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招投标审计重点范文

时间:2024-02-26 17:55: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程招投标审计重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工程招投标审计重点

篇1

关键词:跟踪审计;预防投标人串标

一、投标人串标的危害分析

投标人串标是一种投机行为,是指在投标企业之间或者投标单位跟招标单位之间,通过事先约定进行一系列串通行为,以此来骗取企业中标结果。在招投标过程中,投标人串标会造成一系列的严重危害,对维护正常的招投标市场秩序,确保招投标公平公正,保障和维护资金安全完整都具有很不利的影响。

一方面,投标人串标是一种恶性竞争行为,会造成正常招投标程序的混乱和无序,导致少数几家企业对中标结果进行人为操纵和干预,影响到潜在中标人的正常招投标行为,这不利于市场竞争机制的发挥,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招投标程序的严肃性和公平公正性,破坏了市场诚信环境和正常管理秩序,也危害了大多数招投标企业的经济利益。另一方面,投标人串标,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国家资金流失。一般情况下,串标所形成的中标价格往往都远远高于正常价格,导致投资成本加大,损害国家资金安全。另外,在企业招投标过程中,参与串标行为的企业其内部管理往往都比较薄弱,企业诚信度也比较低,这也会导致其参与建设的工程项目质量难以保障。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建筑企业相对比较多,而建设工程相对比较少,而建设工程利润比较大,这也导致了不少建筑企业费尽心思参与并赢得招标,不惜通过串标等违法行为来获得中标。与此同时,建筑市场中招投标本身隐蔽性也比较强,相关的主管部门在方法手段、沟通协调上都没有形成合理,约束性有待于进一步加强,这也导致建筑企业招投标过程中串标行为难以根治。正是基于此,有必要围绕招投标环节进行跟踪审计,切实避免投标人串标行为,有效维护招投标市场公平公正。

二、招投标过程中实施跟踪审计的切入点分析

围绕工程项目实施跟踪审计,审计部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发现串标问题:

第一,审计人员在审计监督过程中,应当对招投标文件中内容前后矛盾的补充协议以及在工程合同签订之后再续签的合同进行重点关注。同时对招标文件和合同等资料内容进行逐项的对比和审核,审查其中是否存在不同点。还应当结合工程实际,对工程造价结果不同的原因进行分析,审查工程造价差异是否具有合理性。如果工程造价大幅增加,则应当在审计时进行对招标资料进行追溯审计,同时对各个投标人的评标资料、评标书进行审核,通过实施上述审计要点对评标过程是否科学、是否存在串标行为进行跟踪审计。重点对合同签订、招投标以及中标等各个环节的时间顺序合理性进行审计,对于上述事件发生顺序颠倒的重点关注,这些都可能是投标人串标的疑点线索。对于投标人串标疑点证据比较确凿的,应当及时移送部门严肃查处。而对于投标人串标行为难以获得确凿证据的,应当在审计报告中进行相关的披露,说明审计疑点的相关情况。

第二,在某些工程竣工结算资料中,有时会出现第三者代表中标单位的情况,甚至出现第三者代表中标企业在相关工程文件资料中进行签字确认的情况,这些都可能是招投标过程中的挂靠垄断中标行为。对于此类招投标中标行为,审计人员应当首先对第三者跟中标企业之间的隶属关系进行审核和验证。如果两者之间没有隶属关系,则可能是转包或挂靠中标行为,审计人员则应当继续对评标资料进行追溯。除此之外,审计人员在实施招投标审计时,也可以从侧面对工程的实际施工者和建设者进行了解,如果工程是由第三者来负责具体的实施,而相关的工程建设资料都是由中标单位进行签字确认,则在这种情况下审计人员要对挂靠中标行为进行充分的取证就会比较难,因此审计人员要进一步确认此类招投标串标行为,可以对中标单位的内部承包协议进行进一步的延伸审计。

第三,审计人员要重视低中标高结算问题。一般情况下,低中标高结算往往都是串标中标的必然结果,中标企业通过压低价格获得中标资格,而在具体的项目建设过程中,会通过各N理由变相增加或者变更项目。比如增加招标清单外项目,增加隐蔽项目及认证难度大的工程项目,提高装修的档次,另行协议主材单价,虚增隐蔽项目尺寸,虚增工作量等方式,增加项目建设造价,进而导致工程项目最终决算总价严重超过中标价格。审计人员要对此类问题密切关注,重点分析造价大幅度增长的原因,并审核工程造价大幅增长的原因是否包含了人为因素,重点对可疑的增加项目或者变更项目进行审计取证,对其合法性进行审核。对于串标行为难以获得确凿证据的,应当在审计报告中对人为故意扩大项目规模这一问题进行详细的披露,在必要时还应当将此类问题移交相关的政府执法监督部门。

第四,审计人员还应当重点关注分段投标的工程项目。对连续多年都参与招标的部门,应当重点对其之前的工程发包情况进行审计和审查。对于之前的单位在多个标段中都中标的情况进行审核,这往往是招投标过程中投标人串标的表现之一。另外,审计人员还应当对招投标过程中的评标资料和评标文件进行审核,对投标过程中受邀单位长期一致或者具有重复性的情况进行审计,这主要是由于连续多次招投标串标,陪标单位往往类似,企业投标的资料往往都雷同。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尤其要善于从评标资料和评标文件中发现投标人串标的线索疑点。

三、提高跟踪审计在投标人串标中监督作用的措施

伴随着我国政府对基建投资项目建设的不断投入,国家对政府投资项目的审计监督要求也越来越高,审计部门要围绕政府投资项目,进一步强化工程招投标环节的审计监督,通过实施跟踪审计,切实强化对招投标过程中投标人串标行为的监督,提升招投标的严肃性。具体来讲,对投标人串标行为进行跟踪审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实施跟踪审计,前移招投标监督关口。在实施招投标跟踪审计过程中,应当将审计监督和其他主管部门监督进行有机结合,及时发现招投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努力将相关问题在招投标过程中加以解决。现行的三种招标方法包含了综合评估法、合理定价评审抽取法以及评审最低价中标法等,但是现有的三种招标方法都不能够从根本上阻止投标人串标行为的发生,因此审计部门要围绕投标人串标行为实施跟踪审计,可以按照明标随机抽取法进行相关的审计过程。对相关的建设项目,应当事先委托相关的社会中介机构对工程量清单进行规范和核定,同时要求审核之后作为相关的标底,在此基础上将标价在媒体中进行公告,确保符合条件的企业能够参与到项目的招投标环节之中,这既能够减少招投标过程中投标人串标行为,同时也能够确保工程造价的合理性。

第二,对招投标环节中投标人串标行为进行严格的审计,需要审计部门跟相关监督部门进行密切协作,对招投标企业和相关的工程建设中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健全,提高其规范性和科学性,通过强化企业自身内部控制,提升管理的科学性,切实减少招投标过程中串标行为的发生。一方面,需要监督其内部管理职责权限是否实现了不相容职务分离,同时要求参与项目标底编制和审评的人员以及评审小组人员相互分离,并要求不准统一组织考察现场,招投标项目的评审小组也不得事先组建等,通过对招投标流程和环节的进一步规范,减少人为操作的可能性,提升招投标行为的规范性。

第三,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围绕投标人串标进行跟踪审计时,应当重点对评标过程进行监督。对于评标书制作比较粗糙或者没有按照规定要求对标书进行编写的,都应当引起重点关注。同时对于招标文件复制雷同的情况也应当重点加以关注,这些都可能存在着投标人串标行为。在实施跟踪审计的过程中,审计人员要对上述的异常标书进行仔细的审查,同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查处,对后续的串标行为进行及时的阻止,减少串标行为后续可能造成的危害。而对于投标文件中所设置的相关特殊性技术要求,审计人员则应当审查此类特殊技术要求和条件设置是否具有必要性,同时设置的条件是否具有适当性。审查设置此类技术门槛是否是为了排斥某些潜在的投标人,为了增加自身中标几率而进行的投标人串标行为。

参考文献:

[1]朱萌.施工阶段全过程跟踪审计管理探析[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4(05).

[2]曹云.水利工程施工期全过程造价控制及跟踪审计研究[J].建筑经济,2014(10).

篇2

关键词:公共工程;招标投标;审计监督;分析性程序

本文受江苏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基于挣值管理的公共工程绩效审计方法研究”(12KJD410001);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审计科学与技术及江苏省公共工程审计重点实验室资助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3月16日

一、公共工程招标投标审计文献综述

公共工程是为了满足国家或地区社会发展需要,以增进社会福利为最终目标,以政府投资为主,并为社会公众所享有的建设项目。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公益建设项目,如交通工程项目、水利工程项目、农业工程项目、环境保护工程、科教文化基础设施等。公共工程最显著特点就是具有典型的非排他性和外部效应。非排他性是公共工程的本质特性,表明工程建设是为了某个区域或某类群体服务,不是针对某个单个的个体,而外部性则是说公共工程建设的规模和质量直接影响到城市的整体布局和发展。

公共工程一般耗资巨大,耗时长久,建设难度往往超乎一般私人部门能力所及,而且它们对于现代社会的公众生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于提高公众的生活福利意义重大。公共工程的建设具有外部性,一项公共工程建设与否,在何处建设,由谁出资建设,由谁负责施工,建成后归谁所有,以及如何运营以满足公众日常需求等问题的决定往往会涉及到许多人的切身利益,因而成为整个社会关注和争论的焦点。公共工程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大型公共工程一般为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其消费具有一定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二是存在双重委托关系,即社会公众将财政税收委托政府管理,政府再委托相关单位或部门进行工程建设;三是工程复杂,表现在参建单位多,工程规模大,技术难题多,建设条件复杂并具有开放性;四是投资出发点不是单纯考虑工程经济效益,而是追求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等综合效益。这些特点决定了其工程建设管理过程是一个复杂巨系统,其系统特征要求对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不断创新,进而推动我国公共工程建设(曹宝琴,2009)。

