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的帮扶总结范文

时间:2024-02-26 17:53: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困生的帮扶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学困生的帮扶总结

篇1

我针对其具体情况,提供帮助。我知道这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仅凭一、二次或数次谈话是办不到的,需要做大量的、细致的、有针对性的思想工作,而且必须与家长取得联系,同抓共管。学困生中还有很少的一部分,成绩不好,是因为学习方法不当。针对这一少部分学困生,我尽心尽力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授之以渔,将事半功倍。无论是端正了态度的学困生,还是已掌握了科学方法的学困生,他们的知识层面离教学要求仍有一段距离,他们对新知识的接受仍会有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我们的帮助。为此我针对我学科学习上部分学生的学习特点,确立了我学科学习上的学困生,我把帮扶的重点放在对学困生的学习的辅导上,选取学习确实有困难,考试经常不及格的学生为帮教的对象,并制定了详细的帮扶计划,经过老师耐心、细致的帮教工作,学生的帮扶,家长的支持,学困生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我在这一学期的教学过程中,抓紧一切时间为同学们辅导。注重在学习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数学的兴趣。一段时间下来,我渐渐地发现,他们不是学不会,也不是不想学,而是他们根本就没有自信心,没有好的方法,没有很好的预习,听课,练习和复习辅导。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培养起来了还愁他们学不会吗?我在辅导的过程中还经常给他们做思想工作,除了给他们讲清学习的方法,然后还要针对学生的辅导情况给予不同的评价。及时给予鼓励,让学生对自己充满自信心,让他清楚的知道自己只要学,就也能学会,只不过平时学不会,是因为自己的惰性没有及时练习引起的恶性循环。

李诚同学,头脑灵活但行为习惯不好,课上不会端正的坐姿,并且总爱和周围的同学说话,注意力持续时间不长,举手积极可站起来后却又说不出来。赵同学父母不在身边,外婆对他管理不严,所以他经常对自己放松,上课的时候经常不知道在做什么。王欣、徐楠同学也是基础差些,接受起来也比较慢,在课堂上既不说话也不爱发言,经常不知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

针对这些情况我对学困生的管理是很严格的,我深入学生了解学困生的实际情况,及时主动地发现他们学习上存在的不足,然后及时分析和处理;学生的学习常规反复抓、抓反复,把他们培养成有良好学习习惯和自信心的人,高标准的严格要求,不断地总结改进。本学期进行了一次期中考试,四次单元测试。虽然每次考试总结分析、学困生的辅导与跟踪都要花费教师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但正是这种踏踏实实的工作才能保证了帮扶的质量。

再次,学困生的家长对于此次帮扶活动大力支持,积极配合,监督学生在家认真完成家庭作业,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态度。一些家长还通过此次帮扶活动对孩子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对于怎样在家教育孩子也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篇2

制定工作计划的过程是个思考的过程,制定好工作计划以后,在心中基本上对某个项目已经有谱了,“胸有成竹”了。制定的过程中,已经将工作思路理清了,下面做起来就自然“水到渠成”了。小编为大家准备了学困生辅导工作计划范文参考,仅供大家查阅。

学困生辅导工作计划范文参考一

本学期,为了更好地提高合格率、优秀率,缩小生生之间的差距,在教学中继续开展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的研究,同时,针对上一阶段的辅导情况,现有针对性地制定本学期的“学困生转化计划”,具体措施如下:

一、制定有关学困生工作计划。

本学期以“提高合格率,优秀率,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为目的,根据本年级本学期的所有知识点,制定《五年级数学(下册)学困生研究单元任务表》,并且在每单元的教学前,根据本单元的知识点制定《单元知识的计划与实施表》,这样不仅使教学更有针对性,而且通过在教学中对学生实际错误的收集与处理,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

二、及时填写好典型学困生个人档案,从学困生的成因入手,找出相应的转化策略,使转化措施更有针对性。

三、定期做好家访工作,以多种形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争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支持与配合,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和思想状况,努力形成学校、家庭教育的合力,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四、继续以“计算教学”为切入点,扎实开展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计算是数学的根本,在数学教学中继续以“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率”为突破口,辅导学困生注意从计算的方法处着手,通过多种形式去帮助他们正确掌握计算的方法,从会算慢慢过渡到正确、有一定速度的计算,同时,让学困生在计算的过程中,掌握计算的技巧,从而达到提高学困生计算能力及数学学习成绩的目标。

五、多方帮教,共同进步。

在学困生的转化过程中,将继续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继续采用生教生、师教生、小组内合作学习、家庭辅导等帮扶方法,使学困生能学会,优秀生在帮教中得到进一步提升,达到共同进步的效果。

六、利用每周课余时间的“帮扶”活动,指导学困生学习。

每周的课余时间不固定,我将见缝插针地安排对学困生的帮扶活动,对学困生进行已学知识点的巩固,更重要的是对学困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七、改变评价方式,对学困生适时鼓励评价。

课堂上将继续寻找时机多对学困生的课堂表现予以肯定鼓励,让他们增加自信心;在作业批改时,将会继续用一些富有针对性、指导性、鼓励性强的语言评价他们,激励他们按时、独立完成作业;每次测试后将继续帮助他们分析试卷,肯定好的地方,找出不足,点出下一步奋斗的目标等不断的对学困生给予关注、帮助,促使他们不断进步。

八、继续做好各知识点的错题收集与原因分析工作,使自己的教学更有针对性。

九、优化课堂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学习困难学生的形成有一个过程。因此他们的转变也只能是逐步进行的,这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在教学中注意要由易到难,使学生层层有进展,处于积极学习状态,师生活动交替进行,多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对学生进步及时鼓励,发现问题即刻纠正,对待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学困生辅导工作计划范文参考二

