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反思总结范文
时间:2024-02-26 17:53: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化学实验反思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实验教学物理化学实验素质教育物理化学实验是化学、化工、生物、环境、材料、冶金等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实验课,与物理化学和结构化学等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又是一门独立的、实践性和技术性很强的课程,是培养学生基本素质和科研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实验是化学的灵魂,同样,物理化学实验是物理化学科学的灵魂,它有助于学生理解相关的物理化学理论知识、掌握基本的物理化学实验技术和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因此,应充分认识物理化学化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努力实践教学实验的“三步曲”,开展好物理化学实验的创新性教学工作,服务于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
一、精心准备,做好物理化学实验的教学设计
和理论教学一样,要上好物理化学实验,也得从实验准备开始。物理化学实验不仅要求教师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求教师掌握相关的实验技能,了解实验与理论的关系,熟悉实验需要的仪器设备、试剂材料,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第一,结合具体实验,钻研实验内容,理解实验原理,明确实验目的,制定教学方案。根据实验教学内容和目标,选择最佳的教学形式,以实验指导书为基础,联系自己的实践经验,针对实验的难点和重点,设计难易适度的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引导学生实验的自主性,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创新意识,让学生有所思考、有所收获。
第二,熟悉实验中的仪器设备。阅读仪器设备的说明书,根据操作规程、按照教学实验要求进行调试,熟练掌握仪器设备的性能参数、构造、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特别留意仪器在实验中最容易出现的故障。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引导学生操作仪器,遇到仪器故障时才会不慌不忙,分析故障原因,引导学生排除故障。
第三,自己试做教学实验的每一项内容。预做实验,可以弄清楚实验的整体情况,了解仪器设备的性能、参数,熟悉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现象和结果;可以检查实验室的准备工作情况,在开展教学实验前解决发现的问题。只有自己心知肚明,在实验教学时才能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科学求实的实验品格,指导学生完成每一个实验环节,分析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给出合理的解释。
二、以人为本,开展物理化学实验的教学过程
物理化学实验的现有教学过程,多采用“抱着走”的教学方式,学生“按方抓药”、被动接受,不能达到物理化学实验应有的教学目标。在提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今天,应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去体会“发现―思考―创新”的创造规律,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把“要我做”变成“我要做”。
一是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对于学生,在做实验前进行预习是“家常便饭”,往往流于形式。只有注意检查学生的实验预习情况,给予适当的评价,才能引导学生自觉养成实验前做好预习工作的好习惯,避免在实验教学中发生“一问三不知”的情况,减少学生的依赖心理,促使学生为做好实验而主动进行充分的准备。
二是采用参与式、启发式、引导式教学方法。讲解实验教学内容时,注意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参与、互动中明确实验目的,了解实验内容,掌握实验原理,熟悉实验步骤。学生实验时,加强巡视和辅导,不能事事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要让学生在实验中自己感受、探索、查明问题的关键所在,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让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实验和理论分析等环节,自己解决问题。
三是注重实验卫生和安全。安全无小事,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关注实验中安全注意事项,教学时给予必要的提醒。保持实验台面、地面的干净卫生,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实验操作,将废物、废液放入指定的容器,实验后复原实验物品,关好门、窗、水、电,避免造成污染或引发事故。
三、总结评价,进行物理化学实验的教学反思
如果仅有实验教学前精心准备的教学设计和实验教学中以人为本的教学过程,并不能真正开展好物理化学实验的教学工作,服务于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教师和学生还应在实验教学后做认真的总结和评价,教师进行实验教学反思,评价学生的实验;学生进行实验学习反思,评价教师的教学,从而实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为改进、创新和完善物理化学实验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首先,督促学生按时完成并提交一份规范的实验报告。学生不能止步于实际动手实践,而要对自己的实验进行回顾和总结,对实验过程进行真实的陈述,对实验现象进行客观的解释,对实验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在训练语言表达能力、检验知识运用能力、提高分析问题能力的同时,实现科学素养的培养,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变和升华。
其次,仔细批改实验报告,全面评价,客观打分。改变传统偏重于实验结果的评价方法,注重对实验报告的全面评价,从实验报告规范、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用品、实验过程与记录、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实验思考题、实验总结与态度等方面,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实验报告和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实验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最后,及时总结实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持续改进实验教学工作。教师不能满足于完成实验教学或评完实验报告,而要通过回顾教学过程、评阅实验报告,发现和总结实验预习、实验讲解、动手实验、实验报告中存在的问题,认真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和同事的教学建议,仔细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全面改进物理化学实验的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1]崔学桂,张树永,李建平.培养学生创新、综合思维能力是大学化学实验课的中心任务[J].实验室技术与管理,2003,20(2):120-124.
[2]陈永宝,徐庆辉,夏定国.自主学习型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设计[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21):84-85.
[3]邓立志,侯安新,席美云.关于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大学化学,2006,21(4):25-27.44.
[4]钱维兰,叶亚平,顾聪.浅谈物理化学实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6):100-101.118.
[5]王春玲,孙尔康.大学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J].实验室技术与管理,2011,28(10):27-30.
[6]陈永宝.对基础课教学实验室开放的思考[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5,(35):134-136.
[7]王旭珍,贾翠英,王新平.以学生为中心,构建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新体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11):20-23.
