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对学生的影响范文
时间:2024-02-26 17:53: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化学实验对学生的影响,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离子反应;化学实验;意义建构;学习影响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04-0002-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离子反应是中学化学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是从微粒层面了解溶液中物质反应的实质,其教学价值体现在发展学生从水溶液中微粒及微粒间的相互作用的角度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化学科学认识方法。[1]引导学生对物质变化的认识方式从宏观角度向微观角度转变,对培养学生从现象看本质的思维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都起到重要作用,因而也是高考中重点考查内容。本文在了解学生离子反应学习情况的基础上,设计了离子反应教学的化学实验,考查化学实验对学生学习离子反应的影响,揭示了学生学习离子反应概念的原理。
一、离子反应学习状况
为了了解目前离子反应的教学效果及其原因,笔者在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和长沙市第十九中学高一年级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离子反应概念学习存在很多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对离子反应概念的建构不完整。在大部分学生的理解中,离子反应“是生成沉淀、气体或水的反应”,“是离子之间的反应”,“是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这些定义对离子反应的概括并不完整。
(2)学生对离子反应的本质认识尚不清晰。有的学生认为其本质是 “生成沉淀、气体或水”,这部分学生对离子反应本质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宏观表象上;有的学生则认为是“离子之间的反应”,这部分学生没有深入认识到离子的变化情况;还有的学生认为是“离子浓度减小”,但这仅仅是针对两种电解质在溶液发生离子反应而言的。
(3)学生缺乏对物质在溶液中的存在状态的认识意识。针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是‘写、拆、删、查’,什么物质不拆、为什么不拆”的问题,学生的回答绝大多数是“沉淀、气体和水”、“除易溶于水的强电解质”,至于为什么不拆,大多数学生认为这些物质“难溶于水,或是弱电解质”。这说明学生只是机械地记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和规则,而并非了解电解质在溶液存在的实际状态。
离子反应概念学习中,认识的对象是离子反应,因此离子反应实验是学习的基础,也是思维产生的基础。并且,从分子、离子等微粒层面了解溶液中物质的存在及反应的实质具有抽象性,不能简单地通过语言描述和学生讨论的方式来建立,因此必须以化学事实和反应现象为依据。考虑到高一学生对化学思维方式还比较生疏,对离子反应的认识还只能从实验的表观现象“产生水、气体和沉淀” 等现象的层次开始,要进一步建立微粒观则需要通过教师引导学生透过现象分析本质,帮助学生真实地了解电解质在溶液中进行反应的微观过程,从而形成水溶液中微粒及微粒间的相互作用的微观认识。
二、离子反应教学中化学实验及教学设计
1.离子反应概念构建的化学实验
实验材料:Ba(OH)2溶液、稀H2SO4溶液、酚酞溶液、烧杯、胶头滴管、铂电极2根、电池、导线、G型电流计
实验步骤:
(1)如图1所示连接实验装置。
(2)在烧杯中加入Ba (OH)2溶液没过电极,滴加1-2滴酚酞,读出电流计示数。(注:实验时用玻璃棒或磁力搅拌器不断搅拌溶液,防止溶液发生微弱电解产生的气体附着在电极表面影响电流计读数。)
(3) 用胶头滴管往烧杯中缓慢滴加稀H2SO4溶液,观察溶液中的现象和电流计示数的变化。(注:当电流计示数在0-2之间时,要慢慢逐滴滴加稀H2SO4溶液,以免电流计示数变化太快,学生观察不到电流计示数为0的时刻。)
(4)当电流计示数为0,再继续滴加稀H2SO4溶液,读出电流计示数。
2. 离子反应教学过程设计
要使学生观察到真实的离子反应过程是学生自主建构离子反应概念基本条件。教学过程第一步是观察Ba(OH)2溶液和H2SO4溶液的导电性以及Ba(OH)2与H2SO4反应过程中溶液导电性的变化,引导学生对电流计示数的变化原因进行分析,帮助学生认识到Ba (OH)2和H2SO4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以及反应过程中离子浓度的变化,使学生认识反应中离子的变化及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初步认识离子反应过程。在实验认识的基础上,通过用化学方程式和离子形式表示的化学方程式认识离子反应的具体过程,认识离子反应,写出离子方程式。然后,通过提供三个离子反应的实例(盐酸与碳酸钠、盐酸与氢氧化钠、铁与硫酸铜),引导学生模拟Ba(OH)2和H2SO4反应实质的思维过程,从微粒角度认识这些化学反应,写出这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离子形式的方程式和表示离子反应实质的方程式――离子方程式。从这些反应的式子总结共性,达到对离子反应本质上的认识,构建离子反应的概念并认识离子方程式。最后,让学生概括出离子反应定义和离子方程式以及离子方程式书写规则,达成离子反应概念的全面意义建构。
三、教学实践研究
1. 被试选择与研究方法
本研究选取湖南师大附中(示范高中)和长沙市第十九中(普通中学)高一年级中化学学习水平相近的学生共20名,将各校学生平均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人)。实验组进行离子反应实验教学,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教师讲授的方式教学。
2. 教学结果及分析
(1)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分析
按照实验教学设计进行教学,其教学情况列于表1。
通过对学生的课堂表现的对比可以看出,在有化学实验的教学中,学生通过完成实验使思维得以有真实的对象,学生的概念构建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完成,课堂中学生表现出学习的积极性。这是因为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到实验现象,产生了真实的问题,也就产生了解反应进行的实际过程的愿望。在教师引导下,真正地了解了溶液中离子的反应行为,离子反应的概念不是“听说”的,而是“看到”的,这样在后来的对离子反应的描述(将化学方程式表达成离子形式)及反应实质(离子反应方程式)的表述中顺利形成,因而很自然地构建了概念。
而在教师讲授的教学中,学生概念的形成是建立在语言描述上的,并且学生几乎是以接受的方式进行学习,所以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其次是因为讲授教学是以语言的形式学习的,学生学习的是一些规则,其思维并没有与真实的离子反应联系起来,因此他们学习的内容是一些语言表达,包括离子方程式的写法,学生对这些写法所表示的真正意义并不了解。
(2)学习结果及分析
a.学生对离子反应概念延伸认识和离子方程式书写情况及分析
学生对离子反应的认识和离子方程式书写情况分别列于表2和表3。
表2数据表明在理解离子反应概念上实验组的学生的正确率都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学生;表3数据说明学生对于简单离子方程式书写差异不大,但对于难度稍大的题目,实验组的学生的正确率都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学生。两个题目测试结果表明采用实验教学对学生掌握离子反应概念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是大有裨益的。
这种学习结果说明:(1)由于常规教学中教师对离子反应的概念只是用语言描述,对照组学生对离子反应的理解基本上是建立在课堂上教师例举的为数不多离子反应实例上,学生对离子反应的认识缺乏完整性;而实验组的学生在动手实验的情境下,思维得以开阔,能够将各种离子反应联系起来,概括出离子反应的共性内涵,形成准确且完整离子反应概念。(2)在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方面,对于生成物中有难溶、难电离、易挥发的物质的离子反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都能正确写出离子方程式,但是当反应物中有难溶的物质时,对照组的正确率就远低于实验组。这是因为对照组的教学中,教师过于强调“写、改、拆、查”的书写规则和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学生对生成物中是否难溶、难电离、易挥发的物质太过关注,而忽略了难溶的反应物。另外常规教学中用硫酸钠与氯化钡的反应作为学习书写离子方程式的例子,给学生造成了离子反应是阴离子和阳离子反应的第一印象的误导。而实验组的教学注重的是物质在溶液中的实际存在的形式,并且通过化学实验,学生对反应过程有完整的认识,对以离子形式存在溶液中的物质还是难溶的物质都有了直观的感受。同时学生对离子方程式的意义能脱离语言层面的理解,写离子方程式时,不再是对规则的单纯记忆,而是理解了规则,对规则有了直觉的认识,所以有很好的知识迁移性。
