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日常行为教育范文
时间:2024-02-26 17:50: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生日常行为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2-0249-01
一、调查结果简述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以下日常行为的调查以及调查结果:
1.你做过以下哪些行为?1、迟到56.15%,2、早退34.33%,3、旷课41.85%,4、作弊33.33%,5、课堂睡觉67.12%,6、以上行为均没做过23.81%;
2.见到老师时候你会怎么做?1、熟悉的老师打招呼61.9%,2、感觉是老师都会主动打招呼32.15%,3、装作没看见低头走过去25.22%;
3.如何看待情侣在公共场合过分亲密(如:接吻)的动作?1、不觉得这是不文明行为,完全接受14.29%,2、基本接受,因为这是普遍现象38.12%,3、觉得这是不文明行为,不能接受47.62%;
4.你穿过哪些着装进入教室、餐厅、图书馆或者其他公共场所?1、半透衣服4.76%,2、背心0.34%,3、拖鞋、52.38%,4、以上都没穿过42.86%;
5.最近一年有没有参加过各种形式的公益劳动?1、从没做过4.76%,2、被动参加居多38.12%,3、有主动参加过一到三次38.15%,4、经常主动参加19.05%;
6.对于“休息时间里在宿舍大声说话,开电脑时不用耳机,大声聊电话,随意带陌生人留宿”等行为是否做过?1.室友和自己都没有过这些行为28.57%,2.自己没有过,但是室友有过这些行为38.12%,3.自己有过这些行为9.52%,4.自己和室友都经常有这些行为23.81%;
7.你是否曾经利用网络不健康或损坏他人形象的文字或图片?1、经常这样4.76%,2、偶尔这样33.33%,3、从不这样61.90%;
8.你认为小时候接受的道德教育对现在的大学生文明水平的作用是?1、非常有用99.12%,2、比较有用0.28%,3、有用0.32%,4、没有用处0.18%;
9.学校的学生手册内学生行为准则中关于文明行为的条例,你是否知道?1、知道且十分清楚其具体内容4.76%,2、知道但不清楚其具体内容90.48%,3、完全不了解4.76%;
10.你对高校学生的文明满意程度?1、不满意14.29%,2、一般66.67%,3、比较满意14.29%,4、满意4.76%;
11.你认为以下措施哪些能提高大学生文明程度?1、在大学开设文明教育课程71.43%,2、在公共场所增加文明警示标志语57.14%,3、对不文明行为加强监管,加大处罚力度71.43%,4、其他0%;
二、对调查结果的分析
根据调查可以明显的看出,课堂上睡觉和迟到的学生占了很大比例。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学生们进入大学校园以后,对自身要求都有所降低,不再用时间来约束自己,这方面学校应该加强管理,对大学生的这种不尊重老师的行为进行规范。随着社会习俗西化,学生们那些疯狂大胆的行为也不再令人唏嘘了,如情侣间公共场合的亲密行为,女生们夏天出门穿的也越来越少,这大大阻碍了校园文化的发展,这方面应该全民行动起来,我们应该发展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学生进入高校后,完全从高考的那种紧张环境中解脱出来了,基本上都很少参加活动,除非迫不得已。最后,调查显示,大多数人对大学生的文明满意程度为一般,所以他们认为在大学开设文明教育课程是十分重要的。
三、对现代大学生日常行为教育的建议
篇2
关键词: 大学生 养成教育 实践育人
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现代化所需要的全面l展人才的重要任务。在讲话中提到大学生要“学会担当社会责任”,并强调要“提升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其中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感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就是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注重大学生道德实践既要着眼长远,更要立足现实,从生活细微处入手,加强大学生日常行为养成教育。然而,作为高校系统开展思想教育主阵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往往局限于课堂理论教学,忽视实践育人作用的现象仍普遍。2012年1月教育部等七个部门颁布了《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明确了新形势下要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使实践育人理念更深入人心。通过课堂理论教育可以解决认知问题,但无法解决实践中学生的行为养成问题,使得一些大学生理论与实践割裂、知与行脱节。这种“重理论、轻实践”的做法不符合社会主义新时代对创新、全面发展人才的需求,只有将理论灌输与实践育人结合起来,才能在提高学生认知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其良好的行为养成和行为习惯,最终实现知行统一。因此,基于实践育人理念,如何加强大学生日常行为养成教育是促使大学生全面成才的迫切要求。
一、养成教育的特点研究
1.规范性――行为规范是养成教育的基础。
皮亚杰在《发生的认识论》中提出:“所有道德都是一个规则体系,而且,所有道德的实质都要在人所学会的那种对于规则的尊重中求得。”养成教育即通过培养学生在学会尊重规则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行为规范是养成教育的基础,是养成教育应遵循的规则,让学生知道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是不可以做的,哪些行为是违反国家、学校法律法规的。明确行为规范,使养成教育规范化。
2.实践性――行为训练是养成教育的关键。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阶段,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烈。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已是必然,只有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增强教育效果,而养成教育就是致力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行为训练是养成教育所使用的一种德育方法,它“通过道德实践和对道德行为的价值领悟、策略训练、奖励与惩罚等方式进行道德教育以巩固道德信念、磨炼道德意志、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德育方法”。英国教育家劳伦斯・豪尔特在著作中多次肯定行为训练在养成教育中的重要性,他认为:“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因此,高校在大学生养成教育中应积极开展行为训练活动,从实践出发,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实效。
3.长期性――行为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体现。
