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产业现状范文

时间:2024-02-27 17:51: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煤炭产业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煤炭产业现状

篇1

关键词:哈萨克斯坦,水泥,煤炭,粮食

为进一步实现哈萨克斯坦非能源产业的又好又快发展,哈萨克斯坦政府消除经济领域发展的固有障碍,已成功实现非能源领域实业投资环境改革,使得投资多样化和开发潜在投资力量逐步增强,完善投资渠道,培养劳动人才、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推动哈萨克斯坦国内的非能源产业的发展。哈萨克斯坦非能源领域吸引外资和提高竞争力方面的可挖掘潜力是可圈可点的,如粮食产业、纺织业、冶金业、核工业等,都成为哈萨克斯坦政府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努力摆脱对能源产业的过度依赖,走多元发展的经济建设路线,建立健全哈萨克斯坦经济体系,保障哈萨克斯坦国家的经济安全。

一、采掘冶金业的现状与趋势

哈萨克斯坦的采掘业在过去、现在都是国际市场上具有很高的竞争力,尽管哈萨克斯坦政府实施了加快工业革新发展计划论文格式模板,其采矿冶金综合体目前却仍处于出口定位型经济阶段。所有采掘及其制品实际上都出口国外,而国外却采用哈萨克斯坦的原料生产更高端且价格更昂贵的产品。

(一)铁矿业

采掘冶金综合体是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的一个基础性工业部门,其出口额在哈萨克斯坦出口比重中占16.1%。哈萨克斯坦铁矿产量在全球居第十三位(2006年),钢产量居第三十五位(2005年)。哈萨克斯坦的采掘冶金业包含铁矿生产、钢铁品与铁合金生产、铬业、锰业与镍业几个子部门。铁业、锰业、铬业以及在建的镍业均为本领域出口的基本组成部分。

哈萨克斯坦几个正在开采期的铁矿已探明的储量逾60亿吨,包括:1)、索科洛夫-萨尔巴伊斯克矿区(包括卡恰雷),其已探明储量逾25亿吨,含铁量为8-43%,现在它是马格尼托戈尔斯克钢铁公司(俄)的原料基地。2)、里萨科夫铁矿已探明储量逾30亿吨,含铁量为34-38%,其是AMT公司的主要基地;3)、阿塔苏(卡拉扎里)铁矿目前并未全速开采,原因是选矿与锰分离设备不足;4)、肯托别铁矿,已探明储量逾8亿吨,含铁量为48-70%;5)、已探明储量逾3900万吨的阿坦索尔铁矿,含铁量为37-57%。其中索科洛夫-萨尔巴伊斯克采选矿联企是哈萨克斯坦与独联体市场的最大铁矿企业之一,为欧亚自然资源集团公司的下属机构,其产品有铁球矿与铁精矿,公司的铁矿年产量超过3600万吨,其主要产品是:铁球矿与铁精矿,向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与中国供货。通过1)吸收其南部矿组对卡恰尔矿区进行重组,使整个矿的年产量达到2300万吨;2)建设南萨尔巴伊铁矿,使其年产量达到500万吨;3)提高索科洛夫矿井的年产量到1000万吨等方式,索科洛夫-萨尔巴伊斯克采选矿联企计划到2017年将原铁矿开采量提到5200万吨并生产910万吨铁球矿、800万吨铁精矿与240万吨钢坯。

采掘冶金业内囊括了以能源、采选矿与冶金企业为基础的公司。其中最大的有欧亚自然资源集团公司(ENRC)、安塞乐米塔尔铁米尔套分公司(ArselorMittalTemirtau,下称AMT公司),均为立体多方位一体化综合体,包括从采矿到出产成品的整个生产序列。哈萨克斯坦政府以这种综合性联合大集团的形式建立了从开采到加工、运输、市场销售的各环节。在钢铁方面,AMT公司是哈萨克斯坦唯一拥有整条冶金生产线的钢铁企业,主要产品包括:生铁与铸铁、厚165-240mm的板坯、厚1.8-8mm的热轧板钢、厚0.4-2mm的冷轧板钢、厚9-14mm的中等厚度板钢、厚0.4-1.5mm带镀层的板钢、电炉板钢、厚0.2-0.35mm的铁皮和多种弯型材。由于2000-2005年,AMT公司投资了5.8亿美元用于生产革新,采用了先进工艺与研发技术,推动哈萨克斯坦冶金业的现代化,满足了市场的需求论文格式模板,实现看哈萨克斯坦冶金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出口多元化。AMT公司的所有产品实际都用于出口,主要为:中国与东南亚--40%;伊朗--30%;独联体--18%;其他国家--12%,其对哈萨克斯坦镀层板钢有特别需求的是中国与西欧国家。

(二)煤炭业

煤炭工业是哈萨克斯坦国家经济中最大领域之一。哈萨克斯坦煤炭储备量居世界第八位, 集中在巴甫洛达尔州、卡拉干达州和东哈州。国家拥有4%的世界煤炭储备。煤资源储量排在中国、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印度、南非和乌克兰之后,位列全球第八,占世界总储量的4%。全国烟煤矿和褐煤矿共有近400处,预测储量达1620亿吨,烟煤和无烟煤探明可采储量为310亿吨,次烟煤和褐煤探明可采储量为30亿吨,总计为340亿吨,占世界总储量的2.6%.其中的大部分煤田分布在哈萨克斯坦中部的卡拉干达州(卡拉干达、埃斯基巴斯图兹和舒巴尔科里煤田)和北部的巴甫洛达尔州(图尔盖煤田)。其中卡拉干达煤田储量93亿吨、图尔盖煤田58亿吨、埃斯基巴图兹煤田127亿吨。

哈萨克斯坦烟煤的主要产区是卡拉干达煤田、埃基巴斯图兹煤田等;褐煤的主要产区是图尔盖煤田和迈库边煤田。焦煤产地在卡拉干达,产量比重占该地区煤产量的55%。哈萨克斯坦的煤层赋存条件很好,2/3的煤炭储量埋藏深度在600米以内,可露天开采。哈萨克坦大型的采煤企业主要集中在巴甫洛达尔州和卡拉干达州,年生产能力可达1.46亿吨。

表1:哈萨克斯坦煤炭产量年度变化表(t)

 

年份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产量

130382

126536

111880

104625

83271

76831

72647

69773

58378

74872

年份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产量

79135

73731

84907

86875

86617

96231

98384

111072

篇2

关键词:大石桥市;镁质材料;镁产业发展;耐火材料

中图分类号:F41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12)14-0028-03

大石桥市是一个“依镁而立,因镁而兴”的资源型城市,菱镁矿开发历史悠久,并以丰富的镁质资源和完善的镁制品精深加工体系而著称,被国内外誉为“中国镁都”。2002年国家科技部批准建立以大石桥市为核心的营口国家镁质材料产业化基地,2005年中国耐火材料行业协会确定大石桥市为全国镁质耐火材料生产和出口基地,2011年辽宁省科技厅批准大石桥市为“辽宁省镁产业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目前,镁质材料产业已形成了集勘查、开采、加工、选冶、销售为一体的产业体系,凭借资源优势和规模效应已成为本市经济发展的主导支柱产业,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十二大示范产业集群之一。2011年,镁质材料产业产值实现600亿元,深加工产品产值420亿元。

1镁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1.1镁质矿产资源储量丰富

大石桥市镁质矿产资源总探明储量44.56亿吨,是世界“四大镁矿产地”之一。其中,菱镁矿总储量30.06亿吨,保有储量29.19亿吨,占全省的82.2%;白云石总储量5.05亿吨,保有储量5.02亿吨,是辽宁省唯一的国家级白云石保护区;镁橄榄石总储量9.45亿吨,保有储量9.42亿吨。镁质资源分布集中,矿床大而厚,埋藏浅,适宜露天开采和大规模经营。

1.2镁质材料产业基础雄厚

目前,大石桥市镁质材料产业集群已实现装备总量及水平全国第一、高品位电熔镁砂和定型耐火材料制品产量全国第一、高新技术镁质材料制品种类和产量全国第一等6项国内之最。

大石桥市镁质材料产业固定资产总值近190亿元,从业人员达5万多人,镁质材料企业已达到700家。其中,产值20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104家,产值超亿元企业66家。营口青花集团是亚太地区第一大碱性耐火材料生产企业、营口金龙集团是全国最大的镁碳砖生产企业、营口嘉晨集团是全国最大的重烧镁砂生产企业、辽宁新发展集团是全国最大的电熔镁砂生产企业、营口菱镁化工集团是全国最大的镁肥生产企业。

1.3镁质材料生产加工能力较强

大石桥市镁质材料产品有原料、烧成转、镁碳砖、不定性耐火材料、连铸功能耐火制品、电工级氧化镁粉、人工晶体云母、镁肥、金属镁脱硫剂和镁质建材等14大系列300余种,高新技术镁质制品种类和产量居全国第一位。产品供应全国各大钢厂和建材、家电、化工等行业,镁质耐材制品占据国内60%以上市场份额,产品还远销日本、东南亚、欧洲、北美等94个国家和地区。镁产业装备总量及水平、高品位电熔镁砂和定型耐材制品年产量、镁质材料出口创汇总量均居全国第一位。

1.4科技创新能力突出

大石桥市镁质企业与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等10家高校院所建立全面科技合作关系。带动了86家镁质材料企业与国内外高校院所及大型企业集团建立了长期技术协作关系。“十一五”以来,全市已建立镁质材料企业科研机构16个,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6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6家企业被确认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每年实施科技创新项目20余项,45项镁质材料项目列入国家、省、市科技计划,其中,国家科技支撑计划3项、国家 863计划重大专项1项、国家国际合作计划2项。基本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以大型企业为龙头,以中型企业为骨干,以高校院所为依托的产学研技术创新体系。

