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范文
时间:2024-02-26 17:55: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化学实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8—0133—01
化学作为自然学科,实验设计的教学是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主要平台。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学习所需的各项基本技能,对新课程目标的达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化学实验的设计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探索、创造的过程,不能固守常规,要不断更新、不断完善。通过设计实验让学生从已有的实际经验出发,亲自经历实际问题的操作、解释与应用过程,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主动建构知识、获得学习方法。这对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 化学实验设计可让学生掌握中学化学常规实验技能
常规实验手段是化学实验的基础,综合实验是常规实验的综合运用,即使那些高、精、尖的实验也离不开常规实验,因而教材中所有实验(包括教师的演示实验)都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在课内或课外分组设计,同时一丝不苟地完成。通过动手,一方面达到对常规实验操作(加热、蒸发、过滤、分液、称量、滴定、仪器组装等)的熟练掌握,同时熟悉常见仪器的应用范围和使用注意事项。
二 化学实验设计可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六要素的全面理解
一个完整的化学实验包含六个要素: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设计,实验药品、仪器、装置,实验操作及操作规程,实验结果的处理。通过自己动手设计实验,学生体会化学实验方案的步骤,实现学生对于实验的药品、目的、原理、方法、过程、意义、优缺点的全面理解。
例如,在学习铁与铁的化合物时,Fe2+盐溶液与强碱溶液反应实验中,先让学生写出硫酸亚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SO4+NaOH=Fe(OH)2+Na2SO4
而后,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兴奋起来。他们描述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装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靠近滴管口有灰色沉淀生成,且很快变为灰绿色沉淀,最后变为红褐色沉淀。这与他们了解的实验现象有所不同,这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通过讨论,基本统一为以下意见:红褐色沉淀是Fe(OH)3,而且Fe2+转化为Fe(OH)3的过程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这时,可以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后再讲解相关知识。
接着设疑:“如何制备一定量的Fe(OH)2并保持一段时间呢?”
此时,学生的积极性被彻底调动出来,笔者将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各组提出设想方案:用新制的FeSO4溶液;用煮沸并冷却后的蒸馏水配置的NaOH溶液;用长滴管吸取NaOH溶液插入FeSO4溶液液面下,再挤出NaOH溶液;在反应液面上滴加植物油或苯进行液封等方法。最后选一组代表展示一套优秀的实验设计方案。
三 化学实验设计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生的一切学习活动都离不开思维。化学实验的设计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探索、创造的过程,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而中学生的思维活动还处于从经验型向抽象型过渡的阶段。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可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尽快趋于成熟,尽早地具备辩证思维的能力,同时培养出较好的思维品质。例如,怎样用三种最好的方法制取CaCl2溶液?笔者提出这个问题后,把全班学生分成四人一组,先让学生小组讨论提出制取CaCl2溶液的可能方法,然后学生四人一组分头进行实验,对每种实验方案都要进行实验验证。学生在实验探索中最后找出最好的三种方法:CaO、CaCO3、Ca(OH)2分别与稀盐酸反应制取CaCl2溶液,这三种方法实验步骤最少,原料成本最低,产率最大。学生通过设计探索性实验,做探索性实验,学会了用实验研究化学问题的方法,掌握了实验基本操作和技能,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独立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在高中的进一步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 化学实验设计能够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是实验设计的灵魂,学生在设计实验时,首先是通过模仿、迁移现有的实验方案,然后通过独立思考、逐渐探索在实验设计中体现自己的个性,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学生为了设计成功的实验,通过阅读、查找资料,找到一些实验小窍门、实验药品及仪器的代用品以及实验装置的改进等有关资料,这样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启迪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同时,学生也会提出一些能激发创造欲望和创造兴趣的问题,只要给学生动手的机会,就会让学生在手脑并用的活动中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例如,在浓硝酸的特性教学中涉及“铜与浓硝酸、稀硝酸的反应实验”,教材中的方法是在盛有铜片的试管中直接加入浓硝酸和稀硝酸,产生的气体用NaOH溶液吸收。这种实验方法不便控制,且Cu与稀HNO3反应后得到的气体仍为红棕色(2NO+O2=2NO2)。在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结合学过的制取H2、CO2等气体的改进装置,对本实验装置进行重新设计,既能控制反应的进行,又可以清楚地观察到NO气体转化为NO2时的颜色变化。通过对教材中实验的适当改进、设计,让学生参与化学实验设计,可以提高学生运用实验知识解决化学实验问题的能力,深刻理解实验内容,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又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化学实验设计是化学学科的一个知识升华,只有在掌握好基础知识等各方面能力后才会有所提高进步,学生必须从日常的课本知识上下工夫,才会将化学各方面知识驾驭于化学实验中。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化学实验;综合能力