叶圣陶先生曾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是养成教育的具体体现,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行为习惯的培养具有长期性,长期坚持,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需要通过学校、家庭、社会多渠道、长期培养,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感、优秀的人格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为使其成为国家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4.反复性――评价反馈是养成教育的调节器。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学生在长期的受教育、日常生活和学习实践中不断感悟、逐步修正自己的行为习惯,并在反复的行为训练过程中不断完善和达到合乎规范的情况。这就需要建立科学有效的制度和评价反馈机制,对已形成的德育成果进行评价,并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帮助指导学生,以期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二、当前大学生行为习惯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当前大学生行为习惯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正在养成阶段,大部分学生都是积极向上的,但是部分学生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出现利己主义。二是一些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缺乏勤奋刻苦精神,得过且过者较多,上课睡觉、玩手机、吃零食,荒废学业者不在少数。三是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寝室卫生差、生活不规律等情况严重。四是一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逐年下降。根据一项以全国12.6万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显示,约20.23%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自闭、抑郁、焦虑、偏执、强迫、精神分裂等方面。学生不自信、抗挫能力弱、人际交往困难、家庭矛盾等情况日益复杂和严重。
2.当前大学生行为习惯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是道德教育欠缺,人文素养培养匮乏。多年的应试教育和功利化,导致一些家长、学校和社会忽略对学生良好道德情操和优秀品质的培养,重学业培养轻道德品质的养成。
二是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系统形成的关键时期,各方面尚未真正成熟,一些人缺乏对事物的分析判断能力,易受西方文化恶意渗透的影响。
三是高校扩招后,学生数量大幅度增加,生源质量难以保障,同时不可避免地存在局部教育质量下降等问题。
三、大学生日常行为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1.培养大学生规范理解力,帮助个体实现思想品德的社会化。
当代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进入大学后,有的学生表现为不遵守校纪校规、不尊重师长、自我意识过强等,需要通过规范行为,促进其端正行为,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2.完善大学生道德行为,塑造个体良好的道德形象。
我国有悠久的传统文化,经久形成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通过规范学生道德行为,能够敦促学生自我约束,从而塑造良好的道德形象。
3.完善大学生德行人格,满足个体全面发展的要求。
只有完善学生的道德品性、道德意志、道德责任、道德能力和道德智慧,把道德变为自觉的德行人格,才能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四、大学生日常行为养成教育的措施研究――创建并完善大学生行为养成教育实践体系
1.创建学生行为养成教育实践体系的原则。
系统性原则。围绕人才培养的目标,有所侧重地配套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实现教育、管理、服务的有机融合,实现学工、后勤、教学等多支队伍的联动。
人性化原则。针对工作中的热点、难点,紧扣大学生思想、行为和心理特点,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学生成才规律。
公正性原则。亚当斯的公平理论指出,组织中个体行为的方向取决于他自己是否受到公平的对待。大学生是一个崇尚民主、自由的高智力群体,对是否受到公正对待特别敏感。在激励与惩罚过程中,要公正对待每一个个体,在制度面前一律平等。
科学化原则。处理好标准育人与个性化培养的关系,在理念上、工作过程中及政策制度层面,坚持分类、分层管理,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
2.创建学生行为养成实践体系的基本做法。
(1)规范学生道德底线――实施学生行为量化考核。创建学生行为规范管理体系,目的是通过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联又力所能及的实践,使学生在行为体验与自我反思中受到教育,并最终促使其“内化践行”,形成良好的品行。
(2)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环节,设立《思想品德行为实践》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并设置相应学分。其考核成绩为每个学生8个学期的行为考核平均分。根据班级考核平均分排名情况评定等级,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考核成绩更充分地反映学生的道德认知与实际行为、日常思想状况与关键时期表现,并使其具有可操作性。
(3)将志愿服务与学生行为考核挂钩。学生行为考核不通过者,必须在下一学期内通过志愿者服务进行补考。通过这一举措,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公益事业,力求将志愿服务内化为大学生自觉的行为,使学生在志愿服务中增强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增强责任感。通过公益活动,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及社会生存的基本能力,树立尊重他人、为他人服务、与他人合作、平衡人际的协作态度。
(4)纳入综合测评范畴,与学生入党、评奖评优相结合。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优评奖体系,配套修改学校综合素质测评办法、奖学金评定条件及管理办法、个人荣誉称号评选条件及管理办法和入党推优办法,综合运用约束、引导、干预、激励和惩戒等手段,既体现基本要求,又鼓励个性发展。
(5)队伍形成合力,构建大德育的全员育人格局。在有效整合和利用相关职能部门、各学院资源、思政课教学单位及后勤管理部门的基础上,构建一种资源共享、合力育人的格局。
3.完善学生行为养成教育实践体系的措施研究。
探索大学生分类分层的量化考核评价制度,完善志愿服务补分体系,突出量化考核的重点,进一步优化考核程序,逐步形成大一、大二以建底线、严规范为主,大三大四以设通道、重个性发展为主的大学生行为养成实践体系。
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一个知情意行协调发展的过程,其中“行”最为关键。衡量德育活动成功与否,判断一个人是否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并非仅仅以口头语言表达为标准,行为才是个人品德最重要的外显标志。通过实践育人,将大学生日常行为养成教育真正贯彻执行,有助于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为国家发展培养健康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邹春雷.大学生健康行为养成的教育模式初探[J].北方经贸,2012(11).
[2]孙圣勇.大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理论与实践方法探索[J].成功(教育版),2011(3).
[3]陈体令.大学生养成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吉林教育,2007(3).
[4]邢忠.把大学生养成教育作为高校育人的重要途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24(3).
