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实训课程报告范文
时间:2024-02-26 17:52: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会计实训课程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本科院校 会计实践 教学课程模式 改革与创新
为了满足社会需求,与时俱进,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我们一直致力于会计学精品实践课程的改革与建设,原开设的课程是“基础会计实训”“财务会计实训”“成本会计实训”、“excel表格在会计中的应用”四门课在四个学期分别开设,属于“1+1+1+1”的模式,目前已不能满足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应该作出以下改革:
一、会计基本技能实训
在第二学期开设“会计基本技能实训”,这一实训是将“基础会计”课程所学的理论以实际动手操作的形式让同学们更好的理解和吸收。其内容包括:数码字的书写;点钞技能与真伪识别;珠算与计算器的应用;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会计账簿的设置与登记;错账更正、对账与结账;财务报告的编制;资料的装订与归档,共八项单项训练,每项实训4课时,共预计32课时,历时8周完成。
二、出纳实务实训
在完成“会计基本技能实训”课程后,随即开设“出纳实务实训”。作为刚刚离校的大学生,很少能够直接进入企业财务核心的,大多数新晋成员要从收银员或出纳员做起,所以我们开设出纳实务实训,帮助同学掌握出纳基础技能,加强同学们的就业竞争力。课程内容包括:出纳基础知识;现金业务处理能力;银行业务处理能力;出纳账簿与出纳报告;生产性实训练习,共四个单项实训和一个综合实训,共预计32课时,可在第二学期第9周到第16周开设,历时8周完成。同时一学期先后开展两项实训不但有利于学生掌握也有利于减轻学生期末压力。
三、中级财务会计实验
对“中级财务会计”课时进行调整,调整为12周结课,第13周到第16周增加“中级财务会计实验”课程。实验课程历时4周,16学时。会计的生产性实训课程,都要完成由建账、处理凭证、登记账簿、出具报告、资料归档的全部核算过程,只是具体业务内容有所区别,所以可以取消中级财务会计实训,只在理论课程教授完成以后,即时进行相关业务内容的实验课。
四、成本会计实验
对“成本会计”课程进行调整,12周结课,第13周到第16周增加“成本会计实验”课程。实验课程历时4周,16学时。成本的核算固然很重要,但是对于刚刚离校的大学生,不可能直接从事成本核算的工作,一般要有出纳、财务会计方面开始锻炼,所以, 48课时的理论,再加上16课时的实验课程练习,完全可以满足毕业生的知识积累的需要,更多的练习可以留到工作中去。
五、会计综合实训
在完成了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及相关实验、实训的课程后,开设“会计综合实训”课程,周4学时,16周,共64学时。本实训提供某一企业12月份的全部业务,由同学完成手工做账的全过程,包括账簿的开设;会计凭证的处理;账簿日常登记与结算;成本核算;期末的会计处理;期末的对账与结账;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资料的整理与保管等等的,涉及到会计人员动手操作的各项工作的实践练习,帮助学生由会计学学习与研究的学生角色向企业从业的会计角色转变。
六、会计电算化实训
引进最新的会计电算化实训课程软件,在手工实践课程后,学生们已经能够全面系统的了解会计工作人员的业务流程,接下来的任务就是通过用友软件的学习和练习,让学生们在走出学校时,就能够满足大中型企业的需求,熟练应用财务软件。当前市场上的财务软件大同小异,学会了一种软件,其他的财务软件也会很容易上手。课程周4学时,16周,共64学时。在第五学期开设。
七、纳税申报实训
企业税收是企业财务人员的重要工作之一,为了迎合市场需求,我们开设“纳税申报实训”课程,以一些简单的实例,帮助学生了解纳税申报的内容与流程等。内容涵盖增值税、消费税、附加税、关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共六大主要税种,以某企业为例,完成一次单项的纳税申报流程,旨在使同学们认识和了解这一工作,有利于到了工作岗位后在实践中的的继续学习。课程周4学时,6周,共24学时。在第六学期其中6周开设,配合沙盘课程安排具体时间。
八、ERP沙盘模拟实训
篇2
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现存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材滞后,理论与实际没有更好结合
由各院校选定的教材可以看出,现在的高职教育教材基本上是属于本科压缩型,就是内容上比本科院校少了一些而已。财务会计课程基本上都是以对外报告会计信息为主线,主要介绍六大会计要素的基本理论、基本核算方法。课程安排上都是“会计要素+报告”,不能反映经济活动的基本规律与会计要素之间的内在关系。学生只掌握每个要素的核算,不清楚在企业经济活动的具体每个环节上涉及哪些会计处理,也对各会计岗位的职责不清楚。
2、传统的先理论后实训的教学顺序
目前,高职教育的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大部分都继承着传统的先理论后实训的教学顺序。按照教材安排的内容循序渐进的组织教学,然后再进行实训。理论知识与实务操作相分离。当学习完理论知识后,实务操作不可能覆盖全部的教学内容,这样,有些理论知识就得不到练习。另外,教材里的条条框框太多,理论性太强,实践内容太少,造成在学习理论时,一些同学慢慢地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到理论后的实训时,因为对前面所学理论知识的缺乏而感觉很吃力。这种落后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高职院校财务会计课程发展的瓶颈。
3、会计实训效率有待提高
基本所有高职院校学校都开设了实训课程,但由于实训时间较短,而财务会计课程所学的内容较多,所以,在有限的时间里只对重点的知识要点进行会计处理及讲解,而没有时间对实训中的出现错误进行及时的反馈。这样的实训,其效果也是有限的,达不到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1.4教师的特点是“从学校到学校”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教师,多半是从财经院校毕业的大学生,没有经过师范院校的如何传授知识的专业学习,也没有从事过会计专业的工作。理论基础扎实,但实际操作技能较弱。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会有些“纸上谈兵”的感觉。“从学校到学校”的教师招聘模式,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
二、改革目标及思路
财务会计课程改革的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基本原则,培养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优秀的职业素养,熟悉国家财经法规和政策,掌握财务会计及经济管理理论,熟练会计工作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有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能胜任各类企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高素质、高能力的复合型应用人才。改革的思路是实现“以手动带动大脑运动”。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从“要我学”真正做到“我要学”。
三、改革方法
1、编写理论与实务相结合教材
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不同,所以不应该用本科院校的“浓缩版”教材,而应开发适用于高职学生的重理论更重实务的教材。首先,不按现在的从库存现金开始,到会计报告的顺序来安排教材内容,而应按经济业务流程从企业设立之初筹集资金开始,到编制会计报告的顺序来安排,按岗位职责来介绍各部分内容。其次,增加原始凭证将财务会计内容与电算化会计知识融合在一起。
2、教学内容
课程教学内容上,按岗位进行相关理论学习,每个岗位都以案例作为载体,任务驱动教学。根据岗位不同,执行相应的任务。例如,岗位为出纳,任务是银行结算;收付凭证的编制与审核;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的登记方法;银行对账单的处理,结算凭证的填写方法等。
3、打破常规教学顺序,理论与实际完美结合
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理论与实际操作一体化”的专业人才,充分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沟通和无缝式对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激情。但实际情况是,许多高职院校还在进行单一的,单纯讲授式的课堂教学,或形式上开展一体化教学,但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笔者认为,财务会计课程教学顺序应该是:首先,在教学开始时先进行岗位认知,到企业去亲身感受一下职业气氛,然后回到学校。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每个岗位都设置小的案例让学生去思考,然后老师给出参考答案,进行相关准则的讲解。在期中左右,学习税务岗后,进行一段时间的综合实训。最后,实训后讲授财务成果和财务报告。这样的顺序好处是:开学时,学生感到新鲜,学期中刚刚感觉到有点厌倦时,就进行周实习,这样又会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不会觉得枯燥乏味。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也会发现一些问题,然后带着这些问题,进行后续学习。让学生主动去寻找答案,学习的兴趣更高。而且,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解决了实习过程中未解决的问题,做出完美的会计报告,学生也会更有成就感。特色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由“主角”转变为“导演+旁白”。由传统的“要你学”为主体向学生的“我要学”转变。特色二: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无缝对接,二者完美结合。
4、财务会计与电算化会计课程合并,强调动手能力
财务会计课程主要讲述会计岗位所涉及的主要经济业务的基本核算理论、具体核算方法和账务处理技能。电算化会计是利用会计软件进行账务处理,两门课程内容相同,侧重点不同。笔者认为,随着现在学生计算机水平的提高,学生再也不需要用一个学期来掌握一门软件了。每次课堂实训时让学生先自己分析,然后在计算机上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等内容。让学生边学边做,一些同学,也许不愿意记笔记,但是喜欢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这样就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通过填制凭证、登记账簿、进行报表编制等内容,增加了动手的内容,实现“以手动带动大脑运动”来加强记忆。
四、招聘制度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特点是实践性,所以我们的老师就应该有丰富的动手能力。而“从学校到学校”的招聘制度不能满足我们对老师的要求,这点,我们可以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职教事业发展经验。比如德国对职业教育的师资要求是要有工作的年限规定以及必须通过师范专业培训。我们的高职院校也应该修改一下招聘标准,把是否有从业经验及年限规定作为我们标准。另外,对现有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假期到企事业单位顶岗实践或进行短期培训、挂职锻炼等方式提高实践技能。
