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方法及实验范文
时间:2024-02-26 17:55: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化学方法及实验,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现代教学要求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实验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现代教学要求培养学生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能力,而实验能够有效的实验理论知识与实际的有效结合。实验与化学学科的学习紧密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实验引起高度重视。目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高中化学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研究。
一、存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问题分析
现代教学不管是在教学质量方面,还是在学生的学习效率方面,都得到了有效提升,实验作为学生进行化学学科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的教学中不仅受到了高度重视,而且教学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这是值得我们欣喜与自豪的。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高中化学实验依然存在一些不完美之处,影响了学生实验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本文首先就目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
(一)教师的实验水平尚待提升
高中化学教师受到过专业的学习与训练,因此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能力水平毋庸置疑,然而对于实验教学而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仅仅满足于已经掌握的知识,也不能仅仅满足于已经掌握的实验技能。化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是一门发展十分迅速的学科,教师如果不能紧跟学科发展的步伐,及时提升自身的实验水平将难以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目前高中化学教师的化学实验能力尚待进一步提升。
(二)探究性实验较少
高中阶段需要学生到实验室亲自动手做的实验有很多,但就化学教材上的实验而言,有很多需要学生亲自到实验室操作,然而我们细细的翻看高中教材上的实验不难发现,大多数实验都是验证性实验,需要学生进行探究的实验却不多。受实验器材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少数的探究性实验学生也没有更多的机会到实验室进行探究,探究性实验要求学生对未知“进军”,是培养学生的新能力等多种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目前进行的探究性实验较少,严重影响了学生多种实验能力的发展。
(三)实验的准确度尚待提升
实验活动是一项十分严谨的活动,尤其在高中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更应该处处留心。而目前高中学生的化学实验准确度并不高,很多学生在对实验定位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没有将重点定位于实验过程,而将重点定位于实验结果,这就导致学生一味的追求是否能够得出结果,而难以在实验的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思考、观察与研究。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准确度不高,不仅影响了实验的有效性,也影响了预期实验结果的出现,对学生的化学实验活动造成了困扰。
(四)难以实现实验途径的多样化
随着社会和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我们越来越能够体会到实验的重要性,高中阶段是培养学生实验能力与良好实验品质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就目前高中学生的实验而言,仅仅局限于实验室,同时受实验室器材的影响,学生到实验室进行实验的机会有限,影响了学生实验能力的提升。除了实验室之外,学生不能积极地寻找多种途径进行实验,例如:难以在生活中展开实验活动,这些都影响了高中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的提升。
二、解决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有效方法
上文中提到的目前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十分有代表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实验能力的提升。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对学生实际的化学实验情况进行分析,看是否存在问题,如果存在问题应该及时加以解决。针对上文中提出的问题,本人采取如下几种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进一步提升化学教师的实验水平
为了使化学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加有效的指导,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既要注重知识点的输出,同时又要注意知识点的输入,使自身的实验水平得到不断提升。在提升高中化学教师的实验水平的过程中途径有很多种,本人认为不可忽视的两个重要途径,就是一方面教师要自觉的进行自我充电,积极关注新的化学实验方法,并不断提升自身的实验能力。另一方面,学校也要为高中化学教师实验能力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平台。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化学教师参加一些有助于提升自身实验能力的培训等,使教师的实验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二)为学生创造更多进行探究性实验的机会
针对目前高中学生进行的探究性实验较少的情况,教师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进行探究性实验的机会。当然学生在进行探究性实验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新的问题,教师要及时做好对学生的引导工作,使学生的实验能够顺利开展,这样不仅达到提升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探究能力的目的,而且使学生在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变得更加自信。教师除了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创造更多进行探究性实验的机会外,还应该引导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进行探究性实验。
(三)进一步提升学生实验的准确度
我们在谈及实验的准确度的过程中,应该明白影响实验准确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学生的态度问题,因此,教师在提升学生实验准确度的过程中,就应该注重从学生的实验态度着手。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实验是一项很严谨的活动,不管是在观察实验现象的过程中,还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都应该十分严谨,这样学生才能养成良好的实验品质,进而学生的实验准确度才能得到进一步提升。学生只有准确的进行实验才能有新的发现,也才能顺利的得出最终的实验结果。
(四)通过多种途径提升学生的实验能力
篇2
【关键词】初高中化学教学知识方法衔接
执行新课程标准后的初高中化学教材内容和设置发生很大的改变,课程目标和教学要求有很大的差异,加上初高中化学教学和学习方法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做好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过渡,让学生更好地适应高中的化学学习,是每个担任高一化学教学的教师首先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下面谈谈本人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认真解读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的差异