篇3
目前,由于我国教育制度及政策的引导,初中生在毕业选择学校时,文化素质好的学生基本都是选择到普通高中就读,然后选择设施条件、学习环境相对较好的职业学校;选择到技校就读的学生,自身文化素质相对较低,部份同学在初中阶段就是老师头痛的问题少年。刚入校时,在他们的日常行为中带着许多陋习,随地吐痰,乱扔垃圾,言谈中夹带有粗话、脏话,迟到早退,逃学旷课,打架斗殴等不良行为经常发生。他们缺少远大理想,对人生没有规划,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不认真,责任感不强,文明卫生意识差;他们的法制观念淡薄,世界观、人生观还处在逐渐形成的过程中;他们的年龄一般在十五六岁,可以说还是一群懵懂少年。如何纠正他们的陋习,规范他们的日常行为,是技工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难题。技校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培养能否取得成功,直接关系到能否把他们培养成企业、社会所需的有用人材,技校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培养是技工教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二、 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意识
心理学认为,行为是心理的外在表现,意识是人对事物的反应、判断、认知和看法。对于同一件事情,由于年龄、受教育程度等的差异,会产生不同的认识和理解,做出不同的反应。例如,对手中垃圾的处理,有的人会随地乱扔,有的人会把垃圾放到指定地方,这是现实生活中的普遍现象。这个案例涉及到人的意识问题,把垃圾放到指定地方的人,其意识中认为随便乱扔垃圾是一种不好的行为,会对他人、环境造成不良的影响,是在正确行为意识的指导下实施正确的行为。意识在先行为在后,人的意识和动机会深度响人的行为取向,所以要改变一个人的行为首先要改变他的行为意识。笔者曾经带过这样一个班,六十多人,清一色男生。刚入学时在课桌下吐痰,穿拖鞋、光膀子进教室等陋习经常出现,笔者对他们不讲卫生、不讲文明的行为极为不满意。如何处理呢?观察学生,他们并没有感觉自己的行为有什么不妥的地方,所以笔者意识到要改变学生的这些陋习首先得改变他们的行为意识。在一次主题班会上谈到文明礼貌,卫生健康的话题时给学生提出几个相关问题。问学生吐痰应该吐在哪里?学生只望不答。又问学生吐痰可不可以吐在吃饭的碗里?学生大笑回答不可以;又问学生为什么不可以?学生回答因为不卫生。又问学生吐痰吐在教室里、吐在课桌下卫生吗?一部份学生不好意思把头低下。针对少数同学穿拖鞋,光膀子进教室等不文明现象,笔者给学生提出这样一个情景假设:如果有一天老师也和少数同学一样,光膀子,穿着拖鞋,拿着教案走上讲台来给同学们上课,此情此景请问同学们愿意吗?学生集体回答不愿意,绝对不愿意!接着又针对同学们在的日常行为中存在的各种陋习是对是错组织同学们逐一进行讨论分析。通过讨论分析,同学们都能意识到什么样的行为是对的,什么样的行为是错,同时也认识到自己身上存在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需要改正。穿着拖鞋的几位同学也纷纷向老师表示,保证以后不再穿拖鞋进教室,请班干和同学监督,请老师放心。通过这个案例笔者体会到,技校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培养首先要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行为意识。
三、 要建立相关考核管理制度
文章前面提到对手中垃圾处理的问题,在这里有必要再次探讨这个问题,到底随地乱扔垃圾都是哪些人呢?笔者认为有两种:第一种人是没有意识到随地乱扔垃圾是不好的行为,比如尚未懂事的小孩子。他们还没有正确的行为意识,自然不会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判断,不能实施正确的行为。另一种人是意识到随地乱扔垃圾是一种不好的行为,意识到随地乱扔垃圾会对他人、对环境的产生不良影响,但仍然实施这种不正确的行为。这种人属于行为不自觉的人,明知故犯,类似于社会中所谓的知法犯法、执法犯法者。人为什么有了正确的行为意识还要实施不正确的行为呢?笔者认为,这是人本性所致,因为在人的天性中存在着自私自利的原罪,因此,人不论如何修炼也无法达到完美无缺的境界,也就是所谓的人无完人。人的行为需要约束和规范,修订规则可以约束人的行为,也可以改变人的行为,行为受到约束,长此以往便会成为一种习惯。要教育培养技校生具有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就必须建立相应的考核管理制度,并认真执行实施,以引导、约束、规范技校生的日常行为。每一个学校都有自己的校规和校纪,针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管理,我们学校制定有《学生日常行为守则》 《学生宿舍管理规定》《三好学生评比办法》《学生奖惩细则》等十多份管理制度和规定。在班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管理中,笔者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补充制定《本班日常行为考评办法》。把学校制定的《学生日常行为守则》进一步细化,把每位同学的学习态度、课堂纪律、课间操、晚自习、晚就寝、宿舍卫生、劳动态度等逐条逐项分解细化,坚持每天检查,每周小结,每月评比,期末总考核。表扬奖励学习优秀、日常行为规范的同学;帮助教育检查考核不理想的同学,督促他们改正不良行为习惯。对屡教不改的严重违规违纪者,按学校制订相关考核管理规定给予相应的处罚。实践表明,建立相关的考核管理制度并坚持实施,对规范技校生的日常行为习惯能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四、要始终贯穿于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
篇4
【关键词】中职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旦养成了坏习惯,就会使一个人受害终生;相反,良好的习惯会使一个人受益终身。目前,由于种种原因,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等综合素质不高,在日常行为中表现出种种缺乏基本道德素质的现象比较普遍。因此,在中职教育中,在教会学生掌握一定职业技能的同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不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一、中职学生日常行为问题表现
当前,中职学生不仅文化基础知识薄弱,而且在行为习惯、组织纪律、道德品质等方面也存在许多问题。接受中职教育的学生基本是中考落榜生或者在初中义务阶段辍学者,相当一部分是学困生。由于一直得不到肯定和认可,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自暴自弃的学生非常普遍,他们以自我为中心,放纵自我,自私自利,集体荣誉感、家庭责任感、社会责任感淡漠,组织纪律观念、团队精神不强,对父母依赖性较强,逆反心理较重,不愿意接受长辈和教师的劝导。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上课迟到、早退,在课堂上讲话、打游戏、发短信、看小说、打瞌睡等现象屡禁不止。在日常生活中抽烟、喝酒,说脏话、撒谎,厌学、逃学,谈恋爱,打架斗殴、小偷小摸,精神萎靡不振、沉迷网络,生活自由散漫、夜不归宿等现象时有发生。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与他们在中小学期间养成教育的缺失有很大关系。要解决上述难题,就必须从中职学生的养成教育抓起。
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质
我认为,养成教育就是以思想教育为基础,以日常行为习惯训练为契人点,运用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最终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它虽然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在中职教育中却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包含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两个方面的内容。养成教育就是人的道德品质这一内在品质和行为习惯这一外在表象的统一。
三、养成教育的实施
1.重视激励的作用,引导学生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
中职学生一般处在十五六岁至十七八岁,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在教育学上被称为“心理断乳期”。这一时期是人的心理、情绪变化最激烈的时期,也是产生心理困惑、心理冲突最多的一个阶段。由于知识基础比较差。学习能力比较弱,自律能力不够强,如何引导他们完成并不轻松的学习任务,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的话题。怎么办?这就需要我们改进传统的教育方法,在实践中采用以激励教育为主的教育方式,善于及时发现、总结其优点。使他们看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可以制定激励制度。实施激励评价。举办技能竞赛、学习竞赛,采用鼓励谈心,甚至采用恰到好处的批评处罚等激将法等。
