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实验计划范文

时间:2024-02-26 17:53: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一化学实验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一化学实验计划

篇1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就需要加强教师在课堂上实验演示的能力和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化学学习水平。

一、课堂实验,激发兴趣

要使高中化学课堂能够和实验有机地结合起来,首先就要激发学生实验的好奇心,使得学生愿意将所学习的内容转化为实验。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化学教学的时候,让学生发现化学是和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从而能够主动地将书本的内容转化为实验。在课堂上进行化学实验的时候,一方面需要教师对实验进行演示,另一方面需要学生能够参与到实验过程中,从而不断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

比如,在学习“硫酸的性质”的时候,教师为了加强学生对“硫酸能够促进物质的碳化”的理解,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实验,将硫酸倒入装有洗衣粉的烧杯中,然后看到有黑色物质产生,然后教师让学生来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学生联系课本上的知识,就会想到“硫酸能够碳化”的知识点,硫酸使得洗衣粉碳化以后,产生二氧化碳,这样就使得碳化的物质的体积增大。经过这样的过程,学生就能够逐渐喜欢上化学实验。再比如,在学习“溶液的物理性质”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通过“盐水促进冰雪融化”的实验来加强学生的理解。

二、延伸课外,探究学习

教师在对学生深化实验意识的时候,需要让学生善于从生活中发现化学,让学生走出课外来进行化学实验,这样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对课堂知识点的回顾,还能够使得学生的化学学习积极性不断增强。

在学习了“醇和酸制备酯类”的有机反应以后,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这个反应的重要性,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回家的时候观察家人做饭,在做菜的时候,比较加料酒和醋的饭菜和没有加料酒和醋的饭菜,然后学生在观察中就感受到加上料酒和醋的饭菜更加美味,这主要是因为生成了酯类物质的缘故。经过这样的一个过程,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这样学生在生活中碰到化学现象的时候就能够联系课本上的知识点,从而促进学生化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总之,基于化学实验进行化学教学过程设计的时候,教师需要将课堂实验和课外实验都能够考虑进来,从而使得学生在学习化学的时候能够主动地进行实验,从而促进学生化学水平的提高。

篇2

一、科学处理教材内容,让教材更具实用性

新课程改革在课程设置和内容编排方面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一个自主创造的广阔空间。教材是教学的最基本依据,化学实验主要有实验设计、科学研究、思考讨论以及各种实践等基本形式,没有学生实验与演示实验之分,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情况科学处理教材内容,开发新的教具,选择合适的辅助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与完善,有效补充教材内容方面的不足之处。深入研究教材,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组织有效教学,拓宽教学的空间,全面提升学生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二、教师要注重提高自身的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信任度

虽然新课标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教师也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更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以顺利完成激活凝固文化的任务。实践证明:仅仅依靠经验教学已不再适应新课程的教学要求了,还应该注重加强自身的实验技能,提高专业素养,成为实际教学行为的研究者,努力成为让学生信赖和信任的教师,从而为学生创造轻松、愉悦、安全的心理环境,使学生相信教师可以帮助他们走向成功。教师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站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通过坦诚和信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的两个要素:一是教师的学识渊博;二是教师的人格高尚。因此,教师要努力树立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良好形象,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专业水平来感染学生,形成学生的理想人格,最终培养出既有专业技能,又品德高尚的优秀人才。

三、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灵活运用多种方式实施教学

1.将部分演示实验改为探究实验

现行高中化学教材中含有大量的演示型实验,其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观察,并在此基础上掌握知识。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般采取“先讲解,再演示,后总结”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从而渐渐失去对化学实验的学习热情与探究欲望。教师可以发挥自己的创新精神,根据探究式教学的设计规律,将教材中的部分演示型实验改为探究实验,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努力提高学生的探究水平。虽然探究式教学方式比较耗费时间,但是能够使学生相对牢固地掌握知识,为今后的复习节省了大量时间。当然,我们在设计实验时,没有必要将所有演示实验都设计成探究实验,只要将其中的重点、难点知识精选出来即可,相对简单一点的知识还是应该通过演示实验来帮助学生掌握。因为,学生只要掌握了核心知识和基础概念与规律,就大致掌握了化学知识的主干,并有利于形成拓展知识结构的能力。

2.结合学生实际生活进行实验教学

如果脱离实际生活来解释化学知识,会让学生的学习不切实际,增加其学习难度。新课标强调学生形成自身感性体验,通过实践活动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因此,教材中的各个章节都使用了较为浓重的笔墨来描写实际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充分体现了化学的学科思想。通过深入研究教材,我们发现大部分的化学知识都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得来。如果教师在上课之前认真观察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化学素材,就可以从学生身边着手,从学生司空见惯的实例出发,将学生引入熟悉的教学情境中,促进学生探究学习,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化学课堂教学的轻松性和愉悦性,使学生深刻感受化学知识的广大用途。

3.带着问题观察化学实验

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演示实验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但是在演示实验教学中要避免学生只看热闹不动脑筋的现象。所以,在演示实验的时候可以列举一些问题或现象,从而更好地利用问题来创设情境,从而使学生更好地观察实验现象。同时,学生可以在实验中了解关于问题的内容,这样就加强了学生对这方面内容的印象。

例如,镁条在燃烧的时候,如果没有目的地观察,一般只会注意到镁条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而不会注意到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的烟尘,学生在忽略了这个现象的时候就无法正确地理解化学变化的概念。

4.正确运用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化学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当然更离不开多媒体技术的大力支持。多媒体技术具有容量大、省时、省力、图文并茂等优势特征,不管在收集信息还是控制实验等方面都具有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此外,对于易于产生有害物质、污染环境、安全系数低的实验也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模式,以强化实验效果,减少污染;还可以模拟有机化学或无机化学的微观反应过程,使学生清楚地观察到化学键的断裂与重组过程,将人们肉眼所观察不到的化学反应现象搬上屏幕,有效补充了常规实验的不足。

篇3

一、科学规范进行操作

对实验操作的复习,必须结合具体的实验,有些实验操作的方法会因实验仪器装置等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教师就必须抓住实验操作原理、结合具体实验来确定正确的操作方法。例如:装置气密性检验,气密性检验的原理为:一是使被检验装置和水构成密封体系,二是依据改变体系压强时产生的现象来判断仪器装置是否密封。但由于不同实验仪器装置的差异,检验所采用的操作与方法也有所区别:一是“常规法―微热法”,操作:利用热源对仪器装置微热―观察是否有气泡―移开热源―观察是否形成水柱。复习时,对此类存在差异的同一操作也要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归纳。

二、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高考化学要求考生正确把握实验的目的和原理,依据具体的实验情景,灵活地运用实验基本技能,正确安排实验步骤、控制实验条件并处理好实验安全问题。例如:取化学式为MZ的黄色粉末状化合物进行如下实验。将MZ和足量的碳粉充分混合物,平铺在反应管a中,在b瓶中盛足量澄清石灰水。

