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意见建议范文
时间:2024-02-27 17:50: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安全管理意见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为适应我区城乡一体化进程,按照加快乡村城镇建设的步伐,保证我区农村新型社区建设质量和施工安全,加强农村建设工程的建设指导,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基本准则
为贯彻我国“建设单位(业主)负责,施工单位保证,社会监理,政府监督,用户评价”的质量管理制度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按属地化管理的原则乡、镇土地整理项目、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以当地乡、镇政府负责质量、安全管理,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区建筑施工安全监督站作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技术指导单位进行指导。工程建设应按照《四川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第二十三条村镇的建设项目应当进行设计。……二层以上的住宅、宿舍和其它混合结构的民用建筑,或跨度在六米以上的单层民用建筑……。第二十八条承担本条例第二十三条所列建设项目的设计、施工单位,必须具有相应的资质等级证书……的规定,工程建设参与单位(人员)应具备相应能力;工程建设施工单位应建立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工程建设应严格按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标准施工、及时进行检查验收;工程建设施工质量技术资料应当齐备。
二、应遵照的基本建设程序
1.办理相关工程报建手续;
2.委托施工图设计(施工图设计时应依据地质勘察报告),应通过施工图审查;
3.确定监理单位(监理单位应编制监理规划和监理细则);
4.确定施工单位(施工单位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制定质量保证措施);
5.依据施工组织设计或方案组织施工建设;
6.工程竣工验收,交付使用。
三、工程建设各参与责任主体质量行为要求
1.建设单位:
受区政府委托负责组织建设单位(农户),主要组织、协调、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在施工过程中的相关活动;
2.施工单位或施工责任人:
1)新型社区建设的施工单位或施工责任人应围绕所承担的工程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2)施工单位或施工责任人应具有相应的工程建设资质或资格,具备所承建工程的技术、设备和资金能力;
3)工程建设施工单位或责任人应取得相应的资质或资格(如:取得资格的农村工匠);
4)工程施工人员应当具备本工作(种)所要求的资格及相应的技能。
3.监理单位:
1)监理单位应具有相应的监理资质;
2)监理人员应具有相应的执业资格;
3)项目监理组应依据监理规范、监理大纲和监理细则进行监理,并作好相关的监理资料。
4.勘察、设计单位:
1)勘察、设计单位应当按规定参加重要部位的检查验收,包括:地基验槽、地基处理质量验收、基础验收、主体验收、竣工验收等;
2)设计单位应及时签署设计变更文件。
四、施工质量控制要求:
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工程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标准组织施工:
1.工程建设所用的原材料(如钢材、水泥、砂石、砖等)、建筑构配件必须具有合格证,材料进场时必须按规定进行进场的复检,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不得使用(检验的频率按相关规范进行);
2.隐蔽工程在隐蔽前,应通知相关各方人员参加检查、验收,形成验收文件;
3.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应当送法定资质单位进行检测(试件的取样按相关规范进行);
4.施工质量检查应依据:班组自检、互检——专职质检员检查——监理检查的原则进行,重要的环节应通知质监站进行监督检查。
五、工程建设施工资料要求:
1.施工过程中的资料应及时、准确、完整,重点保证质量控制资料(包括原材料、隐蔽记录、试块或试件、功能性和安全性的检测资料、重要的设计变更等);
2.工程竣工验收后,应提交完整的工程建设资料,资料应按规定整理成册。
六、施工安全管理要求:
1.建立、健全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2.施工单位加强安全教育、管理、检查(以书面记录为准);
3.各施工现场必须设置专职安全管理人员;
4.施工现场临时用电依据《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规范》,必须形成TN—S系统,保证用电安全;
5.工程施工到主体2米时,必须搭设外防护架进行封闭施工,严禁“”施工;
6.施工现场所使用的机械,应当完好,施工过程中应加强维护保养;
7.塔吊、物料提升机等重要的机械,使用前必须按规定进行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8.施工现场监理人员应依据《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条例》履行监理职责;
9.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站应按工程进度对工程各施工阶段进行安全检查和评价;同时,不定期的组织安全巡查,保证施工安全。
七、技术指导单位的工作:
篇2
一、明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要求
今后一个时期,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牢牢把握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工作“三个一”的总体要求(即:咬住一个指标——安全生产控制指标,确保不突破省下达指标;明确一个方向,通过保证安全投入和提高安全生产违法违规成本,促进各责任主体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关注一个重点,关心农民工的生命安全与职业健康,改善农民工的作业和生活环境),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坚决遏制重大事故,标本兼治,全面降低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事故总量。
二、进一步明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管职责
(一)房屋建筑、市政工程和土木工程的监管。
1.依法应当办理建设工程施工许可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市区(含*区、*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下同)由市建设局负责安全监督,各区建设局配合;各县(市)范围内的工程,由当地建设局(建管局)按照本级政府职责分工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市建设局负责业务指导。
2.新建临时建筑工程,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当地乡镇政府(街办)实施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建设、安监部门负责业务指导和监督检查。规划部门应在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发出后5日内,把许可情况抄送当地乡镇政府(街办)。
3.造价小于30万元或建筑面积小于300平方米的房屋建筑和村镇基础建设工程,实行属地管理,由当地乡镇政府(街办)负责监管,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照职能分工负责业务指导。
4.农民自建住宅的安全生产监督,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由当地乡镇政府(街办)监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业务指导。
(二)房屋建筑装饰装修(含二次装修)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1.依法应当办理建设工程施工许可手续的建筑装饰装修(含二次装修)工程,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2.工程投资额在30万元以下或者建筑面积在300平方米以下,可以不申请办理施工许可证的非住宅装饰装修工程,由房产主管部门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3.住宅竣工交付使用后的装饰装修由房地产主管部门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三)拆除工程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1.市区拆除工程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实行“分工负责、互通信息、协调配合”的管理模式。拆除工程应发包给持有相应资质的拆除企业。市拆迁主管部门应根据拆迁许可项目负责监督。市拆迁主管部门应负责监督拆除企业到市建筑工程安全监督站办理安全报监手续。市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站负责拆除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
2.县(市)范围内的拆除工程,由县(市)建设局、建管局或拆迁主管部门按照本级政府职责分工,负责拆除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3.农民自建房屋的拆除,由当地乡镇政府(街办)负责安全生产监管工作。
(四)其他专业工程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1.特种设备的安装和使用由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其中,房屋建筑工地和市政工程工地用起重机械的安装、使用的监督管理,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安全生产监督)。
2.水利、港口、交通等专业建设工程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由其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实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三、协调把好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管关口
(一)加强行政许可管理。
1.建设工程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办理各项审批手续。依法应当办理建设工程施工许可和其他法定审批手续的工程,建设单位不主动申办审批手续,故意违法或规避政府监管,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建设单位承担连带责任。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审批发放施工许可证时,应当依法严格审查,凡是不具备开工条件、施工企业没有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以及没有办理安全监督手续的,不得发放施工许可证。
2.新设立建筑业企业或建筑业企业资质升级时,相关部门应当严格按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全面进行审查,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不予推荐上报。发现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建筑业企业不再具备规定的安全生产条件或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应当立即提请发证机关依法暂扣或者吊销其安全生产许可证。
