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故事范文
时间:2023-04-07 19:22: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民国故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说曹操曹操就到汉献帝在李催与郭汜火拼时曾一度脱离险境,然而李郭二人合兵后继续追拿汉献帝,有人献计推荐曹操,说他平剿青州黄巾军有功、可以救驾,然而信使未出时联军以杀到,眼看走投无路之际夏侯敦奉曹操之命率军“保驾”成功,后将李郭联军击溃,曹操被加封官爵。故有“说曹操,曹操到”之说。
2、吃力勿讨好,阿旺炒年糕宁波谚语。喻卖力干活 ,但得不到赞赏。宁波的男子名字中多“旺”,凡名字中有“旺”者,小名就被叫作“阿旺”。传统的宁波习俗中,保持着“男主外,女主内”的习惯,即男子不做家务。炒年糕须用慢火,心急而又不善于家务的男子不懂炒年糕的窍门,会以旺火炒年糕,年糕肯定会炒焦。他出了力气不但得不到表扬,还会遭到妻子的臭骂。由于“火旺”和“阿旺”谐音,于是原“火旺炒年糕”就讲作“阿旺炒年糕”。
3、孟母三迁孟子三岁丧父,由其母亲抚养成人。小时候住山东邹县城北二十五里的马鞍山下,村名叫范村,村不远有一片墓地,出殡的人群常从孟子家门口经过,於是孟子就模仿送殡的人,孟母看见了,认为「此非所以居吾子也,就把家搬到城国北部的庙户营。可是这裏街上相当繁华,东部住一个杀猪屠户,孟子就学屠户的样子,整天嬉戏。孟母感到这裏也不宜培养孩子,便又移居於「学宫之院,即县城南门外子思书院旁。从此,孟子被琅琅的读书声所吸引,孟母甚喜,就把孟子送进了这所学宫读书,他勤奋读书,终成大儒。
篇2
我们发现,在以自然经济、宗法关系、专制政体及儒家文化为主流特征的中国古代社会不可能产生近现代意义的民法及权利意识,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古代统治者对民事关系采取放任的态度,也不意味着古代中国社会缺乏相应的行为规则。笔者认为,中国古代虽然没有民法概念,但并非没有实质的民法条款。中国传统社会的保守性与封闭性、宗法性与伦理性烙印于民事制度之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古代民法文化。
一、夏、商、西周的民事法律规范
(一)法律规范的产生。《易经》是反映西周初期政治、法律和思想文化的文献,其中就有反映买卖交易的卜辞。如《易经・泰》:“无平不陂,无往不复。”反映了西周社会商品流通与交换的情况,表明了西周时期古典商品经济的发展。古典商品经济发展使得财产所有者开始保护自己的财产和权利。这些需求使确认财产权、保护财产权以及进行平等交换的法律规范自然而然产生。
(二)有关民事法律主体的规定。夏商周时期法律制度的特征就是,社会各阶层因其政治地位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民事权利能力行为能力。周天子居于最高统治地位,享有完全财产权,“溥天之下,莫非王土”。诸侯享有不完全的财产所有权。广大的自由民具有人身权。
二、秦朝的民事法律规范
(一)有关民事法律主体的规定。秦代民事权利主体较为广泛,“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即凡秦国境内之民,皆登记入户籍,从而取得民事主体资格。但是仍有地位层次之分。
(二)有关所有权和债权的规定。秦律所承认和保护的所有权分为国家所有权和私人所有权。国家所有权表现为以皇帝为代表的封建地主据有绝大部分自然财富和社会财富。私人所有权即个人合法拥有的不动产和动产。公元216年,颁布“使黔首自实田”令,在全国全面清查、核实、登记土地占有情况,表明封建土地所有制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正式确认。
关于债,主要有买卖契约、借贷契约、雇佣契约和租借契约几种。因为秦重农抑商,使得商品经济的发展受到了极大遏制,私人间的债务关系和纠纷比较少。
三、两汉的民事法律规范
(一)有关民事法律主体的规定。两汉时期如秦朝一样,上至皇帝、下至平民均可参与民事活动。但民事主体的民事权利不完全平等。汉代妇女可独立参与民事活动,但在继承法律关系中,男子的继承权优于女子。在民事行为能力上,“民年十五岁以上至五十六岁出赋钱”,以十五岁为成丁征税年龄,应视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二)有关所有权和债权规定。两汉时期,所有权制度较为完善。所有权的取得方式以国家赐予、买卖、孳息、继承为主。汉代土地买卖比较频繁,土地兼并也比较严重,以致“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在所有权的保护方式中,损害赔偿是最为普遍且重要的。当公私财产受到他人不法侵害造成损失时,所有权人可以向官府提讼,要求侵权人赔偿损失。
汉代债法并不发达,主要有契约行为、侵权行为和不当得利。汉称契约为“契券”,是确认债券债务关系的重要凭证。为了调整借贷关系,当时还专门制有《贷钱它物律》。债的担保也在两汉出现,形式有保证、家属担保、俸禄担保。国家对债权债务关系也采取了积极保护措施,包括债务登记制度、处理债务纠纷制度等。
(三)有关婚姻家庭的规定。汉代婚姻的目的是“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与男女双方无关,这就决定了封建婚姻的包办买卖性。婚姻关系的解除则是著名的“七出三不去”。继承关系中,身份继承涉及爵位和户主的继承,财产继承涉及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
四、隋唐的民事法律规范
(一)有关民事法律主体的规定。隋唐把人们分为士、农、工、商四大群体。实际上,又可以划分为两大阶层,一是官,一是民。民又分为良贱。贵族官僚享有参政权、经济优越权以及法律上的某些特权。触犯法律,可以通过八议、请、减、官当等程序减免罪刑。良民没有自由迁徙的权利,良民中的商人在法律上受到一定限制和歧视,如在缔结婚姻时,良贱之间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二)有关所有权和债权规定。隋唐在所有权制度上推行均田制,但只是将无主荒地分给农民或官僚,并废除了土地私有制。