通过研读初、高中教学大纲对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的阐述可知:初中化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的某些应用;对知识层次要求低,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高中化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知识层次要求较高,对所学习的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应用于解决具体问题,还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
二、详细研究化学教材,准确把握教学知识体系的差异
通过详细研究初高中化学教材发现,初高中化学教学知识体系存在明显的差异:初中化学主要是从生产、生活实际出发,对日常遇到的一些化学现象进行学习与探究,通过化学实验手段对学生进行化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因此初中化学的知识体系不是很系统和完善的,教材着重于从感性认识到总结归纳到理性认识这一条构建初中化学知识体系;高中化学则以实验为基础,以基础化学理论为指导,加强对化学知识体系的构建,探究化学的基本规律与方法,加强了化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同时,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寻求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化学问题的方法,教材着重于从“生活实际化学实验化学原理问题探究方法化学规律”来构建高中化学知识体系。高中化学对初中化学知识进行了合理的延伸与拓展,对初中化学教材许多之处也进行很好的衔接,如氧化还原反应,燃烧等初中局限性的定义,到了高中则从本质上去理解,有很好的衔接过渡。但是也存在一些盲点区,如部分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酸碱盐的定义和分类;酸性、碱性氧化物的定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反应、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等。
三、调查了解教与学的障碍,制定教学衔接的应对策略
(一 )做好初高中教材知识的衔接
1. 衔接障碍:初中化学学习内容主要是启蒙性和常识性的基础化学知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低,高中化学的知识容量与思维难度均高于初中,很容易造成学生对高中化学学习的畏难心理。
2. 应对策略:复习初中知识,但不是简单地过一遍,而应突出重点。根据所掌握的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课时分配,对于掌握较好的知识一带而过,普遍存在的问题要下功夫彻底解决。常采用的复习方法有: (1)集中复习:高一化学课开始时,集中用2-3周的时间复习化学中的重要 “ 双基 ” 内容与高中化学密切相关的知识内容,以及高中化学不再重复的,但初中化学里没有讲全讲透的知识(如前面所提到的“盲点”)。
(2)专题复习:结合高一的化学内容,以专题形式复习整理已有的知识,使初高中化学中相关的知识内容有机地融为一体。根据初三的化学知识可分为化学用语、元素化合物、溶液、酸碱盐、化学计算等专题。在专题复习的同时,辅以适当的专题练习,这样既能有效的检验复习效果,又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如化学计算中“有关溶解度的计算”和“差量法”在计算中的应用等。
(3)穿插复习:高中化学的许多内容与初中化学有着密切联系,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善于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以旧知识作 “ 铺垫 ” 去获取新知识。如在进行氧化还原反应教学之前,要补充复习:化合价的定义及确定方法、元素的化合价与原子结构的关系,熟记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帮助学生从本质上理解化合价,将化合价的升降与电子的得失建立联系。
(二)做好初高中教学方法的衔接
1. 衔接障碍:初中化学教学方法由于受到初中生知识水平及初中化学作为入门学科的限制,较多采用灌输式的讲解方法和实物直观教学为主,高中教学注重方法的点拔,以启发式、理论和抽象思维为主,注重理论的指导作用和知识的灵活应用。
2. 应对策略:教师对学生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初中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习惯,了解所教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方法等,把握学生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适应性和认同度,帮助他们尽快熟悉教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由被动接收知识向主动学习知识的转变,在教学方法上则应更多地采取启发探究式教学,启发、激发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
(三)做好初高中学习方法的衔接
1. 衔接障碍: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主要是记忆和简单模仿,学习依赖老师,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养成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而高中阶段则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解能力,理解后再记忆,并能将学过的知识提升,学会触类旁通。
2.应对策略。首先在上高中化学课开始时,结合高中教材讲解初高中化学的区别:如知识的总量增加、知识的系统性与逻辑性增强,理论性知识的比重增大等,要求学生要改变初中的学习观念和方法。 其次,介绍学习高中化学的正确方法:如重视实验,抓好课前的预习与课后的复习,及时进行各种知识技能的总结归纳,用理解记忆法识记知识等。
总之,只有明确初高中化学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的差异 ,准确把握初高中化学教学知识体系的差异,制定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应对策略,才能做好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过渡,让学生更好地适应高中的化学学习。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转
[2]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3]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篇3
关键词:高中化学;新课改理念;教学研究
高中化学是高中教育教学中一门核心课程。当前高中化学教学不容乐观,教学方法比较陈旧、高中生的化学创新能力不高及动手操作实践能力比较低。新课改对高中化学课提出了新的、具体的要求,比如应大力提高高中生的化学科学素养,提倡以化学探究为主的多种教学及学习方式等要求。近年来,笔者对新课改高中化学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
1.激发探究兴趣,实施探究式教学
高中化学课教学效果不理想跟高中生缺乏学习化学的兴趣密切相关。假如高中化学课程学习内容是基于外界力量去硬性规定高中生必须强记,则难以调动高中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怎样才能顺应高中化学新课改的新要求,在高中化学实际教学中不断调动高中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优化当前高中生的化学学习现状呢?高中化学教师则应主动出击,引导高中生主动融入高中化学教学探究实践活动中,激发出高中生勤于动手、乐于动手的热情。如果高中生在化学探究具体操作中获得成功则及时给予肯定与赞扬,从而让高中生获得成功带来的快乐。
比如,在传授金属化学性质的时候,高中化学教师则可引导高中生对初中阶段已经掌握的金属进行回顾,然后归纳自己熟悉的金属的物理性质。由于高中生对学过的物理性质比较熟悉,则学习金属化学性质的热情比较高。接着,高中化学教师就可以针对高中化学教材上所提出的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探究设计活动。笔者就针对金属与盐溶液这个化学性质,提出了如下探究实验:把一根铁丝放在CuSO4溶液中可以看到什么现象呢?那么请进一步思考下为何不可以运用铁桶来装CuSO4溶液呢?这样一来,高中生学习化学知识就由被动转化为主动了,突出了以高中生为主体这个地位了。