篇2
一、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学生创造、探究知识的源泉,只有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够有效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实际的高中化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微课则是通过声音、文字、图片等形式来为学生展现所学知识,将微课科学有效地应用到高中化学教学中,可以将抽象、逻辑的化学理论知识转化为形象、生动、简单的知识,进而降低学生学习化学的难度。同时,微课的应用还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化学学习效率。
2.微课时间较短,容易吸收
微课的教学内容一般被要求在10分钟内完成。其要求在10分钟内完成主要是因为在课堂教学的45分钟里,前10分钟最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集中精力上课,同时前10分钟内学生的记忆力、思维、逻辑能力等都是最佳。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有效应用微课,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助于学生吸收新知识和巩固旧知识。
3.提升化学实验的准确性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有效应用微课,不仅能够模拟有关的化学实验,将错误的化学步骤和方法展现出来,警告学生,加深学生的记忆,进而帮助学生学习化学和提高化学实验应用和认识的准确性。同时,通过微课教学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探究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只有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1.有针对性地应用微课
微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的主要对象是具有较高的危险性、实验现象不明显和没有可实操作性的化学实验教学。针对一些危险性不大、实验现象较为明显的化学实验不该应用微课,应该要求教师和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进而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该有效、科学、合理、具有针对性地应用微课,替学生演示高难度的化学实验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合作能力、逻辑能力、观察能力等综合能力,还能够以最直观的效果将所学知识展现在学生面前,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如,在讲授有关环境污染的物质时,只有让学生闻过二氧化硫的气味之后,才能够真正体会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复习旧知识,导入新知识
众所周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实际学习情况,并结合班级学生的情况来为学生制作一些复习的微课视频,让学生下载进行观看,巩固其所学知识。同时,高中化学教师在制作微课视频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将旧知识与新知识相结合,创设出一种新颖、独特的教学方式,进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课后复习和课前预习做好充分准备,进而使高中化学课堂能够有效开展。如,在讲解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过滤、蒸发等初中所学知识制作成微课视频,以便于学生回忆所学知识和对其能够有效应用和掌握。进而为学生学习蒸馏和提纯的方法提供一个学习的方向,这样既节约了学生学习和课堂教学的时间,又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篇3
化学教师要对原有的实验内容进行认真剖析,并适当进行扩展和补充,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适时创设问题情境,扩展化学实验的内容,优化实验的演示过程,重视实验现象和结论的分析,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积极分析和总结,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以便取得更大的实验教学效果。
二、适时适度利用教学辅助工具———多媒体,提高教学效率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许多实验不适宜由教师现场为学生展示,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形象逼真、声光影相结合的特点,为学生展示生动、形象的实验过程,使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实验的过程,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此外,多媒体可以为学生放慢实验的过程,让学生清晰地看清楚实验中的各种反应情况,不仅有助于提高化学实验教学效率,而且有助于学生掌握各种化学实验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
三、重视化学实验和实际生活的联系
化学是最贴近生活的一门学科,我们在身边就可以发现许多化学实验。因此,教师要重视化学实验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将许多化学知识融入日常生活中,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印证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并将化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且有助于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的化学知识,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化学能力,达到化学实验教学的目的,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四、注重课堂互动,活跃化学实验教学氛围
在化学实验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强化课堂互动,营造良好、宽松、活跃的化学实验教学氛围,使学生可以在这样的氛围中积极动脑,勇于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能够积极参与化学实验的设计、操作、分析和总结。这样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而且可以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化学实验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轻松学习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操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五、完善化学实验教学评价体系
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激励和诊断的作用,多关注学生学习化学的态度和学习过程,不能仅评价学生的成绩,而忽视对学生的价值观、情感态度的评价。要对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善于解决问题的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对学生存在的不足之处及时指出来,并帮助学生不断完善。此外,化学教师不仅要发挥教师评价的作用,还要发挥学生自身评价的作用,注重学生自评和互评的作用,让学生学会在自我反思、评价他人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在化学实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够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进,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素质和科学素养素质,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六、结语
篇4
关键词: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思考
文章编号:1008-0546(2012)07-0043-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07.019