五、结束语
篇3
关键词:中职会计;培养途径;改革模式;模拟实验;实训途径
一、全面创新培养途径,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要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专业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制定和完善职业教育兼职教师聘用政策,支持职业院校面向社会聘用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本人认为,“双师型”教师是中职教育发展的关键,是提高中职教学质量的保障。目前会计学新理论、新经济法律法规层出不穷,合格的会计教师必须不断地吸收新观点、学习新知识,及时传递给学生最新的会计知识和信息,使学生能迅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于学校管理层来说,应多渠道创造条件,多形式开拓途径,不断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二、改革传统课程模式,为实践性教学打好基础
加强实践性教学的首要工作是明确实践课程,保证实践课时,这必然引发课程改革,其实施要点有:
1.模块划分及课时(学分)比例
新的课程模式设置三大模块:文化基础课模块(必修课),专业课程模块(包括专业主干课和专业限选课)和任意选修课模块。各大模块的课时(学分)比例大体为3:6:1。
2.模块地位及主要课程
(1)文化基础课模块(必修课):包括政治、语文、数学、英语、就业指导、计算机基础、体育、音乐。主要学习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使学生能够顺利地学好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并为实现自我发展打下基础。
(2)专业课程模块:包括专业基础理论课、专业技能训练课、实践课。专业基础理论课、专业技能训练课是培养学生具备专业理论知识,掌握专业技能,成为中初级专业技术人才的核心课程。实践课包括实训课、实习课。实训课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初步掌握专业技能,这是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实习课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于实际生产活动的重要步骤,是学生上岗就业的必经阶段和桥梁。
(3)任意选修课模块: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掌握现代人才基础知识与操作技能,是实现自我的良好机会。
通过专业教学计划改革,落实实践课程及时间,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比例为1:1,为实践性教学打好基础。
三、加强模拟实验,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使学生一出校门就能基本胜任实际工作
中职学校教育以培养面向生产、经营和服务第一线、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具备熟练专业操作技能的中初级应用型人才为主要任务,因此必须加强实践性教学。对于会计专业来说,模拟实验是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手段。模拟实验的目的是在学生掌握会计核算内容和方法后,通过模拟实验方式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缩短理论与实际的差距,使学生一出校门就基本能胜任实际工作。
1.综合模拟实验
综合模拟实验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可靠手段,对于巩固学生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扩大学生的专业视野、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综合模拟实验:此实验安排在全部会计理论课学习完,学生顶岗实习之前,安排3~4周时间,以一个一般纳税人的企业一个月的业务量作为蓝本,利用手工模拟实验室提供的各种教学设备,完成会计的整个业务处理的全过程。通过实习,使学生了解企业会计核算的全过程,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结合起来。同时为会计电算化实验打下坚实的基础并提供精确且系统的实验数据,从根本上解决了理论教学与实践脱节的问题,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为上岗实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2.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
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的关键是电算化模拟实验室。目前,大部分中职学校都有会计专业,几乎都没有专门的会计电算化实验室。软、硬件滞后于目前实际中的应用,大多数软件为演示财务软件或盗版财务软件,没有完整的会计电算化模拟数据系统,实践过程缺乏系统性等问题并不少见,经常出现系统过期、数据库无法打开等故障,教学设施根本无法保证实训需求。因此,必须加强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的建设,保证学生具有良好的校内实训基地。在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的建设上,应突出仿真性。即做到全方位地模拟实际工作环境,职能岗位,有利于实践教学。在会计电算化教学过程中,通过会计软件,将会计手工模拟实验资料转换到计算机进行模拟实验操作,这样,使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和电算化模拟实验很好地衔接起来。通过操作,使学生对实际的会计业务处理流程了如指掌,体会会计电算化的方便与快捷,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缩短工作岗位的适应期。
四、拓宽实训途径,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中职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等一线的应用型人才,这就决定了中职学校在教学中必须强化学生的技能训练,熟练掌握未来职业所要求的各项技能。在教学实践中,可采取多种训练途径和方法,具体应做到:
1.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实习制度
可通过制定校外实训基地管理办法、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等有关规定,使校外实习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保证校外实训基地良好运行,保证实习期间实习生的人身安全。
2.采取顶岗实习方式
在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以企业员工身份顶岗的方式,参加企业的工作,严格实习过程管理,明确校企双方管理职责,强化企业考核,确保学生顶岗实习时间在一年以上。
3.实行学校和企业的双重管理与指导
学校于学生顶岗实习时安排专业老师深入实习单位,会同企业的生产、销售、财务等部门,根据实习要求,共同制订行之有效的具体方案,及时了解实习生的各种情况,解决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4.撰写实习报告
在一年的顶岗实习结束后,要求学生上交实习报告,报告内容可包括一年的实习体会、专业知识的巩固及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等。通过撰写实习报告,使学生对一年的实习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及教训,并结合实习过程中碰到的业务谈谈会计教学需要改进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
5.规范实习考核
主要依据顶岗实习报告及企业对实习生的评价。
总之,加强实践性教学,更能使学生对会计工作的全过程有一个比较系统、完整的认识,最终达到培养适应社会、具有较强实操能力的应用型专业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篇4
论文摘要:由于会计工作的系统性与专业性,大多数企业都不能接收仅能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提供服务的中职学生到企业内部学习。为避免内部资料外泄,企业一般也不接受具有会计师资格的教师到企业内部做临时或兼职会计工作,因而产生了会计教学与实际工作相脱离的现象针对这一现实问题,本文从教学课程内容改革上进行了相关探讨。?
中职院校会计教育主要是为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高技能的实用人才,课程设计应以就业为导向,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为应对现时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大部分学校则需根据社会需要及自身情况进行相应调整,选择企业所需人才方向对会计专业在校生进行培训,以达到中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中职院校就读学生的基本素质相对较低,作为企业高层管理人才来培养具有一定的难度,而毕业后基本上是到中小企业服务,因此,突出实践技能,培养学生岗位适应能力成为了教学改革的重点。?
会计课程作为中职学校主干课程一直存在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教学上各院校均强调会计实际操作的重要性,学生毕业前尽可能安排学生实习,但一个单位或企业一次只能接收几名会计专业的学生实习,而且学生的实习时间较短,刚将一名“生手”带成“熟手”,实习时间就结束了,接着又开始下一轮培训。试问有哪个单位或企业愿意承担这样的“培训”工作??
自行建立商场进行实习?这需要大量的财力、物力及场地,难度很大。就算是建立专门的会计实习商场,但寥寥几个会计岗位,如何能将近百个学生都安排下去?理论与实际操作不统一,是现时中职会计教学中存在的最大的问题。?
实训课程作为会计专业的必修课,如何解决理论与实际操作脱离的现象?我认为,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一、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主位,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
首先,理论课程以“实用”为主。再次,会计每一门课程应配置相应的实训课程。但不是每一门课程的实训内容都从建账开始,而是将会计工作的各个具体操作内容分散到每一门理论课程的操作课中,形成一种阶梯上升方式教学与实训。?
1?《基础会计》课程?
《基础会计》课程的理论教学要注重基础方法的教学,本课程包括从凭证填制及编制、科目汇总表编制、账簿登记等内容为主。本阶段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会计账簿的开设、过账到试算平衡表编制方法即可,因为会计报表的编制需要运用较为综合的会计知识。?
2?专业会计课程(《成本会计》与《商业会计》)?
(1)选择《商业会计》为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从票据结算方式与应交税费中的“增值税”业务处理开始,以现时超市销售方式为主要的教学内容,选择超市中业务量较多的代销业务与摊位出租业务为主要内容开展教学。本课程的实训课程应以理论教学中的商品代销、摊位出租与库存商品发出的方法为例进行实训操作,要求学生能熟练辩认各式凭证、专用账簿,并应掌握常用库存商品成本计算方法、销售日报表编制方法。?