一、加强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观察分析的能力
演示实验生动直观,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它不同于其他实验,它是师生之间的一种教学“双边”活动.通过实验达到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基本操作能力,巩固和验证理论上有关的化学知识.但是,一定要避免学生只看热闹不动脑筋思考问题的现象.所以,在演示之前,或列举有趣的社会生活,或通过实验对比,或利用问题的矛盾性,创造问题情境,让学生有目的观察实验.例如,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学生如果无目的的观察,只会注意到镁条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而未注意到氧化镁的生成,特别是对镁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的烟视而不见.忽视了这个本质现象就无法得出化学变化的正确概念.又如,在《必修2》中,乙醇和乙酸的酯化反应,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①在添加药品时,正确的顺序和操作是什么;②观察生成物的颜色和状态;③实验中碎瓷片的作用如何;④饱和Na2CO3的作用是什么,导管的末端为什么不能伸入液面以下.学生会带着这些问题有目的、有计划地仔细观察,积极思考.又如,《必修1》中“Fe(OH)2的制备和性质”探究实验,我先讲清楚Fe(OH)2的颜色、状态及溶解性,然后演示新制的FeSO4与NaOH溶液反应,结果学生未能观察到白色絮状沉淀,而看到的却是灰绿色沉淀.这一现象立即引起学生的注意,这时要及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要用新制的FeSO4溶液?为何将滴管插入试管里溶液的底部,再慢慢挤出NaOH溶液?久置的NaOH溶液中溶解了什么物质?当学生通过分析认识到FeSO4、Fe(OH)2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所氧化时,换一瓶已经煮沸过的NaOH溶液,再进行试验,先得到了白色沉淀,但过一会儿就转变成灰绿色,然后逐渐变成红褐色,这一现象又引起了学生的疑问.我进一步引导讨论:采取什么方法能使生成Fe(OH)2的氧化速率减慢?经过一系列的思考、讨论、比较,最后选用在新制FeSO4溶液的液面上,滴加几滴油作保护层,将滴管深入试管底部;滴加煮沸过的NaOH溶液,终于得到了白色Fe(OH)2沉淀,并保持了较长的时间.通过这些实验,最终会使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变成一种学习习惯[1].
二、抓好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学生实验是训练学生独立动手能力的一种有力措施.做实验的过程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学生通过亲自实验,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技巧;而后巩固验证,加深和扩大他们所学的理论知识.同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教育应该是令人愉快的,但教育中思想和行动两者不应相互割裂.因此,特别要注重科学态度的培养,要求学生实事求是.例如,学生做“乙醛滴进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的实验,按理应当先出现美丽的橘黄色,最后呈砖红色沉淀,但有的学生却得到深棕色乃至黑色的沉淀.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强调学生据实填答沉淀颜色,并通过讨论分析原因:有的是滴加乙醛用量不足,有的是加乙醛没有摇匀,或加热过猛造成乙醛挥发,结果氢氧化铜过量,稍高温度时便分解成黑色氧化铜,混杂在其中,掩盖了氧化亚铜的砖红色.于是学生从分析原因中得到了思维训练,也提高了对反应物适当用量和控制条件对实验成败影响的认识[2].
三、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协作精神
在我们身边,日常生活中不免有一些有趣的现象,耐人寻味的问题出现.如果鼓励学生探究,做一做实验,既能帮助学生明白化学原理,又能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培养创新能力,更能符合素质教育及教学大纲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初衷.如,在讲解“原电池”中电化学腐蚀原理这节课,当学生明白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之后,我引导他们分析家里铁制的器皿如菜刀等为什么容易生锈,学生联系这节课的知识解释道:由于钢铁中的铁作负极,碳作正极,又由于刀刃经常切菜,蘸有含电解质的水渍,这些构成了原电池的条件,是电化学腐蚀.接下来请学生设计如何证明钢铁在潮湿的空气里发生吸氧腐蚀的实验.首先,我先让学生思考怎样创设潮湿的环境,需要哪些实验仪器;其次,让学生讨论设计出实验装置;最后,让学生观察现象时,应以试管水面的上升为目的,而不能仅停留在以铁钉生锈上.(实验是在数天后出现现象的).这种有目的的、有计划的独立性实验既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又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以上所述,只是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阐述实验手段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其实在每种能力的培养中,又都包含着其他能力的发展.它们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教师如何真正运用好实验这个教学手段,直接关系到教育效果好坏和学习效率的高低.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只有在自己的教学实验中确实重视化学实验在培养能力中的作用,才能够真正把化学科学实施素质教育落到实处,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程嘉.高职化学实验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J].教育科学论坛,2008(8):54.
