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安全督导报告范文

时间:2024-02-27 17:52: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幼儿园安全督导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幼儿园安全督导报告

篇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俞伟跃表示,教育部将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内容纳入学科课程标准中,加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同时教育部还出台了《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进一步明确不同年级、不同学段学生安全教育要求。同时,鼓励各地结合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开发中小学安全教育课程。

《关于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从几个方面对建立健全学校安全风险防控系统体系进行了系统的设计和全面规定。首先是明确学校安全风险防控的总体要求,提出了学校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其次是完善学校安全风险预防体系,要求健全学校安全教育机制,完善有关学校安全的国家标准体系,要求健全学校安全教育机制,完善有关学校安全的国家标准体系和认证制度。再次是健全学校安全风险管控机制,落实主要责任。同时,完善学校安全事故和风险化解机制。最后,强化领导责任和保障机制,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基础保障,健全督导与考核机制。

俞ピ咎傅溃各级人民政府教育督导机构要将学校安全工作作为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对重大安全事故或者产生重大影响的校园安全事件,要组织专项督导并向社会公布督导报告。对学校安全事故频发的地区,要以约谈、挂牌督办等方式督促其限期整改。教育部门要将安全风险防控工作的落实情况,作为考核学校依法办学和学校领导班子工作的重要内容。

篇2

一、建章立制,健全督学责任区工作机制

广昌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督导,设立副科级“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现有专职督导人员5名:组建“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聘任16名县政府督学。同时,加快督学责任区建设步伐,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切实发挥教育督导的“监督、检查、评估、指导”职能,不断推动教育科学发展。

1 出台责任区管理办法。为了确保责任区工作的顺利实施,广昌县政府制订并下发《实施方案》和《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文件,明确了督学及学校的双方工作职责。全县共划分5个片区,把片区的所有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含民办)全部纳入各责任区管理。每个责任区安排3至4名督学,对辖区学校的各项工作情况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督导,构建覆盖全县中小学校的“链式”督导网络,服务于每所学校。

2 健全责任区运作机制。通过明确职责、规范流程、赋予职权、提供保障等措施,建立健全督学责任区运作机制,切实保障督导工作的顺利推进。每学期,督学对责任区内学校至少督导两次,每次在一所学校的工作时间不少于半个工作日。在督导期间,随堂听课,与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交流互动。对所发现的问题,能现场解决的就地解决,不能解决的提出意见和建议:发现学校存在违规行为的,责任区督学下达“教育督导整改通知书”,并督促学校限期整改到位。

3 明确督导双方职责。督学责任区的工作,既有督学的“督导”责任,又有学校的“执行”任务,两者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在明确责任区督学职责及岗位要求的基础上,该县狠抓了学校层面“执行”任务的落实,把督学责任区建设与实施情况纳入学校办学水平年度综合督导评估,并作为考核学校工作业绩的重要依据。对无故不执行督学提出的合理化督导意见或阻挠、拒绝督学依法行使职权的,根据有关规定对学校(幼儿园)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给予通报批评或行政处分;受到通报批评的学校(幼儿园)和校长(园长),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

4 建立督学定期报告制。各责任区督学积极当好教育行政部门的参谋,每年都深入辖区学校调研,把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整改意见定期向县政府教育督导室报告。根据督学报告的情况,进行归纳、整理、存档,并就存在的重大问题报请县政府办公会议研究,着力推动教育发展。2009年初,针对全县教育现状,该县政府教育督导室呈报了《加强薄弱学校建设,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督导意见。县政府对此报告非常重视,采取果断措施,加大教育投入,有计划、分步骤地对城区学校和农村薄弱学校校舍进行全面改造。近三年来,该县财政投入教育资金4.35亿元,其中校建资金2.89亿元,新建校舍面积13.27万平方米,维修改造校舍面积5.57万平方米,占全县现有校舍总面积的52.74%。

二、随机督导,形成督导工作常态化

在督学责任区建立过程中,各责任区督学深入学校,把常规性督导与专项性督导有机结合起来,着力解决教育发展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通过明察暗访、推门听课、座谈、问卷调查、校园巡视等方式,全面掌握学校的办学情况,确保评估结论的客观性、真实性。