(2)选择《成本会计》为专业课程的从原料的供应开始,以采购成本计算、原料成本产成品成本等计算为主线。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教学中选择较为易学的品种法及分批法为内容。对应的实训课程可从原材料购进业务开始到投入生产,加入理论教学中的品种法为主,账簿运用以多栏账为主,会计报表的学习以完工产品成本报表的编制为主。本阶段的学生应掌握一至两种的产品生产成本计算方法、多栏账使用及完工产品成本表的编制方法。?
3?《财务会计》课程?
《财务会计》理论教学以六大要素业务、编制会计报告为主线,会计报告中以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编制为主,还可加入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该课程的配套的实训也应是以会计报告的编制为主。本阶段进行会计报表的编制教学,学生基本上能运用所学会计知识进行会计业务事项的处理,编制会计报表也就顺理成章。为了加深学生对会计知识的认识,在此阶段教学中可加入《税务基础》课程或《纳税实务》课程,也为下一步的综合实训准备条件。?
4?《综合实训》课程?
《综合实训》课程以操作为主的,在基础实训课程与专业实训课程的基础上,选择商业或工业的业务为主要的实训内容,形成一个从设置账簿、复式记账、到成本计算等的一个完整实训过程。该课程以商业会计实训为主的,仍以超市业务为主进行实训操作,从企业成立初期的筹资业务到接受商品代销、商品购进,到商品销售等业务、注重库存商品发出成本核算操作、利润的计算及期末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
本阶段学生应掌握企业全面的会计业务的处理方法和程序,能较为熟练地运用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处理成本计算,并能熟练地编制会计报表。在本阶段教学中可加入《审计》课程一些基本内容,让学生掌握简单的查账的方法,提高学生防错能力。?
5?《毕业实训》课程?
大多数私营企业,在开业初期,一本现金流水账就是全部的账簿记录,随着业务扩大,才需要建立较为完整的账簿体系。因此,刚离开学校参加工作的会计学生,都有可能面对一个没有账簿体系、只有一堆凌乱原始凭证的局面。如何着手建账?这又是一个摆在会计教学面前的一个问题。为适应这种情况,在《毕业实训》课程中,可分为两个部分进行。?
前一阶段,可以从企业建立初的核资开始,学习如何从无账簿到建立比较完整的会计核算体系的实训内容,并开展正常业务核算,直至期末编制出当期的会计报表为止为实训的内容。在本阶段中加入《出纳实训》课程的教学,也为学生进入企业工作作好准备。?
本阶段学生应掌握企业从建业初期的无账可做到有账会做的水平,学生应运用所学知识为企业建立起一套较为正规的、简单的会计核算系统并能使用会计软件进行会计的操作。?
以上的会计教学内容调整均以企业用人的标准即实用进行,完成以上五个方面的理论与实训学习的中职学生,基本上已达到了现时企业用人的要求。?
二、突出实践技能的培养,实训教师的配置是重点?
我国小企业在用人上的特点要求中职学生上岗后在最短时间内为其开展会计核算工作,根此会计教学课程内容的调整均以“实用”为核心。?
现时会计教学的师资情况也存在着严重的教学与实际脱离的现象。大多数会计教师是从学校到教学,不能到企业内部兼任实际会计工作;因而教学上存在理论与实际工作的脱离,要解决这种现状,可以如下操作。?
前期的《基础会计》、专业会计这些基础理论和基础操作教学可以由教学类教师担任,达到让学生掌握会计课程的基本操作要求。作为重要课程的《综合实训》、《毕业实训》两门专业实训课程,应由具有实际会计工作经验的会计人员或会计师担任,以解决教学上理论与实际脱离的现象。这样既可解决教学类教师没有实际工作经验的缺陷,也可以将实际会计工作中操作技能带到教学中来,提点学生在就业前需注意的事项,适应企业的需要。?
中职会计教学的改革仍在探讨与实践中,理论与实际脱节一直是教学与实际的矛盾,而从现时国内企业发展和教育发展来看,让教师走向企业,从事半教师半企业化教学工作不太现实的,相比之下,将实际工作中的会计人员请到教学中来进行某一环节的操作教学却是容易得多。因而,会计实训课程可采用这种方法,以求达到解决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矛盾。???
参考文献:?
篇5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School-based Course Construction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Training in Vocational College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Accounting Work Process Oriented
RAO Mingxiao
(Business Management Department, Puy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Puyang, He'nan 457000)
AbstractVocational training of school-based course in financial accounting majors has many problems, such as training content was out of touch with reality, practical teaching from the accounting process, the lack of practical teaching base, practical ability of double-qualified teachers in training was insufficient, in this situa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vocational training school-based course in financial accounting which based on process-oriented accounting.
Key wordsfinancial accounting training; school-based course; working process
1 高职院校财务会计实训校本课程的现状分析
1.1 财务会计实训内容与现实脱节
(1)内容更新不及时。高职财务会计的实训教学资料基本上都停留在检验性的会计模拟做账阶段,用于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的应用型内容较少。在会计准则、税法有调整时,会计模拟实训教材的编写工作往往体现不出这些新的变化,致使学生所学知识具有滞后性。
(2)实训项目不能满足现实需求。财务会计实训内容往往只限于生产企业的日常经济业务的会计账务处理,对于企业创办时会计要做的工作,如开业时的工商登记、税务注册、银行开户、初始建账等;日常企业纳税申报、单证票据填写等内容很少涉及,从而制约了学生能力的拓展。
(3)实训资料不适合使用。实训教材中会计业务大多都以文字表述,附以相关的原始凭证,学生习惯性并不根据原始凭证而是按照文字描述进行账务处理;而且原始凭证提供的比较单一,大都采用黑白印刷,而真实的凭证从颜色到样式都有很多种,学生少有接触。
1.2 财务会计实践教学脱离会计工作过程
大部分院校的财务会计实训,都是在理论知识学习完之后,集中利用一段时间在教室或实训室完成,教师发给学生一套实训资料,并讲解实训的步骤和要求,然后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这种做法,脱离了具体的会计核算岗位,同学们对不同岗位的工作内容工作职责不明,根本实现不了与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
1.3 财务会计实训教学基地缺乏
大部分院校财务会计实训室与实际会计部门有较大差异,手工模拟实训室与一般教室没有多少区别,会计电算化实训室与普通机房差不多,没有营造出企业财务部门的氛围,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不能较好地处于一个真实化的工作状态。
1.4 财务会计双师型实训教师实践能力不足
高职院校的财会专业教师,基本上是高校毕业以后就直接从事教学工作,很少接触真正的会计实践工作。我们的老师大都费尽精力取得了“会计师”和“教师”两张资格证书,看起来是“双师型”了,可是实践知识却少得可怜。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就必须首先提高教师的实践水平。没有实践工作经验的老师教出来的学生只能是纸上谈兵,更不用说让学生直接上岗了。
2 基于会计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院校财务会计实训校本课程内容的构建
(1)项目一:企业创建。本项目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开业时的工商登记、银行登记、税务登记以及初始建账和一般纳税人的申请。很多财会专业毕业生会应聘到新开业的企业做会计,在企业创建初始,这些任务活动都要由会计去做,如果毕业生没有这方面的实践知识,是很难胜任此项工作的。
(2)项目二:出纳岗位。出纳一般负责企业的货币资金,本项目 的主要实训活动有:现金的收支与日常清查;银行存款的结算与银行对账;日记账的登记等。对于(下转第137页)(上接第79页)支票、银行汇票、商业汇票、现金缴款单、电汇凭证、托收凭证、贴现凭证等与银行结算密切相关的票据和结算凭证,可以到银行进行收集,并将样本进行复印,以供实训所需。
(3)项目三:应收应付岗位。应收应付会计主要是进行债权债务的管理和坏账的处理。本项目的实训活动可以安排如下:债权债务的核算;往来款项的对账;应收账款的账龄分析;坏账的处理。在企业里,应收应付账是较繁锁的收支账,建议让学生学会运用EXCEL做好台账,登记每天的收支。
(4)项目四:存货岗位工作。存货会计主要负责存货管理与核算,本项目实训活动有:原材料的采购与领用;库存商品的入库与出库;存货的盘点。库存盘点这一活动可以采用带领学生到企业实际参观的方式来实现。
(5)项目五:固定资产岗位。固定资产核算员主要负责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的管理、核算与清查,本项目的实训活动有:固定资产增减的核算、折旧的计提、固定资产的清查。一般对固定资产的核算采用卡片账形式,在实训中可以给学生一些真实的固定资产信息让其填写卡片账。
(6)项目六:工资岗位。工资核算员主要负责工资的核算与发放,本项目的实训活动有:应发工资与实发工资的核算、职工福利费等各种计提经费的核算。在企、事业单位中人事部门每月都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制作当月工资发放通知单,因此,实训中可以增加让学生利用Excel表格为员工计算工资。
(7)项目七:成本岗位。成本核算会计主要负责成本费用的核算与分析,本实训的项目活动包括: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下的成本核算以及成本分析成本报表编制。成本会计项目的实训与企业的生产流程和各项关键的作业息息相关,该项活动主要通过实训教师下企业,通过参观的形式将企业的原料投入、生产流程、生产产品逐一调查,用真实的资料完成实训任务。
3 工作过程导向的实现――以采购业务为例
在实训项目开始之前,教师应将岗位工作流程首先展现给学生,可以采用工作流程图、文字描述、现场模拟或者是拍摄的工作视频等方式,给学生以导向,使学生尽快融入“工作”场景。下面以采购业务为例,用文字描述的方式把该工作过程呈现出来:采购部门向供应商发出订单,并将订单的复印件送往应付款部门;供应商发货,企业的验收部门收检,并将验收报告送到应付款部门;材料入库时,仓库保管员填制材料入库单,采购员签字;仓库保管员登记仓库材料账后将发票、入库单一同转到存货会计,由存货会计编制转账凭证,经会计主管审核后,登记材料明细账;然后存货会计将发票交由往来会计,由往来会计登记应付账款明细账;支付货款时,应付款部门持经批准的请购单、发票、验收报告、应付凭单交由会计主管签字授权,然后由出纳开转账支票;存货会计根据支票存根编制记账凭证,交往来会计、会计主管审核;出纳根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登记日记账。
综上所述,高职学校的财务会计实训课程存在的问题很多,急需开发适合高职学生的财务会计实训校本课程,让学校“动”起来,教师“站”起来,用校本课程开发将学校和企业联系起来;在实训校本课程里,财会工作过程和财会实训教学过程结合在一起。
参考文献
[1]赵庆兰.新会计准则引发的会计专业教学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3).
