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讲堂发言材料范文
时间:2024-02-26 17:55: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道德讲堂发言材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创建的主要内容
1、签订道德责任状。局主要领导与干部职工逐人签订道德建设责任状。加强日常管理督导,建立干部职工道德建设档案,记录干部职工实际履行责任情况。(由政工科具体负责)
2、设置善行义举四德榜。在局办公楼一楼大厅显要位置,高标准设立善行义举四德榜,重点公示局道德典型和干部职工家庭赡养责任、工作目标、志愿服务等落实情况。(四德榜的设置由办公室负责,公示内容由政工科负责)
3、开设道德文化讲堂。设立道德文化讲堂,按照市里“要有固定的场所、有经常化的活动、有规范的流程、有浓厚的道德文化氛围”的要求高标准设立。
一是加强阵地建设。局五楼会议室作为我们讲堂的固定场所,制作统一标识背景堂,完善道德文化讲堂的规章制度和名言警句,烘托氛围。(此项工作由办公室具体负责)
二是建立宣讲队伍。每个科队各选拨1人,成立一支宣讲队伍,每月宣讲一次,宣讲人员要轮流在每期道德文化讲堂活动中做宣讲,局领导年内每人宣讲一次,宣讲内容与形式可以自由安排(可参照六件事中2-5的形式),重点突出“孝诚爱仁”的四德要求,宣讲材料于宣讲前一天报政工科备案,每月宣讲时间定于月底,从科室到中队依次开始。宣讲安排:6月份办公室、7月份(政工科、督查科、法规科)、8月份市容一中队、9月份市容二中队,10月份市容三中队、11月份市容四中队,12月份(拆违中队和机动中队)。(宣讲保障工作由办公室安排专人负责)
二、开展道德教育实践活动
做好“六件事”,开展五项活动。
(一)六件事:
1、学唱一首歌。组织全局人员学唱一首道德歌曲《三德歌》,并利用每天上班前时间固定播放。(督查科负责每日播放)
2、看一个短片。围绕主题,组织观看道德建设先进人物事迹短片。
3、读一段经典。组织全体人员诵读一段中华经典语录、时论格言,起到启迪心灵、陶冶情操的作用。
4、讲一个故事。讲一个道德故事,主要宣讲历史上以及身边涌现的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等先进典型的事迹。
5、做一番评议。评议身边好人故事,讲述心中感受,品悟道德力量,升华自身境界。
6、留存一套资料。“道德文化讲堂”活动方案、活动记录表、活动图片或课程安排、活动签到、讲义材料、评议和感言发言稿、新闻报道等材料收集归档,要充分体现道德文化讲堂五个环节。(活动图片的收集工作由督查科具体负责,其它材料由政工科负责)
(二)五项活动
1、开展“爱心奉献”活动。开展无偿献血、与所包村庄贫困家庭结对帮扶等奉献爱心的各类活动。
2、开展“孝老爱亲”活动。每年底,局领导深入干部职工家中,控望慰问职工父母,对职工孝敬父母情况进行深入了解,督促职工对老人进赡养义务,并对特别困难的家庭进行帮扶。
3、开展“法规在身边”活动。利用节假日、双休日在全市重点路口、重点街道进行有针对性的城管义务宣传活动,进一步拉近与管理对象的距离,争取更多市民的理解和支持。
4、开展“志愿者在行动”活动。组织我局志愿者利用双休、节假日的时间参与全市的野广告清理、市容环境卫生清扫等志愿者活动。
5、开展争创“好人”活动。今年,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广电台、《今日》报社联合开展月评“好人”活动,强化典型引领作用,使社会涌现出更多的凡人善举。典型评选共分“孝德好人”“诚德好人”“爱德好人”3个序列,各科队要积极培养挖掘典型,参与全市争创活动。
三、工作要求
篇2
这几年,我校通过思想品德课程的改革和一系列时事活动的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地推进时事教育。学生在北京市中学生“望杯”时事竞赛中屡获佳绩,不少学生获得中学生年度时事观察员评选优秀奖,在《中学生时事报》上发表多篇文章,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都得到很好的提升。这既印证了我们对时事教育重要作用的看法,也激励着我们不断探索,更好地推进我校的时事教育。
一、时事融入课堂,
打造特色思想品德课
初中生对外界开始表现出热切的关注,他们希望展示自己的眼界,更希望得到认同和理解。在思想品德课堂上,通过对时政的分析,容易引发学生的共鸣。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对一眼就能看到的东西是不感兴趣的,但对藏在后面的奥妙却是很有兴趣的。”许多心理学实验也表明,学习者感兴趣的是与他过去经验有联系但又有新颖性尚不了解的东西。
初中学生自我意识空前高涨,对于自己很熟悉而且也有一定见解的时事政治非常感兴趣,容易与教师产生共鸣。因为时事政治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的,将时事政治加入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撞击学生心理上的兴奋点,达到有效的教学。例如在讲述有关“是非”与“正义”的问题时,我们选取了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兰州老人砖砸违章车事件,让学生看完视频后去分析这一事件。刚开始很多学生义愤填膺,觉得老人非常有正义感,但随着分析的深入,他们也意识到不能用一种违法的行为去纠正另一种错误的行为,对于“正义”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当教师选取学生熟悉的素材,却从新的视角来与学生交流时,学生会积极参与并自然地接受更加深入的观点。这样,思想品德课堂就超越课程规定的内容本身,成为师生之间共同对生活深刻体验的分享。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中学到的知识也许是有限的,但在这样的课堂中受到的道德感染与思维影响,会在他们的生命中长时间持续。
在媒体发达的今天,每天有无数的热点新闻出现,筛选出适合思想品德课堂的时事素材,才能充分体现思想品德课的时政性特点,从而增强思想品德课的有效性。在具体运用上,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
第一,以时政热点为情景或话题导入新课教学。以新鲜的时事导入,往往能创设一种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直面挫折》中,我们出示当红球星林书豪的事例,让学生去猜究竟是谁在体育生涯中经历这么多不顺,然后让学生回答他会选择放弃还是坚持梦想、直面挫折。学生从崇拜其精湛的球技转为崇拜其面对挫折的态度,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让学生收集时事热点,在课前进行评论,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这一活动也让学生真正将目光从自身和家庭的狭窄空间投向广阔的世界,让他们去关注和体会世界的变化,感受时代的脉搏,从而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关心人类的视野和胸怀。例如针对最近火热的穿越剧,一位演讲的学生透过现象,看到穿越剧泛滥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让全班同学从新的角度去思考穿越剧现象。还有学生通过介绍和分析“克里米亚入俄”事件,让全班同学对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关系有了深入的了解,对国际时局有了自己的看法。
