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艺术背景范文
时间:2024-02-27 17:50: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现代艺术背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景观艺术设计;现代艺术;设计语言;设计材料;设计空间观念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6-0202-01
现代艺术与景观艺术设计虽然处于两个不同的领域,但是实际上两者却是属于同一个层面上的行为。现代景观艺术设计从工艺美术运动开始,就与现代艺术之间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渗透和关联,现代艺术对景观艺术设计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其不但给景观艺术设计带来了设计语言上的诸多启发,还能够有效的拓展和深化景观艺术设计的创作思想。鉴于此,本文就针对现代艺术背景下的景观艺术设计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探索与分析,希望对我国景观艺术设计能够有所启发或借鉴。
一、现代艺术背景下景观艺术设计的设计语言更加多样化
现代艺术背景下,景观艺术设计受现代艺术语言的启发,设计语言也更加的多样化,这一点受现代绘画的影响最为明显。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由于现代绘画中的线条、块面以及色彩等等很容易转化为景观设计中的构成要素,因此,在现代主义发展的初期,其就对景观艺术设计的发展产生一系列的影响作用,而其影响也最为突出,这一点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得以窥见。
首先,景观艺术设计中的平面布局理念深受现代艺术的影响。点、线、面是景观艺术设计中平面的基本构成元素。点、线、面之间的科学结合,是一个优秀的景观艺术设计作品必备的条件之一。而在景观艺术设计中,很多点、线、面的结合方式都曾受到过现代艺术的影响。例如:在美国设计师斯蒂里所设计的玛瑙科吉庄园中的平台花园,就受现代艺术的启发,采用了规则曲线的排列方式。见图1。
其次,在景观艺术设计中,很多现代绘画中的抽象形态均被直接转化运用到了景观艺术设计作品之中,从而使得景观艺术设计的表现语言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例如:立体主义以及超现实主义绘画中的诸多形式语言就已经在景观艺术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锯齿线、肾形以及阿米巴曲线等等均已经在景观艺术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对于景观艺术设计表现语言的丰富化产生了积极的促进意义。
最后,景观艺术设计受现代绘画艺术色彩表现方面的影响也非常深远。自从现代艺术在绘画的色彩表现方面得到了长远的发展,并取得了相应的成效之后,很多设计师就讨论过色彩的象征意义、构成原理、构成方法、构成技巧等问题,而且这些内容也对景观艺术设计中的色彩组织及应用思想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例如:杜斯伯格,就曾经在设计德拉赫特的住宅时,吸取了现代绘画艺术色彩表现方面的理念,将种植池设计成为了黑色,而且又在黑色的种植池中设计种植了红色、黄色、蓝色以及白色的花卉植物,使得整个设计作品看起来的印象就如同一幅风格派的绘画。由此可见,现代绘画艺术对景观艺术设计的深远影响。
二、现代艺术背景下景观艺术设计的设计材料更加丰富
现代艺术背景下,景观艺术设计材料的丰富化和多样化,实际上早有所表现。例如:早在1938年,唐纳德就曾在其著作《现代景观中的园林》中,提出过,景观设计师在景观设计材料的选择和运用方面应该主动的向现代雕塑家学习,通过学习其对于雕塑材料、质感以及体积等的理解,来丰富现代景观艺术设计的设计材料。
而实际上,景观艺术设计与雕塑之间一直以来都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但是,在传统的设计过程中,雕塑往往是作为景观艺术设计中的一个元素或者是某种装饰物而存在的,即使在现代艺术设计中,雕塑与景观艺术设计的这种关系仍然是非常常见的,但是却很少存在雕塑元素对景观艺术设计产生影响的情况。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问题,与雕塑自身的元素相较来说比较不容易转化为景观艺术设计中的元素有着一定的关系,但是自从现代雕塑的某些派别开始发展之后,其对于景观艺术设计的影响就开始得到了凸显。例如:自从现代雕塑开始研究和利用各种新技术新材料之后,其就对景观艺术设计产生了相应的影响。例如:唐纳德就曾经从现代雕塑新技术新材料中吸取经验,在《现代住宅的现代》艺术中,提出在园林设计过程中,可以合理的使用一些新材料,如:玻璃、混凝土以及乃侵蚀的胶合板等等,而且在其后来的设计中也这一想法也同样有所体现。
三、现代艺术背景下景观艺术设计的设计空间观念更加深化
现代艺术背景下,景观艺术设计空间观念的深化,主要是受到的是现代建筑的思想的影响。现代建筑的思想作为现代艺术思想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对景观艺术设计的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例如:1929年,由密斯设计的巴塞罗那世博会德国馆的建筑,其在设计中所采用的空间处理方式,就不但是建筑史上里程碑式的标志,同样也对众多的景观设计师的设计行为和设计作品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如:景观设计师埃克博以及景观设计师克雷,就均在后来的设计中运用过类似的空间模式,很明显是受到了密斯所设计的巴塞罗那世博会德国馆建筑中空间处理方式的影响。由此可知,作为追求空间多样性和空间丰富性的现代建筑艺术,对现代景观设计中空间设计思想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也是不容置疑的。
而概括来说,因现代建筑思想的影响而带给景观艺术设计的变化和发展,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现代建筑语言开始逐渐的转化到景观设计之中,并得以良好的呈现。现代建筑语言开始逐渐的转化到景观艺术设计的现象在现代艺术和现代景观艺术设计中非常常见。如:新艺术运动时期的建筑师贝伦斯,就曾经利用建筑的语言来设计园林的风格。他曾经在园林设计的过程中,利用各种各样的园墙、花架以及各种形状的种植池等等来进行空间的组织,而这一点很明显的就是借鉴了现代建筑语言的方式。
其次,景观艺术设计受到了现代建筑延伸空间的启发,认为是建筑延伸空间的一部分。在新艺术运动中,很多景观设计师和建筑师都认为园林或是景观实际上与建筑之间是联系在一起的,而很多设计师也将这种理念切实的落实到了景观艺术设计作品之中。例如:建筑师杜斯伯格,在设计花园的过程中,就曾经运用过这种理念。他在进行花园设计时,根据室内和外部门窗的颜色:原色、蓝色窗;红色们、黄色的墙,在花园中的几何种植池中合理的设计种植了郁金香、罂粟以及矢车菊等植物,从而使得花园呈现出于建筑风格一致的色彩,显示了其景观艺术设计是现代建筑延伸空间的理念。
参考文献:
[1]刘芊.基于现代艺术的园林景观雕塑的反叛[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
[2]王茂林,沈守云.大地艺术在景观设计中的再认识[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
篇2
【关键词】教育技术 云计算 交互式
一、云计算技术
云计算能把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的内存、存储和计算能力集中起来成为一个虚拟的资源池,并通过网络为用户提供实用计算(Utility Computing)服务。为了满足越来越多的计算需求,学校不得不经常购买更新电脑设备。如果使用云计算服务,绝大部分计算任务交给云端(分布式计算机服务器)来完成,只需让电脑接入互联网即可。云计算带来的变化就是正在逐渐使用在线产品替代传统的桌面软件,将数据资料从自己的电脑上转移到网上时,他们正在使用着“云计算”种新兴的架构,数据和应用软件都在网络上,用户能够通过任何网络连接设备访问它们
