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铁联运的优势范文

时间:2024-02-27 17:50: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铁联运的优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公铁联运的优势

篇1

关键词:军用车辆;组织措施;公铁联运

中图分类号:A715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normal course of the organization of military vehicles, and combining the problems of the organization of military vehicles under motor-rail multimodal transport, and putting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optimization measures and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method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ransport organization of military vehicle

Key word:Military Vehicles; organization; motor-rail multimodal transport;

1引言

我国的公铁联运发展起步较晚,但是在平、战时的军事运输行动中,公、铁路联合运输完成的运输行动早已存在。如常用军需物资的补给,抢险救灾时的兵员和物资输送,送老兵、接新兵等运输行动,都是利用军用车辆通过公路运至就近铁路车站,而后通过铁路运往目的地车站,再由军用车辆进行直达运输。为了更安全、更快速的完成军事运输任务,在公、铁路军事运输联合实施的情况下,如何有效的组织军用车辆成为联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2 军用车辆运输组织的一般过程

军用车辆运输的组织机构主要有运输指挥机构、运输保障机构和运输辅助机构[1]。其过程受自身运动规律决定由运输准备、运输实施和运输终结三个环节构成。每个环节个性鲜明,按照一定秩序排列,且相互依存和作用,构成一个完整的运输过程。

1、运输准备

运输准备过程,是指开始实施运输以前的受领运输任务,筹划汽车运力,拟定、报批、下达运输计划,承运单位落实各项运输准备等。它是使汽车军事运输潜在保障能力向现实保障行动转化的重要环节。在这个过程中,运输指挥机构根据运输任务的性质、数量在允许的范围内筹划汽车运力,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先期勘察,掌握运行线路和装(乘)载现场情况;运输保障机构根据将要遂行的运输任务,落实组织、技术、物资等各项运输准备,对将要执勤的车辆进行检查保养。此外,有时可根据任务的需要,提前将车辆派往装(乘)载现场待命。在做好这些准备工作的基础之上,制定相应的运输计划,并报上级部门审核,若审核通过则转入运输实施阶段,若审核不通过则需重新制定计划。

2、运输实施

运输实施过程,是指从车辆离开车场,到装(乘)载现场实施作业,直至被运送的人员或物资到达预定目的地的全部重载运行过程。这一过程时间是运输需求单位的运行消费时间,也是汽车军事运输活动创造运输成果,取得运输效益的时间。因此,运输指挥机构需要在先期线路勘察的基础上做好途中指挥和突况处置工作。

运输实施过程,是车辆运输保障行动产生保障效果的重要环节。在这个过程中,运输保障活动具有以下明显特征:一是要迅速、适时、安全、准确的达到运输高质量要求;二是要求合理、均衡、低耗的实现高效益目标。

3、运输终结

运输终结过程,是指运送人员、物资的车辆到达运输目的地之后,人员下车、物资卸车,办理交货验收等运输手续,车辆回场清洗并入库的过程。这一过程同运输准备一样,都是保证运输实施过程正常而顺利进行不可缺少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当人员或物资卸载完毕时,应及时收拢车辆,并向上级请示是否需要继续执行后续运输任务,若没有任务则组织车辆回场,若有任务则根据计划安排继续执行。

运输终结过程,是使车辆运输保障效果最终转化为部队战斗力的重要环节,是一个完整运输过程的终止。

运输准备过程和运输终结过程,都属于车辆运输保障行动的辅助过程。

综上所述,在军用车辆运输活动中,运输准备、运输实施和运输终结三个过程相互连接,前后继承,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运输保障过程。这一过程周而复始不断循环,形成了运输保障和再保障活动,并实现着车辆运输的职能。

3 既有问题分析

近年来,在我军的一些非战争军事行动中,如08年汶川地震和雪灾、10年玉树地震等救灾行动,越来越突出军地一体、多种运输方式联合组织的作用[2]。其中,铁路和公路运输较好的完成了远程输送和直达运输的任务,但也显现出一些问题:

(1)整个运输过程参与者过多,缺乏统筹的指挥协调机构。车辆运输指挥机构负责公路段的运输组织工作,铁路军事运输部门负责铁路段的输送工作,各司其职,虽然联系密切,但因环节较多,不能及时的解决紧急情况。

(2)转运速度较慢,缺乏有力的转运平台。在公铁转换过程中,由于运输量较大,动用的军用车辆较多,其在铁路货运站的转运进程较为缓慢,缺乏一个功能布置合理的转运平台。

(3)联运过程作业繁多,缺乏统一的作业计划。整个过程涉及到公路段的车辆组织、铁路货运站的车辆组织以及人员或物资的装卸问题,实施过程中只是利用既有的操作规范和方法进行,缺乏科学、合理的统一作业计划,在运输时间上造成了一定的浪费。

简而言之,铁路与公路衔接过程不够密切,没有实现公铁联运应有的功能。

4公铁联运条件下的军用车辆运输组织的优化措施

公铁联运是一种充分运用公路运输和铁路运输优点的运输模式,能有效的减少运输时间和运输成本[4]。公铁联运条件下的军用车辆组织是指在使用公、铁路军事运输联合组织完成相关任务的条件下,通过先期准备和制定相关运输计划,并利用科学合理的组织措施和方法,以军用车辆完成人员或物资的转运任务。

4.1建立联运协调机构

联合运输协调机构是由铁路军运代表、军需管理员和后勤部门主管人员组成的临时机构,主要负责合理制定和落实联合运输计划,协调运输指挥机构、运输保障机构和运输辅助机构的各项工作,消除运输各环节的衔接障碍,并针对联合运输活动中的薄弱环节进行有效组织,使车联合运输过程涉及到的装、运、卸之间能紧密衔接。

其中,军代表是驻铁路分局军代处派出并协同其他部门完成联运工作的人员,主要工作为核实运输计划,会同车站、部队检查了解部队准备情况和铁路车辆、线路等准备情况,向部队介绍安全、保密注意事项和有关运行时刻,并指导部队装(卸)载;军需管理员是指负责各部队用户(仓库)所需军用物资的管理者;后勤部门主管人员是指后勤部门派往铁路货运站具体负责整个任务的主管人员。

4.2建立联运平台

目前,为了满足部队平战时的运输需求,建立了其内部使用的军事物流中心,但是,由于军事物流中心所在位置的限制,往往不能满足运输任务在空间上的需要。因此,现在部队也越来越注重军民融合式的物流中心建设,根据“平战结合、军民融合”的建设原则,赋予地方物流相关的军事职能。在平时,按照地方物流的管理模式进行运作,当要运输军用物资时,军队相关部门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组织。这样既可以方便军用物资运输任务的完成,也可以避免因军用物资运输密度小造成的资源浪费。为实现公铁联运时的物资中转,需要一个功能齐全、布置合理的联运平台[3]。它是联合运输得以实现的物质基础,影响整个联运过程的运输效率。同时,为了满足公铁联运条件下的车辆运输组织需要,应使联运平台具备以下区域和功能:

(1)办公区或指挥所。联运的中转需要建立一个临时指挥所,以方便联合运输协调机构统筹联合运输的各项工作。同时,根据参与任务各机构和人员情况,成立装卸指挥组、紧急救援组、安全警戒组,以便对物资中转过程进行现场调度和处置紧急情况。其中,装卸指挥组,负责对物资装卸的指挥引导;紧急救援组,主要负责抢修故障车辆、抢救受伤人员和受损物资;安全警戒组,则主要负责整个中转平台的安全问题,包括在平台出口设立警戒哨、设立相关标志指示牌、场中巡查和维护秩序。

(2)中转区。在装卸车辆顺序明确的前提下,由装卸指挥组集合相关作业人员利用机械设备或人工搬运的方式,对指定车辆进行装卸物资。

(3)存储区。在将铁路车辆上的物资转移到军用车辆上或者军用车辆上的物资转移到铁路车辆上时,一次装卸不能完成而且铁路车辆停留时间有限的情况下,需将物资转移到存储区进行临时存储。

(4)集结区。主要是两个作用,一是把进入平台时需要等待的车辆先放到集结区待命,而后根据指挥人员的引导进入中转区进行装卸;二是把装卸完成的车辆引导进入集结区,并按照计划进行编队,由指定负责人检查物资装载质量,并将检查结果上报联运协调机构,经允许后,按编队前往仓库或营区进行卸载。

4.3 编制统一的作业过程

联运条件下的车辆运输组织过程,不仅包括车辆运输计划,还应结合铁路运输计划和中转平台的实际情况,对整个运输作业过程进行统一组织。在保证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使整个运输过程的各个环节相互衔接,协调配合,以保证人力、物力、空间和时间都得到最合理的利用,取得最好的军事经济效益。

1、需要注意的问题

(1)联运平台所在区域内有铁路枢纽和公路枢纽,它们共同组成联合运输的中转和集散运体系,这不是简单的交通方式的合并,而是有着内在的有机联系的,应当看成一个紧密相连的整体。

(2)统一作业过程主要集中在公、铁路军事运输管理部门以及其下属的各区域和工种之间的“结合部”上。

(3)统一作业过程应有效的利用联运平台的作业能力,挖掘更高的车辆运输能力。

(4)统一作业过程应包括装卸准备过程、中转运输过程和运输辅助过程,并要求这三个过程要符合车辆运输组织的连续性、平行性、协调性等基本要求。

2、统一作业过程的内容

根据上述对相关问题的分析,并结合公、铁路军事运输的相关机构职能,对联运条件下的车辆运输组织的相关工作,建立统一的作业程序和计划,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编制和执行统一的车辆运输计划。根据运输任务的实际情况,在铁路军事运输部门提供相关列车运行计划的前提下,车辆运输指挥机构应协同运输保障单位提前做好车辆运输计划,并通报联运协调机构和铁路军事运输部门。

(2)明确物资交接和装卸作业办法,主要包括交接的方式、地点和负责的人员以及物资装卸的地点、方法和负责人。

(3)规定车辆驶入中转平台后的布置,包括车辆在内部道路、中转区和集结区的停靠方法和具置。

(4)规定各项工作的时间节点,包括车辆到达时间、装卸时间、中转时间等。

(5)运输保障机构,要保证装卸设备和车辆的技术状况,做好现场的应急处置工作。

在明确以上相关内容之后,联运协调机构应仔细分析物流中心或铁路货运站的相关实际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符合实行统一作业过程的改进意见。最后,由联运协调机构协同运输指挥机构和铁路军事运输部门共同编制统一作业过程,并由联运协调机构负责计划的执行和相关问题的执行。

5 结束语

本文以军用车辆运输组织的一般过程和既有公铁联运运输组织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了相应的组织优化措施,完善了公铁联运的组织机构,设计了军用车辆在铁路货运站的转运平台,制定了联运过程的统一作业计划,有效提高了公铁联运条件下的军用车辆运输组织效率。

参考文献

[1]周和平.汽车运输勤务学[M].北京:出版社,2006.

[2]刘宝林,魏自强,刘红育.对抗震救灾非战争军事行动车辆运输保障的三点思考[J].汽车运用,2009,4:20-21.