第三,在课程中使用时事进行案例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探究,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提高分析能力。例如在讲授《责任重于泰山》一课时,让学生分析山东济南吴梓钰案,学生对案中受害人深感同情,也对不负责任的行为带来的恶果感同身受,真正体会到责任之重重于泰山,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四,开展专题式的研究性学习,全面提升学生的时事素养和分析能力。在初三思想品德课上,我们通过专题研究和辩论赛,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和归纳材料的能力,锻炼学生思维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例如有的班级从叙利亚问题入手,了解宗教问题、民族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国际热点问题的基本能力。有的班级对“钱荒”和“经济学”感兴趣,老师就带领学生了解货币的性质和运行规律,比较不同时期经济政策的变化,再扩充到比较不同经济制度的特点,让学生具备分析经济热点问题的素质。有的班级对美国白宫关门有兴趣,我们就通过分析这一事件,让学生了解中美两国在政治制度上的区别,了解政治学领域的基本概念。不久前,学生又开始探讨中高考改革,从班级讨论扩大到年级讨论,最后,经过同学们的推选,在全体教师大会上,一位初三学生代表他的班级发言,其研究结果发人深省,还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引起老师们深思的问题。
时事教育与思想品德课的结合,不仅让学生受益匪浅,也能全面提升教师的水平。在所有的学科中,思想品德学科要求与社会发展始终保持一致的水平是最高的。这一学科特点要求教师们时刻关注周遭的生活,观察周围的世界。这种随时备课的状态让教师们对于时事非常敏感,也能为教学积累大量的素材,既让自己的教学内容丰富,减小工作压力,也让自己的专业能力不断得到提升。我校思想品德学科的教学改革得到全市同行的认可,曾于2008年举办了北京市思想品德学科教学研讨会。
二、时事专题讨论,
共建“时事大课堂”
在课堂中引入时事资源,让我们的课堂有了活力。我们从两年前开始尝试时事专题讨论,师生共建“时事大讲堂”的模式,将时事教育作为课程资源进行开发。何为师生共建呢?就是通过学生和教师两个层面来推进培养学生的时事素养和媒介素养。
从初一第二学期开始,每节课利用开始的5分钟让学生进行课前演讲,对某一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评析。学生的演讲涉及的内容很丰富,如“问题”“朝核问题”“雾霾天气”“禽流感”“雅安地震”“兽首回归中国”“菲律宾射杀台船长”等等社会各领域的新闻事件,而且某一小组同学这节课关注的新闻事件,下一小组同学会继续跟进事件进展,或者从另一个新闻视角去评论。虽然学生的观点会有些稚嫩或有失偏颇,但他们在关注在思考就是在进步,在学生演讲后,教师进行点评分析。这就是学生自己的“时事大讲堂”。
同时在另一层面,为了挖掘时事的广度和深度,我们安排教师的“时事大讲堂”,分专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上学期我们以“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作为时事大讲堂的主题,就我国文化软实力问题在师生间展开讨论。为了让教学更具时效性和针对性,时事大讲堂选取的素材都是时事热点。2013年,“中国梦”成为非常热门的词汇。考虑到初二学生对文化问题较为感兴趣,在这节课中,我们首先带领学生思考中国梦与文化梦的关系。当我们审视今天的文化市场时,不得不正视这样一个现实:中国这个有着50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大国正遭遇着巨大的“文化逆差”尴尬。对今天的中国而言,大国文化战略和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必须正视和重视的重大文化战略问题。实现中国梦,离不开文化软实力的提高。其次,国家梦离不开个人梦,文化强国梦的实现也同样离不开个人的文化梦。作为炎黄子孙,每个同学也有着自己的动画梦、文化梦,希望中国文化能更加强大,这样的梦想也离不开每个同学对中国文化的关注和贡献。通过拓展课程,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国家层面的一些举措,也能更好的分析一些文化现象和热点问题,为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做力所能及的事。
在导入环节,让学生观察《功夫熊猫2》的截取图片,寻找其中中国文化的元素,去思考如何对待热点问题背后的文化之争。然后引入中国与西方在经济实力与文化实力方面的对比,让学生感受文化产业发展与经济水平不相称。通过韩国“江陵端午祭”申遗、祭孔和日本三国热、好莱坞对我国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让学生体会丰富的文化资源没有转化为现实的竞争力。通过我国在提高文化软实力上的有力举措,让他们感受自己身边文化产业的长足发展。最后,让学生思考,作为首都的中学生,能够为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从而达到导行的目的。
这样一堂时事课,所有的素材都是教师自己搜集的,观点和结论也都不是现成的,所以备课难度比较大,驾驭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对老师的专业能力和备课组的备课时间有着很高的要求。但从课堂来看,我们的尝试是成功的。课后,学生们反馈了自己对这堂课的意见,他们认为以时事大讲堂的形式,选取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热点问题进行分析,既能补充知识,也能扩展视角,是非常好的教学形式。老师本人也认为,这节课带给自己诸多的启发,教学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总之,时事课堂不是空中楼阁,不能高高在上,而要踏踏实实,贴近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立足于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打动人心,引起共鸣,展示活力,导航成长。