公共管理学界单独分析公共工程的论著甚少,一般将其作为公共项目、公共产品的一个主要部分进行研究。萨缪尔森认为,公共产品是所有成员集体享用的集体消费品,社会成员可以同时享用该产品;而每一个社会成员对该产品的消费都不会减少其他社会成员对该产品的消费。根据公共产品理论,对于市场反映不出消费者偏好的商品和服务,市场规则不能进行资源的分配。这种消费者偏好在市场上反映不出来的商品或服务即是公共产品。公共产品的共享性及非排他性使得私人部门很少有动力去生产,导致公共物品和服务供给不足,因此政府必须介入。公共选择理论则认为,政府并不像人们所想象的那样完全代表公共利益,至少与市场一样并不是完美的,市场的失灵并不是把问题交给政府去处理的充分条件。结果是,现代西方国家在公共产品提供上经历了一个由市场到政府再到市场提供的曲折历程。目前,现代工业化国家运作模式是允许私人部门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建立一种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伙伴关系。基于以上认识,根据公共工程的非竞争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两大特性,可以这样对公共工程做出定义,即一定范围内,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特点,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基础设施和建设项目(王晓生,2009)。

我国从开始推行招标投标制度距今已经有20多年的时间。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为了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在政府的强制推动下,我国在工程建筑行业实行了工程招投标制度。随着中央新增投资的持续投入,大量公共工程的资金投入也在不断加大。2006年修订的《审计法》第二十二条明确规定:“审计机关对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进行审计监督”。研究大部分还停留在事后审计,未认识到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在招标投标过程中的有效性,对招标投标的各项风险进行事先防范和适时避免,且研究的方法过于单一且理论化。在当今及未来风险管理审计的模式下,认为任何建设项目都有风险,风险管理是决定建设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所谓的风险管理是指经济单位对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预测、识别、评价、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地处置风险,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的安全保障的科学管理方法。在建设项目中不同的设计阶段、建设阶段,有着不同的风险源和风险,因此对于建设项目的风险管理措施也应有相应的变化和调整。于是,在当今风险管理审计的模式下,提出该课题,期望对招投标市场的发展略微有所帮助。

公共工程招投标制度是一种控制政府投资预算与提高建设质量的有效制度安排,被广泛应用在各种项目的投资中,其对项目质量保证和效益的提供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我国招投标历史的发展是从1980年实行公共工程建设的公开招投标试点开始。1985年6月14日颁发《建设工程招标投标暂行规定》,开始全面推行公共工程建设招标投标这种方式。2000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颁布实施,其配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草案)》也在2011年11月30日原则通过审议,2012年2月1日实施,为我国招投标的国际化规范发展打下基础。

公共工程招投标审计是指对公共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等各方面的招标和工程承发包的质量及绩效进行的审查和评价。公共工程招标投标可以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审计监督,对重点公共工程的招标投标采用跟踪审计的方式,对有关招标投标的重要事项进行专项审计或审计调查。公共工程招投标审计的目标是审查和评价招投标环节的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招投标资料依据的充分性和可靠性;招投标程序及其结果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公正性,以及工程发包的合法性和有效性等。

根据检索的文献,较早提出招投标审计的是朱新国先生于1996年在《招投标审计刍议》中认为,需要重点对招投标过程的真实性审计、标底的真实性审计、变更及标底以外项目的审计、施工合同内容的执行情况审计。随着公共工程的不断发展,招投标所处的环境也变得更加复杂,要做好招投标审计工作,也更要不断地完善自身的体制和制度。

学者对我国的招投标市场中的问题进行了很深入地研究并提出了有效的治理方针,主要代表观点有:沈万君(2002年)在《抓住四个环节深化建设项目招投标审计》中提出要按照《审计机关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准则》第七条的要求具体抓住招投标程序,深化建设项目招投标审计;吴泽宽老师在《浅谈建设项目招投标工作的审计》中从内部审计的立场出发,强调对招投标工作的审计,强调审计在招投标工作中的独立性,内部审计人员在招投标工作中的介入时机,提出内审人员应在开标评标阶段介入做到事中审计及时发现问题并改正,从招标条件、招标文件的完整性、标底与报价的真实准确性、过程中评委打分、投标单位投送标书的情况、开标评标会议的程序这几个要点加强招投标工作的审计;朱恒金(2003年)在《论加强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的审计与监督》中明确提出从招标投标程序的合法合规、中标单位资质的真实合法、开标评标和中标的审查、中标后的跟踪审计、招标方和投标方的经济责任、招投标过程中的经济腐败这几方面加强招投标审计,并提出建立职务犯罪预防与监督体制从源头上治理招投标过程中的问题,如加强制度建设、加强舆论监督、加强群众监督。

二、公共工程招标投标常见错弊

在公共工程招投标工作实践中,还存在许多不规范的竞争和不规则的运作。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有:

(一)招标单位、评委、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业务人员收受投标方贿赂的职务犯罪现象。由于招标投标单位无视法律,工程招投标日益成为职务犯罪的高发部位。本来招标投标是“阳光工程”,却成了“暗箱操作”,大量的金钱流入了个人腰包,腐败也就由此产生了。通过招标投标本可以节约资源,却变成了浪费资源;本可以提高工程质量,却变成了“豆腐渣”工程。

(二)招标方搞假招标,“明招暗定”。假招标就是招标人通过种种弄虚作假的方式“明招暗定”,招标人从中谋取种种好处,其背后往往隐藏着利用职务的经济犯罪或腐败现象。例如,某水厂工程投标中,业主经过资格预审,确定了6家投标单位,组织了庞大的考察团对拟参加投标单位进行了考察。投标单位兴师动众,热情接待。而实际上,在考察前业主就已经确定了一家意向单位,并根据意向单位的组织特点、获奖情况、报价及施工技术方案等要素,为其设置评标程序及评标办法,让其中标。

(三)招标方任意肢解工程项目规避招标。有的招标人任意肢解工程项目是为规避招标,也有的招标人肢解工程项目是为了关照某些特别的投标单位。例如,某市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工程招标。投标组织接到标书后,个个摇头。因为投标书载明,这一部分子项目不在本投标范围,那一部分材料不在本招标圈内,一个完整的建安工程项目被分割肢解成十几块,而且被肢解的都是利润高的部分,真是“中标组织啃骨头,内定组织吃肥肉”。

(四)投标方相互串通搞“陪标”或者与招标人串通投标方之间“陪标”。有些投标单位为了使自己“合法中标”,便私下找几个投标单位给其“陪标”。而陪标单位根本就无意问鼎,在招标中“自然”不能中标。

(五)投标方有意压低标价或者故意串通哄抬标价投标。我国建筑市场上施工队伍众多,僧多粥少,为了承揽工程,不惜血本压价,搞恶性竞争,无序竞争。最终失去了招标投标本来的客观公正,保证工程质量,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压低报价,只会导致两个结果:一方面在既定的施工技术水平和管理条件下,压低报价又要有利可图,施工单位往往在施工时偷工减料,导致工程质量下降,出现了“豆腐渣”工程;另一方面尽管中标价压低,施工单位就会在施工过程中以各种理由要求建设单位追加资金,最后决算价严重超标,失去了招标投标本身所具有的约束作用,招标投标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也没有发挥效益。

公共工程的发包人利用职权收受投标方的种种贿赂或收受投标方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或将工程发包给子女、亲属的公司或与己有直接或间接经济利益关系的承包商,搞假招标。招标人通过种种弄虚作假的方式“明招暗定”,招标方从中为个人谋取种种好处,其背后往往隐藏着利用职务的经济犯罪或腐败现象。公共工程建设过程中职务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究其根本原因则是公共权力的失控和滥用。公共权力是根据公共意识组织、协调和控制社会公共生活的力量,它是基于人类共同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自国家产生以来,公共权力主要表现为国家的政治权力。

三、公共工程招标投标审计内容

国家审计和国家计委特别强调和重视对国家公共工程招标投标的审计和稽查,“审计组和审计人员对公共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和供货等方面的招标投标和工程承发包情况进行审计,应当审查招标投标程序和中标单位资质的合法性,以及工程承发包管理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因此,公共工程招标投标审计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公共工程招标投标程序合法、合规性审计。公共工程招标投标的程序按照《招投标法》规定主要包括:招标、投标、开标、评标、中标和订立书面合同。审计的主要内容有:首先,审查公共工程是否属于《招投标法》规定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并且进一步审查建设单位是否按规定的公开招标或邀请招标的方式进行招标;其次要审查招标单位是否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按规定的要求进行公开开标、公平评标与公正决标,有无舞弊、泄漏标底的行为发生;再次,要审查招标单位是否与中标单位按法律规定签订合同,是否符合《招投标法》和《合同法》,是否影响招标投标的实际效果。

(二)对中标单位资质的真实性、合法性审计。结合招标文件重点对中标单位是否是法人或是依法组建的经济组织;资质是否符合招标文件的要求;进一步审查中标单位的技术力量和财务状况,是否是投标单位中最佳单位。针对我国公共工程招标投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加强审计监督的同时,要从认识上和措施上完善公共工程招标投标经济责任制。首先,要创造公共工程招标投标有序竞争的市场条件,加速市场经济建设和健全市场机制;加大公共工程招标投标腐败审计的审查和处罚力度;学习招标投标工作先进地区的管理经验,积极推行“无标底”招标和试行“量价”分离和FIDIC条款。