2.强化规范,常抓不懈,促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经常化
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因此,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应该首先从学生的认知出发。让学生首先明确什么该做,什么不应该做。要加强对《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及学校相关的规章制度的学习,让学生明确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如何去做。在学生充分认知的基础上,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对养成教育常抓不懈,既不能大刀阔斧,又不能快刀斩乱麻。在日常教育中,要有耐心,看到学生逐步成长的动态过程,同时加强监督。注意学生日常行为表现的反复性。对好的行为及时发现,及时表扬,及早批评、制止或纠正不良的行为习惯,注重信息反馈,促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经常化。
3.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配合,创造良好的行为养成环境
中职学生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他们心理渐趋成熟,追求人格独立,在人生目标、价值追求、处事原则和态度等方面已经有了自己的观点和思维。虽然在思想和生活上对家庭既有一定的依赖性,又强烈地希望能够摆脱家长的束缚,独立、自由地学习生活,而有些家长则往往不理解孩子们的这种心理变化、需求,或者只注重孩子的成绩,只要成绩好,要什么给什么,无形中助长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追求时髦,不懂关心他人,缺乏感恩意识,自理能力差的众多不良行为习惯。或者认为孩子没考上高中成材已没有可能,对孩子丧失信心,动辄挖苦羞辱,冷嘲热讽,对孩子的成长、学习和生活漠不关心,无形中使学生有了被遗弃的感觉,自我放纵,我行我素,对自己、家庭和社会丧失了责任感。因此,作为中职教育者,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沟通,经常性地开展家访活动,或通过电话与家长探讨交流,让家长理解学校教育的各项措施和对学生的要求.帮助家长转变观念,全力配合好学校搞好子女的教育工作。
篇5
本班共有学生四五人,由于是普通班,班上男生很多,而且学生身上留有很多不难的习惯。主要表现为,行为较为自由,自觉性较差自主学习能力不强,有的学生还带有小学生的意识,依赖性特别强,作业不能按时完成,上课不能专心听讲,很多人不能尽快适应中学的学习生活。有的家庭情况也比较复杂,家庭结构不完整的较多,通过《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礼仪规范》的学习,绝大部分学生懂得用规范约束行为。
二、具体内容
1、注重班委干部培养和建设。通过接触和了解选一些工作能力较强有责任心的学生做班委干部。
2、明确各个班委干部的分工,使他们懂得各负其责,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把工作作好,树立为班级体的建设贡献自己力量的思想,同时对自己要求严格,在班上起到榜样的作用。
3、定期召开班委会议,及时了解班级的思想动态和具体情况。
4、对特殊学生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方法开展特殊教育。
5、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礼仪规范》。
三、本学期解决的几个问题
1、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
2、强化规范教育树立规范意识。
3、狠抓课堂纪律、课间文明。
四、采取的主要措施
1、向学生说明学习的重要性配合好任课教师督促学生完成好各科作业。
2、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礼仪规范》。
3、积极上好每一堂班会课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教育。
五、主题班会的内容及安排
1——4周学生文明行为习惯教育作到好习惯我明白。
篇6
1.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比较强,同时个人的认知结构以及思维结构还处于建构之中,因此,在培养小学生日常行为的过程中,老师必须要注重科学合理的评价以及激励,一个良好的评价激励机制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其中小学老师必须要经常地表扬和肯定学生,引导学生积极向上,为学生指明学习以及行为的方向,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生活习惯。
从目前来看,我国许多的小学老师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之中充分的激励学生和表扬学生,比如有的老师采取奖励小红花的形式让学生树立良好的品质,如果学生能够及时地完成作业,并在课堂中遵守课堂秩序,那么就可以获得一朵小红花。其次,老师还在上课的过程之中直接对一些表现良好的学生提出口头表扬,并鼓励其他学生向其学习,只要学生能够有良好的表现,老师都会提出公开的表扬和认可,这种培养模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以及社会观,还能够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让学生能够真正的体会学习的乐趣和魅力。在老师的公开表扬以及鼓励过程之中,小学生还能够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这一点能够间接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高班级管理质量
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激励制度和策略能够有效地规范小学生的各项行为和思想,提高小学生的自制力,让每一位小学生都能够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学习和思考,为小学生指明行为和思考的方向,引导学生遵守社会秩序和课堂秩序,这一点对于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来说意义重大。如果在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日常行为习惯的过程之中能够采取科学的评价激励策略,引导并鼓励学生树立良好的个人品质,就可以有效地减轻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压力,提高整个班级管理的质量。
3.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
小学教育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为核心和基础,其中评价激励机制在小学生教育的过程之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以及价值。在进入21世纪之后,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升,教育观念也有改善,素质教育开始被社会各界所重视。在积极践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之中,老师必须要注重小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其中老师需要采取评价激励制度来鼓励学生和引导学生,为学生提供行为规范和思考方向,通过榜样的树立以及积极的鼓励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让学生能够学会乐于助人并养成各种良好的品质,由此可以看出,评价激励能够真正的以学生的未来发展为基础,实现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二、小学生日常行为培养的评价激励策略的具体实施
1.公平激励
在采取评价激励策略的过程之中,老师必须要注重公平激励。公平激?钪饕?是指老师对于每一位学生的评价和激励应该做到一视同仁,其中公平会直接影响个人的积极性,在培养小学生日常行为的过程之中,老师需要注重评价机制以及奖励机制的建立,可以结合班级管理的实际需求,通过公开讨论的形式,制定与班级卫生纪律以及学习管理相关的条款,要求每一位学生严格遵循相应的班级规定,通过量化管理考核制度的建立来为学生提供行为规范,一旦有学生违反了相应的班规,老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惩罚,还需要保障惩罚力度的合理性和公平性。另外最终的量化评分结果可以作为学生评优的重要依据,不可否认,这种方式能够实现班级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真正做到有依有据。
2.责任激励