三、时事竞赛,提升师生时事素养
经过三年的时事教育,学生的视野和能力都能得到很大的提高,这也为初三年级的“望杯”时事知识竞赛打下了基础。
在比赛前,我们利用思想品德课在初三年级进行充分的动员。借比赛的契机,结合最新的热点,对全体学生进行了普及性的时政教育,并从中挑选出参加区里比赛的学生。
在准备比赛过程中,学校各方面都十分重视。校长、教学主任、年级主任和班主任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学生们找齐报纸、在集中辅导时给予充分关心和支持,使得师生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比赛中。教研组一起收集整理社会热点,并将知识落实在课堂中,备课组的教学水平也有了提高。
除此之外,初三的老师也会利用课余时间为参赛的同学做专题辅导,帮助他们整理和理解时事报上的新闻热点,按照政治、经济、文化等专题进行准备,并及时补充相关专业知识。通过做索引、做剪报和互相讲解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能力。
这样的精心准备,不仅让学生能够拿到北京市一等奖,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和整理、搜集、分析的能力。
篇3
例1 (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Ⅰ)2015年,某国宏观经济形势如下:产能利用率不足;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4.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增幅从2.5%下跌至1%,低于国际公认的合理值3%。据此,预防通货紧缩成为关注的焦点。若不考虑其他因素,可能引发通货紧缩的传导路径是
①产能过剩工业品供过于求工业品价格走低企业利润下滑 ②消费低迷消费品供过于求消费品价格走低 ③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物价总水平持续下跌④企业投资萎缩失业率上升居民收入下降
A. ①④②③
B. ④①③②
C. ①③④②
D. ④②①③
解析:选A。第一步,审题干,找到初始条件和传导方向。本题的初始条件是产能过剩,传导结果是通货紧缩。第二步,分析不同要素之间的关系,确定排列顺序。由于产能过剩,导致企业利润下滑,引起企业投资萎缩,进而影响居民收入,致使消费低迷,最终导致物价总水平持续下跌。第三步,回验证,A选项与材料引导语相符合。
【复习建议】
所谓链条递进式选择题,就是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具体活动为起点,通过路径传导,达到一定的结果,从而形成一条递进式的完整链条。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弄清楚几个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题干与题肢之间的因果关系。
纵观近几年高考试卷的政治试题,对链条递进式选择题的考查频率渐趋稳定。链条递进式选择题之所以难度较大,主要是因为答题过程中要兼顾两条思路,一是单项选择题的答题方法和技巧,二是对传导类知识点的推导过程要有清晰的认识。在复习备考中既要加强逻辑思维的训练,又要掌握其答题方法。总的来说,链条递进式题型的解答要注意做到“三步走”:
第一步:审题干,明确初始条件、传导方向和考查的知识点。从题目给出的背景材料中找到题目要求分析的是对哪个方面的影响,确定考查的知识范围。
第二步:审题肢,分析不同要素之间的关系。根据教材知识和生活经验,分析各个要素之间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确定合理传导顺序。把初始条件直接引起的题肢排在第一位,然后逐层向下寻找,或把要实现的目标放在最后一位,逐层向上分析,从而排出正确的传导顺序。
第三步:回验证,锁定目标后,需将目标选项与材料引导语联结起来进行检查,验证其正确性。
二、坐标曲线型选择题
例2 (2016年江苏卷)“谷贱伤农”是我国流传已久的一句俗语,指在丰收的年份,农民的种粮收入反而减少的现象。假设其他条件不变,图中(d表示需求曲线,s表示供给曲线)能反映这一现象的是
解析:选C。本题以“谷贱伤农”现象为背景材料,考查价格变动的影响。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影响大。谷即粮食,粮食的需求弹性小,在图像中显示就斜率小,而A、B、D坐标曲线图中需求曲线的斜率都比较大,可以判断出是需求弹性大的商品,所以不符合题意。
【复习建议】
坐标曲线型选择题以坐标图的形式命题,把数学的逻辑思维和函数知识应用到政治考题中。命题主要立足于《经济生活》教材知识,结合当前宏观经济政策或经济现象,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之间关系的理解能力、从图表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常的坐标图主要有供求曲线、价格变动曲线、消费曲线、投资曲线等。解答坐标曲线型选择题,可以按以下三步进行:
第一步,审读材料和坐标图。明确纵轴和横轴所代表的变量是什么,弄清楚自变量(即引起其他数据变化的量)和因变量(被引起变化的量)分别是什么,搞清楚曲线所代表的实际内容。这是解答坐标曲线题的前提。
第二步,把握内在联系。根据教材知识和题干、图像的说明性文字把握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首先,依据坐标曲线看趋势,即结合纵、横坐标,把握曲线变动的趋势,这是解题的关键。其次,比较不同曲线的差异,即比较类别看关系,这是解答坐标曲线题的直接要素。
第三步,联系教材知识。通过以上步骤得到的信息,依据设问要求联系教材知识,作出正确选择。
三、漫画型选择题
例3 (2016年浙江卷)漫画《水没多深》提醒我们( )
A. 失败是成功之母
B. 客观事实是复杂的
C.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D. 一个人只有亲身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
解析:选B。漫画用一条一边非常深、另一边非常浅的河来比喻股市复杂,一人站在水浅处说“水没多深”,而处在水深处的人没有意识到股市的复杂性,说明事物是十分复杂的,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B项符合漫画主旨。A项体现的是矛盾双方的转化,不符合题干主旨。水浅一边的人是在实践后获得的认识,但因为事物非常复杂,需要多次反复才能获得认识,没有调查固然没有发言权,不全面的调查也没有发言权,C项不选。D项说法本身错误,因为人们获得正确认识的途径可以是亲身实践,也可以通过学习获得。
【复习建议】
