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的月亮范文

时间:2023-03-21 22:21: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当时的月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当时的月亮

篇1

我有时怀疑自己是不是弱智,因为我对8岁之前的事没有一点记忆,好像我吧嗒掉到地上的时候就这么大了。他听我说完,托着下巴很严肃地对我说,生下来就这么大?真替你妈汗颜,不过依我看第一种可能性更大些。第一种?我有些摸不着头脑。就是弱智的那一种!他敲着我的脑壳扑哧一声笑了,法桐斑驳的树影在他晶亮的瞳仁里跳跃。我有些恍惚,他曾那么鲜活那么真实的存在着,可又突然间的消失,像是一场梦,却总醒不过来。

1岁,我没记忆,我爸说,那年我妈曾不小心让我从床上掉了下来,这后来成为我考试没考好的理由。我真乃天才也!

2岁,我没记忆,我爸说,那时的我很挑食,那时光鸡蛋他就想出了20多种做法。唉,怪不得我现在见了鸡蛋就想吐。

3岁,我没记忆,我妈说,我把邻居家孩子的手咬了一个牙印,疼得他哇哇大哭,我突然发现,原来我是从那时开始有暴力倾向的,也发现,我是从那时爱上啃猪蹄儿的。

……

……

……

……

我一直想不出我这几年究竟在忙什么?一面感叹年华似水,一面叹息时光把自己埋葬。我已垂垂老矣。

8岁,我好像,也许,可能,大概是有一次不幸掉进了猪圈,从此对猪敬而远之。我把这告诉他,他笑得差点断气,有这么好笑吗?我白了他一眼。原来你是从猪圈里出来的。他好不容易止住笑,四爪朝天的躺在草地上对我说。我晕,这人什么逻辑?我伸手去挠他,青草的味道,是儿时梦中的味道。而他的笑声,是梦中的背景声音。不止悬梁三日,它在我梦里响了3年,我不确定我会不会一辈子都记住这个声音,它像个魔咒,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得到救赎。

9岁,我转学,哭得山崩地裂,地动山摇,没想到自己是这么重感情,三年后,将原校同学忘光。这样多好……哭过之后,一切重新开始。

10岁,和班主任进行了长达2年的激烈战争,后来谈和。中东要有我们这意识,早太平了。因为两人风格甚同,我们经常一起出来逛街,她请我吃羊肉串,一直吃到我见了羊肉就吐。以后每当我看见羊肉就想起我亲爱的老班。我想我不会忘记她,除非闹个羊流感我一辈子再也见不到羊肉。

11岁,好像是这个时候,男孩子见到我就立马作鸟兽散。我有这么可怕吗?所幸,我跑得比男孩子快。从此以后,只要我出去,就会有人尖叫,然后狂奔,大的比我高好几头,小的才刚学会走路。在我的努力下,大家的体育成绩普遍提高,形势一片大好。几年后,我想到这些不禁哑然失笑。

12岁,他离开,连声再见也没说,以后就真的没再见。我真不知道该怎样去面对,只有哭,然后对自己说,忘了他吧,以后不再会为谁哭了,不会了。从此,进入混乱时期,如同中古时期的欧洲。

我就是那时开始长大的吧……

13岁,她离开,我以为我不会再哭了,可还是哭了一夜,惊得整座楼的声控灯亮了一夜。

最后,他们还是离开了,我也开始一天天长大。

我想不清他是何时出现的,就像我弄不明白他是何时离开的,从此音信全无。我想会我忘记他,忘记这一切……

我在记忆深处,坐看花开花落。

当时我们听着音乐

还好我忘了是谁唱

当时桌子有一怀茶

还好我没将它喝完

谁能告诉我 要有多坚强

才敢念念不忘

当时如果留在这里

你头发已经有多长 多长

当时如果没有告别

这大门会不会变成一道墙

有什么分别 能够呼吸的

就不能够放在身旁

回头看 当时的月亮

曾经代表谁的心

结果都一样

看 当时的月亮

一夜之间化做今天的阳光

谁能告诉我哪一种信仰

能够让人 念念不忘

当时如果没有什么

篇2

风过无声,聆听过无数的千情与万态,却留下了丝丝的爱在心头;雨润无声,徜徉过无数的忧愁与悲伤,却亲近了阵阵馨香在心头;爱过无语,呢喃起千万的惆怅与温柔,却映下涓涓牵挂在心头。

