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共享出现的背景范文

时间:2024-02-26 17:52: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共享出现的背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财务共享出现的背景

篇1

关键词:企业管理;财务共享中心;升级;优化

伴随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过去很多需要依靠人力重复执行的单一性质工作开始由电脑、网络云平台等载体完成,大幅提升了系统运算能力,降低了结果误差率,能够保障信息的高效输出和促进决策的准确性。财务共享中心作为搭建在电脑硬件和网络平台上的集成软件系统,体现出较为明显的互联网时展特征,其实用价值被企业接受,很多企业开始基于这样的契机构建财务共享中心,大跨步变革管理思路,调整组织结构,创新管理方式,提升管理效率,目的都在于确保自身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把握先机,降低成本,提升软实力,使自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游刃有余。

一、企业财务共享中心的基本概念、作用以及价值

企业共享是指通过建立统一的组织机构,将具有重复性、简单性以及同质性的工作进行流程化建构以及标准化处理,通过对软件以及网络技术等的深度应用,降低企业运作成本,实现规模效益,提高工作效率。财务共享中心一般为人员素质较高的企业所属各分支机构、办事处等服务,这些分支机构、办事处一般只会承担销售任务,而不需要较高的财务核算需求。对于企业而言,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加强内部控制,有效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最终实现

企业财务共享中心作为内部一个相对独立,但又与各业务系统相关联的组织单元,其成立目的是为协助管理者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帮助企业提升财务管控能力,让管理者可以了解企业内部各个运营模块的财务情况以及经营情况。在过去一段时间,相关部门持续加强对企业内部控制能力提升的要求,特别是央企和国企对内部控制的关注达到了历史高点,财务共享作为互联网时代产生的管理工具,很好地契合了提升内控水平的诉求。

(二)提升会计核算效率,有力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标准化、流程化、集成化是每一个财务共享中心建设的基本逻辑和底层思维。从目前主流的共享模式看,集中管理的运作模式强调对信息技术以及高科技的有效应用,辅以标准的业务处理流程,精准按照会计核算要求处理每一单业务,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会计核算效率。同时,通过统一的会计处理机制,减少了原来会计核算处理模式下的资源浪费。

(三)推动核算会计和管理会计的相互分离以及财务人员转型

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可以将更多接受过系统财务培训的专业人员从基础、重复、烦琐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能够从财务后端前移到业务一线,在整体提升一线业务人员素质的同时,能够通过业务知识和财务知识的整合,为企业的决策、分析等提供专业意见,有效促进会计人员向管理人员转变。

二、“互联网+”背景下,企业财务共享中心发展面临的挑战

当前,是一个为互联网环绕的时代,大数据以及云计算的出现,为信息共享构建了强有力的技术平台,财务共享中心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其建设和发展不可避免地受到时代文化和先进技术的影响,在完成既定的企业阶段性目标的要求下,更好地构建财务共享中心体系,企业急需解决一系列的问题,直面新时代的各项挑战。

(一)传统思维模式与网络文化的高度冲突

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网络文化其最为突出的特点便是个性化,从某种意义来说这与传统文化教育和传承存在一定程度的背离。因此,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将集成系统的规则与企业和人员的个性业务需求有机结合,提高共享的运作效率,让共享中心的功能得到最大化地释放,是企业在建立运行共享中心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二)“互联网+”时代管理层和基层员工诉求之间存在差异

在互联网时代,企业管理层的真实需要和基层员工的诉求会存在明显差异,如果员工能够掌握熟练的技能,对于优化共享中心和其他平台的对接会产生积极的促动作用。但是当下一些企业组织更多的是关注共享中心在系统前端的互动,很难及时处理大量的内部管理的信息并对其进行必要的整合,容易忽视基层员工的诉求,员工个人成长受限制,长此以往将会导致基层员工失去工作信心,造成人员流失,不利于公司发展和共享中心职能发挥。

(三)共享管理模式和手段容易固化,缺少必要的创新

在互联网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企业财务共享中心的运营管理模式一旦确定以后,容易形成固定的系统集成机制,业务模式转换成本高,由于财务核算内容的相对固定性,成形的财务共享中心模式将面临缺少必要创新的窘境。

三、企业财务共享中心优化和升级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风险

(一)组织结构设计存在的风险

企业在对共享中心进行优化升级时,必须先对管理方向以及企业的发展战略进行定位,并围绕共享中心的建立做好组织结构的设计工作。一般情况下,服务模式的框架会比较简单,但是共享中心所主导的管理系统框架会相对复杂,应该呈现出扁平化的特征,如此不仅能够满足基础的服务要求,提高信息平台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但在实际工作中,组织结构的设计以及模式的存在表现出一定的模糊性。

(二)信息保密领域存在的风险

企业内部的各类业务信息和财务信息是经营管理形成的核心成果,在财务共享运行过程中,大量内部信息会在网络平台传递,一旦出现财务信息泄漏的情况,会直接给企业管理造成负面影响,甚至带来巨大损失。很多行业的重点企业的财务共享中心面临更多的外部“入侵”,对企业信息安全管理,提升信息防护水平提出较高要求。

(三)财务与业务不融合所导致的风险

企业在构建共享中心时必须保证财务和业务工作具有足够的协调性,才能充分发挥流程管理的作用,调动业务资源。从共享中心建设的过程来看,必须要督促企业各部门人员思想统一,一起努力推进共享项目,才能正常促进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及后续运行。但在实际工作中,业务体系和财务体系之间存在明显的时间差异、专业差异、结果差异,不同职能部门人员之间往往对企业的业务内容和管理流程有不同的意识偏差,不能有效形成业务财务的闭环链条,难以形成完整高效的融合体系,因此会导致财务共享的建设和运行形同虚设,难以完成期初建设目标。

(四)业务系统管理存在的风险

企业共享中心在实际应用中与传统的内部运营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一旦共享系统没有高质量的管理系统作为支撑,就很难有效开展内部管理业务。在共享业务处理过程中,如果因为客观原因造成系统不稳定、业务流程紊乱或数据差错,会对实际的业务造成难以估计的影响,后果甚至比传统业务更严重。

(五)流程管理存在的风险

因为企业原有的内部管理制度、流程很大程度上已经不契合财务共享管理的实际诉求,尤其是当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在管理流程和内部制度方面存在问题时,如此很容易触发其他方面的危险。除此之外,流程管理所面临的风险与企业共享中心的实际运行效果也是关联甚深,究竟怎样让流程以更加合理、科学和规范的状态出现,减少控制风险,提高共享中心应用的效果,是非常关键和值得思索的问题。

四、企业共享中心优化和升级的具体思路和措施

(一)以企业战略为导向,减少资源浪费

在对企业财务共享中心进行功能定位时,要坚持以企业战略为导向,强调其能够在运行的整个过程中都能贯彻这一原则。对于企业而言,战略可以视作对企业发展予以支撑和引导的手段,存在的意义在于解决企业战略实施过程中的各项信息资源诉求。首先,企业架构影响到共享中心的管理架构,也间接决定了业务流程、组织人员、运营管理以及信息系统的建构方向,对共享服务中心的定位以及发展方向十分重要。共享中心离不开企业的财务管理战略,需要为企业的成本管理和风险控制提供参考和支持,最终帮助企业实现增值;其次,共享中心的建设和运营需要将企业战略贯彻始终,这样有助于降低成本,减少冗杂环节,也会降低企业运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更能减少对公共资源的占用。

(二)加强技术应用,提高信息系统的整合水平

企业共享中心必然包括多种业务子系统,必须对其进行高度整合,而且要与企业实际管理情况相符合,如此才能保障共享中心的顺利运行。比如进行数据信息的编码必须要多个系统的数据进行相互融合以及流通,保证数据流通的高效性以及全面性。首先,企业必须提高共享中心的控制以及承压能力,确保提高系统运行的速度和衔接的合理性;其次,不断提高系统的稳定性,确保共享中心数据储存和传递的安全性;再次,借助网络技术实现移动办公,有效提高业务的处理效率,不断提高广大客户以及员工的满意程度;最后,酌情加大有关技术研究和创新的投入。技术的发展需要相关人员的管理和控制,对于发展中的企业而言,节约成本最佳的突破口就是积极鼓励企业的财务会计进行转型,因为这些人员在处理财务信息、应对相关流程会更加轻松自如,并且共享中心所承担的一部分工作原本就是由他们来完成的,所以这有助于刺激他们提高自身的能力,实现资源的共享和利用。