篇2

关键词:神华铁路;一带一路;大物流;多式联运;智慧物流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神华集团”)是全球最大的煤炭供应商,自1995年成立以来,神华集团通过快速发展,逐步形成“煤、电、路、港、航、油一体化发展”和“产运销一条龙运营”的特有模式,产业链各版块间利润共享、优势互补的特点凝聚成为神华集团核心竞争力[1]。其中,神华集团自营铁路运输系统是其一体化运营的优势所在,目前拥有由包神(万水泉南—神东)、神朔(大柳塔—朔西)、朔黄(神池南—黄骅港)、大准(点岱沟—湖东)、准池(外西沟—神池南)、甘泉(甘其毛都—河西)、塔韩(塔然高勒—韩家村)、巴准(海勒斯豪南—点岱沟)等铁路组成的自营铁路网络,路网规模约2155km,2016年完成运量3.93亿t。神华铁路是煤炭运输专用线,由于经济社会发展对煤炭的需求量逐年攀升,使神华铁路长期处于运力紧张的满负荷状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能源结构不断调整,国内煤炭需求首次出现下降趋势,神华集团及时调整发展战略,积极贯彻国家“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5大发展理念,促进企业向现代物流多元发展,提出了打造“西北地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大物流运输通道发展战略,同时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推动物流业健康发展、鼓励多式联运业务发展的号召,尝试开展公铁联运、海铁联运等多式联运业务。

1我国铁路物流发展现状

1.1铁路物流发展现状

铁路运输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作为全国综合交通体系骨干行业,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在全国范围内拥有较为完善的运输基础设施和信息网络,基本覆盖全国县级区域。据统计,全国铁路总里程已经由2007年初的7.7万km扩展到2016年底的12.4万km,大功率和谐型电力机车、载重70吨级以上重载铁路货车得到广泛使用,铁路运力显著提升。与公路等其他运输方式相比,铁路在运输距离、运输费用、持续性、全天候、绿色环保等方面具有优势,是现代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近年来经济政策变化、产业结构调整及转型升级,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社会物流需求和物流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传统的铁路运输方式难以满足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铁路运输零散货物的市场份额较低。铁路运输多年来主要以煤炭、铁矿石、钢材、焦炭和石油等大宗工业品为主要对象,占到了铁路总货运量的80%以上,对零散货物运输重视程度不足。以煤炭运输为例,通过“十二五”时期的建设和发展,煤炭运力大幅提升,蒙冀铁路(鄂尔多斯—曹妃甸)开通后,仅大秦(大同—秦皇岛)、朔黄、蒙冀3大运煤铁路专线合计运力已经达到11亿t,2015年全国铁路运输能力达到30亿t,但同期全国煤炭运量增长较为缓慢,甚至出现下行趋势。这一数据暴露出我国铁路运输品类不均衡的问题,难以适应当前大宗货物运量下降、零散货物运量大幅提升的发展趋势。(2)配套保障体系有待健全。虽然我国物流基础设施初具规模,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里程居世界第一、铁路总里程世界第二,但基础设施有效衔接方面还不够健全,铁路、水路和公路基础设施衔接不畅,集疏运体系不完整,制约了公铁水多式联运发展,同时导致了物流手续繁琐、运输总时间偏长、运费较公路不占优势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我国铁路物流亟需加快推进现代物流转型发展,积极推进铁路供给侧改革,提升铁路物流竞争力。一是不断优化运输品类结构,在传统大宗工业品运输的基础上,进一步重视零散物流需求;二是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实现以现代化物流园区为核心、以铁路干线运输为基础、以公路区域运输为延伸的多方协同发展的物流网络服务体系,实现多种运输方式良好衔接,降低社会物流服务成本[2]。

1.2神华铁路物流发展现状

2015年3月28日,《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这一国家级顶层战略提出,在“一带一路”倡议规划中明确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应抓住交通基础设施的关键通道、关键节点和重点工程,优先打通缺失路段,畅通瓶颈路段,配套完善道路安全防护设施和交通管理设施设备,提升道路通达水平[3–5]。神华铁路物流存在以下竞争优势。(1)企业转型升级动力强劲。从近年来全国煤炭运输趋势看,以往煤炭企业争抢铁路运力的情况将逐渐转变为铁路运输企业主动吸纳货源,市场角色悄然发生变化。神华集团着力发展大物流运输,从企业自身来看,是企业去产能、调结构、保增长的现实需求;从与地方互惠共赢、和谐发展的角度来看,发展大物流是回馈社会、带动沿线中西部偏远地区经济发展、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责任承担;从未来发展的大趋势看,形成网络、通江达海的大物流通道,将有效打通神华转型发展、提质增效、由传统基础工业向现代服务业跨越的历史性变革之路。因此,面向现代物流转变,积极拓展大物流运输业务已经成为神华集团发展的现实需求,企业转型升级存在着强劲的内在动力。(2)区位优势独特。“丝绸之路经济带”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区域,以西安为起点,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西北5省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点方向是从中国沿海各港口延伸至欧洲与南太平洋,而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需要通过优良的陆上东西运输通道相连通。神华铁路占据“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关键连接点,具备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与发展潜力。近年来通过不断的建设与发展,并与东乌铁路(东胜—乌海)、三新铁路(鄂托克旗三北羊场—鄂托克前旗新上海庙)、骋宇铁路和天津地铁等地方及合资铁路充分合作,逐步形成了西连宁夏,南及陕北,北达中蒙边界,横穿山西、河北,东抵渤海湾,辐射河北、山西、陕西3省及内蒙和宁夏2个自治区的铁路网络体系,成为了与大秦铁路齐名的东西铁路运输大通道,具有连通东西“一带一路”最短路径优势,同时神华集团还具备2.7亿t吞吐能力的港口以及216万t载重的自有航运能力,为神华服务我国“一带一路”倡议、深入开展“一带一路”对外投资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3)物流市场需求旺盛。由煤炭运输专线转型发展成为面向社会物资的大物流运输通道,大力拓展多式联运,前提条件必须是物流市场物资充足,对铁路运力需求旺盛。为全面调研沿线地区开展多式联运业务市场需求,2016年神华铁路货车运输有限责任公司针对长途货运汽车的运输费用构成及运输货品、回货等内容进行了专项调研,包头、鄂尔多斯、榆林主要煤化工项目产能结构调查如表1所示。调研结果表明,预测到2020年,中西部地区仅煤化工品类固态物资一项,经天津港、黄骅港区下水量保守估计达130万t以上,并且铁路运输成本较公路运输也有显著优势。神华铁路发展大物流运输可使煤炭运量下降释放出来的运输能力和“空车”折返所浪费的运输能力重新得到利用,还可以形成稳定的客户及物流需求,市场前景良好,是神华铁路经济收入新的增长点。

1.3神华铁路物流存在问题

依托自营铁路运输线路以及沿线区域经济结构特点,经过两年多的时间,神华铁路不断加大面向社会开放力度,积极推进与社会物流资源的互联互通,开拓外部物流运输市场,扩大运输产品种类和客户规模。2016年神华集团累计完成非煤货物运输1933万t[6],神华大物流运输体系与运输通道初步建立。但是,神华铁路物流还存在以下问题。(1)运输货物品类单一。虽然神华集团近年来大力拓展大物流运输业务,积极谋求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变,但目前运输品类以矿粉、砂石、焦炭、兰炭等大宗货物为主,高附加值的民用社会物资,如电子设备、生鲜等产品在神华大物流运输领域还处于空白阶段,物流产品多元化水平不足。(2)多式联运装备水平落后。神华铁路尚未建立基于公铁、海铁联运的多式联运成熟物流体系,缺乏先进的多式联运专用装备,少量的多式联运业务仅停留在通过既有铁路敞车开展集装箱海铁联运领域,该方式由于装载加固困难,存在货物移动、车辆偏载等安全隐患,亟需研制开发安全、高效的适用于公铁驮背运输与集装箱运输的多功能专用运载装备。(3)运输方式间衔接不畅。目前神华大物流运输服务链条较短,覆盖汽车运输、铁路运输、海上运输等运输全过程的“门到门”物流服务水平有待提高;铁路两端装卸站场与公路的无缝衔接、快速换装和快速转运尚未实现,将货物快捷地运送到客户手中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未能有效解决[7]。(4)铁路网络互联互通薄弱。当前我国煤炭自营铁路在与国家铁路、地方铁路接轨过程中经营限制条件较多,无法实现各类铁路之间的互联互通,极大遏制了运输能力与效率。国家铁路、地方铁路管理体制局限性大,自营铁路无法自主决策和经营管理,运输关系复杂。另外,公路与铁路2种运输方式长期以来独立发展,在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方面相互分割,在便捷换装与快速转运方面存在较大障碍,物流园区普遍缺少多式联运衔接设施。

2神华集团发展大物流运输通道对策

针对神华集团自身发展大物流运输通道,开拓多式联运新模式、新业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神华铁路结合供给侧结构改革方向,贯彻“大物流”发展战略,以神华东西铁路运输大通道优质资源为依托,探索开展基于公铁驮背运输为主的多式联运成套技术研究与装备研发,围绕当前大数据信息技术等热点领域,提出了“大数据+多式联运”的智慧物流发展战略,并与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贵阳货车帮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联合,从多式联运装备研制、智慧物流多式联运信息平台建设、物流衔接设施建设、多种服务方式创新等多方面系统地提出发展对策,目标是最终建立起具有神华特色的多式联运装备与智慧物流体系,助力神华集团大物流运输通道的长足发展。

2.1研制成套多式联运装备体系

神华集团发展多式联运业务,紧密贴近我国多式联运行业的发展现状。由于我国当前集装箱运输规模小、公路货车运输占主要比例的现状,神华集团在研制铁路多式联运装备体系时,重点针对公路货车整车、半挂车公铁驮背运输为主,适度兼顾集装箱运输。经过对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公铁联运业务的调研,神华铁路目前正在合作研制开发适用于神华铁路物流运输特点的自装卸式整车及半挂车驮背多功能运输车、基于辅助托盘的吊装式驮背多功能运输车以及基于新标准GB(1589-2016)要求的专用公路半挂车驮背多功能运输车,各种车型均能够实现集装箱运输,兼容货车公铁联运、集装箱公铁海联运等多种运输方式,全面适应物流市场需求,不断提升多式联运装备体系的物流市场适应性。

2.2搭建智慧物流信息平台

智慧物流是指将大数据挖掘及分析技术、物联网技术、远程监控技术等有效集成应用于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和主体,是具有思维、感知、学习、推理判断和自行解决问题能力的高效物流系统[8]。现代物流的发展具有智能化、信息化、实时化、可视化、专业化的发展趋势,智慧物流的概念正是顺应了这一发展趋势。目前神华铁路已经启动了智慧物流多式联运信息平台的方案研究与初步建设,该平台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手段,使神华铁路沿线各地区的货源、车源、铁路承运人信息实现协同互动,达到智能化货源匹配、智能化订单和计划处理、智能化信息交互的“三智能”目标。

