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能源的概念范文
时间:2024-02-27 17:51: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传统能源的概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玩新概念脚脚踩空
2008年4月21日,涂着“新能源新动力新概念”绿色宣传标志的比亚迪E6在北京车展亮相,这是比亚迪首款纯电动汽车。
挟着新概念的大风,比亚迪似乎夺得了市场的先机。彼时,正是全球金融危机的前夜,山雨欲来风满楼。9月,随着雷曼兄弟破产倒闭,全球资本纷纷舍弃金融衍生品夺路而逃,转而追逐新能源这块利润蛋糕。而国际市场石油价格一路飙升,中国对石油进口的依存度也超过了警戒线,迫切需要寻觅一种新能源以补充石油不足。
比亚迪的掌门人、工程师出身的王传福自信对市场的判断十分精准,好像是踩准了市场的“鼓点”――新能源将主宰未来市场。
虽说憧憬很丰满,可现实却十分骨感。
电动汽车与石油市场相生相克,有着一衰一盛的关系,有着一枯一荣的反衬,而近年来石油价格并没有如人们想象那样持续上涨,恰恰相反,今年以来,国际市场油价因欧债危机而震荡回落,抚平了市场石油短缺的恐慌,电动汽车因此失去了市场刚性需求的支撑,如大家闺秀一样,好看而不好嫁。比亚迪E6就遭市场冷遇,2011年1~9月份的实际总销量不过263辆,而仅仅9月份一个月,其传统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销量总和是38000辆,就是一个铁的事实。
国家对电动汽车产业的政策举棋不定,又让比亚迪在汽车市场如醉汉醉驾。已胎动数载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至今尚在腹中孕育,其《草案》一度于2010年10月被媒体提前曝光,可一年过去了,至今没有正式颁布,说明高层对新能源汽车的战略路数尚未成熟。
消息人士认为,新能源汽车至今仍是一个泡沫概念,政府对此亦是观望态度,在事态不明朗的情况下,政府并不会贸然大力进行基础设施投资。
现实也是如此,2009年,以科技部牵头的相关国家部委确定以电动汽车为核心的新能源发展方向,提出“弯道超车”的设想,但是两年过去,被寄予厚望的电动汽车却令人大跌眼镜。在解决电动汽车的电池标准问题和充电网点铺设问题之前,政府不会对电动汽车倾注过多热情。
王传福想借助新概念一飞冲天,可现实给予冷酷的一掌,比亚迪电动汽车问世以来脚脚踩空,希望变成一串串肥皂泡。殊不知,“弯道超车”是玩命的做法,弄不好就是会“翻车”。
金疙瘩成烫手山芋
而王传福押注式的战略决策又将比亚迪推向危机的边缘。他并未将滚滚红利用于更新设备及传统汽车生产线,而是将资金一味地向新能源车倾斜。几年来,王传福将传统汽车的销售利润大部分砸向新能源汽车,在新能源领域,比亚迪的投资已高达数十亿人民币,致使传统汽车的发展失去后续资金支撑,不得不靠拓宽市场渠道、从网点加盟商那里“勒索”押金弥补资金短缺。但网点的快速扩张又带来供货不平衡的矛盾,网点经销商渴求的车型在比亚迪这里得不到供货保障,于是又掀起退网风潮,加之质量问题、裁员风波,特别是比亚迪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夏治冰离职,一连串的负面新闻砸碎了比亚迪神话。仅仅两年时间,比亚迪就从空中摔落到地面。
2011年,王传福最为倚重的“现金提款机”――传统汽车业务几乎遭到腰斩。2011 年上半年比亚迪整车销售22 万辆,同比下降23%;销售收入为102.8亿元,同比下降25%。且2011年比亚迪到期债务已达113.63亿元,时值年根岁底,比亚迪的日子不太好过。
篇2
电动车从概念走向量产
本届巴黎车展的最大的一个特色是高度聚焦绿色汽车。各路新能源车云集于此,比试各自最新开发的新能源技术。新能源车不再只是凤毛麟角的概念炒作,而是真正登上历史舞台,开始量产。正如戴姆勒公司董事长蔡澈在发表演讲时表示,2010巴黎国际车展是传统汽车占主要地位的常规车展的最后一次,从明年起,能够量产的电动汽车将成为车展主角。
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各大汽车厂商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了电能。本次巴黎车展设置了专属的新能源汽车馆,大众化电动车成为本次巴黎车展最大的亮点,各大展商纷纷推出了重量级的大众电动车,不仅有外形炫目的概念车,也有实用的量产车。从这些电动车性能来看,国际厂商的电动车主要发展力量目前还是集中在小型电动车的研发上。
标致带来了充满未来气息的标致iOn纯电动概念车;雷诺带来了由其新任主管设计的副总裁劳伦・范德阿克(Laurens van den Acker)上任之后--主持设计的第一款车型――DeZir纯电动概念车;日产带来了新一代以家庭用车的概念打造的Town pod的电动概念车;此外,奔驰A级E-CELL、雪铁龙C-Zero、宝马Mini、戴姆勒Smart等电动车型,也都在本次车展上实现全球首次亮相。
追求轻量化车身
当前,由于环保和节能的需要,汽车的轻量化已经成为世界汽车发展的潮流。汽车的轻量化,就是在保证汽车的强度和安全性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汽车的整体质量,从而提高汽车的动力性,减少燃料消耗,降低排气污染。实验证明,若汽车整车重量降低10%,燃油效率可提高6%~8%;汽车整备质量每减少100公斤,百公里油耗可降低0.3~0.6升:汽车重量降低1%,油耗可降低0.7%。
篇3
这一情绪自然也蔓延到了能源领域,近期围绕互联网能源概念的论坛和会议轮番召开,与会者有时自说自话,有时争论不已,很明显,业界对这一概念尚未形成权威性的认知。但在较为一致的观点中,互联网能源被理解为是以智能电网为基础的开放、互联和能量交换的网络系统。
互联网能源之所以被能源界关注,肇始于美国未来学家里夫金对即将到来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判断,里夫金认为,把互联网技术与可再生能源相结合,在能源开采、配送和利用上从传统的集中式变为智能化的分散式,从而将全球的电网变成能源共享网络。在他看来,这种能源和通信技术相结合所推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最终将使人类的商业模式和社会模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里夫金所描述的这一前景非常诱人,逻辑上看也顺理成章,于是第三次工业革命在国内引起了强烈反响,一时间,里夫金本人也得到了各种头衔:经济学家、科学家、趋势学家等等,拥趸者众。
然而,人们似乎忽略了一个前提,即里夫金所描述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发生的两个基本假设――传统能源价格的不断攀升和可再生能源价格的逐步下降,只有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第三次工业革命才可能出现。
毫无疑问,可再生能源价格下降是一种趋势,但传统化石能源价格能否不断攀升,尤其是短期内能否上涨,还存在诸多不确定性。若传统能源价格不升反降,那么目前得出以互联网能源为基础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即将发生的结论,就会出现逻辑错误。
传统化石能源主要指的是油气和煤炭。先看天然气的价格,自几年前美国页岩气被大量开采出来之后,国际天然气市场的基本面就发生了根本改变,美国气价大幅下跌并长期低迷。美国这个最大消费国的天然气自给,导致中东天然气处于相对富余状态,气价上涨乏力。
与天然气相比,国际油价长期处于高位运行,但受经济增长预期的影响,近期油价大幅下挫,即便是在中东产油国受到极端势力影响的背景下,国际油价依然出现了将近30%的跌幅。对于油价的走势,分歧较多,多数观点认为当前的价格只是短期现象,长期趋势依然看涨。
事实上,原油是否告别了低价时代,也应当辩证看待。自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年)以来,若以美元计价,国际原油价格上涨了近50倍,但以黄金计价,这一价格仅上涨了不足20%。之所以当前90美元/桶的原油价格显得较高,很大程度上跟美元贬值有关。
篇4
关键词:低碳经济;环境保护;低碳技术