(三)克服共享中心优化与升级所面临的实际障碍

1.变革管理方式首先,通过和企业员工进行沟通能够及时了解其思想、心理方面存在的情绪以及障碍,要在促使其了解财务共享运行的可行性及必要性的基础上,让他们真正意义上接受管理方式以及管理模式的变革,可以在有效沟通的基础上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工作;其次,围绕财务共享所需的相关操作对企业员工展开专业技术培训,可以通过定期举办讲座、交流会等方式打消广大员工对于自身工作技能以及无法适应共享中心工作模式的焦虑感,促使其能够提前适应变革。2.变革管理节奏任何管理节奏的变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其必然循序渐进,如此会导致管理者有更多的时间慢慢发现问题,发现不足,也更有助于改进共享中心,促使其能够在助力企业管理方面发挥更多的作用。共享中心的存在对于很多企业而言是一种全新的存在,倘若要在企业当中立刻贯彻执行,就必须进行相当长时间的铺垫和推广,如此及能够让广大员工慢慢适应,也不会在短期内造成不同职能人员之间的思想冲突。3.变革管理的范围企业共享中心的管理和服务范围从小到大有助于发现中心本身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很大程度上能够控制不必要的管理成本,而且一旦发现管理有待改进之处,可以在全面推广之前节约掉不必要的投入。

(四)加强团队管理建设,实现财务共享中心的可持续发展

对于企业而言,共享中心是一个非常相对独立且庞杂的机构,只有加强团队建设才能确保其实现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具体,其可以从这样几个角度来予以贯彻和落实:首先,必须加强对企业员工的岗前培训以及持续教育工作,确保其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其次,生成共享中心轮岗机制,可以让员工接触到更多的业务模块,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养。与此同时,也可以激发更多员工的潜能,促使其在工作岗位上展现更多的价值,这样也有助于促进企业团队内部工作人员之间的交流,有助于提高其凝聚力。最后,建立健全绩效考核评估体系,鼓励广大员工积极学习,提高服务管理质量,在让广大员工看到自身的发展潜力和发展前景的同时,也帮助企业减少人才的波动和流失。随着共享中心业务的不断增加,其必然需要更多经验丰富的员工、善于思考的员工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来,所以企业必须加强团队建设,引导更多拥有良好心态、创新思维的工作人员开展业务处理工作。要引导企业的原有工作人员积极应对转型的压力,及时调整心态,在变革中寻找更多的发展契机。

(五)持续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单位内部多方管理的参与度

财务共享中心相关工作的开展以及业务处理必然有一定的标准,但是这套标准并非一成不变,也需要结合业务的特点做出及时的调整和更新。因此,企业共享中心需要设置专门的用于流程优化的团队,定期对共享中心操作人员的工作方式、工具以及流程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优化和改进。首先,重点关注流程改造的标准化以及规范化,一旦出现新增业务时要将其纳入共享中心的管理和服务范畴当中,及时精简冗余的流程;其次,企业必须明确共享中心后台的职能分工情况,要将重复的、不需要办理较多手续的业务尽可能交付给后台进行自动化处理,如果是内容比较复杂的业务,则可以委托其他管理人员代为完成;再次,企业有必要发挥规模效应以及优势,在不断规范流程、精简流程的过程中,发掘企业的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尽可能使用内部人才来解决共享中心开发、建设以及后期维护的问题;最后,企业在应用共享中心的过程中,需要及时对内部管理措施进行优化和改善,不仅要实现多部门联动,还要对内部岗位职责以及绩效管理方式进行创新。结语总而言之,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优化和升级伴随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变得十分有意义。所以,企业需要构建财务共享,提高内部管理和其他工作的效率,这既是顺应时代的选择,也是推动企业更好地发展、前行的关键之举。

参考文献

[1]高玲玲.如何做好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运营管理[J].今日财富,2020(02):166–167.

[2]陈佩欢.集团公司财务共享模式的优化研究[J].纳税,2020(23):97–98.

[3]冀娜.运用大数据思维推动企业财务共享服务建设与发展[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04):222–223.

[4]张倩,东野广甜.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经济效果研究[J].管理科学与工程,2021(1):12.

[5]李娟.财务共享中心下的共享财务管理探讨[J].经济管理文摘,2020(10):115–116.

篇2

关键词:互联网技术;企业财务管理;挑战与创新

在互联网新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今时代,社会经济环境与人们生活状态都于无形中发生了新变化,各行各业在互联网新技术的带动下也都出现了潜移默化的改变。企业财务管理作为一项传统工作,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已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管理模式,但在互联网新技术的辅助下,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出现了更多新进展,财务管理信息化等各方面新工作亟待完善。因此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应当充分更新自身工作理念,积极利用互联网新技术,使自身工作不断进步,为企业贡献更多力量。

一、互联网新技术为企业财务管理带来的影响

(一)财务管理环境出现了新变化

在互联网新技术不断进步的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环境的变化尤为明显。置身于互联网环境中,企业财务管理环境相应出现逐步扩大的趋势。同时互联网新技术也推进了全球化程度不断加强,国际政治与经济环境,乃至法律环境都对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产生了一定影响。例如发达国家行使的贸易政策或国际金融市场汇率等情况一旦出现变化,我国企业也更易面临一定风险,受国际形势影响,无论经营风险还是财务风险出现的概率都将相应增大。与此同时,互联网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使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不再局限于时间与空间限制,而是能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突破限制,实现远程报账或远程报表等各项财务管理内容。此类环境方面的新变化不仅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人员提供了机遇,更为其带来了一定挑战[1]。

(二)财务管理工作重心出现了变化

在传统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对企业内部具备的各类财务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是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重心,做好财务资源合理配置基本等同于财务管理工作完成了一大部分。但在互联网新技术的发展下,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所面临的财务资源更为复杂,财务管理人员不仅需要对各项财务资源进行科学整合,也需要兼顾客户与供应商、区域经济因素、行业经济因素等各方面内容,以此使财务管理工作与市场发展更为契合[2]。

(三)财务管理工作实效性出现的变化

在传统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财务管理仅处于静态化层面,信息时效性相对不强,信息更新速度也相对较慢。但在互联网新技术的支持下,财务管理工作已逐步向动态化管理过渡。在动态化财务管理模式下,市场变化得到了更为明显的体现,企业为使财务管理工作与市场变化保持同步,财务管理人员需要将企业运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财务数据都进行实时记录,并将其纳入企业财务管理系统,同时财务管理人员面对自身收集的各类数据,也需要在第一时间完成处理,以此形成不同的动态化数据报表。此类报表是企业投资人员与管理人员做出决策时的重要参考,能全面而且准确地反映出企业各方面真实数据,因此极为重要[3]。

二、互联网新技术下企业财务管理的挑战

(一)企业需要及时更新自身管理方式

互联网新技术的全面普及使得全球化市场日渐完善,全球化市场中的多元化用户数量也相应增多。在全球化市场中,大众的关注点不再局限于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获得的市值与净利润,同时也关注企业所选取的运营管理模式与投资决策效率等各方面因素,甚至企业财务与企业价值体现等新内容也更为大众所关注。在此背景下,企业不得不更新自身运营管理模式,提升自身投资决策速度,同时关注自身价值内涵变化等各方面数据。关注点的扩大化使得企业竞争日渐激烈,一旦企业原地踏步,仍以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继续运营,则易滞后于时展步伐,最终为时代所抛弃。为避免此类情况发生,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应当顺应时展,及时更新自身财务管理理念[4]。

(二)企业业务内容更为丰富

企业日常运营过程中,及时获取高质量信息并充分利用此类信息是企业得以高效运行的重要保障,高质量信息能辅助企业争取更为优质的市场资源。在互联网新技术未得到全面普及前,企业不仅信息传递效率不高,信息整合效率也相对较低,难以在有效时期内及时从大量数据中准确选取对自身有利的信息,也难以实现信息共享。在此情况下,企业无法合理预判市场需求与生产要素配置等情况,导致企业难以获得理想利润。而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云计算与移动互联网等各项新技术都为企业发展提供了质量更高的信息,使信息传递的载体更为合理,在新技术的辅助下,企业内部采购更为精准,生产更为及时,销售更为多样,结算更为便利。种种业务内容都相应更为丰富的同时,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也在无形中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保护数据信息与整合数据信息等各项工作日渐严苛[5]。

(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更为复杂

互联网新技术为企业带来的各类挑战中,财务管理工作所面临的挑战尤为严峻。首先,财务数据管理的范围日渐扩大,数据共享成了时代赋予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一项新任务。财务管理工作不再局限于简单的财务核算或监督,更为重要的是应当立足于企业未来,兼顾企业财务发展前景与提升空间,以此为依据为企业提出更为合理的发展建议,此项新任务使得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人员不得不向更为综合化与专业化的方向发展[6]。其次,互联网新技术使企业出现了业财融合的新局面,在此局面中,以往企业频繁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尤其在集团化发展的企业中,各个分公司或子公司囿于地理位置相距较远而无法统一财务核算内容与核算方式,从而加大了企业财务工作的难度。但在互联网新技术发展的推动下,企业业财融合则有效解决了此问题,财务管理工作与企业内外部之间的联系范围日渐扩大化。最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在互联网新技术的发展下承担了反映企业各部门运营情况的任务,在此情况下,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与财务处理活动都能同步完成,企业各个业务部门能及时汇总信息、传递信息,使信息更为透明化。此类变化虽在较大程度上促进了企业发展,但也为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7]。