按图连接仪器。实验开始时缓缓通入氮气,过一段时间后,加热反应管a,观察到管内发生剧烈反应,并有熔融物生成,同时,b瓶的溶液出现白色浑浊。待反应完全后,停止加热,仍继续通氮气,直至反应管冷却,此时,管中的熔融物凝固成银白色金属。根据以上叙述回答:(1)元素Z是什么?(2)停止加热前是否需要先断开a和b的连接处?为什么?(3)反应管a中发生的所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什么?(4)本实验的尾气是否需处理?如需处理,请回答如何处理?如不需处理,请说明理由。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金属热还原反应的理解,考查学生能否灵活地运用实验基本操作处理实验中具体问题。确定不了MZ是什么物质,不会影响解答其中的大部分题目。中学化学中遇到的黄色化合物不是很多,常见的有过氧化钠、溴化银、二硫化亚铁、硫化铝、二硫化亚铁铜等。氧化亚铅(PbO)也是黄色的,但不属于常见物质。从题目中看,题设MO是黄色物质,该物质的化学式是MZ,而且这种物质的氧化性很强,从题设情景看,绝不是过氧化钠,它不可能用C通过热还原得到。高中阶段未学习其他黄色氧化物,因此不能确定M是什么元素,题目也不要求回答,只能写为MO。我们也可以用MZ来表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如果学生只会根据平时训练的经验,先推断出具体物质才能解答,就陷入死胡同。学生的应变能力并不单纯是靠解题训练能得到的。MZ与过量的碳反应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我们可以知道该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也就是说Z元素应该是氧。因为一直通入氮气直至反应管冷却,因此,停止加热时,不会因为温度降低,反应管内气压减小而引起液体倒吸,所以不需要将a和b之间的连接处断开。根据过量的碳与MZ反应来看,该反应过程中除了生成二氧化碳之外,还会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应该进行尾气处理,处理的方法可以将其在导管口点燃,或者用气球收集,或接一个加热的装有CuO的玻璃管。学生在推断出MZ是氧化物,明白题设实验是通过热还原法用碳还原MO制得金属单质M之后,还要回答如何防止装置内气压降低产生液体回流,如何防止含有有害气体的尾气污染空气、危害健康等问题。这些问题是使用气体反应物经常需要考虑的,需要学生依据题设情景,作考虑、判断。

三、强化化学实验原理

我常常在想,在进行了实验的全面复习之后,为什么学生还会怕做实验题?这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学生在学新课的时候,到实验室做实验时会存在一些负面因素,诸如欠认真、欠思考,实验走过场、看热闹,这样实验的收效就大打折扣,严重地妨碍学生对实验中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实验装置的原理和实验操作的原理的理解,以致影响到日后的实验总复习。基于这种考虑,在实验复习中教师要避免完全是纸上谈兵的做法,要避免复习完后学生还是缺乏深刻印象?所以我在实验复习中让学生重返实验室,进行一些实验的具体操作,并且是每人独立完成的实验操作,让学生由过去的“玩”实验真正转化为研究实验。为此,我安排了一系列的实验。我所安排的这一系列实验,绝不是课本实验的简单重复,而是一些综合性的实验,由学生通过分析来写出自己的设计方案并到实验室去通过独立的操作来验证自己的方案,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例如,我设计了一个“将含有MgSO2杂质的NaCl样品进行提纯”的实验,在这个实验中涉及了胶头滴管的使用、过滤、蒸发、沉淀洗涤、判断沉淀是否洗干净、判断沉淀是否完全、pH试纸的使用等实验方法和操作,学生把实验设计出来并独立完成操作,得到不少收益。

篇4

关键词:高护;医用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6-0118-03

《医用化学基础》在高护课程体系中的定位,是为后期医学课程奠定“够用”的化学理论基础知识和“实用”的化学实践技能和技术,并在实验中逐步培养和形成严谨细致的实验作风和态度,为尔后的护理实训课奠定一定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基础。《医用化学基础》课怎样才能做好此项工作呢?首先,要改变以化学专业标准来要求护理专业学生的旧教学观念和方法,明确树立按护理专业知识所需求和护理工作所需求来改革《医用化学基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要紧紧围绕这条主线来设计符合护理专业的教改活动和各项措施。其次,化学教师不懂医,要去问、学、改,并在教学实践中去探索和验证,再经过不断地修正和完善,形成一套符合护理专业实验教学的方案,来达到高职教学目标的要求。为此在高护化学实验教学中做如下的尝试。

一、改革实验要求单一性,注重知识、技能与素质要求并重,全面培训学生

(一)首先要改变教师的实验教学观和学生实验观

为适应高职“学中做”和“做中学”的教学观,化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和实验学时较多的特点,及时更新教学观念,紧紧抓住和围绕为护理专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打基础这条主线索,改变为学化学而教化学旧观念,建立为学医学而教化学的新观念,并用来指导化学教学改革,特别在实验教学中,迫切要解决的问题是实验要求单一,只注重验证理论知识,这种不适应现代高职培养人才的旧方法,要将实验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放在与验证理论知识并重的地位,认真规划设计,细化改革项目,并在实验严格执行,才能取得教改的成效。同时,新生的实验观念是注重实验结果,对专业要求一无所知,而职业学校的学习任务是为今后的工作而学习,则实验要求也发生了改变,更注重通过实训,学会规范化的操作,达到一定的实验能力和具备一定的职业素质,为今后的护理工作服务。有了教师的观念转变,设计出符合为医学服务的教改措施,才能去影响和改变学生,学生的实验认识提高了,教改才能有效执行,学生最终才能转化为自觉实验行为,才能起到为后期课程奠定良好实验基础的显著效果。否则,学生就不明白教师对实验操作规范、作风和态度等方面的严格要求,而打击了实验兴趣,甚至反感和消极,影响教改的效果。所以,教师不仅自己要建立为医学服务的实验教学观,更要指导和帮助学生建立这种实验观。改革需要制度作保证,与教师和实验教师的奖励工资挂钩,来确保教改的进行和取得成效。学生也如此,将实验考核占总成绩的比例提高至35%,促使学生提高思想认识,认真对待并严格要求自己。

实验证明,制度是保障,奖罚是动力,这几年较好地起到了促进教改的作用。

(二)改实验单一要求为多样要求并重

以前实验要求单一,学生按教材实验要求,做好验证操作即可,对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培养并不注重,完成教学任务完事,没充分利用化学学科的特点和优势,为后期的医学护理课程和护理实训奠定良好的规范化操作技能和专业所要求的职业素质。现做了如下改进:

1.改变实验前的预习要求。除了保持以往实验前的预习(内容、步骤、操作要点和安全)要求以外,现在更注重要求学生预习本次实验操作中与护理工作有那些关联性,利用多媒体放一段护理工作视频,要求学生观看分析比较,带着实际问题来预习和准备明天的实验,并做好实验预习方案。

2.更注重实验能力的培养。[1]例如:在如何配制9g/L的NaCl溶液100ml?的实验操作中。以往实验教师按实验要求准备好相应的药品和仪器,学生不需要动脑筋进实验室按要求做就可以了。现将实验教师准备的实验仪器做了变化,烧杯有1000ml、500ml、200ml、100ml和50ml五种规格;定容的仪器有量筒和容量瓶;量取液体体积的吸量管准备三种不同型号和规格等,考查学生如何正确选择仪器来完成实验操作,同时检验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3.更注重职业素质的培养和形成。[2]

(1)着装要求。教师和实验教师严格要求和监督,对不穿工作服的学生批评教育,坚决清除实验室,培养和形成学生的职业着装要求。

(2)责任心要求。教师和实验教师协同并仔细检查学生的实验预习报告,对末完成和敷衍者,监督完成合格后,才能做实验。因医务工作是一个责任心要求非常高的职业。如:病人手术前,护士与相关医务人员要做好各自的工作预案,手术时才能团结协作,配合默契,才能较好地处理手术中的突发事件,顺利完成医疗工作。逐步培养职业要具备的责任心。

(3)实验态度和作风要求。实验完毕后,实验台、仪器末清洗干净,仪器和药品未按要求摆放整齐、有序离开者,责令其返回,按要求做好并在实验日志上签名,作为实验考核减分依据。严格要求并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养成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职业要具备的态度。

(4)加强问题教育,强化职业特性。利用多媒体将近几年来医院发生的恶性医患纠纷从网络上截取下来,做成多媒体,与学生共观看、共分析,大多不是医疗技术事故,而是医疗责任引起事故,通过间接体验,指导和帮助学生了解医生的职业特性,并明了责任重于泰山的职业意义。

(三)改革实验作业的要求

由单一的化学要求向化学与医学相结合的要求转移。如:在电解质性质实验中,除按规范完成实验报告外,并根据往届学生出现的问题,来布置实验作业。根据所做实验,来分析判断下面实验记录和解释的正确性;同时了解形成这种不细致习惯对实际护理工作有何影响。