[2]杨洪.高职基础会计实训教学之我见[J].湖北:职业教育研究,2007.4.
篇6
关键词:财务管理 基础会计 职业能力
一、引言
随着市场对财务管理人才需求与要求不断变化,具有良好会计职业能力的财务管理人才越来越成为用人单位择才条件,这就迫使当前应用型高校对以理论讲授为主的《基础会计》(也称《会计基础》或《会计学(原理)》,以下统称为《基础会计》)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将良好会计职业能力培养作为教学内容的基础。良好会计职业能力是指财务管理人员遵守国家会计规范、恪守会计职业道德,能够将所掌握的会计理论和技能熟练应用于实务工作中的一项管理能力。为此,应用型高校有必要对财务管理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现状中不适应的、落后的内容进行改革,以使培养出来的财务管理人才具有良好的会计职业能力,从而满足市场需要。
二、《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相关文献综述
国内外学者就《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相关内容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了大量富有成果的研究。在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总结起来主要围绕以财务会计相关专业开设《会计学》课程内容进行研究为主,如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内容介绍顺序上通常是先概述会计职业和岗位,对学习者的专业知识起到起点式教育从而发挥其在整个后续专业学习中的基础作用,并激发学习者学习兴趣;接着通过让学习者了解或观看诸如专业背景相关知识(专业入门教育)与当前专业有关时事新闻来使其对专业有个整体框架认知,为后续专业课程深入学习做好铺垫。
在国内,相关研究内容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一是体现为从财务管理人才职业特征出发,提出应用型高校如何根据专业特征来有效实施《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从而在整个专业学习过程起引导性和开创性作用,培养具有会计职业思维与职业操守,并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基础(邵瑞庆,2007)。二是从培养目标转变方式出发,要求培养出具有“管理型”财务管理人才;从具体培养内容上如强化师资力量、完善课程体系、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等角度对以《基础会计》课程为起点的一系列教学改革(裘益政,2008)。三是进入新世纪后,大部分学者和实践教学人员结合各自的教学经验,从教学方式与手段、教材建设、师资教学水平提升方面提出提升应用型高校《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效果的措施,以突出培养的财务管理人才具有良好的会计职业能力。
三、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
当前,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基础会计》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集中在教材、师资、教学内容等方面。
(一)所用教材内容结构不合理。纵观国内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所使用的相关优秀教材,内容的编排几乎是前三分之一是会计基本准则(如会计假设、职能、方法、要素、等式、核算基础及记账规则)的相关基础理论;中间部分为以工业企业为例介绍具体经营中发生的主要经济业务如何进行相应的、简单的会计处理;余下为相应财务报告内容介绍及简单会计核算组织或程序介绍。归纳起来,最基础的内容是会计确认、计量、记录知识在实际教学中占据大部分课时,而财务报告和核算组织及信息化的内容往往在后续教学中由于课时不足未能深入的介绍和进一步操作。这就造成应用型高校《基础会计》课程内容讲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围绕会计做账等基础性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而这些内容根本无法培养出具有良好会计职业能力的财务管理应用型人才。
(二)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薄弱。目前,应用型高校该专业师资大多是来自“学校―学校”招聘模式,具体到《基础会计》授课教师,理论水平能够胜任,但并没有过多的实务操作经验,由此导致在教学中涉及诸如记账凭证、登记账簿、财务报告编制以及会计信息化相关软件操作过于理论和理想化,致使学习者学习了该课程后从事基础性财务会计工作时往往缺乏独立操作能力,甚至不知从何下手,不但增加了用人单位的岗前专业培训成本,而且也影响了用人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理论教学占主体。
1.教学内容以理论为主。目前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基础会计》课程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以课本理论内容泛泛而讲居多,比如通过黑板或多媒体演示教学会计分录和简单证证、证账、账账之间的勾稽关系,很少展示实务中相应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与账簿账页格式和精美的账本,更没有涉及在具体填制凭证与登记入账过程中如何填写以及需要注意哪些细节问题。
2.实训教学内容单一。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分别构成《基础会计》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其中,实训内容通常安排在理论内容介绍之后进行,在具体实训课堂操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一方面,实训时间较短,长为一个月左右短则一周左右时间;另一方面,实训内容几乎是选择一套理想化设计好的例子编成的教材和相应凭证与账本供学习者进行手工操作,或者购买相应教学软件进行理想化操作来完成实训教学。
3.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信息规范方面。(1)会计职业道德介绍笼统甚至缺失。在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整个教学中,教学和教材内容中几乎没有提到作为一个财务会计人员应当遵循哪些具体会计职业道德,甚至在后续的会计组织中涉及到相关内容亦是简单介绍。(2)会计信息规范介绍不够深入。对国家或者财政部颁布的相关会计信息规范法规内容在《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并没有进行重点介绍,致使学习者走上工作后不了解甚至不能熟练地、规范地进行操作。
四、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之建议
针对《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笔者认为,应用型高校应在该课程教学改革中实现“一中心,双轨制,三注重”特色教学模式。
(一)“一中心”。是指以强化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会计职业技能训练为中心。为了满足市场所需的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应用型高校在财务管理专业基础课程《基础会计》教学过程中始终要围绕这“一中心”开展教学,使教学内容既要包括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又要使所学内容能够满足学习者对会计职业技能的训练学习与操作。为此,《基础会计》课程教材建设就成为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一项重要内容。
为实现培养财务管理专业良好会计职业能力目标,应用型高校《基础会计》课程教材内容应按一定顺序合理编排包括专业导入、基本理论、会计信息化等内容。
在专业导入内容方面,结合实际并借鉴国外成功经验通过会计职业和岗位、专业相关背景的导入来激发学习者学习兴趣,促使其思考专业与课程相关问题。
在基本理论上,可以采用案例导入方式,从介绍实务例子的财务报告出发,首先,引导学习者能够初步对以财务报告中报表为主的内容产生整体框架认识并带着问题进行学习;其次,教学中应逐步从实务实实在在的凭证与账簿中看到操作内容和相互勾稽关系,由此过渡到会计含义、职能、对象、要素、账户及记账方法等基本理论知识的介绍,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体现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相关内容,当完成上述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操作后,通过介绍相应会计信息化规范和财务软件具体操作使课堂教学实现“教、学、做一体化”,达到边学边做,学做同步来强化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二)“双轨制”。在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基础会计》课程实践教学部分,应当建立“双轨制”系统化实践教学体系(见下图)。该体系包括基础技能实训、岗位模拟实训、会计综合实训、专业实习及企业顶岗实习等四个环节,并且这些环节构成的整个过程既要对学习者手工处理能力进行训练,又要通过财务相关软件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对学习者进行信息化处理能力训练。
为了实现“双轨制”系统化实践教学体系,应用型高校《基础会计》课程的授课教师在“教、学、做一体化”过程中应发挥主导作用。具体可采取“走出去”和“引进来”两种方式。
1.“走出去”方式。“走出去”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将校内教师外派到相关合作企业中进行锻炼(或挂职),通过一段时间实践操作后将考核合格的教师安排回校从事实践教学;另一方面,在学习理论知识之后将部分学习者以顶岗实习的方式安排到相应实习单位实习,通过具体实务操作强化学习者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引进来”方式。采用“学徒制”教学模式,将用人单位财务经理引入到课堂进行实践课程教学或担任课程指导,将实际业务展现在课堂上并指导学习者如何操作。有条件的应用型高校还可以通过与用人单位达成在校内设置企业财务工作室的形式,让学习者不出校门就能够亲身观察或参加企业财务会计业务操作实习。
(三)“三注重”。 “三注重”主要包括注重基础性、注重开放性及注重实践性。
1.注重基础性。《基础会计》课程作为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专业基础课,不仅表现在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具有基础性,也为培养具有良好会计职业能力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发挥基础性作用。
