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经济发展趋势范文
时间:2024-02-26 17:53: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今年经济发展趋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从金融体系人手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主要有三种思路:一是研究金融中介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二是研究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三是研究整个金融体系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一)金融中介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金融中介促进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方面开创性的工作是从金融功能的角度人手,在内生增长理论的基础上采用最优化方法研究金融中介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King等从77个国家1960-1989年的数据中进行采样,并且系统地控制了影响经济增长的其他因素。选取人均实际GDP增长率、物质资本积累率、国内总投资与GDP的比率、经济效率增进即物质资本的使用或配置效率作为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选取Depth指标(其等于M2/GDP)用于衡量金融中介的规模,选取Bank指标(其等于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除以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与中央银行国内资产之和)用于衡量一国商业银行相对于中央银行的规模,选取Private指标(其等于商业银行对私营企业的贷款除以国内信贷总量减去银行间贷款之差)和Privy指标(其等于商业银行对私营企业的贷款除以GDP)两个指标用于衡量商业银行对私营企业的贷款。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结果表明金融中介的测度指标和经济增长的测度指标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同时尝试地考察了1960年的金融深化程度是否能够用来预测此后30年的经济增长率差异,运用工具变量法估计,结果表明。初期的金融深化率确实可以作为预测此后30年经济增长水平的有效预测因子。因此,该研究认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解释和预测能力(1993)。
Beck等运用工具变量法研究其因果关系,首先将法律起源指标作为工具变量,以去除金融中介体发展中的外生性因素,然后对71个国家1960-1995年间的纯横截面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同时使用差分动态面板估计量和系统动态面板估计量去校正纯横截面估计量所引致的误差。在此基础上,用广义矩方法对71个国家1961-1995年间的以5年为单位进行分段的面板数据进行计量分析。工具变量法的结果表明,金融中介发展的外因与长期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很强的关系,金融发展在经济学意义上对经济增长有较大的影响。
Benhabib运用面板数据,分析了金融中介机构发展指数与经济增长、投资和总产出增长因素之间的关系。发现金融机构的发展与总产出增长因素、人力与物质资本投入的累积因素有很强的相关性,而且不同的金融机构发展指数与不同的经济增长因素有关(Benhabib等,2001)。短期中银行信贷是金融危机和经济停滞的重要指标(Loayza等,2006)。
(二)股票市场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1993年,Atie和Jovanovic研究了1980-1985年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内的40个国家股票市场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与股票市场发展有明显的相关关系,股票上升的时期同时也是经济增长率提高的时期(Atie等,1993)。
由于Atie和Jovanovic提出的衡量股票市场的指标单一,其他学者采用多指标研究,提出了六个较为全面的指标,在这基础上提出四个总体指标,运用这些指标并以44个发展中工业化国家1986-1993年的数据进行横截面跨部门分析得出:一般说来,在人均实际GDP较高的国家,股票市场发展程度也较高(Demirga Kunt,1996)。
对于股票市场发展和长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许多学者也做了相关的研究。莱文和泽沃斯(1996)使用41个国家1976-1993年的数据,把整个样本期以1985年为界划分为两个子时期,得出在股票市场总体发展和长期经济增长之间有很强的相关关系的结论。莱文(1996)细化了选取的指标,采用GDP增长、资本形成率作为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采用股票市场规模、成交量、交易率、国际一体化水平和股票市场波动率等6个指标来衡量股票市场的发展水平,用47个样本国1976-1993年的数据回归分析后,发现股票市场成长与现在及未来的经济增长、资本形成及生产率提高之间存在着高度的相关性,股票市场不只是反映经济增长的变化,而且股权交易能力的提高有利于资源的有效分配、资本的形成和经济的快速增长。
(三)整个金融体系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一些学者致力于从整个金融体系角度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莱文和泽沃斯(1998)在King和Levine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反映股票市场发展状况的指标对金融功能从不同侧面给予研究。实证结果表明,银行指标和股票市场指标都与同期经济增长率、资本积累率以及生产率增长率有着显著正相关关系,是经济增长率、资本积累率以及生产率增长率很好的预测指标。
虽然Levine和Zervos在这方面的研究很具有代表性,但遗憾的是这个研究并没有为我们指明金融体系与经济增长之间因果关系的方向,在格兰杰因果关系法发展下,有学者使用时间序列数据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法检验巴西1980-1997年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是否存在因果关系,首先通过Dicky-Fuller检验来判断经济增长率和金融发展指标这两个时间序列是否平稳,以避免出现由非平稳变量带来的伪回归,紧接着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来判断影响关系及其方向,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互为因果关系(Akerlof,1993)。
以上研究所选用的金融发展指标无法刻画出各国金融体系的差异,因而无法解释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在一些国家具有因果关系,而在另一些国家却不具有因果关系或者回归结果不显著的现象。于是,有学者把金融体系划分为银行主导型和市场主导型来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银行主导型和市场主导型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在金融部门发展的不同阶段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在金融部门不发达时,银行主导型所起的作用要大于市场主导型所起的作用;而在金融部门相对发达时,市场主导型所起的作用则要大于银行主导型(Ta-desse,2002)。另外,有学者使用VAR模型实证研究了两种金融体系的经济绩效,结果发现一方面股市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远远小于银行部门发展的效应(Arestis等,2001)。这些研究正好解释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在某些国家显著,而在另一些国家却不显著的结论。
以上研究中,不管是对横截面数据还是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计量分析,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因遗漏了一些变量而产生的偏误,以及应用联立方程组去描述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时可能存在的联立性偏误。新近的研究成果采用了面板数据和广义矩估计方法进行研究,这些方法能更好的控制不同时期其他影响因素,可以提高数据的差异,较精确地证明因果关系。较著名的研究是通过对40个国家1975-1998的数据进行面板回归,用广义矩方法消除差分统计量潜在的估计
有偏问题,同时为了从长期的角度来考察股票市场、银行和经济增长的关系,将时间按每五年划分为一个阶段后再取平均数,实证的结果表明,股票市场发展和银行发展对经济的增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股票市场的规模与经济增长率之间不存在紧密的联系(Beck等,2004)。这表明并不是公司上市本身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而是经济个体能否在市场上交易以及能否带来高生产率的生产技术所有权,才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还有学者采用一个差分面板估计量去消除由尚未观察到的国家特定因素所引起的偏误。并力图消除由联立性偏误所引致潜在的参数的非一致性。在此基础上,利用面板分析技术对47个国家1980-1995年间的年度数据所进行的计量分析表明,银行和股票市场的发展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经济增长(Rousseau等,2000)。
从前面的文献综述可以看出,金融中介的发展有利于经济增长,股票市场的发展也有利于经济的增长,从金融中介与股票市场结合的角度看金融中介与股票市场都能促进经济的增长。但是,金融中介的促进效应大于股票市场的促进效应,同时,如果股票市场波动较大不利于经济的增长,这也暗含股票市场如果发展好的话即波动不大的话将会对经济产生促进作用。