三、互联网新技术下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

(一)创新企业经营理念

在互联网新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中,企业所处外部环境更为复杂,国际市场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与地区集聚性,企业在此环境中要进一步发展,则应当积极实施技术创新,以此提升企业竞争力。无规律点式决策在互联网新技术背景下已逐步成为一种新型重要决策方法,企业为适应此项决策模式则需要创新自身经营理念,决策人员与投资人员不应再处于仅关注市值与净利润的层面,而应当提升自身运营效率,丰富运营模式。可由全面评价企业价值内涵入手,注重信息获取能力与员工整体素质,加强决策时效性,使企业经营理念能得到全面创新[8]。

(二)提升企业管控力度

强有力的管控是企业得以在互联网新技术背景下提升自身竞争力的有力保障,为提升自身管控力度,企业可由明确权责入手,使财务管理责任能全面落实到相关工作人员,同时提升财务管理人员责任意识,以此落实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各项财务管理任务。在此基础上,企业应当保证自身财务管理工作更具针对性,尤其对于财务管理中的超预算开支或预算外开支,更应严加管控。此类开支一旦丧失管控则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质量直接造成负面影响,因此企业应当对各项不合理开支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对不同原因制定针对性管理方案。针对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预算外开支,财务管理人员应当全面分析其合理性,在开支合理的情况下,需要将其纳入对应的报批手续中[9]。

(三)健全企业财务管理体系

完善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得以高效运行的有力保障,同时能使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有据可循,因此健全企业财务管理体系是一项重要创新策略。为实现此目标,首先应当对企业实际运营情况进行全面且深入的了解,厘清企业各部门之间的权责,在此基础上搭建完整的企业财务管理平台,以此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运行效率,同时企业财务管理模式也将在此平台中及时实现更新与优化[10]。在互联网新技术的带动下,企业也需要充分重视大数据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发挥的作用,并构建相应的大数据平台,使互联网能在财务管理工作中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从而提升财务管理工作效率,使各项财务数据整理工作都能更具效率,同时保证财务数据信息始终处于及时更新状态,以此为企业决策人员与投资人员提供更为精准的数据信息,使其能为企业发展做出更合理的决策[11]。

(四)整合企业业务工作与财务工作

在互联网新技术的带动下,企业应当积极顺应发展趋势,使数字化信息技术能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发挥自身应有的作用,推进企业能有效融入互联网经济环境。尤其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而言,更应当充分调动自身知识储备,使互联网技术的经济效益能得到合理挖掘,以此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保障。在数据整合环节中,相关人员应当进一步整体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为企业业财融合提供有力保障。整体数据的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重点整合大数据技术,并实现合理应用此项技术。应用大数据技术提升不同类别的数据之间的交互程度,使数据输入过程更具逻辑性。在此前提下,数据能以共享模式实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标。对数据进行归纳总结可知,大部分数据都可归纳为非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结构化数据。企业在构建业财融合时,应当充分考虑自身生产情况,并由此出发完成数据分类与数据清洗环节。在数据经过分类与清洗后,其应用价值也将相应提升。同时相关人员也需要界定数据渠道边界,以此做好数据库针对性构建工作,避免数据混乱。此外,相关人员更应当明确数据类型的内在关联,使数据库对接工作更为完善。最后,构建数据需要依照逻辑规律进行,使抓取的数据更为可靠且完整。总而言之,相关人员在完成业财融合工作中应当发挥数据共享中心的作用,使企业日常工作得到更好的开展。

(五)建立智能化财务信息管理系统

为使财务共享服务得到全面开展,企业需要重视智能化财务信息管理工作,并建立相应管理系统。在此管理系统中,各项数据都能更为精准,企业决策者在数据的辅助下也能完善未来规划环节。由财务共享模式来看,企业需要对财务数据信息进行集约化管理,而集约化管理所涉及的内容相对宽泛,不仅需要企业下辖各个子公司参与,也需要不断规范财务数据。此项庞杂的工作需要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支持,服务中心的主要工作在于提供信息,辅助工作顺利开展。而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也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在完成此项工程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可由智能化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开始,构建管理系统后再完善内部各个子系统,并依托于国有企业母系统数据,使各项财务管理工作都能得到合理构建。在构建各项财务管理工作之余,也需要预留连接端口,以完善子系统与母系统的对接环节。在对接环节全面完善的基础上,财务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各类信息壁垒也能得到有效打破,从而提升管理效率。

(六)提升财务风险防范意识

在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也获得了发展,但其中存在的财务风险并未同步减少。在此背景下,相关人员需要不断完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机制,使财务风险得到有效降低。完善风险管理机制的过程可分为三部分。其一,构建财务风险识别制度,在构建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充分考虑企业实际运行情况,综合财务风险特征与财务风险类型,将二者共同融入财务风险识别体系中,以此掌控财务风险信号。在掌握信号后,即使财务风险仅处于萌芽状态,也能得到全面识别。其二,构建财务风险防范制度,此环节可依照财务风险防范标准进行,由此建立财务风险指标评价体系,使企业在面对财务风险时能顺利做好预警工作,为后续防范财务风险环节提供有力保障。分析财务风险时,相关人员需要依托于财务风险预警信号进行,再结合各方面条件选择最具契合度的风险防范措施,从而有效消除财务风险。其三,需要构建财务风险应急机制,此机制主要应用于财务风险业已存在的情况下,当企业需要应对财务风险时,即可随时启动此项机制,从而更好地应对财务风险,做好相关分析工作。唯有全面分析财务风险后,企业才能有效应对财务风险,从而最大限度减少财务风险造成的各类损失。

结语

篇3

《财务共享服务》一书从崭新的角度回答了这些问题,并给出了超出预期的答案。

卡普兰和诺顿战略地图的底层是学习与成长,这幅地图由人力资本、信息技术和组织资本构成。这三种资本是信息时代驱动企业价值增长的最根本因素。而财务共享服务在很大程度上正属于信息资本的范畴。

这本书构建了完整的解说体系,从财务共享服务的背景和理论出发,经过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选择、实施、操作、管理等项内容的解说,最终概括为财务共享服务的标准模型。

流程理念导入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管理,为财务共享服务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并为财务共享服务应用信息技术提供了前提条件,保障了财务共享服务与整个企业战略的相互衔接。在流程这个现代管理的“共同语言”下,财务共享服务变得“通俗易懂”。

篇4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管理会计;财务共享服务

1管理会计信息化与财务共享服务

在经济转型背景下,精细化管理模式得到推广实施,企业对管理会计信息化的认识逐步提升,新型管理工具与信息化系统不断投入使用,更加注重资源整合,这些因素均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管理会计信息化体系的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作为一种新型管理模式,在强化集团管控、优化流程、规范管理、降成本增效率、推动会计信息化建设等方面表现突出,促进了企业在管理会计信息化背景下的转型升级,已成为跨国企业和大型集团企业的重要选择,是大中型企业财务由“管控型”向“创造型’’转型升级的基石,势必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重视。管理会计要想真正发挥作用实现价值,必须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以财务共享服务为基础,借助信息技术支撑实现资源整合;财务共享服务能够更好保障企业顺畅运行与竞争力提升,推进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

2企业财务共享服务应用状况

由于经济发展与开放程度、相关法律法规、政治政策、企业文化等原因,多数企业认为应用和发展财务共享服务难度较大,因此在2005年之前极具发展潜力及规模效应的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也鲜有应用。当企业拓展迅速且具备一定规模时,可能面临股权结构复杂,分支机构众多,股东知情权受到挑战等问题,导致低附加值的财务工作占用大量人员,重核算轻管理,财务与企业发展战略协同度较低,人工运行成本高;业务处理缺乏统一标准及口径,信息质量低。企业期望提高风险管控、财务管控能力,因此不断探索新型管理模式以在跨区域范围内获得长期竞争优势,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应运而生。

2.1应用范围

跨国、跨地区或分支机构较多的大型企业集团以及变革较频繁的企业,通过财务共享服务整合繁复财务工作更符合成本效益原则,有利于实现规模效益;在企业重组并购、设立新业务、扩大规模时,共享服务可以为新业务单位提供财务、人员支撑和管理制度建设,提升整合效率,降低管理难度。而多数中小型企业出于资源、规模限制和成本效益的考量,选择第三方取得财务共享服务可能比自行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能获得更好效果。

2.2应用程度

企业财务共享服务的应用迅速增长,已经基本度^概念导入时期,进入了积极推进、快速发展阶段,企业财务共享服务正在迈向2.0时代。以业务流程范围来划分会计核算的全部业务及财务管理领域的业务均可纳入财务共享服务,但应用财务共享服务的企业目前多是仅将应收账款、应付账款、费用报销等业务量大、易标准化的繁复交易性流程纳入财务共享服务。当前企业在财务转型与业务整合过程中,财务共享服务应用多处于发展完善阶段,较多针对企业内部客户或部门,提供标准化、专业化财务服务,更为关注财务共享服务应用带来的收益与效果,商业化趋势初步体现。