而其调整债权债务关系的法律已经逐步具备系统性。唐《杂律》规定:买卖房屋、土地、奴婢、牲畜等“并立市券”。就是买卖契约,契约上要有保人的签字。国家方面还设有“市司”,对市场进行管理,禁止欺行霸市。
(三)有关婚姻家庭的规定。唐律确认了一夫一妻多妾制,严禁“有妻更娶”和“以妾为妻”。赋予了尊长主婚权,对尊长所定婚姻,卑幼必须依从。此时期也已形成婚书制度,即婚约一旦成立,具有法律效力。而离婚的形式主要有和离、休妻、义绝。财产继承沿袭两汉以来的“诸子均分”原则,又多了两个,户绝资产的继承和死商钱物的继承。
五、宋元的民事法律规范
(一)有关民事法律主体的规定。宋元民事法律主体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佃客、仆役的法律地位提高。佃客成为租佃关系的主体,有权选择土地所有者并签订租佃契约。地主与佃客之间是一种纯粹的经济关系,没有人身依附性。仆役是雇工,不再是“律比畜产”的贱民。雇佣奴婢,皆需签订契约,雇佣年限、佣金,概于契约中约定。
(二)有关所有权和债权规定。宋代土地私有制发达,土地可自由买卖。该时期还规定了土地的先占取得制度,确立了印契制度,经官加盖公章的土地买卖契约是及时土地依法取得的凭据,也是土地产权的证明。
在债法方面,宋朝的契约已经广泛地适用于买卖、租佃、借贷、雇佣、担保、承包、合伙等领域,影响最大和最完备的是土地买卖契约,土地买卖分典卖和绝卖及以典就卖。
六、明清时期的民事法律规范
(一)有关民事法律主体的规定。明代继承了宋代的户等制度,将户分为上、中、下三等。上等户在政治、经济上处于优等地位,享有下等户不可能得到的权利。人户还被划分为军、民、灶、匠、医、阴阳等诸色人户。诸色人户所从事的民事活动有所不同,所建立的民事法律关系也就有所区别。
清朝农民人身依附关系的削弱,广大农民和手工业者以及其他劳动者有了相对的自由。清代的“雇工”与“雇工人”具有不同的法律地位,雇工可以自由选择雇主,工钱以及雇佣的时间长短完全由双方议定,是一种较自由的劳动力买卖关系。
(二)有关所有权和债权规定。明律中虽无“物权”一词,但物权的实质性内容是客观存在的。在财产所有权上强调先占原则,保护先占人的所有权;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大变化:明律一改传统法律,承认拾得人对所拾得遗失物享有所有权,着重保护拾得人的利益;还规定发现埋藏物,所有权归发现者;允许土地“人人得以自买自卖”……
清朝明确了典、卖两种契约的不同,明确了典当的回赎年限。
篇3
所罗门登基,继承了父亲大卫的广阔土地版图:东北到幼发拉底河,东南至亚喀巴湾,西南延至非利士、埃及边界。所罗门王野心勃勃,他的决策判断多有智慧与谋略。他大力加强统治的国家机器,在全国划分十二个行政区,增设各种官职,以便于行政统治和收取中央赋税。所罗门还加强首都耶路撒冷的防御建设,扩展耶路撒冷城墙,并在耶路撒冷之外建立米吉多、夏琐、基色等六座设防城邑。还修建积货城、车辆库、战马场等。至今在米吉多还发掘出所罗门时代的养马场,在亚喀巴湾北端的以旬迦别(今名埃拉特)今发现有所罗门时代的金属冶炼厂的遗址。所罗门时代,以埃拉特港为基地,发展海上贸易,他的贸易船队航行于红海、地中海,远达非洲、印度等地。
所罗门另一重要功业是建造圣殿与王宫。他完成了当年他父亲大卫未能完成的建殿大业,据载建造圣殿费时七年。《列王纪上》第6章和《历代志下》第3章详细记载建殿的经过与宏大的规模。此座圣殿后世称之为“第一圣殿”。此外,所罗门又以十三年的功夫,建造华丽的王宫和其它建筑群,包括法老女儿宫、利巴嫩林宫、圆柱长廊、宝座厅等。所罗门为以上工程的建设,与腓尼基的推罗王订立施工合同,由推罗、西顿人供应建筑材料和施工人员,为此所罗门将亚设地的二十座城邑作为代价付给推罗王。
所罗门王发展和邻近国家的友好交往关系,他与埃及法老结亲并使四方邻国慕名前来拜谒、访问。如素来闻名的示巴女王(在阿拉伯半岛最南端,今也门国)也率大批官员前来访问。所罗门宫室的华美与所罗门王智慧的问答,使女王“诧异得神不守舍”并至今留下了一段段关于女王和所罗门的美丽传说。
篇4
一、人民币汇率走势的理论分析
汇率决定理论主要是购买力平价理论、国际收支理论和资产市场理论。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汇率主要是由两国货币在其本国所具有的购买力决定的,即两种货币购买力之比决定两国货币的交换比率。国际收支理论认为汇率决定于外汇的供给与需求,当一国的国际收支顺差时,外汇供大于求,因而汇率下降;当国际收支逆差时,外汇的需求大于供给,因而汇率上升;如果外汇收支相等,汇率处于均衡状态不会发生变动。资产市场理论认为各国货币的比价决定于各种外币资产的增减,各种外币资产的增减是由于投资者调整其外币资产的比例关系造成的,这种调整往往引起资金在国际间的大量流动,对汇率发生影响,而相对利率水平是资金在国际间的大量流动的原因。我们用上述理论对人民币汇率予以分析如下:
首先,从购买力平价看,自1994年以来,人民币就一直钉住美元,兑美元汇率在8.3人民币元/美元上下小幅波动。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约为9%,是美国的3倍,通货膨胀率和美国基本一致,工资和生产率增长率大大高于美国,这意味着和美元相比,人民币的购买力已大大提高,中美之间的相对购买力需要调整,尽管去年7月人民币汇率已经调整,但迄今(2006-7-26)仅升值了1.6%左右,还远没有达到均衡汇率的水平,中国社科院赵志君和亚洲开发银行研究所金森俊树的一般均衡模型表明,2000年以来按名义有效汇率计算的人民币币值低估了7%到25%,平均低估了17%.这个低估幅度与2005年7月21日对人民币做的2%的向上调整相比,显然2%的向上调整不足以消除进一步的升值预期,人民币将不可避免地要经历一个渐进的升值过程。
