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工业规划范文

时间:2024-02-26 17:50: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食品工业规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食品工业规划

篇1

【关键词】绿色生态工业园区 循环经济产业链 弹性道路生态策略 交通策略 产业策略

【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some of the food industryplanning studies and design strategies. For eco-friendly recycling economy and the industrial park road settings resilient, rational use within the park and the surrounding ecological natural conditions made ​​some design ideas. The industrial park planned road system that are involved in road network structure, industrial strategy and proposed transportation strategies to park planning for the food industry to make some feasible approach.

【Keywords】Green eco-industrial parkCircular economy industrial chain

Flexible roadEcological StrategyTraffic Strategy

Sector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TU984

一 前言

当今各地区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工业化时期,尤其是中西部地区正在加紧发展工业的步伐,以实现地区经济增长的目标。在工业化的发展中,为了协调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提出了工业区的绿色革命、生态革命理念。

生态工业园区的概念:是依据循环经济理论和工业生态学原理而设计成的一种新型工业组织形态,是生态工业的聚集场所。生态工业园区遵从循环经济的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3R原则,其目标是尽量减少区域废物,将园区内一个工厂或企业产生的副产品用作另一个工厂的投入或原材料,通过废物交换、循环利用、清洁生产等手段,最终实现园区的污染物“零排放”。

对于目前食品类型工业园区的创新发展要求,工业企业的土地利用模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用地朝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这对食品类工业园园区的规划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贵州湄潭绿色食品园区规划设计为例针对道路系统和循环经济产业链、生态、管理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

二 项目基础条件

1.湄潭绿色食品园位于贵州省北部,遵义一小时经济圈的东部,湄潭县城的西部,紧邻国道320。

正在建设的杭瑞高速公路贯穿东西,交通条件优越。

湄潭绿色食品园区是遵义市重点政策支持的7个园区之一。

2.规划范围总面积18.75平方公里,现状用地主要以农田、村庄为主。地块东侧分布少量现状工业,规划将予以保留。

3.规划区总体地形平缓,有微丘。桃花江和湄江在此交汇,形成青山围绕的谷地。我们通过生态环敏感度分析划分出园区内适宜建设用地与禁止建设用地范围,作为总体布局的依据。

三园区功能定位和规划结构

1.功能定位

以生产、物流、商贸、居住、休闲旅游为主要功能的生态宜居新城区。规划区根据功能定位分为三大功能区:生产功能、融合功能、生活功能。

生产功能是主导功能,赋予湄潭绿色食品工业区快速发展的动力,通过提供就业吸聚人气;

融合功能为支持功能,一方面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现代服务,促进产业升级,另一方面,培育地区经济新的增长点,为产业结构转型提供技术储备;

生活功能是基础功能,为当地居民和产业职工提供生活服务,优质的生活条件是吸引人才和高科技公司的重要保证。

2 规划原则

(1)可持续发展原则,集约利用土地,合理布局空间,完善配套功能。保护生态环境,实现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2)、协调发展原则,充分考虑与湄江新城、黄家坝镇区的衔接,形成整体协调互动的发展关系。

(3)、弹性规划原则,在保证规划控制性的前提下,增加规划的弹性,以适应未来发展的变化。

(4)、可操作性原则,规划既要高起点,又能分步实施和具有可操作性。

3总体规划结构

本案顺应山形水势,通过东西向的城市发展主轴,南北向的城市滨河休闲旅游带,引领五大片区,多个核心,形成多元发展的绿色产业园区。

四五大核心策略

结合湄潭县丰富的生态资源,为达到建设生态环保零排放的产业园区目标,规划方案采用五大核心策略:生态策略、产业策略、交通策略、弹性发展策略、管理策略。

1.生态策略---园在山中 水在园中

1)自然资源分布

水:园区内的河流主要有湄江河、桃花江,分布有小的支流,水流清澈,景色优美。

山:园区北侧和东侧分布有山脉,像一条天然的绿色屏障围绕在园区的周边。园区内大大小小的山包零星分布,植被良好。

充分利用规划区内的河流和山体以及冲沟,营造丰富多变的绿色生态园区,形成园在山中,水在园中的绿色食品工业风貌。

2).冲沟利用

理念:流动的锦带,大自然的抽象艺术

冲沟由于水量的季节性变化,其沿线的生态景观也因此具有了周期流动的变性,这种特征,为园区的景观增加了些许神秘感和期待感。

规划通过放大冲沟的特征,将抽象艺术风格融入景观设计,并通过植物色彩造景,实现冲沟四季流动的景观特质,将其打造成为园区最为柔美、最具动感和观赏价值生态艺术带。

对冲沟原“凹”型堤岸进行改造,结合两侧景观防护绿带,模糊冲沟边界,并将鹅卵石铺满河床及沿岸,使其在丰水期和枯水期都可以和周边环境融为一体。

以生态和色彩为目标,对放大的沿河开敞界面进行植物造景,景观带外侧以渐高的乔木为主,选择落叶树与常绿树混植,在景观带内以低矮灌木、草本植物及地被植物的野生有花植物为主,并对植物花色和花期进行选择,形成四季皆景、各具特色的野花组合,在保证较低维护成本的同时,实现园区绚烂多彩、流动变幻的大地景观。

2.产业策略—取之于山 用之于林

主要是方案中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分析研究及形成。

为了实现绿色循环经济工业区的目标,主要通过大循环、小循环的途径。用产业发展来实现各个层次的循环。

大循环指企业间的产业循环,小循环主要通过企业自身引进先进技术,提高生产率,减少排放量,污染物的治理实现节能减排环保。

本案将依据循环经济原理打造生态工业链,模拟自然系统建立“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循环途径,将污染排放和环境损害消除在生产过程中。

通过研究现状产业的横向关联和纵向衍生关系,对产业链进行补位和升级,实现取之于山,用之于林。

3 交通策略—客货分流

规划设置货运与客运流线分离的交通线路,避免工业区对生活区造成干扰。国道326改线的中央大道直通县城核心,山水景观宜人,成为主要的生活通道。园区大道靠近高速出入口,将分流货运车辆,成为主要的货运通道。

由于工业园区被杭瑞高速公路分成南北两部分,且产业区基本分布在北部片区,依靠南北向的几条主要交通干道进行联系,本方案对南北向的交通量进行预测,确保主要道路的宽度。

4.弹性发展策略--- 弹性道路模块单元

1)弹性道路

由于工业区内入住企业规模的灵活性,本方案建议设置一定数量的弹性道路,在不影响整体道路系统结构的条件下可以满足不通企业的需求。

2)模块单元

本案采用模数化的动态单元开发模式,在工业大地块开发与小地块组合之间,在远景目标和近期启动需求之间找到平衡点,实现园区的弹性发展。

园区由组团、单元、厂房三级模数组成。组团规模约20公顷左右,边长约400-500米,由城市次干道围合而成。地块内弹性道路将组团划分为4个基本开发单元,每个单元规模为4-5公顷,边长约200-250米。单元内布局标准厂房,厂房边长约为30米至50米。

5.管理策略---大园区 中城区 小社区

产业与居住共同形成了多种城市功能复合的综合园区。合理的配套管理模式将为产业发展提供稳定保障,有效吸引就业人群。

除了针对带眷就业人口, 单独设置功能完善的居住配套片区外,本案还建议在园区内针对单身就业人口, 设置单身公寓、集体宿舍、小型企业办公及商业配套,借鉴新家坡邻里中心的第三方管理模式,形成结构紧凑的小社区。

