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财务共享中心的看法范文

时间:2024-02-26 17:52: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财务共享中心的看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对财务共享中心的看法

篇1

(一)评估阶段

(1)公司员工与公司文化。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等同于对子公司的财务进行新整合,必然会对员工的工作岗位进行调整。A公司的筹建小组在评估阶段的报告中着重强调该问题,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2)业务流程。筹建小组首先对适合共享模式的业务进行评估,其次对子公司有关业务的具体运作流程进行评估和分析,对实行财务共享后的具体运作大致设计框架。另外,筹建小组对其它方面进行评估和量化分析,如未来的内部客户能否就此形成共识及配合、如何跟外部供应商进行顺畅的交流和配合等方面。(3)系统与技术方面。筹建小组依据具体操作框架模式对ERP系统进行评估,以确定现有系统功能是否可以满足共享的需求,对于需要开发部分,公司现存的技术是否可以满足要求等,对于如何保障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顺利实行在系统技术层制定了方案。(4)投资的回收期。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对于资金的需求量很大,具体开支包括:建设或者租用办公场所、系统开支、用品支出、员工遣散开支以及培训费用。筹建小组对上述投资的成本支出和回收期进行评估,同时对投资成本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给公司带来的利益进行比较,评估该项目的必要性及可行性,为总部提供参考。(5)税务与相关法规。由于每个国家的税务规定和法规的差异,筹备小组对准备进入共享服务的子公司所在地的税收政策进行充分分析,对涉及共享服务中心的税务及法律问题进行强调,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规避和解决方案,以保证税务相关法规对项目的影响最小化。

(二)设计阶段

(1)设计流程。筹建小组在流程设计完成后,时常开会商讨这些流程的改善情况,以确保流程可以顺利的运作并且符合业务的需求,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和满足客户需求。(2)员工与组织机构。该阶段的建设重点是改变员工的观念和建设企业文化。筹建小组充分研究现实中存在的难题,针对性地制定了沟通方案,经常与员工交流,宣传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立的重要意义。对于相关人员,尽可能的进行转岗安置,确实需辞退的,制定相关的赔偿方案。(3)税务与法规。筹建小组对于共享服务所涉及的区域进行税务和相关法规的研究,并依据法规的特殊性因地制宜的设计了符合不同地区实际情况的流程。以我国为例,税务机关规定,对于增值税专用发票必须保留原件,筹建小组针对性地设计了以下流程:增值税专用发票不变,由供应商将发票提供给子公司,再由子公司进行扫描发往深圳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进行会计处理。(4)技术与系统。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离不开IT部门的支持,其不断地对流程和系统进行改进。因此,在评估阶段及实行阶段,IT部门在系统方面针对流程操作提出具有专业性的判断和建议,在技术方面也引入大量的开发来适应新型的财务管理方式。(5)办公场所。对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办公场所的选择也是首先应当考虑的问题。针对此问题,筹建小组对于待选地点相关方面的条件进行调查研究和比较分析,主要涉及该地点的通讯开支、人才质量、租金、税收政策和税收法规、城市的位置等方面,最终将地点设在印度钦奈和中国深圳。(6)服务协议。首先,筹建小组对内部客户的期望值及公司预期目标进行了明确。其次,根据数据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服务范围、服务成本及服务质量进行深入讨论。以此为基础,筹建小组制定了服务协议,并经多次讨论以后确定了协议的具体内容,这就使得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后期的运作中有了合同范本。(7)定价模型。对于定价模型的制定,筹建小组坚持简单、便于计算谈判及收费的原则,最终采用了成本弥补方式的模型。该模型就是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运行成本的基础上增加一点的利润,并以各子公司实际业务数量为依据来决定服务费用的分摊。

(三)实施阶段

(1)团队建设。A公司针对苏州工厂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组建了项目小组来负责苏州方面的业务。同时向苏州工厂的财务人员请教学习,并对应收应付的工厂业务进行实际操作等。深圳的共享服务中心也组建了一个功能相似的项目小组,来完成前期的各种交接。(2)流程整合。项目小组以在设计阶段制定的流程为基础,并根据具体需求对实行财务共享服务后的流程进行新整合。在技术和系统方面,项目小组做出了深入研究,同时携手IT部门研发一些子系统,以满足财务共享服务新模式的需求。(3)关键性绩效考核指标(KPI)。A公司的共享服务中心在付诸实施以后,针对实行效果要作定期考核。为了保证考核的质量,可以从定性及定量两个方面来考核,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运行方面和每个岗位,针对各个关键性绩效考核指标(KPI)来考核。

二、A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价值分析

(一)间接降低了成本

在财务共享服务实行之前,A跨国公司在各个子公司及分支机构中都设置有完备的财务岗位,人员和岗位的设置以及各子公司之间资源的不协调,加之人员素质的参差不齐,给A公司产生了巨大的成本。在财务共享服务实行以后,经过合理的资源调配,不仅完成了扩大的业务,而且中心及子公司的财务人员并没有增加,这就间接的降低了人力资源的成本。

(二)形成了总部的财务监管,财务风险降低

在共享服务中心成立之前,各子公司财务处于分散状态,A公司的总部并不能准确地了解每个基层的财务状况。因为监管的缺失,很难发现潜在的舞弊行为。

(三)实现财务业务合流,增强了核心竞争力

由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使得财务都汇聚到了共享服务中心,这就给各个子公司的财务部门开放岗位,进行高层次财务人员的补充提供了机会,以此来强调财务管理在公司运行中的重要地位。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实施,不仅推动了财务和业务的合流,而且增强了A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三、A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

(一)A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存在的问题

(1)对于个别领域而言,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实行之后,工作效率降低了。究其原因,公司内部沟通不畅,由于共享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并未在子公司工作,反馈和处理问题时经常出现迟缓现象。(2)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人员流动性较大,员工更换频繁以及工作的相互交割,严重影响了办公质量和办公效率,经常出现没有对供应商提供的发票及时核算而导致货款迟延的现象,加大了共享服务中心与公司内部客户及外部客户进行合作的难度。(3)由于各国家及地区的文化不同,使得共享服务中心与子公司在处理同一问题时,常常存在看法的偏差。因此造成不能及时有效地处理问题。(4)税务及相关法规的不同导致的问题。在我国,业务单位必须保留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原件。那么,供应商就要把发票寄往每个业务单位,再由业务单位进行扫描传输给共享服务中心进行处理,这个过程一不小心就会发生票据没有及时入账的现象,严重影响三方的沟通效率,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没有解决问题。

(二)A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完善建议

篇2

关键词: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成本核算 成本控制 问题 措施

近年来,随着社会形势的不断变化,我国基层医疗行业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再加上新医改工作推行的不断深入,都对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成本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面对这一形势,我国的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必须要加强对医院成本的核算管理和控制,从而更好的保障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经营发展的正常进行。本文简要分析和总结目前我国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进一步提高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成本管理水平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从而更好的推动我国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优质、高效、平稳发展。

一、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本核算和控制的现状

(一)成本核算控制的意识薄弱

我国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属于一级公立医院,其资金来源往往是财政拨款与营业性收入相结合。由于长期受到传统事业单位管理的影响,导致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领导层缺乏充分的市场竞争意识,对成本管理的关注和重视不足,在成本管理上依然沿用过去简单、落后的核算控制模式,缺乏科学、先进的成本核算及成本控制观念,从而导致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成本管理工作效率较低,无法充分满足当前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经营发展需求。

(二)缺乏健全的成本核算控制制度

目前,我国大部分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成本核算及成本控制工作在实际开展过程中缺乏统一、明确的核算标准和管理制度,其成本核算的方法、内容和标准不统一、不明确,成本控制的操作流程不规范、不系统,这些都导致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本核算及控制工作的水平偏低。同时,有些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虽然制定了相应的成本核算及控制制度,但由于受到体制方法、社会环境以及经营情况的影响,导致所制定的规章制度缺乏合理性和可行性,从而造成规章制度形同虚设。

(三)缺乏专业的人才队伍

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于是一级医院,在硬件设施、办公环境、科研水平以及福利待遇等方面同二、三级医院有着较大的差别,这就导致许多医生不愿意到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造成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数量明显缺乏,且医疗专业水平均不高,多是一些年轻的、经验较少的医生,从而导致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整体医疗水平受到影响,人们不信任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专业水平,从而造成经营效益不佳。

(四)信息化水平偏低

目前,我国大部分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于规模小、经营活动少,成本核算工作依然是采用人工记账核算模式,成本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不高,缺乏先进、完善的成本核算信息控制平台。同时,有些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虽然应用了相应的成本信息控制系统软件,但多是用其进行简单的信息录入和存储,从而导致信息系统在成本核算控制工作中无法真正发生自身的价值和作用。

二、加强医院精细化管理工作的措施

(一)提高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成本意识

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层要结合当前我国的医疗市场新形势,通过认真了解和学习成本管理相关知识,正确认识成本核算以及成本控制工作在医院经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提高和强化成本意识,摒弃落后的财务管理理念,采纳和创新现代医院成本控制观念,加强对成本核算以及成本控制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从而为成本核算及成本控制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建立健全成本核算控制制度

