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艺术的主要特征范文
时间:2024-02-27 17:51: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现代艺术的主要特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后现代;折衷性;多重性;善待传统;多元
一、西方后现代艺术观念
后现代艺术思想的主要特征是回归性、折衷性、混沌性与多重性,相应地表现在不求纯粹、善待传统、非个人化、多种标准几个方面,如对当代艺术不局限于视觉形式,绘画超越平面限制,雕塑与风景、建筑相结合,对于人类丰富的文化遗产要很好也地加以利用等。后现代艺术一改现代艺术的自我为中心的艺术创作理念,提倡艺术走向社会,贴近生活,强调艺术的社会功能,从而使世界艺术没有明显的界限,达到世界文化的多元,形成一定的全球语境。在全球化与多元化语境下。世界各国大力提倡艺术教育,并对艺术教育进行着一系列的改革,后现代艺术观念成为影响现代世界美术教育改革的重要因素之一。后现代主义虽然思想庞杂。但其实质还是追求一种更完美的现代性,期望人的行为更具合理性。因此,表现在现代美术教育改革中,则强调美术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强调通过美术教育使学生获得终身受益的美术能力,强调美术教育让学生运用多种手段、多种材料包括声、光、电,进行美术作品的创作,这些都与后现代主义所呈现的普及化、生活化、多元化、解构化等特征是分不开的。
二、西方后现代艺术观念对中国基础美术教育改革的影响
在现代全球化与多元化充斥的教育环境下,我国的美术教育更是素质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后现代艺术观念也影响着我国的美术教育改革。在中国,由于近十多年来改革开放,大量引进西方美术作品和理论,更加深了我国美术界尤其是青年美术家对这个问题的关注。一个国家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要得到发扬光大,必须遵循两个首要的原则,一方面要继承,发扬本民族固有的优秀艺术传统,另一方面又要广泛吸取其它国家艺术的有益因素。二者不可偏废。
我们对于接受外来文化艺术影响的认识,并不是在很早以前就十分清醒的,而是经过近百年来的实践,得出了正反两方而的经验,才逐步明白了一些这方面的道理。
三、对基础美术教育改革理念的影响
二十一世纪,随着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的到来。理性和感性的发展处于一种不平衡状态,社会的高速发展,使人类偏离了自然,人们认识到艺术是理性和感性趋于平衡的途径,在课改中,不以单纯掌握知识技能为目的。试图改变艺术教育中学生机械模仿与枯燥训练技能的方式。把艺术知识、技能的学习还原到一种完整的艺术情境中,或把一定的知识技能渗透到某个人文主题中。后现代艺术观念的追求一种更完美的现代性,期望人的行为更具合理性的观念影响着美术教育观念,以人为本成为现代美术教育思想的主导思想,美术教育改变了过去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思想,提倡以培养人的个性,达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理念。
四、对基础美术教育课程改革的影响
进入2l世纪,美术课程资源开发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中把美术课程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与知识、技能看作是同等重要的,美术课程资源也并不局限于美术学科本身,并拓展至自然、文化、社会等范畴。在课程设置上,则强调消除对于实用美术的轻视。将工艺美术、现代设计与强调审美的精神功用的纯艺术结合起来。在课程设置上,则主要体现以素质教育为依据,让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美术的能力,改变过去以美术知识、技能为内容标准,而充分体现美术的情感性,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让美术课程和生活、自然紧密联系起来。
总之,西后现代艺术观念对世界的教育改革产生了重大影响。对于世界各个国家的美术教育改革更是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它的影响下。学校美术教育更注重美术与文化及社会的联系,设计一种更开放的、既能容纳又能扩展的美术课程成为世界各国美术教育改革的焦点。它同样也推动着我国21世纪美术基础教育改革前进的步伐。
参考文献:
[1]尹定邦.设计学概论[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2]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3]丁朝红.设计概论[M].沈阳辽宁出版社.2007(19).
篇2
关键词:艺术哲学;服装品牌;广告
一、艺术哲学
关于艺术哲学,研究者对其所界定的概念不一,不过从总的意思来看又有着统一的“说法”。罗素说,要了解一个时代或者民族,必须首先了解他的哲学。这话说得很深刻,每一个伟大的文明背后都有伟大的哲学存在。哲学是一切文化的核心,是民族精神生命力的体现,是文明成熟的标志,是文明人类对自身命运的思考。没有哲学的民族是注定不会有远大前途的。
艺术是人的知识、情感、理想、意念综合心理活动的特殊产物,是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表现。
哲学是艺术的根本思维基础,艺术较之哲学具有更广阔的表现手段和方式,所以,哲学意识决定了艺术的发展方向和审美趣味,而艺术形式反过来又影响着哲学的发展。而在于哲学借助于文字语言为中介,艺术则不完全是这样。哲学的陈述不外乎一系列文字语言符号的变换过程,所用语言不明确就意味着推理的模糊和松散。通过文字语言的中介,哲学力求使情感概念化、明确化,于是情感在哲学中变成了思想,感性动力在哲学中凝固为理性结构,但艺术则不一定要依赖文字语言这个中介。
哲学通过艺术的手段展示,就有动人心魄的吸引力;艺术包含强烈的哲学反思,自会增添绚丽悠长的光彩。
二、服装品牌与广告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审美意识有了很大的改善。“穿衣只为生理需求”的时代早已过去,服装消费已上升为精神文化价值的消费。对于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而言,本着创百年品牌姿态的服装企业在近几年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服装品牌的竞争日益激烈。新时代的发展使服装企业以服装产品的功用为主要卖点的现象已经“过时”。服装品牌的广告作为一种长期被企业青睐的宣传方式一直没被冷落。新的服装现代广告已是人们生活中衣食住行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现代人在购买服装的时候,一般都会选择那些有广告、有品牌的产品,感觉这些产品比较可靠,有保障,甚至可言穿衣穿的是一种品味。