1.5镁产业发展平台优良

为促进镁产业向园区化和集群化发展,规划建设了以镁矿资源主要产区的南楼经济开发区和官屯基础镁质材料产业园,规划面积107平方公里,重点发展镁质耐火材料初加工和中低端产品,打造国际知名的镁质耐火材料产业聚集区。现入驻企业500多家,重点企业有金鼎集团,嘉益耐火、富城集团、新发展集团、宁丰镁业,丰华实业、欣立耐材、临峰耐火、宏宇耐火等;“高镁园”座落在享受国家沿海经济带政策的沿海新兴产业区内,规划面积22平方公里,重点发展高端镁耐材、镁合金、镁化工、镁建材等高端镁制品,现入驻企业50余家,重点企业有营口青花集团金桥镁砖厂、营口广山耐火材料有限公司、营口宏远金桥耐火材料有限公司、大石桥金桥远大新材料有限公司、营口鹏轩耐火材料有限公司等。目前,两个园区内企业总数达到550余家,企业产值达到350亿元。

大石桥市镁产业的快速提升和发展,使之成为主要的支柱产业,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在经济全球化和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与国内外同行业先进水平相比,镁产业在规划管理、科研开发能力、工艺装备水平、产品技术含量等方面还有一定差距,多数企业仍处于粗放经营状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镁产业集中度不高,企业布局分散,土地利用率低;生产集中度不够,专业化协作分工差;特大型企业少,规模效应不强。二是科技资源配置不当,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多数企业没有科研机构和技术创新团队,也没有建立产学研联盟,开发高新技术产品的能力较弱,直接影响了镁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三是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耐火材料低档产品生产能力过大,供求关系失衡,导致耐火材料生产能力呈“结构性过剩”。高新技术产品的品种少,总量小,镁基化工、镁金属及合金制品、镁质建材等精深加工制品在经济总量中占据的比重较低。四是技术设备落后,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的相关试验研究深度、广度不够,原料加工企业吸纳相关专业成果能力弱,工艺粗放,设备简陋,劳动条件恶劣,资源消耗大,能源损耗高,经济效益低,环境污染严重。五是行业自律作用差,市场无序竞争严重,产品价格下降,影响镁产业在国际市场的竞

争力。

2镁产业发展方向

大石桥市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十二五”期间,镁产业将按照“多元化、高端化、规模化、生态化”发展思路,依靠科技创新,推动镁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到2015年,镁质材料产业集群产值规划目标为1000亿元以上,其中耐火材料产值达到500亿元以上,镁合金、镁金属、镁化工、镁质建材等产业产值达到500亿元以上。

2.1结构多元化

加快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实现镁质材料由主要满足高温窑炉工业需求,向满足多领域需求转变,加快发展镁合金、精细镁化工和高档镁建材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拉长产业链条,拓展产品应用领域。

2.2产品高端化

2.2.1发展高档镁质耐火材料

耐火材料的发展重点是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高档耐火材料等精深加工产品。主要有镁锆、镁铝、镁钙等各种复合耐火原料;镁锆、镁钙、镁白云石等高档耐火砖;浇注、捣打、喷补、修补等高档不定型耐火材料;连铸用整体出钢口、薄壁水口、无碳水口、透气砖等连铸功能耐火材料。

2.2.2发展金属镁及合金

利用丰富的白云石资源优势,加快发展镁金属及合金产业。重点项目有镁金属铸件、挤压件,大尺寸宽幅镁合金板材和组合件、镁合金挤压型材和板材金、铝镁合金汽车配件等。

2.2.3发展高端镁化工产品

高纯氧化镁单晶、PDP用高纯氧化镁单晶粉碎体、高纯熔融镁砂、硅钢氧化镁、医药氧化镁等新产品新技术是发展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镁制品的主要方向。

2.3发展规模化

在营口大石桥沿海新兴产业区内重点建设高端镁质产业园,包括高端镁耐材产业园、镁合金产业园、镁建材产业园、镁化工产业园和科技研发区。通过园区建设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关联度,把高端镁耐材、镁合金、镁建材、镁化工、镁金属等项目在园区集中摆放。通过扩大固定资产投资、兼并重组和上市融资,做大做强企业(集团)规模,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综合竞争能力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2.4环境生态化

制定科学有效的矿山开采计划,进行采矿能力总量调整。采用新技术,提高矿山开采率和回采率,提高集约化开采水平。同时要加强环境污染治理,推广先进的除尘技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

篇3

关键词:煤炭产业 企业税费 税费负担 策略

一、引言

税收制度是国家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是国家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合理的税收不但可以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还可以促进国家的整体发展。税费的多少与行业有关也与个人或企业盈利有关。针对煤炭产业来说,由于政府不断提升其税费,给煤炭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负担。而煤炭产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有极大的比例,关乎国民经济的产值,因此研究煤炭产业税费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在当前阶段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煤炭企业税费现状

有效的研究现阶段煤炭产业税费现状是解决当前税费问题的前提,也是缓解煤炭产业税费负担的重要手段。现将煤炭产业税费现状分析如下:

(一)煤炭企业税费内容

我国煤炭产业税费是随着煤炭产业的逐步兴起而产生的,经过1994年税务制度改革后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煤炭税收制度,从煤炭税收项目上看,其具体包含以下内容。

1、资源税

资源税在煤炭税费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设立资源税主要是针对当前矿山级差收益失衡致使煤炭企业之间出现恶意竞争等问题而设立的。在具体实施征收资源税的过程中,虽然都是以《中华人名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为主体方针,但各地区在实行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征收标准不同地区之间略有不同。例如:山西省在征收煤炭资源税时,以每吨3.2元的标准收取,在整体煤炭税费中占有越0.6个百分点。

2、矿产资源补偿费

依据我国法律制度,煤炭、石油、天然气等非可再生资源管理权,拥有权属于国家。因而煤炭企业在开采煤炭等非可再生资源的过程中应向国家缴纳一定的矿产资源补偿费。同时,现阶段我国矿产资源常出现违章开采的现象,这在极大程度上损害了国家权益,矿产资源补偿费的设立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环节这类现象。具体征收细则问题上,依据《矿产资源法》中的相关条例来实施。同时,征收上的矿产资源补偿费的分配问题也有一定的原则,例如中央政府与省级政府或直辖市之间分配比例为1:1,与内蒙古、新疆等自治区的分配比例为2:3。针对于煤炭企业,矿产资源费的不断提升以及层层分配的原则也给其带来了较大的税费负担。

3、探矿、采矿使用费和价款

煤炭企业在进行煤矿勘测、煤矿开采等工作时要向国家缴纳一定的探矿、采矿权使用费和价款。其征收费用具体金额也大都为地方行政主管部门所指定。通过对山西省探矿、采矿全使用费和价款的税费问题做调查,可知其具体征收具体原则如下表所示。

4、其他税费

上述三种税费是我国现阶段对煤炭企业主要征收的税费,在整体煤炭税费中占有极大的比重,也是为煤炭企业带来高额税费负担的主要税种。除了上述三种税费,煤炭企业还要缴纳众多税费,其中包括:土地恢复费、森林植被补偿费、污水管理费等。同时,煤炭企业还是矿难事故多发的企业,因此煤炭企业还要缴纳金额不少的安全生产费。这些税费虽然相较于前文所提到的几个税种略有不如,但是综合起来,这些税费的综合也不容忽视。

(一)当前煤炭企业对征收的煤炭税费的看法

煤炭企业所缴纳的众多税种给煤炭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部分小型煤炭企业因为负担不起高额的税费而纷纷破产,众多煤炭企业一致呼吁,煤炭税费长势过快,难以接受。然而与之相反的,有部分学者认为不可再生资源的价值是当前税费无法体现的,认为当前针对煤炭企业的税费仍偏低。这两种看法是当前国内对煤炭企业税费问题的主要方向。现针对两种看法一一做分析。

1、企业认为煤炭税费增长过快

从事煤炭行业的人士普遍认为,自1994年我国税务制度改革之后,针对煤炭行业的税费不断增高,较之其他行业,煤炭行业税费可以说一日千里,据统计,税改之后,煤炭企业平均税率高达14.6个百分点,远远超出其他行业税率。这让众多煤炭企业纷纷感到压力过大。认为煤炭税费过高限制了企业的发展,更不利于国家的经济发展。

2、学者认为煤炭税费征收偏低

当今社会有部分学者认为,不可再生资源价值无量,而当前煤炭企业过多,使得众多矿产资源日益减少。同时,煤炭企业是具有高利润的行业,虽然较之其他行业煤炭企业税费普遍偏高,但与获得的高额利润相比,可有可无。因此,认为煤炭企业税费还有提升的空间,只有根据当前煤炭企业获益来制定税费征收标准,逐步剔除小型煤炭企业,这样才能确保矿产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

三、煤炭企业税费制度改革

煤炭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极大的比重,是我国支柱经济产业,高额的煤炭税费虽然给部分煤炭企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却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建设的脚步。但是,当前煤炭企业税费过高的问题也必须得到解决,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过程。笔者针对当前煤炭企业税费负担现象对煤炭税费改革一题做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快增值税转型的进程

增值税转型是解决当前煤炭企业税费过高问题的重要手段,也是我国经济建设必然过程。增值税转型通俗讲就是将生产型增值税转变为消费性增值税,由此取消或降低一部分煤炭企业税费,从而为煤炭企业减负。同时,在进行增值税转型的工作时,国家应针对煤炭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其行业自身的特点,应该逐步放宽对煤炭行业的一些限制。例如,煤炭行业生产安全工作是极为重要的,因此,国家应允许企业将投入生产安全的费用来抵消一部分煤炭税费。这样一方面减轻了煤炭企业税费负担,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生产安全性。