当今世界,我们的环境正面临着许多严峻的问题,比如气候变暖,空气和水资源污染,以及对自然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低碳经济的概念应运而生,低碳环保已经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共识,这就充分体现了人类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关注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生态需求。
一、环境保护和低碳经济的关系
低碳经济这一概念的首次提出是在2003年,尼古拉斯·斯特恩向英国政府提交《气候变化的经济学:斯特恩报告》,从气候学的角度对当前经济进行分析,并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可见,低碳经济的概念就是由于对环境问题的关注而产生的。
国际社会对于温室气体减排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关注,催生了时下逐渐流行的低碳经济概念。自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发表以来,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而发展低碳经济逐步成为一些国家的一项重要经济政策。2008年的世界环境日主题确定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更加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
低碳经济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本特征,以应对碳基能源对于气候变暖影响为基本要求,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目的。低碳经济的实质在于提升能效技术、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温室气体减排技术,促进产品的低碳开发和维持全球的生态平衡。这是从高碳能源时代向低碳能源时代演化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
二、我国低碳经济建设中的问题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本国的低碳产业和相关技术。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在低碳领域取得了一定成就,发展中国家也开始推进低碳经济建设。总体来说,我国的低碳经济仍处于起步阶段,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在低碳经济建设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挑战。
1.能源消耗持续增加
我国正处在现代化、工业化进程中,稳定与发展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首要任务。而能源的持续供应与消费是经济发展的必需推动力。能源、钢铁、汽车、交通、建材、化工等六大高耗能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的高碳经济状态仍然比较突出和明显。由于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将同时并进,这就必然导致能源消耗快速增长。而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间内,传统的化工能源仍然占据主体地位,对化工能源的持续消费,必然会带来碳排放物的相应增加,这是与低碳经济的内在发展要求冲突的。
2.我国的资源储备决定了碳的高排放量
作为一个富煤贫油少气的国家,我国煤炭的比重占70%以上,而在各种能源中,煤炭含有最高的碳含量,因此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和数量也相对较高,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30%以上。虽然我国已经开始研究并开发出可再生能源以及各种清洁能源,但在短期内依然难以完全替代传统能源,我国以煤炭等燃料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发生根本改变。
3.产业结构阻碍低碳经济发展
目前我国三大产业结构比例为1:5:4,第二产业仍然是主体产业,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我国在国际贸易分工中的地位决定的,而我国目前又处于以高能耗为特征的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世界大部分产业链低端产品都是在我国制造完成的,这就决定了我国需要消耗大量基础原材料,即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而工业生产技术的相对落后又进一步加剧了我国的高碳经济特征。总之,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产生了严重的阻滞效应。
4.低碳技术水平低下
低碳技术主要包括可再生能源技术、节能减排技术和碳捕获与封存技术等。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10年中国人类发展报告》指出,中国实现未来低碳产业的目标,至少需要60种骨干技术支持,其中有42种是中国目前没有掌握的核心技术。可以看出,当前我国在低碳领域的整体技术水平还存在严重的落后性。低碳技术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其先进与否,直接决定着低碳经济建设与发展能否成功。
三、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应对措施
1.加快产业结构改革
我国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中,工业所占比重过大在所难免,但是在经济建设过程中不能一味偏向工业的发展规模,而忽视了农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我国在建设低碳社会的过程中,应该从国家战略的高度统筹规划,积极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从而制定完善的产业结构升级和改造计划。
2.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既然我国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以煤炭能源为主的能源消耗方式难以改变,那么要想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就只能通过提高单位能源的利用效率
来实现。比如通过政府补贴、税费减免等方式鼓励企业引进先进高效生产设备;制定严格的能效标识制度和能效准入制度,鼓励和规范家电、建筑等行业的能源高效利用;以价格为杠杆,逐步推行阶梯能源定价,从消费者一方入手做到节约能源;加快低碳节能技术的研发和引进,并尽快投入到实际生产过程中,从而实现低碳生产。
3.加强低碳技术的研究与创新
我国低碳技术还不是很发达,可以加强与其他发达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引进提高能效的技术、先进的节能技术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等推动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另外,政府还应该鼓励支持低碳技术的自主研发以及对引进的技术进行二次创新,使我国在低碳技术领域拥有自己的技术特色从而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总之,发展低碳经济既是全球环境使然,也是我国实现经济转型的必由之路。面对低碳经济发展中的问题,我们应该结合实际,合理改善产业结构以及提高低碳技术等逐步提高我国在低碳领域的竞争力,从而健康快速的发展低碳经济。
参考文献:
[1]洪大用.中国低碳社会建设初论[m].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0(02).