小学生的模仿能力以及好胜心比较强,因此,老师可以采取责任激励的形式来积极地培养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比如小学老师可以采取班干部轮值制的形式来积极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充分地发挥个人的作用以及价值,促进班级的管理。其次,每一位学生在参与班级管理的过程之中,个人的责任感能够得到培养。其中班主任可以结合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征以及优势来进行小组的划分,让学生在小组内部进行分工,保障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充分发挥个人的特点和优势进行班级管理。在完成某一个阶段的班级管理之后,老师可以采取民主评议的形式来评选出该阶段最佳的管理干部,在评选的过程中需要将老师的评价与学生之间的互评相结合,营造公平而又民主的评价氛围,让每一位学生的努力都能够获得老师和同学的肯定,保障评价结果的合理性和公正性。
3.情感激励
情感激励是评价激励策略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一种弹性激励模式。小学生的自制能力以及自控能力比较差,因此,小学老师在培养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的过程中,需要结合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征进行有效的情感激励。老师应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合作以及沟通关系,了解每一位学生的真实需求,真正地做到关心学生和体贴学生,通过口头表扬的形式来积极的鼓励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情感联系,让学生体会到自己对他的肯定和关怀,这一点对于小学生来说有着重要的作用。另外,情感激励还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以及自尊心,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在老师的鼓励之下学会约束自己。
篇7
关键词:“五有” 行为 习惯
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有段名言:“播下一个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这段话,我们基本都耳熟能详,也都明白个人养成良好的习惯会受益终生的道理。然而,经过这几年当班主任的历程,我深深地体会到这句话的另一个层次,我认为也是至关重要的,是不能忽视的,即,作为这句话的起点——“日常行为”,其播种需要适当的土壤和适宜的生长环境。下面本人结合具体的工作实践,谈一谈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和看法。
习惯是后天逐步形成的。后天是生活中的一个个具体的环境,对于有相当可塑性的学生来说,具体环境的不同,对其日常行为有很大的影响,进而对学生习惯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
所以,基于此,针对我校学生日常行为的规范,我总结了五个“有”字,目的是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都使学生浸润在一个充满积极、快乐、自信、爱心的氛围中,为学生营造一个不仅能够熏陶自我,同时还利于约束自己行为的环境,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好习惯。
1 师者有师者风范
育人者先育几,老师不光注重教学方法的革新,知识和技能的提高,同时也注重德行的完善。知识技能提高,能够教学生更多的本事,德行的完善,更有利于感染学生,使学生能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教诲。举个非常小的例子,我们上课要求学生认真听讲,不准玩手机,那么我们自己在上课时,首先要将手机关机或者调静音,保证自己的手机不会打扰课堂。
时代的车轮不断向前滚动,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代际特征,作为老师,不以自己年长自居,也要不断虚心学习、关注新时代的新气象,了解90后的语言、了解90后的心理。人都是渴望被理解的,处于成长阶段的学生也是一样的,老师不断地充实新思维,既能够合理地和同学沟通,也更容易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从而直接地影响学生的举手投足的日常行为等细节。
2 学校有制度规章
我们学校规章制度的特点是比一般高中、大专的规章制度还严格。学生有时会想当然地认为这些都是“管理手段”,而很少理解为“塑造方式”,这里面我们需要进行一个解释的工作,首先,让学生明白规章制度的意义,诚如一位哲人所言“为了自由,我们接受了法律”,有些规章会给学生带来一些约束,但是这些约束是为了保护他们,教育学生理解了这些,从而形成良好的纪律意识,从而,自觉地将学校的规章制度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去指导自己的行为,从一个个具体的行为,到良好的习惯的形成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这里有个前提是,规章制度是符合学校实际的、是符合学生利益的,时代在发展,规章制度也要定期评估,将出现的新情况不断反映进去,也根据变化的情况,对规章制度进行适当的调整,从而使规章制度能够很好地发挥对学生日常行为进行指引的作用。
还有,与规章制度的指引作用是不够的,真正发挥规章制度对学生日常行为的影响,除了其指引作用外,还要对违反规章制度规定的行为及时进行批评和惩戒。从而形成制“法”科学,执“法”严格,违“法”追究的行为约束机制。并且长期持久地执行规章制度,鼓励学生遵纪守法,同时对违反行为不断矫正,从而依据正确行为导向,摒弃不良行为,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 班级有班风文化
学生在学校最经常的环境是班级,古语有云“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是环境对个人行为和心理熏陶影响的非常形象化的例子。班风是积极向上的,学生不自觉地就投入良性的竞争和进取中,班风是颓废的,学生也容易破罐子破摔。
班风文化建设,离不开开展一系列文体活动和技能实践活动,在一个个具体的活动中既培养学生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团结向上的团队精神,也打造学生个人自信乐观、开拓创新的个性。以我带的食品加工10(4)班为例,在蛋糕比赛中,我们发现许多同学都有很好的创意,有的将蛋糕做成愤怒的小鸟图案,有的将蛋糕做成小猴子图案,从一个活动中,我们能发现学生的积极活跃的因子,对其进行引导,进行鼓励,便从一个为活动而进行的表现引申到其日常的行为,从一个学生到两个学生到更多学生,从而形成一个班级的风气,乃至一个班级的文化。这种风气、文化又反作用于每个学生个人的日常行为,从而形成对学生良好的熏陶和导向作用,从一个个活动到日常关注的兴趣、行为表现,直至养成各种好习惯。
4 同学有榜样标兵
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在同学中树立榜样、标兵,可以使学生见贤思齐。学生一般有个心理,就是学习好的同学和学习好的同学一起玩,能调皮贪玩的同学和调皮贪玩的同学一起玩,为了让学生的榜样标兵在日常行为中的作用发挥出来,需要对榜样标兵的树立有一定的技巧和艺术。比如,我们班有几个比较调皮的同学,一上课就凑在一起,不认真听讲,我就把他们几个座位调开,分散到上课听讲的同学旁边,这样上课的时候,上课听讲的同学一般很自律,不会被他们带着不认真听讲,相反,以前上课调皮的学生,因为看到旁边听讲的同学听得津津有味,也好奇地跟着听了起来。
当然,有时榜样的作用通过默示还不起作用,就要明确地宣扬榜样的力量,并且进行行为示范。此外,做到榜样标兵对日常行为的影响还可以将学生“未来的自己”树为榜样,这时“未来的自己”的设计要根据学生目前的实际,设定一些进步的小目标,从而使其有努力的方向和进取的目标,并在日常行为中践行。
5 家长有言传身教
学生在学校的日常行为,不只是和学校的环境有关系。家庭是学生成长最重要的环境之一。然而,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日常行为非常不在意,并且认为,那都是学校教育该管的事情,与家长没有什么关系。家长只要将孩子送到了学校,教育的责任也都在于学校了。
我们有的学生的家长不让学生上网,自己却彻夜打麻将,不让学生喝酒,自己却经常醉熏熏的,在家庭环境中,父母是个两面派,就很难规范孩子的日常行为了。
为此,我们积极跟家长联系,建立家长和老师和学生,三者之间非常通畅的沟通机制,老师和家长针对学生的日常行为,经常性地进行互动,互相提出一些建设性建议,好的行为予以表现,不良的行为予以纠正,从而营造学生在家、在学校都非常良好的环境,坚持良好的日常行为,形成良好的习惯。
6 结语
以上,我从工作的实践中关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得出了几点心得,在这里并不是不考虑学生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因为我明白辩证法中“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道理,这个“五有”,是希望我们在进行学生教育的时候,不仅是要求学生做更多,我们老师和学校本身也要做更多。学生从日常行为规范,到良好习惯的养成,这个过程中,也是考验我们从硬性的管理到柔性的塑造。从管理到塑造,从理念的变化,到具体行为的变化,到细节的落实,关键是“以学生为本”,不是我们在“管理”学生,而是,我们是“为了”学生,塑造学生,尽可能提供适合他们成长的环境,那么我相信我们会从学生的行为表现中收到欣慰的回报。
参考文献:
[1]陈燕銮.中职新生班主任工作拾遗[J].价值工程,2010(07).