2.引导高中生注重课外化学知识的学习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挖掘高中生的潜能,因材施教,将课堂教学及课外学习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高中生依据自身的学习爱好与学习兴趣,建立“改进化学实验小组”与“趣味化学学习小组”,加强课外化学知识的学习与探究。高中化学教师要高中生提供课外化学实验所需要的各类仪器、各类设备等,为他们顺利实施课外探究实验提供保障,搭建高中生自主创新、主动探究的平台。
在化学实验的改进方面,教师可以针对高中生对实验所存在的误区,引导其进行改进实验。比如,有的高中生对“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中”产生一定的误区,在实际实验操作中一些高中生害怕危险,不太愿意去做这个实验。笔者这样启发高中生改进这个实验:在漏斗内壁上贴几个石蕊试纸,并且用清水湿润,然后将漏斗罩在盛有浓硫酸的培养皿上,用细毛细管吸足水,从漏斗颈插入漏斗并接近培养皿中的浓硫酸,马上会观察到浓硫酸液面上的沸腾起来了,溅起的酸雾液飞溅到石蕊试纸上,马上出现了一个奇特的变化过程,湿润的石蕊试纸上出现了红色的斑点,高中生感叹要不是在密闭条件下进行,浓硫酸是很容易溅到自己皮肤上面,带来的后果是比较严重的,进而启发高中生在稀释浓硫酸的操作过程中需要小心谨慎。
在趣味化学学习方面,高中化学教师要注重提高高中生对化学的学习好奇心,让高中生在快乐体验中获得化学学习的乐趣。比如我,笔者就引导高中生做了一个关于“梦幻绘画”的趣味化学实验。具体方法是,先截取一张大滤纸,分别用淀粉――碘化钾溶液与酚酞溶液在上面画出一个牡丹图案,所画出的牡丹分成红色、黄色、蓝色与紫色等4种颜色,其叶子画出绿色,接着点缀几只可爱的紫色的小蜜蜂、几个浅绿色的草丛与火红的太阳,晾晒干以后备用。在进行趣味化学实验时,运用清水喷雾把已做过画的滤纸给予喷湿,接着将画移至与画大小相等的铁板上,把2个金属电极夹住铁板的两边,然后将电源给予接通。不一会儿,高中生欢呼雀跃起来,原来在本来一无所有的白色滤纸上跃入眼帘的是一幅红花绿叶交相辉映的牡丹图,此时高中生感叹、惊奇,这时教师应该及时引导高中生去探讨电解质的电解原理。这样高中生不仅顺利掌握了电解质反应的方程式,也提高了自己学习趣味化学的兴趣。
3.改进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授课模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高中化学课程的教学需要。为此,有必要改进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授课模式。笔者的做法是结合高中化学教材的某些章节实际,尝试让高中生扮演教师角色,而教师扮演学生的角色,从而引导高中生主动学习、钻研教材。比如,在讲授“反应速率、化学平衡”这个知识点时,笔者就指定一位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扮演“讲课教师”的角色。笔者发现,这位学生接受“授课”任务以后,就主动去学习图书馆、互联网查阅相关资料,认真翻阅相关参考书精心“备课”。针对教学难点及疑点,此学生专门向笔者进行了请教,经过笔者的点拨,这位学生自主总结出了这个章节知识点的背景知识,还结合化学教材提出了如下一道思考题:在一个密闭容器中,CO和H2O混合加热到850 ℃,达到下列平衡:CO(g)+H2OCO2(g)+H2(g),其中K=1.0,若反应开始时CO和H2O的浓度分别为0.20 mol/L与1.00 mol/L,则CO转变为CO2的转化率为:A.5%;B.80%;C.83%;D.91%。这堂课下来,这位学生不仅认真掌握了这个知识点,还学会如何表达化学知识,也带动了其他学生努力学习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高中化学课程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高中化学教师应该狠下功夫,结合新课改的要求,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改进
在高中化学的教学中,化学实验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化学实验课能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化学的原理和实验方法,积极引导和启发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教育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化学实验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方式的转变途径研究
首先,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教师应帮助和指导学生采取以下方法进行有效学习:在问题情境中激发思考、质疑。从众多媒体和素材中获取知识,搜集信息;针对不同任务设计有效的学习策略,进行方案设计;在小组活动中合作学习,互相交流;通过调整学习过程,反思学习。此外,转变学习方式是最重要的,主要是使学生树立明确的科学意识,让学生了解学习化学的过程是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所需信息的。
其次,渗透新的思想教育方法,营造和谐课堂文化,这对当今高中生接受知识有百利而无一害。高中生有初中化学启蒙知识,又有比初中少年更显著的独立意识,在心理上更具独立性,在思维上更具逻辑性,在态度上更具自主性,具备了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条件。因此,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的关键是引导学生入门,注重对学生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从而达到新课程转变目标的同步成效。
最后,在新课程改革中,要求以科学研究为主要中心点,并以提倡学生自觉积极参加教学课程的研究为响应要求,并对教师提出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才干为主要要求,具备收集和处置信息的基本能力。诚然,化学课程中的实验,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化学课程中的内在知识和原理,并能够帮助学生将化学课堂中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二、高中化学实验课的探索和改进
(一)对高中化学实验内容的重组和改进
在高中化学实验中,实验内容基本都是按照化学课本进行编制的,实验内容都是化学学科的经典实验,在这种教学情况下,就要求化学教师要充分将课本知识和学生实际有效结合在一起,将先前那种只对化学实验进行陈述,对实验进行演示的教学方法剔除掉,对实验内容进行重新整合,积极调动实验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设计性实验,在教学过程中完成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将实验内容分成具体步骤来分别完成,在这个过程将讲解和提问结合起来,将部分实验过程让学生自己动手,从而完成对学生的有效引导。例如,在高中化学实验甲烷配置方法中,其构建方法可以分为很多种,教师要首先将这方面的理论基础都讲解清楚,将实验装置都准备好,再实验具体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同时利用不同的化学反应催化剂,来完成分类比较实验,从而丰富课本上原有的知识和内容,真正达到通过教学实验来引起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让化学实验更具有新颖性和科学性。
(二)对高中化学实验的仪器药品进行改进
高中化学实验课中,所使用的化学药品一般都是严格按照书本的上的规定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要保证学生的安全,避免化学实验不良反应带来的危险,化学实验本身就具备很强的危险性,必须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操作,对药品的选择尤为重要。在化学实验的具体步骤中,要最大限度地简化教学步骤,在保证实验安全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比如,在进行甲烷的制备实验中,教师要选择学生比较熟悉的氧化镁等催化剂,在实验步骤方面,仅仅使用试管、铁架台、酒精灯等装置,在对实验装置进行简化的过程中不仅是操作变得更加简单,同时也降低了发生危险的概率。
(三)高中化学实验课教学方法的改进和优化
