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文化范文

时间:2023-03-26 08:42: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流行文化,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流行文化

篇1

When I got the title, I first thought about what is pop culture - TV series and advertisements? Or pop songs, movies, Bestsellers?

不可否认,流行文化对于我们青少年的吸引极大,虽然我对流行文化本身没有任何热爱,比如说有些畅销书,我认为都是粗制滥造的文化快餐,再比如说那些在台上咿咿呀呀的流行歌手,这些在我看来我简直可以用“恶俗”来形容。

It's undeniable that pop culture attracts our teenagers a lot. Although I don't have any love for pop culture itself, for example, some best-selling books, I think they are all made of rough cultural fast food, for example, those pop singers babbling on the stage, which in my opinion can be described as "vulgar".

伴随着社会的变化,流行文化全方位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似乎成为这个社会当中主流的、强有力的东西,在我们当代生活中无所不在。它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构建着我们的文化,可以这样说,它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这一代又一代的人有些开始成为这个社会的主流,可是喂养他们长大的这些流行文化却处在一个尴尬的状态当中。说实话,我们沉浸在周杰伦字句不清的音乐声中,沉浸在那些速食文化中,我们受流行文化的影响比那些经典文化要大得多。

With the change of society, popular culture has influenced our life in an all-round way. It seems to be the mainstream and powerful thing in this society, which is ubiquitous in our contemporary life. It has a profound impact on our lives, building our culture, so to speak, it has an impact on generations of people, generations of people have begun to become the mainstream of this society, but the popular culture that feeds them has been in an awkward state. To be honest, we are immersed in Jay Chou's ambiguous music and fast food culture. We are much more influenced by popular culture than those classic cultures.

流行文化的声色感受,流行文化的直观刺激,流行文化的绚丽形式,在当代青少年生活中无处不在地影响着年轻一代,它们巧妙地、不失时机地迎合了身心未定的、缺乏判断能力的青少年。它们制造着一种如泡泡糖一般的快乐,我们这一代人从未经历风雨,尚未步出教室,哪里领悟社会的繁杂?尚未经历困苦,哪里体味人世的辛酸?尚未健全自己的文化取向,哪里能知所归趋,做出正确的选择?我们完全束手无策,只得任其摆布。老师讲课,往往拿出一摞书,大谈特谈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一股脑地灌输给我们经典文化,其实我回到家却去看《大话西游》、去看日剧韩流,去听后街男孩、孙燕姿。我们欣赏并且喜爱这样的文化,觉得它给我提供快乐,虽然只是一种简单的快乐。它们构造了我的情感方式、我的价值观念、我的生活方式和我的向往。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对我的人生产生了影响。

The feeling of popular culture, the visual stimulation of popular culture and the gorgeous form of popular culture are influencing the young generation everywhere in the contemporary youth life. They cleverly and timely cater to the young people who are uncertain in body and mind and lack of judgment ability. They create a kind of happiness like bubble gum. Our generation has never experienced wind and rain, and has not yet stepped out of the classroom. Where can we understand the complexity of society? Have not yet experienced hardship, where to appreciate the bitterness of the world? Without a sound cultural orientation, where can we know the trend and make the right choice? We had no choice but to let it go. Teachers often take out a pile of books to talk about Tang poetry, Song Ci, Yuan Opera and novels of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In fact, when I come home, I go to see Dahua westward tour, Japanese drama and Korean current, and listen to backstreet boys and Stefanie Sun. We appreciate and love this culture and feel that it provides me with happiness, although it is just a simple happiness. They construct my emotional style, my values, my life style and my yearning. In a sense, it has an impact on my life.

当然,真正重要的是要去读那些厚重的、已经经过历史筛选的重要著作,它会在不知不觉当中,提高你、改善你、影响你。余秋雨说,只有经典,才能将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把历史上一切早已消逝的高贵灵魂的讯号传递给你,把一切的美丽和智慧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你。

Of course, it's really important to read those heavy and important works that have been screened by history, which will unconsciously improve you, improve you and influence you. Yu Qiuyu said that only classics can irrigate vast space and long time for you, transmit to you the signal of all the noble souls that have long disappeared in history, and present to you all the beauty and wisdom compared with ignorance and ugliness.

篇2

关键词:流行文化;消费者行为;高雅文化

中图分类号:F06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07-0253-02

现在,当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产品随着全球化而充斥世界的时候,不仅在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而且在全球各个角落普遍存在并渗透于社会各个领域的东西,就是已经彻底商品化和全球化的流行文化产品。由此可见,流行文化对社会生活的重要影响,对流行文化的研究已经势在必然,这是时代的呼唤,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一、流行文化的界定

流行文化并不容易被界定。关于“流行”这个词,威廉斯认为有四种意思:被许多人特别喜欢的;较低等的制品;希望赢得人们喜欢而蓄意制造的作品;那些事实上是为自己而制造的文化。“流行”一词在辞海中的解释是:迅速传播或盛行一时。它是指一定时期内在社会上或一个群体中迅速传播或流行一时的规格或样式,也称作时尚、时兴、时髦等。流行是一种追求新颖而背离习惯的企图,但同时尚未超出社会可以接受的形式和行为范围。根据社会心理学的观点,流行是指在社会生活中或大众的内部产生的一种非常规范的行为模式。流行现象,它具体表现为在某一特定时期内,相当数量的人,对特定观点、行为、言语、生活方式等产生了共同的崇尚与追求,并使之在短时间内成为整个社会到处可见的现象。从文化的角度来审视流行,流行是一种普遍的社会文化心理现象,是一个时期内大众社会中许多人都在实践和追随的一种新物质生活方式和精神生活方式;从商业的角度看,流行意味着消费潮流,它在当代社会已成为一种与直接影响产业发展的因素(如营业额、利润等)紧密相连的东西;从接受的角度看,流行在面向市场和社会时,极易获得广大消费者的共鸣和认同。

在学术发展史上,“文化”一直是最复杂的术语之一。最早在科学意义上为“文化”进行界定的是英国文化人类学的奠基人泰勒。截至20世纪50年代初,文化界定已经有164种之多。著名学者T.伊格尔顿在其最新的大作中指出,文化这一术语一直是在对立的两极之间被使用:它太宽泛又太狭窄、太充满人类学的无所不包又太局限于美学意义上的思辨性。20世纪90年代,一些人类学者认为,文化界定可以归纳为两种,一为社会结构意义上的文化,另一是个体行为意义上的文化。前者指的是一个整体社会中长期、普遍起作用的行为模式和行动的实际准则,这些模式在那些给事件和人际关系以明显结构的形态和反复出现的周期规律性中呈现出来,并且构成常被归为“生活方式”的那种东西。结构功能主义学派的巨擘拉德克利夫・布朗就持此观点。后者是个体习得的产物,包括一个人类群体成员为了在他参与活动的这个群体中被相互接受地交往而必须知道的东西。据此认识,文化不必为该社会甚或该群体所有成员所共享,而是在相互学习的过程中,有关成员彼此授受意义,以至这些意义能够使他们达到共同的目标,因为他们建立了共同的理解和文化的想象。

很清楚,任何流行文化的界定都将会把流行的不同意义与文化的不同意义进行结合,从而产生不同的组合。因此,文化理论与流行文化衔接的历史,就是这两个概念在特定的历史和社会背景内,被研究者以不同方式组合的历史。

二、流行文化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流行文化是当代消费社会的代言人。在《消费矛盾:消费社会的概念、行为与政治》(Contradictions of Consumption:Concepts,Practices and Politics in Consumer Society)一书中,爱德华(Tim Edwards)主张,透过流行文化,我们能够对当代消费社会有着深刻的认识。

流行文化是人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社会现象,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随处可见的消费现象,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它都体现为在某一特定时期人们一种趋同的消费选择。从总体上看,流行文化对消费者行为有以下两方面的影响。