篇8
关键词:行为养成; 养成教育
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他还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哲学家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小就应该通过一种完美的教育去建立一种好的习惯,从而终生享受着它的利息。”追溯我国教育的渊源,早在古代就有“蒙以养正”的思想。蒙以羊正是指德育工作要从小抓起,从早抓起,把“训养”作为儿童道德习惯形成的主要措施。孔子提出的“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论述,对后代儿童教育发生了经久不衰的影响。古今中外的哲人用他们的理论和实践告诉我们:养成教育是一个内涵很丰富的课题。
一、养成教育是新时期学校教育工作的有益探索
在中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中心内容,是形成良好校风、学风的关键。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是学生从事其他活动的重要前提,而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则是优良品德形成的标志。因此,在中学教育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把行为习惯的养成作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环节来抓。不重视学生习惯养成的学校教育,不是好的学校教育;不关心孩子习惯养成的家庭教育,不是好的家庭教育。
充分认识强化养成教育是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有益探索。养成教育,是指青少年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和教育。说到底,就是教会学生怎样做人。教育的成败在某种意义上说,决定了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基本素质程度,决定了整个民族的素质优劣。良好行为习惯是人才成长、终生发展的基础。特别是当今时代,独生子女的现状以及家长希望子女成才的愿望也向我们学校提出了加强养成教育的迫切要求。未来知识经济时代也要求学校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而养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根基。我们强调养成教育正是抓住“成才必先成人”这个根本,通过强化养成教育,为将来各个层次的人才奠定坚实的优质基础。只有具备良好行为习惯的人,才有发展的潜力和前景。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的严格训练,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和健康心理等方面的素质,培养学生完美的人格,提高情商,提高自治自理能力,让学生充分发挥其自身的潜能,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是思想品德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对学生的养成教育,要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从多维视界着眼,通过各种渠道――宣传教育、课堂学习、实践历练、竞赛活动、参与管理、检查评比等培养学生自觉遵规守纪习惯、自主学习习惯、自我管理习惯及良好的劳动、卫生习惯和文明礼貌习惯,以此通过制度建设,道德教育和行为训练等,对学生的知、情、意、行加以引导、规范,以达到预期的目的。抓养成教育的内容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思想品德的培养。以培养爱祖国情感,树立远大的理想,规范日常行为,遵守公民道德为主要内容的养成教育。二是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包括旺盛的求知欲,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的学习方法,必要的知识技能,合理的知识结构以及积极的创造精神等。三是身体心理素质的培养,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具有良好的体能及健康的体魄,广泛的兴趣、积极的情绪,奋发向上的进取心和健康的个性等。四是社会交往素质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办事、学会做人”,培养学生乐群合作、热心参与、善于应变的能力。
在新形势、新变化、新任务面前,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将对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进行不断实践探索,解决教育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使德育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好地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成为我校办学的特色。
二、养成教育的途径
1.加强常规管理,强化行为规范训练,是搞好养成教育的重要基础。
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2004年3月,教育部新颁发了《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如何把这些具体的行为规范变为行为习惯,就是养成教育既切实可行又极为重要的内容。把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作为德育研究的起始点和切入点,从基础抓起,从规范入手,修订并细化了《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制订出各年级学生的德育目标。《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实施细则》、《学生在校常规要求》、《优秀学生评选条例》及《学生素质发展综合评价标准》等,对学生的日常行为做出了详尽具体的规定,简单明了,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很强。这些《细则》和《要求》并不是凭空杜撰出来的,而是认真调查研究的结果,因而切实可行。不难相信,学生只要自觉按照这些“规矩”去做,久而久之,良好的行为习惯一定能得以养成。
以学生一日常规为起步,以军训为突破口,以各种活动为载体,以育人为目的,把养成教育分解为纪律、礼仪、卫生、安全、学习、劳动、科技等七个方面的教育有机渗透到学校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让学生在看得见、摸得着、做得到的行动中得到教育,得到启迪。
对养成教育的七个方面内容的贯彻落实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务求实效。在纪律方面,要侧重公共场所自觉遵守秩序,侧重社会公德的培养;在礼仪方面,要侧重尊老敬长,学会与父母沟通的教育;在卫生方面,要侧重环境保护、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培养。如学校把保卫环城作为学校常年的课外活动就是很有远见的;在安全方面,要侧重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和食品安全教育。把消防安全作为重点训练,增强了学生在紧急情况下的自卫、自救能力,是未雨绸缪之举;在学习上,要侧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终生追随自己无形老师。城镇中学的学生补课多、家教多,拔苗助长,很容易窒息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劳动方面,要侧重知艰识苦、热爱劳动和合理消费的教育。据学校调查统计,2000多名学生,今年春节的压岁钱共117万,全校学生每天的零花钱平均1.20元。我国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城镇先行是大势所趋,但是,要坚持“再富不能富孩子”的原则,对孩子们的消费引导也是刻不容缓的;在科技方面,要侧重网络、多媒体的知识教育,引导孩子们认识、了解现代科技手段,最大限度地防止网吧、游戏厅的负面影响。
其次是确立养成教育的行为习惯标准,由于人的道德行为习惯不是先天的,而是习得而来的,故此在行为的养成过程中总会表现出一定的行为标准或行为深度。一种行为习惯在形成过程中表现到何种程度才长算达标?行为标准分哪几级水平?经过反复地论证分析,最后将每一行为习惯从程度上分成三级水平:自发、自觉、自动化。自发是出自于个体的本能需要而产生的行为,具有随意性和情境性,是不稳定的。自觉是一种没有外在力量催促的中,但它带有主观情感的色彩。自动化是一种不假思索的行为习惯,或者说是一种行为定势,达到了孔子所谓的“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在开展养成教育活动中,注意考评,进行量化评比,并与创先进班级挂钩,与评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挂钩,与操行评定挂钩,调动了学生规范行为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坚持常抓不懈,注重强化训练。一个人的良好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的,只有不断的学习训练,才能巩固下来。因此,抓养成教育不是一时一地,而是要经常地、长期地抓下去。