1 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各责任区督学依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关政策,分别对学校办学情况进行经常性督导。针对学校规章制度建设、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控辍保学、新课程改革、阳光体育活动、教学设备的管理与使用等内容,开展了经常性的随访督导活动,加强学校管理,规范办学行为。

2 督查学校体卫艺工作。责任区督学深入基层,走访学校,对学校体卫艺工作的组织领导、条件保障、管理制度、评价机制、学生体质状况等进行督导,发现问题当场提出整改意见,并向上级报告。根据督导报告,县政府高度重视,加大投入,为学校新配了大量的体卫艺教育设施,其中县一中、二中和县实验小学都新建了塑胶跑道的标准运动场,广昌二小还新建了风雨球场等运动场所。

3 促进学校安全稳定工作。为了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促进学校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确保师生有一个良好、舒适、安全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该县各责任区督学都重视学校安全稳定工作,从学校组织领导、管理制度、技防设施建设、应急演练、值班巡逻、校外来访人员登记、食品安全等方面进行经常性的随访检查,督促工作落实,维护了学校的安全与稳定。

4 推进学校新课程改革。县里要求各责任区督学深入课堂,把脉教学,对辖区各学校进行调查研究,重点对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改、教研组活动、听课评课活动、教学过程管理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情况进行“会诊”。通过督导,教师的课改意识日益增强,教育质量有了较大提高。

三、规范管理,增强督学工作实效性

为确保督学责任区工作正常运转,广昌县建立并完善相关配套保障制度,创建动态管理模式,促使教育行政部门工作重心下移,加大对学校的指导力度,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1 规范督学行为。为强化督学责任,促进督学工作执行到位。一是制定责任区督学工作制度。明确责任区督学工作要求,客观、公正评价责任区学校的工作。二是建立责任区督学培训制度。在不定期开展责任区督学专题培训l的基础上,每月结合责任区上月工作交流和下月工作重点,集中开展一次研讨培训活动。三是实行责任区督学准入和解聘制度。严格按照督学标准聘任责任区督学,并根据各责任区督学工作业绩优选督学,对不宜从事责任区督学工作的及时调出督学队伍。

篇3

教育督导学校管理办学水平一、开展教育督导工作的基本做法和经验

工作中,我们坚持“督学为本”的原则,不断健全完善教育督导机制,积极开展教育督导工作,促进了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依法自主办学的积极性、创造性,拓宽了学校的办学思路,提高了学校的科学管理和“精细化”管理水平,保证了全区教育事业沿着科学法治的轨道健康持续发展。

1.完善制度建设,规范评估方案

根据省、市《中小学幼儿园办学水平督导评估方案》,并借鉴外省、市的先进经验,我们先后制定了《福山区中小学幼儿园督导评估工作制度》,完善了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等5个督导评估方案,对评估内容、方法、评估基本程序以及各项标准的记分方法和权重体系、督导评估结果处理与运用等做了明确的规定。特别是在制定评价标准时,我们强调了四个方面:各项指标必须有可操作性,既有定量评价,又有定性评价;评价标准既要反映现实,又要适度超前;评价标准既重结果,又重过程;评价标准要与时俱进。各项制度、方案和标准的制定,为规范督导行为,推动督导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2.创新评估理念,完善运作模式

科学的评估过程和方法不但使评估结果的真实性、公正性有了保障,而且还具体承载着我们的评估理念以及对评估的理性思维。

(1)强化自评的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

学校既是评估的对象,又是评估的主体,学校有权对自己的工作绩效做出客观的评判。在每一次评估之前,我们都向学校下发中小学督导评估纪实,督促学校根据评估标准、记分方法、权重体系进行认真自评,并把自评结果上报督导室。对学校的自评,我们重点强调客观公正、认识自我,规范行为,查漏补缺,自主发展。在学校自评的基础上,我们再根据评估标准对学校的各项工作进行复评,并把复评结果与学校的自评结果进行比较,把差异信息及时地反馈给学校,让学校获得再认识、再发展的机会。

(2)让学校多渠道获得发展信息

让学校多渠道获得发展信息,促进工作进步是我们评估理念的核心。因此,在评估过程中,我们详尽地向学校介绍每一项工作好在什么地方,差距在什么地方,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是什么,充分发挥了“督”和“导”的双项功能。在评估工作结束后,我们又汇总全区的信息,向学校下发督导评估通报,让学校了解其他学校有什么好的做法、好的经验以及全区工作面上存在的问题,再次从宏观上获得信息,并根据多渠道获得的信息调整工作思路,制定学校今后的发展策略。