服装品牌广告的主要作用在于传达品牌文化价值和品牌形象, 通常出现在时尚杂志、影视媒体以及户外广告等载体上, 色彩丰富, 制作精良, 视觉表现力强。并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服装品牌广告在数量、质量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服装品牌广告基调必须与服装品牌理念相协调,为了清晰地传达特定的品牌理念, 一方面需在广告中突出品牌标志和广告语, 另一方面可以建立相对固定的广告色彩特征。其中广告色彩应用中首先需要巧妙地强调标准色, 可以在图像中占据相对固定的位置和比例, 并且在一段时期内, 广告画面主体及背景的色彩关系可以具有固定特征, 与其竞争品牌保持一定差异。
三、关于服装品牌广告的艺术哲学思考
丹纳是法国史学家兼文学评论家,他在《艺术哲学》中提出了两大理论:一是“种族、时代、环境”三元素说;二是艺术批评的三种尺度,即艺术品表现事物特征的重要程度、有益程度、效果的集中程度。前者强调了三元素对文学艺术的决定性影响,后者则强调了艺术批评的客观性。
他以艺术发展史实为依据,强调了种族、环境、时代等三个因素对精神文化的制约作用,并认为在三个因素中,种族是“内部动力”,环境是“ 外部压力”,时代则是“后天动力”。
品牌是经济不断发展的产物,特别是进入商品经济以后,服装品牌也不例外。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审美水平有了显著提高。服装企业主开始打品牌之战以占领更广阔的市场,其中服装品牌广告就是最重要的品牌文化宣传方式之一。服装品牌是因消费者而存在的,所以广告也是面向消费者的。服装品牌广告的文化传达方式同时是受种族、时代、环境三元素影响的。从有关于东西方或国内外广告的比较研究来看,因创作主体不同即民族不同,服装广告所表达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也会有显著的差别。西方的服装广告偏重于用视觉冲击力来达到宣传文化的效果,比较侧重于直观性的表达。我国的广告偏重于利用含蓄的方式来表达,比较侧重意境的表现方式。在时代方面,相对同一个国家而言,广告的文化宣传有从服装的功用到服装审美以及服装所代表的精神价值的趋势,到现在注重服装品牌的文化内涵的广告已经越来越受到服装消费者的认同。所以不论是从时代的角度还是从环境的角度,服装品牌广告的发展还是与服装消费者这一服装品牌广告外在的环境核心因素有密切关系的,可以说服装品牌广告各方面的定位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服装消费者为准绳的。
同时丹纳还认为,艺术批评不是随意的、主观的,而是有着自己的客观标准的。这个标准就是他提出来的艺术批评的三种尺度,即艺术品表现事物特征的重要程度、有益程度、效果的集中程度。若将丹纳的三个尺度与服装品牌广告结合理解,那么这三个尺度应该是服装品牌广告表现服装或服装品牌文化特征的重要程度、服装品牌广告所具有的有益程度、服装品牌广告效果的集中程度。 需要首先理解他的“特征”概念。在丹纳看来,艺术家因突出主要的特征要删去那些遮掩到主要特征的东西,重点表现的是具有主要特征的东西。因而,服装品牌广告的目的是要表现服装品牌主要的或突出的特征,来宣传品牌的重要的观念,就是要与其他的服装品牌相区别以让消费目标群长期记住并接受。
“特征重要的程度”在丹纳看来,最稳固、最接近本质的东西,则是种族的特征,因为种族这一因素深刻而持久。所以,深刻而持久的特征对于作品的价值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在服装品牌广告这一方面来言,广告要有个整体的突出特征,广告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是为这个主旋律服务的,不能喧宾夺主。这个突出特征又受到广告主要宣传对象的制约,服装品牌广告设计师在设计广告前所做的第一步并且必须要做的是要了解广告受众的文化背景、爱好、消费习惯等方面的内容。所以正如丹纳所说,种族特征是最本质、最重要的特征。换句话说,服装品牌广告的文化特征的确定是定位于消费者的,正是消费者消费文化状态的一种外在表现。
篇3
【关键词】现代主义绘画;构成;视知觉;美学意蕴
绘画作为视觉艺术的一种重要形式,对视觉空间的掌握和塑造有着很高的要求。自从人类有了视知觉意识之后,首先运用的观察世界的方式就是对点、线、面的述求,从中可以看出原始视觉方式对构成技术的影响,体现了在前逻辑阶段原始人类朴素的文化观,这点我们可以从现存的大量史前艺术中感受到。本文以现代主义绘画为例,分析文化因素在其构成中的体现。
构成属于视觉艺术的重要一环,必须建立在立意的基础上,而所立之意与创作主体的文化所属是直接相关的。它既包含着艺术语言的技术要素,又包含着画家内在情感与精神意图的因素――个体在当时文化中的感受。构成样式对于作者和观者的视觉感知和心理触动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其中所蕴含的力量不仅来源于形式,还在于构成中蕴含的特有文化结构。在此我们以现代主义绘画为例,分析构成作为特殊情境认知方式,如何反映当时创作主体的创作心理。
西方现代主义绘画是一个较宽泛的概念,所谓现代,是以区别传统而言的,它是以反传统为宗旨的,是指十九世纪末以来西方各种艺术流派的总称,这种创作趋向,使现代主义绘画在极大程度上代表了西方思想意识形态的转变和过渡,比如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对当时机器文明颂扬,超现实主义对人类精神层面的深入挖掘,都可以成为当时的文化表征物。
印象派的前驱马奈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欧洲传统的视觉模式和文化认同机制,不仅为塞尚等人对构成形式的进一步探索开辟了方向,也为尼采、叔本华等人的非理性哲学观提供了一定的视觉支持,进而使西方的理性文化特征逐渐减弱。他在1863年创作的《草地上的午餐》在“落选沙龙作品展”展出,受到波特莱尔和左拉等人的热情赞扬,被认为是现代主义艺术的起源。现代主义的先驱印象主义画家们,他们开始思考怎么画而不是画什么,他们提倡户外写生并不在乎传统的题材而是到大自然中去直接描绘在阳光下的自然物象,并根据画家自己眼睛的观察和直接感受,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如莫奈的《日出・印象》,为传统绘画构成提供了转变契机。19世纪末一些曾受到印象主义理论影响的画家,又开始不满足于客观主义的表现和片面的追求外光和色彩,而强调抒发自我感受,表现主观感情和情绪,他们共同追求的是回归绘画形式的结构组织,不断强调绘画整体性在画面的重要性,后印象主义画家塞尚对画面空间的消解,改变了西方绘画空间建构的走向,后经立体主义的发展和原始艺术、东方绘画的影响,绘画构成出现了平面化回归的倾向,构成样式发生了自西方艺术史以来的最激烈的震荡。看似绘画构成有着非文化因素的倾向,强调纯粹的视觉感受,具有极浓的写生意味。但是对于新视觉样式的选择出于反对旧有艺术体系的原因,故此蕴含相当的文化批判意义,也是对之前视知觉模式的质疑。艺术作品的主题化倾向被减弱,自身的语言得到深入的挖掘,使主题型视知觉艺术转化为结构型视知觉艺术。