然而,母爱如水,不管静止还是流动。静止时,水温和谐,水面上映衬出山石树木,蓝天白云,草长莺飞;流动时,水清新自然,叮叮当当踏歌流去,有着独特而无穷的魅力。

记得不久前,我曾从一本杂志中看到一个故事:东欧有对母女,感情上有了裂痕,13岁的女儿一直认为母亲地位卑微,使她在人前抬不起头来。母亲终日劳苦,也不能使女儿快乐母亲决定邀女儿去阿尔卑斯山滑雪,想让女儿快乐。母女俩在滑雪中,由于缺乏经验,偏离了滑雪轨道迷路了,又遭遇了可怕的雪崩。母女俩在雪山里挣扎了两天两夜,几次搜寻她们的直升机,都因为身穿银灰色的滑雪服,而难以被发现。终于女儿因体力不支而昏倒,醒来时发现自己已在医院,却无论如何也找不到母亲的身影。医生告诉她,是她的母亲用生命救了她。原来,是她的母亲割破了自己的动脉,在雪地里爬行,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了一片皑皑白雪,直升机因此而发现目标。女儿听后泪流满面,后悔在母亲生前没有好好对她,可是一切已经来不及了。

这就是母爱的无私。漫漫雪原之中,母亲用自己的鲜血点燃了一支生命的长歌,是母爱这种最纯洁,最宝贵,最永恒的感情得到一次又一次的升华。

篇3

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对,是——中秋节。

帮妈妈摆好水果、月饼等食物后,我向那茫茫的天空望去,胖乎乎的月亮姐姐穿着金色的礼服,从朦胧的薄雾中探出了脑袋,将一束束光辉投向人间。它像一个小姑娘,刚刚从东天边升起,又羞答答地躲入云彩妈妈的怀抱,又好似是与我们玩捉迷藏。人们常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但今年不是,十五的月亮就是十五圆。我仿佛看见了月亮上,美丽的嫦娥正向我微笑呢!

中秋节又叫“团圆节”,不错,远在张家口的妹妹也千里迢迢赶回来了。我欣喜万分,当时的心情无法用语言形容。妹妹没有变,还是原来那么的活泼,那么的友好。我们俩姐妹在一起,谈天说地,她向我谈谈生活情况,我向她叙叙学校见闻,我们一起做游戏,一起写作业,形影不离。尽管我们在两个不同的地方,但我们心中对彼此的思念没有变,那条无形的丝带永远将我们连在一起,姐妹情深,是用什么都改变不了的。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大诗人“苏轼”在《水调歌头》中这样写道。

篇4

好久了,真的是好久了。我都没有这样认真的审视着自己,我只是一路的在奔跑,我总是给自己很多很多的理由不停地向前奔跑,但是我忘了,我生命的目的不仅仅是奔跑,向前跑固然是对的,但是你并不需要一味的埋头向前奔跑,因为那样你会错过很多的东西!

泰戈尔曾经说过:当你因为错过月亮而落泪的时候,你也会错过繁星!当时的自己很喜欢这句话,只是浅显的了解其中字面的意思,但是现在想想,这样也不是全对!因为针对不同的情况,都是又不一样的!如果月亮是我最爱的,而繁星是我所不屑的,所以就算因为错失了月亮落泪而错过了繁星,我也是义无反顾的,正是因为我对月亮爱的不够彻底,所以才会因为错过了繁星而懊恼!

到了现在,我总算是觉得自己可以好好的停一停了!充实固然是好的,但是也要适当的充实!因为一些事,我错过了与好朋友的相处时光,因为一些事,我没有时间回家,因为一些事,我将自己封闭在自己的世界。

我不了解自己,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但是我只知道自己要一直不停地走!妈妈说过要我学着穿高跟鞋,但是当时的我说:我才不要穿高跟鞋呢,那样跑都不好跑,走路又慢,浪费时间!但是妈妈却说:你一个女生,走路不慢慢的走,你跑什么?!