实验项目一:盐酸性质 实验现象:PH试纸变红PH≈1实验结果解释:酸性

实验项目二:醋酸性质 实验现象:PH试纸变红PH≈4实验结果解释:酸性

不仅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录、判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训练学生严谨细致的作风,增加与医学相关的内容,要求学生去问(师姐),去查(图书馆、网络),去交流验证(临床教师、医院护士),培养高职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主动性和专业思想。

(四)改革实验小结的要求和方式

1.以往实验小结方式和缺点。以往实验小结的方式多为利用下课前的5~10分钟时间,无论学生是否完成实验,都要停止实验听教师的小结,时间仓促,实验秩序较混乱,效果极其不佳。

2.改革后的实验小结方式和优点。充分利用多功能一体化实验室的监控设备,将学生实验操作过程截录下来,再利用晚自习充裕的时间,召开实验小结分析讨论会。如:在溶液配制的操作实验中,先看自己和同学的操作(旁观者清),再观看一段护士给病人输青霉素的操作过程。要求学生带着以下问题:其一,当溶质为固体时,溶解演质的烧杯是选择100ml、200ml还是50ml好?如果溶解溶质的烧杯和玻棒不用蒸馏水洗涤2~3次,洗液不转移到量筒中,那配制的溶液浓度有何改变?与护士操作视频比较,为什么护士要用注射器在安培瓶中反复抽吸几次,一次不行吗?有何影响?其二,在配制消毒酒精的实验操作中,同学们嗅到了酒精的气味,说明酒精有什么性质?与护士操作视频比较,并仔细观察盛消毒酒精的器皿,你感觉有什么地方不妥?采用学生操作视频与护理工作视频对比的小结方式,其优点是通过“看”、“比”、“议”和“评”这种实验后的教学活动过程,可大大提高学生认识,体会尤为深刻,起到巩固和提升实验操作训练的效果。并能较好地解决以往做得好,无认识体会,最后效果还是不好的尴尬状况。将以往教师一人作小结的方式转变为一种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实验教学小结活动,极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

实践证明,通过这几年的改革和完善,学生不仅建立了新实验观,更重要的是实验观的转变,带来了实验态度和作风明显的改观和提升,得到了后期相关课程教师的充分肯定。

二、以护理工作过程为方向,指导化学实验改革

(一)选定相关性较强的护理工作过程作为化学实验改革的依据,进行整体性训练

在护理工作中,护士交接班完毕后,先按医嘱去领取药品,再给病人进行配药,最后执行医护操作,在操作中不细致、不规范和责任心不强,就会出现交叉配错药的现象,从而导致医疗事故。以常规的护理工作为依据,一改以往学生不参与实验前准备实验的习惯,现改为每次实验时,每班依次派一组学生来实验室,配合实验老师准备实验的仪器和试剂(包括领取实验用品、规范地摆放和药品的配制)等。学生能够全面参与实验的各项准备工作,实验的训练由“知识点”变成“知识面”,收获增大,效果更佳。

(二)以医学工作过程为依据明确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意义

使学生明白化学实验操作与今后工作的关联性,通过实验过程体验到仪器的漏拿、型号配置不对、试剂的配制不对甚至错误,就可导致全班学生的实验不成功甚至失败的严重后果。可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团结协作精神,达到学习更全面,训练更符合护理工作要求。

三、改革实验教师的指导模式

(一)以往实验教师的指导模式和缺点

以往实验目的单一,主要以任课教师指导学生实验为主,实验教师指导为辅的模式。实验教师角色发生换位,不是指导学生实验为主,变成实验中以添加药品、更换损坏仪器和监督卫生为主,缺点是不能协助教师对全体学生进行规范化操作的指导,学生实验中的疑问不能得到及时全面有效的解决。实验的整体效果不佳。

(二)现在实验室的指导模式

化学实验的改革,相应培训的要求增多,教师一人是无法完成的,实验指导教师回归指导教师的角色,而不是实验保管员的角色,与教师协同来指导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共同管理学生并严格要求和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在实验室中担负与任课教师一样的教学职责。

(三)协同教师培养和考核学生的实验能力[3]

除严格要求、指导、纠正学生在实验中的不规范操作外,更重要的一项实验室工作,就是配合教师分批抽查考核学生对实验现象的描述、记录和对实验结果的解释,作为学生的实验考核成绩。护理专业学生此项训练的重要意义,是在实际工作中,护士在记录病人病情时,如果记录描述不准确、模糊不清,会影响医生对病情判断甚至误导医生,产生医护矛盾。另记录不规范、不明确,在发生医疗纠纷时,不能作为司法凭证,造成医务工作中的麻烦。作用是将实验能力和严谨细致的实验作风与护理实际工作结合起来培训,整体效果更佳。

四、改变教师主导实验的模式,鼓励以学生为主导,教师协同实验的方式

(一)以往学生实验模式

学生先是观看教师的实验操作演示,同时边看边听教师讲解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最后学生再进行实验操作练习,缺点是学生好像就是按程序设计的被动操作者,无法提高实验的兴趣和主动性。

(二)现尝试改为学生为实验前的示范者,教师作为参与者的实验模式

1.方法:(1)鼓励学生上台说出本次实验的操作要点和安全要求。(2)给大家做本次实验的示范性操作演示。(3)其他学生可提出疑异,并可上台纠正。(4)教师做简要的讲评评和补充。(5)全体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练习。(6)教师巡视、指导、纠错、解疑。

2.措施:(1)自愿上台者,实验考核加分,强制上台者考核酌情加分。(2)鼓励和强制并用,最后要逐步形成自觉行为。(3)以奖励为主罚为辅的原则(即自愿上台者,即使错误也要酌情奖励实验考核加分)。

3.优点:(1)可检查学生预习的真实状况,掌握学生的预习效果和实验操作能力。(2)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性。(3)可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明确实验中的指导方向和侧重点。(4)能有效起到学生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良好学风的形成。

总之,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方向是要为护生的学习、实习和工作服务,虽然《医用化学基础》这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在按护理专业的需求来组织教学内容和改革教学方法,做了一点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毕竟不是医学教师,所以,还要再学习,再提高,并要勇于创新,努力探索能将化学专业和医学专业联系更紧密、更贴切医学实际的新的教学方法和措施,为教改做出新贡献。

参考文献:

[1]张秀芳,贺文英,敖特根.普通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5(S2):195-197

篇5

机电一体化专业在很多高校都相继开设起来,为社会提供了大批相关专业的人才,促进机械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机电一体化教学现状

(一)教材与实际需求脱节

在新时期,高职机电一体化存在新的要求,但许多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材遵循传统的枯燥,深奥,难懂的内容,不符合发展需要社会企业并与需求脱节。虽然很多学生掌握了教材的专业知识,但实际工作难度大,难以满足工作需要。他们不能很快解决实际问题。

(二)师资力量有待于增强

随着新时期的教育改革,高职院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因此,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人数逐年增加。但是,教师队伍还没有完全适应新时代,新形势下高职教育的要求。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师需要进一步完善。由于传统教育理念的深刻影响,许多教师不能及时积极地改变教学观念,仍然坚持强调理论和实践的教学理念。教学只关注理论知识的教学,忽视实践的重要性,阻碍了学生的整体发展和进步。

(三)实验实训条件不足

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性强。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精确的理论知识,还需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然而,在实际情况下,由于传统教育理念的深刻影响和对理论教学的重视,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师往往忽视实践的重要性。在这种教育观念的影响下,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的理论课程远远超过了实验课时,给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的培养带来了很大的障碍。

三、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改革工作目标

运用教育现代化观念深化教育思想,改革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体系。争取用2年的时间,把机电一体化专业办成特色鲜明、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的、在同类教育中具有带头作用的国家级高职示范专业。根据机电一体化专业各岗位(群)的要求确定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按照精心设计、整体优化的原则,抓好教学文件、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实验实习设施与基地的建设。积极探索两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效办学体制,加强校企合作关系或通过组建机电一体化专业职教集团等形式,促进职业教育现代化进程。