2.3开展物流中心衔接设施建设

神华铁路高度重视多式联运物流中心衔接设施的规划与建设。通过大数据技术对神华铁路沿线目标市场进行测算,结合线下为期半年的现场调研,神华铁路已经选定鄂尔多斯、黄骅港为神华大物流运输通道上的重要联运枢纽节点,并对其进行了整体规划,预期将其打造为智慧物流示范产业园区,吸纳周边物流企业参与神华多式联运大物流运输业务。

2.4拓展个性化多元式服务开展

大物流运输业务坚持“服务为先”的理念,迅速融入到开放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以客户为中心,根据客户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在前期关于非煤品运输定价体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神华铁路多式联运运输定价体系研究,提高自主定价的灵活性和科学性,保证定价与物流市场紧密对接,不断提高多式联运业务的物流市场竞争力。增加智慧物流园区投入力度,完善园区在餐饮、住宿、医疗卫生、汽车修理、物流金融业务等方面的配套服务,提升客户体验。在联运服务产品制定方面,针对客户需求提供差异化解决方案,完善公路与铁路运输之间的转运设施,拓展开发“门到门”一站式服务方式,解决困扰神华铁路物流“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2.5推动行业标准与制度建立

针对当前自营铁路与国家铁路、地方铁路间互联互通薄弱的问题,从以下2种途径尝试解决。一是国家有关部门应从宏观政策制定层面切实加强全国铁路资源的统一配置,打通国家铁路、地方铁路、企业自营铁路之间的壁垒,统一协调和配置全国铁路资源,实现全面互联互通。二是神华集团率先开展基于公铁驮背运输的多式联运这一有益尝试,并起草制定驮背运输铁路车辆技术要求、运输管理、运价体系等一系列企业标准,从而推动我国多式联运行业标准的建立与完善。

2.6提高协同管理水平

作为我国最大的自营铁路企业,神华铁路亟需推动我国自营铁路成立协同创新联盟,建立起协同管理平台,加强自营铁路企业间业务和管理的交流协作,促进自营铁路多元化发展。研究新型自营铁路商业模式,逐步推进煤炭铁路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自营铁路影响力,建立自营铁路、地方铁路互联互通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与技术标准的统一,打造全国自营铁路共享经济,在国家市场化发展和大力促进物流产业发展的政策下,采用市场方式促使上级市场放开经营管制,实现提高铁路运输效能和企业经济效益的目标,给神华铁路大物流运输业务的拓展与大物流产业链的延伸带来新的发展机遇[9]。

3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神华集团利用自身的经济和技术优势,抓住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国内物流市场需求旺盛的历史机遇,物流市场面向社会开放,着力发展神华大物流运输通道,通过探索开展基于公铁驮背运输的多式联运技术研究与装备研制,扩大自身对于物流市场的竞争力,进一步服务神华“西北地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大物流运输体系发展战略,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多式联运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不仅是铁路技术装备领域的创新升级,更重要的是从国家政策层面不断加强顶层设计规划,及时出台行业标准与规范,完善有关法律法规,企业与政府共同努力,推动我国多式联运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唐宁.关于经济新常态下神华一体化发展的初步研究[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6(7):13-15.

[2]唐智鹏.我国铁路物流发展形势及对策分析[J].铁道货运,2017,35(1):31-34.

[3]范振宇,杜江涛,林坦.加快发展多式联运:美国的经验启示[J].综合运输,2015,37(4):53-58.

[4]赵光辉.综合运输视角下多式联运法规体系建设基本立场与发展展望[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6,38(3):1-6.

[5]新华网.授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EB/OL].(2015-03-28)[2017-07-20].

[6]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6年度工作报告[R].北京: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6.

[7]宋俊福.神华集团铁路运输市场化改革的探索[J].铁道货运,2015,33(9):22-26.

[8]王欣悦.我国智慧物流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J].铁道运输与经济,2017,39(4):37-41.

篇3

关键词:港口;集装箱;多式联运

中图分类号:F5文献标识码:A

集装箱运输是交通运输现代化的产物,是物流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近年来集装箱多式联运正日益成为国际物流活动的主导运输组织形式,其功能和效益将在更大的程度上得到发挥和体现。不仅外贸运输,而且连同内贸运输一起都将跨入集装箱多式联运的行列之中,集装箱多式联运主导综合物流活动的时代已经到来。重庆作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城市和西部综合交通枢纽,拥有长江黄金水道,具有发展水路集装箱运输的先天优势。加快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发展,有利于充分发展长江黄金水道作用,促进重庆内陆集装箱运输的发展。

一、重庆内陆港口集装箱基础设施现状分析

物流基础设施是物流系统高效运作的基础和保障,港口基础设施的水平直接影响港口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发展。随着重庆交通的发展,集装箱港口码头的建设也得到了很大推进,对发展港口集装箱多式联运起到了基础保障作用。

1、集装箱码头建设。为适应西部开发和集装箱运量快速发展的需要,在交通运输部的积极支持下,“1998年5月,重庆及西南地区第一座专用集装箱码头――重庆港九龙坡港区专用集装箱码头破土动工,年设计通过能力5万TEU,2000年7月建成试投产。”九龙坡集装箱码头的建成,为重庆集装箱运输的快速发展打通了港口枢纽节点,极大地提高了重庆水运口岸集装箱通过能力,为西南地区的外贸进出口货物提供安全便捷的通道。随后建设了寸滩集装箱码头。寸滩港作为重庆市打造的综合性集装箱枢纽港区,是重庆建设长江上游航运中心的标志性工程和西南出海大通道的重要口岸。寸滩港整体规划分为三期,按长江港口码头设计能力和实际能力1.5的倍率计算,寸滩港区年集装箱吞吐能力可达189万TEU。(表1)重庆已成为长江上游唯一拥有一级航道、5,000吨级深水码头、水运一类口岸和保税港区的地区。航道、港口、船舶等航运要素的高度集聚,使重庆在西部地区正逐步成为“准沿海”城市。

2、长江“黄金水道”建设。重庆市水运经济各项指标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2009年重庆市计划投资30亿元用于“黄金水道”建设,再次提高航道通行能力,继续实施嘉陵江草街以下68公里航道整治工程;重庆境内长江干线航道由原来的三级提高到现在的一级,通过能力显著提高,5,000吨级单船和万吨级船队从下游可直达重庆;另一方面着力推进港口群由传统型向现代服务型转变,包括建成主城寸滩二期、涪陵黄旗集装箱码头等重点港口项目。“全年计划新增港口货物年吞吐能力2,000万吨,新增集装箱吞吐能力72万标箱,使全市港口货物吞吐能力突破1.1亿吨,集装箱吞吐能力达到171万标箱。”“黄金水道”的建设使重庆航运条件大为改善,水路运输得到快速发展,水运物流大通道的作用日益显著,大大促进了重庆港口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发展,推动了重庆经济快速增长。

二、重庆港口集装箱多式联运现状

1、重庆航运得到快速发展,港口集装箱多式联运在长江上游地区已逐步占主导地位。目前,“重庆市三级及以上高等级航道里程占长江上游的75%,是长江上游唯一拥有一级航道的地区;港口通过能力占长江上游的70%,是长江上游唯一拥有5,000吨级深水码头的地区;船舶制造能力占长江上游地区80%,省际运输船舶运力占长江上游地区80%以上,船舶载重吨占长江上游地区的70%,集装箱船舶箱位占长江上游地区的95%。2009年重庆市水运货运量约占长江上游地区的70%,货运周转量约占长江上游地区的90%,港口货物吞吐量约占长江上游地区的65%,集装箱吞吐量约占长江上游地区的90%。”重庆港已经成为长江上游地区最大的集装箱集并港、最大的大宗散货中转港、最大的滚装汽车运输港、长江三峡最大的旅游集散地及游轮母港。

2、内河航运已成为重庆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重庆利用长江黄金水道优势降低物流成本,是在内陆地区发展钢铁、汽车等产业的重要条件,更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水运运距长,重庆市水运平均运距1,230公里,铁路平均运距570公里,公路平均运距51公里。运能大,一艘5,000吨的船舶,相当于2.5列火车、250辆20载重吨汽车的运能;运价低,水运运价0.03元/吨・公里,铁路0.16元/吨・公里,公路0.5元/吨・公里。一个标准集装箱从重庆到上海的水运运价约3,000元,铁路约5,000元,公路约12,000元。由于运价低的优势,产业向沿江地区集聚的趋势十分明显。同时,长江航运的比较优势,还大大弥补了长江上游地区铁路和公路网密度低、通过能力不足的缺陷,将极大地促进长江上游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和国际贸易大通道的形成。重庆港口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大力发展对经济社会的推动作用日益凸显,但黄金水道的航运优势还远未充分发挥。随着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要求和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长江黄金水道的水运潜力还需进一步得到开发。

三、港口集装箱多式联运存在的问题

尽管重庆的港口集装箱多式联运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与沿海港口相比,重庆港口集装箱多式联运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水路集装箱多式联运的迅速发展。

首先,码头前方的通过能力与后方的堆存能力不匹配。一方面港口附近相对平坦的土地资源十分稀缺,码头后方可供延伸的陆域资源非常有限;另一方面重庆内陆港口集装箱运输集码头、堆场、货站三位一体,港区外无专用集装箱堆场,进一步加剧了港口堆存矛盾,码头后方的堆存能力相对不足,与前方富裕的通过能力之间的矛盾是近几年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中面临的最主要问题。

其次,与港口配套的集疏运一体化基础设施水平较低。集装箱运输是一个系统工程,集疏运一体化是港口物流节点的延续和支撑。目前,重庆集疏运呈散、乱、小,大多个体经营,往往是购买一台拖车就成立一个物流公司,管理水平和适应市场能力低,抗风险能力弱,集疏运缺乏规模化。

再次,水铁联运发展严重滞后。“重庆铁路运输虽然具有较高的时效性,但受特殊地形限制,铁路运输能力仅为2,000~3,000吨/列;同时,由于全国铁路提速,导致出渝物资在经过铁路提速区段时必须对货物进行高质量的装载处理,无疑增加了铁路运输的成本。”九龙坡港区拥有铁路专用线,虽然与铁路网络直接贯通,但因为铁路运输的体制限制以及利益分割的影响,水铁集装箱多式联运还未真正开展。这些问题都严重阻碍了重庆港口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发展。

四、重庆集装箱港口发展对策措施

1、改进和完善港口码头基础设施。多式联运通常以集装箱为运输单元,将不同的运输方式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构成连续的、综合的一体化货物运输链。由于该运输链通常是集装箱化的,因此对船舶、港口、铁路、公路、机场、集装箱分拨中心等基础设备设施,都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重庆港口发展受到地形的限制,所以要对岸线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加快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航运中心。

2、大力发展海铁、公水、江海集装箱联运。随着铁路紧张的逐步缓解,集装箱的多式联运发展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集装箱多式联运会更加完善。大力推进海铁联运、水水联运、水公联运将是重庆港口集装箱运输进一步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促进水铁、公水、江海集装箱联运需要各有关管理部门、各相关单位和主要企业之间加强协调、加强市场监督,从技术上解决标准和规范问题。通过各相关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各有关政府部门的积极协调和有效配合,重庆港口集装箱多式联运将会出现更好的发展局面。要努力推进形成以港口为中心的区域综合集装箱运输网络,把国内和国际的集装箱运输市场有效地连接起来,把区域内公路、铁路、海运集装箱运输依托港口完善联运体系。