二、国外教育技术发展状况
(一)Youtube上的大学课堂
继UCBerkeley(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后UCLA(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也开设了自己的YouTube频道,学校视频内容,包括视频课程、校园生活、新闻事件以及学校体育等。UCBerkeley的YouTube频道从2007年10月启动至今,已经近400个视频片段,内容涉及14门课程以及校园生活、新闻、活动、体育等。为公众提供了了解顶级大学生活的渠道。目前订阅者达16,043人,频道浏览量达到 1,905,034次。UCLA的YouTube频道开设不久,视频已经达到162个。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视频质量相比YouTube上其它的视频更加清晰,这也保证了课程的可看性。
(二)交互式白板
交互式白板是与电脑和投影机相连的大型交互式显示设备。当投影机把电脑桌面内容投影到白板上面时,用户可以通过特殊电子笔,手指或其它设备在白板界面上操作电脑。因此,本质上交互式白板是一种触摸式电脑屏幕。其用途非常广泛,比如:各类教育机构的教室,公司和工作团队会议室,职业运动教练的培训教室,电视台播音室等等。
进入二十一世纪,交互式白板正成为未来型教室的标准配置。在这样的教室中上课,教师和学生都乐在其中。GTCO Calcomp公司的Interwrite Board 白板产品和Interwrite Learning互动教室解决方案,就搭配了Interwrite Workspace Software (互动工作软件),它拥有大量的互动教学内容和资源,适用于许多学科。Mongtomeryville公司的Intelliboard (I-Board) 产品则配以Easiteach Studio(易教学平台),是一种教学一体化软件,提供了大量的跨学科教学工具。而来自Calgary的SMART Board白板产品装配的软件则包含了6600个学习组件,供教师创建自己的互动课程内容,也可以添加组件定制个性化学习活动。
(三)美国K12学校拥有声音系统教室
一种红外麦克风配件能让教师轻易的提高声音,帮助忙碌中的孩子们听得更清楚。这种设备大约像手机般大小,可以用绳链挂在教师的脖子上。而整套系统则包括四个天花板上的扩音器、师生用的麦克风,以及相关的支持器材。
(四)学校视频分享网站
学校中的视频分享越来越被重视起来。教师认为通过与同行的视频分享,有机会了解并学习其他教师的课堂教学中的优点;学生认为视频分享网站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出口。不过由于一些面向大众的视频分享网站的内容良莠不齐,致使许多学校限制了在校园中对YouTube等网站的访问。鉴于此,一些为学校服务的视频分享网站开始浮现出来:teachertube为教师提供了分享视频的场所,schooltube则是为学生提供在线学习作品的地方。为保证内容安全,这两个网站有严格的隐私声明和公共认证条款。SchoolTube 会监控网站的视频内容,以确保其对于学生来说是安全的;而TeacherTube只允许从事教育工作的注册用户上传视频。
(五)混合课程的使用
混合课程(Hybrid courses)被描述为一部分是传统的面对面课堂教学方式,另一部分则是在网络环境下的在线教学方式。现在,这种混合模式在大学和中小学变得越来越流行。支持者们认为这种教学理念充分利用了面对面学习和在线学习的优势――并且现在,这里有一些证据支持混合课程能帮助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混合课程在线的部分这是通过WebCT Vista平台传递的,该平台拥有各种适用教学的技术。麦克法林根据他的课程定制了WebCT环境:使用课程专用的网页横幅(banner)、给自己设计了一个交互式的SitePal虚拟形象、在主页提供课程公告等等。
三、网络技术下创新课堂应用实例
B老师在设计和实施WebQuest时常常把学生引入到社交网站相应主题的群组中,因为在这里比在现实中更有机会遇到相关主题的有经验的人和专家,以及汇聚的一些专门的数字资源。比如,在一个财经主题的WebQuest教学中,B老师让学生们加入到facebooke的财经群组中采访专家、寻找资源,这好比把学生带入一个真实的社会环境中学习。可见在社交网站和第二人生的角色扮演能为学生开展网络探究搭建一个真实的环境。另外B老师还利用wiki工具引导学生展开网络头脑风暴,wiki会记录下学生们思考讨论的痕迹。K老师则利用社会化书签工具del.icio.us中的tag,为学生们带来丰富的网络资源,这缩短了师生查找收集资源的时间。他也要求学生们把学习成果上传到(视频分享网站)或(ppt分享网站)上,接受更大范围的评价。这种方式也能有效的避免了学生利用简单的复制粘贴完成学习任务,因为作品的公开的,抄袭很容易露馅。
在21世纪,不同地区的师生通过互联网开展交流协作学习越来越普遍。学校跨文化网际协作学习的网站提供了丰富的主题供师生们开展活动,主要方式是通过教师可监控的电子邮件方式交流,内容只在交流双方公开。P老师则采取另外一种更开放的形式开展网际协作学习,他在上 申请建立了一个社会化网站专门用于这类教学。由于这种形式只开放了参与形式和内容,并不涉及公开学生的个人信息。所以是一种更开放更安全的形式,教师只需监控网站的内容即可。
参考文献:
篇3
记得群号是:462720555
扫描二维码进群
扫描二维码进群
群主个人的QQ号是:1370946190 微信号是:15234400545
想在北京找教育工作,发愁不知道从何入手的,可以加她为好友,多交流,多学习!
-------一个普通师范毕业生如何在北京找到月薪过万的工作的-----
篇4
(一)戏剧艺术二度创作的数字化。戏剧的二度创作是指在戏剧表演中对戏剧进行完善,其中导演作为领导者需要协同服装、美术以及化妆等创作群体来对完成一度创作的剧本开展二度创作,并将平面化的作品在舞台中立体的展现出来。事实上,在20世纪中期,电脑已经被运用于编曲、绘画以及剧本创作等艺术创作过程之中,当前以计算机以及网络为载体的网络戏剧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戏剧发展的这一进程是创作者共同努力的结果,同时也离不开技术方面的支撑。在计算机等新媒体开始融入到戏剧创作工作的初期,要利用新媒体开展剧本创作,要求戏剧创作者能够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与信息素质,然而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戏剧创作方面的现代技术也得到了更多的创新,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使新媒体与戏剧创作相融合,对戏剧创作工作者自身素质所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宽泛,仅仅要求戏剧创作工作者对一些特定程序所具有的操作方法进行掌握便可以使戏剧创作工作者带着一度创作的作品直接进入二度创作的阶段。如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曾使用JACK来构建虚拟舞台对舞台效果做出检验,在这种技术基础上对戏剧创作所作出的改变能够突破传统剧场表演的空间限制。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为戏剧创作的检验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如戏剧创作者可以在二度创作过程中使用蓝幕进行三维场景的创作,并实现演员与影像的共同演出,从而对真实的戏剧演出情境做出推敲与改变以确保戏剧作品质量的提高,由此可见新媒体背景下,戏剧艺术的二度创作可以通过实现与计算机的交互来让戏剧艺术的生存空间得到很大程度的拓展。
(二)戏剧艺术三度创作的数字化。戏剧艺术的三度创作阶段即观众理解与鉴赏戏剧作品的阶段。在此过程中,戏剧作品能够最大化的体现出自身价值,如果戏剧作品具有较好的观众基础并且观众具有较高的受教育程度以及艺术修养,则观众能够给予戏剧作品较为可观的评价并推动戏剧作品的改进。在新媒体背景下,计算机以及互联网为戏剧艺术的三度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平台,当前更多的戏剧受众都倾向于选择手机、计算机、互联网等媒介便捷且高效的参与到对戏剧的观看、评论中。因此,戏剧艺术的创作需要重视对新媒体平台利用,在通过新媒体对戏剧艺术进行传播的基础上来提高戏剧作品的影响力,并利用新媒体平台来对受众所作出的分析与观感作出了解,从而为戏剧作品的改进提供依据。在此过程中,戏剧艺术的创作者以及鉴赏者都可以参与到戏剧艺术的制作当中,其中戏剧艺术的鉴赏者所提出的评价与建议是否专业、是否正确,都并不影响戏剧艺术鉴赏者在戏剧艺术三度创作中所发挥的推动作用。由此可见,新媒体背景下的戏剧艺术现代化发展过程中能够具有更多的参与群体,而参与群体的扩大对于推动戏剧艺术的创新以及对受众需求的满足具有着重要意义。