听到妈妈的话,我才知道,家里没有一个人是渴望我这样不停地奔跑的,他们要的只是我的快乐和健康。我这样不停地奔跑只是将所有的责任都推在自己的身上,给自己不要停下来的理由,但是我知道,自己是多么的不想奔跑,也想悠闲地过自己的生活,但是每次我给自己的理由都是那么得不够说服力!我说人生短暂,只要自己快乐就好,要及时行乐!但是,自己又会推翻自己给自己制造的借口!

我是90后,我是很宅的女生,但是我不是脑残,我有自己的梦想,我有自己的责任。我不是垮掉的那一代之中的一个!我喜欢别人的支持,但是我也接受的别人的打击,我就是我,那个面对所有都不会退缩的我。我将会是一直是我,就算改变,也改变不了最真实的本质!

篇5

此刻的崎侦虽然被消防员们救了出来,但是脑子里头这个镜头闪个不停,一直缠绕着她。她的泪水像打开水闸的水,泻了出来。多年的好朋友,这到底算什么?

她来到了那棵她和阮幼年时种下的参天大树跟前,呆呆地看着大树。她根本不能去接受,十几年的好朋友,在崎侦的心里是那么地美好,然而就是阮的走,冲淡了,抹掉了这一切。一切她们当初许下的诺言都烟消云散了。

她恨。除了狠还有痛。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一个陷阱。

“喂,请问您是崎侦吗?”

“是的。”

“哦,是这样的,前几天**公司发生大火灾,您是案发的受害者吧?”

“嗯,是的。”

“请问,案发当时,只有你一个人吗?”

“本来有两个的,包括我,但有一个已逃生了。”

“你确保当时公司只有你们两个吗?

“是的,因为公司那天放假,我们两个是来加班的。”

“那想问一下,我们在当时救你的地方正对面的通道口发现一具尸体,当时的地方也是火灾的起点,我们猜想死者是为了在靠窗的地方求救,因为当时也只有那个地方可以求救的了,也是最危险的地带,所以导致死者死亡。”

崎侦的心跳慢了半拍。

“死者有没有一些明显特征?”

“她死时,手里有一条星星的手链。”

崎侦此时的手里正握着一条月亮的手链。眼角不知不觉地流下不明液体。内心的一阵阵酸痛,都融化在泪水里,瞬间崩发出来。

月亮和星星分别代表着两个小女孩,因为月亮星星不会分开。

篇6

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人们会在这一天,坐下来吃月饼,赏月,这不我家也赏月了。

今晚的月亮又大又明亮, 像一块大大的月饼,我想着南宋伟大诗人苏轼写的《水凋歌头》中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我好想与远在安徽的爷爷奶奶团聚呀!我思念着远方的亲朋好友,不知他们也在赏月吗?远处的树木被皎洁的月光裹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圆月身边飘着几朵灰色的云彩,宛如仙女在翩翩起舞。地面上已被月光照的像一层碎银。

这时,妈妈讲起了关于月亮的传说:嫦娥奔月、吴刚伐桂…...我吃着香甜的月饼,想象着当时的情景,心里好不愉快!月圆之时,我对着洁白的明月许下 了一个美好的愿望:我希望再新的学期内,取得圆满的好成绩。

篇7

在台北郊外的一座富丽堂皇的别墅里,宽阔的阳台上,坐着一位七八十岁的老将军,他满头银发,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里含着泪水,他那颤抖的手中拿着一块未咬一口的月饼,它似乎很重、很沉,同月亮一般重、一般沉。他望着月亮,嘴里念念有词,心灵的雨花好像在飘洒,飘过前面的小山坡,飘过金门列岛,飘过海峡,飘到了那块他魂牵梦萦的土地——大陆,那是他出生的地方。故乡的亲人在干什么呢?他们一定在烧菜,烧很多很多的菜。堂前的供桌上,放着祖先的灵牌。每年家乡的父老乡亲都要进行一次祭祀,让这些祖先“回家”与亲人团圆。他们可知道,海峡的另一端还有一个他,正等着回家。

望着故乡的方向,心灵的时间在逆转。记得儿时,做了祭祀后,一家人围坐在桌旁,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他、弟妹欢聚团圆,享受着天伦之乐。那灯光也是这么相叠着,却是那么温暖、那么和谐。桌上放着一只土制的炭炉,炉上坐着一口锅,把菜放进去热热,吃一口,肚里就暖和和的。饭后,一家人坐在凉台上,每人手中都拿着一只和月亮一样大小的月饼。他把玩着,虽然没这么好吃,但得到的是蜜一般的甜,怎么也舍不得吃掉。至今,他还记得当时的夜景,朋亮是那么的圆,就像初升的太阳光芒四射,金黄的月光像妈妈那略带红晕的脸。月光毫不保留地洒向大地,抚摸着他,那么柔,那么顺。年少的他幼稚地说了句:“这月真美!”