五 结语

生态工业园区是实现生态工业的重要途径,是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大势所趋。从环境保护角度来看,生态工业园区才是最具环保意义和生态绿色概念的工业园区。

贵州湄潭绿色食品工业园区以其优越的生态环境资源为本底,通过一系列的规划设计策略,实现湄潭绿色食品工业园区生态化、高效化、低碳零排放的目标。

参考文献:

生态工业理论研究与实践解振华主编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2)第048165号 北京中国环境出版社

篇2

解读一、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成为首要

在整个《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食品质量安全贯穿整个发展纲要,针对“十一五”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对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解决提出采取未来将通过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完善食品标准体系、加强检(监)测力建设、健全食品召回及退市、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强五个措施落实食品安全问题,并设定了食品质量抽检合格率达到97%以上,完善食品工业标准体系,制(修)订国家和行业标准1000项,食品生产企业60%以上达到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的目标,在政策措施方面“强化安全监管,政府加大对食品安全监测能力建设的支持,健全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完善食品质量追溯制度,加强食品标准体系建设。”。预示着在未来国家将在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将会进一步从严,行业准入的门槛进一步提高和更加规范,尤其对企业在检验能力方面对人员和设备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越来越全。

解读二、粮食安全问题被提及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特殊商品,确保粮食安全是中国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尤其从2009年以来粮食安全问题一直是我国政府较为关注的问题,我国政府也在保证粮食安全和促进粮食增产和安全生产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采取了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保护基本农田;加强对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农民的支持;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提高粮食单产和质量等措施来保障粮食安全,而在此次《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对粮食加工业的发展方向和重点方面和食用植物油加工业,粮食安全方面的考虑被充分体现,在规划中明确要求“严格控制发展非食品用途的粮食深加工,确保口粮、饲料供给安全”。同时在发展方向上提出“鼓励发展国际粮食合作,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在境外建立稻谷、玉米和大豆加工企业”, “鼓励并支持国内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合作开发棕榈、大豆、葵花籽等食用油资源,建立境外食用油生产加工基地,构建稳定的进口多品种油料和食用植物油源的保障体系。” 可以说鼓励中国企业在关乎国计民生的几个行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绝不仅仅是为了鼓励企业发展壮大其背后间接体现出国家对粮食安全问题的重视。

解读三、产业安全问题得到重视

产业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国民经济和社会全面、稳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我国改革开发的三十几年来大量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他们在促进各行各业的市场繁荣的同时也在部分领域对我国的产业安全造成一定威胁,尤其是在事关国计民生的食品加工行业的食用植物油加工业中更为突出,因此,也广泛受到关注,为保护产业安全在2007年11月,发改委与商务部联合颁布 《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07年修订)》,大豆、油菜籽食用油脂加工,玉米深加工被列入限制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11年12月29日,改革委、商务部2011年第12号令 《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 (2011年修订)》,自2012年1月30日起施行。2007年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07年修订)》同时停止执行。值得注意的是,2011年修订版《目录》中,被列入限制外商投资产业目录的食用油脂加工品种除了豆油和菜籽油外,新增了花生油、棉籽油、菜籽油、葵花籽油、棕榈油等,几乎囊括了所有品种。此外,大米、面粉也在新《目录》中被列入限制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在此次的规划中更是予以明确规定,这是近年规划中少有。

解读四、效率和效益问题成为发展方向

针对“十一五”期间食品工业在发展中存在的粗放式发展的问题,在《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要求食品工业的发展方向将由过去粗放式发展走向集约化和规模化的发展道路,体现了“十二五”期间食品工业在发展过程中注重效率和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问题将成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在规划中我们可以发现:在粮食加工、肉类屠宰加工、发酵、酿酒、乳制品等产能严重过剩领域,要求按照严格按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 年本)》要求依法淘汰一批技术装备落后、资源能源消耗高、环保不达标的落后产能和设备;在重点行业和发展方向上,对各个行业后期发展的方向和发展的规模明确了目标,鼓励通过兼并、重组,培育大型企业集团,体现出在后期食品工业发展中注重效率和效益将成为每个产业的发展方向,同时也表明随着加工技术和生产设备的科技进步为淘汰落后的产能和能耗提供了必要条件,预示着在未来我国的食品工业发展将走一条高效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解读五、产业布局将更加趋于完善和合理

依托资源优势进行产业布局打造产业集群优势,进行产业延伸,形成产业带,通过培育大型骨干企业建设大型产业园区协同发展是本次《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在重点行业发展方向与布局方面一大亮点,首先,在“十二五”规划共有13个重点行业被纳入食品规划当中,和“十一五”规划相比,除了传统的8个重点行业外,新增了方便食品、发酵工业、酿酒工业、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工业、营养与保健食品5个行业,一方面说明了在食品工业的发展过程中有些行业对食品工业发展的影响力正在逐步扩大,在食品工业发展中所占的比重加大,已经成为食品工业发展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如方便食品、发酵工业、酿酒工业;另一方面也说明在本次规划中充分考虑了食品工业在发展过程中上、下游行业对食品工业的促进和影响作用如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工业。从而使其行业的覆盖面的扩大,使产业布局更加趋于完善和合理。其次,在对各个相关行业未来发展方向和目标上和“十一五”规划相比“十二五”规划的方向性更加清晰、明确,尤其在部分行业发展方向和目标上提出了相对细化和精确目标,使规划更加具有指导性。

解读六、食品工业发展前景依然被看好

在《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指出到2015 年,食品工业总产值达到12.3 万亿元,增长100%,年均增长15%;利税达到1.88万亿元,增长75%,年均增长12%。食品工业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提高到1.5:1,和“十一五”规划中2010年食品工业总产值达到40900亿元,年均增长15%;利税达到到6768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5%;食品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从2005年的0.5:1提高到0.8:1相比,在总基数增大的情况下依然提出年均15%的工业总产值增长目标和利税年均增长12%的目标,意味着从国家工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对整个食品行业的发展前景依然看好和抱有很大的希望。

篇3

【文章摘要】

以咸阳食品工业优化升级为现实需求,进行基于科技创新资源整合的咸阳食品工业优化升级的研究,对全市食品工业发展现状及趋势进行调研,准确把握咸阳科技创新资源整合的基本状况和影响因素,探讨有机整合、合理配置科技创新资源的有效路径,针对咸阳食品工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构建咸阳食品工业优化升级模式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系统方案,为实现咸阳食品工业优化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路和政策参考。

【关键词】

科技创新;资源整合;优化升级

食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 其包括农副食品制造业、食品加工业、饮料业和烟草加工业等,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保障民生的基础产业。也是消费品工业中为国家提供积累最多 ,吸纳城乡劳动就业人员最多 ,与农业依存度最大 ,与其它行业关联度最强的一个工业。

当前,咸阳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抢抓国家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和建设关中—天水经济区战略机遇,推进西安(咸阳)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加快推进产业优化升级是富民强市的必由之路。作为咸阳的传统支柱产业,市委、市政府充分重视发展食品工业的战略意义,咸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大力促进食品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打造陕西食品工业基地。

1 食品工业现状

近年来,咸阳市食品工业总产值以年均递增10%以上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目前已发展成为门类比较齐全,既能满足消费者多种需求、又具有一定竞争能力的产业。作为咸阳市传统支柱产业食品工业,当前正处于战略机遇期,既面临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重大机遇,也面临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保证食品安全等重大挑战和压力。从总体上说,食品工业已成为全市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取得了较大成就,发展速度逐年加快。2011年,全市工业支柱产业共完成总产值1632.3亿元,比上年增长32.3%,其中食品工业实现产值236.8亿元,增速为37%,分别位居支柱产业的第三位和第二位,并涌现了一批在省内外影响较大的食品企业,有力地推动了全市产业经济的发展。