(三)开标、评标和中标的审查。开标是否按规定进行,审阅开标会议的公证书和现场记录,招标人是否最大限度地满足招标文件中规定的各项综合评价标准,投标价格是否合理。看中标人是否将中标基建工程的部分文件,关键性工作包给他人完成。评标委员会是否由招标人和有关技术、经济方面专家组成,并保证五人以上单数,专家不少于2/3,有八年以上工作经验和高级职称。

(四)中标后的跟踪审计。中标后要对工程质量、工程进度、采购物资、设备的型号、质量等进行跟踪审计,看是否按合同执行,并达到招标文件提出的要求。在基建工程招投标审计过程中,除了采用传统的审计方法外,还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招标投标实行事中审计。采用往上查寻法、调查询问法相结合,通过互联网询价,建立材料价格数据库备用。对大宗物资采购要搞调查研究。对吃回扣、索贿的要询问、调研查询相结合,注意发现大案要案的线索,对招投标双方互相串通而中标要依法查处。

(五)加强公共工程招标方、投标方的经济责任审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第五章“法律责任”中明确规定招标方、投标方、招标机构和评标委员等主体应负的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

审计人员重点审计公共工程招标投标过程中,招标方、投标方、招标机构和评标委员等主体应负的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的履行情况。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规定:招标方不得以任何方式将应招标的项目而不招标或将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化整为零或者以其他任何方式规避招标。

规定投标人相互串通投标或者与招标人串通投标的,投标人以向招标人或者评标委员会成员行贿的手段谋取中标的,中标无效,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招标机构泄露应当保密的与招标投标活动有关的情况和资料的,或者与招标人、投标人串通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情节严重的,暂停或直至取消招标资格;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六)开展公共工程招标投标中职务犯罪预防与审计。公共工程招标投标职务犯罪预防与审计是以防治经济腐败为目标,由独立的特定审计主体(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运用专门的方略、手段和规程,对国家公职人员在招标投标过程中的违法违纪犯罪行为进行审查、监督和防范的特种审计。

它强调查处与防范相结合,并以防范为主,经济腐败审计采用腐败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即以具有审计价值(发生可能性较高)的疑点线索或移交的案件为起点,确立审计项目,安排特种审计查证。实施以审计为主,纪检监察、检察等其他监督部门全程紧密配合协作的审计查处,并适时进行内部控制分析评价,提出完善内控机制建议,加强公共工程招标投标过程中职务犯罪预防与监督。建立职务犯罪预防与监督机制,从源头上治理招标投标中存在的问题。

公共工程招标投标过程中的职务犯罪的特点,主要是指招标单位、评委、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和投标方有关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贪污贿赂罪、渎职罪或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民利的其他犯罪活动。职务犯罪是社会的毒瘤,其根源是吏治腐败。它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破坏了传统美德,甚至影响国家安全和稳定。

四、公共工程招标投标审计程序

(一)分析性程序。分析性程序通过数据之间的关系及数据变化来确认是否存在异常变化,通过异常变化来识别潜在的错误、违规或违法行为。查阅招标申请时提交的所有文件资料,注意其申请招标的项目是否是一个完整的单项工程或单位工程。一般情况下,新建项目以单项工程或单位工程为单位进行招标,如果申请招标的项目不是单项工程或单位工程,则应注意审计是否存在化整为零、肢解项目、逃避招标的情况。

招标项目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需要履行项目审批手续的,设计、监理和施工招标由项目建设单位提出申请,物资采购招标由物资管理部门提出申请,根据权限和分工,建设单位招标部门自行组织或由其报上级主管部门(或地方招标管理中心)组织招标活动。对照招标文件要求,查阅中标单位的资质证明资料,着重审计其是否具备了招标文件规定的级别标准,并注意其是否有挂靠行为。招标通知发出后,符合条件的投标人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响应招标文件的要求,编制投标文件,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递交投标文件。建设单位相关部门配合招标中心做好对投标人资格的审查,妥善保管好投标人的投标文件。

对照招标文件要求,审阅投标书的格式、内容和具体的表达方式是否与招标要求一致;另外,还要审阅投标书是否如期送达到招标文件指定的地点,招标文件要求的标函内容是否完整。招标人在招标文件约定的时间和地点如期组织开标。开标由招标管理中心组织实施。开标会议由招投标管理中心代表主持,项目建设单位相关部门代表和所有投标人均参加。重点核对投标人的投标报价得分,审查全部报价数据计算的正确性,并与标底价格进行对比分析,分析报价构成的合理性。采用最低投标价中标或者合理低投标价中标的,审查是否根据招标文件中规定的评标价格进行调整,对所有符合招标文件规定的技术要求和标准的投标人的投标报价以及投标文件的商务部分作必要的价格调整和计分调整。

(二)内部控制评估程序

1、招标。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招标前期准备和招标公告、资格预审公告的编制与。在招标前期准备阶段,应确定招标组织方式(自行招标、委托招标)和招标方式(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等。招标公告、资格预审公告可以由招标人自行编制,也可委托专业招标机构编制。投标资格的审查可以在投标前审查(资格预审),也可以在开标后审查(资格后审)。该环节存在的主要风险:招标人肢解公共工程,致使招标项目不完整,或逃避公开招标;投标资格条件因人而设,未做到公平、合理,可能导致中标人并非最优选择;相关人员违法违纪泄露标底,存在舞弊行为。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招标投标法》、《工程建设施工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本着公开、公正、平等竞争的原则,建立健全本单位的招投标管理制度,明确应当进行招标的工程项目范围、招标方式、招标程序,以及投标、开标、评标、定标等各环节的管理要求;第二,工程立项后,对于是否采用招标,以及招标方式、标段划分等,应由建设单位工程管理部门牵头提出方案,报经建设单位招标决策机构集体审议通过后执行;第三,建设单位确需划分标段组织招标的,应当进行科学分析和评估,提出专业意见;划分标段时,应当考虑项目的专业要求、管理要求、对工程投资的影响以及各项工作的衔接,不得违背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招标设计方案,将应当由一个承包单位完成的工程项目肢解成若干部分发包给几个承包单位;第四,招标公告的编制要公开、透明,严格根据项目特点确定投标人的资格要求,不得根据“意向中标人”的实际情况确定投标人资格要求。建设单位不具备自行招标能力的,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招标机构招标;第五,建设单位应当根据项目特点决定是否编制标底;需要编制标底的,标底编制过程和标底应当严格保密。

2、投标。投标主要包括项目现场考察、投标预备会、投标文件的编制和递交。招标人可以根据招标项目的具体情况,组织投标人考察项目现场,以便投标人更为深入地了解项目情况。招标人可以召开投标预备会,解答投标人对工程项目提出的具体问题。之后,投标人应当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编制投标文件,投标文件必须对招标文件提出的实质性要求和条件作出响应。该环节存在的主要风险是:招标人与投标人串通投标,存在舞弊行为;投标人的资质条件不符合要求或挂靠、冒用他人名义投标,可能导致工程质量难以达到规定标准等。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对投标人的信息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防止投标人之间串通舞弊;第二,科学编制招标公告,合理确定投标人资格要求,尽量扩大潜在投标人的范围,增强市场竞争性;第三,严格按照招标公告或资格预审文件中确定的投标人资格条件对投标人进行实质审查,通过查验资质原件、实地考察,或到工商和税务机关调查核实等方式,确定投标人的实际资质,预防假资质中标;第四,建设单位应当履行完备的标书签收、登记和保管手续。签收人要记录投标文件签收日期、地点和密封状况,签收标书后应将投标文件存放在安全保密的地方,任何人不得在开标前开启投标文件。

3、开标、评标和定标。投标工作结束后,建设单位应当组织开标、评标和定标。开标时间和地点应当在招标文件中预先确定。评标由招标人依法组建的评标委员会负责。评标委员会应当按照招标文件确定的评标标准和方法,对投标文件进行评审和比较,推荐合格的中标候选人。建设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从中标候选人中确定中标人,向中标人发出中标通知书。开标、评标和定标环节存在的主要风险是:开标不公开、不透明,损害投标人利益;评标委员会成员缺乏专业水平,或者建设单位向评标委员会施加影响,致使评标流于形式;评标委员会成员与投标人串通作弊,损害招标人利益。

主要管控措施:第一,开标过程应邀请所有投标人或其代表出席,并委托公证机构进行检查和公证;第二,依法组建评标委员会,确保其成员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并具备招标项目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评标委员会成员名单在中标结果确定前应当严格保密。评标委员会成员和参与评标的有关工作人员不得私下接触投标人,不得收受投标人任何形式的商业贿赂;第三,建设单位应当为保证评标委员会独立、客观地进行评标工作创造良好条件,不得向评标委员会成员施加影响,干扰其客观评判;第四,评标委员会应当在评标报告中详细说明每位成员的评价意见以及集体评审结果,对于中标候选人和落标人要分别陈述具体理由。每位成员应对其出具的评审意见承担个人责任;第五,中标候选人是1个以上时,招标人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权限,由决策机构审议决定中标人。

(三)实质性程序。分析性程序和内部控制评估对潜在错误、违规或违法行为进行了风险评估,确定了实质性程序的审计重点。实质性程序直接面向交易、余额和列报,获取关于错误、违规或违法行为的直接证据。实质性程序有许多,主要包括:审阅法、观察法、询问法、监盘法、函证法、重新计算法、分析性程序等,具体选用何种程序,要根据分析性程序和内部控制评估的结果而定,还要考虑具体的交易、余额和列报。

招投标实质性测试应依据以下主要资料:招标管理制度;招标文件;招标答疑文件;标底文件;投标保函;投标人资质证明文件;投标文件;投标澄清文件;开标记录;开标鉴证文件;评标记录;定标记录;中标通知书;专项合同等。招投标实质性测试内容主要包括:审查和评价招投标环节的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招投标资料依据的充分性和可靠性;招投标程序及其结果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公正性,以及工程发包的合法性和有效性等。

五、研究结论

公共工程是具有公众所享有的社会属性,基于公共工程招投标机会主义严重、问责需求强烈,对公共工程招投标进行审计监督必然成为其理性选择。本文基于风险导向审计要求,分析了公共工程招投标常见的错弊,针对性提出了分析性程序与实质性审计程序,以丰富公共工程招投标审计的理论探索。

主要参考文献:

[1]朱新国.招投标审计刍议[J].中国审计信息与方法,1996.6.