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结合成本管理工作的实际要求,制定和完善符合自身经营发展的成本核算指标以及控制规章制度,明确成本核算的目标、内容、方法和标准等,规范成本控制的流程步骤,并积极调整和优化成本核算及控制的岗位结构,树立和巩固成本核算控制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从而使成本核算及控制工作更加的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和合理化,确保工作开展有法可依、有规可循。

(三)提高成本核算及控制人员的素质水平

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积极加强在职成本核算以及成本控制人员的职业素质培养,通过实施在职学习、专家讲座、业务交流以及职业深造等措施,丰富在职人员在现代医院成本核算以及控制管理上的理论知识储备,强化成本核算技能水平,提高他们对医院成本控制新理论、新模式、新方法等的认识和掌握,提升他们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修养,从而更好的提升在职人员的职业素质水平。

(四)提高成本控制的信息化水平

网络信息技术是当前及未来社会时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经营建设的必然发展趋势。因此,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开展成本核算以及成本控制工作时,必须要积极引进和应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逐步建立和完善成本核算控制信息资源共享平台,通过网络运转、辅助办公、信息管理等方法不断加强成本核算及控制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提高成本核算控制工作的整体联动性和动态更新性,从而更好的提高成本核算和成本控制工作的效率和水平。

三、结束语

总之,面对日渐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国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必须不断加强和创新成本控制观念,提高市场竞争意识,不断完成和优化成本核算及控制管理制度,提高成本管理信息化水平以及人员职业素质水平,从而更好的提高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成本核算及控制水平,促进和推动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现代化、高效化、可持续化经营发展。

参考文献:

篇3

2009年,齐商银行为促进中小企业业务更好更快发展,在巩固既有小企业信贷发展成果的基础上,努力加大服务小企业工作力度,引领推动战略转型,在山东城商行系统率先成立了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齐商银行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下简称“中心”),并于2010年11月,分别设立临淄、张店分中心,将小企业信贷工作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增强了该行对区域中的广大中小企业的服务能力。该中心是中国银监会授予的第四家具有总行级持牌运营(具有金融许可证)的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同时在山东银行业,齐商银行也是第一家具有此牌照的银行。

中心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服务小微企业和城市居民的市场定位,积极推进机制创新、服务创新、产品创新、业务流程创新和队伍建设创新,在服务中小企业方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崭新形象,并在支持科技型企业、文化创意企业、出口型企业、大型批发市场及商超客户等领域打造了优质的小企业金融服务品牌,在同业中塑造了鲜明的经营特色,开辟了齐商银行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新局面。齐商银行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的做法的到了市委、市政府和省、市银监局的高度认可和评价。截至2011年9月末,齐商银行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小企业贷款余额9.4亿元(占全行小企业贷款余额的6.67%),贷款户数899户,成立以来累计发放贷款27.5亿元,中小企业贷款客户数近1700余户,没有发生一笔贷款违约。

服务机制创新之路

秉承“以客户为中心”、“专注客户、专心服务”的服务理念,积极推进服务模式与渠道创新,不断完善中小企业服务机制。

树立“中小企业全面金融服务”的理念,创新营销模式

创建“主动营销,创造客户,创造市场”的营销文化,不断对淄博市集群市场、工业园区客户进行营销,加强与市中小企业局、市经贸委、市妇联、市团委、创业园管委会等部门联系与合作,借助政府平台与行业协会,迅速渗入大批优质中小企业群体中,总结出了专业市场集群业务营销模式、供应链金融营销模式、商会联保授信业务营销模式、园区整体开发营销模式、政府产业经济带业务五大营销模式。同时,积极尝试拓宽网上营销渠道,开发了“E”贷通中小企业网上申贷系统,中小企业客户足不出户,就可以将贷款申请信息传递到齐商银行,及时得到相关金融服务。 按照银监会“六项机制”和“四单原则”建设要求,不断完善和创新中小企业服务机制

第一,创新审批机制,提高效率(见图1)。对小企业贷款实行“三位一体”审批机制,即独立的尽职调查、独立的尽职审查、民主的集体评审。严格执行“双人四眼原则”,在提高审批效率的同时控制好小企业授信风险,以标准化流程建设为中心,从对客户的销售,第一次访谈,贷前调查,贷时审查,贷后管理以及贷审会工作流程,都按标准化进行建设,大大提高了效率。中心建立24小时授信决策平台,每天召开贷审会,确保项目决策效率。新客户原则上在正式受理后3~7日内放款,老客户原则上一个工作日内放款。中心建立多层次审批流程,合理下放审批权限,简化审批流程:(1)存单、国债等质押贷款及低风险权重授信业务给予客户经理50万元权限,客户可随到随办,当日入账;(2)对循环贷业务实行额度一次审批,循环使用模式,额度内放款业务无需中心贷审会审批;(3)优化操作流程,多项授信环节同步进行:一是对小企业的授信准入及信用评级由中心自行审批;二是中心实行标准化运作流程,实行独立的针对小企业特点制定的贷款三查制度。

第二, 总行对中心的小企业贷款给予单独的成本核算,对小企业专营机构的业务发放不受信贷计划限制,并且在资源配置、会计核算、信贷评审等方面单列进行。

(1)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单独建账,建立以内部转移定价为基础的独立成本利润核算机制。向总行拆借资金,进行信贷投放。中心自行合理安排各项经营支出,单独核算经营利润。

(2)总行对核心业务系统改造,支持中心独立核算。实现中心客户存贷款账户分离,后台结算数据分离,中心可以依托全行70多家经营网点为客户提供存款及结算服务。存款账户开设在支行,贷款账户在中心,由中心进行贷款账户的管理,进行利息的扣收和贷款的归还管理,系统同时支持中心对客户结算账户查询及数据提取。

(3)对小企业的授信准入及信用评级由中心自行审批;实行独立的针对小企业特点制定的贷款三查制度。

第三,创新中小企业授信利率风险定价机制,遵循收益覆盖成本和风险的原则,实施利率差别化定价。建立了以客户为中心的考核评价体系,改变资源配置方式,根据客户的风险度、贡献度定价并进行资源配置。

第四,齐商银行在客户经理激励奖惩机制、客户经理培训机制、违约信息通报机制、责任追究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完善。

金融产品创新之路

齐商银行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以适合中小企业需求为导向,不断创新产品,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做了“创业之路”、“经营之路”、“成长之路”、“进取之路”四大系列共计20余款贷款产品,满足了小企业个性化的金融需求。例如,针对高新区创业园中高新技术企业客户“企业间交往较少,相互不了解,企业自身也几乎没有有形资产”这一情况,推出了“专利权质押贷款”,解决了担保难题;针对经营不锈钢、白板、棉花、重质油、固体化工原料等大宗商品的企业,以企业自有财产质押,推出了“动产质押贷款”,实现了货物质押当天贷款到账;针对出口退税企业,推出了“出口退税账户托管质押贷款”,化解了出口企业因相互担保带来的诸多问题;针对大型企、事业单位的上下游中小企业客户,推出了“应收账款质押贷款”,加快了企业资金周转。针对供应商超商品的商企业,推出了“商超供应链融资贷款”,提高了资金使用率;针对大型批发市场、商城中的小企业客户,依托行业协会、市场管理者,组织一定数量的小企业按照“自愿组合、风险共担”的方式组成联保体,推出了的“联保小额贷款”,帮助中小企业客户获得银行贷款,实现共同发展;针对“文化产业企业资产规模较小,无形资产多,有形资产少”的现状,加强与淄博市文化产业信息中心的合作,以政府向文化产业推出的3000万元扶持资金为基础,设立基金池,中心对信息产业中心提供的企业通过扩大倍数进行信贷投放,促进了文化产业企业的发展。

贷款风险防范创新之路

齐商银行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在积极拓展中小企业业务市场的同时,加强风险防控技术的提炼,创新了中小企业贷款调查方式和方法。中心对中小企业的调查在进行财务因素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加强对非财务因素的分析,强化对第一还款来源的要求。财务分析侧重于定量的分析,而非财务因素分析侧重于定性的分析,二者相互印证、相互补充,弥补了财务指标分析具有一定滞后性的缺点,即使在个别企业财务信息不真实的情况下,非财务因素也可以将有关信息反映出来。

编制财务报表分析简表,实施逻辑验证。客户经理根据企业提供的原始单据,以及搜集和了解到的信息,自行编制企业的资产负债简表及损益简表,了解企业的资产、负债真实状况,计算企业的实际净资产,验证企业的财务报告以及历年经营成果。根据企业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成本结构,分析企业经营杠杆的高低,对借款人所处行业的风险做出基本判断。通过企业的收入与支出,测算企业的保本点,计算他们的销售情况、存货水平、盈利能力。根据企业的银行结算流水,验证企业的销售收入与盈利水平。通过以上计算与验证,了解企业的实际财务状况、现金流量和偿债能力,从而确定贷款的额度。

对流通行业采取“六看、一听、一谈”的方式。一看账本,重点分析企业及个人的银行流水账。二看产品,重点观察企业有无好的产品。三看人气,重点观察企业顾客的数量、层次。四看人品,重点观察企业成员的敬业精神。五看成效,重点比较贷款前后企业经营效果对比。六看存货,主要调查企业存货数量、流转速度。一听同行,侧面调查企业同行对该经营者的整体评价。一谈看法,努力和客户进行多方位的沟通、互动,争取掌握更多的“软信息”。