3、加快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实现多环节的协同运作。一体化的多式联运需要各参与方和各环节协同运作,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港口、船公司、铁路、民航、公路都有独立的信息系统,要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必须依靠统一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在这方面,通过在公共平台共享信息实现了车船无缝衔接,提高了海铁联运的运输效力。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划,进一步搞好与港口、海运的数据交换,并要采用多种方式为客户提供集装箱运输信息服务,不断提高协同运作效率和服务质量。要进一步加强与海运、内河航运、公路、航空等运输方式的衔接,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推进重庆港口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发展。

4、制定相应的法律政策和技术标准。把协调机制、相关方面的职责、权利、义务及运输操作规程等整合在一起,形成一部完善的多式联运法规,规范约束相关方面的管理行为和经营行为。政府部门要制定相关优惠政策,激励集装箱多式联运发展。促进建成长江上游最大的水运枢纽港和集装箱集疏港,使港口集装箱多式联运成为重庆商贸中心、物流中心、航运中心和临港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五、结束语

重庆大力发展建设港口集装箱多式联运中心,加强与海运、内河航运、公路、航空等运输方式的衔接,是发展现代多式联运的必然要求,对于降低西部地区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优化运输资源配置也具有重要意义;“从与成都、西安等西部潜在的物流中心城市相比,重庆在西部地区至华东和华南地区的通路上具有成为多式联运中心的成本比较优势,考虑到未来重庆市自身交通网络的改善,以及拥有长江黄金航道资源的独特性,重庆将在西部地区多式联运中心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所以,通过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海铁、江海联运等多式联运方式,并建立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使重庆逐步发展成为西部地区乃至全国重要的港口集装箱多式联运中心,以及西南地区最大的集装箱箱源集聚地和调拨中心。

(作者单位:重庆交通大学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黄小林,曹廷华.重庆港口集装箱运输发展思考[J].港口经济,2008.8.

[2]张万平.发展重庆内陆集装箱港口运输[J].集装箱化,2008.5.

篇4

关键词:国际多式联运 无缝衔接 技术政策应用

1国际多式联运简介

国际多式联运(MultimodaI Transport)是一种主要以集装箱为运输单元,以实现货物整体运输的最优化效益为目标的联运组织形式,将不同的运输方式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构成连续的,综合性的一体化货物运输。通过一次托运,一次计费,一份单证,一次保险,由各运输区段的承运人共同完成货物的全程运输,即将货物的全程运输作为一个完整的单一运输过程来安排。

依据定义,可以得出国际多式联运包括以下主要部分:

(1)必须具有一份多式联运合同。

(2)必须使用一份全程多式联运单证。

(3)必须是至少两种不同运输方式的连续运输。

(4)必须是国际间的货物运输。

(5)必须由一个多式联运经营人对货物运输的全程负责。

2 国际多式联运现状

2.1多式联运组织过程,方式

国际多式联运组织过程虽然比较复杂,但多式联运总体主要依靠各承运人,货运人,托运人相互间外包来完成的,将多式联运过程简化后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国际多式联运有多种组织方式,主要包括海陆空间的相互衔接运输,而由于多式联运能够比较好的体现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因此,多式联运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其中多式联运有代表性的主要有远东——欧洲,远东——北美等。其组织形式主要包括:

(1)海陆联运

海陆联运是多式联运的主要组织形式。目前组织和经营远东——欧洲海陆联运业务的主要有轮班公会的三联集团,丹麦的马士基和冠航等国际航运公司,非轮班公会的中远洋,台湾长荣航运和德国那亚航运公司等。

(2)陆桥运输

在国际多式联运中,我们通常把横贯大陆的铁路和公路作为中间“桥梁”,使用桥梁使大陆两端的集装箱海运航线与专用列车或卡车连接起来的一种连贯运输方式称为陆桥运输。目前全球陆桥运输线主要有西伯利亚大陆桥和北美大陆桥。

一:西伯利亚大陆桥

西伯利亚大陆桥运输包括“海铁铁”、“海铁海”、“海铁公”和“海公空”等四种运输方式。由俄罗斯的过境运输总公司(SOJUZTRANSIT)担当总经营人,它拥有签发货物过境许可证的权利,并签发统一的全程联运提单,承担全程运输责任。

二:北美大陆桥

北美大陆桥是指利用北美的大铁路从远东到欧洲的“海陆海”联远。该陆桥运输包括美国大陆桥运输和加拿大大陆桥运输。

目前,主要有四个集团经营远东经美国大陆桥至欧洲的国际多式联运业务。这些集团均以经营人的身份,签发多式联运单证,对全程运输负责。加拿大大陆桥与美国大陆桥相似,由船公司把货物海运至温哥华,经铁路运到蒙特利尔或哈利法克斯,再与大西洋海运相接。

(3)海空运输

海空联运又被称为空桥运输。在运输组织方式上,空桥运输与陆桥运输有所不同:陆桥运输在整个货运过程中使用的是同一个集装箱,不用换装,而空桥运输的货物通常要在航空港换入航空集装箱。

海空联运方式始于60年代,但到80年代才得以较大的发展。采用这种运输方式,运输时间比全程海运少,运输费用比全程空运便宜。目前全球市场采用海空联运的主要包括加拿大航空,美国大陆航空,俄罗斯航空公司等大型航空公司。

2.2多式联运技术及政策应用

(1):我国现阶段技术及政策应用

现阶段我国国际多式联运从技术和政策上讲,仍不成熟。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信息化建设尚待提高,信息共享不足。

二:物流装备标准化建设不够完善。

三:各种运输方式衔接不够,运价构成不合理,短途运价过高。

四:政府政策,法规体系建设相对滞后

简而言之,由于目前我国各方面建设相对滞后,如国内涉及远洋贸易的公司,由于一直是国家控股,导致国内远洋公司在国际海运上一直没有定价权。而信息化建设的滞后和国际多式联运两端掌控欠缺,使得企业对商品流程的全程掌握不足,丢货,串货时有发生。因此,我国应该加快信息化,标准化建设,加快多式联运流程的整合。

(2):发达国家现阶段技术及政策

发达国家在多式联运上面临新兴经济体的挑战,同时由于自身体系,配套建设完善的需要,进而采取了多方面的有效改革。

日本,美国,加拿大,韩国等为在全球竞争中取得先机,分别采取了积极的政策和技术革新,通过使用新技术,不仅节约了大量时间成本,还对运价整体成本产生了深远影响。

如韩国港口积极推出优惠的中转费率吸引货物境外中转;而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便开始研制一种称为技术超级班轮的高速货船;美,加铁路通过使用双层集装箱运输后,铁路运力增加了35%——40%,运输成本降低了25%——40%。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联运效率,而且降低了整体成本。

参考文献:

[1]张帅.美,加集装箱多式联运发展经验及启示[M].集装箱化,2009,11-220.

篇5

铁路运输的主要优点是不受气候影响,可深入和横贯内陆实现货物长距离的准时运输。铁路在中国多式联运领域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自2013 年3 月14 日中国铁路总公司正式成立至今已有一年多,这期间中国铁路总公司不断加大货运组织改革力度,并全面推出货物快运业务,中国铁路运输进一步“政企分开、走向市场”。中国多式联运经历几十年的发展,从集装箱的应用与普及开始,到今天铁水联运、公铁联运、江海联运、公空联运等多种联运服务的出现,已经深刻影响着物流市场的格局。而铁路运输的主要优点是不受气候影响,可深入和横贯内陆实现货物长距离的准时运输,随着原铁道部改制,铁路在中国多式联运领域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铁路货运改革进行时

2013 年6 月15 日中国铁路总公司正式实施货运组织改革。此次货运组织改革是对以往货运组织工作的全面改造,实现铁路运输组织由内部生产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变,并以此为突破口,推动铁路运输整体改革。

据中国铁路总公司运输局副局长韩伯领在最近召开的“第二届中国多式联运合作与发展大会”上介绍,该项改革是在充分进行调研论证并进行顶层设计的基础上在全国实行。主要是为大部分的稳定会员,由铁路和企业签订协议,保证运输需求。对于零散货,以方便快捷的方式实行受理和运输,对铁路运输的收费进行了全面的清理和规范。实行一口价收费,发展门到门服务和全程物流服务,推动铁路货运全方位适应市场需求。货运改革后,铁路货运走向市场的步伐明显加快了。

那么,当前铁路总公司在货运改革方面正在开展哪些工作呢?

韩伯领表示,目前,铁路总公司在前期探底和总结的基础上,正将货运组织改革的目标聚焦在遵循市场规律、降低社会物流成本、方便客户和加快货物的流动性等方面,并且先后推出了一系列的货运改革新举措。

例如近期开行的货物快运业务,有四个特点:一是基本覆盖全国,全国基本所有货运站都可以开办货运业务,除法律禁止运输的货物外,还对各种零散货物均敞开受理;二是办理简单方便,现在客户只要打一个电话或者是在网上提交发货的需求,铁路客户代表可以上门服务;三是货物快运专线,货物快运专线按照科学化模式组织开行,目前在各路局管内开行了75 列快运货物列车,全程时间一般在24 小时;四是运费低于公路运费,充分发挥铁路运量大,价格低的比较优势,实行与市场对接的社会标准,实现完全清晰的一口报价。

该业务一经推出业务量就不断增长,10 月9 日达到了1 万吨,10 月17 日突破了2 万吨,紧接着又达到了3 万吨。预计到2014 年底,铁路将进一步增加快运班列的数量以适应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最大限度地满足货物快运增长的需要。

加快国际多式联运步伐

作为新时期最重要的国家战略之一,“一带一路”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一带一路”倡议已从理念设计、总体框架到完成战略规划,开始进入务实合作阶段。铁路,作为连接欧亚大陆的主要纽带,将发挥更重要的战略作用。

据悉,自2013 年以来,铁路总公司围绕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制定了加快发展亚欧国际铁路联运的工作思路,以实现中亚、中欧道路联通为目标,继续推进构建中欧铁路大通道,实行统一运输法、统一运输票据、统一通关、统一技术作业标准、统一全程价格和统一的新模式。努力实现通道沿线各国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一体化发展战略。

韩伯领介绍,根据市场的需求和通道的资源,统筹、推广和利用资源,集中各方面优势,铁路总公司研究确定了分西、中、东三个方向构建中欧国际铁路班列通道。西部通道主要是由中国的西部经阿拉山口(霍尔果斯)的口岸出境,经过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到达欧洲地区的国际集装箱通道;中部通道主要是由中国华北地区经二连浩特出境,经蒙古、俄罗斯西伯利亚通道、白俄罗斯、波兰到达欧洲地区的国际集装箱通道;东部通道主要是由中国东南部沿海地区经满洲里或者是绥芬河出境,经俄罗斯的西伯利亚通道、白俄罗斯、波兰到达欧洲的国际集装箱通道。除此之外,铁路总公司方面努力提升中欧班列的品牌影响力,中欧班列成功开行以来发展势头良好,用空运五分之一左右的运费,海运三分之一左右的运输时间,实现了中欧之间的货物流通,使其成为国际贸易客户亚洲区域的第三个物流圈子。据统计,亚欧之间的物流通道主要包括海运、空运和陆运通道,长期以来铁路仅仅占了中欧之间全部集装箱运量的1.5% 以下,作为国际物流中陆路运输骨干的铁路国际多式联运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