3.进一步完善建筑施工安全报监制度。安全报监工作要抓住重点,切实抓好项目负责人、专职安全员的数量和资格审查。加强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技术方案的编制、审核、审批程序和编审人员资格的审查,认真做好安全技术交底、使用前的验收。把易引发群死群伤事故、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技术方案的编制和专家论证工作作为重点进行监管。严格执行施工现场起重设备登记制度。进一步完善施工现场重大事故应急预案,提高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定期组织演练。
(二)严把市场准入关。
1.建设单位在发包工程时,应当合理编制标底,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用作为不可竞争费用单列,不得压减克扣。工程必须发包给持有相应的企业资质和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建筑企业。提倡建设工程总承包,严禁建设单位违法肢解发包或指定分包工程。建设单位应当优先选用近两年来安全生产业绩好、无重大安全生产事故、施工业绩优良的企业、项目负责人,各招投标管理机构应当加强监督指导。
2.规范专业分包和劳务分包行为,强化二次发包的监管。建设单位、施工企业在进行专业发(分)包、劳务分包时,必须严格按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规定,发包给有相应企业资质和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建筑企业,把企业资质和安全生产许可证送项目总监审查后,报安全监督机构备案。严禁把工程发包给无资质企业或“包工头”。严禁建筑企业转让、出借企业资质或者以其他方式允许他人挂靠承接工程。
3.严格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度。没有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和没有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的项目负责人一律不得承接建设工程。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建筑企业、项目负责人和项目总监,由事故发生地建设或其他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有责任的建筑企业、项目负责人和项目总监不少于3个月的整改期。整改期间,不得承接新的工程。整改期满,由企业申请,经事故发生地建设或其他行政主管部门考核评估合格后,恢复参加招投标活动。
(三)切实加强从业人员管理。
1.切实加强对建设工程项目负责人、专职安全员、监理工程师的管理。工程施工阶段,项目经理、专职安全员、现场监理人员不得在其他项目兼职。中标的项目经理、总监理工程师,除辞职或者被单位除名的、确因健康原因无法继续履行职责的、工作不力被建设单位要求更换的、被依法吊销资格等级证书、降低资格等级不能继续履行职责的、因涉嫌违法被依法采取强制措施等情况外,不得更换。确因上述原因需更换的,由施工企业申请,建设单位认可,报当地建设工程安全监督机构登记后,到招标办备案。
2.加强特种作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各类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有权部门颁发的特种作业操作证上岗。同时,必须参加专业培训,熟练掌握建筑行业相关专业强制性标准、行业规范,以及施工现场危险源和应急救援的处置办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监察力度,对违反规定的企业依法实施行政处罚。
3.加强进城务工农民施工安全意识和技能的培养工作。做好务工农民的教育培训工作,是每个用工企业的责任。各级建设和其他行政主管部门要做好教材编写和企业的师资培养工作。各用工企业负责对从业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务使广大建筑业从业人员了解建筑施工高危险行业的安全生产基本要求,提高安全生产素质和规避事故的能力,形成人人关心和重视施工安全的良好氛围。
四、强化行政执法监督检查
各地要深入做好贯彻实施《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与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相关的法律法规,强化执法监督,加大检查整治力度。要坚持组织开展对建设工程各方主体履行安全生产职责情况的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事故隐患要立即督促整改,并及时复查跟踪,确保整改到位。安监、建设和其他相关行政主管部门要定期对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范围内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状况进行多角度、全方位分析,找出易诱发事故的类型、原因和安全生产管理薄弱环节,制订相应措施,并建筑工程安全生产形势分析报告。安监、建设和其他相关行政主管部门要健全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制度,定期检查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建立和落实情况、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情况,并结合重大事故暴露出的问题、专项整治中发现的问题以及监管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确定重点监督检查地区,落实相应的监管措施。各地要建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预警提示制度,在重大节日、重要会议、特殊季节、恶劣天气到来和施工高峰期之前,认真分析和查找本行政区域建筑工程安全生产薄弱环节,深刻吸取以往事故的教训,有针对性地提前进行安全生产部署。
篇3
为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工作,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实现安全生产状况逐步好转,根据《安全生产法》、《煤炭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4〕2号)、《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国务院令第446号)、《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5〕18号)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重要性、指导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对象与范围
1.本指导意见所指的小煤矿是年生产能力30万吨及以下的煤矿,包括基建、技改、资源整合及正常生产的各类矿井。年生产能力30万吨以上的煤矿、国有重点煤矿企业中的小煤矿和其他国有小煤矿,可参照《关于加强国有重点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指导意见》(安监总煤矿〔*6〕116号)执行。
(二)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2.加强安全基础管理是加强小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迫切要求。我国小煤矿占矿井总数的90%左右,其产量占总量的三分之一。但是,小煤矿安全生产条件差、生产工艺落后、安全投入不足、安全责任不落实、规章制度不健全、安全管理不规范、安全培训不到位等安全基础管理薄弱的问题突出,违法、非法生产的现象时有发生,事故死亡人数和重特大事故起数占全国煤矿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安全生产状况十分严峻。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工作,对落实国务院确定的从*5年下半年算起,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解决小煤矿问题,实现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到2010年明显好转的目标,任务十分紧迫和重要。
3.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是实现煤炭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小煤矿是我国煤炭开采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促其健康发展,必须依法关闭非法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破坏资源、污染环境、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小煤矿,通过资源整合、技术改造,改善矿井安全生产条件,淘汰落后的生产能力。与此同时,必须加强安全基础管理,实现小煤矿安全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小煤矿基础薄弱、事故多发的状况。
(三)指导原则和目标
4.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要坚持“安全发展”的科学理念,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保护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职业健康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重点遏制瓦斯、水害、火灾、顶板等重特大事故;坚持企业负责、政府监管,企业要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健全自我约束机制,地方人民政府要落实安全监管的主体责任,切实加强本地区小煤矿安全生产监管工作。
5.在完成煤矿瓦斯治理、整顿关闭两个攻坚战工作任务的同时,通过加强安全基础管理,到2010年,小煤矿安全生产条件明显改善,从业人员素质明显提高,生产安全事故明显下降,安全生产水平明显提升。实现“煤炭工业‘十一五’规划”的要求。
二、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升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水平
(一)建立健全小煤矿企业安全管理机制
6.完善矿井安全管理人员的配置。矿井设立矿长,安全、生产、机电副矿长和技术负责人(技术副矿长,总工程师,下同)等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具有煤矿安全生产相关专业中专(含中专)以上学历、从事煤矿安全生产相关工作3年以上的经历,其中矿长还必须具备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岗位2年以上的工作经历。生产、辅助单位要配齐具有相应安全生产管理资格的安全管理人员。
7.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小煤矿必须明确企业法定代表人(包括煤矿的实际控制人,主要负责人,下同)、分管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生产辅助单位、职能机构和各岗位人员承担的安全生产责任,把安全生产的责任逐级逐项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和各岗位人员,形成健全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体系。
8.明确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责任。小煤矿企业法定代表人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负责全面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组织制定落实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配齐安全管理人员,落实管理人员下井跟班制度;保证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保障职工安全生产的合法权益,落实职工安全培训;组织安全检查,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时报告和组织事故抢救;主动接受并积极配合安全生产执法检查,认真整改存在的问题;建立和维护企业安全生产诚信。
9.建立安全监督检查制度。矿井设立专职安全管理机构,配备足够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其中配备专职安全检查人员不少于5人,并确保每班都有专职安全检查人员在井下检查监督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