2.以活动为载体,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搞好养成教育的根本目的。
任何活动的目的都应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而各种活动对学生影响是一个综合过程,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又是一个整体发展过程,只有把教育的要求通过活动内化为学生的心理需求,外化为学生的行为方式,才能取得实效。鉴于此,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尽力为学生创造、设计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让学生的德育生活充满七彩阳光。实施过程中,我们既注意从不同的渠道设计活动,又重视从不同性质的养成内容方面设计活动。
如学校开展“五爱教育”、“诚信教育”、“民族精神代代传”、“中华古典文化名篇颂读”等一系列主题活动,加强思想品德的教育,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增强民族意识,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通过国旗下讲话,黑板报、主题班队会、演讲比赛等活动,培养自觉自律、自尊自强的品格。与工业园区、植物园等多家单位联系,建立多个社会实践基地,让学生走出校门,接触社会。开展学科活动,指导学生探究学习,培养分析、思考的习惯。把艺体学科作为特色学科,开设了多个课外活动兴趣小组,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1-2个兴趣小组,并配备专用器材和教具,让专业教师进行指导,给学生提供展示个性的舞台,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成功的喜悦,失败的痛苦,从而在生活中自觉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围绕爱国主义教育,我们开展的升旗仪式、我最敬仰的爱国主义影片观后感、红领巾广播站、重大节日颂祖国、春游等,都为学生开辟了实践的天地,创造了熏陶的氛围,提供了教养机会,锤炼了道德行为。
3.优化育人环境,创建家校联系教育网络,是搞好养成教育的可靠保障。
养成教育的关键在于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实施方略。我们建立了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德育体系,使三者之间相互联系,互为补充,形成合力。从各自分担的任务看,我们认为学校教育是养成教育的主渠道,它既承担着道德认识上的教化,又肩负着行为上的规范训练,同时还接纳学生的行为评价。对于家庭中的养成教育,我们着重强调环境熏陶,重视父母用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儿童、教化儿童,以达到“近朱者赤”的目的。社会教育则特别强调为学生创造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有意义的实践中循序渐进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养成教育要向学生家庭延伸、向社会延伸和向未来延伸。向家庭延伸就是要提高家长的文明道德素质,创造良好的家教氛围;向社会延伸,就是要指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并努力以实际行动优化社会大环境;向未来延伸,就是要对学生进行未来意识的教育,提高学生适应未来竞争的能力。
学生日常行为的影响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使学生各方面都得到健康发展,培养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单靠学校的力量使不够的,还需要家庭和社会诸方面的配合,才能奏效。学校可以定期召开家长会,及时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逐步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教育之鼎的一个得力支点。养成教育要求学生校内校外一个样,必须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许多学校把养成教育的方法通过家长学校传授给家长,提高家长的育儿素质。我校在家长学校的教学中,强烈要求家长以身作则,不迷恋牌桌,不酗酒,不粗暴待人,为子女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使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在学校和在家里一个样,实现养成教育家校一体化。学校、家庭和社区应建立有效的协商合作机制,齐心协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师生同步,是搞好养成教育的重要条件。
在学校里,教师每天都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师的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便被无形的大,以为教师讲的、做的都是对的。因此,教师不但要用真理去激励学生,而且要用自身人格去影响学生,让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地受到熏陶和教育,全体教师要以身作则,凡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首先做到。这无声的语言,是最有说服力的,他将对学生的道德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是在学校里养成,从教书育人的目的出发,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言传身教,以身教为重点,培养自身思想道德品质的素养,注重良好行为举止习惯对学生潜移默化作用,用教师的人格力量和群体感染力、约束力,影响鞭策学生,成为学生的楷模,收到训练和熏陶的实效。
师生同步,养成教育相得益彰。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教育无小事,事事在育人;教师无小节,处处做楷模。如果教师有良好的师德师风,教师群体有良好的行为规范,那么贯彻落实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会事半功倍。许多学校实施养成教育,都要求领导班子带头,教师示范,为学生作榜样。如我校订出《教师师德师风行为规范》11条,在全校教师中开展师德师风养成教育集训,开学时举行全校养成教育汇操表演,教师走在前列,以饱满的精神、整齐的队列以及得体站姿、坐姿、待人、接物等常规礼仪规范,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其次可提出领导当养成教育的排头兵,从领导和教师做起。有句老话说:“德育、智育、体育,德育居首;身教、言教、物教,身教为先”。良好的师德师风对养成教育是有力的推动和促进。师生同步,注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可以收到相得益彰、共同提高的效果。教师师德师风养成教育规范化、职业化,是中学强化养成教育工作的一条好经验,值得推广。学校自开展养成教育以来,学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行为习惯越来越趋向规范。礼仪的教诲,使孩子们心灵上早已深深地烙下了文明礼貌的烙印,行队礼、见人问好、尊老爱幼已成为孩子们的自动化习惯。道德的熏陶,使孩子们能够据章就矩地生活和学习。
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中学的道德教育,教学生“明理”固然重要,但是,重心要放在“导行”上。正如原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应该尽可能地培养有崇高的道德愿望和个人对道德理想的向往而产生的道德行为――这是青少年儿童教育的金科玉律。
篇9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实施“质量强校”工程,按照规范管理、提高质量、全面育人的基本思路,坚持德育首位,创新工作方法,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结合绩效工资的实施,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学校常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益;优化育人环境,拓宽德育途径,创新德育模式,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为抓手,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以德育的队伍建设为基础,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人文环境,全面提高我校德育工作的水平,为我校德育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使我校的德育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二、本学期的工作要点