目前,笔者听了一位青年教师给高一新生上的实验课《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感触良多。该校为三星级学校,生源比较一般,但据说很多学生在初中很少真正做过化学实验。该课在实验室进行,开始,教师做了演示实验,并且强调了实验的操作要点,以及在实验室做实验时的各种注意事项,然后进行学生实验。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
(1)不遵守实验室纪律,吵闹声较大;
(2)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因害怕而不敢操作,呆在一边袖手旁观,其中女同学居多;
(3)部分学生想做但不知道做什么、该如何动手,茫然无所适从;
(4)大部分学生操作不熟练,不讲科学性,不懂实验规则,以习惯性动作代替科学性操作;
(5)对实验数据的处理不当,两个实验数据之间的误差较大;
(6)实验时药品浪费严重。
课后,笔者对此作了深入的思考,本节课除了教师准备安排、组织及临场控制能力有所欠缺,教师对学生的基础了解、把握不够之外,作为三星级的高一学生如此的实验素质,作为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学科的学生如此的实验能力,足以说明中学化学的实验教学开设的低位水平。笔者分析其中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中学阶段化学实验教学未得到应有重视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就开始强调素质教育并逐步实施,但从目前情况看,受中、高考指挥棒的制约,素质教育的实施出现偏差,诸多学校把中、高考的成绩作为学校评比争优的一张王牌,学校也把成绩作为老师评优评先的条件和晋升职称的门槛,在这种大形势和现实的压力下,中学化学教师不得不把实验课让位于“实战课、理论课”,实验课的不断压缩使得学生动手做实验的机会很少,使得最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兴趣的化学实验也引不起学生的重视,致使各种必须掌握的实验技能掌握不够、各种良好习惯没能养成。
二、教师化学实验教学的理念未能及时更新
在新时代和新课改的背景下,教育教学需要科研型教师和不断进行课堂改革的教师。但是许多教师,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大都没有从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走出来,所以在教学中传统的教育模式仍然占主要地位,一支粉笔,一本书,三尺讲台,就能上好一节课,不需要花架子。他们一般只重视理论,重视学生会不会解题,忽视学生化学实验的操作;重视学生成绩考的好不好,不注重过程和能力。现在化学课时有限,为了进度和成绩,很多老师宁愿在黑板上讲实验,舍不得花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实验,他们认为这是浪费时间,有这些时间,不如多讲一些习题更加实惠。偶尔做些实验,教师在实验中成了“魔术表演者”或者“讲解员”,学生成了观众,只是盲目的带着好奇心去观看。学生对实验仅仅停留在听觉和视觉上的享受上,而未真正得到思维的锻炼与实验技能的提高,未真正体验到实验过程中那种快乐。以上做法充分体现了教师在教学中狭隘的功利主义,严重忽视了化学学科的特点和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发挥。
三、学生对实验在化学学习中作用认识不足
当今社会朝气蓬勃,生机无限,但由于某些不良风气的影响,有些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等发生了很大变化,从而影响他们学习的态度,大致有以下几种:①学生自己不愿意学习,而是在家庭和老师的强迫下进行学习。②学习没有目标和兴趣,不想也不会主动去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③把学习简单地看成是升入高一级学校的敲门砖,为了升学而学习。这些对学习不利的态度直接影响了他们对化学实验课的不当认知。他们或认为实验课不是课,与活动课一样,上与不上无所谓;或认为实验课就是书本上理论的再现,只要把理论搞清楚就行了;或认为化学实验危险,那些化学物质气味难闻,甚至有毒,不愿接近或触碰它们;或认为实验课虽然有趣但也仅仅是玩玩而已,而不能真正懂得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价值与作用等等,这些偏颇的现象直接导致了学生的实验能力的低下。
当今社会,需要具有综合能力的人才。而化学实验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作为高中化学老师应该在现有的条件下,加强实验教学,尽可能去弥补初中阶段化学实验教学的不足,尽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重审化学实验教学的价值
作为化学教师,首先应该在思想上重视实验,重审化学实验教学的价值。实验是化学学科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一方面要让学生懂得化学学科的知识是前人在大量实验基础上获取的,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懂得化学实验既能帮助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又能提高动手、观察、分析、综合等多种能力,为持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夯实基础。实验是化学的基础与灵魂,是学习目的更是手段。没有实验,就没有化学,更没有化学学科的发展;没有实验,化学学科也就缺乏其应有的魅力,失去锻炼和培育学生多维能力,提升科学素养的机会。
二、着力培养学生化学实验能力
学生实验能力是在完成实验过程中所应具备的各种能力的总和。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可以通过“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良好的实验习惯的养成、实验探索创新的引导和实验反思水平的提高”等途径加以培育。
1.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
由于高一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他们的实验能力参差不齐,实验操作也不规范。因此,高一第一学期开学初,教师要尽量安排课时,开设基本实验操作训练课,通过强化训练,使学生人人过关,为以后的学生实验打下良好的基础。
2.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为了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引导学生做实验时必须做到:①实验中要遵守实验室的纪律;②实验前先预习,做到心中有数;③实验时与同学积极配合,仔细观察,勤于记录;④节约实验药品,懂得爱护实验器材等。为了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应实施有效的相互监督机制,让学生由被动的理性转到自觉的理性,从而实现良好习惯的养成。
3.提高实验反思的水平
化学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对实验进行反思,把反思理念贯穿于实验过程的始终。既要宏观地反思实验整体,也要反思过程中的每一步,更要反思过程后的得失与拓展。反思实验的目的、用途;反思现象的出现、实验的操作、器材的选用等等。反思有利于学生把实验事实和已知的化学理论或知识联系起来,并能用已知理论或知识去解释它,这种积极的、针对性的反思会加深我们对实验的理解和掌握,更有利于学科学习能力的提高。
三、铺设多样化的教学途径
由于新教材没有具体规定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所以我们在教学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认真研究,改进实验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使它具有一定的计划性、连贯性、系统性和创新性。如:
①实验的改变。把简易安全、现象明显的实验改为学生实验;操作复杂、有难度的实验由老师演示或者让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与老师共同完成。
②开放实验室。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允许学生随时在实验室通过自己设计实验来解决问题等。
③适当进行探索性实验的训练。探索性实验能使学生带着需要解决的化学问题来设计实验,进行观察和测试,分析实验结果和得出结论。是一种启发性的实验教学方式,也是符合新课改理念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④充分利用好实验报告手册。实验手册有利于帮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巩固实验成果,让同学参与问题讨论与交流,对实验内容进行质疑与反思。
篇5
关键词: 高中化学教学 实验教学 科学素养 创新能力
著名化学家傅鹰生曾说:“化学是实验的科学,只有实验才是最高的法庭。”
但中学的化学实验教学历来只重视和强调化学知识的传授,而且在实验教学中化学知识是预设的,都是绝对永恒的,都需要强制性记忆。师生们重视的是实验结论或结果,实验教学的目的也在于获得并记住这些结论。对教学实验过程的探索,反而不太注意,至于素质教育中提倡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等学科素养也很少涉及。