3企业财务共享服务应用面临的问题

3.1前期投入及启用成本较高,投资回收期长

企业需要投入较大资金购买或请专业人员设计管理信息系统,构建、引进费用及后期管理、维护费用通常较高,从创建至投资回收期间较长,对部分企业而言会造成较大负担。信息系统的选择、整合程度与有效运作对企业财务共享服务应用造成极大挑战。

3.2企业内部分支机构管理层认可度较低

管理模式的改变造成企业组织结构的变革、人动、权力重新划分等,部分人员相关权限被收回、利益被触动在所难免,有些企业管理人员没有对财务共享服务应用与企业战略目标的有机结合形成共识和长远规划,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存在抵触情绪。

3.3财务和业务处理可能发生脱节,下层财务人员控制力削弱

财务人员完成的多是标准化、流程化的业务处理及子公司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日常衔接工作,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负责企业财务宏观控制,而部分财务人员的工作与企业实际相关业务活动出现一定脱节,下层人员管理权限或财务控制力受到一定限制。

3.4人才队伍建设缓慢,员工离职率较高

财务共享服务的应用使得财务业务流程细化分解,财务人员通常每天需要完成重复性工作步骤,业务处理量大,标准化、流程化要求高,但业务能力提升与职位晋升空间相对有限,工作积极性及新鲜感会日益下降,人员离职率升高,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增加了企业的人员培训、管理成本。

3.5调整管理模式带来的信息安全与核算风险问题

财务共享服务的应用使得数量庞大的企业财务数据整合起来,若业务处理某一环节出现差错或存在信息缺陷、技术水平限制,可能影响企业整体信息质量,财务核算风险加大,同时对多数企业来说,如何有效保障信息安全成为挑战。

4企业财务共享服务应用的关键因素

4.1管理层的支持

管理层意向直接影响着财务共享服务的应用与发展,通过加强企业间交流及企业分支机构高层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以树立正确观念,建立平台思维、互联网思维、科学管理思维,加深管理层对财务共享服务的重视和企业问资源共享共赢的融合度。

4.2流程的标准化和优化

为保证服务质量、满足客户需求,将各项财务业务进行标准化设置,通过标准化操作和管理减少业务流程处理中的失误,结合企业实际和发展环境不断优化财务共享服务质量,考虑建立符合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价值专业中心,适时拓展服务领域,逐步实现基于云服务的外包服务,合理安排实施进度,评价分析实施结果。

4.3统一高效学习型组织的建立

借鉴相关成功经验和实际情况,设置财务共享服务模式长期发展目标,分析人员结构,完善人才梯队,保证适才适岗,实行定期培训、人才培养和优秀员工选拔制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共同提升,加强知识管理,鼓励财务人员借助这一平台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4.4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强大的信息技术可以跨越区域、组织障碍对分散的数据进行整合,是企业财务共享服务有效运作的重要支撑,为减少旧系统向新系统过渡升级而产生的问题,高效传递和处理不同版本不同格式的海量信息,增强财务预测科学性,应关注新技术动态和信息安全,加强用户管理,合理确定访问权限,选用符合企业实际需求、技术兼容性较好的管理信息系统。

篇5

作为主要嘉宾演讲人,中兴通讯的财务副总裁陈虎感到格外兴奋,“这要在几年前,几乎是不可能的,当时只有外企和国外的一些公司会谈论到这类话题。”

陈虎还清楚地记得,早在2005年,他到高校面试学生的时候,问学生知道财务共享服务,知道SSC吗? 当时,几乎没有一个人知道。

短短几年,财务共享服务成为CFO关注的焦点。来自安永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境内已有超过450家共享服务中心,涵盖了各行各业。

在深圳,中兴通讯的执行副总裁、CFO韦在胜正在推进其“彩云平台”,意图把财务共享服务送入云端。他希望能建立中兴财务云,当企业某时、某地需要一项服务时,只要拿起终端,提出请求,云服务中心将提供满意服务。而且,不仅能为中兴通讯,待时机成熟,还可以为其他企业提供云服务。

在北京,中国联通执行董事、CFO李福申正带领财务团队建设ERP共享财务。中国联通集团财务部孟欣处长指出,“ERP+共享”,这是联通对共享服务中心(SSC)的新探索,联通称之为“大ERP”。在业内看来,中国联通提出的在共享服务支撑下,实现其“大ERP”计划,从一定程度上,也是一个“云计划”。

在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的背景下,一股以共享服务为基础,以云计算为支撑的财务云服务的浪潮正袭卷而来。

解放“自己”

在国内外研究中,不同的学者对共享服务的概念有不同的理解。陈虎在研究国内外共享服务的专著和论文的基础上,对采用财务共享服务管理模式的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中兴通讯多年的实践经验,将其定义为:财务共享服务是管理模式的创新,它通过将企业各分支机构或法人的财务业务进行标准化和流程再造,由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统一对其进行处理,达到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改进服务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的目的。

通俗而言,对使用服务的人来说,财务共享就如同一间自助餐厅,种类丰富的美食按标准做好并分区摆放好,客人只要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品种及份量,就可以搭配成一份可口的套餐。而在提供服务的人眼里,财务共享服务即是以财务的各项业务为原料,按标准化的流程和方法进行加工,向客户提供点选的财务服务所形成的最终产品。

无可置疑的是,共享服务颠覆了传统财务会计的工作方式,建立了类似流水线的运作模式,借助精细化的专业分工、标准化的流程和发达的信息技术,以“服务”为定位从事财务业务,服务的客户越多,显现出来的规模优势就越为明显,共享服务也就越有生命力。

但在陈虎看来,财务共享服务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实现财务职能的转变,解放“自己”,解放财务的生产力,才是真正意图。

回顾过去的十几年,管理变革实践中,出现很多新的名词,如经营之道、流程再造、价值创造、6&等等。但是过去十几年的财务领域却很少听到什么新的名词,财务仿佛生活在真空中,大家两耳不闻窗外事,只关心自己从凭证到会计报表的过程。

财务如何解放“自身”的“生产力”?

其实,每一个从事财务的人都希望在企业的工作过程中能够从幕后走到台前,能够从一个孤立的“真空”走出来,和企业各个部门协调沟通,作为信息传递中枢,为企业经营和决策发挥更大的价值,而不是简单地做原始凭证和财务报表的处理。

无疑,成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用更加经济、高效的方式实现财务基础业务的运作,是财务变革的必由之路。

中兴通讯的财务已实现“解放”。陈虎介绍说,中兴通讯将财务分为战略财务、业务财务和共享财务。传统会计的部分都集中到公司在全球的4个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进行处理,而在中兴其他的分子公司里,已经没有传统的财务会计人员,有的只是战略财务和业务财务专家,这些人做的工作看来与财务毫无关系,既不算账记账,也不制作报表。但是,他们善于提取和利用核心的财务信息,为公司战略和业务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如果将财务工作比作人体,那么,其中业务财务分布在企业的每个经营单位,犹如遍布全身的毛细血管,他们把全身各处的感受传递回大脑,也将大脑的指令传递到全身;财务共享服务像人体的四肢,通过纯熟的操作,执行既定的流程,战略财务更多是大脑,分析业务财务和共享服务中心传递回来的信息,及时反馈和决策,保证人体对外界做出及时有效的反应。

云服务

中国财务共享服务之路,不仅带来财务人员角色的转型,同时,在云计算背景下,财务共享服务下一步发展趋势将走向云端,实现随时随地任意接入。

有人说,未来企业的标准化业务,“要么外包,要么被外包”。持这种论调者的基本依据是,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像中兴通讯一样高速成长,自己构建共享服务中心。虽然一些企业也有财务集中化的趋势,但自己构建成本会比较高,同时也缺乏足够的业务量来达到规模优势。

到底是自己构建一个共享服务中心,还是寻找外包的方式把一部分重复的会计核算业务包出去,将是CFO们不得不面对的抉择。

在陈虎看来,选择财务外包的难点在于,在观念上,中国很少有企业愿意把财务外包给别人。另外,中国还没有很好的本土供应商有能力从事外包工作,可以做外包的企业大部分是外企,成本比较高,可能比雇佣中国员工还要高,这是中国企业不能承受的。

陈虎一直坚信,财务外包是一个趋势。但要有两个条件:第一,中国企业要逐渐接受这个理念;第二,需要有一批中国的供应商,能够以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提供服务。

篇6

【关键词】 企业间财务共享; 供应链; 信息共享激励参数; 利益分配机制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6)19-0035-05