四、以实践为导向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改革

(一)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机电一体化属于操作性和技术性都较强的专业,因此,要想实现以实践为导向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改革,就需要高校方面能够建设相关的校内实训基地,为本校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训条件,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工业机器人是当前的一项新型机器项目,其主要面对的是工业领域中的多关节机械手等相关机械装置。工业机器人能够依靠自身控制能力和动力自动实现各项功能。除此之外,它还能接受人类指挥,按照预先设置的程序进行操作。在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改革中,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也可以适当增加工业机器人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因此,高校方面应该建立校内的教学车间以及相关的实训教室,专门用于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实训基地的建设能够为课程体系的建设以及课程的开发提供重要的学习情境,也为学生提供重要的实践条件。学生能够在实训基地内真实接触到生产环境,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实际工作的真实感觉。除此之外,在实训基地进行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很多创造性思维都在操作的过程中出现,学生的综合性素质得到明显提升。

(二)创新教学模式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指导性地位,学生的学习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师教学方式的影响。因此,在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创新改革过程中,改变教学模式是一项重要措施。分层次阶梯式教学方法就是一种重要的创新教学模式,该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在实现不同阶段分类之后分别配置相应的教学内容和考核标准,要求学生依次完成各阶段任务,最后进行评定。这种创新性教学模式能够针对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采用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取得积极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中,教师可以实行分层次的阶梯式教学方式。首先,教师将实践教学分成四个不同阶段,并且针对每个阶段的内容设置相应的教学目标和考核指标。学生要在完成第一个阶段的学习并达到要求之后才能顺利进入下个阶段的学习。在这种分层式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设置的学习内容应该与实际生产的过程相连接,实际体现实践教学的重点。

(三)校企合作提供实践基地

很多企业为了能够更快解决人力资源的问题,和高校进行长期合作,学校为企业定向输送人才。因此,在进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过程中,为了能够为学生尽可能多地提供实训机会,学校和企业进行长期合作,共同为学生提供实践基地。一些工业为主的企业自身有专业的操作场地,如果学生能够在毕业之前进入企业操作基地进行实习,那么他们对于?C电一体化专业的认识将更加深刻,这不仅有利于学生自身操作技能的培养和发展,还有利于企业招收专业性人才。

篇6

关键词:高职;“教、学、做”一体化;系统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6-0153-03

高等职业教育是为企业培养生产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实现培养目标,各高职院校都在大力进行课程及教学改革,其中实行“教、学、做”一体化是被广大高职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所倡导的教学模式,是实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促进高职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措施。但仅将它作为一种手段和形式是远远不够的,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这一项系统工程中,必须以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为前提和根本,系统化地设计、实施教学方案,才能实现对学生知识、技能、素质等的培养,才能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一、“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概述

1.“教、学、做”一体化渊源。我们国家“教学做”合一的提出,源自中国教育家陶行知的教学理论。“做”是核心,主张在做上教,做上学。强调“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上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上说,做便是学。还要求“以教人者教己,在劳力上劳心”。2006年,教育部16号文件对“教、学、做”一体化、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这既是课程建设与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其实质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是教学与生产劳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切入点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2.“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内涵理解。“教、学、做”不是三件事,而是一件事,是实现推进深层次工学结合的探索与实践,“融‘教学做’为一体”主要内涵体现在“做中学”与“学中做”两个层面。“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旨在改变传统的课堂内的静态教学模式,是以案例、任务(或项目)等为科学合理的学习载体,通过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工作或任务的实施一气呵成。“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质是将教室与工作间融为一体,将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身临其境的氛围,在项目或任务(或案例)的完成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使专业理论知识、实践技能、素养养成有效地融为一体,内化成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因此做好教学设计,是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关键。不仅要做好课程的整体设计,而且要做好单元设计,更要做好每一次课的教学设计。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始终保持主动的求知求技的欲望,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目前高职院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设计缺乏系统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逻辑起点是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即专业培养目标,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中,专业建设的顶层设计滞后而导致课程教学计划、教材、课程标准与人才培养方案的一致性不够好。

2.教学目标的模糊。教学目标是教学的最终结果,它对教学具有具体的指导作用。但是,在现实教学中,教师常常忽视教学目标的存在、忽视对前续课程功能的延伸和对后续课程的支持作用,而一味地注重教学的细节,如内容、方法、学生的行为等。

3.“双师型”教师队伍不足。教师大部分来自普通高等学校,“双师型”教师偏少,理论型教师偏多,不少教师只会教不会做,实习指导教师严重不足;从企业中聘任的兼职教师数量不足。同时多数老师对教育理论排斥、对教学理论涉猎较少,在教学设计和实施中忽略了教育理论对教学的指导。

4.忽视学生心理、能力基础的分析。因为改革费时费心费力,教师多沿袭习惯的教学方式,不能针对学生的职业规划需求、学生心理特别是学习心理发生发展的规律设计教学,而导致教学效率不高。

5.教学内容处理的随意性。按照自己的兴趣、熟悉程度或研究方向增加或减少教学内容;不顾课程体系与结构,随意按照学生的意愿增加教学内容,不管课程标准及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增加或减少教学内容。

6.教学方法的“世袭”。大学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但是多数教师习惯于一种方法,特别是讲授法,而在具体方法的运用上,多数教师常常是“世袭”的,即他们以自己教育经历中某位或几位自己认为优秀的教师的教学为榜样,甚至在教学内容、体系与风格等方面都一味地模仿,忽略自己的理念与个性,忽视现在面对的教学对象的知、情、力等影响个人职业发展的因素。

7.教学评价不够完善。教学评价的制度和方式不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多数教师并未在教学开始之前就有客观、科学的标准确定下来,导致考试常常以某方面的因素、为了方便或偏好来实施。

三、“教、学、做”一体化系统设计的原理

1.何谓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师在对教学各因素及其关系把握的基础上,谋划教学的过程、环节及方法,进而得到教学的基本策略。其最为典型的表现是形成教学计划,包括课程整体设计、单元计划、课时计划(教案)。

2.“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设计的特征:①教学设计的目的在于帮助个体学习知识、锻炼技能、素养养成;②教学设计可以发生在教学内容、师生活动、环境、方法和手段等多个层面;③教学设计能极大地影响个人的发展;④教学设计应以系统化的方式进行。

3.“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其一是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职业教育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本来只就其学习观和教学方面讨论。其二是建构主义教学观的教学设计原则。①把所有的学习任务都置于为了满足岗位要求、能更有效地适应就业和发展;②教学目标应与学生学习情境中的目标相符合,教师呈现的问题或任务应使学生感到就是他们拟掌握的;③设计真实的任务。在教学中使用真实的任务或实践整合多重的内容或技能的载体;④理论知识传授与项目教学、能力培养做到一体化;⑤给予学生解决问题的自。教师应该刺激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自己解决问题。支持学生对所学内容与学习过程的反思,发展学生的自我控制的技能,成为独立的学习者。

4.系统教学设计观。加涅的系统设计教学观:即将教学看作一个系统,强调对其中多种因素的操纵,构成了如下流程:设置教学目标分析任务确定原有水平设计教学策略实施教学评估每个学生是否达到目标达到教学目标,终止教学;未达到目标提出成绩不良的原因并提出补救措施。

四、“教、学、做”一体化的系统设计的程序

根据系统教学设计的思想,作为大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遵循如下程序:

1.教学诊断。这个步骤主要是针对学生的需要(兼顾学生需要但决不盲从)及现有水平,分析学生的从属技能(新的教学需要学生掌握的技能)。

2.确定目标。专业培养目标作为教学设计的逻辑起点,一般指向学生的发展即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因此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注意:课时目标与课程目标的一致性和支撑性;目标应当包含知识、技能、素质等诸方面;目标应当具体可操作,目标的标准意义可测量。

3.处理教材。面对大学师生的学习和教学,教材仅仅是教学内容的资料文本,对教材的处理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补充其他资料;可以重新设计体系。但应注意教材对完成“教、学、做”一体的参考价值,要对教材进行逻辑分析和深刻理解。