绘画在过去基本上都承担着为社会、宗教、政治、道德教化等方面的服务任务,自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倡导“模仿说”以来,绘画的职责便在于模仿再现客观世界,古罗马虽然在对古希腊艺术的继承上加进些个性化的因素但仍是以再现客观世界为主要特征。直到19世纪后期在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光学理论和实践)的启发下,绘画才开始自由地探讨艺术自身的性质,而东方艺术(以浮世绘为主)和非洲艺术的介入,也使得西方的艺术家们眼界大开,非写实的、平面的、写意性的艺术同样具有震撼人的魅力。
尼采在他的唯意志论中主张艺术是权力意志的一种表现形式,而艺术家是高度扩张自我、表现自我的人;佛洛伊德指出艺术创作是艺术家对人内在愿望得不到满足的表现。这些观点和学说使得人们从对客观世界的关注转向了对人的内心世界的关注,写实描绘的只是客观真实,而表现主观感情则是心灵的真实,这是20世纪上半期现代主义艺术最具突破性的观点。也为现代主义绘画构成的主观性倾向提供了知识素养。
当现代主义艺术摈弃了模仿自然而注重表现人的内心感受的时候,由于欣赏者所处的角度不同及文化的差异和人的情感的变化,使得艺术形式的发展空间和视野也随之拓展,作品的形式趋于多元化。画家们试图使绘画摆脱文学的影响,更多地思考绘画形式和绘画语言自身的存在价值,而不是依附于某一个主题而存在。19世纪后期以来,艺术家越来越关注艺术的纯视觉性和审美功能,强调形式感,摒弃文学性和故事性。马蒂斯是一位营造作品形式的大师,他说“属于今天的我们,试图表现今天的我们自己,现在的、20世纪的我们自己,而不是去模仿古希腊人二千多年前在艺术中看到和感到的东西……假如有感受,比例如何并没有什么关系……首要的大事就是表现一个人的自我”。[4]他置传统的解剖和透视于不顾,致力于形体表现力和新颖别致,抽象的色彩和线的运用重构了极具装饰性的构成。而蒙德里安和康定斯基的抽象主义作品则完全超越了传统艺术的桎梏,追求一种纯粹的情感、感觉至上和视觉上色彩、线条的表现性和音乐感。
在艺术的发展上,艺术的现代性是对以前的艺术的一种传承和发展,同时也对以后的艺术给予启迪和促进。朱青生在谈到现代主义艺术时说:“现代艺术就是从正视现代社会的现代性开始的。”“只有现代艺术这种特别怪异、特别奥妙的途径才能起到对人类本来性质探试的功能。因为现代艺术可将人直接逼入现代性。”所以现代主义艺术不是脱离历史的长河而独立存在的孤岛,应是艺术发展进程中一个承前启后的艺术精粹的代表。
在西方现代文化和哲学思潮的基础上,艺术家们在作品里集中体现了带有抽象意味的对人的生存环境及生存本身难以忍受的形而上的等等复杂的感受。“现代派作品在思想内容方面的典型特征是它所表现的对现代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和文明的深切的危机意识和紧迫的变革意识。”集中体现在“人类四种基本关系的全面扭曲和严重异化:在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四种关系上的尖锐矛盾和畸形脱节,以及由之产生的精神创伤和变态心理、悲观绝望的情绪和虚无主义的思想”。[5]表现在艺术特征上,主观性、内向性是现代绘画的主要特征。侧重于以本能为主导的多变化的内心来反映现实,常常把现实世界和心理世界混合起来加以表现,追求的是在现实世界挤压下心理世界的真实及心理扭曲下的现实世界的真实。而主题思想的寓意性、模糊性和多义性是由于现代社会科学尤其是哲学、心理学等广泛渗入的结果。当精神的体会与艺术创作联系起来时,便形成了西方形式和谐的最高标准。自文艺复兴一来,人文主义成为思想潮流。人们不再热衷于古典主义绘画中体现的凝重、典雅的氛围,不愿再局限于古典主义为创作所定的种种清规戒律,而是追求发挥光与色彩,追求更加复杂赋予动感的构成,追求一种挥洒个性的艺术风格,这种对感性形式的极致的发展,正是最纯粹的艺术主体性的表达。■
【参考文献】
[1][英] 赫伯特・里德著.王柯平译.艺术的真谛.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美] 约翰・拉塞尔著.常宁生等译.现代艺术的意义.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3][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著.滕守尧,朱疆源译.艺术与视知觉.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
[4][美]杰克・德・弗拉姆著 欧阳英译.马蒂斯论艺术.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3:45-46.
篇4
关键词:影视;造型;艺术;审美
一.影视造型艺术
影视造型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随着现代高科技数字化技术制作的应用与发展,这门艺术在艺术领域中独占鳌头。它继承和发展了诸多不同艺术的表现方式,具有塑造不同形象的艺术个性和魅力,是日趋完善的艺术体系。这种艺术体系的形成,在其表现内容上与其他艺术一样,都是把人类的情感世界作为自己的核心对象,再现现实中人的情感及状态,使人们在物质世界、精神世界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情感世界。在表现手法上,它能更有声有色地反映生活、模拟生活、再现生活。其逼真性是人类已有的任何艺术都无法比拟的。这种艺术形式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审美情趣,提升了人们的艺术修养,培养了人们的艺术欣赏和鉴赏能力。
二.影视造型艺术的特征
影视造型在制作中有它独特的表现形式,其主要特征为艺术个性与艺术魅力的塑造。影视造型作为一种表现手段,在影片的制作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影视作品中,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使他们具备独特的艺术个性和魅力,是一个复杂的艺术追求的创作过程。艺术的审美和创作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的关系。