(3)让学校撰写督导报告

督导过程中,我们让学校围绕现实、面向发展,写出督导评估报告,对教育发展进行积极建言献策。即把全区教育工作的意见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客观地向教体局做出汇报,使教体局对全区学校工作有真实的了解,对制订今后的工作计划、发展策略有了可靠的事实基础。

(4)重视评估结果的运用

督导评估的结果采用千分制量化。其中,基础性指标、发展性指标、特色性指标和基础性指标反映规范,发展性指标反映创新,规范加创新就是学校的工作绩效。督导结果形成后,我们把结果运用到对校长的评价以及校长的聘任、教师评先树优的名额分配等方面,既保证了督导评估的权威性,又促使学校积极迎对压力与工作发展的双重挑战。

(5)对存在问题跟踪解决

为确保督导评估取得成效,我们采取三项措施跟踪解决问题:制定《教育教学督导抽查实施办法》,对学校存在问题的整改情况采取不通知、不定时的督查办法,督促学校解决问题;把存在的问题与教体局相关的职能部门对接,属于谁的问题谁去帮助解决;将存在的问题确定为下轮督导评估的重点,对问题进行专项督查,直到问题解决为止。

3.明晰价值取向,促进特色发展

以往的督导评估,学校既恐惧又厌烦,恐惧的是给学校排队排名次,厌烦的是到处找毛病。我们经过反复思考、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评价理念,调整了督导思想,把促进学校发展、教师发展以及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作为评价的核心和本质的价值取向。为此,在督导评估方案中,我们制定了学校发展性指标,不断完善中小学、幼儿园办学水平评估方案。在进行了三年基础性、发展性办学水平评估的基础上,我们又引进了重点性、特色性办学指标,按重点性、发展性和特色性办学水平评估模式,以加大对重点性工作的推进,给学校提供充分自主的发展空间,促进办学特色的形成。调整了思路后,学校不仅消除了对教育督导评估的恐惧和厌烦,而且从中获得了很多发展的信息,不但自我认识更加明确,而且对存在问题也给出了可行性的解决办法。

4.关注重点热点,加强专项督导

工作中,我们把现阶段的重要工作以及社会非常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作为专项督导评估的重点,并及时调整到督导评估方案中,细化评估标准,加大评估权重,使督导评估与教体局的整体工作协调一致,取得了较好成效。近年来,我们多次会同区安监局、公安、卫生、科技等部门,先后开展了校园安保、校车安全、校舍质量、食堂卫生、防震减灾等多项专项督导检查,有效维护了教育和社会稳定大局。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部分学校对督导评估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主动参与的意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目前,我区教育督导评估主要是行政评估,评估的目的或明或隐地表现为分等评优,这种评估所起的作用多是一种选拔、鉴定、评比的作用,所表现的只是教育评估的总结,而为改进工作服务、为决策服务的形成发挥得并不好。因此,被评估者对评估没有积极的参与意识,有的甚至有抵制和厌倦情绪,认为“评估无用”“评估扰民”,主要表现在每年一度的自查自评工作不力,个别单位存在“材料基本都靠百度,记录基本都靠现补”的现象。

2.部分评估内容不尽合理,评估办法还需要进一步改善

(1)评估内容主次不分

我国基础教育中的评估内容包括教学评估、德育评估、学生质量评估、管理工作评估、办学效益评估、后勤评估等,基本上覆盖了基础教育的方方面面。在实际操作中,评估往往不能突出重点,使得评估内容主次不分。

(2)评估项目单一

对于基础教育有些内容的评估,评估项目还略显单一。如教学评估中,通常是通过听课、检查教师教案、看毕业生升学率和学生考试成绩。而素质教育对人的素质要求是多方面的,包括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科学智能素质、身体健康素质、审美情操素质、劳动技术素质、个性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素质等。评估项目的不全面使得评估结论的可靠性受到置疑,也不符合教育发展的需要。