为了适应日益增长的中欧班列沿线各国间国际联运货物运输的需要,2011年3 月以来,铁路总公司与各相关地方政府和企业合作,先后开行了重庆、成都、郑州、武汉和苏州等地到欧洲的国际联运班列,并围绕进一步提高运输质量和效率,积极推进打造“快捷准时、安全稳定、绿色环保”的铁路国际联运的品牌工作。

截至2014 年的10 月20 日,国内各地开往欧洲的集装箱班列共计320列,发送集装箱27440T,其中2014 年就开行了185 列,较2013 年同期增加了120 列,增加115.7%。目前,中欧班列的物流组织日趋成熟,班列沿途国家的经贸交往日益活跃,国家间铁路、口岸、海关等部门的合作也日趋密切,这些都为铁路进一步的发挥国际物流的骨干作用,推动沿途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加稳定的条件,也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

积极探索新模式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交通研究所副所长汪鸣表示:“多式联运对于‘一路一带’而言,意义是十分重大的。这在这些年来中欧班列的发展中可以看到,内陆地区希望通过陆路的运输来寻求产业布局和产品辐射方式的突破,这种诉求是非常强烈的。这种诉求下,反映出来的实际上是一种发展通道经济,通过通道和节点串接,最终来发展整个通道经济的想法。”

但同时,国内目前在多式联运领域仍然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首当其冲的便是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

汪鸣认为,“表面上看,铁路和公路是连着的,铁路货运到站,公路也可以做到,但是它只是解决了设施的物理衔接,而多式联运是除了设施的物理衔接以外,是要从托运人到最终收货人中间不管经过多少个运输环节,都是要一站来完成,或者是由一个经营人一站完成,而不是由托运人反复托运,反复提起的过程。而这里面就需要解决服务衔接的一个很重要的支撑,就是以运输枢纽为基础的服务模式的创新。而这种创新除了需要企业负责之外,政府要在各个环节的衔接方面营造相应的政策和环境,所以这是我们面临的问题。”

篇6

关键词:货运机车;管理优化;对策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破,带来了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铁路货运也呈现快捷化、信息化、物流化的发展趋势。通过优化机车管理模式:创新运输模式、提高运行速度、发展多式联运、提高信息化水平等来巩固铁路机车在货运中的地位,来扩大其市场份额,使竞争力有所提高。特别是近年来,铁路相关行业多次创新管理,优化运输组织,将一系列新点子、新举措应用到实际中来,进一步释放了铁路货运的发展潜能,为铁路的优化结构、推进管理改革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货运机车管理优化策略

(一)发展快捷运输,提高货物运输速度。近年来,人们不仅对货运本身的要求越来越高,对货物送到时效、送达的质量也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各国都在致力于高速货运列车的研发,希望提高货物送达的速度。

法国的货运列车多采用“夕发朝至”模式进行货物运输,平均时速由以往的120~140km/h普遍提高到了160km/h,高速邮政列车有TGV高速旅客列车改造而成,时速高达270km/h;德国货物列车时速平均为160km/h,从95年开始,德国在23个重要经济中心之间开行70列货运快速直达列车,使得货物可以在18h内可以到达1200km内的任何地方,36h以内到达所有地方;日本的货运机车可以实现全部直达,直达列车可以达到110km/h以上,在窄轨铁路上最高速度可以达到160km/h;美国有包含160个大城市在内的货运快速运服系统,在整个系统中大部分路段时速可达125km/h,最高可达145km/h。

我国机车货运作为起步晚发展快的后起之秀,要结合市场发展,实事求是来针对性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下的高速货运机车管理体系。针对市场需求,结合自身特点开发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铁路快运产品;加强调度指挥中心的管理,保证高速货运列车的正点率;改进运输管理,创新思路,保证五定班列等高速货运产品的正常开行,使得货运速度进一步提升。

(二)多式联运、建设综合物流基地。欧美国家大力发展一站式物流服务,将航空、公路、铁路、水运等方式联合起来,简化运输流程,使得一次托运,一次收费就可以享受全部运输的快捷运输方式,这种做法协调各个运输行业,使他们配合起来,提高国家综合交通运输水平,得到了市场的认可,满足客户需求。

法国已建设了覆盖全国的联运货运网络,以首都巴黎为中心,开行了与27个省会之间的134列联合货运列车,利用集装箱将铁路与公路联合起来,大多数货运列车晚上开,有利于二者之间的更好对接;德国铁路联运系统由于受到了政府投资,所以更为完整。以驼背运输、集装箱运输和托盘运输为主要形式的联合运输业务遍布欧洲大陆;美国以多式联运的大型企业为主体,包括总统轮船公司和海陆联运公司等大型国际联运公司为主的海铁联运业务,在内陆以公铁联运为主,铁路负责800km以上的远距离运输,公路负责更近距离的运输。

为了节约成本,增强行业竞争力、提高运输效益,西方国家将中小型货运站进行整合,建立规模适当、设备先进、布局合理的物流集散中心和物流园,集成运输、包装、装卸、搬运、存储、流通和信息处理等功能,减少各个环节的连接成本,实现集约化的经营理念。

我国幅员辽阔,西部地区地广人稀,东部地区人口稠密,应该参考美国的方式,在东部地区进行公铁联运和海铁联运,在西部地区加快铁路网建设,加快公铁联运步伐;在铁路“两整合一建设”的基础上,考虑实际需求,规划合理的物流中心,注意选址和配套设施的完善,并根据物流中心定位来规划建设规模,使得公路、水运、航空、铁路联合起来,发挥各自优势,协调统一保障好货运物流。

(三)提高信息化水平、完善货运服务技术支撑。发达国家的的货运服务系统,主要是以现代通信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为支撑,实现国内外的不同种运输方式联运信息的一体化,用户可以实时掌握货运信息,查询和处理相关业务,实现了运输业务的票据无纸化、电子信息化,大大提高了货运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法国、德国、日本依靠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对货运采用人工智能技术、综合信息采集技术、电子商务技术,使货运服务信息系统由静态转变成动态的信息,实现了交互式管理,实时式,使客户可以通过服务中心随时查询、申请和办理相关业务,顺畅的连接了公铁海空联运。

我国信息技术,互联网行业突飞猛进,极大的促进了各个行业的智能化发展。我们要提高信息化水平、完善货运服务技术支撑,建设一体化联运办理平台,推广货运集中办理工作,实现互联网加功能,在网上平台进行订单接受、货物查询、车辆信息、运费结算等业务办理,并岁理赔、投诉等业务实施网上理赔,使货主可以明明白白自己的一切相关流程;建立健全大数据系统,为全国货运提供全面支撑,推行层层客服体系,注重对大客户的服务于培养,掌握其基本动态、情况、历史记录等信息,改善货运中存在的不足,切实提高服务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四)完善管理,加强市场推广。完善市场管理,重视市场的推广,以大客户需求为导向,以货物运营部门为核心,从产品设计、价格制定到对大客户的激励方面切实提升营销部门的独立运营权限;在运价方面,实行针对不同客户的多种层次价位,包括大客户优惠价、速度差异价、独立运价、线路差异价、混装价等多个方面;在成本方面,制定明确的成本计算方法,以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为价格制定依据,并将其进行严格区分;在产品组合方面,加大创新力度,开发多种产品,增强客户选择性,可以根据铁路货运路线、运价、实践等不同条件组合进行产品开发,加强营销部门的权利,使其可以与客户协商定价,协商列车运行时间等;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将货运产品品牌化宣传,提高其市场认可度,在推进大客户战略的同时,还要加强新客户的挖掘,使人性化、高质量的服务得以推广。

(五)增强列车牵引质量,实现货运重载化。随着科技的发展,新材料、新工艺、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在各行各业开花结果,世界铁路发展也步入一个新的台阶,货运列车也向大功率交流传动牵引发展、向大轴重发展、制动向同步控制发展,使得国际重载协会不得不对铁路重载标准一再提高,将列车质量由1994年制定的5000t变为2005年的8000t。

目前俄罗斯、澳大利亚、加拿大、巴西、印度、南非、瑞典和美国等国都已开行重载列车,使得重载运输的记录一次次被刷新。2001年6月澳大利亚创造的牵引质量最高纪录为99734t,而在实际运营中牵引质量一般为1万到3万吨。

我国东部地段狭长,人口稠密,发展重载运输势在必行。我们可以增加直达货运列车的运输比重,加速车辆周转,减少解编作业环节,切实提高运输效率;针对那些布局集中,相对稳定的货源,选择最佳方案进行列车编组;完善货源中心的管理,提高回空车的利用率;提高大秦线成套技术在其他繁忙干线的推广,提高整体线路的货运能力;加强相关设备的应用,包括翻车机、装车机,使装卸过程尽量少占用时间。

二、结语

本文从货运机车的管理优化着手,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结合国际上先进的实际案例,结合我国发展情况,对我国货运列车优化进行了启示性的策略探索。我们首先要加强技术装备的自主创新,使得大功率电力机车、大吨位火车的运营成为常规运输;提高信息化水平、完善货运服务技术支撑,便捷人们的货运;多式联运、建设综合物流基地,丰富货运方式的相互连接,提高货运的速度和范围;发展快捷运输,提高货物运输速度,提高人们运输的高质量需求;完善管理,加强市场推广,增强铁路快运的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胡辉.我国铁路运输系统节能问题的研究分析[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11(06).