一、指导思想

本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确保教好每一个学生”“没有差生,只有差异”的原则,从学困生抓起,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实行学困生帮扶工作,并长期坚持下去,让学生在帮扶过程中树立起良好的学习信心和勇气,克服自卑的心理。使每个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提高学习成绩,提高教学质量。根据每个学困生的特点,认真地分析了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并且制定了“学困生工作计划”。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语文学困生转化对象有:杨鹏、张青青、赵秀清。学生的基本情况是这样的:平时做作业不认真,不能及时做好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工作,并且上课不专心听讲,不能认真学习。学生学习习惯差,接受能力弱,因此成绩不够理想。

三、工作任务

(一)确定学困生名单,并分析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二)针对各类学困生,采取相应的办法、措施使其提高。

(三)认真做好学困生提高工作的记录,以便日后总结经验、教训。

四、具体帮扶措施

针对上述原因,为了使他们在学习上有所进步,特制定如下帮扶措施:

(一)加强思想教育

许多学困生在与同学的相处之中,往往有自卑心理,所以要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如果认为从主科学习中树立自信心比较困难,可以从副科入手。经常找帮扶对象谈心,平均每周谈话一次,每次单元检测后谈话一次,帮助学生树立自己能学好、能进步的信心。

(二)加强关注程度

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关注这两名学生,做到勤观察、勤发现、勤表扬、勤纠正,对他们进行正面引导和必要的辅导,鼓励他们的进步。密切关注学生的进步情况,并加以记录。

(三)培养学习习惯

1.课前准备

每天准备好第二天的学习用品,或下节课的准备工作,上课之前要求该生把教材读一遍,把问题找出来,把教师预留知识点、重点、难点找出来,并通过自己的归纳把它总结出来。起初可以放宽要求,只要完成其中的部分内容,循序渐进逐步完成。

2.上课环节

首先要告诉该生应该精神饱满进课堂,把所有与课堂内容无关的事情都抛在一边,认真听讲,做到边听边想边记,养成手脑并用的好习惯。对于该生起初会很困难,但要鼓励学生坚持,哪怕一堂课只记住一两点,那也是学习成果。

3.练习环节

课堂练习要认真对待,如果不会可以请小组成员帮助解决,不懂就问而不是不懂装懂,但绝不能不会就算了,当然难一点的题可以放过。作业要认认真真地完成,按时完成,时间观念强,不拖拉、要独立完成,绝不能抄作业。

(四)鼓励学生帮助

通过鼓励组内优秀生的方法,来帮助学困生。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时间总是比学生们在一起的时间短,所以应该利用可以利用的一切条件来帮助学困生,让优秀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多帮助这些学生。同时可以从这些同学中间了解学困生的各种情况。

(五)在班级里建立学生的学习档案,依此进行分层,设立不同层次的学习帮扶小组,确立学习目标,在班级里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改变以前老师补课,留课的陋习,把问题交给学生去独立解决,老师起指导作用;其次,依据学生的能力,对各层次的学生分别有不同的完成目标,由易而难,逐层推进。

(六)在加强班级集体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创造有利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形成的环境。努力把班级集体建设的过程转化为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形成的

过程。如试行“今日我当家”干部轮流制度,让每一个学生中的一些问题放给学生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相互教育,自我教育的作用。

(七)实行“低、小、多、快”的教法改革

摸清学生相关准备知识,基础,能力和心理准备的实际,把起点放在学生努力一下就可以达到的水平上,使新旧知识产生联结,形成网络。根据学生实际、确定能达到的实际进度,把教学的步子放小,把教学内容按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分解成合理的层次、分层推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一次持续性讲课控制在10分钟以内。快速反馈,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矫正及至调节教学进度,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避免课后大面积补课。

(八)通过内化教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困生都能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不是为别人,而是为自己;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通过不断的加强训练,老师帮助学生获取一个个小成功,使学生的自信心、意志力得到较大的提高。

帮助学困生是一件有着重要意义的工作,我们每位教师应该亲自走下讲台、走到身边、弯下腰来,亲切地关心他们、帮助他们,给他们力量与自信,让这些掉队的学生尽快追上队伍,在集体中一同健康快乐的成长。总之,希望通过上述帮扶措施,经过我与学生的共同努力,能够使他们日有进步,学有所获。

学困生辅导工作计划范文参考三

一、情况分析

学困生在学习上总的特点是智力一般,学习依赖思想严重,没有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意识,遇到较难的题便等老师的答案,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我首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在工作中,我十分重视对学生一视同仁,不溺爱优秀生,不鄙视后进生。今学期制订出转化计划如下:

二、具体工作目标和措施

(一)发现闪光点,创造成功的机会

对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要积极引导他们参加教学活动,多鼓励他们,发现闪光点。就算是一句简单的话语:“你的字很漂亮”、“你坐得很好,老师喜欢你……”也能加强师生间的情感沟通。师生之间应在合作、平等的基础上建立起互信融洽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学业的进步和思想的转化,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多问他们简单的问题,让他们有机会体会成功的喜悦。让后进生充分发展自己的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长处。在挑选班干部时应加以考虑,让他们也能担任一定职务,在集体中发挥作用。

(二)用爱心去温暖,用耐心去呵护

多花一些时间了解后进生,理解他们,尊重爱护他们。在课堂上优先对待他们,不要总把目光停留于优等生。要心里时刻装着后进生,时时处处为他们着想。如面对调皮掏蛋的学生时,教师要有涵养,不要急躁冲动,要机智地巧妙化地让问题留到以后再想办法妥善处理。

(三)教给方法,提高兴趣

后进生普遍存在基础不扎实的情况。从简单的、他们有能力接受的方法去做。例如:自我复习时,定时检查复习效果,及时在班里表扬鼓励。亦可求助于成绩好的同学或老师。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帮老师做做小事。叫他们做,亦即从侧面说明老师重视他们,看得起他们,没有遗弃他们。他们的心里总会有小小感激。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吧!”在谈心、交往的过程中,要把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过来,可进行有关学习的交谈,用行动去证明你作为老师的是从心里面想他们学好。

