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建设方案范文

时间:2024-02-27 17:51: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区建设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社区建设方案

篇1

一、*市城区社区建设方案的背景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社区建设工作。市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切实加强领导,坚持“以人为本、重在建设、转变职能、重心下移、勇于创新、创造特色、循序渐进、讲求实效”的原则,围绕“建设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文明新社区”的目标,及时研究社区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加大工作力度,扎实有效地推进社区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从这次调查情况看,目前20个社区人员配备基本到位,办公条件有了改善,初步做到了有房可用,工作基础进一步夯实,组织体系逐步健全,各项功能逐步得到完善,新的社区工作机制开始形成。去年城市管理“综合治理”活动,抗击非典的非常时期,今年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工作中,各社区积极履行职责,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对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20*年,14个社区荣获泰州市示范社区称号,我市被省民政厅表彰为社区建设示范市。

在肯定社区建设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对照创建工作要求,与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工作整体水平不高,基础工作比较薄弱,有些方面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硬件设施不配套

部分社区的办公用房尚未解决,有的社区虽然目前有房可用,但面积较小,大部分社区都没有专用的活动用房,与创建标准还有很大的差距。通过去年城市管理“综合治理”活动,大多数居委会的基础设施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河南、河东、荷叶居委会是通过租借办法解决的临时办公场所。南苑、叶舍、桃园、东街、高陈、河西、振兴等居委会的办公用房都在60平方米左右,南街居委会面临拆迁。近期,市四套班子负责人“下访”,荷叶、古田、南苑等社区,办公用房今年有望解决。20个社区基本上没有规范的“四室一站”,缺少活动场所,已成为突出的问题。许多小区没有实施封闭,四面朝外,几个门同时开,对小区治安防范带来难度,小区的日常管理工作难以实施。20个社区所属有一定规模的60个小区中,天地、大成、新世纪等小区已由开发商为主体实施了前期物管,起点高,效果好,得到广大居民的好评。20*年,新世纪花园获得省优秀住宅管理小区称号。由于先天条件不足,大部分小区难以实施规范的物业管理,特别是一些开发较早的小区存在问题较多,群众反映较大。许多小区前期建设中未设置公厕,个别小区将公厕出租,小区内活动空间小,全民健身器材无法安置,流动人口和出租房管理工作比较薄弱,潜在的问题比较多。南苑小区已召开了业主大会,选出了业主委员会,但与上海恒联几次接触后,对方感到难度较大,接手管理的意向仍不明确,物管方案难以实施到位。以上问题存在的原因,主要是过去对社区工作的认识不到位,实际工作中加强硬件建设的意识不强,投入严重不足。开发早的小区当时限于实力和条件,规划设计难以一步到位,执行社区用房的有关政策规定也不够严格。

2、工作机制不健全

市委[20*]34号文件明确了社区职权,赋予社区必要的自治权、协管权和监督权,同时提出了3条具体保障措施,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但从前一阶段情况看,改革社区管理体制、下放管理职能的工作刚开了个头,市级机关不少职能部门并没有认真组织实施,特别是“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工作机制尚未形成。有的部门强调自身工作业务性强,专业要求高,担心放权给社区,做不好还要添乱,增加工作难度;有的职能部门工作原来就与社区关联度较大,你要做继续做,并没有按照34号文件要求引起足够重视,认真组织实施;有的部门只给社区下达工作任务,就是不放权,不下拨经费。由此可见,如何及时协调解决市委34号文件执行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3、队伍素质不适应

随着城市管理重点下移,社区工作的对象、任务都发生了新的变化,社区工作的难度增大了,这就对社区工作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目前情况看,有些同志文化水平偏低、年龄偏大;他们有的是从原镇属企业调整过来的,有的是从镇机关精减下来的,有的是乡镇合并前老居委会保留下来的。他们的文化层次、知识结构难以适应新型社区工作需要,对新型社区职能缺乏鲜逗屠斫猓Χ跃用裉岢龅母髦忠螅缘昧Σ淮有模徊糠稚缜耸置飨圆蛔悖岩猿械H找娣敝氐墓ぷ魅挝瘢挥盟导忧咳粘9芾恚褪遣渭由霞痘氐幕嵋椋簿3鱿忠桓鋈送币渭蛹父龌嵋椋苯邮占父霾棵诺墓ぷ鳌?/P>

二、*市城区社区建设方案的主题和目标

提升社区建设整体水平,为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发挥积极作用。既要充分运用获得社区建设示范市称号的有利条件,更要及时抓住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的重要契机,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摆正工作位置,加大工作力度,上下同心,各方支持,形成促进社区建设的整体合力,扎扎实实推进社区各项建设工作,并努力提高到一个新水平。*镇要切实加强对社区工作领导,建议由一名党委副书记专职分管社区工作,集中精力,专司其职,及时研究解决社区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协调各种矛盾。镇机关设立的社区工作办公室,要调配专人负责具体工作,明确职能,责任到人,切实从组织领导上为社区工作提供保证。到2010年,*城区设20个社区,每个社区正式人员4名、聘用制人员3名;正式工作人员和聘用制人员,大专以上文化比例80%、平均年龄45岁、党团员比例50%。

三、*市城区社区建设的实施步骤

1、加大投入,改善社区硬件设施条件

要通过加大投入力度,努力解决社区硬件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为社区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建议市政府用两年的时间逐步为20个社区解决办公用房。要严格执行姜委发[20*]35号文件精神,从现在开始,凡新审批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部门必须一次性收足每平方米10元社区建设基金,专门用于社区和物业办公用房建设。鉴于创建验收在即,可根据今后5年房地产开发规划,测算出可收取的社区建设基金数额,并以此为基数,由建设局、*镇先行筹资,集中解决社区近期硬件投入问题。新建的社区办公、活动用房,要由建设规划部门按社区行政区域选址,进行统一设计,并按照相关要求,达到社区办公室、警务室、民主议事室、文化活动室“四室合一”的标准,整体使用面积不低于200平方米。具体工作由建设局、*镇共同实施,资金从社区建设基金中列支。要着手研究适当加大市财政对社区人员工资支付比例问题。目前68名正式人员年需经费83.5万元,58名临时人员年需经费19.9万元,两项支出共101.7万元,市财政仅补贴12.5万元,其余全部由*镇承担,镇财政相对压力较大,建议市委、市政府参照300个行政村实施办法,23名社区主要负责人的工资和保险由财政统筹。

2、加大培训,提高社区队伍素质

要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把对社区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列入全市干部培训计划。通过定期集中培训,经验交流、参观考察等形式,开展多种形式培训教育,进一步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组织、人事部门,要在认真调查研究基础上,借鉴外地成功经验,探索研究社区新的用人机制,不断给社区管理队伍注入新的活力。要通过考核录用,专岗聘用、兼职、挂职等多种途径,从高校毕业生、原市属企业管理人员、退伍军人、机关退二线人员中录用、聘用一批热心和胜任社区工作的同志。*镇、民政局要加大监管和考核力度,进一步建立健全社区管理人员约束和激励机制。

3、部门职能进社区,提高社区工作能力

要认真贯彻执行姜委发[20*]34、35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明确社区建设和管理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任务。要在市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领导下,完善各专业委员会工作职责,指导、协调各相关部门实施权力下放,重心下移。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和机关作风,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围绕“服务基层,方便群众”的宗旨开展工作。要按照“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体制实现中心下移。市级机关各部门要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要求,实行“谁主管,谁负责,谁受益,谁负担”。根据责、权、利相一致,管理与服务相统一的原则,落实相应的工作经费。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工作需社区居委会协助的,凡有专项拨款或收费的,按照“费随事转”的原则,提取一定比例的经费补助社区居委会。公用事业单位、其它社会组织需社区居委会代办的工作,经自愿协商、合同约定,实行有偿服务。*镇、民政局要在借鉴外地成功做法基础上,认真调研论证,根据市级相关有关部门经费来源情况和在社区的工作量,起草《*市有关部门职能与经费同步进社区实施细则》,经市社指委讨论后,提请市委、市政府决定。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探索社区发展途径的多样化。要加大物业管理工作的推进力度,认真监督各类中介服务组织规范诚实地开展工作。积极实施社区公共服务事业管理模式的改革,尝试社区公共服务经营权有偿转让,大力推进社区服务的市场化、产业化。要充分调动社区居民、志愿者参与的积极性,提高社区群众对社区建设管理工作的支持率和参与率。

四、*市城区社区建设方案的理论依据

姜委发[20*]34、35号文件精神,明确了社区建设和管理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任务。要在市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领导下,完善各专业委员会工作职责,指导、协调各相关部门实施权力下放,重心下移。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围绕“服务基层,方便群众”的宗旨开展工作。要按照“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体制实现中心下移。根据责、权、利相一致,管理与服务相统一的原则,落实相应的工作经费。

五、*市城区社区建设方案的效果

篇2

党的十六大制定了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社区”的作用对全面小康社会宏伟蓝图的早日实现有着重要的影响。提升社区建设整体水平,为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发挥积极作用。二、专业设计的基本情况