二、西方学者从样本国家选取角度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本文第一部分从金融体系角度综述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但是,在实证研究中,样本的选取对实证结果存在影响,在此研究中,不同国家金融发展状况不同,可能对经济增长影响不同,因此,有必要从样本国家选取角度进一步分析。
(一)对发达国家跨国数据的实证研究
关于发达国家跨国数据的分析,有的学者使用单位根检验、VAR模型中的Johansen协整检验和弱外生性检验考察了德国、美国和韩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样本为1979年第四季度-1991年第四季度,德国和美国检验结果相似即股市发展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原因,而金融深化与经济增长是互相促进的。韩国的金融发展用金融抑制指标来测度,样本为1956-1994年,检验结果显示韩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两个协整关系,金融抑制指标是弱外生变量,这表明韩国的金融自由化进程促进了经济增长(Arestis等,1997)。
有的学者选取美国、英国、加拿大、挪威和瑞典五个国家的三变量系统(GDP、货币基础和由金融部门资产值度量的金融密集度)1820-1929年的数据进行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的研究,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的因果关系检验和水平VAR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这两种方法检验了这两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实证结果表明,这五个国家的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都有显著的促进效应,而反馈效应并不显著(Rous-seau and Waehtel,1998)。有的学者进一步拓展了关于金融发展在美国经济增长中的历史性作用的研究,加进了股票市场,并对1790-1850年的数据采用多变量时间序列方法进行分析,考察了银行、股票市场同投资、进口和建立公司之间的关系,结果支持金融发展导致经济增长的理论(Rousseatl等,2005)。
由于各个国家的金融体系存在差异,有的学者选取德国、美国、日本、英国、法国五个工业化国家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德国、日本和法国的金融体系是银行主导型的,美国和英国是市场主导型的。结果发现在德国、日本和法国这三个银行主导型的国家中,金融发展显著地促进经济增长,而在美国和英国这两个市场主导型的国家中,经济增长微弱的影响金融发展。另一方面,日本、法国和英国股票价格多变性对经济增长有负面影响,在德国不显著,只有在美国有正面影响(Arestis等,2001)。这说明股票价格多变性可能增加了实体经济的不确定性,进而削弱了经济增长。
(二)对发展中国家跨国数据的实证研究
有的学者使用71个发展中国家1960-1980的年度数据,选取实际GDP增长率、劳动力增长率、投资与GDP之比、对外出口增长率作为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选取金融深化即金融体系流动性负债与GDP之比作为衡量金融中介的指标。将样本数据分为三组,使用最小二乘法,分别进行了估计。首先,对所有国家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其次,将国家按地区分为不同的组分别进行回归,最后,单独对每一个国家进行回归。实证结果表明:一是跨国和跨地区的面板分析表明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正效应;二是85%的国家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存在强的、正相关关系;三是低收入国家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正影响强于高收入国家;四是金融中介与出口扩张、资本形成率对经济增长所发挥作用比劳动力增长因素更为重要;五是金融中介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主要存在于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有趣的是,结果发现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金融中介促进增长的模式却是相同的。即研究结果间接的说明了金融发展导致经济增长(Odedokun,1996)。
由于最小二乘法的局限性,有的学者采用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和面板协整分析,考察了10个发展中国家1970-2000年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是金融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而短期不存在这种因果关系(Christopoulus等,2004)。有的学者则对样本数据划分了层次,选择14个中、低收入国的数据,利用时间序列和动态异构面板方法进行跨国研究,分析不同的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的敏感性。他们利用自举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这些样本国家存在金融发展、金融结构和经济增长之间显著的异构性(Luintel等,2008)。
(三)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同时作为样本进行的实证研究
从Atie和Jovanovic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内的40个国家实证研究已表明经济增长与股票市场发展有明显的相关关系。除此之外,有的学者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检验了41个国家1960-1993年金融发展对投资和产出的增长效应。实证结果拒绝了金融发展的需求跟随型假说,支持供给导向型假说(Xu,2000)。即拒绝了经济增长导致金融发展的假设,认为金融发展对经济的长期增长作用显著。
有的学者则运用面板VAR模型和Geweke分解技术检验了109个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1960-1994年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通过分别回归得出:一是把发达和发展中国家结合在一起得出金融发展一般都能导致经济增长;二是把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分为两个样本分别进行回归,结果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都是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三是发展中国家金融发展的增长效应显著强于发达国家;四是样本区间越长,金融发展的增长效应越明显,这表明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长期的;五是金融发展通过促进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来促进经济增长,且该效应在发展中国家强于发达国家(Calder6n C6sar等,
2003)。
另外,有的学者对74个国家1966~1995年的数据选择不同的分位数作为高低两个分界点,把每个国家的金融发展水平分为高、中、低三个区域,采用广义距方法对面板数据的分析表明,在金融发展的低水平阶段,金融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不确定的;在中级阶段,金融对经济增长具有比较大的正向作用;而在高水平阶段,作用虽然也是正向的,但是比中级阶段小(Rjoja and Valev,2004)。
从以上分析看,对发达国家的研究中,有力证明了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但是,尽管发达国家资本市场非常发达,银行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仍然明显大于股票市场的作用;对发展中国家的研究中,其结论也支持了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观点;在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同时作为样本进行的实证研究中,其结论也支持了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观点。但是,部分研究证明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效果发展中国家(低收人国家)要大于发达国家。
三、中国学者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综述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学者借鉴西方学者的的研究方法,检验了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形成了一批成果。
(一)金融中介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我国这方面的研究不管从时间上还是技术方法上都比较落后,早期的研究采用1993-1998年的时间序列季度数据,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对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进行线性回归分析,以检验在中国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是否有某种程度的线性关系。其中金融发展用金融深化指标(其等于金融中介的流动负债M2与当季GDP的比率)和存款货币银行在配置国内信贷过程中相对于中央银行的重要性指标来表述,经济发展指标用季节调整后的GDP环比增长率和当季进出口贸易总额与当季GDP的比率来表述,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金融中介特别是存款货币银行在配置国内信贷过程中相对于中央银行的重要性和经济增长之间有显著的、很强的正相关关系(谈儒勇,1999)。