1.流行文化引导消费者的购买和消费模式。从生产与消费的角度,流行文化生产的目的在于消费,或者说在于满足消费者的文化消费欲求。现代社会的实践证明,人们消费某种产品,并不仅仅因为它的物质特性和实用功能可以满足他们的需要,还会因其广告所张扬的抽象的、非实用的精神因素能够使消费者产生兴趣和认同。形形的广告无不传达着各种各样的观点、价值与精神取向,广告与其说是对产品的推销,不如说是对生活态度、生活方式、生活哲学和意识形态的表达。比如耐克赢得了非凡的成功,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产品质地优良,更主要的是因为他们大力倡导了一种价值观,那就是:Just do it (想做就做).I can(我能)。这种价值观已形成了一种潮流以绝对优势经久不衰地席卷了美国乃至全世界,它不仅已嵌入了每个美国消费者的头脑深处,而且已成世人皆知的经典广告口号。

2.流行文化反映消费者行为。流行文化是消费者行为的一面镜子,它能在很大程度上反映消费者的行为。美国当代强调年轻和健康的流行文化正好反映了美国消费者购买健美器械、定期去健身俱乐部、钟爱营养均衡食品等消费行为。

三、流行文化的发展阶段

流行文化一般会经历产生、普及和衰退三个阶段。流行文化潮流以前是由商家请专业设计者创立,然后自上而下进行普及。这里要注意的是,流行文化也会被名人无意创立。例如,1961年,肯尼迪在他的就职典礼上没有戴帽子就走过了宾夕法尼亚大街,这一无意行为却从此打破了男士戴帽的风俗习惯,也摧毁了男帽行业,联合帽业会不得不请求肯尼迪重新戴上帽子以希求恢复男士戴帽的流行文化。由此可见,名人对流行文化的产生具有重要作用。现在商家把流行文化的产生寄托在年轻大众上。专门的市场调查公司投资请一些“酷仔”对身边的朋友进行关于流行文化的录音采访。这样的调研使得Reebock开始推销淡颜色的鞋子,而Burlington开始推销深蓝色的牛仔裤。

流行文化形成过后,最重要的是让它普及到大众,不然就不成其为流行文化,就不能引导广大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而这就要借助媒体和意见领导者通过广告等方式传播出去。广告是流行文化的信息源,它最先向人们传递社会潮流和流行流变的信息。当一种流行生成后,广告及时地把流行资讯广而告之。由智威汤逊中乔广告公司创意的“立顿红茶”系列广告非常生动形象地演绎了新产品的流行特性,也为广告对流行文化的传播作用做了天然的注脚:“紧跟潮流新步伐”、“散播热门新话题”、“洞察今夏新焦点”、“聆听流行新节奏”、“掌握时代新信息”。

广告报道着流行、演绎着流行、评说着流行,它以高度的日常性传播,使人们处在一种强有力的流行文化环境和认知空间中,从而不断地推进着流行市场的发展。人们通过广告传播、了解了最新的流行是什么,普及的范围如何,社会评价的程度怎样,广告已名副其实地成为人们获取流行文化信息的过滤网。只要我们稍加回忆,就会发现这些年来人们在饮食方面,从喝一般的汽水到喝可乐,从喝茶到喝咖啡,从喝白开水到喝矿泉水,从只知道自己烧着吃,到吃现成的方便食品,从吃大饼油条到吃肯德基、麦当劳等等,哪一种饮食流行没有广告传播的贡献?我们不难想象如果没有广告的传播,哪怕流行文化已经形成,却难以快速地流行开来。当然,广告促进流行文化普及的方式和途径是多元的。首先,它不遗余力地对时尚主题进行不断重复的诉求,从而使其大面积铺排开来,形成一股势不可当的大潮。其次,广告为了促进流行的普及,竭力创设着一种带有幻想色彩的时尚模拟环境,并把每一个人邀为广告主角,竭力告诉人们拥有广告中所推荐的产品会多么快乐,按照广告所设想的方式生活多么美满,于是人们不是被强加为这个群体的成员,就是承受着由此而带来的群体压力,为了保持自身行为与多数人行为的一致性,从而避免个人心理上的矛盾和冲突,大家必须从众,必须去拥有时尚。这一来,广告传播的商品或服务便迅速获得众人的追随和采用从而得以普及。

流行文化具有易变性、周期性的特点,这就告诉我们,流行文化在产生、传播并达到后会急转直下走向消失。流行文化周期的长短直接牵涉到企业的利益,因此企业都做着“留住”流行文化的努力。利用广告巩固业已形成的流行时尚,并在前一流行的基础上通过内容更新、题材转换、形式变革等一系列手段,带出另一个相关的流行,甚至使其再度走向新一轮的,从而达到尽可能延续流行的目的。这是广告对流行文化的又一突出贡献。

综上所述,流行文化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举足轻重,一方面商家要善于利用流行文化对消费者行为的引导作用,另一方面应该创造、普及并留住健康的流行文化,以保持健康流行文化对消费者行为的正确引导,这才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吴圣刚.当代流行文化的形成机制与作用[J].中州学刊:文艺研究,2007,(2).

[2]杜春华.近年来青少年流行文化的成因及社会价值分析[J].天府新论,2006,(4).

[3]仲富兰.大众传媒:流行文化的合谋者[J].社会观察,2006,(4).

[4]刘乃歌.大众传播变革与当代流行文化的勃兴[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

[5]刘志梅.流行文化与广告[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3).

[6]万翔.消费时尚、流行与品牌战略[J].商业研究,2004,(13).

[7]陈立旭.大众文化的兴起与当代文化转向[J].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4,(2).

[8]羊小于.论流行文化对广告的意识形态影响[J].新闻界:传媒与广告,2003.

[9]张同道.文化肿瘤[N].中华读书报,2001-07-18.

[10]肖鹰.美学与流行文化[J].文艺研究,2001,(5).

[11]沃纳.塞弗林,小詹姆斯.坦卡德.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12]金元浦.重新审视大众文化[J].中国社会科学,2000,(6).

[13]夏建中.当代流行文化研究:概念、历史与理论[J].中国社会科学:学术述评,2000,(5).

[14]陈立旭.现代传媒变革与文化革命[EB/OL]..文化研究网:省略.

篇3

关键词:流行文化;商业插画;市场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7-0119-01

一、什么是商业插画

商业插画顾名思义就是具有商业价值的插画,它不属于纯艺术范畴。商业插画可定义为企业或产品绘制的数码作品,为企业或产品绘制插图,获得与之相关的报酬,作者放弃对作品的所有权,只保留署名权的商业买卖行为。

信息社会的发展,使插画成为人们在信息传递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种世界性语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增长,人们的生活层次也变得越发多样化了,特别是当插画成为信息传递过程中一种高效的表达手段时,插画艺术的作用也就尤为突出地显现出来。在现代设计领域中,商业插画可以说是最具有表现意味的,它能让人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简单的弄清它的主题,以及它表现出来的广度与深度。利用它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使人们驻足购买。帮助企业建立品牌效应,迅速有效地占有市场。

但是,商业插画的使用寿命是短暂有限的,一个商品或企业在适应市场时就要对自己的产品作出调整进行更新换代,那么原来的作品就要宣告消亡或者是终止宣传。从感性的角度上来说,似乎商业插画的结局有点让人感到心酸,但从理性的角度来说,商业插画在有效的时间里所达到的宣传力度,是其他宣传手段难以比拟的。

二、从流行文化的角度来看商业插画

流行文化与我们传统文化的一个根本区别,那就是,传统文化是经由许多代人共同探索研究才逐渐形成的,而流行文化可能只是针对某一时期的某一思潮而突现出来的,人们的跟风也就三五年,像流星一样璀璨光鲜却又短暂。流行文化的特质是大众化实用化时代化,那么商业插画的表现手法就要讲究插画的大众化和实用化以及时代化。流行文化的变化速度也特别快,究其内部则有一种动力推动,而这一动力就是市场利益驱动。企业针对市场上的人们大众的消费趋势,消费潜力,作出相应的产品开发生产,而要人们形成对它的注意力,那么这一投资就需要进行一种广告宣传造势,以此形成一种大众消费趋向。促使人们的购买来获得商家利益。总的来说,流行文化属于商业文化范畴。这也是流行文化的重要特征,正是由于它的商业文化性质,才导致它与传统的普通的文化的差别。这注定了它与商业的紧密联系。而作为为商家宣传服务的商业插画,它与流行文化的联系就更密切了。