1、抓好“一日常规”,重视过程管理和学生的养成教育;
2、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注重班主任培训;
3、加强家校联系、办好家长学校,密切与家长联系,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4、开展学生的人身安全和自我防范教育,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5、加强校园安全管理,严防恶性事故在校园发生;
6、进一步加强后进生转化工作,落实学生个案跟踪教育和心理辅导;
7、开展学生上网道德教育,引导学生健康上网、远离网吧;
8、加强学生法制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使学生能明辨是非,文明守纪;
9、发挥少先队在学生中的先进作用,重视学生干部的培养;
10、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和卫生知识教育;
三、主要工作内容及措施
(一)强加管理、促进养成
1、狠抓“一日常规”,规范学生日常行为,稳定班风和学风;评分要做到全面、严格、公正、客观;通过量化管理,用数据来反映班主任工作的成效,有效地推动班级各项管理工作的开展,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起保驾护航作用。
2、加强学生个人德育量化管理,评分要严格、公平、客观,去除随意性和非德育因素;通过量化管理,规范学生行为,约束和改正学生的不良习惯,促使学生健康成长,为对学生的综合评定准备。
3、规范学生的行为举止、仪容仪表、礼貌用语。采取教育、引导、检查督促、评比等多种手段,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素养,树立学校学生的良好形象;
4、严格执行《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违纪违规的学生做到及时教育和处理。
5、抓好新生的入学教育,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的规章制度,使新生能尽快适应博文学习和生活。
6、加强学生午休和课间活动的管理。对学生进行静校教育,按规定进行午休。
6、加强检查和监督,值日行政,值日老师每天进行巡查,德育处定期组织检查,充分发挥学生会的监督作用,对学生的不良行为及时矫正。把学生日常活动表现每周进行小结,并与班级量化分数相结合。
7、加强对后进生的管理,定期召开“后进生”会议;建立班主任与家长的联系制度和家访制度,高度重视“后进生”的家庭教育;开展各种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集体活动。
(二)、加强德育队伍的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1、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注重班主任培训;每月组织开展一次班主任培训。
2、加强辅导员和班主任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制定每周一个德育主题,各班开好每周的班会。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任务,认真开展各项活动。
3、加强少先队工作的指导。加强学生干部的培训,组织和培养一支强有力的学生队伍参与学校的日常常规管理。认真组织师生参与各项活动。
篇10
关键词:教育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7-393-01
一、活动调查
我校通过对大部分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进行调查,我们发现了很多问题。虽然学校对学生的日常行为有着较具体的规定,并制定了相制度,但有些制度没有使得学生真正养成良好的习惯,大多数的学生只是在逃避、应付学校的检查,同时更深地隐藏自己的陋习:在没人的时候随手将纸屑扔在某个角落里;课间互相追逐打闹;上下楼梯争先恐后;见到老师没礼貌;放学路上不正常行驶……这些现象阻碍了教育质量的提高,不利于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
二、活动主题
“习惯养成,礼貌待人,学生日常活动量化平分”的主题教育活动。
三、活动目的
我校为了进一步完善学校的德育工作评价体系,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优良的校风、学风。学校决定开展“习惯养成,礼貌待人,学生日常活动量化平分”的主题教育活动。通过此次主题教育活动,促进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四、组织机构
为了确保本次主题教育活动收到预期的效果,特成立杨庄小学“习惯养成,礼貌待人,学生日常活动量化平分”领导小组。
五、活动办法:
1、宣传阶段
(1)下发《杨庄小学“习惯养成,礼貌待人,学生日常活动量化平分”主题教育活动实施方案》,召开全体教师会议,安排部署本次活动。
(2)在开学第一次升旗仪式上,举行“习惯养成,礼貌待人,学生日常活动量化平分”主题教育活动启动仪式,并举行大型的礼仪知识讲座。
(3)发放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让家长了解学生养成教育的内容,在认识上与教师保持一致,并与学校做好配合,以取得教育学生的最佳效果。
(4)利用国旗下讲话、全面宣传启动;通过校园广播、板报、温馨提示标牌、悬挂横幅等形式积极营造校园文明礼仪氛围,形成学校文明礼仪之风,大队部向全体同学发出文明礼仪倡议书。
(5)各班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杨庄小学文明班级评比细则》,让学生领会文明礼仪的重要意义和具体要求。
(6)各班出一期以“养成良好习惯,完善美好人生”为主题的黑板报, 发挥宣传职能作用。
(7)对照检查,发现问题,确定重点。各班召开“讲文明,懂礼貌,你做到了吗?”主题班会,组织学生人人自我剖析,对照《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杨庄小学文明学生评比标准》,确定个人和班级在本次活动中的工作重点及纠正措施,纠正重点及措施要上交到大队部(以调查表为准)。
2、整改落实阶段
(1)在广大学生中倡导“做知文明重礼仪的新时代小学生”。
(2)集中开展仪表仪容(包括校牌、红领巾)、见面招呼、课间言行(讲普通话、文明休息)等方面的教育。要求仪表仪容整洁、端庄、大方,见面使用“您早、您好、请、谢谢”等礼貌用语,课间文明休息,普通话。规范课堂礼仪,包括上、下课礼仪。
(3)召开主题班会。召开“文明礼仪,从细节做起”为主题的班会。要求内容充实,具有教育性、实效性,形式多样,人人参与,积极发言。黑板上要体现主题标语,并做好班会记录。开展“文明礼仪,从细节做起”宣誓签字活动,大队部统一检查,并进行评比。
(4)各班成立“文明礼仪监督岗”,组建文明礼仪监督员队伍,经常性开展学生个人仪表、文明行为规范检查;组织部分学生成立校园文明礼仪督导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检查,及时纠正学生的不文明行为。
(5)设立校园不文明行为曝光台,表扬表现好的同学,批评表现欠 的同学。
3、总结表彰阶段
(1)开展“杨庄小学文明学生”评选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参照学校制定的评选标准,先选出符合条件的学生,再由班级同学进行投票,最后根据票数的多少,每班选出6名文明少年,张贴于教室外的墙壁上,选1人为代表,公布在学校的公布栏上。通过自荐、班级核实、学校审批三个程序。
①自荐:就是要给每个学生改正缺点、努力上进的一个机会,要让学生明白只要自己努力也能当上“文明学生”。在“争”的过程中,使学生自然而然规范自己的言行,自觉做到文明守纪,主动养成文明习惯。
②班级核实:利用班队会时间,在班级内进行“说一说,评一评”,选出师生共同认可的文明学生。每班评选出6名班级文明学生,并从中选出表现最优秀的学生作为校级文明学生,将名单上报大队部。
③学校审批:被批准为校级文明学生,由学校颁发荣誉证书,全校通报表扬。
(2)开展“杨庄小学文明班级”评选活动。由学校领导、大队部进行检查评分,每个月评选出三个文明班级,颁发文明班级牌,并分别奖励。文明班级班主任由学校颁发文明班级班主任证书。
(3)总结“习惯养成,礼貌待人,学生日常活动量化平分”主题教育活动成功经验和做法,加强建设文明礼仪教育的长效机制,共创文明、和谐的校园。
六、活动要求:
1、提高认识。“文明礼仪教育活动”是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普及活动一部分,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青少年德育工作的重要举措,构建和谐校园具有十分重大意义,全体师生要统一认识,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