(3)容易形成造假形象

评估、检查主要通过看资料来评定工作的好坏,容易形成造假形象,因此评比、检查的手段和方式有待改进。

(4)评估办法一刀切

城乡间学校千差万别,各有各的优势和劣势,而这些学校往往都是用同一套评估方案去进行评估,其科学性、合理性、针对性值得商榷。

(5)只讲数量,不重质量

部分评估方案对数量的规定较死板,如规定生均图书占有量不得少于几十本。为此,有的学校为了生均图书达标,动员学生捐过期不用的书,也不处理已废弃的图书。

3.督导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督导的能力和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随着教育发展,校长的能力、教师的专业水平在不断提高,新的教育理念也在不断影响学校的办学思想、教育教学行为,所以客观上要求督导室工作人员专业水平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做不到这一点,督导评估就要落后于落后于学校和教师的发展,起不到应有的监督指导作用。目前,由于督导工作范围大、人员不足、督导人员缺乏业务学习进修等原因,导致全区督导队伍视野狭窄,创新意识不强,往往凭经验工作,按常规办事,督导工作打不开新的局面。

三、进一步加强督导工作的对策建议

为切实强化教育督导考核工作,必须要继续坚持“督学为本”的原则,确立校本发展理念,使督导考核的内容、方法和手段适应教育现代化发展需要,并不断实现督导评估体系的发展与创新。

1.加强教育督导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运行机制

适应建立“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的新要求,以服务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为根本出发点,不断完善督导结果公告制度、限期整改制度,探索建立督学责任区制度,建立教育督导暗访机制。同时,重视网络热点和热点,拓宽教育督导评估信息采集渠道,将暗访结果作为认定督导评估结果的重要内容,保证督导评估结果客观公正,努力建立体系更加健全、机制更富活力、功能更显完备的教育督导运行机制。

2.构建发展性教育督导评估新模式,进一步增强督导服务意识

发展性教育督导评估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渗透全新的教育理念,具有时代特征、体现学校文化特色的现代管理模式,它评估的标准坚持以规划为导向、以进步为核心、以发展为根本,以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为目标,充分考虑学校的主体地位,从督导评估工作方案设计到督导评估过程、结果反馈及整改措施落实,都体现对学校自主办学的尊重和学校在督导评估过程中的主体性。为此,工作中必须要树立合作性督导的理念,不断增强“合作伙伴”的意识,不断落实发展性教育督导评估,通过强化指导功能,与学校建立和谐、民主、协作的督导关系,真诚为学校排扰解难,为学校发展提出积极的意见和建议。这样,必然会对促进学校自主发展、持续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

3.建立专业化的评估队伍,进一步提高督导队伍的能力和水平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逐步形成对学校办学行为和教育质量的社会监督机制以及评价体系”,“鼓励社会各界、家长和学生以适当方式参与对学校工作的评价”。为此,要从三个方面不断加强督导队伍建设。一是要逐步建立教育评估的理论研究、评估专家和管理人员三支队伍。这些人员要经过严格选拔和聘任录用,在职的要不断学习、培训和提高,培训的重点是现代教育测量的基本思想和技术,以及当代最新的教育思想、观念和评估理论与方法。特别是对于目前的教育评估队伍,要从教育行政干部型逐步向专家型转变。二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把那些有着多年教育教学工作经验、能力强、身体好、作风正的同志吸纳到教育评估队伍中来。在择优发展的基础上,也应注重保持教育评估专家队伍成员的相对稳定,注意政府、学校、社会人员三者之间的比例,特别要注意不断吸收社会各行业参与评估,提高评估的权威性和社会影响力,并逐步形成专家库。三要建立教育评估专家资格认证制度。条件成熟的时候,可以建立基础教育评估的专家资格认证制度,对评估专家的资格进行制度的统一和规范。

4.完善评估方案,进一步活化评估过程

评估方案制定的不科学,脱离实际,草率从事,会使教师对教育评估失去信心。为此,要根据已有的经验和理论,制定切实可行的评估方案,并按照综合性原则、全面性原则、经常性原则,根据不同类型的评估对象和不同的评估目的,采用不同的评估模式,并努力做到:形成性督导与终结性督导相结合,静态督导与动态督导相结合,定性督导与定量督导相结合,单项评估与综合评估相结合、有准备的检查和突击抽查相结合,集中与随机相结合,明查与暗访相结合。