现在流行文化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一种社会现象,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随处可见的消费现象。因为在多数时候,它都体现为某一时期人们一种趋同的消费选择。而商家想要占领市场,就需要跟随大众的流行趋势。如果设计出来的插画没有详细的了解到市场的流行元素,那么设计出来的产品一定不能紧跟消费者的审美流行趋势,那么就会遭到市场的淘汰,这样一来对企业带来的损失是无法计算的。设计出符合大众消费者流行审美观的商业插画,这样才能符合商家的要求,为其取得利益。

美国文化学者丹尼尔・贝尔(DanielBell)曾说过:“当代文化倾向的性质是渴望行动,追求新奇,贪图轰动。”而大众的审美趋势亦是如此,追求的是新鲜的事物。流行文化能够流行起来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流行,商业插画深受其影响。比如:回力是中国最先的时尚胶底鞋品牌。在上世纪70年月,回力鞋几乎就是运动休闲鞋的唯一意味。它的商业插画设计表现手法主要使用的是手绘的连环画形式,以运动与运动员的运动方式为题,广受大众的亲睐。风靡全国,无人不知。然而好景不再,改革开放后大量的运动鞋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回力鞋渐渐淡出了大众的眼圈,其光芒已不复从前。恍然大悟时已跟不上时代了。这是为什么呢?新出的运动鞋都加入了流行因素利用广告大幅宣传,铺天盖地的新鲜商业插画吸引了大众的眼球,科技手段、动漫、摇滚乐、波普艺术、嬉皮文化等都成为商业插画设计的流行主题。但回力鞋还是老版的宣传停滞不前,渐渐地就淡出了主流市场。可见流行文化对商业插画的影响是多么的重大。

流行文化是今天商业插画的主要领域,商业插画要在文化背景上来进行设计,思考它们可能的关联,而不是照抄照搬。如果一味儿的照搬照抄就注定了要被时代所淘汰。而商业插画虽然受大众审美取向的制约,但同时它也引领着大众审美取向的转变,从商业插画的表现内容中也反映了当下社会的审美心理。而插画师所要做就是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使商业插画拥有更广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流行文化;课外阅读;中学生

最近几年的高考作文让语言界人士大吃一惊,也让那些饱读诗书、博览群书的考生们有了大显身手的机会。惊讶、感叹、赞扬之余人们发现:语文教学再也不能囿于传统的教学思路了,把学生引向天地更为广阔的课外,加强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帮助学生在拓宽视野中吸纳新知、提高能力已是刻不容缓。

河北张孝纯老师曾提出了“大语文教学法”,强调语文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和课本,因为在社会生活中,电视、电影、电脑、书籍等无一不涉及语文,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像定义“大语文”的概念那样,今天我们可以定义“大阅读”的概念,即它是人类通过文字、图像、画面、声音获得信息的过程,“阅读”的对象不但包括书籍报刊,还包括电视、网络、歌曲等,其手段不只是通过眼睛看,还包括用耳朵听,总之,“大阅读”是一个通过视听途径获取信息的过程。

一、中学生阅读“流行文化”的特点

所谓流行文化即是当前社会上流行的音乐、诗歌、散文、小说等等。目前中学生阅读流行文化的情况到底如何?为此笔者利用教学机会做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阅读“流行文化”有以下特点。

1.学生阅读兴趣浓厚。

2.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不足,量不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每天平均阅读的时间不能确定。

3.学生阅读目标比较正确,但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不同的阅读目标和动机决定着不同的阅读效果。绝大部分同学进行课外阅读的目标是明确的、具体的,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的阅读动机不纯,阅读目标不明,这一点不容忽视。

4.学生的阅读习惯不好,方法失当。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几乎不做笔记,而且阅读没有计划,可见,中学生课外阅读表现出来的最大特点是消遣性、随意性。

5.学生的阅读内容非常广泛,但有新特点。阅读品种非常丰富,但是和前几年相比又有新特点:现在学生最喜欢、最关注的是科幻类、卡通类的题材,而不是我们想象的青春杂志。

二、造成目前中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成因

目前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分析一下,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在教育的重压下,面对着繁重的学习负担,同学们根本不可能抽出时间去阅读课外书籍。

2.一部分老师和家长还没有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出于急功近利的目的,他们希望自己的学生和孩子多读对考试有立竿见影效果的参考资料和习题;另一部分家长和老师虽已意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但在认识上还存在着误区,忽视了对孩子课外阅读的指导。

3.中学生自身理性分析能力还不够,喜欢凭着自己的兴趣阅读,对今天鱼龙混杂的文化市场缺乏相应的鉴别能力,易于沉迷于一些格调不高的文化之中。

三、流行文化对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益处

课外阅读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语文学习的效果,那么流行文化将对中学生课外阅读有哪些益处呢?

1.阅读流行文化首先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能力。其次,阅读流行文化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现在的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着内容空洞、缺乏深度或者是语言干瘪苍白、肤浅无力的情况。原因主要是学生的信息量太少,对生活缺乏认识,如果学生每天都能翻开报纸,打开电视,看看《新闻联播》《新闻30分》,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那么他们的视野自然就开阔了,写作素材也就多了,也就能写出内容丰富、生动新颖、有较强生命力的文章了。

2.阅读流行文化可以增强语感,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课外阅读与课堂阅读不同,它不受形式、时间的约束,不带有太多的功利性,学生是在完全放松的状态下进行阅读,学生可以对阅读对象进行全面的认识和整体感悟,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四、教师帮助学生走出阅读误区的做法

那么教师应当如何帮助学生走出阅读流行文化的误区呢?怎样才能使学生的课外阅读逐渐走向高效和有序呢?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作出指导和调控要有针对性,有计划性,这样才会取得预期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1.帮助中学生进一步明确阅读流行文化的目的。中学生阅读流行文化的根本目的是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而不是单纯的消遣娱乐,如果仅仅满足于娱乐消遣,那么阅读的水平只能停留于肤浅平庸的层面上,不可能有大的收获,更不可能有质的飞跃。

2.调动中学生课外阅读流行文化的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课外阅读不感兴趣,或是不太感兴趣的同学,我们应当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或是大张旗鼓地宣传,或是潜移默化地感染,让他们知道课外有效地阅读流行文化,不但不会影响学习,而且能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

3.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品位,选择适当的阅读范围和种类。别林斯基说过,“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流行文化中学生很容易接受,但不是流行文化的每种形式都适合中学生,一些科普读物、贴近学生心理的文章,内涵丰富、语言精美的杂志、影视剧、歌曲、散文以及一些优秀的名人传记都是值得中学生一读的。

4.指导学生的阅读方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绝大部分人是没有计划的,只有不足10%的学生有做笔记的习惯,更不必说写阅读报告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就有关热点、焦点问题展开讨论和辩论,可以举办专题讲座、故事会、知识竞赛、作文比赛、读书笔记展评等活动,让学生之间进行课外阅读流行文化的交流,并由此养成良好的、科学的阅读习惯。

现在正值全国上下聚焦“减负”之际,许多学校将课程安排作了重新调整,学生的自修课、活动课增多了,学生自己的时间也明显增多了,学生有了大量进行课外阅读的可能,真希望每一位学生进入自由阅读的海洋,把自己锻炼成一位乘风破浪、远航的船长。

参考文献:

[1]许翊.“向生活开放”的作文教学[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4(17).

篇5

The so-called "Kazak" are not the "sun" - the sun in our galaxy, but the "sun" - Japan, which leaves us the scars of the Chinese nation. Why karaoke, youth idol drama, cartoon and other countries are not those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but Japan, I think it has something to do with the character of Dahe people. They can bring the "Kazak" a wave of popular upsurge, but it is difficult to bring the world a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The so-called great inventors of popular culture among them have few Einstein level figures. Because most of the popular culture worshiped by the "Kazak" has no real connotation and meaning, and how many can stand in the long river of history and the world's national forest like the five thousand year brilliant Chinese culture?

如果时光倒流,“哈日族”们无疑会被扣以“汉奸”“走狗”的大帽。抛去历史的那些纠葛,面对现如今“哈日族”现象的泛滥,许多青年人弃中华源远流长的文化,而盲目地去推崇那些流行文化,这不是中华文化的悲哀,不是一种文化的侵略,不是一种“欺师灭祖”的行为吗?