2 食品工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2.1 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从行业结构上看, 加工方式粗放、精深加工少、产品附加值,特殊人群食用的食品发展不够;从产品结构看产品品种花色少、 档次低、 包装差, 产品更新换代慢, 产品结构不能完全适应市场需求变化。

2.2 食品企业总体规模小, 生产聚集度低,产业链条短

咸阳市食品工业中中小型企业比重较大,处于食品行业中的主导地位,在总体的经济发展中,很难形成规模经济,缺乏明星企业。

2.3 食品工业技术相对薄弱,科技项目研发匮乏

咸阳市食品科技力量整体基础薄弱。从事食品工业的科技人员数量只占咸阳市总科技人员的9%, 且都集中在食品加工业和食品制造业。

2.4 食品安全检测体系有待完善

现有的检测人员大多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较低,因此,食品安全检测水平偏低,部分监管机构尤其是基层的检验设备,装备落后监管技术力量薄弱。

3 促进食品工业优化升级对策建议

3.1 以市场为导向,优化产品结构

对全市的食品企业进行市场调研,根据消费者的不同需求,运用先进技术,先进设备,提高品质,开发新规格新花色新包装的系列食品加工业。并且利用咸阳市果品业,畜牧业等农牧产品的优势,树立整合产业资源的新理念,推进农村土地的合法、自愿、有偿流转,逐步实现规模化、企业化种植、养殖。最后,优先发展基础原料。充分利用农、林、牧、渔业提供的原料,扩大加工的深度和广度,实现产品品种系统化、专用化。

3.2 加大科技创新、资源整合力度

我省具有显著的科技创新资源优势,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及《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深入推进实施、西咸新区发展步伐的加快以及2011年5月陕西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关中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率先构建创新型区域的决定》的出台,这对科技创新迎来了巨大的战略机遇,政策及区位优势日益显著,为咸阳加快统筹科技资源改革,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区域,在更高平台、更大空间聚集整合科技创新资源,提高科技创新活动水平,增创新的产业发展优势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科技创新资源是食品工业优化升级的直接动力,是其增长方式转变的决定因素。没有科技创新资源,食品工业发展只能依靠相对充足的原料、廉价的劳动力及资本的追加投入来维持低效率的产出,难以为市场提供安全放心、营养健康、种类繁多的产品。

3.3 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监督体系

首先, 应该加强食品安全和环境意识,严格执行 《产品质量法》、《食品卫生法》等法律法规,督促企业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严把产品质量关。 进一步完善食品质量、卫生标准体系,选择合适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模式和措施,建立一套完整的农产品从生产、加工、贮藏到消费全过程的质量安全控制。

3.4 加强政府扶持力度,建立产业链联盟,促进资源整合

产业链联盟的目标是打造有竞争力的产业链,创新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产业链联盟加强了企业间的信任,促进了技术和信息的交流,从而促进创新产品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产业链联盟是产业协调发展的保障,产业链联盟使产业链各个环节联合起来,实现资源的相互配合、相互满足,各自的发展才有保障。

食品工业是咸阳的传统支柱产业,当前正处于战略机遇期,既面临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重大机遇,也面临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保证食品安全等重大挑战和压力。作为咸阳市传统产业之一,发展咸阳食品工业有着其绝对的资源优势,但也存在其规模和科技方面的问题。因此,咸阳食品工业今后的发展应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促进现有资源有效整合,提升食品行业的规模经济,打造咸阳名牌企业,走一条适合咸阳自身特色的食品工业化道路,进而带动咸阳市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洁丽.车素芳.刘海燕.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年第 11 期 P34-36

[2]徐飞,钮福祥,孙 健,岳瑞雪 建立地域特色产业联盟 促进徐州食品工业发展[J]江苏农业科学 2011 年第39 卷第6 期 P674-675

[3]肖建红,赵润华,洪名勇.西部食品工业的现状及发展建议[J]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3.6 P533-536

[4] 罗强.王涛.食品工业发展现状及趋势[J]河北企业 2008.9 P48

[5]冯俊华.宋安玲.董继先.咸阳市食品工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 商场现代化 2006年10月(中旬刊)总第482期 P222-223

篇4

1.1经济总量偏小2013年,湖南医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仅占全国的3%,不到全国排名第一省份的1/5;食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仅占全国的4%,不到全国排名第一省份的1/4。

1.2企业规模小湖南医药食品企业散小差的问题比较突出,难以形成规模效应。最大的医药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仅19.8亿元,不到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的1/20;最大的食品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4亿元,不到河南双汇的1/4。

1.3产品结构不优医药单品种年销售额过亿元的仅占全省生产品种数量的1.2%,最大的仅7亿元,而周边省份均有多个过8亿元的单品种。食品方面,省内传统小品牌产品多,缺乏像双汇、三全、思念等单品种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50%的大品牌、好品牌。

1.4资源转化率低湖南中药材总蕴藏量排名全国第2位,生猪出栏排名全国第1位,但现代中药和肉类加工产值却分别排名全国第8位和第12位,资源加工转化能力与丰富的资源优势很不相称。

1.5研发投入低2013年,全省规模医药、食品工业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分别为11.7亿元和33.2亿元,分别仅占医药、食品主营业务收入的1.8%和0.9%。以上这些问题进一步凸显了湖南医药食品工业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推进湖南医药食品工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湖南医药食品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目标:到2015年,力争规模医药工业实现总产值1200亿元,年均增长25%;培育形成2家产值过50亿元、10家产值过20亿元、15~20家产值过10亿元的企业,综合排名进入全国前10位。力争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不含烟草)实现总产值6000亿元,年均增长25%以上;打造产值过500亿元食品产业集群3个,其中千亿食品产业集群1个;培育形成2~3家产值过100亿元、3~5家产值过50亿元、50~60家产值过10亿元的企业,整体实力跻身全国10强。围绕这一目标的实现,湖南医药食品工业经济发展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为主线,紧紧围绕“四化两型”战略,加快培育发展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做大特色优势产业,以自主创新为动力,以质量安全和品牌建设为保障,大力推进医药食品工业大产业、大集群、大项目、大企业、大品牌建设,进一步增强医药食品工业经济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2.1加快结构调整,提高产业发展质量

2.1.1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发挥医药食品专项资金的引导和激励作用,重点支持食品传统产业提质升级和培育壮大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改造项目;加强医药食品重点项目调度,建立医药食品“四千工程”项目库并加强管理,加大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产业结构调整方向的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内各类专项资金支持。

2.1.2推进技术创新推进医药食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深度合作,构筑产学研战略联盟,积极创建企业技术中心,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加强医药食品技术研发、检测、物流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构建特色鲜明的产业服务支撑体系。加大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研发和转化步伐的支持力度,培育一批技术先进、附加值高、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新产品,夯实医药食品企业核心竞争力。

2.1.3推进“两化”融合引导医药食品工业园区申报省级“两化”融合试验区,支持符合条件的食品企业纳入湖南中小企业信息化试点,鼓励条件较好的医药食品企业申报国家“两化”融合项目,加速应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医药食品产业。

2.2加速产业集聚,转变产业发展模式

2.2.1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以“四千工程”、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医药食品产业集群核心骨干企业为重点,突出重大项目建设,做大做强千金药业、唐人神等一批龙头企业。鼓励和引导省内外优势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实现整合资源,组建企业集团,打造医药食品行业旗舰。