[2]夏光.动员国家力量发展低碳经济[j].绿叶,2009(05).
篇5
关键词 能源项目 交叉持股 融合发展 产业链 创新
随着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越来越多的项目特别是投资大、建设期长、技术要求高的能源项目,需要整合多个企业优势资源才能更好地完成项目建设,争取投资效益最大化,多方投资合作建设项目的形式已经较为普遍。与传统的各种合作方式相比,“交叉持股、融合发展”的新型模式能够充分整合利用合作各方的优势资源,横向上解决资金、管理和技术困难,提升规模效益、项目竞争力,纵向上提供资源、供货、市场等保障,形成联合协作优势,最大限度地提高项目盈利能力,降低投资风险,实现合作各方的共赢。
一、“交叉持股、融合发展”运作模式的概念
(一)传统交叉持股的概念及类型
(1)传统交叉持股的概念。传统意义上的交叉持股,又称相互持股或交互持股,是指一公司与他公司之间通过相互投资,相互持有对方一定比例的股份,相互成为对方股东,进而形成的一种相互支持、相互抑制的公司联合形式。
(2)传统交叉持股的类型。传统交叉持股的类型,目前法学界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标准。有根据相互持股公司之间是否具有母子关系,分为垂直式和水平式两种;也有按照公司“持股”方式的不同进行分 类,分为直接相互持股和间接相互持股两种类型;还有根据相互持股的具体形态进行分类。
(二)“交叉持股、融合发展”运作模式的概念
(1)“交叉持股、融合发展”的概念。同传统交叉持股强调资本运作相比,“交叉持股、融合发展”的运作模式更加注重利用合作各方的优势资源,形成协同优势。
(2)“交叉持股、融合发展”的运作模式。为了更加明了的表述“交叉持股、融合发展”的运作模式,以煤化工项目为例,在不考虑行政许可、垄断等因素条件下,构建一个简化的运作模型。
二、“交叉持股、融合发展”运作模式的优势分析
(一)能源项目的特征
能源项目一般都是大型工程项目,具有投资额大、投资周期长等特征;同时能源项目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具有技术要求高、可借鉴经验不足等特征。
(1)投资额大。能源项目建设投资包括基本建设、设备采购、技术工艺采购等各方面的投资,一般投资额较大。
(2)投资周期长。能源项目前期建设工期长,少则1~2年,多则5~6年,有的甚至需要10年才能达到预期目标。例如,煤矿项目建设,属于特殊工程项目建设,建设周期通常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一般能源项目建成后都需要较长的调试期、试运营,才能达到设计产能。能源项目投资见效相对较慢,投资回收期长。
(3)可借鉴经验不足。首先,能源项目是一个工程项目,在新的地方建设一个新项目,由于经济、自然环境各不相同,每个项目都是唯一的、不可重复的,所以很难完全照搬以往的经验,能源项目建设过程中往往需要解决很多新的问题。
(4)技术含量高。无论是煤炭、石油、天然气开采,还是电力、化工、可再生能源项目,都有很强的专业性,需要技术作为支撑,对技术人员、工艺流程、设备性能的要求都很高。技术含量决定着项目的盈利能力,甚至可能是决定项目成败的关键因素。
(5)影响因素多,决策难度大。能源项目投资效果取决于项目建设、运营全过程的工作质量与效率,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技术、自然等多种条件的制约。投资者决策建立在对未来情况估计预测的基础上,各种因素的不确定性加大了项目投资决策的难度。
(6)受宏观经济影响大。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作用逐步增大,同时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国内宏观经济变动很大,能源行业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经历了一段亏损的时期。
(二)“交叉持股、融合发展”运作模式的优势
(1)提供资金保障,确保项目建设。能源项目建设一般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在目前整体经济形势下,企业融资难度较大,单独靠一个股东筹集几十甚至上百亿的资金难度较大。“交叉持股、融合发展”运作模式下,合作各方一般覆盖的行业不同,在资金能力上存在互补关系,在整个能源产业链条中,根据各自的出资能力分配股份,为能源项目提供持续稳定的资金保障。
(2)形成优势互补的企业联盟,化解经营风险。“交叉持股、融合发展”的运作模式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在各投资主体之间形成以能源项目股权为纽带的利益集团,企业可以以较小的代价建立起战略同盟关系,通过控制能源项目产业链条,降低风险和成本,达到规模经济效益。因交叉持股结成利益共同体后,各投资主体可以扩大成功的机会并分散建设经营风险。
(3)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营运效率。在存在上下游关系的能源项目实现“交叉持股、融合发展”,同单独进行项目建设运营相比,能够确保降低交易成本及稳定经营的效果。通过交叉持股实现的企业联盟,可以控制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直接优势就是确保原材料供应、合作技术研发、顺畅销售渠道等,有利于形成规模经济效益,交易成本也随之降低,保证了各个环节项目公司的稳定发展,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4)控制产业链条,提项目高稳定性和抗风险性。产业链也可以理解为供应链,一般认为是指相关企业联合起来共同完成一个商业过程。这个过程使原料进入到生产环节,然后再将产品传递给最终客户,形成一个“供”、“需”的网状结构。
三、“交叉持股、融合发展”的具体运行模式
(一)建立融合发展、合作共赢的投资者联盟
(1)“交叉持股、融合发展”模式下合作关系的概念。在“交叉持股、融合发展”运作模式下,以项目公司交叉持股为纽带形成的协作关系,可以定义为产业链各节点项目公司之间在一定时期内的共享信息、共担风险、共同获利的协议关系,该协议关系将原材料供应、产品生产、市场销售等各个环节紧密锁定。
(2)“交叉持股、融合发展”模式下选择合作伙伴的标准。通过交叉持股实现融合发展的目的就是把能源产业链上的节点项目公司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整个产业链的资源最优配置,发挥投资者联盟的协作效用,增强产业链各节点项目公司的竞争力,保障投资者的收益最大化。投资者选择合作关系强调合作、信任和信息的共享,选择合作伙伴一般有以下标准。
(二)建立统一协作、利益均享的能源产业链体系
(1)产业链中各环节节点项目的选择。相对于其他产业,能源产业链各环节节点项目之间具有很强的依赖性,一旦锁定上下游节点项目公司之间的合作关系,变动成本将非常高,甚至是无法变动。例如,在原材料项目所在地配套建设能源化工项目,或者为了能源化工项目产品的销售修建专用线路、管道等。