(四)结对帮助,齐抓共管

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与家长多联系齐抓共管,促其进步。另外,给予他们特别的帮助,选择一个学习尖子生和他们结对,进行一对一地帮助,并且做到教师在课后对他们进行辅导。

(五)持之以恒,巩固习惯

后进生的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一般要经历醒悟、转变、反复、稳定四个阶段。因此,在转化过程中,后进生故态复萌,出现多次反复,是一种正常现象。对这项十分艰苦的工作,教师一定要有满腔热情,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反复抓,抓反复",因势利导,使后进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

篇3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8B-0045-01

学困生问题是严重困扰教师的问题之一。学困生的厌学情绪严重、学习效果不佳,若不能及时转化,将严重影响其今后的发展。在此,笔者主要谈谈如何转化初中英语学困生。

一、加强师生交流互动,消除学困生的自卑感

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教学效果有重要影响,这已经成为共识。然而,不少教师在对待学困生时却很少能做到平等、尊重。一方面,学困生自知自己的成绩不理想,明显地疏远教师,生怕教师批评指责,有较强的自卑感;另一方面,教师对待学困生缺乏耐心。要改变这种局面,教师应多和学困生进行交流,加强与学困生之间的互动,消除其自卑感。教师在平时可多与学困生谈心,使其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感受到温暖,这样的关怀和温暖,能让学困生有一种被重视的感觉,从而逐步融入学习之中。例如,笔者通过和学生谈心发现,学生对表示星期、月份等的词汇记忆不牢固。于是,笔者利用课间的时间帮助一些学困生进行系统的知识梳理:“天”是“day”,星期一至星期天分别是“Monday,Tuesday,Wednesday,Thursday,Friday,Suturday,Sundny”,每个单词都与“day”有关,都是“××+day”的结构模式。这样,学困生能够在教师的帮助下牢固地记忆和掌握语言知识,同时也使学困生意识到自己在学习中能够获得及时的帮助,从而在面对学习任务时不再充满畏惧,敢于迎难而上。

二、创造良好课堂气氛,增强学困生的自信心

学困生的学习成绩不如其他的同学,因此,他们往往对参与课堂活动有畏惧心理,甚至有自卑心理。教师要认识到这一点,并且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凸显对学困生的重视,让学困生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教师在教学中要采取多种方式,在增强学困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增强学困生对英语学习的自信心。例如,教学牛津版8年级上册第二单元《School life》时,教师可以提问学困生:“How about you school life?Tell us!Just talk your feeling??”以鼓励他们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教师的鼓励会让学困生有一种自己被认可的感觉,从而使得学困生在心理上获得慰藉,愿意积极融入学习之中,逐渐形成良性循环。再如,教师可以在每天的课堂教学开始之前,教学生唱一首英文歌。然后,要求学困生将自己听到的单词拼写出来。一开始,他们可能会觉得有难度,但是越到后面就越简单。在这个过程中,学困生的自信心不断得到增强,其对待英语学习的消极态度也逐渐被扭转。

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困生的上进心

要解决学困生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还有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加强合作学习。比如,在教学中利用小组合作,开展互助、联欢、对抗赛等活动,以强带弱,增强学困生的荣誉感、上进心。这里说的合作学习是指“一帮一”的小组合作学习,即教师指派英语成绩较优秀的学生辅导学困生,采用一对一的帮扶模式,让学困生在同龄人的带动下更好地开展学习。

篇4

一、学困生形成原因及其表现

1.学习英语的动机不明,缺乏学习英语的兴趣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是影响英语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大多数英语学困生对英语学习的动机不够明确,他们没有树立“我要学”的思想,在学习中不能克服困难,表现在课上不能注意力集中,甚至还违反课堂纪律;课后不能完成作业,有时还有抄袭他人答案等现象,这些都是因为缺乏学习兴趣,最后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2.学习意志薄弱,主体参与意识不强

大多数英语学困生考试常常是屡考屡败,没有学习的成功感,长期处于班级的最底层,学习上难以得到他人的认同,内心深处一般都比较自卑,心理脆弱,易形成挫折感,导致对学好英语缺乏自信心。

3.学习方法运用不当,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几乎所有学困生都没有好的学习方法,有明显不适应或跟不上学习的倾向,往往是课上听课,课后应付老师,敷衍了事地完成作业,甚至还会抄袭别人作业,没有形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然后再完成作业的良性循环,遇到问题经常不知所措,羞于向老师、同学请教,学习习惯越来越差。

二、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英语学困生的转化

针对上述学困生形成的主要原因以及学习的主要表现方式,我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开展教学实践。为此,我把全班50名学生分成10个学习小组,每组5人,班级前10名的每位学生担任各小组组长,中20名学生作为每个学习小组的2名骨干力量,每位组长和2名骨干负责帮扶2名学困生,创造这样良好的学习条件就让每位英语学困生学得有兴趣,学习成绩自然就有

进步。

1.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同位交流的有效方法。分组时要保证组内学生好、中、差之间搭配适当,组员之间不存在歧视对方的现象,要合得来,学困生在组内无自卑感。随着活动的增多,他们会感到小组合作学习的快乐,就会有成功感,渐渐地培养起学习激情和兴趣,学生之间互帮互学,共同进步。有道是:教学相长也,从而极大地调动学困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困生的主体参与

小组合作学习虽然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困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学习英语的热情,但是光有热情而没有能力,热情是不会长久的,因此,我们还要注重学困生英语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这种开放型、交往型的教学方式为学困生创造了宽松平等的学习环境,他们可以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自主学习,积极参与竞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困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互学、互帮、互补互促的平台。学困生之所以学习困难,往往是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在小组学习交流中,他们对优等生良好的学习方法会耳濡目染,他们会及时改变自己不良的学习习惯;同时,学困生学习方法上的缺陷暴露无遗,优等生可以有效地加以引导,使他们自然而然地学会一些好的学习方法。