该方案对姜堰市城区近几年来社区建设情况进行了比较客观、详实的调查分析,形成了具有独特的见解和较强可操作性的设计方案。方案整体结构合理、背景交待清楚、主题和目标明确,实施步骤切实可行,理论依据较为充分,方案的效果比较明显。在方案中,作者对问题的查找分析时写到:

1、硬件设施不配套。

部分社区的办公用房尚未解决,有的社区虽然目前有房可用,但面积较小,大部分社区都没有专用的活动用房,与创建标准还有很大的差距。近期,市四套班子负责人“下访”,荷叶、古田、南苑等社区,办公用房今年有望解决。20个社区基本上没有规范的“四室一站”,缺少活动场所,已成为突出的问题。许多小区没有实施封闭,四面朝外,几个门同时开,对小区治安防范带来难度,小区的日常管理工作难以实施。20个社区所属有一定规模的60个小区中,天地、大成、新世纪等小区已由开发商为主体实施了前期物管,起点高,效果好,得到广大居民的好评。许多小区前期建设中未设置公厕,个别小区将公厕出租,小区内活动空间小,全民健身器材无法安置,流动人口和出租房管理工作比较薄弱,潜在的问题比较多。以上问题存在的原因,主要是过去对社区工作的认识不到位,实际工作中加强硬件建设的意识不强,投入严重不足。

2、工作机制不健全

有的部门强调自身工作业务性强,专业要求高,担心放权给社区,做不好还要添乱,增加工作难度;有的职能部门工作原来就与社区关联度较大,你要做继续做,并没有按照34号文件要求引起足够重视,认真组织实施;有的部门只给社区下达工作任务,就是不放权,不下拨经费。

3、队伍素质不适应

从目前情况看,有些同志文化水平偏低、年龄偏大;他们有的是从原镇属企业调整过来的,有的是从镇机关精减下来的,有的是乡镇合并前老居委会保留下来的。他们的文化层次、知识结构难以适应新型社区工作需要,对新型社区职能缺乏认识和理解,应对居民提出的各种要求,显得力不从心;部分社区人手明显不足,难以承担日益繁重的工作任务,不用说加强日常管理,就是参加上级机关的会议,也经常出现一个人同时要参加几个会议,同时接收几个部门的工作。

我认为,除了以上三个问题外,还应该有认识不高、宣传教育不到位的原因。

三、姜堰市社区建设方案是可行的

该方案的主题和目标是:提升社区建设整体水平,为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发挥积极作用。既要充分运用获得社区建设示范市称号的有利条件,更要及时抓住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的重要契机,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摆正工作位置,加大工作力度,上下同心,各方支持,形成促进社区建设的整体合力,扎扎实实推进社区各项建设工作,并努力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姜堰镇要切实加强对社区工作领导,建议由一名党委副书记专职分管社区工作,集中精力,专司其职,及时研究解决社区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协调各种矛盾。镇机关设立的社区工作办公室,要调配专人负责具体工作,明确职能,责任到人,切实从组织领导上为社区工作提供保证。到20__年,姜堰城区设20个社区,每个社区正式人员4名、聘用制人员3名;正式工作人员和聘用制人员,大专以上文化比例80、平均年龄45岁、党团员比例50。

该方案的实施步骤是:

1、加大投入,改善社区硬件设施条件

要通过加大投入力度,努力解决社区硬件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为社区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建议市政府用两年的时间逐步为20个社区解决办公用房。要严格执行姜委发[20__]35号文件精神,从现在开始,凡新审批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建设部门必须一次性收足每平方米10元社区建设基金,专门用于社区和物业办公用房建设。鉴于创建验收在即,可根据今后5年房地产开发规划,测算出可收取的社区建设基金数额,并以此为基数,由建设局、姜堰镇先行筹资,集中解决社区近期硬件投入问题。新建的社区办公、活动用房,要由建设规划部门按社区行政区域选址,进行统一设计,并按照相关要求,达到社区办公室、警务室、民主议事室、文化活动室“四室合一”的标准,整体使用面积不低于200平方米。具体工作由建设局、姜堰镇共同实施,资金从社区建设基金中列支。要着手研究适当加大市财政对社区人员工资支付比例问题。

2、加大培训,提高社区队伍素质

要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把对社区工作人员的教育 培训列入全市干部培训计划。通过定期集中培训,经验交流、参观考察等形式,开展多种形式培训教育,进一步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组织、人事部门,要在认真调查研究基础上,借鉴外地成功经验,探索研究社区新的用人机制,不断给社区管理队伍注入新的活力。要通过考核录用,专岗聘用、兼职、挂职等多种途径,从高校毕业生、原市属企业管理人员、退伍军人、机关退二线人员中录用、聘用一批热心和胜任社区工作的同志。姜堰镇、民政局要加大监管和考核力度,进一步建立健全社区管理人员约束和激励机制。

3、部门职能进社区,提高社区工作能力

要认真贯彻执行姜委发[20__]34、35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明确社区建设和管理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任务。要在市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领导下,完善各专业委员会工作职责,指导、协调各相关部门实施权力下放,重心下移。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和机关作风,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围绕“服务基层,方便群众”的宗旨开展工作。要按照“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体制实现中心下移。市级机关各部门要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要求,实行“谁主管,谁负责,谁受益,谁负担”。根据责、权、利相一致,管理与服务相统一的原则,落实相应的工作经费。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工作需社区居委会协助的,凡有专项拨款或收费的,按照“费随事转”的原则,提取一定比例的经费补助社区居委会。公用事业单位、其它社会组织需社区居委会代办的工作,经自愿协商、合同约定,实行有偿服务。加大物业管理工作的推进力度,认真监督各类中介服务组织规范诚实地开展工作。积极实施社区公共服务事业管理模式的改革,尝试社区公共服务经营权有偿转让,大力推进社区服务的市场化、产业化。要充分调动社区居民、志愿者参与的积极性,提高社区群众对社区建设管理工作的支持率和参与率。

该方案的理论依据是:姜委发[20__]34、35号文件精神,明确了社区建设和管理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任务。要在市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领导下,完善各专业委员会工作职责,指导、协调各相关部门实施权力下放,重心下移。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围绕“服务基层,方便群众”的宗旨开展工作。要按照“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体制实现中心下移。根据责、权、利相一致,管理与服务相统一的原则,落实相应的工作经费。

本人认为,方案设计者在“以人为本”这一点上笔墨不够,要提高社区建设的质量,上水平、上台阶,人是第一要素,在方案的实施步骤中,应加上一条,就是以人为本,注重解决社区工作人员的实际困难,如:解决社区工作人员工资待遇偏低、养老金、医疗保险金、住房公积金等,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到位,以便提高社区工人人员工作积极性,把社区工作做好、做实,做出水平,做出质量。

篇3

一、指导思想

安全社区建设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充分运用政府、社会的力量,整合各类资源,加强源头管理,形成公众参与安全社区建设的管理机制,全面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和健康水平,促进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健康发展、和谐发展。

二、工作目标

按照“试点先行、分级创建、逐步推广”的原则,从2012年开始,在全县开展以乡镇为主体,县安监局联合交通、交警、消防、卫生、公安、民政、文体、劳动等相关部门予以业务指导的创建安全社区专项行动。争取2013年创建1个省级安全社区,2014年创建2个省级安全社区,2015年创建3个省级安全社区。

三、实施步骤

安全社区建设是一个系统、长期、持续的过程。我县安全社区创建工作采取创建标准从高要求、从实制定,分动员部署、创建试点、全面推进和考核验收四个阶段。

(一)动员部署阶段(即日起至2012年月)。做好推进安全社区创建工作的准备,制定下发《县开展安全社区创建工作的实施方案》,层层动员部署;学习宣讲安全社区理念和创建标准,学习外地安全社区创建经验,对试点社区各级相关人员进行全面的培训,促进试点社区尽快进入实质性启动阶段;进行调查摸底,了解社区建设的总体情况,研究、协调安全社区建设与社区建设的关系、安全社区建设与平安建设的关系等,摸清相关的人文资源,为启动安全社区创建工作打好基础;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开展全社会的广泛宣传,积极营造安全社区创建氛围。

(二)试点创建阶段(2012年月至2013年6月)陵工业开发区是县政府确定的第一批试点单位。对此,陵工业开发区应落实创建工作具体机构、指定分管领导,配备相关人员和经费,动员辖区内相关单位积极参与,开展创建工作。其它各乡镇也要根据辖区实际,为安全社区创建工作做好准备。县安办应加强协调,做好指导工作,并及时总结,推广试点中好的做法,研究、解决出现的问题,为我县安全社区建设的推广工作积累宝贵的经验。

(三)全面推进阶段(2013年6月-2015年12月)在总结安全社区创建试点的基础上,在全县全面推进,每年分批启动安全社区创建活动,逐步达到总体目标。争取到2013年创建1个省级安全社区,2014年创建2个省级安全社区,2015年创建3个省级安全社区。