影片《公民凯恩》,是一部跟好莱坞传统表现手法分庭抗礼的具有世界电影里程碑性质的影片。导演奥逊・威尔斯以大师般的从容,从“纯电影”的审美角度把物质与精神、占有与爱情,以及人物之间的冲突转换成影片独特的叙事结构,使复杂的人物性格、复杂的理性结构、真实的凯恩形象、复杂而丰富的电影风格完善而和谐地统一在作品之中。如果没有影视艺术的审美和创作,这种人物造型的魅力所在也就无从谈起,一部优秀的作品永久被埋没亦未可知。
通过影视造型的审美标准来总结创作经验、阐述创作规律、指明美学原则,是影视造型艺术表现与再现的完美结合。创作在前,完整而系统的审美活动在后;但审美决不是简单的“诠释”或“索引”之类的附庸。好的审美论断不仅应该通过对具体的影视艺术作品及其有关现象的分析研究作出客观、科学、公允的评判,而且还要抓住带规律性的东西从一定的理论高度予以概括和总结。
三.影视造型在制作中的表现手段
影视造型作为一种表现手段,在不同的影视作品中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影视化妆师对剧本的理解和所设想的人物造型构思必须和导演的创作意图相吻合,导演是一部影视作品风格样式及整体构思设计的创作者,化妆师在了解了导演对艺术结构、色彩基调、造型风格、音乐构成等设想后,才能展开工作。
电影《郭明义》是一部反映现实题材的人物故事片,作者高满堂把一个活着的雷锋式人物刻画得入木三分,那么我们在二度创作时怎样才能给予演员的外形相似呢?扮演郭明义的演员侯勇他本人所具备的是军人气质,那么就存在着一个局限性,在造型时首先从发型和肤色上接近原型,由于我们为演员准备的眼镜不是太新,就是不合适,为了更好地突出郭明义本人的特点,便借用郭明义本人的眼镜给演员戴上,加上演员的精湛表演,人物个性和特点马上出来了。
四.现代影视艺术当中的审美意识
(一)多元化的审美意识
相比一般文学形象的塑造,影视作品所具有的特点更加的独特、复杂,其艺术形式与内涵也更加的丰富。对于现代的影视艺术当中的人物造型审美意识,受到演艺风格越来越深入的影响,也逐渐趋于多元化。
(二)写实造型设计
影视艺术对于人物造型设计手段当中,写实手法是主要的方法之一,写实手法并非以往的将人物角色形象进行还原,更多的是将现代化的审美意识融入到其中,除去特定的造型依据以及历史条件之下,强调风格化、装饰性以及形式感。写实的造型设计注重真实之感,重点在于形似,对角色的外部形式以及内在的情感以及人物形象的深刻度与准确性等,都需要通过现代化的艺术技巧将其呈现在人们的面前。
(三)写意造型设计
将传统的中国美学精神融合到影视作品当中,并且赋予作品独特的东方艺术韵味和强烈的审美内涵,使现代的影视作品具有中国独特的民族风格。在人物造型的设计之初,通过“以形写神”的来刻画人物,运用独特的民族风格的符号化艺术语言,着重对角色的神韵、意态进行描绘,从而达到“情境交融、意与境浑”的地步。人物造型的写意性与影视空间的真实性,是现代影像的一大主流,虚实相生的影像风格既符合了现代大众审美情趣又为现代电影作品的风格多样化增添精妙之笔。当人物造型具备符号价值的时候,则可以通过抽象、比拟、象征的手法让形象更具诗意化,而侧重于人物的形式与内在美的刻画。影视造型作为艺术审美的物化形态,是一个多层次、多侧面、多变化的审美课题。影视造型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影视作品局部的感受上,必须对大量的创作心理现象和影视观众群体的心理反应作横向、纵向的比较分析,寻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参考文献::
篇5
论文关键词:西方 现代美学 艺术独立 分析
论文摘要:西方现代美学流派众多,观点纷呈。但艺术独立理论是西方现代美学的发展主线之一,是现代美学的主要标记之一。本文作者从西方现代美学的演变和特征入手,就西方现代美学与艺术独立问题进行简单阐述,并分析了西方现代美学的发展对我国美学的影响。
0 引言
西方现代美学的历史使命,首先就是破除艺术从属论,确立艺术的独立地位。现代美学以克罗齐和洛特曼对黑格尔的艺术从属论的批驳为主要标志,建立艺术独立理论,将美学与哲学统一为一体。西方现代美学的流派众多,观点纷呈,但都以艺术独立理论为发展主线。艺术是否具有独立的地位,它与哲学、宗教等的关系如何,这是美学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任何美学理论最终都必须对此作出明确的回答[1]。
1 西方现代美学演变历史
西方古典美学中的柏拉图、康德、黑格尔都是艺术从属论的代表。柏拉图从哲学角度评判诗与艺术没有真理性,亚里士多德则认为诗与艺术反映了事物的一般规律,具有普遍性,更具有哲学性。这两种争论一直贯穿于西方美学思想发展史。而黑格尔提出哲学最终将取代艺术,而把艺术从属论发展到了颠峰。克罗齐“度的理论”的出现,推翻了黑格尔的以艺术从属论为内核的艺术消亡论,确立起艺术的独立地位,最终使得西方古典美学演变至现代美学。现代美学又突出两个路线:一是艺术与自然的关系,一是艺术的独立性。这两种思路如果不及时从艺术美学角度及时沟通和思路转换。必然对峙存在,从而失去克罗齐艺术独立理论的实践意义。洛特曼借鉴生物学理论,将现代美学的两个思路创造性的进行转换,提出“美就是信息”。洛特曼既不是以社会为中心来看文艺,也没有将文艺隔离于社会之外,而是把艺术当作大千世界中独立存在的生命之一,以艺术为中心来看社会,认为文艺这个活生物体的生命,就体现在她能为人类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必不可少的审美信息。洛特曼的理论彻底解决了艺术独立问题问题,由生物链引出文化链,肯定了文艺与社会的密切关系。最终为西方现代美学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2 西方现代美学的特征
西方现代美学于19世纪中期开始绽放。各种新思想、新观念、创作流派等让人应接不暇。但将表层现象深入剖析,可以发现这些现象的某些共同特点。西方现代美学具有的特征有:①现代美学时期,人们的审美观念与传统时期的和谐美学相比发生了巨大变化,非理性和个人主观性成了现代艺术的一个思想根基;②西方现代文艺作品的表现形态呈现出与传统的文艺作品完全不同的形态,它反英雄化,主张个人感受,具有平面零散、非理性、非视觉形象性的特点;③从西方现代美学的总体上看,其呈现出一种主观的、内在的、非理性的、非功利性的、动态性的特点。这三个特点是是现代人走向更加动荡、节奏更快的生活的一种反映,是科技挤压、传统挤压下人们的一种挣扎和反抗,更是追求民主、自由、多元、宽容精神的反映,是人们精神生活的真实表现。 转贴于
3 西方现代美学与艺术的关系
从西方美学的历史发展来看,美学的研究就离不开艺术,随着西方美学学科的发展,越来越彰显出艺术的中心化和独立化。美学发展史也就是一个扩大了的人类的认识过程,遵循着由抽象到具体的发展途径,在这个过程中,感性的艺术在美学中的地位得以循序渐进的提高。越来越中心化、具体化和独立化。这个趋势同艺术本身的特点有关,因为美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类的审美活动,而艺术又是审美活动的集中和独特形式,所以,在艺术中,人们能够更好的把握美学要研究的内容,美学用艺术来呈现,艺术需要美学来作载体。两者不始终是不可分割的独立体。
4 西方现代美学与艺术独立