[2]李兆暖.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相关问题探讨[J].财会通讯,2006.9.

[3]张莉,张建平,高英,陈晓芳.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计算机跟踪审计研究[J].会计之友,2010.2.

[4]孔凡勤.风险导向审计在建设工程跟踪审计中的应用[J].经济研究导刊,2008.18.

[5]潘萍.论全过程跟踪审计与全过程造价控制[J].经济研究导刊,2008.17.

篇3

关键词项目招投标 审计 关键要点

中图分类号:TU7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建设项目工程招投标,是一系列复杂、特殊的法律行为的组合过程。自我国施行建筑法以来,在工程项目招投标过程中,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尤其是在颁布了招标投标法、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后,我国在项目招投标管理上有了更加全面、更加完善的法律依据,构成了我国招投标管理的基本框架。尽管如此,由于在招投标管理过程中,较多的涉及到了个人、集体和国家几个方面的利益,需要更多地综合考虑社会、市场、个人行为等诸方面的复杂因素。在招投标审计中我们发现了一系列形形的问题,值得反思和探讨。

一、招投标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一)不具备招投标实施条件就进行招标。主要表现在:

概算未批;

施工图纸及技术资料不能满足施工需要;

建设资金和主要建筑材料、设备的来源未落实。

(二)回避招标。主要表现在:

1.肢解工程,将项目投资额控制在200万元以下;

2. 将招标范围限定于主体建筑工程,而依法应招标的配套附属工程则直接发包;

3. 勘查、设计以及监理单位的选择不招标;

4. 将必须招标的项目、货物以暂估价的形式包括在总承包范围内,规避招标。

(三)招投标过程中投标单位违法围标串标。所谓围标,是指某个投标人通过一定的途径,秘密伙同其他投标人共同商量投标策略,串通投标报价,排斥其他投标人的公平竞争,以非法手段赢取中标的一种违法行为。所谓串标,是指不同的投标人秘密串通,在私下里结成临时联盟,并达成协作利益协议,最终形成围标效果。串标和围标不完全相同,串标是投标人结成的市场动态联盟组织,并有利益关系。

(四)工程量清单和招标控制价编制有缺陷,甚至出现人为调整控制价,操纵投标过程。

(五)招投标实施过程中部分时间点的把握不符合招投标法规定。主要表现在:

1. 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自招标文件开始发出之日起至投标人提交投标文件截止之日止,最短不得少于二十日。而招标人未按规定给投标人编制投标文件所需要的合理时间;

2. 开标程序未按规定在招标文件确定的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的同一时间公开进行;

3. 招标人和中标人未按规定在自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三十日内,按照招标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文件订立书面合同。

二、招投标审计的重点。结合近年来在建设项目招投标审计实践发现的突出问题,分析探讨建设项目工程招投标审计应把握的若干关键要点。

(一)招标方式的选择是否符合有关要求。全部使用国有资金或者国有资金投资占控股或者主导地位的项目,批复文件明确了招标方式应按照批复文件的要求执行,未明确招投标方式的应采用公开招标。特别注意对大宗材料、专业分包工程以暂估价包括在总承包范围内形式进行招标的项目,应根据《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招标人可以依法对工程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货物、服务全部或者部分实行总承包招标。以暂估价形式包括在总承包范围内的工程、货物、服务属于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范围且达到国家规定规模标准的,应当依法进行招标,这也是工程项目管理单位规避招投标的关键要点所在。

(二)招投标程序是否合规。邀请招标和招标人自行办理招标事宜的,是否向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备案;有招标机构组织招标的,应明确招标机构资质;标书编制、开标、评标、专家组成是否符合招投标法规定;投标人是否超过三家,投标人是否具备建设项目要求的资质等级。

(三)工程标段的划分是否合理,是否符合专业要求和施工界面衔接需要,是否存借标段划分肢解工程。

(四)加强对招标文件的审核,特别是招标文件对工程的施工范围、技术要求的描述和拟签订的合同条款。

1. 工程的施工范围、技术要求的描述不清容易造成结算时出现纠纷;

2. 招标文件中对合同条款的要求能最大限度保障招标人权益,因对该部分内容的接受是施工单位参与投标的基本条件。

(五)工程量清单审核,包括:

1. 工程量清单编制是否符合GB50500-2008《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要求;

2. 工程量清单特征项描述是否准确;

3. 工程量清单有无丢项、漏项的现象;

4. 工程量计算是否准确。

(六)投标控制价的审核。招标控制价是指招标人根据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有关计价依据和办法,按照施工设计图纸计算的,对建设工程招标项目限定的最高工程造价。审核重点:

1. 招标控制价编制依据是否符合相关规定;编制说明是否完整;采用的价格是否合理;2. 工程量清单中的项目名称、项目编码、项目特征、工程内容、计量单位、工程量是否与建设工程设计文件相符合;3. 综合单价确定是否真实、合理、准确;4. 措施项目内容和计算是否结合工程特点和招标要求,依据现行的省级、行业建设主管部门颁发的计价依据中的措施清单项目,结合拟建工程的常规施工组织文件编制;5. 其他项目清单计价含暂列金额、暂估价(材料暂估价、专业工程暂估价)、计日工及总承包服务费等是否根据拟建工程的实际情况和相关依据编制,具体项目内容是否真实、必要,具体数额是否客观、合理;6. 规费和税金是否按照国家或省级、行业建设主管部门规定的标准计算。(七)投标文件的审核,防止围标串标。对各投标单位的投标文件仔细分析,若有“围标串标”现象,一般能找到一些蛛丝马迹:投标单位各自的商务标投标文件中报价表存在相似的打印机污记、墨迹、排版格式;资料中的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及五大员身份、简历、业绩存在相同部分;投标报价清单单价基本相同,有相同的错误;或是某几个单价数完全一样;技术标施工组织设计中技术工艺大段雷同一致。通过这些现象就能判定是围标串标。

(八)加强对招标完成后合同签订的跟踪审核。中标单位签订的合同与招标文件约定的合同存在偏差,主要表现在:

1. 合同内容不一致;

2. 合同付款方式和比例更改;

3. 合同金额与中标金额不一致,主要体现在:

(1)增加工作内容,增加合同金额;

(2)与中标单位谈判降低合同金额,但合同后不附调整后预算,给最终结算造成障碍(不明确施工单位让利在何处)。

4. 合同中预定的工程价款调整原则发生改变;

5. 合同中约定的项目负责人发生改变。

篇4

关键词:工程审计,全过程管理 ,决策阶段,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

中图分类号:TU723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不断增大,一些建设周期长、投资额大、控制环节多的大型项目也随之增多,还采用以往的事后结算审计的模式,对一些大型综合项目显示是不够的,难以从根本上对建设项目进行管理,审计部门也难以从根本上发挥好审计的监督功效,所以我们要引进一种新模式,采用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措施,对项目进行全过程监督。

1工程审计在建设项目全过程应用的概念和意义。

1.1概念

建设工程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审计,就是指审计部门根据各级政府相应政策法规,运用现代审计技术、方法,对建设工程项目的设计、决策、建设、竣工验收等各个阶段进行全面系统的审查和评价,是对工程建设项目实现全过程的监督的过程。

1.2意义

开展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审计的重要意义有:

(1)将审计关口前移,及早发现和纠正勘查设计、招投标、合同管理、施工变更、设备采购等环节的易发多发问题,有利于督查建设单位完善内控制度,更好地促进科学化管理;

(2)可有效遏制建设项目随意决策、随意变更、随意签证的现象,可切实提高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益;

(3)审计人员一开始就参与监督、随时发现问题、随时提出意见建议,促进建设单位及时整改、杜塞漏洞,促成建设单位领导干部正确运用权力,能够从源头上控制腐败的发生。

2工程审计在建设项目全过程中应该关注的重要阶段

工程审计需要贯穿于建设项目的全寿命周期,从投资立项到项目交付使用的过程,但需要重点关注5个阶段,能够把握好这5个阶段的工作,成为审计工作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2.1投资立项阶段

按照“二八定律”及项目建设的经验,投资立项阶段决策,直接或间接影响项目全过程的80%的因素,因此,审计机关要坚持项目经济和安全的前提下重点关注以下内容:

(1)工程项目的规模、建设条件是否适当, 项目的方案是否满足要求;

(2)投资估算是否合理,与建设工程的规模和标准是否匹配,是否符合当地政策;

(3)投产后各项经济条件是否得到最佳利用;

(4)工程项目中施工工艺方案、选用主要设备是否适用本项目,是否满足经济合理的要求;

(5)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是否得到统一。

2.2 勘查设计阶段

勘查设计阶段是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确定与控制工程造价和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因此,工程审计过程中要格外关注:

(1)审查项目是否采用招投标方式来确定勘查设计单位,招投标的程序是否合法、公开;

(2)审查勘查设计合同内容是否合法、合规;

(3)重点审查改项目是否采用了限额设计法 ,是否根据总体的投资目标来选择设计方案;

(4)分析设计方案是否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要充分利用价值工程对设计方案进行比较,选取最优方案。

2.3 招投标阶段

工程项目招投标是建设单位按照招投标有关要求,充分利用建筑有形市场,采用公开竞争的形式, ,降低项目成本的途径,对建设工程项目质量、工期、造价三大目标的实现起着重要的作用。审计机关加强事前控制,参与招投标的全过程,确保招投标工作在公正、公开、公平的环境中进行,以防止弄虚作假、暗箱操作,以促进廉政建设。