(四)考核验收阶段(2015年5月-2015年8月)邀请省、市有关专家对安全社区创建活动进行考核验收,并做好申报工作,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扎实推进。安全社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加强统一指导和协调,是搞好安全社区建设的组织保证。经研究,决定成立县安全社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设在县安办。

成员由安监、交通、交警、消防、卫生、公安、民政、文体、劳动等相关部门分管领导组成。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安办负责安全社区创建综合指导协调及日常工作。其他各部门结合本部门工作职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将相关工作统一安排到安全社区创建之中,积极为安全社区建设工作提供服务和指导。各乡镇(开发区)也要成立相应的安全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开展安全社区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的领导机构和人员,保障必要的活动资金,组织学习国家关于《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AQ/T9001-2006)、《省安全社区管理办法》(试行)及相关知识的培训,掌握安全社区建设标准和程序,切实做好本辖区安全社区建设工作。县政府将把安全社区建设工作情况纳入各乡镇(开发区)和各有关部门年度安全生产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

(二)因地制宜,制定方案。各乡镇(开发区)要围绕辖区安全生产工作重点,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参照国家安监总局《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在摸清社区安全管理存在的薄弱环节及重点控制的危险源,掌握社区人群伤害的趋势与分布特点,明确高危人群、高风险环境、弱势群体的基础上,重点考虑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工作场所安全、家居安全、老年人安全、儿童安全、学校安全、公共场所安全、体育运动安全、涉水安全、社会治安、防灾减灾与环境安全等,确定安全社区创建工作目标,并认真制定实施方案,于2012年月30日前将方案报县安办。

(三)建立机制,完善措施。安全社区建设具有较强科学性、广泛实践性,涉及区域诸多方面,社区与相关部门要采取有力的保证措施,建立起规范高效的安全社区建设管理和运行机制。一是要建立安全社区投入机制。各乡镇(开发区)应落实安全社区建设专用资金,加大对安全社区建设的投入;同时,要广泛发动社区各界,支持对安全社区建设的有效投入,以形成县、乡镇(开发区)、社区各界多元化筹资投入机制,确保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二是要建立安全社区建设安全促进评估机制。根据安全社区建设的规划和阶段性目标,制定实施针对安全社区建设计划和干预项目的考核评估机制。三是要建立安全社区建设咨询服务机制。集合社区内外的人才资源,聘请热心安全社区建设并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专业人士,建立专家型志愿者队伍,为安全社区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咨询和指导,保障安全社区建设在科学指导下拓宽领域、快速发展。安全社区的创建工作实施时间长,需持续1-2年才能达到评定条件,其中,国家级安全社区的创建时间更长,一般至少要3年时间。经评定认可后,还需要坚持持续改进。推进安全社区建设,在建立管理和运行机制的基础上,更要注重长效建设,不断完善改进措施,保障运行持续有效。

篇4

一、指导思想

我县安全社区创建工作,遵循“安全、健康、和谐”的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立足“安全服务、持续改进”的原则,围绕建设南部副中心和安全发展型城市,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加强安全文化和社区环境建设,全面提高社区成员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最大限度地降低和减少各类安全事故和人员伤害,最大限度地增加社会和社区和谐因素,为实现我县的跨越式发展,加快经济社会健康和谐发展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二、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到“十二五”末,全县建设10个以上市级安全社区,其中,力争创建“省安全社区”2个、“全国安全社区”1个。

(二)具体目标:各镇(区)要积极开展安全社区创建工作,自行选定1-2个社区,作为创建市级安全社区试点。2012年底前,全县要有市级命名的安全社区单位,2013年底前,全县要有省级命名的安全社区单位。2015年底前,争创一个国家级安全社区。

三、组织领导

县政府安委会办公室负责组织指导全县安全社区建设工作,协调推进全县安全社区创建。

各镇(区)政府全面负责本地区安全社区建设工作,加强对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的指导和服务,县安监部门要联合交运、公安、民政、人社、文化、卫生、交警、消防、电力等相关部门加强具体业务指导,积极推进安全社区建设,做好安全社区命名初审和推荐工作。

四、工作重点

坚持自主、务实、引导和“试点先行、分级创建、逐步推广”的原则,全力推进安全社区的创建工作。加强城区安全社区建设,推动农村安全社区建设,着力开展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安全社区建设,做到统筹规划、重点突破、有序推进。

各创建单位要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深入开展安全社区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严格落实《国家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AQ/T9001-2006)、《安全社区评定管理办法》(附后),组织实施创建。

五、工作步骤

安全社区建设是一个系统、长期、持续的过程。我县安全社区创建工作拟采取创建标准从高要求、与省、市级同步启动,创建层次并行推进,力争尽早、尽多的社区达到国家、省、市级安全社区的要求。具体工作分为动员部署、创建试点、全面推进和巩固提高四个阶段。

(一)动员部署阶段(即日起至2012年7月底)

做好推进安全社区创建工作的准备,制定下发《县安全社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层层动员部署;学习宣传安全社区理念和创建标准,学习外地安全社区创建经验,促进试点社区尽快进入实质性启动阶段;进行调查摸底,了解社区建设的总体情况,研究、协调安全社区建设与社区建设的关系、安全社区建设与平安建设的关系等,摸清相关的人文资源,为启动安全社区创建工作打好基础;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开展全社会的广泛宣传,积极营造安全社区创建氛围。各镇(区)按省、市、县的要求,制定本地区安全社区建设具体实施方案,确定试点社区,并上报县政府安委会办公室。

(二)创建试点阶段(2012年8月至2012年12月)

各试点单位按照安全社区建设工作方案、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等组织实施(试点)创建工作,落实创建工作的负责领导和具体工作机构、人员和经费,切实做好试点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和各类社区特点开展试点工作,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最大限度地降低和减少各类事故与人员伤害。县政府安委会办公室将适时对各镇(区)安全社区创建工作进行督查、抽查。

(三)全面推进阶段(2013年-2014年)

县政府安委会办公室在总结安全社区创建试点的基础上,召开全县安全社区创建工作现场会,总结推广各镇(区)安全社区试点经验,逐步在全县各镇(区)推广实施。推荐条件成熟的社区参加“全省安全社区”的评选。

在全县全面推进,每年分批启动安全社区创建活动,逐步达到总体目标。争取到2013年底前,创建1个以上省级安全社区,2015年底前创建1个国家级安全社区。积极创建国际安全社区。

(四)巩固提高阶段(2015年)

2015年,实现以公众参与为重点的社区安全促进机制,安全社区创建工作覆盖全县所有镇(社区)及重点行业和领域。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安全社区建设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基础工程,是加强安全生产基础管理的重要工作。要深刻认识安全社区创建对我县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将起重要促进作用,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积极参与推进我县安全社区创建工作。安全社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加强统一指导和协调,是搞好安全社区建设的组织保证。各单位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广泛发动,精心安排,科学规划,落实安全社区创建工作的责任和措施,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组织实施,确保安全社区创建工作取得实效。

(二)落实责任,形成合力。开展安全社区创建工作是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的社会实践,各镇(区)要把安全社区建设纳入政府工作日程。要建立安全社区建设激励和约束机制,将其纳入绩效考核和目标考核内容。对安全社区建设工作效果好,群众满意度参与度高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要把安全社区建设计划纳入地方财政支持范围,为安全社区建设提供人、财、物等条件保障。要加大工作协调配合,加强信息沟通,及时反馈情况,扩大社会宣传,形成工作合力,实现安全社区建设的良性推进机制。

(三)完善机制,规范管理。各镇(区)、各单位要研究拟订安全社区建设发展规划,着力从完善机制、规范管理入手,制订相关实施要求和管理办法,为安全社区建设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资源支持和物质保障。要切实加强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全员培训、绩效考核奖惩、事故隐患排查整改、政务公开和接受社会监督等方面的制度,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和安全文化建设,将其与安全社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整合各类资源,实施综合治理。

篇5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社会”的宗旨,以”便民、利民、为民”为出发点,抓住新区发展机遇,以发展社区连锁便利店和生鲜市场为抓手,完善社区服务功能,优化老社区商业结构布局,全面推进全区社区连锁便利店与生鲜市场的建设,营造和谐便利的社区消费环境。

二、任务目标

按照全市加快社区连锁便利店、生鲜市场建设的统一部署,在“十二五”期间,支持、引导品牌连锁便利店进入居民小区,开设连锁店,形成便民的服务网络;完善社区商业建设机制,推动新建小区商业规划和建设的开展。新增社区连锁便利店15-30家,新增、改造“农家店”30家,争取5年内覆盖全区中心社区和80%的行政村,形成满足城乡居民生活消费需求的便民服务网络。在消费水平较高的成熟社区,要在满足居民基本生活需求的基础上,完善连锁便利店,形成布局较合理、服务功能较齐全、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较高的便民服务体系;在新建住宅区和新城区加快社区连锁便利店建设,满足居民的便利购物需求;在农村充分发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作用,改造建设农村农家店,推进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建设,形成沟通城乡、便民利民的消费品连锁经营网络。