其次,从资产市场理论看,美国已进入一轮加息周期之中,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压力有所缓解。美国房地产市场价格上升和国际石油价格大幅上涨带来的通货膨胀,促使美联储坚定地执行稳步小幅升息的政策。今年6月29日美联储联邦基金利率上调25个基点至5.25%.这是自2004年6月以来,美联储连续第17次加息,考虑到经济增速放慢与潜在通胀压力加大两种现象并存,此轮持续了近两年的加息周期有望终结。美国升息,美元和人民币的利差加大,对短期资本流入我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有利于缓解人民币兑美元的升值压力。美元对欧元、日元等其他货币的弱势地位会有所改善,在人民币对美元交易中间价上下千分之三的幅度内浮动以及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的交易价在该货币交易中间价上下3%幅度内浮动的机制下,人民币对欧元、日元等升值的幅度可能加大。如果美元加息周期结束,那人民币升值压力会重新加大。
第三,从国际收支看,国内外汇明显供大于求,外汇储备规模过大。从出口方面看,全球经济稳步发展对我国产品的需求依然强劲,国内经济高增长推动跨国集团的产业转移进一步深化,在外商投资企业的影响下国内企业的对外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中国外贸经营权完全放开和配套政策逐步落实。虽然,去年7月21日汇率调整会消弱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优势,贸易摩擦更加频繁和贸易竞争日益激烈,国外企业针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的调查和诉讼增多,对高耗能产品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外贸出口,但总体来看,由于世界经济稳步增长(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新预测,2006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将达到4.9%)、国际市场需求旺盛,出口仍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从进口方面看,国内经济高速增长必然刺激进口需求;按照加入世贸组织承诺,关税将进一步削减,而且逐步调整到位;利用外资的快速发展和石油价格的上涨直接导致进口增加。但发达国家对高新技术设备的出口限制将继续存在,国内以抑制投资增长为主要目标的宏观调控政策将继续维持,进口增长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但增长势头不减。此外,随着中国入世承诺的逐步兑现,外商投资领域进一步扩大。虽然印度、越南等国家利用外资的发展势头良好,直接投资分流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中国直接投资流入难于实现快速增长,但伴随着国内基础设施和制度环境的不断完善,外资流入中国的趋势将依然十分强劲。当然,由于中国投资政策和外汇管制的逐步放松和配套措施开始落实,国内企业的境外投资也将会出现一定的增长,所以中国直接投资项目在较长时期内仍将保持较大顺差。在经常项目和资本金融项目“双顺差”的推动下,预计中国外汇储备仍将保持增长势头。
可见,上述三种汇率决定理论的分析表明,人民币升值压力仍然存在,人民币仍将维持升值趋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5年我国通货膨胀率为1.8%,美国的通货膨胀率为12.7%,按照购买力评价模型,我国人民币有约10%的升值空间。又根据人民银行数据,我国当前一年期央行票据利率为2.7961%(2006年7月26日),而美联储最新的基准利率为5.25%,根据资产市场理论,今年人民币约有2.5%的升值空间。因此,从汇率决定的中长期模型和短期影响模型来分析,考虑到我国在人民币升值上会吸收日元升值过快的教训,会采取台湾式的渐进升值方式(1986-1992年平均每年升6%),剔除今年以来已有的1.6%升幅,预计今年人民币还会有2%左右的升值空间,全年升值幅度在4%左右,上限为10%.
二、人民币升值的背后推动力量
由于世界三大经济主体长期的低利率政策,特别是替代“金本位”的“美元本位”的世界货币体系,创造全球过剩的流动性,推动全球资产价格上涨,也推动过剩流动性向中国流入。2004年中国外汇储备增长2100亿美元,是增长幅度最大的一年。其中350亿美元来自贸易顺差,其余1750亿美元都是资本流入。资本流入中500亿来自外国直接投资,200亿来自外债增加和海外证券投资,剩下1050亿美元可能来自各种名目的寻找投资机会的国际资本。
流动性过剩的输入不能等同于正常的由于需求引进的资本输入。最关键的是这种输入是强行的推门而入,本国被动地没有独立性地被制造流动性过剩,特别是对中国目前的过度的投资更是火上浇油。中国外汇积累的大幅增加,全球过剩的流动性的输入占到半壁江山。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 2001年,由于9.11事件和科技股泡沫破灭,为刺激美国经济复苏,美联储开始实施了长达两年多的1%低利率政策。2001年,中国资本账户开始从逆差变成顺差并持续增长,2004年达到高峰,人民币升值的国际压力也从2001年开始。这些事情与美国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步应该不是巧合。
8月8日,美联储决定暂停加息,仍将联邦基金目标利率维持在5.25%的水平。美国基准利率维持不变,极可能导致美元走弱。若人民币兑美元不能进一步大幅上升,人民币兑一篮子挂钩货币将持续走弱。这将导致贸易盈余进一步扩大以及投机性资本大量涌入,从而令货币环境更加宽松,同时亦将限制中国通过货币政策解决流动资金过剩问题的能力。
金本位时代,货币供给受到相应的制约,其多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黄金的采掘数量。而今天美元本位时代,货币过量供给成为可能。本轮美元升息前,利率降到了40多年的新低,美元供给因而过剩;而大量国家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机制,则作为杠杆进一步放大了相关国家的货币供给。以中国为例,外汇占款成为我国货币供给的主渠道。与此相对应的是,各国利率、汇率机制高度不均衡,借入低利率、弱势货币,投资高利率、强势货币表示的资产成为多数对冲基金的基本操作手法,助推了全球货币泛滥。如果各国机会均等,人民币升值压力还不是很大,当别国机会减少,而中国机会凸显时,人民币升值压力将是持续的、巨大的。