篇3
【关键词】初中化学 实验能力 科学训练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7.069
初中化学是培养学生了解化学基本原理、过程、训练的基础阶段,初中化学教学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方式、实验能力、自学能力等方面着手,采用科学的训练方法,在学生的化学学习过程给予恰当的引导。笔者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发现,初涉化学实验的学生一方面感到新鲜、好奇,另一方面还表现出对化学实验的畏惧心理,直接导致学生接受化学知识缓慢且浮于表面化,难以对化学实验形成深层次的感悟。针对这种现象笔者提出以下教学建议,以期能够帮助学生度过这段化学懵懂期。
一、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明白观察的重要性
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化学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只有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才能安全、准确地进行化学实验。在进行化学实验之前教师应对化学实验常规操作集中介绍,并统一实验操作步骤,结合实验具体要求,通过严格的训练达到培养学生的实验素养,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目的。初次涉及化学实验,学生通常都会对实验中出现的光声现象兴趣盎然,但是时间久了学生往往会出现“审美疲劳”,因此,能否持续保持学生的专注度是化学实验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依据笔者自身的化学教学经验,通过强调观察实验现象的重要性能够有效保持学生的专注度。如镁条在空气中的燃烧实验,通过教师的实际演示强调实验注意事项及怎样观察实验现象,让学生亲身进行动手练习,体验实验乐趣并近距离观察实验现象,让学生学会从颜色变化、物质生成及发光发热等方面探讨观察到的现象,为开展探究性实验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创设安全、和谐的实验探究环境
化学实验往往会用到某些危险化学药品及器具,如浓硫酸、硝酸银等,由于要近距离接触化学实验,这在很大程度上威胁到学生的人身安全,因此保证安全、和谐的实验探究环境至关重要。那么,如何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实验环境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电器设备或电源线路必须按规定安装和操作,杜绝超负荷用电,禁止学生擅自改动电器设备或随意拆修电器设备,禁止乱接电线。2.禁止学生未经批准在实验室中使用明火。实验室中的消防设备要醒目,易于开启和提取,并配备专门的人员管理和检查,同时,加强学生的防火意识,要求学生学会采用正确的方法扑灭在实验过程中意外出现的火灾并及时报警。3.禁止学生及其他人员在实验室乱扔脏物,要保持实验室的环境清洁,同时实验室中的实验器材、设备、材料、工具等要摆放整齐。4.对于实验所需的危险化学药品要按照要求分类保存,并且置于学生不易接触到的地方。5.实验中用到的各种化学试剂等,应按要求稀释达标后集中处理。
三、鼓励学生大胆假设,大胆实验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在接触化学实验时会表现得木讷,没有创新精神,而且会畏首畏尾,不愿接触化学试剂,这在无形中给化学实验教学增加了难度。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应在保证实验安全的前提下,鼓励学生大胆进行假设,大胆实验。对于学生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因疏忽出现的错误操作或者认识,教师应及时发现并给予纠正及引导。如用烧杯罩着高低不同的两根蜡烛,让学生自己假设哪支蜡烛先熄灭,很多学生认为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一定是低的蜡烛先熄灭,而实验结果却恰恰相反。让学生积极感受这些有趣的实验的同时,大胆假设猜想,针对假设的成立与否进行详细的探索,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学习化学知识,激发学习热情和求知欲,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自身的创新精神及实践动手能力。
四、巧设化学实验,增强实验的趣味性
化学趣味实验能够通过特殊的直观现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化学趣味实验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在学生得到直观的视觉、听觉、触觉的同时用相关化学知识解释实验中的奥秘,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他们学习化学的热情延续下去。但是,笔者认为,趣味化学实验的设计应与教师所教授的化学知识相契合,不能一味的追求眼观刺激,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将实验现象和实验原理联系起来,加深对相关化学知识的理解。
笔者曾设计过这样的趣味化学实验:点燃一只蜡烛,把它固定在桌面上,把一张白色硬纸卡片放在火苗上稍微烤一下后,迅速拿开会发现蜡烛火苗留在硬纸卡上三个不同的同心圆。为什么会这样呢?通过学生现场的分析与交流得出结论:由于焰心一般缺少氧气,所以那里的物质基本上没有燃烧,硬纸卡上便不会留下什么痕迹,内焰由燃烧着的碳素构成,因此在卡片上便留下黑色的碳垢,在最外层,可燃气体充分燃烧,温度最高,所以卡片被烧成了灰。通过该趣味实验,学生对火焰结构及各自的特性有了深刻的理解,实验中的特殊现象激起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为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五、充分利用多媒体,丰富教学手段
篇4
关键词:化学实验;观察能力;培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于培养学生能力,开发智力都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刚刚接受化学启蒙教育的初中生来说,观察能力的形成不是自发的,主要靠老师的引导和启迪。我们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有步骤、有目的地在实验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培养和训练。在教学中,学生对化学学科的认识是从实验观察开始的,准确的观察是学生顺利进行化学思维的前提。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说复习是学习之母,那么观察就是思考和认识知识之母。”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结合我在平时教学中的做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培养观察兴趣是培养观察能力的前提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学生对化学实验均比较喜欢,这主要是觉得化学实验现象好看、新奇,但并不意味着学生会观察,对各个实验现象的观察有浓厚的兴趣,他们的这种兴趣是暂时的。教材中的许多实验现象对学生来说是相当有趣的,如镁带的燃烧、中和反应等,但学生在观察这些实验时,往往只满足于感知这些化学实验中的现象,而未能产生探究这些化学现象的原因的欲望和要求,久而久之,则观察实验现象的兴趣就会消失。因而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更要引导学生分析、探究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除了加强课堂上的演示实验外,还应当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好每一个探究实验,把观察的兴趣引导到更高层次,这样的兴趣才是稳定的。还可以通过一些和生活中密切相关的小实验,让学生知道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可用来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知道一些化学现象的本质,进一步产生观察的兴趣。
二、观察要有目的、有计划
九年级学生刚开始学习化学,对化学实验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新鲜感。若老师不及时加以指导,他们只会看热闹,忽视对现象的深入观察,产生观察的盲目性,失去实验的意义。因此,要求学生在观察前要预习所观察的学习内容,要根据每个实验各自不同的基本要求来观察不同的内容、不同类型的实验。教师事先要对每个实验加强指导,制定出观察计划、观察目的。然后,按照计划,选择观察的方向、角度和重点,才能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去认真观察那些与目的有关的事物和现象,使他们的知觉的选择性服从于观察的目的和任务。否则,学生就会把注意力集中于感兴趣的东西,这样就达不到观察的目的。如物质性质的实验,观察的重点是物质的性质和状态的改变,这种改变往往又以颜色或气味的变化、气体的吸收或放出、沉淀的溶解和析出等为特征;气体制取实验着重于观察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两个方面;对于概念原理实验,因要引出的概念和原理的不同,观察的重点也不同。第一单元中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以及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两个实验,目的要引出化学变化的概念,观察着重于变化前后物质的种类的改变。而第八单元中金属与酸反应,是为认识金属活动顺序而设计的,学生观察的重点应着重于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变化以及反应快慢上。可见,有目的地观察,才能明确观察的程序、内容和重点,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三、观察要全面仔细、要分主次