这样,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依然是高分低能的考试“高手”,中国离诺贝尔奖将越来越远。我国参加国际奥林匹克竞赛的选手大多出自大城市的重点中学,而且这些学校的实验条件并不亚于国外,但选手实验部分远逊色于理论部分。
如何使化学课程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构建新的课程目标体系,实行课程改革,充分发挥化学实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有必要对我们前段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进行反思,促进实验教学的飞跃。
反思一:要变教师演示实验为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传统实验教学,老师演示多,学生动手少。众所周知,学生亲手做实验比由教师演示学生观察留下的印象更深刻,这时学生由观看者变成操作者、实验者,其心情之激动、态度之积极、思考问题之主动都是显而易见的。可见学生做随堂实验既可以达到演示实验的目的,又可以弥补演示实验的不足。因此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增加学生动手机会,引导学生做好每一个实验。
案例1:教材中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演示实验可设计成探究性实验引导学生动手实验。具体步骤如下:
(1)在试管中加入少量过氧化钠,向试管中滴入水,并立即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观察现象并分析结论;
(2)用胶头滴管吸取少量上述反应生成的溶液,滴入装有4毫升水和两滴酚酞试液的试管中,观察现象并分析结论。在实验结束后,学生就观察到的现象、分析的思路以及得到的结论进行相互交流、展开讨论,对出现错误和偏差的实验进行分析总结找出失败的原因。
这样既能够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表达交际的能力。
反思二:在实验教学中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拓宽学生的视野。
传统实验教学,唯一的目的就是为了考试,完全忽视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在实验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关心我们身边的事物,观察和探究身边的常见现象,从中发现问题、解释问题,不断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真正的实验,不仅能验证理论知识,而且能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加强化学与日常生活、生产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让学生体验到知识的实用性,使学生真切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与我们的生活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例如,可以引导学生做些小实验:采取何种方法可除去饮用水中的沉淀物;用方便材料制作分子模型;测定雨水的PH;用食醋和纯碱稀溶液改变花的颜色;制作橘子电池;用熟苹果催熟青香蕉、绿橘子;区分毛织物和化纤织物;用草酸洗墨渍;用小苏打或面碱清洗锅碗瓢盆上的污渍,等等。
反思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化学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独特的优势,但传统的实验教学,教师为保证实验的成功性,常要求学生严格按照教材进行实验,学生按专本知识机械地模仿操作,创新意识逐渐被扼杀了。我们要在实验教学中努力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鼓励学生间的讨论,尊重学生的不同见解,为学生营造创新学习的氛围。其中,探究性实验从提出问题、作出假设、预测结果,到设计实验、控制条件、搜集数据、分析结果等,均可为学生提供高度自主性的条件。适当增加探究性实验,可以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例如:学生在做题过程中经常会碰到“收集气体并量取气体的体积”类题目,但往往会出现错误的理解,为了让学生明确这一问题,我让学生在课间讨论方案,各组制定自己的方案并在课堂上相互讨论,再到实验室准备仪器药品验证。在学生的讨论和实验过程中,老师的主要作用是对学生的疑难给予帮助、指导,并不过多地干预学生操作和思考分析。经过讨论验证,学生总结出了各种收集量气装置:有直接用量筒排水法收集的,有把集气瓶中的水压入量筒中的,也有借鉴高考题用两只相连通的移液管的……
篇6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科学研究
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主要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进行总结,最后进行总结与评价。化学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是指通过化学实验的提出问题、收集资料、进行实验,最后解决问题几个环节来不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学习化学知识时提高自主探究能力和实验技能,最终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一、转变教学观念,营造科学探究的学习氛围
传统的教学观念主要是老师“灌输式”地讲授化学知识,在化学实验的课堂教学上学生按照老师讲解的实验步骤按部就班,学习效率低下。所以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研究首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实验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质疑,收集资料,得出结论,解决问题。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变换实验对象,控制实验条件,通过对现象的分析,找出内在规律,最终达到探究的目的。这样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营造科学探究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有利于拓展思维,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创设一个根据学生已有知识结构尚不能解决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进而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激发他们的科学探究兴趣。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既可以是通过演示实验创设问题情境,也可以是通过改进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要充分利用老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不断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1.通过演示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演示实验就是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老师进行实验操作,通过实验过程中奇异的现象来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如何解释实验中的特殊现象,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兴趣。例如,在探究过氧化钠性质的实验时,老师可以准备好棉花团、胶头滴管、水、过氧化钠粉末等实验材料,然后在棉花团放上过氧化钠粉末,用胶头滴管滴几滴水在棉花团上,这时就会看到棉花团在燃烧。对于实验中出现的奇异现象,老师可以向学生提问,水在平时是用来灭火的,为什么会引起棉花团的燃烧呢?这样学生就会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实验探究的兴趣,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通过改进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改进实验就是改变实验条件或者改变实验操作步骤等条件所产生的不同实验现象,老师以此创设问题情境,进而让学生产生好奇,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例如,在进行氢氧化铝的性质实验时,老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改变实验操作条件,当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铝溶液的滴加顺序不同时,产生了两种不同的实验结果,这时老师就可以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探究兴趣。