b. 学生微观认识发展结果及分析
学生从微观角度对物质的定性变化和定量变化的认识情况列于表4中。
题3主要考查学生思维能力发展中对新问题的判断能力,题4是从量的角度考查学生的思维发展。从上述这两个测试题的结果中可以发现,在具体问题的解决中,对照组的学生是从宏观现象和宏观物质的角度来分析问题,而实验组的学生能够从微观角度对问题进行把握。
在针对离子反应中物质变化的题3中,对照组的学生下意识沿用的是初中学习的酸、碱、盐和复分解反应的知识来进行分析,经过提醒后才在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过程中发现离子方程式的不同。这说明常规方式教学在教师的说明下经过化学方程式的“改、拆、查”后而产生,这样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演变成了教师的讲述下的形式学习,将离子方程式演变成了化学方程式的形式转化,导致了学生认为离子方程式是化学方程式的变形结果的错觉,学生的对反应实质认识能力比较薄弱。而实验组教学通过化学实验中电流表的读数反映出物质是以离子形式存在于溶液中,并且通过电流表的读数变化让学生认识到发生的化学变化是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将宏观表象和微观粒子反应联系起来,在对物质的变化过程的实质进行探究的同时,实现认识从宏观角度向微观角度转变。另外在解决题4的定量问题中,实验组的学生能从微观角度对化学变化中量的关系进行快速又准确的把握,而对照组的学生仍然要依赖于化学方程式,说明实验教学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四、结论
在离子反应的化学实验中,水溶液里存在的微粒以及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实验现象表现来刺激学生的视觉神经和大脑,学生的思维得以激发,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实验现象的表象由表及里地分析和思考,从而能够自主构建离子反应的概念,并领会离子方程式的实际意义,同时,学生微观认识水平的也会得到发展,并且从观念上形成的微观认识更容易在问题的解决中得到迁移。
篇2
【关键词】血液标本;存放时间;生化检验
血液标本的存放时间是检验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患者血液样本采集后需要经过核对、纠错以及等待检验的过程,所以血液标本往往不能立即上机检验,进而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本组研究选取86例门诊患者的血液标本,对其中14项检验项目分别于1h、4h、8h、24h进行检验,现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2年3月至5月的86例门诊患者为对象,采集患者的血液标本,对其中14项检验项目分别于1h、4h、8h、24h进行检验。患者中男性36例,女性52例,年龄为27-71岁。
1.2方法对86例门诊患者采静脉血5ml,采血人员同时记录采血时间。将86份血液标本放置20min,然后使用离心机以4000r/min离心10min,对血清分离。质控血清及校准品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上机对14项生化检验项目进行校准及质控,确保每项质控项目在(±1)s范围内。于采血1h对14项生化检验项目进行测定,记录测定结果。然后将血液标本加盖放置在4℃冰箱内保存,分别在4h、8h、24h再次检验,记录测定结果。以1h的检验结果为基准,分别对比4h、8h、24h的生化检验结果。
2结果
与1h的测定结果相比,血液标本存放4h时,测定结果存在显著差异的项目为GLU(血糖),共1项。血液标本存放8h时,测定结果存在显著差异的项目为TBIL(总胆红素)、BUN(尿素氮)GLU(血糖),共3项。血液标本存放24h时,测定结果存在显著差异的项目为ALB(白蛋白)、ALP(碱性磷酸酶)、ALT(谷丙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GGT(γ谷氨酰转肽酶)、TP(总蛋白)、Ca(钙)、P(磷)及TBIL(总胆红素)、BUN(尿素氮)、GLU(血糖),共11项。多项生化检验结果随血液标本存放时间的延长而呈现出显著的差异(P
3讨论
人体血细胞包含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当人体发生生理或病理变化时,血液中的成分就会发生改变,所以血液成分检测是临床诊断与治疗的重要依据。根据血液检验项目和方法不同,所需血液标本量也不相同。因此,血液标本的采集方法也不一样。在血细胞分析仪广泛应用于临床实验室之前,对于用血量较少的检验项目,如手工法血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和白细胞分类计数等常采用皮肤采血法。因为血细胞分析仪的标本使用量稍多于传统手工方法,更重要的是静脉血能真正反映全身血液的当前状况。因此,现在推荐使用静脉血进行血液检验。
血液标本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检验的准确性。近年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已经得到广泛应用。血液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但有的血细胞分析仪要求抗凝的血液标本放置一定时间后再上机测定,所以应熟悉不同设备的实验条件。如果必须长时间保存血液标本时,应根据检验项目确定最佳的保存条件。临床检验中单份标本进行多项目测定时,由于生化标本量增大,有的血液标本在采集后未能及时上机检测,标本保存时间多达数小时。通常情况下,运动、饮食及药物对血液检测的影响备受重视,如运动后WBC的假阳性、药物对白细胞的影响等。而血液标本保存时间的影响往往易被忽视。排除运动、饮食、药物等因素对血液标本的影响,标本的采集方式、存放时间及相关处理过程都有可能影响到检验的结果,且保存时间不当引起的结果误差会直接给临床诊断带来影响。因此,实验室必须明确各种生化检验项目对时间的敏感性,选择合适的保存条件,在合理的时间段内尽快完成血液标本检测。
本研究中随机选取86例门诊患者进行血液采集和不同时间段的检测。从检测结果来看,与1h相比,随着血液标本保存时间的延长,GLU检验结果首先表现出敏感性。本组86例患者的血液标本在4h时进行检验,GLU检验结果已呈现出显著差异。这主要是因为血液离开人体后血糖浓度降低。血糖是临床检验的重要项目,如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的检查对血糖指标有着严格的要求。所以用于检查血糖的标本必须及时上机,放置太久化验结果会下降很多。[1]脂蛋白中胆固醇随保存时间的延长,可能出现脂蛋白颗粒结构改变、裂解,脂蛋白间还可能出现部分脂质交换。这些因素都会导致血脂等指标的检测结果不够准确。血液标本放置时间过长,红细胞中的物质会逐渐渗透到细胞以外,这是肉眼所无法观察到的。当血液标本放置在冰箱时,溶血就会缓慢发生。溶血对生化检验指标具有一定影响,如ALT、AST值的升高,红细胞/血浆内外浓度分布不同,从而会导致指标异常。[2]
本组86例患者的血液标本在8h时检验,TBIL、BUN、GLU指标与1h相比差异显著(P
参考文献
篇3
湘西自治州民族中医院 湖南省湘西自治州 416000
【摘 要】目的:探究血液标本的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 年1 月-2011 年12 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180 例患者,每名患者各采集一份溶血、非溶血血液标本,并按照不同时间送检,观察并分析标本溶血、血液采集部位以及送检时间对生化检验的不同影响。结果:采血部位、是否溶血和送检时间对生化检验结果均有较为明显的影响。结论:规范采血过程有利于保证血液标本生化检验的准确性。
关键词 血液标本;标本采集;生化检验
生化检验在现代医学中,是非常重要的检验手段,对于了解身体状况、排查潜在疾病等都有巨大作用[1]。因此,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对疾病诊疗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生化检验结果受到多方面的影响,本文将对血液标本的采集这一方面做出探究,并结合实验结果分析解决对策。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 年1 月-2011 年12 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180 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09 例,女性患者71 例,年龄区间为16岁-70 岁,平均年龄为(38.07±9.63)岁。采集180 名患者的血液样本,分别记录采血部位、送检时间等。
1.2 方法与材料
每名患者采集一份溶血、非溶血血液标本,检验设备采用日立7080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2],从采血部位、送检时间等不同方面做出对比分析,观察血液标本采集过程中,不同因素对生化结果的影响情况。以规范、非规范送检标本检验结果平均值之差,除以规范送检平均值作为变化率。
1.3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 13.0 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