考虑到谈儒勇没有进行因果关系检验及选取的样本比较短,有的学者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法对其研究进行补充检验,结果显示,金融发展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并认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金融资产数量扩张来实现的,而不是通过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实现的(曹啸,吴军,2002)。后来又有学者扩大了样本,利用中国1952~199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建立了一个多变量向量自回归模型系统实证研究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实证结果表明,金融中介发展规模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任何方向的因果关系,金融中介效率与经济增长存在双向因果关系,金融中介规模的扩大对经济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促进投资规模的增长;而金融中介效率的提高与国有、非国有工业的增长之间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李广众等,2002)。
以上学者都是把中国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而对中国金融发展与地区差距方面的探讨比较少,有的学者利用中国1988~2002年期间金融中介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的时间序列数据,分东、中、西三个地区分别对他们之间的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进行实证研究。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实证结果表明,金融中介的规模指标和金融中介的效率指标与经济增长指标之间在东中西部地区均存在显著的长期相关性。另外,东中西部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不同的,在东部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形成了良性互动的关系,而中西部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不显著(周好文,钟永红,2004)。还有学者对中国大陆除和重庆29个省1978-2004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单独对各省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运用单位根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和因果关系检验,结果显示,就长期而言,中国金融发展是供给导向型的,即金融发展是经济增长的原因。就短期而言,中国金融发展是需求跟随型的,即经济增长带动了金融发展(孙力军,2007)。
(二)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我国学者仿照Demirgu-Kunt和Levine(1996)的做法用1993-1998年的季度数据得出在样本区间中国股票市场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相当有限的(谈儒勇,1999)。对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的定量的分析运用一些传统计量经济学方法,且以经验性的单方程为主,在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方面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在应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时,在滞后期的选择上存在很大的任意性,因此得出的结果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
鉴于此,有的学者又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框架下格兰杰因果检验和冲击响应方法对中国1995-2001年股票市场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进行实证分析,选取季度人均实际GDP的对数值作为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选取资本化率、交易价值、季度周转率作为衡量股票市场发展状况的指标。实证结果表明,中国股票市场与经济增长之间只存在着由经济增长到股票市场发展的单向因果关系,而股票市场规模扩张冲击对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十分微弱(冉茂盛,张宗益,陈梅,2003)。有的学者得出反映股票市场规模的指标与经济增长有正的相关关系,而反映股票市场流动性的指标与经济增长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冀志斌,彭克强,2004)。有的学者采用1996―2005年的季度数据运用序列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进行检验。实证结果表明,一方面,代表经济增长的GDP增长率指标和代表股市规模的资本化指标、代表股票市场流动性的交易价值指标以及代表股市流动性的换手率指标之间都存在正向的协整关系,并且存在由GDP增长率到资本化和交易价值的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但经济增长指标GDP增长率和换手率指标之间不存在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李冻菊,2006)。
(三)整个金融体系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对于中国金融市场、金融中介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我国学者也做了相关的研究。有的学者对指标做了改进,选取家庭部门所持有的直接证券数量和企业部门所发行的直接证券数量作为衡量金融市场的发展指标,选取银行对家庭部门的主要负债额一储蓄总额和对企业部门的资产一信贷总额作为衡量金融中介发展水平的指标。实证结果表明,尽管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的发展都是经济增长的原因,但相比较而言,金融中介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更为重要(战明华等,2002)。有的学者采用带有控制变量的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运用中国1981~2002年的季度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有密切联系且存在双向的因果关系(王志强等,2003)。
有的学者则使用单位根检验和Johansen协整检验技术对1994―2002年的季度数据检验了中国信贷市场发展和股票市场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信贷市场对经济增长的显著效应是通过信贷比重的增长起作用的,而股票市场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并不明显(赵振全等,2004)。有的学者在控制股市流动性和波动性的情况下,采用多元VAR模型对1991-2004年的季度数据对中国股市发展、银行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银行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有着显著的双向因果关系,而且相关关系为正,说明银行发展促进了经济增长。然而,股市发展和股市流动性指标与经济增长之间均没有任何因果关系,在考虑银行发展的情况下,股市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着负面的影响。考虑到系数的非显著性,认为股市发展没有对经济增长产生任何促进作用。相反,股市的波动性与经济增长和银行发展之间有着显著的双向因果关系,而且相关关系为负(粱琪等,2005)。
最近这两年,有学者基于1952-2007年中国数据利用VAR因果关系检验和方差分解探索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中国的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产生了积极影响,同时说明银行业体系对中国经济增长占据重要地位,其作用大大高于股票市场(陈伟国等,2008)。
篇2
WT:证券市场是经济的晴雨袁,当实体经济开始有向好的方向转化迹象的时候,证券市场会率先反映出来。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可用于投资股票的比重较高,当基金经理判断出实体经济开始有向好的征兆时,就提高股票仓位,也能获益。今年年初以来,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的平均收益水平都在20%以上,明显高于债券基金和货币基金的收益率,因此在投资业绩与发行热度上与去年形成巨大反差,也就不难理解了。
IF:您对下半年、未来几年中国股票市场以及基金行业的总体发展趋势作何判断?
WT:实体经济距离真正复苏尚需时日,从历史经验来看,政府持续刺激经济的决心只会有过之而无不及,不会让市场已经预热的l心又重新冷却下来,因此短期内充裕流动性驱动下的市场情绪并不会改变。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此次金融危机给中国经济再次腾飞创造了一次历史性的机遇,如果我们抓住这次机遇,推动结构转型,实现产业升级,那么中国股票市场可能会诞生成长出一批跨国型的行业巨头,其中蕴藏的投资机会是巨大的。而中国基金行业也会随着股票市场的不断成熟、可投资工具和对象的日益扩大以及基金业务和产品的持续创新,不断发展壮大。这跟欧美发达国家金融市场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发展历程类似。
IF:天治趋势精选基金在投资策略方面有哪些主要特点?