结合新城建设,在新城起步区、核心区引入2-3家大型的生鲜超市,在新建小区以及郑坂、西亭、后莲、后许、赵岗、上塘、市头、马塘、东寮、新圩等工业园区、文教园区人流较为集中的社区(村)引入中小型生鲜超市、生鲜便利店,指导马巷、新圩农贸市场尽快完成“双百工程”标准化改造,引导新店农贸市场、农贸市场升级改造。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初步建立起以中大型超市、标准化农贸市场为主体,多业态并存、布局合理、便民放心的社区生鲜食品流通网络。

(一)每万人标准社区建设3-5处连锁便利店,新建居住小区中每千户设子1处连锁便利店,每处建筑面积50平方米以上,服务半径300-500米。

(二)每个农村行政村和人口2000人以上的自然村建设一个连锁“农家店”,经营面积40平米以上。

(三)全区原则上不再新批建农贸市场,新建社区和旧城区改造,均规划配套生鲜超市用地。现有农贸市场全部完成标准化提升。

三、组织实施

(一)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成立区加快社区便利店与生鲜市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称“领导小组”),由区政府分管区领导任组长,政府办、经贸局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发改局、财政局、建设局、卫生局、人劳局、教文体局、工商局、规划分局、国土分局、各镇(街)以及烟草专卖局一分局、市药监第三工作站、国投集团等单位分管领导单位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下称“办公室”),设在区经贸局,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经贸局分管领导任主任,办公室成员由各成员单位抽调组成,负责本单位与领导小组的联络工作。

(二)在领导小组统一组织指导下,由区经贸局综合协调,各镇(街)和有关部门分工配合,有序推进,确保任务按期完成。

具体项目建设由区经贸局负责,区各相关部门配合,各镇(街)、居委会(村)参与组织实施,区经贸局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

四、实施方式、步骤、措施

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加快实施社区便利店、生鲜市场的建设。

(一)连锁便利店建设

1、实施方式

(1)新建小区的便利店建设。根据区城市总体规划和市商业网点布局规划,把社区连锁便利店建设纳入社区公建配套,纳入新出让土地“招拍挂”前置条件。土地竞得人建成后由市国土房产局或区建发公司以建安成本2200/平方米回购(建设经费从土地出让金收入中支取,用地使用权面积保留划拨性质),会同区经贸局、区财政局向符合条件、有实力的连锁便利店企业招租。在国有土地划拨用地中,符合便利店选址条件的人流量较大的保障房、学校、医院等,要求将连锁便利店纳入规划设计条件,强制要求建设,建成后交由市国土房产局或区建发公司回购会同相关部门向符合条件的连锁便利店企业招租。

(2)老社区连锁便利店建设。在未达到社区便利店设置标准数量,不能满足居民便利需求的社区,可按照《市社区便利店建设标准》新增设置。老社区有适宜布局便利店的底层商业建筑,可改造为连锁便利店。充分利用社区服务中心、国土房产局、区国投集团的公有资产店面向有品牌、有实力的连锁便利店企业招租。

(3)农村连锁“农家店”建设。按照商务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要求和建设标准,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建设。按照《市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在村级综合服务中心配置便民超市。在省级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镇可参照城市标准,建设连锁便利店。

(4)鼓励有实力的连锁企业参与社区便利店建设

积极引导有实力、有品牌的连锁企业运用连锁经营方式,到新旧社区设立超市、便利店等便民、利民的网点,搭载便民服务功能,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鼓励企业采取直营连锁、加盟连锁形式整合分散的社区商业资源,规范社区内的小型门店,实现资源共享,综合利用;鼓励有实力的连锁企业,在我区农村设立超市、便利店,并逐步搭载便民服务功能。加快推进和公司现有农家店“一网多用”,发展多种经营,扩大药品、电信、邮政等产品和服务经营比重,增强农家店综合服务功能。“村级综合服务中心”便民超市按照《市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实施;鼓励国际知名品牌连锁便利店企业参与我区社区便利店经营。(参与企业条件及补助标准详见附件)

2、实施步骤

按照“科学规划、完善机制、优化方案;加快便利店发展;示范先行、循序渐进、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思路组织实施。具体步骤安排:

第一阶段(年12月至年月)启动阶段。主要是成立领导小组,组织调研摸底,做好宣传发动,落实工作任务。经贸局局会同区财政局等有关部门按照全市的统一部署,制定实施方案,建设标准、验收程序和扶持政策,向市商务局申报建设项目数量,年度建设计划等。

第二阶段(年月至年12月)试点示范阶段。在此期间,按照新建、新增、改造等不同形式抓好试点,争取推出示范便利店,并通过验收。

第三阶段(2012年月至2013年12月)全面铺开阶段。在试点、示范的基础上,对方案进行适当调整,全面展开社区连锁便利店发展工作。争取至2013年12月,通过验收的的社区便利店达到5家以上,初步形成示范效应,完成50%中心社区、工业集中区的便利店建设。

第四阶段(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攻坚阶段。创造条件,推进新建居住小区、工业集中区连锁便利店建设,基本完成全区中心社区连锁便利店的建设。

第五阶段(2015年7月至11月)检查验收阶段。主要是巩固和完善社区便利店建设工作,并予以检查验收,由区政府进行总结表彰。

3、支持措施

(1)资金支持。从年至2015年,市政府将对通过验收的社区连锁便利店、配送中心予以补贴,区政府按根据《市加快建设社区连锁便利店工作方案》安排资金预算,落实配套补助资金,其中商业成熟社区、商业新兴社区、待开发社区、达到社区连锁便利店建设标准“农家店”补助由市、区两级财政按照6:4的比例分担,配送中心补助由市财政承担。(具体标准详见附件)

a、对连锁便利店的补助标准

(1)在商业成熟社区,新增符合《市社区连锁便利店建设标准与规范》的连锁便利店并通过验收的企业,每各门店补助25000元,其中:市财政承担15000元,区财政承担10000元。

(2)在商业新兴社区、商业待开发社区(工业集中区),新增符合《市社区连锁便利店建设标准与规范》的连锁便利店并通过验收的企业,每个门店补助33000元。其中市财政承担20000元,区级财政承担13000元。

(3)农村“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达到社区连锁便利店建设标准,在享受国家、省、市、区财政对农村“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项目补助后,仍未达到社区连锁便利店补助标准的,差额部分按商业待开发社区标准给予补足。资金由市、区两级财政按6:4分担。

b、对配送中心的补助标准。对符合《市社区连锁便利店配送中心建设与改造规范》要求的连锁便利店企业,新增符合条件社区连锁便利店20家以上(经营时间6个月以上),配送企业连锁门店总数50家以上(并提升成具有便民服务功能);主体面积1500-2500平方米的连锁便利店配送中心每个给以20万元的补贴,主体面积2500平方米以上的连锁便利店配送中心每个给予25万元补贴。以后企业每增加10家符合规划要求的社区连锁便利店的再补助5万元,最高补助额不超过30万元,每个企业配送中心所有补助合计不超过50万元。

财政补助政策先予以实施五年,享受扶持的项目,5年内不得转行或减少经营面积,违者由领导小组办公室按5年的平均款清算,未满年数的补助余款予以收缴。

(2)供电保障。涉及符合规划社区连锁便利店营业用电及扩容,电力部门予以优先安排,开辟“绿色通道”,保障其用电需求。

(3)配送车辆通行和便利店消防及安全。对本区连锁便利店数量达到一定规模的连锁企业自有物流配送车辆进入市区通行和停靠提供便利,按有关管理规定核发法车辆通行证,尽可能保证涉及民生货物的正常配送。对连锁便利店消防工作予以协助和指导,对便利店的治安安全特别是夜间经营安全纳入社区安防体系。

(4)简化证照办理程序,扩大便民经营范围。各相关部门对便利店、“农家店”项目建设予以支持,各有关行政许可部门对承办企业及其便利店、农家店申请烟草、报刊杂志、熟食加热、邮政和电信代办等经营业务予以积极协助,扩大便民经营范围,对连锁门店证照年检采取由企业总部统一分批报审。

鼓励我区有配送能力的药品批发企业、零售连锁企业及设在乡镇的药品零售企业,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农村偏远地区药柜设置规定(试行)》(国食药监市〔〕176号),在符合条件的“农家店”(包括直营与加盟)中设立药柜。

4、项目管理

(1)项目申报。参照《市社区便利店建设标准和规范》,企业的建设项目申报扶持资金,由区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指导,汇总后上报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区领导小组办公室配合市有关部门做好项目核准。

(2)项目和出租招标。社区便利店建设计划向社会公布,由企业自愿参与。公有店面招租由市土房局或建发公司会同区经贸局、区财政局向符合条件、由品牌有实力的连锁便利店企业招租。

(3)项目确定。承办企业向区经贸局提出社区连锁便利店建设申请,区经贸局依据《市社区连锁便利店建设标准和规范》、参与企业条件和企业申报时间先后顺序予以审核列入扶持项目,并限定项目完成时限,一般限在6个月内开始营业,不能在期限内开业的可酌情顺延3个月,到期仍不能开业的,取消本次扶持资格,项目由符合条件的便利店递补。