2.2.2促进品牌整合优化认真做好医药食品湖南名牌产品的评审和中国驰名商标、湖南省著名商标的推荐工作,培育创建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区域特色品牌和享誉国外的知名品牌。树立大品牌、大发展的观念,协同有关部门加大品牌整合力度,力争在优势子行业形成强大优势品牌,提高湖南医药食品品牌扩张力,发挥品牌规模效应。

2.2.3支持产业集聚发展立足区域资源优势,重点培育长沙现代中药及生物医药、常德粮油水产品加工等医药食品产业集群,全力打造岳阳千亿食品产业集群。抓好一批医药食品产业园区(基地)建设,引导和支持中小医药食品企业向园区(基地)集聚发展。大力发展县域医药食品产业,实现“一县一品”、“一品一特”发展模式,加快产业特色发展步伐。

2.3加大政策扶持,强化产业宏观调控

2.3.1抓好规划制定与实施在认真组织实施《湖南省食品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5年)》、《湖南省医药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划要求,抓紧研究制定“十三五”湖南医药食品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和产业集群发展思路和目标及工作措施,引领湖南医药食品产业科学发展。

2.3.2抓好政策出台与落实进一步贯彻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食品产业的意见》、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经信委《关于加快推进食品医药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意见》,协调落实加快医药食品产业发展的财政、税收、信贷等系列优惠政策,引导和推进医药食品产业加快发展。

2.3.3争取国家、省大力支持围绕产业结构调整“、两化”融合、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食品诚信体系建设、中药材扶持项目等重点,加强与工信部联系,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要抓住湖南打造产业发展多点支撑格局的机遇,积极争取各部门大力支持,努力将医药食品产业打造成为全省工业经济重要支撑点。

2.4加强协同配合,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2.4.1做好食品诚信建设协同推进工作认真总结湖南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经验,以点带面,逐步推广。按照坚持政府部门协同推动、行业协会组织实施、企业积极参与的原则,加强部门协同配合和省市上下联动,督促食品工业企业主动加强企业内部诚信管理体系建设,切实提高质量诚信保障能力。

2.4.2做好运行监测协调服务工作健全医药食品行业统计调度体系,实行医药食品“四千工程”项目和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企业联系制度,抓好跟踪调度和监测分析。加强医药食品工业经济运行形势研判,注重发展中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研究,提出对策建议。

2.4.3做好产业发展协调服务工作一方面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和医疗机构,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积极采购符合要求的本省药品,提高本省市场份额。另一方面要重点协调省财政厅、省国税局扩大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试点范围,解决食品部分行业存在的农产品增值税“高征抵扣”、企业税负不合理问题。此外,还要围绕医药食品工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努力做好协调服务工作,促进医药食品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3结语

篇5

糖果业作为中国食品工业的传统支柱性产业之一,自2004年以来,中国糖果市场年均增长速度比全球高出近6个百分点。从长期看,随着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随着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的逐年提高,各种不同功能与属性的高品质糖果将成为越来越多的城乡居民在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糖果的消费群体将不断发展壮大,人均消费数量将继续保持上升势头。目前,中国糖果市场具备“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的特点,总体上市场处于高速、健康、良性的发展势头。

2009年食品工业成为今年制造业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中绽放出的一朵"奇葩"。2009年我国制造业面临全球金融危机的巨大考验,食品工业的突出表现表明,我国的食品工业在扩大内需中发挥的作用是巨大的,而且还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

从2009年10月初郑州糖酒会的喧闹到月末上海中国糖果文化节的火爆。我们可以看出已下2点:1,金融危机即将结束2,糖果行业巨大的生命力。

风投,基金青睐食品糖果行业

本世纪初,风险投资或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往往只看重互联网、通信、新媒体等高科技产业,如今他们对于成长迅速的消费类及服务性传统产业的投资热情一点也不亚于前者。

例如:徐福记 徐福记是由来台湾的徐氏兄弟——曾分别在台湾经营徐记食品,徐福记食品、安可食品、巧比食品等知名品牌,被誉为”二十年金字招牌。于1992年在中国广东省东莞市注册创立东莞徐福记食品有限公司”。凭借16年(1976-1992)成功的市场销售经验,开拓新局,快速获得成长扩展。1997年徐福记与新加坡汇亚集团(TRANSPAC)及仲华海外投资基金共同合资,为集团带来崭新思维及理念,共同成立BVI徐福记国际集团,并注册成立东莞徐记食品有限公司,专事经营徐福记品牌在中国糖点领域的永续发展。2000年,徐福记正式涉足现代渠道的经营管理。为集团在中国零售市场的大步拓展,扎下厚实的根基。2006年徐福记在中国拥有56家销售分公司,超过13000个直接管控的终端零售点,成为中国最大的糖果品牌和糖点企业之一。

五,国家及地方政策对食品行业的推波助澜

2009年是中国食品行业政策频出之年,主要包括两大类:农林牧渔行业惠农政策和食品行业规范整顿扶持政策。惠农政策主要有:继续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和粮食生产补贴水平、加大农产品(如糖、棉花等)国家托市吸储力度、增加农业生产保障投入等;食品行业规范整顿扶持政策将涉及主要食品子行业,包括产业准入政策、产品标准制订或修改、产业链质量控制要求等。这些政策将对中国食品行业长期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具体措施有以下九点:

(一) 加大财税扶持力度。切实落实国家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减税

(二) 多渠道增加资金投入。进一步整合食品行业结构调整资金和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等政府财政资金,加大对食品工业的投入。引导金融机构制定专门支持食品工业发展的信贷政策

(三) 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对列入省规划的重大食品工业项目实行联审联批,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简化办事手续,推动项目尽快实施

(四) 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大创新投入,支持产学研结合。支持重点食品企业研发平台建设,优先帮助申报国家级技术研发中心和重点实验室

(五) 加快产业集聚发展。推动食品工业向农畜产品优势区域集中,鼓励传统农区发展食品特色主导产业

(六) 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加快制定全国名牌产品培育发展规划,以优势骨干企业为主体。

(七) 加强食品安全管理。认真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

篇6

推进基地建设夯实产业化经营基础

基地化是规模化的前提,企业化的依托,标准化的保证,品牌化的关键,产业化的基础。漳州农副产品的基地建设,要突出结构调整与区域优化布局,逐步形成区域特色明显、产业布局合理的农产品生产格局;要努力打造“特色食品”、“品牌食品”,应对“洋食品”、“洋品牌”的冲击,占领国内市场,拓宽出口渠道;要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探索多种经营模式,重视解决基地生产中的组织问题,确保农业产业链的顺利延伸。还要创新土地流转机制,为基地建设解决好成片用地问题,为基地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创造必要条件。

发展加工业促进资源优势的转化

加工业在整个产业中,是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重要的一环,要在市场引导的前提下,发挥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加速我市食品工业的升级。

(1)因地制宜,培育特色食品工业。充分利用当地农产品和农村劳动力资源,围绕一镇一品,做专做大做强。县(市、区)要明确发展重点,加强组织引导,力促形成规模加工群体,产生效应。如水产方面,可规划建设五个特色加工区:一是漳浦霞美的贝类、藻类、对虾加工区;二是东山的鱼糜制品、系列化冷冻小包装和鱿鱼来料加工区;三是龙海的罗非鱼、虾、蟹类和低值鱼类加工与综合利用的出口创汇基地;四是云霄的贝类净化加工和诏安烤鳗、中上层鱼类(吧浪鱼为主)加工区;五是以海新、永强、大统等水产饲料集团为核心的现代化水产饲料工业基地。