漫画型选择题形式新颖、设计精巧、内容丰富、考核全面。该类试题的命题方式一般是给出一幅或一组漫画,有的还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题干以简单的文字提出问题,要求从备选项(题肢)中作出选择,以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设问要求来看,问题十分简练,一般表述为“漫画表明(说明)”“漫画反映的道理是”“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等。
漫画型选择题由于本身形式灵活、内涵丰富、思维多向,因而思考难度大。巧解漫画类选择题,除了采用解答选择题的常用方法,还可采用“口诀”法解答。学生应牢记下面口诀:字画要看全,褒贬弄明白,题旨是什么,联系课本选。
“字画要看全”,是指要看清楚漫画中的人和物,把握人、物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注意漫画中的文字,分析漫画中的人、物与文字的关系,从整体上把握漫画的寓意。
“褒贬弄明白”,是指我们要先弄清楚是褒还是贬,这对于选择有导向作用。
“题旨是什么”,是指在分析漫画的基础上,真正弄清漫画的寓意和主旨。弄清题旨要通过分析与综合,实现从现象到本质、从表意到寓意的飞跃。
“联系课本选”,是指在具体做题时,应将题干、选项(题肢)和书本主干知识相联系,不能脱离课本知识。
四、组合型选择题
例4 (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Ⅱ)为缩短学生上学路程与保障学生安全,某村村民希望新修一条便道。村党支部、村委会为此建立基层协商民主理事会。理事会就工程要不要建、由谁建、资金来源等问题广泛征求民意,经过民主协商,最终决定修建便道。村理事会的建立
①改变了村民自治的主体 ②维护了村民的切身利益 ③丰富了村民自治的实践形式 ④规范了村民的行为方式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解析:选C。村理会是为村民服务的,其主体仍然是村民,村民自治的主体没有改变,①错误。村理事会通过民主协商等方式解决了上学安全的问题,是为人民服务的体现,②符合题意。通过建立基层协商民主理事会,创新了村民自治的形式,③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没有体现规范村民行为,④与题意不符。
【复习建议】
组合型选择题是近几年高考政治试题中最常见的题型之一。组合型选择题一般采用等量选项和不等量选项两种形式。等量选择题的四个备选项都是由两个或三个题肢组合而成;不等量选择题的四个备选项由一至多个不等的题肢组合而成。近三年的组合型选择题一般以四选二的形式出现,难度较大。解答组合型选择一般分两步:
第一步,运用排除法缩小范围。在认真审读背景材料、题干,明确题干要求指向的基础上,从最容易发现错误(或正确)的题肢入手,先确定观点明显错误的题肢或不含有明显正确观点的题肢,从备选题肢中排除以缩小范围。排除法主要有三种:①否定排除法,就是在题肢中,找一个或两个错误的题肢,然后排除包含这些题肢的选项。这些错误题肢,可以是对教材知识点的错误表述,也可以是偷梁换柱、张冠李戴,还可以是以点带面、以现象代替本质等。②肯定排除法,就是在题肢中,找出一个或两个特别有把握的正确题肢,然后排除不包含这些题肢的选项。注意:在逆向组合型选择题中,要排除包含正确题肢的选项。③排除异意法,就是找出题肢中那些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无关的题肢,然后排除包含这些题肢的选项。
第二步,对其余题肢进行比较分析,确定正确选项。在初步缩小范围后,对无法明确排除的题肢进行比较、分析、判断,看这些题肢中哪些更符合题意,进而选出含有正确(或最佳)观点的题肢。
五、原因型主观题
例5 (2016年天津卷)守望相助,邻里相恤,在我国有着几千年的传统。但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邻里往来减少,关系趋于淡漠。12年前,因为一位小学生的倡议,青岛市海伦路街道试办了第一届“邻居节”,之后在市北区全面推广,今年扩至全市。12年来,这个百姓自己的节日从小到大,活动形式从大众化的自娱自乐扩展到邻里友爱互助和各类志愿服务,密切了居民间的情感联系,促进了“亲人善邻、和睦融洽”的新型邻里关系的建构。
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邻居节”由小变大的原因。
解析:本题要求说明“邻居节”由小变大的文化原因。解答本},分析材料很重要,不能离开材料闭门造车,否则容易答偏或答不全。从材料中“守望相助,邻里相恤,在我国有着几千年的传统”,联系到“邻居节”根植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从“友爱互助”“和睦融洽”容易联想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和谐”“友善”的内容;材料中“百姓自己的节日”“活动形式从大众化的自娱自乐扩展到邻里友爱互助和各类志愿服务”,说明这是人民群众自己创造的,也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化形式。
答案:“邻居节”根植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体现了和谐、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民群众创造的(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化形式。
【复习建议】
原因型主观题的设问一般都是以“原因”“理由”“为什么”“为何”“依据”等关键词为题眼,要求考生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说明造成某个问题的原因、出现某种现象的原因,或采取某种措施、提出某种对策的依据。一般而言,解答可以分为三步:
第一步,分析其必然性,也就是分析这样做的重要现实意义。必然性亦可理解为紧迫性,也就是其客观必然性或时代要求,是为了解决现状不足的需要,必要性和重要性就是解决此问题的重要现实意义。
第二步,分析为什么要、为什么能这样做。一定要紧扣题意,且联系教材知识回答,答得越充分越全面越好,同时还要分析能够这样做的条件和社会环境。
第三步,联系教材相关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等,有时还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在组织答案时,一般应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先经济后政治,有次序、有条理地分层说明。
六、评析型主观题
例6 (2016年江苏卷)什么是好电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电影经常出现“叫好”和“叫座”的矛盾,有些电影的艺术价值很高,但是票房却遭到冷遇;有些电影过度关注“眼球效应”,缺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样立得住的文化内核,虽获得高票房,却是“低口碑”。
