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运维方案范文

时间:2024-02-27 17:51: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信息运维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信息运维方案

篇1

关键词:关键词:运维管理 ;供电公司

中图分类号:TP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地方供电公司发展的新特点

    地方供电公司是整个供电系统计算机信息化的主体,它是整个区域电力系统信息化的重要环节,从长远的眼光来看供电公司的计算机信息化的发展。电力系统信息化是实现IT计算管理和自动化发展的主要方向。它通过计算机系统的应用,整合了电力企业当中电力自动化、电力监控与管理等多种资源,同时信息管理系统带来的降低企业成本效益。在此种趋势下,地方供电局已经成为了县一级供电公司的数据整理、应用中心,而且以跨区域的网络数据联网数据打造电力企业之间相互连通、相互支持的人力、物力、财力相结合的集团化信息电力系统管理。真正实现从企业一体化的电力信息应用平台以及一体化模型的企业数据中心,消除信息孤岛,发挥信息应用系统的整体效能。

    电力信息一体化建设的主要思想即是进行电力业务应用集成和企业数据整合,从而构建一体化的电力信息管理平台。以ERP等系统为代表。就是对于电力生产,财务、营销、设备,人力资源等部分紧耦合业务进行了全面整合,实现业务协同。秉承这种企业级综合应用的构建思想,地市供电公司的信息应用模式发生了较大变化,由原来相对独立单纯的专业级、部门级应用,转变为企业级应用,甚至朝着集团级应用的趋势发展。从信息应用架构上来看,则呈现纵向贯通、横向集成的互联互通.多交互业务联动等更加复杂的跨专业,跨区域的应用方式,信息应用趋于复杂化及多样化。

    信息应用模式的改变带来了大量新课题,信息系统的运行也不仅仅是单个系统、某个专业的管理活动,它涉及到电力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管理过程。由于业务集成与数据整合,信息应用的错误联动效应急剧增强,影响面也呈纵向横向逐级扩大。基础设施面对如此复杂庞大的集成式信息应用,如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IT运维活动面对多系统、跨部门及跨区域多用户、多平台系统,如何有效管理,同时运维队伍面对大量的高新技术,如何组织资源为我所用,信息运维管理在信息化供电公司建设的大环境下,不再仅仅是单纯的技术能力问题。更需要有体系化的管理支撑,这些与企业级的信息应用建设同样重要。

    2. 计算机系统运维保障体系建设新思路

    使用计算机系统运维方案给供电公司带来更多新的思维和新的挑战,从供电公司的硬件基础设施的发展开始,对网络、存储到应用系统,都要求具备更高的可用性、可扩展性以及安全性,提供更加强大稳固安全的支撑服务。而且围绕着计算机系统发展的运维活动,则需要更加快速的、主动、规范、有效的技术与管理方案支撑,他们的发展依托于整个技术的支持与配合。我国在制定国家电网公司SG186工程中六大保障体系的建设时,制定了保障体系的标准为:标准规范、安全防护、技术研究、管理调控、人才队伍、评价考核,覆盖了信息运维的技术与管理重点,相辅相成。地方供电公司在执行六大保障体系时,不仅要有针对自身企业的规划方式以及发展原则,而且要有实践此方案的扩展思维。

    2.1标准规范体系

    从地市供电公司层面来看,标准规范的建立主要用以规范整体运维活动,通过持续的制度化建设解决运维规范化运作问题。但是目前地市供电公司的信息化标准规范呈现来源众多、交叉重叠、缺少体系化、与实际发展部分不符以及缺少有效监督等现象,作为规范执行人员面对众多标准制度往往无所适从,使得标准规范形同虚设,不得不束之高阁,直接导致运维活动的随意化及运维管理的无序化,使信息系统的可靠性下降。地市供电公司信息化工作标准规范体系需要进行全面过滤、筛减,并建立适应新环境下的工作标准和运行规程,以先进的服务管理理念,以持续完善的规范实践,以相对稳定的制度体系。建立具有体系化、标准化的运行管理制度,指导和规范IT运维管理主体工作。地市供电公司在建立运维服务管理规范过程中,应建立标准的信息系统运行监控指标体系,以实现运维结果管理(即目标管理),并以目标为导向,以ITIL服务管理实践为指导,规范运维过程。同时通过运维关键部件及关键活动的管控,实现运维工作的精细化管理,通过结果、过程和关键点的把握,提高运维管理的有效性。

    2.2安全防护体系

    使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建设时对于其整个公司贯穿式的应用架构和开放式的业务发展都要有明显的认识。通过电脑信息化安全问题的解决,电力生产区与生活区,不同省市县3级业务,不同业务应用之间,以及多种通信方式以及外单位相互关联的业务安全隔离区域,都增加一些安全受限访问等更多更复杂的安全需求与安全限制。通过组建电子数据安全防护网,数据控制安全防护网,保障电力企业的数据能够安全、有效的运行,在受到外界的影响时,电力系统依然能够自动、正常的运行,并依据当前的情况,计算机信息系统能够自动提出自动化的解决方案供人们参考,真正做到数据安全稳定、以及系统自动化的稳定发展。

    2.3技术研究与人才队伍

   信息技术是先进技术的典型代表,具有更新换代迅速的特点,信息化供电公司依托最先进的信息技术构建企业级的管理信息系统,从网络、主机、数据库、存储、设备等基础设施到体系化的架构、应用、数据,都渗透了大量的新技术应用。面对庞大的技术认知需求以及高端技术的学习壁垒,作为地市供电公司,在人财物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组织开展技术研究工作,如何锻炼和建设具备专业化能力的人才队伍,实际上是IT运维管理中最为关键的一环。

   作为地市供电公司的技术人才队伍,全面研究信息应用各项高端技术并熟练掌握,需要长期的积累过程。为了应对迫在眉睫的系统支撑,地市供电公司信息技术研究必须从研究IT架构人手,通过对网络、存储、主机等IT基础架构以及对数据、应用系统的企业级架构的理解和深化,用全局化架构设计的视角,审视和认知IT系统之间的内外关联关系。对于信息化供 电公司复杂的企业级应用系统架构的研究,有助于技术人员洞悉IT运维的关键环节,区分系统运行核心和关键点。通过这种剥丝抽茧式的技术研究思路,能够将系统复杂的问题逐步分解成单纯的局部问题,对其中的核心部件以及高端的技术,完全可以利用社会上专业性的技术资源予以支持,非核心的运维工作则可以考虑运维外包,以降低运维管理系统建设的工作量。专业化的技术外援资源的利用以及运维外包模式,都必须在运维管理可控能力范围内开展,而这里可控的最好手段则是地市供电公司自身人才队伍对信息系统的架构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培养,以对架构的“面”的掌握实现对单一技术“点”的控制。对地市供电公司技术人员的要求不再是对高端技术的攻关,而是掌握系统的架构及关联关系,在系统架构层面上对系统的可用性、持续性进行分析,从而决定运维工作的内容和优先级,在外部资源利用的同时,不仅有效监控资源,而且参与实践。长期积累,同样可以实现技术研究和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

    2.4管理调控与评价考核

   管理调控是从企业信息管理角度,通过对信息应用的分析实现人财物资源的合理调控,以优化资源效能。地市供电公司的IT运维管理,要实现管理调控,首先要实现管理监控。通过监控获取信息系统的真实运行状况,人力资源的工作分布及工作质量、信息投资是否发挥效力,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管理分析,继而采用资源调控手段实现目标明确的管理调控。管理监控从量化角度出发,建立IT基础设施及信息应用系统的运行关键指标、运维活动工作指标等,指标要求采集方便、准确定位关键点,通过指标体系展现和掌控系统运行及维护工作全貌,通过指标进行能力、可用性,持续性管理和分析,提交系统优化和建设方案,推动管理调控措施的应用。管理监控的内容同时作为运维评价考核的科学参考依据,为评价考核提供良好支撑。

    三、总结

   电力电网的经营管理模式在不断的发展与变化,使用计算机信息化系统支持也在不断发展与变化当中,供电公司要进行自我的升级与发展,就必须要有全国一体、电力一体化的集团思维,通过建立规范化的管理、专业化的队伍、系统化的技能来保障整个计算机信息系统自动化运维的方法,保障整个电力系统的正常、有效运行。

参考文献:

 [1] 郭池,蒋元晨,陈玉慧,等.从ITIL视角促电网企业信息化深化应用[J].电力信息化.2010年3月刊:14-16.