在这种情况下,加快升值是不可避免的。拒绝升值将导致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大规模的对冲是难以长期维持的,对冲将使银行体系的运转发生严重问题。看来,逐渐升值是一种可行的选择。在目前,由于中美之间仍存在3%左右的利差,在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制度下人民币具有双向浮动性,中国的资本管制也并非完全无效。因而,渐进性升值下,投机资本流入和套汇活动所造成的损失可以控制在最低限度。
中国的经济、贸易结构决定了人民币升值属于结构性问题。我国以加工贸易为主,占总的出口贸易额的一半以上。而加工贸易天然地会产生顺差。贸易的顺差又往往引致资本项目的顺差。因此,升值并不一定会减少顺差。换言之,汇率变化对于贸易的调整矫正效应在我国不会太明显。事实上,日元持续升值过程中,并没有改变其贸易顺差的基本态势。
升值并非像人们所想象的那么可怕。升值并不一定导致大量企业倒闭,相反,由于升值,高价值增值企业得到长足进步,国际竞争力得到大大提升。从根本上说,决策者须在长痛和短痛之间做出选择。
三、人民币长期升值趋势助推并演绎一轮比较大的牛市
篇5
摘 要 国家治理归根结底是对人的治理,股民作为股市中的投资主体是政府的治理对象之一。本文通过分析中国股市中的政府干预,来看政府如何借助现代治理技术、政策工具来管理股市,从而实现股民治理理性化,进而希望能对理性国家的成长有所启示。
关键词 中国股市 股民治理 理性国家
中国股市是公认的“政策市”,从其诞生的那天起就和政府的政策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股市政策是影响股市的运作、运行节奏乃至运行秩序的一个重大因素。股市政策是政府干预股市的手段之一,体现了政府对股市运行和发展方向的基本态度。政府利用股市政策对股市进行调节,其初衷是想让股市运行的更合理、更平稳,结果却加剧了股市的波动,甚至引起市场运行发生方向性的改变。
这个过程至少可以反映两点,一是政府对股市的干预行为,而是股民(投资者)对政府干预(股市政策)的反应。
一、中国股市中的政府干预
1.政府:股市中的干预主体
理论上,政府在股市中的功能主要是指导和改进市场机制,克服市场的盲目性和破坏性。而目标首先是保护投资者,要避免其因受误导、操纵或欺诈所造成的损失,其次是市场创造。在股市发育不完全,投资者不成熟的国家,政府有义务创造和维护有利的投资环境,促进股市健康发展。但实际上,由于中国股市的建立之初肩负着为国有企业解困的使命,股市是在政府强力推动下超常规发展的,这种赶超战略导致政府代替市场,对股市运行干预很多,主要表现在两点:其一,政府作为上市公司股东,具有所有者应有的利益诉求。政府作为国有产权所有者,又是上市公司的股东,对公司具有绝对控制权利,国家为了保证国有企业的利益会运用其行政资源对企业实施干预。其二,政府作为公共管理者,也是股市的管理者,对国有企业上市、股票发行等等具有完全的控制能力,许多本该由市场自己做的事情都被政府代劳。政府成为股市中的干预主体。
2.股民:中国股市中投资者
长期以来我国证券市场的投资者是以个人投资者为主。欧美成熟的证券市场以机构投资者为主导,我国的投资者群体以中小投资者为主,这些投资者缺乏理性的投资理念,主要是噪声交易者 ;机构投资者的比例依然不高,即使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也常常表现出不理性的一面。我国投资者的非理性的行为特征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过度自信”倾向、“羊群行为”倾向、“政策依赖”倾向和交易频率高。中国股市是一个在经济体制转轨事情建立与发展起来的市场,市场所以存的经济体制的不确定性决定了市场制度的不稳定性和不完善性。因此,在中国这种特殊的市场中,制度因素直接决定了投资者的行为选择。制度的调整与演进容易引起股市政策发生重大的方向性变化,引起市场运行的巨大震荡。投资者行为相对来说是被动的,投资者采取什么样的投资策略是对于其所处投资环境的理性判断的结果,是一种在金融环境中进化的产物,虽然更多地体现为一种“异化”。
3.股市政策:政府干预股市的工具
股市政策是指旨在影响股市的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或其组合,包括了变更交易制度、高层表态、调整监管力度、直接调节入市股票与资金及税收政策中对于股票市场的部分,甚或有时包括有针对性的利率调整。我国股市政策的重要特征是内生的动态不一致性:政府既有推进股市成长和股指上扬的内在要求和利益动机,也即发展的动机;又担心股市的波动给经济社会带来负面影响,即稳定的动机。因此,产生了这样的后果:由于政府的政策目标是双重的,既要稳定又要发展,那么即使一项政策出台的目标是稳定股市,而且政府也事先有将股价波动的幅度控制在小范围内的承诺。但是,当大多数股票的大多数持有者相信政府的承诺,并且对这个承诺也做出了理性的、稳定的价格预期时,那么政府的稳定目标在此看来已经是囊中之物了。此时,政府就会将目光转向另一个目标:发展。政府的具体目标就变成了加快股市发展以实现为国有企业融入更多资金。虽然长期来看发展与稳定二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然而短期内发展与稳定在一定程度上有是难以兼顾的,当政府追求发展时,不可避免地导致了股市不稳定。这种动态的股市政策的内在不一致性导致政策执行的结果是股市的剧烈波动。
4.治理:股市政策对股民的影响
对于“治理”,各国学者对作为―种理论的治理已经提出了五种主要的观点,其中一种讲道:理意味着办好事情的能力并不限于政府的权力,不限于政府发号施令或运用权威;在公共事务的管理中,还存在这其他管理方法和技术,政府有责任使用这些新的方法和技术来更好地对公共事务进行控制的引导 。