篇7

[关键词]铁路集装箱发展规划;多式联运物流;物流格局;调整

一、铁路集装箱发展规划调整及对广西物流业发展的影响

(一)铁路集装箱发展规划的调整

近期,我国相继对以铁路集装箱运输为重点的物流发展战略进行了调整。我国《中长期铁路规划》提出在上海、昆明、哈尔滨、广州、兰州、乌鲁木齐、天津、青岛、北京、沈阳、成都、重庆、西安、郑州、武汉、大连、宁波、深圳等城市建设18个具有国际先进技术设备和物流功能的大型集装箱中心站,改造40个大城市、大型港口和主要内陆口岸所在地的集装箱专办站,保留100个左右的集装箱办理站。目前,这18个集装箱中心站大部分已经建成,成都、大连、西安、上海、郑州、昆明、深圳和青岛等集装箱中心站已经投入使用。最近,铁道部又再次调整了铁路集装箱发展规划,拟整合全国的铁路集装箱办理站建设32个专办站,逐步撤销其他现有的铁路集装箱办理站,其中,在广西只建立南宁、柳州和防城港(或钦州)三个铁路集装箱专办站①。

(二)铁路集装箱发展规划调整对广西物流业的影响

1.有利于促进广西多式联运物流发展。《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中提出的把广西建设成为中国一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提出的把南宁建设成为西南物流区域中心及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等目标使得广西发展多式联运物流日益迫切。由于铁路集装箱发展规划的调整,我国逐渐形成了以集装箱中心站和专办站为主构架的多式联运物流铁路集装箱运输网络。在这一背景下,南宁、柳州和防城港(或钦州)铁路集装箱专办站作为与全国集装箱专办站的对接点,其必将发挥物流枢纽功能,进一步促进广西多式联运物流的发展。

2.进一步提升了铁路集装箱运输在多式联运物流中的地位。铁路在我国物流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铁路集装箱发展规划的调整为铁路集装箱运输在多式联运中的发展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并且随着其功能的发挥,铁路集装箱运输在多式联运中的地位将更加突出。作为广西与全国铁路集装箱专办站对接的南宁、柳州和防城港(或钦州)铁路集装箱专办站的建立,必将为铁路集装箱运输在广西多式联运的发展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和聚集更多的优势,进一步加快其发展的进程。

3.铁路集装箱专办站在广西物流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由于现有的集装箱办理站逐渐被撤销,其功能必将被相继建立的18个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和32个集装箱专办站所取代。南宁、柳州和防城港(或钦州)集装箱专办站不但要履行现有集装箱办理站的职能,而且还承担着与区外集装箱中心站及办理站对接的重任。不管是区外的货物通过铁路集装箱运输的方式运送到广西或者在广西中转,还是将广西的货物运送到区外,都必须通过南宁、柳州和防城港(或钦州)集装箱专办站方能实现。铁路集装箱专办站的建设问题将成为广西物流实现与全国物流对接的关键,而且在铁路集装箱发展规划政策的推动下,上述3个集装箱专办站在促进广西多式联运物流发展中的作用必将更加明显。

二、铁路集装箱规划调整背景下广西物流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急需建立具有强大集疏功能且与区外集装箱中心站、专办站衔接的物流枢纽中心

目前,广西已经建立的集装箱办理站规模小、技术装备水平落后、专业技术水平低,且多为综合性的货运站,多数与散杂货共用场地,装卸效率低,短途运输能力和仓存能力不配套,不具备与集装箱中心站、专办站对接的功能。要实现广西物流与区外多式联运物流的“无缝”对接,进而实现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成为中国一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的目标,首先必须建立具有强大集疏功能且与区外集装箱中心站、专办站衔接的物流枢纽中心。

(二)招商引资理念没有很好地融入物流发展战略 产品运输如何与铁路集装箱办理站对接是铁路集装箱发展规划调整后企业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而以铁路集装箱运输为主体的多式联运物流业也需要有足够的集装箱货源作为支撑。现实中,不管是产品的运输还是集装箱货源充足与否都与地方的招商引资理念密切相关。因为,招商引资战略对企业投资地和项目选择具有引导作用,符合物流发展规划的招商引资战略既有利于解决企业产品运输与铁路集装箱办理站的对接问题,减少物流成本,又可以为多式联运物流所需要的集装箱货源提供有利条件,促进多式联运物流的发展。广西地方政府必须把招商引资的理念与物流发展战略紧密结合起来,把物流发展作为制定、调整招商引资政策的一个重要依据。

(三)物流园区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快

不管是铁路集装箱专办站,还是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都必须具有一定数量且稳定的集装箱货源,并且需要有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场地、适应集装箱衔接的载体为货物的仓储、集疏、中转和对接的物流园作为基础。南宁、柳州和防城港(或钦州)铁路集装箱专办站建立及运营后,现有的集装箱办理站逐渐被撤销,与区外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或者专办站对接的任务也将由这3个集装箱专办站来完成。这就要求广西必须加快物流园区的建设,为促进以铁路集装箱运输为主体的多式联运物流的发展,实现广西物流与我国物流发展的对接创造有利条件。

(四)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有待加强

目前,广西物流中的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广西公铁、铁水联运体系尚未建立,腹地与港口之间铁路运力不足,铁路信息化功能不够理想;项目比较分散,资源难以共享;建设周期过长,资源利用率不高,这些都影响了综合运输体系整体效益的发挥。二是港口与铁路、公路及场站之间缺少衔接,原有的运输组织方式在国铁、地铁、港口之间存在交接作业程序复杂、过程重复、流程不畅和港内装车工艺不配套等,制约了车辆周转效率,使本来已经紧张的运能更显吃紧[2]。三是技术装备差,客货共线。速度低、列车运行不正点、运到期限长、交付时间不确定等运输时效性矛盾突出。由此可见,广西现有的运输条件与铁路集装箱发展规划调整下以铁路集装箱运输为主体的多式联运物流发展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广西要真正实现多式联运物流发展的目标,首先必须加强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突破现有的各种运输方式衔接不顺畅、运转效率低、配套设施不完善的瓶颈。

三、顺应铁路集装箱发展规划调整优化广西物流格局的对策

(一)确定以铁路集装箱运输为主体的多式联运物流的发展思路

毋庸置疑,以铁路集装箱运输为主体的多式联运物流必将成为我国物流发展的趋势,南宁、柳州和防城港(或钦州)铁路集装箱专办站的建立也将为广西与全国多式联运物流的对接奠定坚实的基础和创造有利的条件。一方面,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后,不但要肩负起立足北部湾、服务“三南”(西南、华南和中南)、沟通中西亚、面向东南亚,充分发挥连接多区域的重要通道、交流桥梁和合作平台作用,建设成为中国一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成为带动、支撑西部大开发战略高地和开放度高、辐射力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的历史使命,而且广西还承担着发展成为“区域性现代商贸物流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特色农业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等战略任务。另一方面,随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和“两廊一圈”经济合作的深化,广西与东盟各国的经济合作日益加强,经济发展必将对物流业提出更高的要求。广西作为西南和中南地区货物出海的最便捷的通道,将承担起上述地区货物进出口的重任。由此可见,发展多式联运物流是广西物流发展的必然和唯一选择。在未来时期,广西物流发展要实现满足区内经济发展需要和与外省区甚至是与国外进行高效对接的目标,必须解决物流运输方式衔接不顺畅、协调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打破以单一运输方式为主体和多式联运物流效果不理想的物流瓶颈,确立以铁路集装箱运输为主体的多式联运物流的发展思路,这是广西物流发展的思想指引问题,更是物流发展的战略导向问题。

(二)加快广西铁路集装箱专办站建设

1.用好国家和地方政策解决铁路集装箱专办站建设的资金和土地制约问题。《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重大铁路建设项目可申请先行用地。《广西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也指出,要保障物流重大项目用地需要,自治区确定的重大物流项目建设用地列人工业用地范畴。制定在市区内的重点物流园区(中心)到城郊建设物流园区(中心),实行与市区内原土地置换政策,原划拨土地由政府按土地利用规划给予企业适当补偿。《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规定,对列入国家和地方规划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鼓励其通过银行贷款、股票上市、发行债券、增资扩股、企业兼并和中外合资等途径筹集建设资金。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积极给予信贷支持。对涉及全国性、区域性重大物流基础设施项目,中央和地方政府可根据项目情况和财力状况适当安排中央和地方预算内建设投资,以投资补助、资本金注入或贷款贴息等方式给予支持,由企业进行市场化运作。因此,南宁、柳州和防城港(或钦州)铁路集装箱专办站的建设,要重点利用好国家和自治区关于物流业发展的资金和土地政策,把集装箱专办站列入地方政府和自治区政府的重点项目建设工程,将其建设所需资金列入地方和广西年度财政预算,同时通过银行贷款、发行债券、企业融资等渠道积极筹措资金,解决集装箱专办站建设的资金制约问题。 2.加强铁路集装箱办理站配套设施建设。重点是解决好与集装箱专办站衔接的公路、港口建设,集装箱办理站内装卸、搬运设备,信息管理系统和集装箱运输专业技术人员的配备和建设问题。

3.考虑铁路集装箱专办站上升为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的问题。随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大湄公河次区合作和“两廊一圈”经济合作进程的不断推进,广西在承接东部沿海城市产业转移、连接中国与东盟各国的经济发展中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东盟巨大的市场也必将给广西的物流业发展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并提出更高的要求。广西作为连接中国与东盟的枢纽,中国与东盟国家物流运输“无缝”对接的实现,必须依靠广西连接作用的发挥。因此,南宁、柳州和防城港(或钦州)铁路集装箱专办站特别是南宁站的建设必须考虑由集装箱专办站上升为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的问题,在场地的规划、机械设备的装备、配套设施的建设等方面留出相应的余地和空间。

4.尽快确定防城港或钦州铁路集装箱专办站的落点。相对钦州而言,防城港的港口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港口管理经验较为丰富,物流集疏等管理与铁路相关部门的对接比较顺畅。如果把铁路集装箱专办站确定在钦州,很可能会对防城港港口功能的发挥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可能会使其成为“死港”或“无箱港”。如果先把铁路集装箱专办站设在防城港,未来争取在钦州再设立铁路集装箱专办站还有可能。为此,广西及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应结合铁道部集装箱专办站的整体规划,立足于防城港和钦州各自的优势,尽快确定铁路集装箱专办站的具体落点,以便整体推进广西3个铁路集装箱专办站的筹建工作。

(三)谋划相应的大型物流园区建设

目前,广西的大型物流园区尚属空白,这与铁路集装箱发挥规划调整背景下广西物流发展需要拥有一定数量且稳定的集装箱货源和依靠大型物流园区以实现集装箱货物的仓储、集疏、中转和对接的要求是极其不适应的。广西在加快建设南宁、柳州和防城港(或钦州)铁路集装箱专办站建设的同时,应根据《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和《广西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要求,结合南宁、柳州和防城港(或钦州)铁路集装箱办专办站的实际,在充分利用已有、规划和在建的物流基础设施的基础上,推进集布局合理、用地节约、交通便利、产业聚集、功能集成、经营节约为一体的大型物流园区建设,以确保这两个铁路集装箱专办站最大程度发挥其集疏功能。

(四)加强铁路集装箱专办站与港口、交通枢纽的衔接 广西在推进南宁、柳州和防城港(或钦州)铁路集装箱专办站建设的过程中,要按照全国物流的主要流向及物流发展的需要,结合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及广西的铁路、公路、港口建设发展规划,加强交通运输设施建设,完善综合运输网络布局,使铁路、港口码头、机场及公路实现“无缝对接”,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和配套,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和物流运行效率。一是要加强与港口建设的衔接。结合《广西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要求,重点建设和完善北部湾港、南宁、贵港、梧州、柳州和百色等港口铁水联运设施,突出抓好沿海港口后方集疏运设施建设,通过新线建设和路网改造,进一步完善铁路运输组织和提高广西沿海港口后方铁路疏解能力,最大限度满足开展铁水联运的要求。二是加强与广西货运枢纽及公铁联运基地的衔接。其关键是要按照《广西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要求,重点建设南宁、柳州、桂林货运枢纽和玉林、百色、金城江、北钦防、梧州、贵港、贺州等大型公铁联运基地。鉴于公路在连接货运枢纽、公铁联运基地与南宁、柳州铁路集装箱办理站枢纽中的重要作用以及集装箱运输货物重量较大的特点,在加强区内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还要做好现有的承载重量能力不足的公路的改造工作,以增强公路的运输承载能力。三是加强与现有铁路集装箱办理站的衔接。