(2)降低内部交易成本,提高产业链竞争力。一条能源产业链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就必须不断降低各个节点项目公司的成本,提高收益,否则将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
篇6
【关键词】 低碳经济 环境审计模式 研究
本文分别从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背景、问题的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及构成、环境审计的定义及内涵、基于低碳经济条件的概念下引入环境审计模式的必要性以及低碳经济在环境审计中的应用做了以下研究。
1. 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背景
所谓低碳经济,就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的减少煤炭等化石燃料的消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近几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据预测,中国在2020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将会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中国在节能减排问题上将会面临越来越多的国际压力。这就要求我们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还要根据自身的资源和环境条件,提倡节能减排,避免走很多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子。
2. 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低碳经济模式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有关组织的广泛关注和青睐,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有利于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保护和优化生态环境,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也是我国承担国际义务, 提高国际影响力的重大战略举措。低碳经济的发展为环境审计提出了新的课题和理念,指明了新的审计方向与重点;将低碳经济引入环境审计工作,是推动环境审计与时俱进发展的重要途径。
3. 低碳经济的概念及构成
2003年,英国政府在题为《我们能源的未来——创造低碳经济》的能源白皮书中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主要特征,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狭义上讲,低碳经济是以应对气候变化为主要目标,通过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减排技术创新等,实现社会经济发展与碳排放相分离,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广义上说,低碳经济是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低碳发展等一类经济形态的总称,将导致能源消费方式、经济发展方式和人类生活方式的全新变革,是从高碳能源时代向低碳能源时代演化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
4. 环境审计的定义及内涵
根据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环境审计委员会提出的定义框架,政府环境审计被界定为“为促进政府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由审计机关对政府和(或)企事业单位等被审计单位的环境管理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性所进行的监督、评价和签证等工作”。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对环境审计的形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是环境审计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决定了环境审计的本质目标和具体目标;二是环境审计的具体目标包含鉴证评价与管理建议,环境审计首先要对环境管理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性进行评价,同时还要对资源与环境保护提出管理建议,有效发挥审计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免疫系统”作用。
从审计目标来看,环境审计实际分为狭义的环境审计和广义的环境审计,前者侧重于资源环境合规性审计(如环境保护政策的执行情况等)与环境财务审计(如排污费的征集与使用情况等),后者侧重于环境绩效审计的范畴,能够有效地将经济与环境联系起来,用以衡量环境对经济的贡献以及经济对环境的影响,并向决策者提出建议。
5. 基于低碳经济条件的概念下引入环境审计模式的必要性
在环境审计中引入低碳经济条件的概念,保证了审计工作符合环保的最新发展方向,有利于发挥审计在推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
5.1引入低碳经济概念是环境审计事业发展的需要
我国《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到2010年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10%,到2020年达到15%;并在哥本哈根会正式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碳生产率)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由此可见,低碳经济是我国资源环境保护重要的发展方向,是向国际社会的郑重承诺;发展基于低碳经济的目的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更好的可持续发展,它与环境审计的最终目标完全相一致。
5.2引入低碳经济条件的概念是完善环境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需要
低碳经济涵盖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低碳发展等多个领域。根据我国发展规划与国际承诺,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GDP能耗、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占比等低碳指标已正式列入我国未来的发展规划,将低碳经济纳入环境审计指标体系,可以从更加宏观、全面的角度去分析资源环境保护的绩效状况,并有助于提出符合环保事业发展的针对性对策建议。