对快速消费品经销商的调查做到“七看七重”。即:一看渠道、重年限。观察经销商的分销渠道,研究经销商的成长历史。二看实力、重库存。观察经销商库存大小,分析经销商的实力。三看流量、重凭证。分析经销商现金流量,重视凭证证据,了解经销商目前的经营现状。四看产品、重品牌。比较其经销产品的销售市场、品牌效应,预测未来的发展空间。五看经营、重信誉。调查经销商的经营情况,了解其信誉情况,衡量其还款意愿、信用情况。六看用途、重原因。分析贷款用途合理性,研究预测其资金流向。七看销量、重账款。查看销售证据,账款回收情况,评估企业经营状况。

针对我们重点做的生产类企业,要求客户经理考察企业时要做到“三知”,即“知行、知底、知实”,做到贷前调查实质重于形式。“知行”就是要知道其高管的品行和发展思路,知道其实际对企业的管控能力;“知底”就是要知道他现在的身价及家底是多少,他的企业整体经营情况如何,我愿意投多少,我的风险程度是多少,以上信息要求客户经理对企业的产成品、生产工艺、上下游客户、生产辅助原材料、水、电、气、养老金缴纳、商品进销记录、银行账户流失情况等多角度、多方位的实地考察,掌握一手资料。“知实”就是企业实际情况的逻辑交叉判断;通过落实以上所有信息,根据其提供的书面数据和客户经理自己考察的结果,全方位的对其财务、经营、管理、销售进行逻辑检验判断,检验其真实情况。

专门开发小企业管理系统,系统中设置了风险预警模块。可将小企业违约信息及关联企业信息及时登陆风险预警平台,建立黑名单。预警信息会通过管理系统传输给人民银行企业征信系统及个人征信系统。同时要求客户经理需随时注意收集和掌握各自业务区域内的恶意违约客户信息,并将信息及时向信息中心汇报,做到信息共享。

客户经理队伍建设创新之路

齐商银行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非常重视企业文化及员工队伍建设。从道德培养、业务素质培养抓起,建立“合规文化”,从员工培养成长机制、激励分配机制着手,建立欣欣向荣、团结一心、开拓进取的工作团队。

以“合规文化”建设为核心,加强员工道德培养与教育。齐商银行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以严谨的风格来管理企业,以“不吃客户一顿饭,不拿客户一分钱”的自律文化约束中心每一位员工,使之转化成为自觉的习惯。中心客户经理必须严格遵守“十个严禁”的从业纪律,并向总行纪委出具全体人员廉洁从业责任书,着力打造廉洁、诚实、高效的工作团队。

通过多样化的培训,提高员工业务素质,建立每个人的职业规划。齐商银行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在人员的培训上,采取外出学习与内部培训结合的多种培训方式。中心成立以来已累计外出参加行业培训、小企业贷款风险防范培训、小企业授信产品培训等十余次。中心内部每周固定学习日,进行财务、客户案例分析、行业市场研究、营销服务管理等全方面知识学习和培训。营造浓厚学习氛围,建立学习型团队。

篇4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以学生为中心 教学方法

一、“以学生为中心” 的教学方法的内涵。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辅助者和推动者。这种教学方法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作为课堂主导的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发展学生个体的潜力与优势; 二是从教学设计到课堂教学实施,每一个环节都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 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培养观察、探究、发现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会计电算化采用“以学生为中心” 的教学方法的可行性。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既研究会计的原理、原则,利用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和报账,以及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和决策。把“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运用到会计电算化教学,就是给学生带来新的学习形式、新的感觉、新的刺激,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结构的理解,使利用计算机来进行会计业务处理的学习过程转变成一种创造、运用的体验过程,让学生在体验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研究,学会解决问题。

三、“以学生为中心” 的教学方法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运用。

1 “以学生为中心” 的教学方法的教学体验形式。

考察式体验 带领学生走进企业,让学生提前接触真实的会计工作场景,让学生对会计工作产生感性认识。考察前让学生明确任务,考察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考察后组织学生互相交流,分享体验,使学生全面感受、感知,达到考察学习活动的目的。

角色模拟式体验 根据会计工作岗位,教师安排若干角色让学生进行扮演活动。如在总账模块教学中,凭证的填制、审核、记账和出纳签字等,分别让学生扮演企业中的会计、出纳、会计主管等不同角色,教师指导每个角色进行演练,然后再进行角色交换。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情感,也让学生体会到了财会人员每个岗位的重要性。

竞赛式体验 竞赛是调动学习积极性有效措施,教学中适当开展竞赛活动,对激发学习主动性十分有效。针对会计电算化的实训操作,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小组的成员分饰不同岗位角色,解决不同问题。竞赛任务如:①系统管理员进行用户增加、权限设置、建账等。②账套主管设置基础信息、基础档案及总账系统、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模块的初始化。③总账会计进行凭证填写、工资变动、固定资产增减变动等信息的录入。同时,出纳人员进行出纳签字操作。④模拟期末处理,出纳人员的银行对账,主管对月末转结账处理操作等。小组接到任务后,立即进行分工分岗操作,然后小组汇总,并交流分享,再评比。通过这种竞赛式的体验,很好地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学习变得主动、认真,学习效率也太太提高。

“比、帮、超”式体验 首先对学生实行“手牵手”帮辅,对帮辅效果好的牵手对象给予奖励。另一方面还要比,教师设法激励同学之间进行大比拼,通过比拼发奋超越同学,但又不是各自为战,而是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竞争。使全体学生形成一种向上、积极的正能量,学习上你追我赶,学困生成绩快速提高,学优生知识结构更加扎实牢固。

2、“以学生为中心” 的教学方法的四大环节。

电算化“以学生为中心” 的教学方法,包括设计、探究、概括和反思四大环节。⑴设计 教师首先要通过访谈、问卷、分析等方式了解学生,使教学设计真正适应学生的基础,满足学生的需求。其次将教学内容的顺序进行适当的调整,让学生在已经获得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由学生自行归纳有关的概念性、规律性的内容。活动形式设计要针对不同的教学环节和内容,仿真企业环境,使学生产生亲临其景的感觉。⑵探究 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帮助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体会。例如,在财务软件的使用环节,教师应设计一套完整的,适于财务软件使用的上机数据,根据所使用的软件的不同,将学生进行分组,各组内人员分工协作,共同完成上机运行数据。⑶概括 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归纳实验结论,总结操作方法。⑷反思 在反思评价中,不再是单纯的形成性评价,更多的是过程性的评价;不仅仅是教师一个人的主观评价,更多考虑学生自己的认识与小组内的评析,反思环节让学生通过评价,把感性知识转化为理性知识的重要过程。

3、会计电算化“以学生为中心” 的教学方法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是老师要善于通过语言、情感、问题设计去“激活”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热情地参与学习活动。二是教师要把握活动过程的难度与梯度,以便取得更好的活动效果。三是老师要善于控制课堂,做到收放自如,提高活动效率。四是活动设计要有针对性,防止课堂“跑题”。

四、会计电算化“以学生为中心” 的教学效果分析。

炼造团队合作能力。在会计电算化的学习中需要同学的团队合作,团队合作给团队成员提供大量的信息、知识、技能共享的机会,让大家体会到团队合作的力量。

增强时间管理能力。要求学生认真地考虑如何最有效地使用时间,从而能够在所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

培养研究能力。在电算化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主动获取知识,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提升实践能力。电算化教学中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利用财务软件独立完成创建账套、初始化、日常业务处理、期末处理、编制会计报表的整个工作流程,以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强化学生实操能力。

在会计电算化中以学生为中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创新教育理念和方法,让学生的学习从被动到主动,通过探究、小组合作、师生交流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有效激励学生善于观察、乐于思考、勤于学习,使学生从中获得知识,练就实操技能。

篇5

[关键词]非税收入;收缴分离;改革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4.072

[中图分类号]F81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24-0-02

为进一步加强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推进非税收入“收缴分离”改革工作,规范政府收入分配秩序,辽宁省各市于2011年先后实行了非税收入“收缴分离”改革,笔者从一名县区财政工作者的角度谈对这次“收缴分离”改革的几点看法。

1 非税收入“收缴分离”改革的必要性

非税收入“收缴分离”改革是财政国库改革制度的重要内容。自2003年实行教育系统非税收入“收缴分离”改革后,非税收入管理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收缴行为不断规范。但随着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现行的收缴方式与不断提高的非税收入管理要求之间出现了一定的差距,因此有必要对现行的非税收入收缴方式进行改革。

2 非税收入“收缴分离”改革的范围

非税收入是指各级政府、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依法利用政府权力、政府信誉、国家资源与国有资产提供的用于满足社会需求的财政资金。非税收入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专项收入、政府性基金、罚没收入、国有资源和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与其他非税收入等。

3 非税收入“收缴分离”改革的现状

3.1 建立了统一的非税收入归集户,取消了非税收入过渡户

按照改革的要求,区级新建立了非税收入归集户。各执收单位将非税收入通过收费大厅代开一般缴款书的方式,将非税收入缴入非税收入归集户。各执收单位原来的过渡户一律取消,简化缴款的程序。