自从洛特曼提出“美就是信息”,为西方现代美学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人类活动本身就是一种生物信息,这种生物信息在社会活中的表现体现了美的存在。无论是理性还是感性,西方现代美学都不会偏离艺术独立这一主线。洛特曼认为,一部作品无法分成内容和形式两个部分,作品中的任何因素都负载着信息内容,作品中的任何信息都出自信息载体。他把思想内容与作品结构的关系,比作生命与活体组织复杂的生物机制之间的关系。生命是活生物体的主要特征,不可想像会存在于其物质结构之外。他甚至直接了当地断言,思想不会包含在引语中,哪怕是精心选择的引语,而是由整个艺术结构表达出来。同克罗齐一样,洛特曼对浪漫主义多有批评,尽管浪漫主义大都具有精心雕琢的复杂结构,但那种结构无论多么复杂,都超不出读者可以事先预知的固定模式。他更倾心于现实主义,即他所说的属于“对立美学”范围内的作品。因为其艺术信息在接受作品之前,读者是无法预知的。对于现代美学中的艺术独立的两个分支,洛特曼将各自的优点和缺陷看得非常清楚,并不失时机的将生物学理论引入其中,“为美就是信息”奠定了牢固的理论基础,从而在实践的意义上彻底解决了艺术独立问题,将文艺当作大千世界中独立存在的生命之一,完美地将两大分支结合起来,使得艺术独立性成为西方现代美学发展的主线之一。
5 西方现代美学的艺术独立性研究对我国美学的发展影响
了解西方现代美学发展过程中艺术独立理论这一主线,对于我国的美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西方现代美学的“文化”转向,是以对艺术独立的彻底解决为前提的[2]。我国当代美学对艺术独立问题的解决并没有达到西方现代美学的高度。这就要求在发展我国美学的同时,要不断吸取西方美学的成熟经验,少走弯路,尽快与西方美学接轨。同时,在其它学科的发展中,也要注易举一反三,将西方美学的艺术独立的解决方法应用于学科的基础研究方面,突破基础发展的瓶颈,尽快缩短中西学科差距,为实现中西学界的平等交流和对话打下良好的基础。向西方学习并不是坏事,学习本身就是一种美学的体现,一种艺术的体现,这种学习更能体现艺术独立的特点,用西方现代美学中的艺术独立理论改变我国各项学科落后状态,我们才能在时间上缩短差距,弥补不足,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舞台美术设计;戏剧;艺术特性;关系
中图分类号:J8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5-0069-01
舞台美术设计作为戏剧中的重要内容,其具有多维性和创造性的特点,能够借助舞台演出要求和剧本的实际内容,通过多样化的造型艺术手段,对剧中角色与环境的外部形象进行创造,从而与剧本的内容相互辉映,渲染舞台氛围[1]。戏剧则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其能够融合空间艺术与时间艺术的特点,既具备建筑与绘画的视觉性和空间性,又具有音乐与文学的听觉性和时间性,能够在实际演出过程中与观众实现自身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
一、戏剧的基本特性
对于戏剧而言,其基本特性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戏剧是综合艺术。戏剧需要将舞台造型艺术、演出空间处理以及表演艺术进行有效结合。戏剧诞生之初,没有专职的舞美设计师、导演和编剧,其主要是以文学为基础,通过造型艺术和空间艺术的创造者进行创作与表演。戏剧综合艺术发展到成熟阶段后,方才产生舞美设计师、导演和编剧,其是在三度创作中形成的综合艺术。其中舞美设计师和导演是二度创作者,编剧是一度创作者,观众与演出主体则是三度创作者,舞美设计师、导演和编剧利用舞台的艺术形象来演绎剧本的文字形象,借助演出空间的特殊处理,从而在独特的艺术氛围中融合演员的表演,与观众一起完成戏剧的艺术审美价值。其次戏剧是时间与空间的艺术。表演者需要在具有一定高度、宽度和长度的三维空间中展开动作,但是这个空间的容积大小主要是以表演艺术的需要加以确定,存在一定的限度。这不仅是舞台美术设计中独特空间形式创造的基础,也是戏剧艺术的立体空间性。当然三维空间的表演需要以时间延续为基础加以展开,通过规定的内容来确定时间的长短[2]。总而言之,这种时间与空间艺术的延续统一体,是舞台美术设计创作的出发点,也是戏剧艺术的重要特征。最后戏剧是观众与演员在同一现场的艺术。戏剧的主要特征就是演员扮演的角色与观众进行面对面交流,从而在欣赏过程中,使接受主体和创造主体形成共同的创造关系,保证演出空间与表演空间的有效结合,实现戏剧的高度假定性与真实性的演出,促进舞台美术设计作用的充分发挥。
二、舞台美术设计与戏剧的艺术特性的关系
二者的关系主要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舞台布景方面。现代剧院舞台的设计模式多是“伸出式”舞台和“镜框式”舞台,而舞台的布景则是其重要的构成元素。不管是传统的绘制平面布景,还是现代的电脑设计布景,其都是对天幕、沿幕、侧幕的透视画法绘制进行巧妙利用。当然布景设计师在实际设计过程中,需要对剧本进行认真阅读,深入研究和分析剧情以及演员的心态与表情,利用生动形象的手法有机融合时间与空间,从而吸引观众的注意,增强演出效果。二是道具方面。道具可分为随身道具、小道具和大道具,其具有变换性和多样性特点,能够对剧中人物的特点加以表现,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在制作随身道具时,需要结合剧中人物的民族、职业、特点和年龄;而在制作大小道具时,则需要以事件和故事情节发生的时间与地点为依据加以制作。三是化妆与服装方面。化妆与服装相辅相成,两者能够告诉观众舞台的世界,对剧情发展的地点与时间加以表明,含蓄而间接展现舞台上的风土人情与社会文化。一般个别的化妆与服装能够准确传达演员的阶级、职业与年龄等,确保演员个性的鲜明性以及形象的突出性。四是音效与灯光方面。戏剧中的灯光具有照明的作用,能够保证剧情的精彩度,因此灯光设计师需要对灯的阴暗、颜色、角度和位置等进行合理存在,随时调整光的强弱[3]。此外,音效与音乐也是戏剧的重要元素,其能够强化台上的行为,支撑人物的情感,有效过渡场景,如话剧《雷雨》中的电闪雷鸣的音效设计,能够给观众身临其境之感。大胆且鲜明的音效与灯光设计,多是用于戏剧化效果的创造,如百老汇音乐剧《猫》,其采用美妙的音乐和多变的灯光色彩,营造出递进式的剧情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戏剧的基本特性不受东西方不同观念的影响,不会被不同戏剧流派中的不同主张所淹没,是舞台美术设计与戏剧研究的基础。将戏剧与舞台美术设计之间的相互变幻来渲染舞台的角色与氛围,创造出真实与现实的幻觉,从而引发观众的共鸣,强化戏剧情节的感染力和表现力,使观众从戏剧中寻找生活的影子,更为享受和热爱生活。
参考文献:
[1]曹林.戏曲舞台美术创作现状与发展概述[J].戏曲艺术,2013,(01):98-104.
[2]赵大千.戏剧舞台美术的表现形式分析[J].消费导刊,2010,(07):227.