(二)对现存税种做一定的整合

煤炭行业的税费高,税种多是人们普遍知晓的情况。为减轻煤炭行业税费负担,促进煤炭行业发展,国家应针对当前煤炭行业征收的税种做出充分合理的分析,剔除冗余部分,整合重复部分。例如,资源费与资源补偿费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共通点,可以多税并收。同时,在进行税种整合过程中,可以适当提升一部分税种的征收比例,确保税种被整合后其自身作用仍然能够得到保障。这样既能在极大程度上减轻煤炭企业税费负担,又能确保国家在煤炭行业中的利益。

(三)重视环境保护,制定新税种

煤炭等矿产行业的发展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经济建设的脚步,但是,这类开采性行业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也尤为重要。因此,可以根据这一问题对煤炭企业征收环境保护税并剔除土地恢复税、森林破坏补偿税等多余税种。同时,政府还应针对煤炭等矿产行业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的问题制定相关的法律,自然环境以及生态系统只有在法律上获得保护才能够让煤炭企业带来重视。事实上,无论是土地还是森林、草原等都是自然环境的一部分,这类税种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重复性,反复征收必然会给煤炭企业带来巨大的负担,而环境保护税的提出不仅能够确保环境恢复、环境保护工作的正常实施,更是间接的为煤炭行业减轻税费负担。同时,政府还应针对煤炭等矿产行业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的问题制定相关的法律,自然环境以及生态系统只有在法律上获得保护才能够让煤炭企业带来重视。

四、结束语

过高的税费给煤炭企业带来了极大的负担,不利于煤炭行业的发展,间接上也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针对当前煤炭企业税费问题作出系统的调查研究,找到相应的解决措施,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促进煤炭行业的发展。本文通过对现阶段煤炭企业税费现状做分析并提出针对税费改革提出几点建议。

参考文献:

[1]梁燕.浅析煤炭企业税费负担现状[J].会计之友,2011

[2]范慧军.煤炭企业税费负担和政策研究[J].商情,2012

[3]徐淑芳.煤炭企业税费负担分析与建议[J].中国电子商务,2013

篇4

胡凌凤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北京100083)

摘要:针对当前煤炭行业发展困境,提出建立产业联盟来实现行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主要对其必要性进行了深入分析。首先运用定性的波特五力模型分析了行业发展现状,阐述了联盟的意义,随后借助定量的博弈论方法比较得出产业联盟能帮助提升联盟成员效益。

关键词 :煤炭行业;产业联盟;必要性;波特五力模型;博弈论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16.009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煤炭行业的平稳健康发展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然而,现阶段行业发展面临着威胁,可以借助有效的经济组织形态来转变行业发展模式。

1煤炭产业联盟建立的必要性分析

1.1行业发展现状

分别从波特五力模型五个方面来分析行业发展现状:

(1)潜在进入者威胁。对煤炭行业来说,行业存在很强的规模经济,国家行政性准入管制严格。进口煤炭同样会冲击我国煤炭的发展,国外供应商拥有价格优势。为应对煤炭产能矛盾,国家上调了进口煤关税,然而印尼和澳大利亚两大煤炭出口国免征新关税,如此一来政策作用明显削弱。

(2)现有企业间竞争。由于煤炭市场低迷价格战不断上演,外在严峻形势只是价格战的导火索,行业内在缺陷才是根本原因。首先存在国有及股份制企业的恶性竞争产权基础,其次我国煤炭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造成过度竞争,最后煤炭产业资产专用性强退出壁垒高。行情下跌时期,这些内在缺陷使行业更容易引发恶性竞争。

(3)替代品威胁。国际能源生产和消费正朝着清洁、低碳方向发展,为应对能源发展趋势,我国大力发展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煤炭面临着巨大的被替代的威胁。

(4)买方议价能力。煤炭产品同质化严重、我国煤炭主要采购用户冶金和建材的市场集中度在不断提高、煤炭行业的“黄金十年”促使很多需求方实施后向一体化战略,均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买房议价能力。

(5)供方议价能力。由于国家对于能源结构调整步伐加快,非化石能源比重将加大,煤炭运输的需求量会受到极大影响,铁路很可能会调整其货源结构,将货运重心转向“白货”,如此一来运力会更加有限,铁路的议价能力会进一步增强。

1.2联盟建立的意义

(1)共同解决煤炭行业产能过剩、资源浪费、无序竞争、环境污染、安全生产等外部性问题。如今煤炭行业面临一系列问题对单个企业来说属于外部问题。萨缪尔森认为外部性是指生产或消费对其他人产生附带的成本或收益。理性的经济人不会考虑外部性问题,最有效的方法是外部问题内部化,产业联盟可实现这一功能。

(2)通过协同创新,实现技术进步,推动产业升级。企业协同创新是指企业创新相关要素的有机结合,通过复杂的非线性相互作用产生单独要素所无法实现的整体协同效应的过程。产业升级示意图如图1。

联盟内企业通过联营或者共同投资,能够不断促进煤化工、煤炭深加工、循环经济技术的发展,从而实现产业升级。

(3)实现良好的价值链管理,持续优化成员企业价值链,提高企业整体价值。产业联盟可以帮助优化煤炭行业及企业内部价值链:对于行业价值链优化,通过联合扩大规模提升价格优势,协同创新增强技术优势,建立信息支持系统获取供应时间优势;对于企业内部价值链优化,通过知识共享、资本共营,不断消除矿井设计及改造、采掘平衡部署、采煤方法等环节的不增值价值链,缩减成本及费用,提高成员企业竞争力。企业整体价值的提升能够大大提升我国煤炭企业竞争力。

2煤炭产业联盟必要性的博弈论证

2.1无产业联盟条件下“囚徒困境”博弈分析

假定某一市场有N家煤炭企业,各企业竞争策略为产量,用i代表煤炭企业,企业边际成本为ci,煤价为Pi,假定该地区市场上总需求量为Q0,则竞争策略模型为:

maxπi(V1,V2,VN)∑NiQi(V1,V2,VN)≤Q0(1)

纳什—库诺特均衡解为:

为分析市场中的“囚徒困境”,将N家煤炭企业视作一个“煤业集团”,用w代替,令cw为煤业集团的边际成本,并令c1=c2=…=cN=c,则可求得:

,设两个煤炭企业i、j,若企业i与其他企业均坚持库诺特均衡产量,而企业j减产Δq,此时两企业利润为:

此时可得博弈模型(见表1),各数值从大到小用1-4标识。

表1显示企业i和企业j的占优策略均为增加产量,如此便陷入了“囚徒困境”,在供过于求的市场格局下,最终形成过度竞争。

煤炭行业价格战便可由上述博弈解释,为实现帕累托最优,应由竞争走向合作,借助产业联盟,共同提升企业效益。

2.2产业联盟条件下合作博弈分析

产业联盟效益是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为量化效益值,模型运用支付效用来表示各联盟成员收益。煤炭产业联盟可表示为:设N为n个企业组成的产业联盟,其效益由煤炭资源利用率x1、规模经济x2、资源配置效率x3、社会成本x4、技术发展水平x5、知识共享价值x6共同决定,用特征函数VN(x1,x2,x3,x4,x5,x6)来表示。

煤炭产业联盟的分配可表示为存在一个n维向量X满足:

∑i∈NXi=VN(x1,x2,x3,x4,x5,x6)Xi≥V(i)(3)

Xi为每一个局中人获得的支付效用,V(i)为第i个局中人单干时的效用。若模型有解,则联盟能够有效提升成员企业的效益。

对于求解上述分配模型,1953年夏普利(S.Shapley)便给出了n人合作博弈解的概念—夏普利值,其预测出了局中人唯一的期望收益配置。设φi(V)为局中人的期望效用对于煤炭产业联盟[N,V],存在唯一φ符合上述公理,且:

夏普利值可以给出煤炭产业联盟的唯一分配方案,其中联盟成员获得了比其单干时更多的收益,这就解释了煤炭企业间为什么要选择协同战略,产业联盟对于现阶段行业发展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可以有效缓解煤炭企业的经营压力。

3总结与展望

煤炭行业面临着进口煤炭冲击、企业间竞争激烈、替代品替代优势强、买方议价能力逆转、供方议价能力增强的挑战。此时可以借助产业联盟共同解决行业外部性问题,通过协同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实施价值链管理提高企业整体价值。现有形势下煤炭行业容易陷入个体理性但集体非理性的局面,而构建联盟后成员企业效益能获得提升。从定性和定量角度来看,产业联盟的建立都十分必要。

然而要使产业联盟较好发挥其作用并非易事。组建初期要考虑成员的选择,联盟机制的组建问题;运行时期要考虑联盟运行的稳定性,联盟内部利益的分配,与非联盟之间的关系,与政府的合作等问题。因此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可以从上述应关注的问题入手研究解决的方案及办法,真正为煤炭行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梁嘉骅,范建平,李常洪,等.企业生态与企业发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沈丽娟.关于长三角产业联盟与企业创新的分析:文献综述[J].经济研究导刊,2008(30)

3姚伟峰.企业协同创新理论研究综述[J].知识经济,2013(18)

篇5

【关键词】 煤炭产业 集团化战略 分散型产业

一、我国煤炭资源现状与我国能源构成

我国是举世公认的煤炭资源丰富的国家之一,按国际通用的经济可采煤定义,现有统计资料表明:我国煤炭资源远景储量为50592亿吨,位居世界第二。我国煤炭可采储量为1145亿吨,占世界煤炭可采储量的11.02%。我国保有储量总量中的精查储量2299亿吨,与世界探明可采储量相比,位于前苏联、美国之后,居世界第三位。根据田山岗等人《中国煤炭资源有效供给能力态势分析》一书的分析:中国煤炭资源的有效供给能力,其满负载量为原地可采量2064亿吨,准有效量1281亿吨,净有效量1037亿吨。中国煤炭资源供给的基本态势是:总量丰富,但有效供给能力不足。