在教育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是必然的选择,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将按部就班的教学实验步骤进行合理改革,在保证教学安全性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和简化,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对化学知识的主动思考和自己动手学习能力。通过有效的化学实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起多样化科学化的学习方式,是在学习与思考的有机统一,对学些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化学实验教学课的核心人物。在甲烷教学实验中,实验评定的标准仅仅是甲烷产量,这个评定没有综合将实验的反映过程,实验稳定性和实验材料耗费等方面考虑进来,从而在实验判定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局限性。教师在具体实验中,要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要素,将反映催化剂选择,反映稳定性、反映速度等反面作为综合考量的标准,树立学生科学准确的实验意识。
(四)高中化学实验学习方向的改进
在传统化学实验学习中,学生注重化学实验的反应现象,而忽视具体的化学实验操作过程。新课改提出,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而化学实验操作本身属于科学性的实践探索,所以学生在高中化学实验学习中应将学习的方向由单纯的化学知识点掌握向多方面能力的培养转变,如思维逻辑、操作能力、想象力、总结归纳能力、判断力等,以此养成化学实验操作的良好习惯,形成科学素养。
总而言之,有些高中化学实验的教学方法已经远远不能够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影响了学生对化学学科的积极性和热情,所以应该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最终提高高中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以及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康丽.新课程下高中化学演示实验的教学情况及改进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篇5
【关键词】教学案例
高中化学
课堂教育
有效性
1 引言
当前,在新课改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作为高中生掌握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平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至关重要。这就要求高中化学教师应该积极贯彻新课程的教学指导思想,勇于创新教学方法,实施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高中化学课堂应以高中生为教学主体,教师发挥引导作用,师生积极合作共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2 提高化学课堂有效性的途径
2.1 教师设置问题情境进行开放性地讨论
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理念,要改变以往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要建立自由地开放性讨论的课堂氛围,教师应尊重和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提问。教师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观察和分析,开展小组讨论,对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给予总结和正面回答。
2.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个性化的知识需求
高中化学教师应重视知识的传播和讲授过程,满足学生的个性化的知识需求。教学课堂应充满着开放性和动态性,要在教学计划的指导下,能够增加课外知识,使得教学案例充实和新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启发学生的智慧和思考,并将头脑风暴产生的思想火花构成教学方案内容。例如:实验“在空气中加热铝箔”,铝箔用砂纸打磨也未发生任何剧烈反应。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得出答案:铝能燃烧的条件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或者提高温度。
2.3 提高课堂教学组织能力,增强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高中化学课堂应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在化学课堂上师生可以对化学知识进行交流和探究,并且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索,去印证课本上的化学知识。教师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精神,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运用化学知识,能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本质,并且在进行小组合作中,锻炼了团队合作能力和与人协调能力。为未来进行科研奠定良好的基础。
高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成为了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只有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进行实验,才能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并且在创新的环境下,容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例如:做原电池的实验,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蔬菜水果制作原电池的实验,并且寻找到蔬菜水果原电池中谁的电流或电压最大?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和动手,学生带着兴趣来进行实验,可以增强学习效果。并且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判断,培养了探索的能力。对于演示实验,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创新设计进行探索性实验,由此,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 化学课堂有效性的课外延展
3.1 高中化学课外延展的生活实际意义
将高中化学知识与实际的生活相互联系,有利于高中生运用化学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并且对生活中的各种现象给予化学知识的解释,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多关注生活,增强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兴趣。
首先,运用化学知识能够在现实生活中辨识产品的真假性能。例如,可以运用淀粉遇到碘变蓝色的化学特性,来验证市场上的美容药品等。其次,可以运用化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例如:对于奶粉中是否含有三聚氰胺,可以查阅资料以证实三聚氰胺呈弱碱性,微溶于水,据此设计检测方法。再次,运用高中的化学知识能够解释生活中遇到的现象。例如:Fe2+ 与Fe3+ 的相互转化解释/苹果汁变色: 榨汁机榨出的苹果汁,短时间显浅绿色,放置后变成黄色。通过生活,高中生能够在学习化学知识后,开拓知识视野。高中生可以根据化学知识来识别日常用品,了解最新的化学技术,不断增强对外界世界的认识程度。
3.2 高中化学实施生活教学方法的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的教学能够体现出生活化和人文关怀的特征,在化学实验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开放性地生活中的化学知识的探讨,更好地促进了高中化学教学方法的创新。
首先,教师要实现教学观念的生活化。根据新课程教学改革,教师教学不能局限于书本内容,要拓展教学的知识面,引导学生进行生活经验的探讨,例如:用盐水浸泡新衣服不易褪色,撒盐作为街道融雪剂。教师要增加对学生个性化需求的满足,培养积极健康的思想情感,进行科学精神和爱国主义的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其次,高中化学教学要使教学资源生活化。例如:教师可以采用网络媒体资源、报刊及音像资料;生活素材的运用等等。再次,高中化学教学要实现教学情境的生活化。要让学生有形象具体的感性认识,例如:借助实物和图像创设;借助活动和实验创设;借助案例和问题创设。最后,高中化学的教学内容应该赋予生活化。教师可以增加环保化学、能源化学等。教师在教材内容上面进行引申,这样不但能够实现教材的知识内容,还能够结合实际生活,建构学生知识结构。例如:自来水中放的白色粉末是什么?