篇2

一、春运工作任务

2017年春运自1月13日开始至2月21日结束,共计40天。全市预计发送旅客152人次,与去年基本持平。其中,铁路发送旅客x万人次,同比增长x公路发送旅客62万人次,同比下降x

二、春运形势分析

根据客流预测和形势分析,我市2017年春运主要特点:一是多种客流叠加给客运带来很大压力。春运期间,由于学生流、民工流、探亲流、旅游流等客流叠加,部分热点地区和重点方向疏运量将创新高,高峰时段的运力与出行需求矛盾突出,给春运的组织和管理带来考验。二是民生物资运输任务繁重。节日期间,全市群众生活物资、节日商品、鲜活农产品需求量大,时间集中,煤电油汽粮等重点物资运输量大,任务艰巨,需要全市春运参与部门和单位全力予以保障。三是私家车参与春运活动量大,路面安全形势严峻。春节期间,继续实施7座以下小型客车免收道路通行费政策,市域公路特别是高速公路车流辆将有较大幅度增加,新车、新驾驶员上路增加,全市道路交通保安全、保畅通的压力进一步加大。四是今年冬季气象条件的不确定性给春运带来风险隐患。今年春运较往年提前10多天,是近五年来最早投入春运工作的年份,气温较往年偏高,雪、冰、雾、冻等极端天气可能形成气象灾害,给春运工作带来不利影响。

三、各职能部门工作分工

根据市有关部门职能,明确春运工作任务和责任,督促抓好春运各项工作和措施的落实(见附件1)。

四、春运工作安排及有关要求

1、成立春运工作领导机构。为保障全市春运安全有序运行,全市春运工作由市经信委牵头,市交通局、济南铁路局xx车务段、市公安局、安监局、市委宣传部、共青团xx市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教育局、旅游局、物价局、气象局、农机局等组成协调机构,分工负责,日常协调工作由市经信委交通与物流科承担。根据春运工作部署,各区县和市有关部门要成立由分管领导负责的春运领导机构,对本地区本部门的春运工作进行组织协调,确保春运安全有序运转。

2、完善春运各种预案和工作措施。各区县、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春运安全工作,建立健全监督机制、联动机制、和应急机制,严格落实“四个层层上报”,提高春运保障和应急能力。

3、建立春运值班制度。加强春运调度监测,实施春运日报制度,各部门春运值班人员(见附件2)要保持通讯通畅,及把握运行态势。

五、春运宣传及工作总结

篇3

关键词:运维体系、服务台、事件管理、问题管理、变更管理、管理、配置管理

运行维护方案

1.1 方案设计思路

本方案的设计思路是:按照IT服务管理理论、方法和标准,结合用户实际和建设需要,遵循立足需求、统一规划、保障重点、分步实施、务求实效的原则,建立一套融合组织、制度、流程、人员、技术为一体的IT服务管理体系,建立组织机构,制定规章制度,规范管理流程,明确职责分工,强化技术支撑,使技术团队能够以此为依托,实现对用户应用的综合管理监控和日常技术支持,快速响应和及时解决信息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故障,确保用户应用的正常、稳定、高效运行。

建立一个完善的IT服务管理体系,首先需要切合用户需求和用户特点。

本方案运行维护的用户群可归纳为两大类:

 内部用户:包括用户、相关单位等;

 外部用户:进行用户业务办理、查询的单位和个人。

在方案实施时,将进行详细调研,系统整理和规划服务对象类型和数量,制定针对性的服务设计,满足不同用户的服务期望。

维护对象包括机房、网络、主机和服务器、应用软件等。

在需求调研中,需要规划配置管理方案,确定配置属性,梳理配置关系。同时对于不同维护对象,各有技术特点,需要制定针对性的运维技术手册。

运维团队由用户信息中心、(总)集成商、集成商、应用开发商共同组成,可概括为三个服务团队体系:服务台、内部运维团队和外部运维团队。

1.1.1 本项目运维体系设计重点

在本项目运维服务体系设计中,重点投入在服务支持建设上,服务支持描述了所提供的IT 服务日常支持和维护活动相关的过程,是在实现运维支撑平台中最常用到的模块。

服务支持主要功能模块有:服务台与事件管理、问题管理、变更管理、管理、配置管理。

1.1.1.1 服务台与事件管理

服务台是组织机构内为所有IT 用户所提供的单一、集中的联系点,它处理所有事故、查询和请求。它为所有其它服务支持过程提供了一个接口。

事件管理负责管理所有事故从检测和记录到解决和完成的所有内容。事故管理的目标是快速有效地响应最终用户,使它们能够迅速恢复工作,以减小对最终用户的影响。

事件管理涉及主要活动如下:

(1) 事件查明和记录

(2) 分类和初步支持

(3) 调查和诊断

(4) 解决和恢复

(5) 关闭

1.1.1.2 问题管理

问题管理的目标是最小化事故和问题对业务的负面影响。为了达到这个目标,问题管理通过管理所有主要事故和问题来辅助事故管理,问题管理尽力记录所有的工作环境并对相应已知错误进行“快速修补”,并且在可能时产生变更以实施持久的结构性的解决方案。问题管理也对事故和问题进行分析和趋势分析,以预见性的预防进一步事故和问题的发生。

问题管理涉及主要活动如下:

(1) 问题识别、记录和归类

(2) 问题评审

(3) 调查和诊断

(4) 解决和关闭

(5) 已知错误识别和记录

(6) 已知错误分类和评估

(7) 已知错误解决和关闭

1.1.1.3 变更管理

一个单一的集中化的有效和高效地处理变更的变更管理过程,是任何IT 机构成功运营的关键。在变更从启动和记录到过滤、评估、分类、授权、调度、建设、测试、实施以及最终的审核和收尾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必须谨慎仔细地对其进行管理。此过程的一个关键成果是前向变更调度(FSC-Forward Schedule of Change),它是基于业务影响和紧急性的所有领域都同意变更的一个中央程序。

变更管理涉及主要活动如下:

(1) 启动、接受和分类

(2) 评估和审批

(3) 安排和分配

(4) 建设

(5) 实施

(6) 关闭

1.1.1.4 管理

管理过程采用了对IT 服务变更的整体全局视野,它考虑的所有技术和非技术方面。管理负责组织机构内所使用的所有硬件和软件的所有法律和合同义务。为了实现此目标并保护IT 资产,管理为定义硬件库(DHS-Definitive Hardware Store)中的硬件和定义软件库(DSL- Definitive Software Library)中的软件建立了一个安全的环境。