篇4

教育部

在全国中小学开设民族团结教育课

教育部网站不久前了《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全国中小学设置专门的民族团结教育课程。该纲要明确了各年级的学习内容和重点,规定小学和初中阶段每学年要保证10个~12个学时、普通高中每学年要保证8个~10个学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每学年要保证12个~14个学时的教学时间。

(摘编自新华网)

教育部

中小学教师基本工资增长较快

教育部的2008年《国家教育督导报告》显示,中小学教师基本工资实现了较快增长,但由于教师津贴补贴尚未完全得到落实,所以教师工资收入水平依然偏低。2006年,全国普通小学、普通中学(包括初中与高中)教职工年均工资收入为17729元和20979元,分别比国家机关职工年均工资收入低5198元和1948元。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

教育部

半数以上的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感觉工作压力大

教育部的2008年《国家教育督导报告》显示,55.1%的教师反映工作压力较大,32.4%的教师反映工作压力过大,城市比例高于农村。中小学教师反映压力大的前3项原因为:检查评比考核、安全责任、学生管理。小学初中教师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2.4小时,班主任周平均工作时间为52.1小时。九成的教师周六日还要备课、批改作业和家访等,20.6%的山区农村教师承担了跨年级、跨课程的教学任务。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大量增加,使教职工的工作量加大、工作时间延长。家长评价教师时,把学生成绩和升学率排在第一位的比例为78.9%。

(摘编自新华网)

地方资讯

北京海淀

255所中小学将设新闻发言人

不久前,北京市海淀区教工委、教委下发文件,要求所属中小学、幼儿园设立新闻发言人。新闻发言人须由本单位副校级以上领导担任,除了本单位改革发展的重大举措、重要成就和典型经验外,还要对负面新闻予以回应和澄清。对海淀区现有的255所中小学而言,担当这一职务的可能是学校的副书记或副校长。

(摘编自《北京日报》)

上海浦东

设置学生“考试号”

上海浦东新区为20多万中小学生每人都编制了一个“考试号”。这11位数字的“考试号”包含多种便于计算机统计的信息:教育署(1位)+学校代码(2位)+学段(1位)+入学年份(2位)+学生属性(1位)+流水号(4位)。这项工作为人们全程掌握学生学业情况、全面分析教师的教学情况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文汇报》)

山东

走班教学调动师生积极性

山东省教育厅不久前提出计划:“到2011年,高中完全实行选课制、走班制和学分制管理。”在已推行走班教学的山东省实验中学、莱芜市第十七中学等学校,学生纷纷表示喜欢走班上课:“上选修课的感觉,像是提前上大学,喜欢什么就可以选什么。”走班选课,既让学生获取了知识,张扬了个性,也“逼着教师在课程上多下工夫”,给高中课改带来了新活力。

(摘编自《齐鲁晚报》)

江苏南京

小学生有了“安全步行课”

随着城市的机动车辆越来越多,孩子步行时可能遇到的危险也越来越多。为了遏制高发的儿童意外伤亡事件,不久前,南京儿童安全步行主题教育干预项目在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启动。据了解,南京市将在南京各小学推广小学生步行安全规范。

(摘编自《金陵晚报》)

新疆乌鲁木齐

一所小学的学生崇拜父母者最少

在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二十七小学进行的“你敬仰的人是谁”的调查显示:45%的学生敬仰体育、影视明星,39%的学生敬仰科学家,只有15%的学生表示敬仰父母。

(摘编自天山网)

江苏南京

将投入2.7亿元帮助困难家庭学生

2009年,南京市将累计投入2.7亿元全面实施政府“绿色助学”行动。其中,1.7亿元继续用于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在减免杂费、课本费基础上全面取消借读费,另外近1亿元用于确保全市各类困难家庭学子免费就学。

(摘编自《扬子晚报》)

广东广州

某中学为迎评估规定:女教师着装不得超三色

为迎接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广州某中学在教师仪容方面,要求女教师着装不能超过三种颜色;发型要么是肩以上的短发,要么把长发扎成马尾,不得盘起。

(摘编自《广州日报》)