(2)建设食品工业园区,聚集产业优势。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工业将成为“朝阳产业”。目前,我市食品工业产值已占全省36%,应围绕把漳州建成全省最大的食品工业基地的目标,在已有的16个省级开发区或新的工业开发区,规划建设食品工业园区。食品工业属于卫生安全要求较高的特殊行业,建设食品工业园区,实施统一的供水、排水、排污等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营造安全卫生环境,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有利于企业开展协作联合,实现信息共建共享,形成整体优势;有利于吸引高新技术入园,聚集优势工业群体,加速产业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要按照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把食品工业园区建成既是我市农产品加工中心,也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种子种苗中心、高新技术孵化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和出口销售中心。有条件的县(市、区)也应规划实施食品工业园建设,以此带动和促进农产品加工业上规模、上档次。

(3)扶强做大食品加工龙头企业。一是加强宏观指导。制定和实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合理布局,防止盲目铺摊子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二是培植壮大龙头企业。重点抓好15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着力扶持50家市级龙头企业,集中力量做优做强,发展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的大中型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与此同时,加强市、县级龙头企业的认定和运行监管工作。三是加强行业管理,制止无序恶性竞争,特别是食品罐头行业。对于不顾行业利益、屡犯行规的个别企业,应及时加以协调解决,消除内耗,确保食品工业健康成长。

(4)大力推进农产品深度加工。一是提高“菜篮子”产品加工水平。以科技为先导,重视农产品的采收、保鲜、储运等新技术的推广运用,研究和开发名优特产品精深加工的新技术。大力发展优质鱼、虾、贝类等海珍品的精深加工,认真研究水产品进口国的消费心理和饮食习惯,开发小包装即食食品等。要重视做好蔬菜的清洗、分级、整理、包装,推广净菜上市,发展冷冻菜、保鲜菜等,努力提高“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加工能力。二是促进水果、茶叶精深加工。有关资料表明,我国“喝水果”人均年消费量不足一公斤,而美国人均为45公斤,果品加工具有广阔的前景。漳州只有下功夫做好水果的加工转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卖果难”的问题,也才能促进水果业的良性发展。要把推进果品精深加工作为食品工业的重点,积极开发、引进果脯、果酱、果汁、果酒、罐头等加工的新技术、新工艺。要下大力气提升茶叶加工能力和科技含量,减少出售茶青原料和半成品,扩大茶叶精品的比重,提高加工增值率和市场占有份额,增加茶农的收入。

加快市场建设

搞活农产品流通“市场活,人气旺,经济兴”。要提高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必须把市场放在首位,积极构建以专业批发大市场为主框架、产地交易市场为支撑、乡村营销组织为补充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当前要重点抓好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和水产、茶叶批发市场的建设,加快连锁超市、仓储式经营和专卖经营等新型业态的发展。版权所有

(1)加快专业批发市场建设。市政府已确定在市区北环城路(火车站附近)建设“漳州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要加强督促,高起点建设,如采用电子结算、信息传输、网上交易等现代经营手段,以适应物流、资讯和产业发展的需要。在东山铜陵大澳“水产品综合批发市场”、漳浦霞美规划建设的水产品(贝类、藻类)产地专业批发市场和龙海紫泥规划建设的水产品产地交易市场,要加快进度,早日投产出效益,并扩大市场的辐射范围。“闽南新城茶叶市场”已有一定基础,应进一步完善市场服务设施,增强服务功能,扩大经营规模。在华安仙都镇、平和九峰、崎岭建立茶叶产地交易市场,以促进茶叶边贸交易。同时,鼓励茶叶企业在国内大中城市建立茶叶直销连锁店,进一步开拓和占领国内市场。目前漳州“茶市”不如安溪“中国茶都”,但台资企业“天福茶庄”,在省内外已有较大的影响,以茶文化带动茶产业发展的做法具有借鉴意义。我市应充分利用全市各类茶资源,把茶文化活动与旅游及其他文化产业的开发利用结合起来。

篇7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阶段,农产品种植养殖和食品生产加工的分散和不规范是造成食品安全的主要原因。我国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由2亿多农户构成,2010年粮食播种面积16.48亿亩、总产量5.46亿吨,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在52%。其中50%左右的农户由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带动,其余为自主分散生产,规模小,质量难以得到有效把控。由于许多农户科学知识水平有限,在生产过程中不能完全按照国家标准施用化肥农药;也有少数人受利益驱使过量或违规使用化肥农药、违禁药品,滥用植物激素、饲料、兽药等,造成食品源头污染。另一方面,我国食品工业生产集中度不高。2010 年食品工业总产值6.1 万亿元,占工业总产值比重的8.8%,与农业总产值比例为0.88∶1。全国50万家左右的食品工业企业中,大中型企业偏少,规模以上的企业仅有4万多家,产品销售收入超过百亿元的企业有27 家,小、微型企业和小作坊占全行业的93%,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低,整个行业仅有中粮一家央企进入到世界500强。这些小、微型企业由于食品生产、加工、经营条件比较差、工艺落后或是不能严格遵守卫生操作规程,易造成食品微生物、重金属污染。更有少数不良厂家为逐利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违规使用非食品加工用化学添加剂,以及采用劣质原料等,造成含有安全隐患的食品流入市场,危害消费者的权益和健康。虽然我国农业和食品工业总体发展态势良好,不良生产商和问题产品只在少数,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庞大,由此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不容小觑。

相比之下,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食品工业生产集中度已达到相当的高度,食品工业企业兼并早在几十年前即已发生,并且还有进一步提高的趋势。上世纪60年代,美国食品工业企业兼并出现过一次高峰期。80年代,企业兼并又变得更加激烈起来,这种趋势一直延续至今,目前美国食品工业仅有1万家企业左右。据尼尔森2011年12月的调查报告显示,美国全国性大型食品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在76.4%,消费者购买的每四件食品中即有三件是全国品牌,而由于美国经济衰退的原因这一高数字已是近年来历史最低水平。几家食品巨头不断进行资本运作,兼并收购各类已成熟的食品品牌和企业,实行集团化多品牌经营战略。如百事公司,除了百事可乐、七喜、美年达、纯果乐这些耳熟能详的饮料产品,触角延伸至Frito-Lay薯片、Quakers麦片、Cracker Jack爆米花等食品,市值过千亿美元,最近一财务年度销售额670亿美元,净利润64亿美元,从饮料大亨发展为名符其实的饮料食品巨头。都乐作为全球最大的新鲜水果蔬菜和罐装食品提供商,服务客户主要为大型商场和超市,产品占据了蔬菜水果市场的半壁江山,笔者在美国生活多年所食用的每一份香蕉和菠萝无一不贴着“Dole”的标签。另外雀巢的乳制品、通用磨坊的谷物早餐、卡夫的饼干糖果各占鳌头,彼此产品线又有所延伸交叉,在超市的货架上随手拾起一种食品,几乎都能看见这几家巨头的名字。