If time goes back, "Kazak and Japanese" will undoubtedly be detained in the big hats of "traitors" and "running dogs". In the face of the current "Kazak and Japanese" phenomenon, many young people abandon the long-standing culture of China and blindly praise those popular cultures. This is not the sorrow of Chinese culture, an invasion of culture, or an act of "deceiving teachers and destroying ancestors"?

时下的一些流行文化绝大多数只能使人们人生态度更加消极,更去崇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而在像“哈日族”一样的跟“流行风“的人群中,年青人占了大多数。这正是由于年青人容易产生叛逆的心理,对新鲜事物又缺乏理性的认识,才容易导致十分盲目地就去推崇那些没有实质的流行文化。拿青春偶像剧来说,大部分都是一些以年轻男女爱情故事为主,主角也多为帅哥美女,使青年人十分容易受到影响,去效仿偶像剧中的人物。这也是当前中国青少年“早恋”问题突出的一大原因。

Nowadays, most of popular culture can only make people's life attitude more negative and advocate "money worship" and "hedonism". And in the crowd like "Kazak" and "pop", young people account for the majority. This is precisely because young people are prone to rebellious psychology and lack of rational understanding of new things, which can easily lead to the blind worship of pop culture without substance. Take the youth idol drama for example, most of them are based on the love stories of young men and women, and the protagonists are mostly handsome men and beautiful women, which makes young people very vulnerable to be influenced to imitate the characters in the idol drama. This is also a major reason for the prominent problem of "early love" among Chinese teenagers.

青年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完全形成,而一些流行文化也就能很错误地去引导他们。当代的中国,许多媒体对明星亦或是外来流行文化的热炒,使得青年人许多都向往过那种在镁光灯下的明星生活,错误地迷失了人生的方向。我们应该呼吁社会来关注,“不追明星追名师”,年轻人在人生的黄金时期就该有正确的文化教育,抵制那些流行的诱惑。

Young people's world outlook, 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 have not been fully formed, and some popular culture can also guide them in a very wrong way. In contemporary China, many media are keen on stars or foreign pop culture, which makes many young people yearn for that kind of star life under the spotlight, and lose the direction of life by mistake. We should call on the society to pay attention to "not chasing stars and famous teachers". In the golden age of life, young people should have correct cultural education and resist those popular temptations.

可能有些人觉得我写的太死板了,食古不化,跟不上时代潮流了。我要说,那些流行文化是可以让人们在现实的压力下去放松,它最多作为一种生活调剂,一种娱乐,但你沉溺了,它很难会给你带来好处,尤其对中学生而言。对衣服流行的追捧,对发型的流行要求,作为学生我们不能本末倒置,我们当前的目标绝不是打扮,谈恋爱。我们不应该让社会这口大染缸过早染上颜色,受了流行文化的影响迷失在雾霭之中。

Maybe some people think that what I wrote is too rigid, and I can't keep up with the trend of the times. I'd like to say that those popular cultures can let people relax under the pressure of reality, which is at most a kind of life adjustment and entertainment, but if you indulge, it will hardly bring you benefits, especially f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s a student, we should not put the cart before the horse. Our current goal is not to dress up and fall in love. We shouldn't let the big dye vat of society dye color prematurely and get lost in the fog under the influence of popular culture.

有位韩国留学生在论坛上发帖表示对中国的“哈日族”不解,对一些中国人的崇洋媚外,盲目跟流行风也十分不解,认为这是一种中国的悲哀。一些外国人也说过他们越洋而来,慕名中华博大的文化,却发现中国人哈着外国的一些垃圾文化。可悲吗?我认为可悲。政治课本中说过,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汲取外来优秀文化,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结果呢,我们丢了古时文化的西瓜,却哈着那些流行文化的芝麻。可悲啊!中华文化在哭泣,老祖宗们在叹气!

A South Korean student posted on the forum that he was puzzled by the "Kazakh" in China, and was also puzzled by some Chinese people's worship of foreign countries and fawning on foreign countries. He thought it was a kind of Chinese sorrow. Some foreigners also said that they came across the ocean to admire the broad culture of China, but found that Chinese people are harbouring some foreign garbage culture. Is it sad? I think it's sad. Political textbooks have said that to build socialist spiritual civilization, we should learn from foreign excellent culture and inherit the excellent culture of the Chinese nation. As a result, we lost the watermelon of ancient culture, but enjoyed the sesame of popular culture. Pathetic! Chinese culture is crying, the ancestors are sighing!

我们应正确地看待流行文化,把一些好的拿来,却不要拿了泥丸当金蛋。像鲁迅先生《拿来主义》中说的那样“或存放,或使用,或毁灭”。继承中华文化,吸取外来优秀文化,把中华文化发扬光大。

We should take a correct view of popular culture, bring some good ones, but don't take clay balls as golden eggs. As Mr. Lu Xun said in "the doctrine of taking", it can be stored, used or destroyed. Inherit Chinese culture, absorb foreign excellent culture and carry forward Chinese culture.

篇6

〔中图分类号〕 G6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23—0041—01

随着日趋开放的社会环境和信息化浪潮的席卷, 流行文化正在成为我们时代的一种汹涌的潮流,流行时尚文化在校园中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小学生对流行时尚的追逐越来越狂热,流行时尚对他们所产生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在传统文化教学的命运与传承,时尚文化摒弃与吸收面前,要正确教育引导小学生学习传统文化,认识流行时尚文化,形成正确的判断力、是非观,做一个具有综合文化素质的新型的现代化少年,是每一位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一、正视流行时尚文化的存在,并使其良性发展

小学生思想活跃,对社会新生事物有较强的敏感性和模仿性,最易于接受社会流行文化潮流,他们是追求流行时尚文化的主力军。正因如此,流行时尚文化在小学内盛行,给传统语文教学的地位和价值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此,我们应当正视校园文化中时尚潮流的存在,正确引导学生科学地认识和对待传统文化和流行时尚文化,通过比较和感受两者,取良去莠,提升自己的文化品格。学校可以引进传统的有意义的体育游戏,如跳绳、跳皮筋、踢毽子等,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生活。

任何一种新生事物,都有其自身的利与弊。对于流行时尚文化,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不能简单地视其为“洪水猛兽”、歪风邪气,但也绝不能听之任之,而要采取以疏为主,以堵为辅的方式,加以正确的引导,并尽可能地营造积极健康的生活环境。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学生的审美和鉴赏能力,使其自觉地分辨善与恶、美与丑,跟着主流文化走,创造健康活泼的时尚文化。

二、以有益的流行时尚热点为载体,打造时尚魅力课堂

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发展变化,新事物、新概念、新词语层出不穷。教师有责任将一些健康的、积极的新生词语引进我们的课堂,这样才不至于在课外阅读中因为某个词语而遇到阅读障碍,显得滞后于时代潮流。

面对新教材,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捕捉教育契机,如“神舟十号”升空是举世瞩目的事,是每一个中国人引以为傲的。利用这样的契机,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写体会,爱国主义的情感就会深深地植根于学生的内心。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更深层地了解“明星”,了解他们的奋斗史,以激励学生刻苦学习,立志成才。

三、发挥传统文化的正能量,引领校园健康时尚风

新时期,流行时尚文化与传统文化在传播形式多样化的情况下,相互碰撞、渗透、融合,为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从历史的发展观来看,中国传统文化必将吸收流行时尚文化中积极的成分为己所用,互利互济。而流行时尚文化本身,既受到不断发展的新事物、新技术的影响和支撑,也深植于传统文化。因此,我们要以包容、开放的心态,以交融、动态的眼光,来审视流行时尚文化和传统文化,营造优良传统文化与流行时尚文化有机融合的氛围,创造愉悦的教学环境,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是非观和审美观。

篇7

【关键词】玛丽莲・梦露;郭根生;流行文化;影响

美剧《广告狂人》谈到西方世界女人时有句台词说,当今世界只有两个女人:一个是杰奎琳・肯尼迪,另一个就是玛丽莲・梦露,剩下的其他女人,不过是对她们其中一个的拙劣模仿罢了。①的确,杰奎琳智慧端庄,玛丽莲性感天真,她们二位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女性风格气韵。在中国,作为一代性感影星的玛丽莲・梦露的知名度恐怕远远大过曾经的第一夫人杰奎琳・肯尼迪。在美国,梦露的影子不仅时常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而且也出现在明星大腕的举手投足间,深深影响着现代流行文化与时尚潮流。