2013年3月,英国民间会计组织ACCA与德勤管理咨询的调研成果《中国企业财务共享服务现状与展望》显示:中国近半数的集团企业已实施财务共享模式,年销售额超过30亿美元的中国企业中超过70%采用了财务共享服务[ 1 ]。2014年11月,财政部的《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也鼓励大型企业充分利用信息和专业分工优势,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积极推动会计职能转变[ 2 ]。由此可见,财务共享的理念正被国家大力提倡,被企业广泛采用。目前,学术界对财务共享进行了较多的研究,主要涉及优势作用、风险及控制、中心选址、关键影响因素、绩效评价等方面。然而,以往的研究仅限于企业内部,将企业视为封闭的系统,并没有将共享的视角延伸到整个供应链层面。供应链管理理念谋求供应链整体的最优化,强调合作共赢,追求综合收益,因此从供应链角度出发考虑财务共享问题很有必要。

一、供应链企业间财务共享的可行性分析

(一)财务观念的革新

传统的财务观念强调对财务资源和信息的严格保密,成本管控也仅限于企业内部,忽略了与外部企业的协同,忽略了对供应商、客户等其他供应链成员企业成本的分析和控制。然而,随着企业间经济业务联系的日益密切,企业的边界出现模糊化趋势。杨舟和刘汉进(2005)[ 3 ]提炼出虚拟共享的概念,将原先发生在企业内部的共享服务范围扩展到企业联盟层次,企业可以共享合作伙伴的信息系统。张鸣等(2006)[ 4 ]认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任何企业都很难仅凭借自身的优势来维持竞争力。胡继灵(2007)[ 5 ]指出企业需要彼此不断交换信息、资金、物质乃至人员。张华平(2011)[ 6 ]指出任何企业都需要与供应链上的其他企业进行信息共享,才能够满足战略管理的财务信息需求。陈纬(2015)[ 7 ]认为共享服务令资源配置更加优化,从而使供应链的财务价值整合功能变得可行。当下,新的财务观念倡导企业将成本管控的工作重心从内部最优化转移到跨企业的优化上,倡导组织间的协同、联动管理。故探索在供应链企业间建立高质量、高效率的财务共享和信息传递机制正是顺势而为。

(二)信息技术的进步

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引发了企业财务信息化的创新性变革。何瑛(2013)[ 8 ]指出,在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背景下,已经出现了把财务共享服务送入云端、实施财务云服务的迫切需求。高艳君(2014)[ 9 ]指出,我国部分企业已经成功将财务共享服务送入云端,如移动的“大云”、联通的“互联云”等。程平和万家盛(2015)[ 10 ]指出财务共享中心接入云平台后,通过大数据采集、存储、挖掘,人们获取数据的过程将极大简化。在云计算技术背景下,通过建造云数据库,供应链成员企业间可以便利地实现财务资源、信息的共享而不会受到硬件的束缚,也不用考虑中心选址问题。另外,以云计算技术为基础的数据库不存在信息量、访问量激增而导致的拥堵问题。所以,建立供应链企业间财务共享机制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三)供应链企业间财务共享的优势

鉴于财务观念的革新和信息技术的进步,广大企业可以将财务共享的视角延伸到整个供应链,在更高层次上进行宏观制度设计,促进供应链成员企业盈利信息,成本费用信息,预算信息及采购、库存、生产、销售等财务资源和信息的大共享。供应链企业间进行财务共享有利于构建并完善包括供应商、客户等供应链成员企业在内的新型财务流程,提升企业的动态财务能力;有利于向企业内部和供应链上的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财务资源、信息,减少搜寻信息的交易成本;有利于增强企业管理者对内外部环境的预见性及掌控力,实现JIT式的库存管理,降低库存成本。狄为(2010)[ 11 ]认为供应链企业间互相披露成本信息,利润相互可见,可以有效降低组织间的隐藏成本。刘峥和徐琪(2013)[ 12 ]指出与非合作博弈相比,在合作博弈中,制造商和零售商通过降低零售价格、提高销量可以增加系统的利润,实现供应链成员的共赢。通过供应链企业间财务共享,各成员企业可以在资源互补的基础上实现有效协同,最终实现单个企业以及整个供应链效益的增加。并且,原先神秘的成本信息,现在可以互相利用,供应链成员企业间的互信度得以提升。

二、供应链企业间财务共享模型的构建

张华平(2011)[ 6 ]在构建基于供应链的战略管理会计业务流程再造中,提出首先要进行组织再造,即成立一个会计协调委员会,举行定期或不定期会议。这样各方才能够充分沟通、商讨相关事宜,企业间的会计业务流程再造工作才能得到有力推进。本文借鉴这一理念,构建供应链企业间财务共享的模型如图1所示。

在模型构建过程中,笔者认为需要建立一个协调委员会,负责召集供应链成员企业高管以商讨确定各自财务资源、信息的共享范围,努力实现包括非财务信息、定性信息、不确定性信息在内的尽可能多的资源共享。协调委员会负责制定和统一财务数据标准,解决因不同企业采用不同ERP软件而导致的数据信息在采集、处理、存储和传递过程中格式不统一、转化成本高等问题;负责对信息使用者从中央数据库中提取信息的行为进行授权(授权的规则会被嵌入到有关程序中),并对供应链成员企业的义务履行进行监督;负责对供应链成员企业的利润进行调控与再分配。同时,也由协调委员会负责建设、维护以云计算技术为基础的中央数据库。在模型中,供应链成员企业(供应商、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最终客户)分别借助云技术将财务资源、信息输入到各自的小型数据库云端A、B、C、D、E中,并最终集成到中央数据库。信息使用者向中央数据库发出获取信息的请求后,授权规则的程序运行,并返回数据。

三、考虑信息共享激励参数的Shapley模型

供应链企业间财务共享之初,各成员企业在软硬件上进行投资,需要花费较大成本。Lee(1997)[ 13 ]研究指出,在零售商与供应商的信息共享中,两者的获利程度是不等的,其中零售商获益较少,如果缺乏协调机制对新增利润进行再分配,供应链下游企业将缺乏共享的积极性。企业作为理性经济人,会在成本和收益间进行权衡,会更关注自身的利益而非供应链的整体利益。如果合作利润少于不合作时的利润,那么企业将会选择不合作。所以如何把整个供应链利润公平、合理地分配给各成员企业就显得格外重要,这关系到供应链联盟的效率与稳定,也会影响供应链企业间财务共享这种跨组织制度的实施效果与寿命长短。只有建立一套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才能激励各成员企业务实合作,避免联盟的瓦解与制度的失效。

(一)基本Shapley模型

Shapley值法是由学者Shapley L.S.在1953年提出的解决N人合作博弈问题的一种数学方法,此方法在解决合作各方利益分配时有着广阔的前景。当N人从事某项经济活动时,其中若干人组合的每一种合作形式都能得到一定效益。当彼此之间的利益活动非对抗时,合作人数的增加不会引起效益的减少,这样N人的集体合作就会产生最大效益。Shapley值法就是分配这个最大效益的一种方案[ 14 ]。

Shapley值模型必须满足有效性、对称性、可加性、零局中人等公理。

(二)信息共享激励参数的Shapley模型

在供应链企业间财务共享的模型架构下,成员企业上传财务资源、信息到中央数据仓库中用于共享,信息使用者即本企业各部门或其他供应链成员企业通过相关口令来获取信息,协调委员会扮演组织协调的角色。但是潜在问题也很明显:一方面,每个企业的共享范围由协调委员会确立,另有相关契约进行约束,但执行情况还是取决于企业的自觉性。故相关企业存在“搭便车”的动机――信息共享较少甚至达不到契约要求,或者不当利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财务资源、信息,采取一些自利行为,这最终会损害供应链联盟的整体利益,也会使不信任的情绪弥漫。另一方面,供应链下游企业在财务资源、信息共享中获利偏少,收益激励性不强,积极性不高,所以,如何改良以Shapley模型为基础的利益分配制度,满足各方利益诉求,激励供应链成员企业都能积极参与财务资源、信息共享就显得格外重要。

四、案例分析

假设某供应链上四个成员企业A、B、C、D,企业间可以不联盟或任意进行联盟,不同的联盟状态获得对应的利润。假设A、B、C、D四个企业通过财务资源、信息共享为供应链创造的利润为2、3、4、0,四个企业事前商定的激励参数为25%,伴随着信息共享而来的风险因子分别为4、4.5、6.5、0。根据上述介绍的带有信息共享的激励参数Shapley模型计算利益分配方案。合作联盟的获利指数如表1―表5所示。

从案例中可以看出,调整前的总利润为∑Фi(V)=3.66+2+2.17+2.16=9.99≈10,调整后的总利润为∑Фi(V')=3.66+2.06+2.37+1.90=9.99≈10。可以看出,调整前后的总利润是相等的,只是组成结构发生了变动,其中B、C由于积极的信息共享而分得了利润奖励,相反D分得的利润被调控缩减,A的利润基本无变化。这样可起到激励各成员企业进行积极信息共享的效果,使其在共享范围上满足协调委员会商定的契约要求,在质量上提供对信息使用者决策有用的信息。

通过案例可以看出,在需要较高程度的财务资源、信息共享的供应链企业间财务共享实践中,信息共享程度是度量利益分配的一项重要指标,在利益分配机制中引入信息共享激励参数,有利于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政策,确保这种组织间制度更长久稳定地运行下去。

五、结论

本文提出了供应链企业间财务共享的理念,对其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并借鉴战略管理会计业务流程构建了模型。运用Shapley值法构建出一套利益分配机制,引入信息共享激励参数来进行改良,以激励供应链各成员企业特别是下游企业积极参与共享,并辅以案例进行说明。

【参考文献】

[1] ACCA,德勤.中国企业财务共享服务现状与展望[R].2013.