3.2 取消各执收单位非税收入的会计核算,实行台账备查

实行非税收入“收缴分离”改革后,各执收单位的非税收入不再缴入本单位的账户,不在本单位的会计账簿上登记业务,因此在本单位的会计账簿中不进行记载。这就要求各执收单位为方便与财政对账,必须通过非税收入辅助台账进行记载,以掌握本单位收入收取和上缴的情况。

3.3 现行的收缴方式取代传统的收缴方式

原有的收缴方式为“单位开票,单位收费”现在全部转为“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政府统筹”的征收方式,例如:某区实行的是直接缴款或集中汇缴的方式,包括现金、支票、转账等方式。

3.4 统一缴款的方式

某区原有的非税收入缴款方式采用划拨款凭证,采取手写的方式,改革后各执收单位统一使用辽宁省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进行缴款,改变了传统的手写方式,既方便又快捷,进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3.5 全部使用规范的信息系统和项目库

按照改革的要求,某区进行非税收入收缴时,使用非税收入收缴信息系统,按照系统内规范的项目录入相关信息,由系统出票,完成一般缴款书的录入和出票工作,再送到指定银行完成缴款。

4 非税收入“收缴分离”改革取得的成果

4.1 通过改革,使非税收入管理更加规范

这次改革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建立非税收入收缴系统,统一非税收入项目库,统一非税收入政府预算科目库,归并非税收收入票据等措施实现从票据管理到收入入库的链条式管理。通过建立非税收入“收(罚)缴分离”的管理模式,规范了执收单位的执收行为,方便缴款人缴款,防止“乱收乱罚”,隐瞒、截留、挤占、挪用、坐支及私设“小金库”等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

4.2 通过改革,优化操作流程,方便缴款

在非税收入收缴系统中设计出一套便捷、安全的流程,取消了执收单位对非税收入的过渡,采取“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收(罚)分离”的征收方式,由原有的缴款方式衍生出多种形式,包括使用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网上银行汇款等方式,规定各执收单位的非税收入直接缴入财政部门非税收入专户,保证非税收入及时、足额的缴入专户。通过改革减少缴款环节和时间,减少财政性资金在预算单位与财政专户间的划转环节,提高资金划转工作效率,保证资金收缴过程的安全。

4.3 通过改革实现资源共享,节约成本

在非税收入收缴管理系统平台中开发和完善统计查询功能,增加分科目、分项目、分执收单位查询的功能,满足各部门查询的需要,实现 “以票控收,应收尽收,数据共享,综合查询”,全面规范和完善非税收入管理,提升了非税收入管理水平。利用国库集中支付、转移支付及原非税系统等现有网络资源实现市财政、区财政、银行、执收单位网络的连接。既保证了将非税收入执收单位全面的纳入改革,又避免重复建设和投入,实现资源共享,节约改革成本。

4.4 统一了收费项目,杜绝乱收费

在非税系统中,建立统一的非税收入项目库,将收费项目名称、收费标准、征收期限、征收范围和文件依据等均在此项目库中进行管理,杜绝过去个别单位巧立名目,乱收费、擅自减免等现象的发生。取消了执收单位非税收入的过渡,使非税收入管理更加透明,也利于监督。

5 非税收入“收缴分离”改革存在的问题

5.1 存在县、区收费大厅的打票人员打错收费项目的情况

区级由于办公地点分散,仍采用结算中心的财务方式核算,多半采用收费大厅的打票方式,基层财务人员素质不高,在发生非税收入收缴业务时,对收费项目把握不准,造成在收费大厅打票时打印出错的收费项目,与实际收入项目不符,给财政端的记账、对账,查询带来麻烦。

5.2 存在台账登记不及时或记载混乱的现象

由于原来对非税收入收缴的记载采用根据原始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登记在正式的会计账簿中,执收单位的会计人员能及时准确入账,记载比较正规、及时,现在采用辅助台账的记载方式,单位的会计人员认为不是正式的会计账簿,有的记载不及时,有的记载不规范,有的对原始凭证保管不妥,长此以往,会导致将来财政对账,审计、纪检查账的困难。

5.3 存在手工退付的现象

非税收缴系统虽然具有退付功能,也确定了收入退付模式,明确了退付审批手续及退付范围。但在实际工作中,多半采用手工退付的方式,将多缴或错缴的非税收入退回到执收单位,这样形成了系统中非税收入与实际收入存在差距,非税收缴系统从这一点上失去了退付功能的意义。

5.4 由于系统更新升级,导致操作人员有时难以正常开展办公打票业务

非税系统运行了5年,系统不断进行更新,基层打票人员没有进行过系统的业务培训,当发生新的业务时有时无法操作,只能请教市局信息人员,帮助其完成系统操作,明显存在业务不熟练的问题。

6 解决非税收入“收缴分离”改革问题的策略

(1)针对区级基层财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的问题,笔者建议通过非税业务学习班,加强对执收单位财务人员的业务培训,增强执收单位对非税业务的认识,讲解非税业务的相关知识,使执收单位财务人员达到非税业务管理的相关要求。

(2)针对台账的记载存在的问题,笔者建议财政部门采用监督检查的方式,督促各执收单位的会计及时、准确地登记台账,必要时可给执收单位的记账人员办班学习,培训辅助账的记载方法,使各执收单位的辅助账达到规定的要求。

(3)针对收缴系统中退付功能不太完善的情况,笔者建议主管部门和信息人员对退付功能进行完善,使非税收入退付业务在系统中退付合理,进而使非税收缴系统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针对县区非税系统操作人员业务不熟练的问题,建议市级财政组织信息人员对县区的打票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和研讨,在培训时把因系统升级出现的新问题讲解给县区的打票人员,县区的打票人员在研讨时可以将县区操作中遇到的问题互相交流,从而使县区的操作人员熟悉非税系统的操作,彼此也可以沟通交流非税业务。

篇6

一、建立“企业ERP系统”

会计电算化发展到今天,已不是单纯的会计与计算机的简单结合,而是已经发展成为一门延伸到通信学、企业管理学、市场运筹学等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它的推广应用不再是单纯的财务管理系统,而是正朝着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ERP)方向发展,甚至发展成为不同企业之间跨地区、跨行业相互链接的大网络系统。

通过几年来在基层从事会计电算化工作所积累的经验,要想实现真正的财务管理现代化,必须在企业内部建立以财务为中心的“企业ERP系统”。通过把企业内部相关部门的计算机连接起来,建立企业内部综合信息管理网络系统,在业务量比较大的几个部门建立独立的资源子网。比如:财务管理信息子网、物资管理信息子网、生产管理信息子网等。各子网要以财务资源子网为中心,通过网间联合与财务管理局域网相连接,其它部门可采用电信线路用单机挂接方式或者通过光缆与财务管理局域网连接。同时,制定一套“财务管理局域网管理规范”,规范各资源子网的数据结构、操作规范,安全规范、职业道德规范等一系列管理制度,确保“企业ERP系统”运行畅通无阻,实现网上信息资源在各部门之间的相互沟通和资源共享。

二、以商品化软件为契机,开发更具实用性的会计软件

目前,我国工业企业财务部门使用的会计软件,一种是外国公司开发的经过汉化的会计软件,是按照国际会计准则设计的,适用于西方资本主义管理体系,而不适用于我国企业管理模式;另一种是国内企业开发的商品化会计软件,这种软件由于受知识产权的影响,价格比较昂贵,而且商品化软件维护起来比较麻烦,使用它势必造成人力和物力的极大浪费。当然后一种商品化软件是由各方面专家共同开发的,软件比较规范、功能比较齐全、操作也相对简便,而且软件实施周期短、见效快,因此,对于缺乏软件开发队伍的单位采用商品化软件是比较明智的。另外,我们还可以在同行业之间组织力量开发适用于某行业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实行集中开发、集中管理和维护,共同使用,这样可以节省大量的资金,而且行业之间提供的会计信息资料共上级部门可直接进行汇总处理,而不必再开发专用的汇总软件,这是我们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既经济又适用的捷径。

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和财务会计知识,建立一套科学的财会综合管理体系和会计电算化软件发展规划,采用在行业内部或同行业之间选拔优秀的计算机人才,建立行业计算机技术开发公关小组,开发适合行业内部管理需要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在企业各财会部门推广应用。达到集中开发共同使用的目的,缩短软件开发应用的周期,同时在应用管理上也可纵观全局,从长远利益出发,制定一套完整的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长远发展规划。走出仅限于统计报表管理和数据存储管理的初级探索阶段,向大规模数值计算的专用软件、面向问题和过程分析及判断推理的高层次软件综合开发阶段迈进。由单机单用户、联机终端网络向标准化网络体系结构发展,充分利用计算机的网络结构,更大程度地共享计算机的硬件、软件及数据资源,建立一套完善的计算机辅助管理专家系统和智能系统,使计算机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向更广泛更深层次发展。为企业领导和决策者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情报,编制出合理的企业生产经营计划报表及财务报表。有效地控制企业生产经营中的资源浪费,加快资金流通,降低资金占用消耗和产品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开创以商品化软件为契机,以自己的软件开发队伍为中心,实现企业自己的智能化信息与专家系统的会计电算化发展新路子。