管理负责控制版本变更的频度。这涉及到对变更的整合或将变更分拆成更小的版本模块。这些举措基于一系列对业务需求、员工需求(开发、测试、实施、运作)和用户/业务影响的权衡考虑。

管理涉及主要活动如下:

(1) 启动、接受请求

(2) 策略制定

(3) 实施计划制定

(4) 方案审批

(5) 构建测试环境

(6) 实施

(7) 对实施结果测试

(8) 结束

1.1.1.5 配置管理

配置管理提供了成功的IT 服务管理的基础,它支持着所有其它过程。其基础成果是配置管理数据库(CMDB),在数据库中包含了一个或多个综合数据库详细描述了组织机构中的所有IT 基础设施组件以及其它重要的相关的资产。就是这些资产提供了IT 服务,它们也被称之为配置项(CIs)。CMDB 同普通的资产注册所不同之处在于那些关系、或链接,它们定义了每个配置项(CI)如何互连以及如何同其邻居相互依赖。这些关系允许执行例如影响分析和“如果..将会…”等的活动。理想情况下,CMDB 也包含了同每个CI 相关的所有事故、问题、已知错误和变更的细节。

配置管理涉及主要活动如下:

(1) 登记组成服务的资产信息;

(2) 登记这些资产之间的关系;

(3) 确保配置管理信息库中的各类相关信息能够得以及时更新。

1.2 运维体系设计内容

运维体系设计内容包括:运维组织架构、角色与职责、运维相关流程、运维工作表单、服务度量指标。

1.2.1 运维组织架构

运维组织架构包括涉及运维管理的所有单位、部门、人员的组织信息,用树形层次结构记录,作为运维系统基础数据管理。

为确保整个运维工作的协调运转,建议采用分级管理模式规划运维组织架构,即组建运维服务台,三级运维支持部门协同工作,共同完成运维工作。

建立统一接入的服务台,实行中央控制,分级授权的集中式加分布式的服务台设计。当最终用户提出请求或者需对应用系统进行主动运维时,运维服务台作为呼叫受理反馈部门接受服务请求,并提供一线帮助。对于无法解决的问题,提交二线也即系统运维组处理,运维服务台同时进行跟踪和催办。

系统运维组包括内部运维团队和外部运维团队,作为核心团队负责运行维护和管理工作,针对应用系统进行主动运维,并解决运维服务台转交的请求,在必要时协调供应商、开发商等外部资源。

供应商、开发商作为三线支持,对运维中心提供二线不能解决的问题支持。

采用上述分级管理的工作模式,可以按照运维人员的不同技术能力分配到一、二、三线,实现了运维人员的专业化分工;对于技术要求相对较低的一线可根据工作量的增长及时增加,确保服务呼叫处理率,对于承担核心运维工作的二线人员,避免了初级服务请求的直接处理,保证其对关键应用和紧急故障的处理,可以大大提高运维服务效率和质量;同时,分级管理的工作模式充分发挥不同人员的技术能力,克服了高能低用情况的发生,降低了运维服务总体成本。

1.2.2 角色与职责

本方案运维管理的角色与职责设置,将以ITILV3标准为参考,结合总集成商历年来大量的运维服务实践,针对本项目用户进行设计。所涉及的角色及职责的定义,主要包括服务台、事件管理、问题管理、变更管理、管理、配置管理各个角色和职责。例如,服务台、一线工程师、二线工程师、事件经理、问题经理、问题分析工程师、变更经理、变更咨询委员会、配置管理员等角色。

各类角色在运行维护过程中承担不同的职责,并将在方案实施时根据用户特点进行完善。

1.2.3 运维相关流程

运维相关流程的定义和设计,根据用户的业务需求特点进行定义,主要包括服务台、事件管理、问题管理、变更管理、管理、配置管理、知识管理等流程。

在本方案实施时,将进行运行服务流程设计。主要流程设计工作内容包括:

1、服务台/事件管理流程设计

2、问题管理/知识管理流程设计

3、变更管理流程设计

4、配置管理流程设计

1.2.4 运维文档体系

建立文档体系是进行运行维护服务中持续进行的工作。完善的文档体系有助于维护团队工作持续性,维持稳定的客户服务能力。如运维流程类文档(事件报障信息表单、发起问题信息表单、变更申请表单、管理申请表单、配置信息记录表单等)、服务器、数据库日常维护操作类文档;日常检查模板;日常沟通工作模板、应用流程等等,这类标准化文档的建立,将规范运维管理,改善运维效率。

文档体系的建立并非易事,因此需要从思想上重视并不断更新文档,严格按文档实施操作,要监督文档质量等。

文档体系的建设包括两方面内容:

1、文档体系完善

2、规范梳理和固化

在实际运维中,由于运维活动具有多样性、复杂性,规范的制订往往跟不上运维实际的要求。但结合客户业务需要,有选择地制订关键的运维规范不失为一种有效方法。

定义:这里的规范指运维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客户导向的行为约定。包括操作方法、结果提交方式、运维过程控制点的确认等。以升级为例:故障出现后,故障的等级判断标准,处理时长与升级的关系,升级的途径和相关人等,都受升级规范的约束。

流程的梳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规范内容也会随用户系统生命周期、运维局势不同而及时调整。对于规范梳理,需关注两方面的内容:

 其一是目前运维中影响较大、问题较多急需明确的流程;

 其二是明确确认规范的主体。

另外和规范相关的接口有客户和项目组,需分别进行梳理,并区分其各自不同的特点。明确责任,合理分工。这部分工作是服务持续改善计划的难点所在。

1.2.5 服务度量指标

制定服务度量指标,对运维系统制定内部和外部服务管理级别,对员工制定员工绩效考核标准。

规划的工作内容如下:

 配合用户技术支持部门梳理所有现有SLA相关资料编制服务目录;

 完善和巩固服务目录,同时加强客户沟通和宣传,让更多客户充分了解服务团队目前提供的服务内容;

 基于ITIL建立标准的服务水平管理流程,规范定义包括服务水平管理计划、客户需求管理、服务水平确定、OLA磋商、UC需求确定、SLA签署、监控和回顾等在内的各项服务水平管理活动;

 建议采用需求调研表和访谈的方式对客户的IT服务需求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从而确定服务水平需求;

 由客户服务部依据与客户签订的SLAs将相关的具体指标细化为各分相关职能部门的OLA,并与分解相应UC到对应供应商;

 利用工具监控和收集实际的服务水平管理数据,并通过与SLA的比较发现差距生成报告,交由OLA和UC支持团队进行改进;

 建立服务水平协议回顾和检查过程;

篇4

关键词: ITIL; 运维管理; 电力系统; 信息自动化

中图分类号: TN915?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373X(2017)03?0153?04

Research on electric power information automatic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system based on ITIL

QI Weiqiang, SHEN Xiaojun, HONG Jianguang, GONG Xiaogang, XU Liujing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Branch Company, State Grid Zhejiang Electric Power Company, Hangzhou 3100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scale expansion of the electric power system and unceasing popularization of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traditional electric power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system can′t meet the demand of the informatizationon electric power system. The increasingly?mature technology framework of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library (ITIL) makes massive large?scale enterprises perfect the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system, and improve the overall efficiency of the enterprise business. An electric power information automatic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system based on ITIL is proposed. The concrete realization of the system′s management process was modified by relying on the ITIL framework to adapt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 A se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management system meeting the electric power automatic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was set up to realize the high?efficiency and high?performance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Keywords: ITIL;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management; electric power system; information automation