[2] 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A].2014.

[3] 杨舟,刘汉进.虚拟企业与共享服务的演进趋势[J].生产力研究,2005(9):198-199.

[4] 张鸣,颜昌军.成本战略管理:基于可持续发展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5] 胡继灵.供应链的合作与冲突管理[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6] 张华平.基于供应链的战略管理会计业务流程再造与控制研究[D].河南大学博士论文,2011.

[7] 陈纬.财务未来之路: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思考[J].中国总会计师,2015(9):53-55.

[8] 何瑛.基于云计算的企业集团财务流程再造的路径和方向[J].管理世界,2013(4):182-183.

[9] 高艳君.嵌入云计算的企业财务流程再造研究[J].会计之友,2014(3):40-42.

[10] 程平,万家盛.大数据时代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云平台的构建及其应用研究[J].商业会计,2015(8):20-22.

[11] 狄为.基于组织间成本管理的开放式会计运用研究[J].商业时代,2010(34):67-68.

[12] 刘峥,徐琪.“快时尚”服装产业供应链利益分配机制探索:以合作博弈为视角[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3(4):76-80.

篇7

关键词:报告业务;会计记录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大型国有企业集团管控能力的不断加强,如何发挥企业集团的协同效应日益成为管理层考虑的问题。在这个背景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受到了关注,并开始应用于国企的实践。

优势:与普通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不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优势在于其规模效应下的成本降低、财务管理水平及效率提高和企业核心竞争力上升。具体表现为:第一,运作成本降低。第二,财务管理水平与效率提高。第三,支持企业集团的发展战略。第四,向外界提供商业化服务。

缺点:1、财务人员脱离业务,可能沦为辅助岗位。2、急速增加的差旅费。3臃肿的总部机关造成机关作风。4、人工成本不降反升。5、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成本的极大提高。6、巨大的税务风险及税务机会成本。7、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员工有可能沦为弱势群体,人员流动率大幅度提高。

发展:随着中国经济强有力的增长,在华的跨国企业、地区总部在逐年增加,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也日益凸显。而这些企业的内控、管理以及运营的优化则成为了冰山一角,逐渐浮出水面,由此应运而生的IT、HR尤其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开始悄然风行……目前国际上最流行的就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将财物共享服务中心的概念说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就不能不提全球财务文件管理服务的领导者--富士施乐。富士施乐帮助包括诺基亚在内的众多国际知名企业建立了共享服务中心,实现了财务文件管理的共享与集中,是迄今为止在全球建立并管理着最多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企业。

通过资源整合,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将对资源进行更有效的分配,避免了在原先传统的分散处理模式下资源闲置的现象。由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解决了企业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在为企业提高效率、优化运营的同时,令企业专注于核心业务的拓展,因此近年的发展格外迅速。

给财务管理带来的变化: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分离,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管理的必然趋势。从职能上看,财务会计工作主要是账务处理,对它的要求是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经营状况,并符合各项规章制度的要求;管理会计主要涉及企业理财,即为资金的筹措和运用提供决策依据。在共享服务中心模式下,与决策成功相关性较低、重复度高、工作量大的会计核算工作被集中起来统一处理,使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分离成为可能。

如何推进财务共享服务: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共享服务的本质是由信息网络技术推动的运营管理模式的变革与创新。在财务领域,它是基于统一的系统平台、ERP系统、统一的、会计核算方法、操作流程等来实现的。建立共享服务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任何新生事物都面临巨大的挑战,财务共享服务也不例外。财务共享是基于提高工作效率及成本效益两方面考虑而实施的,要成功地实施共享服务,如下因素非常关键:

(一)实施共享服务成功的最重要因素是有效的管理创新和思维方式的改变,这需要高层管理人员、基层经理和工作人员强有力的支持。

(二)共享服务在技术上要有统一的系统支持。

(三)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作为一个独立的运营实体,需要有一个非常好的商业模型,即使是内部的一个事业部门,也需要一个内部结算体系。

管理是门艺术。任何先进的管理方法都要和自己公司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变成适合自己的方法,才能发挥其最大效用。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这种模式,企业也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最大限度地利用这种模式获得增值。

处理流程:“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具体运作通常为:公司选址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通过“共享服务中心”向其众多的子公司(跨国家、跨事业部)提供统一的服务,并按一定的方式计费,收取服务费用,各子公司因此不再设立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相同功能的部门。最典型的服务是财务方面账务处理的服务,称为“共享会计服务”,是一种以事务性处理功能为主的服务。还有一类“共享服务”以提供高价值的专业建议为服务内容,如税务、法律事务、资金管理等。从原理上来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通过在一个或多个地点对人员、技术和流程的有效整合,实现公司内各流程标准化和精简化的一种创新手段。通常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业务按循环可以分为总账、应付账款、应收账款和其他四大类。下面以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应付账款业务循环为例来介绍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运作流程。

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内,应付账款循环一般设有三种职位:出纳,负责共享服务中心所有本外币付款;员工报销专员,审核负责所有员工日常费用;供应商付款会计。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应收账款循环通常可以分为申报、审批及入账和付款三大块。

技术支撑需求: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虽然具有许多优势,但这种模式并不适合于所有的企业,其有效运行需要强大的信息系统、管理模式和员工素质作为技术支撑。

第一,信息系统支撑。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下,远程财务流程需要建立强大的网络系统,需要强大的企业信息系统作为IT平台。只有利用现代的IT技术,才能使企业集团的财务共享服务真正落到实处。

第二,管理模式变革。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不是财务部门发起的,而是随着企业、集团公司的管理变革而产生的。企业必须站在战略的高度上,进行自身的管理变革,在变革中寻求突破。

第三,财务组织变革。在共享服务模式里面,必须进行财务组织结构的深度变革。管理变革以后,要求财务部门高效多维度提供信息满足企业管理与发展的需求,而传统的分权式或集权式财务架构无法完全满足这些需求。

篇8

关键词:企业;财务信息化;风险;内部控制;对策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改变了社会的发展面貌,促使企业的管理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尤其在财务管理中,实现了信息化的管理方式,使得前后端的财务信息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传递,缩短工作者的收集和统计时间,提高工作人员的财务管理质量。但是财务信息化在使用的过程中,仍存在着部分风险,需要工作者对其进行内部控制,确保企业能够平稳运转。

一、企业财务信息化和内部控制的含义

(一)企业财务信息化

企业实施财务信息化的管理方式,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还能结合社会发展的现状,重新组织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并将不同项目的财务资金收集整理,借助大数据技术分析财务中的问题,对其进行财务控制,并建立财务内部数据库,促使不同项目的工作者,可以实施共享财务数据,提高财务数据的利用程度。现如今企业财务信息建设速度加快,使得财务管理的范围扩大,不仅涉及到了会计核算,还包含了预算、决策和分析等多个部分,促使企业实现财务信息化的管理目标。

(二)内部控制

我国的企业和事业单位,为了提高业务经营的效率,保证资产流通的安全性,降低财务管理的失误行为,制定了财务信息化的工作流程和政策,提升财务信息的准确性。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主要涉及到控制环境、风险预估、内控活动等环节。企业内部控制和财务信息管理相辅相成,财务信息管理可以推动企业内部控制持续运转,可以对运转中产生的财务信息进行整理和共享,增强企业内部的管理水平。

二、企业财务信息化风险

(一)建设动机存在风险

财务信息化风险中的动机风险是一种普遍的风险类型,建设动机的好坏,是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决定了企业的经济收入水平。要想财务信息化达到理想的目标,还应在建设的过程中,确保建设动机是以发展企业经济收入为主,如果在建设动机中存在模糊的问题,那么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经济收益。比如,现如今很多企业在开展财务信息化时,主要建设动机是受到当地行政部门的监督,是将其作为一项任务进行建设和开展,这样建设动机容易使得企业在推行财务信息化的过程中,难以有效提升财务管理质量,对企业的经济收入基本上没有任何帮助。

(二)建设中存在信息窃取风险

大多数企业在财务建设中,都会存在财务数据窃取的风险,这方面的风险受到网络信息环境的制约,我国互联网技术端口较少,如果在短时间内传输大量的财务数据,容易受到外部技术的攻击和窃取,这样就会出现信息泄露的情况。比如,当今社会很多不法分子看到我国网络技术端口的漏洞,会在传递数据信息的过程中,将数据信息窃取下来。或者利用电子账户充当合法公民进行非法作案,导致内部数据出现瘫痪的情况,从而出现信息泄露的情况,影响了企业的平稳运行。