10.落实安全办公会议制度。小煤矿每周至少由煤矿企业法定代表人主持召开1次安全生产办公会议,专门研究解决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办公会议决定事项要明确责任,形成纪要,并在下次会议检查落实,留有记录。
(二)加强安全生产技术管理
11.建立技术管理体系。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建立以技术负责人为首的技术管理体系,技术负责人对煤矿安全生产技术工作负责。矿井设立技术管理机构,配备采矿、通风、机电、地质及测量等专业技术人员。技术人员必须具备中专以上学历。
12.加强技术基础工作。技术负责人负责制定矿井灾害预防计划,加强矿井灾害预防工作。要严格按照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的规定绘制矿井相关图纸,图纸要符合技术规范的要求并与实际相符,采掘工程平面图每半月要实测填图一次,并按有关规定及时向煤矿安全监管部门报送相关图纸。对矿井地质情况、开采情况、周边矿井采空区情况等要由技术人员定期进行分析,针对性的采取安全技术措施,并形成完整的技术基础资料。严禁超层越界开采。
13.确保矿井生产系统完善可靠。矿井和采区生产布局科学合理,回采工作面采用正规壁式采煤方法,严禁巷道式采煤,确保系统完善,运行可靠。年产6万吨及以下的矿井、年产6万吨以上矿井的一个采区只准一个采煤工作面,两个掘进工作面同时生产。
14.加强矿井“一通三防”的技术管理。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制定并落实“一通三防”专项措施,确保系统安全可靠。每旬组织1次对矿井全面测风,对采掘工作面和其他用风地点,应根据实际随时测风,严禁采掘工作面微风或无风作业。对风门、局扇等设施明确专人看管和维护。矿井必须安装瓦斯监控系统,并确保传感器安装符合规定,系统完好,监控有效。采掘工作面要配备专职瓦斯检查工,及时检查瓦斯、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情况,杜绝超限作业。煤与瓦斯突出煤层必须落实“四位一体”的防突措施,掘进工作面实现“三专两闭锁”。矿井按有关规定建立瓦斯抽放系统,并保证有效使用。开采自然发火煤层必须落实综合防灭火措施。所有矿井都要建立防尘系统,落实综合防尘措施。
15.加强矿井水害防治的技术管理。严格执行“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水害防治十六字原则,落实“防、堵、疏、排、截”五项综合治理措施。受水威胁的矿井和区域必须建立探放水队伍,配齐探放水设备。技术负责人每季度组织一次对矿井水情调查,查明矿井和采区水文地质条件,制定水害防治的专项措施。
16.及时解决安全生产技术问题。技术负责人每月组织一次技术分析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安全生产技术问题。重大安全隐患或技术难题,应聘请相关专家进行分析论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安全生产。经专家论证,矿井在技术上不能保证安全生产的,要立即停止生产。
(三)加强安全生产现场管理
17.落实企业法定代表人和管理人员下井带班制度。企业法定代表人每月下井不得少于10次,生产、安全、机电副矿长和技术负责人每月下井不得少于15次。井下每班必须确保至少有1名矿级管理人员在现场带班。带班人员要做到与工人同下同上,深入采掘工作面,抓安全生产重点环节,督促区队加强现场管理,把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各项措施细化落实到区队和班组。
18.落实现场管理制度。煤矿要严格落实井口检身制度,严禁人员酒后或带火种等下井。要建立各生产、辅助单位现场安全管理制度,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和班组长必须坚持作业现场带班,加强现场检查和安全管理,严格按照安全规程、作业规程、操作规程组织生产,从严查处“三违”现象。现场存在安全重大隐患时要立即停止作业,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存在险情时必须立即将人员撤出到安全地点,并及时上报。
19.加强现场作业管理。每个采掘工作面开工前必须编制作业规程,制定安全技术措施,经煤矿技术负责人批准并向现场人员贯彻后认真执行,生产和辅助单位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对贯通巷道、排放瓦斯、处理自然发火、探放水等工作,煤矿技术负责人要到现场指挥和管理。
20.加强现场的顶板管理。井巷推广使用锚喷支护,回采工作面采用金属液压支护,*8年底淘汰木支护,严禁无支护从事采掘活动。要建立采掘工程质量班组验收标准和办法,严格当班的质量验收,及时解决存在的质量隐患和安全问题,确保采掘工作面支护优良和作业安全。
21.加强矿井机电管理。建立设备定期查验、检测、维护、保养和检修制度,保证设备完好;杜绝电气设备失爆,严禁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机电设备;完善供电系统和规章制度,严格按规定实行双回路供电,定期检修供电线路、设备,保证矿井用电安全。
22.加强爆破材料和放炮作业的管理。建立健全爆破材料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爆破材料的储存、运输必须严格遵守《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严禁使用非矿用安全型炸药;保证矿井爆破材料“领、用、销”的数据记录真实、一致;煤矿井下爆破作业必须严格遵守《煤矿井下爆破作业规程》,坚持“一炮三检”(装药前、放炮前和放炮后分别检查现场瓦斯,瓦斯超限停止操作)和“三人连锁”(班组长、安检员、专职放炮员三人共同认定后,才许放炮)放炮制度。
23.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建立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制度,制定年度达标计划和考核标准,努力实现小煤矿采、掘、机、运、通等系统及地面设备设施的安全质量标准化。
24.落实职业危害的防治。配备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检测和防护设备与装置,认真落实现场防治呼吸性粉尘、噪声、有毒有害气体的措施,切实改善井下作业环境;如实申报作业场所职业危害情况。按标准为职工免费配备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四)加强隐患排查的管理
25.建立安全生产投入长效机制。按有关规定提足用好安全生产费,维简、折旧等费用,保证隐患整改的资金投入。每年制定安全资金提取和使用计划,安全资金要设立专用账户,专款用于安全技术措施和隐患治理。对重大安全隐患治理要制定专门计划,落实资金,明确专人负责。
26.加强隐患排查整改。煤矿建立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制度,明确日常排查、定期排查和分级管理的任务、范围和责任。矿井每月至少组织一次全面的、以隐患排查为主要内容的安全大检查,生产辅助单位安全管理人员和班组长负责随时进行隐患排查。煤矿对查出的各类隐患要进行登记,落实整改措施和责任人员,限期进行整改。整改结束后,按规定由煤矿企业法定代表人或主管负责人组织进行验收。每季度向县级以上地方政府煤矿安全生产监管的部门提交隐患排查整改书面报告。
27.认真做好停产整顿、节日放假停产检修和复产验收工作。停产整顿的小煤矿要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内容、方法和安全技术措施,限期完成整改。节日停产放假或检修的矿井必须制定和采取保障安全的措施,恢复生产前,煤矿企业要制定具体的复产方案,落实安全保障措施,对员工要集中进行安全培训教育。煤矿整顿、整改完毕后要向政府相关部门申请验收,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煤矿不得恢复生产。
(五)加强建设项目的安全管理
28.严格执行煤矿建设项目核准制度。新建、资源整合、技术改造矿井的生产规模,应符合煤矿建设项目产业政策。新建、改扩建煤矿项目,必须由项目单位提交项目申请报告,报有关投资主管部门核准后,方可建设。“十一五”时期,各地区一律停止核准(审批)30万吨/年以下的煤矿新建项目。
29.实施煤矿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煤矿建设项目必须编制《安全专篇》,通过安全设施设计审查后组织施工。项目竣工后经验收合格并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等相关证照后方可投入生产,确保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30.加强对建设项目的安全监管。资源整合、基建和技术改造的矿井,必须按照设计进行施工;严禁资源整合期间突击生产,严禁基建过程中边施工边生产,严禁在改扩建区域进行生产。施工单位要制定安全施工措施,按照设计核准的建设工期组织施工,确保施工期间的安全。建设单位对煤矿建设施工安全负相应的管理责任。
(六)加强劳动组织和用工培训管理
31.加强作业现场劳动组织管理。煤矿必须严格按煤炭生产许可证登记能力组织生产,实行科学的定额定员管理,严格控制入井人数。建立井下人员管理系统,对井下人员实行入井、升井登记制度,实时掌握井下人员情况。严禁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组织生产。杜绝两班交叉作业。
32.严格井下从业人员准入标准。煤矿对招用的井下从业人员(包括农民工),必须按规定到当地劳动保障部门办理录用、备案手续,完成其就业前的培训,依法与从业人员签订劳动合同,依法参加工伤保险,并为井下作业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严禁使用女职工和未成年工从事井下作业。
33.严禁以包代管或层层转包。煤矿不得将井下采掘工作面和井巷维修作业进行劳务承包。煤矿实行整体承包生产经营后,未重新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和煤炭生产许可证的一律不得生产。煤矿违规将工程(业务)或经营权发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或自然人,对该组织或自然人招用的劳动者,由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发包方承担用工主体责任。
34.保证安全培训条件。煤矿要明确培训管理责任,制定教育培训计划,落实培训场地、经费、教材、教员及必要的实验仪器设备,确保按规定落实对职工的培训。自身不具备安全培训条件的小煤矿,必须与具备资质的培训基地签订教育培训协议委托培训。
35.落实全员安全培训。煤矿对新招入矿的井下作业人员,必须进行不少于72学时安全教育和培训,考核合格并在有经验的职工带领下实习满4个月后方可独立上岗作业。井下作业人员每年接受教育培训的时间不少于20学时。煤矿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相关机构培训合格取得相应资格证后方可上岗工作。
(七)加强应急管理和事故处理
36.加强应急管理建设。煤矿要制定年度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并根据实施情况及时修改完善;编制事故应急预案,完善应急救援制度,并报当地政府和相关机构;确定事故或紧急状态下的防范避灾、救灾措施和处置程序,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物资设备,定期组织培训和演习。
37.保障应急救援能力。根据国家相关规定设立矿山救护队,配备救护装备;不具备单独设立救护队条件时,应当落实兼职救援人员,并与就近的救护队签订救护协议或联合建立矿山救护队,保证事故发生后能得到及时救援。
38.严格落实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煤矿企业负责人应按规定及时报告有关部门并积极组织抢险,不得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严禁发生事故后逃匿;支持和配合事故调查工作,不得提供伪证和虚假情况;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认真吸取事故教训,开展警示教育,制定实施切实可行的整改和防范措施,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按规定及时存储或补齐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保障事故抢险、救灾和善后处理资金。
三、加强小煤矿安全监管,扎实推进安全基础管理工作
(一)健全小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管机制
39.落实小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管。政府作为小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管主体,要完善小煤矿安全监管机制,充实和加强本地区煤炭行业安全监管力量,制订本地区煤矿安全发展的整体规划,研究制订有利于煤矿安全生产的地方法规、规章制度和政策措施,依法组织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推进小煤矿加强安全基础管理,实施煤矿的整顿关闭。小煤矿要自觉服从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监管。