三、搞好计算机技术培训工作,走“全员化管理”的道路

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关键是应用,特别是从事具体管理工作的人员,他们的会计电算化水平决定本企业会计电算化管理的水平,他们中有多少人会使用计算机,能够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管理工作,甚至有多少人会进行简单的计算机软件编程工作都对会计电算化的顺利实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说会计电算化工作要得到全面的发展,必须走全员化管理的道路。

全员管理就是动员企业内部从事各项管理工作的工程师、会计师、管理师、统计师、会计员、技术员及一般管理人员等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同肘,协同从事计算机程序设计的人员一起研究学习计算机技术基础知识和其它管理科学的知识,应用计算机去从事各项管理工作。把计算机同现代化的管理科学融合在一起,培养出大批能从事多种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形成一个企业内部全体上下相互协作,同心协力的全员学电脑、用电脑的局面,让更多的人去学习计算机知识,用学到的知识去为管理服务,提高管理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篇7

首先,它是一种意识。通俗地说就是做人做事的一种态度,是常说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对人对事的基本看法,就是做人要有积极向上的心态,做事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表现在日常工作中,就是做事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严谨细致,追求完美。日常工作虽然平淡,但通过精细化,却能给我们的工作和人生带来无穷的乐趣,使我们对人对事有一个全新的看法。因此,我们要树立精细意识,将每一天、每一件事都做精、做细、做好,在精细中体现人生的价值,在精细中展示出自己的风采。

其次,它是一种理念。就是只要精细,世无难事。精细作为一种理念,是在做事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只要坚持了精细管理和精细操作,任何事情都能做好,再困难的事也能做完美。同时,精细无止境。只有在持续改进、不断创新之中,精细化管理的作用才能充分体现。因此,我们每一名员工要在实践中不断强化“今天要比昨天好,明天要比今天更好”的工作理念,坚持持续改进,不断创新,通过日积月累,我们的管理水平就能不断提升,我们的医院才能真正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目标。

第三,它是一种工作方法。精细化管理体现在具体工作之中,就是一种科学地、规范地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系统思考、目标管理、精细作业等。

第四,它是一种工作习惯。就是人人、事事、时时、处处做好精细化,自觉精细工作。通过“有意识”的引导并强力推行,使精细化逐步成为我们“潜意识”的行为,彻底改变过去粗放式管理的行为习惯,彻底改变粗枝大叶、草率马虎和“看惯了,干惯了,习惯了”现象,形成一种追求精细、持续改进、力求完美的工作习惯和工作作风。这既是个人人生的财富,也是企业的财富。

二、医院精细化管理实现的主要途径当前,医院的管理主要是经验型和粗放型,管理不科学、不规范、不全面是主要问题,医院要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服务质量、节约运营成本,就必须树立“精细”理念,引入精细化管理,使管理更加标准化、规范化和全面化。实现精细管理的方法很多,内容非常丰富,任何有助于把管理工作做得精确化、科学化、合理化的方法都是属于精细化管理方法。如质量管理、制度建设、标准化建设、信息化建设、岗位责任制、流程改造、成本核算等。

根据我院一年多来的实际运作,我认为在实施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应主要遵循以下基本思路:

1、注重流程化管理。这是实现精细化管理前提条件。

实施精细管理首先要重视流程化管理,进一步优化医疗服务流程,简化服务环节,提高服务满意度,缩短服务流程循环周期,减少病人等待时间,改进服务质量,提升医院的综合效益。我院的具体做法是:根据病人就诊量合理设置挂号、划价、收费的窗口数量,实行“一站式”服务,缩短了病人的等待时间;合理安排医技科室的工作,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力缩短各项检查的预约和出具报告时间。同时,今年我院在改造门诊楼时进行换位思考,围绕病人需要充分考虑门诊各科室在空间位置上的合理性,对现有科室的布局依照服务流程优化的要求进行整合,逐步改善医疗服务的硬环境。

2、推进制度建设。这是实现医院精细化管理的关键所在。

传统型管理向制度化管理转变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基本要求之一。如果医院没有一整套完善的管理制度来维持它的运转,就很难在同别人竞争中占优势。制度化管理的医院旨在避免“强人”治理,主张通过制度实现对医院的管理。我院在制度建设上,主要是整合制度,建章立制。自去年以来,就对全院所有岗位、每个专业进行了全面梳理,把原有岗位标准、规定和岗位责任制整合为细致的工作标准,严格对照标准现场作业,在医疗、护理、管理、质量、服务等方面切实做到人人、事事、时时、处处有标准。并编印了《医院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汇编》一书,发到每个员工手中,组织学习、贯彻、执行。先后修订、补充、规范了首诊医疗负责制度、三级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三查七对制度、病历书写及管理制度、术前讨论制度、知情同意制度等41项医疗规章制度,先后建立了各专科护理常规197项、技术操作规范35项。制定下发了党建工作二十项制度、行政议事规则、车辆管理办法、招待费使用办法、加强医疗专业技术人员准入管理的规定以及医师外出会诊、外出进修、、科研等新的管理制度和规定。在今年院职代会上,又出台了《院20__年综合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院财务内部控制管理规定》、《院工资管理规定》、《院社会保险管理规定》、《院关于器材及物品管理办法》、《院关于加强医疗安全管理的若干规定》、《院物业管理运行办法》等7个经营考核管理办法。据统计,从去年截止目前,我院先后共建立整合各项制度、办法、规定500多项,促进医院各项工作

有章可循,健康发展。

3、细化财务管理。这是推进精细化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精细化管理中,财务精细化管理的水平,直接影响到医院的整体决策和未来发展。对医院来说,财务精细化管理是医院最核心的管理。我院新班子组建以来,进一步加强医院内部的财务管理,出台了关于我院财务内部控制管理规定,建立起集中的财务精细化管理体系以及科学合理的财务核算流程,完善了内部控制制度,实现全过程有效的财务管理与监控以及全成本费用的优化预控,使医院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同时,我院将设备科、物管科、药剂科的3名会计人员收归院财务科管理,成立成本核算小组,统一管理,加强成本核算。

4、开展院内信息统计工作。这是实现精细化管理的有效手段。

精细化管理强调数据管理,主张用数据说话。这项工作的意义在于体现数量化,为绩效考核提供数据和依据。今年,我院专门开发、安装了检查费用统计软件,对全院上门诊的医生、住院医师、检查科室所完成的工作数量进行全面统计。主要统计每人每天的处方数、手术次数以及检查科室所完成的工作量。并以两周为一个统计周期,汇总形成统计报表,送交医院领导和有关部门,在有关会议上通报和公示。强化统计工作后,各项工作出现明显变化:防止了门诊处方的外流、减少了一定的漏费、打消了部分人员浑水摸鱼、滥竽充数的懒惰思想,调动每个职工的积极性,同时也为院综合考评提供了依据,使我院精细化管理呈现出了新的亮点。这一举措使我们今年1—6月份门诊收入和住院收入有较大提高,其中挂号收入增幅130.56%。

5、狠抓内部考核,强化细节管理,降低运行成本。这是实现精细化管理的有力保证。

有制度不抓落实,会使制度流于形式,建立与之相配套的内部综合考核管理制度,对医院工作各环节做到严格、细致、及时的监督,并通过狠抓考核,实行责任追究,才能使各项制度和办法落到实处。我院坚持执行月评比、月考核、月通报制度,对各科室工作分别按照《临床科室质量考核标准》、《门诊工作质量考核标准》、《护理质量考核标准》《护理文件书写质量考核标准》、《急救物品器材质量考核标准》、《特一级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基础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医技科室综合考核细则》、《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考评细则》、《机关科室工作考评标准》实行量化细化考核,并按照比例确立各科的综合得分,作为当月效益工资的奖惩依据。同时,每月还向全院公布“各科室经济效益核算表”、“医疗科室药品占有率排列表”、“效益工资考核后六名统计表”、“医疗医技科室纯利润名次排列表”等,增加透明度,起到激励的效果。

注重细节管理.集中开展清仓理库工作,对全院各病区护士长、门诊和医技科室库存物品、物管科库房进行了全面的盘查、登记和造册,全面分项进入计算机系统,作为有关科室的监管依据。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全院医疗器械、医疗用品、医疗耗材及物品的购进、领用、核对、报废审批制度,堵塞漏洞,控制支出,降低成本,提高收入。

6、确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实施精细化服务。这是精细化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精细化服务就是体现人性化。首先要建立一套为病人服务理念、服务项目、服务要求,在对员工培训后共同遵守;其次,在诊疗过程中,医院要在病人的看病时间、等待时间、看病流程、医疗费用、医院环境、医患沟通等服务上做到规范、细致、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处处体现人性化的服务理念,这也会为医院赢得良好的社会声誉和经济效益。近两年来,我院按照《陕西省医院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和《医院管理评价指南》的要求,结合医院管理年活动,狠抓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工作,加快新技术的研究、引进和应用工作,不断填补本地区技术空白,以特色技术吸引病人,增强医院发展后劲。强化服务观念,完善服务机制,改进服务手段,细化服务措施,实现“零缺陷”服务目标。发挥技术、环境、地域、服务优势,加强重点专科和优势专科建设,强化名牌效应,成立了康体、介入、心脏外科、灌洗、腔镜“五大中心”,组建了特需病房,对病房进行改造装修,优化医疗环境,维护群众利益,让患者真正享受到安全、方便、有效、低廉的医疗服务,营造融洽的医患关系。三、医院精细化管理应注意解决的几个问题:1、注重宣传,提高认识。医院要加大对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宣传力度,在整个医院内部要营造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浓厚氛围。不仅要让医院的各级管理人员都能正确认识、全面理解,正确把握并积极参与精细化管理,而且要让全体员工都充分认同,做到全员参与,使精细化管理工作由少数人的推动变为全体员工的自觉行动。通过宣传引导、标杆引路与强制推行相结合,使广大员工在认识中行动,在行动中得到提升,不断把精细化管理推向深入。