根据1991年到2005年间我国的能源生产总量及其构成表(表1)和同期我国的能源消费总量及其构成表(表2)所反映的近十五年间我国的能源生产与消费状况,可以清楚的看出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绝对优势地位。

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比重中占据绝对优势地位体现在两方面,即在能源生产结构中占优势地位和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占优势地位。在过去的这十几年间煤炭占能源生产总量的比重最低的时候也有71.8%,远大于同期石油的产量在这一结构中的比重;这一时期煤炭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最低出现在2002年为66.3%,其他年份均高于这一比重值。这里我们从能源生产和消费两方面分析出了煤炭在我国能源中的绝对优势地位。2005年,煤炭分别占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的76%和69%,在可以预见的相当长时期内,我国仍将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

二、煤炭产业走集团化道路的必要性

1、煤炭产业实施集团化战略能够保障我国能源的安全

煤炭产业通过走集团化道路改变目前我国煤炭产业竞争主体过多而造成的资源无序开采、市场无序竞争局面,还能把我国煤炭企业的经营范围从国内扩展到国外,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销售,到最有利的地方投资办厂,实行合作开发,联合经营;在国外设立销售网络,占领市场,直接销售,或集资放贷,多种经营,提供服务;由单纯的商品出口转向发展跨国公司(企业)的外部市场贸易条件和内部先天优势,并将我国急需的优质煤炭供应国内,延伸我国的煤炭资源供应链,确保我国的能源供应多样化和可持续性,延缓我国资源的紧张形势。

2、煤炭产业实施集团化战略能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煤炭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目前,世界上主要产煤国家,都形成了一个或多个占有垄断或控制地位的煤炭企业集团。世界上最大的10家煤炭公司平均每户年产原煤超过1亿吨,煤炭产业集中度很高,如2004年美国前产煤企业的行业集中度约58%,俄罗斯与印度集中度更高,一家产煤企业的市场份额就分别占到95%和77%。而我国前产煤企业的产业集中度约为25%。“十五”期间,我国煤炭企业的大型化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已形成3000万吨级以上的煤炭企业10家,其中,亿吨级特大型企业集团2个,5000万吨级的大型企业3个,此外23家煤炭企业跨入全国500强。但是相比国外先进煤炭企业仍存在着产业集中度过低、煤炭市场无序生产和竞争、资源综合开采和利用率低、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等诸多问题。

3、煤炭产业实施集团化战略有助于解决我国煤炭产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类问题

我国煤炭产业面临几大问题:(1)资源开发秩序乱,资源回收率低;(2)矿区环境恶化保护投入少,综合治理滞后;(3)安全基础依然薄弱,安全生产形势严峻;(4)科技水平差距大,创新能力不足;(5)生产力落后,产业集中度低;(6)企业负担沉重,职工收入水平低。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在煤炭产业实施集团化战略通过组建大型煤炭企业集团能够综合考虑集团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从而合理有序的开发煤炭资源;能够利用资金、技术优势改善煤矿安全生产装备水平,从而解决安全投入不足和安全欠账问题,提升煤矿安全生产能力;能够利用自身的规模优势,充分利用新的技术、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降低煤炭产品的生产成本并依靠企业内部机制解决生产企业重产出、轻投入问题,从而提高集团的盈利能力和员工的收入水平。

4、煤炭产业实施集团化战略能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

2004年以来,我国出现了电油煤运全面紧张,全国各地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拉闸限电,也导致我国区域经济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国家为此也采取了全面的措施,缓解来自上述四个方面的压力。例如,发改委为升级大秦线解除煤运瓶颈斥资9亿。2002年大秦线完成运输量1.034亿吨,运输能力已经饱和,但仍与我国煤运需求差距悬殊。2003年,铁道部再次对该线进行扩能改造,当年运量达到1.2168亿吨。2004年我国煤电油运紧张状况加剧,铁路部门进一步加大力度对大秦线进行挖潜扩能,开行1万吨重载货运列车,使得运量达到1.5亿吨。由于此线上为输送煤炭要道,在煤炭企业数量众多的情况下国家很难调控。

三、煤炭产业走集团化战略的可行性

1、客观条件

从客观上讲,一是我国煤炭工业发展现状及行业布局为实施集中化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2000年末,我国有煤炭探明开采储量2000亿吨,丰富的煤炭资源是我国煤炭产业实施大集团战略的重要基础。二是国内外煤炭企业和行业外其它企业的发展为我国实施集团化提供了成功的经验和示范。世界上主要产煤国家,如俄罗斯、印度、美国、澳大利亚等,都形成了一个或多个占有垄断或控制地位的煤炭企业集团。

根据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M・E PORTER)的理论,我国煤炭产业属分散型产业。分散型产业的重要特征是没有任何一家企业占有显著的市场份额,也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能对整个产业的结构施加重大影响。与发达国家的生产集中度相比,我国前8名企业在全行业中的产量比应该达到目前全部大型企业共116家占比水平,即40%以上,还有很大难度,同时也表明煤炭行存在大量的企业购并机会。2005年我国共有各类煤矿(井)22000处,产量21.9亿吨,其中:国有重点煤矿(井)724处,产量10.4亿吨;国有地方煤矿(井)1702处,产量3亿吨;乡镇煤矿(井)约20000处,产量8.5亿吨,产量比例为47∶14∶39。从以上数据来看,它能够为我国煤炭集团形成奠定基础条件。

2、主观条件

从主观上讲,党和国家调整经济结构的决心和力度,为我国煤炭工业实施集团化发展提供了政策方向。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较为明确指出,要在培育和壮大企业集团上寻求突破,加速资产重组和企业并购,促进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优势产品、优秀企业家集聚,发展壮大一批主业突出、实力雄厚的大企业集团,使之成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载体和支撑。

“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到,要培养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以市场运作为主,强化政府推动和政策引导,打破区域界限,发展跨区域企业集团;打破行业界限,发展煤、电、化、路、港为一体的跨行业企业集团;打破所有制界限,发展各类资本参与的混合所有制企业集团。

2000年底,在中央直接管理的44家国有特大型企业中,煤炭行业有神华集团;在国家的120家企业集团试点中,有兖州矿业集团公司;在全国520家国家重点企业中,煤炭行业有34家。在“十五”期间,已形成3000万吨级以上的煤炭企业10家。其中,亿吨级特大型企业集团2个,5000万吨级的大型企业3个。煤炭企业与电力、化工等企业合作步伐加快,向区域化、多元化发展,23家煤炭企业跨入全国500强。从以上的发展趋势来看,我国的煤炭企业完全有能力在现有政策的指导下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实施集团化战略。

四、结论

煤炭产业走集团化发展战略符合当前党和国家对国有企业改革的方针政策和煤炭工业的发展方向,符合煤炭企业自身和发展战略要求,符合我国煤炭产业发展目标要求。在我国煤炭产业现有的发展情况以及政策之下,实施集团战略也是可行的。因此,有理由认为煤炭产业实施集团化发展战略是实现我国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 中国煤炭报[N],2004,3,11。

[2] 国家经贸委:《煤炭工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3] 仵自连:我国煤炭产业过度竞争原因及对策,经济经纬[J].2006,4。

篇6

关键词:煤炭企业 转型升级 延伸产业链

中图分类号:F42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8(a)-0076-02

煤炭资源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顶梁柱”,占据了我国能源结构的60%,极大地拉动了国内经济发展,改善了人民生活质量,但自2012年下半年,中国煤炭“黄金十年”渐入尾声,煤炭市场供大于求,煤炭资源滞销饱和,煤炭行业发展受阻严重。目前,煤炭企业急需找到转型升级最优方向和产业链延伸最佳模式。

1 煤炭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首先,由于煤炭的开采、利用及处理过程给生态环境(大气、水质、植被)带来一系列危害,煤炭企业面临环保主义、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阻力,煤炭消费增速减缓。其次,在世界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大背景下,我国实施政策调整能源结构、控制煤炭消费,煤炭市场需求疲软。再次,受进出口煤炭价位的影响,进口煤炭大幅增加,企业严重产能过剩。最后,煤炭企业发展方式传统粗放,生产技术较落后,生产成本高,产品单一,煤炭采出利用率偏低。

诸如此多重因素制约着煤炭企业,我国政府虽然出台政策保障煤炭企业平稳发展,但是大的市场背景是难以扭转的,所以煤炭企业与其坐等政府救市、市场转暖,不如抓住国家转型升级关键时期积极自救、主动变革创新。

2 煤炭企业延伸产业链模式

2.1 煤炭企业转型升级方向

煤炭企业转型升级要本着低碳、绿色、节约的方向建立碳循环经济体系(王云等,2012年;黄继新,2014年;前瞻产业研究院;2014年),从经营管理、产业结构、创新发展3个层面统筹规划,注重结构调整,根据SWOT模式分析(见图1),煤炭企业要避开劣势和威胁,充分利用机遇和优势,协调产业转型、循环经济、体制转型、管理创新、资产重组、跨区域开采、转型资金来源、职工安置以及国际化发展等诸多方面共同发展。

煤炭企业产业链的延伸,可以缓解当前产能过剩的现状,加大企业内部煤炭消费和转化力度;可以发展多元化煤炭经济,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可以充分利用煤炭内蕴价值,提高产品整体附加值;可以保护环境,完全契合当前国家号召的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策略(王汉斌等,2009年;前瞻产业研究院,2014年)。所以,煤炭企业产业链的延伸是煤炭行业“转型升级”的最优路径和方式之一。