5.3引入低碳经济条件的概念是环境审计与环保学科融合的需要。
环境审计作为一项系统性、综合性的审计工作,需要根据时展及时融合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等新兴环保学科的思想,并将其充分吸收、分解到环境审计工作中去,从而保证环境审计实现与时俱进的发展。
6. 低碳经济在环境审计中的应用分析
低碳经济作为一个新理念,在环境审计研究和实践中尚未广泛、有效涉及与应用。在环境审计过程中,加强对低碳经济的探索、分析与应用,有助于进一步完善环境审计评价体系。
6.1低碳经济应用于环境审计的总体思路
根据低碳经济目标定位,以二氧化碳减排为核心的狭义低碳经济发展指标可以作为环境合规性审计与财务审计的范畴;而低碳政策的建立、能源结构的调整、社会消费方式的转变、城市空间的科学规划、CO2 捕获与埋存技术的应用、居民的节能观念等广义低碳经济发展因素,可以作为环境绩效审计的范畴。
6.2低碳经济在狭义环境审计中的应用分析
6.2.1环境合规性审计中需考虑的低碳指标
第一,CO2排放的总量指标。计算CO2排放量时可以引用CO2排放量测算模型CO2 =ΣKiEi(其中:Ei表示不同的能源类型,Ki表示不同的碳排放系数),在已知能源类型和规模的情况下,可以估算全社会CO2排放量。为保证更具针对性,可以根据需要将热电行业CO2排放、工业CO2排放总量、交通运输业CO2排放总量、建筑、居民CO2排放总量等作为二级指标进行检查。
第二,CO2减排的相对指标。根据哥本哈根会议要求,应设置以碳生产率为核心,考核碳排放的增减比例变动,关注碳生产率水平的总体提高情况。在此基础上还应可将热电行业CO2减排相对指标、工业CO2减排相对指标、交通运输业CO2减排相对指标等纳入检查范畴。
6.2.2环境财务审计中需考虑的因素
目前,与环境保护相关的资金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是燃油税、资源税、排污费等专项征收的税费,这些税费的征收与使用是环保引导的重要方向,在环境财务审计中需要重点加以关注。此外,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中国开征碳税问题研究》报告建议,在2009年进行燃油税费改革后择机进行资源税改革,在资源税改革后的1至3年期间择机开征碳税,未来也可根据碳税政策的实际推进加以综合考虑;二是国家、省、市各级政府安排的环保引导专项资金,这些资金主要用于引导符合生态环境优化的各种产业与项目,是环保政策的具体落实措施,也应列入环境财务审计的范畴之中。
6.3低碳经济在广义环境审计中的应用
环境审计过程中,不仅应在碳排放的总量和相对量进行研究,还应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进行有益探索,促进低碳政策的建立、能源结构的调整、社会消费方式的转变、居民的节能观念等。(下转第132页)
(上接第108页)
6.3.1经济发展的低碳化评价
对于低碳经济发展的评价应将碳生产率设为核心指标,作为低碳经济发展的首要评价因素。并根据我国结构调整的客观要求,对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环保产业GDP比重等产业结构指标加以分析;以及考虑低碳技术在产业发展中的应用情况,对传统产业的低碳改造率、传统产业生产流程改造率以及资源循环利用率等环保技术的应用指标研究。
6.3.2社会发展的低碳化评价
社会发展的低碳化评价主要包括公共建筑的低碳化、交通运输业的低碳化、居民生活的低碳化以及生态环境的优化情况。公共建筑的低碳化重点包括公共建筑单位面积碳排放量、太阳能利用率等;交通运输业的低碳化重点包括有万里行程碳排放量、新能源汽车所占比重等指标;居民生活的低碳化重点包括户均年碳排放量、绿色出行居民比率等指标;生态环境的优化重点包括土地植被覆盖率、污染削减率等生态环境指标。
6.3.3能源的低碳化评价
能源的低碳化评价包含能源的结构和能源利用效益两个方面。能源的结构可以分解为化石能源占总能源比例、洁净煤占煤能源比例、新能源再生能源占总能源比例等指标;能源的利用效率则可以结合单位工业产值的碳排放、单位农业产值的碳排放、机动车油耗水平等能源利用的效率指标进行关注分析。
6.3.4低碳科技发展评价
低碳科技发展评价涵盖低碳技术R&D经费占GDP比重、清洁煤高效利用技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技术、重污染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智能节能技术、CO2 捕获与埋存技术。需要指出,在环境审计中考虑上述内容,目的在于帮助审计工作更好的分析环境保护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提出有针对性地建议以帮助决策。
结束语:
可见,中国走低碳经济道路,既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也符合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所以说低碳经济理论的提出为环境审计工作提供了新的理念,深信,在今后的基于低碳经济条件的概念下引入环境审计模式的工作中,中国一定能走出有中国特色的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本文系吉林省教育厅“十二五”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吉教科文合字【2012】第319号
参考文献:
[1] ·阿克拉姆·汗,徐瑞康;绩效审计要素[J];审计研究;1988年02期.
[2] 达岩,陈锋,吴雪峰;运用绩效审计 提高政府支出效率[J];广东审计;2002年11期.
[3] 邢俊芳;印度的绩效审计[J];中国审计信息与方法;2003年08期.
[4] 黄曼行;浅论非营利组织的绩效审计[J];事业财会;2004年01期.
[5] 刘家兰 ,王恩山;浅谈环境绩效审计的内容[J];会计之友;2005年09期.
[6] 史振燕,魏芳;微观绩效审计适用的几种方法[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7] 周旻;;公共资金绩效审计初探[J];审计与理财;2005年S4期.
篇7
1、清洁能源,即绿色能源,是指不排放污染物、能够直接用于生产生活的能源,它包括核能和“可再生能源”。
2、2019年9月20日,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司长李福龙表示,目前正在研究“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将继续壮大清洁能源发展。
3、传统意义上,清洁能源指的是对环境友好的能源,意思为环保,排放少,污染程度小。但是这个概念不够准确,容易让人们误以为是对能源的分类,认为能源有清洁与不清洁之分,从而误解清洁能源的本意。
(来源:文章屋网 )
篇8
我有一些不同观点,想在这里跟大家讲讲,就是新能源汽车的概念到底是什么?