(1)审查招标组织形式及方式是否规范,是否存在违法招标法相关规定,是否存在人为肢解项目规避招标的情况等;

(2)招标文件编制是否规范、内容是否完整,并重点审查工程量清单、招标控制价,如工程量清单编制内容的完整性,编制说明与招标清单是否一致,是否存在重大的清单漏项重项等情况;开标、评标相关程序是否规范;

(3)重点审查施工合同管理方面的问题,建设合同是明确建设方、施工方权利义务的法律条文,也是确保工程质量、进度、成本的重要依据。因此,审计机关应该:①审查是否存在合同订立双方利益不一致的情况,②审查合同的订立是否以招标文件为依据,有无违背招标原则,超越招标内容; ③审查合同条款是否齐全严谨,对于质量要求、工期进度、结算方式、材料人工价格调整方式、索赔等主要条款是否明确; ④审查分包合同是否有超越相应的资质、能力、范围等情况,对擅自转包、违法分包等行为,有没有明确的责任追究办法。

2.4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是工程实体质量形成、投资额最大、周期最长的实施阶段。加强施工阶段的审计工作,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控制工程造价、保证工程进度,以确保工程建设目标的实现。施工阶段应注意的问题:

(1) 设计变更的多少直接关系到施工造价的多少,也关系到进度、质量和投资控制,对设计变更的管理设计变更及现场签证制度不完善,会造成工程造价失控,严重时会导致管理混乱,工程纠纷。审计机关要加强对设计变更的审查,关注其真实性、合理性和必要性,关注设计变更的程序和方式的规范性。

(2) 索赔是施工中经常产生的情况,产生索赔的原因有: 不可预见的自然和地质灾害、建设单位不正当终止工程、工期延误、通货膨胀原材料价格波动、合同条款有歧义或错误等。审计人员应对索赔事件是否成立、程序是否合规、计算是否正确进行审查、监督和评价。

(3) 材料及时设备采购占建设成本的约60%-80%,因此关注材料和设备采购对节约成本控制进度有重要的意义。应重点关注:采购材料设备是否符合项目进度质量要求,各项参数是否符合设计要求;采购价格是否合理,手续是否齐全;采购合同订立是否合规合法;材料设备领用手续是否合规,记录是否完备。

(4)工程进度款支付,是否满足合同要求,是否真实准确。

2.5竣工验收结算阶段

竣工验收结算是工程控制的最后一关,是对项目的整体验收和认证。要重点关注验收程序是否完整、合同履行情况,工程的清理和交接情况。对于竣工结算则按照传统事后审计的模式,关注资料的完善性,量价费的计取等。

3结语

总之,工程审计在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中的应用是一项涉及面广、专业性强的系统工作,是审计机关确保审计监督质量的重要步骤 ,只有把握好各个关键环节审计质量,才能保证工程审计的效能,才能有效控制工程造价节约成本,确保工程质量,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希望在以后的工程审计中有一定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高校基建工程;高校内部审计;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23-0047-02

1 设计环节

基建工程的勘察设计阶段是建设项目的重要环节,费用仅占3%的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达到80%左右。因此,是基建工程全过程审计的控制重点,对于节约建设资金、避免损失浪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在跟踪审计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设计单位的选择实行招投标管理,从投标单位中选择最优方案,再加以深化;第二,设计前举行包括建设部门、使用部门等有关人员参加的座谈会,把大家对建设工程的要求提出来供设计单位

参考;第三,对设计图纸进行审查,看设计的深度和质量是否满足使用要求。

2 招投标环节

第一,在对基建工程设计概算的基础上,监督招投标环节的执行情况。一看是否有达到应该招投标的工程但却没有进行招投标的程序;二看招标的程序对不对,程序的完整性和合规性如何。

第二,对报名投标的单位进行资格预审以及对招标文件的审核。在对报名投标的单位进行资格预审时要注意单位的资质等级、质量认证、业绩等方面的情况,对以前在单位做过的要重点审查,如果存在信誉不好、售后服务不好的情况则实行一票否决制。另外,一定要对投标的项目经理的资格进行审查,项目经理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工程建设的质量、进度、管理等各方面。

第三,工程量清单的制作。工程量清单的制作是审计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工程量清单的准确与否,关系到施工图预算的准确与否,便于精确控制工程的造价,同时也不给有不平衡报价想法的投标单位以可乘之机。在工程量清单的制作过程中,为了尽量减少清单的少算、多算和漏项等情况的发生,要注意:一是工程量清单应该根据完善了的招标文件和图纸来制作;二是与设计部门充分沟通,了解图纸的设计细节;三是内部审计部门对一些条款要充分参与意见,避免错误的重复发生;四是与工程建设部门沟通,了解工程量的精确范围及使用单位的要求。

3 合同签订环节

合同的签订是对基建施工工程合同双方权利和义务的约定,也是基建工程招标程序的结果。合同的签订要以招标文件等招标过程中发生的资料为依据,招标文件中规定的一些有关合同条款需要在合同中加以体现,这样才能充分保证建设方权利和义务的实现。

第一,对施工合同的协议书部分和专用条款部分进行审核,包括工程承包范围、合同工期、质量标准、合同价款、合同文件组成及解释顺序、合同价款及调整、工程款支付的方式和时间、承包人采购材料设备、工程变更、违约责任、履约担保、质量保修期等合同关键要素的有效性、完整性、合规性。另外,鉴于目前施工单位的项目经理挂靠更换现象较多,一般在合同的补充条款里加上施工管理条款,对承包人派驻的项目经理进行现场管理。

第二,将合同主要条款与招标文件进行核对,特别是工程的结算方式和调整方法条款的审核非常重要,差一个字都会造成很大的差异。例如:工程结算方式中的“按实结算”和“中标价+设计变更+签证”的差别;材料差价调整中的“施工期”和“施工当期”的差别。

第三,还要对补充合同及补充协议进行审核,因为补充合同及补充协议一般是在施工合同签订之后签署的,时间效力在后,对其着重审查其实质性内容中有没有与施工合同的有关条款相悖,从而造成建设方的损失。

4 施工环节

第一,是否严格按图施工、按工序施工。

第二,工程材料方面:使用材料的品牌、规格、质量是否符合招标文件和合同要求,材料质量是否合格,不定期进行抽检;暂定价部分材料的品牌和价格的确定;主要材料(如钢材、混凝土)品牌的确定。

特别注意:要尽量减少甲供材。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使用甲供材有优点但也有缺点。优点是:保证材料的供应;材料的质量是甲方选定;价格比施工方采购便宜。缺点是:保存不好;材料使用浪费;不便于财务决算;招投标时,投标方会利用此点来进行不平衡报价。在工程结算过程中发现,材料保管不好导致的毁损、多领、浪费情况比较多,且造成不平衡报价的情况比较多见,并不节约资金,因此,不建议用甲供材的方式来供应材料。

第三,变更、签证的审核。严格履行合同中规定的条款,避免不必要的变更、签证,尽量减少变更。对签证内容进行严格的审核和监督,达到一定数额的变更和签证应根据有关规定经过领导批准。深入施工现场察看,对隐蔽工程及时深入现场做好记录,以利于工程竣工结算审计。特别要注意:桩基工程中桩长的确定,2∶8灰土回填的施工工序及工程量等。

第四,对涉及索赔的事项,要及时做好相关的记录,包括人员、材料、机械的数量、时间长短、引起索赔的原因等。

5 结算环节

第一,首先,要全面收集审计结算资料,包括工程招标图纸和工程竣工图纸;工程开工报告;工程竣工验收报告和质量评定资料;施工合同和补充合同或协议;招标文件和招标答疑;投标文件(包括商务标、技术标、施工组织设计等);图纸会审纪要;设计变更联系单、工程联系单、隐蔽工程记录;主要材料和甲供材料汇总表及价差表;工程地质勘探报告;桩基工程隐蔽记录;工程决算书;其他有关造价的资料等。其次,施工单位报送的工程决算书要经过建设部门的初步审核,内部审计部门在经过初审决算书的基础上再二次审计,这样可以避免部分审计风险,并且让建设部门切实的负起责任来。

第二,对基建工程审计的造价事务所进行选择。对大型基建工程的结算审计,一般通过招投标方式来选择造价事务所,通过对业绩、造价人员、内控制度等方面的审查,优选信誉好、业务精、服务到位的事务所进行结算审计。

第三,基建工程结算审计要依据招投标文件和合同的内容。现场对照图纸,核对工程量,看工程有无漏项。审核签证内容,看是否符合招标文件和合同的规定,有无重复、改变,签证是否合理、合法、合规。

第四,遇到疑难问题,内部审计部门要召集建设部门现场代表、监理人员、财务人员、造价事务所人员集体研究,并确定审计方案。

篇6

关键词:工程 造价 质量 内容 措施 方法

中图分类号:TU7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建筑工程造价审计的主要内容

1.1开工阶段

1.1.1工程量的审计

做好造价审计首先是要准确计算工程量,准确计算工程量是确定工程造价的基础。工程造价是由工程数量的计算、工程计价、各项费用的计取、材料价格等诸多因素确定的。因此,可以看出工程量的计算是影响工程造价的最直接的主要因素,只有正确地计算工程量,在此基础上才能准确地进一步核定工程造价,保障安装工程造价审计的准确性。

1.1.2检查建设项目的资金来源是否落实到位、是否合理、是否专户存储,建设资金能否满足项目建设当年应完成工作量的需要。对使用国债的建设项目,要严格规定其操作程序和使用范围,并作为建设资金审计的重点。