2 结果
2.1 采血部位对血液标本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选择不同的部位采血,并比较、分析各项指标的变化差异情况,其中,同侧抽血均数减去异侧抽血均数,除以异侧抽血均数为变化率,详情如表1 所示。
同侧抽血均数和异侧抽血均数的各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表明采血部位的不同对标本的检测结果有明显影响。
2.2 是否溶血对血液标本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180 例患者第一次采血正常,第二次采血出现溶血现象,并比较、分析各项指标的变化差异情况,其中,溶血采血标本平均值减去正常采血标本平均值,除以正常采血标本平均值为变化率,详情如表2所示:
溶血采血标本平均值和正常采血标本平均值的各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是否溶血对血液标本生化检验结果有明显影响。
2.3 送检时间对血液标本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在采集完血液标本后,分别规范送检和放置一小时送检,并比较、分析各项指标的变化差异情况,其中,一小时后送检平均值减去规范送检平均值,除以规范送检平均值为变化率,详情如表3 所示:
规范送检平均值和放置一小时后平均值的各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是送检时间对血液标本生化检验结果有明显影响。
3 讨论
生化检验在临床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普及,生化检验的结果也影响着医生对病症的判断,如果对标本的采集不够规范,就很有可能使生化检验的结果产生明显的偏差,十分不利于病情诊断和治疗。因此,为了提高检测结果的正确率,采集标本的过程应该严格按照要求执行。
本次实验选取我院2011 年1 月-2011年12 月期间的180 例患者,对是否溶血、不同的采血部位、送检时间等情况下的生化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并分析差异,结果显示以上情况均对生化检验的最终结果造成了显著的影响。所以在生化检验中,一应要严格按照标准采集样本,减少误诊,提高生化检验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吴永岳, 曹龙翎, 邓珠连. 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探讨[J].吉林医学,2014,35(08):1581-1582.
篇4
关键词:网络文化;大学生信仰;影响;对策
随着数字化、信息化进程的推进,新媒体因具有容量大、载体新、时效快、互动性强等特点,为文化传播提供了全新的网络平台和物质技术环境,网上聊天、博客、微博、播客、交互网络电视等新兴的媒介手段在以新的方式传播信息的同时,形成了新的网络文化。青年大学生是网络常客,受网络文化的影响最大,复杂的网络文化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意识,甚至影响着他们的信仰。
一、网络文化的概念
网络文化隶属于文化大范畴,是网络上具有网络社会特征的文化活动及文化产品,是以网络物质的创造发展为基础的网络精神创造。
1.网络文化的内涵
网络文化是一种蕴涵特殊内容和表现手段的文化形式,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依赖于以信息、网络技术及网络支点的网络而创造的物质财富的总和。从狭义角度来说,特指以语言数字化为前提,以互联网络为基础,以电子传输为依托,以创新和互动为核心,与现实文化密切联系的文化现象。
2.网络文化的主要特点
(1)网络文化是一种消费文化。在传统社会里,消费和文化是相对分离的,人的情感需求和终极关怀通常是在消费活动之外,通过特定仪式获得的。在网络社会里,人的心理需求、社会期望、信仰等均被压缩,还原为经济行为,即消费,消费者通过网络实现对各类精神文化产品与精神文化的占有、欣赏和利用,获得物质的满足或精神的愉悦,实现了实际意义上的享受,使信息资源的享受功能发挥到极大的程度。(2)网络文化具有多样性、交互性、趣味性和娱乐性。中国社会日益多元化,文化日趋多元,网络也不例外。由于互联网有巨大的虚拟空间,不受现实社会中各种身份、地域的限制,这种多元化的特征显得更为突出。随着网民数量的增加,网络文化越来越呈现一种多元并存的状态。在信息网络时代,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趣味性和娱乐性成为生活的重要特征,借助现代网络技术的强大传播力量,网络文化的趣味性和娱乐性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领域,带给人们新鲜的阅读体验。
二、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信仰的影响
1.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信仰的积极影响
一方面,网络文化的大众性使之成为提升人类,尤其是大学生智慧的途径,通过网络构筑整个社会的神经系统,将低智商转化为高智商,将相互分离的个别人的智慧转化为更高层次的组织智慧、国家智慧、人类智慧。另一方面,网络文化的传播为大学生实践自律精神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训练场。在互联网这样一个虚拟空间里,缺少他律的道德力量,只有靠个人自主的道德意识和自律精神才可以杜绝不良文化的毒害,因而大学生分享网络文化的过程就是提升他们自主意识、提高自律精神的过程,他们的认知和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升,不论是自主意识和自律精神的提升,还是道德认知和思维能力的提高,都有利于大学生信仰的形成和稳固。
2.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信仰的消极影响
(1)大学生理想信念淡化。在各种思潮的冲击下,虽然同样注重理想和追求,但更注重现实和功利,价值取向日趋功利化和世俗化。(2)大学生信仰呈多元化发展,进而出现各种不同表现形式的问题和形形、千差万别的价值观念,使大学生的人生信仰取向面临“多元价值”的冲击,呈现出多元、多变、多样相互交织的复杂局面,直接导致大学生信仰根基不稳定。(3)受网络虚拟文化的影响,面对现实生活产生不适感,甚至会出现各种现实生活与虚拟生活无法区分而导致盲目或困惑的状态,进而导致大学生信仰的迷失。
三、高校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对策
1.转变传统思政教育模式,使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
要帮助大学生认清主流信仰之外的信仰,改变目前理论教育存在的理论脱离实际的突出问题,不只注重灌输,且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不断解决大学生在信仰上及生活中出现的新问题。
2.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要大力发展有校园特色的网络文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文化发展,引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关键是利用好网络文化的特点,采取相应措施,使引领工作真正取得实效。
篇5
关键词 学生评教 教师背景 影响因素 体系优化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Impact of Teachers' Background Factors to Students'
Evaluation and System Optimization
――Based on a Provincial Key University
ZHU Jialin, XU Shandan, CHENG Guangwen
(School of Medicine,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065)
Abstract Students' evaluation of teaching quality as an important means of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is commonly used in ou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owever, due to the cognitive and feelings of uncertainty, teachers and curriculum background factors such as the student body, there are certain limitations caused teaching evaluation results, causing a certain amount of questioning. Through the influence of contextual factors on students' evaluation, put forward feasible suggestions aimed at controlling factors, optimizing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to improve teaching evaluation work.