现在一讲新能源汽车,就是三种电动车。我个人看法,新能源汽车是相对于汽柴油作为一次能源变化而来的,它也包括替代燃料汽车。但其他新能源汽车都被边缘化,基本上没人支持,也没人提了。这是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新能源汽车(电动车)到底能解决汽车工业发展的多大问题?
根据内燃机协会公布的数据,去年中国内燃机总产量的动力是9亿千瓦,我们的固定发电机组卖得非常好。
但我们把劲都用在新能源汽车上,把国家有限的投资和资源都用来支持电动车,而对传统内燃机的改进和提高,对车辆的轻量化等方面的支持却放松了。目前这些做法,我认为,弄不好,对行业是一种误导。
现在电动车有点像1958年的那股劲儿了,有点大家都要搞,甚至在那里胡吹牛地上。如果我们就这样造势,就这样干,我想对行业不是什么好事,我现在看着有些着急。
再一个,国家能源局的统计数据表明,作为一次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包括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全加在一起,占去年我们国家整个能源总消耗的8.3%。也就是说,91.7%还是靠化石能源和核能,核能已经很少了,大概只有2%。尤其是石油,根据社科院的统计,50%多已经靠进口,到2015年64%以上要依赖进口。
在这种状态下,一旦哪个地方一卡脖子,没有替代能源代替汽柴油的话,我们国家的能源安全问题就很严重。海上局势很难说,现在我们基本上靠海上运输,如到俄罗斯的输油管道还没有修通,还要靠罐车运输。能源安全问题的确是大事,汽车作为能源消耗大户,企业要站在社会责任和国家责任高度,要在寻求替代能源方面采取措施。
第三个问题,电动车究竟节不节能。算总账,从发电过程、电网输送过程、从配电站到充电站的充电过程、电动车行驶过程,这个全过程跟内燃机比较起来,到底它节能不节能,那些讲电动车好处的同志们,有没有人算这个账?
我听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讲过,他说,咱们可以用风能,用低谷电。我说,电动汽车可以用一部分低谷电来平筏电网,但前提是,智能电网的建设必须同步进行。包括风电,如果没有一套平衡措施,刮风了有电,不刮风了没电,这个电网是很不平衡的。利用低谷电给电池充电,你要建设蓄能电站,要建设储能电瓶装置,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过程。
至于说零排放,我认为,这只是一个相对概念。汽车在什么地方走,跟传统发动机比较起来才是零排放?要算总账。
篇9
矿业在短短15个交易日内涨幅高达87.35%。公司先是和控股股东签署成立中墨地铁有限责任公司的协议,随后预计2008年全年业绩实现盈利,连续利好使得该公司位于涨幅榜首位;而最具市场看点的是,公司具有锂电池概念。同样,由于搭上了新能源的快车,金晶科技、包钢稀土、中路股份、中科三环以及杉杉股份也跻身涨幅榜前十。在近期个股涨幅最大的前十名股票中,竟然有六席来自于新能源概念股,新能源概念的强劲势头由此可见一斑。
不仅如此,由于一季度我国汽车销售大增,汽车行业再次成为主力资金关注的热点。可以想象,新能源+汽车会+资金关照,会令市场有多大的想象空间。
新能源汽车时代即将来临
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的国际能源展望,世界能源市场消耗量2005年到2030年预计增加50%。随着能源消耗的逐年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将增加,目前二氧化碳排放中,25%来自于汽车。至2030年,将由2005年的281亿吨增至423亿吨。在我国,汽车排放的污染已经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目前已居全球第二,减排二氧化碳的压力将越来越大。
近年来,我国的汽车行业发展迅速,已成为世界第四大汽车生产国和第三大汽车消费国。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估计,2010年,我国的汽车保有量将接近6千万辆,2020年将达到1.4亿辆,机动车的燃油需求分别为1.38亿吨和2.56亿吨,为当年全国石油总需求的43%和57%。我国的石油资源短缺,目前石油进口量以每年两位数字的百分比增长,预计到2010年进口依存度将接近50%。因此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用电代油,是保证我国能源安全的战略措施。 因此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实现我国能源安全、环境保护以及中国汽车工业实现跨越式、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锂离子电池将成为未来车用电池的明星
锂离子电池被称为性能最为优越的可充电电池,号称“终极电池”,受到市场的广泛青睐。随着手机、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等的消费和便携式电子产品的持续走强,锂离子电池的市场需求一直保持相当高的增长速度,市场对于锂离子电池的巨大需求也引导锂离子电池行业的继续走强,也使锂离子电池在电动车方面的应用成为可能。
发展锂离子电池我国具有独特优势。除了锂离子电池本身所具备的性能优势外,我们认为以锂离子电池作为为混合动力汽车乃至纯电动汽车的储能设备,发展锂电汽车我国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1) 资源优势。锂电汽车的最主要关键部件是锂离子动力电池和永磁同步电机,锂离子动力电池的主要原材料锂、锰、铁、钒等在我国 都是富产资源。而我国更是永磁同步电机中永磁材料===稀土资源的大国,为锂电汽车提供了材料保证。(2) 技术优势
我国的小功率锂离子电池早已经产业化,形成了上下游结合的完整产业链,电池产品超过世界市场的三分之一,锂离子动力电池技术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业化条件也基本成熟,深圳比亚迪更是锂离子动力电池技术国际上的领先企业,已经实现产业化生产。
因此,我们认为,无论是锂离子电池本身特点,还是我国目前的现状,发展锂离子动力电池都将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主要方向。
政策助推 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已经来临