(三)决策引发的风险

无论哪种行业,在财务管理的过程中,都应加强信息化管理,这是提高项目利润的关键。但是现今很多企业的财务信息化程度较低,使得数据不够科学完善,导致决策人员在分析数据的过程中,不能全面了解项目的发展前景。再加上有的决策者在分析数据的过程中,忽视了数据的可靠性,凭借自身工作经验进行项目决策,导致项目出现超支预算的情况,增加了企业的项目经济付出成本,影响了项目的经济收入,阻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

(四)信息贬值的风险

当今企业在整理财务信息时,基本上是以报表的形式呈现给企业,这样的整理方式与财务信息化需求不相符,财务信息化要求信息双向共享,但是报表反馈财务信息的方式基本上是以单向的模式进行,导致企业项目在预算、决策的过程中,出现了财务信息交流受阻的情况,使得财务信息出现贬值的风险,降低了财务信息化的优势。

(五)存有重视编制的风险

这些年企业在财务信息建设中,在进行预算管理时,多采用混合编制的方式,重视编制优化和时效性,这样虽然可以降低财务核算的时间和成本,但是忽视了内部控制的作用,导致重要职能难以充分发挥出来,使得财务在信息管理中,出现监督力度不够的情况。再加上很多企业的领导层,会将目光集中到财务报表上,没有多余精力管控财务信息化的建设过程,这样的运营行为容易对企业的长远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三、财务信息化在企业内控中的作用

(一)改善企业内控环境

在财务信息化的环境下,企业在内控工作中,可以借助先进设备实施财务管理,减少财务工作者的工作内容。这样可以根据财务工作者的工作态度、工作质量,采用末位淘汰制的方式,将职业素养较高的财务工作者挑选出来,进行专项培养,提高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水平。并且,财务信息化管理降低了人为工作失误的因素,缩短内控时间。另外,随着信息化技术在企业内控的应用,可以清晰划分不同财务工作者的工作内容,规范工作流程,将企业内控职能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二)加强内控风险评估

现如今市场发展速度较快,影响企业成长的社会因素较多,为了确保企业平稳发展,提升内控风险预估维护企业利益的重中之重。内控风险预估在企业中的影响因素较大,自从企业实施财务信息化管理方式后,可以促使企业内外信息适时共享,有效拓展内控环节,提升了企业管控风险的水平。

(三)推动财务与企业业务的结合力度

在企业财务信息化的背景下,可以拉近企业财务与各个部门之间的距离,企业财务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分析其他部门在不同时间段的财务数据变化,深入探索引起变化的原因,提高财务在不同项目中的作用,使得财务工作者从原来被动的工作方式中,转变成主动的工作方式,从核算模式变换成管理模式,在财务工作者与其他部门核对财务数据的过程中,及时发现数据问题,增强企业内控,减少财务支出与收入之间的差距。

四、企业财务信息化风险及内部控制对策

(一)创新财务实践工作

在财务信息化的环境下,企业要想规避风险,就应在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创新财务实践工作,改变以往的财务管理模式,根据企业发展现状,制定合理的财务管理理念和基本制度,这样员工在财务工作中,可以按照内控制度和理念规范自己的工作内容,确保工作顺利开展。另外,企业应根据社会需求,扩大财务内控范围,利用信息技术预算相关项目的市场行情,分析资金收支比例,增强企业的经济收入水平。

(二)提升财务信息化的认可度

企业在建设财务信息时,不应根据政府的要求被动建设,要主动提升自身对财务信息化的认可度,构造合理的建设动机,在制定企业文化的过程中,将财务信息化的工作理念融入其中,并定期组织开展员工进行企业文化教育,促使员工在学习企业文化的过程时,深入理解财务信息化的作用和工作方式,这样可以使得员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对财务信息化的认可程度,为提升财务管理质量打好基础。

(三)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

一方面,财务管理部门应建立完善的调查体系,对每个阶段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调查,比如对资金流动、日报数据进行全面收集,根据数据总结会计工作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并采用分支传输数据的方式,如果在传输的过程中,出现数据量较大或者数据信息波动不合理的情况时,应立即制定补救措施,避免出现同时传输大量数据的情况,降低信息窃取的风险。与此同时,企业财务工作者在接收数据时,应利用网络技术分析其是否存在风险因素,在源头遏制财务风险的发生几率,确保数据科学合理,有效规避企业决策风险。另一方面,财务管理部门还应搭建指标风险预警体系,并建造一套完整的分类评价制度,这样在分析财务数据的过程中,按照风险等级进行处理,这样财务工作者在处理数据信息时,可以按照分类评价制度约束数据内容,提升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由于人工处理信息数据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小型风险遗漏的情况,企业可以安置风险过滤器,这样企业内部其他工作者可以双向使用的财务信息,增强财务信息的使用价值。

(四)加强企业内部审计控制

对于企业内部控制来说,审计在其中占据了重要位置。由于内部控制好坏,直接影响了财务信息化的建设进度,因此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应加强企业内部审计控制。例如,企业可以定期组织财务工作者进行内部审计培训,提升员工对审计工作方式的了解程度,这样在后期工作中,各个部门财务信息出现变化时,可以第一时间做出控制决策,确保企业资金平稳运行,促使企业长远发展。

(五)大力建设财务信息化软件平台

为了提高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进度,就应在开展财务信息的过程中,大力建设财务信息化软件平台,在平台上根据企业的发展现状,开发合适的软件与硬件系统,建设内部财务信息网络平台,提供企业各个部门的财务数据,这样可以方便财务管理人员在控制多个部门的数据时,直接通过网络平台机进行归纳,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但是软件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不稳定的情况,为了避免被黑客或者病毒攻击,财务工作者应定期邀请技术人员对内部财务信息网络平台进行升级维护,确保会计信息的安全性。

五、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财务信息化中的风险,不仅会影响数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还应增加企业的经济支出成本,影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企业在建立财务信息化的过程中,应积极创新财务实践工作,提升企业内部对财务信息化的认可程度,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加强企业内部审计控制,促使企业财务信息可以顺利开展,为企业长远发展打造良好的内控环境。

参考文献:

[1]陈涯芳.浅谈会计信息化背景下的内部控制问题[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17(09):36-37.

[2]叶静.企业财务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管理浅谈[J].全国商情,2016(10):35-36.

篇9

目前我们国家的市场经济体制正在不断的完善之中,这就促使了财务会计行业的发展。不过在管理会计系统的应用中,我们国家跟一些发达国家的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不过因为这种模式具有很多的优点,越来越被各大企业所重视。着眼于当下,只有将财务管理服务完美的和管理会计融合起来,创建财务共享中心,才能真正促进会计行业的发展,从而为我国各个企业的运营与发展提供一定的保障。

一、财务共享服务和管理会计的简述

当今社会因为经济全球化的逐步推进,各种信息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各个企业又开始了新一波的资本扩张进程,不过市场环境风云莫测,让企业的管理和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很多企业由于各种原因在财务管理这一方面产生了一些问题,比如管理效率低下、成本投入过高、决策过于缓慢以及思想理念陈旧等等,它们的存在将会对企业的发展进程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很多企业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已经开始研究关于财务系统管理方面的一些理论,在这种背景之下财务共享服务应运而生。所谓财务共享服务,主要是指对财务相关业务重新塑造,将工作流程的标准化以及顾客的基本需要作为导向,依据市场变化的具体情况,将所有信息统一输送至共享服务中心处理,从而为所有的业务单元贡献出更为专业的服务。它的实施能够达到财务服务质量的改进、客户满意度的提升、提高效率以及降低成本的目的。跟传统的管理模式比较,它具备更为专业化、规范化以及规模化等特点。

在会计工作中,管理会计是一个重要的构成部分,它在企业很多的重要工作的实施中都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几十年来管理会计在我们国家的发展已经呈现出不少的成果,不过由于较之发达国家,我们的研究过程起步比较晚,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二、在管理会计中应用财务共享服务的重大意义

财务共享服务高效的运转符合会计职能逐步发展的趋势,并且对我们国家会计行业发展进程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管理会计不仅能够提高我们国家财务工作的水准,更为重要的是切实贯彻了国家各行业发展需求。

财务共享服务让会计从业人员的工作更加简洁,主要是依赖于三个措施:构建高效率低成本的管理流程、标准财务规范的制定以及集中办公。拿某公司的现实经历来说,其经过多年对财务管理工作的研究,在总公司成立起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将下属各公司的会计核算工作取消,全部的报销审核和核算工作都交由总公司的服务中心处理。此措施的实施让会计核算工作变得高效,能有效挖掘有价值的信息,使得公司的会计信息化工作得到了提升。在财务共享中心,核算岗位与管理类岗位之间相互分离,一部分会计工作人员在职能上开始转变,由基础核算工作转型为预算管理、成本管理、运营管理等工作,为提高管理会计水平奠定了基础。