4 结论
通过对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讨,得出了高中化学的教学必须在教师的指导和引导下,将遵照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和化学教学的自身规律,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对象,教师发挥引导作用。此外,高中化学的教学还要采用多媒体教学和实验教学相结合,通过多媒体技术来进行化学实验的模拟,能够提高实验效果和避免安全问题。教师也要增强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重点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和发现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这样就有利于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形式。
【参考文献】
篇6
复习初中知识的方法通常有:
1.集中复习法。高一化学课开始时,集中用若干课时复习化学中的重要“双基”内容与高中化学密切相关的知识内容以及高中化学不再重复的,但初中化学里又没有讲全讲透的知识。
2.穿插复习法。高中化学的许多内容与初中化学有着密切联系,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善于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以旧知识作“铺垫”去探索获取新的知识;同时把新的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之中,以便使初高中化学知识得到合理衔接。
3.专题复习法。结合高一的化学内容,以专题形式复习整理已有的知识,使初高中化学中相关的知识内容有机地融为一体。
加强学法指导是搞好初、高中接轨教学的有力保证。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除了智力因素外,学习方法也起着很大的作用,因此,在起始阶段,教师要把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作为高一接轨教学的重要任务。
篇7
天津市初高中使用的都是人教版课本。但在实践中发现,高中化学教学中普遍存在一种现象,教师不知道学生在初中都学习了哪些内容,知识学到了什么程度,特别是对课改后的课本不是很了解,不清楚初中的教学情况和高一学生已具备的知识结构,在教学环节中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我们对全区初三和高一的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教师们普遍认为,使用课改实验教科书的初中毕业生在升入高中学习后,由于所掌握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学习高中化学课程所需要具备的知识要求差距较大,给教师教学带来了困难。另一方面,高中课本内涵丰富,教学要求高,进度快,容量大,难度深,不可能像初中教学那样通过反复练习、反复强调来排异解难。此外,许多从高三回到高一任教的教师,在教学中会有意无意增加很多高考知识和例题,而很多学生不适应这种教学方法,听课时不容易跟上节奏。
另一方面,对学生访谈结果的分析表明,多数高一学生认为高中化学内容多、理解困难、习题难做,学习兴趣不高;部分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依赖性大,习惯于被动接受的方式,主动分析、理解较少,一旦遇到困难,就动摇了学习的信心。初高中化学在教学内容和课容量上都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一些高一的学生因不能及时改变学习习惯和调整学习方法,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都有困难,更不可能及时预习、复习、总结,影响了学习效果,形成恶性循环。在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初高中化学学习衔接处出现问题的学生中,在有不少是初中时化学学习的佼佼者,他们在进入高一化学学习时却落伍了,失去了学好化学的信心。这种高一学生学习化学时出现的严重滑坡和分化现象,不仅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也不利于学生化学学科素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为实现初高中化学有效衔接,我区多所学校进行了校本实践与探索。不少完中校分别对初三和高一化学教学提出教学衔接的目标,要求初中化学教学主动考虑衔接问题,不以初中毕业的最低要求作为学习标准,同时加强高中所需基础知识技能的教学。很多学校在高一年级采取各种方式开设“衔接教学”课,有的在新生录取后开学初集中补课,有的在高一先划出一定课时复习初中化学,也有的采取“用到什么,复习补充什么”的方法在高中教学中复习补充初中学习的化学知识。这些校本实践策略,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高了学生在高一学习的适应性。
二、初高中化学内容分析及衔接策略
(一)初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知识层次等因素分析
初中化学课程与高中化学课程有着不同的培养目的和标准,初中化学更强调基础性与一般性,要求学生拥有作为一名未来社会公民必需具备的最基本的科学素养,高中化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对初高中化学教学的侧重点不同,提出的目标与要求也不一样,需要对初高中教学目标进行优化衔接。例如,在“化学反应与能量”模块中,关于“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化学反应的限度”,高中的课程标准是通过实验认识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化学反应的限度,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在初中只有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没有明确提出反应快慢问题,只有二氧化碳和水的反应的出现,也没有明确指出可逆反应问题。
从知识层面上来说,初中化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的某些应用,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而高中化学知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从知识体系上来说,初中化学的知识体系不是很系统和完善,课本着重于从感性认识总结归纳理性认识去构建初中化学知识体系;而高中化学则以实验为基础,以基础化学理论为指导,加强对化学知识体系的构建,探究化学的基本规律与方法,加强了化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同时,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寻求解决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化学问题的方法。课本着重于从“生活实际化学实验化学原理问题探究方法化学规律”来构建高中化学知识体系。
(二)初高中化学教学内容分析及衔接策略
从教学内容上,初中化学内容以感性认识、记忆知识为主,内容较简单,而高中化学内容较多,且理性知识较复杂,知识向着系统化、理性化靠近,知识容量和思维难度远远高于初中。如,高一学生普遍认为氧化还原反应是一个学习难点,学生在初中阶段只能从得氧、失氧的角度认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而氧化剂、还原剂等概念初中课本未涉及,学生不能从化合价的角度认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初三教师在讲这部分内容时应该让学生形成“氧化还原是一个整体”的印象,对课本加以整合,在讲授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让学生明白应该从反应物中判断。而高一教师在讲“氧化还原反应”这一节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复习原子结构知识,补充化合价的概念,增加化合价的练习,讲清化合价的升降与电子得失或偏移的关系,从已学的“氢气还原氧化铜”等反应来讲,帮助学生搭建学习的“脚手架”,顺利完成初高中学习的过渡。