2.2 煤炭行业产业链分析

煤炭行业生产相关度最大的4个下游行业,即火电、钢铁、建材和化工行业(总消耗煤炭量超过80%)(张小强,2014年;中金在线网,2016年)。根据碳循环系统细分煤炭行业下游产业链,可追踪到煤炭消费的最终端:基础建设和房地产。同时根据煤种对煤炭产业链条图谱进行细化(见图2),电力行业、钢铁焦化行业、化工行业分别占据了动力煤、炼焦煤和无烟煤的大部分消耗量(中金在线网,2016年)。

2.3 煤炭行业链延伸模式

煤炭产业链延伸升级可概括为两种方案,一是产业链纵向延伸,通过改进生产技术,调整产品结构形式,提升煤炭产品附加值,使得支柱产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张梅芬等,2015年;刘彬,2008年;王汉斌等,2009年;任一鑫等;张小强,2014年);二是产业链横向拓展,谋求可替代产业,开拓新的发展领域。

首先,以科学技术为动力源,以煤炭为原材料,大力发展清洁高效能源。以煤热解、煤气化为基础,发展煤制油、煤液化、煤制烯烃、煤制二甲醚、煤制甲烷气、煤制乙二醇为主导等先进工艺技术(余中刚等,2014年);在转化过程中保证零污染排放,并且实现半生资源(铝、镓、锗、铀等)进行高效综合利用、废弃物及低等廉价散煤整合重新利用(能源网,2014年)。

其次,借助互联网时展新型智能销售模式。煤炭电商有助于煤企降低库存成本,增加新的销售渠道,同时便于发展、绑定客户,助力企业良好经营和持续发展(李旭轩,2013年;路克嘉,2011年)。基于物联网系统,统筹一次能源(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核能)、二次能源(电力、清洁燃料、液体燃料)、智能电网、储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和终端用户,建立多能源智能调配、清洁低碳能源与智能能源系统科学结合、高效利用体系(郭卫东,2012年;中金在线网,2016年)。

最后,促进煤炭与新能源、可再生能源联产技术结合。结合我国目前情况,将以水电、风电、在建核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与煤电、煤化工多联产技术相结合,不仅技术可行,而且成本可控(郭卫东,2012年)。最终实现炭由能煤源主体向新能源、可持续能源协同发展。

3 煤炭产业链延伸可能遇到的问题

多数煤炭企业在转型升级、产业链延伸拓展时都会遇到棘手的问题。首先在选择下游产业方向上,需要避开基础能源原材料产能过剩、避免产业链延伸受限;其次在技术创新上,煤化工是高端技术产业,要避免由于现代技术不到位而可能造成更为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刘雁,2010年);最后资金问题,煤炭行业入不敷出、财政困难,行业风险加大造成贷款能力不足,筹资能力下降(刘彬,2008年;中国能源报,2014年)。综上,煤炭企业如同搁浅的鲸鱼,要重回大海,困难重重。

4 结语

煤炭企业转型升级每一条产业链的拓展延伸,都是煤炭的一次加工改造、一次突破转化、一次价值的提升实现升。“黑金”煤炭经过现代高科技加工改造,不管是煤制油、煤化工,或是煤炭煤种物理性质的改变,一定可以涅重生,成为奇货可居的“白金”,将煤炭的价值充分利用起来。

参考文献

[1] 刘彬.煤炭企业产业链延伸模式的理论探析[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7(3):176-179.

[2] 王云,王云珠.基于SWTO分析的煤炭企业战略转型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2,34(2):63-66.

[3] 王汉斌,张晶,任耀.煤炭企业产业链模式重构[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7(1):22-24.

[4] 刘雁.对大型煤炭企业产业链转型延伸有关问题的探讨[J].时代经贸,2010(32):1-3.

[5] 路克嘉.产业链延伸与业务组合研究[D].宁夏大学,2011.

[6] 张梅芬,潘孝军.煤炭产业链延伸影响机制及对策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4):161-162.

[7] 任一鑫,于喜展,叶蔚.煤炭产业链发展模式研究[J].山东科技大学经济管理,2004,30(3):26-27.

[8] 张小强.煤炭企业产业链延伸策略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2014(5):68-70.

[9] 黄继新.基于循环经济的煤炭企业转型升级研究[J].企业导报,2012(18):107-108.

[10] 李旭轩.基于煤炭进出口变化现状分析营销战略研究[J].煤炭技术,2013(6):246-248.

[11] 余中刚.煤化工产业发展重点分析[J].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54-57.

[12] 郭卫东.中国煤炭如何走清洁高效之路[J].西部大开发,2012(10):30-35.

[13] 煤企转型升级关键要强体魄[N].中国能源报,2014-03-26.

[14] 煤炭消费峰值2020将至行业转型趋势分析[D].前瞻产业研究院,2014.

篇7

关键词:煤炭经济;可持续发展;绿色转型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15-0005-03

不可置疑的是我国在经济飞速发展的近三十年来,尤其是在近十年来,煤炭工业为国家创造了巨额的财富,作为基础能源产业,煤炭经济在这些年的发展过程中以比较简单的燃烧发电供热和焦化方式为国内工业生产提供着近60%的经济能源贡献,但同时也给国家的环境和能源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值得警醒的是源自2008年的这场世界性的金融危机,为我们的经济运行敲响了警钟,以基础能源尤其是资源性工业发展为支柱换取经济总量快速发展的发展之路最终将导致国民经济的巨大代价:资源流失、环境破坏、发展乏力、经济独立性降低等。最近的稀土事件,无疑是最好的证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以最简单而粗暴的方式疯狂掠夺发展中国家的各种资源而不计后果,而提醒我们的恰是由此及彼的能源产业的科学发展和未来煤炭工业的发展方向应走向何方?在保证国家经济发展所需的能源基础上,如何尽可能多地为子孙后代留下这亿万年前形成的宝贵资源,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

1 我国煤炭经济现状分析

1.1 世界及我国煤炭分布情况

据2006年全球煤炭探明储量排名,美国以2446亿吨储量稳坐头把席位,俄罗斯以1570亿吨储量排第2位,中国和印度分别以1145和924亿吨排第3位和4位。

而按照中国喷煤网公布的2000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煤炭预测量已经达到45521亿吨,表1显示我国煤炭资源分类分布情况。

在我国,褐煤资源主要分布于内蒙古东部、黑龙江东部和云南东部。低变质烟煤(长焰煤、不粘煤、弱粘煤)主要分布于我国新疆、陕西、内蒙古、宁夏、甘肃、辽宁、河北、黑龙江、河南等省区;中变质烟煤(气煤、肥煤、焦煤和瘦煤)主要分布在山西、陕西、内蒙古、贵州、云南、山东等省区;高变质煤主要分布于山西、贵州和四川南部。

1.2 我国煤炭工业生产现状

据有关统计显示,截至2009年底,全国已取得采矿权的煤矿项目14423处,总产能超过36亿吨。而在2012年全国煤炭工作会议上,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吴吟通报:“2011年全国原煤产量为35.2亿吨,同比增加2.8亿吨,增量为历史最高水平。到2015年大中型煤矿产能将达到29亿吨。加上乡镇煤矿产能,2015年煤炭总产量将达38~40亿吨。”

与此同时,煤炭进口量仍将保持较大规模,同期,我国煤炭净进口1.68亿吨,同比增长了15%。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09年国内产量5000万吨以上的煤炭企业共产煤炭7.1亿吨,仅占国内全年煤炭总产量的24.7%左右,产量在1000万吨以上的企业总共43家,其中有33家煤炭产量在1000~4000万吨之间。

1.3 我国煤炭经济发展现状

根据煤炭行业协会统计,2011年我国煤炭产量35.2亿吨,约占一次能源生产总量78.6%;煤炭消费总量35.7亿吨,约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72.8%。煤炭生产和消费总量同比分别增加2.1和1.9个百分点。从煤炭投资与产能建设分析,“十一五”时期共完成投资1.25万亿元,加上2011年的4700亿元,共计1.72万亿元。按800元/吨产能建设计算,可形成产能21亿吨,其中5亿吨转入“十三五”,“十二五”净增产能16亿吨,加上现有煤矿产能,全国煤矿总产能近期过剩的问题明显。

从煤炭价格、库存和企业应收账款等方面分析,秦皇岛5500大卡市场动力煤价格由去年11月中旬的860元/吨下降到目前的760元/吨左右,下降100元/吨。1月末,全国重点发电企业存煤8078万吨,可用22天;2月21日,秦皇岛港存煤达到822万吨,创历史新高;2011年全国大型煤炭企业应收账款达到1650多亿元。

在我国煤炭的主要利用方面是:发电、供热、炼焦、煤气化、煤化工、煤建材等,但发展情况不均衡。据有关部门统计数据,煤炭在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比例高达75%以上,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的1倍以上。虽然煤炭储量绝对数位列全球前茅,但每年开采量和消费量巨大,中国煤炭资源的储采比低于50年,小于全球的平均水平。虽然印度的煤炭储量略低于中国,但其储采比却大于200年,一旦清洁煤和煤烃化有突破性进展,印度的煤资源前景将远胜于中国。

2 我国煤炭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我国的煤炭行业在过去的50多年里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煤炭产量已跃居世界第一位。但是煤炭行业的发展依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2.1 开采技术落后和私采乱挖现象共存

据报道,内蒙古部分煤田已经燃烧了近50年,因为开采技术问题造成的地方土地、房屋、城镇塌陷,然后国家再投入巨额改造和安置资金;地下透水后,大型设备损失和人员伤亡等,形成产业发展的恶性循环。

近两年来国家在山西、内蒙古等地开展了国企整合组建大型煤炭集团的步伐,大集团发展、企业兼并重组及小煤矿关停仍为重点。按照“十一五”的规划,通过煤电、煤化、煤路等多元化发展,将形成6~8个亿吨级和8~10个5000万吨级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煤炭产量占全国的50%以上。然而“十一五”期间该目标实施较为艰难,很多私营煤矿挂靠大型国有煤企,名合实分。