(五)加强招商引资理念与铁路集装箱运输发展战略的结合

政府的招商引资战略不但对企业投资地具有引导作用,而且还会影响企业的物流成本及铁路集装箱运输的发展。广西只建立南宁、柳州和防城港(或钦州)铁路集装箱专办站的战略,决定了在未来时期广西物流要实现与外省区多式联运物流的“无缝”对接,必须通过南宁、柳州和防城港(或钦州)铁路集装箱专办站才能实现。广西及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理念或者政策必须随着广西物流发展格局的调整而改变。在引进投资项目时,政府部门要在充分把握国家和广西物流发展规划及政策的基础上,结合物流发展的趋势,更多地考虑项目投产运营后企业的物流成本及其产品运输与南宁、柳州和防城港(或钦州)铁路集装箱运输的对接问题,从项目生产后企业的物流成本以及政府为实现企业产品的运输而投资的交通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成本的角度引导项目投资,尽可能引导项目在与南宁、柳州和防城港(或钦州)铁路集装箱办理站枢纽具有便捷运输条件的地方落户,以最大程度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为铁路集装箱运输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六)转变观念,建立有效的沟通交流机制

广西相关政府和职能部门应转变观念,与铁道部建立畅通高效的沟通机制,进一步了解掌握铁道部关于铁路集装箱专办站的发展规划及相关政策,及时做好与铁路集装箱专办站要求相适应的基础设施建设等对接工作,由争抢铁路集装箱专办站设点转向通过提前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吸引铁道部主动投资建设铁路集装箱专办站。

[参考文献]

[1]黄定嵩,杜新,广西北部湾物流[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9.

[2]黄晓红,官锡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物流业发展的对策 研究[J].改革与战略,2008,(11).

篇8

构建多式联运国际贸易大通道。加快建设渝沪江海联运、渝深铁海联运和渝欧空中货运航线,构建集“公铁水空”为一体的综合物流集疏运体系,使“两带一路”在重庆实现连通和接驳,进一步发挥“渝新欧”国际大通道、长江黄金水道和渝昆泛亚铁路通道潜能,形成覆盖欧、美、亚的客运和货运航线网络布局,构建多式联运国际贸易大通道。

推动“渝新欧”常态化运行。进一步完善常态运行机制,提升和拓展“渝新欧”大通道的运输功能,优化运行线路,缩短运输时间,提高准点率,加强运输安全保障;加快完善铁路口岸和整车口岸,建好保税物流中心(B型),争取设立植物种苗、粮食等指定口岸,为“渝新欧”班列提供充足的回程货源;充分发挥“渝新欧”大通道的作用,强化重庆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战略中的节点地位,促进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尤其是中东欧的经贸合作,重点引进装备制造、化医等关键技术及金融、文化等领域的企业来渝投资;加快推动“渝新欧”全线运输邮政专用品的试验,加速建设铁路国际邮件互换中心,力争实现“渝新欧”铁路运邮常态化,探索开行旅游班列,使其真正发挥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主通道功能。

打通南向国际贸易大通道。积极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蓄力打通南向国际贸易大通道,融入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进一步加强与国家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合作,建设渝昆铁路、渝黔新线,打通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国际贸易大通道,建立以重庆公路物流基地为战略起点的重庆―东盟国际公路物流大通道,借道贵州、云南、广西到达东盟和东南亚,拉近重庆与东盟国家的距离,构建中国对外经贸通道的新格局。鼓励重庆本地汽摩、化工、材料、能源等领域优势企业向南亚和东南亚拓展,争取将重庆打造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经济腹地,更好地发挥重庆作为战略支点的作用。

篇9

Abstract: Basing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Western coal transport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Longtou port logistics park in Fuling, Chongqing, this paper aims at the railway freight shortage and freight transportation demand within the Fuling city plan, it studies the multimodal transportation logistics and optimizes the overall arrangement of the railway freight system in Fuling area. Finally,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design scheme and ideas of Longtou port station as a railway freight centre, through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the transport organization, operation management, construction difficulty, project investment, and land utilization. It is conducive to local development.

关键词:涪陵地区;货运中心;建设方案

Keywords: Chongqing Fuling Area, railway freight center, development scheme

中图分类号:F54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涪陵区地处重庆东部,工业基础雄厚,经济发展迅速,正逐渐成为重庆市中部区域性中心城市和 “一小时经济圈”次级核心。作为渝东门户,涪陵区邑枕长、乌两江,已建成的渝怀铁路、南涪铁路和在建的渝利铁路通过其境,“二环八射”高速公路骨架已具雏形,涪陵港已实现直达海外的江海联运,具备打造长江上游与乌江流域重要的交通枢纽,构建现代物流平台得天独厚的条件。

随着“疆煤入渝”战略的实施,重庆市规划在涪陵区布局“疆煤”中转储运基地,配套建设集约化、现代化、综合型港口物流园区---涪陵龙头港物流园,以期发挥重庆辐射西南、面向东部的集聚辐射效应,促进涪陵经济腾飞。

龙头港物流园区作为涪陵地区规划建设的最大物流、资源集散地,区域内多种交通方式联运的能力是否与之匹配成为我们必须关注的问题:物流园的水运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港口规模论证时已充分考虑三峡翻坝能力影响;物流园区周边有新建的茶涪二级公路通过,并与城市各环路和高速路联通,公路运输能力较富余;区域内铁路通道能力完全满足龙头港物流园区“疆煤”和其他物资的运输需求,特别是渝怀铁路重庆至涪陵段复线工程即将建成开通,铁路通道能力更是毋庸置疑。但令人遗憾的是,近几年虽然相继开工建设南涪线、渝利线和渝怀增建二线工程,可是受既有车站地形条件及工程控制,涪陵地区铁路货运设备基本维持原状,造成地区既有货运设备能力日益紧张,严重制约地方经济发展,而龙头港物流园的建设及“疆煤入渝”战略的实施,无疑使地区货运能力的缺口更加凸显。所以研究优化地区铁路货运布局,破解地区铁路货运能力严重不足的困局,建设一个运输能力大、环保高效的现代铁路物流系统已成为当务之急。

2.涪陵地区铁路概况

2.1地区铁路概况及货运站点布局

地区铁路呈“平行双轴加一支线”格局,主轴之一的既有铁路渝怀线顺长江南岸自西向东通过涪陵地区,南涪线东北向引入渝怀线涪陵站怀化端,目前区域内有在建铁路渝涪增建二线、渝利线工程,其中沿长江北岸穿越涪陵区的渝利线为地区另一铁路主轴。如图1所示。

2.2 主要货运车站概况

(1)涪陵西站

该站位于涪陵区龙桥镇境内,距涪陵城区约15km,其右侧靠山,左侧临江,站区地形狭窄,车站两端分布有隧道、桥梁工程。车站现有到发线7条(含正线),货物线2条,牵出线1条。站房对侧建有涪陵铁公水联运专用货场。车站铁路货场能力为46×104t/年,企业货场能力达106×104t/年。渝怀二线从右侧引入涪陵西站,共设到发线8条(含正线2条),改建基本站台,货运设备维持既有。

(2)涪陵北站

该站为渝利线在建客货运中间站,位于涪陵李渡开发区北侧,距涪陵市11km。车站设到发线(含正线2条)7条,预留1条,旅客站台2座,地道2处。站房对侧设货场1处,牵出线1条,综合维修工区、变配电所1处。车站货场近远期设计能力分别为60×104t/年、82×104t/年,主要承担轻快货物运输。

2.3货运设施存在的主要问题

(1)江南片区铁路货运设备能力明显不足,严重制约了地方经济发展。

(2)地区既有货运设施落后,功能单一,与地区物流规划和产业布局不匹配,难以适应涪陵区打造“大物流、大流通”的综合现代物流平台需求。

(3)地区内车站地形条件较差,缺乏改建为大型综合性铁路货场条件。

3、城市规划

3.1 城市总体规划

按照“依托轴线,强化中心城区地位,以中心镇带动组团发展”的总体发展思路,规划形成“一个全区中心,两条发展轴”的城镇空间结构。两轴为长江主轴和西南次轴。

3.2龙头港物流园规划

根据《重庆市涪陵区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涪陵区为构建以港口为核心、铁公水多式联运的现代物流体系,规划布局了龙头港、黄旗港、李渡港、白涛港、清溪港5个重点现代物流产业园区。其中龙头港物流园区定位为长江上游最大的物流中转港,以集装箱、散货为主,布局“疆煤入渝”储运基地,配套建设进港铁路、公路和仓储、加工区,集中转、仓储、加工和物流配送功能于一体,建成后将成为涪陵亿吨大港的核心区。

龙头港物流园区选址于长江南岸的涪陵区龙桥镇,园区分为港口作业区、物流仓储加工区、领港工业园区三大功能区及一个行政商贸中心,傍渝怀铁路(蔺市至涪陵西站区间)两侧规划。园区分三期开发建设,总规划用地7500亩,其中一期规划用地约4600亩,建设多用途泊位1个,散货泊位5个。

3.3综合交通规划

涪陵区对外交通将形成以铁路为主体,高速公路、航运为有力补充,以“两江四铁六高”对外通道为骨架,各种交通方式相互衔接,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的渝东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大通道。

4.地区运量

4.1地区既有(在建)货场运量

目前地区办理货运作业车站主要为涪陵西站和在建的涪陵北站,其分站运量见表4-1。

表4-1涪陵地区分站货物发到运量表单位:104t

4.2地区货运量预测

近年来涪陵区工业发展迅速,不少大中型工业企业积极入驻,地区货运量增长十分巨大,根据地区经济发展规划和工业布局规划,预测涪陵地区铁路货运到发总量将达3870×104t。

5.涪陵地区货运布局构思

涪陵地区区位优势突出,建设发展速度迅猛,地区内货场布局已呈明显不匹配态势,亟需优化调整。随着“疆煤入渝”战略实施和龙头港大型综合物流园区的开工建设,涪陵区运量还将大幅激增。释放地区内巨大的铁路货物运输需求,破解地区铁路货运能力严重不足的困局,无疑成为了当前涪陵地区铁路货运布局发展调整的主导向。

5.1货运布局构思原则

(1)地区铁路运输需求巨大,单靠传统意义上的铁路中、小型货场已无法满足地方经济建设发展诉求,应充分利用龙头港物流园区建设契机,前瞻性的建设运能大,技术装备水平先进,辐射效应强,集运、商、贸为一体的集疏运货运中心。

(2)受既有车站地形条件及工程控制,涪陵西站缺乏扩建为铁路货运中心站的拓展空间;而涪陵北站位于长江北岸渝利线上,主要承接轻快货物运输,与地区新增大量疆煤运输定位不符,且与龙头港物流园隔江相望,其间铁路连接线跨江工程巨大,工程明显欠经济合理。涪陵地区宜考虑择址新建铁路货运中心站。