0 引 言

国内电力系统的规模庞大,设备繁多且地理位置分散,导致运维管理复杂,往往需要大量的人员去运行维护,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而且管理数据信息无法共享,且易丢失,导致运维管理的费用很高,管理效率极低。目前很多大公司采用ITIL(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Library,信息技术基础架构库)技术实现公司的运维管理框架,基于ITIL基础框架规划,制定符合各公司特色的IT(Information Technology,信息技术,以下简称IT)基础架构及服务管理,结合IT管理技术和企业相关的业务信息来获取企业IT投资的最大化回报。本文提出一种基于ITIL的电力信息自动化运维体系,使用ITIL架构搭建电力信息自动化运维系统,实现运维效率与收益的最大化。

1 ITIL简介

ITIL是20世纪80年代末由英国政府部门CCTA(Central Computing and Telecommunications Agency)制订的适用于IT服务管理(IT Service Management,ITSM)的IT基础架构,目前在全世界的IT服务管理领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通过结合IT技术和企业业务详情,为企业的IT服务管理实践提供了一个客观、严谨、可量化的标准和规范,从而使企业获取最大的经济收益。

ITIL架构库的六个模块[1]如图1所示,分别为业务管理、服务管理、ICT(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信息与通信技术)基础架构管理、IT服务管理规划与实施、应用管理和安全管理。其中服务管理模块由服务支持和服务提供两个流程组构成,分别掌控IT管理中不同的流程职能,这是ITIL架构库中最核心的部分,具体见图1,实现了IT服务最重要的管理功能。其中服务支持负责架构中运营级别的五个流程,分别为事故管理、问题管理、配置管理、变更管理和管理,实现运营过程中系统的运维管理;而服务提供负责架构中战术级的五个流程,分别为服务级别管理、IT服务财务管理、能力管理、IT服务持续性管理和可用性管理,通过这五个流程实现系统的合理化、可用性、可靠性、高效性、经济性、可扩展性与可维护性。

1.1 服务支持

在客户通过服务台提交故障信息后,系统进入事故管理流程,对上报的事件进行记录、归档和分类,并根据具体的事件安排相应的专家对事件进行处理,并对事故处理过程进行监督直至问题解决并终止,使系统尽可能少的对用户和业务产生影响,尽快恢复系统的业务级别。区别于事故管理追求系统的快速恢复,问题管理侧重事故根源的发现,以便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以及预防问题的再次发生,通过对IT基础框架的调查和分析,查出其中的薄弱环节,找到问题发生的潜在因素,制定事故的解决方案以及预防措施来降低事故对业务的负面影响。确定了故障解决方案后,需要实现系统的配置管理,通过对系统配置项的识别和记录,确定系统的配置项状态,业务实行过程中需要记录、报告系统配置项的状态和变更请求,以便检验配置项改变过程的正确性和完整性,为IT基础架构提供逻辑模型支持,并支持其他管理流程的运行,尤其是变更管理和管理的操作。变更操作是指使用最短的中断时间完成基础架构或服务需要的变更需求并进行相应的控制,确保使用标准的方法和步骤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系统变更的实施过程,确保变更造成的业务中断对系统产生的负面影响最低。在经过各方面的测试之后,需要管理,将测试合格的新配置项修改方案并导入到实际的应用中,其受控于变更管理流程。

1.2 服务提供

服务提供是战术级的流程,通过各种战术策略的制定,使得IT管理服务达到最大的收益,在服务级别管理中,为了签订服务级别协议(Service Level Agreements,SLAs),需要提出系统级别划分的计划方案、草拟出计划方案详情、通过团队协商确定一个或几个分级方案、通过对各方案的监控和报告以及相关协议签订后服务绩效的评价来确定最终合理的服务级别协议,该流程主要是为了确保组织所需的IT服务质量和成本正相关,在成本合理的情况下,保证服务质量稳步提升。系统必须保证在成本和业务的双重需求下,发挥IT资源最大的效能,即实现能力管理,通过对服务能力的合理配置,实现服务资源的最优化分配,其包含了对业务能力的管理、服务能力的管理和资源能力的管理三个子流程,通过对三个子流程的统筹管理实现最优化的能力管理。为了保证结构的可用性,服务提供中设计了可用性管理,通过对用户和业务可用性需求的分析优化并设计IT基础架构的可用性,在满足不断增长的可用性需求的同时确保成本的合理性,通过对业务和用户可用性需求的定位,在真实需求的基础上建立IT服务的设计,从而避免采用过度的可用性级别,节约整体服务的运作成本。

2 基于ITIL的电力信息自动化运维体系

2.1 电力运维服务

ITIL服务管理是面向服务的管理系统,所以在实现基于ITIL的运维系统前,必须明确电力信息运维系统提供的服务,面向的运维对象,具体的服务产品、基础设施与服务职员等信息[2]。

电力运维系统提供的主要服务有调度、运行、检修和客户服务。遵照统一调度、分级管理的方式,电力信息调度需要负责全省信息系统的调度指挥管理、运行方式编制和修订、信息系统调度管理、调度运行工作规范化以及标准化建设。电力运行的运维需负责信息系统运行的技术管理、信息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监控、缺陷管理、运行分析等工作。信息检修的运维包含计划检修、临时检修和紧急抢修等z修工作的管理、检修工作计划的编制和执行、设备维护及其保管、备品备件管理、信息化项目建设的配合、验收测试等。客户服务负责服务台的建设与管理、客户服务请求的受理和进度跟踪、服务质量管理、客户服务工作的统计分析、业务系统相关的信息,还需提供综合管理,负责信息系统的资产管理、报表管理等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调度、运行、检修、客服工作的考核评价管理。

不同的运维服务面对不同的运维对象,调度的运维对象是整个电力信息系统,以及制定调度策略和编制运行方式的人员等;运行的运维对象包含电力系统基层设备、监控设备以及进行监测的人员与分析人员等;信息检修面向电力设备、检修设备、检修人员、设备维护人员等;客户服务的对象是客户,需要接收客户的请求,受理请求、进度追踪和服务质量管理等;综合管理需要管理系统中各个模块的报表、资产,进行人员考核与评价管理等。

要实现电力信息自动化运维,需要实现以下六大功能:资源交付部署、资源动态分配、配置同步设定、系统设备巡检、故障诊断处理、统一规划知识库。资源交付部署中需要完成资源申请、资源分配、软件部署、资源创建等功能;在资源动态分配中需要实现资源监控、主动发现、网络管理、资源调配等功能;对于配置同步设定需要实现信息采集、信息管理、授权控制、配置变更等;系统设备巡检中包括告警策略、周期采集、规范约束等;故障诊断处理包含故障分析、故障预警、智能故障排除、报表管理等;统一规则知识库中有规则制定、规则审核、规则管理、规则匹配等功能。