篇7
二十世纪50年代后期,工业文明的快速发展,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人们的审美观念和消费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及人们的消费观念,新的产品设计风格正在逐渐涌入人们的生活,满足了不同人们的不同需求。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改变,直接导致了经济发展的变化。二战前单一风格垄断市场的情况逐渐失去,与此同时人们的消费水平日益提高,之前适应发展需求的产品设计风格正逐渐被淘汰,设计者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设计产品。为了跟得上时代的发展,典型的后现代主义设计风格逐渐普及起来。
二、政治因素
二战后期,西方国家的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引发了国内民众一度的强烈反抗。政治腐败、种族歧视、工人失业、贫富差距日益增大等,激化了社会矛盾。人们的生存受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严重干扰,社会发展处于一种僵硬模式。六十年代后期,随着社会矛盾激化到最高峰,民众的反抗情绪和反抗活动接踵而来。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主要原因是社会底层人们为自身争取权益导致的,人们不再满足于当前的生活方式,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迫切需要得到改善。社会矛盾日益激化,社会发展动荡不安,这种社会发展方式逐渐影响着设计风格的形成,并最终形成了早期后现代主义产品设计风格的主要特征。
三、文化因素
二战以后,文化因素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在后现代主义产品设计风格上的作用是最明显、最直接的。非理性思想的出现、反主流文化的兴起、生活与艺术的混合等三大主要人文因素,直接影响着后现代主义产品设计风格的转变。非理性思想影响着人文主义产品设计的风格特征;反主流文化思想造就了多元化、拼凑、即兴等产品设计风格的产生;而生活与艺术的混合则使得后现代主义产品设计的风格逐渐娱乐化、通俗化。
四、人文因素
篇8
[关键词] 欧洲动画;动画表现形态;特征
欧洲动画是指欧洲个人、工作室或动画制作公司制作的动画,而动画的表现形态,是具有其内部的组织构造和外在的表现形态以及种种艺术手段的总和。动画的诞生源于技术在艺术上的探索,且它以电影的形态表现。电影艺术一直是以形态上的创新作为其发展足迹的,动画自然也不能例外,动画表现形态的发展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表现形态本身进程犹如社会本身的进程一样,具有一种自我调节的力量,动画的表现形态在主流非主流两极之间寻求其平衡。当然,平衡是短暂的、临时的,不平衡则是绝对的、永久的,唯其不平衡和充满着矛盾,动画才不断向前发展。即使在发展过程中充满着曲折和矛盾,整个趋势还是向前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欧洲动画中丰富的表现形态应该被认为是对日本、美国为主的世界主流动画表现形态的一个有力补充。或者说,是一股越来越受瞩目的动画艺术表现力量。
纵观世界动画的发展史,从表现形态来看,平面动画主要以“单线平涂”为主流;立体动画则以计算机三维动画为主流。然而,对富有创新精神、灵感无限的欧洲人来说,他们根本不屑于遵循什么规章制度,电影艺术没有任何传统和俗套可循,实际上,欧洲本身就是一个充满激情与变数的艺术乐土。欧洲动画当然不会满足于现代动画表现形态固有的模式,于是他们在动画表现形态上进行不断地探索、实验、创新,努力使得动画与艺术的表现形态相结合,不再以主流的表现风格为主,而是体现艺术家个性的观念和形式语言,并且形成或发展了动画的表现形态,如黏土动画、剪纸动画、真人电影动画、木偶动画、彩铅动画等。虽然世界各国都有一批先锋的动画家致力于对动画表现形态的探究,但多形态的动画在世界范畴内以欧洲和加拿大为主,而加拿大已有大量的书籍资料,对其动画表现形态的特征进行梳理、总结,所以本文在此主要讨论欧洲动画的表现形态特征。
最为广泛的意义上来说,人类所有的原创活动都可以被称为设计,设计有着多重属性。而根本属性在于其功能性、艺术性、技术性、经济性等特征。欧洲动画表现形态也包括三大特征:艺术性、功能性、技术性。其中艺术性为主要特征,功能性、技术性为基本特征。
一、艺术性
影视艺术本身就是一项综合艺术。植根于电影艺术之中的动画片,则更具有鲜明的综合性。动画是20世纪以来具有前卫特点、受传统艺术影响具有动态特征的现代艺术表现形式。其表现形态反映了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体现了不断创新的现代精神。欧洲动画表现形态的艺术性有着一种综合的美学特征,它不同于其他艺术形态是一种单一的美学,它具有多样的、多变的美学特征。它不仅具有美术的美学特征,同时兼具有电影的、戏剧歌剧等形态的美学特征。动画的艺术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多元化
欧洲现代动画的表现形态,与文化艺术密不可分。动画综合了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文学、戏剧等艺术样式。在欧洲动画片中,这些因素的运用变得更为直接和明显。如欧洲中古时期书上的钢笔插画,那些粗拙的线条、独特的造型被欧洲动画艺术家所用,制作为“绘画风格”动画,例如保罗•德里森的系列动画短片。又如在波兰图案设计领域一直占据重要位置的波兰动画家维托•吉尔兹,其动画创作也是先由美术开始,在图案中找到题材进行动画创作。
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的“现代艺术”,也给予欧洲动画新的营养。现代动画大师着力表现于一些表达现代观念和理想的动画,这些动画片篇幅较短,主题抽象,不注重故事和人物,一般用来表现人的普遍生活状态,如在现代繁华都市的孤独感、不被社会认同的寂寞感和人生方向模糊的荒谬感。手法大胆多样,具备先锋精神,多借鉴现代艺术之形态,多种艺术形态混杂。比如拼贴,水墨,照片,日记,将动画并入真人电影等。一些欧洲动画艺术家借鉴艺术形态的美学理论进行动画创作,例如叙尔瓦奇的分工模式和艾格林的卷轴画法。
欧洲由很多国家组成,凝聚着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智慧、审美意识和理想。欧洲动画因地域和时代的因素,差异明显。西欧的风格较为淡雅细致,东欧较为粗糙晦涩。在各国的现代化过程中,都出现与自身社会发展特征相关的、具有自己文化内涵的“动画”。
法国动画,由于法国一直以来充满艺术气息,法国动画片几乎每一部的风格都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充满强烈的个性与艺术感。德国动画,根植于德国黑森林的阴森、格林童话的阴暗和血腥,产生了一些恐怖、另类、风格黑暗的动画,比如德国动画《天黑黑》。波兰动画,是和波兰在历史上长期遭遇战祸、被东欧与西欧势力不断入侵的背景有关的。整个波兰动画,在主题上普遍呈现出一种忧伤的气质,其动画并不重视用动画来说故事,而是偏重抽象符号在美术上的表现。波兰动画呈现的是内在的绝望、对自然力量的无力感以及对人间冲突的充分体现。捷克动画,捷克的特产是提线木偶,其动画最主要的表现形态为木偶动画,每年木偶片高达上百部,无论是数量还是艺术质量都有骄人成就,在世界影坛上占据着一席不可忽视的位置。
(二)个性化