(3)新建的货运中心站应结合龙头港物流园规划,选址于地区网际交通节点、仓储运输基地,有利于地区货流集结,提高货运设施利用率,实现地区货源集中储存、整列配车、整列装卸、直通运输的现代物流需求。

5.2涪陵地区货运布局构思

(1)在龙头港物流园新建龙头港货运中心站。

(2)涪陵西站、涪陵北站货运设备维持既有。

(3)新建龙头港货运中心站后,地区仍维持既有客货分设格局,涪陵站主要办理地区渝怀线、南涪线客运作业;涪陵西站主要办理渝怀、南涪两线货车摘挂作业及铁公水专用货场货运作业;涪陵北站主要办理渝利线货车摘挂作业,龙头港货运中心以承办地区(渝怀线、南涪线)、物流园、疆煤运输的整列货车作业为主。

6.货运中心站建设方案研究

6.1货运中心站建设方案

6.1.1货运中心布置原则

(1)办理整车煤炭、集装箱、散杂件运输,不办理危险品运输,货区按煤炭装卸、集装箱作业、散杂件作业进行分区。

(2)货运中心站煤炭装卸区、散杂件作业区满足整列货车到发、装卸要求,集装箱作业区不挂网,尽量在装卸线组织班列直发,装卸线长度满足整列货车装卸要求,有班列直发条件端咽喉挂网。

(3)集装箱需落地验箱,无实现水铁“门”到“门”运输条件,考虑铁路货运中心站与码头堆场高程高差近10m,集装箱装卸线伸入码头堆场将影响整个码头前沿高程,破坏园区规划的整体性,土地利用零散,故集装箱装卸线按不伸入码头作业区布置。

(4)货运中心不设煤炭堆场,煤炭经翻车机卸车后由皮带输送至码头散货堆场,码头散货堆场配煤后也经皮带输送至铁路装车系统装车。

(5)采用与现代物流运输匹配的先进信息化管理系统。

(6)装卸选用大能、高效、环保设备。

(7)货运中心内外交通顺畅,集疏运能力强。

6.1.2货运中心站选址研究

从货运中心站服务功能和经过地区铁路功能定位综合分析,渝怀铁路通道能力大,其功能定位符合货运中心站运输要求,线路宏观走向货运中心货物交流主要方向一致,且与涪陵地区综合运输网、龙头港物流园、疆煤进渝规划协调性好,便于打造水铁联运物流运输平台,降低运输成本,增强地区经济竞争力。

基于上述分析,该货运中心站先后研究了在渝怀铁路蔺市~涪陵西区间增建北拱货运中心站、在龙头港物流园区新建货运中心站两大系列站址方案。

方案I:蔺市~涪陵西区间增建北拱货运中心站方案

改建渝怀铁路正线,在渝怀铁路蔺市~涪陵西区间龙桥镇范围内择址增建北拱货运中心站,方案示意图详见图2。

该方案需改建渝怀铁路,受该段渝怀铁路高程控制,货运中心站与龙头港物流园区高差大,无法实现集装箱、疆煤的水铁联运,与打造现代水铁联运物流运输平台的初衷相去甚远,故予舍弃。

方案II:龙头港物流园区内新建货运中心站

在龙头港园区内新建货运中心站,针对货运中心站与渝怀铁路的连通方式研究了以下两个方案:

方案II-1:渝怀线改线外绕至龙头港物流园区设货运中心站方案

改建蔺市~涪陵西区间部分渝怀铁路,将渝怀铁路左向沿江绕至龙头港物流园内设置货运中心站,再回绕接入涪陵西站,方案示意图详见图3。

该方案由于货运中心站与该段渝怀铁路高差过大,改线距离较长,既有工程和渝怀二线在建工程废弃过多,施工过渡困难,研究后放弃。

方案II-2:货运中心站两端新建联络线与渝怀线贯通方案

新建货运中心站设于龙头港物流园区内,其两端新建联络线与渝怀线贯通,既有渝怀铁路正线维持既有,仅对联络线接入渝怀铁路站点处作局部改建,方案示意图详见图4、图5。

该方案与龙头港物流园规划匹配性好,具有组织多式联运的功能空间,且通过联络线与渝怀铁路并行贯通,满足货运中心站直进直出的铁路物流运输需求。

综上分析,货运中心站宜选址于龙头港物流园区内建设,其两端新建联络线与渝怀线贯通。

6.1.3货运中心站方案研究

龙头港物流园区于龙桥镇范围傍渝怀铁路(蔺市至涪陵西区间)两侧规划,码头堆场自东向西依次布置散货堆场、件杂货堆场、集装箱堆场,码头堆场后方布置有物流仓储区、物流加工区、商贸物流区,除物流加工区沿渝怀铁路两侧布置外,其余功能区均布置于渝怀铁路左侧。

铁路货运中心根据地区物流运输需求,设置到发场、集装箱作业区、件杂货作业区、煤炭装卸作业区。结合龙头港物流园区规划,为提高园区土地利用效率,铁路货运中心站到发场临靠渝怀铁路左(北)侧布置,集装箱作业区、件杂货作业区邻靠物流仓储区南侧布置,横列于货运中心到发场北侧;煤炭装卸区纵列于到发场东端紧邻散货码头作业区。集装箱作业区配置龙门吊进行装卸作业,件杂货作业区采用叉车装卸,卸煤线采用翻车机卸车,配煤线选用高效、环保的快速定量装车系统装车。

铁路货运中心站各场、区布置受物流园规划和工程条件所限,没有更多的选择,所以铁路货运中心站的方案研究更多关注的是站、园的匹配协调细节,主要针对集装箱装卸线是否贯通重庆上行方向进行方案比选:

方案I:集装箱装卸线仅贯通涪陵方向和重庆下行方向,不具备在集装箱装卸线直发重庆方向集装箱班列条件,车站平面布置详见示意图6。

图6龙头货运中心站(方案I)平面布置示意图

方案II:货运中心场坪较方案I整体东移300m,集装箱装卸线与重庆方向和涪陵方向贯通,可在装卸线直发重庆、涪陵两个方向集装箱班列,煤炭装卸区侵入码头作业区,车站平面布置详见示意图7。

图7龙头货运中心站(方案II)平面布置示意图

综合分析比较,方案一虽作业效率略低,但具有工程投资省,与物流园区规划匹配性较好,园区土地完整性好,利用率高的优势,宜采用方案一,即集装箱装卸线仅贯通涪陵方向和重庆下行方向方案,重庆方向不具备集装箱班列直发条件。

6.2配套联络线建设方案

货运中心站通过两端配套建设的联络线与渝怀铁路并行贯通,其次要货物交流方向怀化端联络线接轨点宜选择涪陵西站,近期可建设1条联络线,预留上行联络线建设条件。重庆端联络线将承担大量疆煤运输,宜按双线规模一次建设,其接轨站点可选择在渝怀线既有站或区间增设站点接轨,两种接轨方案各有所长,需在货运中心站项目建设过程中根据工程、技术、经济多层面深入细致的比选确定。

7.结语

涪陵地区货运中心站的建设是涪陵区发展港口现代物流业的迫切需要,是重庆市实施“疆煤入渝”战略的必要支撑,也是调整重庆市物流、港口产业结构和布局,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增强区域经济整体竞争力的大势所趋。涪陵地区货运中心站的建设通过优化整合地区铁路货运设施,从根本上解决了困扰涪陵区多年的铁路货运能力严重不足的难题,将成为未来推动涪陵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对区域产业提档升级具有明显促进作用。推荐的涪陵区货运中心站位置合理,建设方案具有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建议尽快立项,积极推动货运中心建设。

参考文献

[1]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龙头港货运中心铁路支线预可行性研究总说明[R].成都.2011

[2] 重庆市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重庆市涪陵龙头山港口物流综合产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R].重庆.2010

[3]GB50091-2006.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6

[4]铁建设[2008]58号.铁路货运中心设计暂行规定[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

姓名:喻涛

出生年月:1968.06

性 别:女

学 位:学士

篇10

1)“前港后园”模式。

以重要的枢纽港区为依托,在其周边修建配套物流园区和保税区,提供包括仓储、分拣、报关、配送等相关服务,让水运客户能够便捷的享受“零换乘”的物流服务。

2)发展区域及国际物流。

一个现代化的港口必然对其所在的区域产生重要影响,充分发挥地缘优势,打通物流通道,是未来港口发展的方向。因此,港口在其布局及功能开发方面要充分考虑前瞻性、战略性,并应具有国际视野。充分考虑所在区域物流需求的基础上,兼顾发展与全球物流和跨国物流相匹配的服务。

3)打通外联通道。

枢纽型的港口需要拥有包括硬件、软件的双重外联通道。不仅需要打通港区与外界的铁路、公路、航空等硬件通道,同时也必须要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信息通道。只有这样,才能为客户提供“铁-公-水”联运和高效便捷信息化的服务,提升港口的现代化水平和服务能力。

2长江上游港口物流发展建议

随着长江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川渝为核心的长江上游港口物流发展也必然迎来历史性发展良机。将港口由传统的交通站点转化为物流网络节点是发展方向。

1)完善港口物流中心基础设施。

港口未来需要具备可以提供物流集散、货物存储分拨配送、国际物流服务、市场交易、信息管理、服务咨询和增值等功能。由此,港口在其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就需要进行资源的重新整合优化,通过有针对性地按照国际化、标准化的要求进行升级改造,使港口功能适应未来集装箱多式联运和物流网络节点的要求,以全面提升港口竞争力。

2)优化港口物流链条。

长江上游川渝两地的港口发展既面临相同的机遇,同时也存在相互之间的竞争。但从整个物流产业链的发展而言,两地的港口发展应该树立大局观,具备国际视野。应该跳出地缘观念,从如何优化长江上游物流链的角度出发,合理地定位各港区发展方向,优化资源配置,让长江上游港口物流发展形成合力,让每个港区的发展都能突出特色,实现优势互补和互惠共赢。按照梯次布局的理念,以长江干线重庆、涪陵、万州、宜宾、泸州等几大港区为枢纽,分析区域内产业布局及物流走向,结合铁路、高速公路及民航网络的布局形态,将长江上游的物流链条进行整体打造和优化。

3)推进物流信息化建设。

以整个物流链为对象,构建辐射全程的信息平台,实现企业、客户及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互通共享[3]。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港口服务的效率和便捷度。运用EDI等相关技术,打造港口之间、港口与服务对象之间、港口与管理部门之间的有机整体,扩大信息服务的范围、提高服务的水平。

4)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物流市场体系。

尊重市场规律、提高服务能力,建立健全市场预警机制,优化产业发展规划。整合优化现有港口资源,引导企业向综合物流链延伸,提升港口核心竞争力。鼓励企业朝着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5)鼓励发展港口的第三方物流。

港口作为一个可遇不可求的稀缺资源,拥有其独有的优势。港口企业完全可以依仗自身独有的特点制衡多式联运中的其他运输方式。从而让港区及其周边的物流园区在整个物流链中处于主导地位,吸引其他交通通道围绕自身建设发展。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