40.健全相关职能部门煤矿安全监管责任制度。煤炭行业管理、安全监管监察、国土资源、劳动保障、工会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相互配合,统一行动,落实对小煤矿的安全监管责任。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煤矿生产中的违法、违规和非法生产行为。对不服从政府依法监管,存在非法、违法行为的煤矿,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给予罚款、停产整顿、吊销相关证照、依法关闭等行政处罚。
41.严肃事故查处。严格依法依规追究事故责任人特别是直接责任人的责任,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发生事故的小煤矿主要负责人要予以资质处罚:对发生一次死亡3至9人责任事故或一年内连续发生两起一次死亡1至2人责任事故矿井的主要负责人,暂扣其《安全资格证书》和《矿长资格证书》,责令参加复训,合格的退还其两个资格证书,不合格的吊销其《安全资格证书》和《矿长资格证书》;对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含10人)或一年内发生两起一次死亡3至9人责任事故矿井的主要负责人,吊销其《安全资格证书》和《矿长资格证书》,5年内不得颁发。
(二)扎实推进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工作
42.加强组织领导。煤炭行业管理和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工作的领导,明确职责,完善工作机制,精心部署,周密安排,层层抓好落实。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要组织制定加强安全基础管理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
43.发挥员工监督作用。小煤矿要组织员工参与、监督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保障从业人员对安全生产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切实维护从业人员的合法权益。要认真落实特聘煤矿安全群众监督员制度,为群众监督员履行职责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充分发挥群众监督员的安全生产现场监督作用。
篇4
【关键词】安全管理;建筑施工;问题;策略
建筑施工是需要多个单位,多种工种相互协调和相互协作的复杂工程。建筑施工的环境多变,劳动的强度大,施工中危险因素较多,容易发生事故。这对于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以及企业发展都会造成重大损失,所以,建筑施工中加强安全管理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安全管理就是为了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以及施工设备与财产安全,对施工项目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和协调的活动。有效的安全管理能够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保证建筑施工的质量,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全面认识和分析施工中安全管理的存在的问题,并且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1、安全管理有利于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提高工作积极性
建筑施工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安全意识相对淡薄,容易导致事故发生,对员工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在建筑施工中,进行有效的安全管理,注重对施工人员的专业培训,有利于提升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专业素质,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提高工作的效率和积极性。
2、安全管理能够保证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
有效的安全管理对施工的项目进行计划,组织和协调,保证施工有条不紊地进行,施工人员按照安全管理的规定进行现场的操作和生产,有利于保证施工的进度和施工的质量,保证工程按期交付。
3、安全管理有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安全事故的发生会给企业的发展会带来重大的消极影响,损害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安全管理能够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管理,及时修正和调整施工过程中不符合安全管理要求的行为,保证工程建设安全进行。建筑施工的安全性能够稳固整个建筑施工单位的基础,会形成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建筑企业的市场的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相关单位的安全管理意识得到了提升。但是在建筑施工中,安全管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1、建筑施工中各方面主体责任不明确
建筑施工是复杂的工程,建筑施工的安全生产涉及到不同的主体和单位,只有各单位相互协调,保证自己责任范围内施工的安全和质量,才能促进整个工程的顺利进行。但是,在实际的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并没有明确规定各方面主体的责任,导致在施工的过程中,遇到一定的问题,各相关主体会相互推诿,造成施工管理的空白,导致出现安全事故缺乏及时有效的救助。建筑施工中各方面主体责任不明确会使得企业忽略制定企业的内部应急预案,当发生事故时不能及时采取措施处置,造成重大的损失。
2、相关工作人员缺乏安全保护的意识
在很多的建筑企业中,从企业领导到现场施工人员普遍存在着重效益轻安全的错误的思想意识,没有正确处理安全与效益的关系,没有深刻认识到建筑施工中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此外,安全管理在经济效益、施工质量以及工期等因素的影响下被渐渐忽略了。在建筑施工中,施工单位为了节省成本甚至挤扣安全生产的费用,造成建筑施工中没有充足的资金投入到安全管理中。这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雇佣缺乏专业技术的民工,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就直接进入工地作业,为施工埋下重大的安全隐患。
3、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和奖惩机制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缺乏完善的监督机制和奖惩机制,使施工单位没有安全管理的压力,存有侥幸的心理,在施工中只重视眼前的效益而忽视了安全管理带来的长远利益和隐形效益。此外,由于缺乏完善的监督机制和奖惩机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施工单位安全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施工单位在安全管理上投入不足,严重影响施工的安全和质量。
三、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
1、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生产的意识
首先,在建筑施工中要深刻认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树立安全施工的思想。安全管理直接关系到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是建筑施工单位发展的基础。建筑施工单位的领导要将全面认识安全管理与经济效益的关系,重视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加大对安全管理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投入,使安全管理工作切实落到实处。其次,要重视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安全管理的首要任务是保证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安全教育要以人为本,以施工人员为中心,通过进行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宣传活动,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还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专业培训,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对员工进行专业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让员工熟练掌握施工的新工艺,熟悉新型机械设备的操作程序,并且培训后要经过专业考核方可持证上岗。此外,安全教育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贯穿于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全过程。安全教育还要根据受教育者的具体状况,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提高安全教育的有效性。
2、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制
首先,进行安全管理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的组织机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有利于相关安全法律法规的落实,是建筑施工安全进行的有力保障。安全管理组织机构主要的职责是组织相关人员与单位对在建筑施工中出现的安全问题进行研究和决策,并且还要监督和落实施工单位安全管理的日常工作。其次,安全管理要配备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要熟悉安全的规范和知识,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并且有丰富的管理经验。最后,实行安全生产的责任制。在安全管理中明确各部门和各岗位的责任有利于施工的规范进行,保证施工的安全和质量。因此,在建筑施工中,从部门、班组到具体的岗位都要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责任,并且要严格落实。对于违反安全生产的行为要进行严厉的教育和查处,加强安全施工的意识,使安全生产的责任得到落实。
3、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的监督机制和奖惩机制
政府部门和相关的建筑施工单位的主管部门要进行积极的配合和合作,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的监督机制和奖惩机制,加强建筑施工单位对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对于违反安全生产规范的施工单位进行严厉的惩罚,积极督促完善安全管理,并进行跟踪监督,保证安全管理得到充足的重视;对于重视安全管理的施工单位要进行及时的鼓励和肯定,并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提高施工单位安全管理的积极性。
四、结语
安全管理有利于保证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在建筑施工中要充分认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全面分析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积极推行安全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制,以及监督机制和奖惩机制,促进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汪军.浅议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现状及其改进措施[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1(5)