如果说,欧美发达国家食品产业大手笔资本运作手段在中国特有的文化及消费环境下水土不服,那么拥有相近消费者的台湾地区的产业发展则可为我们提供有效参考。台湾食品市场可以分为全球性市场、大陆性市场和内需性市场三个层面。在全球性市场上台湾食品以出口为主,未见具体企业进行全球化经营。在大陆市场层面,顶新、统一、旺旺、龙凤、爱之味、联华、大成、长城等一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至上世纪80年代始陆续进入大陆投资发展,各自斩获颇丰,部分企业已经具有跨国运作的雏形。而台湾的内需市场相对成熟,企业发展思路效仿日本食品产业,强化技术与价值核心,发挥独特性与创新性,不断向高附加值和差异化区隔发展。高附加值包括营养加值、功能加值、服务加值、安心加值及体验加值等,促进产生了新的商品形态,如客制化的美容食品、保健功能诉求的食品饮料、符合各地口味的鲜食产品以及五星级质感体验的食品等等。同时台湾食品企业在产品差异化上做足文章,一方面深耕现有产品和市场,如仅饮料市场就有茶饮料、乳品饮料、咖啡饮料、碳酸饮料等,且每一种性质的饮料又有各种不同口味;另一方面开发新消费群,推出银发族食品、御宅族食品、奢华食品、低价食品等新概念产品。企业为在规模不大的本土市场巩固和扩大现有市场份额而不断创造末端产品的新价值,技术能力之外,创意开发和营销成为本时期台湾食品企业竞争的关键词。

篇8

食品工业是吉林省最具有发展潜力和优势的工业。长期以来,吉林省食品工业利用我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机遇,重点发挥农业资源丰富和生态环境的优势,投资291亿元建设了100多个重大项目,扩大了工业企业规模,提升了加工生产力水平,形成了良好的生态产业基础,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2007年,吉林省完成食品工业总产值846.54亿元,占吉林省总工业的13.25%,实现工业增长值255.72亿元,占全省工业产业的13.65%,占全部轻工业产业的56%,建成了一大批大型龙头企业。生产总值超亿元的企业已达80多家,主要产品的产量大幅增长。赖氨酸和发酵酒精居国内首位,冷冻饮品和葡萄酒居第4位,冷鲜肉和速冻食品居第5位,碳酸饮料居第7位,大米居第8位,白酒居第10位,出现了一大批名牌产品———德大牌火腿肠和速冻调理禽肉熟食品、长白山牌葡萄酒、通化牌葡萄酒、大成牌饲料级赖氨酸、YDC牌玉米淀粉等11种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得到增强,其中46个新产品通过了省级鉴定,29个科研成果获得了省科技进步奖,部分研发成果达到了国际水平。“十一五”后,我国迎来了食品工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2007年吉林省食品工业总产值与同期相比增长40.2%,高出平均水平7个百分点。紧紧抓住这个机遇,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在全国食品工业产业的布局中占据有利地位,是吉林省食品工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全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至关重要的任务。

二、吉林省食品生物专业毕业生就业行势调查

通过对吉林省食品工业对人才的需要调查发现,食品生物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招聘单位主动降低学历要求。基于产业结构调整出现了生产一线高技能人才的缺乏,包括大中型国有企业、知名品牌企业等用人单位,他们对人才类型的特殊要求,从过去的只“看学历选人才”而转为“以能力选人才”。现在人才市场的要求与前几年的招聘条件相比较,已经慢慢发生了变化:学历越来越淡化,越来越重视能力的需求,而这一条件恰恰是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强项。

(二)薪酬水平基本符合毕业生期望。2013年至2015年间,吉林省食品生物技术毕业生的平均工资水平在1500元左右,一般是在1,000~2,500元之间,大多数的毕业生对其工资水平是认可的,这样的工资水平也是基本符合当前社会基本情况。

(三)毕业生就业环境日趋好转。随着国家对食品行业的要求越来越高,卫生条件、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食品企业对卫生防疫越来越重视,我国食品生产企业以机械化生产为主,企业对于卫生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生产出消费者放心的食品。在工作时间及强度上现代食品企业大多数是按照劳动法规定来执行的,每天八小时工作制。只有少数私营企业工作时间超长、工作强度过大。随着劳动法的普及和老百姓法律意识的增强,相信这些不合法的现象会逐渐消失。

(四)毕业生工作稳定性不够。用人单位与毕业生是否签订劳动合同直接决定了工作稳定性,怎么样签订劳动合同,是长期的还是短期的,毕业生的工作持久性是否能得到保证,这些都是食品生物高职高专类毕业生面临的普遍问题。由于合同的存在,使大多数的毕业生合同期满后主动或被动面临重新择业和失业的状态。

三、提高食品生物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对策

(一)提升高职高专食品生物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学习是学生的本职,学生在校期间首先要掌握的就是食品生物本专业的专业知识。专业知识是高职毕业生熟练操作技能的基础,也是毕业生职业发展的根本,是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问题的钥匙,只有学好了专业知识才能更好胜任本职工作。那么对于大部分高职学生来说,他们的基础较差,学习能力欠佳,如何才能掌握专业知识呢?这就要求高职学生要有一个正确的学习态度,学习专业知识不是为了应对考试,而是为了将来工作中的需要,为了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要针对自身的特点找到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帮助学习记忆;更要树立自信心,遇到困难不能烦躁和着急,更不能轻言放弃;利用实际操作的机会,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高职教育的主要办学特色就是应用性。高职教育的目标是为基层一线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也就决定了实际操作能力是高职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每个教育一线的工作者都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只有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才是学习的根本。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提高学生的操作动手能力。高职院校以及老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企业、政府组织的各种技能大赛,在比赛中提高完善自己,在相互竞争中提升个人动手能力。在不断的练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累宝贵的经验,培养创新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在毕业之时顺利与产业对接,保证顺利适应工作岗位。现代社会需要的是综合能力较强的人才,高职学生还要充实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除了学习专业知识之外,还要注重相关领域的学习和人文知识的拓展,丰富自己的视野和内涵;同时在课余时间参加实践活动,比如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加入学生组织、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大赛等,锻炼自己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协调组织能力、抗挫折能力和团结合作的能力等,同时了解社会的需求和形势,准确定位自己,看清自己的差距,弥补不足,提升自己。

(二)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高职学生在实现自我价值的时候往往都会跟劳动所得比较,高的收入等值于更高自我价值的实现。但在全球经济不景气和就业萧条的影响下,高职学生必须面对现实,认清现实。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正确的就业观念和择业观念对高职毕业生顺利就业是非常重要的。

(三)做好毕业生的职业规划。高职学生要摆脱等着学校分配的旧思想,要从入学就为自己的就业做各方面的准备,制定适合自身的职业发展规划,并不断完善和调整自己的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自己的职业目标。不要做“无头苍蝇”,这样只能让自己到处碰壁。职业规划的核心是确定目标,需要将个人特点、客观因素和职业因素有机结合起来,在对自我环境客观评价的基础上,对自己的特长、性格、各方面能力与特性综合起来进行分析,将社会整体环境结合起来,根据个人的职业意向,确定目标,并根据目标设定自己的实施计划,同时,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适时调整目标和方案,随时对自己的规划作出客观的评估和具体的安排。

四、结语

篇9

关键词:食品工业;快速消费品;经营模式

快速消费品具有高频次消费、短周期经营等特点,市场规模的扩大依赖于高效的物流配送和创新的营销方式,现代市场经济下中国食品快速消费市场的不断发展对促进食品工业的进步起到重要作用。基于传统物流模式的食品快速消费市场在配送效率、成本管理等方面暴露出的新问题,中国食品工业快速消费品的营销模式有待继续改善。促进中国食品工业领域快速消费品经营的转变,须在物流模式和营销模式上进行有效的变革,从而促进经营模式的转变,推动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