Key words students' evaluation; teachers' background; impact factors; system optimization
为了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凸显学校和教师的服务意识,越来越多的高校将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评价当成一项重要工作,并将其纳入常规的教学管理工作中。①学生评教(Student’s evaluations of teaching,简称SET)是作为评价主体的大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和感受,按照教学管理部门设计的指标体系,对授课教师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结果等多方面进行评价、分析、判断的一种活动。②
本文是以某省属重点高校为研究对象,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教师背景因素对学生评教结果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合理的体系优化建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某省属重点高校本科生为研究对象。
1.2 资料来源与整理
本研究通过对教学评价工作中获得的评教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教务处整群抽取该校近10个学期的本科生评教数据作为原始数据。获得的原始数据为EXCEL格式,其中包括教师的性别、年龄及职称等。
1.3 统计分析方法
将EXCEL格式的数据导入SPSS17.0进行分析,采用的统计分析方法为t检验、方差分析、SNK法(q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等。
2 结果与分析
2.1 基本情况
10个学期的全校本科生评教数据共10554人次,其中评价各类本科生课程共1289门,评价教师共1375人。
2.2 教师性别对学生评教结果的影响分析
该校参与评教的教师人次中,男性占53.66%,女性占46.34%。经t检验,不同性别教师的学生评教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4.856,P = 0.000<0.01)。女性教师的平均评分比男性教师高0.3403分(见表1)。
表1 不同性别教师的评教分数比较
*P<0.05,**P<0.01
2.3 教师职称对学生评教结果的影响分析
该校参与评教的教师人次中,教授占10.63%,副教授占33.27%,讲师占45.21%,助教占10.90%。教授、副教授、讲师和助教所得的评教分数分别为93.1700、92.9896、92.6835和92.5445分。评教分数有随着职称升高而升高的趋势。经方差分析,不同职称教师的学生评教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10.709,P = 0.000<0.01)。通过对不同职称教师的评教结果两两比较(SNK法)结果显示,学生评教分数有随着职称升高而升高的趋势,学生对教授、副教授的评分要高于讲师、助教(见表2、表3)。
表2 不同职称教师的评教分数比较
*P<0.05,**P<0.01
表3 不同职称教师的评教结果两两比较(SNK法)
表4 不同年龄教师的评教分数比较
*P<0.05,**P<0.01
表5 不同年龄教师的评教结果两两比较(SNK法)
表6 分数与年龄的直线相关分析
2.4 教师年龄对学生评教结果的影响分析
该校参与评教的教师人次中,30岁以下占11.43%,30-40岁占51.91%,40-50岁占25.51%,50岁以上占11.15%。经单因素方差分析,不同年龄教师的学生评教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583,P<0.01)。不同年龄教师的评教结果两两比较(SNK法)结果显示,学生对50岁以上的教师的评分要高于50岁以下的教师。分数与年龄的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相关系数r=0.055;对相关系数的假设检验结果(P=0.000<0.01)显示,相关系数r有统计学意义(P<0.01),教师年龄与评教分数直线相关(见表4、表5、表6)。
2.5 学生评教结果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将学生评教成绩以均数92.8219为界转换为一个新变量“学生评教级别”,“<92.8219分”为0,“>92.8219分”。使用SPSS17.0软件,以“学生评教级别”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职称等为自变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性别、年龄2个变量进入方程(见表7)。
表7 学生评教级别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 结论
综上所述,教师的性别、年龄、职称均会对学生评教结果产生影响,女性教师、年龄长者和职称高者获得分数相对较高。因此,在进行评教结果的分析的过程中,应考虑上述教师因素不同而造成的差异。
4 优化建议
4.1 制定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学生评教的评价指标应反映课堂教学质量形成的内在规律,应具全面性、代表性、定量性、形成性和可操作性。③在制定评价指标时,其内容应该具体、明确,便于学生理解。将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学生在完成评教问卷时,只需勾选相应事实,而不需要对某选项所代表的指标进行难以统一的主观判断,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学生主体内部差异带来的不确定性。
4.2 合理分析利用评价结果
评教结果虽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学生对教师的认可度,但不能因为某些教师的得分不高或学生意见较多,就全盘否定其教学工作成绩,而是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评教结果也可分不同层次向管理部门、教师和学生公开:首先,管理部门掌握全部信息,以便监控整体教学质量情况,并依此制定相关的办法决策;其次,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建议及按性别、年龄、职称分类后的平均成绩,据此评估自己的教学认可度,扬长避短;最后,学生可以知晓教师对于学生意见的答复,以及教师教学中的闪光点,作为选课的依据。
4.3 建立健全评教制度
现在大多数高校采用的是学期末统一评定的方法,这就造成了部分学生因遗忘细节信息或依据考试成绩或仅根据教师的人格特征而草率地完成评教。因此,评教可在课程进行的过程中开展,一方面学生可以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做出客观及时的评价,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了解到学生的实际诉求,在未完成的课时中探索更适合的教学方法,达到教学互长的目的。
基金项目:2013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310488012);武汉科技大学校级教学研究项目(2013Z046)
*通讯作者:程光文
注释
① 梁炯丰.高校学生评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26:14-15.