[2]兰莎.浅议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5)
篇5
校车安全直接关系到广大学生的生命安全,是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近年来,我区高度重视校车安全管理工作,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保障了全区学生上下学安全。为认真吸取省市县“”校车特大交通事故教训,具有校车安全管理责任的教育、公安、交通、安监等部门以及各乡镇街道,要落实监管责任,密切配合,各负其责,进一步切实加强校车的交通安全监管。
二、建立机构,强化校车管理力量
为切实加强校车管理工作,区政府决定成立由区长任组长,分管安全、交通、教育的副区长任副组长,区教委、区交委、区公安局、区安监局、区质监局、区公安局交巡警支队、区运管处负责人为成员的区校车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教委,负责校车安全管理日常工作。同时,在区教委安信科增挂校车管理科牌子,并从教育系统、区公安局交巡警支队和区运管处抽调工作人员专司其职,具体负责全区校车管理有关工作。
三、管控源头,明确校车责任主体
各中小学、幼儿园是自备专用校车的管理及安全责任主体,各中小学、幼儿园及社会租赁车方是非专用校车管理及安全责任主体,各中小学、幼儿园和非专用校车方主要负责人为校车安全第一责任人。
(一)严格校车准入。学校自备校车必须按照规定办理非专用校车标牌(符合专用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的除外),新购自备校车由区教委核准后,必须购买符合专用校车安全技术条件的专用校车;租用社会车辆时,必须租用有营运资质且符合校车标准的客车,并办理非专用校车标牌。严禁租用未办理非专用校车标牌的车辆运送学生。校车必须每天例检一次,每月保养一次,每季度二级维护一次,每半年安全性能检测一次,并建立检查、维护等“三表”(行车记录表、学习记录表、维修记录表)台账。
(二)严格校车标识。各中小学、幼儿园购置或租用符合安全标准的车辆作为校车时,需喷涂统一外观标识或核发非专用校车标牌。车辆性质发生变化,不再作为校车使用时,需如实填写《校车登记/撤销申请表》,经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区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审批后,到车辆管理所申请办理校车变更登记手续,重新申领机动车行驶证,同时消除校车外观标识和上缴校车标牌。
(三)严格校车驾驶。驾驶校车必须满足下列条件:年龄在55周岁以下,持有相应准驾车型驾驶证3年以上;3年内未发生负同等责任以上重大交通事故,3年内任一记分周期内无累计记满12分,未受过刑事治安处罚,具有交通运输管理部门颁发的相同车型的从业资格证,1年内未出现超载20%和超速50%违法行为及酒驾行为;并且参加了每月第一个星期六由教育主管部门组织开展的交通安全培训。
(四)严格跟车制度。各中小学、幼儿园要加强跟车护送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和安全培训,建立接送车辆教师跟车制度和收车验车制度,设立接送车考勤表,清点学生上下车人数,做到“一个都不能少”。每天值班校(园)长必须对校车每趟次运行情况进行监督,每趟跟车护送老师应提醒校车驾驶人不超速、不超员,对经多次提醒不改的,应向有关部门举报,并建立每日日志。有关部门应根据举报,对校车驾驶人违法驾驶行为进行查处。
(五)严格校园管理。各中小学、幼儿园要严格控制进入校园的车辆,加强校园内车辆行驶管理。教学区和学生生活区实行人行道、车行道分离,划定车辆停放区域,设立警示标志,限制行驶速度,进入学校教学区和学生生活区的车辆时速不得超过5公里。在学生上课和晚自习期间,所有车辆不得进入教学区(除救援、消防等应急车辆外),为师生员工创造一个安全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四、落实管理,确保校车运行安全
(一)严格档案管理。严格校车及驾驶人户籍化管理。区教委要对所有学校和幼儿园的校车及驾驶人进行登记造册,建立电子台账,实行户籍化管理。
(二)严格校车办理程序。学校自备校车(含专用校车)、租用客运企业客车申领校车标牌,应在初审校车和驾驶人资质的基础上填写《区校车标牌申请表》,区教委、区公安局交巡警支队对学校(幼儿园)提出的申请进行校车运行线路的查勘,在查勘许可的行驶线路内同意使用校车的各学校(幼儿园)上交相关材料到区教委及区公安局交巡警支队。区公安局交巡警支队对校车和驾驶人证件进行查验,并核对车辆登记信息、审验信息和驾驶人交通违法、事故情况等,严格做到与校方、校车、校车驾驶人三见面。区公安局交巡警支队在完成上述相关审核查验的基础上,填写《校车登记表》一式三份,报送区公安局车管分所。各学校(幼儿园)到修理厂喷涂统一校车标识。区公安局车管分所要严格按照《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7258―)、《校车标识》(GB24315―)和《专用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GB24407―)等规定,对校车进行认真查验,严格核定校车车载人数,在机动车登记系统中及时录入校车类型、乘员数、学校名称等信息,在《机动车行驶证》副页上签注校车类型和乘员数,并核发校车标牌。租用客运企业的客车用于校车使用,须严格审核客运企业资质,重新审检客运车辆状况,并有明显校车标识方可作为校车使用。2012年2月20日前,区教委要会同区公安局交巡警支队,按照以上程序对我区校车进行一次逐车清理排查,督促其重新换领校车标牌。
(三)严格校车运行管理。校车只能在核定线路或区域内场所运行,禁止跨线路、跨区域接送学生,禁止校车参与非接送学生的活动(租赁校车除外),禁止校车接送学生途中搭乘除护送老师和学生以外的人员或货物。
(四)严格违章处罚。区公安局交巡警支队要严查校车的超速、超员、驾驶资质不合格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一律按上限从严从重处理,并及时通报学校和区教委严肃处理,处理情况应反馈公安、交通部门,并公开曝光。
五、建立机制,提高校车管理实效
(一)落实校车安全管理责任制。区教委、区公安局交巡警支队、区公安局校安支队要督促中小学和幼儿园建立完善校车使用、保养、校车驾驶人日常管理制度。区公安局校安支队要严格落实“五不出校制度”(车况不良、超员、驾驶人资质不合、校车证件不齐、跟车护送老师未到位绝不出校)。凡校车发生超速、超员、驾驶资质不合格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被有关部门查获属实的,公办学校(幼儿园)校(园)长就地撤职,民办学校(幼儿园)第一次予以警告并罚款500元,第二次取消校车资格并罚款1000元,第三次取消普惠性资助,直至取消办学资格。镇乡、街道及辖区派出所、交巡警平台,具体负责本辖区校车的安全监管。
(二)强化巡查处罚机制。区公安局交巡警支队、区运管处要在学校和幼儿园上下学高峰期,加强对校车通行路段和中小学、幼儿园周边道路的路检路查,加强对非法接送学生车辆的整治,从重从严加大处罚力度。
(三)建立部门合作机制。区校车安全管理领导小组每季度要召开一次领导小组会议,听取工作进展情况,研究解决工作中的突出困难和问题。区教委每个月要召集公安、交通、安监等部门召开一次校车管理联席会议,通报校车使用单位交通安全防范责任制度落实情况、校车交通违法和交通事故发生情况,表彰先进集体和个人,推广成功经验,查找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研究解决校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强化校车管理。
(四)完善交通安全教育机制。区公安局交巡警支队、区运管处每年要结合实施“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和交通安全教育进学校宣传活动,通过讲授交通安全教育课、设置交通安全宣传展板、播放交通安全警示教育片等形式,对中小学、幼儿园负责人、教师和学生开展交通安全教育,使学校、家长、校车经营单位、驾驶人和中小学生及时了解、遵守相关规定。大力倡导“六大文明交通行为”、“摒弃六大交通陋习”、“抵制六大危险驾驶行为”,抵制乘坐无牌、无证、无保险的“三无”接送学生车及无营运资质的其他车辆,确保学生交通安全。
(五)优化公交,方便学生出行。区交委合理调配城区公交线路,增设学校周边公交站点。同时积极推进农村片区客运,缓解农村学生上放学交通压力,确保学生安全便捷出行。
篇6
为进一步规范我区幼儿园园务管理工作,指导在园幼儿档案管理工作,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现就我区幼儿园幼儿档案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充分认识建立幼儿档案的重要性
幼儿档案是对每个孩子在幼儿时期所有有价值信息的分类汇总,并结合幼儿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分析、评价,以满足幼儿全面发展的需求。以幼儿成长档案为载体的教育评价工作,可以促进幼儿身体和心理共同健康成长,同时,在建立幼儿成长档案的过程中,通过观察、记录、评价、反思,可以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幼儿档案包括幼儿基本信息园级档案和幼儿个人成长档案两部分,其中:幼儿基本信息园级档案,又称园籍档案,是以园所为单位,汇总登记本园所有幼儿姓名、身份证号等基本信息。建立园籍档案,可以进一步规范园务管理工作,维护幼儿园招生秩序,加强幼小衔接工作。
幼儿个人成长档案,简称幼儿成长档案,是全面记录和反映幼儿健康、语言、社会认知、科学探究等方面的情况,对幼儿个人成长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各种载体的历史记录。
全区各幼儿园均应建立健全和规范管理幼儿档案。
二、幼儿档案的基本内容
㈠园籍档案:包括幼儿所在园所、序号、身份证号、姓名、性别、民族、籍贯、家庭住址、户口所在地、父母基本信息、在园形式、入(离)园日期、爱好特长、健康状况等信息。幼儿在离园进入小学前,幼儿园可以打印统一的《区学前教育登记卡片》并盖章,作为幼儿享受完学前教育的一项纸质记录,存入幼儿成长档案。
㈡幼儿成长档案:凡是幼儿在幼儿园时期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录音、录像、照片等材料均应进行全方位收集归入幼儿成长档案,主要内容应包括:
1.幼儿个体成长情况:记录和反映幼儿健康方面的材料(如幼儿健康、生理、心理健康登记表,卫生、饮食、行为习惯调查表,食物过敏史调查表等);
2.幼儿生活写真:主要反映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趣事的材料;
3.幼儿活动纪实:主要是幼儿在各种节日、大型活动中形成的照片、作品等。
4.幼儿发展水平测评:主要是记录和反映幼儿语言发展方面、参加实践与体验活动方面、对自然常识认知与发展方面、参加艺术活动的材料、记录和反映获奖(表扬)荣誉方面的材料等。
三、幼儿档案管理工作的相关要求
1.幼儿园要建立健全关于幼儿档案材料形成、积累、整理、归档等的制度,并指定一名园级领导分管幼儿档案管理工作,定期对幼儿档案进行检查和监督。幼儿本班教师是幼儿档案管理的直接责任者,负责幼儿档案的形成、收集、整理、保管等工作,幼儿档案的管理应列入幼儿教师的岗位责任制。
2.幼儿园要在每学期初对本园幼儿进行园籍档案的录入、汇总工作,并于每学期开学后的第二个月的第二周按规定格式将园籍档案信息(电子稿)上报区教局基础教育科。
3.幼儿成长档案应及时反馈、评价,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评价幼儿成长档案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赏识性原则——孩子的每一份作品都是他努力的成果,多给孩子鼓励和肯定,让他们在赏识中获得自信;
尊重性原则——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
篇7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大精神为指导,以提高社会管理能力、推进生态平安和谐*建设为目的,依托安全防范科学技术,采用适度超前的防范技术和产品,按照政府投入与社会投入相结合的原则,利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形成符合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安全技术防范体系,为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和全县的改革发展服务。
(二)基本原则。
1、依托实施原则。安全技术防范建设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严格按照已有的安全技术防范建设规定实施,*部门依法严格监督安全技术防范建设标准的执行。