wT:天治趋势精选基金在投资策略上的最大特点是,选取了人口趋势与经济发展关系这一创新视角来进行股票投资,它将根据人口总量、结构、分布等方面的变化趋势及其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影响,对重大人口趋势主题进行前瞻预测和跟踪研究,积极投资于受益于此的优质企业。
IF:天治趋势精选基金的股票资产聚焦受益于重大人口趋势主题的优势行业,是出于什么考虑?请结合您对后市的看法,从宏观、行业两方面加以阐述。
WT:我们通过深入的研究发现,人口在总量、结构、分布3个方面的变化趋势,会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相关行业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如:一个国家的人口总量会影响它的人工成本,人口的年龄结构分布会影响到它的人口红利,人口的产业结构分布情况会影响到它的工业化进程,人口的城乡分布情况会影响到它的城市化进程,等等。天治趋势精选基金通过分析中国和全球人口在总量、结构、分布等方面的变化趋势,及其对经济和相关行业的互相影响关系,对重大人口趋势主题进行前瞻预测和跟踪研究,判断重大人口趋势主题下受益的行业,选择其中的优势企业进行重点配置。
篇3
【摘要】从本质角度来讲,经济发展是一项长期任务。这一发展目标对经济发展中可能产生的过度负债、信贷扩张等提出了较高的抑制标准和要求。新常态作为实现上述目的的重要方式,其在经济发展中的应用使得经济发展趋势产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本文从经济发展的新常态趋势入手,对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辑与前景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新常态;经济发展;逻辑
基于净出口、投资、消费的经济结构不利于我国经济的长远性发展。为了实现对经济结构及经济发展的优化,可以将新常态引入到实际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来。新常态在为经济发展提供诸多机遇的同时,也对实际发展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如财政收支平衡受影响、银行储蓄率变动等。为保证新常态背景中经济的良性发展,应充分把控经济发展的新常态趋势,合理应对各种不良影响。
一、经济发展的新常态趋势
这里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对经济发展的新常态趋势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经济风险方面
新形势下绿色低碳环保已经成为新常态,那么经济发展也不例外,所谓的经济的绿色环保发展的方式是指:经济的总体发展是可以控制的,但是要想化解那些高杠杆以及泡沫化的那些经济风险则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
(二)消费需求方面
新常态下的消费需求模仿型的排浪式的消费节本告一段落,更多的多样化的消费成为了主流消费模式,一些个性化的消费逐渐涌现出来,可以说基础设施已经是互联互通了。
(三)投资需求方面
在投资需求方面多样化消费也已然成为主流,站在投资者角度来说,一些新的技术和产品的涌现对他们是有利的,新型商业模式下也会涌现大量的投资机会,尤其是在当今互联网模式下前景可观。
(四)资源环境约束方面
随着我国发展市场经济经验的不断增加,市场经济逐渐从传统方向朝向质量和差异方向转型,从环境角度看,这种发展模式的承载已经几乎达到了上线,这就要求必须得推动一些绿色低碳的经济发展新方式。
二、基于新常态的经济发展逻辑
(一)机遇与挑战
在经济新常态下,虽然经济有了很大发展的机遇,但是同样面临着很多挑战,新形式下我国经济增速出现了放缓的趋势,这时银行的储蓄率发生了变化,商人的投资率也发生了变化,进而国家的外汇储备利率和财政收支的平衡都会随之变化。当下我国的产能过剩,一个重要政策就是如何去产能加快经济转型,与此同时一个国家要想富城镇化水平也是因素之一,过去的几十年我国的城镇化水平不断加大,在积累了大量矛盾的情况下,靠城镇化水平来引领经济发展,这些问题自然也就反应出来了。
(二)减速现象
当下,我国的经济增速下降了许多,之所以会这样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我国的年龄结构发生了变化,人口老龄化严重,那么劳动力自然也就变少了,所以才有了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但是这个政策也不会立马就能见效,资源配置方面自然也就会有变化。在过去几十年中,我国的经济增长与劳动力是分不开的,农业部门的效率不是很高,所以整体产业发展就会向制造业这样的高效率产业发生转移。现如今制造业也基本饱和,普遍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则又向服务业转移,这就是导致经济减速的原因之一。在国际市场上可以看出,我国缺乏有创新的产品,这样一来产品的竞争力下降,出口的能力也就随之下降,已定程度上也是我国经济减速的原因之一。
三、基于新常态的经济发展前景
基于新常态的经济发展前景主要包含以下几种。
(一)促进自贸区建设的发展
新形式下,自贸区的建设是方法之一,有了上海自贸区的成功试点更加的坚定了信心,在一代一路政策下对外开放程度加大,更应该加大自贸区建设,现在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我国自贸区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这无疑对全国其他城市自贸区建设的脚步起推动作用,也加快了城市的建设,沈阳自贸区已在浑南高新技术开发区今年挂牌成立,大大地促进了沈阳地区的经济发展,加快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发展。
(二)通过市场实现经济调节目的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简政放权力度空前巨大,只要监管到位应该充分发挥市场本身的决定性作用。新形式下不能只看GDP来衡量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应该综合考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地区市场的监管水平以及社会新增就业量等等指标来一同衡量,市场经济下价格机制很重要,价格可以作为市场上的信号来为资源配置提供指导作用,如果一个市场上价格或高或低的不合理都会影响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当然有了新形式经济财税制度也得跟得上,国家应该对财税制度进行优化,利用好了财税制度也会对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三)处理经济包容性问题
经济包容性在经济新形式下尤其重要,我国在当下就存在这个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就会阻碍经济新常态的发展,而解决这个问题首要的就是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应该降低医疗费用方面的支出在一个家庭支出方面的比例,其次还要还要给居民自己选择生活的环境,不能单纯地只是利用户籍制度等方式来限制居民的生活。
(四)提升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恢复契合性
环境的保护已经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我国经济的发展对环境是有一定的破坏的,经济增长的同时破坏了环境这在经济新常态下是不可行的,当下为了能够保护环境为环境恢复提供条件我国的经济增速已经放缓,既能保护环境也能促进经济增长是新常态下的必然要求。
四、结论
在新常态背景中,经济发展在获得一定新的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通过对新常态背景中我国经济发展的分析可知,经济发展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减速问题。此外,从发展前景的角度来讲,新常态背景下的经济发展主要朝向促进自贸区建设发展、通过市场实现经济调节目的、处理经济包容性问题等方向发展。随着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的消失,我国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将得到有效控制,这种发展趋势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恢复,进而促进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篇4
一、2005年工业经济发展环境分析
2005年是不寻常的一年。既是“十五”的最后一年,又是制定“十一五”计划的重要一年。宏观调控处在关键时刻,国际经济步入持续复苏阶段,我国基本结束加入世贸组织的过渡期。内蒙古工业经济发展的需求基础、支撑条件、增长动力和增长方式都将发生新的变化,既有较多的发展机会,又有较大的发展压力和不确定因素。