化学反应现象是多种多样的,因此要求学生观察要全面,不要把重要的现象丢掉。只有全面的观察,才能对事物进行正确的分析、比较概括,得出正确的结论。实验时应要求学生让尽可能多的感官参与观察,特别是那些可能在瞬间消失和反映较弱的现象。还要求学生观察时必须注意力集中,做到认真仔细。如硫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的火焰在亮度与颜色上的细微差别,若不专心仔细,就不易看到或分辨。在这个实验中,既有物质的颜色、状态等用视觉可观察到的现象变化,也有用嗅觉才能感觉到的气味的改变,还需用手触摸才能感觉到的热效应。细心观察,才能保证观察的系统与全面,捕捉到实验的每一个细节,获得全面而完整的实验现象。
在全面观察中要引导学生分清实验的主要现象和次要现象,把注意力放在主要现象观察上。例如,在做质量守恒定律实验白磷的燃烧时,如果不作提示,学生可能主要想知道白磷燃烧会发生什么现象,而忽视反应后天平平衡与否。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观察的重点放在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是否发生变化上,而燃烧产生的现象则属于次要现象。
四、观察要和思考结合
观察的目的是探索和发现,对事物及其变化规律有所认识,如果没有思考的观察,往往会降低观察的效果。只有把思考贯穿于观察的全过程,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故教师应有意识地设计一些课题,引导学生将观察和思维紧密结合起来,使观察自然成为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对观察对象进行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以获得正确的全面的认识,适时地对学生提出一些启发性问题设疑,引导学生对观察对象积极思考。通过思维活动,达到释疑解疑的效果,以促使学生把握化学现象的本质。
观察能力是从事任何专业活动都必须具备的能力。观察也是人类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最基本的途径之一,因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具有严谨治学的科学素质,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和化学课堂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参考文献:
[1]于静华,王惠,郭景光.化学教学问题.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2]吴俊明.中学化学实验研究导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3]皮连生,杨心德,吴红耘.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作者单位 重庆市大足县珠溪中学)
篇5
一、完善自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高校教师不但要“传道授业”,更重要的是要学会“解惑”,我们在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的同时,要有计划有目的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我们发现作为药学专业的学生,学习物理化学的知识很吃力。主要是因为他们仅仅把物理化学课程看作是化学基础课程的一部分,不了解物理化学课程与药学主干课程之间有什么联系。我们针对这种现象,从物理化学实验入手,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取“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应用实例的介绍将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化学的学习对药学专业学习的重要性,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把这种引导始终贯穿于实验教学中的各个方面,我们把它总结为三重视。
1.重视学生实验课前的预习。为了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上课前应该让学生做好充分预习,我们会布置与实验相应的若干个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同时我们也在尝试不断转变教学模式,设计一些研究性实验,改变学生被动实验的做法,给学生提供积极主动学习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欲望。
2.重视学生实验的过程。学生通过实验研究,不但巩固了理论知识,还能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鼓励学生多提问,同时我们也提出了一些问题和学生一起讨论。由于实验器材的限制,2至3名学生使用一套仪器,我们要求学生合理分工,各尽其能,杜绝一人做多人看的现象,使所有的同学都参与其中。
3.重视学生实验后的总结。要求学生对实验结果务必求实,要用所测得真实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及处理,如有偏差,说明原因即可,培养学生对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
二、发散思维,让学生自己“感悟”
现在学校始终离不开“课本、课堂、教师”三个中心,唯独忽视了学生这个中心。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是照本宣科,做同一实验的学生只能按已经设计好的实验要求和步骤进行实验,学生听了印象不深,实验后只对自己所作的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讨论,造成学生被动学习,积极性不高。同时存在教师少、学生多的客观事实,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很难照顾到每位学生,不利于学生对实验技能和实验相关知识的掌握,使学生的知识面和创新能力受到很大限制。我们提出的教学思想是:在达到实验目的和要求的情况下,在上课过程中采取重点指导广泛参与的方法。具体做法是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对个别的实验进行改良,扩大实验的测量范围,一个实验让几组学生分阶段完成,使实验具有设计性和综合性。上课前随机抽1到2组学生重点指导,要求对实验的目的、原理和步骤认真分析,总结出要点;上课时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先讲解实验的设计方案和注意事项,再做演示实验,如发现问题全班同学讨论。期间,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多看多想,从而使学生做出正确判断,最后由教师作总结。这样,强化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了学生课前预习的积极性;实验后共享实验结果,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同时也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可能。
基于这种思想,我们计划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推广:
1.体现药学专业的特色,扩展实验的内容。例如燃烧热的测定实验中可以增加测量不同药物的燃烧热,思考如何利用燃烧热来判断药物的纯度。通过旋光法测定蔗糖水解反应速率常数的实验,可加强对药物稳定性预测的研究,从而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对相关的理论有了全新的认识。
2.设计一些研究性实验。例如对常见的天然药物有效成分进行分离和提纯。这不但需要知道天然药物的各种分离方法和相应有机化合物性质等知识,还要能够根据所测药物的相图设计出应用精馏、萃取等分离方法的先后顺序,确定有关分离检测手段和计算方法等等。该实验是对药学基础化学知识的综合应用与加深,相当于过去的几个实验。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在设计过程中学生必须开动脑筋,对已经掌握的各门知识和信息进行一番由表及里的分析比较,反复推敲,才能得到可靠的实验依据,设计出理想的实验方案。它是一个综合运用知识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极好的锻炼。
3.采用计算机处理数据。物理化学实验所测实验数据多,直观性不强,传统的处理数据是手工作图描点,用时多且误差大,而且学生在处理数据时,往往追求数据与文献相近而对实验数据进行主观取舍或曲解。为避免这种情况,我们可以把原始数据当场录入计算机,由计算机迅速给出结果,杜绝对科研不严谨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态度。
三、认真总结,注重学生的反馈信息
传统的教学中老师在课堂上作示范对学生进行宏观指导,反馈信息主要来自课后实验报告。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求不断巡视,及时检查每个学生的实验完成情况,获得真实的反馈信息,判断是否达到规定要求,以便进行相应调整,力争达到实验目的。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总结经验、分析教训、交流心得体会,对实验提出改进意见和设想。在此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我们在物理化学实验教学中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多方面有益的探索,有成绩也有教训。我们会继续努力,使物理化学实验课更好地为药学专业的学生服务,学生必将在上课过程中得到最大的收获。