(4)项目验收。便利店建成营业后,连锁便利店向区经贸局提出验收和补助资金申请,经区经贸局汇总组织验收合格后,7个工作日内上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季度组织相关职能部门按30%的比例进行抽查复检。配送中心项目,连锁企业直接报送市商务局验收。

(5)资金拨付。市商务局于每年2月15日前对验收合格的项目汇总列入当年商贸流通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计划,会同市财政局报请市政府批准,经同意后,连锁便利店市级补助资金拨付给区级,由区级和分担的补助资金汇总后拨付各企业。配送中心补助资金,由市商务局拨付给企业。

(二)生鲜市场建设

加快生鲜市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统筹规划,分步实施,讲求实效,因地制宜,采取“建”、“改”并举的方式,逐步推进农贸市场向生鲜超市业态转化。

1、实施方式

(1)新建。新城区建设和旧城区改造,均应规划出用于配套建设生鲜超市用地,按有关规定招标建设。当前,随着各大工业园区的企业相继入驻,城市化进程正快速推进,招商部门要有针对性的引入大型生鲜超市和生鲜专卖店。今明两年重点协调推进汇景新城中心人人乐生鲜超市的建设。

(2)改造提升。国投集团要加快现有农贸市场提升改造工作,争取各级资金支持,按照“环境整洁化、布局合理化、价格大众化、商品品牌化、量器具统一化、设施人性化、消费安全化”的标准,逐步完善各大农贸市场的硬件设施,提升服务水平和功能。

2、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年月至2012年月)。重点协调推进汇景新城中心人人乐超市的建设,指导国投集团尽快完成马巷农贸市场、新圩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

第二阶段(2012年7月至2015年6月)。引导国投集团对农贸市场进行改造。结合新城区的建设,在南部新城、火炬工业园区引入1-2家大型连锁生鲜超市。

3、财政支持

篇6

社区建军节庆祝活动策划方案范文一一、 活动目的及意义:

在全国掀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之际,成都市xx街小学与xx社区联合开展“庆祝八一建军节消夏之夜”主题活动,充分发扬社区和党外知识分子教师的团队精神,树党外知识分子的良好形象。

成都市xx街小学与xx路社区通过活动努力把双竞双争工作搞好,弘扬民族精神、传播先进文化、树立文明新风,建立学习型社区建设模范。

通过学校与社区联合主办“庆祝八一建军节消夏之夜”活动让社区与xx街小学接对子,创建名牌学校、文明社区,在活动中感谢战“非典”、战洪水的战士们,感谢保卫和平的老战士们。

二、 活动主题:“庆祝八一建军节消夏之夜”

三、 活动时间:20xx年7月30日(星期三)晚7:00—9:30

四、 活动地点:xx路英语角

五、组织领导:

组长:

副组长:

六、参加人员:市团委领导、xx路社区爱民艺术团、社区暑假活动站的小朋友、xx街小学党外知识分

子、团员、省政府、省人大驻军

七、特邀人员:老、老八路

八、活动内容与形式:

xx街小学:踢踏舞、民乐表演、团员合唱、独唱《东西南北兵》等;

xx路社区爱民艺术团:舞蹈《渔家女》、《欢聚一堂》,女生独唱,男生独唱,现代京剧《智斗》,时装表演,华尔兹,大学生表演等。

社区建军节庆祝活动策划方案范文二今年是中国建军86周年,根据上级安排部署,黄河社区根据辖区实际特制定以下计划:

第一、指导思想

以“军民融合发展,共建和谐首府”为主题,扎实开展双拥系列活动,广泛宣传双拥工作重要意义,在辖区大力营造双拥共建氛围。

第二、系列活动主要内容及形式

主题活动一:“光荣之家”送军属。7月中旬,核对20xx年冬季入伍义务兵名单,了解掌握中途退役人员情况,为20xx年冬季入伍义务兵家庭悬挂“光荣之家”牌匾,在辖区形成人人尊敬军人军属,处处关怀军属家庭的社会风气。

主题活动二:关爱进千家,心系当兵人。7月下旬对片区优抚对象进行慰问。发放节日慰问品,将党和政府对重点优抚对象的关爱传递到他们手中,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深情厚意。

主题活动三:“表真情,暖军心”慰问活动。社区广泛动员和组织辖区单位、各行各业参与双拥工作发挥优势,为军地双方牵线搭桥。社区慰问组将对优抚对象通过入户走访广泛开展走访慰问,表达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怀。

社区建军节庆祝活动策划方案范文三为促进全市双拥工作深入开展,进一步增强军政军民团结,巩固双拥成果,现就20xx年“八一”建军节期间开展双拥活动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宣传教育

各镇街道、市直各部门要把军民共同构建和谐**紧密结合起来,精心组织,采

取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形式和手段,广泛深入宣传人民军队在发展地方经济、促进社会进步方面做出重要贡献;宣传军民共建、军政军民团结对促进社会和谐繁荣的重要意义;宣传驻枝部队在立足驻地、顾全大局、服务经济、维护稳定、构建和谐**的重大贡献和无私奉献精神;宣传在经济建设中涌现出来的优秀优抚对象典型事迹;宣传双拥先进典型在双拥国防建设中作出的重要贡献等。通过宣传,进一步在全市上下营造人人参与双拥和国防建设,个个关心驻军和优抚对象的浓厚氛围。

二、深化军民共建,增进军民情谊

各镇街道、市直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军民联谊联欢活动。一是组织召开军民座谈会、联欢会,把军心民心凝聚在一起。各双拥共建单位要积极组织开展共建联谊、双拥进社区、双拥进军营活动,采取座谈、联欢、送温暖等形式,为驻军办好事、办实事。二是广泛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切实帮助优抚对象解决实际困难。在“八一” 建军节期间,市委 市政府将组织慰问团走访慰问驻军官兵、军烈属、残疾军人、复员军人、军队离退休老干部、参战参试人员、失业退伍转业军人、预备役及民兵等优抚对象。各镇街道、市直各部门要结合枝发〔20xx〕28号文件下达的优抚对象联系户广泛深入地开展走访慰问活动,把党和政府的温暖、关怀送到每一个优抚对象家中。三是争先创优,宣传典型。各镇街办要进一步把争创市级拥军优属模范镇(街办)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落实规划,增添措施。同时,要大力表彰双拥和优抚对象先进典型,激励他们为全市改革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篇7

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是指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通过思想改造和劳动改造,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为确保我镇社区矫正工作的顺利开展,特制订工作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国家司法改革精神为指导,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国家现行法律框架内,探索、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刑罚执行制度。通过整合社会各方面资源,构建刑罚执行"社会化模式"。形成一个党政领导下的各方协同配合,科学有效的社区矫正工作运行机制;营造一个有利于社区矫正对象教育改造的良好氛围和环境。不断提高教育改造罪犯的质量,预防和减少犯罪,促进"平安*"、"和谐*"建设。

二、社区矫正范围

社区矫正的适用范围包括(一)被判刑管制的;(二)被宣告缓刑的;(三)被暂予监外执行的,即:1、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2、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3、生活不能自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的;(四)、被裁定假释的;(五)、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

三、社区矫正部门职责

1、综治办负责贯彻落实上级有关于社区矫正工作的政策和工作部署,履行社区矫正工作的协调、考核等职能。

2、司法所具体负责社区矫正的日常管理工作,组织社会力量,会同公安机关,对社区矫正对象组织开展学习教育、公益劳动、思想汇报、考核奖惩、监督考察等。

3、派出所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能,与司法所密切配合,做好矫正对象的监督管理工作,依法处置有违规、违纪等情况的矫正对象。

4、法庭配合司法所做好矫正对象的衔接,加强对社区矫正工作配套措施的研究的决定,支持社区矫正工作。

5、检察院履行法律监督职责,检察监督社区矫正日常管理、教育改造、监督奖惩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审判和刑罚执行工作;接受矫正对象及其家属的申诉、控告。

6、民政部门把社区矫正工作纳入社区建设和管理之中,指导村、居委会等基层积极参与社区矫正工作。保障矫正对象的基本生活,将符合低保条件的矫正对象纳入低保范围。

7、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积极为矫正对象提供职业培训和就业机会,帮助推荐就业。

8、财政部门将社区矫正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确保列支。

9、共青团、妇联、关工委、企管中心、工商、税务、教育等部门充分发挥各自只能优势,引导矫正对象积极向上,服从矫正,为矫正对象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创造条件、提供帮助。

四、方法步骤

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分准备、实施、规范运作、总结完善四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10月29日-11月10日)

1、成立机构:(1)镇建立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由镇长任组长,镇党委、政法委书记任副组长,综治、"两所一庭、教育、工作片负责人等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分管综治政法工作的镇班子成员为主任,综治办、派出所、法庭、司法所负责人为副主任,司法所长为常务副主任。(2)各工作片设立以工作片片长为站长,分管综治工作的副片长,辖区分管民警为副站长的社区矫正工作协作站。(3)各村(居)、单位建立以党政负责人为组长,治调、政教、群众团体负责人为成员的社区矫正工作小组。