1.1.3检查与各建设项目相关单位签订的合同条款是否合规、公允,与招标文件和投标承诺是否一致。

1.1.4检查建设项目的审批文件。包括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环境影响评估报告、概算批复、建设用地批准、建设规划及施工许可、环保及消防批准、项目设计及设计图审核等文件是否齐全。

1.1.5检查招投标程序及其结果是否合法、有效。

1.2施工阶段

1.2.1 检查履行合同情况。检查与建设项目有关的单位是否认真履行合同条款,有无违法分包、转包工程。如有变更、增补、转让或终止情况,应检查其真实性、合法性。

1.2.2 加强设备、材料价格控制,尤其要对建设单位关联企业所供设备、材料的价格进行检查,防止从中加价。对已购设备、材料因故不能使用的,要分析原因,分清责任,并督促建设单位及时处理,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1.2.3 检查项目概算执行情况。检查有无超出批准概算范围投资和不按概算批复的规定购置自用固定资产,挤占或者虚列工程成本等问题。

1.2.4 检查工程设计变更、施工现场签证手续是否合理、合规、及时、完整、真实。

二.各阶段跟踪审计重点环节的审计方法

2.1审计工程量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熟悉工程量的计算规则,这不仅要分清计算范围,如基础与墙身的划分,梁柱的划分,管道安装室内室外的界定等;还要分清限制范围,如什么情况下可计取超高费;同时在计算工程量时,还要注意图示比例尺寸,防止计算错误。二是要按照施工图或竣工图和预算定额的规定计算,其计量单位与定额规定的单位一致。三是要核实所报工程量与实际已完成的工程量是否相符,施工单位在上报工程量时往往故意加大工程量,夸大其施工难度,因此,不要被施工单位的报表所蒙蔽,应据实计算。四是审计有无重复上报结算的情况,尤其是多个单位施工的工程项目中,把其它单位完成的工程量当作自己的上报,或者把一期已经结算过的混入二期工程项目中,以达到虚增工程量的目的。

2.2 设计方案审计

审计人员应积极了解项目的设计动态, 关注设计方案的经济合理性,重点加强对设计概算及施工图预算的审计监督,从源头上控制工程造价。关注设计、施工图设计方案的合理性、有效性,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促进完善设计方案,提高投资效益。督促建设单位与设计单位。

2.3招投标环节审计

审计人员在工程招投标阶段, 监督建设项目相关单位的确定程序,重点是施工、监理、供货单位的确定;列席相关开标、评标或比选会议,检查招投标及比选结果的合法性,招标投标审计应当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2.3.1 对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招标项目范围和标准,审查应当招标的项目是否按规定进行了招标。

2.3.2 审计招标方式的选择是否适当。重点是防止将必须进行公开招标的项目,改用邀请招标方式。

2.3.3审计招标的合法性。一是审计招标项目应具备的条件。防止工程建设过程中拖欠工程款以及边设计边施工等违规现象的不断发生。二是审计招标人的招标资格。如果招标人不具有相关资格, 必须委托具备相应资格的招标机构组织招标。

2.3.4 审计招标信息的方式是否适当。

2.3.5 审计资格预审工作是否合规、公正。

2.3.6 审计标底。标底应当根据批准的初步设计和投资概算编制,不能超出批准的概算投资。

2.3.7 审计开标、评标、定标过程。维护招投标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

三.隐蔽工程和现场签证审计

进行隐蔽工程和现场签证审计时应注意以下情况:一是在处理一些情况复杂、耗时较长的合同外工程时,施工单位项目经理一般会请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相关人员去现场观看, 但此时并不办理签证手续, 而是等时过境迁,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相关人员记忆模糊时,再提出补办签证,从而冒算工程量,蒙混过关。二是当某些合同外工程急需处理时,施工单位会乘建设、监理单位有关人员不熟悉工程造价业务之机,夸大事实,作不实签证。三是对某些虽非关健部位但影响交通等的工程,施工单位有时会故意拖延,以便赚取建设单位赶工措施费。

四. 材料与设备采购审计

材料和设备采购的核心因素是价格,价格是否公允、合理,其确定方法主要有市场询价法、综合比价法、提供证据法、限价法、测算法。以测算法为例,这是对构成物资价格的各种要素进行分析、计算,确定其公允价格,以此作为审计标准的方法。成本计算法是最常用的测算法,其公式为:W=(P+Pr)×(1+n)式中:W—物资价格;P—原材料价格;Pr—加工费;n—税率。在对建设项目设备和材料采购进行审计时, 首先审查采购的方式是否合理、合法、合规,是否进行招投标或比价采购,价格是否符合市场情况;其次审查设备、材料采购的规格、型号、数量与合同要求是否一致,审计时要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设备、材料采购计划进行核对。审计人员尤应关注特殊规格材料、非标设备的采购情况.

五.竣工决算审计

重点检查列入项目投资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正确性、合法性。根据被审计单位提供相关的合同、招投标文件、协议、会议纪要、工程图纸、工程变更、签证、工程量计算、单价测算、工料分析单等资料,审查竣工图纸及相关资料的真实性,工程价款结算是否与合同条款一致,以及合同中关于工期、质量等奖惩条款的实际执行情况等。

六. 结语

建设项目审计的是工程造价进行控制的重要模式,在规范建设行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工程造价审计部门通过对工程造价审计方法的运用,可以有效地对建设项目的全过程造价进行确定和控制。对于控制建设工程项目的造价、防患问题于未然、节约财政资金、提高财政资金投资的性价比都能起到更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7

一、引言

公共工程项目实施主体的选择备受关注,由于我国主要采用的项目招投标制度,因此防范及查处招投标中的合谋、串通行为成为审计及相关部门工作的重点。我国已建立并完善了有关招投标活动的法律、制度体系,但由于其中的合谋、串通行为一般较为隐蔽,存在发现难、定性难等诸多监督难点,加之工程项目被一些不法之徒视作“唐僧肉”,违法违规行为尤其是串标行为屡禁不止,对社会及经济危害巨大。本文结合审计工作中发现的典型违法违规行为,对相关法律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审计工作的主要内容和方法,进行了探讨。

二、项目招投标相关法律规定

1.有关招投标的主要规定。

《招标投标法》规定大型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安全的以及全部或者部分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者国家融资的项目,其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等的采购必须进行招标,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化整为零或者以其他任何方式规避招标。

《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进一步规定,施工单项合同估算价在2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重要设备、材料等货物单项合同估算价在1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勘察、设计、监理等服务单项合同估算价在5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以及项目总投资额在3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必须招标;并进一步明确,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全部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者国有资金投资占控股或者主导地位的,应当公开招标。

2.有关防止串通投标等的规定。

《招标投标法》规定招标人与投标人、投标人之间不得相互串通投标报价,不得排挤其他投标人的公平竞争,损害招标人或者其他投标人的合法权益等。

《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则进一步明确招标人直接或者间接向投标人泄露标底、评标委员会成员等信息,不同投标人的投标保证金从同一单位或者个人的账户转出,不同投标人的投标文件异常一致或者投标报价呈规律性差异等若干情形属于招投标人或投标人之间串通投标。

3.有关中标合同的规定。

《招标投标法》规定招标人和中标人应当按照招标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文件订立书面合同,招标人和中标人不得再行订立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其他协议。

4.其他有关规定。

《招标投标法》以及《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对招投标的程序、时限等作了相关规定,为规范相关行为提供了有效的法律依据。

当然,上述所列是公共工程项目招投标过程中涉及的主要的法律条款,在审计过程中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症下药。

三、公共工程项目招投标中存在的问题

1.以各种形式规避招投标。

公共工程的实施是一个典型的委托过程。在此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信息不对称,由此产生了一系列问题,而项目是否按照规定进行招标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些建设单位往往以各种形式规避招投标,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化整为零使相关内容低于招标的规模标准。

2.相关单位串通投标。

由于公共工程的实施必须选择合适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而目前较为有效的选择手段是项目招投标,在充分竞争的基础上优胜劣汰、实现优质低价。而一些单位或个人由于存在特定的动机和目标,往往采取各种手段降低招投标的竞争性,提高特定单位中标的概率,其较为常见的形式就是各种类型的串标行为。

3.合同约定与招投标不一致。

由于各种原因,投标单位中标后一些单位或个人往往又在合同订立、履约等环节背离招投标约定,如签订和招投标内容不一致的补充协议、违规扩大实施内容和范围等,并从中谋取利益。

4.程序、时限等方面不合规。

围绕着由谁来做和以何价格做以及让特定单位中标的目的,招标人往往还会在资格审查、招标时限等方面进行一些操作,以提高特定单位的中标概率。

上述情形是当前公共工程项目招投标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也是各级审计机关审查和监督的重点环节,具有典型性。当然在招投标的其他方面和环节往往也存在问题,也需引起重视、加强监督。

四、公共工程项目招投标审计内容与方法

1.审查是否存在规避招投标的情形。

这种情形的审查主要是看未经招标的项目在合同订立后,是否又签订其他有关的补充协议或相关约定。如有则需进一步审查具体约定内容或范围是否为主合同所遗漏、金额之和是否超出限额标准以及补充的理由等方面;审计过程中还经常发现相关单位将内容肢解、范围切分甚至委托不同实施单位等情形,需仔细检查相关合同并分析原因以判明是否属于规避情形。除上述情形外,近年审计的项目中还发现某单位采用设计施工一体化招标的形式确定某工程的中标单位,其理由为时间紧迫,但审查过程中发现,其招标所用图纸为中标单位事先提供的,且主管单位在招标前已进行了初步设计批复,而后采用一体化招标的形式规避设计招标。