2、整体规划原则。以乡镇为单位统一设计,按照“统一技术规范、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的原则,合理布局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防止出现各自为政、无法联网的问题,确保建成覆盖全县的技防网络。
3、资源共享原则。整合各部门、各单位已经建立监控、报警资源,建立标准接口和统一传输协议的技术应用平台,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
4、多元投入原则。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安全技术防范建设的资金投入,同时广泛吸收社会资金参与建设。以政府投入为主,建设标准接口和统一传输平台;在能发挥市场机制的领域,动员社会力量和资金参与维护和建设。
二、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工作目标。利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建立起有效的公共安全技术防范管理机制、与全县社会治安形势发展相适应的安全技术防范长效机制和科学、合理、高效的监督评估体系;在城市建立比较完善的报警与监控网络,实现重点控制单位、部位全面覆盖,对应控制的区域、场所,实现较大范围覆盖;切实发挥安全技术防范设施在预防、发现、打击犯罪和社会管理中的作用,使社会整体防控能力明显增强。
(二)主要任务:
1、社会面、公共复杂场所的安全技术防范
(1)街面、路口。城区主要街道、繁华地段、城市主要路口、治安卡点,设置报警与视频监控设备,并与*机关联网。
(2)人员密集场所。长途汽车客(货)运站、医院、商场、超市、洗浴中心、酒店、网吧等人员密集场所,设置报警和视频监控设备,并与*机关联网。
(3)公共复杂场所。公园、广场、旅游景点等公共复杂场所和歌舞厅等文化体育娱乐服务场所,设置报警与视频监控设备,并与*机关联网。宾馆、旅店、汽车修理厂安装治安管理信息系统和视频监控设备,并与*机关联网。
2、重点单位、要害部位和企事业单位、学校的安全技术防范
(1)重点单位、要害部位。党政机关、国家战略物资、尖端产品、各类重要物资储备库,陈列、存放重要文物、档案资料和贵重物品的场所,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系统、广电系统、电信系统等重点单位、要害部位,应设置出入口防护控制、周界报警、入侵探测报警、视频监控设备,并与*机关联网。
(2)企事业单位。应根据内部治安保卫工作的需要,在重要部位位置必要的安全技术防范设施。单位的财务室和集中存放现金、票证、贵重物品的部位,重要仪器设备存放或安装部位应设置报警和视频监控设备。
(3)校园区。镇内各中小学、幼儿园,应设置报警和视频监控设备,并与*机关联网。
3、金融系统单位的安全技术防范
(1)金融单位重点场所。货币、珠宝、有价证券、票据的制造或集中存放场所,票据、金融机构的营业和金融信息的运行、储存场所,应设置出入口控制、周界报警、入侵探测报警和视频监控设备,并与*机关联网。
(2)金融单位要害部位。金融单位的营业厅门前及运钞车装卸钱款停放区应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并与*机关联网。
(3)金融单位内部管理设施。金融单位设立的自动柜员机应安装视频监控设备。货币押运车辆应安装符合规定要求的跟踪定位和报警设备。
4、社区、居民住在小区安全技术防范
(1)居民住宅小区应按照安全技术防范规划和标准,设置出入口监控、楼宇对讲及视频监控设备,并与*机关联网。
(2)旧式住宅的居民有条件的,应安装独立报警装置或安装住户报警系统,并与社区报警控制中心联网。
5、危险物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安全技术防范
(1)枪支、弹药、民爆器材储存仓库应安装报警设备;相当于*机关分(县)局级单位的枪支、弹药库、炸药库及民用爆炸物品存储库区应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并与*机关联网;民爆器材的生产、销售、储存单位应建立民爆器材信息管理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并与*机关联网。
(2)易燃、易爆、毒化学品,剧毒、放射性物品,管制药品、致病毒菌等危险物品的集中存放场所,应安装视频监控和报警设备,并与*机关联网。
(3)加油站、加气站应安装视频监控和报警设备,并与*机关联网。
(4)运输危险物品必须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专用运输车辆,安装符合规定要求的跟踪定位设备。
6、交通运输工具安全技术防范
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私家车辆有条件的,应安装安全技术防范设施;有条件的出租车、公交车、长途客运及其它社会车辆也应安装符合规定要求的防盗、防抢劫装置或跟踪定位系统。
三、时间步骤
此项工作共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调查摸底和规划阶段(已完成):在认真做好调查、摸清底数的基础上,统一设计,整体规划,为安全技术防范建设实施奠定基础。
(二)组织实施阶段(*年至2009年6月末):*镇出入口、主要街道、繁华地段、易发案部位等建立公共事业视频监控系统,设置视频监控摄像头55只。整合社会各单位、各部门已有的监控点并与*机关联网,督促没有监控设施的重点单位建立监控系统并与*机关联网,以上点位与*机关实现联网的监控摄像头*年要达到20只,县*机关要建成二级监控中心。同时,积极启动其它安全技术防范工作,以重点单位、要害部门等非政府事权的单位、部门为要点,全面开展安全技术防范建设,使现有的防范设施水平整体提高。
(三)系统验收和完善管理体制阶段(2009年7月至12月末):对已建成的各类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进行统一验收,初步形成安全技术防范网络体系,实现报警、监控设施及系统互相配合,整体联动。同时,进一步完善各级安全技术防范管理体系、监督评估水平、技术规范标准体系,形成灵活、高效的工作运转长效机制。
四、资金筹措及运作模式
(一)对需建设视频监控的20个公共事业点位,实行“企业投资,政府租用”的运作模式,县财政按事权分别负责本区域的租费。
(二)社会各单位、各部门自行建设内部监控系统的,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自行承担联网及传输线路租费。
(三)其它政府部门在*部门授权下,可共享监控资源,建设和租用网络费用由各单位自行解决。
(四)其它报警、跟踪定位等安全防范技术建设,主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实施。
五、领导机构及职责分工
(一)领导机构
为确保我县安全技术防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蔡纯意同志和副县长杨志同志担任,副组长由县政法委副书记李洁邦同志和县*局副局长张金星同志担任,成员单位有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县财政、县科信局、县建设局、县广播电视局、县经济计划局、县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县电业局和县网通公司。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局,办公室主任由张金星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由县综治办副主任王树伟同志和县*局指挥中心主任郑玉杰同志担任。
(二)部门职责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部门:将安全技术防范建设工作纳入平安建设整体规划,督导检查开展安全技术防范工作,并将此项工作列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目标;对未按时完成安全技术防范建设任务或安全技术防范存在重大问题的单位,实行评优一票否决。
*部门:主管安全技术防范建设工作,对安全技术防范工作进行监督、管理和实施。动员各有关单位和部门积极实施安全技术防范建设,并按照技术防范标准,会同有关部门对建设施工单位的安全技术防范工程进行方案论证、检查和验收。
经济计划部门:按照基本建设程序,本着事权划分的原则,做好辖区内涉及公共利益、公共安全的安全技术防范设施建设项目的审批工作。
财政部门:将应由政府承担的安全技术防范建设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并加强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建设部门:监督相关部门对报建的工程项目进行监管,负责对报建的城市街、路等工程项目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设计进行审查,并协同做好安全技术防范工程的验收工作,将安全技术防范建设纳入公益性事业,提供安全技术防范建设所需的地理信息地图。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委托法定质检单位检查安全技术防范产品、设施的安全性能和达标度,检查安全技术防范设施质量。
广播电视部门:积极宣传开展城市报警与监控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为安全技术防范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篇8
关键词:建筑;安全生产;监管;考核;合理建议
前言
近年来,有关部门逐渐意识到建筑安全的问题(安全生产、安全监管等),并开始采取一些有效措施,也取得的一定的成绩。但,分析总体形式,可以发现安全问题依旧严峻。如:安全生产问题严重,不重视安全监管,以及考核制度不完善等。以上问题就是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威胁着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也影响了施工进程与质量,不利于建筑业的长足发展。因此,以下笔者就对建筑安全生产监管及考核中的问题进行一些分析,并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
1我国建筑安全事故多发的原因
调查我国建筑安全事故多发的原因,可以发现是复杂多样的。以下笔者从中抽取常见的三种原因进行分析。
1.1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淡薄
分析当前我国建筑业的施工人员,可以发现其中大部分施工人员学历不高,文化水平有限,且基本没有接受过科学的安全教育与培训。通常是以“老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入行。“师傅”将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传授给“徒弟”,使其在实际的工作中一边学习,一边摸索,以掌握工作的技能。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师傅”自身缺乏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故而“徒弟”的安全意识也不高。大部分施工人员将更多将重心放在“通过工作获取利益”上,忽视了安全操作生产规程。因此导致建筑施工安全事故频发。
1.2施工工期制定不合理
目前,我国一些法律,法规(如:《合同法》)仅仅提出了超过工期应如何处罚,并未提出如何制定合理的工期。导致我国一些参建方为保证自身利益,与建筑单位制定了不合理的工期。为在规定内完成建筑任务,很多建筑单位会盲目缩短建筑工期。施工工期的不合理就会导致一系列不稳定、不安全因素的产生,如:单位要求施工人员加班加点赶工,进而导致施工设备出现磨损、施工环境恶化。以上情况使施工人员处于一个不安全的施工环境,故而容易出现安全事故。
1.3施工现场存在交叉作业
另外,也是事故高发的原因就在于,建筑施工现场存在交叉作业。具体如下:建筑施工是露天的施工场所,所包含的施工项目众多,施工人员众多且工种繁杂。为保证建筑施工的进度,一般情况下,施工现场临时设备较多,人员流动性大,且施工环境比较复杂。在这样的环境下,施工现场存在一些高强度的施工作业交叉进行,不但增加了施工指挥、调配的难度,同时隐藏了很多安全隐患(如:高空坠物、设备撞击等)。这也正是由于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系统不足,安全监管不够,力度不严造成的。
2建筑安全生产监管中存在问题
2.1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
当前我国现有的建筑安生生产监管的法律、法规尚不完善。其具体表现在以下三点:①在监督检查发现隐患时,有关部门通常是要求建筑单位整改方案或是进行罚款(大部分违法成本较低,罚款不高),无法有效引起单位重视。由此可见,相关法律法规的标准不严厉,且震慑力不足。②处罚条款不明确。建筑单位在施工中违反安全生产标准时,无法根据标准执行罚款。③责任不明,无法确定责任。安全事故发生后,通常工程建设各个参与方互相串谋,包庇,导致事故安全责任不明。
2.2执法不严,监管不力
“执法不严,监管不力”同样是安全生产监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其具体表现在:目前我国监管部门在对建筑施工现场进行安全生产检查时,大多是采用“评分制”的标准。且没有制定评分后的具体措施,导致施工单位对施工现场安全隐患与安全责任重视不足。这一情况下,及时相关部门限令整改,起到的效果也依旧不高。