欧洲动画的表现形态,与动画艺术家自身的感性思维密不可分。表现了艺术家强烈艺术个性。欧洲动画一直以来,在形态上不断尝试不同媒介与表现手法。但由于制作机构并不把收回投资和盈利作为惟一的和根本的目的,甚至可以完全没有这方面的压力,再加上欧洲各国政府在资金上的辅助,使得欧洲动画艺术家们可以自由发挥其的主观能动性,制作动画、创造动画。实际上,欧洲动画艺术家们一直以来都在尝试挖掘动画的艺术性和文化性,一方面做形态上的实验,另一方面对内涵进行探索,应用自我风格、自我形式、自我技巧的方式制作个性动画。此类动画片在时间长度上相对来说都较短,一般都是短片,极少有30分钟以上的。一方面,由于风格动画在制作技术上大都具有一定的实验性和探索性,因此也就导致了风格动画一般单位时间的制作成本远远高于商业动画。另一方面,其内容上的表现有着艺术家强烈的艺术个性和艺术探索,所以此类主题或方法并不适合用动画长片来表现。
(三)时代性
欧洲动画的表现形态可以看成是一个园林,由各种不同类型的视觉风格组合而成,建造这个园林的原理,是科学、文化艺术和动画艺术家自身的感性思维等多种因素的有机结合。动画是一门综合艺术,它与不同时代的流行文化以及科学技术进步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动画的发展始终与相关艺术领域的发展息息相关。
欧洲动画的表现形态也与科学思想密不可分。从1834年西洋镜的发明到1888年“逐格拍摄法” 被发明,1914年赛璐珞片的诞生,1950年第一部计算机三维动画在麻省理工大学创造,等等,都是科学和艺术联手的结果。
动画是一种综合艺术形态,因此其他艺术领域的影响在动画中随处可见,且深深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文学思潮的每一阶段都会出现与之相应的动画作品;电影的不同流派在动画中也可找到类似的影子,先锋派电影与实验动画往往相伴而行,广告动画、Flash、MTV动画等都带有当代艺术设计的时代性。
二、功能性
任何艺术形式都有其功能特征,动画表现形态作为艺术的一种表现形态从诞生之日起就承载着它强大的功能,它们包括娱乐性、展示性和互动性。
(一)娱乐性
动画作为电影的产物,一开始就是以娱乐为目的的,其表现形态也具有动画的这一特征。从早期的动画开始可以看出娱乐性始终贯穿其中。受众在欣赏、接受动画的过程时从视觉、听觉、精神上获得感官享受,从而达到娱乐的目的。尽管各种表演的形式、各种材质的表现以及各种技术的应用在不断更新、发展,动画的幽默、搞笑、滑稽等特性始终主导着观众。
(二)互动性
动画表现形态的互动性可从两个方面来说明。一方面动画的制作手段在制作过程中无不时刻体现着动画制作者和动画作品之间的互动性。另一方面由于科技的发展,动画的制作也发生了改变,多媒体被应用到动画的制作中。一些多媒体动画就其表现形态的外在属性即动画外部呈现的状态来看,它的表现形态可能为平面动画、立体动画和混合动画中的一种,但就其功能性来看它具有一定的互动性。
三、技术性
前文所述,从内部的组织构造来看,动画表现形态的内在属性指的是动画的制作手段。制作手段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动画的技术是将造型艺术形象、符号进行运动的过程和形态的分解,之后再进行创造性的还原。也就是首先画出一系列的运动过程的不同瞬间动作,然后进行逐张描绘,按顺序计算时间以及逐格拍摄的工艺技术处理,最后进行剪辑及录音、声画的合成。
(一)科技性
每一次技术的革新都给动画的制作手段以新的艺术创作和发展空间。“动画艺术之父”雷诺的光学影戏的装置、卢米埃尔兄弟的活动电影机开创了现代意义上的动画,透明赛璐珞片的使用使得动画片成为可能,电影技术的进步同样完善了动画片生产工艺,例如彩色胶片与录音技术的成熟加强了动画艺术的感染力。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动画产业被看到了其中蕴藏着巨大潜力。它不仅仅只是单纯地多了一种创作工具,更是给动画带来了全新的创作空间,开启了动画的新纪元。现代的计算机三维动画,始于1950年,20世纪60年代期间,主要被应用在一些建筑、制造行业;在70年代以后,被广泛应用于电影的后期制作中;到了80年代,三维动画技术逐渐成熟起来,迪斯尼公司陆续开发和制作了一些三维的动画片断……欧洲于2001年推出了首部由欧洲出品、全电脑制作的动画片AXIS……计算机图形的使用、三维数字技术的出现,使传统的赛璐珞动画逐渐向电脑动画转变,网络技术的出现则带出了新的创作理念,如流行于网络世界的形形的Flash小动画。
(二)工艺性
关于动画的工艺特征是对于传统工艺而言的,因为无论是个人制作还是集体化生产的动画,都要经过艺术家设计和手工艺操作才能实现最终效果,尽管在工艺技术要求方面有很大的不同。动画工作不像其他艺术技巧,动画的综合工艺特征使得每一工作环节不能够产生完整的作品,只有把所有人的努力或者是个别人的许多画作集合起来,并且通过技术员的手控机械操作后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作品,即动画片。拼贴、木偶、黏土等材料制作的动画也体现了动画的工艺性。所以说,动画表现形态具有工艺的性质,它是一种制作方法和加工程序。
[参考文献]
[1] 路琳.传承与创新:中国和欧洲艺术动画片的比较分析[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5(10).
[2] 姜青蕾.别有一种智慧――欧洲动画的单纯与幽默[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4(03).
[3] 薛锋,赵可恒,郁芳.动画发展史[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1-19.
[4] 金辅堂.动画艺术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7-55.
篇9
1.多元化的趋向
虽然设计的多元化渗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包装设计的风格变得绚烂多彩,个性十足。但是好的包装设计并不是很多元素的简单堆砌,以杂乱、含糊为目的。后现代包装设计并不是设计上的无要求、无目的,随心所欲的设计手法,后现代的包装设计是具有内在结构因素意义完整和外观设计总体性的理性化特点。后现代主义设计是现代主义设计的继承和发展,它抛弃了四分五裂的现代,是一个向往超越多元性的新的整体性的现代。
2.包装设计整体性原则的具体表达
包装设计不仅要考虑传达给人们的视觉信息,还要考虑其结构的合理性,包装设计追求功能,力求简约对比之下,它赋予包装设计以新的结构组织方式。也就是说包装设计中在保持包装的功能第一的前提下,充分发展多个“部分”的装饰和其内在的联系。所以包装的整体性与和谐感是设计师们在进行包装设计的创作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包装设计作为视觉艺术中的一种,它必定用一种人们视觉能够接受的“形象”来传达其要表达的内容。它要结合艺术设计中的各种要素如:造型、色彩、图形、文字、材料、装饰等,归纳为一个整体形象,使其整体与局部互相影响,互相统一,同时与其所在的环境协调、与时代同步。
3.包装设计的造型考虑
篇10
论文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品牌效应已受到服装企业的普遍关注。在诸多实施品牌效应的手段中,服装品牌广告是不可替代的,并越来越受到“重用”。我们在追求更多的服装品牌广告策略时,不妨通过对艺术哲学这门艺术的“母学”进行研究分析来指导服装品牌广告实践。本文借鉴丹纳的艺术哲学观念并结合服装品牌广告进行了论述。
一、艺术哲学
关于艺术哲学,研究者对其所界定的概念不一,不过从总的意思来看又有着统一的“说法”。罗素说,要了解一个时代或者民族,必须首先了解他的哲学。这话说得很深刻,每一个伟大的文明背后都有伟大的哲学存在。哲学是一切文化的核心,是民族精神生命力的体现,是文明成熟的标志,是文明人类对自身命运的思考。没有哲学的民族是注定不会有远大前途的。
艺术是人的知识、情感、理想、意念综合心理活动的特殊产物,是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表现。