海南海口

教师绩效工资每人每月提高400元

为逐步拉平海口市教师与公务员的工资待遇差距,从2009年起,海口市中小学教师岗位绩效工资每人每月从原来的300元提高到700元。符合这一发放标准的教职工(含退休教师)接近2万人。

(摘编自新华网)

浙江温州

成立困难教师帮扶中心

为及时帮助因灾病致贫的特困教师,浙江省温州市不久前成立了困难教师帮扶中心。该中心已筹集100多万元资金,并着手建立困难教师电子档案。温州市教育局表示,今后将提高困难教师的帮扶标准,真正解除特困教师的后顾之忧,让他们人人都能站稳讲台。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

山东青岛

粉笔末“退休”电子黑板“上岗”

一块和普通黑板差不多大小的白色电子板,在和电脑相连后,就变成了神奇的电子黑板,教师可以在上面播课件、写板书,学生也可以演算习题,所有的书写记录还能直接存储到电脑中。不久前,青岛24中学新安装的电子黑板受到师生的普遍欢迎。电子黑板由书写屏、电子笔和电脑3部分组成,书写屏和普通黑板差不多大小,通过网线和电脑连在一起后,可以实现和电脑的同步操作。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

数字说话

上海

高中生近视率将的76%

2008年上海市中小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抽样监测结果不久前公布。11岁~12岁学生近视检出率为47.77%,13岁~15岁为66.32%,而以高中为主的16岁~18岁人群,近视率高达75.83%。专家认为,高中生学习压力大,睡眠不足,长时期近距离用眼,缺乏户外体育活动等,都容易引起近视。

为此,上海将在未来3年内,对全市4.5万间教室进行灯光改造,营造“见光不见灯”的无眩光舒适效果,同时通过推广新一套眼保健操、减轻课业负担、增加户外活动等办法积极干预,以降低近视发病率。

(摘编自《人民日报》)

七嘴八舌

“国家应仿照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形式,设立文言文四、六级考试。”

――就学习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问题,前不久,云南师范大学彭国钧教授提出了文言文也应设立四、六级考试的建议。彭国钧认为,在学校中加强文言文的教学不是复古,也不是赶时髦,而是普及传统文化的救急措施。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

直通港台

台湾

将推动繁体字申遗争取全球知名大学联署

台湾“行政院长”刘兆玄已决定联合全世界知名大学,推动“正体字”(繁体字)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希望能在4年内达成目标。虽然中国大陆当前实施简体字,但负责申遗的“政务委员”曾志朗表示,“正体字”是老祖宗的遗产’申遗与意识形态无关,大陆知名大学也可联合署名,共同推进此事。

(摘编自新华网)

海外传真

澳大利亚

教师用红笔改作业有损学生心理健康

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研究人员发现,教师使用红色笔批改作业,会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弱点和错误上,同时红色有很强的攻击性,会影响孩子正常的心理成长。已有30多个学校参与了“不用红笔,改用蓝笔批改作业”的运动。

(摘编自人民网)

日本大阪

篇5

关键词:少数民族;教师;薪酬;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G52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6-0035-02

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大背景下,湘西少数民族地区教师的薪酬水平普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与此同时,也经常有这一地区的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反映自身工资水平低下,难以激发和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怎样保持湘西少数民族地区教师的薪酬满意度,激发和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显然已成为亟待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以湘西少数民族地区30所学校的377名教师为样本,进行了薪酬满意度的调查和实证研究。

一、数据来源

本文的湘西少数民族地区教师职业收入状况数据来自于自编的湘西少数民族地区教师职业收入调查问卷,在范围上涵盖了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所属8个县市,在类别上涵盖了地方高职学院、城市职业中专、城市与农村中小学幼儿园等各级各类学校,根据方便性原则,并按照学校层次、性质等的不同选取30所学校,在每一所学校则主要采用分层抽样法选取调查对象,分别根据教师性别、教龄、学科按一定数量选择教师。此次活动共发出问卷400份,收回有效问卷377份,有效率为94.25%。有效问卷中的性别、年龄、职称的构成比例参照表1。

湘西少数民族地区教师的年均收入为21050.76元。教师对目前薪酬满意度的认知水平偏低,究其原因在于现有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与教师收入预期指标也存在不小的差距,见表2。