2、落实人财物:镇设置矫正办公室和矫正宣告室、矫正谈话室、矫正学习室。按照20:1比例配好镇专职工作人员(聘请社工),派出所确定一名联络员,各工作片设置矫正室并确定专人负责。按照矫正对象1:1比例,少数对象2:1比例选拔建立矫正志愿者队伍。完善各类硬件(配齐电脑、一体机、摄像设备、牌子、印章、档案柜等各类办公用具,制定完善各类职责制度流程图,规范上墙)。按每名矫正对象1500元标准落实社区矫正费用。

3、宣传发动:主要通过宣传窗、宣传册、黑板报、简报及广播电视等多种渠道向广大社区群众宣传社区矫正工作,发动和组织他们支持并参与矫正工作。

4、调查摸底:以各工作片为主对所辖社区内的矫正对象进行排查摸底,掌握每个矫正对象的基本情况,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并把摸底情况及时汇总上报镇矫正工作机构。

5、拟定镇社区矫正工作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工作内容和具体做法。

(二)实施阶段(11月11日-11月20日)

1、召开动员培训会议;

2、做好矫正对象交接工作:(1)综治办、司法所、派出所、法庭等部门召开联席会议,核实矫正对象,协调交接事宜;(2)派出所负责做好矫正对象的一人一档工作,及时查漏补缺,完善资料,做到档案齐全,内容真实、完整,做好移交的准备工作;(3)集中举行矫正对象档案交接仪式。

3、针对犯罪类型、罪犯属性(如青少年、妇女)身体状况、认罪态度等不同情况,分别建档立卡、制定个案。实行分类管理,区别教育,提高改造成效。

4、落实"5+1"的监管措施(建立监管小组),即:工作片综治室主任、辖区民警、联村干部、村(居)单位一名监管责任人(志愿者)和矫正对象的一名亲属组成。

5、开展矫正对象集中公益劳动和过渡性就业安置基地建设。

(三)规范运作阶段(11月21日-11月30日)

1、制定完善各类日常管理制度(矫正对象报到、宣告、汇报、学习、劳动、请销假、会客、迁居、考核奖惩等管理制度)

2、组织矫正工作人员(含社会志愿者)进行矫正业务知识培训;

3、解决走访矫正对象过程中发现的就业、就学、生活、维权等问题。

4、组织矫正对象日常报到、思想汇报、学习教育、心理矫正、公益劳动和请销假、会客、迁居等监管工作(集中学习时间每月不少于1次,公益劳动每月不少于2个工作日,日常报到、思想汇报、上门走访一般一个月一次,每月开展一次考核评议。这些活动即可集中,也可以社区为单位分片开展)。并把学习教育、劳动的态度、表现记入矫正对象的档案,作为矫正对象奖惩的总体评定内容。

5、按照《浙江省社区矫正对象奖惩考核暂行办法》,抓好奖惩考核和通报。

(四)总结完善阶段(12月1日以后)

1、总结工作经验,分析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向上级社区矫正机构汇报,完善社区矫正工作制度,建立长效循环工作机制,巩固提高社区矫正工作质量。

2、收集整理好资料,迎接县社区矫正机构检查验收。

五、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开展社区矫正,做好非禁刑罚的执行工作,有利于家庭邻里和睦、社会和谐国家文明进步,对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全镇各级党政组织和社会团体都要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在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积极参与、协调、配合做好社区矫正工作。

篇8

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我市实施“科教引领,创新转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为加快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步伐,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高新区的开发建设

(一)必须突出高新区的重要战略地位。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加速成果转化和科技创新创业的示范区,深化改革和加快体制创新的试验区和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辐射源,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必须始终把高新区建设摆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位置,作为全市发展的重中之重,举全市之力,积极聚合各种力量,采取超常措施,加快高新区发展壮大步伐,为破解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难题,促进创新转型和早日实现“三大目标”做出更大贡献。

(二)大力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开发建设。全市各级各部门必须牢固树立强烈的发展意识、开放意识和竞争意识,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大力开发国际国内市场,充分利用国际国内资源,快速营造能够较大规模吸引各种资源和要素的平台与环境,尽快把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成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能力,结构合理、产业集聚、循环发展、生态良好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成全市科学发展示范区、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体制创新先行区和引领未来发展的城市新区;努力创建省乃至国家高新区。

(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开发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转变增长方式、实现规模发展、提高综合效益为目的,突出重点产业,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突破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应遵循开发区发展规律,积极借鉴全国发展高新区的成功经验,科学配置各类资源,既要确保高新区持续、快速、超常规发展,又要探索出一条依托我市优势,符合我市市情的发展路子。

二、创新管理体制,营造高新区发展的良好环境

(四)设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党工委和管委会,作为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机构,一套机构,两块牌子,对高新区的党务、行政、经济进行统一管理。按照省、市政府授权,高新区管委会在项目审批、外经外贸、财政税收、工商行政、技术监督和科技、人事、土地、规划、建设、房产、环保、绿化等方面行使的市一级综合经济管理及部分行政管理职能。组建高科集团公司。

(五)市级有关部门派驻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工商、国税、地税、技术监督等机构,将行使地市一级管理权限。派驻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服务和管理机构,要实行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相适应的管理新机制,做到机构精、人员精,服务好。市级主管部门不得向派出机构下达罚款创收任务。派驻高新区机构实行派出单位与高新区双重领导考核制度,派驻机构主要负责人的任免要经高新区管委会同意。

(六)管委会对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行使相对独立的管理职能。市级各部门(各双管单位)不得擅自进入高新区进行行政性检查,不得将高新区列入各种评比竞赛活动范围,不得以任何借口对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及园区内企业收费或罚款,避免干扰和影响高新区的建设和发展。

(七)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管理机构要按照“精简、统一、廉洁、高效”的原则,压缩管理层次,减少审批事项,简化办事程序,根据招商引资和经济发展的需要,科学设置必要的行政机构,坚决撤并不需要独立设置的部门和机构,不搞上下对口,实行“一个窗口对外”的集中管理模式和科学规范、便于监督的管理制度。对市政府赋予的审批职能,实行“政务公开、权责统一、限时办理”,对入区项目实行招商、计划、规划、土地、财政、建设、环保等部门会审制度,集体商议,限期办理,限时送达。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委会实行“决策咨询制度”,要不定期地组织各类专家和中介服务机构参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决策,重大事项先咨询、后决策;重大项目先论证、后立项;重要工作先评估、后验收。试行重大决策听证制度和政务信息公开制度。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委会推行全员聘用制和岗位目标责任制,建立健全岗位考评制度,实行“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年度测评,末位淘汰”的用人机制。建立健全激励机制,积极探索和实行新型的分配办法。

三、加大扶持力度,强化高新区招商引资“洼地效应”

(八)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硬件建设。在园区内,除国家和省政府规定的税赋和基金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收取的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和租用地出售的收益,行政事业性收费和基金收入,除应上缴市、省的外,其余全额留在高新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科技、技改资金以及省、市财政扶持资金要向高新区倾斜,在条件成熟时成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企业发展基金,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滚动发展。市级有关招商的项目,要按照产业发展方向,优先安排入驻高新区,形成聚集效应。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市区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同时,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的投资支持,用于推进高新区的建设。

(九)用足用活省、市招商引资各项优惠政策。凡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投资额较大的生产型企业,资金到位后,经管委会审核,按亩均投资额享受土地优惠价格及其它优惠政策。在高新区内除国家和省政府规定的税赋和基金外,任何部门(含双管单位)一律不得另行确定收费项目。对入驻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企业、科研单位、中介服务机构,除享受省、市制定的有关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外,可实行“一事一议,一项一策”优惠待遇。

(十)设立人才基金和奖励基金,对于在区内创业并做出一定贡献的各类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给予一定的特殊津贴,对在招商引资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高新区可自选制定政策标准,给予重奖。

(十一)构建科技企业发展的金融支撑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大对高新区科技企业发展的资金支持,全市各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应对高新技术项目适当扩大企业信用额度,特别对发展前景较好的民营科技企业,可在保证信贷资金安全的前提下,注入资金,帮助企业加快项目建设。

(十二)培育资本市场,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系。以财政投资为引导,吸纳区内骨干企业及民间资本加快建立风险投资或信贷担保基金,确保企业投资的市场主体地位,支持高新区负债经营,创新融资方式,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推动高新区城市化进程。鼓励社会各类投资主体参与高新区建设,加快形成多元化投资格局,使高新区成为我市科技创业投资最活跃的区域。

(十三)全面推行现代企业制度。高新区现有企业要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新入区企业必须从一开始就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加快建立健全激励机制,不断提高制度创新能力和吸引力。

(十四)鼓励市属各类企业与部、省属大中型企业、军工企业以市场需求和资本为纽带,进行资产重组,通过联合、并购、股份制等方式,优化配置人才、技术、资本等资源,运用高新技术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在高新区内形成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促进高新区乃至全市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四、加强领导,推动高新区跨越式发展

篇9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全区范围内城市、建制镇、独立工矿区、乡、村庄。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城建监察是指对全区城市、建制镇、独立工矿区、乡、村庄规划、市政工程、公用事业、市容环境卫生、园林绿化等的监督、检查和管理,以及法律、法规授权或者行政主管部门委托实施行政处罚的行为。