参考文献:
[1]鲁纯素.物理化学(第三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
[2]侯新朴,詹先成.物理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3]胡润淮.用创新性思维指导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改革[J].时珍国医国药,2007(8).
[4]张秋,霞王香.改革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教学质量[J].实验室科学,2007(5)45-46.
篇6
【摘 要】化学实验教学是高中化学阶段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但是,当前的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化学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作用还不够;学校不够重视化学实验教学设备的投入;化学实验教学任务没能有效地完成等。笔者就自己多年的化学教学实践,提出有效改进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实践方法,教师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转变观念并不断提升教学水平;明确学生是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主体,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参与实验;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开展实验教学。
关键词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实践;研究
化学中的实验教学部分,是高中化学阶段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学好化学知识与应用的基础。因此,教师应在高中化学教学中,重视化学实验的教学。但是,当前的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影响着培养学生化学实验的能力。笔者就自己多年的化学教学实践,总结当前化学实验教学的不足,谈谈有效改进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实践方法。
一、当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化学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作用还不够。
高中化学虽然没有语文、数学、外语的地位高,但是它在高考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高中化学中的实验部分,也是高考中的必考部分,但是化学实验课更多的是教师课堂上的知识传授,实际的动手实验却非常少,尤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的真实的化学实验操作就更少了。学生缺乏实际的动手实验,缺乏教师有效的引导,化学实验教学自然效果不佳,长此以往,学生得不到有效的实验动手锻炼,树立不起实验思想,化学实验课形同虚设。
2.学校不够重视化学实验教学设备的投入。
化学实验是高中化学学习的主要内容,学生能够通过化学实验、实验教学,比较形象、直观地感受化学反应,理解化学知识,进而产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学好化学,提高化学的成绩。但是,部分学校领导没有对化学实验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实验设备比较落后,实验室建设投入资金不足,不能满足学生对实验设施的要求,不能保证教学质量。
3.化学实验教学任务没能有效地完成。
高中化学的实验教学部分,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表明,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思维。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教师没有充分完成化学实验教学的任务,学生没有落实完成真正地需要亲自动手的化学实验任务,也没有真正地去记录数据,更不用提对数据进行分析思考的过程了。长此以往,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得不到锻炼,也无法做到有效的观察能力的培养,动手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更无从谈起创新思维的培养。
二、有效改进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实践方法
1.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转变观念并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表明了高中化学的教学目标与要求,这就要求化学教师需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运用多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断提高化学实验课的教学效率,不断培养学生的观察问题的能力、动手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大力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然而,针对当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化学教师对学生引导的作用还不够,亟需教师改变错误的教学观念,不断学习新课标中的要求,更新观念。教师在引导好学生前,必须不断注重培养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教好学生。同时,需要教师不断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时俱进,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学生在教师正确有效地引导下,才能不断培养起自己的实际化学实验动手能力,培养起学生主动地观察能力,独立的思考能力,进而促进化学实验教学的良性发展。
2.学生是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主体,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参与实验
化学实验,作为高中化学学习的主要内容,能够帮助学生通过化学实验、实验教学,比较形象、直观地感受化学反应,理解化学知识,进而产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学好化学,提高化学的成绩。教师要明确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引导地位。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断亲自动手参与化学实验,不断提高自己的化学实验能力。教师要不断地鼓励学生主动积极地去参与化学实验,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主动探索。只有这样的实验教学,才能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具有主动学习能力、探索能力、思考能力的化学人才。
3.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开展实验教学
化学教师应该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不断地开展实验教学。在开始进行实验教学时,学生需要教师手把手地教导,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比较好地入门。但是,学生经过多次实验课后,教师就不需要手把手地去教导,只需要启发、指引学生,让学生自己亲自去做实验,当学生有疑问时,教师启发学生去解决。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一边讲解化学知识,一遍演示化学实验。学生非常喜欢这种直观的教学方法,刚刚学习过的化学知识,紧接着通过教师在课堂上演示的化学实验进行展示,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吸收消化刚刚学过的知识。
三、结语
虽然,当前的化学实验教学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化学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作用不够,学校对于实验教学设备的投入不足,化学实验教学任务没有完全地落实等,但是只要化学教师们对化学实验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不断改善,定会取得相应的成效。新课标标准下,化学实验教学需要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要亲自动手去实际操作化学实验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培养学生的能力,也能不断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卢一卉.“化学实验教学研究”课程改革初探[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2.