4.开发教学策略选择教学方法。依据课程的性质和目标,贯彻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如项目教学法、抛锚式教学法、角色扮演、案例教学法、小组工作法等都是“教、学、做”一体化较好的使用方法。

5.创设学习情境。“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的实施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必须具备一系列的条件和环境才能运行,否则,事倍功半。比如以一个项目或一个产品的生产为载体的“教、学、做”一体化的完成需要教师、生产性实训室或车间、设备仪器、多媒体教学设备等教学资源和媒介。更重要的是软性学习情境的创设,创造学生主动、合作、创新的学习氛围。

6.考核评价。评价学生的学习应有一个较为客观的标准,考核要素要多元化。即根据专业及课程目标,应有涉及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细化的指标。考核标准需要在课程的整体设计中有较详细的方案,在教学开始之前确定下来。

7.改进。当一次教学结束后,要反思自己的教学,如教学理念如何?学生反响如何?自己对教学方案设计如何?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如何等,反思对于自己教学能力的提高意义重大。

五“教、学、做”一体化的实施

教师教学思想观念的转变是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和实施的关键。我院在示范校建设过程中通过师资队伍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等,有力地保障了课程改革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实施。首先,经过专业调研和行业企业人才需求调研分析,按照我院提出的“逆向分解、整合重构、正向实施、动态反馈、循环提升”的课程改革思路,构建了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制定了课程标准;改革人文素养课程,修订完善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其次,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一体化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教师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双师型”人才,更要具有创新等综合能力。第三,一体化教学的场地建设。实验实训条件是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必备条件。高职院校校内实践条件建设中应关注:①校内实践条件建设应遵循“生产性”的原则,尽可能和生产实际相一致,如仿真、模拟、生产工艺型等,有条件的院校应设置以生产产品为主的车间,只有这样,才能开展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工作。②实训岗位重在建成学习的工作岗位。实训岗位的设计,应针对职业技术领域岗位工作的典型工作任务,按照企业的生产规范、工艺流程、安全规范和质量要求进行安排。③环境氛围重在形成企业文化。在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论证期,我们学院就提出了实训条件建设和职场环境氛围建设齐头并进的“软”、“硬”并举的建设思路。学生身临其境,时时感受到企业文化的精华,刻刻体验着企业理念的浸润,耳濡目染,会不由自主地接受职业素质养成的潜性教育。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为我院的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同时在教学改革中也存在许多困难。还有待我们在深化教学改革过程中,不断探索和完善。在教学改革中,只有积极探索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律,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系统设计实施人才培养方案,才能培养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董刚,杨理连.在“教学做”一体化中实现深层次工学结合[J].中国高等教育,2009,(17).

[2]刘新春.加强师资队伍建没?摇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J].职教通讯,2004,(10).

[3]刘春生.职教课程改革目标取向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2).

[4]姚寿广.示范院校的内涵建设——理念支撑与设计建构[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篇7

【关键词】高职 机电类课程 理实一体 项目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1C-0043-02

高职教育的定位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更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转变高职教育课程建设理念和教学方式是大势所趋。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的改革是高职院校开展整体性教学改革的切入点。课程项目化是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下面是我院机电一体化专业主干课程机床电气控制系统安装调试课程实施任务驱动项目化教学设计的实践。

一、课程教学现状和改革的目的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能够从事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生产等工作。机床电气控制系统安装调试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在教学中需要综合应用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职业关键能力。然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先进行理论学习后进行实践操作,学生在学习理论时感觉抽象空洞、难以理解,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而实践时,实践指导教师和理论教师往往不是同一人,实践设备与理论内容也不尽相同,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无法达到能力培养的目的,也影响了学生对后续课程的学习效果以及将来就业的信心。为解决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高职机电类学生思想活跃、有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但缺乏抽象思维能力、喜欢动手但缺乏学习主动性的特点,教学团队尝试任务驱动的一体项目化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教学设计

(一)课程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是能够根据控制要求,通过不同途径获取信息,正确选用合适的控制元件;能够依据电气原理图,绘制相应的电气布局图和接线图,并按图实施;能够根据故障现象,运用合适的故障排除方法,排除常见的普通机床电气故障;依据简单控制要求,设计改造电路。知识目标是了解电气控制电路基本环节的工作原理;理解常见低压元器件选型的方法;熟记普通机床常见电气故障现象并理解常用故障排除方法;掌握电气原理图、电气布局图、电气接线图识图、绘图要领。素质目标是培养良好的安全生产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课程教学的改革思路

根据专业培养计划,本课程的教学实施前,学生已学习机械制造基础、电工电子技术、金工实训等专业基础课程,实施后将继续学习的专业骨干课程有自动化生产线调试安装、数控机床运行与维护、顶岗实习等。因此,本课程是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骨干课程之间的桥梁,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过去的教学方法是先进行理论学习后实践操作,理论与实践分离。由于高职学生理论基础比较薄弱,因而在学习理论时感觉枯燥抽象难懂,学得吃力,忘得更快。到实践环节,基本上又得重新学习一遍理论知识,教学效率和效果都比较差。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课程教学质量,更好地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关键能力是本课程实施项目化教学的出发点。

(三)项目设计

1.总体思路

围绕职业能力培养这个出发点,以培养专业核心技能为主线,构建本课程的内容体系。根据本课程对应的工作岗位的能力要求,基于行动导向组织教学,以项目为载体,将原课程知识点打散并重构于提炼的各个教学项目中;以任务驱动为原则选取教学内容,将相关的知识技能转化为具体的项目训练内容。确保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情境的一致性。机电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如图1所示。

学习性工作任务必须源于真实,在企业中这些任务最典型,被广泛使用到,能够呈现企业的工作内容和形式并具有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即计划、实施和工作成果的检查与评价。学生能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最大程度地获得课程相关专业知识。

机床电气控制系统安装调试课程项目设计及新旧内容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

2.典型项目设计举例

根据具体工作任务的不同,将原课程中四个章节内容分解到具体项目中。表2是项目1“电机基本运行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的子任务“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运行控制线路安装调试”的任务分解。

三、教学实施

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运行控制线路安装调试的教学设计如表3所示。

完成项目化教学方案设计后,下一步就是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手段和步骤来具体实施项目化教学。为保证项目化教学的实施效果,应把企业的实际工作状况尽可能引入课堂,在尽量真实的情境中,让学生进行角色体验。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第一步,项目导入。教师利用仿真软件展示任务完成后的效果,调动学生的兴趣,提出问题,布置项目任务。采取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

第二步,合理分组。对全班同学根据现有的设备数量进行分组,分组应注意搭配合理,使每个组别都有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利用优等生带动后进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每组设立一个组长,由组长负责分配任务并统筹管理本组项目完成的进度,分配任务时应让每位成员都充分参与到项目中,不能一人干,其余人看。

第三步,分析规划。由于学生之前对电动机点动、自锁的控制已经比较熟悉,可以提供必要的信息。各小组通过分组讨论,学习完成项目任务所需要的相关知识,选定完成项目的工作方法。依据电气原理图,绘制相应的电气布局图和接线图,编制元器件清单。教师审核把关,确保每个小组的电气系统图正确。

第四步,安装调试。各小组根据前面绘制的电气系统图,按元器件清单领取元器件,按图施工。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操作情况,给予相应的指导。采用情境教学法,工作岗位的布置模拟真实工作环境,劳动组织模拟真实工作氛围。

第五步,检查考核。教师对学生的完成项目进行通电试验并打分,评分标准在项目实施前就让每位学生都清楚,打分时要严格按照评分标准来进行,不能随意打分。

第六步,总结评价。学生分组讨论总结项目完成过程,教师集中逐一点评项目实施情况,对项目中出现的问题,要举一反三。

四、教学改革的效果

课程通过项目化教学改革,以实际工作任务驱动的教学项目为教学内容,做学一体化,符合机电类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能充分挖掘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克服了传统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弊端,教学效果明显改善。