4.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必备的素质,也是他们学好英语的最基本保证。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习好的学生和学习困难的学生都能慢慢养成虚心听取别人意见的习惯。小组合作学习不是一种顺从,而是一种相互的认同、相互的接纳。在小组成员的互相勉励下,学困生也渐渐养成了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篇5

1、在开学第一周,学校就安排部署开展了学籍核查工作,对转入转出学生要求必须严格转学手续。转入学生要有转出学校证明,转出学生要有转入学校接收证明,并及时上报县教育局普教科进行学籍审核,确保每名学生“来得明白,走得清楚”。

同时要求全校加强师德师风教育,严禁歧视、体罚学生,关爱每一位学生,不能让学生因贫困而失学,更不能因教师体罚、歧视而让学生厌学而失学。并丰富学校文化生活,让每一位学生在学校都学有所长,学有所得。同时加强食宿管理,为住宿学生提供良好的食宿条件。并对家庭困难的学生实行免费食宿,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

2、建立辍学报告制度:

学校做好控辍活动的宣传动员工作外,对有辍学迹象的学生及时下去家访、了解情况,做好动员工作。学校历年来都把家访工作作为控辍保学的主要手段,提倡教师进行家访,全面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加强与全体家长的联系,其重点是家贫学生,单亲家庭学生的家访;增强学生及家长的自信心,在对学习中,纪律上出现问题的学生随时家访,及时了解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控辍效果。深入细致的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用真情感动家长,赢得学生的心,用我们朴实无华的真实工作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

3、坚持教改控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我校学生来自八个自然村屯,加之有不断随父母打工返乡回来的学生,学校全部接收,因此,学生之间的差异很大。有个别的一部分,经过一年的努力,成绩跟不上,往往失去学习的兴趣。导致厌学,最后辍学,对这一部分学生,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

首先,加强正面引导,给予各方面的鼓励和帮助。促进教师对问题学生的责任感,并进行因材施教,相对降低目标标准,并严格规定后进生的的作业批改质量及提问记分的次数。争取达到,由辍学生到常旷生,再到差生,最后再到合格生。其次,发挥他们的特长,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如让学生的体育特长、艺术特长、良好的口才等通过各种活动,都能得到良好的发挥。使他们发现自身的闪光点,体验成功的情感,每天都有个新的目标。近而产生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在学校每年进行的跳绳踢毽比赛、田径运动会、书画展、征文、演讲比赛中涌现很多优秀特长生。

再有,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观念,改变过去的“师道尊严”为民主、和谐、公平的教育方法,让师生达到“以心换心”同时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让每个学生听懂、学好、爱上、爱听。学生的学习热清高了,兴趣浓了,厌学自然就消除了,尽而有效控制了辍学。

二、强化措施,落实责任,增强了全体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期初制定了依法控辍、管理控辍、助学控辍、教改控辍等措施。校长与班主任、教师,分别签定了目标管理责任书,各负其责。学校把控辍工作列入班主任津贴发放方案和教师年度考核方案里。做到和班主任津贴和年终考核挂钩。对每年巩固率达到标准的班级给予班主任奖励。并将学额巩固率做为评选先进班级和班主任的条件之一。

三、建立困难学生档案和学困生档案,确定帮扶措施,确保他们不流失

学校建立健全经济困难学生和学困生档案,利用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学生的“两免一补”阳光政策、积极动员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关注社会弱势阶层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利用团队活动开展“手拉手、献爱心”,确定每一名学困生和经济困难学生的帮扶措施,实行结对子救助和帮扶转化措施,使这些学生得到关爱和帮助,在生活和学习上都重新树立起信心,进而使他们安心留在学校继续完成他们的学业。今年我校就有140名学生享受“两免一补”的优惠政策,有1名学生受到社会各界助学资助款200元。

学业上帮助学困生,学困生的转化是班级管理的重点又是难点,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位学生的成长与进步。为此,我们开展了学困生思想交流与总结。在交流与总结会上,领导和班主任都直接参与,让学困生能够感受到学校领导和老师一直在关心着他们。首先在学困生交流会上点燃他们的上进心和自信心,然后班主任客观的评价每位学生的闪光点和有待改进之处,激励他们扬长避短,每天让每位学困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按照“低起点、小目标、分层次、分阶段”的原则,确定自己的阶段行为目标。这样通过师生双向互动思想交流,绝大多数学困生一次比一次有进步,尝试成功体验,重塑自信心。在活动实施过程中,也进一步加强了学困生的自主管理。同时,对这些学生,学校还采用“一帮一,结对子”的方式,努力提高他们学习成绩,帮扶教师利用休息时间为学困生补课,单独留作业,转化学困生的过程就是防厌控辍的过程。

四、取得成果:

在控辍方面,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抓好控辍工作的基础上,我们始终把提高教学质量放在首位。首先,抓好校本培训工作,千方百计地提高教师的文化业务素质。其次,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先后共投资大量资金用在现代技术教育教学上。最近为了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同时又购进了大量与新教材配套的光盘和磁带、录象资料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普遍应用,大大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我校成绩连续稳中有升,赢得了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赞誉和好评。今年的控辍保学工作更是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学校巩固率达标。

篇6

2021年我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在区委宣传部的精心指导下,紧紧围绕根本,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广泛开展青少年法治宣传和法治讲座,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快乐生活、健康成长的法治环境,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完善工作机制

局领导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安排部署,明确责任,检查督促,适时调整,制定了《区教育局2021年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方案》,做到有计划,有安排。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学校校长为成员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小组。

二、主要工作

(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学校协调辖区所在社区、派出所扎实开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并通过法治宣传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未成年人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内化为他们的自觉追求。