玛丽莲・梦露作为美国20世纪最著名的电影女演员之一,1999年,被美国电影学会选为百年来最伟大的女演员第六名。她动人的表演风格和正值盛年的陨落,成为影迷心中永远的性感女神符号和流行文化的代表人物,特别是金发红唇和被风吹起的裙子已成为她标志性的象徵。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玛丽莲・梦露名声大噪的时代,这也是美国工业文明高度发展的时期,工业文明带来的流行文化也正值兴盛。关于流行文化,目前并没有一个严格的定义,“流行文化是社会上大多数成员参与,并以物质或非物质的形态表现出这个时代人们的心理状况与价值取向的社会文化,它通常借助于这个时代先进的媒介工具传播与消亡,并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是百度百科的关于流行文化的一个概述。从这一概述看,流行文化的寿命一般都是很短暂的,而玛丽莲・梦露,这位曾一度引领她那个时代时尚潮流的好莱坞女星,对于流行文化的影响延续至今,金发、碧眼、红唇和完美的身材等等所有这些仍是性感美人的象征。

郭根生先生在近期的美国之行中拍摄了很多有关玛丽莲・梦露的摄影作品,其中大部分是由演员扮演的梦露或者是梦露的彩色塑像。郭根生先生用镜头的语言诠释着美国民众对玛丽莲・梦露这位传奇女子的怀念。从这些摄影作品当中我们可以切身感受到美国人民对,梦露的追捧崇拜之情,也真实客观的反映了梦露之于今天美国流行文化的深远影响。美人已逝,魅力却永存人间。

一、好莱坞的宠儿――性感影星玛丽莲

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好莱坞,玛丽莲・梦露是位广受追捧的性感女星。她不仅是电影票房的保证,而且每当有新作品问世都会引起轰动。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福克斯电影制片公司起用玛丽莲・梦露作为主演拍摄了一系列影片,比如《绅士爱美人》、《如何嫁给一个百万富翁》和《娱乐至上》等,这些影片不仅为福克斯赚足了大把钞票而且使得梦露迎来了事业的第一个春天,凭借这几部作品,梦露从默默无闻的无名小卒跃居好莱坞最耀眼的当红影星之列。之后,梦露成立自己的制片公司,并拍摄了《七年之痒》,大获全胜。在这部影片中,梦露那个捂着被风吹起的裙子的镜头成为永恒的经典。图1中,舞台上微醺的星光下演员扮演的玛丽莲・梦露身着一袭白裙,金发红唇,笑靥如花,风微微吹起裙角,虽然没有再现那经典的一瞬,却也足够引起观者的无尽遐想。

在玛丽莲・梦露逝去的这些年里,更多的性感影星不断涌现,比如尼可・基德曼、凯瑟琳・希尔等等,没有了梦露的好莱坞依旧热闹非凡。虽然好莱坞没有因为这颗巨星的陨落而沉寂,但作为其历史上最为性感的艳星,好莱坞并没有将她完全遗忘。在现在的好莱坞影城里仍摆放着梦露的彩色塑像(图2),以纪念这位英年早逝的性感女神。照片中玛丽莲・梦露迷离的眼神、奔放的笑容、性感的着装、撩人的姿势,惟妙惟肖的再现了那个时代的经典形象。在当代的好莱坞性感女星中仍有梦露的影子,特别是麦当娜作为梦露的铁杆粉丝,毫不避讳的崇拜着那位逝去的前辈。在她的专辑《物质女孩》中,麦当娜重新翻唱梦露的那首《钻石是女孩最好的朋友》,在MV中模仿梦露,向前辈致敬。

二、寻常百姓家的邻家女孩――凡人玛丽莲

玛丽莲・梦露除了是好莱坞的女星之外,在生活中更多的是一位善良单纯、天真烂漫、和蔼可亲的邻家女孩,因为她的单纯,梦露曾被戏称为“无脑美人”。

追星的影迷们,总能从自己喜欢的明星身上发现一些与自己类似或一直追寻着的某种品质。或许,梦露身上就有这种品质的魔力才使得逝去几十年仍然被人们所铭记。有位诗人曾写道:“令人喜爱的是梦露身上保持着一些善良百姓的品质,她说过‘我可不愿让一个男子汉因为他妻子热衷于打桥牌而穿脏衬衫。’梦露简直像我们大家的女朋友,每个男人都能从自己的女朋友身上感受到一点梦露的影子。”这就是梦露能够如此贴近人心的秘密。她永远不会使自己沉迷于各种社交晚会,她会给自己的心灵留有一份静谧的空间。有时候,她会躺在床上,吃着零食读一些书,听听音乐;有时候,她会乔装打扮一番偷偷溜进影院看一场电影;有时候,她会像十七八岁的小姑娘似的背着背包去旅行,放松心灵,拥抱自然。美丽的玛丽莲・梦露是懂得生活的人,她从不会让自己过度沉溺于名和利的追逐当中。

真实的梦露离我们从不遥远,就像图3中的那位梦露的扮演者,她会轻轻挽起你的手臂,微微的弯一下腰,来靠近你跟你合影,仿佛跟你心灵相通。在梦露那里,我们不会看到大牌明星的那种傲然气质,只有清新自然的可爱邻家女的模样。在一家商场,有糖果造型的玛丽莲・梦露,荧幕上那经典的影响能以如此亲民的形象出现在顾客面前,不能不说是梦露亲民的温和性格使然。

三、香消玉殒魅力永存――永恒的玛丽莲

如果说玛丽莲・梦露的盛年陨落是令人扼腕的,那么在逝去的五十多年后仍然被人记得不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吗?图4中的妙龄少女与梦露的彩色塑像合影留念,摄影师以一个旁观者的视角从侧面记录下了这一刻,照片中两个人的笑容绽放,虽然梦露的衣着典雅时尚少女的着装朴素简单,但两个人的脸庞如此贴近,亲密无间,犹如跨越时空的心灵相会。

在世界各地,人们以各种方式铭记玛丽莲・梦露。在加拿大的密西沙加市有一座以梦露的名字命名的地标性公寓大厦,因为这座建筑梦幻优美的流线造型让人联想到永恒的性感标志人物玛丽莲・梦露。在中国,流行歌手胡彦斌就有一首歌的名字是《玛丽莲・梦露》。2012年《花花公子》杂志推出了梦露的纪念特刊,以此纪念其五十冥辰。所有这些无不在表明虽然梦露已逝,但梦露所代表的一种精神文化仍然影响着世人。在美国的星光大道上,有好多演员扮演着梦露(图5),招徕游客与之合影,以此赚取生活的来源。虽然合影需要花钱,但还是有很多游客争相与之合影以此来纪念那位逝去已久的俏佳人,这足以窥探玛丽莲・梦露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和永恒的魅力。

总之,世人崇拜梦露并且以各种各样的方式纪念她,但是所有对她的模仿都是粗枝大叶不拘一格的表面文章。就像图5中两位扮演梦露的美人,她们带着梦露的金发,涂着梦露的嘴唇,穿着梦露的衣服,带着梦露的笑容。可是,她们真的不是梦露,也永远不会关心真正的梦露是怎样的,甚至不关心梦露的那颗痣是在左边还是右边。现代人对梦露的追捧和崇拜都是漫不经心的娱乐。世人只关心梦露性感的外在,有谁会在乎她还喜欢毕加索的画、听贝多芬和莫扎特的音乐、读济慈和惠特曼的诗;世人只知道她有过三次失败的婚姻和很多情人,又有谁知道她对家庭对孩子的热切期盼。我们不知道,并且我们也不关心不在乎。

我们爱梦露,却又不是真的爱她。

玛丽莲・梦露既影响了现代的流行文化,同时又被流行文化深刻改造。不管梦露真正的魅力在于什么,挥之不去的是世人对她的刻板成见。

注释:

① 2012玛丽莲年 永远的梦露.李忆民.法律与生活 2012.4 40-42

【参考文献】

[1]乔伊斯・卡罗尔・欧茨.浮生若梦―玛丽莲・梦露文学写真[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10-12.