2.注重开放性。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要实现良好会计职业能力培养的目标,教学改革就必须与市场接轨,不仅要发挥校内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更应和市场用人单位密切合作,以“双导师制”促进学习者理论学习和实务操作相结合的机制建立。
3.注重实践性。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一方面需要理论知识来支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良好会计职业能力培养;另一方面应当发挥应用型高校和市场联动效应,实行诸如“校企合作”教学方式,通过到用人单位实际操作与“双导师制”指导,促进《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实践性运用,以实现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人才良好会计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在“一中心,双轨制,三注重”特色教学模式中,“双轨制”中的“基础技能实训”环节是“岗位模拟实训”、“会计综合实训”等一系列实践教学环节的基础,同时《基础会计》课堂理论学习服务于后续“基础技能实训”环节;“三注重”中的注重基础性、注重实践性的首要环节是会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因此,“一中心,双轨制,三注重”的人才教学模式能否顺利实施,对《基础会计》课程教学良好会计职业能力是否形成起着关键性作用。
五、结束语
本文针对应用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现状,从财务管理人才良好会计职业能力培养角度出发,通过对《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在教材、师资、教学内容等方面存在问题的深入分析,提出为满足目前用人单位对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需要对《基础会计》进行教学改革,应采取“一中心,双轨制,三注重”特色教学模式。J
参考文献:
1.王跃堂,赵娜,魏晓雁.美国财务业绩报告模式及其借鉴[J].会计研究,2006,(5):66-72.
2.葛家澍.建立中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总体设想[J].会计研究,2004,(1):9-19.
篇7
一、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建设的重要性
1.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目标。高等职业教育目标是培养为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服务的高技能人才。作为会计专业的教育目标,应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满足会计岗位工作过程任务需求为目标,培养一批技术娴熟、业务精湛、依法纳税、不做假账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目标的实现,在工学结合的人才模式指导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是关键,其对加快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步伐,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有重要意义。
2.加快以“3411岗位工作过程”为核心,教、学、做为一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落实与推进。以“3411岗位工作过程”为核心,教、学、做为一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其含义是:会计专业学制3年,职业服务领域4个(会计核算服务领域、财务成本管理分析服务领域、纳税筹划服务领域、社会审计服务领域),工学结合课时比为1:1。学生在教中学,在学中做,教、学、做一体化。这一模式得以实施推广的关键是与之配套的会计核心课程建设。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岗位会计核算与报告》课程开发建设的内容
(一)《岗位会计核算与报告》课程教材建设
1.《岗位会计核算与报告》课程教材建设依据。教材的内容安排以满足会计岗位需求为前提,而会计岗位有出纳员、往来账会计、材料会计、固定资产会计、成本会计、销售会计、财务成果会计等,每个岗位其工作过程中包括凭证的填制、明细账与总账登记、报表相关项目的填制等典型工作任务,由此教材内容结构应满足会计岗位工作过程的任务需要。
2.《岗位会计核算与报告》课程教材建设内容。根据各会计岗位的工作过程和任务需要,将《岗位会计核算与报告》课程设计成九个组成部分,分别是:模块一:会计基础知识;模块二:出纳员岗位模块;模块三:往来账会计岗位模块;模块四:材料会计岗位模块;模块五:固定资产会计岗位模块;模块六:筹资与投资会计岗位模块;模块七:销售会计岗位模块;模块八:成本费用会计岗位模块;模块九:财务成果会计岗位模块。
3.教材编写注意的问题。(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把知识学习、岗位工作能力培养以及职业道德修养的形成视为一个整体加以综合考虑;(2)教材内容要充分体现典型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要以学生为主体,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分析判断能力,使学生在各种典型工作任务中掌握应具备的职业能力;(3)教材编写的体例和呈现方式应尽量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强调知识性与操作性相融。教材突出岗位实用与创新,避免把职业能力的培养简单理解为单纯的重复操作练习;(4)教材内容应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保持与时代经济发展同步。力求语言真实、语法规范。
(二)会计岗位仿真模拟实训室建设
根据教学改革需要和会计工作岗位工作过程任务需求,建设会计岗位仿真模拟实训室,以营造会计岗位工作环境为主旨,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目标,建成具有模拟仿真会计岗位工作场景的实训基地,成为校园培养与就业上岗无缝对接、零适应期上岗的摇篮。
会计岗位仿真模拟实训室的功能:出纳员岗位模拟训练、往来账会计岗位模拟训练、材料会计岗位模拟训练、固定资产与证券投资会计岗位模拟训练、成本费用会计岗位模拟训练、财务成果会计岗位模拟训练等,各岗位实训按工作过程进行操作。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课程资源是指满足课程活动需要的一切条件,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的来源和保障课程活动的设备、材料及具体途径等。也可概括为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但不是课程活动本身。作为《岗位会计核算与报告》的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包括:
1.除教材开发外,积极鼓励、支持教师和学生参与素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拓宽教与学的渠道,增强教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如利用幻灯片、音像制品、报刊杂志、网络资源等课程资源,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扩大受益面。
2.与校外企业搭建产学研合作的平台,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作为《岗位会计核算与报告》的条件性课程资源。既满足学生实习、教师科研的需要,并在合作中提高了教学的实践动手能力,也为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提供了第一手材料。同时为企业提供了财务咨询和服务,彼此在协作中求得双赢。另一条件性资源的表现形式是院内其他系部的实训条件、校办企业及校内财务服务中心等现有资源,为课程教学提供良好的实训空间,提高学生岗位工作过程的认知感和岗位适应性。
(四)教学评价
1.教学评价应采用量化评价、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通过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为岗位会计核算与报告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生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完成起着积极的推进作用,最终达到课程目标。教学评价一是要针对每一岗位工作过程,采用现场实景操作的方式进行考核评价;二是要针对不同岗位的综合技能要求,采用综合模拟操作的方式进行考核评价。
2.提倡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即会计岗位综合业务测试和财务管理能力测试等。如对企业中存库材料不慎丢失而引发的相关税费的业务处理,进行现场业务处理能力测试,此为材料会计记账与涉税业务处理能力的综合测评。再如岗位会计业务的处理流程设计、中小企业会计制度设计、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操守的判断等则为企业财务管理能力测试。关注学生业务成绩的同时,还要关注个体发展的其他方面,使会计专业的学生成为“技术娴熟、业务精湛、依法纳税、不做假账”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
3.注重评价结果对教学工作的反馈作用。通过教学评价,了解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及时根据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学效果的满意度。
4.积极与院系两级督导配合,使课程教学效果评价日常化、制度化。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岗位会计核算与报告》课程开发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1.构建一个符合会计人才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为先进的专业教学标准。教学标准是在人才市场需求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会计岗位工作过程典型工作任务,以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学习领域,根据学习领域开发课程,针对课程开发而制订的课程标准,而课程标准是教师的教学指南。可见,专业教学标准是课程开发与建设的基石。
篇8
从本质上来看,我们可对三段双轨递进式教学模式作出下述几方面的剖析:
其一,三段。
严格依照某专业课程设置的实际情况,把项目实训、岗位实训以及综合实训有机的结合起来,并使它们共同形成一种具有模拟性质的阶段性实训过程。它具有两个特性,即:1)从简单化逐渐向复杂化推进;2)从单一化逐渐演变成为全面化。也正是因为它具有这样的两个特性,所以,它还具备了促使学生对本专业的基础知识与技能进行高效掌握的作用。