三、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是将学生科学合理地分成相应的小组,以团队形式进行实验探究,不断查阅资料,相互讨论,对实验结果进行反思与评价。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相互之间取长补短,不断培养学生猜想与假设的能力,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收集并分析证据的能力,反思与评价的能力等各个方面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四、完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建立具有激励作用的评价机制
完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是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保证,所以要建立具有激励作用的教学评价机制。首先,评价主体要多元化,不能仅局限于教师的评价,还要包括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这样能使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其次,评价内容要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不能仅关注学生的实验结果,还包括猜想与假设的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收集并分析证据的能力、反思与评价的能力等,评价时要对学生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样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种科学探究的学习氛围,不断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同时学生也要积极发挥主体作用,调动科学探究的主动性,在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田秀青.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
篇7
一、克服思想误区,充分认识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价值
要提高化学课堂的实效,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就必须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课堂有效性教学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发展具有丰富的内涵,结合新的课程理念,学生的发展指学生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因此能否使学生有进步、有发展是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根本标准。化学课程标准对实验的要求内涵方面有了新的扩张,不只局限于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所强调的基本技能目标,还包括尝试科学探究的要求,即学生不仅要会动手做实验,而且要尝试像科学家那样去思考和研究问题,体验探索真理和知识的过程,在化学课上,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兴趣点往往集中在实验方面,如果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感觉多停留在好玩、新奇这个层面,那这样的实验教学一定是低效的课堂、无效的教学行为。教师对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应有充分而足够的重视。当教师能充分认识到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时,我们就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研究中去,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化学新课程所倡导的主动学习,勤于动手,乐于探究,善于合作交流的实验教学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二、丰富教学形式,扎实开展化学实验的有效教学
1.利用实验,创设教学情景,诱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每年开学的第一节化学课上,我都会做一些如“水变牛奶”、“烧不坏的手帕”、“魔棒点灯”等趣味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平时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实验来维系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之持久,我们要想方设法做一些初中化学的改进实验,开展一些实验活动。这方面我也做了一些尝试并取得了一些成绩,并在2009年盐城市初中化学改进实验教学比赛中荣获二等奖,同时指导我班沈亮同学荣获第二十一届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指导的王辉平老师将化学实验较好地融入复习课中荣获盐城市“关注常态教学,聚焦有效课堂”化学优质课竞赛一等奖。
2.利用化学实验教学,优化化学课堂教学结构。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我尝试构建化学实验教学课堂教学结构是:
教师:演示实验-引导启发-适当点拨-参与讨论-评价结论
学生:观察实验-发现问题-实验探究-讨论总结-迁移应用
下面是我进行实验教学:“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的教学片断。(1)演示实验,引导启发。再现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教师引导学生:虽然做过此实验,但在此时重点不是在铁的性质,而在于金属和盐的反应上。(2)发现问题,实验探究。在教师的启发鼓励下,学生会提出“金属与盐溶液都能发生反应吗?如果不是,有怎样的规律呢?”等问题,教师要提供基本的实验仪器和药品,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可根据学生的具体要求适当添加,使结论更可靠)。(3)讨论总结,形成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一般规律。(4)升华结论,迁移应用。如果学生能够接受,还可以继续深入探究:A将两种不同的金属放入同一种盐溶液中,结果又会如何呢?B把一种金属放入两种不同金属形成的盐溶液中如何反应呢?目的在于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本案例力图使学生在不断发现问题、寻找方案、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我们以往强迫接受的填鸭式教学,使得我们的课堂由程式化教学向着自主学习、创造性实验转变。
篇8
关键词:无机化学实验;实验教学;教学研究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化学教学中化学实验尤为重要。无机化学实验是化学相关专业学生进入大学后接触的第一门实验课程,但长期以来师生对这门课程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由于无机化学实验中与高中化学联系较多,还存在实验理论简单、药品常见、器材普通、操作简单等特点,很容易忽视无机化学实验。在具体的教学的过程中,实验指导教师的讲解大多流于形式,学生也存在“按方抓药”完成实验,没有多大难度,作为一门考查课几乎所有学生都可以顺利通过。长此以往,学生不重视无机化学实验,把完成实验当成任务,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开展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刻不容缓。笔者结合自己七年的教学实践,对地方性本科师范院校无机化学实验教学进行了探讨。