管理会计系统已经成为了经济社会逐步发展的保障,在今后的会计行业发展中的地位不可替代。而利用管理会计的相关信息化系统实现共享服务,能够把以往一些复杂的工作简单化和标准化,从而降低企业财务工作的成本,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

三、财务共享服务对建设管理会计的作用

目前,我们国家的企业想要对财务系统加以转型,财务共享服务的建立是必不可少的,这样能够降低企业对财务工作投入的成本,还可以从结构、财务工作人员、管理系统以及相关数据这四个方面给建设管理会计体系的过程提供一定的基础。

1.组织架构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构建让传统意义上的财会人员得到一定的解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将费用核算以及费用支付之类比较简单,并且具有一定重复性的工作流程化以及规范化,从而将所有信息集中到一个统一的平台之中,让财务系统的工作效率大幅度的得到提升,让财务工作人员从简单、耗费时间的工作里走出来,把精力和时间全都放到管理预算、成本的控制以及战略决策等具有更高价值的工作当中去,这样才能达成核算岗位与管理类岗位之间相互的分离,从而实现从财务会计至管理会计过程有效的转变[1]。

2.人员

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过程,对会计工作人员进行了再次分工,促进了财务工作人员职业素养的发展。管理会计的逐步发展过程中最为关键一个问题就是人才。企业应该构建出更加富有专业能力的管理会计团队,从而实现企业管理会计系统应用的成功。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应该将会计的核算工作管理工作分离开来,核算会计只负责会计核算的工作,而管理会计则要更加专注于企业价值的创造。

以上所说的与传统财务不同的针对全体财务人员的统一分配以及管理的形式,将会达到有利于专业人才的逐步化发展,非常有利于财务团队的建设以及持续性发展。

企业员工的积极参与也能够对管理会计的推进提供有力的保障,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财务工作人员的积极参与,只有端正工作态度才能够真正确保管理会计有效的应用。所以,企业管理人员必须要建立起科学、完整的考核体系,从而提高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大量实际的例子表明,企业管理人员首要的任务就是确立企业发展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构建出一套更为科学的管理体系。在发展目标确立之后,企业应该将其管理框架作为基础,对全部的数据信息加以识别和分类,然后利用相关的分析工具对数据加以分析重置,最后将处理过的数据信息按照一定的流程输送至终端。这样企业的绩效管理系统就形成了,能够实现对所有员工的可视化管理和评估。

3.系统

在对财务共享进行建立的时候,应该将它最为主要的信息平?_加以统一,比如报销、票据影像、会计、财务管理、银行联网系统、档案管理系统、合并报表系统。协调的财务共享系统,通常有两个扩展的方向:其中一个是业务前端的延长,其中包括项目、采购以及工程等让财务跟业务二者有机的相融合,实现财务业务的一体化进程;另一个是管理决策支持的拓展,包含管理会计中的所有职能,其工作目的主要是给企业的决策以及经营提供相关的支持。在统一财务共享服务系统平台的基础之上,实现财务系统对企业核算、管理以及决策等的全方位支持。管理以及决策能够体现管理会计的基本功能,给企业的预算、成本、绩效方面的管理以及经营决策的支持提供出了十分强大的系统性平台。

4.数据

财务体系的转型并不是将传统的会计工作加以摒弃。财务会计在工作内容方面是不可能减少的,而且财务数据信息也是管理会计数据方面的基础。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让管理会计发展的过程中得到了更为完整的数据基础。把全公司会计核算相关的工作都集中到一起,从而实现所有数据集合化的目的,下属子公司的数据实现了集中管理,从而避免了信息方面的缺失,这样就能降低管理会计获得基础数据的成本,并且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利用更加规范化以及流程化管理的模式,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能够保证全部基础性的数据都可以遵照统一的规则,降低了数据的加工和处理工作中出现数据转换、假设等问题出现的几率[2]。

篇10

关键词:企业;财务共享服务;管理模式;企业财务;运作模式;ERP系统

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过程中,服务地址的选择、成本效益分析等。服务地址的选择必须综合考虑运作模式、人力成本以及公司其他职能单元的配合等都应该全面考虑。成本效益分析方面,考虑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投入产出呈现明显的“曲棍型”,在成本效益分析时可以侧重从人力、技术和流程等多方面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最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企业一项周期长久、影响深远的重大工程,企业只有综合考虑、合理规划、稳步实施,才能最终获得显著效益。

一、财务共享服务概述

共享服务指通过在一个或多个地点对人员、技术和流程的有效整合,实现组织内公共流程的标准化和精简化的一种创新手段。作为一种战略性业务架构,共享服务通过建立一个提供卓越服务的中心,以客户服务的义化和持续改进的义化为核心,旨在打破业务部门之间的“围墙”,实现端到端的价值导向服务。促使公司在更大范围内,甚至在全球范围内能够集中精力于其核心能力,从而为各业务单位提供更多的附加价值。共享服务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历经了成本节约和规模崇拜阶段,逐步过渡到现在的以服务为核心的共享服务中

心模式。在第一阶段,共享服务试图通过消除冗余和规模经济来达到成本节约的目的,但是由于服务水准的明显下降和固有的集权分权矛盾,取得的成绩在问题面前显得微不足道。第二代共享服务强调对流程、技术和人员的优化,在流程方面制定先进的绩效评估和服务水平衡量标准,以客户为导向,签订全球化的服务标准协议;在人员方面重点突出绩效鼓励和适当授权,以发展为导向,建立符合企业发展的学习型组织;在技术方面顺应时代潮流,广泛采用呼叫中心、ERP系统、互联网、局域网和商务智能等先进技术。

二、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释义是对公司资金、资产、账务处理、费用报销、分析报表等财务职能进行标准化作业和集中化管理,形成集团层面的宏观调控或共享服务。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企业的国际化,企业的跨国并购重组等资本运作手段不断催生出巨型企业集团,而以往的大型企业集团也随着国际战略在规模上不断膨胀,跨国集团、多组织、多层级架构等企业形态日益成为主流。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集团财务信息越来越成为一种企业决策控制、经营运作模式统一的核心手段。对集团公司财务信息的集中掌握和快速处理,成为整个集团构建“学习型组织的关键,是企业集团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生存适应的生命线。但是多级架构的企业组织导致财务职能重叠设置,会计职能独立循环,自封格局,信息孤岛无法打通。同时由于多级财务组织的存在,多层标准严重违背了面向客户经营的组织文化,甚至受到形式主义和干扰业务的质疑。正是在这种背景下,随着对财务服务要求的提高,以集中管理、统一政策、标准化流程和优质高效为追求目标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出现就必将成为必然。

三、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规划

(一)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战略定位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旨在推进财务管理标准化和一体化,实现公司范围内财务水平的平衡,确保不同机构财务工作结果的可比性和可信性;增强财务管理的风险防范能力,构建新的财务体系,汇集公司最优秀的财务人才,实现资源的统筹配置,并在集团层面完成风险的集中防范和调控;为集中的业务提供集中高效的财务服务平台,体现财务的增值效益、业务过程的及时控制,正确反映业务结果以优化管理决策。在一个组织内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将扮演这样的角色。首先,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业务部门的合作伙伴。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作为新型的财务组织,其运作的主要特点是能够给业务部门提供优质的服务,并且成为业务部门的合作伙伴。传统的财务部门角色强调封闭运作,业务流程是分离而集权的,侧重于财务职能内部,在技术体系层面也是手工为主,支离分割,虽然拥有一定的数据,却无法转变为可用的信息,体现着一种被动而重复的文化要改变传统的财务职能角色,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战略定位必须从根源着手,以积极负责的组织文化,重组财务业务流程,以客户为中心,同时流程与技术结合,在集成应用系统的基础上,采用自动化的流程,以单一的数据源,确保财务信息的一致性和可取性。其次,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公司决策的支持者。市场风云,瞬息万变,如何在复杂的市场面前,根据公司特点做出正确合理的决策,保护和提升企业价值,提高企业收入和现金流,是公司管理层的首要任务。

(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运作模式

成为专业的服务提供者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愿望,但每个公司在筹建财务共享服务时,可以结合公司不同的战略选择不同的模式定位。财务共享服务的管理模式包含托管式服务和自愿式服务两种。其中托管式服务是一种最基本的共享管理模式,它着眼于规模经济,通过日常事务的合并和服务收费弥补成本,达到降低成本,规范流程的基本目的。自愿式服务又包含市场模式、高级市场模式和独立经营模式三种。市场模式包括专用咨询建立服务,将控制职能与服务职能分离,通过服务收费弥补成本,目的是减少成本,提高服务质量。高级市场服务是对市场模式的提升,其主要特点是客户选择服务和市场定价,如果能力允许,可以对外提供共享服务。高级市场模式的目的是向客户提供最有效的服务选择。独立经营模式是财务共享服务的终极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作为一个独立经营的业务实体存在,通过为多个组织提供服务,达到创造利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