其二,双轨。
把与本专业相关的经济业务当作是学生实训的主要依据,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同时在计算机技术的帮助下,实现账务处理的整个过程。它具备三个优势,即:1)可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掌握水平;2)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计算机技术进行掌握的能力;3)可大大提高学生的从业资质。
其三,递进式。
把前期在校的实训过程与后期校外的实习过程合理的融合在一起,积极、正确的引导学生编写各类报告,如,实习报告等,进而让学生能够从一名实训生,有效的转变成为一名岗位实习者,以尽可能的提高学生的从业能力。
二、探究三段双轨递进式在高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
(一)阶段式实训
1、项目实训。
把会计专业各个科目(主要包括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基础会计,税收等)的课程设置作为主要依据,让学生进行单一式的项目实训。
譬如,表1。
科目名称 所含项目实训类型
会计电算化 总账子系统;工资子系统;固定资产子系统等。
基础会计 账薄设计;凭证填报;报表编纂;凭证审核等。
表1 项目实训举例表
2、职位实训。
它指的是: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的传授之时,把理论与实践这两方面的教学内容合理的结合在一起,同时依照本专业课程以及技能的特征,有效地把与会计相关的职位信息传递给学生。它是建立在成本会计以及财务会计这两个科目之上的,因此,它所形成的职位实训是具有多样性的,主要包括:资金实训,往来结算实训,财务成果实训,存货实训,总账报表实训,出纳实训,工资核算实训。
3、综合实训。
该阶段的实训,又被划分成为了两大部分,其中一个部分为科目综合实训,而另一个部分则为专业综合实训。
3.1 科目综合实训。
它属于是一种较为系统性的实训过程,是基于会计专业的几个核心科目之上的,比如:审计,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基础会计。其开设的时间大多都设定在相关科目的基础教学之后。通常,诸如会记软件以及基础会计等类型的实训,它们的开设时间均只有七天;而财务会计实训的开设时间,则长达半个月。
举例说明,基础会计实训。
其通常选取的是账务处理程序,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并掌握到会计工作的整个流程,还能够让学生熟知会计工作中的一些注意事项以及基本规范,以在最大限度之内,提高学生对会计核算知识进行理解的能力。
3.2 专业综合实训。
待本专业所有科目的教学内容都完成后,就可对学生开展一次较为全面的综合性实训。它的开设时间,为:学生参加校外实习的前一阶段。由于它是一种综合性质的实训过程,所以,它囊括了本专业的方方面面,如:财务会计,企业管理,基础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其次,该阶段的实训也主要是为了让学生通过会计业务以及ERP沙盘模型等实训,来达到增强学生对专业技能进行掌握的程度。因此,在这一阶段当中,教学的主体就从教学者转变成为了学生,而教学者则主要负责对学生的实训情况进行实时的监督、管理、引导以及考核。
(二)双轨实训
它的实现原理是:把一套准确的、完善的模拟数据作为实训的主要依据,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手工操作,完成会计循环的这一整个流程;此后,再让学生借助会计电算化操作系统,在特定的计算机软件上准确的输入相应的记账凭证,并以此来达到让系统自动生成账薄以及报表的这一目的。类似于这样的一种实训过程,它大多都只会出现在会计和财务的综合性实训当中,它的目的主要有两个,如下:
1、让学生通过对这两种不同性质的实训所产生的一系列数据进行科学对比分析,来提高其实训结果的准确性;
2、可让学生在实践操作的过程当中,认识并熟练掌握不同种会计数据处理方式彼此间的转换过程。
另一方面,这种类型的实训也具有较多的优势,如:1)锻炼并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应用能力;2)让学生更加熟练的掌握各种现代化设备的操作方法;3)为学生今后踏上本专业的从业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递进式实训
一般来说,学校若是想进一步提高其自身的教学水平,并以此来达到培养更多优秀专业型人才的这一目的,还需把其自身所开设的模拟实训扩展到学校外面去。因此,针对校外拓展实习,我们提出了几点相关建议,如下:
1、社会调查。
高职院校学生的课余时间都比较充裕,因此,可让他们在课余时间深入到社会中,做一些与会计知识相关的专题调查;待调查结束后,再要求學生依照本次调查的内容、目标以及实际情况,同时再集合其自身的想法与建议,编写出相应的调查报告。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大大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比如:表达、协调以及对专业技能进行应用的能力等。
2、毕业实习。
学校可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毕业的前一阶段,到指定的企业中去从事相关的职务,以让他们能够在实践操作的整个过程当中,巩固已学的本专业基础知识,并增强其自身对本专业技能进行掌握的力度。除此之外,学生也可通过自己找实习单位的方式,来完成本次的校外实习任务。
其次,像这样的一种实习方式,它不仅可以让学生培养起良好的与人相处的能力,同时也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而真实的实战过程,也会让学生在对专业知识与技能进行合理运用的同时,达到提高其自身从业资质的目的。
篇9
关键词:中职;基础会计;实训教学;动手能力对接
《基础会计》是中职会计专业的入门课程,这门课程不仅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而且还要求学生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技能,具备基本操作能力,包括识证能力、制证能力、登账能力、制表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毕业后上岗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实训教学显得十分重要,应特别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训教学过程中紧紧围绕所确定的能力开展教学。
一、实训教学中有关能力开展的教学
1.原始凭证实训与识证能力
正确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是会计人员所应具备的最基本技能之一,作为基本要求,学生通过实训必须掌握填制和核原始凭证的基本技能,包括两个方面能力:一是填制原始凭证能力,二是审核原始凭证的能力。因此原始凭证实训重点是原始凭证的填制、审核和应用,尤其是银行转账结算凭证的填制,以及各联的作用,学生第一次见各种生疏的发票、单据,往往无从下手,因此,开展实训前可要求学生设法搜集一些收据、发票等单据,观察手中单据包括哪些内容,需要填写哪些项目,上实训课时老师准备一些空白单据逐项讲解填列,学生亲自动手填制,操作过程采用一边巡视一边指导的方法,对学生多加鼓励,注意培养他们学习的信心,使学生轻松掌据原始凭证的填写和审核方法。
2.记账凭证实训与制证能力
记账凭证的编制是会计核算的关键能力,填制正确与否,关系到记账的真实、正确性,通过实训使学生掌握根据原始凭证判断会计分录并填制记账凭证的基本操作技能。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发给学生各种记账凭证,并结合具体经济业务讲解、演示各种凭证的填写方法,然后让学生进行演练,教学中,注意讲清记账凭证与原始凭证的关系,重点讲解指导依据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注重分析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针对学生最容易发生错误的方面,如填制记账凭证时不写摘要,会计科目不正确等,对可能预见的错误进行适时的提醒,让学生对操作技能的掌握从生疏到熟练。
3.会计账簿实训和登账能力
设置和登记账簿是会计核算的一个重要内容,企业需要设置哪些账簿,如何登记账簿,账簿设置方法以及和种账簿登记规则等,通过实训,要求学生掌握登记各类账簿的基本技能,教学中,可课前发给学生各种账页,让学生先有一些大概认识,实训时再让每一位学生随老师的讲解,逐项逐笔填写,以现金日记账为例,先让学生找出前面填制的经审核无误的有关现金收付款凭证,然后老师边讲解边在黑板上演示,学生边听边动手练习,这样学生对登记账簿的规则要求及对账,结账的操作等都有了具体的认识,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加强了动手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4.会计报表实训和制表能力
编制会计报表是财务会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会计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通过会计报表实训,要让学生懂得会计报表指标生成的原理与过程,即不同会计报表的指标含义。报表指标数据特征及其与账薄栏目间的数据关系,实训前,教师首先讲解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内各有关项目及具体填列方法,并强调特别需要注意的项目,结合例题讲解效果更好,然后根据所给资料,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计算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相关项目,从而掌握报表编制方法。
二、对提高实训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几点体会和建议
1.合理安排实训教学内容
《基础会计》实训分为单项实训和综合实训,会计凭证填制和审核,会计账簿设置和登记,会计报表的编制等基础性实训,是整个实训教学的重点,是学生掌握会计知识的关键,根据《基础会计》课程的特点,采用边学习理论边进行实训,理论与实例并行的做法,每个实训安排在各个章节讲完之后,基本上与理论教学同步。从教学情况来看,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能取得较好的训练效果,综合实训在本门课程结束后,以一个企业的经济业务为例,按照会计核算程序进行综合训练,从建账开始到原始凭证填列和审核,记账凭证编制,登记各类账簿,最后编制出会计报表,通过实训促使学生强化自身基本功的训练,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并对会计核算过程即会计环节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为学习企业会计打下基础,本实训练习的教学内容较多,时间跨度也比较大,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再分割小阶段,在每阶段实训完成后,教师可通过课表核对等手段确保每位学生每一阶段的实训成果准确无误,教师要认真负责,对整个实训过程要作具体指导,以便学生准时完成实训任务。
2.在会计实训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实训任务