篇6
Effect of electroacupuncture applied at acupoint on neurogenesis in hippocampal dentate gyrus and behavior of rats with lithiumpilocarpine induced status epilepticus
WANG JinCun,HUANG YuanGui,WEN XiaoNi,WANG WeiDong,XIA Feng,WANG XiaoMu,YANG Fang,WU SongDi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Xijing Hospital,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Xian 710033, China
【Abstract】 AIM: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electroacupuncture applied at Baihui acupoint on the behavior and electroencephalogram of the rats with lithiumpilocarpine induced status epilepticus (SE) and provide some experimental basis for treating the seizures with acupoint stimulation. METHODS: Adult male SD rats were subjected to lithiumpilocarpine induced SE model. By using bromodeoxyuridine (BrdU) labeling method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we compared the proliferation rate of neural precursor cells in the dentate gyrus betwee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at 7, 14 and 42 d after SE. The alteration of behaviors was observed. RESULTS: Electroacupuncture applied at Baihui acupoint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number of BrdU labeled cells in the dentate gyrus 7 and 14 d after SE was induced (P0.05). Spontaneous recurrent seizures(SRSs) happened less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42 d after epileptic seizure) than in control groups(P
【Keywords】 electroacupuncture stimulation; Baihui acupoint; neurogenesis; epilepsy; lithiumpilocarpine
【摘要】 目的:观察电针刺激百会穴对锂匹罗卡品诱导致痫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及行为的影响,为进一步揭示穴位刺激治疗癫痫的机制提供基本的实验依据. 方法:选用锂匹罗卡品诱导致痫成年大鼠模型,采用BrdU标记分裂细胞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比较致痫后7,14,42 d时电针刺激穴位干预致痫组大鼠与相应对照组大鼠之间海马齿状回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速度,并同时观察动物行为学改变. 结果:电针穴位刺激后,明显促进了大鼠致痫后7 d,14 d时齿状回的神经发生水平,BrdU免疫阳性细胞数目较相应对照组明显增加(P
【关键词】 电针刺激; 百会穴; 神经发生; 癫痫; 锂匹罗卡品
0引言
近年来有关成年脑组织神经发生的研究发现,缺血、缺氧、外伤、癫痫等许多原因所致的脑损伤均可诱导成年海马齿状回神经元再生的增加,成年哺乳动物脑内神经元再生相关机制的研究已成为神经科学领域内的一个最激动人心的课题[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表明癫痫后的海马齿状回的神经发生即神经可朔性的改变与癫痫的发生和发作密切相关,而祖国传统医学的理论和实践也显示穴位刺激具有明显的抑制癫痫发生与发作的作用[4-5]. 因此,在目前我们对穴位刺激治疗癫痫基础研究领域尚缺乏深入实验研究的前提下,探讨电针穴位刺激是否会对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产生影响无疑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内容. 本研究中,我们选用锂匹罗卡品诱导致痫大鼠模型,对致痫大鼠电针刺激百会穴后海马齿状回的神经发生和行为学改变进行了初步观察和研究,旨在为进一步揭示穴位刺激治疗癫痫的机制提供基本的实验依据.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成年雄性SD大鼠,由第四军医大学动物实验中心提供,体质量200~250 g. 饲养于12~12 h光暗环境,给予标准饮食. 选取SE发作程度依据Ono J分级标准Ⅳ级(含Ⅳ级)以上存活大鼠随机分为电针穴位刺激干预组(n=12), 电针刺激对照干预组(n=12),各干预组大鼠又分别随机分为致痫后7,14,42 d 3个时间组(每个时间点4只大鼠). 参考相关文献[6-8]锂匹罗卡品癫痫模型制作予造模大鼠腹腔注射氯化锂(3 meq/kg,中国医药集团上海试剂公司),18 h后腹腔注射盐酸匹罗卡品(30 mg/kg,Sigma公司),所有注射匹罗卡品大鼠均于数分钟内出现强直阵孪性发作癫痫持续状态(SE),60 min后腹腔注射地西泮注射液(4 mg/kg)终止发作,以降低死亡率.
1.2方法
1.2.1分组电针穴位刺激干预、BrdU给药方法及脑片标本制备 电针穴位刺激组大鼠(电针刺激致痫大鼠百会穴)和电针刺激对照组大鼠(电针刺激致痫大鼠百会穴相临的非穴位处)均采用G6805型电针治疗仪于致痫后第2日开始进行电针刺激干预,共刺激3 d. 电针刺激参数为:频率为50 Hz,电流强度20 mA,时间20 min, 2次/d. 不同时间点各组大鼠于相应时间点前1 d以BrdU 50 mg/kg (Boehringer Mannheim)腹腔注射给药2次,2 h间隔/次,24 h后予戊巴比妥钠 (40 mg/kg) 麻醉,经升主动脉灌注生理盐水100 mL,40 g/L多聚甲醛液(pH 7.4)500 mL后,断头取脑,将脑组织置入40 g/L多聚甲醛后固定过夜,200 g/L蔗糖4℃沉底,选择海马部位应用冰冻切片机冠状位连续切片,每隔150 μm取脑片1张,脑片厚30 μm,收集于0.01 mol/L KPBS中.
1.2.2免疫细胞化学参考有关文献[9]对脑片进行染色,具体步骤如下:取切片入500 g/L甲酰胺(Sigma)/2×SSC中65℃ 2 h,2×SSC漂洗后,入2 mmol/L HCl中37℃ 30 min, 0.01 mol/L硼酸液中和10 min,浸入含0.3 g/L Triton X100的0.01 mol/L KPBS 30 min,之后入小鼠抗BrdU抗体(1∶1000,Sigma) 4℃孵育48 h,再依次入生物素化的羊抗小鼠IgG (1∶500, Sigma)室温2 h、生物素卵白素HRP复合物(1:500, Sigma)室温2 h,最后用葡萄糖氧化酶DAB硫酸镍胺法呈色. 然后常规贴片、干燥、脱水、透明、封片. 光镜观察. 对照染色用血清稀释液代替第一抗体.
1.2.3行为学观察记录各致痫大鼠首次发作的行为学改变、首次癫痫发作平均潜伏期、注射地西泮前强直阵孪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以及静默期的长短. 此后,每天观察动物的行为学变化4 h,记录存活42 d大鼠静默期后出现的Ono J分级标准[10]Ⅰ~Ⅲ级的自发反复发作(SRSs)次数. 同时在400倍光镜下观察各干预组不同时间点大鼠齿状回颗粒细胞层(GCL)、亚颗粒增生带(SGZ,GCL与门区之间约2个细胞体厚的一层[11])及门区BrdU阳性细胞数并进行比较,每只大鼠随机选取4~5个非连续的脑片进行计数.统计学处理: 实验结果以x±s表示,使用SPSS 11.0软件包行方差分析, P
2结果
2.1行为学改变匹罗卡品注射后5 min大鼠开始出现烦躁不安、跑动、凝视、站立、点头、咀嚼样动作、湿狗样抖动等表现. 约30 min左右出现面肌抽动、前肢震颤、姿势失衡、跌倒,继之发生全身强直阵挛抽搐,持续1~2 min. 发作间期动物呈疲劳状态. 注射地西泮后,大鼠逐渐停止癫痫发作,经过5~20 d的静默期后,进入慢性期的各干预组致痫大鼠均观察到Ono J分级标准Ⅰ~Ⅲ级的自发反复发作(SRSs). 各干预组致痫大鼠首次癫痫发作平均潜伏期、注射地西泮前强直阵孪发作次数和平均持续时间无显著性差异(表1,P>0.05). 电针穴位刺激干预组大鼠(存活42 d大鼠)平均每周SRSs次数明显少于电针刺激对照组和无刺激对照组大鼠(表1,P
转贴于
表1各干预组致痫大鼠癫痫行为学改变比较(略)
2.2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的形态学特点致大鼠海马齿状回亚颗粒增生带和颗粒细胞层内可见BrdU阳性细胞分布,高倍镜(≥400)下观察常可见6~8个以上BrdU标记阳性细胞“丛集”在一起,但这些细胞细胞核形态往往不规则. 而呈单个或两个相邻的阳性细胞,则细胞核形态相对比较规则(图1).