[2]李忆民.2012玛丽莲年,永远的梦露[J].法律与生活(上),2012(4):40-42.

篇8

一、不是怀旧的青春——是青春的本色

怀旧是从20世纪以来为人们所念念不忘的一个美学主题,是慰藉人类感情的一剂良药,怀旧的人们自己和自己矫情着,不可抑制地回溯着过去,其实并非是坚持想回到过去,不可重回的前提只是给了人类情感充分发酵的温床。于是表面看来无意识的怀旧,其实在文艺化的叙事中,怀旧的视点早已精心选择,所有回忆的过程都是在感性和理性中进行了意向性的选择和构造。当前流行的青春电影,特别是国产电影,尤其钟爱怀旧的青春叙事。从《孔雀》《美人草》《阳光灿烂的日子》到《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青春均被放置在特殊的年代里,或者在逝去的流年里,由于历史语境的遥远和逝去的不可触摸,所有的爱情与友谊,忠贞与背叛,父辈与自我,不论是无厘头的戏谑,撕心裂肺的痛楚,还是浓重的感伤,影片都笼罩上了一层凄迷的怀旧之色。在影片中慰藉逝去的情怀,观众在怀旧中打捞着个人的青春记忆,也拼凑着历史的集体记忆,并最终以回溯过去的方式慰藉着 心灵。

而对于青春本身而言,“青”是绿色,是苍色,意味着树木和天空;“春”是四季之首,意味着万物生长。青春合在一起是一个自然生长的节拍,是和大自然的色彩韵律紧紧结合在一起的萌动。谁不曾为一块石头、一朵花、一本书抑或一个人着迷过,不一定轰轰烈烈开花结果,但一定在葱茏的青春里成长着。就像《怦然心动》里的女主角朱莉对一棵树的特殊情感,朱莉在一次无意之中爬上了一棵高大的梧桐树,在大树上放眼远眺,眼前的风景让朱莉怦然心动,“我爬得越高,眼前的风景便愈发迷人”。从此,她深深地爱上了这棵树,爱上了在这棵高高的梧桐树上看到的风景,“有时落日泛起紫红的余晖,有时散发出橘红色的火光燃起天边的晚霞。在这绚烂的日落景象中,我慢慢地领悟了父亲所说的整体胜于局部总和的道理”。这就是青春的视角,每个人都不一样,不一定必然是带有怀旧色彩的爱情与伤痛,那些来自于自然的内心悸动,是青春特有的眼睛。所以当梧桐树被工人砍伐的时候,朱莉在树上拒不下来,哪怕警察来了,哪怕上报纸头条。人们不理解朱莉为什么那么爱那棵树,连朱莉喜欢的布莱斯也不理解。青春期的喜欢乃至狂热,并不意味着最终的拥有,但却会成为最本真的记忆。朱莉最终没能保护住树,可是对大树的那种欢喜和爱恋就那么自然地流淌出来,青春的喜欢就是喜欢,没有欲望,没有杂念。

青春是稍纵即逝的,逝去的总忍不住怀念,怀念总忍不住伤感。甚至2013年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便坦言“青春就是用来怀念的”。多数电影表面看来叙述的是青春,其实是在怀旧的伤感中浸染过的青春记忆。这也是电影青春叙事的悖论,青春已经变成了他者,安放的是人们现实的存在感。这也是《怦然心动》在青春类电影中的独特叙事,葱茏欢喜地流淌着本色青春。

二、不是残酷的青春——是青春的成长

关于青春的电影叙事中,多半会有这样的关键词:孤独与叛逆、性与暴力、代际冲突与修辞祛魅,等等,种种叙事最终指向青春的残酷体验,残酷成了成长的标签。《长大成人》中周青流淌着鲜红的鼻血走出地下生活;《爱情的牙齿》中在背脊的剧烈疼痛中,叶红感受着爱情;《青红》中的青红最终在伤害中被夺取了贞洁;《赖小子》中的主人公行走在灰色地带的血腥与暴力。在这些叙事中,青春多半在成长中承受了身体的伤害或者自戕,必将以付出身体的代价告别青春岁月。这些电影往往在视觉语言与角色符号上有着惊人的一致,青春期文化被描绘成一把锋刃,被青春割伤是一种必然,成长的代价一定是残酷的,青春的残酷体验被反复叙述,身体的书写成为个人精神的呐喊。

这些电影的确在个人风格、情绪宣泄以及思想深度上着力很深,也给人留下深刻的影响和印象。其实,今天为电影买单的多半是年轻人,这些受众多半是70后、80后、90后的年轻化群体。他们不记得劈天盖地的政治风暴,没经历过填不饱肚子的岁月,也无法想象连拉手都不敢的恋爱年代,生下来就有零食,长大后就上幼儿园,上班了还想着热播的韩剧美剧,对大多数的他们而言,青春不残酷,真正残酷的是升学和就业。特别是伴随着网络成长起来的青春,网络的虚拟和青春的真实互渗在一起,个人的表达更加随意化、平常化。对平凡的人而言,青春不是残酷,青春就是成长本身。

《怦然心动》在平淡的家庭生活中描绘了朱莉的成长。当因为布莱斯瞧不起她家杂草丛生的院子时,朱莉提出要整修草坪,引发了父母的激烈争吵,因为这需要一大笔开销。但当朱莉周末陪着父亲去看康复中心脑瘫的叔叔时,朱莉深深地理解了父母为什么要把钱花在叔叔的护理上,和脑瘫的叔叔比起来,显然院子变得没那么重要了,因为朱莉懂得了,亲人是不能遗弃的。当朱莉一家到布莱斯家吃饭的时候,朱莉发现了家庭和家庭之间有天壤之别,人和人之间有如此不同,朱莉从富裕的布莱斯家走出来的时候,一直纠结的心突然变得坦然自若了,内心充满了骄傲,她知道了自己的生活真正珍贵在哪里,那一部分是自己真正与众不同的。朱莉就这样在一点一滴的生活琐事中,明白了人与人的关系,洞悉了生活的本质,内心一点点地强大起来。电影在两个青春期的少年间一波三折,但实际上又娓娓道来,水波不兴。这就是多数人的成长,很简单,很平淡,成长与人生的蜕变在青春期破茧成蝶,但不一定是残酷的、痛苦的,却同样深刻。

三、不是反思的青春——是青春的自我认知

青春电影俨然已经成为中国电影的一道亮丽风景,不仅数量上小有气象,而且票房收入上最近也屡获佳绩。2013年青春电影为电影市场开疆拓土,《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中国合伙人》《小 时代》的高票房催熟了这一艺术类型。纵观新时期以来国产电影的青春叙事,其中的一个关键词就是反思。从《顽主》《太阳雨》《给咖啡加点糖》《青春无悔》《青春冲动》到第五代导演的迅速成名,走过特有政治年代的电影人更喜欢直面并置的对立文明,喜欢在传统文化中反思政治,反思民族的寓言,和青春比起来,显然他们更关注对青春背后的文化反思。第六代导演带着青春期的个人风格呼啸而来,他们把镜头对准了个人成长中的隐秘世界和情感体验,《十七岁的单车》《阳光灿烂的日子》《孔雀》《青红》《红颜》等作品有着鲜明的青年亚文化性,青春的欲望、冲动、无助、焦虑、独白,甚至性、暴力、成为电影中的符号,用扑面而来的对个人青春创痛的反思书写了一曲青春残酷物语。哪怕到了后期,桀骜不驯的叛逆变成了成长记忆中的隐忍和悲悯,带有了淡淡的温情,但对于边缘的存在和个人成长的历史依然表现出对个人生存意义的反思。于是,青春电影文化里发挥命运力量的往往是在性格与情节背后的历史力量,个人是文化反思的一部分。