(一)宏观调控政策动向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是经济运行最大的国内背景;积极应对宏观调控的新形势,是经济发展的最大挑战。这次宏观调控,肇始于2003年,强化于2004年,今年进入关键性的第三年。中央明确指出,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宏观调控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虽有缓解但基础还不稳固,影响经济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等深层次矛盾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如稍有放松就可能出现反弹,甚至前功尽弃。坚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决心不动摇,工作不放松,确保实现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
目前宏观调控处于政策措施的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期。2004年上半年,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密集出台、力度较大;下半年,注重于稳定政策、冷静观察、巩固成果、防止反复,宏观调控的政策效应逐步释放。2005年,宏观调控的政策选择,可望从较多的行政干预转向更多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实施以市场为基础的更高效的政策组合。随着宏观调控政策的落实到位并进一步推出,其后续效应还将增大。
(二)世界经济发展趋势
2004年下半年以来,世界经济强劲复苏,大部分国家和地区进入新的增长阶段。2005年世界经济好于预期,是多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各大国际组织和机构预测,2005年世界经济将维持适度增长的水平。由于主要国家的经济可能降温,将导致世界经济增长减速,但前景仍可乐观。
2005年我国将基本结束加入世贸组织的过渡期。一方面,我国将深度履行主要承诺。工业品算术平均关税税率降到9.1%,取消所有配额、许可证和特定招标等非关税措施;取消流通领域对外资企业的地域、股权和数量等限制。另一方面,世界纺织品贸易将实现一体化,现行纺织品被动配额全部取消。如此,纺织品贸易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我国纺织品出口潜力在一定时期内快速释放是可以预见的。但不可过于乐观,配额取消并非意味着外国完全放弃保护,况且世界市场增长空间有限。
(三)企业新增能力支撑作用凸显
2005年还将有一批新建投产工业企业投入生产,加上去年的一批建成投产企业的支撑和老企业生产能力的扩大,增强了我区今年工业经济发展的后劲。新的经济增长点主要集中在优势地区,如呼市、包头市和鄂尔多斯市;优势产业,如冶金(钢铁、硅铁、电解铝)、能源(电力、煤炭)、机械化工(汽车、PVC、电石)。与过去相比现在我区引进的项目都是以引进“高、新、大”项目为目标,以跨国公司、上市公司、民营企业和科研院所为招商重点,形成了以能源、化工、冶金、机械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加工、生物制药等优势特色产业为主的工业格局。这些都为今年我区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2005年工业经济发展趋势预测
综合以上国内外的情况,今年我区工业经济发展仍有一个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具备较快增长的需求基础和发展条件。宏观调控削减了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经济生活中的薄弱环节得到改善,有利于经济长期发展。过快增长的固定资产投资开始降温,但是依然保持相当大的在建规模和较高的增幅。由于这次宏观调控实行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方针,目前不少行业(如电子、机械、轻工和贸易等产业)和企业对宏观调控的感觉,还不像以前几次那样强烈。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我区能源、化工、冶金、机械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加工等产业已经形成了支柱产业,工业经济的自主增长能力增强,特别是我区广大的非国有企业长期在市场经济的风浪中摸爬滚打,抗经济波动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不断增强,较易发挥好中求快、紧中见活的特点。
同时也必须看到,在宏观调控的作用下,经济景气状况已经发生趋势性的变化。2005年我区工业经济发展面临较多的制约因素:一是与国内消费需求和国际市场需求保持稳定增长不同,投资需求进一步减弱,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将比去年更加明显。二是电煤运等要素制约依然凸现,资金紧张矛盾趋大。今年全区电力供应能力有所增加,但供用电形势依然吃紧,电量缺口仍有300-500万千瓦时。三是工业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尚未根本缓解,又出现一些值得关注的新情况新矛盾。特别是企业成本压力增大,部分行业盲目投资和低水平扩张的不良后果开始显现。四是从长期看,国际经济波动对国内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近期石油价格高涨的负面影响尚难估量,国际贸易摩擦有加大动向。五是经济发展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对企业预期和行为带来一定阴影。
预计2005年,内蒙古工业经济仍将稳定较快增长。不会出现大的波动,逐步从快速扩张进入适度增长阶段;在宏观调控的强力作用下,投资增幅将适度上升;在投资需求减弱、要素制约严重、企业成本上升等多重压力下,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难度加大。预计2005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可达1000亿元,增长速度在35%左右。
二、切实把握好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机遇期
2005年是“十五”时期的结束年和“十一五”时期的谋划年。必须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适应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新形势,坚持清醒、务实、有作为,将解决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与谋划经济长远发展结合起来,进一步把好“三个重要关口”,即把好战略机遇期的重要关口、把好宏观调控的重要关口、把好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关口。努力保持全区工业经济平稳协调较快发展,着力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把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
(一)把战略性的结构调整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主线
结合“十一五”发展思路的研究和规划的编制,按照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发展重化工业、努力培育装备制造业的战略方向,推进结构调整。突出发展高附加值的加工制造业,推动主要产业从低加工度向高加工度提升。重点打造能源、化工、冶金、机械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加工、生物制药等优势特色产业规模、创新能力、出口规模,多个重要的产业基地,进一步形成产业集群发展的优势。
大力促进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尤其是集中力量抓好一批能突破传统产业发展瓶颈的重大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项目。将自治区的有关财政专项资金统筹安排到这些项目上去,形成合力推进先进制造业建设、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的新格局。
努力将加强宏观调控的过程转化为调整结构、重组优势的机遇。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全面推行企业投资项目备案制。充分运用市场机制,辅之必要的行政措施,积极引导企业投资。在继续遏制部分行业盲目投资和低水平扩张的同时,注重解决工业投资增长回落过多的新问题。针对部分行业生产能力明显过剩的现状,加大企业整合力度,提高行业集中度,促进发展大型企业集团。切实做好清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善后工作。
(二)紧密联系实际,落实好宏观调控政策措施
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上来,及时稳妥地解决宏观调控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矛盾,努力将宏观调控政策措施落实到位,确保发展目标实现。