哲学是艺术的根本思维基础,艺术较之哲学具有更广阔的表现手段和方式,所以,哲学意识决定了艺术的发展方向和审美趣味,而艺术形式反过来又影响着哲学的发展。而在于哲学借助于文字语言为中介,艺术则不完全是这样。哲学的陈述不外乎一系列文字语言符号的变换过程,所用语言不明确就意味着推理的模糊和松散。通过文字语言的中介,哲学力求使情感概念化、明确化,于是情感在哲学中变成了思想,感性动力在哲学中凝固为理性结构,但艺术则不一定要依赖文字语言这个中介。
哲学通过艺术的手段展示,就有动人心魄的吸引力;艺术包含强烈的哲学反思,自会增添绚丽悠长的光彩。
二、服装品牌与广告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审美意识有了很大的改善。“穿衣只为生理需求”的时代早已过去,服装消费已上升为精神文化价值的消费。对于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而言,本着创百年品牌姿态的服装企业在近几年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服装品牌的竞争日益激烈。新时代的发展使服装企业以服装产品的功用为主要卖点的现象已经“过时”。服装品牌的广告作为一种长期被企业青睐的宣传方式一直没被冷落。新的服装现代广告已是人们生活中衣食住行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现代人在购买服装的时候,一般都会选择那些有广告、有品牌的产品,感觉这些产品比较可靠,有保障,甚至可言穿衣穿的是一种品味。
服装品牌广告的主要作用在于传达品牌文化价值和品牌形象, 通常出现在时尚杂志、影视媒体以及户外广告等载体上, 色彩丰富, 制作精良, 视觉表现力强。并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服装品牌广告在数量、质量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服装品牌广告基调必须与服装品牌理念相协调,为了清晰地传达特定的品牌理念, 一方面需在广告中突出品牌标志和广告语, 另一方面可以建立相对固定的广告色彩特征。其中广告色彩应用中首先需要巧妙地强调标准色, 可以在图像中占据相对固定的位置和比例, 并且在一段时期内, 广告画面主体及背景的色彩关系可以具有固定特征, 与其竞争品牌保持一定差异。
三、关于服装品牌广告的艺术哲学思考
丹纳是法国史学家兼文学评论家,他在《艺术哲学》中提出了两大理论:一是“种族、时代、环境”三元素说;二是艺术批评的三种尺度,即艺术品表现事物特征的重要程度、有益程度、效果的集中程度。前者强调了三元素对文学艺术的决定性影响,后者则强调了艺术批评的客观性。
他以艺术发展史实为依据,强调了种族、环境、时代等三个因素对精神文化的制约作用,并认为在三个因素中,种族是“内部动力”,环境是“ 外部压力”,时代则是“后天动力”。
品牌是经济不断发展的产物,特别是进入商品经济以后,服装品牌也不例外。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审美水平有了显著提高。服装企业主开始打品牌之战以占领更广阔的市场,其中服装品牌广告就是最重要的品牌文化宣传方式之一。服装品牌是因消费者而存在的,所以广告也是面向消费者的。服装品牌广告的文化传达方式同时是受种族、时代、环境三元素影响的。从有关于东西方或国内外广告的比较研究来看,因创作主体不同即民族不同,服装广告所表达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也会有显著的差别。西方的服装广告偏重于用视觉冲击力来达到宣传文化的效果,比较侧重于直观性的表达。我国的广告偏重于利用含蓄的方式来表达,比较侧重意境的表现方式。在时代方面,相对同一个国家而言,广告的文化宣传有从服装的功用到服装审美以及服装所代表的精神价值的趋势,到现在注重服装品牌的文化内涵的广告已经越来越受到服装消费者的认同。所以不论是从时代的角度还是从环境的角度,服装品牌广告的发展还是与服装消费者这一服装品牌广告外在的环境核心因素有密切关系的,可以说服装品牌广告各方面的定位在很大程度上是以服装消费者为准绳的。
同时丹纳还认为,艺术批评不是随意的、主观的,而是有着自己的客观标准的。这个标准就是他提出来的艺术批评的三种尺度,即艺术品表现事物特征的重要程度、有益程度、效果的集中程度。若将丹纳的三个尺度与服装品牌广告结合理解,那么这三个尺度应该是服装品牌广告表现服装或服装品牌文化特征的重要程度、服装品牌广告所具有的有益程度、服装品牌广告效果的集中程度。 需要首先理解他的“特征”概念。在丹纳看来,艺术家因突出主要的特征要删去那些遮掩到主要特征的东西,重点表现的是具有主要特征的东西。因而,服装品牌广告的目的是要表现服装品牌主要的或突出的特征,来宣传品牌的重要的观念,就是要与其他的服装品牌相区别以让消费目标群长期记住并接受。
“特征重要的程度”在丹纳看来,最稳固、最接近本质的东西,则是种族的特征,因为种族这一因素深刻而持久。所以,深刻而持久的特征对于作品的价值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在服装品牌广告这一方面来言,广告要有个整体的突出特征,广告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是为这个主旋律服务的,不能喧宾夺主。这个突出特征又受到广告主要宣传对象的制约,服装品牌广告设计师在设计广告前所做的第一步并且必须要做的是要了解广告受众的文化背景、爱好、消费习惯等方面的内容。所以正如丹纳所说,种族特征是最本质、最重要的特征。换句话说,服装品牌广告的文化特征的确定是定位于消费者的,正是消费者消费文化状态的一种外在表现。
“特征有益的程度”则是指艺术所包含的道德教育作用。用丹纳的话说,就是艺术价值在于,别的方面都相等的话,表现有益的特征的作品必然高于表现有害的特征的作品。服装品牌广告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所传达的文化在得到目标消费群认同的同时又有着引导作用。一般而言,好的广告不仅让目标消费群乐意接受,还要引导受众的价值观审美观向好的方向发展,以推动社会的进步。
“效果集中的程度”是指艺术作品各个方面的元素通力合作去表现特征的程度。因为只有把元素所有的效果集中的时候,特征的形象才格外显著。对于文学作品来说,效果的集中主要表现在人物、情节、风格三者之间要保持平衡、和谐配置。服装品牌广告是展示服装品牌理念的一种宣传方式。所涉及的人物、情节以及所表现的风格必须与服装品牌的文化相一致,而且三者又要相互和谐统一来共同塑造服装品牌的鲜明形象。
随着一些经济的高速发展, 服装供应日趋丰富, 国际贸易交流日益活跃。消费者对忠于服装的品牌形象有了更深入的认识。面对当下服装消费品特别是高级奢侈品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服装品牌企业一直将服装品牌形象广告宣传作为向消费者展示品牌形象以达到刺激消费为目的的主要手段。这样, 企业的文化渗入消费者的心目中, 出现了有关“服装品牌个性形象”的说法。
四、结语
丹纳关于艺术哲学的阐述使我对服装品牌广告又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从他的艺术哲学观念中可以总结出服装品牌广告分为三个元素,即服装品牌目标消费群、目标消费群所处的时代以及目标消费群的审美大环境。从这可以看出,服装品牌广告只是品牌文化的一种宣传方式,是为服装品牌服务的,关于它方方面面的定位是与目标消费群密切联系的。同时评价服装品牌广告的标准在一定程度而言又是客观的,即以品牌文化为基础的服装品牌广告是否具有鲜明突出的特征,是否能推动社会的进步以及是否能使自身内部的人物、情节、风格有效和谐统一起来。
从丹纳的理论阐述中明显得出什么样的艺术品才是好的,所以同时可以得出什么样的服装品牌广告是成功的。我们可以看到成功的服装品牌广告必须具有鲜明突出的特征也就是说广告的内容风格必须得到目标消费群的关注和认可,社会效应是好的,利于服装的销售和服装品牌文化理念的正面传播。服装品牌广告的宣传效果能够提升目标消费群的素质水平已达到社会的进步。服装品牌广告自身的各个元素必须和谐统一以共同实现广告宣传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