2.2 电力自动化运维流程

ITIL框架是以流程为向导的,需要将运维功能流程化,根据ITIL服务管理中服务支持和服务交付的10个流程,设计电力自动化运维的对应管理流程,如图2所示。

在服务支持中的管理流程有服务台、事故管理、问题管理、配置管理、变更管理、管理、知识管理[3]。

服务台:建立全局的电网服务平台,搭建数据中心、服务器、建立服务网站平台,根据不同的用户设置不同服务级别的权限,分别有管理人员、维护人员、客户等人员权限,网站服务平台提供统一的接入口,但针对不同级别的用户,提供不同的系统功能,维护系统的稳定性。同时,在线下建立服务平台,连接客户、维护人员和管理人员,帮助客户解决客户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

事故管理:在网站服务平台中,提供客户事故保修功能,自我检查事故信息功能,以及一些常见的事故检修经验,对于难度大的事故,会有专家现场指导,稍小点的事故,二线维修人员可通过网上的事故维修教程学习并进行修复,也可直接进行远程控制指导。

配置管理:在数据中心建立配置资源数据库,管理所有的配置信息,识别和确认系统的配置项,记录和报告配置项状态和变更请求,检验配置项的正确性和完整性等活动构成的过程,对系统运行进行监控,实现信息采集、信息管理、授权控制、配置变更等。

变更管理:通过数据中心模拟全局的资源分配情况,辅助管理人员进行决策。减少设备变更对系统整体性能的影响。

管理:根据资源分配策略完成设备状态的变更来实现资源分配,根据变更管理的流程控制的信息,完成系统的变更操作。

知识管理:对系统中产生的数据进行分类、存储、检索与匹配,产生智能处理办法,智能化处理重复性事件,减少冗余的操作。

在服务交付中,需要实现服务级别管理、可用性管理、服务持续性管理、服务能力管理、财务管理以及服务水平管理。具体如下所示:

服务级别管理:运维系统根据运维对象的不同、管理级别的不同,对不同的用户设置不同的使用权限,并针对不同用户实现不同的系统功能,同时在系统后端完成数据的汇总、分析、处理、存储。

可用性管理:根据用户和需求方的可用性需求分析,分析系统的优缺点,完善系统,或更换系统,采用PDCA(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Action(行动))循环管理对运维系统进行全面质量管理。

IT服务持续性管理:设置备份方案,在系统发生灾难时及时调动备份资源,完成系统的修复,从而支撑系统的快速恢复。系统需要统计各地资源,掌握各地电力资源的实时状态,并通过全局的管理系统获取调度方案,通过动态的资源调配并给相应人员下发指令,完成系统的快速恢复,以支持IT服务的持续性管理。

IT服务财务管理:对每一笔基础设施的支出与收入、运维服务的成本、维修费用、客户上缴费用、投资费用、风险费用、运维人员的工资等各类费用进行分类存储,通过系统的数据中心完成财务统计,进行预算和核算,通过量化服务成本减少成本超值的风险和浪费,保证电力系统运维的成本效益。

能力管理:通过数据中心完成成本预估和业务需求分析,对服务能力进行评估,通过对比资源的使用情况,找到合理的资源分配方案以及服务提供方案,根据各地区的使用特点提供具体的服务资源,使IT资源发挥最大效能的管理流程。

服务水平:系统中提供一个统一的评分标准,对客户评价、考核评价进行综合考虑,评估每个运维人员的服务能力,选择性地进行培训,提拔有经验的运维人员来提高系统整体的服务水平。

对于ITIL的其他模块,业务管理、ICT基础架构管理、IT服务管理规划与实施、应用管理、安全管理,在电力系统设有专门的模块进行维护和管理,分别建立数据库,存储管理数据以及相应的评分系统完成管理系统的评判与优化,通过数据中心进行数据共享完成系统的统一管理。

2.3 系统框架O计

基于ITIL的电力信息自动化运维体系,首先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数据平台即电力数据中心,以及一个统一的操作平台服务器,需要存储设备信息、资源信息、运行产生的数据、业务数据、服务数据、财务数据、人员数据等数据信息。

系统的框架图如图3所示。

3 结 语

本文介绍了ITIL框架的架构和现有电力运维体系的基本现状,提出一种基于ITIL的电力信息自动化运维体系,根据电力系统的实际情况对ITIL框架进行相应调整,使其更加满足电力系统的特性,以实现一个高性能、高效率的自动化电力运维系统。在该体系中实现了故障处理、业务受理、变更操作、日常维护及巡检等一系列的运维工作,能够对基础设备进行在线监控,提供与客户交互式的服务,根据电力业务的实际情况,实现了最优化的业务管理,通过安全管理保证了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杜志强.ITIL在电力企业信息系统运维管理的应用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14.

[2] 吴博.ITIL应用浅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6):175?176.

[3] 李荣华.基于ITIL的IT运维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0.

[4] 孙强,左天祖,刘伟.IT服务管理:概念理解与实施[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7?18.

[5] 彭海,李晓娥.基于ITIL的IT服务管理实践[J].电力信息化,2009(7):89?93.

[6] 智海燕,秦龙,王宇,等.基于EA的电力企业信息资源整合服务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2016,39(9):138?142.

[7] 李金灿,陈皓勇.关于电力系统远程监控优化配置设计[J].计算机仿真,2016,33(3):389?394.

篇5

Abstract: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management and maintenance of distribution network. Combining with the engineering example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the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the distribution network, includ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utomatic management system, the implementation of distribution network maintenance measures and maintenance indicators control, to achieve standardized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process, pay attention to the use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maintenance personnel and so on.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shows that taking these measures not only improves the management level of the distribution network, ensures the quality of the distribution network, but also improves the comprehensive skills of the staff.

关键词:配电网;运维检修管理;创新对策;自动化管理体系;信息技术

Key words: distribution network;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management;innovative countermeasures;automated management system;informa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M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4-0001-02

0 引言

作为电力网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配电网的主要作用是分配电能。同时,它对确保供电的稳定性,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也具有积极作用。然而,如果管理工作不到位,配电网一旦出现问题,往往会影响供电稳定性,甚至经常出现断电现象,给人们正常的生活秩序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损失。因此,在配电网管理活动中,采取有效措施,新配电网运维检修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水平显得尤为重要。供电公司应该注重配电网的巡视和检查,创新运维检修管理模式,及时发现存在的缺陷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并不断优化配电网运维检修管理模式。[1]从而确保供电的稳定性,提高运维检修管理质量和效率,也为提升电力公司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创造条件。

1 配电网运维检修管理存在的不足

虽然加强配电网运维检修管理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一些电力公司没有严格落实管理制度,管理模式的创新性不足,对配电网有效运营产生不利影响。以某供电公司为例,目前配电网运维检修管理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1 配电网线路设计不科学 整个电力网络中,配电网线路是输送电能的主要媒介,因而它的分布范围也比较广泛,并且在电网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然而,一旦配电网线路设计不科学,往往会影响配电网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甚至引发安全事故,给整个配电网带来损失。因此,配电网线路规划设计时,不仅要考虑线路的安全,还要确保线路所带来的预期经济效益。但在线路设计过程中,一些设计人员综合技能偏低,设计理念创新不足,导致配电网线路规划设计方案难以满足相关技术措施和规范标准的要求,[2]甚至导致资源浪费,也加大配电网运维检修管理难度。