理性化治理中个人是最基本的考虑单位,政府的行为派生于个人的利益。“博弈规则是由参与的人的策略互动内生的,存在于参与人的意识中,并且是可自我实施的” 。由于政府不断出台政策影响股市并形成规律,而这种规律性逐渐被投资者掌握,股民了解到政策是影响股市的重要因素,并逐渐产生对政策的依赖,继而强化形成一种循环并强化了“政策市”特征。我国的投资者时刻处于对政策的追逐、判断、规避或者说是谋取政策套利空间的状态之中,人们的投资理念由于频繁的政策干预而完全扭曲。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在股市在频繁跌波动过程中,股民心理承受能力增加了,随着股市波动正常化,股民也开始由盲目冲动变得更加理性。一位老股民说,他从98年就开始炒股,此间也经历过涨涨跌跌,6月份的暴跌使他一下子损失了近五六万元,可以说是他炒股以来跌的最惨的一次。他分析说,当时人们普遍相信牛市,甚至认为只要入市,保赚不赔,一些新股民纷纷拿出存款来买股票,不考虑到自己的实际经济能力,在利益引诱下盲目地投资股票,而忽视了国家政策影响,包括他自己,也忽视了国家正在调整的政策,从这次以后,他开始对国家政策有所关注,因为国家政策调整很可能引起股市的大幅波动。
股民治理理性化,一方面指政府管理手段和方式的理性化,另一方面指在政府的引导下股民投资行为的理性化。“政策市”中的股民的这种理性的确是政府政策引导的结果,但是由于“政策市”本身不是中国股市非理性的产物,真正实现股民治理理性化需要政府作出更多的努力。
二、对理性国家成长的启示
1.关于理性国家
马克思认为现代国家是理性的代表,是“有到大的的个人自由地联合起来”,并且“国家的真正的‘公共教育’就在于国家的合乎理性的公共存在。通过对欧洲国家形成的历史考察和理论分析,马克斯•韦伯提出从传统国家向现代国家转型这一国家理性化过程。他对“现代国家”的定义是:“国家是在一定区域的人类的共同体,这个共同体在本区域之内――这个“区域”属于特征之一一要求(卓有成效地)自己垄断合法的有形的暴力”。同时,他提出理性国家的三重含义:一是国家在与其他政治社会力量的竞争中取得了相对自主的地位,成为能动的主体;二是国家具有了“计算能力”,把“成本一收益”作为了行为的首要原则;三是国家的制度化与程序化。
韦伯认为理性的国家有五个基本特征:一是对暴力工具的合法垄断,这成为国家有效地维护社会政治秩序、干预社会经济生活的后盾;二是理性的法律,即强调程序的法律;三是政治与行政的分工,出现了专业化的官员队伍和职业政治家,而且政治活动的组织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四是“持续不断而且有始有终”的经济政策;五是依靠合法性的统治,即依靠相信合法的章程和通过合理制订的规则的统治。要实现这五个特征,理性化的国家形成过程包括四个层次:外部关系的理性化;内部结构与组织的理性化;行为方式的理性化以及信仰体系的合理性。外部关系涉及的是国家与社会、国家与市场的关系,国家的行为要受这些关系塑造,但是国家也要保持自己相对独立的地位。国家内部结构是不断分化的,组织程度和程序性也在不断提高,韦伯尤其强调的是官僚阶层的形成和政党的作用。行为方式包括了国家为实现既定目的采取的具体措施和政策,它们深受个人判断的影响,带有更大的灵活性。信仰体系的合理性体现为对外、对内的说服和解释能力。这四个层次的理性化相互间以及每个层次合理性本身存在着内在矛盾。现代国家转型的每一个突破都是对这些矛盾的暂时性协调。
2.启示
从韦伯对理性国家的分析,结合中国股市中政府对股民的治理现状,对于理性国家的成长可以得出以下两点启示:
其一,外部关系理性化,要求明确政府在市场中的角色定位,即在治理过程中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股票市场中,政府主要是矫正市场失灵来维护市场机制运行,其基本职能定位是促进市场机制完善并弥补市场局限,政府与市场的行为边界表现为:促进上不完善的市场机制,消除市场发展阻碍;维护市场公平竞争,整治不规范活动;应对非市场因素,避免股市危机等。
其二,行为方式理性化,要求规范政府的政策行为。首先,政策制定要遵循审慎性原则,政策应具有相对稳定性,即政策实施应有利于“规范市场”的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市场的稳定和政策效率的提高,不能因为政策的原因而加剧股市的震荡,导致政策风险;政策一经确定,就应保持一段时间内的相对稳定性,从而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其次,政策制定要注重科学化和透明化,即在政策的制定上应更注重专家的意见,从而是政策的制定更加科学化,同时也要注意听取股民的声音,政府的政策应把保护投资者利益和引导投资者理易作为工作重点。最后,要注重政策调控的间接性,一是政策调控要采取市场化手段,二是政府必须严格依法实施调控行为。
总之,对政府来说,过多运用政策,会使投资者无所适从,另外也极大损伤了政府的自身的形象。通过对中国股市中政府干预行为的分析,不难看出:实现中国股市中股民治理的理性化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毕竟现今的这种“股民理性”是股民在与政府的政策博弈中“顺风而动”的表现;政府在国家治理中的仍不够理性的――角色定位不准确而过分干预。理性国家的成长是一个国家从传统国家向现代国家转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但同时也需要政府准确定位自身角色,做转型的推动者而不是阻滞者。
参考文献
[1]刘晔.理性国家的成长:中国公共权力理性化研究.重庆:重庆出版社.2005.
[2][日]青木昌彦.周黎安译.比较制度分析.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
[3]陈宇峰,彭金涛.走出非理性的股市繁荣.董事会.2007(7):38-39.
[4]樊红敏.传统中国政治结构与现代国家转型――韦伯的制度主义分析.求索.2006(1):66-67,229.
[5]王永平,孟卫东,杨秀苔.非理易行为、股价波动与中国股市.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8(10):143-146.
[6]孙昌群.中国股市政府干预的效果分析.济南金融.2003(7):36-37.