2.2 煤炭经济发展与环境恶化同比增加

不断发展的煤炭工业,同时造成了环境破坏的巨大代价。一是煤矿开采造成的地质结构失衡、水资源浪费,空陷区不断扩大,地下水被强制抽取,形成地下漏斗;二是地表植被的破坏,前些年堆积的煤矸石,形成了我国煤矿矿区的特色风景,现在的很多露天煤区,开采过后的土石堆积,给自然环境造成毁灭性的破坏;三是煤炭加工、使用环节,炼焦、洗选、运输、存储、燃烧造成的废气、粉尘等给地区环境造成损害。环境专家测算,大气中90%的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70%的烟尘来自燃煤,煤炭开发利用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的矸石、腐蚀性水、煤泥、灰渣和尘垢等,已构成对工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严重危害。

2.3 煤炭行业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和谐发展压力严峻

以产煤大省山西为例,“不要带血的GDP”,这曾经是山西省提出的口号,从2009年山西开始国进民退以来,虽然出现了短时间的安全生产,但是由于煤炭价格的不断增加,加之采煤低成本与高利润的巨大诱惑,大型事故屡发不断。很多小型事故被矿主和大型集团公司内部处理,或者买通记者垄断媒体,“拜金主义”和“金钱决定一切”的理念,把生命悄悄地标上了价格。今年的王家岭矿难的事实就说明利益的诱惑是多么的巨大。同时,统计数据显示,煤矿百万吨死亡率到2007年还高达1.485,近年来,已经有所下降,到2009年首次降低到1以下,达到0.892,但与国际产煤国0.5的比例相比较还有较大的差距。巨额的安全损失,为人民的生命和社会的和谐发展造成了巨大威胁。

2.4 能源分布不平衡,导致能源配置矛盾加剧

我国煤炭资源分布以“西多东少、北富南贫”为主要特征。但同时由于铁路、公路运力限制,尤其到了冬季供暖季节和夏季用电高峰,铁路运输开辟的电煤绿色通道,充分显示了煤炭能源转移的艰难。西部产煤企业的煤炭资源无法通畅向东部转移,造成东部沿海省份从国外高价进口煤炭,致使煤炭经济运行不平衡,制约总体能源产业的均衡配置。

2.5 煤炭资源的过度开采,能源透支严重

随着煤炭的开采、加工、储运、焦化、使用链条的不断成熟,市场已经能够较透明地出现在行业面前,最大的利润出现在煤炭开采阶段,因此,开采行业吸引了更多的资本追逐,这也是新疆、青海、内蒙古、山西这四大煤炭储存省区得以快速发展的主要诱因。我国虽然有大量的煤炭资源可供开发和采掘,但人均可使用的资源却很少,按照年产量36亿吨计算人均年用煤量才达到2.7吨,过度的开采的结果是断送子孙后代的能源。同时一次性能源的过度开采,和一些发达国家的保存自有资源,购买他国能源的现状造成鲜明对比,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2.6 煤炭的供求差距不断缩小,能源产能过剩初现

近年来,随着我国煤炭勘探和资源整合力度的加大,火电自有资源已大幅度提高,加上大型煤企在内蒙古、新疆、陕西、山西等地的大规模开发,煤炭供大于求的苗头已经初步显现,据推算,2010年五大发电集团通过参控股实现的煤炭年产量将在3亿吨左右,相当于电力耗煤总量的20%。也有分析认为,到2015年左右,电力集团的煤炭自给率将达到50%。根据规划,到2015年,仅新疆哈密地区的煤炭产量就要达到7亿吨。这将导致国内煤炭供应总量大幅增加。

3 煤炭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作为煤资源大国,中国理应把煤炭作为主要的能源之一,以保证国家的能源安全。但是,煤资源在中国也不是无限制的一次能源,因此,从国家能源战略角度考虑,应该相当谨慎地使用煤炭资源,尽可能使能源来源分散化和能源结构合理化,同时,应尽可能通过市场方式充分利用全球的能源资源。

3.1 加大煤炭的深加工和科技开发,提高煤炭的循环经济建设

加快煤炭洗选业的建设,提高生产能力和入选能力的基础,增加煤炭品种,提高经济效益;将各种废物变成下一生产环节的资源,获得连续生产效率,变废为宝。发展“煤炭—洗选—热电—建材”循环产业链,将洗选加工产生的中煤、煤泥调浆处理,与煤矸石用于综合利用发电,热电联产发展供热;发展煤炭—炼焦—煤化工循环产业链,对生产焦炭的煤焦油、粗苯等副产品进行深加工,生产煤化工产品;构建矿井水循环产业链,以矿井废水和选煤废水,综合利用于矿井生产、选煤、发电、生活及农业;构建新型建材循环产业链,利用煤矸石、粉煤灰,生产矿用砌块、标砖、路面砖等新型建材,并进行土地复垦。拓宽资源利用途径,实现生产废料的吃干榨尽,提高煤炭循环经济建设。

3.2 创新煤炭开采技术,提高煤炭开采机械化程度,实现能源低碳安全开采

继续深入开展校企联合的方式,吸引科技研究的方向,加大煤炭开采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要实行一定的强制措施要求煤炭开采的机械化程度,提高煤炭开采准入门槛。广泛引进国外的先进开采技术,完善建立安全硐室、安全基金、安全投入和安全责任追究等管理制度,确保安全生产。近年来冀中能源集团在利用科技进步打造低碳经济方面走在了我国煤炭绿色发展的前列。诸如:充分采用矸石回填、废水倒灌、瓦斯发电、地热综合利用等先进技术。使高碳经济低碳运行,以此带动国家能源产业的绿色发展。

3.3 强化煤企的重组,提高我国能源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加快组建大型煤炭能源集团步伐,加大政府调控力度,有计划地开发和采掘。在十二五规划中我们可喜地看到了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将“大集团煤炭产量占全国的50%以上”调整为“大集团煤炭产量占全国的65%以上”。在强化煤企重组的基础上,加大煤炭深加工的力度,细分煤炭产品和市场,充分挖掘煤炭的市场价值,提高我国煤炭的国际竞争力。同时也要适当控制煤炭的产量,最近看到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宝国在“2010年煤炭产业高层论坛”上的表态,国家在十二五规划时考虑到产业结构调整和安全等因素,产能将进行控制,充分表明了国家对我国煤炭资源的战略调控到了实质阶段。

3.4 加强基础交通建设,提升能源的合理流动性,合理平衡煤炭资源的产需失调

近年来我国的交通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现有的铁路、水路、公路依然是制约煤炭资源产需平衡的主要瓶颈之一。一方面提高国内的资源调剂层次,另一方面提高国外煤炭资源的进口,用以平衡国内资源安全。同时还要加强煤炭的就近加工利用,将深加工后的产品再向外运输,提高特高压电力输送能力,提高洁净煤炭的生产技术,尽可能地避免运输成本提升煤价现象的发生。

3.5 加大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的提取力度和范围,引导煤炭经济向绿色能源转型

近年来,山西省开展建立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试点,吨煤提取20元左右,为山西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支持。因此随着煤炭产能的不断扩大,按照2011年全国产量35亿吨测算,若按照吨煤提取50元计算,全国将可以得到1750亿元的资金,无疑会为我们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基础。同时,加大环保治理和绿色能源的立项审批和技术开发支持,在政府可以调控的范围,统一安排基金的使用方向,无疑可以实现能源工业的宏观结构平衡和安全。

同时,在煤炭矿藏出售金和煤炭企业所得税、央企上缴利润中划出相应的资金进行绿色能源的建设,以国家之力,促进原始资源向再生资源转化,从而达到降低原始能源的使用速度,提高使用效率。

开发绿色能源与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相结合,不仅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还可以降低对煤炭的过分依赖,保障能源供应安全,同时还能减少废气排放,为改善环境质量作出贡献。煤炭对环境的危害前面已有论述,而可再生能源基本上不产生环境污染问题。仅就冀中能源东庞矿为例,该矿采用的风源热泵系统将矿井回风温差作为能源,通过自主研制的高效矿井热交换器,为矿井提供了可以取代锅炉、空调进行制热、制冷的风源热泵系统。据测算,仅东庞矿一个采暖季,就可节约燃煤和运行费用220多万元,减排二氧化碳5000多吨。因此,对大型煤炭企业再投资进行绿色产业建设,要加大税收、财政、银行贷款、产业政策等方面优惠的比例,带动绿色能源产业的形成。

篇8

关键词:煤炭资源;煤化工产业;产业链

一、青海省煤化工产业发展基础

1.资源现状

截至2010年底,青海省累计探明煤炭资源储量50亿吨,保有资源储量48亿吨。已查明的煤炭资源储量主要分布在祁连山中北部及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北缘两大含煤区。在保有资源储量中: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40.2亿吨,占全省保有煤炭资源储量的83.8%;海北州6.48亿吨,占13.5%;西宁地区1.02亿吨,占2.1%;其他地区0.3亿吨,仅占0.6%。煤炭资源由西到东主要分布在大柴旦鱼卡矿区、绿草山大煤沟矿区、天峻木里聚乎更矿区、江仓矿区。

2.煤炭生产现状

2010年煤炭产量为1860万吨,同比增长44.97%,其中焦煤产量1320万吨,动力煤产量540万吨。“十一五”期间,全省煤炭工业持续快速发展,煤炭供给大幅增加,先后建成了鱼卡、海塔尔、高泉、柴达尔万吨煤矿等。