在实现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过程中,教师既要注意课本内容的衔接,又要关注学生认知心理的衔接,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由以记忆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法转到以抽象思维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法上来。教师在教学设计(方法的选定、过程的安排、媒体的选用)和教学活动组织等方面进行衔接优化, 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找到新知识的生长点。同时,教师应不断加深对专业知识的学习,转变教育观念,熟悉初高中课本对学生能力及其化学知识的要求,注重对衔接点的认知和优化,注重学生化学学科素养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区域教研策略
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优化,以文献研究、联合教研和同课异构教研为实施策略,引导教师提高衔接意识,熟悉初高中课本的体系和内容,在教学方法上有的放矢,既要根据课本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又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心理,对学生加强学法指导,帮助学生构建基于初高中化学衔接点的学习策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变革,提升教学质量。
(一)引导教师对初高中化学衔接内容进行分析和总结
组织全区初三和高一年级教师对初高中课本全部知识点进行衔接梳理与总结,组织骨干教师分别对初高中课标要求进行梳理及分析,对典型衔接点进行主题教学分析与设计,总结提炼在衔接教学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并对初高中教师分别提出教学建议。如元素周期表教学单元有关元素符号的识记问题,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需要根据原子序数推断具体元素,或是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断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这些都需要学生熟知1~20号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但九年级课标中没有相关的要求。有些高一学生因为这部分基础知识的学习存在问题造成后续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存在困难。建议初中教师加强对学生识记的方法指导,高中教师在引领学生复习初中相关知识基础上,加强对学生化学本质规律的认识,掌握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二)引导初高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引导教师帮助学生明确初高中化学不同的学习和发展目标,梳理总结初高中化学课程体系的区别和联系,了解初高中化学学习的不同特点,为学生学好高中化学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和学习方法。如分类法,初中提及了物质分类的方法,高中化学还将物质分类的方法用于指导学生学习元素化合物的物质,引导学生把众多物质分成不同的种类,直接研究一类物质具有的性质,而不需要逐一研究物质的性质,这为研究物质性质提供了十分便捷的途径。此外,教师还可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概念的核心词,透过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本质,对知识进行归纳整合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高中化学学习的规律性,顺利度过初高中衔接的适应期。
篇8
[关键词]化学 知识 衔接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a)-0125-01
随着义务教育初中化学课程改革的推进,初高中教学衔接问题成为教师关注和议论的热点。不少高中教师反映升入高中学习的使用课改实验教科书的初中毕业生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不好,与高中化学课程学习的知识要求差距较大,高中化学教学十分困难。高一学生也反映高一化学内容多、理解困难、习题难做,学习兴趣降低。本文结合笔者在教学中的实践,谈谈对在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化学教学有效衔接的一些思考。
1.对比初、高中化学教学及目的的差别
通过对比初、高中教学大纲对教学目标及目的的阐述可知: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从教科书及教学实际中可以看出初中化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化学用语、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则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高中化学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习的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学生要学会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具体总是还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
2.重视初,高中教材知识的衔接
2.1初三教材中出现但不做要求,高中教材中没有出现但做要求的内容
(1)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2)同素异形体
(3)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结构
(4)两性化合物及典型两性氧化物
此部分内容集中在高一年教材的第五章,在授该章内容时,应注意加以补充,以免学生出现知识的空白点。
2.2高一时需对初中某些知识加深、完善
2.2.1氧化一还原反应。初中知识从得、失氧观点简单的介绍有关氧化一还原反应、高一年则从化合价、升降,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即从本质上来介绍氧化一还原及应及氧化一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在高中化学氧化反应的概念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的发展过程。
2.2.2结构理论的初步知识
(1)初三只举例介绍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情况,高一年级介绍了核外电子排布的三条规律,给出了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初三只列举有关“离子化合物”和“共和化合物”的简单例子,高一则在此基础上介绍了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的概念结构特征和物理性质等。由上可知高一年级教材中对于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较初中更为完善、更严密,也更兼顾科学性和学生的可接受性。