《怦然心动》中显然不关注青春与政治的文化反思,也不关注青春与生存的个人反思,剧中简单、清新地刻画了朱莉对于爱情的认知。首先,朱莉在幼年时第一次见到布莱斯,就对他那双明亮的眼睛怦然心动,孩子的喜欢是率直的,于是朱莉总想和布莱斯在一起。随着慢慢地长大,步入青春期的朱莉开始思考漂亮眼睛之外的事情。朱莉每周都把自己养的鸡蛋送给布莱斯家,却发现布莱斯听信了爸爸对鸡蛋不卫生的怀疑,偷偷扔掉。朱莉对布莱斯的谎言充满了失望,她开始怀疑布莱斯不是一个整体大于部分的人,或许只是一个眼睛长得漂亮的男生。随着情节的推进,布莱斯渐渐不自觉地喜欢上朱莉的时候,面对好友的质问,碍于面子的布莱斯不仅没有勇气承认,还说了嘲笑鄙视朱莉家的话,碰巧听到的朱莉对布莱斯大大的失望了。直到布莱斯一家请朱莉一家做客,朱莉看到布莱斯父亲外表充满优越感、盛气凌人但内心懦弱,看到了布莱斯一家人之间的冷漠,朱莉终于觉得自己对布莱斯彻底地放下了,她终于明白了父亲说的“你必须看到整体。一幅画并不是它各个部分的简单相加。一头牛只是一头牛;草地只是长满青草和花朵的土地;透过树枝的阳光,也不过是一簇光线而已。但你将它们组合在一起,却像魔法般美得不可思议”。而布莱斯却在对朱莉由厌烦到好奇,从不喜欢到喜欢,最终也明白了朱莉就是外公说的那种人:“有些人沦为平庸浅薄,金玉其外,而败絮其中。可不经意间,有一天你会遇到一个彩虹般绚丽的人,从此以后,其他人就不过是匆匆浮云。”最终,两个少年在共种梧桐树中小手轻轻地碰在一起。其实,不论是朱莉还是布莱斯,与其说是在认识爱情、认识对方,不如说是在认识自我,在成长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地由表及里,看清生活中有价值的部分。如何认识生活的本质,是人一生的功课,而在青春期里,它表现得尤为关键,因为它决定了自我本身。

青春期的电影往往面对的一边是复杂的文化选择,一边是多重的商业环境,青春表达的欲望被多重过滤之后,加注了怀旧、反思、残酷等文化身份,在这些主题的反复叙事中,青春片变成了类型片。而《怦然心动》恰恰剥离了流行的文化属性和消费属性,只讲青春的故事,回到青春的本真,不需要刻意融入消费的元素,回到人共有的内化的情绪,简洁、清新、本色的叙事成为青春期电影流行文化中的经典个案。

其实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青春不是充满文化色彩、政治风暴,青春不一定都打架斗殴、血色浪漫,对多数平凡的人和平凡的人生而言,青春就是其本来的颜色,葱茏的、青绿的,甚至在不为人知的安静表面,蛰伏着一颗悸动的心,慢慢地体会着自我的成长,完成对于自然、对于世界、对于自我的认知,这个过程也许孤单,也许脆弱,也许坚强,也许快乐,不论属于何种,对大多数人而言,青春就是泪眼中透过树叶仰望阳光的色彩,温情的感慨,就像看到《怦然心动》中的女孩在大树间遥望远方,让人温暖得潸然泪下。因为电影的  叙事把青春还给了青春本身,不夸张、不奢华,也不浓烈,而是简单的、平凡的、大多数的自我成长的青春本色。一如青春期代表作家韩寒一再盛赞《怦然心动》中的精彩叙事:有人住高楼,有人在深沟,有人光芒万丈,有人一身锈,世人万千种,浮云莫去求,斯人若彩虹,遇到方知有。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4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立项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HB14SH003);邢台学院教改研究项目立项(项目编号:JGY14013)。

[参考文献]

[1] 戴锦华.电影批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 [美]大卫·波德维尔,克里斯汀·汤姆森.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

[3] Mary Douglas.Natural Symbols[M].Harmondsworth:Pelican,1973.

[4] 陈旭光.当代中国影视文化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5] 杨健.电影剧本的创作理论与方法[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2.

篇9

流行文化是伴随现代社会的产生发展而兴起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具有流行性特征的文化现象。它包括音乐、体育、影视动漫、互联网、即时通讯、服饰、时尚等诸多元素。流行文化以其光鲜亮丽的外装,轻松诙谐的内容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青少年学生。面对今天这样的社会大环境,语文教学理应担负起引导青少年对流行文化进行甄别、选择的责任。同时,选择学生喜闻乐见、有教育意义和实用价值的流行文化元素,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不仅能提高中职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帮助他们甄别流行文化,还可以从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上着眼,创新教学内容和形式,进而推进语文教学改革。近年来,围绕我校江苏省课改课题的研究和实施,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了很多尝试,本文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初浅的体会。

一、在流行歌曲中品读诗歌、散文

按照《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教学要求》,语文教学要树立“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语文课程理念,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应使全体学生获得必要的语文素养;同时要增进课程内容与生活及未来职业的联系,根据学生的个体发展及不同职业类别对语文的要求,设置相应的教学内容,开发利用多方面的课程资源,构建灵活、开放而又有活力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体系。“流行歌曲可作为语文课程资源。一方面,时代特征、当代中学生的特点以及新课改下的语文课程对流行歌曲有迫切需要。另一方面,生活教育理论、多元化教育理论以及隐性课程理论为流行歌曲走入语文课堂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流行歌曲包含丰富的语文课程资源。”充分开发和利用流行歌曲这个课程资源,有利于教学模式的革新,可以变单一、封闭的课堂接受式教学模式为互动的开放的学生自主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习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本就和当时的流行歌曲密不可分,《诗经》与汉乐府本身就是民歌,既然是歌曲,他们就带有一定的旋律,宋词元曲更是配乐而和,这些都印证了诗歌与音乐是密不可分的。而当代的许多流行歌曲也在努力寻找古代诗歌的旋律。如大家熟悉的《明月几时有》、《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无言独上西楼》这几首歌,歌词本就是古代诗词,许多歌曲到了歌星的口中,就可引起人们无尽的遐想。在教学这一类作品时,恰当地运用这些歌曲可以使教学更加轻松有趣,也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的意境。还有一些诗词,和流行歌曲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特别是在内容方面。在教学时把歌曲带到课堂上,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蒹葭》时,配上歌曲《在水一方》,如梦如幻的歌曲背景很容易让学生进入到诗歌的意境之中。

一线的语文老师都知道,如今的职校学生,要他们背诵几首诗歌很难,可要他们说出流行歌手的名字,多半会如数家珍,对于流行歌曲,会顺口哼上几句。流行歌曲对学生的影响到了无法忽视的地步。让流行歌曲走进课堂,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从某种程度来说,也是语文教学的良策。学生重“歌”轻“诗”,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流行歌曲的情感“或晴或雨”,符合他们的审美倾向,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为诗地处高处、远在古代,让他们有可望不可及的距离感。那么,把这两种因素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效果很好。在教学实践中,许多学生特别喜欢周杰伦的歌曲,稍加分析可以知道,周杰伦的许多歌曲和古典诗词、传统文化密切相关。如《台》、《青花瓷》、《本草纲目》、《千里之外》等,这些可以直接作为欣赏的材料。当代流行歌曲,有许多首歌跟经典诗文相关。在教学散文《荷塘月色》时,甚至有的学生不知不觉中就哼起了歌曲《荷塘月色》,课堂气氛顿时活跃。学习《长江三峡》时,聆听歌曲《长江之歌》也为课堂增色许多。有些流行歌曲以优美的意境,积极励志的主题吸引着学生,如《蜗牛》、《少年中国说》等,它们可以作为语文欣赏和思想教育的素材。

教学实践证明:在诗歌、散文的教学中,适时地引入流行歌曲,既可让学生与流行文化亲密接触,又可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领略课文的魅力,增加语文的修养。

二、影视文化拓展了原创作品

影视作品形象化,画面感强,跟年轻人的心理特点相适应,受到大部分学生的热爱、追捧。影视文化的审美符合语文教育的需要。当今的语文教育已极大地受到影视文化的影响,影视文学不仅向学生传播自然界的各种美,也在传播着人类生活中的各种美,表现了社会生活,展现了社会生活的多元化。而社会生活正是语文教育的本源。影视文化的语言通俗活泼,更符合职校学生的审美,降低了他们的理解难度。