1.2 配电网线路结构不合理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改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工业生产、人们生活等各领域对电力需求的数量也在增加,质量在不断提高。为更好满足各领域的用电需要,电力公司应该采取措施让配电网处于高速运行状况,确保配电网的稳定性与可靠性,保障电力供应的质量与安全。但一些地方由于受技术和资金等因素制约,配电网线路结构不合理,也没有根据附近居民和企业用电的需要,对配电网进行改造和升级。由此可能导致配电网超负荷运行,甚至引发安全事故,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损失。

1.3 配电网维护管理不到位 配电网设施是整个配电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确保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满足人们用电需要,电力公司有必要创新维护管理模式,对配电网进行必要的维护管理。同时还要根据新情况和新需要,对配电网的设施和线路进行改造和更新升级,进而确保整个配电网的供电能力。但在配电网维护管理中,一些工作人员没有严格执行维护管理措施,供电公司技术水平有待提升,相应的资金投入不足,都会影响维护管理水平提升和配电网设施的更新与升级。[3]由此还可能导致的结果是,一些电力设备难以满足时展需要,导致供电能力不断下降,也会影响供电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2 创新配电网运维检修管理的对策

为确保供电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有效满足人们生活用的需要,某供电公司在配电网运维检修管理中注重发挥创新性思维,采取以下对策创新配电网运维检修管理模式。

2.1 构建配电网自动化管理体系 将电力设备、电子技术、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等融合在一起,推动供电公司配电网运行、检测养护和维修工作的统一管理。构建配电网运维检修自动化管理体系,将配电网设施、供电管理等纳入这一体系。[4]这样既能满足各行各业的用电需求,还能改善配电网输送能力,确保供电质量和效率。

2.2 落实配电网运维检修各项措施 结合配电网运维检修管理需要,引进先进仪器和设备,做好数据记录和分析工作。借助PMS系统和带电检测技术应用,通过数据分析和设备诊断等环节,提高运维检修水平。[5]对检修中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修复,保证配电网运行的安全和稳定。

2.3 提高技术水平,重视运维检修指标管控 提高运维检修人员的技术水平,更好适应工作需要。加强运维检修管理工作计划、管理方案、设备选用、入网和运行维护等各环节的管理。要重视配电网运维检修指标管控,通过指标分析确定运维检修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配电网运维检修管理工作开展奠定基础。

2.4 落实管理措施,实现配电网运维检修过程的规范化 供电公司在对配电网进行检修管理时,应该提高行动自觉性,严格遵循国家的相关规定和供电企业技术规范标准,结合运维检修管理工作需要,纠正当前运维检修活动中存在的不足。并从线路配电需求,满足人们用电需要的角度出发,严格落实工作流程,深化运维检修管理,对配电网基础设施和技术进行更新升级和改造。[6]同时还要注重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应用,实现配电网运维检修管理规范化。

2.5 注重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 为有效开展配电网运维检修管理,提高工作水平,供电公司可以利用互联网和计算机构建运维检修平台。进而推动配电网运维检修流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有效引导运维检修的各项工作。同时还要重视信息化设备的利用,利用计算机构建自动化系统,注重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7]将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应用到配电网运维检修管理模式当中,提升配电网运维检修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

2.6 提高配电网运维检修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为创新配电网运维检修管理模式,提升运维检修管理质量和效率,供电公司应该加强工作队伍建设,组织并培养一批专业基础扎实、综合技能高的配电网运维检修管理工作人员,从而有效适应各项工作需要。要注重优秀人才引进,充实配电网运维检修管理队伍。构建健全的教育和管理培训机制,增强运维检修管理人员综合技能。采用真实案例讲解等方式,让工作人员对配电网运维检修管理有更为深入全面的认识。定期开展专业技能指导和培训,不断提升他们的数据分析和故障判断能力,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技能。[8]更好适应配电网运维检修管理需要,不断提高配电网运维检修管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3 创新配电网运维检修管理的效果

通过创新思维,采取有效的管理模式,某供电公司不仅顺利完成配电网运维检修管理任务,还取得了良好效果。

3.1 提升配电网检修管理水平 全面开展配电网运维检修管理方案审查活动,确保方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用规范化的管理方案指导配电网运维检修管理工作,并严格落实管理措施。同时,在管理活动中善于总结经验,优化管理方案,确保配电网运维检修管理的100%覆盖。让配电网运维检修的准确率达到90%,有效提升了配电网运维检修水平。

3.2 确保配电网检修工作质量 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严格执行管理方案和管理措施,保证配电网运维检修覆盖率达100%,并及时修复存在的质量缺陷。2016年,全年共开展配电网运维检修245次,发现问题185项,敦促整改185项,整改率达100%。分析每个月配电网运维检修发现的问题可以得知,每个月发现问题的数量在逐渐减少,配电网运维检修管理效果明显,确保了配电网工程质量和有效运行。

3.3 提高工作人员综合技能 通过配电网运维检修管理制度和相关措施的执行,并加强对运维检修和管理人员的培训,确保管理措施有效落实。2016年,公司运维检修和管理人员上岗培训率达100%,并且全部通过生产人员岗位技能评估,5人通过优秀技能人才选拨考核。不仅提高了配电网运维检修管理人员综合技能,也为公司有效运行和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4 结束语

运维检修管理对配电网有效运行,提高工程质量和供电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实际工作中,应该结合新情况和新形势,创新思维,提高工作人员素质,采取有效的管理对策,从而更好规范和约束配电网运维检修管理的各项工作,预防并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质量缺陷。从而提高配电网运维检修管理水平,确保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为人们日常生活创造良好条件,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吴长宝.提升配电网运维水平[J].农村电气化,2014(12):18-19.

[2]国家电网公司运维检修部.配电网运维与检修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S].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2.

[3]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配电网运维规程[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5.

[4]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运维检修部.配电电缆运检[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4.

[5]朱明明,马宁,赵学花.关于配网运维检修管理模式创新探讨[A].全国电力行业优秀管理论文集,2016(1):132-133.

[6]丁道敏.电网运行与维护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自动化应用,2016(11):109-111.

篇6

传统数据中心的运维无法将设备管理和能耗管理做到统一化,对于服务器和网络设备的运维和管理,往往通过常规的网内协议RDP、VNC、Xwindows、ssh等,在出现突发硬件启动故障时,只能通过进入机房来维护,操作行为单一且不具备机房的安全要求和可靠性的保证。尤其在能耗方面,无法获取到机柜内单点设备详细的能耗和机柜内温湿度状态的数据。

在KVM行业日益成熟的当下,将机房内能耗设备的运维管理、电源管理、微环境的监控纳入到IT运维管理平台下,已经是大势所趋。

ATEN新一代KVM over IP切换器远端电脑管理系列方案可让本地端与远端的IT管理人员通过网络浏览器监看与管控整个企业资料中心设备。此外,该系列方案提供带外管控功能,包括支持外接数据机,当网络断线时可以由电话连线执行BIOS层级的问题排除。

为了让管理人员能控管整个机房环境,KVM over IP切换器远端电脑管理系列方案也支持刀片服务器与机箱。其包含了几项新的强大功能,例如电源整合(Power Association)功能,其可连接KVM多电脑切换器连接端口与PDU电源分配器上的电源插座,进而从切换器的界面上管理电源的运作。

通过部署在各个机柜的数字KVM交换机、智能PDU和温湿度传感器,可以在一个平台上实时了解数据中心服务器和网络设备、信息机房、机架及设备的电源及周边环境情况,随时操控服务器和网络设备以优化机架空间及供电;提供参数实时监测及告警,有效防范由于电源及周边环境引起的系统故障。一旦系统故障,可及时通过KVM进行远端维护处理,若系统无法运行,需进行电源操作,可远端实现“安全”的服务器重启。