“是的,故乡的月最美,最明!”从思念中的老将军不由轻叹了一句,缓缓捧起月饼犹如捧起故乡的月,轻轻地咬一口,慢慢地咀嚼着,好像享受着故乡月的那份柔情。

五年级:徐可

篇8

近日,科学期刊《自然》刊登了月球起源的新观点,指出远古时期地球存在两个月亮,它们发生了低速撞击,最终形成了现在看到的月球。这一观点解释了为什么月球正反两面地貌、矿物分布的明显不同,这个观点是由美国加州大学艾瑞克·阿斯帕(Erik Asphaug)和瑞士伯恩大学马丁·彻奇希(Martin Jutzi)共同提出的。

“如苹果派砸向人脸慢慢化开”

关于月球的起源,很多学者认同“撞击说”,即地球早期受到一个火星大小的天体撞击,撞击碎片散落在太空中,最终形成了月球。而最新的观点认为当时的撞击产生了一大一小两个月球,它们的体积比是3:1,质量比则为25:1。它们一起围绕地球旋转,却在45亿年前发生了“追尾”事件,融合成现在看到的月球。

艾瑞克认为,这“一大一小、一老一少”两个月亮在同一轨道运行了数千万年,由于小月亮处于拉格朗日点(受两大物体引力作用下,能使小月亮稳定运行),两个月亮一直“相安无事”。可是当大月亮的轨道离地球足够远,不稳定状态产生,最终导致小月亮撞上大月亮,并融合到大月亮里。

通过计算机数据模拟,艾瑞克认为两个月亮相互靠近的速度约为8000千米/时,这对于天体撞击是个很慢的速度,产生的热量不足以使岩石融化,而是“如苹果派砸向人脸慢慢化开”。其结果是小月亮消失了,而大月亮体积增加了3%,终于形成了今天人们看到的“畸形月亮”。

为什么说月亮是“畸形”的呢?因为月球表面极不对称:近地端地势平坦,且富含磷、稀土等元素;而远地端高原山峦密布,据测量,远地端海拔高出平均水平1900米。

艾瑞克认为这正是由于两个月亮相撞产生的:当时小月亮撞上大月亮的背面,大部分的物质留在其表面上,这些物质就构成了今天月球背面的高地。同时撞击还压扁了位于月球表面之下的地层,将大量的钾、磷和稀土等元素推向了月球的正面,所以今天的月球矿产分布才如此不平均。

“双月”理论需实地证实

“双月”理论一经提出,引来很多关注,除了认为这是一个新颖的改良版月球形成说之外,也有质疑之声。网上就有天好者表示怀疑,认为月球不是气态或液态的星球,而是一个内部不存在液态岩浆活动的死亡星球,其实就是一块圆圆的固态大石头,这样的两块大石头相撞,不论冲击力大还是小,都不可能恰到好处地合并成一个圆圆的完整的新月亮。

对此,中科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王俊杰表示,现阶段对这个观点既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天文学理论可以是假设、假想,但是要证实还要靠实地观测结果。这个新理论的提出,为将来探月工作提供了一个目标,为了证实这个理论,可能专门设计某种仪器,来检测其真实性,比如月球是否真发生过剧烈撞击。

如果真的发生过“双月相撞”,在月球内部应该存在撞击痕迹,这是验证其相撞真实性的关键。王俊杰举了一个例子,以前一直没有小行星撞击地球致使恐龙灭绝的证据,直到在墨西哥找到了巨大的陨石坑,通过科学验证,证实撞击发生在6000~7000万年前,而恐龙正是在6500万年前灭绝,一定程度上证实了恐龙灭绝的原因。而“双月”理论要得到证实也需找到类似的证据,比如预测在月球某处有何种特征,再通过探月计划去验证。