有人认为,只要能“叫座”的电影就是好电影。请运用矛盾的观点对此加以评析。
解析:本题属于评析型主观题,要用全面的观点进行评析,题目已经限制了知识范围――矛盾的观点。电影既要“叫座”也要“叫好”,“叫座”也要“叫好”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叫座”与“叫好”是矛盾的两个方面,重点应该是“叫好”,而不是“叫座”,不能不分主次,应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答案:“叫座”与“叫好”是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叫座”固然重要,但离开“叫好”,“叫座”将不能持续,好电影应该既“叫座”又“叫好”。在“叫座”与“叫好”两个方面中,“叫好”体现了电影的艺术性与思想性,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题中观点不仅割裂了矛盾双方的依存关系,也颠倒了主次。我们必须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复习建议】
评析型主观题,一般是以社会现实热点问题为材料创设情境,结合材料提出观点,让考生对所提出的观点进行评论和分析。由于设问比较开放,能够比较好地考查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因而备受高考命题者的青睐。评析类非选择题一般有两种形式。
第一种,结合材料提出一个正误混杂或者片面的观点,要求运用所学知识对提出来的观点进行评析。解答此类试题一般分三步:第一步,说明观点正确之处、合理之处是什么,或在什么条件下是正确的,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正确,或为什么要那样做;第二步,说明观点错误之处、不足之处是什么,或在什么条件下是错误的,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错误,或还要怎么做;第三步,总结概括,从整体、全局高度对观点进行总结,指出应该怎样做,或应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
第二种,结合材料提出一个观点,让考生表态,是赞同还是反对,并说明赞同或反对的理由;或结合材料提出两个不同甚至对立的观点,让考生表态,赞同哪一个观点,并说明理由。解答此类试题一般分为两步:第一步,表态,指出对观点是赞同还是反对,或赞同试题中两个观点中的哪一个。第二步,说明理由,这是回答这一类试题的关键。这一步要注意两点:第一,对题中观点既可以赞同,也可以反对,对题中的两个观点,既可以赞同这一观点,也可以赞同那一个观点,但论点和论据一定要统一,论据一定要能说明观点,这是能否得分的关键;第二,理由、论据一定要充分、要全面,要注意运用发散思维,在试题限定的知识范围内,从多角度、多方面进行分析,这是能否得高分的关键。
七、建议措施型主观题
例7 (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Ⅱ)2013年11月,在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扶贫工作,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和要求。
十八洞村是由4个寨子合并而成的贫困村,村民生活困难,观念相对保守,存在“等靠要”思想,同村不同心。为贯彻的思想和要求,强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花垣县派出扶贫工作队进驻十八洞村。工作队和村党支部、村委会开办“道德讲堂”,评选明理尚德星级示范户,组织参观考察和学习培训,培育村民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活精准扶贫内生动力;根据当地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民族文化资源,精准发展特色支柱产业,如猕猴桃种植、黄牛养殖、乡村旅游、劳务经济和苗绣;精准识别贫困人口542人,摸索出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合作社)走,能人(合作社)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的扶贫路径,取得了显著成效,2015年全村人均收入3580元,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先后报道了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经验。
借鉴十八洞村经验,就推进精准扶贫提出两条建议。
解析:本题属于建议型主观题,具有开放性、多元性、创新性等特点,考查学生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和发散思维能力,只要围绕材料中的措施展开,不出现“跑题”的现象,建议合理可行即可。
答案:坚持政府主导,增强社会合力;增强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发展适应市场需求的具有特色的产业。
【复习建议】
建议措施型主观题立足于研究、解决学生关注的一些社会问题,以社会生活中的一些重大时事为背景,通过特定的情境设置带有研究性的问题,以建议或倡议的设问形式命题。这类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教材知识,就设问提出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或措施。
解答建议措施型主观题应注意以下几点:①阅读材料,概括大意,寻找材料为解决该问题提出了哪些有效信息。②根据材料信息,联系教材知识确定答题范围,明确教材知识给我们提供了哪些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和方法。③明确主体,确定答案。由于主体不同,解决同一问题所采取的措施也不一样,所以,必须明确主体对象在解决问题时所负有的责任和应采取哪些措施,在此基础上确定试题答案。
八、探究型主观题
例8 (2016年江苏卷)材料:机器人既是先进制造业的关键支撑装备,也是改善人类生活方式的重要切入点。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技术实力,世界上许多国家纷纷将机器人产业作为战略性产业进行重点部署。从2009年开始,机器人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国内外从事机器人研发和生产的企业数量呈爆发式增长。
近年来机器人智能化程度不嗵岣摺2016年3月,“阿尔法围棋”战胜韩国围棋名将, 再次引起人们对智能机器人的高度关注,也进一步加剧了人们对其发展可能带来的风险的担忧。如果智能机器人全面超越人类智能,人类最终面对的是友好的合作伙伴还是企图控制人类的对手?如果智能机器人被滥用,对人类带来的潜在危险又会怎样?