篇8

【关键词】企业档案;知识管理;共享;知识服务

企业档案是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保存备查的原始记录,包括了党群工作、行政管理、计划统计、经营销售、物流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档案。可以说,企业档案是企业的知识资源。随着知识经济的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正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知识管理正在以一种全新的管理方法和思想进入到现代企业管理的舞台。而传统的企业档案管理方法与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新形势,因此,建立以知识管理为背景的企业档案管理模式,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意义重大。

1.知识管理下的企业档案信息管理

档案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是贮存和传播知识的一种重要形式”。档案本身就具有知识的属性,其内容所包含的知识更是显而易见的。把知识管理应用到档案信息的管理中,就是要使档案中包含的显性知识更加系统、清晰地呈现在档案利用者面前,实现档案的价值;发掘档案中的隐性知识,就是促使其向显性知识转化,实现知识的扩散和共享。

2.知识管理下的企业档案实体管理

以知识管理为出发点可以促使人们重新认识档案的价值:档案作为一种重要的知识载体,应该是重要的战略资源,而不仅仅是简单的“历史记录”、“资料”或“凭证”。档案的实体管理不能只重视档案的收集、整理和保管,而更应该重视档案的开发和利用;档案管理应该从关注对档案实体的管理转移到关注档案所存储的信息、所蕴含的知识的管理;档案管理必须抛弃传统的手工操作方式,而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把知识管理应用到档案实体管理的流程中,使其更加有利于实现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就需要对现有的档案实体管理模式进行调整和完善。

2.1 档案管理流程中的知识管理

(1)扩大档案的收集范围。丰富多元的档案馆藏是实施知识管理的基础。在现有馆藏中,文书档案占据了馆藏档案的主体,随着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子文件的收集也越来越受到重视;除此之外,还要注重收集私人档案、实物档案、口述档案等多种形式的档案以及与档案相关的资料。

(2)宏观鉴定理论和直接鉴定法结合鉴定档案。在馆藏数量急速增长的情况下,把不同类型的所有档案按照传统的直接鉴定法组织鉴定,工作量极大,显然困难重重。宏观鉴定理论采用宏观的、系统的、超前的鉴定标准与方法,可以对数量庞大的文件进行“批处理”式的鉴定,极大地提高鉴定工作的效率,大量剔除没有价值或价值很低的文件,减少信息污染的程度。对普通档案可用宏观鉴定方法,对特殊档案则用直接鉴定法,两种鉴定方法的结合,既能保证馆藏档案的质量,又能保证鉴定工作的效率,方便以后的保管和开发利用。

(3)以知识单元为基础整理档案。在知识管理中,档案的整理更倾向于以档案所蕴含的信息、知识为标准,进行分类整理。知识组织是以知识单元为加工单位的,而知识单元是经过专家精心评价、筛选、提取和测试之后获得的“浓缩”的知识。对于数字化档案信息和电子文件的整理来说,由于计算机存储技术、数据库技术和搜索引擎的应用,采用以知识单元为基础的知识组织方式更能满足用户需要,这也是当前知识组织的主流和方向。知识单元具有不确定性,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信息需求制定多种分类方案。

(4)资源合理配置的档案保管。实现档案“藏”和“用”的平衡,是把知识管理应用于档案管理的目标之一。尽量长久地保存有价值的档案和保存档案的效益之间需要一个平衡点,怎样以更经济的方法实现档案的长久保管是档案保管中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在知识管理中,可以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现代分配理论合理分配有限的资源,争取实现档案保管效益的最大化。

(5)以用户为中心的知识服务。“以用户为中心”不只是一句口号,它应该贯穿于档案实体管理的全过程中,并最终由档案利用者的评价来体现;提供知识服务是更高层次的档案利用方式,它强调的是档案馆是否提供了利用者需要的信息,这些信息能否解决利用者的问题。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一方面,要深入挖掘档案信息中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丰富档案知识的检索途径,使用户能够获取信息;另一方面,还要收集和分析档案利用者的相关信息,为知识服务提供导向性、针对性依据,为用户提供创造新知识的可能性。

2.2 档案实体管理中对知识管理技术的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是知识管理技术产生的基础,因此可以把知识管理技术理解为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集合。在信息技术无孔不入的时代,档案管理也受其影响,特别是纸质档案的数字化、电子文件、多媒体档案的产生和管理,都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对这些档案的管理必然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应用。可见,对档案实体管理流程的调整和完善中,对知识管理技术的应用不可或缺:知识管理技术中的数据库技术、分布式管理技术、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能够使档案知识的获取、分类、存储、检索、传递、共享、更新变得更加容易。

3.知识管理下的企业档案机构管理

这里所说的档案机构,既包括各级各类档案馆、档案室、文件管理中心、档案中介机构以及档案信息中心等实体机构,也包括数字档案馆、档案网络联盟等虚拟机构。把知识管理(尤其是知识组织管理)应用到档案机构管理中,目的是实现机构高效运转、资源配置合理,有利于对档案信息资源实施知识管理。档案机构如何在自身的管理中运用知识管理,可以学习较为成熟的企业知识管理的经验,就是通过在所有部门和组织的管理流程中逐步引入知识管理方法,提高档案机构的运作效率。

3.1 把知识服务的理念融入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对组织成员有着突出的导向、凝聚、激励和约束作用,会外化表现在组织成员的活动中。把知识服务的理念融入组织文化,就是要在档案机构中形成一种崇尚知识、倡导学习、创新服务的理念。档案机构应鼓励员工提高工作能力,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并愿意把自己的知识贡献给机构其他成员和档案利用者,实现知识共享。

3.2 以知识共享为目标广泛开展合作

对于档案馆、档案中介机构这样的独立机构来说,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培养大家的合作意识,分享知识管理中的经验,提高服务质量:对于档案室档案信息中心等一些组织的内部子机构来说,其服务对象相对固定,即组织内部人员,他们所追求的知识共享更倾向于提供档案信息服务,以满足本组织对档案信息的需求,支持组织正常运转。

这里的广泛合作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即档案机构之间的知识共享和合作。一个机构的档案信息资源是有限的,为了更好地服务用户,应该开展机构间的合作甚至是联合,扩大知识共享范围。

3.3 以技术为支撑的管理模式

现代信息技术不仅在档案实体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档案机构的管理中也是如此。无论是实体档案机构还是虚拟档案机构,信息技术都是其实施知识管理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举例来说,办公自动化系统在档案机构的应用,可以提高其工作效率,节省资源消耗;知识管理系统能对海量数据进行存储和提供利用,为实现知识共享提供了技术支持。同时,也使档案机构更具知识创新能力。

4.结束语

企业档案作为企业生产、技术、科研和经营等活动的真实记录,实现企业档案的知识管理,对企业发展的意义不言而喻。为此,作为档案管理者,应想法设法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将知识管理的方法和模式融入到企业档案日常管理当中,以适应时展的需要,促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9

独立性是指内部控制检查与评价部门应独立于内部控制建立与执行部门,有直接向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报告的渠道。独立性是审计的重要特点,没有独立性,其权威性难以体现,虽然各国均重视金融审计的独立性,但其程度有较大差异。美国对审计部门的作用定位很高。美国内部审计协会(Institute of Internal Aaditions)是包括商业银行在内的所有公司内部审计规范的权威制定者,它制定的规范里明确规定各银行要设立独立的审计部门,对银行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监督,保障股东的利益,直接对董事会负责,任何一家银行的董事会里一个必不可少的委员会就是审计委员会,该委员会的委员都是银行高层管理人员以外的股东,这是银行审计部门的最高决策机构。各分行的审计部门向总行审计部门报告工作,总行审计部门直接对审计委员会负责和报告工作,从审计部门的年度经营预算、年度工作安排和季度审计工作的评价等,都由审计委员会做最后决定。

美国的审计管理体制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各家银行审计部门的外部环境也有利于银行审计部门完成其重要责任。承认、尊重和发挥银行审计部门的重要作用,是西方银行家的一种基本常识和起码品质。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要求审计部门定期报告工作、不定期检查和了解内审工作结果。

审计理念是审计主体对审计活动所持的态度、观点和看法的综合,是指导审计活动的思想基础,积极的、适当的审计理念对审计活动起较大的推动作用,有助于审计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有助于提高审计价值和地位。