作为这一理论的提出者,艾瑞克认为实地验证也很关键,美国宇航局(NASA)将在9月8日开始新的探月计划,届时会有两个航天器加入月球研究,分析月壳结构并带回月球远端的样本,这些都将为今后验证“双月”理论提供帮助。

月影重重,可否再现

作为离地球最近的星体,月球一直备受科学家和天好者的关注,也曾产生过“两个月亮”的设想。在村上春树的小说《1Q84》中就有“一旦踏入虚拟世界,天上会出现两个月亮”的情节。而网上更是多次流传“某日,火星离地球很近,将会呈现最明亮的样子,用肉眼来看,它会像月亮那么大,如同天上有两个月亮一样”这样的传闻。不过实际上两个月亮的奇观并未如期来临。

为此,天文学家曾多次辟谣,表示地球处于太阳与火星之间时,火星离地球比较近,也是最亮的,但是看起来仍与月亮相差甚远,就像是月亮旁边的小黑点,因此不可能出现“两个月亮”的视觉效果。

既然远古可能存在的小月亮早已消失,“火星伴月”的传闻也属子虚乌有,那么在未来是否会出现两个月亮的景观呢?

其实如果不考虑月亮的视觉效果,而只考虑其围绕地球转动这一点,那么第二个月亮已经被发现了。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院王思潮研究员认为,现在已经证实除了月球以外,还有一个小天体围绕地球转动,只是它很小,肉眼无法观测到。而且这个小天体的运行轨道也不像月球那样呈圆形,而是离地球时近时远,类似马鞍形,这种奇异轨道的成因还有待探索。

篇9

幸白

(注: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阚,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令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月亮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是一个传统的母题。在对月亮的天体性质没有科学认识的时代,月亮和太阳一样很容易触发诗人的想象和意象。太阳,最初在诗人们心目中,比较自由,不但有赞美的,而且也有咒骂的(“时日曷丧,于及汝偕亡”)。在那农业社会,太阳对于农作物,毕竟是太重要了,这就决定了歌颂性的意象在太阳上凝聚起来了。扶桑、若木的神话典故,驾苍龙、驰赤羽的意象,最后竞成了至尊所独享,日为君象的性质就固定下来。而诗人与太阳的关系,除了葵藿倾心的忠贞以外,竟没有任何想象余地。赞美太阳,就得贬低自己。自己跪下来,君王才显得伟大。但是,月亮却不同,在中国古典诗歌里,比较平民化,比较人性化,和人的亲情和爱情、骨肉之间的悲欢离合紧密相连。赞美月亮不但不意味着一定要贬低自己,恰恰相反,往往是展示自我,美化自我。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以美化月亮开始:“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但这不过是诗人为展示自己的内心的乐章提供前奏。接下去,就是抒情主人公情感上的自我美化了:“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在那远距离交通不发达的古代,月亮的意象和游子思乡、和闺怨结合为一体,似乎已经成了想象的定式。但是,李白在这首古诗中,却对月亮的固定母题进行了一次突围。突围的关键,就在题目中的一个“问”字。

为什么会“问”起来呢?

在这首诗题目下面,李白自己提供了一个小注“故人贾淳令予问之”。这个贾淳是什么人士。目前还不可考。但是,他居然“令”李白问月。这里有两点值得分析:一,他与李白的交情不一般;二,看来,这位贾淳先生对于当时的诗中关于月亮的流行写法有看法。一般写月亮的题目大抵都是描述性的,如《春江花月夜》,或者“月夜”“关山月”,最老实的就是一个字:“月”,或者“咏月”,到了“拜月”“步月”“玩月”,就是挺大胆的了。在全唐诗中,光是以“望月”为题者,就有五十首。可能是这位贾淳先生对这样的单调的姿态有点厌倦了,所以才敢于“令”李白来一首“问月”。李白之所以接受这样的命令,可能也是受这个“问”的姿态所冲击,激发出灵感来。要知道,向一个无生命的天体、一种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发出诗意的问话,是需要才情和气魄的。在唐诗中,同样是传统母题的“雪”,也有“对雪”“喜雪”“望雪”“咏雪”“玩雪”,但是,就是没有“问雪”。在贾淳那里,“问”就是一种对话的姿态,但是,到了李白这里,则不是一般的问问,而是“把酒问”: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令停杯一问之

这是李白式的问。停杯,是把酒停下来,而不是把杯子放下来,如果是把酒杯放下来,就和题目上的“把酒问月”自相矛盾了。这种姿态和中国文学史上届原那样的问法是不太相同的:

天何所沓?十二焉分?