2.3致痫大鼠齿状回神经发生水平的影响各组大鼠齿状回BrdU免疫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SGZ,齿状回颗粒细胞层与门区BrdU免疫阳性细胞均较少. 电针穴位刺激后,明显促进了大鼠致痫后7,14 d时齿状回的神经发生水平,BrdU免疫阳性细胞数目较相应对照组明显增加(P
B:单个或两个分布的BrdU免疫阳性细胞. 箭头所示为BrdU免疫阳性细胞.
图1大鼠致痫后齿状回亚颗粒增生带BrdU免疫阳性细胞分布模式×400
图2大鼠致痫后电针穴位刺激对不同时间点齿状回BrdU免疫阳性细胞数目的影响
3讨论
众所周知,在祖国传统医学的漫长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理论和实践经验的针灸穴位治疗癫痫是一种非药物性的抗痫治疗手段,其疗效在众多的国内外学者中已达成共识,其具有的安全、简便易行且副作用小的特点更是为大家广泛接受. 但是由于对针灸穴位刺激治疗癫痫的基础研究领域目前尚缺乏深入的实验研究,使得针灸穴位治疗癫痫的工作在临床推广和提高其疗效上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近年来,人们应用BrdU标记细胞分裂的方法,发现在小鼠、大鼠、兔、豚鼠、鸟、猴及人脑中均有神经发生现象,只不过这些发生现象仅局限于脑内某些特定区域,如海马齿状回亚颗粒增生带(subgranular proliferative zone, SGZ)和前脑脑室下带(subventricular zone, SVZ)等. 在某些生理刺激和包括癫痫发作在内病理状态下,这些部位的神经发生水平明显增高,并且国内、外一些相关研究结果也表明癫痫后的海马齿状回的神经发生即神经可朔性的改变可能与癫痫发作的易感性密切相关. 由于海马是与癫痫发作有关的重要解剖学结构,并且针灸穴位刺激所产生的调节脑内乙酰胆碱(Ach),内啡肽(ED),5羟色胺(5HT)等中枢介质,以及可以使兴奋性氨基酸的含量下降, 抑制性氨基酸水平相对或绝对升高等广泛生理学效应均参与了癫痫后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的过程[4].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穴位电刺激治疗癫痫有可能最终是通过影响脑内与癫痫发作有关的解剖学部位神经发生即可塑性变化而发挥疗效的.由于以往我们进行的实验研究结果已经显示了电针刺激百会穴对改善致痫大鼠脑电图和行为学表现的作用,证实它的抑痫效果. 因此,本研究中我们重点观察了电针刺激百会穴对致痫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水平的影响. 结果显示所有实验大鼠注射匹罗卡品后均出现癫痫发作,其行为学改变大致相同,大鼠停止癫痫发作经过5~20 d后进入慢性自发反复发作期,在此期间电针穴位刺激干预组大鼠平均每周SRSs次数明显少于电针刺激对照组和无刺激对照组大鼠. 形态学观察发现各干预组大鼠齿状回BrdU免疫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SGZ,齿状回颗粒细胞层与门区BrdU免疫阳性细胞均较少. 电针穴位刺激干预组大鼠致痫后7 d, 14 d时齿状回BrdU免疫阳性细胞数目较相应对照组明显增加,而致痫后第42日时两干预组大鼠齿状回BrdU免疫阳性细胞数目无显著性差异. 这一结果表明电针刺激百会穴可促进癫痫后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水平的改变,即电针刺激百会穴在一定的程度上参与了癫痫后海马的神经可塑性变化. 而相对于致痫后第42日时两干预组大鼠齿状回神经发生水平无显著性差异这一现象,我们认为它的出现可能与进入慢性期后对照干预致痫大鼠SRSs次数明显多于电针穴位刺激治疗干预大鼠有关,是这种多次的自发反复发作对齿状回神经发生的影响干扰了结果,还是电针穴位刺激治疗的时效性导致这一现象,我们尚不清楚.根据以往的研究结果,我们知道癫痫后海马的神经可塑性改变除了神经发生以外,还包括了苔藓纤维出芽以及突触重建等多种组织结构的变化,所有的这些可塑性的改变都有可能导致局部异常放电神经元的功能和结构的长期改变,从而参与纠正清楚中枢神经系统中业已形成的异常放电的错误行为印迹的过程,进而影响癫痫的进程和结局[12-13],但从另一个层面来讲局部神经元的功能和结构的长期改变又可导致新的异常放电形成,增强易感性. 总之,致痫后海马局部神经可塑性的改变是一个异常复杂的过程,据包括我们实验在内的实验结果可以初步认定电针穴位刺激治疗癫痫的解剖学基础可能与海马部位存在的神经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它们之间的关联性还有待我们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 Eriksson PS, Perfilieva E, BjorkEriksson T, et al. Neurogenesis in the adult human hippocampus[J]. Nat Med, 1998,4(11):1313-1317.
[2] Dash PK, Mach SA, Moore AN. Enhanced neurogenesis in the rodent hippocampus following traumatic brain injury[J]. J Neurosci Res, 2001,63(4):313-319.
[3] Wang WD, Jiang W, Wang HD, et al.Study of neurogenesis in the dentate gyrus after glob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 rats[J].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2,23(8):673-677.
[4] 郭向阳,郭英民,郭诚杰.针灸治疗癫痫的研究进展[J].上海针灸杂志,1999,18(6):41-46.
[5] 金渊真,李忠仁.针灸治疗癫痫研究概况[J]. 针灸临床杂志,2004,20(5):63-64.
[6] 李国良,肖波,谢光洁,等. 匹罗卡品颞叶癫痫大鼠模型[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2003,28(1):29-32.
[7] Jones DM, Esmaeil N, Maren S,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pharmacoresistance to benzodiazepines in the rat Lipilocarpine model of status epilepticus[J]. Epilepsy Res, 2002,50(3):301-312.
[8] Loscher W. Animal models of epileps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ntiepileptogenic and diseasemodifying drugs. A comparison of the pharmacology of kindling and poststatus epilepticus models of temporal lobe epilepsy[J]. Epilepsy Res, 2002,50(12):105-123.