二、新媒体背景下戏剧艺术的现代化发展方向
(一)虚拟化。新媒体与戏剧艺术的融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戏剧艺术所具有的形态,同时能够扩展戏剧艺术的内涵,让戏剧艺术在具有技巧元素、表演元素基础上具备现代科技元素。因此,在新媒体背景中,戏剧艺术会体现出智能化以及虚拟化等现代特征。其中虚拟化主要是在对虚拟技术进行利用的基础上来对现实进行虚拟并体现出艺术设计理念以及艺术特色。无论是从戏剧艺术的创作方面还是表演方面来看,新媒体都对戏剧艺术所具备的思维空间进行了拓展,并且提高了戏剧艺术的美感、又促进了戏剧艺术的传播,这些优势是传统的戏剧艺术所并不具备的。另外,通过对虚拟现实技术的运用,新媒体背景下的戏剧艺术所具有的虚拟化程度能够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与突破,从而使戏剧作品的演绎通过新媒体进行表达,让戏剧作品本身的情节更好的达意抒情,并让戏剧作品在虚拟时空中展现出更加逼真的效果,这对于实现戏剧作品的理想化具有着重要意义。在虚拟技术基础上,戏剧表演环境与戏剧表演过程能够实现更好的融合,舞台设计以及立体灯光先进性的提升也能够让戏剧作品的受众体会到更好的收视效果。当前戏剧舞台效果方面主要利用LED显示屏进行影像的切换,在虚拟与现实的交叉中,舞台背景与表演者之间能够呈现出多变的意境,从而让观众体会到戏剧表演所具有的动态性。同时在虚拟与现实的交互中,戏剧表演者的舞动感以及表演者和舞台所具有的统一性都能够得到强化,从而让整个戏剧编演具有更强的感染力与灵动性。在这个过程中,戏剧艺术的表现主体不仅包括戏剧作品的表演者,同时也包括通过虚拟技术来体现出的栩栩如生的背景画面,二者的结合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戏剧作品所具有的美感并提升戏剧作品对观众的吸引力,对于提高戏剧作品本身的表现力以及美学价值而言具有着重要意义。
篇5
关键词:传统绘画;现代艺术;审美
总的来说,传统绘画艺术的发展道路上如果不注入新鲜的创新元素,恐怕难以适应未来的发展。但是,传统绘画艺术如果仅仅是追求现代艺术的脚步,而失去了自己本来的特质和优势,也最终会失去自我,成为现代艺术设计的附庸。因此如何处理好自身发展和时代结合的问题成为传统绘画艺术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更为重要的是,现代艺术的发展必然要不断的吸收外界优秀因子,这一过程中势必会对其他艺术形式进行改良、优化以便适应自己的发展,给受众提供更为丰富的艺术内涵。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还是要不断的集合和充分体现这种艺术形式的。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应当充分考虑,传统绘画艺术的与现代艺术设计的共通之处,在确保二者都能丰富发展的基础上,给广大受众呈现更加多彩的视觉盛宴。
一、传统绘画与现代艺术设计的文化背景
现代设计的大背景激荡着文化碰撞。所以,如果既想要发展我们的传统绘画艺术,必须跟时代气息,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自己。我国传统绘画艺术源远流长,在审美内涵上有着丰富的积淀和创作经验。与此同时,现代艺术设计的产生和发展都较之甚晚,在艺术理论上还不成熟,这些缺憾都需要在想前人不断的学习中加以弥补。因此这种创作的过程就是不断的借鉴和改良,以至于自我创新的一个过程中。其中传统的绘画艺术宝库中珍贵资源就是确保其存在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理理论。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应当以更加有效的艺术实践不断接触大众的审美需求,在触及艺术基本规律的前提被背景下,将现代艺术设计在设计对象身上淋漓极致的发挥出来。最为重要的是这些文化背景为现代艺术设计提供了充分的资源。现代艺术设计是机遇工业时代的大规模生产产生的,最早的英国工业革命开启了人类大规模生产的闸门。工业品最初对实用功能的诉求始终是第一位,但是随着人们生产能力的不断发展和壮大,生产过剩的现象已经成为现在影响工业时代继续前进的瓶颈,如何在同质化的工业品中脱颖而出,这就需要我们在满足消费者对产品的实用功能需求基础上赋予其独特的艺术内涵,以此来满足他们的精神层面需求,因此艺术设计史无前例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出现,这些都成为影响和提升工业生产水平和内涵的重要方向。但是现代艺术设计本身也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其本质特征仍然是一种艺术形式,如果完全附庸工业,那么也必将走向没落。艺术设计保持自身特性的一个重要基础就是不断的吸收各种优秀文化内涵和形式,为自己的张扬艺术个性提供完整的服务措施。因此这对我们来说已经是非常重要的需要进一步挖掘的重点。
二、传统绘画与艺术设计的思想共鸣
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兼具实用和审美的结合,这一点正是现代艺术设计所亟需的。而且实用和审美的兼备一直以来在传统绘画艺术中存在并不断丰富,只是这种进步的步伐较为缓慢。这种二者兼备的思想曾经给中国的传统绘画带来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同时它也给传统绘画在现时代与现代艺术的结合留下了伏笔。其次,传统绘画艺术中的人文设计思想是的现代艺术设计受益匪浅。现代艺术设计主要是服务于人的设计,他对人文精神的诉求是非常强烈的。在吸收外来元素的过程中现代艺术设计首先需要考虑的是他的人文性。而传统绘画艺术中深深的人文精神给二者的联姻搭建了桥梁。传统绘画艺术中天人合一的观点将季节气候、材料等自然美感等完美的融合在作品当中,形成与人类精神世界的独特沟通,而我们在现代艺术设计当中也要充分考虑设计对象的功能、材质等元素。另外,中国的传统绘画艺术对于内在节律的追求是孜孜不倦的,布局法则被发挥到了极致,在变化的过程中寻求均匀,这种绘画思想其实以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对称原理是非常相像的。将对称原理进行人性化、人文化的处理就是传统绘画当中的“布局”。关于布局在传统绘画中有大量的艺术理论和创作实践可以借鉴,从这个层面看传统绘画艺术真的是现代艺术设计的一个资源宝库了。
三、现代艺术设计与传统绘画的实践结合
现代艺术设计讲求一目了然,能够最简单的、最直观的为大众接受、看懂。这与与油画和版画有着根本的不同,简洁明了的风格使得艺术设计充分体现了服务于人的角色定位。同时这也是一种非常有必要的关键和关联层次,而且这也使得我们能够最大程度的将设计对象的魅力烘托到机制。现代艺术设计的产生背景决定了他的发展方向,他要不断的拉近艺术思想与普通受众之间的距离,将审美平民化,满足大众的审美需求。因为艺术设计是和工业生产相结合的,工业生产的终极目标就是服务最广大的人群,艺术设计就是要附着在工业生产这个事物上将自己的优势和独特的审美理念为大众的审美需求服务。同时这种审美的过程也是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完善起来的。现代艺术设计讲求的是能够清楚的将内涵表达出来,是的人们在理解和欣赏艺术的过程中不至于有那么多得揣摩和猜测。因为大众的审美水平毕竟和精英是有很大的差别的。所以艺术设计的总体发展思维就是将那些高于现实,又不是高出很多的审美思想和事务呈现出来,它是一个转化者、搬运者的角色。那么它如何转化,又是搬运那些东西就成为艺术设计需要思考的问题了。其实中国的传统绘画艺术就是它的重要资源之一。
参考文献:
[1]傅强.传承民间绘画艺术开拓艺术设计道路[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3).
[2]张敏.浅论传统绘画艺术与现代设计理念的关系[J].科技创新导报.2008(07).