结合上述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许多国家为何将机器人作为战略性产业来部署。
(2)某企业如果准备投资机器人项目,在确定投资前应做哪些必要的调研工作?
(3)某班同学就“智能机器人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风险是否可控”展开辩论,如果你作为辩论的一方,请陈述你的观点和理由。要求:①观点明确,紧扣主题,理由充分,合乎逻辑。②综合运用《生活与哲学》《经济生活》知识加以阐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250字左右。
解析:本题以“阿尔法围棋”战胜韩国围棋名将引起关注为情境,设置三道探究问题,全面考查考生的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第一问分析许多国家将机器人作为战略性产业来部署的政治原因,需要从国际竞争实质、维护国家利益、世界多极化等角度分析。第二问分析企业投资机器人项目必要的调研工作,投资前必要的调研工作包括相关政策、前景分析、研发与生产的条件分析等。第三问需要应用哲学观点辩论,先亮明观点,如果认为风险可控,用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知识来分析,人可以采取各种措施来控制和引导智能机器人。如果认为不可控,强调认识的发展水平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答案:(1)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机器人是新技术革命的重要技术且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机器人产业对维护国家利益具有重要意义。许多国家都想抓住和利用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抢占科技制高点,在世界多极化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2)研究政府关于机器人产业的相关政策;机器人市场和产业现状调查以及发展前景分析;企业从事机器人研发与生产的条件分析。
(3)内容要点:
正方观点:智能机器人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风险是可控的。主要理由: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不断提高科技水平,防范智能机器人的发展可能给人类带来的各种风险。人类可以通过法律、道德的规范和引导,促进智能机器人市场的健康发展,以造福人类。
反方观点:智能机器人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风险是不可控的。主要理由:人们对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和利用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对智能机器人风险不能及时发现,导致风险不可控。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等固有的弊端,市场主体为了追求自身利益,往往做出违背道德和违反法律的行为,导致风险不可控。
【复习建议】
篇4
关键词:文化育人;文化特色;江阴职业技术学院;现代班组长
作者简介:钱红(1965-),男,江苏江阴人,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管理。
基金项目:2013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二维互动、双轨并行――现代班组长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编号:2013JSJG341),主持人:钱红。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08-0044-04
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人的问题。所谓“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说到底都是“文化育人”。“文化育人”就是把学校的文化精神烙在学子心上,让他们获得终身受益的精神营养。当学生们走出校门,这些烙印会深刻地留在他们的记忆中,形成良好的价值认同、工作能力和行为习惯,并影响着他们日后的进步与终身的发展。有学者称:一流大学的学生不是课堂上“教”出来的,而是学校文化“熏”出来、“泡”出来的。对于高职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来说,优秀而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对他们的影响无疑是最直接、也是极为重要的。不少有识之士纷纷指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是从知识教育和技能训练走向文化教育。”[1]近十年来,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在文化建设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大胆的实践,并着力彰显文化特色,为培养“现代班组长”型人才发挥了积极的“反哺”作用。
一、江阴职业技术学院特色文化育人的具体实践
(一)以富有特色的文化理念引领现代班组长
人才培养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要营造一种文化尤其是精神文化。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十分注重精神文化建设,构筑学院灵魂。2010年,学院成立了由党委书记、院长任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广泛参与的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以宣传部、高职研究室为中心,牵头组织有关人员集中提炼学院发展愿景、校训校风等,组织专家教授、中青年学者、学生代表等召开不同层次的座谈研讨会,开展学院精神文化论坛、校风校训征集等系列活动,最终提炼出了“积极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着力打造‘三大中心’,把学院建设成为具有地方特色、鲜明个性、国内知名、省内一流的高职院校”这一发展愿景、“自强不息、立德树人”的校训和“崇实、善思、笃行、敬业”的校风。富有感召力的发展愿景、昂扬向上的校训、校风,已然成为引领学院前行的一面旗帜,时刻鼓舞着学院师生形成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使命感和高度的荣誉感。