总之,项目式教学法是当前职业教育中较理想的一种教学方法。高职机电类课程实践性较强,工作过程化特点明显,所以在高职机电类中开展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式教学是符合当前职业教育教学特点的。

【参考文献】

[1]戴仕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6)

[2]蒋庆斌,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5(22)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2JGB341)

篇8

关键词:成果转化;项目实训;创意集市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3-0246-01

“成果转化”近些年已成为了热词,在国家政策和网络新闻都会时常看到,这似乎离我们很近,却又显得很远。“成果转化”在大家的思维定势里被定义为了科技科研成果的转化,这是科研机构和研究型本科院校的事,对于高职院校在这方面就没有什么任务了,而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就更是没有多大关系,但事实是这样的吗,其实不然,特别是高职的艺术设计专业。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是文科性的专业,但它又具有理工科专业的特征。它所包括的专业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课程教学中会有大量项目实践的课程,这些课程就需要学生通过制作出或设计出一件完整的艺术作品或艺术设计产品来掌握相关的知识提高相应的能力而达到教学的目的。因此,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在项目实践学习过程中所做的实践训练都会形成完整的艺术设计作品,这种实践作品既是课程作业同时也是完整的学习成果,如果这种艺术设计作品放到艺术品市场或设计公司进行应用转化就是设计产品或者艺术品,而实现和其他市场存在的艺术设计产品或艺术作品的艺术价值与经济价值。但是这些具有相应价值的教学成果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识和及时地价值转化,往往在课程结束之后就把它们束之高阁,或者直接丢弃而使它们的价值大打折扣,这不尽浪费了大量的资源,也打消了学生的学习与创造积极性。由此看来,成果转化离我们高职并不遥远,从艺术设计专业来看更是大有市场,只是转化的内容不同,形式也不同,但它们的存在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学却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成果转化是指专业实践教学项目实训成果进行价值转化,这种成果是实践教学时的学生作品。对于这种成果转化在国内基本还是一片空白,在国外大多是以“创意集市”的方式实现。

“创意集市”指在特定场地展示、售卖个人原创手工作品的文化艺术活动。“创意市集”起源于英国,英文名称I-Mart,它包含双重意思,既代表Idea-Mart(点子市场),也代表I-Mart(我是艺术)参与者中既有实力创作大师,也有业余爱好人士①。他们拿着自己做出的东西去赶集,这就是城市创意集市的由来。 市集上的创意作品唯一的要求就是原创,设计题材多种多样。有些是大学生手工制作的造型奇特古怪的布艺玩具、彩绘T恤、手绘鞋,有些是设计包装精巧的记事本或家居装饰品,也有想象不到的新奇设计。这些类型实际也都属于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实践教学的项目,在项目实训课程中都可以采用这些项目进行项目实训。

这在我国台湾地区的艺术设计类高职院校也较为常见,一般到了周末,居住在高职艺术类学校附近的居民会象赶集一样地来到学校,他们会来到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训工作室或者艺术教室。这时艺术设计工作室或者教室会摆满了学生的艺术设计作品,以供前来购买作品的人群选择,而实现作品价值的转化。由此可见,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实践性成果完全有转化的可能,并从学生积极性和受众购买行为来看,这种成果转化对于高职艺术设计教育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性成果转化填补了高职艺术专业学生成果转化的空白,它具有一种深远的社会意义。首先它拓展了成果转化的内涵,成果转化并不是是一件高不可攀的事,把科研成果转化拓展到了实践成果转化,是一种全新的成果转化观,这也会提高高职教育的社会认同,同时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高职教育与本科院校的区别就在于,本科院校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主,他们的成果往往是科研项目成果,而高职教育却主要是实践型教育,这种教育的成果当然也就是实践项目成果,象艺术设计专业的艺术设计作品、工艺品等就是实践项目成果,这种成果的价值其实也和科研成果一样,独创性越高它所具有的价值就越高,当然在评估这种成果价值时除考察其创意外还应考察其具体实践时的实践制作水平也就是高职教育所特有的技术应用能力了。而这种评估往往就通过具体的转化过程形成,通过转化过程,成果提供方和成果接受方会通过一个合理的价格反应出成果的价值,因此这种成果转化形式有利于新的成果观形成,并且使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看到他们学习成果的价值。

二、实训成果转化能有效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通过实训成果转化把学生在实训项目中的创新实践成果转化为具有经济价值的产品,使学生能看到学科实际的经济效益和成果的价值,让高职艺术专业的学生在课堂上就能看到他们的价值、创造能力,这有利于激发高职艺术设计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创新能力,提升项目实训教学效果,达到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的目的。成果转化的成功,使学生看到了学习和创造的价值,通过转化所获得的报酬既是对他们学习的肯定,也会刺激他们的创造力;另一方面,通过转化过程,他们加强与受众的交流,这既可以锻炼他们的交流沟通能边和表答水平,也通过这种交流直接了解了市场受众对他们实践内容的要求和需求,这比间接来自于书本与教师认知有着更深的印象。从而更加明确让学生看到了具体而多变的市场需求,使学生的学习将更具有针对性和主动性,这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积累创新实践经验,提高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拓展职业发展空间,从而适应国内外设计职业环境的变化,而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一致的目标。因此,这种成果转化完全符合高职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也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

三、实训成果转化能实现资源合理利用,通过成果实训成果转化实现成果的转化,实训作品不再是屯积或丢弃,这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有利于实现教育成果价值体现的最大化和教学资源的补充。学生和工作室通过服务平台转化后所得的经济补偿可以补充学习工具和材料,形成一种良性的教学资源循环。在以往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实训成果没能转化,只有优秀的作品为了鼓励学生和给下届学生参考而留校保存,但大部分的作品都糟到了丢弃。而学生在项目实训时却会投入大量的实训材料成本,这种成果因不转化而至使这种成本大大浪费,如果这种成果通过转化,把它们的价值通过具体的货币反映出来,不仅使实训成本得到回收,而且可以为今后的实训提供更好的条件,达到资源的循环利用。

四、实训成果转化能促进带动文化产业发展,部分作品通过成果实训成果转化实现成果的转化,可以转化成为规模性的生产,创造出更大的经济价值,进而带动地方的文化产业的发展。美术设计实践成果虽然有一些不可复制性的作品,但象动漫游戏中的角色设计等作品就可以衍生出很多相类似的产品,而可以形成规模性的生产。这种规模生产的形成就可以形成产业链,这样不仅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可以去生产实践,而且因为设计的完成,具体简单的重复劳动就可以培训更多的底层劳动力去进行规模生产,而达到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目标。

五、实训成果转化能促进高校向周边进行文化渗透,高校不仅是培养人才的场所,更是一种文化的集中与沉淀,是一个巨大的文化场。这个文化场也是一个巨大的文化资源,如果这个文化资源不能与周边进行交流就是一种资源的浪费,而这种实训成果的交换就是一种很好的交流方式,这种形式和其他文化活动相比,它是以一种生活状态进行的,它具有特有的亲切感和随意性,并表现出独特的创意文化特色。因此,通过成果实训成果转化实现成果的转化,有利于加强教学与社会的联系,使更多的人能得到艺术的审美享受,而达到较高品味文化艺术的传播与推广,而达到实现高校文化圈的目标,让高校文化提升周边文化艺术水平,使这种文化场发挥他应有的作用。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对人才培养是要求为社会和市场输出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并具有创新能力的实践型人才,对于这种人才的培养需要通过大量的项目实训学习,这种项目实训都会以作品的形式完成。它们都具有相应的经济与社会价值,这种价值的的有效利用就是成果的转化,这种转化不仅可以提高人才培养水平而且会带来更多的社会意义,因此,在新的高职教育环境中,如何转化实训成果对高职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篇9

  化学老师工作总结1

  本学期我担任初三(3)、(7)、(9)班的化学教学,由于刚教书肯定存在着不足,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不敢放松,踏踏实实地做好我的工作。在这过程中不断地摸索着,也有些感触,现将本学期的心得总结如下:

  一、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拼命赶进度不可取

  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的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降低落后面。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化学科学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对化学知识及规律的拥有欲以及将所知化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造福人类的动机,才可能激发创新潜能,才可能产生创新欲望。但这种好奇与兴趣是本能的、不稳定的认识倾向,还应激发社会性动机使之成为主导动机,方才起着持久、稳定、强有力的动力和维持、调控作用。如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思激趣;理论联系实际,讲解化学在尖端科技工农业生产、环境保护、日常生活中的巨大作用;讲述结晶牛胰岛素的合成,侯德榜制碱法等化学史激发学生为祖国富强而发奋学习的社会性动机等。另外,化学教师良好的教师形象;生动、准确的讲授;热情真诚的`关心鼓励;幽默大方的举止等因素在培养和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机也起着不可忽视的情感作用。

  二、加强教学理论学习,练好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在教育教学方面,我努力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提高教学水平。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1、课前准备:备好课。

  ①认真学习贯彻教学大纲,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措施。

  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学、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2、课堂上的情况。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课外作业,减轻学生的负担。

  3、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初中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有的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帮助整理衣服。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

  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都努力去听其他老师的课,以向他们学习好的教育理论、方法,弥补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上课时务求每一课都上得生动、活泼、高效,力争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耐心对待每一个学生提出的问题。

  三、突出化学学科特征,更好地发挥实验的教育功能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在教学中尽量上好每一节化学实验课。

  根据本校的实验设备条件,我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做的实验,或调换一些实验,或适当做一些选做实验。同时鼓励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些家庭小实验,以进一步激励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探究精神。我还严格要求学生,具体指导他们逐步达到能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并得出正确的结论。

  实验教学要求培养学生发展性学力,兼顾创造性学力的培养,并发展学生喜欢化、赞赏化学的个性。所以,可利用新教材中的学生实验和研究性课题。多开展一些有趣的小实验,以及家庭小实验,化学实验的教学和活动形式必须更多样和多元化,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

  四、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拓宽学生的视野

  化学科学与生产、生活以及科技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例如,“化学与生活”模块以日常生活中的化学问题为线索,介绍化学知识及其应用。在教学中要联系化学在健康、环境、材料等方面的应用,创设生动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通过调查、讨论、咨询等多种方式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理解和处理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通过几个月的学习,发现自己要学习的地方还很多,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钻研,不断地反思,争取取得更大的进步。

  化学老师工作总结2

  一学期来,在学校各位领导和老师的热心支持和帮助下,本人认真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积极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等方面做了一定的努力。下面我把这一学期的工作做简要的汇报总结。

  一、师德表现

  平时积极参加全校教职工大会,认真学习学校下达的上级文件,关心国内外大事,注重政治理论的学习。配合组里搞好教研活动。每周按时参加升旗仪式,从不缺勤。服从安排,人际关系融洽。

  二、教育教学情况

  本人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在教学工作中,我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深入细致的备好每一节课。在备课中,我认真研究教材,力求准确把握难重点,难点。并注重参阅各种杂志,制定符合金山桥开发区中学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形式。注意弱化难点强调重点。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提高教学水平。

  2、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上课时注重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发散学生的思维,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的严谨性及逻辑性,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保证每一节课的质量。

  3、认真及时批改作业,注意听取学生的意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辅导。

  4、坚持听课,注意学习组里老师的教学经验,努力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本学期平均每周听课二到三节,尤其是在市一中参加的省优质课的评比对自己的教学促进很大,使我了解了现在物理教学的动向和发展趋势。平时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5、注重教育理论的学习,并注意把一些先进的理论应用于课堂,做到学有所用。通过开公开课,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但也使我意识到了自己在教学方面的不足之处,从而更促进了化学教学。

  三、遵守纪律方面

  本人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有事主动请假。在工作中,尊敬领导、团结同事,能正确处理好与领导同事之间的关系。平时,勤俭节约、任劳任怨、对人真诚、热爱学生、人际关系和谐融洽,从不闹无原则的纠纷,处处以一名人民教师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毫不松懈地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四、成绩和不足

  加强与各任课老师的合作,团结共进,精诚协作,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两个班的化学成绩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不少学生的成绩大幅度提高,但还需进一步提高,打算在教学上下功夫,努力使班级学生的成绩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进步。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

  一份春华,一份秋实,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汗水和泪水,然而我收获的却是那一份份充实,那沉甸甸的情感。我用我的心去教诲我的学生,我用我的情去培育我的学生,我无愧于我心,我无悔于我的事业。让我把一生矢志教育的心愿化为热爱学生的一团火,将自己最珍贵的爱奉献给孩子们,相信今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一定能盛开绚丽的花朵。

    化学老师工作总结3

  本学年度,我担任高一化学教学,兼xx班付班主任,兼高一化学备课组组长,化学科组长。现在就高一化学备课组和科组建设中,本人的工作作一个小结。

  高一化学备课组是一个充满活力的集体。高一化学备课组成员由詹海东和刘莹老师、孔毅英老师组成。高一化学备课组,是一个团结奋进的备课组,各成员间通力合作,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受到学校领导的肯定和学生的一致好评。现简单总结如下:

  一、有计划的安排高一第一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

  新学期开课的第一天,备课组进行了第一次活动。该次活动的主题是制定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及讨论如何响应学校的号召,开展主体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活动。

  一个完整完善的工作计划,能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完满完成,所以一定要加以十二分的重视,并要努力做到保质保量完成。高中化学新教材第一册共分七章,第一学期完成前四章内容的教学,中段考到第二章。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坚持每周一次的关于教学工作情况总结的备课组活动,发现情况,及时讨论及时解决。

  二、定时进行备课组活动,解决有关问题

  高一化学备课组,做到了:每个教学环节、每个教案都能在讨论中确定;备课组每周一次大的活动,内容包括有关教学进度的安排、疑难问题的分析讨论研究,化学教学的最新动态、化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等。一般每次备课组活动都有专人主要负责发言,时间为二节课。经过精心的准备,每次的备课组活动都能解决一到几个相关的问题,各备课组成员的教学研究水平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

  三、积极抓好日常的教学工作程序,确保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

  按照学校的要求,积极认真地做好课前的备课资料的搜集工作,然后集体备课,制作成教学课件后共享,全备课组共用。一般要求每人轮流制作,一人一节,上课前两至三天完成。每位教师的电教课比例都在90%以上。每周至少两次的学生作业,要求全批全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在班上评讲,及时反馈;每章至少一次的学生实验,要求全体学生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课后认真书写实验报告;每章至少一份的课外练习题,要求要有一定的知识覆盖面,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每章由专人负责出题;每章一次的测验题,也由专人负责出题,并要达到一定的预期效果。

  四、积极参加教学改革工作,使学校的教研水平向更高处推进

  本学期学校推行了多种的教学模式,要使学生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来,更好地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更自主地学习,学会学习的方法。本学期分别安排了詹海东老师的名师示范公开课、中段考复习公开课,刘莹老师的新教师上岗公开课。都能积极响应学校教学改革的要求,充分利用网上资源,使用启发式教学,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高一化学备课组,充分发挥每个备课组成员的聪明才智和力量,使高一化学的教学任务如期完成,并得到了学校领导和学生的一致好评和肯定。高一化学备课组,会再接再厉,创造更辉煌的成绩。

  五、以老带新,互相促进,互相提高。

  刘莹老师是刚毕业的老师,是学校安排给我的“帮带”对象。她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多听老教师的课,多虚心请教老教师。###老师在一学期中听课共计有53节以上,既有高一的,也有高二和高三的老师的课。刘莹老师在教学中不断成长,迅速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

  六、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化学意识

篇10

【关键词】 投入 角度教学法 问卷调查 临床医学专业 基础化学 教学质量

基础化学是高等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学时有限的条件下,对教师和学生的压力较大。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几年来我全身心投入并采用以角度教学法(即对同一问题从多角度多方面多方位进行思考探讨的教学方法)为主的多种教学法的交叉运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一点认识和体会。