利用“任务驱动”来提高学生进行实训的积极主动性,实训方式可采用两种不同的形式,即单人全过程综合实训和分岗轮换操作实训。单人全过程综合实训,要求每个学生独立完成设立账簿,登期初余额,填制凭证,签字和审核凭证,登账,对账和结账,编制会计报表的全过程。实训结束后提交实验报告及全套账的资料;分岗实训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小组中的几个成员每人一岗,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不相容分离原则,分设出纳、审核、记账员和会计主管等几个岗位,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任务,几个岗位协同工作完成上述会计实训的各个环节,小组内的几个成员轮流调整工作岗位,使组内每一个学生在每个实训环节都有重点实训内容。通过交叉轮换以适应不同的岗位。实训结束后每人需提交实训报告,并以小组为单位提交整套账的资料,从建账、基本制度的订立、凭证的编制与审核。设立与登记账簿直到完成,会计报表的编制是一个大的任务,它可以分成若干个子任务,并随着实训进程分步骤完成。
3.从规范书写和正确表达做起
会计工作对文字、数字的书写不仅要求字迹清晰工整,而且须符合会计工作的专业要求,特别是在填列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以及填写票据和银行结算凭证时,都必须按照有关规定书写,在会计核算工作中,每个环节都有文字、数字书写问题。因此,在实训教学中,应当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要求进行操作训练,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项目的填列要准确、完整,文字、数字书写要清晰、工整、规范,摘要要简明,通过本课程实训,从会计实务角度塑造学生从事会计工作应具备的专业作风、心理素质和道德风范,培养学生严谨、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适应所从事工作的要求。
4.充分认识实训教学的各个工作环节
首先,教师课前仔细设计实训教学计划,确定实训教学内容,熟悉实验教材,精心设计备好每一次课,什么时候应达到什么目的,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并在实训前,教师应为学生准备好各种实验资料,包括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页和报表等实训用品。其次,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地进行各种会计操作,保证每一个操作动作的正确性和规范性,在巡回指导中,对发现的问题,要不厌其烦地讲清、讲透,让每位学生真正掌握操作技能和要领,做到有讲解,又有示范演练,让学生能全面地理解和掌握技术要领,为取得良好的实训效果,教师应自然、亲切、友善,让学生进入好的状态,使学生学习情绪高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性。第三,课后及时进行总结研究,每一次实训结束,对学生的实训作业认真检查和评分,及时发现在实训中哪些环节容易出现差错,找出教学中的不足,以利于在今后的教学中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多安排训练加以克服,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5.加强会计专业教师的培养力度,保证会计实训的效果
会计教师普遍缺乏实践操作经历,尤其是青年教师大多从学校到学校,所具备的专业知识是从书本到书本的理论知识,在实训教学中只能靠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想象,再传输给学生,因此提高会计实训教学效果关键是提高教师能力,应把它放在应有的高度加以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组织实施。因为当指导教师要具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一方面,对新企业会计准则要有透彻的了解,同时要熟悉会计实务,留意实践中的细节问题,所以为了实现这些要求,有必要加强指导教师的培养工作,加强教师实践能力的训练,学校应尽可能为从事会计教学工作的教师提供更多的接触会计实务和审计实各的机会,制订教师的会计实务培训计划,多鼓励教师在企业和单位锻炼实务操作能力,参与一定的会计和管理工作,对一些具体业务处理系统,有目的进行调研,增加专业新知识,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另外,还可以从各单位选聘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中高级会计人才承担学校会计实训课程的教学工作,在管理上应打破实训教学人员与理论教学人员的界限。使之互相兼容,实现教师一专多能。
6.多层次建设会计实训室
会计实训室只有进行了多层次建设,才能使会计实训内容最大限度地涵盖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最终达到全面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目的,有能力的学校应紧随市场的变化,建立起实验中心以及沙盘演练实验室,在实验中心可以开设财务会计模拟对抗演练结合进行综合性实训。比如学校还应加强学生对于用友、金蝶等办公软件、数据库的计算机操作技能的提升。这是学校适应新形势进行教学改革,满足学生理论知识与实用技能同步发展需求,使培养出的学生更具就业竞争力的有力手段,既然实训室是为了提高素质教育,培养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那么实训室的建设就必须体现先进性和现代性的特点,在实训室的配置方面具有前瞻性,可以通过校企合作或合作的管理软件公司了解市场动态,改变传统实训室与管理实践相脱节的现象,积极引进和升级最新的管理软件,建立和完善实训室的管理制度,以保证实训室能够正常有序地运行,为会计实训教学创造良好的环境。
7.加强与相关企业的合作力度
篇10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审计实务;任务设计;项目评估;教学设计案例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项目教学法基于探索性学习和协作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其本质是既强调学习者的认识主体作用,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目前已成为国际上流行的一种职业教育教学方法,也逐渐成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
项目教学法突破了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和陈旧的教育思想,是一种将工作作为课程内容的载体,即按照工作的相关性来组织课程的教学内容,而不是根据知识的相关性组织课程内容。这种教学方法要求教学设计者把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任务之中,即教学进程由任务来驱动,而不是对教材内容的线性讲解,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采用相对开放的教学组织方式,以保证教学的有序进行。
一、项目教学法在审计实务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现行审计实务课程教学基本局限于对教材理论内容的线性讲解,停留在老师讲,学生听的层面上。举例也往往是停留在审计的细枝末节上,简单介绍审计人员通过实施了哪些必要的审计程序、收集到哪些审计证据,教学手段单一,审计实践操作难以实施。大多数学生觉得抽象难以理解,即使少部分人理解了也不知道如何运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得到发挥,实际操作能力未能得到提高。
作为财务会计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审计实务课程理论教学必须联系审计业务实际操作,突出其社会实践性。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要使学生更轻松地了解审计方法、理解审计流程,更好地掌握这门课程,应打破现有的教学模式,建立一种“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将审计实务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个的项目任务,学生通过完成教师布置的各个项目工作,在完成工作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学生成了学习工作的主体,教师成为主导,以项目作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引导学生把握学习内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项目为基础,以工作任务为依托,以自学、讨论、探究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明显的作用。
二、项目教学法在审计实务教学中的实施
(一)审计实务教学中的项目任务设计。在项目教学法的教学设计中,任务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核心,项目任务是否适当,将直接影响整个课程的效果。
首先,项目的设计要具有综合性,能够把先前学过的知识和将要学习的新知识综合起来。这样,学生既学到了新知识又复习了旧知识,同时还学会了综合运用新旧知识。审计实务课程综合性强,与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法律法规等相关知识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同时,在选择项目时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应该是学生所熟悉的,通过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有能力完成的。
其次,项目的设计要让学生感兴趣。兴趣对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有了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能够激发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如果设计的项目学生根本不感兴趣,那么他们就不会有积极性,不会自觉学习,那该项目也是失败的。比如,审计实训这部分内容放在《审计实务》理论部分学习结束后开展,时间安排是在中职财会专业学生入校后第五学期,部分学生已经接到某些会计师事务所或会计记账公司的实习任务,所以对审计助理业务、会计助理业务的学习有浓厚的兴趣。这样,审计实训教学内容的有效开展就有了一定的基础。同时,项目设计要有一定的难度,可促使学生理解和运用所学的审计理论知识、审计方法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
审计实务课程大多在会计专业基础和专业核心课程都已经结束后开展,学生相对有一定的独立账务处理能力,可以按照被审计单位的工作岗位设计项目任务,具体分为:会计主管岗、出纳岗、固定资产核算岗、工资核算岗、材料核算岗、总账报表岗等的业务流程;把审计单位的工作岗位设计项目任务,具体分为:注册会计师事务所部门经理、项目经理、流动资产审计、非流动资产审计、负债审计、所有者权益审计、收入审计、成本费用审计、审计业务助理,等等。