二、湘西少数民族地区教师薪酬满意度分析

影响教师薪酬满意度的因素多种多样,比如:教师个人资历、收入状况、分配公平感知、工作任务量、职业压力感、薪酬制度等,其中教师个人资历因素大部分是经由教师的感性认知对满意状况产生影响,认知差别由此形成。

1.薪酬满意度:

(1)薪酬满意度总体水平不高。对377名教师进行调查发现,对自己现在的收入水平感到“满意”的只有4.84%,相反,感到“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的却占调查总数的70.01%。由此得出结论,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实行以来,湘西少数民族地区教师对薪酬满意的总体认知程度仍然偏低,有一大半的湘西少数民族地区教师不满意自己现有的收入水平。

(2)薪酬对外竞争性的满意度较低。大部分湘西少数民族地区教师觉得,薪酬的外部竞争性比较弱。对“基本工资与社会同等专业人士相比是否满意”,75%认为“不满意”和“不太满意”,“满意”的比率为0。所以说,湘西少数民族地区教师薪酬的竞争力很薄弱,这也导致近年来湘西少数民族地区优秀教师的流失现象比较严重。

2.影响因素与分配公平心理感知:

湘西少数民族地区教师收入组成部分主要有:岗位工资、地方性绩效工资,各种补贴和福利性收入等。研究证明,教师的实际收入水平与教师学历、教龄、绩效等个人资历因素有关系,呈现教师资历越高,教师的收入水平相对越高的总体趋势。所以,事实上教师薪酬满意度受到教师薪酬待遇以及教师从收入中感知到的分配公平大小的影响。调查还看出,年龄对也薪酬满意度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其显示,青年教师对薪酬水平多数选择“不太满意”。年龄大于35岁的教师薪酬满意度比年龄35岁以下的教师明显容易得到。亚当斯说过,影响人们报酬满意度很大水平上取决于他们对社会的比较过程。人们总是要将自己所作贡献和所得报酬与别人横向、纵向比较。不止这些,人们总是要将自己目前所作的贡献和待遇与自己的过去进行对比,要是两者之间的比值差不多,则会有公平感,反之,没有公平感。所以说,教师薪酬满意感与教师获得的报酬和对获得报酬是否产生公平感都有直接联系。

(1)薪酬外部公平性。外部公平一般指薪酬的外部竞争性。本次调查数据显示,湘西少数民族地区教师年均收入21050元,这不仅明显低于中华英才网上的2004年全国教师的平均年薪22274元,与其他行业相比则差距更大,教师的薪酬不具外部竞争力。中华英才网2004年下半年的薪酬调查报告,全国“培训机构、科研机构与教育”类的年薪为26433元,排在第39位,与排名居首位的通讯、电信业互相比较,年薪比大致为1:2.08,与农、林也在1:1.07的比例。具体数据如表3。

这几年来湘西少数民族地区教师分配制度的改革虽然提高了教师收入,但教师现有收入水平与市场要求、其他行业人员还有一定差距,这也看出了广大教师希望政府能进一步加大教师的福利投入,急切需要提高经济地位的心态。麦可思的《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蓝皮书》显示,2007届本科毕业生三年后从事金融(银行/基金/证券/期货/理财)职业类的人群月收入最高,为7508元,三年后月收入最低的是从事中小学教育的本科毕业生,月收入为3499元。伴随社会整体工资待遇水平的提高,教师薪酬外部比较的公平感强烈变低。值得特别了解的是,教师通常认为高收入行业与其他行业间的收入差距关键是由国家行业政策导致的,而不归咎于行业劳动者的努力程度。同等条件的人员只是由于所在单位不一样而导致收入和待遇相差甚大,行业内部分配不公的情况必定会抑制低收入行业人员的工作热情。学校本就是优秀高端人才聚集的地方,教师的工资收入理当与其人力资本投资成正比。以现在的收入水平来看,教师薪资水平在劳动力市场上尚缺少外部竞争力。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收入的市场竞争力通常成为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和人才流动的首要条件。