1 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当中去,是教师获得学生尊重和爱戴的关键所在

我把教学当成最大的乐趣,并义无反顾地投入了巨大的精力。教师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去,既是尊重学生的根本体现,也是获得学生尊重的关键所在,学生将这种对教师的信任和尊重转移到所学知识的兴趣和信心上。教师付出的劳动越多,代价越高,说明对学生就越尊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也就越高。从2003年起,我通过自己设计的调查表来收集完全量化的反馈资料,该调查表由“教学态度与教学热情”等23项指标构成,每个指标分五个等级:很满意(5分)、满意(4分)、一般(3分)、不满意(2分)、很不满意(1分)。表格后附书面征求意见及建议,以便让学生提供更具体的看法和意见。每年上完《基础化学》课后向学生发放问卷调查表,学生以无记名方式填表评价。由于我在教学实践中付出了劳动,因而获得了学生较高的评价及普遍的尊敬和爱戴。自己连续两年来对临床医学本科2003级7班和8班,2004级1班和2班共221人所作的调查结果显示,同学们对自己教学态度和热情认为很满意的占95.63%,满意的占4.37%,而认为一般的、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的各占0%。对自己总评价认为很满意的占79.79%,满意的占20.21%(见表1)。同学们评议说,“黄老师是一位具有现代气息的高素质教师”“自读书以来遇到的最好的老师”“教学责任心极强,对教学的负责和热情几乎到了‘疯狂’的地步”“是一位十分优秀的教师”“敬业精神很强烈”“对教学倾心投入”。自己的教学工作也得到了学院有关领导的首肯和许多教师的称赞,2004年被学院评为首届右江民族医学院模范教师。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对教学理论的探索,自己不但在教学上更加走向成熟,而且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同学们在给我的书面评价意见中说,“枯燥难懂的内容经过黄老师的组织、分析,就变得通俗易懂了”“你让枯燥的化学变得异常丰富”“讲课很有吸引力”。 表1 2003年与2OO4年临床医学本科生对23项教学效果指标

2 多种教学法的灵活交叉运用,生动活泼,是学生最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

在备课阶段,我阅读了大量的相关参考书,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我在备课时就准备好一些幽默的词句和一些有趣的事例,力求讲课生动,富有趣味性和吸引力。从同学们书面反映的信息看,他们给予了较高的评价。他们认为,“教学水平高”“授课一流”“讲课棒极了”“都喜欢听您讲课并认为能听您讲课是一种快乐”“课堂气氛活跃,有幽默感,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很想听这门课”。同学们还认为该教学法具有启发性,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把抽象的记忆化为具体的记忆,机械记忆即强记对某些内容有时是必要的,但容易遗忘。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这就是逻辑记忆,尽可能将抽象的记忆化为具体的、有趣的、生动的记忆[1]。例如,运用手势演示,形象地传授知识,以便加强学生的立体概念,大大有利于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教师在课堂上边讲边作手势,逼真地显现形态和结构,有时可使学生终身难忘。笔者在讲乙二胺四乙酸的结构时这样比喻:整个分子就好象一个人,其中乙二胺如同人的身体,一端N上的两个乙酸基如同人的两只手、另一端N上的两个乙酸基如同人的两条腿。整个分子结构就好象一个人正在做游泳时蛙泳的姿态,学生们听了哄堂大笑,但笑过之后对所讲的乙二胺四乙酸的结构印象极为深刻,并留下永久性的回味。

3

结合教学开展科研并通过科研充实和促进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有时可为科研立题提供线索。而通过科研工作,教师需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这就使得教师进一步开拓眼界,丰富自己的学识,从而为讲好自己的专业课打下更为深厚的基础。几年来,我积极进行教学科研活动,写出了《谈备课》《谈科学方法论在医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如何上好医用化学课的一点体会》《提高药学专业化学实验教学质量方法初探》《民族医学院校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全身心投入,提高基础化学教学质量》等,其中,《谈科学方法论在医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获广西优秀高教科研成果三等奖和学院优秀科技成果奖,所发表的论著和成果有的在社会上有较大影响,得到区内、国内本学科专家的高度肯定,认为在医学化学的应用、探索和教学方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对我区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并被国内同行认可,引起同行专家注意并认为有应用参考价值。2004年我参加学校理论课教学竞赛并荣获二等奖。

此外,学生参与科研活动是医用化学实验训练的继续和延伸,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2]。现在我们试点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即高级职称以上的教师可以面向全校招收一定数量品学兼优的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我们化学专业导师组,均招收一定数量的品学兼优的本科生。同时,近年来,我承担国家级、自治区级、厅级和校级科研课题多项,有一定的经费,利用这一优势,我们积极吸收被录取的优秀本科生在课余时间参加科研实验。通过文献查阅、设计方案、实验研究、撰写论文等探索性工作,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几年来,学生参与撰写和发表了科学研究论文20篇[3]。学生通过参与科研活动,使科学实验研究能力得到前所未有的大幅度提高,有多篇学生的科研论文在广西大学生化学论文及设计竞赛中获奖。开展大学生的科研活动,培养了大学生的医用化学实验兴趣,反过来又促使大学生重视医用化学实验课而认真学好,同时对教师的实验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力地促进了医用化学实验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学和科研相结合,还使教师在科研活动中能面向本学科前沿领域,获得最新信息,丰富教学内容,反过来又能在教学中充实自己的理论基础,在科研工作中有更广阔的思路,从而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质量。学生通过参与科研活动,锻炼了科学思维,启发了创新意识,培养了初步的科研能力。表2 2003年与2004年学生对“作风严谨,教书育人”指标的评

4 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提高教育效果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化学史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科学思想方法和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我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教书育人,深受学生欢迎。同学们这样评价:“教学中注重渗透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对学生影响很大”、“不但教给我们知识,还教给我们学习和做人的道理”、“是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典范。”从表2的反馈信息更能看出我的教书育人的突出成绩,优良率(很满意+满意)高达97.74%。

联系医用化学教学内容,进行有趣的思想品德教育。结合医用化学教学的具体内容,在教学中常以故事的形式,通过介绍化学家的成就和思想,以此来感染激励学生。例如,在讲授电离学说时,讲道:瑞典化学家阿累尼乌斯年青时提出了电离理论,但被当时瑞典社会斥之为“荒唐的小学生”,他在国内得不到支持后很苦闷,后来投书国外诸多名家,觅求知音,其中有门捷列夫、迈尔等。出乎意料的是有的是冷淡的回答,有的竟如石沉大海。最后,由于奥斯特瓦尔德和范特荷莆的热情支持和崇高威望,终于使电离理论闻名遐尔,人们几乎全部接受了这一理论。阿累尼乌斯也因此而获得1903年的诺贝尔化学奖。阿累尼乌斯曾拒绝应聘到国外当教授,甘愿回国到斯德哥尔摩当讲师,后来当了教授、大学校长和诺贝尔研究所的所长[4]。通过这个小故事,教育学生学习阿累尼乌斯勇于探索科学真理,坚定信念和不怕冷嘲热讽及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5

通过分析教学效果反馈信息来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

我非常注重通过在每次课中、课后及时收集和分析教学效果反馈信息,对量化资料的分析主要包括:①指标得分排序。将23项指标按得分大小排队,以了解本次授课最值得发扬的地方和特别需要注意克服的地方。同时,通过对各年指标顺位的变化了解自己教学能力方面的变化情况。如“板书简明、整齐”指标多年常排在最后一位,从而为自己指明了最薄弱的环节。②各指标各评价等级的人数及构成,即对各指标满意的程度。通过对不同年份同一指标各评议等级人数的差异作秩和检验,可以知道自己教学上某个方面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

6

结束语

实践证明,我在教学法的研究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教学效果显著。但是,教学是一门艺术,只有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总结,才能不断地提高。我决心更加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到更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陆海峰,黄锁义.浅谈提高医用化学课教学质量[J].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2,24(4):630.

[2] 巫光宏,何 平,詹福建,等.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22(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