一是尽力缓解能源和交通制约。着力克服电力不足,强化电力运行和需求管理,抓好有序用电,运用价格杠杆调节供需矛盾,确保在严重缺电情况下全区供用电局面基本稳定。统筹安排好重点物资运输,尤其是千方百计保证电煤及时运输;把治理公路超限超载与规范公路收费结合起来,降低企业运输成本,提高运输通达效率。
二是加强企业与金融机构的沟通和协调,重视解决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的新问题。坚持有保有压,对有市场、有效益、有利于增加就业的企业,及时提供必要的流动资金贷款,尤其是帮助成长型中小企业解决贷款难的矛盾;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条件、有利于调整结构的项目,积极给予支持。
三是认真落实好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进一步完善工业园区的投资规划。目前,形成投资扩张冲动的机制还在。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仍然较大,新开工项目增加较多,投资的摊子已经铺开,运行的惯性很大。控制投资过快增长的任务还很艰巨,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反弹。工业项目要引入竞争机制,凡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浪费土地资源的项目不予供地。
(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保持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坚持走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高效率、可循环、少排放的循环经济发展新路,着力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生态环保型的现展模式,缓解日益加大的资源约束和生态环境压力。
一是大力促进清洁生产。重视按照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来谋划经济发展和结构优化,抑制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产业和企业发展。广泛推行清洁生产标准和措施,强化清洁生产的监督管理,抓好清洁生产示范试点和绿色企业创建工作,促进区域性、行业性清洁生产的实施。坚决执行环保法规和标准,强化企业环保管理,加快实现环保战略从末端治理为主向生产经营全过程预防为主的根本转变。
篇5
国际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的衰退,严重影响了中国外经贸的发展,中国经济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广东是中国的外贸大省,贸易依存度极高,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广东的出口贸易严重地衰退。2008年11月至2009年10月,广东出口贸易连续出现了12个月的负增长,平均每月下降14.5%。2009年11月,广东的出口贸易开始出现正增长的曙光,到2010年2月底,已经连续出现4个月的同比正增长。随后的发展趋势如何?需要我们进一步认真地分析。
复苏与变数并行
2009年在宽松的财政货币政策的刺激下,全球经济逐步走出衰退。新兴市场经济体率先反弹,主要发达经济体也从第三季度起缓慢复苏。据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第三季度,美国实际GDP的增长率实现了2.2%的正增长,第四季度进一步增长T5.9%。预计2010年世界经济将延续2009年的复苏势头。世界银行在其研究报告《2010年全球经济展望》中则指出,2010年世界实际GDP将增长2.7%(2009年为_2,2%),其中美国增长2.5%、欧元区1.0%、日本1.3%、发展中国家5.2%。
但由于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世界经济仍不能完全排除复苏进程中出现反复的可能性。第一,发达经济体的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据美国劳工部和欧盟统计局所提供的数据反映,美国的失业率从2009年10月到2010年2月分别为10.1%、10%、10%、9.7%、9.7%,一直处在高失业水平。同期,欧盟27国的失业率分别为9.4%、9.4%、9.4%、9.5%、9.6%。有上升趋势,并且工人罢工此起彼伏。第二,2009年下半年世界经济的反弹是在各国强烈的财政货币政策刺激下实现的,非政策刺激下的私人部门需求还是很弱。巨额政策支出和低利率政策不可持续,发达经济体的财政赤字日益扩大,个别国家信用风险凸显,构成经济稳定复苏和长期增长的不利因素。第三,由于各国的复苏速度不一,扩展性财政货币政策的退出时机难于协调,全球经济的平衡发展问题仍然突出。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开始出现快速上升,全球通货膨胀的趋势在形成,通货膨胀的预期在增强。
而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也改变了中国经济的运行轨迹。2008年第四季度,中国政府及时果断地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使中国经济避免了衰退,并很快扭转了增速下滑的趋势,目前经济已经企稳回升,并在恢复快速增长。来自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字,2009年第一季度为谷底,GDP的增长率为6.2%,之后逐季回升,二季度为7.9%,三季度为9.1%,四季度为10.7%。2009年工业增加值增速的谷底在1~2月,只有3~8%,之后逐月回升,全年为11%;2010年1~2月为20.7%。
在危机时期,与发达国家和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的经济表现非常出色,反映了中国经济整体抗危机能力强。但是,中国经济恢复增长的基础还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第一,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是典型的投资推动和出口导向的经济发展模式,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凸显了这种发展模式的脆弱性和不可持续性。第二,资源和环境的脆弱性。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大量的出口盈余和巨额外汇储备的代价就是资源的加速消耗和生态环境的破坏。第三,抗击国际金融危机的后遗症会逐渐浮出水面。在抗击危机时期,我国动用了很多资源,采取了很多极端措施,这些资源和措施是短期的、不可持续的,失去之后经济动力不够,继续采取则经济进一步扭曲。经济发展动力不足、产能过剩、通货膨胀预期增强、经济结构进一步扭曲可能是后危机时期中国经济环境的综合症。
广东出口贸易将进入逐步增长期
世界经济虽然已经企稳,但基础不牢固:中国经济虽然恢复强劲增长,但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尤其是制约出口部门发展因素很多。基于这种国内外的经济环境,我们对2010年广东出口贸易发展形势的基本判断是:
广东出口贸易的发展态势年初会企稳,并逐步增长,全年出口贸易总额约400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至15%。从出口贸易额来看,上半年低、下半年高:从出口贸易增速来看,上半年高、下半年低;从出口贸易结构来看,上半年一般贸易的增速快于加工贸易,下半年加工贸易的增速快于一般贸易;从进出口贸易结构来看,上半年加工贸易进口快于加工贸易出口,下半年加工贸易出口快于加工贸易进口。这种判断的依据主要是:
第一,2010年世界经济企稳发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2010年1月份的预测认为,2010年全世界实际GDP增长3.9%(2009年为-0.8%),其中先进经济体增长2.1%(美国2.7%、欧盟1.0%、日本1.7%)、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增长6.0%。
众多实证检验发现,中国的出口增长率与美国GDP的增长率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系,弹性系数约为1:5,即美国GDP年增长1%,中国出口年增长率为5%。据此推算2010年广东的出口贸易增速约为13.5%。2003~2009年广东出口增长率与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率的平均弹性为9.8,据此测算2010年出口增长率为20.58%。IMF预测2010年全世界货物贸易额名义增长率为9.5%,其中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增长12.5%。WTO的研究报告显示,2010年世界贸易的增长率为9.5%,其中发展中国家的增长率为11%。我们估计广东今年货物出口贸易增长率略高于全球的平均水平和发展中国家的水平是完全可能的。因为2003~2008年,只有2008年广东低于全球货物出口增速5.6个百分点,低于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8.6个百分点,其它年份都高出5~7个百分点:2009年下降幅度都比两者少10个百分点。总体而言,广东在出口贸易方面具有相对优势。根据以上测算,2010年广东出口贸易的增速在13%到21%之间。