一、教学内容的合理优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全面和专业技术能量强的人才更加受用人单位的青睐,而传统的高等教育注重知识传授,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稍显不足[1]。综合素质就是学生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并且内化于心,再逐渐形成稳定的个人能力和科学素养[2]。培养学生的素质,不是简单的直接从书本上获得,而是要把新学习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从而提升自己。结合七年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发现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等编写的《无机化学实验》(第四版)较为适用于我校化学专业学生。在在制定《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大纲时,在借鉴省内外同类高校的经验的基础上,也考虑到所招学生的知识水平情况,制定除了合理的可行的方案。教学内容中要注重体现下列能力的培养,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无机化学实验主要分为两部分,化学原理部分和元素部分。上学期开设的化学原理实验多数可以在规定的学时内完成,下学期开设的元素性质实验内容一般较多,在有限的学时内很难完成,且有的与高中化学实验内容重复,有必要对实验内容进行优化。在选择实验内容时也要考虑到环保问题,尽量做到废物的无害化排放,如存在有害物质的产生要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做到实验的绿色化[3]。在实验教学经验积累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编制实验指导书或实验讲义其实是个很好的办法。实验指导书的内容可以包含:实验安全知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化学反应原理的证明和测定、元素及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化合物的制备等。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实践机会不多,动手能力不强,要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机会训练。作为未来的化学教师,实验操作的规范化是重中之重,在教学中要体现出来。实验指导书的内容不用太多,只列出要求和注意事项,即使实验步骤也要简单化,要求学生在实验前查阅资料做好准备,尽可能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解决问题,把教学重点从老师“教”转移到学生“做”上。除了参考书上的实验,实验教师也可以结合无机化学理论和自己的科研实际情况,在第二学期开展创新型实验,给定几个题目,让学生查阅文献资料,自己设计方案,老师在全程起到“导”的作用。实验技术和实验设备的改进也要融入到平时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在讲授时可以结合自己的经验积累和无机化学实验方面的实用新型发明抛砖引玉,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培养有想法的化学教师。
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传统的实验教学是实验教师讲授实验理论、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学生在下边被动的听,这种模式和理论课程的形式非常相似,教学效果一般,学生的参与课堂较少,学习兴趣一般,教学效果不显著[4]。实验课程的教学和理论教学一样,同样需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在每次实验课结束前留足够的时间提出问题,可以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指导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最后再给出答案和建议。这样可以检查学生之前预习的情况,以及学生对本次实验的掌握情况,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有利于促进教学。要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化学专业培养的是未来有高素养的化学教师,应该给学生一定的发挥空间,给学生一个机会当老师。在第二学期可以选择个别简单实验,让学生准备实验仪器、药品,备课,讲解实验,课堂演示,之后其他同学发表看法,指导教师再进行总结。这种教学方式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锻炼学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培养了学生的师范技能。在开展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时,多媒体教学的教学比传统的方式有更好的效果[5]。一直以来,课堂板书和课堂演示是实验教师常采用的两种教学形式,存在一定的不足。课堂板书有限,内容有限并且大多数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略显枯燥。在课堂上,学生与指导教师有一定的距离,有的实验颜色较浅或颜色变化不明显,课堂演示效果不突出。如把多媒体引入课堂,动画演示实验操作颜色鲜艳,可以呈现更丰富的内容,学生更容易观察理解。我校在每年的第二个学期举办化学实验技能大赛,已经举办了两届。参加竞赛的学生先通过理论测试选拔,然后再参加实践测试。理论知识测试主要有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的基本实验知识,参加选手主要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冶金工程、生物等专业大学二年级以上的学生。实践测试主要是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的综合实验,主要关注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实验技能大赛已的开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实验课程的兴趣,也促进了实验教学。
三、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无机化学实验虽然是必修课程,但传统的考核方式为考查,侧重于学生对实验理论的理解或实验操作情况。多数学校的实验课程的考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考勤、预习实验报告、课堂实验表现、实验报告、期末考核(理论考试或实验操作考试)。对于这种考核方式,看似全面,但要真的全面考核一个学生还在执行上有一些问题值得商榷。对于出勤问题,笔者认为正常的实验课程就应该参加,没有按时参加的可以通过做来解决。对于出勤,在总成绩中可以体现,但比例应控制在较小范围内。对于预习实验报告的去留问题很多老师观点不一,预习实验报告的书写,可以让学生对实验内容有一定的认识,对实验的开展有一定作用,但如果不思考、不认真查阅资料,预习实验报告的作用就微乎其微了。预习实验报告的内容和实验报告的内容有很多是重复的,有无必要再次书写?本人觉得预习实验报告和实验报告可以合二为一,可以给学生更多的时间查阅文献资料做好实验课前的准备,在实验结束后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反思总结。二者统一的关键的是要检查学生的实验预习情况,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课堂表现是检验一个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标准,在实验总成绩中应该占较大比例。由于最近几年扩招等问题,学生分组后,每组的人数在20人左右,每小组1人,独立完成实验,仅靠一个实验教师来观察指导学生实验可以想象。类似的问题许多西部地方本科师范院校都存在,可否减少小组学生数或增加实验指导教师,这也是以后实验教学改革的方向。实验报告反应了学生对实验的掌握情况,要鼓励学生多反思多总结,在总成绩中应占一定比例。对于最后的测试,在学生的实验成绩中可以占一定的比例。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建议同时开展实验理论考试和实践考试,才能全面反映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掌握情况。实践课程的考核和课堂表现考核存在同样的问题,就是考核的工作量大,直接影响考核的准确性[5]。无机化学实验的考核改革还需要不断的实践探索,更一步完善合理可行。
四、结语
当下,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已全面展开,时代对化学教师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过硬专业技能是化学专业学生人才,是培养方案的要求,对于高校化学教师来说责无旁贷。要培养优秀的学生,对教师也是提出了要求,教师也要不断提升自己的。高校教师经长期的实验教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掌握了很多实验技巧,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渗透给学生。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改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在不断进步。无机化学实验的教学改革任重道远,不断总结教学,开拓实践课程教学的新思路,才能培养出更多能力强、素养高、合格的化学教师。
参考文献:
[1]宋仲容,何家洪,徐强.高师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9(1):96-98.