2008年1月24日,财政部、科技部发出了《关于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在北京、上海、重庆、武汉、深圳等13个城市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工作,表示将以财政政策鼓励在公交、出租、公务和环卫等公共服务领域率先推出新能源汽车,对推广与使用单位购买节能新能源汽车给予补助。
2009年2月5日,财政部发文,确认了中央财政对购置新能源汽车给予补贴的对象和标准,其中够车补贴标准最高的为最大点功率比50%以上的燃料电池公交车,每辆车可获得60万元的推广补助。
此次财政补贴标准的确立主要依据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的基础差价。我们以比亚迪的F3DM混合动力汽车为例,F3DM的技术参数对应补贴金额为5万元,该车型的市场定价为14.98万元,其中磷酸铁锂电池成本为5万元,财政补贴后定价为9.98万元,相同配置的传统汽车F3市场定价为7万元。比亚迪表示,F3DM实现年产量20万台后,磷酸铁锂电池成本降至3万元,考虑补贴后,届时F3DM的售价为7.98万元,财政补贴已经能覆盖混合动力汽车与传统汽车的差价。
我们通过F3DM与传统汽车的对比可以看出,汽车行驶10万公里后,F3DM与传统汽车相比支出减少3.42万元,实施财政补贴后,F3DM与传统F3的差价为2.98万元,已经体现出良好的经济效益。我们认为,除了财政补贴外,后续可能推出的政策支持包括减免新能源汽车购置税等,届时,新能源汽车的经济效益将进一步凸现。
锂电池2010年将出现爆发性需求增长
根据我们统计,目前全国实现磷酸铁锂批量生产的企业有12家,年产量2400吨。在国外方面,美国2001-2007年混合动力销售数据来看,2001-2007年混合动力汽车的销售量复合增长率达到惊人的58.4%,市场处于高速增长期,奥巴马上台后更是宣布到2015年,美国的混合动力汽车的保有量将超过100万辆。
目前国内每年磷酸铁锂的需求量为8000吨左右,产量为2500吨,酸铁锂生产技术门槛很高,大多数生产厂商在批量生产时产品的稳定性无法保证,我们预计目前国内磷酸铁锂目前实际的年产量更低。随着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的来临,磷酸铁锂将面临一个巨大市场蛋糕。从国内来看,深圳比亚迪的混合动力汽车F3DM在2008年底正式上市,并在14个城市展开销售,其后续的E6、F6等车型将在2010年上市,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的时代已经来临。
根据我们统计2008-2009年,国内共有50-60家电芯厂商即将或已经完成生产线的购置,进行产能扩张,2010年,磷酸铁锂的需求将出现爆发性增长。我们预计,到2010年,国内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初期,磷酸铁锂的年需求量将超过1.5万吨。
新能源+汽车“钱景”无限
目前A股市场中,涉及混合动力的上市公司如下表所列:
篇10
关键词:建构主义;认知灵活性理论;热工理论
作者简介:衣晓青(1956-),女,山东青岛人,长沙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石尔(1979-),女,湖南长沙人,长沙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讲师。(湖南 长沙 41000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6-0069-02
“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既是热工理论的三大主干课程,又是能源动力类专业(方向)的主要技术基础课。传统的教学宗旨倾向于各门基础课程自成科学体系,分别独立教学,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牢固基础。但是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死板,致使学生缺乏学习兴致,不易明确学习目的。建构主义的认知灵活性理论发现了新的教学要素——“案例教学”。按照认知灵活性理论,对以上热工理论三大基础主干课程进行优化整合,以热能动力类专业为场景,建构诸多新的知识点教学,组织全新的热工理论基础课程体系,可以使热工理论基础课教学克服以上不足。
一、打破僵化教学:认知灵活性理论的应用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冲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克服了“填鸭式”教学把学生作为小绵羊驯服的弊端。[1]作为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中的一个分支,斯皮罗提出的“认知灵活性”理论很好地解决了“死记硬背”传统与极端建构主义(忽视抽象养成)之间的矛盾。认知灵活性理论的主要思想就是:通过情景(境)展现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工具,学生既可以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又可以按抽象思维方式,放开视野寻找新的分析问题的工具。
为了解决传统与极端的冲突,斯皮罗把知识抽象为两种不同性质的结构:良构的与非良构的两种领域。[2]良构的即是指:按照抽象思维,从概念到原理的演绎解析的知识体系,符合科学意义上的正统规范。非良构的即是指:在具体场景(案例)中,隐透出的各种良性结构的知识叠合;这种叠合的基础知识能够解释或解决具体场景问题;不同的场景有不同的良性结构知识叠合的诠释。由此得出结论,良性结构知识就存在于非良性结构知识之中,“认知灵活性”教学就可以让学生通过非良性知识教学获得更加深刻的良性结构的系统知识,而且是积极主动地、生动有趣地接受之。
热工理论是研究热(能)在释放、转换和传递中的流体流动及传热传质等问题的科学,涉及流体运动规律、热(能)转换与传递规律。按照认知灵活性理论的教学观,热工理论基础课教学也可分类为良构性和非良构性。热工理论的三大主干课程“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分别作为单独体系教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层次组织结构,应属于良构性领域,其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从概念到概念、从原理到原理、从公式到公式的演绎解析,逻辑性很强,范式文本较固定,程式较稳定,测验作业较死板。