[2]崔洪珊,熊言林.基础化学实验教学评价体系的探索与研究[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4.
篇7
【关键词】 医学化学; 实验; 创新能力
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不断对高等教育提出新的挑战。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大力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2005年教育部启动了基础课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近年来,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我国高校教学改革的热点之一。
1 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
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自然科学学科,化学理论正是依赖于化学实验而不断创新。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教学不仅训练学生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从而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首批25个国家级基础课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化学就有8个,这些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全国高等学校化学实验教学提供了示范经验,带动了高等学校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医学化学是医科院校本科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是医科学生合理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知识,医学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传统的医学化学实验的教学理念、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不太适应培养创新型高素质医学人才的要求。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理念重理论教学轻实验教学,实验基本上是理论课程的附设,学时少,经费缺,条件差,限制了实验教学的发展。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体系和内容主要是对学生基本实验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验证性实验较多,综合性实验少,设计性实验基本没有,难以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实验教材内容编写单调,实验操作步骤叙述十分详细,学生可以不动脑筋,照方抓药,不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和探索精神。实验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以注入式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收状态,实验时学生按照教材上写的、教师说的做,循规蹈矩,缺乏兴趣和活力,缺少思考和探索,难以突出个性和发挥特长。因此,为培养创新型高素质医学人才,针对医科学生的培养目标和知识结构特点,探索医科大学医学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是医学化学教学改革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2 医学化学实验教学理念要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教育理念是医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关键。在教学观上,教师要把医学化学实验教学由单纯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传授基本操作技能,转变为加强实验基本技能训练、提高实验动手能力和培养创新思维的教学观。在培养观上,要注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分清学生的化学实验水平和创新能力上差异,注重个性,因材施教。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以加强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为主线、以培养创新思维和能力为核心的创新型实验教学理念。
3 医学化学实验教学体系要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型的教学体系是医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重点。围绕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这条主线,构建一个多层次、多元化的医学化学实验教学体系。多层次即:基本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三个层次,根据认知规律,由简单到复杂、由基础到综合、由综合到设计依次递进,循序渐进,启发思维,培养能力。开放式即:必修实验课 + 选修实验课 + 开放实验室,改革现在单一的必修课实验教学模式。在现有医学化学必修实验课课时较少的情况下,通过选修实验课和开放实验室作为实验课的延伸和补充,以发掘学生化学实验潜能,突出个性和特征,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4 医学化学实验教学内容要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型的教学内容是医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核心。按照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三个模块设计实验教学内容。基础性实验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化学实验能力和基本化学实验素养,如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基本实验方法、常用仪器的使用等,在实验内容上对经典的和重要的基础实验内容进行整合、精选。综合性实验旨在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理论知识、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仪器应用的综合能力,在实验内容上优选、组合、改进化学专业本科的综合实验,注重化学理论知识和实验技术方法在医学中的应用,突出医学化学实验的特点。设计性实验旨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实验内容涉及的知识面较广,通常是化学与生物医学的交叉,或涵盖两三个化学二级学科的知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主设计,也可以是教师科研成果的提炼和移植。
同时编写与实验教学内容相符的新型医学化学实验教材,教材内容要体现经典与前沿的结合,基本操作与现代技术的结合,化学与医学的结合,特别是基本技能训练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结合。
5 医学化学实验教学方法要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型的教学方法是医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教师在教学中要突出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创造一个宽松的教学环境,采用问题式、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激发学生对实验产生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实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协同完成实验教学任务,实现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的协调发展。在具体方法上采取递进式的指导,即基础性实验阶段应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讲清实验方法、操作程序、仪器使用、注意事项和示范操作等;综合性实验阶段主要提示操作要点和实验成败的关键;设计性实验阶段重点在指导学生科学合理的实验方案的设计,引导他们如何把握实验的全过程。同时要改进教学手段,建设网络实验教学平台,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视频对规范操作、仪器结构及其正确使用等有较明确的认识。
【参考文献】
1 朱清时.注重创新素质 培养成功的创新型人才.中国高等教育,2006,1:12~14.