同时,学院还从社会需要出发,立足自身实际,从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提出了个性化的人才培养目标。新世纪以来,伴随着江阴企业的现代化,江阴的企业家对江阴唯一一所高校――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提出了培养“兵头将尾”式人才的要求。2002年底,学院将人才培养定位从广义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转化为个性鲜明的“班组长”型人才,对“班组长”提出了既要有较为丰富的职业知识和过硬的职业技能,又要有良好的人品和较强的管理能力的具体要求。随着江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和产业转型升级,学院适时将培养目标由“班组长”修订为“现代班组长”。在多次对当前江阴及长三角地区企业进行调查、走访、座谈中,逐步明确“现代班组长”型人才既要继承传统型班组长所具有的工作责任心强、能吃苦耐劳等良好的人品和较强的班组管理能力,更要发展其“现代性”,即现代班组长既要有爱岗敬业、忠诚企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等良好的职业道德,又要有较强的专业能力、管理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核心能力。学院在明确现代企业对“现代班组长”素质需求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强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努力构建“二维互动、双轨并行”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把“育人”与“育才”相统一,做到系统培养、全面培养,切实为江阴及长三角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培养、输送大批适销对路的“现代班组长”型人才。而培养现代班组长型人才已然成为学院特色发展、内涵发展的重中之重。
(二)以富有特色的文化制度激励现代班组长
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是文化育人工程的保障系统。学院充分认识并尊重人的本性,通过富有特色的制度建设,让人性中积极的因素得到最大化地发挥,消极的因素得到最大化地遏制。为激励学生在职业道德和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等核心能力方面有较大的突破,学院相继出台了《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文件,将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总体规划,计2个学分。规定学生每学期至少完成100个小时的社会实践活动,其中无偿社会实践的时间要达到40个小时。实践的学生要填写《大学生社会实践手册》和《社会实践活动反馈登记表》。实践活动成绩要作为学生评奖、评优、毕业和就业推荐的必备条件。学院还为学生设计了《高职生成功导引》手册,严格制定了“大学生成功素质拓展”内容,分思想道德素质、职业技能素质、人文身心素质、开拓创新素质四个方面,将现代班组长型人才素质内涵有机地化解其间,借助规范的制度、严格的执行促使学生全面提升现代班组长的潜质。学院出台了《大学生成功素质拓展计划实施意见》、《大学生成功素质拓展计划青年志愿者服务积点折算办法》。《意见》规定:大学生素质拓展计8个学分,所得学分作为学生评优、评奖以及就业推荐的重要依据。在管理中,学院建成了现代化的管理平台,自主研发了专门的管理软件,对学生参与素质培训和各种活动的经历以积点的形式进行记录,将8个学分折算为400个积点。这样,学生参与的校企互动的教学活动、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多姿多彩的校园管理活动,都可以折算成可量化的积点。积点制的实施与完善,使得抽象的学生综合素质化为具体可触的行为,同时也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明显的提升。
(三)以富有特色的文化活动浸润现代班组长
现代教育的发展实践证明,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只靠常规的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课堂教学之外的一切教育活动与教育环境,对培养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人文素质和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形成关系更为密切。美国发展心理学家柯尔伯格认为:道德既不由外部强制所致的内化过程而来,也不是生物成熟的自然结果,而是在人与社会道德环境的交互作用――活动或实践中逐步发展或建构起来的[2]。因此,要充分利用校园文化活动的熏陶、渗透作用,把理性的德育播撒在感性的文化活动之中,使学生在一种真实、自然的生活状态下接受无形的职业道德教育,从而培养更多具有创新意识、管理能力和开拓精神的现代班组长型人才。
学院专门编写出版了富有针对性的《现代企业班组管理》教材,组织教师对全校学生进行系统培训,使学生尽早了解现代企业的班组管理要求,但学生的团队意识、管理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的培养,光靠上课是不够的。只有让学生主体在企业体验实际的班组管理、参与校园民主管理的过程中、在策划社团活动、参加校内外挂职锻炼的过程中,学生的管理能力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学生的事学生管,大家的事分头干。”学院分院、系、班三个层次通过竞争选拔和使用了大批学生干部。大大小小的学生活动如校园“劳动日”管理、学习监察、学代会改选、社团中心成立等,基本上都由各个层次的学生干部策划、组织和协调,而干部轮换制则让在校学生基本上人人都有机会做学生干部、社团部门负责人,在实际管理中让学生掌握提升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
学院还根据高职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表现欲、丰富的想象力和广泛的兴趣”等特点,发动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和社会实践活动。目前,学院已拥有社团56个,涵盖科技竞赛、娱乐文化、社会公益等多个领域。一年一度的“校企文化艺术节”、“红五月社团文化节”、“读书节”、“科技文化节”等开展得如火如荼。如2015年的第七届社团文化节以“放飞中国梦,传递文化情”为主题,先后成功举办了“八风堂杯”书画大赛、“遇见沂蒙――采风摄影展”、“一路有你”电子报告会等50多项社团活动,吸引了众多学生踊跃参加。学院特别注重立足学生专业特长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如化纺系精益技能工作室制作“无磷洗涤剂”和“尿素保湿精华乳”、“橄榄油保湿精华霜”等美容成品,到城中社区开设讲座推广产品,备受社区阿姨欢迎;童装设计研发中心、精灵多媒体有限公司等10多个学生创业虚拟公司,对外承接并完成了学生装设计等多个专业技术项目。2010年“荡湖船”表演队参加了上海世博会的表演备受好评,而学院的舞龙队也成为了“2011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2011、2012年中华龙舟赛”等大型活动中独特的风景。
同时,学院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术科技活动,精心组织学生参加了江苏省数学建模竞赛、机器人制作大赛、服装设计大赛、全国电子设计大赛等,在各类技能竞赛中摘金夺银,其中“机器人工作室”中的“家用吸尘机器人”2012年在与本科院校的同台角逐中两次摘得全国智能机器人大赛银奖。在“2014年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学院“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和“英语口语”项目竞赛,分别荣获一、二等奖。在2014年“神州视景杯”第六届全国旅游院校服务技能(导游技能)大赛中,学院两名选手分别获得一等奖、二等奖,并获得团体一等奖。在2014年第十届“博创杯”全国大学生物联网设计大赛全国总决赛中,计算机科学系的“小区安防监控机器人”荣获高职组特等奖。在2015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学院两支代表队皆取得了江苏省二等奖的好成绩。2015年初,学校还成立了“大学生科协”,于日前成功举办“江阴学院首届大学生科技学术论坛”,该项目获得了江阴市科协学术交流项目三等奖。
(四)以富有特色的文化环境陶冶现代班组长