第四条区城乡建设综合监察大队受区城乡规划建设主管部门委托负责全区城建监察工作。

第五条城建监察执法活动遵循的原则:

1、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2、教育与处罚结合;

3、在规定的职权范围内执法。

第六条区城乡建设综合监察大队在城建监察工作中的职责:

(一)实施规划方面的监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及有关法规和规章,对城乡规划方面的违法、违章行为进行监察。

对在全区城市、建制镇、独立工矿区、乡、村庄规划区内,未取得建筑工程许可证或者违反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而进行建设的,应由规划建设管理部门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拆除直至没收其违法建筑物、构筑物或其它设施;

在城市、建制镇、工矿区建设中,对需要拆除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应配合规划建设管理部门按照国务院《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和有关规定办理。

(二)实施城镇规划区、工矿建成区市政工程设施方面的监察。依据《省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管理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对占用、挖掘城镇规划区、工矿建成区道路,损坏道路、桥涵、给排水设施、防洪堤坝等方面违法、违章行为进行监察。

监督城镇规划区、工矿建成区道路、桥涵的使用。对不按规定使用道路和桥涵,擅自开挖、占用道路和桥涵或虽经批准但未按规定开挖占用者,可给以罚款,责令限期改正并恢复原状,赔偿损失等处理。

(三)实施城镇规划区、工矿建成区公用事业方面的监察。依照《省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管理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和地方规定,对影响、损坏城市供水、供气、供热设施的违法、违章行为和对城镇规划区、工矿建成区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中涉及市政设施部分以及城市节约用水等实施管理方面的违法、违章行为进行监察。

对破坏城镇、工矿区上下水道、道路照明、防洪、排水、污水处理等市政公用设施及附属物的行为给予罚款,责令限期改正并恢复原状,赔偿损失等处理。

(四)实施城市、建制镇、工矿区市容和环境卫生方面的监察。依据《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城市容貌标准》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对损坏环境卫生设施,影响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等方面的违法、违章行为进行监督检查。

(五)实施城市、建制镇、工矿区园林绿化管理方面的监察。依据《城市绿化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对损坏城市绿地、花草、树林、园林绿化及乱砍树木等方面的违法、违章行为进行监察。

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妨碍城建监察人员依法行使职权。

第八条城建监察工作人员,履行公务时,应佩带统一标志,查处违法行为时,应向被检查者出示证件。

第九条对一般违法行为,依照简易程序查处:

1、根据有关规定,指出被检查单位或被检查者的违法行为;

2、填写《违法现场记录》;

3、依据有关法律决定处罚形式并填写《违法处罚决定书》;

4、责令其改正违法行为并监督执行,对被检查单位还应填写《限期改正通知书》。

第十条对重大违法行为,依照普通程序查处:

1、立案:发现重大违章违法行为,应立即制止、立案查处;

2、调查:勘察现场、询问违法责任人、询问证人、收集有关证据;

3、报批:承办人应对承办的案件,根据法规提出处理意见,并附上案件调查报告,城建综合监察大队按规定的权限审定或报批;

4、裁决:案件的处理意见经批准或审定后,监察大队应根据事实和法律、法规的规定,制作《违法处罚决定书》;

5、送达:在规定期限内将《违法处罚决定书》送达被处罚者;

6、执行:逾期未申请复议或未,又未履行处罚决定或复议决定的,城建监察大队可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7、将执行结果连同执法过程全部材料立卷归档。

第十一条被处罚者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在接到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做出处罚决定部门的上一级机关或同级人民政府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复议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当事人也可以自接到处罚决定书之日起三个月内直接向人民法院。

第十二条城建监察大队进行罚款时,必须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刷的票据,罚款收入按有关财政规定办理。没收、查封或扣押的物品必须向当事人开具物品清单,由当事人在清单上签名盖章。

对没收的物品要妥善保管,按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三条城建监察人员是区人民政府授权行政执法的管理人员,城建监察人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必须是国家正式职工;

(二)具有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经过法律基础知识和业务知识培训,经考试合格并取得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执法证件;

(三)作风正派、遵纪守法、廉洁奉公。

第十四条城建监察人员在实施城建监察时,应当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规章,贯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和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秉公执法,遵守纪律。上岗时,一律持行政执法证,佩戴统一标志。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不得、、。

第十五条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城建监察工作制度,对城建监察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和业绩考核,实行奖惩制度。

篇10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牢固树立平安发展理念,以平安上街创建为主线,实施重点攻坚,推进综合治理;完善体制机制,强化基层基础;创新监管监察,加强源头治本,全面巩固深化“平安生产年”活动效果,全面提升平安生产保证水平,为实现上街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两加快一维护”战略的落实发明良好的平安生产环境。

二、目标任务

年,全区各类事故死亡人数控制在5人以内,其中工矿商贸事故死亡人数控制在1人以内,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平安事故死亡率控制在0.15以内,工矿商贸从业人员10万人生产平安事故死亡率控制在3.6以内,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控制在1.7以内。有效遏止较大生产平安事故,杜绝重大以上生产平安事故发生。

三、工作措施

(一)围绕遏制较大事故,坚决打好隐患排查治理、打击查处非法违法“两个攻坚战”

1.坚决打好隐患排查治理攻坚战

一是强化重点行业领域隐患排查。危险化学品重点排查危险工艺和重大危险源;烟花爆竹重点排查贮存场所;交通运输重点排查运输企业、车站、危险路段和桥梁;消防重点排查人员密集场所和“三合一”多合一”场所;建筑施工重点排查深基坑、大型施工机械;特种设备重点排查锅炉、压力容器(管道)电梯、大型游乐设施等设备运行和检测检验情况;旅游重点排查旅行社资质和旅游车辆。其他行业领域都要明确排点,切实做好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二是强化重点时段隐患排查。第一时段(年1月至年4月):围绕确保全国“两会”和春节期间平安生产,针对低温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以及冬春季节用煤用电增加、节日喜庆活动多、烟花爆竹经营燃放集中、节日放假停产检修、节后复工复产、春运高峰等因素,加强对交通运输、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供气、供电等企业和各类人员密集场所的隐患排查治理;第二时段(年5月至年9月):围绕汛期和旅游安全,针对暴雨、洪水、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易发特点,把存在山体滑坡、垮塌威胁的露天采场和建筑施工工地,存在溃坝溃堤危险的病险水库、尾矿库等作为排查治理的重点,建立健全自然灾害预报、预警、预防和应急救援体系,落实防洪防汛、防坍塌、防火等各项措施,严防引发事故灾难。及时排查宾馆饭店、商(市)场和各类交通运输工具的平安检查和隐患排查。第三时段(年10月至年12月):针对第四季度赶任务、抢工期现象增多和冬季天干物燥、雪、雾、冰天气多发的特点,认真排查整改各类事故隐患,落实防火、防爆、防尘、防静电、防冰雪灾害、防冻裂泄漏,以及道路交通防滑、防雾、防碰撞等预防措施。

三是落实隐患排查治理责任和有关制度。生产经营单位是隐患排查治理的责任主体,其法人代表是本单位隐患排查治理的第一责任人。峡窝镇、各街道办事处,各行业主管部门对生产经营单位隐患排查治理负有组织、指导、监督责任。依照“条块结合、属地监管”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建立区、镇(街道办事处)村(社区)和生产经营单位四个层次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责任机制。强化隐患现场处置措施,进一步建立健全隐患排查、隐患上报、隐患整改、联席会议、挂牌督办、双向验收、举报奖励、重大隐患公示、隐患排查宣教、督查考核十项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确保各类隐患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理。

2.坚决打好打击查处非法违法攻坚战

一是突出打击查处重点。危险化学品,重点打击查处无证无照非法生产经营、贮存和运输。烟花爆竹,重点打击非法生产,查处超定员、超药量、超范围组织生产和改变工房用途“三超一改”违法行为。交通运输,重点打击无证无照无牌非法营运、车辆非法改装,查处酒后驾驶、超员超载超速超限“四超”等严重违法行为。消防,重点打击查处平安距离缺乏和“三合一”多合一”行为。其他领域都要突出重点,严厉打击查处无证无照和证照不全等各类非法违法行为。

二是加大打击查处力度。对平安生产非法违法行为,要依法依规从严打击查处,该停产的停产,该取缔的取缔,并依法依纪从严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对各级政府决定关闭取缔的生产经营单位,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依法吊销相关证照,完全关闭取缔到位,防止死灰复燃。

三是强化联合执法。建立政府统一领导、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打击查处非法违法联合机制,提高执法效率,形成打击查处非法违法行为的合力。

四是加大舆论和群众监督力度。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媒体,大力宣传打击查处平安生产非法违法行为专项行动,充分依靠和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打击查处平安生产非法违法行为专项行动。充分发挥平安生产举报电话作用,疏通平安生产各类非法违法行为的举报渠道。