篇6
关键词:审美心理;情感体验;天人合一;音乐品位;心灵境界
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代音乐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处于“百家争鸣”境况之中的古代艺术,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下,形成了中国古代音乐发展的成熟期。以《诗经》为代表的春秋时期的音乐,引领着中国古代音乐的审美趋向,展示着决定民族艺术的民族审美心理世界。
一、民族审美心理流变的历程
在音乐领域美学所涉及的问题是音乐的价值问题。春秋时期,中国历史上出现了第一部体系完备的音乐理论著述——《乐记》;进而,乐律理论方面的“三分损益法”问世,加之孔子所编纂的歌辞集《诗经》,标志着古代音乐艺术从自发走向了自觉阶段,为此后中国的音乐发展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石和创作的物质借鉴。中国近现代学界趋向一致地认为:“中国古代最早形成自觉并真正走向成熟的艺术是音乐。”它为华夏艺术的民族化,即民族审美心理的对象化,其中包括欣赏的习惯、口味、评价的标准等勾勒了草蛇灰线。
《诗经》中,以“风”为纲目的庶民百姓音乐,流丽婉转,多繁音促节,直率地表达了下层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具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纯真美和浓郁生活气息的朴实美。以“雅”为纲目的奴隶主阶级享用的音乐,其节奏舒缓,旋律平稳,呈现出一派庄严、肃穆的氛围。其乐舞阵容浩大,乐器穿透力强劲,给人以崇高、壮丽、恬静美的感受,显示出“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平也”(《吕氏春秋》)的统治者心目中的社会现实。以“颂”为纲目的宗庙祭祀的乐舞,节奏沉郁,声调悠长,彰显了远古图腾崇拜的遗风和神秘的宗教象征美的特征。
这是中国古代音乐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既是儒化音乐的确立期,也是俗化音乐的滥觞期。
时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开始传人中国,宫廷乐舞除继承“颂”的传统外,又融入了佛教音乐的色彩,社会整体的审美趣味,则向“天人合一”的方向倾斜。以乐琴、相和声、商清乐为特色,或借景抒情,或寄情山水,或状物寓意,显示出人l生和自然的和谐美。
隋唐时期,生产力得到较大发展,社会审美心理要求音乐革新的呼声日高,音乐艺术顺应时代做出了反馈。其时,以歌舞大曲最具特色,有着一种朝气勃勃的宏阔气度和兼收并蓄的博怀。它广泛吸收了国外和异域的音乐所长,其中包括印度音乐和草原民族的马背音乐以及西域的胡声音乐,使之更加丰富多彩,富丽堂皇,“异”彩纷呈。继而,这种融合多元文化的音乐艺术,又重新传播于周边国家和地区,沿着丝绸之路远播海外,显示出大气凛然的阳刚之美和中国音乐文化与世界文化相互交融的走向。“千歌百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自居易用诗歌所描绘的大唐宫廷乐舞,显现出盛唐音乐繁荣景象之一隅。
宋元时期的音乐,融入了更多民间审美情趣,并涌现出一批自由度曲的作家。北宋统一中国之后,工农业生产逐步得到恢复,市民阶层力量壮大,适合城市人民生活需要的音乐以及新的音乐形式应运而生。艺术歌曲、说唱音乐、歌舞音乐和新的器乐纷纭出现,并涌现出一批以音乐为生的专业艺人,使音乐走向一个新的境界。元代时期,政治黑暗,人分四等,职分十级。知识分子,尤其是汉族知识分子,备受压抑,其地位序列是“八九儒十丐”。在这种严酷的环境和卑微的心理状态下,迫使广大艺术家更多地和民间接近,把满腔的悲愤倾注于音乐创作之中。这一时期的杂剧和说唱艺术在民间迅速发展,更多地表现了下层人民生活的苦难,他们的挣扎和痛苦,具有强烈的人民性和悲剧色彩。席勒说:“悲剧作品使观众情感上产生痛苦,可是在理智或者道德上,却使人产生。”
明清时期,近代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从封建的母体中逐渐显露出雏形,“两种文化”(列宁语)尖锐对立。代表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文化和代表下层人民民主愿望的新文化之间的矛盾开始激化。因此,这一时期底层阶级的大众音乐也趋向多元化和多样化,以多种风格见长的俗音乐,呈现出在继承与发展中的错落美。
二、中国古代音乐审美的内在机制
1.以“中和美”来展示内在体验的世界
美学这个词是从希腊文转化而来的,其原意是领悟,特别是凭着感觉,即察觉、感受这些内在体验的词派生出来的。因此,它的内涵涉及的是感官方面的体悟,而不是理性方面的概念。艺术家的美学观,不仅表现在他们的艺术观中,也体现在他们对社会和大自然的认识上。中国古代艺术家的美学观,主要是以伦理学和哲学的辩证统一,艺术哲学和艺术心理学相辅相成的方法去考察和研究艺术现象的。他们尤为重视人的情感,“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白居易),把人的情感看做是艺术的特质。中国古人的世界正是建立在情感体验基础上的,情感体验的世界是“天人合一”的世界,中国古代艺术就是在这样的世界中形成与发展的。所以,古代艺术作品是理智与情感、感性与理性相统一的存在方式,艺术的、社会的理性内容,凝结于审美心理形式之中。