2.3管理人员专业度不够
建筑安全监管机构人员专业度不够,也是安全生产监管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国建筑安全监管机构人员严重不足,且在职人员专业素养存在明显差距。很多监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缺乏有效信息的交换(施工现场安全隐患统计信息),且信息整合、汇总意识不强。正是管理人员的专业度不够,导致监管联动机制不畅通,进而导致监管职能履行效率不够。
3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监管的对策
3.1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为改善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监管中的问题,首先,相关部门应积极完善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监管的法律、法规,使监管工作可以“有法可依”,并要求施工单位严格执行,以保证建筑施工的安全生产。如:有关立法部门在立法的过程中,应根据当前社会的发展与当前建筑发展的现状与前景考虑,去除或修改一些与时代不符、落后、陈旧、实际执行困难的规则、条款。增加一些符合时展,可执行度高的标准,以提高法律、法规的标准性、规范性,使其符合且适应市场经济的管理与发展。
3.2确定事故责任制,加大执法力度
为改善“执法不严,监管不力”这一问题。在当前的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监管中,有关部门应积极确定建筑安全的事故责任制,并积极加大执法力度,强化建筑施工的安全事故责任认定。具体可以:有关监管部门应建立并积极完善事故调查制度与程序,要求建筑单位权责明晰,信息透明,以方便监管工作的落实。针对一些安全事故各方的责任与义务,制度中应细化处罚条款。具体条款的制定,部门可以参考国内外一些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法规、政策,然后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参考,制定出符合自身发展的政策,并积极加大执法力度。
3.3提高队伍建设,强化工期控制与监察
为从根本上降低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施工单位应积极提高自身队伍建设;而监管部门应积极强化工期控制提高监察效率。在提高队伍建设中施工单位可以:重视对单位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帮助其树立安全意识,提高其自我保护意识。可聘请相关专家对施工人员进行科学培训,并进行考核,以提高施工人员安全意识与观念。在强化工期控制与监察,监管部门应加强监管人员素质建设,提高人员监管能力,丰富人员监管技术手段(如:借助网络技术实施现场监控),以提升监管效能。
4建筑企业考核中的问题及对策
4.1建筑企业考核中的问题
存在问题如下:①考核概念不明确。如:部分建筑单位没有意识到考核是对一个员工的评估,没有考虑到通过考核可以和员工进行全面的沟通,更没有意识到通过考核可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②考核方法不科学,影响考核结果。如:部分建筑单位将考核作为选拔干部的一种途径,而员工则将考核作为升职、加薪的一种方式。这样有目的的考核范围不够全面,内容比较单一,往往无法发掘员工的潜能,提高员工安全观念。③考核内容与实际的工作脱节。如:负责考核的管理人员没有下基层观察与分析,那他制定出的考核方案无法满足员工的安全需求。
4.2改善建筑企业考核中问题的对策
企业可以:①制定考核人员应对岗位进行科学、全面的分析。关注各部门的协同贡献,了解岗位特点与要求,注意各岗位间的绩效平衡。②在考核前,应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宣传与培训,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开展相关的安全管理与施工培训,以提升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与观念。
5总结
总而言之,尽管当前我国建筑业发展迅速,也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从建筑安全生产监管及考核的角度分析,其中仍存在很多需要解决、改善的问题,这些问题威胁着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也影响了建筑施工进度与质量。因此,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有关部门应积极加强对建筑企业安全生产监管的力度,鼓励其改革自身的考核制度,以提升建筑施工的安全性,以促进建筑业的健康、稳定、安全、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钢强.评价建筑安全教育培训与考核机制的理论初探[J].建筑安全,2015,02:70~72.
[2]马剑忠,陈新,刘薇,张世园,乔登,何阳.关于建筑业安全生产监管及考核的建议[J].建筑,2015,17:34~37.
篇9
【关键词】安全管理;电力作业;问题;建议
在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中,电力产业规模日益扩大,电力企业管理中产生的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电力企业安全管理问题关系着人民的生活起居,影响着我国电力的安全可靠供应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对安全管理工作中常见问题进行探究和分析,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提出有效整改建议,促使电力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强化迫在眉睫。
1 常见安全管理问题
(1)人的习惯性违章
电力作业人员在工作中形成的不良习惯往往容易产生不良结果,长期下去必然会对整个工程效率造成影响。如电气操作时,习惯性的违章操作一方面致使产生电力安全事故的概率不断增大,另一方面,其广泛的传染性也容易使工作过程中,同事不自然的学习其不良习惯。由于习惯性违章操作并非操作者有意行为,属于其自然而然形成的行为习惯,因此往往容易使人丧失应有的防备性或警惕性,自己将自己置身于危险操作中而不自知。同时,习惯性违章行为容易被偷懒的新员工学习,在其省时省力心理的影响下,这一不规范行为必然被一代代传承,从而使安全事故频发。
(2)人员缺乏良好精神状态
作业人员低迷的精神状态往往容易对电力工作的安全和质量产生影响。近年来,作业人员乏困、精神恍惚、反应迟钝及注意力不集中的精神状态是电力企业一个个安全事故产生的根本原因。一些电力人员将生活和家庭中的负面情绪带入工作,在施工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精神恍惚,因违章作业而失去宝贵的生命。还有一些作业人员在不佳的精神状态中工作,侥幸没有发生安全事故,然而长期下去,必然会形成较大隐患。
(3)混乱的安全工器具管理
实际工作中,部分最基层的一线生产班组在管理安全工器具时缺乏规范化。模糊地工器具标识、无秩序的摆放、合格检验标签的缺乏、仍在投入使用的破损工器具及未符合规定标准而现场使用的工器具等给安全事故的发生提供了较大的可能性。
(4)无票作业
作为电力工作的基础,电气工作票和操作票是其安全的保证。根据电网公司对工作票和操作票的明确要求,电力工作中不能因为办理工作票和操作票繁琐的程序而置有关规章制度于不顾,从而采取无票作业。事实证明,无票作业往往是惨剧酿成的根源。工作中,相关人员可能会因为对简单工作的不严格审核签字而使其认为不可能发生的事故发生;一些安全问题可能前几次没有出现,但是长期作业中,受作业环境变化的影响,也会显现出安全事故。工作人员根据自身经验盲目判断,往往会使企业安全生产和经营面临着较大的损失。
(5)安全管理不到位
在实际电力管理工作中,部份管理人员不科学、不全面、不严谨的管理和轻日常维护工作重大型复杂工作的管理理念,尤其掉以轻心的管理态度等也使电力企业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
2 解决常见问题的建议
(1)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
一方面,电力企业应将相关人员的安全思想教育充分重视起来,使其安全意识得以强化。各级领导要重视自身表率作用,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中的相关内容进行主动自觉的遵守,然后通过完善、全面各级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使安全管理工作得以真正落实到人。同时,还要开展面向全体员工的安全知识培训,使相关作业人员能够将自我保护意识重视起来。
另一方面,众所周知,一线电力生产工作枯燥单调,为有效应对各种事故事件和电力设备故障,必然需要高度集中的精神,长此以往员工的心理压力较大。因此,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对员工的精神面貌和生活状态及时了解、明确掌握,在对其严格要求的同时,还要及时体贴和关心,使情绪上岗或带病作业造成的安全风险得以规避。
(2)建立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管理工作的合理有效开展,要以预防为基础。因此,企业应强化完善健全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在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管理原则的基础上,使全员、全过程、全方面的安全管理网络得以构建,使各种安全事故得以预防。
另一方面,要对安全管理的奖惩机制进行建立和健全,使安全管控工作得以按规律进行,通过肯定和奖励认真执行安全制度的相关人员,在对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定期开展中,使应急处理机制得以健全。
(3)现场管理的强化
作为安全管理制度贯彻落实的关键,现场管理相关规章制度的严格认真执行要以严格要求、形成习惯为目标。作为安全作业的基础,班组管理工作要高度重视,严抓“严、细、实”。一些电力企业发生的安全事故是由工作现场相关人员不强的责任心和不端正的工作态度造成的。一些作业人员往往盲目自信、自以为是、侥幸心理较强,在使自己面临较大不幸的同时,也给人民和国家的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对重复性和多发性的安全事故进行认真的归纳和总结,在强化改进力度,促进制度和规范形成的过程中,使薄弱环节得以整治。另一方面,还要将事故进行通报和汇编,在积累经验。组织学习的过程中,使重复发生的安全事故得以杜绝。同时,要对安全事故责任追溯制度进行建立和健全,通过根据有关法规制度对未遂或已发生的责任事故进行认真严肃的处理,使相关人员和事故责任人得以受到教育和吸取教训。
(4)生产用具质量管理的强化
首先,要对工器具报废制度进行认真严格的执行,针对已经到期或遭受损坏的工具,要坚持强制报废执行工作,同时,还要对转售或出租报废工具的行为进行严令禁止。其次,要对外包的施工队伍进行严格的资质审查和考核,使其安全监督职能得以充分行使。再次,还要对定期检查工具制度进行严格的贯彻落实,对于正在使用的安全工器具、施工机械等生产用具,要进行定期和经常性的检查,对于检查结果中不符合规定的工具要进行强制报废。同时,还要详细真实的对检测结果进行记录。
(5)安全评价工作的强化
作为企业与国际先进安全管理水平接轨和创新安全管理目标实现的有效途径,安全评价性工作的开展意义重大。以往安全管理在超前控制事故和预见事故方面的能力差强人意。作为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充分应用现代管理手段的途径,安全评价工作对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安全管理手段的形成有推动作用。在综合系统应用现代科学方法预测和度量电力企业日常工作安全性的过程中,其对潜在事故及其危害程度的科学预测和分析,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控制和整改措施,有利于对安全事故隐患的预防和控制,能够促进其整体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
3 结束语
总之,作为与社会和人民和谐稳定生活相关联的电力企业,要对自身面临的常见安全管理问题进行探究和分析,在结合自身实际,应用现代化管理理念和手段的基础上,使相关人员的安全管理和安全防范意识得以形成,使安全管理力度得以强化,使电力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陈志峰. 电力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 经营管理者, 2012,(03)
[2]张荣秀.新形势下电力安全与管理方法的探讨[J].企业技术开发, 2011(18) .