[9] 王卫东,王洪典,江文,等. 原位标记齿状回神经前体细胞反映成年大鼠脑组织神经发生水平的方法学研究[J].中国临床康复, 2002,6(12):1801-1802.
[10] Ono J, Vieth RF, Walson PD. Electrocorticographical observation of seizures induced by pentylenetetrazol (PTZ) injection in rats[J]. Funct Neurol,1990,5:345-352.
[11] Nakagawa E, Aimi Y, Yasuhara O, et al. Enhancement of progenitor cell pision in the dentate gyrus triggered by initial seizures in rat models of epilepsy[J]. Epilepsia, 2000,41(1):10-18.
[12] Dos Santos JG Jr, Tabosa A, do Monte FH, et al. Electroacupuncture prevents cognitive deficits in pilocarpineepileptic rats[J].Neurosci Lett, 2005,in press.
[13] Chao DM,Chen G,Cheng JS. Melatonin might be one possible medium of electroacupuncture antiseizures[J]. Acupunct Electrother Res, 2001,26(12):39-48.
篇7
【关键词】初中化学 实验教学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2.117
化学实验不仅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与学习兴趣。在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化学实验对学生的化学学习有很大促进作用,但是在实际的实验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沿袭传统实验理念、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实验设备短缺等,都对实验教学的质量产生不良影响。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利于学生化学综合素质的提升,应该引起相关方面的高度关注,并采用有效措施加以解决。本文对普遍存在于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展开论述,并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应对措施。
一、目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的实际化学实验操作能力较差
化学实验不同于化学基础知识的学习,想要做好化学实验,既要学生用脑,又需要学生具有很强的动手能力。教材上有很多实验,有的实验简单易操作,有的实验比较复杂,如果能够进行有效训练,将有助于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的提升。但是,实际上学生的实际化学实验操作能力并不强,很多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掌握仅仅停留在教材上,并不能亲自动手将实验有效的付诸实践。
(二)不能通过实验有效解决化学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很多学生对化学实验会有这样的认识:化学实验是要亲自动手进行操作的,而教材上的知识是要进行记忆的,因此,化学实验学习与化学理论学习是两码事。学生的这种认识存在一定缺陷,化学实验与化学理论知识学习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由于化学理论知识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一些思维障碍,为了有效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学生可以借助于化学实验。化学实验将真实的化学现象展现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观察与理解。但是在学生实际的学习过程中,缺乏用化学实验来辅助化学学习的能力。
(三)化学器材短缺
要想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就必须进行大量正规的化学实验,只有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化学实验机会,才能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游刃有余。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难以进行充分的化学实验,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校的化学实验器材不足,学生只能分组做实验或者轮流做实验,减少了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机会。
(四)在实验过程中缺乏“质疑”精神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想要真正学好化学,在化学领域有所建树,就必须具有科学的学习态度。“质疑精神”是学好化学、进行化学创新的重要品质。但是,很多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往往把重点放在得出最后的实验结果,而忽视了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与质疑。学生对化学实验质疑精神的缺失,严重影响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应对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问题的策略
(一)充分认识到化学实验的重要性
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学生进行实验教学,不仅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掌握认识自然界的一种正确方法,通过化学实验,还能有效的帮助学生解决化学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有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对提升学生的综合化学能力也有很大帮助。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学生对化学实验更加重视,化学实验学习的激情更加高涨,促进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的提升。
(二)尊重学生在化学实验中的主体地位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以学生为课堂教学主体的教育理念得以确立。学生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最根本出发点,化学实验教学也是如此。因此,教师在进行化学实验教学设计时,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出与学生实际水平相适应的实验。例如:学生在初中阶段刚刚接触到化学学习,对实验器材的运用还有实验步骤的掌握都不太熟练,教师在进行化学实验设计时,应该先让学生学会有效运用实验所需的器材,并熟练掌握实验步骤,之后再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实验的有效性。
(三)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兴趣
化学实验较之于化学理论知识而言,更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化学实验而言,学生不能有效掌握其步骤,特别是在实验过程中遇到难题时,学生也会产生畏难心理,因此,努力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学习兴趣,对学生的化学学习产生重要作用。
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兴趣,要求教师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实验课堂教学氛围。学生在做简单实验时取得成功,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成功的体验往往能够促使学生加倍努力。在学生进行难度较大的实验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该耐心的为学生提供指导,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教师的关心往往能够温暖学生的心灵,使学生产生克服困难的信心与勇气。学生越来越喜欢化学实验,对化学实验的兴趣越来越浓厚。
(四)重视化学实验室建设
化学实验室是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场所,如果没有充足的化学实验室及实验器材做支撑,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的提升将成为空谈。因此,相关方面要引起足够重视,大力支持学校的化学实验室建设活动,同时,学校也要引起足够重视,从人力和财力方面对化学实验室建设加大投入。
针对目前实验室及实验器材短缺的情况,既要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还要采取有效措施,使现有实验器材得到有效利用。例如:可以开放学校的化学实验室,不仅安排学生在正常的学习日进行化学实验,周末也要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利用周末时间进入实验室做实验,为学生的亲自动手操作提供更多机会。
篇8
一、高中化学实验概述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得到了空前的强化,引起了学校、教师、学生的高度重视。高中化学实验可以分为演示实验、学生实验以及探究实验。高中阶段的化学实验主要具有以下四大特点:(1)操作简单,涉及仪器比较基础,学生很容易学会实际操作的方法;(2)实验的成功率比较大,并且实验效果比较明显,学生通过实验可以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3)趣味性、直观性以及安全性较强,容易提起学生的兴趣,并且在实验过程中一般不会出现安全事故;(4)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与自主创新能力。
二、影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尽管新课程改革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就目前而言,我国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还缺乏一定的有效性,从而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教学质量产生了影响。综合来看,影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因素主要有两点:(1)教学任务繁重,教师对于实验部分一般是直接讲解;(2)教师没有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没有注意对学生思维的启发。
三、提高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1.理论联系实践
要想提高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就应将高中化学中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通过实践对化学理论知识进行新的认知。例如,教师在讲解有关“气体收集”的内容时,应注意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去,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对各种气体进行收集,通过实践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印象。在实验完毕之后,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向学生讲解现实生活中的常见气体,并针对气体的特性向学生讲解一些生活常识。
2.通过演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要想提高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就应注意通过演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许多需要教师进行演示的实验,教师应注意提高演示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讲解关于“元素化合物制备”的实验时,由于实验步骤较多,所产生的实验效果也比较好,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将整个实验过程演示一遍,当学生看到教师的演示之后,许多学生就会对这一部分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3.采用小组合作式教学方法