(二)项目启动,实施项目任务计划。教师要动员学生,可以根据教学进度选择一个或几个项目提前一两周左右时间发给每一位学生,让学生仔细阅读相关参考资料,并且简明地向学生介绍所选择审计项目的种类、性质、内容和分析评价的要求,让学生了解项目的意义,完成项目所需的技能、学习方法以及项目实施流程和考核办法。
同时,教师在提出项目设想前应当进行深入研究,准备好项目讨论可能涉及到的有关知识,在介绍项目内容、进行项目分析时应讲究艺术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讨论由学生按照制定好的项目计划进行分组。可根据学生自身兴趣及将来的职业流向自由组合分组,若每班50左右的人数,一般以6~8人为一组,分别承担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出纳岗位、注册会计师事务所部门经理、项目经理、审计助理人员甲、审计助理人员乙等角色。小组内民主推荐产生组长,同时组长承担会计师事务所部门经理岗位;组长负责组内协调及与教师的沟通,其余组员分别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来选择自己承担的角色;组员所承担的角色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还可以互相轮换,以增强互相协调和综合处理能力。
(三)教师实施项目辅导,学生完成岗位角色任务。教师授课的同时,对项目实施进行辅导,讲解部分审计项目实质性测试的要点,解答学生实施中的困惑;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各抒己见,通过对项目的广泛讨论,根据自己所承担审计人员岗位角色,学生按自己小组拟定的进度按计划实施审计工作,开展各会计报表项目实质性测试并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最后撰写审计报告。
项目实施中教师要及时答疑、及时归纳,做出恰如其分的评判,阐明审计项目的重点和难点,指出学生在执行审计工作中的优、缺点,还可以提出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让学生进一步自己分析和判断自己的审计结论是否正确。通过审计实训项目,学生在技能训练上完成了审计程序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包括计划阶段的了解被审计单位具体情况、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编制和审核审计计划;实施阶段的实质性测试、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终结阶段撰写审计报告、审计资料的清理和归档。
(四)项目评估阶段。项目结果评价方法灵活多样,以鼓励学生为主;在项目内容讨论评价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成果,切记不要在学生面前评论谁对谁错,项目实施成功与否应看整个过程的进行情况。
教师要承担审计工作底稿的三级复核任务并评价学生作品,要求学生分组展示本组的审计工作底稿,并采取组内评价、各组交流并组间评价;在学生交流项目实施的结果时,教师也应该耐心地听取,不能因为那个学生讲得不好而有任何不尊重学生的行为;不然的话,学生就会失去信心,项目实施就会失败;最后师生一起推荐最佳作品。
三、项目教学法在审计实务教学中的思考
(一)项目教学法始终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以任务作为驱动,让学生通过实际任务,把书本上死板的理论变为灵活的应用。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同时教师的鼓励、同学间的合作以及取得成果之后的喜悦,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使学生由传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同时,项目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即学生共同参与、共同讨论,分别承担不同的任务,在相互协作的过程中使问题得到解决,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到知识和技能,同时培养团队意识与协作能力。
(二)教师在项目教学法中角色与作用也发生变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咨询者,教师要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监控,并要进行及时的行为引导。虽然从教学过程主要承担者的角色中淡出,但并不影响教师发挥主导作用,这反而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要求教师除了要认真备课、设计丰富的课堂环节外,还必须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熟悉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流程和审计实务,并对财会专业乃至相关课程有系统的掌握;能够根据收集的审计案例设计成可供学生学习训练的“任务”,使学生在完成该“任务”中探索实践,激发学生的联想、判断,从而掌握具体的审计方法。
(三)项目教学法下传统考核方法的改革。对学生的考核可以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试卷考核,而应结合学生专业综合能力给定成绩。比如,可以采用过程性考核与传统试卷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过程性考核主要从平时出勤、审计过程参与程度、分工协作合作能力、沟通配合能力以及完成任务情况等方面进行考核,教师再根据学生承担岗位角色的难易程度、完成任务的程度以及组间组内评价给定成绩,考核随堂进行。教师在向学生布置考核内容之前,必须仔细设计每一部分的比重,要明确该考核所要达到的知识点、学生应从哪几方面来展示该达到的知识点以及考核等级标准,并向学生讲述清楚;而传统试卷考核依旧采取闭卷答题的形式来考核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一般安排期中、期末两次进行。最后,依据过程考核和传统试卷考核的综合情况按适当比例给出学科成绩。
四、中职财会专业《审计实务》课程“审计实训”项目教学设计案例
(一)项目启动动员。《审计实训》这部分内容放在《审计实务》理论部分学习结束后开展,时间安排是在中职财会专业学生入校后第五学期,部分学生已经接到某些会计师事务所或会计记账公司的实习任务,所以对审计助理业务、会计助理业务的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同时,分层教学审计班的同学是我校分层教学中审计方向的学生,是每级学生中基础会计、企业财务会计、税收等相关专业课程掌握得比较好的当中选的,相对有一定的独立账务处理能力。
通过审计实训,要求学生熟悉报表审计程序;运用审阅法,了解审计单位的概况;运用实质性测试程序对被审计单位9~12月份的会计相关资料进行审计,并编制审计工作底稿;撰写审计报告;整理审计实习资料,装订成册。
(二)成立项目小组。为了使学生能比较系统、全面地掌握会计报表审计的基本程序和具体方法,将财会专业理论与审计实务紧密结合,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采用分组分角色实训,手工填制审计工作底稿方式。
以某班级48人为例,将学生分为8小组,每小组6人。由每组学生共同完成整个报表项目的审计,完成工作底稿及审计报告的编制。
(三)编写项目实施计划
1、项目实施用资料。采用校本教材《审计实训》、《审计实训习题集》。
2、项目要求。每组学生6人,分别承担不同的角色,其中2人分别完成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出纳岗位;4人分别担任注册会计师事务所部门经理、项目经理、审计助理人员甲、审计助理人员乙的岗位;整个6人小组的组长由承担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岗位部门经理的同学来担任,协调安排整个小组的实训工作与任务,最后共同完成整个报表项目的审计,完成工作底稿及审计报告的编制。通过审计实训:(1)要求学生熟悉报表审计程序;(2)能够运用审阅法,了解审计单位的概况;(3)能够运用实质性测试程序对被审计单位9~12月份的会计相关资料进行审计,并编制审计工作底稿;(4)能够撰写审计报告;(5)整理审计实习资料,装订成册。
3、确定项目实施步骤
步骤一:(1)分组阅读校本教材,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表1)(2)小组内讨论交流自己所阅读的会计信息,教师提出预先设计的问题,要求小组派代表回答,并提出本小组阅读资料中的疑问,教师完成解答。
步骤二:小组内民主推荐产生组长,同时组长承担会计师事务所部门经理岗位;组长负责组内协调及与教师的沟通。确定后剩下5人分别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来选择自己的承担的角色。(表2)
步骤三:(1)按计划实施审计工作,撰写审计报告,编制并整理审计工作底稿。参与人:审计实训承担岗位角色1、角色2、角色3、角色4;资料:校本教材。(表3)(2)被审计单位提供审计所需的资料。参与人:审计实训承担岗位角色5、角色6;资料:校本教材。(表4)
五、项目实施
(一)审计实训项目计划12课时完成,按每周6课时教学计划拟两周结束。
(二)此项目要求在课堂上主要完成教师答疑和学生交流,部分具体审计任务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同时参照项目实施进度安排表。(表5)
(三)审计工作底稿部分表格数据核对(答案略)。
六、项目评估
(一)项目评估步骤。1、各组展示本组的审计工作底稿;2、教师承担审计工作底稿的三级复核任务并评价学生作品;3、进行组内评价、各组交流并组间评价;4、教师与学生一起推荐最佳作品。
(二)技能评估(表6)
3、管理评估(包括管理和能力的评定)(表7、表8)
七、项目总结
通过审计实训,在技能训练上完成了审计程序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包括计划阶段了解被审计单位具体情况、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编制和审核审计计划;实施阶段的实质性测试、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终结阶段撰写审计报告、审计资料的清理和归档。作为一名即将走上社会,承担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助理人员岗位的中职毕业生,熟练的技能训练和规范的审计行为养成尤为重要。在管理上,锻炼学生初步掌握小组合作和项目管理的能力。
(作者单位:厦门工商旅游学校)
主要参考文献:
[1]王立斌.项目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的运用与探讨.科技传播,2009.22.
[2]闫红玉.审计实务.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11.
[3]吴岑.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审计实务》教学中的应用.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11.
- 上一篇: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研究
- 下一篇:传统建筑保护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