2.2.3有关化学计算内容及方法的承继
(1)有关溶解度的计算。初中只要求掌握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解度三者之间的换算。但温度改变、溶解、结晶问题的计算是中学化学计算中的一个较为重要的类型,也是高考中常见的考点,在高一年级时要适当补充。(2)“量差”法的应用。此法在中学基础计算中应用较广,初中阶段不要求学生掌握该法,在高一年级要结合有关新课内容补充讲解并使学生逐步掌握。
2.2.4实验室制取常见气体
初中已学过O2、H2、CO2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并分别介绍其反应方程式,使用仪器装置内容。高一年级要结合Cl2、HCl、SO2、NH3等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从反应原理、反应装置、收集事项等四个方面对此加以归纳,并将之扩大为学习气体制法的一般方法。
3.加强学法指导是搞好初,高中衔接教学的有力保证
3.1开设学法指导课
即可以在上高中化学课伊始,结合讲解初高中化学的区别:如知识的总量增加,知识的系统性与逻辑性增强,理论性知识的比重增大,对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表达能力、实验能力、计算能力、记忆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介绍学习高中化学应采用的正确方法:如重视实验,抓好课前的预习与课后的复习,及时进行各种知识技能的总结归纳,要用理解记忆法识记知识,等等。
3.2学法指导要与建立学习常规结合起来
学法指导的目的是使学生快速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要求,在“欲学”的基础上做到“会学”,进而达到“学会”。因此,学法指导应渗透于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与优化主要的学习环节和建立学习常规相结合。
篇9
1.主动学习新课标、熟悉新教材是搞好初高中接轨教学重要保障
新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中化学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化学教材编写、化学教学、评估与考试的依据,也是国家管理和评价化学课程的基础。义务教育化学新课程坚持以学生为本,把以掌握“双基”、培养能力为中学化学教学的目的和任务逐步转向了以培养科学素养、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化学教学目的和任务。在教学内容上化学新课程结合国际、国内化学教学的发展动态,在关注学生未来发展需要的同时,对传统课程中与学生认知不相符的内容进行了调整,大胆删除了原有课程中“繁、难、偏、旧”的内容,并适当降低了部分知识的教学要求,同时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化学新课程通过构建以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这五个主题内容,较好地贯彻落实了对未来公民科学素养的培养要求。
因此,在高中教学阶段,积极开展对义务教育化学新课程标准、内容的研究与学习,使初高中化学在教学内容和体系上实现有机统一,这是不断提高教学有效性、确保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
2.注重高一化学的起始复习是搞好初、高中接轨教学的必要前提
在摸清学生底细的前提下,教师应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复习方法,对学生存在的知识“漏洞”对症下药地进行修补整理。常用复习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
2.1集中复习法。高一化学课开始时,集中用若干课时复习初中化学中的与高中化学密切相关的知识内容,以及高中化学不再重复的却初中化学里又没有讲全讲透的知识。教师既要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加深学生对化学原理的理解,又要切记适时引入高中化学的要求;既指出初中化学的局限性,又要适当拓宽学生的知识。如溶解度一节知识中较高要求的计算,溶剂和温度改变时的计算初中较少触及,而近几年来的高考中则频频出现,高中化学又无专门章节介绍,这就需要利用复习时间来培养和锻炼学生解这类题的能力。又如氧化还原反应、燃烧等初中局限性的定义,到了高中从本质上去理解,这样概念范围将会扩大。
2.2穿插复习法。高中化学的许多内容与初中化学有着密切联系,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以旧知识作“铺垫”去探索获取新的知识;同时把新的知识纳入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之中,以便使初高中化学知识得到合理衔接。
2.3专题复习法。结合高一的化学内容,以专题形式复习整理已有的知识,使初高中化学中相关的知识内容有机地融为一体。
3.加强学法指导是搞好初、高中接轨教学的有力保证
学生的学习成绩除了取决于智力因素外,学习方法也起着很大的作用,因此,在起始阶段,教师要把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作为高一接轨教学的重要任务。
3.1开设学法指导课。可以在上高中化学课伊始时,结合讲解初高中化学的区别,如知识的总量增加、知识的系统性与逻辑性增强,理论性知识的比重增大,对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表达能力、实验能力、计算能力、记忆能力,以及知识迁移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同时向学生介绍学习高中化学应采用的思维方法:
(1)认识物质的主线:“观察,实验探索,归纳性质、理论阐释、典型应用”归纳思维法或“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实验室制法和保存”演绎推理法。
(2)代表物的学习到一类物质的学习,以点带面、以面到体,形成立体化的知识网络结构图。
(3)建立直观―抽象的化学模型。由化学符号系统(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结构式等)组成的化学模型具有直观性,是化学认识的重要特点之一,这种直观性是研究结果的表现或表达,研究过程是建立模型的过程,也是认识现象的本质的过程(抽象),因此要指导学生把“实验―性质―结构”三者紧密联系起来建立化学模型,并用化学符号系统表示这种模型的结果。学生认为化学易懂难学的原因在于尚未建立这种直观―抽象的化学模型。
(4)注意积累解化学题的思维模型和思想方法。如定量、半定量问题中的守恒思想、平均值思想、极值思想等。
3.2学法指导要与建立学习常规结合起来。学法指导的目的是使学生快速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要求,在“欲学”的基础上做到“会学”,进而达到“学会”。因此,学法指导应渗透于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与优化主要的学习环节和建立学习常规相结合。要从高一第一堂化学课起,就建立和坚持必要的学习常规,如课前做好预习,记好预习笔记,答好预习思考题;上课做听课笔记;课后做学习小结;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等等。
4.确立全面正确的课程资源意识是搞好初高中接轨教学的必然趋势