第二,从广东出口贸易的发展趋势来判断。广东的出口贸易受国际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衰退的冲击始于2008年11月。11月当月的出口额的同比增速由10月份的上升9.2%变为下降5.1%,12月继续下降6.8%。根据月度数据分析,2008年11月到2009年10月,广东出口贸易额月度同比连续12个月下降,平均下降幅度为14.5%,2009年1~5月为底部。2009年11月开始连续四个月正增长,增速分别为2.4%、23.5%、17.1%和
28.5%。(见下图)
2009年11月至2010年2月这四个月的出口绝对额已经达到或超过同期的最好水平。从发展趋势来看,2010年要恢复到2008年的出口水平有很大的可能性。2008年出口额为4041亿美元,2009年为3589.5亿美元,2010年预测约为4000亿美元。全年出1514000亿美元,意味着月均出口额为333亿美元,2009年7~12月六个月的平均出口额已经超过了这一水平;而且世界经济从2009年第三季度开始已经企稳,2010年初已快速回升。据此判断2010年出口贸易比2009年增长12%左右。
第三,根据国家的政策取向。国家目前仍然在采取鼓励出口的政策,包括出口退税政策、人民币汇率政策、资金融资和担保政策等。如果今年的出口形势出现明显的好转,在国际压力和政治博弈下,国家很可能会调整这些政策。其政策调整的分水岭应该是出口贸易增长率,如果出口贸易增长率低于10%,即个位数的增长,中央会保持现有鼓励出口政策的稳定;如果出口贸易增长速度超过15%,中央可能会进行政策的调整,并最有可能为减少国际社会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重启人民币升值的政策。因此,出口贸易的增速最有可能控制在10%~15%之间。另外,我国年初就出现了通货膨胀的趋势,通货膨胀的预期不断增强,退出2008年下半年采取的刺激经济的货币政策是大势所趋;不管是任由通货膨胀上涨,或是退出经济刺激政策,都会带来出口成本的上升,抑制出口的快速增长。
重压下的广东出口应对
广东在今年的出口态势虽然向好,但经济发展步入“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增长模式将发生非常复杂的变化,“中国生产,西方消费”的格局将面临重大调整,外经贸转型升级迫在眉睫。而“用工荒”、用工成本上升以及人民币升值压力大增等棘手问题也让众多还没从金融危机阴霾中完全恢复过来的出口企业在自身发展中面临更多的变数。如何应对,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种措施人手:
第一,实施积极的“进口战略”。充分利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收入迅速提高带来的巨大购买力和巨大的潜在市场优势,把“进口战略”和“以进带出”战略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中美、中欧、中日在环保基础上的合作机遇,可大量购进新的技术和设备,为广东产业转型升级准备物资和技术基础。参照国家《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制定我省鼓励重点产品和技术进口目录,设立进口贴息专项资金,对先进技术、重要设备、重点行业所需产品和资源型产品、原材料等进口给予资金支持,促进进口贸易的发展。
篇6
(一)企业发展的宏观环境分析:
1、人口环境:伴随着南昌市场房地产行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也掀起了购房的热潮.简单的考察以下购房人群的年龄结构.20-45岁的人群占整个市场的80%,这种人群的消费观念新潮,对设计理念的要求新颖.这在某种程度上已经给我们公司目标市场做了导向.2、经济环境:南昌的消费水平可见一斑,从多年的经济发展趋势来看,南昌的经济是呈现快速进步的,当然还有一点我们应该注意的是在南昌购房的人群外来户也占一定数额.(这些人要么有钱真心求购,要么抄房)(二)同行业的环境分析:
我们公司的定位是管理型的企业,想要创造自己的品牌形象,相对于其他的公司我做了一个简单的环境分析供参考:劣势:
因素:没有形成一定的品牌效应,影响力不够.资金实力逊色.启示:及早建立自己的品牌,加大宣传力度,争取市场部的业务量.
解决方案:
创建市场部,市场部人员在小区的宣传尤为重要,要做出企业形象出来,势必要在大众的口味上做到积极应恰,始终以人的积极性为管理的核心和动力,细节决定成败,服务贯彻追踪。
启示:加强市场宣传,注重对员工绩效水平的考核,注重对员工的尊重.威胁:
篇7
2011年12月26日至27日,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在成都举行,刘奇葆书记振奋人心的讲话,让这个寒冷的冬天如此温暖;“稳定增势、高位求进、加快发展”,省委定下的2012年经济工作基调,洋溢着坚定的决心和信心,预示我省经济发展的又一个春天即将来临。
回首刚刚过去的2011年,在异常复杂严峻的形势下,全省牢牢把握“高位求进,加快发展”的基调,经济增速较快。从2007年我省GDP首次突破1万亿元大关,到2011年迈上2万亿新台阶,仅仅4年,全省经济总量就翻了一番!
这不只是“量”的扩张,更是“质”的改变与提升,带有转折性、跃升性:这种发展,建立在规模扩大后仍然持续快速增长的基础之上,是一种规模与速度双高的跨越发展;建立在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的基础之上,是一种总量与质量共增的优化发展;建立在奠基四川未来发展的基础之上,是一种当前与长远兼顾的蓄势发展;建立在人民群众不断得到实惠的基础之上,是一种富民与强省同步的和谐发展。
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承接重大产业转移、重点产业和产业集群的崛起、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扎实推进……这些工作打基础、利长远、增后劲,为四川向全国经济强省迈进奠定了坚实基础,也在很大程度上重塑了“四川经济版图”。
展望2012年,世界经济形势总体上仍将十分复杂,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上升,国际经济环境难以明显好转。从国内看,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仍很突出,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
如何发挥化危为机的主动性,在复杂严峻的环境中赢得更大的发展,推动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建设取得新的更大进展?
“止滑提速―巩固回升―高位求进”,我省近几年来在困境中划出的“坚强”曲线,为我们迎难而上、加快发展提供了信心和动力。自2008年以来,我们虽然遭受了汶川特大地震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双重夹击,但由于省委及时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应对措施,我省发展速度不仅没有慢下来,反而实现了规模和速度的双双攀升,经济增速由长期徘徊在全国中游水平跃升至全国前列,经济发展正在发生质的明显改变。我们要准确把握这种发展趋势,进一步增强信心,再鼓干劲,努力保持和延续这种发展的良好势头。
“稳定增势、高位求进、加快发展”,这是我们要牢牢把握的2012年经济工作基调。稳定增势,就是要稳定经济快速增长势头,继续在高位的平台上有更大的发展;高位求进,是目前我省经济运行本身所处的状态,体现了“跳起摸高”的要求;加快发展,反映了我省作为西部省份需要坚持的发展取向。这样的工作基调,既是我省继续保持较快发展速度的现实需要,也是作为西部大省对全国经济“稳中求进”作出贡献的客观需要。我们一定要牢牢把握这个基调,击鼓奋进,加力加劲,用足用好各项政策机遇,使我省经济发展不断迈上新的更高的台阶。
篇8
时光快速迈入2012年,国家对宏观经济继续调控的声音仍在耳边。从近两年的经济发展来看,大规模的国家投资已经过去、出口困境依然存在、鼓励消费带来的作用依然不明显;同时,原材料、产品、人工成本上涨的趋势已不可逆转,这一切都给2012年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众多不确定性。但从世界范围看,我国仍是高速发展的经济体,8%的GDP增速仍让绝大多数国家羡慕。只是,GDP从10%降至8%,CPI从2%升至4%,“10-2”时代转变到“8-4”时代,国内企业是应该看清楚并顺应这一变化趋势的。
2012年,仍处于这一经济发展趋势下的我国企业该怎样调整?或许是新技术研发、或许是推出更有吸引力的产品、或许是对销售进行强有力的推进。方式多种多样,但都离不开去执行、去实施的人才。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需要多少人才?FESCO在2012年伊始,发起“企业新员工需求状况调研”,反映出企业在转型过程中对人才的需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在产业升级换代过程中对劳动力的需求。
本次调研对象为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或招聘经理,调研周期为2011年1月-2月,共收集546份企业数据。企业分布在不同行业和地区。从企业分布来看,制造业企业最多,占比247%,其下依次为高科技、服务业、消费品行业等;从企业的区域分布来看,北方地区企业占比375%,华东地区25.5%,华南地区23.3%,华中和西南地区较少(注:全国型的公司按总部听在地区归类)。我们认为,这样的样本分布能够反映出我国企业的实际状况。
企业急需哪些岗位的员工?