篇6
影视化妆在影视艺术作品中,并不是独立的人物呈现模式,因此在进行现实主义创作过程中,应该寻求和其艺术表现方式配合的合理的表现模式。其中,影视化妆和服饰的相结合,便是其中的一大特点,有利于体现影视作品的真实性和协调性。影视作品中的人物塑造要注意作品的整体效果,影视艺术作品则是一门集编导、演员表演、美术、摄影、灯光、化、服、道等众多艺术元素于一身的综合艺术。优秀的广告必须把众多视听元素有机结合起来。因此,影视化妆不是独立的艺术创作,它要同许多艺术部门取得相互协调,才能达到完整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影视 化妆 现实主义
中图分类号:J943.12 文献标识码:A
所谓影视化妆,是从绘画延伸出的、与表演艺术相结合的一门新型艺术,它除了要具备必要的绘画基本技巧外,还应具备其自身的特点,即通过合理的化妆造型,准确体现剧中人物的地位、身份、个性、心境,使人物角色获得一个确定的外部形象,对于人物角色的塑造具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鉴于影视化妆在影视艺术作品中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研究影视化妆的现实主义创作法则显得意义非凡。由于影视化妆现实主义创作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影视艺术中不可忽视环节,因此对于在影视艺术作品中如何进行影视化妆,怎样把握人物形象的塑造显得至关重要。习惯上将影视化妆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化装造型,即化装艺术的创作部分;另一部分是化装的工艺技术、表现技法、表现手段。鉴于这两个部分,对于影视化妆的现实主义创作法则做一下几点分析。
一、首先。影视化妆与其他影视表现艺术的结合
(一)影视化妆与服饰的相结合,体现影视作品的真实
影视化妆在影视艺术作品中,并不是独立的人物呈现模式,因此在进行现实主义创作过程中,应该寻求和其艺术表现方式配合的合理的表现模式。其中,影视化妆和服饰的相结合,便是其中的一大特点,有利于体现影视作品的真实性和协调性。影视作品中的人物塑造要注意作品的整体效果。影视艺术作品则是一门集编导、演员表演、美术、摄影、灯光、化、服、道等众多艺术元素于一身的综合艺术。因此,影视化妆不是独立的艺术创作,它要同许多艺术部门取得相互协调,才能达到完整的艺术效果。如服装与化妆的配合方面,它的功能不只限于视觉方面,同时还向观众揭示人物的性别、身份、时代特征、人物性格和所处的场合。当然服装的风格要与化妆相一致,作为统一的人物造型,服装化妆应是统一的风格形式。
服装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化妆的色彩和感觉。一般来讲,在柔和灯光布局下,浅色服装或亮背景时,化妆宜淡;服装越深,背景较暗或灯光布局较亮时,化妆越深。因此在影视化妆的现实主义创作过程中,遵循影视化妆和影视服装的融合原则,不仅仅对于主题反映和故事烘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影视作品的艺术呈现和观众对于影视作品的欣赏都有十分重要的帮助。
(二)影视化妆与影视背景的结合,体现环境和人物的融合 影视化妆与影视背景的结合,体现环境和人物的融合又是在影视化妆的现实主义创作中要遵循的一条必要法则。影视艺术作品是现代科技手段与传统舞台表演艺术相结合的产物,在某种意义上说,是舞台表演艺术的延伸。从I:_点可知,舞台表演艺术是一门综合性艺术,作为化妆,既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又与各艺术门类的关联性,尤其是与美术、摄影、灯光、服装紧密相联。
摄影的角度、灯光的色彩、美工的构图、服装的款式,均对人物化妆造型能否达到最佳效果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在人物化妆造型时,首先要按照导演的整体要求,与美术、摄影、灯光、服装等部门主创人员进行艺术构思方面的沟通,以达成表现风格上的统一。在实际拍摄过程中,要根据现场的客观条件,灵活应对各种突况,及时与相关艺术部门进行协调,对艺术体现风格上有差异的地方进行必要的调整,最终统一于导演的总体艺术风格上,为演员们更好地塑造人物角色创造最佳的条件。
二、三大类影视化妆的现实主义创作法则
(一)历史剧化妆现实主义创作法则
对于不同类型的影视艺术作品的现实主义创作有着不同的化妆要求法则,在三大类影视艺术作品中,各自有着各自的侧重点,历史剧便是其中的一个类型。
历史剧所表现的情节一般是历史的某个年代或某个朝代中所发生的事件,有的事件有史实记载,而有的事件则是虚构的,史实也好,虚构也好,都有其发生的年代,都有这个年代的历史背景,所以在化妆造型方面,要以历史为依据,人物的服饰和发型都要符合历史年代特点。因此化妆也要真实,不能过于夸张,否则通过镜头反映出的人物形象便会虚假、做作,而影响整部影视剧的效果。历史剧化妆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必须尊重历史文化背景,切忌一些脱离历史,影响影视作品的艺术魅力。
(二)现代剧化妆现实主义创作法则
现代剧作为三大类影视剧其中之一,对于影视化妆的现实主义要求显然与历史剧有着天壤之别。由于信息时代、网络时代的到来,世界成为了一个联系紧密的统一体,我国原有生活方式受到了西方生活方式的冲击。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接受了世界,各国文化相互冲击之下,现代性标志逐渐明显。然而对于现代剧影视化妆,必须体现出现代性标志作为创作原则。然而现代影视剧的化妆,现代剧体裁的影视化妆造型应从镜头中反映真实自然的妆面效果。要理解剧情,分析剧中人物心理,随着剧情的发展,人物的喜怒哀乐也会随之而变化,在化妆造型时,选择与剧情和人物心理相适宜的色彩,利用色彩的情感作用与化妆线条的变化来反映人物的个性特点。现代剧影视化妆造型,同样要求化妆技法娴熟,化妆效果细腻真实.如果剧情需要,皱纹的描画与假发的使用应接近生活,符合真实效果,从荧屏或银幕中能表现出来的人物妆型应没有明显的粘贴痕迹,否则人物形象会失去真实可信的特点。遵从现代影视剧的特点,进行影视化妆现实主义创作,合理运用可塑性化妆材料,可以更好的服务于现代剧影视艺术创作。
(三)特殊剧化妆现实主义创作法则
所谓特殊剧是指除历史剧和现代剧的其他类型影视剧种,对于这类影视人物的化妆,与其他类型影视剧显然是不相同的。随着影视创作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人们思维模式的变化,大量充满神奇想象力的影视剧作应运而生。在这些影视剧中,人物的形象多怪异、新奇,在化妆造型时,也应该根据情节需要设计人物造型,其中以粘贴方法使用最多。改变人物的面部结构,使其夸张,充满神奇效果。
篇7
关键词: 民间艺术 现代环境艺术 启示和借鉴
一、民间艺术的分析与认识
中国民间艺术是几千年来由劳动人民在生活生产劳动中创造的文化产物,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民族民俗审美的源泉,是在长期历史的演变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丰富的种类、多样的形式、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性,并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华民族精神情感的艺术载体。民间艺术作为文化物质形式有其独特的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层面:(1)精神层面:这是由民族、历史、地域、宗教等文化背景所决定的;(2)物质层面:这是由具体的艺术形成和艺术语言作为载体来体现的,如:民间雕塑、刺绣、舞蹈、剪纸、年画、曲艺等。随着时代的发展,民间艺术越来越受到重视和保护,它也为现代艺术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设计灵感和源泉。
二、民间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影响和运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近些年社会对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深入人心,民族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并有很多方面都在利用、保护民族文化和民间艺术,使其焕发青春。现代设计学科也不例外,它不但受到影响,而且呈现扩大的趋势,深入到具体的设计专业和领域。
现代艺术设计起源于近代欧洲工业革命之后,社会由传统的农业、手工业转向工业文明。由于产品工业化和人们对产品的设计要求,在上世纪初成立的德国包豪斯学院对现代艺术设计作了系统的研究和发展,成为现代设计的摇篮。中国的现代艺术设计学科起步较晚,主要是改革开放后由西方系统地引入。在全球一体化的当今,现代设计艺术的国际化直接影响到中国艺术的“本原化”,中国的现代设计不能脱离中国民族文化系统独立存在,产品的设计不能一味地国际化而缺失了本民族的思想文化和审美价值。如何解决现代设计国际化和民族化之间的问题,如何在目前国际化的大环境下发展民族地域文化,拓展民族民间传统的观念内涵和外延,给现代艺术设计注入动力和源泉,成为各界设计师所考虑和重视的问题。