1食品工业快速消费市场情况

快速消费品(Fastmovingconsumergoods,FMCG)依靠消费者高频次和重复性使用与消耗以及通过规模化的市场量来获得利润,具有消费量大、消费周期短、品牌忠诚度度低的特点[1]。近年来,包装消费食品(Packagedconsumptiongoods.PCG)不断发展,PCG即把产品包装成一个个独立的小单元来进行销售。现代PCG更加注重包装、品牌化以及大众化的影响[2],与传统的FMCG有所不同,PCG更加注重客户体验,以满足消费者多样性的需求。近年来,中国PCG发展迅速,行业产值规模不断提升,商品的多样化特征越来越明显。从快速消费品的整体市场发展情况看,2016年上半年城镇地区快速消费品零售额较2015年同期增长3%,平均售价上涨3.3%,全球包装产量保持整体稳定增长,由2008年的40223亿个增加至2014年的43723亿个。具有风味型、营养型及享受型特点的休闲食品每年需求量超过千亿元,市场规模呈现几何增长趋势。2013年全国规模以上休闲食品企业1900多家,行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3760.2亿元,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为3183.37亿元。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食用植物油进口59.32亿美元,2015年下降至50.11亿美元,而食品饮料市场成交额2015年为3.58亿美元。食品制造业固定资产方面,2014年新增固定资产32.88亿美元,2015年则上涨了22.59%,增长幅度较大。进口食品方面,2005年中国进口食品市场容量达到225.8亿元,市场潜力巨大。国内快速消费品食品行业当中,以中粮、娃哈哈、五粮液、茅台、伊利、蒙牛、康师傅、统一和双汇等知名企业为主,这些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几乎涵盖了食品行业的所有内容。整个食品行业表现出新的发展趋势,行业发展在新常备背景下有所放缓,对“价值驱动”的依赖性逐渐增强。中国食品消费在品类、渠道和区域上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分化倾向,对外出口的步伐在加快,但是中国食品企业的经营能力与国外企业相比,差距还很大。如表1所示,除了综合商业中华润以748.87亿美元进入前三名之外,其他类别当中并无中国企业,中国食品工业发展还需要做更多的努力,促进中国食品工业发展,需要积极寻求经营模式的转变,而在当前宏观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经营模式转型升级压力增强。

2食品工业中快速消费品经营情况分析

中国快速消费食品经历了低毛利流通的阶段,食品经销商具有话语权,对分销商形成强有力的控制。随着现代零售业的崛起,传统的经营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现代零售渠道如仓储、现代大型综合超市、连锁超市、便利连锁的崛起,快速消费食品的流通业态也随之发生变化。以前由经销商把控话语权转变为由销售终端占据主导地位,进场费、条码费、保管费、广告费和DM刊费等不断增加,使得中上游企业经营难度不断加大。在现代经营模式下,中国食品企业不断扩展市场,并在海外开展一系列的收购业务,如光明乳业在2010年收购Synlait51%的股权,中粮国际于2015年收购中粮来宝农业49%股权而获得来宝农业100%的股权等。中国食品企业的不断发展,为快速消费品市场的进步奠定了基础,经营市场的扩大也为国内消费者提供了更多优质的多样化产品。国内消费者能从更多的渠道购买到国外高质量的产品,特别是在国内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背景下,食品企业需要逐渐改变经营模式以获得新的发展空间。在现代食品快速消费品经营模式下,中国食品快速消费市场在物流模式和营销模式上暴露出新的问题。物流体系和物流管理规范的缺失导致配送效率不高,食品安全问题不能及时有效化解,企业也为此支付高额的成本。营销模式的变化源于物流模式的转变,销售终端对中上游企业链条的控制对现存行业格局产生巨大影响,生产厂家可以根据终端的需求进行生产,但为此所付出的成本较高,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优化食品快速消费市场物流体系对促进营销模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促进中国食品工业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

3食品工业快速消费品物流模式的类别

快速消费品体现在快速的定义,即市场营销的高效率,背后的深层次含义是规模化、集约化的消费模式。快速消费品经营成功的关键是市场能力,而物流和品牌又是形成市场能力的重要要素[3-4]。快速消费品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关键之一就在物流的高效率,在当前消费者需求多样化的时代,产品的多样性可以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而高效的物流则保障了这种变化。对食品企业而言,许多产品对温度、湿度、保鲜度等都有严格要求,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这个时候就需要物流配送环节的高效支持。

3.1自营物流模式

市场份额较大、经营实力较强的企业倾向于自营物流模式,能对产品的物流运输环节进行高效控制。大型零售商(KA)多采用自营物流模式,以确保物流的统一集中管理,提高物流配送的效率。特别是一些对保险要求比较高的食品类产品,自营物流中心能够及时跟踪食品产品信息,确保运输过程的安全。如图1所示,自营物流模式通常是生产厂商通过自建的物流中心将产品输送到超市、专卖店等经销机构,然后达到消费者手中。这种物流模式结构简单,但需要企业前期投入资金较多,占用企业经营性资本的比例较高,属于企业一项较大份额的成本支出。

3.2外包物流模式

外包物流比较常见,一般企业大多采用物流外包模式,由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负责产品的物流配送,如图2所示。对食品企业而言,投入资金相对较少,没有足够的技术优势和资金优势自建物流中心,因此选用外包模式比较合理,产品生产厂家通过第三方物流将产品输送至中间的经销机构,然后到达消费者手中。外包模式有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是无法对整个物流配送环节的控制,信息沟通存在障碍,尤其是对食品运输而言,对过程控制的弱化会使食品不安全因素增加。

3.3协作物流模式

协作物流模式是将自营物流模式和外包物流模式结合起来,以自营物流模式为主。协作物流模式的主导企业以大中型企业为主,但并没有完全自建物流中心的迫切需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对货物运输的过程控制需求,也能够充分利用第三方的专业物流服务,因此兼具了自建物流模式和外包物流模式的优点.

3.43种物流模式的比较分析

自营物流模式在过程控制、经营规模、市场规划等方面占据一定的优势,但对资金、技术和人才的要求比较高。第三方物流模式在资金、技术和人才方面占有优势,但不利于食品物流配送的过程控制。协作物流模式则兼具了前两者的优缺点,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物流模式。从信息化程度、成本支出、技术和资金等方面比较,3种物流模式各有优缺点,食品工业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特点选择合理的模式.

3.5快速消费品物流体系问题

食品的配送环节属于商贸流通领域,许多大型超市、零售店等都对物流系统产生高度依赖性。中国的食品工业物流处于起步阶段,食品物流行业的规范化、冷链物流技术、物流信息化技术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步,但食品物流行业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中国食品工业快速消费品物流系统主要存在问题:快速消费品专业化物流公司较少;部分企业为占据市场,提升竞争力盲目建物流中心,选址不科学,造成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上的资源浪费;物流标准化程度低,行业标准有待进一步规范;食品物流的技术还欠发达[5-6];供应链信息化程度低,彼此之间协同性差,容易导致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发生,进而使得彼此之间无法实现快速有效的合作;过程控制管理缺失,食品安全频发;专用物流设施设备少,货损货差严重;配送规模小,物流配送效率低,导致重复性劳动频繁出现;库存管理能力较低,缺货现象时有发生。食品工业领域快速消费品物流体系的建设重要的出发点之一是对食品物流安全的重视,随着类似酒鬼酒塑化剂事件的不断出现,社会各界对食品物流安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食品物流安全风险的频繁爆发折射出中国食品工业领域物流体系建设的缺失[7],塑化剂并非人为添加,而是产生于产品生产、流通过程中使用的包装容器和输送设备。由此可见,优化食品物流对加强食品安全生产与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促进食品工业领域快速消费品打开市场的重要前提,是促进食品工业健康发展的基础。