(二)围绕基层基础工作,全面实施平安素质提升、城乡平安发展保证、科技支撑三大基础工程

1.实施平安素质提升工程

一是全面提升全民平安素质。组织开展平安生产月、119消防日、安康杯”竞赛等群众性平安教育活动。将每年6月的第2个星期日定为全民平安教育日,以行政村和社区为单位,组织全区行政村和社区对辖区村民(居民)分期分批开展1次平安知识宣传教育普及活动。各学校要开设一定课时的平安教育课,新生入学必需首先进行平安教育,校长每学期要为全体学生上1堂平安教育课,并聘请交警、消防、安监、供电等部门专业人员到校为全体师生现场讲解平安知识、平安技能、逃生自救等基本知识。各类新闻媒体要开设平安知识教育栏目(专题),每周不少于1次(篇)平安监管、公安交警、消防等部门要向辖区居民(村民)发放平安知识手册;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对公共聚集场所和可能造成人身伤害的危险地段、危险场所要设立警示标志。

二是全面提升从业人员平安技能。各生产经营单位要切实开展岗位平安教育培训,强化企业“三级”平安教育;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必需对员工进行相应的平安教育培训,保证员工具备相应的平安技能。严格企业负责人、平安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法律法规培训和业务技能培训。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达到100%大力推行注册平安工程师制度。要把农民工平安教育培训放在突出位置。年内,安监部门要组织农民工参与平安技能教育培训不少于300人。

三是全面提升监管监察人员业务素质。强化监管监察人员业务能力建设,切实提高监管执法效能。依照分级分类培训的原则,年内要分别对区政府安委会成员单位和目标责任单位的分管领导、平安管理人员以及行政村和社区的安监员轮训一遍。

2.实施城乡平安发展保证工程

一是把平安生产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牢固树立平安发展理念,把平安生产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规划的整体布局,做到平安生产与经济发展的各项工作同步规划、同步安排、同步推进,促进平安生产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将安全社区、平安村镇、平安校园、平安农机、道路交通疏通县等达标创建活动,统一纳入平安上街创建体系,推动深化提高,着力打造平安发展型区、平安和谐型镇(办)村(社区)

二是强化城乡平安规划。规划部门要将平安发展作为城乡建设的重要原则,编制城乡规划中强化平安功能分区。同步建设城镇新区和产业集聚区、科技示范园等园区公共平安设施,易燃易爆单元与居民区之间留足留够平安防护距离;对城镇老区公共平安设施有计划地实施增加和改造,保证基础平安设施完好有效。

三是完善城乡交通平安体系。将完善农村客运交通网络放在突出位置,支持引导客运公司发展农村客运市场,依法淘汰不能保证平安的运输车辆,从严打击农用车载客等违法行为,切实从源头上解决农民出行平安问题。

四是建立健全职业卫生平安监管体系。峡窝镇、各街道办事处要进一步建立健全职业卫生平安监管工作责任制,成立职业卫生平安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加强职业卫生平安监管队伍建设,根据辖区和单位实际设立监管机构,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监管人员,配置作业场所平安监管必需的装备,为职业健康监管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证。完善职业卫生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年内,完成对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工作。

五是强化城区易燃易爆平安管理。依照平安、便民原则,对城区加油站、液化气站等科学布点、严格管理。加大城区燃气管道等重大设施管理,坚决清除违章占压。严格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品管理,逐步将城区严重影响乡村居民平安的工厂、仓库改造搬迁;限制危险物品运输车辆在乡村建成区道路上通行,确需通行的,应当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批准,料理通行证件,并按照指定的时间和路线行驶。

六是积极强化重大项目平安保证。全区高危行业严格“三同时”监管,确保平安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防止项目带病投产、设备设施带病投入使用。强化本辖区内轨道交通平安保证。及时清除影响行车平安的树木,利用涵洞、桥梁逐步消除铁路与公路平交道口。

七是完善生产经营单位平安生产诚信机制。依照“积极稳妥、分步推进,注重实效、不时完善”原则,进一步健全平安诚信综合考评体系,实施量化考核、分级认定。建立健全平安诚信奖惩机制。对获得“平安生产诚信企业”称号的单位进行授牌惩处,对有不良诚信记录的生产经营单位,依法加强监管,提高其失信成本。年内,全区重点行业评定5家“平安生产诚信企业”

3.落实平安科技支撑工程

一是加强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将平安生产纳入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加快平安科技人才培养,加大财政保证性投入,把平安生产发展专项基金列入同级政府财政预算。

二是加大先进适用技术推广使用力度。化工企业推行联锁自控技术和重大危险源自动监控技术;烟花爆竹行业推行新型平安火药原料;将道路运输动态监管监控范围由长途客车、危险品运输车辆扩展到全部客运车辆和重型载货汽车、半挂牵引车辆。

(三)围绕“两转两提”,强化平安监管监察效能、应急救援功能、平安监管监察人员履职能力

1.进一步强化平安监管监察效能

一是建立健全平安生产激励约束机制。坚持平安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加大平安生产责任目标过程监控,实行月统计、季排名通报,严格半年和全年目标考核,将考核结果与干部任用、文明单位评比、评先等挂钩,实行平安生产“一票否决”

二是建立健全平安生产监督机制。创新平安执法监察机制,实行平安督导多元化,建立联合执法、综合督查和专项督查机制,加强平安执法监察,促进工作落实。健全平安生产举报制度,加大案件核查处置力度。严格平安生产监管监察机构内部监督,推进平安生产政务公开和依法行政。严格平安生产行政问责和事故查处责任追究。

三是继续推进和深化乡村社区和农村平安工作。年底,乡村社区和农村平安管理进一步规范,群众平安素养进一步提高,平安基础设施逐渐完备,公共平安进一步加强,平安事故发生率大幅下降,全区85%以上的社区(行政村)达到乡村社区平安规范和农村平安规范。

四是全面推行“三分六定”网格化管理模式。峡窝镇、各街道办事处要继续深入开展“三分六定”网格化平安管理模式,三分”即分级建格、分区包片、分类指导,六定”即领导定点、全员定责、监管定位、排查定时、培训定期、奖惩定量。

五是建立生产经营单位分类管理机制。依照“分类指导、分级考核、分层管理”原则,全区工矿商贸生产经营单位开展分类分级管理工作,逐步建立生产经营单位分类监管制度。

2.进一步强化平安生产应急救援能力

一是健全应急管理机构。各镇(办)政府各部门要成立平安生产应急管理机构,修订完善应急预案,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完善工作机制。年内,至少组织1次多部门参与的应急救援综合性演练,企事业单位至少组织2次专项应急救援演练。把6月份第三周作为“应急演练周”

二是强化应急预案备案。平安监管和有关职能部门要将应急预案、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和设备作为平安生产许可的重要条件,加强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和人员培训,监督指导企业落实应急预案的要求和措施。年内,高危行业企业综合应急预案备案率达到100%

三是加快平安生产应急平台建设。以公安消防队伍及危化等专业应急救援骨干队伍为依托,建立“一专多能”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努力形成统一领导、协调有序、专兼并存、优势互补、保证有力的应急救援体系。各单位要加强应急救援物资储藏,加强对自然灾害可能引发平安生产事故的预警预测,做好事故灾害调度演讲和抢险救援,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进一步强化平安监管监察队伍履职能力

一是进一步强化平安监管监察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建立完善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坚定推进平安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增强履行平安监管监察职责的责任意识;加强对平安生产重大问题的战略性、前瞻性研究,自觉从党和国家大局思考问题、谋划工作。各相关部门要切实解决平安监管监察人员工作生活面临的实际困难,着力优化平安生产执法环境,激发平安监管监察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是进一步强化平安监管监察队伍的业务能力建设。注重在重大督查活动、联合执法行动、事故抢险救援中锻炼培养平安监管监察队伍,不时提高履职能力和执法素质。注重从基层和生产一线选拔优秀干部空虚到平安监管监察机构。

三是加强平安监管监察执法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大力开展“争做平安发展忠诚卫士”主题实践活动,切实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廉洁执法。平安生产监管监察执法部门要进一步改进完善执法方式,建立对安全生产的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企业的联系点制度。加强对行使平安生产监管监察执法权的监督,严格规范自由裁量权,建设一支学习型、服务型、廉洁型的高素质平安监管监察队伍。

四、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成立“平安上街”年行动领导小组(全文另发)

各部门、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成立相应组织,根据全区行动计划组织制定本辖区、本行业实施方案,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实施方法,及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分析、解决在实施行动计划工作中的问题,积极推动本辖区、本部门的平安创建工作,确保取得实效。

(二)突出重点,扎实推进

各部门、各单位要以落实平安发展行动计划为载体,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既要着力解决制约平安生产的突出问题,又要进一步强化平安生产基层基础建设,扎实推进深化“平安生产年”各项工作。财政部门要将组织实施平安上街行动方案的费用纳入财政预算,特别是要加大对公共平安隐患治理、公共平安基础设施建设、平安生产应急救援平台建设、科学技术研究及推广、宣传教育培训体系建设、职业平安健康检测检验体系建设、安监系统装备建设等的投入,确保计划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