首先我们需要关注的是仅何3.1%的企业今年不打算招聘新员工,说明绝大部分企业都有招聘的打算。那么,在计划招聘的企业中,什么岗位最紧俏呢?无疑是销售岗位,84.2%的企业希望今年增加销售人员。其次是支挣性岗位,有招聘需求的企业比例为64.5%。所谓支持性岗位,指财务、人力资源、行政等支持企业经营活动的岗位。再往下是服务和生产/制造岗位,比例差距很小,分别为48.2%和46%。采购物流、市场和研发三个岗位员工需求数量相对较少。
如果企业需要招聘相关职位新员工,计划招聘人数是多少?调查显示,生产/制造岗位是招聘员工数量最多的岗位,在有招聘需求的企业中,平均每家企业62人。其次是销售岗位,平均每家企业需求36人。支持性岗位需求26人,服务性岗位需求21人。研发、采购物流和市场岗位人员需求量较少,平均每家企业需求不足10人。
销售、销售、再销售
两类数据的对比中,可以发现销售、服务、生产/制造三个岗位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与紧迫性。暂不考虑支持性岗位,销售是每家企业有普遍缺口的岗位,且企业需求人数较多;生产/制造岗有将近一半的企业需要招聘,且是用工数量最大的岗位;服务岗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有招聘需求的企业比例甚至超过生产岗位,且人员需求数量较多。相比较而言,企业对研发岗位的重要程度认识不足,只有14.7%的企业计划招聘,且招聘人数很少。
将计划招聘企业与计划招聘人数两组数据结合分析,将更清晰地看出企业2012年的招聘需求,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目前用工需求的变化。
整体来看,平均每家企业招聘员工数量为90.2人,这些员工将分布到各个岗位上。我们首次观察到,销售岗将分配到303人,这甚至比生产岗位的28.5人还要多,两个岗位所需新员工占到企业需求的2/3。虽然仅仅是计划招聘,但仍可以看出企业对于销售人员的渴望。支持性岗位需求168人,服务岗位平均每家企业需求10.1人,采购物流岗位3人,研发和市场岗位不足1人。
销售:不确定环境下的企业发力点
篇9
在本次峰会上,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李扬做主题演讲时表示,目前全球经济呈现长期滞胀状态,中国经济也出现了结构性减速,未来我国需要适应新常态,并引领新常态。
“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增速仍将下行
李扬首先对目前全球经济形势进行了分析。他表示,目前全球各国央行普遍实行负利率或低利率的原因主要有两点考虑,一是支撑通胀预期:二是缓解本币升值压力。对于市场关心的美联储是否加息,李扬称,今年2月11日,随着市场对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的担忧加剧,美联储主席耶伦出席美国国会听证会期间表示,未来经济确实有一定概率会出现衰退。她透露,美联储在研究,如果经济形势恶化,负利率是否对经济有利,在此之前,联储仍然决定维持利率水平不变。在李扬看来,美联储今年再次加息的可能性很小。
在谈到中国经济现状时,李扬认为,中国经济已进入结构性减速通道,这是经济发展阶段推移的结果,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全球化下,中国经济运行受到国内外两种力量的影响,一是作为全球经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中国经济的运行及发展趋势与全球经济保持一致;同时,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化还是来自自身实体经济层面的结构优化,来自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和生产要求结构的持续变化,曾造就30余年的“结构性增速”,这些变化如今则导致了“结构性减速”。曾经使中国创造奇迹的那些结构变化和发展因素,如市场化、人口红利、全球化、工业化和城市化等,均在逐渐弱化。
李扬预计,“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仍将下行。“在经济结构、技术条件没有明显改善的条件下,资源安全供给、环境质量、温室气体减排等约束强化,将压缩经济增长空间。”李扬称,“同时,一些风险将会显现出来,包括杠杆率高企、经济风险上升等,这些对经济增长形成了制约。再者是,经济总量不断增长,增长速度会相应慢下来。”据了解,目前国内外主要研究机构普遍认为,“十三五”期间,中国平均经济潜在增长率为6%-7%。
利用资产配置降低波动性
篇10
MEEM集团创始人Jamil Wafa董事长坦言,这次BITE很难与去年创下的参展商和买家的数量相比,但是展会必须继续做下去,“BITE是我们对巴林和起初支持展会的His Highrless Shaikh Satman BinHamad Al Khalifa(经济发展董事会主席及国王)的承诺,我们将继续履行我们的诺言,并决心接受挑战。”
BITE为国际运营商的聚集提供了一个理想的交流平台,并带动与旅游相关行业的发展。如,航空公司、汽车租赁公司、会展公司、邮轮公司、温泉度假村、酒店住宿、医疗旅游、会展组织者、旅游景点、旅游局、旅行社、旅行保险业及旅游出版物等,并将与大约20万名消费者和国际会展MICE买家在同一个屋檐下汇集。
在BITE大舞台上,尽情展现众多引人入胜的文化景点。来自世界各地众多参展商准备特色的活动,包括国家舞蹈演员,歌手,音乐家和演员作为展现文化的一部分,参加今年的展会。此外BITE2009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游客发现各种各样的促销活动和特别交易,参展商对消费者提供的这些计划休假。BITE是游客获取最新信息旅行、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和预订假日套餐定制,以适应其特定的预算和需求最理想的平台。
为了促进巴林的观光旅游,BITE连续第四年举办托管采购者计划。作为重要的国际会展(会议,奖励旅游,会议及展览)规划者,这个程序从2009年5月13一16号运行。所有应邀参加的专业人士在他们本国之外为国际会展活动负责采购者计划规划,组织,推荐和财务决策。
全面目的计划包括旅途中买家和卖家之间的一对一会议和展示巴林有名的阿拉伯人的好客和美食一个大好机会。托管买家将亲身体验巴林提供的优秀的会议和接待设施,检查巴林国际赛道和皇家高尔夫俱乐部的设施并访问该国的各种文化和历史景点。一些巴林最优秀的场所,如丽嘉巴林渡假村,珊瑚滩,焦糖咖啡厅和贵宾度假村在买家访问期间将举办午餐和晚餐。
- 上一篇: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
- 下一篇:安全生产会表态发言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