篇8
关键词: 高中化学 实验教学 重要性 策略
1.高中化学实验教学重要性
人类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化学,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发展与实验密不可分。因此,想要了解化学,必须从化学实验开始。化学实验即实验者根据研究目的,运用实验仪器等手段,获取各种化学实验事实的一种研究方法。化学实验不仅是化学发展和进步的基础,而且是课堂教学中学生获取各种化学知识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学生化学素养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展现了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起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高中是培养人才的关键阶段,重视化学实验教学,不仅可以培养高中生的化学兴趣,提高高中生化学知识水平,而且有利于培养专门从事化学专业的职业人才。因此,化学素质培养在基础教育中非常重要。许多化学家都是在化学实验室中培养出来的,光有理论的化学知识是不够的,需要有实践探索能力。外国高中教育开设的化学课程大多以化学实验课程为主,理论知识讲授很少。是我们国家值得借鉴的地方。因此,我国开始注重化学实验教学改革。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化学基本理论知识,而且有利于学生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态度养成,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拓展能力。有了足够化学专业知识和化学实验能力,有利于学生利用化学实验现象和化学理论知识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因此,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2.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研究
2.1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实验较好地激发学生兴趣。有的时候学生不仅需要观察教师进行的演示实验,还需要亲自实践和亲自动手完成实验。所以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获得化学实验现象,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除此之外,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探究实验现象,讨论实验结果,分析异常实验现象出现的原因,形成对科研的兴趣。对日常生活中的科学性问题和自然现象,利用化学知识合理解释和说明,可以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另外,可以鼓励学生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和化学实验方法进行科研创造性探索。兴趣培养是推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最强及最有效的动力。教师一定要注意鼓励和保护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尽可能让学生多些亲自动手的机会,积极引导他们进行化学实验探究,培养对化学实验的探究兴趣和创造兴趣。
2.2提高实验室对学生的开放率
学校可以在课余时间免费开放学校化学实验室,一方面避免由于课时紧张和实验室数量有限而造成学生做实验困难的现象,另一方面可以鼓励更多学生多了解化学实验和提高化学实验动手能力。因为很多高中生由于实验室数量有限或者需要预先申请才能做实验,这种条件使他们没有办法尽情做实验,渐渐打击对化学实验的积极性。所以学校在课余时间开放学校化学实验室,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化学实验室做实验,同时可以与其他低年级或高年级同学交流,在互相沟通中提升自身化学实验能力水平。
2.3加大化学实验资源投入和利用
由于条件和资源有限,许多学校化学实验室条件相对较差,许多基本实验项目都无法保证,甚很多学校在课堂上根本不做实验,只由老师单方面对实验进行讲解。所以,除了要向学校上级领导反映化学实验资源条件有限外,政府还应该加大对学校化学实验教学的资金投入。对于实验资源丰富的学校,切不可只拿实验室当成一种摆设,造成教学资源浪费。同时应该采取化学实验与新闻报道、图片、影像资料和互联网相结合的多媒体形式进行教学,充分利用化学实验资源。
参考文献:
[1]王二利.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篇9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创新;策略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3.8
引言:高中化学课程是高中课程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其中,高中的化学实验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当前,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仍出现教学模式老旧单一,教学内容枯燥,重视化学知识、轻化学实践等现象,导致高中学生对高中化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底下,化学课上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不高,从而降低了高中化学课程的课堂教学质量。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文通过对当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创新高中化学实验课程教学的意义进行分析探究,并提出新课标改革下高中化学实验课程教学的创新方法。
一、高中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创新的意义
(一)化学实验课程的创新有利于提高高中学生的实践能力
高中化学的实验课程是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中生的学习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创新高中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可以丰富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氛围,激发高中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提高高中学生化学实验课上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从而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化学实践中去,体验化学实验的乐趣[1]。开展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可以让高中学生简单直观的了解化学知识,同时还可以有效的培养高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等。让高中学生通过化学实验来探究化学的本质现象,提高高中学生化学的动手实践能力,实现高中化学课程的教学目标。
(二)化学实验课程的创新可以有效培养高中学生的科学素养
高中化学实验课程教学的创新不仅可以提高高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同时还可以有效的培养高中给学生的科学素养。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实践中去,在化学实验的过程中掌握化学的基础知识以及化学专业术语,强化对化学概念的理解和化学实验技能。高中学生通过对化学实验的不断研究和分析,丰富高中化学实验的经验,逐步形成科学的化学思维,掌握科学化的实验研究方法,进而有效的培养高中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科学探索精神和科学的实验态度。
二、高中化学实验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高中化学实验课程的重视力度低下
高中的教学阶段是高中学生备战高考的重要时期,所以,在高中教学过程中,老师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将提高高中学生的化学成绩和学生的升学率当成高中教育的教学目标,注重培养高中学生化学基础知识,提升高中学生的化学成绩,所以对高中化学实验课程的安排较少,导致高中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观念落后,课堂教学模式单一。老师在化学课堂教授时以强化的化学基础知识灌输模式为主,高中学生在下面机械的听,缺少课堂上与高中学生的交流与互动,导致化学教学课堂死气沉沉,降低了高中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从而影响了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质量。