3.生产预测

“十一五”期间,大煤沟、默勒二矿、三矿、绿草山、红山沟、大头羊等改扩建煤矿11处,新增产能180万吨。到“十二五”末,柴达木地区煤炭产能达到5300万吨,其中动力煤3000吨,焦煤2300万吨。

4.需求预测

预计2015年全省煤炭消费量为5000万吨,其中大通西宁等地规划新增火电装机426万千瓦,新增用煤量1500万吨,用煤量达1970万吨;炼焦用煤810万吨;其他用煤新增150万吨,2015年用煤量达830万吨。

二、青海省煤化工产业发展思路

1.资源开发

加大动力煤资源勘探力度,探明资源储量16亿吨左右;加快煤矿建设,柴达尔、先锋等续建煤矿按期建成投产;以省能源发展集团和省木里煤业开发集团为主,开工建设一批煤矿,实现鱼卡地区3000万吨动力煤、木里煤田2200万吨焦煤两个矿区建设目标。到“十二五”末,全省煤炭产能达到6000万吨,其中动力煤3800万吨,基本满足我省火电和特色产业发展用煤需求。

2.新型煤化工

结合国内外市场,立足省内、区内现有优势资源,到“十二五”末力争就地转化省内焦煤810万吨,形成600万吨焦炭生产能力,充分利用焦化所副产的焦炉气、煤焦油等化工原料,延伸发展下游及相关产业,构建煤-焦-化产业链、煤基甲醇制烯烃(MTO)产业链、煤基甲醇/碳一化工产业链、煤气化多联产产业链四大产业集群。同时增加配套基础化工原料的生产,填补短缺的发展煤化工下游产品原料,进一步拓宽下游产品的发展领域。

三、青海省煤化工产业发展重点

1.煤焦化产业链

就地转化省内焦煤810万吨,形成600万吨焦炭生产能力。作为高炉冶炼、铸造和电石等冶金、化工工业部门燃料或原料;同时发展煤气净化生产硫酸铵和煤焦油。轻油、酚油、萘油、洗油、蒽油、沥青及粗苯等副产品,供合成纤维、染料、医药、涂料和国防等工业作原料。

2.煤制甲醇及转化烯烃

积极发展甲醇制烯烃装置,通过煤制甲醇进一步发展煤制烯烃。采用国际先进的甲醇MTO工艺生成乙烯和丙烯。以鱼卡、大煤沟矿区动力煤综合利用为龙头,建设煤制180万吨/a甲醇及转化烯烃生产装置;重点发展乙烯、丙烯及下游产品,重点发展聚乙烯(PE)树脂产业链、聚丙烯(PP)树脂产业链、丙烯/氨——烯腈—ABS产品链等。

3.煤基甲醇/碳一化工产业链

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甲醇下游产业,努力延伸产业链。逐步形成以甲醇下游产品为重点的综合开发利用格局。重点发展甲醛、二甲醚、甲醇、醋酸、甲醇制烯烃、甲醇蛋白、甘氨酸、草甘膦、甲胺、氯化胆碱等产品,配套建设合成氨/尿素、三聚氰胺、有机硅等产品,促进甲醇下游产品的发展,形成基础化工原料、有机化工中间体、精细化工产品、聚合物合成树脂、醇醚燃料、饲料及添加剂六个产业群。

4.煤气化多联产产业链

重点发展IGCC煤气化多联产项目,将煤的气化与净化部分和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部分充分结合,既保证了较高的发电效率,又有极好的环保性能。推广这种洁净煤发电技术是我省发展煤炭清洁技术的重要方向。依托大柴旦地区丰富的煤炭资源建设400MW联合循环发电系统,并建设年产80万t/a甲醇生产线。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 有序竞争 营销理念 产业结构 市场壁垒

中图分类号:F724.74 文献标识码:A

我国是“贫油、富煤、少气”的国家,这一鲜明的特征显示出了煤炭在我国能源的消费中的主导地位,成为我国基础性的能量资源。透过煤炭行业的发展现状我们可以总结出,煤炭行业的发展面临着诸多不可避免的压力,一些问题的存在不仅阻碍了煤炭市场的有序竞争,而且使得煤炭行业的发展停滞不前,不利于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稳步发展。本文在分析煤炭行业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的前提下,探索合理的途径,促进煤炭市场的有序竞争。

一、引发煤炭市场出现无序竞争的主要原因

1、市场集中度过低。从目前我国煤炭市场的发展现状来看,除了大型的国有煤炭生产企业之外,市场上还存在着数量和种类众多的小型企业也在从事着有关煤炭的销售和开采工作,并且在市场中占据着不小的比重,在此种情况下,尽管比较大型的煤炭企业日渐获得比较显著的成果,但煤炭企业的集中度仍然过低,不仅不利于规模效益的形成,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无序竞争在市场上存在,造成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影响了煤炭行业的稳定发展乃至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2、煤炭营销理念比较落后。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尽管煤炭行业的发展在近些年来实现了飞跃性的突破,但大多数的煤炭企业的思想观念仍然停留在重视生产、轻视营销理念改革的传统僵化的层面上,具体表现在有些企业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不惜以牺牲质量、信誉为前提,在不讲信誉、以次充好的情况下阻碍了自身的长足进步;还有,由于营销理念的落后以及营销手段的单一等因素,使得销售不及时、煤质问题解决不完善以及售后处理不够好等问题一直存留在煤炭行业中,不利于煤炭行业的健康发展以及煤炭市场的与时俱进。

3、煤炭行业出现“供过于求”的现状。在能源结构的生产与消费方面,国家通过宏观调控等政策对其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调整,而且在环境保护等呼声的引导下,主要煤炭用户对煤炭的需求量出现了日渐下降的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使源源不断的煤炭的供应量无法及时销售出去,导致了煤炭企业的生产工作一度出现各种矛盾。还有,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健全和完善,一些垄断性的煤炭行业和煤炭部门的存在,致使煤炭市场中存在着不公平的竞争环境,显然不利于煤炭企业形成合理的“产、供、销”的默契配合局面。

二、煤炭市场实现有序竞争的良好对策

长期以来,由于产业分散、竞争主体缺乏有序合理的竞争环境等原因,煤炭企业的发展一度陷入无法前进的瓶颈期,面对着日益复杂的局面,我们所要做的就是通过煤炭企业自身的努力以及国家政策的有效支持,打破这一无序竞争的局面,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1、改革与创新煤炭市场营销理念。煤炭企业要想获得长足发展,就必须保持着敏锐的市场嗅觉,根据市场的变化不断地调整和创新自己的营销策略,才能为自身的进步提供莫大的活力。详细一点来讲,首先,要树立服务型的营销理念,“以人为本”的理念已经在社会各行各业中都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煤炭企业树立服务型的理念,是在践行以人为本理念的前提下更好的为用户服务,这就要求煤炭企业从生产、销售到售后的各个环节都要做好具体性的工作,狠抓质量、稳抓效益,以优质的服务赢得煤炭用户更多的忠诚度与青睐度,为其长足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其次,要倡导绿色营销,所谓绿色营销就是在煤炭资源的开采、加工、运输以及销售等各个环节中都要做到对资源的节约以及对环境的保护,煤炭企业要通过技术的创新以及工作手段的转变,对煤炭进行低污染的洁净处理,同时要通过合理的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绿色营销的重要性,降低煤炭生产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力,为用户营造出更加绿色、健康的生活;再者,信息技术的强大力量不言而喻,在煤炭的营销理念中,要融入进网上营销的理念,即煤炭企业结合市场发展的最新动态以及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建立专业的信息技术网络平台,扩大煤炭的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的空间和时间,同时还可以将煤炭市场的最新发展情况、国内外煤炭发展概况等信息曝晒于网络平台上,让用户了解更多专业信息,还可以鼓励煤炭用户在专门的网络平台上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从而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不仅营造了煤炭企业的良好形象,而且在获得良好效益的同时为媒体市场的健康与有序竞争做好了铺垫。

2、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煤炭市场之所谓会出现无序竞争,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尽管产业结构的调整并非一日之功,但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促使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和升级。具体来说,其一,要尝试实行集团化的发展战略,以改善煤炭企业集中度不高的现状,从国内煤炭行业的发展来看,有不少企业已经通过集团性的操作模式赢取了理想中的效益,面对这一良性发展势头,国家要给予煤炭大型企业以必要的支持,扩大他们的号召力与影响力,成为媒体市场中的龙头企业,为媒体企业集中度的形成提供活力,同时小型煤炭企业要积极的向大型集团靠拢,在通力合作的情况下形成规模效益,从而自身得到受益的同时也授益于社会。其二,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不仅可以使得煤炭产业的结构得到优化,而且为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了保障,比如,有条件的煤炭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大力发展洁净煤技术,提高煤炭利用率以及煤炭质量,同时引进先进的技术替代落后的选煤手段,全面提高煤炭企业的技术水平,诸如此类的一系列途径都能够促使循环经济模式的作用在更大的程度上得以发挥;其三,煤炭是不可替代的重要能量资源,煤炭企业应该制定出操作性强、长远性的发展规划,在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同时,注重抓住最新的市场发展机遇,以具有代表性的发展模式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政府也应当给予适当的宏观管理,促进煤炭市场的有序竞争。