(二)充分发挥学校的主渠道作用。1、在课堂教学中,各校要求授课教师在备课中要把德育内容反映在教案当中,在课堂上,结合课文内容灵活多样进行德育渗透教学同时利用每周一班会课组织学生开展“安全、环保、礼仪、诚信、自律”等方面的主题班会,在教育中逐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2、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增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选出部分优秀的学生对学校进行监督反馈,做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提高了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3、每周一开展“国旗下讲话”的教育活动。国旗是祖国的象征,教育学生热爱国旗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我校在学生中开展“国旗下讲话”的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使学生在老师各家长还有社会人士的真确指导下,引导学生为国家和人民多做贡献,更为红旗高高飘扬而奋斗。4、开展行为规范实践活动,进行礼仪教育。每班每两周给学生上一节礼仪课,所讲的礼仪都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況编排的,让学生模拟实践,表演怎样才能做到待人接物有礼貌。我们坚持抓好《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和养成训练,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5、开展“三个弯弯腰”活动,进行环保教育。要做一个合格的“小公民”,环保的意识是不能没有的。我校首先在学生当中开展环保主题活动,让学生“见到果皮弯弯腰:见到纸屑弯弯腰见到塑料袋弯弯腰”成为自觉行动。

(三)抓学困生帮扶促后进生转化提高德育工作感染力

“学困生”帮扶工作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大而言之事关义务教育的普及水平、事关教育方针的全面贯落实、事关社会的和诸稳定。小而言之影响学生未来、个人前途、家庭命运我们充分认识“学困生”帮扶的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提出了让“学困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的总体要求并要求各校认真制定并落实“学困生”帮扶管理制度精心策划帮扶教育活动做到真心爱护学困生,充分尊重学困生对贫困生在师生中开展捐赠活动予以资助对学习目的不明确行为有偏差的“学困生”坚持鼓励、引导为主的正面教育不刺激、不歧视、不放弃做到“四个优先”即优先提问优先答疑、优先检查、优先表扬:落实“四个环节”即发现寻找进步、肯定表扬转变、树立转化典型、感染后进同学:和学困生建立平等、融沿的师生关系和学困生交朋友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消除他们的心理顾虑以利把握教育时机提高教育效果。

(四)道德教育实践活动。截止目前,各社区、派出所配合辖区学校开展“人人践行核心价值观、争当时代新人”、深化学生“做小小志愿者”“红领巾爱绿护绿”“小手拉大手,文明齐步走”等活动共计15次,对中小学生乱闯 红灯、乱穿马路、翻越栅栏、随地吐痰、乱丢杂物等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引导未成年人在参与中净化心灵,提升境界,完善自我。

(五)拓展社会教育。1、加强青少年学法用法工作。各司法所加强与学校法治教育的有机结合,强化家庭、学校、社会 “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治教育网络建设。利用开学第一课、升旗仪式、大手拉小手等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活动。 2、加强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以国旗下讲话、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多种形式,教育引导学生崇德 向善、尊法守法。在各中小学校举办系列法治教育主题班会、专题讲座、图片展览、征文、演讲、 手抄报等普法宣传方式,扩展了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覆盖面。3、开展青少年假期实践法治教育系列活动。各派出所轮流开展“关爱明天,普法先行”为主题的青 少年假期实践法治教育宣讲活动,培养了青少年法治意识,提高了做一个文明、守法的小公民道德思想。 4、强化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全区各中小学严格实行聘请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制度。截至目前,法治副校长到学校上法治辅导课已达到36次,做到了人员、教材、教案落实到位。

三、活动效果

篇7

一、了解沟通,建立关系,打好基础

每个学困生的形成都有各自的原因,只有调查了解,摸清情况,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采取针对性措施,对症下药医好顽疾。

1.全面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

如,学生的家庭情况、父母的工作情况、学生的兴趣、习惯、品行、交往情况等,并对此做好记录,以便因人制宜制订措施。

2.促膝谈心,消除师生隔阂,打开心灵之窗

经常和学困生谈话,建立感情,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消除数学学习中的畏难情绪,使他们亲师乐学。

3.争取家长的支持配合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家庭的希望之星,转化一个学困生就是给一个家庭带来希望,因此,多和家长沟通,用成功的事例引导家长爱护孩子,并和家长共同制订适合的转化方案。

4.争取学校、社会的力量支持

在学校多搞一些有益的活动,如,听青少年成才报告会、爱心教育报告会、法制报告会等,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多和学困生常去的社区建立联系,防止他们沉湎于网吧或网络游戏而不能自拔,这样有利于学困生转化的巩固。

二、建立激励机制,常用激励语言,善用爱心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1.建立激励机制

平时可以和学困生订立一个小小约定,达到某项目标给予及时奖励,及时兑现表彰,强化学生的成就感,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课堂上多用激励性语言,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多鼓励,少批评。

2.加倍关爱学困生,排解其心理压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动机

学困生常因学习差而饱受批评和歧视,有较强的自卑感和较大的心理压力。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家庭、兴趣爱好等给予关心、支持、帮助,提高他们在同伴心目中的地位,用爱心唤醒其内心深处对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潜在的学习动机。

3.提倡赏识教育,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学困生对数学有厌学和畏难情绪是常见现象,解决学习中的障碍,消除畏难情绪成为转化学困生的又一关键步骤。曾经有一个同事把班级分成若干小组,要求各组成员给自己的组起一个催人奋进的名称,什么“喜洋洋组”“百花盛开组”“所向无敌组”等,把各小组的进步表现写成材料张贴在墙上,让师生共同欣赏,还开辟个人风采专栏、悄悄话专栏等。这样做的结果是,为班级争光成为全体师生的共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大增。赏识教育法的创造者周弘曾说:“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越来越坏。”试想,有谁不希望有人赏识自己呢?学困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为此,数学教师要善于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用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去找,并对其给予肯定激励,帮助他们在学习中建立自信。一句话可以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让我们用赏识、爱心来促进学困生进步吧!