青少年的成长环境也为语文教育的渗透提供了可能。他们从小就在影视文化中成长,特别是许多优秀的动画片,如《猫和老鼠》、《西游记》、《米老鼠与唐老鸭》等。而一些优秀的影视剧不仅使人们的生活内容更加丰富,也让我们的课堂变得更宽广、更生动、更活泼。从一定角度来说,影视文化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也拓展了原创作品。我们都知道,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无疑和影视作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国古代四大名著早就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走向艺术舞台,选入职高教材的《祝福》、《雷雨》、《茶馆》等也早就被搬上了银幕。在讲授这些文章之前,先让学生看影视作品,然后再和课文比较,使学生先有了感性认识,再有理性的分析,不仅理解了形象,还能使形象更加丰满。通过电影电视作品同原著的比较,让学生体会作品的精妙内涵,体会原作语言的优美之处,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感悟能力。实践证明,影视作品同语文教学的结合操作性强,也是最容易让全体学生接受的方式。但课堂教学时间安排有限,如何去筛选作品,巧妙地跟教学结合,是语文教师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三、广告,丰富了说明介绍

广告,和语文教学的距离看起来很远,但越来越丰富的广告语言使学生们对许多广告词耳熟能详,津津乐道,让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不得不重视这一现代传媒形式。也许有人会说,广告也是影视文化的一部分啊,确实如此。熟悉语文教学的人都知道,说明文、应用文的教学较为枯燥。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兴致大家也都一清二楚,无需缀述。而广告用语却形象生动、高度凝练、简洁明了,许多用语甚至已成为日常用语甚至口头禅,如“我的地盘我作主”、“一切皆有可能”、“把精彩留给自己”等广告词。如果说明文能像广告那样让人耳目一新,课堂效果如何就可想而知了。我们都知道“良药苦口利于病”的说法,说明文的教学就像是苦口的良药,是良药,但苦口,而广告就如同胶囊、包有甜皮的药丸一样,给人甜美的感觉,更易让人接受。因此,进行说明文教学时,尝试着用相关的广告词导入,让学生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进入学习,使枯燥的课堂饶有趣味。如在讲授《景泰蓝的制作》时,笔者用“七彩云南翡翠”的广告词导入,再转到“景泰蓝”上来,学生一下子被吸引进入课堂。为了让学生抓住说明事物的特征,通过让他们编写广告词来达到教学目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提高许多。再比如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让他们尝试做导演,设计拍广告,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实践活动的一些思考

将流行文化元素引入职校语文阅读教学,是对传统语文教学的创新,也是一种探索。流行文化元素的范围很广泛,除了本文列举的几种元素外,还有很多,如服饰文化、体育文化、住宅文化、交通文化等。文化的范畴本就“无孔不入”,让这些文化小范围地走进语文课堂还可以,可要是系统地进入就需要多几分思考了。笔者曾在“流行时文美文阅读”方面做过调查,学生眼中的时文美文和语文课堂中的许多要求相去甚远,他们的审美观也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让众多流行文化元素充分地为语文教学所用,还需要语文教师多用些心思。流行文化可以丰富语文课堂,而站在另一角度看,由于流行文化对诗文的明晰化的阐释,使学生的审美趋于同一,从而大大缩小了学生的审美空间。文学欣赏中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现象将成为过去。长此以往,很容易形成千人一面的僵化局面,与大力提倡个性化,提倡创新思维的时代精神相悖。本文提出这些问题,旨在抛砖引玉并引起同行专家们的关注,共同促进阅读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洁静:流行歌曲,一种重要的语文课程资源[EB/OL].网络资源.

[2]参见浅析影视文化对中学语文教育的渗透[EB/OL].百度文库.

篇10

关键词:对外汉语;韩国;高中课堂;流行文化

众所周知,文化在汉语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提起中华文化,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的历史地位以及在世界上的影响力的确是不容小觑的。但是人人常常容易将中华文化等同于中国传统文化。在汉语教学的过程中,过分的强调中国传统文化。却忽视了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流行文化。实际上若是在进行文化教学的时候把教学重点由传统文化转移到更接受度更强、受众度更广泛的流行文化上。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流行文化作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天然吸引力即一个国家以吸引的方式影响其他国家的能力。“吸引”其他国家的目的,是不战而胜地同化对方。所谓“同化力”,是指一个国家所具有的一种塑造其他国家喜好、取向和价值观的能力。比如美国的好莱坞、日本动漫、韩国的流行文化都是国家形象塑造的有力手段。如果说欣赏书法、戏曲这样的传统中国文化确实需要具备一定的语言能力。而流行文化所带来的这种零距离感却是独一无二的。并且在现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文化的本身是多元的,交流的渠道也是多元的。易于沟通与理解的表现方式,深入人心的感染力是流行文化具有的独特优势,所以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如果能充分考虑到流行文化的作用,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特别是教学对象如果是青少年时,流行文化这种天然的吸引力和零距离感。更加容易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更加容易激发起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从而激发起对汉语学习的兴趣。

一、将流行文化运用到韩国高中的汉语课堂的原因

(一)韩国高中汉语课堂是具有教学对象的合适性的。因为韩国高中汉语课堂的教学对象大都是青少年。事实证明流行文化吸引力更多作用于青少年。因此利用流行文化进行汉语教学的首选对象应该是青少年。

(二)流行文化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汉语学习动机,还能激发学生的汉语学习兴趣。

首先,流行文化的引入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跟我们中国的学生会因为喜欢看美国电影学好英语,喜欢日本的动漫学好日语,喜欢看韩剧学好韩语一样。随着网络文化、粉丝文化的兴起和中国的流行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增加,会让学生选择汉语学习的动机更加多元化。许多青春期的学生会将对中国偶像的崇拜或者对中国的流行文化的喜爱来作为学习汉语的动机。

再者,苏荷姆林斯基说过:“培养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进行复杂认知活动的主要动力。”因为流行文化自身的趣味性的特点。如果能将其运用到汉语教学中。是会极大的丰富汉语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二、如何将流行文化运用于韩国高中的汉语课堂中

将流行文化运用到韩国高中的汉语课堂,主要采取图片视频影音法、歌曲法等。

图片视频影音法,目前韩国的汉语教材也越来越注重引入流行文化因素。比如韩国某高中所使用的汉语会话课的教材《中国语会话》就专门设有一课主题围绕中国的电影,电视剧以及韩流和汉风的话题。又比如这一教材也在某一课用中国电影《不能说的秘密》里的台词作为重点句型导入。所以我们如果能将教材中出现的影视资料用视频图片的方式在课堂上展示播放。不仅能让学生对相P课文内容进行更直观的了解,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还能根据这类课文主题,设置相关文化课,通过介绍电影电视剧,让学生学习一些类似“电视剧、韩剧、连续剧”和“动作片、恐怖片、喜剧片、动画片”这些同一义场的词汇。还可以设置相关会话场景如“在家看电视剧”或者“去电影院看电影”让学生进行有关会话表演。或者进行电影台词配音也是一种很好的课堂活动方式。

歌曲法,歌曲法顾名思义及教学生唱汉语歌。不过跟以往教给学生唱《茉莉花》、《北京欢迎你》这一类型的歌曲不同。教学生唱如今中国的流行歌曲的效果会更好。比如,中国当红偶像组合TFBOYS,不仅其年龄跟韩国的高中生相仿,而且其歌曲也比较简单欢快并且朗朗上口,歌词也以简单的名词及陈述句居多。十分适合作为教学材料。比如其歌曲《青春修炼手册》里面的“跟着我左手右手一个慢动作,鼻子眼睛动一动耳朵”这类歌词。可以在学习“方位词”和“五官”这一类词的时候学习这首歌,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记忆。歌曲法既能增加学生们的课堂开口率,又能提高其汉语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短时间内获得巨大的汉语学习得成就感。能取得很大的教学效果。

总之,流行文化运用到汉语课堂中,不仅能丰富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增加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还能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教学效果更加明显。

参考文献:

[1] 单世联.“软实力”论述中的流行文化[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4,16(6): 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