满足数据中心IT运维、用电及环境管理多层次需求,协助运维人员掌握最佳的电源、容量及运行环境信息。

ATEN的DCCMS机房集中控管解决方案,它不仅可以整合ATEN数字式KVM、数字式串换机及智能PDU的管理,还可以整合刀片服务器管理、虚拟服务器管理以及其他可以IP管理的通用设备、其他品牌的数字式KVM以及APC PDU的管理等等,使ATEN的DCCMS机房集中控管解决方案可以集中控管机房95%以上的IT设备。

篇7

IT本土化外包渐成趋势

众所周知,经历了若干年IT基础架构建设,中国本土企业已经走向以卓越运营和精益管理创造效益的阶段,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寻求IT运维外包的协助来完成IT架构体系的平稳运行,可以说在中国,IT外包的价值日益凸显。IDC报告显示,中国企业中有近50%的需求者会选择国内大型IT服务商来为他们提供IT管理服务,这一结果表明中国的IT本土化外包企业正在崛起。

近日,联想服务在京召开高级镜像服务解决方案研讨会,研讨会期间与会专家就IT本土化外包谈了看法。北京迪信通商贸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吴欢表示:“要想把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得更好、更高效,寻求IT外包支持是个很好的选择。国内的IT服务商了解本土企业文化,可以更好地迎合国内企业的技术需求。”燕京啤酒集团公司信息中心主任谢广军也深有感触。IT在燕京啤酒走向集团化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支撑和带动作用,现阶段的任务就是将IT与业务融合。“在运维管理这一层面上,IT要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在维稳的基础上创新。有些国外的厂商提供了很好的技术,但是有些不适合本土企业,不灵活,或者在实施之后会出现一些问题,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不了解中国的行业和企业特性。”

专业服务引领IT外包浪潮

在IT与业务结合得越来越紧密的今天,CIO们的当务之急,是如何超越单纯技术,融入行业特性和企业发展需求的应用创新,让IT帮助企业应对变化,提高管理效率,改进业务流程,提升客户关系,降低运营成本,适应业务和市场的变革。

这一系列需求说起来容易,操作实施却很难,选择一家恰当的IT服务商借助其专业服务也许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然而,在浩如烟海的国内外厂商里面,如何才能慧眼识珠选到合适的合作伙伴?联想IT管理服务解决方案部高级经理吴越表示:“专业的IT管理服务即是当下吸引用户的杀手锏!”据悉,联想服务作为国内卓越IT服务的引领者,凭借桌面IT外包服务的强大实力和平台,以及专属定制化的客户解决方案能力,正在为众多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提速。

篇8

【关键词】应用系统;运行维护

0.概述

2000年以来,在中国石化信息化建设的总体部署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初步建成以ERP 为核心的经营管理信息体系、以MES为核心的生产管理信息体系、以实时数据库为核心的生产控制信息体系,搭建起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框架。目前我公司已建成的应用系统有近百个,如下图所示:

图1-1 已建成的主要信息系统

根据总部信息化“六统一”原则和“建用结合、以用为主”方针指引,随着这些核心业务系统的逐步上线运行,企业的生产经营已经离不开信息系统,如何保证这些信息系统能够安全平稳运行;如何利用系统切实解决企业生产经营难点、提升精细化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成为摆在运维支持人员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1.系统维护和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近几年我公司信息系统的逐渐上线运行,形成了“生产经营分析—TBM—ERP—MES—计量—LIMS—实时数据库”等核心系统为主线的从“经营—生产—操作控制”一系列的信息系统。任何一个系统故障造成的损失,影响面是比较大,甚至影响整个企业的业务,如:服务器故障、ERP系统、计量系统的进出厂业务等。

其次,从各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看,大致可分为规划和设计、开发和测试、实施、运营和终止等五个阶段。前面三阶段从时间的角度看,只占生命周期的20%,其余80%的时间基本上是运维服务,如果系统运维做得不好,那么这些花费大笔投资建立起来的系统,无法带来预期的效益,或者导致用户无法正常使用,因此信息系统也是“三分靠建设,七分靠管理”。只有进行良好的维护和管理,信息系统才能正常运转并发挥作用。信息系统的运维管理要从系统技术管理和业务应用管理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保证系统长满优平稳运行,另一方面保证系统的应用效果。

2.规范运维管理,建立运维支持体系

从组织机构上建立支持中心,参照中石化总部信息系统运维二层三级的支持体系,成立企业支持中心,全面负责公司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工作。

首先,选择合适的业务人员和IT人员负责系统管理及各类业务的运维支持工作,要 “选用合适的人,合理地做事 ”。各支持人员一定要精通本专业的业务处理,培养既懂业务又懂IT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引入“AB角制度”,明确分工职责,落实责任到人。每模块均设置主员和备员,主员承担模块支持工作,备员作为后备力量,在主员岗位变化时,备员承担主员职责。

其次,系统运维工作细致繁琐,如何保证将其做到“无微不至”呢?方法是把运维工作和制度化紧紧地捆绑到一起。“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科学、完善的制度是运行管理的核心之一。必须完善和严格落实运维管控制度,用制度管人,用流程管事,使得运维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3.做好系统变更管理,降低系统风险

在系统运维过程中,由于系统升级、程序优化、业务调整、用户调整等需求,都需要进行系统的变更。为了做好系统变更管理,主要需做好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制定变更策略,变更的对象分类、变更需求分析、变更方案确定、变更测试、变更影响度、变更紧急度等,严格按照策略执行;二是确定变更的角色,变更的申请人、审批人、变更的实施者、变更管理的负责人等;三是要确定变更管理的流程:第一步由关键用户创建用户/权限变更的变更请求;第二步单位负责人对该变更请求进行初步审批,若拒绝,则该变更请求被关闭;若批准,则交由支持中心负责人;第三部支持中心负责人进一步审批的变更请求,若拒绝,则该变更请求被关闭;若批准,则交由应用管理员人;第四步应用管理员人对该变更请求在系统进行实施,实施后交关键用户;第五步关键用户在系统进行变更测试,测试不通过,继续交应用管理员修改,测试通过,关闭该变更请求。

4.加强问题跟踪,实现闭环管理

为保证各应用系统遇到问题后及时解决,将影响最小化,制定了规范的问题提报流程,(如下图)。企业支持人员登录到统一的平台上(SLM)来解决用户提报的问题,形成痕迹管理,实现问题上报、解决、确认关闭的闭环管理,规范日常运维流程,提高工作效率。能够实现对所有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汇总,便于查询。同时结合现代通信手段(Email或者手机短信)确保问题响应处理效率的提高。为了保证问题解决的及时性,系统将问题分为非常高(VeryHigh)、高(High)、中(Medium)、低(Low)4个等级。

5.借助运维工具,提高监控水平,变被动为主动

“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实施主动的问题管理,化被动为主动,在信息系统故障发生之前发现和解决有关问题和知名故障,是运维工作的重点之一。