4食品工业快速消费品营销模式

食品产品虽然不像其他快速消费品那样过度依赖客户的忠诚度和品牌效应[8],但能通过高效的物流配送渠道提供安全、高质量的产品仍然是食品企业保持强劲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是企业拓宽市场销路的重要因素。科学的分销渠道可保证产品以较快的速度到达消费者手中[9],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许多食品企业开始将线下营销转到线上影响。食品企业中小规模、作坊式的企业较多,市场竞争力相对较差,因此对营销渠道更加依赖。在网络营销时代,企业产品销售发生了巨大变化,许多中小型食品企业转战电商渠道,以达到快速销售产品的目的。线下营销模式具有的缺点在于:渠道建设成本大,需要支付较高的维护成本;产品的流通环节增多导致效率降低;渠道稳定性差,不同环节之间合作关系比较脆弱;容易受到终端环节的制约和控制。对于线上营销渠道而言,技术红利期已经过去,运营成本在不断增加。与线下模式一样,同样存在比较突出的终端控制问题,线下模式搬到线上,对终端控制能力的弱化始终是制约快速消费品市场进步的重要障碍。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食品快速消费品的营销模式发生巨大改变,互联网不仅改变企业的经营模式,也促进企业盈利模式多喝融资模式的转变。快速消费品由于其消费周期短,必然对效率提出更高要求,这恰好符合互联网时代的特征。随着年轻消费群体规模的逐渐扩大,食品快速消费品的互联网营销模式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商业生态环境也会迎来的新的变革。

5结语

在现代市场经济制度下,企业物流模式和营销模式都在发生转变,提高物流运输效率、转变营销模式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措施。中国食品快速消费市场规模不断增大,但在物流运输环节和营销环节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需要着力解决。促进中国食品快速消费市场的发展,需要对其经营模式进行必要的调整,包括对物流模式的合理选择和对营销模式的适当性转变两大方面。针对物流模式,需要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合理选择物流模式,通过成本收益比较的方法选择物流配送模式,综合提高企业竞争力。随着行业的发展,物流管理标准有待提高,加快制定行业发展规划是促进食品快速消费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针对营销模式,虽然线上营销成为快速消费品的重要方式,但也需要结合市场热点做出合理选择。线上销售注重的是信息传递,最终需要转化到线下的物流配送,营销模式的转变依赖物流模式的选择。

参考文献:

[1]詹斌.快速消费品物流发展研究[J].物流科技,2006,29(132):9-11.

[2]周建勇,郭大宁,俞淼.快速消费品行业的供应链系统模拟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11(6):75-79.

[3]魏国辰.我国快速消费品物流模式探析[J].物流技术,2008,27(6):4-6.

[4]杨华.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快速消费品市场营销渠道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7(3):72-73.

[5]曾玉英.食品物流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与对策[J].食品与机械,2015,31(3):278-280.

[6]曾玉英.中国食品物流业发展的问题审视与体系重构[J].食品与机械,2016,32(8):216-219.

[7]朱艳新,蒙玉玲.食品物流安全风险及其应对[J].理论探索,2013(1):65-68.

[8]黄明山.对快速消费品行业市场营销若干问题的分析[J].特区经济,2006(11):358-359.

篇10

预计到2012年底,全省3450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可实现工业总产值8000亿元,销售收入790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5%和15%;利税1228.8亿元,同比增长15%。全行业平均销售利润率8.8%,产销率98%。食品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500亿元,同比增长20%;销售收入5300亿元,同比增长17%;利税1022.4亿元,同比增长17%。食品工业平均销售利润率11%,产销率98%。

以培育重点产品带动产业提升,挖掘四川农产品加工业增长新潜力

产业竞争力的高低需要有一批具有较高市场认知度和占有率的拳头产品来支撑和体现。按照省委省政府对提高四川工业产品竞争力的总体要求,全省启动了“十二五”百强工业产品培育工作。根据产值规模,销售收入、代表性企业群体,主导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占有率等衡量体系,在农产品加工领域确定了白酒、精制茶、冷藏鲜冻肉、饲料、泡菜、川菜调味品等7个产值、销售收入、市场占有率均排在全国排位前3的特色产品,作为今后5年重点培育的拳头产品,并制定了具体规划。

全省各级经信系统充分挖掘资源优势,积极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调整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和优化产品结构,将工作重心和要素配置放在培育拳头产品和龙头企业,推动技术改造升级,扩大精深加工能力,大力开拓销售市场上,各项工作在2012年取得初步成效。预计到2012年年末,优质白酒的产值将突破1500亿元,精制茶产值达到130亿元,冷藏鲜冻肉接近1000亿元,泡菜和川菜调味品综合产值达到200亿元,继续领跑全国同行业。行业精深加工能力也大幅提高,培育了亚洲加工能力最大、产量最高的茶多酚生产企业富正源科技公司;精品化、方便化、口味丰富的川派佐餐调味品、调理菜品生产企业高福记、丹丹等公司。以眉山、成都、南充为代表的泡菜、川菜调味品产业集群,以川西、川南和川东北名优茶种植、加工为特色的精制茶产业带,以泸州、宜宾、遂宁、德阳、成都为核心的长江上游“中国白酒金三角”区域,正成为四川农产品加工业,特别是优势产业和产品领军发展的产业高地。

推进和支持企业项目建设,为产业发展增添后劲

2012年以来,在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逐月下滑的不利局面下,全省各级工业主管部门积极跟进、服务企业投资项目,主动为企业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问题,确保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同时,全省还进一步增加工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等工业类财政资金的预算规模,扩大了对农产品加工企业投资项目支持覆盖面。截至2012年10月,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累计向338个农产品加工企业下达10760万元省级财政专项资金,支持企业项目建设,促进了产业投资保持连续性,推动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012年1~10月,全省饮料食品工业累计完成投资566.14亿元,同比增长27.9%,其中饮料食品技改投资421.79亿元,同比增长27.5%。

主动出击开拓市场,为四川名优产品走出盆地铺路搭台

在培育农产品加工业拳头产品工作中,全省也将市场开拓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积极为企业产品营销宣传创造条件。先后组织全省“六朵金花”和其他名优白酒企业组团赴欧洲、香港开展“川酒飘香”系列推广活动,为川酒进入海外、境外市场搭桥。为改变全省茶叶大量外销鲜叶,价高在外的局面,在2012年举办的四川茶叶博览会上,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组织300多家川茶加工龙头企业联手出击,以品质高档、格调高雅、巴蜀文化浓郁的推广策略,集中展示了四川名优茶的魅力和价值,并取得了3.8 亿元的交易额。在2012年9月举行的中国国际西部博览会和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上,全省均将食品饮料作为主展内容之一,宣传四川食品工业发展成就,推广特色产品,企业获益不浅。

加强经济理论研究,为行业科学发展探索途径

为了更好地拓展工业管理部门对行业发展宏观指导能力,提高理论研究和实践水平,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动开展了《提升四川产业竞争力研究》工作,食品饮料产业是其中的重要子课题之一。通过大量实证研究,运用经典产业竞争理论和钻石模型评价方法,归纳总结出全省食品饮料产业形成现有竞争优势的成因,并提出了未来20年进一步提高四川食品饮料产业竞争力的路线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