三、重视学困生已有的数学经验,并以此作为新知识的增长点

数学学习不是营造空中楼阁,而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之上。因此,要把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并据此建立新的知识大厦。

学困生常常在所学的知识中有断层,已有的知识经验也各不相同,我们需要针对性地加以弥补,否则新的知识大厦将无以构建。如,初二时,部分学困生在学习分式时竟说一点也听不懂,经调查得知他们对分解因式部分的知识一无所知,无奈,我只好利用自习课给他们补分解因式这一课。更想不到的是学困生在学习反比例函数时,提问小学中学习的反比例关系时极少有人知晓。为此,我又为他们补这一断层。通过不断修补断层,并及时据此构建新的学习内容,学生的知识链条日趋完整,在各种测试中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由此可见,修补学困生的知识断层,关注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能较好地消除学困生学习中的障碍,使他们的学习取得较大进步。

四、鼓励提问,勤于辅导

1.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勇于回答问题

学习中有一著名的边界理论,即知识越多,已知与未知的边界越大,想问的问题也越多;知识越少,则已知与未知的边界越小,想问的问题也越少。学困生属于小边界类型,他们不知道如何提问,也不想去提问,又有一种账多不愁的心境,即不会的东西太多,以此不去提问,心安理得。殊不知解决问题是求学之道,因此,教师要有效地设置问题,鼓励学生提出疑问,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培养学生回答问题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信心。

2.勤于辅导

辅导要勤,要及时,辅导要遵循学习的遗忘规律,合理及时,防止所学的新知识变成旧问题。辅导不拘形式、时间和地点,在一切可能的时间,以一切有效的方式均可进行,防止学生惰性的出现。另外,要注意学习方法的辅导,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平时备一个错题集,将常犯的错误归纳整理,考前要翻看复习。

3.结对帮扶,建立互助小组

同学之间结对帮扶更直接、更方便,更易沟通。在安排座位时,可把一对一帮扶结对的同学安排成同桌,这样既有利于同学帮扶,又可防止两极分化。

五、对学困生采用特殊的政策

初带学困生,很不适应,方法常会落入俗套,用以往的手段、措施来教学,结果往往是失望、焦虑、生气随之而来。出现这样的问题在于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对学困生没有特殊的政策。

1.作业特殊

因为学困生只能完成最基础的作业,所以,作业量应少,难度应小,要求应低,批改宜优先,宜面对面,宜当堂批改,及时纠正。

2.课堂特殊

学困生课堂参与程度不高,教师对他们应降低要求,创造条件和机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让他们优先回答问题,及时总结表扬,回答错了也不可批评责骂。只要有勇气回答问题就是好学生,保护学困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上黑板优先,批改优先,充分体现教师对他们的重视,尽可能让他们经历成功的体验,以此锻炼他们的勇气,强化成就意识。

3.评价特殊

数学学习中对学困生应以鼓励为主,看他们的长处、优点、进步,并加以夸大,给予相应的精神和物质奖励,这样,他们就会充满希望,学习就会更有动力。

六、培养坚强意志,巩固持久学习动机

意志薄弱是学困生的弱点,他们的学习动机不持久,因此,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尤为重要。

1.坚强的意志是成功的必备条件

常给学困生讲一些科学家的故事。如,陈景润如何边走路边思考问题,欧拉在遭遇火灾、双目失明的条件下靠顽强的意志背出烧毁的数学手稿,华罗庚年轻时不顾路人的冷嘲热讽,坚持数学学习,终成一代数学大师的故事,以此激励学困生学习。

2.设置困难情境,坚定学困生克服困难的决心

适当设置困难情境,让学生在付出一番努力后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喜悦,坚定他们克服困难的决心。以古诗“世上无难事,在乎人为之。不为易亦难,为之难亦易”激励他们在困难面前不低头。

篇8

关键词:心理矛盾;捕捉闪光点;转化契机

无论哪个学校,哪个班级,都不同程度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学困生”,他们直接影响着整个班级的荣誉。表面上看,他们不思进取、与世无争,其实,他们内心渴望被理解、被尊重,他们也不甘长居下游。作为班主任老师,应遵循教育规律,要摸清学困生形成的根源,对症下药,把握契机,促其转化。

一、了解学困生的成因,掌握其心理矛盾

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是复杂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可概括为外因和内因两个方面。从外因看:

1.社会上的不良现象。如社会上的各种不正之风,一些不健康的网络、电视、文艺作品等的宣传毒害,社会财富分配不均等都对学生心灵产生消极影响。

2.家庭教育失误。一些学生家长教不得法,娇严失当。如有的家长对孩子娇生惯养、放任不管或简单粗暴;有的家长素质低下、道德败坏、生活方式不健康,使子女贪图享乐、好逸恶劳、顶撞师长等。

3.学校教育上的过失。有的教师不懂得教育规律,缺乏教育艺术,造成师生对立;有的工作敷衍,对学生不一视同仁等,这是形成学困生的重要外因。

从内因看,学生对学校教育和家长劝导产生逆反心理,不愿接受正面引导,没有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同时缺乏社会经验,单纯幼稚,道德观念薄弱,不懂得真、善、美,以致上当受骗。

总之,学困生的形成与社会、家庭、学校各方面的影响有密切关系,而这些外因是通过学生的主观心理起作用的。

学困生无论是成绩低下还是品德不良,都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是长期逐渐发展的结果。他们的心理矛盾表现如下:

①要求自尊和得不到自尊的矛盾;

②好胜而不能取胜的矛盾;