SAP Solution Manager运维管理平台的使用:2007年10月在总部的统一安排下,企业SAP Solution Manager运维管理平台成功上线运行,将ERP系统所有的运维工作纳入电子化、规范化、流程化的管理。该运维管理平台主要的功能应用场景如下:在总部对SLM的实施中,主要实现了解决方案监控、运维支持服务台、变更请求管理三个模块功能。解决方案监控管理,对ERP系统ABAP DUMP、OS状态、后台作业、备份记录等16项指标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并形成早期预警报告,及早发现问题、处理问题,消除系统瓶颈,变被动的紧急救火为主动预防。SAP Solution Manager运维管理平台同企业SAP R/3系统进行集成,实现无缝连接,在系统监控和问题服务管理上方便快捷。

6.加强培训,提高运维能力

企业信息化程度不断加强,支持中心要维护的应用系统数量多、涉及业务范围广,这就要求IT运维人员必须是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业务与技术的结合,是相辅相成的。首先从业务着手,然后落实于技术,最后再回馈到业务。在企业实践中,业务运行质量的好坏始终是上至管理者、下至普通员工关心的第一位的问题,而技术和系统只是实现业务绩效的有力工具。目前运维人员的专业IT技能和业务技能大多是不够的。这就需要不断加强培训和学习。

首先在项目建设期间学习:让运维人员参与到信息项目建设中去,参加项目规划阶段的运维设计和项目上线前的功能、性能和业务测试等,使他们的知识和技术水平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得到更新和提升。其次制定培训计划:结合总部开展的“比学赶帮超”活动和总部支持中心组织的培训,全面深入开展以ERP为首的应用系统的学习和应用,在“支持、服务、管理”的基础上,做好培训管理,切实做到让关键用户深入掌握各应用系统的内部原理,提升支持人员的操作技能、业务处理和问题解决能力,推动企业信息系统的深化应用、发挥其潜在功能。最后建立运维知识库管理:在日常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建立运维知识库管理,完善技术沟通渠道,实现知识共享,提高运维人员的整体工作效率。

篇9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并行冗余协议;高可用性无缝冗余协议;监测帧

引言

目前变电站普遍采用IEC62439-3标准[1]对PRP/HSR两种网络协议进行解释,两种协议分别采用环形拓扑和双星型拓扑。通过RedBox(redundancybox)或Quadbox两种方式,可方便地组建变电站冗余网络系统,也可与其他网络互通[2]。PRP/HSR冗余网络具有网络冗余的特点,同时仅上送一份应用数据,降低了IED设备的处理器任务量。相对于传统变电站中的双星型,PRP/HSR冗余网络产生了未预计到的情况,智能变电站运行中的网络状态若出现问题,告警无法实时告知,无法实现逻辑链路状态的识别[3]。IEC62439-3中基于SNMP协议,搭建出变电站中网络状态监视方案,需要采集大量专业数据,信息过于密集,不符合实时监测需求,难以帮助维护人员实现运维管理的提升。本文基于IEC61850-90-4标准[4]及IEC62439-3标准进行了PRP/HSR冗余组网方案的研究分析,给出了适合运维管理的组网方案,并对冗余网络的监视方法进行了研究和实现。

1冗余组网方案研究

IEC62439-3标准中给出了PRP/HSR冗余组网方案的示意图,根据不同工程的装置配置情况,选择不同的组网方案。方案一:PRP/HSR混合冗余网络(图1)。方案二:PRP冗余网络(图2)。

2监视方案研究

在IEC62439标准中,PRP/HSR实体实现了类似ARP的地址解析协议:通过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可以获取冗余网络的节点信息,进而管理和监测网络故障。但是IEC62439并未给出智能变电站过程层冗余网络的具体实施方案。因此,通过探讨逻辑状态关系,对比两种可行方案。过程层冗余网络监视系统网络示意图如图3所示。

2.1监测帧方案

本监视方案利用PRP/HSR的监测帧实现,要求PRP/HSR网络的所有节点开启监测帧功能。IEC62439-3规定了运用上述协议组网后监测帧的格式,下面以PRP监视帧为例进行介绍。PRP监测帧如表1所示。监控帧的处理遵循PRP消息的处理机制。当从任何局域网接收到PRP监视帧时,节点根据接收到的消息中包含源MAC地址信息以及接收和丢弃数据帧中标识的复制帧,在节点表中创建入口地址。该方案采用的监视帧中,源MAC地址是发送IED设备的唯一标示。但是,在链路订阅关系中采用目的组播MAC地址作为标示,因此需要进行源MAC地址和目的组播MAC地址的映射才能判断出故障设备。该方案通过网络运维管理单元的后期综合分析,并结合网络交换机设备的通信状态,可定位出故障的大概位置。

2.2IED状态上送方案

在该方案中,IED设备将设备自身节点表中的timelastseena和timelastseenb结合起来,判断每个链路的A、B通信状态,实现设备中源MAC地址和目的地多播MAC地址的一对一通信,并通过发送标准GOOSE消息来判断IED设备各链路的状态。该方案通过网络运维管理单元的后期综合分析,并结合网络交换机设备的通信状态,可定位出故障的大概位置。

2.3监视方案比较

表2对IEC62439提出的SNMP监视方案以及本文提出的两种监视方案进行了综合分析比较。从表2可以看出,IEC62439提出的使用SNMP进行监视管理具有较好的标准一致性和故障定位准确性,但SNMP专业性太强且信息过于繁琐,难以满足电力系统专业人员的运维管理需求。在本文提出的两种监视方案中,IED设备状态上送的方案符合现有智能变电站的使用习惯,且利用现有GOOSE机制发送,不增加额外的报文。因此,智能变电站过程层冗余网络具体实施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监视管理方案。

3结语

篇10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更新、变化,企业迫切地需要整合处理业务数据和业务信息的IT服务,需要通过对IT系统的统一接口管理来简化IT管理流程,降低故障发生频率,从而提高问题处理效率,需要以业务数据(数据中心)和业务信息(IT终端)为对象的服务覆盖所有支持业务运行的IT运维需求。

面对企业IT预算不断减少、IT技术不断更新的现状,CIO该如何使IT系统最大程度地帮助企业发展?他该如何将有限的 IT 资源有效地作用于企业核心业务发展,如何快捷地获得专业的支持,如何有效地提高IT 系统的可用性,如何跟上IT技术发展、及时更新相关技术?

在越来越多的CIO选择将IT运维外包的时候,天玑科技提出的一站式运维管理服务方案近乎完美地帮助客户解决了上述问题。天玑科技围绕企业发展的最新需求,在提供专业支持能力的同时,覆盖了业务数据和业务信息的所有IT服务,使得企业的IT资源最大化地作用于企业核心业务发展,促进企业业务收益。

业务信息与业务数据是企业IT系统不可分割的两部分,有效、安全地录入业务信息是业务数据有效、连续的前提;同时,业务数据的有效、连续也保障了业务信息查询的有效、安全。两者相互依赖,相互作用。

天玑科技提供的一站式运维管理服务,通过有机地整合IT终端以及数据中心团队,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一站式运维服务管理策略,将企业在业务信息与业务数据中出现的IT隐患等问题进行有效的梳理、排查,通过统一的服务接口,为客户提供快速、便捷的处理方案,进而达到对业务的有效支撑。

天玑科技专业的一站式运维管理服务团队将针对企业业务数据和业务信息的IT现状进行分析,灵活地订制服务流程、管理制度及标准交付物,使得所有服务均可追溯、可交付、可量化,提升企业IT的可用性与可管理性;同时,天玑科技凭借自身在专业领域中的技术、学科优势,针对企业自身业务情况为企业提供相应的前端技术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