篇9
中职化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及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学科,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当从学校实情着手,选取与中职学生、学科特点相匹配的教学手段,强调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的教学改革思路,有效锻造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促使实验教学机制满足现阶段化学创新人才培养要求,增强学生综合素质。本文研究中职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
一、现阶段中职化学实验课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化学实验是培养中职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掌握实验基本技能的重要实践环节。当前,中职化学实验课教学存在教学环境问题、教材问题和实验设备问题,影响了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1)教学环境问题。受学生人数较多的影响,教学环境有时不太理想,影响了化学实验效果。即便教师在实验前细心教授,强调所需注意的相关事项,认真演示,学生进行实验时不停巡视,指出学生的不足并予以纠正,还是有部分学生出现不规范的实验操作行为,未能得到及时纠正。
(2)教材问题。化学实验内容是根据化学教材安排的,设定的实验多为传统陈旧、基础验证性实验,而与时俱进凸显当代化学学科发展趋势的实验、密切联系生活实践的实验,则相对较少,甚至没有,因而影响学生的实验兴趣。
(3)实验设备问题。同样是受学生人数较多的影响,使得一台实验设备不得不要供多个学生共同使用,存在部分学生鱼目混珠、滥竽充数的现象。此外,多数化学实验设备较为陈旧,难以满足化学学科发展需求和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中职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策略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职化学实验课要与时俱进,大力进行改革创新。教师要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理论知识,不断深化中职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要促进中职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可以从以下相关策略着手。
(1)优化化学实验课程结构,强调理论与技能并重。化学实验有利于学生客观认知物质世界本质,深入理解化学理论知识。现阶段的中职化学教材中,多为验证性实验内容,而突出探究性的实验内容则相对不足。鉴于此,应当对一系列化学实验项目进行调整,优化化学实验课程结构,强调理论与技能并重。要结合中职学生特点、化学学科特征对化学教材进行科学编排,紧扣人才培养目标与职业能力要求进行优化整合,着重培育学生的知识实践应用能力。要求中职学生自主开展多种实验,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提高实际操作技能。
(2)完善实验核查机制,系统评定学生成绩。科学工作离不开实验数据的支持,在日常化学实验课程教学中,要求学生务必对实验原始数据予以及时记录,并在组长检查确认后才能离开实验室。严格要求学生把握实验重点、理顺实验思路,做好实验报告记录工作,引导学生对实验环节进行剖析并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有效地提升学生问题分析与处理能力。实验考核应当全面凸显学生的实验态度、操作水平及科学精神,改革传统实验成绩过多关注实验操作、实验报告的考核方式,突出系统评价的考核方式,将考核贯穿到各个实验的所有环节。在系统评定学生成绩时,要把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创新思维的发展、操作技能的提高、观察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如此,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结合教学要求努力开展一系列实验研究,收获令人满意的教学成效。
(3)关注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构建良好的硬件环境。在中职化学实验课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中职化学实验课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要想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有效培养,中职学校就应当积极关注校内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构建良好的硬件环境,强化学生的技能教学,改善化学教学质量。结合化学实验专业设备部署标准进行配备,建设满足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的专业实训、仿真实验室,为学校教学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
篇10
关键词:高中化学;化学实验;存在问题;解决方法
现代教学要求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实验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现代教学要求培养学生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能力,而实验能够有效的实验理论知识与实际的有效结合。实验与化学学科的学习紧密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实验引起高度重视。目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高中化学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研究。
一、存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问题分析
现代教学不管是在教学质量方面,还是在学生的学习效率方面,都得到了有效提升,实验作为学生进行化学学科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的教学中不仅受到了高度重视,而且教学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这是值得我们欣喜与自豪的。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高中化学实验依然存在一些不完美之处,影响了学生实验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本文首先就目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
(一)教师的实验水平尚待提升
高中化学教师受到过专业的学习与训练,因此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能力水平毋庸置疑,然而对于实验教学而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仅仅满足于已经掌握的知识,也不能仅仅满足于已经掌握的实验技能。化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是一门发展十分迅速的学科,教师如果不能紧跟学科发展的步伐,及时提升自身的实验水平将难以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目前高中化学教师的化学实验能力尚待进一步提升。
(二)探究性实验较少
高中阶段需要学生到实验室亲自动手做的实验有很多,但就化学教材上的实验而言,有很多需要学生亲自到实验室操作,然而我们细细的翻看高中教材上的实验不难发现,大多数实验都是验证性实验,需要学生进行探究的实验却不多。受实验器材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少数的探究性实验学生也没有更多的机会到实验室进行探究,探究性实验要求学生对未知“进军”,是培养学生的新能力等多种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目前进行的探究性实验较少,严重影响了学生多种实验能力的发展。
(三)实验的准确度尚待提升
实验活动是一项十分严谨的活动,尤其在高中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更应该处处留心。而目前高中学生的化学实验准确度并不高,很多学生在对实验定位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没有将重点定位于实验过程,而将重点定位于实验结果,这就导致学生一味的追求是否能够得出结果,而难以在实验的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思考、观察与研究。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准确度不高,不仅影响了实验的有效性,也影响了预期实验结果的出现,对学生的化学实验活动造成了困扰。
(四)难以实现实验途径的多样化
随着社会和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我们越来越能够体会到实验的重要性,高中阶段是培养学生实验能力与良好实验品质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就目前高中学生的实验而言,仅仅局限于实验室,同时受实验室器材的影响,学生到实验室进行实验的机会有限,影响了学生实验能力的提升。除了实验室之外,学生不能积极地寻找多种途径进行实验,例如:难以在生活中展开实验活动,这些都影响了高中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的提升。
二、解决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有效方法
上文中提到的目前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十分有代表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实验能力的提升。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对学生实际的化学实验情况进行分析,看是否存在问题,如果存在问题应该及时加以解决。针对上文中提出的问题,本人采取如下几种有效的应对措施:
(一)进一步提升化学教师的实验水平
为了使化学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加有效的指导,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既要注重知识点的输出,同时又要注意知识点的输入,使自身的实验水平得到不断提升。在提升高中化学教师的实验水平的过程中途径有很多种,本人认为不可忽视的两个重要途径,就是一方面教师要自觉的进行自我充电,积极关注新的化学实验方法,并不断提升自身的实验能力。另一方面,学校也要为高中化学教师实验能力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平台。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化学教师参加一些有助于提升自身实验能力的培训等,使教师的实验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二)为学生创造更多进行探究性实验的机会
针对目前高中学生进行的探究性实验较少的情况,教师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进行探究性实验的机会。当然学生在进行探究性实验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新的问题,教师要及时做好对学生的引导工作,使学生的实验能够顺利开展,这样不仅达到提升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探究能力的目的,而且使学生在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变得更加自信。教师除了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创造更多进行探究性实验的机会外,还应该引导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进行探究性实验。
(三)进一步提升学生实验的准确度
我们在谈及实验的准确度的过程中,应该明白影响实验准确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学生的态度问题,因此,教师在提升学生实验准确度的过程中,就应该注重从学生的实验态度着手。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实验是一项很严谨的活动,不管是在观察实验现象的过程中,还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都应该十分严谨,这样学生才能养成良好的实验品质,进而学生的实验准确度才能得到进一步提升。学生只有准确的进行实验才能有新的发现,也才能顺利的得出最终的实验结果。
(四)通过多种途径提升学生的实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