校园完备的设施、合理的布局、各具特色的建筑和场所,能使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有助于陶冶师生员工的情操,对师生员工起到塑造美好心灵、激发进取精神、约束不良行为、促进身心健康、调节心理状态的积极作用。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一所好的学校,墙壁也会说话。”[3]
在构建特色文化校园的过程中,学校首先坚持以物质文化为载体,构筑富有活力的高品位的文化生态环境,学校的建筑设计、人文景观建设等均融入了学院属性、时代风格和地域特点。作为一所江南园林式学校,校园的水、桥、路、楼宇、景点均做到了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和谐统一,陶冶学生关爱学校、关爱自然、关爱社会、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操,使教育目标的外化形式在潜移默化中内化为师生的内心境界。尤其是学院充分吸收了吴文化和江阴地域文化的思想精髓,使校园的文化环境富有象征性内涵,成为有生命、有灵魂的育人基地。如在校园道路、广场、建筑的命名上,充分彰显了地域文化特征和高职院校的个性特征。学校的道路、广场命名充分彰显了高职院校注重校企合作的特点,突显了校企合作的优势,主干道、重要广场都采用了江阴知名企业也是校企合作企业名称,如“双良路”、“兴澄路”、“海澜广场”等,让学生时刻感受到地域文化和企业文化的滋养。蝶美工学院、申达工学院、富仁工学院在学院相继落户,将企业的管理、设施、师资等陆续引入校园,使学生身居校园即真切地感知、体会了企业的文化氛围。近期,江阴升辉包装材料有限公司来院建立了“高分子材料物理性能检测实验室”,捐赠GPH电子拉力试验机等价值10万元的设备,极具企业文化特色的升辉展厅也在筹建中。即使是班级文化布置也充分体现出了专业色彩,如旅游管理专业将旅游行业基层管理者的职业素养要求与班级管理相结合,通过教室环境的综合改造,让教室成为酒店或旅行社的一个管理部门,这样学生一进入教室自然就有了职业人意识。如同一个染缸,学生长时期沉浸其中,慢慢就具备了现代班组长所要求的良好的职业意识。
二、江阴职业技术学院特色文化育人的思考
文化育人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具有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的特点,它的建设和发展既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明确的建设目标,又要有系统的理论指导和有序的实践探索。因此,文化育人中除了要以富有个性的精神文化引导人、以独特科学的文化制度激励人、以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育化人、以高雅别致的文化环境熏陶人外,还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注重企业文化的渗透与融合
学校是一个文化单位,不是一个企业。同时,优秀的校园文化,尤其是高职院校的文化,更应该体现出时代精神,呈现出多元、开放、和谐的文化面貌。要在人才培养目标的统领下,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进行有机整合,克服功利主义倾向,使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获得开阔的视野。要坚持面向社会、适应企业需要,对企业文化进行必要的过滤和选择,不断吸取自我需要的企业文化精华,继而内化提炼成自己特定的文化内容,促进高职校园文化的转型、定型和完善,从而为高职校园文化的选择、发展提供现实而且适宜的参考系,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4]。因此,江阴职业技术学院的文化发展方向应该是以学院自身文化为主,同时吸纳、融合企业文化的一个良好的生态文化。
(二)注重校园文化的传承与推广
一般说来,校园文化尤其是校园精神文化的产生与这所学校独特的历史、地理和文化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大学校训、校风等,需要一个较长的办学历史才能形成,它是传统的一部分,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同时,大学精神文化的培育,又需要一个内化的过程。为了将其内化为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价值观以及由此而来的行为方式,需要学院自上而下不停地推广,不断地布道。今后,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将进一步利用宣传橱窗、校报、校园网络、学院大讲堂、校史馆等载体,建立立体的文化传播体系,将经过历史积淀又为实践证明能够引领学院发展的精神文化加以推广和传播。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十多年来的文化育人工程,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发挥了积极的引导、激励、教育与陶冶作用,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就锻炼了对企业、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并获得了踏上社会后更大发展、更多选择的空间。近年,学院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从90%上升到了100%,大批“现代班组长”型人才活跃在江阴及长三角地区社会经济建设的主战场。60%左右的人毕业3―5年后成为各企业的技术骨干、部门主管或公司经理,还有5%左右的学生自主创业,成为大小公司的老板,学院因此被称为培养现代企业“班组长”和“小老板”的摇篮。
学院富有特色的文化建设,还凝聚了人心、鼓舞了干劲,指引学院在特色办学道路上取得了一些成果。2004年3月26日,时任国务院总理一行视察了学院,给予学院富有特色的“班组长”型人才培养工作以高度评价。2005年6月8日,《光明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培养“班组长”型人才》文章。2007年12月,学院特色鲜明的“班组长”型人才培养模式获得了江苏省优秀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09年4月,由“班组长”人才培养衍生的“高职服装设计专业‘工艺单’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推广”获“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13年4月,在教育部举办的第四期职业院校校长专题研修班上,学院做的《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现代班组长”型人才――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办学模式的创新实践》发言得到了与会专家的高度认可;《二维互动、双轨并行――现代班组长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成功立项为2013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
参考文献:
[1]徐公芳.坚持文化育人 引领高职发展[N].光明日报,2012-5-5(10).
[2]张爱芳,陈平.浅论柯尔伯格的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启示[J].理论导刊,2003(4):48-49.
- 上一篇:财务共享中心建设策略
- 下一篇:农村金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