随着内部审计和银行经营管理需求的变化,美国商业银行的审计理念逐渐转变为:内部审计人员是银行管理的顾问,而不是巡逻的警察,更不是敌人。在顾问咨询的审计理念下,审计人员注重有关经营审计技术的运用,建立和形成了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方法体系,经营风险的识别、衡量与评估方法体系、数理统计和系统方法体系、机审计技术方法、审计风险控制技术等一整套经营审计技术。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满足于真实性、遵循性等较基础的审计目标,审计发挥的作用有限,审计方式单一、陈旧,审计方法往往是围绕报表、账簿、凭证及规章制度开展查账、算账、找、提建议的思路,难以提供有重要价值的审计信息,审计价值难以提升,也未能形成一套风险预警系统及风险识别控制体系。

美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部门一般都遵循外部部门——内部审计师协会的审计标准,如审计工作底稿标准、审计程序作业标准和审计质量控制标准等。各项业务审计程序非常规范,每一项业务怎样审计、主要风险在哪些环节,控制点是什么“审计哪些问题等都有具体的程序规定,各项审计都是照章操作。规范化和化、自动化程度高是美国商业银行审计手段的特征。

美国审计部门一般都建立了单独的,审计部门的计算机全部联网,能够实现信息和资源共享,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使非现场审计真正成为有效的审计方式。一般都配置了行政管理系统、项目管理系统、业绩考核系统等对审计资源进行管理,还按审计程序和方法的需要开发专门的审计技术方法软件包为实施现场审计提供辅助工作。为及时获得业务经营管理信息数据,在银行业务处理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中,都必须提供审计部门审计时获取数据和信息的接口软件,保证审计人员获得必要的审计数据。

我国商业银行审计手段相对滞后于业务发展,计算机在审计领域的运用基本上是空白,导致出现诸如完全依赖审计人员的个人能力和素质,以及审计时间长、成本高、审计效果不明显等问题。

美国商业银行对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有很高的要求,美国内部审计工作执行标准规定: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时必须具备应有的专业能力和职业审慎性,严格遵守职业道德标准,必须具备或保持能够完成其审计职责所必须的知识、技能和专业训练,在、经济、财务、计算机、工程、税务和等履行审计职责所需要的专业中受过专门训练或具有合格的资格证书,并接受必要的后续来确保他们的专业技术能力。

对美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人员的抽样调查表明,在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人员中,有50%以上的人员获得特许会计师、注册内部审计师、信息系统注册审计师证或硕士学位,有90%的人员至少获得过一个大学学位,其他均为有丰富工作经验或具有高风险领域的专门技术人员。每年计划交流12%—18%的人员到银行其他部门工作,至少保持25%的内审人员作为骨干较为固定地在内部审计部门工作,以满足内部审计工作需要。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第29条规定:“商业银行应配备充足的业务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内部审计人员,并建立专业培训制度,每年确保一定的离岗或脱产培训时间”。据调查,我国的内审人员90%以上为大专学历或具有一定工作经验,从事过各种业务,工作能力较强的人员组成。学历提高了,但其结构不合理,取得审计师、注册会计师或硕士学位的人员极少,对商业银行电子计算机业务系统不熟悉,无法透过计算机进行审计,审计人员的素质较低,缺乏复合型的审计人才,不能满足审计工作的需要。

(一)建立审计大区,实行总行统一管理审计人员和费用的审计管理体制,真正实现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美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制度的核心内容是垂直领导和相对独立,其组织结构和配套措施都是由此派生出来的。我们设想改革的基本构思就是要建立审计大区制度,将全国审计工作分为几个审计大区,审计大区的审计局管理到各地的审计中心,审计中心再管理到全国审计人员。各大区审计局和各地审计中心与当地分支行之间没有任何领导与汇报的关系,完全独立于驻在行、管辖行,各项工作完全对上级审计部门报告,向总行负责,真正实现独立履行人事管理、费用使用、审计项目的确定、违规处罚决策建议等职能。为配合这种设想,可以考虑采取的配套措施主要有:

1.强化总行审计委员会对各大区审计局和各地集合中心审计工作的领导、管理和考核制度,强化由总行审计委员会对各大区审计局、审计中心实施的激励约束机制,从机制上引导下属的审计部门对总行审计委员会的报告关系,提高审计信息的真实程度。

2.进一步完善和充实各地审计中心的职能,使审计中心有类似银行监会审计部门的权威,用制度的形式规定审计中心,对本地的审计监督权限和具体实施途径,促进审计部门对本地监督由虚到实的转变,消除盲区。

3.落实各地审计中心的管理办法,以保证其独立性为出发点,理顺与各方面的关系,最大限度提高各地审计中心与驻在行的独立关系,让其完全自主地行使审计职能,才能消除各地审计中心及人员顾虑,做到审计成果的客观公正,保证审计信息的真实性。

4.应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流制度,明确审计向谁报告。实现审计信息和业务经营管理信息的交流与共享,并建立报告后的反馈制度,让管理层高度重视审计报告结果,使审计反映的能够得到及时解决。

(二)运用新的审计理念,实施灵活多样的审计活动,切实发挥审计的职能作用。

内部审计对经营管理活动实施监督的目的并不仅仅在于监督本身,最终目标是提高银行经营管理水平,因此,必须逐渐形成经营审计和风险性审计的理念,内部审计工作重点要逐步从对照内控制度的条条框框判断对错、寻找错弊,转向围绕银行经营管理目标,对银行经营管理过程面临的各种矛盾、问题和威肋进行综合诊断。向经营管理的深层延伸,对经营风险进行识别、衡量、分析和评价,积极主动应对策略,提供解决方案,为银行决策提供较高的咨询意见。

内部审计理念的更新,涉及到内部审计人员、被审计对象和审计信息使用者三个方面,需要一个渐进过程和适当的管理环境。具体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培训,使审计人员、被审计对象及审计信息使用者逐渐接受、理解、掌握经营审计和风险性审计的理念,在实际工作中自觉运用。

2.引进和设计经营审计、风险审计技术。主要是对现有的审计资源进行深加工,提高审计成果的价值。并将审计领域向银行经营管理过程渗透,开展诸如经营绩效、激励机制、业务流程与风险控制、市场营销、安全等新的审计,提出管理新思路和对策,为管理层决策提供咨询信息。同时进行审计调研,加强创新研究,开展审计诊断,探索为基层行服务的新模式。在审计活动中,强制要求审计人员使用和掌握经营审计、风险审计的技术方法,以促进审计人员和形成新的审计理念。

3.加强对审计发现问题的处理与整改工作,减少违规违纪现象,逐渐使审计人员从“警察”的角色转变为“顾问”、“智囊”和“参谋”。

(三)提高审计手段的化,完善审计人员的激励机制,提高审计工作层次和质量。

作为“智囊”的内部审计,提供的审计成果信息要具有前瞻性、创新性、高附加值等特点,故需要对审计人员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必须创新管理方法与审计技术,提高审计工作层次和质量,才能切实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具体来说:

1.完善审计职业准入制度,对审计人员实行竞聘上岗,择优聘任,强化岗位培训和后续。

2.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章程、准则,加强审计职业道德教育,实行审计项目经理制,强化审计质量和审计风险管理控制的量化考核制度,使审计工作走向规范化、程序化。

3.应加大投入,专门组织力量研究和设计经营审计、风险审计技术方法体系,以及研究开发机集合程序,对业务进行实时监控,从而为提高审计工作层次和质量提供技术性保障。

1.何林祥。《美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与稽核制度》。人民出版社。1999.

2.刘国强。廉涛。《完善商业银行稽核中心体制》2003.3.31 动向

篇10

[关键词] 创新 课程 教 学

笔者就高职会计创新“课”、“教”、“学”等方面谈点个人粗浅的看法:

一、创新课程体系及教材讲授内容

高职会计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应当采取综合课程体系,打破学科界限,以培养会计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安排课程体系,把相关学科合并为一个整体 ,统筹安排会计专业教学内容,其中基础课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专业实践课教学强化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提高其教学比例,使学生具有爱岗敬业精神,提高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的整体水平。

(一)改革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要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

职业教育最主要的特点之一就是“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过程的实践性特点。”职业学校要把教学活动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及技术开发紧密结合起来,把职业能力培养与职业道德培养紧密结合起来,保证实践教学时间,严格要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专业技能、敬业精神和严谨求实作风。改善教学条件,加强校内外实验实习基地建设。为此,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增加会计实践教学的比例

注重能力培养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特点。在构建会计教学课程体系时,应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一方面,使其教学比例不低于40%;另一方面,增加综合性、现代化、应用性强的实践教学内容,具体可分为“五阶梯式实习”:第一个阶梯为《基础会计》单项模拟,第二个阶梯为《专业会计》单项模拟,第三个阶梯为《专业会计》综合模拟,第四个阶梯为《会计电算化》,第五个阶梯为《社会实习》。其中前四个阶梯在校内“会计综合模拟实验室”进行。所谓“单项模拟”是指只模拟一个主体单位的会计业务,所谓“综合模拟”是指模拟一个主体单位所有职能科室的全部业务和客体(税务、银行、铁路、审计……)部分业务,即全仿真模拟,“综合模拟”是动态的(凭证传递、票据填制、加盖印章、货物运送……)、立体的(在内部控制制度的牵制下各职能科室全方位模拟不同工作岗位的业务)、综合的(所有岗位的不同业务)。而“单项模拟”是静态的、平面的、单一的(会计业务),虽然只模拟会计业务,但它为理解和巩固所学会计理论知识和“综合模拟”起到了很好的桥梁纽带作用。为此,必须编写一套以新“企业会计制度”为内容的高职会计实践性教学的教材,这是当务之急,因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2、培养“双师型”会计教师队伍