日月安属?列星安陈?

出自汤谷,次于蒙范。

自明及晦,所行几里?

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屈原更多的是对天体现象的追问:老天怎么安排天宇的秩序,为什么分成十二等分,太阳、月亮、星星是怎么陈列的,太阳从早到晚走了多少里,而月亮的夜光消失了怎么会重新放光,凭着什么德行?这是人类幼稚时代的困惑,系列性的疑问中混淆着神话和现实。屈原的姿态是比较天真的,但是,李白的时代文明已经进化到不难将现实和神话加以区别的程度。故李白要把酒而问,拿着酒杯子问,姿态是很诗意的、很潇洒的。酒,是令人兴奋的,也是令人迷糊的;是兴奋神经的,又是麻醉神经的。酒在诗中的功能就是让神经从实用规范中解脱出来,使想象和情感得以自由释放。故在诗中,尤其是在李白的诗中,“把酒”是一种进入想象、尽情浪漫的姿态: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这里提出了一个矛盾,“人攀明月不可得”说得十分遥远,而月亮与人相随,说得十分贴近。这就构成了一种矛盾,似乎是很严肃的。但是,这完全是想象的,并不是现实的,因而是诗意的矛盾。人攀明月,本身就是不现实的。月行却与人相随,关键词是“相随”,也是不现实的。月亮对人无所谓相随不相随的问题。相随不相随,是人的主观感受,是人的情感的表现,这种情感的特点是什么呢?月亮对人既遥远,又亲近到紧密地追随。这种矛盾的感觉,把读者带进了一个超越现实的、天真浪漫的境界。接下去,并没有在逻辑上联贯地发展下去,而是一下子跳跃到月亮本身的美好上去: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这两句换了韵脚,同时也换了想象的角度。前面一句的关键词是“皎”,比洁白更多一层纯净的意味。有了这一点,诗人可能觉得不够过瘾,又以“丹阙”来反衬。纯净的月光照在宫殿之上。这里的“丹”,原意是红色,皎洁的月亮照在红色的宫殿之上。“丹阙”,似乎不一定在色彩上拘泥原意,可直接解作“皇宫”:古代五行说以五色配五方,南方属火,火色丹,故称,南方当日之地,引申为帝王的。如“丹诏”(皇帝的诏书)、“丹跸”(帝王的车驾)、“丹书铁券”(皇帝颁给功臣使其世代享受免罪特权的诏书)。“丹阙”就是帝王的居所。下面一句则写月之云雾。不是说云雾迷蒙,而是说“绿烟”。绿的联想是从什么地方生发的呢?我想应该是从飞镜来的,今天我们用的镜子是玻璃的,没有绿的感觉,而当时的镜子是青铜的。青铜的锈是绿色的,叫铜绿。有了绿烟,不是不明亮了吗?但是,这里的铜绿,是被灭尽了的,一旦被月光照耀,就灭尽了,就是发光了。但是不说发光,而说“清辉“焕发。“清”有透明的意味,“辉”也不像光那样耀眼,有一点轻淡的光华。全联从“飞镜”到“绿烟”到“清辉”,构成统一互补的联想机理。这是一幅静态的图画。接下去再静态,就可能单调,所以李白让月亮动起来: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这个动态的特点是:第一,幅度很大。从空间上说,从海上来,到云间没;从时间说,从宵到晓。第二,从活生生的“来”到神秘的“没”。到这里,语气既可以是疑问,又可以说是感叹。这是本诗许多句子的特点。因为诗人虽然是问月,但是,并不指望有什么回答,只是表达自我对现成现象的挑战和惊讶。倒是下面的句子真格地问起来了:

白免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诳邻?