“认知灵活性”教学理论认为,这种教学方式僵化、被动,既不能启动学生的兴趣,也不能启发学生的创造想象力,学生容易落入死记硬背、教条主义的套路,缺乏广泛的知识联系和举一反三的思维训练,更缺乏给学生以另辟蹊径的想象空间。如果以流体介质为对象将热工理论三大主干课程进行优化整合(杂交),并以热工理论应用为主线,将能源动力类相关专业作为场景,构成非良构性知识结构,其所涉及的具体问题具有复杂背景和综合影响因素,能够从问题入手引出综合知识的有机联系,开阔学生发展思路,引导学生融会贯通,指导学生熟知专业背景。这种按照认知灵活性教学理论建立起来的热工理论基础课程的非良构性知识体系会冲破传统的各自为主的单科系统性的课程教学模式,有利于克服“高分低能”的应试教育倾向,培养面对知识时代和信息社会的创新型人才。
二、创建问题教学:热工理论基础三大主干课程的优化整合
认知灵活性理论认为:学习者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中,只有对知识进行多维表征,才能达到对知识的全面理解和灵活运用。这也是指导热工理论基础三大主干课程进行优化整合的基本思想。热工理论基础三大主干课程“工程热力学”、“传热学”和“工程流体力学”是主要以流体介质为研究对象而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动力类技术基础性课程,三门课程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热工理论的主干课程体系。其中,工程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介质的位置势能、压力势能和动能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关系;工程热力学是研究热能与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换的规律;传热学是研究热量从高温部分传递到低温部分的机理。由此可见,能(热)量转换与守恒定律是热工理论三大主干课程进行优化整合的内在动力。
基础课理论自身系统的完善性使任何改动需求都带有相当大的难度,只有进行优化整合,才能在不断调整和深化过程中发展新的学习要素。例如,“传热和流体流动的数值方法”课程就是将传热学、流体力学知识进行融合后加入到数值计算科学这一更为广泛的学科领域,为热工理论知识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通过这一知识的优化整合,多维表征得以实现,使学生建构起在热科学和流体科学中可以直接迁移和引用的关于热物理方面的知识,超越了封闭、孤立课程所给的单一信息模式。
如果说热工理论的三大主干课程“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和“传热学”分别作为单独体系教学是良性结构知识的传授,那么,把“三课”拆分,再按照具体能量转换的场景问题有机组合,这种教学模式就属于非良性结构教学。乔纳生等人的研究把前者称作低阶学习阶段,把后者称作高级学习阶段。[3]高级学习阶段优于低级学习阶段的实质就是变公式学习为问题学习。问题学习对于热工基础理论教学来说,打破其三大主干课程的各自理论体系是必然的,是要针对具体的场景问题而进行知识交叉组合。值得注意的是:根据认知灵活性教学理论,这种知识体系重组,必须避免极端建构主义干扰,必须遵循“专业问题、溯本求源、知识联系”三原则,才是优化的、高级的教学模式。
三、重复多变教学:能源动力类专业问题逆向渗透于热工理论基础课程
非良构的知识体系与良构性知识体系的区别就在于:一是前者比后者建立的概念庞大、复杂,它往往是多个不同学科孤立概念的交集;二是前者比后者建立的概念有很大的多变性,这是由问题教学场景多变性所决定的。热工理论基础知识在航天、航空、热能动力、化工、核热工、低温工程、冶金热工、微电子技术、材料和建筑等各个领域都有具体的应用,从知识体系的角度来看,其展现的知识点都是非良性的。实际上,在能源动力类相关专业的不同场景下,其呈现的非良性知识结构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例如,工程热力学中的热经济性指标在热机循环中的应用是热效率,而在制冷循环中的应用是制冷系数。这说明热经济性概念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具有复杂性。又如,流体力学在电厂中的应用以管内流动、物体绕流为主,而在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中的应用以室内外环境通风、换气的流动为主。传热学中对于散热器来说需要强化传热效果,对于建筑物屏蔽掩体则要抵制传热。
在针对能源动力类专业的热工理论基础课程进行新的建构中,按照认知灵活性教学理论,必须将原有良性结构体系的知识与专业场景结合起来。这种有专业针对性的知识渗透,有学者称其为专家知识学习阶段,属于更高层次。[2]比如,把能源动力类专业(方向)的“流体力学”、“泵与风机”两门课程整合为热工理论基础课“泵与风机的流体流动”一章,以流体力学知识为基础,反映了流体力学基本原理在流体机械中的具体应用场景,通过多媒体教学课件可以使学生建构泵与风机工作原理和结构的多维图式,达到对流体力学基础理论知识全面理解和灵活运用的目的。
按照斯皮罗的认知灵活性理论规范,对应专家知识学习阶段的教学模式即“随机通达教学法”,它的主要特点就是针对专业的众多场景链,反复从不同问题视角,以不同的基本知识、基本公式、基本理论的多样组合,不断给予学习者良性知识的刺激,这会使学习者通过反复的从各种变式到抽象的过程,不断加深对良性结构知识的各种理解,而且有助于学习者历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创造性思维,为今后在专业上有所建树打下坚实的学习基础。贯穿于这一思想的新的“热工理论基础”课程体系,组织“锅炉工质流动与热交换”、“汽轮机流体流动与功能转换效率”、“热力发电厂工质循环与热效率”等章节,探讨基于专家知识学习理念的非良构知识领域的显性建构,加入热能动力类专业知识对热工理论基础课的反向渗透,有效增加课程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这一结果就自然生成了。
除了书本专业知识的反向渗透以外,通过与科研、生产单位合作的科研课题的有机结合,也是专家知识学习阶段的案例来源。例如,教师通过某钢铁公司锅炉尾部烟道声学振动问题的科研活动,向学生们提出卡门涡街产生机理、影响因素以及卡门涡街产生后对设备及系统的危害和消除卡门涡街的措施等诸多学科问题,从而认知基本理论。
参考文献:
[1]朱新卓.中国高等教育管理学:从拔苗助长到建构主义[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