③上进与意志薄弱的矛盾。

所以从表面看,学困生我行我素,对什么都漠然置之,其实他们内心充满着进与退、上与下的复杂矛盾。作为班主任要透过学困生学习、思想落后的表面现象,掌握他们的内心矛盾发展变化的规律,耐心保护、精心培养他们普遍存在的自尊心、好胜心和上进心,因材施教,以便深入细致地做好转化工作。

二、转化方略

(一)从认知上转化:树立学困生也能成材的坚定信念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任何人干好任何事情都需洒下辛勤的汗水,学习尤其如此。要诱导学困生对学习结果的科学归因,坚信只有奋斗,才有希望,只要奋斗,就有希望。奋斗是学习好必走的唯一途径。学困生是相对的,他们中同样有出类拔萃的人才。如德国的大诗人海涅,小时候是学校尽人皆知的后进生,老师骂他对诗“一窍不通”;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读中学时因成绩不良,被老师家长视为“智力低下”的人;世界军事家拿破仑在巴黎军校时的成绩也只得了个42名;大诗人拜伦在阿巴丁小学读书时,成绩全班倒数第一。我们周围也不乏其例。由此可见,只要我们正确认识和对待学困生,教育得法,持之以恒,他们必将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材。

(二)从情感上转化

1.厚爱学困生,发现“闪光点”,要抓紧不放,及时鼓励。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告诫老师:“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所以要求教师要厚爱学困生,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真诚的微笑,一句由衷的赞语,一下轻柔的抚摸,让学困生意识到被尊重、被赏识,使他们“亲其师、信其道”。

2.尝试改变学困生在班级中的角色地位。新学期开始,进入新学校、新班级时,专门让学困生负责或参与班级的一些管理工作,比如挑选责任心强、有能力、乐于服务的学困生担任纪律副班长、劳动委员、生物课代表、实验组长、兴趣小组长等,提升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从自卑、自弃的阴影中走出来。

3.通过鼓励性评价,进一步激发学困生进取的信念和愿望。在作业的评语中,多呈现鼓励性话语;在班会时间,多留给学困生发言的机会,并及时总结表扬他们,从而激发他们潜在的上进心。

(三)矫治行为,促进转化

1.树立良好的班风,影响学困生。班风是班级绝大多数学生精神面貌的集中表现。良好的班风一旦形成或巩固下来,便成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制约着全班学生的思想行为,对于学困生原有的思想行为是一种外在的压力,在这种氛围中,学困生会产生孤独感和失落感,因而表现出从众行为,由开始的不情愿、不习惯,发展为比较情愿、逐渐习惯,最终被班风同化,实现转变。

2.帮助学困生制定良好的行为规范和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督促其每天认真执行并及时强化。

3.培养班级骨干,帮扶结对,共同提高。班级骨干是班主任开展班级工作的得力助手,少数学困生为保持在集体中的位置,他们就会“随大流”,在班级开展骨干与学困生帮扶结对,正迎合了学困生的自尊心,长此以往,就会转变后进状况。

4.要有意把学困生的精力吸引到学习上来。上课时,尽可能留机会让学困生回答较简单的问题,答对了,立即给予表扬的手势或夸奖的话语。他们的注意力易分散,要及时提醒他们。课后辅导要针对基础,要诲人不倦。作业要面批面改,及时指正错误,一般不当众批评。在用语上要委婉,用激励、商量的口吻,时时刻刻关注他们,预防他们“开小差”。

篇9

关健词:数学;分层教学;弊端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3-2851(2009)09-0073-01

分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已很广泛,似乎已有定论。甘肃省十一五重点课题《数、理、化分层合作教学研究》等课题,也对分层教学理论进行了实践研究。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就是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困生,因材施教。但我们对一系列教学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后,认为这种实践的结果与研究确定的目标相去较远,尤其是学困生转化的目标很难实现,从事课题研究的教师也很困惑。这种分层教学的弊端在哪里,学困生的失缺又是什么呢?

广泛开展分层教学研究与实践,正是在新课程改革中进行的,但新课改教育公平理念又与分层教学很难协调,已受到质疑。分层教学在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实际难以操作。当前教育环境下,实施分层教学,有两个弊端:

一是层次界定很难找到标准。动态分组,超分评星,每月总结等等没有标准,勉强分组也不科学,往往使评价半途而废,流于形式。学生的进步是否能及时肯定,适时提高分组的级别也很难做到,学生的分组级别可能一学期也不能改变,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评星也会给学生以功利感,造成学生重表扬形式、轻学习本质的坏毛病。

二是实践环节往往变成敷衍。师生都有一种趋利的心理,就是用所谓的事半功倍的方法做事。新课标中提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样在新课改中,有的教师以“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为借口,放弃了对学困生的教育,减少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关注。小学生虽然存在个体差异,但作为基础教育,必须有一个统一的最低的课业要求。在小学,每一个学生都应该作为聪明的有学习能力的人,不能动不动就扣以学困生的帽子,分类对待。事实上,分层教学只应是一种教学理念,反映在老师教学时要面向所有学生,心里不能只装着优秀学生,而不是反映在教学组织的形式上。

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要把握新教材的特点,与传统教材进行比较,正确使用教材,立足课堂,加强辅导,提高课堂质量,减少学困生的产生环境,而不是给学困生打上标签,使困者更困,让他们失缺最微妙的心理平衡,失缺最基础的数学知识,失缺最关键的学习信心,失缺最起码的发展机遇。因而,无论采用什么教学形式与方法,数学教学必须追求三点:

一、追求“数学化训练、生活化应用”。新教材预设的学习情景基本是:“生活化需要加以数学化解释”。可惜学生生活经验不足,不能理解课本的生活化情景,自主探究能力有限,不能从中提炼出数学问题。这就需要教师解释题意,大部分时间浪费在看图说话和理解题意上,对学生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知识结构的训练不到位,使学生对数学的感知停留在肤浅和表面的层次上。“生活化需要加以数学化解释”,倒不如“数学化训练加以生活化应用”对学生的数学能力培养来得高效、实际。