近些年,在我国设计界呈现出越来越多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艺术设计作品。人们对民族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的认知、继承、保护意识的提高,唤起了人们对本土文化的尊重,并有效解决了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等文化的冲突,如时装设计作品中大量采用的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元素和传统制作工艺,工业设计作品中的中式传统造型、图案、色彩的运用,家居设计中家具和饰物上的传统艺术元素装饰,环境艺术设计作品中的中式传统建筑形式和构件,园林规划中的五行风水学说和“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等等。正是这些有着传统民间艺术元素的现代设计在各个不同设计领域的成功体现,标志着人们对传统民间文化情结的回归,也应对了外来文化的冲击,很好地解决了现代艺术设计与传统民间艺术之间的承启关系。
三、现代环境艺术在民间艺术设计中的启示和借鉴
环境艺术设计作为现代艺术设计中的一门学科,不仅要满足人们对生活环境美的追求,而且要满足人们在不同文化背景、民族、信仰、地域的精神审美需求。在当今国际化设计的大环境下,人们意识到身边缺失民族地域文化的情感设计,从而呼唤设计回归本土,并从民族民间艺术中寻找设计灵感,主张保护传承民间艺术,立足于本民族文化特色使中国和现代环境艺术设计走向世界。正如马未都先生所说:“文明趋同,文化求异。”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民间艺术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精神传承的具体体现形式,对于中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来说有着吸取和借鉴的必要性。
1.民间艺术对于现代环境艺术精神意识上的启示
《葬经》说:“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这就是我们传统文化所说的风水。又如“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和“阴阳五行”的宇宙观点,这些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及居住观,在当前社会为人们处理人和自然社会生态、环境之间的问题,为中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2.民间艺术对于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内容形式上的借鉴
当今的环境艺术设计在现代化设计一统天下的背景下极易造成设计作品的冷漠感,人们的视线逐渐被民族情感和民族文化理念所吸引,开始将大量的民间艺术元素植入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对环境艺术设计起到很好地扩展内涵及外延的作用。
首先,民间艺术造型方面的元素植入。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大量采用中国传统古典建筑的造型,如构件、花窗、斗拱、梁柱、雕刻及古代园林中的障景、借景、造景等元素。贝聿铭先生设计的苏州博物馆就运用了江南水乡的元素和特点,又如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造型,采用了斗拱的形式,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科学和实用的前提下充分表现了中国的传统特色。
其次,民间艺术色彩方面的元素植入。在几千年来的“阴阳五行”哲学思想和民族地域文化的背景下,中华民族形成了独有的色彩审美观念和习惯。中国人常讲的“恶紫夺朱”,是说我国传统认为紫色是邪恶的、不祥的,红色则是喜庆愉悦的色彩。因此红色在中国深受人们喜爱,赋予了民族情感并被称为“中国红”,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常被采用,如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主体建筑的色彩。江南水乡的“粉墙黛瓦”是指白色的墙和灰色的瓦,表现了人们返璞归真的色彩观,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居住观。
最后,民间艺术形成内容方面的元素植入。中国的民间艺术常常以“托物言志,借物抒情”来表现深刻的文化内涵。如在剪纸、年画、雕刻、染织图案等民间艺术中,梅兰竹菊代表君子,松鹤代表长寿,石榴莲子代表多子多福,鱼莲图案表示男女之间的爱情,等等。
篇8
论文摘要:装饰绘画汲取了优秀的中国及世界传统文化营养,使得其具有特殊的艺术价值和生命力。"下文化艺术处于多元化格局的大文化语境之下,把握时代的脉搏,以现代的全球化、多元化文化观念,以及后现代主义、和合的审美视角来审视装饰绘画的认识观,具有现实的社会价值。
一、装饰绘画本体语言的内涵
沈柔坚先生说得好:“任何一个画种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强调特点为的是能更好地认识和掌握它的规律性,求得更充分地发挥它的特殊效果。”的确,任何一个画种都有自己的特点,装饰绘画是一种既现代又传统的艺术形式。我国装饰绘画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历代的新陈代谢,新旧交替,从远古时代的彩陶,商周的青铜器,春秋战国的漆器,到汉代的像砖,魏晋至唐宋的敦煌壁画,明清的民间木版年画……上下几千年,形成了我国装饰画独具风格的艺术传统。装饰绘画脱胎于装饰艺术,它之所以能越来越受到关注,在于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审美意趣,即装饰画的本体语言。装饰画的语言包括“求变”的语汇,即寻求“变化”的构成元素;求美的“语法”,即追求形式美的法则;求合的“句式”,即综合多变的表现方法,三者的有机结合,焕发了装饰绘画的独特魅力。
二、装饰绘画的语态认识观
装饰绘画灵魂是求美,形式美感高于一切,即形式高于内容。这正是装饰绘画区别于其他画种的重要特征,同时也是“装饰绘画艺术功能在各种绘画中比较起来更长于歌颂、象征、启发、诱导”…的原因。正因如此,装饰绘画被有些人认为是肤浅的,缺乏崇高的审美理想,而难登大雅之堂。艺术就像一个大舞台,各种艺术形式就像不同的演员,它们在艺术的舞台上极尽能事表现自己,目的是在愉悦中教育观者。在这里,只有小演员,没有小角色。任何一种客观存在的艺术形式,都有他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和条件,当然这是以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前提。
现代科技的发展,网络技术的应用,使得“全球化”的生存趋势也影响着艺术领域,艺术语言、艺术风格趋向国际化、多元化,而多元化、民族化的文化特征,使得装饰绘画在现代社会显示出特有的生命力和特殊的艺术价值。装饰绘画有它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语言形式,审视装饰绘画的语态认识观,具有现实的社会价值。
1.装饰绘画的“现代”时态认识观
“现代”时态的语态认识观,是将装饰绘画的语言,放置于当下的时代文化大背景之下,使装饰绘画的本体语言保持着鲜明的时代特征。装饰的风格是以特定的时代背景和中心思想为基础一~诸如宗教、哲学、王权、风俗、实用和唯美等意识形态所产生出的装饰艺术,往往会形成一种不同于前一历史时期的艺术风格。已故工艺美术家陈之佛先生曾说:“装饰艺术即是思想的表性,故装饰亦与其他美术同样有其时代的背景。埃及时代的装饰,希腊时代的装饰,罗马时代的装饰,文艺复兴时期的装饰,王权中心的装饰,自然各自由时代思想为背景而表现出来的。”由此可见,任何艺术形式、美术样式都不能脱离当下的时代文化背景。要坚持装饰绘画的本体语言,就必须将其置于当下文化的时代大背景之下,只有坚持“现代”时态的认识观,才能更准确、更有效地反映时代的精神。
(1)全球性、多元化的时代背景
当我们穿着牛仔裤,吃着肯德基,喝着可口可乐,看着世界足球赛,挂在互联网上聊天、购物,欣赏着高清好莱坞大片,谈论着次贷危机、金融风暴的时候,所有的这一切都在提醒着我们,在人们的13常生活中,正在发生着全球化的过程。“全球化”是一个涵盖了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多维、复合的概念。全球化不仅带来了全球经济的相互依赖,也带来了文化的多样性发展。当代中国文化正处在全球范围的国际性文化交流的大环境中,中国艺术也在这样的语境中转型。一个民族的艺术想要得到振兴发展,必须吸收他种文化先进的、科学的、有益成份,经过异质同构,使民族民间的艺术获得新生。“当一项艺术开始拒绝向另一项艺术吸收营养时,它就开始僵化了。”丁韶光先生的重彩装饰绘画,就是传统中国重彩画与西方现代观念的完美结合。丁韶光先生的画作融中国线条、中国风格的重彩、敦煌主题,以及西方画家毕加索和马蒂斯创作中的平面变形人物于一体,形成了一种风格独特的现代装饰重彩画。由于有中国古代工笔重彩的传统技法、又有西方装饰绘画的韵昧以及世纪末分离派艺术的情趣,丁先生的现代装饰重彩画作品能为东西方普遍接受。