[3]张宇,苏建华.当前农电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农村电工, 2008(02) .
[4]余勇.探讨电力安全管理中常见的问题及建议[J].科技风, 2012(12) .
篇10
【关键词】建筑施工;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建议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建筑企业对于其管理方式也不断的进行调整,特别是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是建筑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树立企业社会形象的关键。市场经济就是不断的择优生存,对于施工现场安全事故频发、作业环境恶劣的建筑企业,当然会在市场浪潮中被淘汰。由于我国不断的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建筑行业在未来仍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但是其高危险性、事故发生的高频率等都给我国的社会稳定和生产作业人员的利益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建筑施工现场的事故发生恶劣程度仅次于煤炭行业。可见,我国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形式并不容乐观。
一、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建筑、施工等单位的实际问题
目前,我国建筑施工现场安全事件频发的一大原因在于施工单位和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强,相关的法律意识淡薄,在施工过程中不规范作业方式,凭借经验主义进行操作,没有按照规定的建设程序进行作业,并且对于政府的监管一味的回避;业主单位存在不依法招投标、对施工单位的图纸设计没有予以严格审查、缺乏相关的施工资质,并且对于其质量安全的监督力度不够;施工单位存在违法外包的情况,许多不具有施工资质或资质较低的企业或个人挂靠于建筑合同中的施工单位,进行施工。这些情况都是建筑施工中存在的不规范行为,容易引起施工事故和恶性事件。设计单位,作为整个施工作业的指导,也同样存在许多问题,有些设计单位中的挂靠人员过多,导致施工流程、进度等难以保证质量,在审查施工图纸时一味的迁就施工单位,对于施工单位的变更作业,没有予以严格的制止,安全隐患横生。最后,是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机构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其人员被精简,机构被合并,专职安检人员不能满足工程的实际需要,并且许多安检人员不具备相应的技术素质,对现场施工的安全管理并不熟悉,可以说既无能力又无职权。
2、安全教育不落实
首先,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人员严重不足,并且管理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无法满足建筑工程不断增长的需求,安全管理工作存在较多漏洞。由于施工人员较多为农民工,其自身安全意识不强,技术不规范等问题导致安全事故频发,基于这一情况对建筑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却仍然不能到位,教育不落实,无法提高农民工的整体只是架构,对于高位的建筑行业无法快速适应,并且对其安全防护教育的缺失常常导致其受到伤害。由于没有专门的安全教育培训,现今的施工队伍往往纪律涣散、违章操作、防护措施不到位等情况屡见不鲜,施工过程中没有戴安全帽,不系安全带等问题都埋下了安全隐患的种子。
3、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国大多数建筑单位和施工单位都初步建立了安全管理制度,但是在实践中却得不到充分落实。在施工现场进行安全管理,做不到权责分明,奖罚制度缺失、制度流于书面化和形式化等问题都表明安全管理制度存在许多漏洞。在施工过程中,各个项目负责人对于安全管理制度不够重视,没有办法与各个职能部门进行协调,安全管理制度形同虚设。项目负责人一味的追求生产效益、赶工期,对于安全管理只有在检查期间予以应付了事。
其次,相关部门的监管不到位,由于监管人员的素质较低,对于职责的履行有一定的困难,并且由于施工单位的回避等问题导致监管工作难以开展;一部分建筑行政主管部门在监督过程中、消极对待工程安全问题,不强化责任监督人员对工程建设项目的日常巡查职责,致使规避监管行为得不到及时发现和制止,安全监督不能及时到位
二、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建议
1、落实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制
树立“谁作业,谁负责”的安全管理原则,对施工现场的各个项目主管人员要实行权责利相统一的策略,以项目负责人为总负责,落实各个生产员工的安全管理目标,各级要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要使施工单位和施工人员都明确自己所承担的安全管理责任,加强每一个员工的安全意识,通过生产与安全管理的紧密结合,将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一个生产环节,形成严密而又清晰的管理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安全考核机制,将安全管理效果与各个负责人、施工单位和施工人员的工资、奖金相挂钩,预防和控制各类事故发生作为各部门、各岗位目标考核的重点内容,奖优罚劣,严格奖惩兑现。要及时纠正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严惩因责任心不强,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责任人员。
(三)强化生产安全教育培训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一大要素是人为因素,提高施工单位和施工人员的安全素质是各项安全管理措施得以落实的保障。在培训过程中,应该结合大多数施工人员属于农民工这一特定群体的现状,针对其较低的文化水平,根据建筑施工的实际特点,实施有针对性和高效性的安全培训。培训内容应该包括基本的技术规定、操作规范、相关的岗位职责以及频率较高的事故类型。建筑企业展开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要注意这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的工作,应该将其纳入企业生产经营的范畴,通过采取多种形式,合理、严谨的落实各种安全教育。
(四)完善专项安全施工组织设计
对于每个建筑工程,做好安全施工组织设计是保障工程安全的基础,结合具体工程的实际特点、使用功能、规模等,详尽收集原始数据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编制指导工程全部施工活动的施工组织设计。对于施工设备要做好选购、运输、储存和使用管理工作,对于外用电梯安装与拆卸施工,预防坍塌事故,预防高处坠落事故等编制专项安全施工活动的施工组织设计。最后,根据不同施工,对于现场发生频率较高的事故环节予以重点监控,制定相应的预防方案,建立救援队伍,配备齐全救援装备。
4、完善安全检查制度
在施工现场,应该严格落实安全检查制度,对于建筑施工现场存在的事故隐患,一经发现,应该立即采取措施排查。安全检查一般包括常规性检查、针对性检查、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项目负责人和管理人员要经常对施工现场安全技术措施,安全岗位责任制,现场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认真检查,对项目安全性做出定量评价。
结语:建筑施工现场时企业的名片,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有利于企业提升社会形象,并且提高市场竞争力,针对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意见,避免事故发生,杜绝人员伤亡,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策略。
参考文献:
[1]杜晋浩.浅析高层建筑火灾的特点和扑救措施[J].中国消防在线,2009年第5期
[2]陈荣法.浅谈高层建筑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J].中国论文下载中心,2010年第1期
[3]韩伟.高层建筑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J].天元电子报,2010年第1期
[4]张铁男,李晶蕾.对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应用研究[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5]梁磊,顾强康,张仁义,孟德强.机场特殊土地基处理专家系统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