[2]王佩华.改革“无机化学实验”课教学加强学生实验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2(s1):231-233.
[3]李向清,康诗钊,穆劲.大学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化工高等教育,2011(5):24-26.
[4]王利勇,韩媛媛,丁士文,王静,丁哲.大学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J].实验室科学,2008(3):28-29.
[5]宝金荣,朱晓伟,李文先.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实验室科学,2013,16(2):49-51.
篇9
关键词:有效教学 教学观念 化学实验
化学实验是化学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可以验证化学原理,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掌握基本原理,告别死记硬背的模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提高了动手能力,促进了综合能力的发展。深入教学改革,加强高中化学实验有效教学迫在眉睫。
1.有效教学的内涵及特征
1.1有效教学的内涵
有效教学是一种现代教学理念,主要强调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能够提高教师工作效率,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理解。有效教学的关注点在于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要求教师提升教学的综合效益,即通过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的投入,获取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要求教师具备自我反思的意识,善于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2有效教学的特征
有效教学要求教师具备专业的教学精神和科学的教学观念,保证教学质量:提倡以目标为导向开展教学,教师应根据课程内容有计划地制定教学目标,重视教学的方法和教学设计;在学生的管理上提倡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给予学生高度关怀,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创新和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
2.1地区差异。我国作为发展中的国家,在教育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就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而言,不同地区的实验教学发展参差不齐,同一地区的实验教学水平也有很大差别。教育水平发展较快的城市和地区,在教学资源配置方面水平较高,相反,教育水平发展较慢的城市和地区,甚至连最基本的实验教学也无法完成,这些问题需要各地方教育部门加强重视,优化实验教学水平,缩小地区差异。
2.2教学形式。目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不够完善,受各种条件限制,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材的设计上,实验课程比重较小、数量不足;实验内容缺少探究性实验,演示实验所占比重较大,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非常少,更没有机会自己设计实验:创造性不足,教材中很多实验都是最基础的操作实验,不够贴近日常生活,学生在学习中很难理解和掌握,将课本中的知识与生活中的各种现象相结合;实验后缺少沟通交流、深入思考,探究式学习最重要的意义在于,教师只是提供积极引导和支持,学生应自主寻求答案和信息,理解实验目的和意义;最后在实验测评中,仍以传统卷面测试为主,对提高学生的实验积极性没有任何帮助。
2.3教学观念。科学的教学观念能够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研究显示,目前很多教师没有给予实验教学足够重视,教材中以演示实验为主,缺少探究性实验和拓展性实验,很多教师完全照搬课本上的实验,敷衍了事,没有给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时间,缺乏对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的鼓励:此外,多媒体等技术手段也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对化学课程的教学观念还停留在传统教育层面。
一些高校领导自身的教学观念落后,不支持和鼓励一些教师去实验,只追求高分和升学率。这主要是由于高校领导面临来自社会及学生家长的压力,对于学生家长来说,唯一的目标就是让子女有个好成绩,考个好的大学,学校出于这些考虑,为了维持较高的升学率,得到社会的认可,只能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放弃实验,增加理论知识的学时。
3.高中化学实验有效教学的建议
3.1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领导的支持是开展有效教学的前提,在这方面,学校应起到积极的组织、宣传作用,为教师提供便利的学习途径和广阔的学习平台,督促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丰富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水平。教师通过学习开阔自己的眼界,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加以改进,理清教学思路,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传统教学观念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社会的支持和理解,只有从根本上消除高校领导的重重顾虑,才能使学校、教师真正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努力。
3.2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在实验装置和器材上,很多学校面临着资源匮乏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实验室和实验设施比较少,无法开展有效的实验教学:实验药品和实验仪器只能满足基本的演示实验,不具备探究实验教学的条件:缺乏经过正规培训的实验员,很多实验无法开展,等等。针对这些问题,相关教育部门及学校应加大对教学资源的投入,为提供全面的化学实验教学提供资源上的支持和帮助。
此外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应尽量采用绿色的环保型药品或可再生资源,在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促进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3.3改变教学方法。在化学实验有效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要能够充分利用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探究,如果一味采用教师演示,学生总结现象得出结论的方法,就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的知识不能融会贯通,容易遗忘。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地位,通过教师引导,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潜能。将演示实验转变为探究式实验,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在实验的设计、选择、操作和总结分析中,得到最大的锻炼。