我国古人崇尚美与真、美与善的统一,认为美可以辨别事物的真伪,可以提高道德的修养,怡情养性。他们提倡:“情须合理,声须有度,欲须有节。”儒家倡导恬静淡雅的“中和”之美。何为中和?不偏不倚谓之中,不奇不正谓之和。道家宣扬“法天贵真”的自然美,在师法大自然中寻求人与世界和谐共处的真谛。于是,“和为贵”、“天人合一”,不仅成为中华民族性格之特征,心理之追求,也成为艺术家审美之理想。于是,在音乐上就产生了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平沙落雁》,赞美祖国山河壮丽的《夕阳箫鼓》,讴歌大自然万物复苏的《阳春白雪》,以及追求内在和谐和外在自由的《酒狂》等等。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李泽厚称中国文化是“乐感文化”,是审美型的文化。即音乐感受、情感体验是中华文化的原创力,这就和西方源自犹太教——基督教的“罪感文化”划开了界线。西方世界重理性,重思维,强调的是艺术对现实的再现及其认识作用。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古希腊艺术强调的是人和命运(自然)的抗争。人尽管有着健全的理智,强健的体魄,超人的气度,但最终还是被大自然所征服。他们称这种宿命为“命运”,古希腊悲剧于是被称做“命运悲剧”,并产生了三大悲剧家以及弗洛伊德称之为“里程碑式”的悲剧《俄狄浦斯王》,这种审美情趣遂成为整个西方文化的基调。直到近代西方交响乐中,仍在出现人和命运抗争的作品,但这种观念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18世纪以来,受东方文化的影响,尤其是老庄文化的影响,以法国为中心掀起了学习中国古代文化的热潮。伏尔泰改编了中国戏剧《赵氏孤儿);卢梭大声疾呼“返回自然”,“做自然人”;拜伦创作了一系列“东方叙事诗”;别林斯基说,“美是道德的亲姊妹”;高尔基说,“美是未来的伦理学”……一个中国文化世界化,世界文化中国化的新的文艺复兴运动正在酝酿之中,其本质是追求“道法自然”的“中和之美”。
2.以独特的音色美作为音乐品味的价值尺度
一部优秀的的音乐作品,就内容而言,是人化的自然美;就形式而言,则是它的音色美。前者可以通过各种艺术手段加以实现,如绘画、雕塑等,而后者只能通过音乐来完成。因此,音色美就成了区别其他艺术、衡量音乐作品的最重要价值尺度。音色即音品,它是指一件乐器或一个演唱者的嗓子所固有声音的独特色彩、品位。任何一个旋律、和弦,都是在特定声音中被听众所感知的。优美的音乐,给人以如醉如痴的陶冶和精神美的享受。衡量一个艺术作品审美价值的标准,是在审美经验中所引发出来的乐趣。在现代音乐中,我们常常会沉浸于小提琴那银铃般的声响,痴迷于戏剧男高音金属般的震颤,颠狂于钢琴那雄浑的共鸣,陶醉于女高音高亢的歌喉……这是因为某种音色只能属于某种特定的音乐,特定的音色可以强化特定音乐形式以及音乐所表现的内涵,因而音色具有特定的感彩,塑造特定的音乐形象。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曾经写道:“为了了解艺术作品,需要崇高的爱,并理解和声、旋律、节奏、声部进行、音色和细微色彩的作用”,要把它所有的方面作为艺术整体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其不可分割的统一中,加以感知。
我国的民族乐器,按其制作的质地,可分为金、石、丝、竹、革、木、匏、土等所谓“八音”,以此造就不同音质的民族乐器。我们有幸感受到笛子音色的甜美,洞箫音色的纯厚,二胡音色的细腻,柳琴音色的温润加之演奏者娴熟的技巧,以及作品美不胜收的品格,使各类乐器的音色美展现得淋漓尽致,浑然一体。独特的音色美,正是华夏民族之音乐区别于西洋音乐的重要分水岭。
1978年,在湖北出土的曾侯乙编钟,以精湛的铸造技艺,超凡的音乐性能,磅礴的气势,震惊了全世界。一组64枚编钟,虽已埋藏2400余年,依然音色优美,音域宽广,变化音完备。每枚编钟能发出相隔三度的两个音,整套编钟跨越五个半八度的音域,等于一架C大调钢琴,被国际音乐界誉为“世界第奇迹”。更可贵的是,其内容丰富的乐律铭文,以及细微的音色变化和钟鼓齐鸣的合奏形式,开启了20世纪音乐中重音色、重节奏的原则。在日的盛况演出中,谭盾先生创作的大型交响曲《1997·天·地·人》,由编钟、大提琴、交响乐队和童声合唱队共同完成。这部史诗性的作品,以独特的音乐方式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行使在香港的。音色卓绝、气势恢宏的编钟,已成为华夏民族音乐领域的象征。
3.以宁静致远的空灵美作为心灵追求的最高境界
先秦思想家认为,音乐的产生是“人心感于物而动”,现代行为心理学派认为,一切心理现象都是“反射”。如果把音乐视为一种心理现象,那么音乐作品就是对外界事物刺激的“反射”,即“感于物而动”,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艺术学的审美经验。审美经验是由一种主观——客观情境中,对内在价值标准的认识所构成的。在这种情境中,审美经验所感觉到的特性是由该对象所决定。审美对象是任何能看到或设想出来的东西,不论它是具体的还是抽象的。因此,一个审美对象可能是一种感觉形式,一种概念形式,或是二者的结合。
篇7
关键词:剪纸;剪纸史;剪纸的发展
我国民间剪纸艺术有它自身的形成和发展道路。其历史悠久,分布地域广阔,有着不同的人文特点和历史的烙印,任何事物的产生、发展和创新都与他自身的特点和社会文化背景以及它的适应能力是分不开的。因此剪纸艺术的产生和发展是根植于人民生活的。剪纸艺术的历史,即真正意义上的剪纸,应该从纸的出现开始。当然,在此之前人们运用薄片材料,通过镂空雕刻的技法制成工艺品,却早在未出现纸时就已流行,即以雕、镂、剔、刻、剪的技法在金箔、皮革、绢帛、甚至在树叶上剪刻纹样。我国最早的剪纸制作品发现,是1967年我国考古学家在新疆吐鲁番盆地的高昌遗址附近的阿斯塔那古北朝墓群中,发现的两张团花剪纸,它们采用的是麻料纸,都是折叠型祭祀剪纸,它们的发现为我国的剪纸形成提供了实物佐证。
是啊,早在远古时代,我国人民就开始了在自然界中发现美的活动,他们懂得利用多种物质材料制作各种装饰品来美化自己,在制作过程中发现了镂空和透雕的美。商周青铜器上的装饰花纹,造型已同剪纸十分相似。夏商时期,人类就已经发现和运用了以影像做为形象表记的艺术手法,并继而创造了在各种材料上镂刻、镂空的艺术。从考古发现的资料来看,在商代,已有用黄金和白银捶打成薄片的装饰品。
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剑柄端,又有用雕玉或松绿石等各种加工办法做成的过去称为"巴文"剪纸图案装饰的。这足以说明在审美和制作上,已经具备了剪纸产生的条件。
西汉时期,汉武帝的宠妃李夫人死后,方士李少翁为了安慰汉武帝,便用麻纸剪出了李夫人的影像。晚上在一顶方帐中点起灯烛,映出了防如其人的影子,汉武帝居另一顶帐中遥遥看去,烛影中一美女子如李夫人之貌,却不能近看,为此作诗曰:"是耶非耶,立而望之,翩何姗姗来迟。"在历史上,皮影是与剪纸更为接近的艺术,除使用材料不同外,其雕凿方法及产生的艺术效果均与剪纸大同小异。