“决定”指出,要积极开展以骨干教师为重点的全员培训,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培养一批高水平的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要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专业实践和考察,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为此,必须提高具有“会计师”、“注册会计师”资格教师的比例,从而保证高职会计教师的质量。

3、改善校内会计实验室硬件设施和建立校外实习基地

在这方面,我们不仿借鉴一下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做法。该院大力构建以校内工业训练中心园区和校外实训基地相结合的学生实践教学网。学院工业中心园区建筑面积达2.8万平方米,按技术应用群分设15个实训室,以先进的实训教学设备、现代化企业的管理方法,为学生提供真实或仿真的职业活动氛围,培养学生的技术规范、质量第一、安全生产、团结协作等现代企业意识以及创新精神、实践动手能力。本着“双向介入、紧密合作、互惠互利”的原则,该院先后与130多家管理先进、条件优良、热心教育事业的企事业单位签订了长期的教学合作协议,建立了遍布深圳的校外实训基地。在这些实践教学基地中,学生“真刀真枪”地进行操作训练,全方位地体味现代企业精神,熟悉工业环境,同时接受创新精神和职业素质的训导。

4、实践课要与理论课密切衔接

传统的课程体系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往往不能同步,造成实践课程中要花大量时间重新讲授所学理论知识。为了更好地掌握会计专业技能,应该在学完一个会计模块的理论后,马上进行实践性教学,这样既巩固了学生所学理论,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为此,必须调整传统会计专业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计划的时间安排,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统一。

(二)改革教材讲授内容

1、讲授中要整体调整衔接各学科内容

按照新《企业会计制度》的内容将目前的《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组建为“核算”板块,以会计核算做为教学内容,压缩《基础会计》内容,重点讲授“借贷记账法”,丰富《财务会计》内容,增加各行业、企业非共性业务的核算方法,删减《成本会计》中涉及《管理会计》的内容,以成本计算讲授为主,并突出各行业、企业的特点。

以税法为主将《审计》、《经济法》等组建为“监督”板块,突出培养会计专业应用技术能力的特点。因为职业教育强调的是“用什么学什么”,理论教学的任务是传授从事相应职业所需的最实际、最基本的知识概念,能为技能教学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以够用为度,为会计专业服务。为此,应重点讲授与会计专业技能相关的知识,如“公司法”、“税法”、“会计法”、“审计法”、“银行结算法”等等,尤其是《经济法》课程在课时安排上、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和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必须有所区别,使会计专业的学生将所学经济法律知识与会计专业技能联系起来。

以企业资金运动过程为主要内容 将《财务管理》、《企业管理》、《财政金融》、《管理会计》、《经济活动分析》等组建为“管理”板块。讲授中各任课老师必须协同“作战”,做到内容不重复,各有侧重点,从而节省理论教学时间,为会计实践性教学提供更加充裕的时间服务。一切为学生能力培养着想,从而更加突出职业教育实践性的特点。

上述相关课程还必须与《会计电算化》相衔接,现代化的会计工作要借助计算机辅助完成,计算机不仅仅用在会计核算方面,也被用于财务分析、财务决策、企业管理、审计、税收等方面。这就要求学校要大力培养既懂计算机知识,又懂会计专业知识的复合性老师。作为老师自身来讲,也要不断更新知识、完善自我,做到与时俱进。

2、讲授中要修定各学科内容

据统计,全国各出版社出版了各种会计教材近百种,由于众多会计教材没有严格的审查制度,造成了质量低劣、内容类同陈旧、学科间内容交叉重复、忽视素质教育、错误时有发生等,这样的教材,不仅贻误了学生,也把会计学科的科学化引向了庸俗化。

为此,学校在教材选择上应成立“各专业专家委员会”,各任课老师在专家指导教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统一认识,各有侧重,充分体现为专业技能服务的教学特色。当然结合目前会计专业教材,老师可以做必要修定,如在会计课教学中,增加讲授理论分析内容,减少解释会计制度内容,因为会计制度永远是在不断变化的“上层建筑”,并且实际中的会计处理存在着复杂的人际关系,会计问题及解决方法存在着很多不确定因素,会计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技巧。再如在讲授中增加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知识等融于专业理论和技能之中,充分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为当前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已发展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公害。要加强“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教育。

二、创新教师的教学

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必须突出精讲多练、讲练结合的特点,要更多地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强调多种教学媒体的综合运用,使学生在形象、仿真的环境中,主动思维和探索,培养学生思维、判断、学习和创新的能力,会计老师要注意扮演好教师的各种角色。

(一)教师要扮演好不同的角色

在当代,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急剧变革,特别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从教育目标到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都在发生巨大变化,教师的角色也相应地发生了重大变化。不再是传统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中心地位,直接以文化权威的身份出现的比较单一的教师的角色。具体来说,教师要时刻牢记在教学中扮演好以下重要角色:

1、设计者

教师是教学的“工程师”,具体要做到“五有五备”,“五有”即脑中有纲,胸中有本,目中有人,心中有数,手中有法。“五备”即备目标,备学生,备提问,备教具,备练习。特别是要更多地考虑学生因素,在理解和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和原则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特点、特定的教学内容等,创设一定的学习环境。

2、指导者

一方面,教师按自己设计的方案主动向学生提供一定的信息,另一方面,指导学生对一定的问题情境进行探索,主动向教师寻求一定的信息。

3、引导者

教师要通过示范、提示、启发等引导学生学习,为学生学习提供支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获得教师的支持逐渐减少,逐渐让位于学生自己主动地、独立地探索学习。

4、管理者

维持一定的教学秩序是进行教学的前提。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进行课堂教学管理,处理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向每节课要效益。

5、同行者

一方面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友好融洽的关系。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了解他们的学习过程,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从而在教学中更好配合与合作,共同完成教学目标。另一方面,教师有时要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交往,做他们的伙伴,以丰富的经验和更高的能力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

6、研究者

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研究和评价,成为一个教学科学研究者,从而能够以一定的教学理论为基础,灵活地解决教学中的各种实际问题。

(二)导学方法的运用

导学方法是创新教学方法之一。导学教学方法是建立在改革学生学习过程的基础上,建立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一种教学模式。高职会计教师导学的目的,就在于着重培养学生以会计技能为主,并能熟练操作现代企业不同工作岗位的经济业务,以及在环境变化中的信息加工与处理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思辨与创新和再学习能力。

为此,会计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做到“精讲多练、讲练结合”,精心设计各种技能实训练习,引导学生知道“学习什么”、“为什么学习”、“怎样学习”。在讲练结合的基础上,分别采用讨论启发、提问启发、案例启发、实践启发等教学方式导学。并采取联想式、直观式、解析式等启发方法,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如在讲解《成本会计》中的“分步法”计算成本时,可采用多媒体列表进行理论讲解,并结合让学生亲自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等技能的实践操作来巩固所学理论,这种直观式的导学方法可以生动、形象、逼真地引导学生吸收导学的内容。使教、学、做合一,心、手、口并用,从而突出学生以自我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特色。

为了实现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就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上述导学方法等创新教学方法将会被越来越多的高职会计老师所认识和运用。

三、创新学生的学习

创新学习就是要改变过去那种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局面,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充分调动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元化的学习方式。

作为高职会计老师,要倡导学生采用以下学习方式:

1、基于合作的学习

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推动现代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协作。如在讲授《基础会计》填制记账凭证内容时,可由若干人组成一个小组,分别完成填单、审核、记账等技能操作,然后由老师按小组考核他们集体的成绩,从而激发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形成学习的责任感,消除学生之间过渡的“个人主义“的压力。

2、基于实践的学习

实践活动既是认识的源泉,又是思维发展的基础,学生学习知识的获取,学习技能的培养,学习素质的提高,无不是在实践中得以实现的。要让现成的会计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熟练技能,只有学生在会计载体(证、账、表)的信息中发掘学习资源,学习才是生动的、鲜活的、真实的。

3、基于个性的学习

个性的学习主要体现在学生个体学习的自主性、独特性和创造性。会计理论知识的传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不搞“一刀切”、不搞“标准化”的学习方式,培养他们“趋异”、“求新”、“自信”、“冒险”、“进取”的品质,会计实践性教学,可以指定实习带头人,在张扬个性的同时,统一步调,统一行动,保证班集体或组织学习的整体性、有序性和高效性。

4、基于问题的学习

只有学生以自己敏锐的洞察力发现了问题,学习才有强大的动力,才能真正开启心智的大门,才能真正激发学习的热情,也才能真正领略到学习的乐趣与魅力。如在会计教学中开展的讨论启发教学就是一种很好的发现问题的形式。

5、基于对话的学习

每一个学生都与老师、同学或其他任何人一样,在人格上是独立的,都有着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建立在这种前提下的学习,是一种面对面的、民主的、舒适的学习,才能真正走进“你”“我”的世界,才会引发双方自由的探究、交往和碰撞。基于对话的学习是一种自觉、自愿的学习,是一种和谐、融洽的学习,是一种民主、互动的学习,是一种共享、共进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