2.审查招投标是否存在不合规定的情形。

这种情形的审查主要是看招投标程序是否合规、是否按照规定的时限操作等,从法规及制度设定的角度来看,主要是增强招标的竞争性,因此任何削弱或影响竞争性的调整均应引起审计工作的重视。近期对某项目进行审计时发现,招标单位提供不出另外2家未中标单位的投标文件,也未能查到投标保证金,招标单位解释为以前的项目可以用支票、未中标当即归还,延伸审计至未中标单位发现同时期账面余额不足以开具保证金所需支票,未中标单位也未能提供任何与投标有关的资料,虚假招标的问题浮出水面。

3.审查招标及投标人是否存在串通投标等情形。

在招投标阶段最突出的问题便是相关单位串通投标,虽然法规对此情形的规定较为具体、细致,但问题仍是层出不穷,且有道高一层、魔高一丈的态势。就法律法规出发点而言,任何涉及招投标人、投标人之间的合谋、串通从而影响竞争性的行为都可被定义为串通投标,因此审计工作更加需要耐心细致。举几个比较典型的案例,某公开招标的项目仅有3家单位投标,由于未设定资格条件,某成立仅半年且注册资金仅50万元的公司亦参与了投标。由于投标保证金及相关规模远超该公司现有能力,在进一步审查时发现其投标保证金来源于中标单位的关联公司,由此延伸另一家投标单位发现资金为同一出处。某公开招标的项目,投标文件中发现在文字说明及图纸部分中标单位与其他2家投标单位有相似、甚至雷同的地方,由此延伸审查中标单位委托的设计单位发现另2家单位的投标文件亦由此设计单位制作。某工程服务项目招标时,中标单位所列人员中赫然出现了招标单位人员等。还有一个比较夸张的案例是,某项目审计过程中发现未中标单位委托人均来自中标单位,但不是同一人,招标单位以此进行了对抗性的狡辩。

4.审查中标协议及结算等是否符合招投标约定。

项目中标后,中标协议背离招投标是常见的违规形式,比较巧妙的做法是签一个一致的报备、再签一个不一致的履行,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黑白合同”;还有一种常见的形式就是通过补充协议的形式,变更招投标的约定。对此类情形的审查,主要是靠研读招投标文件,尤其是在中标文件的基础上,检查后续协议的对应情况。如某项目就出现了协议更改招投标调价百分比的情况。

5.审查其他相关内容。

篇8

近年来,政府投资重点转向公共工程领域,投资了一大批基建工程项目,有效地拉动了经济的增长。为保证经济的良性发展,基建工程内部审计作为重要的手段必须发挥其应有的监督鉴证作用。在基建项目内部审计中采用全过程管理的方式,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鉴证作用,有利于提高基建项目的工作效率,改善基建项目投资效果。

1 全过程管理概述

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是现代项目管理的一种新模式,是对建设项目从立项到竣工决算的全过程进行管理,是现代管理学在工程项目管理应用上的新突破,更是现代工程项目管理的客观需要。对建设项目进行全过程管理,有利于对基建项目各个环节的了解与监督,及时发现建设过程中的问题,使得基建项目建设过程更加高效,建设结果更加完善。

如何用好基建项目投入的大量资金,改善投资效益,维护国家公众的权益,是摆在基建项目内部审计工作面前的重要问题。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建立,审计标准体系日趋完善,基建项目内部审计的执行环境逐步规范、公开,全过程管理内部审计成为新的审计方式被广泛采用,在基建项目审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 全过程管理应用于基建项目审计可行性

现阶段我国对基建项目内部审计的重点聚焦在竣工决算期,忽略了基建项目前期和中期的审计工作。但是经调研发现,基建项目最重要的阶段是前期决策阶段,投资决策阶段对整个工程造价产生的影响最大,最高达90%。

由此可知,投资决策阶段决定的事项是计量工程造价的基础,直接影响投资决策阶段后的其他阶段工程造价的确定是否合理的问题。前期和中期阶段内部审计的重视度不足为采用全过程管理内部审计策略提供了实施前提,加强项目事前事中审计,可及时发现项目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督促相关部门增强基建项目事前事中工作的进行,高效完成基建项目的建设任务,全过程管理内部审计策略切实可行。

3 全过程管理在基建项目内部审计中的应用

全过程管理策略可分为审计准备阶段、审计实施阶段、审计报告阶段。在准备阶段,审计人员应了解基建项目背景,分析项目资料;审计实施阶段采用全过程管理审计、连续审计及与风险导向审计相结合的方式,力争最大限度发现并解决问题;在项目建成后,内审人员据审计记录进行综合评价,对于审计中发现的问题作出结论,形成审计报告。

3.1 事前审计 事前跟踪审计要对建设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程序、建设资金、招投标以及建设合同进行审计。在这五个方面,招投标审计和合同审计应重点监督检查,另外建设程序审计也不容忽视,两者占比应在60%左右。

3.1.1 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健全有效的规章制度能够使岗位职责合理清楚,完整高效的工作流程能够保证工程质量、工程进度以及工程造价。内审人员首先要对施工方的内控制度审计,对制度的合理有效性进行测试与分析。

3.1.2 建设程序审计。建设程序是我国对建设项目流程的控制方式,为建设方式的合法、建设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高质量完成基建工作提供了保障。基建项目的建设流程是否合乎规定是内部审计的重点领域,需要核查相关资料是否真实完整。

3.1.3 建设资金审计。资金历来是可能发生舞弊的重点区域,理所应当保证资金安全是全过程审计所需重视的内容之一,内审人员需要着重审查建设资金是否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制度,资金获得方式是否合规,资金使用的审批监督机制合法与否,是否满足当年项目建设任务的需要,测评基建资金是否所用到之处发挥了该有的效益。

3.1.4 招投标审计。建设项目招投标是内审部门重点关注领域,也是合理确定工程造价的重要依据。内审部门进行招投标审计,能够监督完善招投标管理体系、管理流程和业务程序。审计内容主要为检查招标方式是否合规,程序是否合乎法律要求等。

3.1.5 合同审计。基建项目的建设合同是建设时的重要资料,进行工程合同内部审计可提高审计效果、降低审计风险。审计内容主要有审查是否在规定日期内签订合同,合同内容是否与投标书承诺内容一致等。

3.2 事中审计

3.2.1 造价控制审计。工程造价主要取决于预算、协议、合同、招投标文件、设计等内容,在基建项目建设过程中造价控制审计主要核查合同履行情况及流程的控制是否起到了作用,同时对购买材料的款项、根据工程进度拨付的进度款项等内容进行控制,现阶段大多施工单位具体操作是聘请社会中介来完成工程造价审计。

3.2.2 工程质量、进度审计。基建项目跟踪审计最重要的一项即为工程质量审计,进行工程质量审计第一步要核查建设项目的质量管理是否合理,参与建设基建项目的一方有无管控工程质量的合适措施,管控的方式方法是否有效;审查进度控制环节中内控制度的建立与执行情况;查验进度管控方法、质量管控措施是否可靠有效。对基建项目的建设进度进行实时跟踪,及时监督建设进度,防止建设过慢导致的资源浪费以及建设过快导致的工程质量不合格。

3.3 事后审计

在竣工决算阶段,内部审计人员要进行一系列的收尾工作,对验收的竣工报告、设计图等进行分类整理,检查是否齐全,对竣工财务决算的合法合规性进行检查,对基建项目的剩余财产进行妥善保管。

篇9

[关键词]招投标 工程合同 现场签证 施工资料

[abstract] analysis the final accounts of the completed project specific operation of the existence of the root cause of the problem,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prevention, and puts forward a series of practical solutions and preventing measures.

[key words] bidding project contract the visa construction material

中图分类号:F830.5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基本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建筑施工是一种商业经营活动。有经营就应有利润目标。对于发包方而言,工程造价控制管理是整个项目投入资金多少的最为关键的一项工作;对于施工企业而言.竣工决算是整个经营活动终级目标与核心,是完成经营目标最重要环节。因此,针对这一问题,结台工作经验.对如何做好工程造价控制管理,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存在漏洞的原因,并提出合理的防范对策。

一、工程造价控制管理中常见的问题

1.招投标过程埋下隐患。一个基建项目是由多个 单项工程组成,单项工程又由多个单位工程组成,单位工程又是由多个专业组成,工程招投标时,有些建设单位只取其中部分内容招投标。其他部分仍采用议标,留下讨价还价的余地,形成造价不确定因素;另一方面,由于承包商采用巧妙的不平街报价投标策略,于投标报 价时,在不影响总造价的情况下将工程量预计会增加的项目的单价提高.以求在工程结算时得到更理想的工程款,这就给工程造价控制管理留下了突破口。

2.履行合同不严格,合同条款不规范。工程标底 经过有资质的中介机构编标,按法定程序。通过公开、公平方式招标、评标、定标,对于一般项目,施工单位的中标价即可作为竣工结算价。如有其它变更、签证应按招标文件精神或合同中相关条款结算。然而,目前仍有不少工程经招投标后,在承发包合同签订时,在合同中再约定按实结算,招投标只起到确定施工单位的作用。如某工程在工程完工二个月后,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商定了《关于某工程决算审计有关事项》的会议记录。审计发现,有关内容与招投标文件、合同存在严重背离的情况,如决算方式由中标价增减工程量改为全部按实计算;主要材料价格不按招投标及合同约定改按信息价;工程造价下浮率不按招投标文件规定下浮,擅自少下浮等等。经审计若按此会议记录计算。仅造价下浮—块就涉及到多付工程款近30万元。合同条款不严肃、不规范,给工程决算留下许多漏洞,也是引起工程计价多估冒算的重要原因。有些合同只有通用条款而没有专用条款,使合同粗放、含糊、有头无尾、缺乏可操作性。有些条款应明确写进专用条款的却没写。比如:(1)对带有合格证的建筑材料及成品半成品。要求复验时的费用承担决定;(2)哪些事件属不可抗力;(3)对于“业主供应材料”现场需发生费用的计量;(4)对于双方书面往来的时效确定等;有些合同是在包干工程项目中,对包干范围及调整条件和调整方式等没有明确规定或规定不明确,结果包干项目包不死。合同等于没定。如某基础施工程,其合同规定:明确标底让利后包干,由乙方以4 80万元总承包,具体按实结算。很明显,此合同前后矛盾,既然是“让利后包干”,就不能“具体按实结算”。因为按实结算远大于总承包造价,决算时甲乙双方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3.工程实施中乱签证,管理不规范。工程建设实施中,建设单位部分现场管理人员及工程监理人员以隐蔽工程处理、误工、抢工、复杂工艺、特殊材料等方式随意乱签证.导致追加工程造价。如某基础项目的填方工程,在跟踪审计时,发现施工单位报出的决算所依据