多年来,国家集中统一化学课程要求,导致了许多教师对课程资源的片面理解,也导致了当前化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建设方面的相对滞后。事实上一切有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因素都可以叫做课程资源。从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上看,它包括课程,特别是教学的素材及其直接来源的素材性资源,即学生学习、获取或内化的对象,因此,正确地树立起课程资源意识,才能让初高中化学衔接中的一个“较陡的台阶”变为一个“较平坦的台阶”。
那么,在新课程中,哪些课程资源是可以利用的呢?目前可以利用的主要有三部分:一是校内的课程资源,如实验室、图书馆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二是校外的课程资源,包括图书馆、工厂、农村、部队等广泛的社会资源及丰富的自然资源;三是信息化课程资源,如校内信息技术的开发利用,校内外的网络资源等。我们不仅应当学会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而且应该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充分利用校外各种资源,在社会的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教师能很好地衔接好初高中的教学工作的话,就可以让学生不仅在心理上不害怕高中学习,而且在学习上能很快地适应高中学习节奏和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篇10
高中化学不论知识的内容、结构、深广度,还是学习要求上都比初中化学具有更高的层次。认真研究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切实打好高中化学教学的基础,是提高中学化学教学质量的必要步骤和措施。
一、思维方式的衔接
初中化学的思维方式是直观形象思维,感性认识比较多,逻辑性不太明显。高中化学以抽象思维为主,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因此,高中化学的教学中完成学生思维方式的衔接是十分必要的。如高中化学中《碱金属元素》,从结构上分析推测其性质变化,结合学过的钠的性质作对比,找出结构上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也可利用图表资料,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找出其联系和规律,是直观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有效途径。
二、初高中化学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衔接
初中化学属于公民素质教育,教材内容是科学的、有序的、但并不追求严密和系统完整。而高中知识则以物质结构、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理论为主干,教学中以学生初中所学到的知识开始,注重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使学生把知识由点而发展成知识层面,进一步注重于知识面的应用及知识之间的联系而形成知识网。
初高中化学教材内容是有机整体,许多难点是逐步形成和完善的。例如:“氧化还原”概念,从初始认识(有氧参加)到初级认识(有化合价变化)到本质认识(有电子转移)再到实际应用(原电池、电解池),一步步深化。初中化学已删除的内容,高中化学教学中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的应在高中化学相应的篇章上出现,不必提前补充。如元素的存在状态、电解质及电离的基本概念。高中入学初应重点复习初中化学基础知识,补充酸、碱、盐等物质之间的相互反应规律,略加深化学计算的内容,介绍有关“差量法”的运算方法。这样既解决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台阶,又分散了难点,消除了学生的“畏惧”心理。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学进度、能力要求上体现出可接受性和循序渐进原则。
三、初高中教学方法的衔接
一般说来,化学教学中的各方面是密切联系的,这些联系和综合必须发挥其整体功能和综合效应,以促使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必须要注重德育教育方面的衔接。坚持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是初高中化学教学方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结合化学史上科学家工作成败得失的典型事例,对学生进行坚持真理,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谦虚谨慎、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的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与化学知识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必须注重教师教育方法的衔接。初中化学通常以概念发展组织教学,注重传授和接受;而高中化学常围绕问题解决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寻找规律、归纳总结,使化学知识结构化、网络化,以提高学习效率。初中化学解决问题的方法单一,只从某一方面看待问题,而高中化学需要从多角度、多方位、不同层次去看待问题。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不同层次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完成解决问题方法衔接的途径。初中阶段尤其要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与书面文字表达能力的培养,为高中化学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注意发挥新老教师合理搭配,集体备课的优势,在学生中开展学法指导。
必须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衔接。高中化学是初中化学的深化与扩展,由于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总结出来的规律和概念局限性很大。例如:初中化学对两变化的区别只停留在有无新物质产生和是否形成新分子水平,高中化学学习了物质结构知识以后,应理解为有无组成、结构的改变,即原有的化学键断裂和新的化学键的生成。初三学生升入高一,绝大多数生理上发生质的变化,思维方式由“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增强、概括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等出现质的飞跃,能自觉地用理论分析综合各种事实材料。搞好学生学习方法的衔接,使其能够将化学信息抽象地、逻辑地统摄成规律并加以运用。搞好学法指导,促进非智力因素的衔接。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专题讲座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
必须注重实验教学方法的衔接。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手段,实验探究活动是化学教学的出发点。实验教学的重点是,从初中化学偏重于对实验现象的初步观察能力的训练,对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上逐步转移到分析实验结果、处理实验数据、设计简单实验方案的教学上。
四、初高中化学评估的衔接
化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对学生在化学知识、技能和能力及情感、表达等方面达到的水平进行全过程正确的考核,考虑到其阶段性、有效性及对初高中化学教学的指导作用。
- 上一篇:对会计准则的认识
- 下一篇:基础会计实训实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