(2)后现代主义的文化特征
后现代主义也是当下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在西方出现的哲学思想潮流,它深受尼采、弗洛依德的影响,表现出深刻的怀疑主义和反本质主义。在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后现代主义艺术家试图突破传统审美法则的约束,淡化和消解艺术与生活的界限,主张艺术贴近民众,大量采用大众传播媒介。在多数作品中带有某种戏谑的调侃的意味,带有强烈的娱乐性。后现代主义的艺术探索,实际上都是要求改变以往西方文化艺术“人”的“主体”和“物”的客体相分离、相对立的状况,以人们需要为本,进入“人”和“物”、“主体”和“客体”相联系,相融合的更高的境界。它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强调同传统文化的联系,在其创作中,传统被引用、被改造和重构,使之生成新的意义。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下的装饰艺术吸收历史上各种装饰风格,汇集了各种文化、历史、美学和视觉语言的材料,表达出了从未有过的多种多样的方式;鲜亮色彩的不调和,在自然中看似矛盾的材料组合,奇异造型的堆砌,让材料自身说话,以表达个人情愫,使艺术呈现出纷繁复杂的局面。美国艺术家麦克·j·阿信布莱纳的作品常以玻璃、金属、麻绳以及树皮等材料制作,以表现“骨骼”为主,以此来象征战争之恐怖。他的作品通过综合材料和奇特的造型构成关系,给人的视觉和精神上带来强有力的刺激,风格独特、制作精细,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和合的审美趋势
自从“国家问世界”转变成了“全球世界”,许多知名学者提出了关于全球文明的见解,其中先生与张立文先生的学说最有代表性。先生认为经济全球化大环境下,我国文化应在“天人合一”、’中和位育”、“和而不同”的传统哲学思想基础上,加上新人文精神的追求,促进世界文化“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多元和谐共生状态;张立文先生指出,中国文化目前面临着人类共同的五大冲突: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心灵、不同文明间。他根据和合生存世界(地)、和合意义世界(人)、和合可能世界(天)的原理,提出和生、和处、和立、和达、和爱,用和合观来化解冲突、构建新文化。“和”即和谐,和睦,和平;“合”即融合,结合,合作;“和合”即是两种以上不同要素的协调、结合、融合与和谐。和合包括了冲突和融合,冲突是融合的原因,融合是冲突的结果。这些不同的要素处于共同存在、共同生长的状态。
滕守尧先生在《审美文化与艺术生存》一文中指出了文化与艺术的关系,“一种健康的文化最终必然发展成一种审美文化,而审美文化就是以文学和艺术为核心的文化,就是物质生活不断向审美和艺术的层面提升的文化,也是真、善、美融为一体的文化。”张先生的“和合”的文化观建构了“融突”、和和愉悦、审美意象,以及审美体验的主客体、情与景、心与物、善与美的融突和合。这些和合美学要素的构成方式,是最具生命力的方式,是艺术创造和心灵境界的生命活动。但它们只有在融突和合中才能获得生命的存在、延续以及发展,“全球化”、“多元化”、“后现代主义”、以及“和合”的审美趋势,是装饰绘画本体语言的大语境,装饰绘画的本体语言要保持鲜活的生命力,就要坚持“现代”的语法时态。
2.装饰绘画的“主动”态认识观
装饰绘画本体语言的演进和丰富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它在不断地自我增益、完善中成为了语汇丰富、句式多样的语言形式,它不断以主动的姿态完善自我,作为主体的创作者也应以主动的姿态坚持装饰绘画的本体语言。
自然界的物种多种多样,才使得整个生物世界的生态保持着平衡;人类的艺术世界也因为不同艺术门类,不同画种各自独立的面目,才使整个文化艺术世界生机勃勃。纵观人类艺术历史的发展,我们可以发现:每一个艺术门类都具有其它艺术门类不能替代的本体语言。同样是戏剧,话剧不能代替歌剧;同样是曲艺,相声不能代替小品;同样是绘画艺术,油画不能代替版画,水粉不能代替水彩,装饰不能代替装饰绘画。不同艺术门类的本体语言构成了艺术种类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的根源,就在于客观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和人们审美感觉能力的丰富多样。装饰绘画以其独特的面目和形式,记载和表达了人类的情感,扩大了人类的审美感受,丰富了人类的精神世界。如果装饰绘画不坚持自己的本体语言,而向某一大画种看齐,那它就没有继续存在下去的理由,因为装饰绘画原本就是借助于别的画种的表现方式,由于具备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而得以脱离依附,具有任何画种不可替代的审美价值。装饰绘画如果放弃自身的本体语言,就等于放弃了装饰绘画本身。
装饰绘画在装饰艺术的母胎中经过了漫长的孕育,并且逐渐成形、不断完善起来的,正是由于充分发挥了装饰绘画在材料、技法、风格等方面的特性,才使得装饰绘画能从装饰艺术的母胎中脱离出来,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绘画表现形式。当代社会竞争十分激烈,现代人普遍承受着较大的心理压力,装饰绘画所特有的轻松、乐观、唯美,正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们的压力,释放不良的情绪。试想,一幅冷色调画面、图形简洁明快新、线条圆润优美、微微流动而有韵律感的长形现代装饰绘画作品,置于工作节奏快、严谨、高效的现代高科技企业的办公室、会客室、休息室内,人们会产生惬意、舒畅、平和的心情,起到了缓解现代工业环境下的人们的紧张和不适感。再如,将质地粗矿的大型纤维艺术品,缀以自然属性的竹材、木块、或粗陶、石块,搭配色彩不同的织物,作成装饰壁饰作品放置于某人工智能齐全的现代化办公环境中,就会打破单调、冷漠的人工化的空间氛围,激发出人们对自然的追忆,产生返朴归真的亲切感。这说明装饰绘画的本体语言以及由本体语言而产生的独特审美魅力,在当代社会具有十分强大的生命力。装饰绘画的本体语言蕴涵着巨大的审美价值和旺盛的生命力,因此,每一位从事装饰绘画创作的工作者,都应充分发挥装饰绘画的特点,在当代“全球文化”的大环境下,坚持装饰绘画的语态认识观,并将它运用于创作中。
篇9
“现代艺术”与“当代艺术”都属于西方艺术理论范畴的概念,然而这两个概念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都往往是混淆的。老实说我们早已被媒体口中的“当代艺术”与”现代艺术“搞的昏头转向,无法辨别。但是在西方,作为这两个词汇的发源地,“当代艺术”与“当代艺术”却有着严格的界限与划分。接下来,我们就简单的做一下区分。在讨论“现代艺术”与“当代艺术”区别的之前,首先要理解两者之间的文化背景、政治、艺术等等差异。现代艺术是在十八世纪的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的到来深远影响下,由当时社会与生产关系的基础上产生的。到了十八世纪的后期,启蒙思想的思想家们在现代化的社会把理论思想推向了一个更高的哲学层次,之所以这样,是这些艺术家发现,资本主义将带来个一个与以往不同的社会,而这个社会会比以往的社会先进和有着更多的机遇。后来,伴随着资本主义社会加速到来,社会的文化、传统、阶级的变化,产生了跟之前社会阶级层次、领域的不相同的新时代,此时在社会上,人们的生活、经济、文化、政治、教育等等方面都产生了不同层次的影响。在思想的方面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时的思想家们也产生了前无古人的文化思想巨变。将文化、宗教、艺术等方面划分为不同的领域,这种人为的划分导致了这三个方面走上了三个不同的发展方向,这一结果加速导致了这三种领域更加的分离。而分离的结果,有西方的学者认为是社会自然选择的结果,是正常的社会选择。资本主义的到来,审美的现代性,社会的现代性开始分离,这两种的现代性的分庭抗礼是导致的“现代艺术”发展的前提。而“当代艺术”却是对这种审美现代性的否认与批评。否认可以分为两大类,一为批判形式化导致了艺术和现实生活分离化。二为否认形式化成为一个固化的体系,加速了文化与生活的脱离。从本质看,现代艺术与当代艺术虽然具有相当不同的地方,但是,从目的上和手段上来看,却依然有非常类似的地方,起目的都是传达,对象都是读者。
二、当代艺术与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
随着工业文明的普及,市场经济的到来,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当代艺术”更加多元的发展趋势,显现出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的特征。其原因是当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精神的需求就会有所需求,而这也对我们的艺术创作也产生了影响,即:更加注重人的因素。作为物质的创作已注入更多的精神和文化内涵,“当代艺术和设计”发展趋势其特征表现为以下几点:
1.设计的异化倾向
当代设计反映人们对工业社会标准化、统一模式的逆反心理,人们开始设计出富有创造性和个性风格的设计,设计是反理性、反常规的设计,给人以心理上的刺激,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设计出具有个性化语言、民族风格和具有文化底蕴的产品就显得尤为重要。许多大公司在把产品推入国际市场时也充分注意到尊重各国的民族习惯,与此同时,艺术与设计也成为传播本民族文化的一种手段。
2.寻找情感的寄托-——怀旧,伤逝,情有独钟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艺术观层出不穷,复古与怀旧的情调和传统的地域性风格与现代设计形成了强烈对比,强化了人们的感受,空间上还用异国情调,转换古老风俗背景,运用地方特点的材质,创作了具有怀旧和复古的艺术氛围。这种文化背景产生在当今人们对物质财富的极度追求下,这种物质文明的逆反关系使人们产生了厌烦情绪,反过来怀念古老的文化氛围,追求传统文脉,向往充满人情味和装饰味的地方民俗,崇尚返璞归真。
3.“当代艺术”在当代设计中的运用
当代艺术强调自我超越,但同时又强调对一切传统艺术采取吸收而不是叛逆态度的兼容主义,肯定了装饰在视觉形象上的象征作用,运用历史的、文化的隐喻性符号。这种传统符号的出现并不是简单地摹写古典式样,而是对历史的关联趋向于抽象、夸张、断裂、组合,并与现代材料一起应用它参照了历史样式,承接了历史的延续性,这种结合通常是突然开始又忽然结束,幽默荒诞地将历史隐喻在空间中,耐人寻味,它丰富的创造力使当代设计富有神奇的魅力
4.当代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
篇10
关键词:当代中国;书法艺术;现代书法;产生;文化背景;演进
中图分类号:J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104(2011)05-0185-04
书法作为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文化形态,在其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始终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就某种意义而言,正是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生态造就了书法艺术的生命独特性,中国书法的任何一种表达方式和表现形态都产生于某个复杂的历史、时代以及文化的情境中。自然地,情境的复杂性要求我们在认识现代书法的时候,必须将其植根于复杂的历史、时代、文化情境中去,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认识全面而深刻。现代书法在本质上是一种文化形态,因而现代书法之发生便有着独特的文化背景,20世纪80年代孕育着现代书法的独特的文化生态背景,这一背景主要反映在当时国外文化的侵入以及国内文化的繁荣等方面。本文意在对现代书法产生的文化背景进行研究。
本文所研究的“现代书法”不是现代人的所有书法,而是特指1985年10月“中国现代书法首展”所诞生的有别于传统书法的“现代书法”,这是一种创新的艺术形式。
任何文化新形态的产生都离不开特定文化背景的浸润。20世纪80年代,十年文化浩劫后的中国向世人展现了波澜壮阔的文化图景,多元文化思潮的大量涌入,带来了文化领域空前的繁荣景象,而正是在这种文化背景下,现代书法应运而生。
西方现代派思潮特别是抽象派艺术,坚持纯粹的造型表现和感知,追求对于事物本质和人类内在世界的表现,这对现代书法的产生影响深远;同时期的日本前卫派书法的影响则更是不可忽视,20世纪80年代前半期中日书法界频繁的交流活动对中国书法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中国现代书法比较直接地接受了日本前卫派书法的影响和派生已成为中国书法界的学术共识;西方多元文化的侵入再加上当时中国独特的政治、经济背景,使得国内文化艺术领域空前繁荣,多元文化格局的逐步确立以及85新潮美术的发展,成为推动现代书法发生的直接动力之一,更为重要的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书法美学大讨论实际上成为现代书法之价值理念的合法化过程,这是现代书法发生的前提之一。
一、国外文化的侵入与影响
任何一个有生命力的艺术门类都是开放的,都在不断地从其他异质文化中汲取营养,作为现代艺术重要派别的现代书法当然也不例外,在其发生的过程中,西方现代派艺术思潮和日本前卫派书法的影响非常显著。
1 西方现代派艺术思潮之影响
19世纪是西方百花齐放的一百年。在这一百年中,各种思潮、流派齐聚一堂,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写实主义、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争相角逐,向世人展示着各自的艺术魅力,这为20世纪艺术的发展储备了足够的力量。进入20世纪,野兽主义、达达主义、立体主义等轮番上阵,艺术进入了现代主义时期。现代主义包含了很多流派和思潮,有的流派间也存在着矛盾和对立。但它们之所以被称为“现代派”,是因为它们有着共同的艺术理念:主张艺术表现不应主要依靠客体物象本身的因素,而要靠艺术家的再创造;绘画和其他造型艺术应该按照自身的特点进行创造,不应追随文学故事情节来吸引人。就这样,古典艺术被这股新风吹得步履维艰,艺术品本身的形式和艺术家的情感就被推至首位。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当国门打开的时候,西方现代派艺术思潮便开始对中国书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方面,诸多现代艺术展被引至国内,例如1985年8月“法国现代艺术展览(1870―1920)”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1985年9月“法国印象派画展”在北京举行,同年11月,美国著名波普艺术家劳生柏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展,展览作品涵盖了绘画、摄影、录像、雕塑、实物等多种材料和手段……另一方面,这些展览和作品影响深远,特别是抽象派艺术的作品对中国现代书法的发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抽象是现代美术最重要的形式,在20世纪初画家们发现美术不是自然的模仿这个事实的同时,抽象表现就开始了。抽象美术彻底拒绝自然事物的印象,坚持纯粹的造型表现和感知观念,它的最基本追求是对于事物的本质和人类的内在世界的表现。如果不了解抽象,那就几乎不能欣赏现代美术。抽象已成为不仅是一切从事于美术的工作者,而且是想了解和欣赏现代美术的一般人都必须明白的一个美术观念。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门现代艺术的书法也难免受到抽象潮流的强烈影响。但在这里我们应该看到书法艺术上所说的抽象概念与其他现代美术上所说的抽象概念有点区别。1908年德国美术史家兼美学家W・沃林格尔在他的论著《抽象与移情》中说:“当人面对自然的印象时,他感到内心不安,接着发生抽象冲动,就画出抽象画了。”他又说:“抽象是表现自然和人之间的矛盾的征候。”但是在中国书法上体现出的抽象不是自然和人之间的矛盾,相反却是追求自然和人的和谐和统一。刘纲纪先生在《书法美》的“从哲学、美学思想看中西抽象的比较”一节中说:“中国的抽象是立足于有机生命的变化与运动的抽象,是生命的抽象,……中国书法的抽象力图要通过阴阳变化的和谐统一来显示宇宙的和谐、美,其运动变化的表现遵循有机生命运动的规律。”由于书法也很受20世纪美术的潮流,即抽象的影响,因此,一些书法家开始主张“书法不是写字的艺术,是线条的艺术”,背离传统书法形式,从抽象绘画、雕塑等相关艺术中寻求启发,于是便产生了超越文字而追求书品的现代书法运动。
2 日本前卫派书法之影响
二战后,日本书法已步入展厅,尤其是书法已成为“日本美术展”的一部分。“每日书道展”也极大地刺激着现代书法的革新,就这样日本先后产生了近代诗文书法、少字数书法、前卫书法等现代书法流派。中国现代书法的发生与日本现代书法的发展有着十分明显的联系。
正像刘宗超教授在《中国书法现代史》一书中说:“现代书法展”的出现,还与日本书法的参照和刺激有关。据统计,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日书法界的交流活动不下20次,1972年中日恢复邦交后,交往逐渐增多,80年代以来的交流更是日益频繁。1977年,1982年,日本现代书法展览两次在中国亮相,1982年,“日本刻字展览”在北京展出,1983年“中日书法艺术交流展览”在北京举办,1985年,日本著名的“少字数”书法家手岛右卿在中国举办个人书法展。这些活动都给中国书法界乃至美术界以很大的冲击。特别是日本前卫派的书法理念和美学思想影响深远,或者说中国的现代书法比较直接地接受了日本前卫派书法的影响和派生,其在墨色的运用及其变化上,在形式的布置与视觉利用上,对中国书法的启示尤为明确与