二、追求最优课堂教学方法。要注意两个方面:算法多样化向算法最优化转变,教法多样化向教法最优化转变,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加强教学研究。而加强计算教学,减少学生计算错误,可有效缩小“学困生”的比例。

三、追求最真实的课堂。要警惕教学作秀。日常教学中,教学流程多是情景导入看图说话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层展示实践活动开放训练自主小结。课堂热热闹闹,多动口少动手,数学实质性训练很少,追求教学“理论”上的丰富,不追求学生能力的培养。把课上成表演秀,脱离真实的学生背景,不以学生为本,不把学生的数学发展放在重要的位置,学生能力不能提高。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特点,每一个课堂都有不同的差异,我们需要真实的课堂和实用的理论。

当然,淡化差异,并不是回避差异、漠视差异。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困生的个别辅导,还可以采用三点措施:

一、相互帮扶,共同进步。可以是优秀生与学困生结对帮扶。对重点和难点内容可组织定点帮扶。也可是同一层次学生结对竞赛。每周进行小组活动,结对互测。个人根据实际自己出题,交换作业,互相点评。还可进行数学兴趣活动。让优秀学生登台讲演,树榜样,活思维。讲思路的过程就是学生认真地想、深入地想、合乎逻辑地想问题的积极思维过程。对于那些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就选一些难度较大的题,让他们讲解题思路,从而训练他们深思熟虑。

篇10

“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使不同基础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使不同类型的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空间,是课堂教学中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在教学中,我们以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以合作学习促学困生的发展作为研究重点,从培养学习兴趣、建立学习信心入手,通过师生共同关注学困生的学习,为学困生营造和谐的学习空间。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关注学习困难学生(以下简称“学困生”)的学习成为课程改革关注的热点之一。在推进初中化学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化学学习两极分化现象较为严重,围绕这一问题,笔者通过调查分析,并参考文献资料,分析化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转化和减少“学困生”的基本途径。

一、多与“学困生”加强感性沟通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学困生”充满爱心,了解其性格,尊重其个性,努力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困生”参与教学活动,尽量提些简单的问题让其回答,千方百计给他们创造“露脸”的机会,让“学困生”能经常享受成功的快乐,增加自信心,减少自卑感。对他们的点滴进步要及时肯定和赞许,要经常和学困生促膝谈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激励其克服困难。对“学困生”的每一次练习和作业情况都要及时反馈,做好作业面批和作业订正辅导,练习难度要恰当,针对性要强,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错必究”,加强对他们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态度的训练。

二、加强对“学困生”的研究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观察、谈话的方法,并通过课堂、课外活动、作业批改等多种渠道对学生学习化学的心理、生理特点和认知方式等进行全面的了解和研究。要研究“学困生”之所误,在批阅作业、试卷和个别辅导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练习中的错误信息,研究、分析其产生错误的原因,洞察其心理,巧妙而准确的帮助其纠正错误,并督促其订正。要研究“学困生”之所疑,教师要善于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了解学生学习的难点,善于发现和排除学生思维的“疙瘩”,体察他们的困难,根据学生的状态和能力水平,精心设置教学过程,做到预设和生成相结合,及时帮助他们化解学习中的疑难。要研究“学困生”之所遗,调查表明,学困生常有“化学知识一学就懂,一丢就忘”和知识与解决问题联系不上的感受。教师要经常帮助学生回忆、识记、联想、推导、验证有关知识,帮助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总结,提高知识的应用水平,克服遗忘,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三、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

教学中应培养和保持学困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其突破化学知识的分化。课堂教学要尽量贴近生活实际,缩短化学与日常生活的距离。充分利用化学实验的优势,锻炼学生动脑、动手、动笔、动口能力,从激发兴趣着眼,训练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发动学生利用小药瓶、塑料袋、铁丝、蜡烛等生活用品广泛开展小制作、小实验活动,消除学生学习化学的畏难情绪,使学生感到化学有趣、乐学。

四、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化学教学要从学科特点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本着“浅、慢、精”的教学原则,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教学中,随时向学生指明需要记忆的内容和记忆的方法,多联系学生熟悉的常识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多引导学生议论、讨论和练习,注重运用典型实例,注意联系对比,注意抓知识的内在联系,进行归纳对比,帮助学生形成网络型知识结构。对教材的关键点、知识联系的转折点以及易混淆的地方,要给学生反复点拨、启发和疏通;要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加强实验教学

教师的演示实验一定要直观、显明、省时、准确、安全,演示时引导学生有重点的观察实验现象,思考实验原理。学生实验前,要求学生进行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原理和操作步骤;实验时,要求学生亲自动手,不做旁观者,认真做好实验内容里所安排的每一个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严格按实验要求操作,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要耐心细致地观察,认真思考,准确如实地记录。要创造条件,把课本中仪器简易、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的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适当增加分组实验的次数,让学生亲自实验探究知识。

六、提高“学困生”学习效率

在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困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注重观察和思考,不断模仿、不断重复、不断操练,帮助学生做到眼勤、耳勤、手勤和口勤,学会记忆的方法,学会科学地利用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指导“学困生”阅读。阅读前,明确提出阅读的目的要求:阅读中,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帮助学生扫除障碍;阅读后,通过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促进学生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2、启发“学困生”思考。在教学中要促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要能想、会想、多想、善想,甚至大胆地去猜想。应当为学生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紧紧围绕教学内容,抓住那些牵发而动全身的关健点、疑难点设问;对较难或较综合的问题,按认知层次分化知识点的方法由易到难步步深入地发问;对学生错误或不全面答案进行反问,不断加大问题的思考力度。

3、组织“学困生”讨论。讨论是进行思维交流的最好形式,在教学中,鼓励“学困生”参与问题讨论,鼓励“学困生”提出问题,发表见解,在热烈的气氛中体验学习,感悟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