(2)薪酬内部公平性。内部公平是指收入水平能与本身的价值相匹配,反映员工所拥有的知识、技能等。调查表明,在进行内部比较时,资历是影响湘西少数民族地区教师收入水平的主要因素。内部专业技术职务的不同造成了教师薪酬待遇的差距。据调查,满意度最低的是年收入在1.5万~2万的教师,当中有68.2%的人“不满意”或“很不满意”;年收入在2万~3万的教师中42.8%表示“不满意”或“很不满意”;而年收入在3万以上的仅有19.2%的教师表示“不满意”或“很不满意”。总而言之,教师教龄越长,学历、专业职称越高,整体工资就越高,相应的对收入的满意度也就越高。

(3)薪酬个人公平性。个人公平是指教师现时对比以前劳动和回报,收入水平能引起个人劳动投入的差异等。在个人劳动投入方面,我国规定的是8小时标准工时制,但广大教师的工作远大于8个小时。采访中老师们反映说,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责任大,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教学评价、超额的工作量、学生的安全,劳动强度已经超出了教师的承受能力。要是按照教师的实际情况,平均的工作时间每天超过10小时,工作时间远高于国家规定,工资与付出又并不对等,教师个人感觉投入得不到相应的回报,满意度降低,自然就会产生不公平感。

综上湘西少数民族地区教师收入分配公平心理感知探究得出,分配改革制度有效实施提高了湘西少数民族地区教师工资,但教师认知的现有收入水平依然低于本地别的行业同类型人员收入,薪酬对外不具竞争性;实行绩效工资增长机制后,教师投入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教师投入的增加使他们未能获得更大的效益,教师薪酬缺乏个人公平感。收入情况尤其是教师感知的分配公平性是影响教师薪酬满意度的一个重要变量。

三、结论与建议

所有影响教师薪酬满意认知水平的因素和对教师收入水平产生影响的战略性因素,都可能变成制约满意度进一步提高的标准,但解决这些制约条件的束缚,也许会对教师促成激励。显而易见,激励性薪酬福利体系设计非常重要。针对湘西实际情况,提出以下教师薪酬改革建议:

1.按不低于公务员收入水平设计教师薪酬。强烈呼吁大幅增加教师的薪酬水平,起码应该使教师与公务员收入水平不相上下。即使近几年教师的薪酬水平有大幅度的上涨,但仍处于偏低水平,面对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吸引力明显不够,并且,关于现有人才的竞争性和激励性也有待加强,否则广大教师很难安于本职工作。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7年中国公务员和中小学教师年平均工资分别是28171元和24254元,二者之间差3917元;2008年国家公务员和中小学教师年平均工资分别是33869元和27950元,之间差5919元,总体来说,教师与公务员收入的差距呈逐渐拉大趋势。对这一情况,实际上我国《教师法》在第6章第25条规定了教师应该等同甚至高于国家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渐提高。

2.合理教师收入水平的社会定位。就现在劳动市场态势来看,收入水平的高低,依然是吸引与稳定一线骨干教师与优秀人才到湘西少数民族地区从教的首要条件。参照市场劳动力指导价位,建立有竞争力的薪酬制度,结合教师个人人力资本的投资水平,表现对其所学知识、技能和经验的肯定,是教师收入水平定位的前提。只有让教师收入水平与知识密集型行业一样条件人员的收入不相上下,才有助于吸引优秀人才。调查报告表明,以为公立学校中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理当定位为政府公务员编制的教师占83.4%,因为教师肩负着民族的兴衰、培养人才的重担,是公共事务领域范畴,只有这种明确的定位,才可以有效地落实西部地区尤其是农村边远地区教师的合法权益。

3.缩小城乡教师工资差距。现阶段教师工资收入水平城乡差距过于悬殊。2008年的《国家教育督导报告》表明,全国农村小学、初中教职员工均年收入水平只是城市教职工的68.8%和69.2%。然国外发达国家,中小学教师等同于公务员,其国内城乡之间的工资收入差别不大。甚至,很多国家为了吸引教师到农村和边远艰苦山区任教,对这类教师提高了工资福利待遇,改善其生活条件。我国城乡教师收入相差悬殊使得农村教师流失现象非常严重,导致城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唯有废除城乡教师工资二元化体制,建立统一工资制,对农村教师在工资职务等方面政策倾斜,才可能渐渐缩小城乡教师工资待遇的差距。

参考文献:

[1]英才薪资调查(2004年下半年)统计结果[EB/OL].

http:///result.

[2]杨剑,白云,朱晓红,等.激励导向的薪酬设计[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