3、规范和提高煤炭产业的进入和退出壁垒。结合市场经济理论的相关理论,任何一个壁垒对市场的竞争都是有不利影响的,要在更大的程度上尽量减少壁垒的退出和进入,为合理的市场竞争机制的形成提供更多的活力。(1)要通过各项规章制度的完善以及相关细则的补充,不断地规范和提高煤炭产业的进入壁垒,对与煤炭行业相关的企业进入市场的条件进行严格的限定,比如在安全生产、开采规模、产品质量、环境保护以及技术水平等方面,都要给煤炭企业以严格要求上的限定,对于不满足要求的煤炭企业要严格制止他们进入相关煤炭生产领域,保证煤炭市场的竞争能够在一个规范的系统内进行。(2)从近些年的发展情况分析来看,我国煤炭企业的退出壁垒还是比较高的,应该退出的企业却不能做到及时退出,因此,可以考虑从以下两个方面去完善这方面的问题:首先,要促使执法力度在更大的范围内得到加大,减少直至剔除地方保护主义,让不符合市场规定的企业或者破产企业及时退出市场;其次要对国有煤炭企业的退出问题作出弥补,比如大量的伤残人员、职工的二次就业、退休人员和家属等,因此国家在此方面要给予政策上、经济上以及技术上的必要支持,尽可能的更妥善的安排好煤炭企业各类人员的就业等问题,协助企业进入比较适合的新产业,保证它们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保证煤炭市场的进入和退出壁垒的科学性、合理性,促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

三、结束语

计划经济体制下,煤炭市场主要呈现出了卖方市场的状态,随着改革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买方市场的趋势日益明显,煤炭作为重要的能量资源,其市场的波动对于整个市场经济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实现煤炭市场的有序竞争已经成为目前重要的发展任务。我们要不断地总结实践经验和借鉴精华,探索更多利于煤炭市场竞争秩序得以规范的良好途径和方式,充分发挥出作为卖方市场的煤炭行业的积极作用,进一步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作者单位: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运销公司)

参考文献:

[1]裴西平. 《当前煤炭市场竞争特点及发展趋势》.中国煤炭.2003(09)

[2]张宝琴、王丽玫. 《论煤炭市场竞争与企业经营决策》.太原科技.2000(05)

篇10

关键词:采掘设备 采掘机 现状 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TD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2(a)-0154-02

我国是煤炭消耗大国,煤炭的消耗量逐年增加,与此同时我国煤炭的产量也和煤炭的消耗量一样呈逐年增长的趋势,根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3年前11个月,全国煤炭累计产量已达34.2亿吨。我国煤炭产量的大幅提升和煤矿采掘设备的技术水平快速发展并且大量先进设备应用于煤矿采掘是分不开的。煤炭产业是我国能源的主要来源,在对于能源需求量日益增大的今天,煤炭产业采掘设备的不断进步,使煤炭产业向着产量更大、工作效率更高、生产更加安全的方向发展。近些年,由于在一些煤矿挖掘设备在关键技术上有了重大的进步,带动了煤矿采掘设备整个产业的快速发展。

1 我国煤矿采掘设备现状分析

1.1 采煤机

1954年中国有了自己的采煤机,这些年采煤机不断更新换代,为我国煤矿产业的发展起到了不小的推动作用。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我国煤炭产业也向着产量更高、开采更加高效的方向发展,而实现这一目的和采煤机不断更新换代是密不可分的。电牵引采煤机代表了目前国内采煤机的先进科技水平,在国内科研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技术研发上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其中最为突出的技术研发就是能适应不同煤层厚度和储存条件的高智能电牵引采煤机的自主研发。国内具有代表性的采煤机主要是MC系列采煤机,随着这个系列的不断发展目前已拥有十大系列,采煤机的品种也增加到几十个。这里重点要提一下的就是三一重装公司的刨煤机BH38 /2×400。该机组是我国自己拥有知识产权的第一套刨煤机,这也使得我国可以脱离依赖国外厂商刨煤机设备的状况。

我国采煤机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正在逐步缩小和国外先进科学技术的差距。我国自主研发生产的采煤机种类越来越齐全,采高范围扩展到0.52~7.2 m可以适应更多类型的煤层,装机功率不断增加,从最早的液压牵引现在已经发展为具有更快牵引速度的电牵引,采煤控制也逐渐同国际接轨,采用国际上普遍应用的控制系统,采煤机也越来越向着合理的结构方向发展,利用积木式的结构优势和液压罗母紧固方式使采煤机具有更加紧凑和合理的结构。为使采煤机可以适用于多种复杂煤层并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具有更高强度和耐磨性能的材料也不断的应用于采煤机的滚筒及截齿。

1.2 掘进机械

1.2.1 悬臂式掘进机

悬臂式掘进机具有可以适应很多类型的土层的优点和掘进作业、支护作业不能同时进行从而降低了掘进效率的缺点。20世纪40年代第一台悬臂式巷道掘进机发明,到现在的很多年过去了悬臂式掘进机的性能已经有了质的飞跃。我国自主研发悬臂式掘进机是在20世纪70年代,落后于世界上别的国家关于悬臂式掘进机的技术水平。但是经过我国科学家的勤奋工作,悬臂式掘进机的技术水平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主要的进步有机型从最开始单一的轻型机械到现在中、重型机械也广泛的生产应用,切割对象不仅是煤层对于较硬的岩石也可作为切割对象,切割功率和机重都有了大幅提升。我国挖进机产品在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十多个品种,而这些品种按掘进对象可以分为煤、半煤岩和全岩这几个大类。

1.2.2 连续采煤机

20世纪20年代钻进型的连续采煤机首先被美国威明顿煤炭公司和弗兰克林煤炭公司所使用,从此连续采煤机的应用拉开了序幕。经过多年的演变连续采煤机已经是拥有截割、装载、转运、行走、降尘这些功能的综合机组,其具有较高的截割效率、截齿损耗相对较小、操作简单易懂、机器稳定可靠等优点。其强大的功能使其可以做采煤机的工作还可以做为掘进机使用,其适用面相当广泛。采煤机所采煤炭的运输方式主要有两种:利用运煤车和梭车间断的将所采煤炭运出和运用连续运输系统将煤炭运出。

我国连续采煤机技术仍处于落后国外先进技术的尴尬境地,同类产品长期靠进口外国的机械设备,EML340型连续采煤机的研制成功在我国的连续采煤机领域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预示着我国在煤矿井下短壁开采和煤巷快速掘进技术方面已经追赶上了国外先进的技术水平,使我国可以把自主研发的连续采煤机用于煤炭行业,加速了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进度。其大量的投入使用也使得我国煤炭产业在技术方面有了成功的保障。

1.2.3 采掘锚机组

20世纪80年代,采掘锚机组的相关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使掘进和锚杆支护平行作业成为了现实,这也促进了巷道掘进速度有了大幅提升。掘锚机组采用割煤和安装锚杆平行作业的方式进行工作。掘锚机组具体的工作流程为:截割滚筒和装载运输机构一同向前掘进,机组中的锚杆机随着整体推进的同时向顶板和侧帮打眼并安装锚杆,随后,行走机构带动机体及锚杆机向前移动,完成一个掘进循环。采掘锚机本身适用范围仅局限于煤巷掘进,而且还有着机型庞大的缺点,但这并不影响其在我国目前的采矿作业中任然被认为是十分出色的掘进支护设备代表。我国神华矿区所使用的ABM20型掘锚机组就是采掘锚机组应用于实际的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限于我国某些煤矿采准巷道断面相对较小,而采掘锚机组作业需要较大的空间,所以其在推广应用方面遇到了很大的阻碍。

1.3 刮板输送机

随着国家能源需求量逐年增加,国家对能源开采越来越重视,在国家政策和经济的大力扶持下,煤矿开采技术有了重大的突破,相关的技术设备也不断更新,功能更加全面、种类更加繁多。日益扩大的能源需求市场,促进了煤矿生产企业对于采煤相关技术设备的需求,对这些设备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推进了新设备的研制开发。在煤矿产业相关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借鉴国外先进技术研发创新,开发新型机械材料和新型机械设备。我国国产刮板输送设备在工作面输送设备市场中占有了绝对的霸主地位,这和我国刮板输送设备的超高性价比是分不开的。中煤装备公司研制的 SGZ1350/3×1200型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刮板输送机,是我国刮板输送机的优秀代表。

2 煤矿采掘设备的发展建议

煤矿采掘设备的不断更新进步是推动煤炭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于我国的煤矿采掘设备的发展,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参照国内发展现状总结出了一些建议。

(1)国内能源需求量的逐年增加,促进了国内能源市场的发展,煤矿采掘设备的需求量也大幅增加,而煤炭采掘设备的长足发展和能源市场的需求是分不开的。我国的煤炭采掘设备是一个大的概念,涉及到很多种设备,而我国的技术研发应该抓住重点,集中对某一方面进行研究、开发才是煤矿采掘设备发展的正确途径。

(2)陈旧的设备必然跟不上时展的步伐,所以要使煤矿采掘设备满足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需要,对于设备的创新研发是十分必要的,在借鉴国外技术的基础上自主研发创新,是我国目前煤矿采掘设备产业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

(3)国家在政策和经济上应给予煤矿采掘设备产业大力的支持。我国煤矿采掘设备相比西方发达国家起步晚了很多年,在技术方面造成了差距,要缩小和国际先进技术的差距需要国家的大力扶持,为我国对于煤矿采掘设备自主研发提供一个好的环境。

(4)煤矿生产企业是煤矿采掘设备的直接使用者,可以为煤矿采掘设备的创新研发提出更为合理的建议,并根据自己企业实际需要设计煤矿采掘设备。所以发动广大煤矿生产企业和煤矿采掘设备研发部门合作,可以有效的促进更适合我国国情的煤矿采掘设备研发出来。

3 结语

我国煤矿采掘设备经过几十年的更新换代,从以前的单一、生产效能低下、依赖国外进口到现在,种类繁多、适用范围扩大、使用国内自主研发设备。多种原因促成了现今这一值得骄傲的局面,但我们不能满足于现状,为适应国内逐年增加的煤炭消耗量,使煤矿产业更高产、生产更高效的煤矿采掘设备应相应的研发出来。为使我国的煤矿采掘设备健康发展,本文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可以为我国煤炭产业的蓬勃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