤机制造、新型材料、废物回收与利用、节水技术、洁净煤技术等,探索煤企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出路与方向。循环经济的发展不仅能解决煤企产业链优化中所遇到的产业结构趋同化、水资源不足和限制等问题,在激烈的同业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另一方面能推动以煤炭产业为核心的区域经济发展,大力推进煤炭科技整体产业链,为促进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和未来的经济转型奠定坚实的基础。
2.重构煤化工产业链
毋庸置疑,产业链的发展方向是产业链优化的核心。对煤企而言,其循环经济产业链的价值创造和增值的主要方向取决于煤炭产业发展现状、煤炭资源赋存特征等因素,也就是方向主要还聚焦在煤化工领域。其中,煤气化产业的优势可谓得天独厚,因为其技术比较成熟,资源也非常丰富,既可满足民用市场需求,也可作为工业的洁净燃料,西气东输管道途经区域均可利用,向前延伸还可发展煤化工。所以,煤炭企业在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创造和优化中,煤气化可以作为煤化工发展的首选方向,煤气化产业的构建和发展可以首当其冲。此外,煤炭企业自身独特的产业特点,对于开发市场需求大、技术含量高、水资源需求少的煤化工高端产品(尤其是精细化工类高科技产品)优势较为明显,同时也可借此占据煤化工产业链的高端领域。
3.提高煤炭工业园区产业链弹性
在优化循环经济产业链的优化过程中,煤企要加强产业链弹性来提高煤炭工业园区的抗风险能力,促进煤炭工业园的开放与繁荣,不断吸引和接纳相关企业和产业,形成真正的战略联盟。要利用市场方法完善工业园区的管理,对产业链上的非重点环节进行外包,对于主业和关键产业要保证其主导和核心优势,强化管理和改革,建立和完善煤炭工业园区的风险保障机制,促进煤炭产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武东升,赵雪照.山西煤炭企业循环经济产业链优化问题初探[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01).
[2]崔巍,侯贵生.煤炭企业多元化能力体系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