的地面标高与设计原地面标高出入严重,引起的工程款相差50多万元,而现场监理人员居然也签字认可。 在实际竣工决算审查中我们发现,大多数施工单位管理不规范。如施工资料存在不齐全的问题,没有报进 施工合同,编审者弄不明白工程价款的合同类型,对双

方约束性条款更是不得而知,这种现象显现一些施工单位对合同的作用没有足够重视;变更资料及隐蔽资料文字叙述不清,没有落款时间,隐蔽资料图示不清,甚至前后矛盾,施工单位在竣工决算时普遍多算,发包方千方百计乱砍一通,扯皮现象严重,如此等等,导致分歧增多,工程结算一拖再拖,有的一拖就是几年,大大影响工程建设项目的使用和建设工程造价的确认。

4.主要材料控制价存在很大弊端,材料价格跨期高套。定额站规定的主要材料种类很多,但只提供了少部分主要材料控制价,大部分主要材料价格有很大的余地,造成只能凭乙方票据决算。另外由于市场价格每月或每季变化相当大,而地市每期的建筑安装主要材 料预算价格基本无区别或区别不大,且又滞后,使预算价格严重偏离实际价格,少数材料价格信息价甚至高出实际价格50%左右。由于有的项目工期较长,有的施工单位根据自己需要,跨期高套也屡见不鲜。如某一工程.根据审计部门掌握的资料,甲、乙双方所签定的主

材价格明显高于当期市场价格。

二、重视工程造价控制管理,重点抓好施工过程中几个主要环节,是做好竣工决算的关键。

(一)引进工程造价控制全过程跟踪审计

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投资监控的组织设计,指由专业审计中介机构围绕业主的项目主体,以加强投资控制的管理、提高投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目的。对其项目从施工到竣工结算实施全过程投资控制,从审计人员、审计程序、审计方法采取一系列措施。主要从

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全过程的控制管理:

1.对建设工程造价进行全过程监控,及时办理工进度审核和结算审查;

2办理所有招标项目的预算编制、设计变更及工程量签证的审核工作;

3.施工图及设计变更计算整个工程项目的工程量及材料用量。

4.从工程造价与财务管理两方面入手进行全过程审核监督.更有效地开展审计工作。

5对工程建设投资大、周期较长的建设项目。由于建设期间的法规、文件、定额都有可能变动,为此.审计过程中将注意定额及法规的时效性、各种资料的追溯性及延续性,尽量分析与挖掘可获得资料中包含的各 种信息。派驻专业审计人员常驻施工现场收集审计所需

要的数据、资料,及时收集信息并对其进行归档,整理,以求对项目的投资进行动态控制.把握住工程运行的脉搏。

6.对工程分类复杂。涉及专业较多的建设项目,在人员安排进行专业化分工。并调配技术全面及综合素质强的高层主管负责各专业之间的协调与沟通,并根据施工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人员安排.以便更好地完成跟踪审计工作。

篇10

[关键词]房地产项目 全过程 跟踪审计

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从“支柱产业”逐渐沦落为宏观调控的重点对象,去除泡沫、稳定房价、压缩房地产商利润空间成为政府的政策导向,房地产业将很快会告别暴利时代,行业利润将会理性回归,行业的竞争将趋于白热化,只有那些极少数具备卓越的精细化管理优势,拥有强大资本和畅通的融资渠道,拥有先进管理理念的地产商才会脱颖而出,做强做大。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房地产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作为企业内部独立评价机构,应积极创新审计思路,通过有效的审计监督和诊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为企业增加价值。

一、开展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必要性

开发项目具有周期长、投资额大、控制环节多等特点,建设过程中的投资决策、设计、销售、采购、招标、施工、监理等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漏洞,都可能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直接影响项目的投资效益。因此有必要对项目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控。

长期以来,开发企业对项目的全程审计不很重视,审计部门的精力主要停留在工程竣工结算的审核以及项目终结后效益的分析考核上,这样做往往是亡羊补牢。这种事后审计,对于审计发现的问题有的已无法整改,或不具备整改的条件;有的整改起来比较被动,通过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就可以及时发现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方案和措施,实现项目效益的最大化。

二、对项目全过程审计的内容及审计思路

开发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根据项目开发流程和工作特点,可划分为三个阶段,投资决策及设计阶段、项目实施阶段、项目终结阶段。

(一)项目投资决策及设计阶段的审计。

1.开发项目可行性分析是项目投资前期工作的核心和重点,也是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审计中应对可行性分析报告进行全面的审查,重点关注以下内容:

(1)结合企业的战略发展要求分析项目的投资环境、项目定位、市场前景、资金运作、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面临的风险及防范措施等关键内容。

(2)复核可研报告中的基础数据、相关参数、经济指标等,确定项目建设在经济上的效益性和经济性。

2.设计阶段是开发项目成本管理的重点环节,据有关研究表明,设计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达到75%以上,显而易见,优良的设计是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项目的工期、质量能否保证,投资能否节约,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设计质量的优劣。该阶段审计应关注:(1)是否建立完善的择优机制选择设计单位;(2)审查是否采用了“限额设计”法,各专业指标是否分解到位,是否设立了较强的设计审查小组,是否有相应的奖罚机制来确保设计质量;(3)分析设计方案是否运用了价值工程进行优化,设计选用的材料设备是否符合项目定位。

(二)项目实施阶段的审计

项目进入实施阶段,审计的思路就是依据项目目标,定期审查项目阶段性目标完成情况,分析项目执行是否偏离目标,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具体来讲,应围绕以下几方面开展审计工作。

1.审查项目目标。项目开发的目标大体分为:销售目标、进度目标、成本控制目标、质量目标、融资目标、费用控制目标。审计中应对项目目标的编制深度、目标的可落实性、可考查性,可行性进行审查,从而形成项目实施过程审计的目标评价体系。

2.实施有效的评估。分阶段对各项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估,审计中应主要集中于分析实际绩效与目标的偏差,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审计的内容分两个方面:一是量化的目标完成效果,这方面的审查比较客观;二是审查责任人对偏差产生后的应对措施,以及纠正行动方案的合理性,即评估责任人应对变化的能力。

3.发现偏差,立刻督促项目管理组织予以纠正。在定期的项目管理审计中,若发现当前的工作可能影响阶段目标的完成,从而影响到项目总体目标,就必须立刻督促项目管理组织提出纠正行动方案。

4.对项目目标调整的审查应是项目实施过程中审计的重点。既要允许项目管理组织根据实际情况,在必要的情况下调整工作目标,又要防止项目组夸大客观事实、随意调整项目目标。在审计工作中,要重点把握调整目标的程序性、出现偏差与目标的关联性以及项目责任人员的主观努力性。

(三)项目终结阶段的审计

项目终结后,要集中审查项目的实际结果和决策目标是否一致、偏差是否合理;对项目的投资决策、实施过程等环节进行事后审查,以全新的角度审计项目的全过程。

1.重新审查项目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尤其要审查投资决策的预见性。对项目实施中出现的新情况必须认真分析,哪些是应该能够预见的,哪些是无法预见的。

2.重新审查对预见的风险因素采取措施的科学性、合理性。即审查企业的变化管理中的防范风险的能力。

3.重新审查企业的项目管理能力。审查项目责任人在项目实施中职责履行情况,项目完成情况与项目决策目标的偏差,项目绩效指标与房地产行业平均水平的偏差。

三、对开发项目关键环节的审计

众所周知,开发项目投资构成中,建安投资占的比重很大,在建安环节中,尽管节约投资的可能性已经很小,但浪费投资的可能性却很大。因而要对建安环节进行重点监控。在审计中,侧重把握以下三个方面。

(一)工程招投标的审计。应当注重审查工程建设项目在勘察、施工、供货、监理等合作单位的选定时,是否实行了招投标制,是否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招投标。审计应重点审查招投标程序的合法性及操作的规范性,审查投标单位资质和条件的有效性,审查招标小组评标办法的合理性,审查工程标底的合理性。通过实施项目招投标的审计,从源头上降低工程造价,提高项目的投资效益。

(二)项目合同的审计。建设合同是明确双方当事人权利义务的有效依据,也是确保工程质量、进度、造价的关键文件,因此审计应重点关注项目工程建设是否遵守“先订合同,后施工”原则,有无无合同施工的现象,合同是否响应招投标文件,合同条款是否齐全严谨,如定额套用、费用计取、材料供应、工期进度等主要条款是否明确等。

(三)工程造价控制的审计。应当注重审查工程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的控制情况,主要包括审查合同的执行情况;现场签证及设计变更等引起的索赔情况;工程的竣工结算和财务竣工决算情况;以及总体造价的控制及构成等。审计中应重点审查工程造价超控的情况,如设计概算超可行性研究估算、施工图预算超设计概算、工程竣工决算超施工图预算等问题。

参考文献

[1]尹贻林主编,建设工程项目价值管理[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