好像是对神话的发问,也并不在乎有什么回答,只是诗人的感兴。他在《古朗月行》中也曾经发

出过“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的疑问。白兔捣药,老是捣个没完,和谁一起享用呢?这好像不过是问着玩玩而已。其实,深意隐约可感:白兔是不是有伴,嫦娥是不是有邻?孤独感,正是诗人反复强调的意脉。接下去,跳跃性就更大了。一下子跳到: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这种孤独感,从哪里来的呢?我们试分析其中的诗意的内涵。

第一,生命在自发的感觉中,并不是太短暂的,而是相当漫长的。然而,一旦和月亮相比照,就不一样了。

“今月曾经照古人”,那就是说,古月和今月,是一个月亮。今人中却没有古人,古人都消失了。生命之短暂就显现出来了。第二,

“今人不见古时月。”本来月亮只有一个,今古之间,月亮的变化可以略而不计,不存在古月和今月的问题。但是,李白作为诗人,却把“古时月”和“今月”作了区分。这是一个想象的对比,有利于情感的抒发,好像真有古月和今月之分似的。有了古今月亮的区别,古人和今人的区别就很明显了,由于古人已经逝去了,他们感觉中的月亮,已经不可能重现了。把古月今月对立起来,不过是为了强调古人和今人的不同(由于寿限)。第三,虽然古人今人是不同的,但是,他们在看月亮的时候,其命运又是相同的: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古人今人虽是不同的人,然而在像流水一样过去这一点上是一样的。(这两句似乎是暗用了王羲之《兰亭序》中的“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不过是反其意而用之。)和明月的永恒相比,在生命的短暂这一点上,古人今人毫无例外。这似乎有点悲观,有点宿命。但全诗给读者留下的印象似乎并不如此,相反倒是相当开怀的。原因在于,李白对生命苦短看得很达观。最后用这样的话来作结:

唯愿对酒当歌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篇10

冬天已在我们欢笑和哭泣的每个黎明悄然而至……

在不久的几个月前,我们还在空调房里穿着凉爽的短裤抱怨着炎炎夏日的炙烤,可是不久后的现在,每个人已然换上厚厚重重的外套,把自己裹得像个粽子,密不透风,说话之间,一团团白气从眼前越过,一滴滴汗水俨然变成一阵阵哆嗦,冰凉的手啊,在几个月前还是红彤彤的,还不时用冷水冲凉,可是现在,谁有那个胆量在冷水下冲一阵子。夏天我们多想太阳快快回家吹起一阵阵凉风,飕飕的,可是现在呢,我们每天多期待醒来就是一片艳阳高照,可是睁眼却总是看见屋外荡漾的灯光,天还没亮呢?

其实,冬天的夜晚很美,月亮总觉得比往常亮,还记得小时候,穿成一只兔子似的,蹦到妈妈面前,钻进妈妈的怀抱,小手指着月亮,歪着小脑袋问:“妈妈,那上面有嫦娥,还有玉兔吗?”当时的我在我现在看来是多么幼稚,但是正式这种幼稚带我走了一段又一段的成长路,在成长路上蜕变了一次又一次,绽放新的生命力。现在的我,虽然不会问月亮的故事,但还是会对月亮好奇。太阳回家了,月亮探出脑袋,趴在窗台,伴着淡淡的月光,想着所有快乐的事,也是一种享受……

清晨的鸟啼声把还在温暖的被窝里熟睡的我们叫醒,天还没亮,在温暖的被窝里不想起床,以为是晚上,其实黎明已至,我们还要比太阳先出发。突然想起夸父追日的故事,其实我觉得他的方法不太对,冬天不是很容易办到么?打开窗,呼~一股凉风在我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向我扑面而来,一秒的呆滞,迅速裹上大衣,原地跺脚,真的很冷。冬天的开窗举动真的需要很大的勇气,这冬天的风虽然看不见,但是却能使人刺骨的凉,它能让我们裹着大衣也能感觉到它的存在,冰凉的,但是却是冬天独有的,虽然寒冷,却能使人记住这是属于冬天的记忆。夏天,即使一阵风吹过,也是热的,夏日的太阳就更让人受不了,冬天的太阳说不上热,但却很温暖……

时间轮回,一年四季的变迁。夏天的结束,就蕴含这冬天的讯息,冬天至,也在孕育一个又一个的生命,无论是花草鸟木,世间万物都在变化,花谢花开,叶落叶生,枯黄的树叶变成枯枝,又重生嫩绿。每年都如此反复,我们发现了吗?冬天的到来不是在告诉我们一年又消逝了吗?时间如流沙一样从指缝滑过,却不留一点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