(二)高中化学实验课程的教育功能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
高中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提高高中W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帮助高中学生掌握科学的化学课程的基础知识和科学的实验方法,培养高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但是的以往的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只注重高中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和实验步骤的掌握和熟练度,对化学的实验课程安排较少,导致高中化学实验课程的各种教育功能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限制了高中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降低了高中化学教学的质量[2]。
三、高中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创新的方法
(一)更新化学实验课程教学观念
高中化学实验课程教学的创新,首先就是要更新化学老师的化学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提高对高中化学实验课程教学的重视力度,增加化学实验的课程。充分了解高中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以及化学课程中的教育功能,合理的安排化学实验课程,培养高中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高中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和探索能力。在化学实验过程中,让高中学生通过对化学的实践强化化学知识的掌握,了解科学的探究方法和试验方法,进而有效的提升高中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合理的创设实验情境,丰富化学实验课堂的教学氛围
随着新课标的改革,情境创设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课程的课堂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高中化学实践课程教学过程中,创设课堂实验情景,丰富化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导高中学生直观的了解化学知识,激发高中学生对化学实验课程的学习兴趣,并且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化学实践中去,提高高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通过情境创设来增强化学教学的感染力,让高中生们了解化学实验在生活中的作用以及重要性,增强高中学生的感性认知,进而激发对化学实验的探索欲望[3]。
(三)高中化学实验题目的设置要贴近生活
老师在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时,选择的化学实验主题要贴近生活实际,将化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提高高中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知,让高中学生充分体会到化学实验的现实价值,从而有效的激发高中学生的化学实验研究、探索、创新的欲望。将学生熟悉的生活问题和情境引入到化学实验课程教学中去,激发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试验参与积极性,提高高中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高中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结论:总而言之,高中的化学实验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老师不仅要提高对高中化学实验课程教学的重视力度;同时还要合理的创设化学实验情景,丰富化学实验的课堂教学氛围;将化学实验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高中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知,提高对化学的学习兴趣,积极的对化学实验进行研究探索,进而掌握科学的试验方法,培养高中学生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张宏艳.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化学实验教学[A]. 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第三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2016:1.
篇10
一、高中化学实验改进的理论分析
新课改要求高中化学实验改进的方向是提升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实际作用,使教学更加直观、丰富,使学生在实验中逐渐形成科学素养,所以高中化学实验的改进必须注重简约、趣味、安全、科学的统一.在实际的化学课堂实验中,部分学生为达到实验目的,忽略实验本身的科学性,使自身对化学制剂性质的掌握混乱.化学课程的理论内容是对大量化学现象的归纳和总结,化学教学不可能脱离化学实验而单独存在,随着化学教学资源的升级、化学人才培养目标的改变,高中化学实验改进在理论上应该从实验的方法、手段、过程、内容设计、程序步骤等多方面进行,学生不能为了达到教师的实验要求或盲目地体验化学实验的趣味性,而忽视化学规律和化学操作的科学性,否则高中化学实验改进的意义将会受到打击.
二、高中化学实验改进的实践分析
1.高中化学实验操作手段改进分析.高中化学实验水平,不仅关系到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科学素养的形成,而且对教学成本、环境保护等方面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必须结合多方面因素对高中化学实验进行改进.例如,在讲“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时,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将气球固定于玻璃管口的可行性较低,漏气现象较为普遍,而使用广口瓶,受其体积影响要达到实验效果会消耗更多的试剂,如果所添加的浓硫酸较少,实验将无法达到预期目的,所以针对此实验过程应该用试管替代广口瓶,将原本的双口胶塞替换成两个独立的单口胶塞,将其安装于支管与气球的过渡位置,防止气球漏气,而且气球的脱落可能性被缩减.改进后的实验操作,不仅节省了浓硫酸等化学试剂,而且使实验的操作性、科学性、简约性、安全性都得到提升,在课堂中应用的效果更加理想.通过此实验改进发现,同样利用现有的化学实验资源,将实验操作的手段、方法进行改进,就可能提升实验效果,这要求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善于思考和观察,并结合学习的化学规律和现象进行完善和创新.
2.高中化学实验学习方法改进分析.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升,网络、计算机得到普及,高中化学内容中涵盖的危险性、破坏性较大,不易在课堂上让学生直接进行操作的实验操作、化学现象观察等已经可以脱离具体操作而通过观察视频实现,所以学生的化学实验学习方法应该在传统的实验室操作中融入视频学习法.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操作性较差的化学知识的理解,而且学生通过观察规范的化学操作视频,可以对自身操作中的不良习惯进行改正.
3.高中化学实验学习态度的改进.受初中化学学习水平的影响,有些学生对高中化学实验产生了抵触的情绪.现阶段,一些教师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探究式实验教学、渗入绿色化学理念教学、整合实验内容式教学、开发实验的趣味性教学等教学方法应用到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参与化学实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挖掘各类教学方法价值的主要途径,所以针对高中化学实验学习态度的改进是化学实验改进的根本途径.例如,在“氢气和氮气生成氨气”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利用各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认识到合成氨的适宜条件是N2和H2的体积比为1∶3;温度不宜过低,在500℃左右为宜;合成氨是体积缩小的可逆反应,压强增大,有利于氨的合成,但压强过高时,对设备的要求也就很高,制造设备的成本就高,应对压强合理的把握.由于部分学生对化学实验并不感兴趣,可能忽略化学实验操作中的催化剂“铁触媒”,使其对化学实验的掌握存在问题,甚至不能正常操作,所以学生学习态度的改进也至关重要.
- 上一篇:中职部班主任工作总结
- 下一篇:股份支付的会计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