有效,而在观念的嬗变上影响更为明显。
这一流派兴起于日本明治中期,它还有其他别名如意象派、墨象派等等,前卫派的主张是要排除文字的可识性,创作非文字的书法,以摆脱掉文字对书家表现力的制约,为此前卫派曾宣布过如下的信条:书法是线条的艺术,是中心线的构筑体;忽略文字的语言表达作用,着眼于由单独造型形成的新象表现;强调单个生命体的墨象表现等等。在装潢与材料的使用上,前卫派也采取了大胆变革,如废掉卷轴式,采用金属、木质的格框,纸张上采用日本图画纸、西洋纸、亚麻布料及无渗材料,除一少部分还用墨液外,主要采用了各种新制涂料,目的是为了与传统造成差别,以使人耳目一新。
二、国内文化艺术领域的繁荣
国内文化艺术的繁荣为现代书法的发生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在改革开放之初,多元文化格局的逐步确立以及85新潮美术的发展成为推动现代书法发生的直接动力之一。
1 多元文化格局的确立
政治、经济体制的转变,带来的是文化上从原先一元化的政治中心转变为多元文化的对话、交流、发展。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从此进入一个高速发展阶段。“中国的现代化本质上是一个文化转型。从到是第一次文化转型,这次文化转型没有成功。中国经过大半个世纪的对传统文化的重建时期,为第二次文化转型准备了社会条件。现在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第二次文化转型开始了。”在这一次的转型过程中,我国长期以来受政治影响的基本文化格局发生了重大变革,政治意识形态话语逐渐弱化,大众文化迅速崛起并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及日常生活领域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文化市场的逐步建立,文化产业迅速兴起,影视媒介文化、广告文化和信息传播业日渐勃发,在国民生活中愈益显示出某种举足轻重的地位。经济生活的富足感导致大众的审美价值取向也由一元走向了多元。
改革开放后的文化呈现出多元的态势,言下之意就是说以往的文化是相对一元的。所谓一元,是相对多元而讲的,二者之间是一种相对的关系。从文化哲学上讲,任何形态的文化,尽管其内部存在着不同文化要素和不同亚文化,外部也与其他形态的文化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然而都是相对独立的、完整的,有着与其他形态文化相区别的内在特征。这样,就其上位概念而言,它是整个文化大系统中的一个“元”;就其同位概念而言,则是多元文化中的一元。如果就其内部来看,每一种形态的文化又是有若干亚文化依据一定的规则、特征、关系所构成的。因而严格意义上讲,任何文化又都是多元的。“一种文化如果与其他文化相对而言处于中心地位,一方面对于其他文化有强制性、排他性、垄断性,另一方面其内部也有较强的统一意识形态规则,较不能容忍偏离和变化,就可以称其为一元文化;一种文化如果处于非主导地位,对其他文化较多宽容性、开放性,其内部也较少强制性的统一的意识形态规则,较能容忍偏离和变化,就可以称其为多元文化。”因此,我们说改革开放前的文化呈现出一元特征,主要是指当时的文化具有较强的强制性、排他性、垄断性以及意识形态性,说当前的文化领域呈现出多元的态势,则是指我们已具有了较为广阔的胸襟,能够涵纳、容忍其他特性的文化的存在。当然,以往的文化决非绝对的一元,当今的“多元”也只能从相对的意义上理解。
我们所指称的多元文化,即在社会转型期,原有的文化开始逐步失去其绝对的统治地位,但并非全然失去影响,新的文化因素开始初露端倪,但却没有建立起稳定的地位,这种主流文化的“真空”状态,使多种文化趋向在社会上共存。与改革开放以前相比,开放后我国文化发展逐步呈现出显著的多元文化格局。中国、西方、现代、传统等各种文化共时并存于当代中国,这种场面大致可以从三个纬度来描述:一是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共时共存。改革开放后西方文化大量进入中国,扩大了视野,为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创造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二是前现代、现代、后现代文化思潮共涌。严格意义上讲,前现代、现代、后现代不仅是不同的文化模式,而且是不同的文化思潮。每一种思潮都是对前一种思潮的批判与超越。这些思潮在西方经历了数百年,但在我国依次呈现,还仅仅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事情。三是精英文化、大众文化同时共存。其中,最蔚为壮观的是大众文化的异军突起。
总而言之,对于文化多元局面的出现,我们应该予以肯定,因为这不仅是政治昌明、社会进步的表现,而且表征着文化已从垄断走向共享,从一枝独秀走向万紫千红,从而为新一轮文化融合或整合提供了基础,当然,各种文化之间也会产生冲突,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到了艺术领域,作为传统特征更为明显的书法艺术则冲击更甚,在这种环境下便催生了融合多种文化元素的现代书法。
2 85新潮美术的兴起
1985年5月,“前进中的中国青年美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揭开了“85美术运动”的序幕。这个美术运动一直持续到1989年的中国现代艺术展,它“在褒贬难辩的争吵中匆匆落幕”,统称为“新潮美术”,几乎成为这四年间中国美术界最大的艺术现象。新潮美术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谷文达、黄永脉、等,理论家则有高名潞、栗宪庭等。对于这场运动,有学者指出:
85新潮美术运动的起点是对“”期间美术异化为政治话语工具的反拨,是一次向美术艺术本体回归的潮流。但是在80年代中后期整个社会文化情境的影响下,它迅速偏离了原来的轨道,被卷入了一场民族精神解放与文化革新运动,并在其中充当了急先锋。
85新潮美术运动呈现出两个鲜明的特点:首先是各种语言的借鉴与尝试。在短短两三年内,当代美术演练了西方美术从古典到现代再到后现代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几乎所有的语言方式。其次是群体和宣言众多,突显思想和观念成为创作的首要任务。这场美术运动对中国美术诞生产生了多方面的深远影响:一是确立了当代美术作为文化批判与重建之一员的角色地位,其自身实践是对这种角色意识的极端张扬。85新潮美术运动是一个极端的例子。证明特别是在文化蜕变时代,艺术不可能是自足的文化存在,担当理想与道义是它无法回避的使命和责任。二是运动中对西方艺术思维和艺术手段的大量引进极大地开拓了中国当代艺术家的视野。85新潮美术为90年代美术准备了国际化的目光和起点。三是运动中过分观念化、工具化的倾向及这种倾向使其最终失去存在合理性的结局给90年代美术极大的警醒:观念运动必须遵守艺术自身的游戏规则,如果彻底撇开美术的艺术限度与要求,结果将不是观念的突现,而是观念与形式一同坍塌。
如果说1981年的美学大讨论对现代书法创作者的影响尚为“潜移默化”(相对隐性),那么85新潮美术所带来的西方观念以及这种观念下产生的作品(包括作品中采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则对他们产生了相对显性的影响,并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不同程度地吸收、借鉴了这些艺术手法。
三、关于书法美学的大讨论
20世纪80年代书法美学大讨论始于美学家刘纲纪《书法美学简论》的出版。作为当代书法美学的早期著作,它自然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但更为人们关注的,还是这本书提出的“书法是形象艺术”观点:
书法艺术同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一样,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具体来说,书法艺术的美,是现实生活中各种事物的形体和动态美在书法家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中国文字的点画书写能够造成各种同现实生活中的形体有类似之处的形体,所以我们在面对这些形体的时候,就如面对着现实的形体一样,会产生一种美或者不关的感觉。
针对此观点,姜澄清撰写《书法是一种什么性质的艺术》一文,点燃了这场美学大讨论的引绳。他认为:“汉字只不过是一种符号而已”,书法艺术是“抽象符号的艺术”。之后,金学智撰写《书法是所谓“抽象的符号艺术”吗》一文,对姜澄清的观点提出质疑,认为“书法艺术是一种有形象性可言的抽象性较强的艺术”。接着,陈振濂又撰写《书法是“抽象的符号艺术”――关于书法艺术的性质讨论的一封信》,以书信形式参与讨论,明确支持姜澄清“书法是抽象艺术”的论点。此外,白谦慎、陈方既、周俊杰等都先后参与了讨论,他们的看法,也引起了当时书法界的浓厚兴趣。这场书法美学大讨论前后持续两年之久。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现代科技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