3.4加强实验课堂管理。有效的课堂管理取决于教师对课堂秩序及效益的掌控。在化学实验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协调时间、精力、物力的投入及学生收获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包括准备实验器材,设计实验环节和教学的流程,保证课程紧凑有效地进行,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突出实验的中心思想,围绕实验的主题,把控有价值的信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篇10
关键词:医学高职院校;化学实验;安全知识匮乏
医学类高职院校拥有设备齐全、品质精良的各种化学实验室,并且针对药学、护理、医学检验技术等医学类专业学生设置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医用化学、药物化学等课程。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地接触易燃、易爆、有毒、具腐蚀性等危险化学试剂,如若缺乏相关化学实验安全知识和良好的实验习惯,容易引发实验事故,造成不必要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丰富学生化学实验安全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保障安全,构建和谐、稳定、平安的校园,维护自然环境,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一、存在的问题
从近三年来基础化学课程从教经验来看,医学高职院校学生极度缺乏化学实验安全知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验前
学生不提前预习,对实验目的、原理、内容一知半解,经常出现看一次教材做一个步骤的情况。相当数量的学生着装不规范,部分学生不穿实验服;女生披散长发进实验室;夏季身着短裤、短裙、拖鞋,将大部分皮肤暴露在外;冬季将棉服穿在实验服外面,帽子、手套、围巾不取下就做实验。
2.实验过程中
偶有学生带饮料、食品进入实验室,边做实验边进食;不按要求佩戴护目镜、使用通风橱、摆放药品和仪器;态度不端正,边做实验边聊天,甚至出现追逐、打闹的现象,实验室环境嘈杂;取用药品的方法、用量不规范,抛洒滴漏;操作不规范,时常损坏仪器,并且不及时清理和报修;遇到紧急情况,第一反应找任课教师和实验教师询问,不懂得独立思考、及时处理,且不清楚实验室的应急处理设备的具体摆放地点和使用方法。
3.实验结束后
学生不及时整理实验台面、药品试剂架和水槽里的残渣、水渍、废物等,随意处理实验废弃物,时常造成下水道等管路堵塞,对环境安全造成潜在威胁;不及时关闭各种仪器,既耗费能源,又减少仪器使用寿命,还容易引发火灾、爆炸等事故;课后很少反思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反复犯同样的错误。
以上问题,在医学类三年制、五年制学生中均有发生,五年制学生更易犯此类错误。
二、原因分析
1.抵触情绪
近年来,高等院校化学实验室发生了一系列安全事故,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使得化学这一门学科在人们的心中留下了负面印象,人们谈化学色变,相当数量的学生认为化学是一门存在安全隐患的学科。化学各分支学科的知识体系庞大、繁杂,题海浩瀚,高职学生不免会对化学产生畏惧、厌烦的心理。在药学、检验和护理专业中,由于护理专业以女生居多,部分学生更是产生了抵触情绪,只满足于课程考核过关,不愿意去了解化学实验的相关安全知识,锻炼自己的实验操作能力。
2.学生个体差异
高职学生大多数是异地就学,来自全国各地,各地的教育水平不同,实验课程的开设情况不同,学生接受实验教育和训练的程度不同,造成入学后掌握化学实验安全知识的情况存在明显差异。这一点在新生群体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3.高职院校校课程体系缺乏对化学安全知识的系统培训
在高职化学课程中,一般不单独开设实验课程,往往将其作为辅技能训练穿插在理论课程之中。由于课时限制,在实验课程编排中,教师更注重实验内容的完成和主要操作技能的培训,并不系统讲授化学实验安全知识,只在实验的具体实施过程中针对每次实验的具体项目和潜在危险有针对性地做提醒和示教。采用此方式向学生传授化学实验安全知识是零散、不全面、不连贯的,因此学生掌握的效果较差。当学生在进行化学实验的过程中真正遇到问题的时候,往往惊慌失措,不能及时联想、调用过去所学及时处理。
4.化学实验安全知识占课程考核比例低
在传统的课程考核和评价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更加注重理论课程的考核,对实验课程的考核在课程总评中所占比例较低,约为10%~20%,其中对于化学实验的安全知识考核更是少之又少。缺乏过程性考核和评价是造成高职学生化学安全知识匮乏的原因。
三、对策
1.深化化学实验课程改革,加强实验考核过程性评价
为了让高职医学类专业学生增强化学安全意识、丰富安全知识,高职院校教师可根据化学相关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实验课程改革,力求够用、实用,将化学实验安全知识的学习纳入课程体系,将化学实验安全知识的考核评价纳入实验考核范畴。对于高职新生采用系统培训的方法教授化学实验安全知识,对于老生在巩固知识的基础上定期强化安全意识。在实验考核的过程中,从实验态度、实验习惯、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实验操作规范程度、仪器使用熟练程度、安全设备的摆放地点和使用方法的掌握、实验结束后的清洁工作、完成实验报告、课后反思总结等方面全面评价学生,提高考核结果在总评中所占比例。
2.激发兴趣,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化学是一门有趣的学科,更是和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的科学。教师应联合学校其他部门的力量,采取多样化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例如:减少课程讲堂讲授、笔试这种传统的且容易使学生产生反感的教学考查模式,多邀请国内专家进院校开设化学实验安全知识讲座;与院团委、学工处等部门联合举办化学实验安全知识和技能竞赛,给予优胜学生适当的表扬和奖励;利用学校的微博、网站、微信等公众平台和推送相关化学安全知识;定期和院校保卫部门开展化学实验事故安全演习。
3.建设一支高水平教师队伍
德高为范,身正为师,教师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影响。高等职业学院要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对理论和实验教师定期培训,从药品管理、实验准备、实验规范、事故发生的应急处理等各方面进行强化训练。适当增加实验辅带教师的数量,提高师生比,消除主带教师和实验教师在实验课程中无法照顾每一位学生情况的现象。
参考文献:
[1]岳玮,吴琼.化学实验室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安全管理对策[J]. 考试周刊,2014(70):143-144.
[2]单贺年.高校化学实验室管理模式及运行机制创新研究[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3,26(11):42-43.
[3]赵良厅.情感教育如何促进化学教学效果[J].学园,2013(35):124-125.
[4]陆璐,柯世怀,洪素丽.浅谈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标准的制定[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3):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