唐代剪纸已处于大发展时期,杜甫诗中有“暖水濯我足,剪纸招我魂”的句子,以剪纸招魂的风俗当时就已流传民间。现藏于大英博物馆的唐代剪纸均可看出当时剪纸水平已极高,画面构图完整,表达一种天上人间的理想境界。唐代是封建社会的盛世,装饰艺术高度成熟,即后人称谓的汉唐风采,这种艺术风格影响着剪纸艺术的发展。敦煌莫高窟北区石窑和藏经洞都出土了唐朝五代的剪纸。如《菩萨立像》是水墨画镂空剪纸,它们均是唐朝和五代时期实物是剪纸与绘画相结合的纹样,这种剪纸与绘画融为一体的纹样,可能是绘制洞内壁画、雕刻石像和雕塑泥像的第一设计稿,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宋代关于剪纸的记载就很多了。宋代造纸业成熟,纸品名目繁多,为剪纸的普及提供了条件。如贴在窗上的"窗花"。或用于灯彩,茶盏的装饰。宋代民间剪纸的运用范围逐渐扩大,江西吉州窑将剪纸作为陶瓷的花样,通过上釉,烧制使陶瓷更加精美。
明清时期剪纸走向成熟,并达到鼎盛时期。民间剪纸的运用范围更为广泛,举凡民间灯彩上的花饰,扇面上的纹饰,以及刺绣的纹样等等,无一不是利用剪纸作为装饰或再加工的。
由于剪纸是通过重剪、画剪描绘自己熟悉而热爱的自然景物,鱼、虫、鸟、兽、花等。同时他是人们期盼丰衣足食,风调雨顺的愿望的载体,所以创作出来了许多吉祥图,如“喜上眉梢”“早生贵子”等等祝福与喜庆成为民间剪纸永恒的主题,以至到现代,中国城市、农村办喜事仍讲究自剪“双喜”“龙凤”等红色喜花贴在洞房门、墙或镜面上,以表示幸福、和睦之意。
现代剪纸艺术的发展,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表现技法形式上的突破,剪纸已从传统单色发展为套色、填色、染色、点彩等多种色的表现形式,有采用拼叠等粘接的、有吸收西方现代艺术夸张变形的表现手法。现代剪纸艺术有更丰富生动的表现力和更大的魅力。它以夸张而富有美感的造型和想象力丰富感彩,来完成艺术表现力,洋溢着浓厚的诗情画意,表达出朝气蓬勃的新时代精神。剪纸历史源远流长。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国人的鉴赏水准和收藏意识被传统的审美观念所局限,民间剪纸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并没有完全被承认,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国人的审美鉴赏收藏和投资意识的不断提高,相信它的综合价值,特别是市场价值必然会得到充分的体现。
篇8
美国美食家远洋求技
作为中国的骨酥鱼祖、技术源头,圣旨骨酥鱼这一千年绝技自2005年面向大众推广以来,凭借大品牌、金品质和独一无二的后续服务,着实让一波又一波的学员大赚特赚。同时圣旨骨酥鱼也征服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美食名家。在继澳大利亚、韩国、日本、俄罗斯、澳门、香港等学员之后,2010年3月24日,美国美食家J.MrLi先生,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拜师在圣旨骨酥鱼门下。小小的一条鱼,竟能让美国人跨洋过海来学技,圣旨骨酥鱼无愧为“骨酥鱼祖”,更无愧是民族的骄傲。
谈到在中国的学习,J.MrLi先生说“很愉快”,“中国人很善良、很友好”,“圣旨骨酥鱼让我看到了中华美食的博大精深。”当谈到为什么不远万里前来,选择圣旨骨酥鱼学习时,J.MrLi先生的态度既客观又严肃。
J.MrLi先生说,选择圣旨骨酥鱼,首先因为它是骨酥鱼祖、正宗源头,鱼做得绝、做得好。学这样的技术是师出有名,走到那里都是自豪的,别说那些仿冒的“二手”技术是骗人的,就是能做出和圣旨骨酥鱼一样的鱼,在美国也是遭人耻笑的,公众会把他看作“小偷”,在人前走路都要低头的,我相信中国也应该是这样。
其次是圣旨品牌蕴含了丰富的中国历史文化,圣旨在美国就相当于“国家令”,没有真功夫是不会有这样的待遇的,圣旨骨酥鱼不仅在中国延续了上千年,现在又被政府批准为正式品牌,一般的鱼是做不到这种程度的。
最后,因为圣旨骨酥鱼是“中国消费者首选放心食品”,是纯手工、全天然制作,是绿色安全食品。我相信这一点在中国也同等重要,毕竟骨酥鱼在异地属于新鲜事物,如果大家不能信任不敢吃,赚钱是很渺茫的。
听完J.MrLi先生的叙述,既让人们对圣旨骨酥鱼的品质倍感骄傲,同时又为那些传授“二手”技术的仿冒者感到羞愧。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圣旨骨酥鱼之所以能做得绝、做得好,是十几代人代代相传、一点点积累才形成的,这不是传授“二手”技术的仿冒者,像模仿圣旨骨酥鱼的广告一样能一夜速成的。
精益求精绝非防冒能及
综合实力成就绝世美味
圣旨骨酥鱼做鱼用的专用砂锅,是由几千年历史,中国北方最大的磁州窑生产,并且添加了稀有珍贵的岩石风化土,能使风味更加独特,做出的鱼格外好吃。
圣旨骨酥鱼的“料窨”工艺,是以专用砂锅为“窨”器,以“祖传秘制核心料”为“料”。在温度的作用下,才能达到“料窨”的目的。才能使做出的鱼:无腥味、无异味,大鱼、小鱼都可做,热吃凉吃皆宜。达到骨、刺、肉味道统一,从头吃到尾,口味都一致,鱼鳞、鱼鳍都美味,连从来都不吃鱼的顾客,吃了圣旨骨酥鱼都说好。如果磁州窑专用砂锅、“料窨”工艺和“秘制核心料”,三者缺一,就做不成正宗地道的骨酥鱼。
圣旨骨酥鱼的“秘制核心料包”,精选药食同源植物和骨酥鱼专用香料组成,不仅能让顾客吃第一口就能感觉和曾经吃过的任何鱼都不一样,而且常吃能形成味觉依赖,所以做圣旨骨酥鱼,既能赚快钱,又能时间越长赚得越稳。别看“秘制核心料包”效果奇特,但制作一斤鱼“核心料”成本才6分钱,一个学员一年仅需千元左右的“核心料”,纯利润即可在10万以上。“核心料包”只在内部配送,这就决定了“二手”技术无论如何包装,做出的鱼都会像假币一样,永远无法突破“真”,无法走向市场。
学圣旨骨酥鱼技术,品质有保证,赚钱才有基础,所以学技术不光要看投入多少学费,关键要看能产出多少利润。拜真师,学真技,才能真赚钱。
大品牌成就高利润
金品质保障投资无忧
云南大理学员苏建设说:全国吃遍,圣旨骨酥鱼最好吃。但“骨酥味绝,吃了还想吃”,只是赚钱的基础,真正要赚到钱,消费者能放心购买和巨大的品牌号召力,一个都不能少。因为骨酥鱼在云南本地属新鲜事物,外在好好的一条鱼,里边却骨酥刺烂了,一般人都担心有什么化学药水,是不敢吃的。我的骨酥鱼刚在大理上市时,也有很多顾客有顾虑,但一提“圣旨”,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知道,几千年的皇家文化熏陶,更是让“圣旨品牌”家喻户晓,影响力巨大,充满王者之气,特别有可信度。“既然这鱼能叫圣旨骨酥鱼,现在又被国家批准,一定错不了”,我不止一次听消费者这样说。很多人从一开始试着买,到被口味吸引,再到最后每天吃点圣旨骨酥鱼成为习惯,“圣旨”这个品牌真是帮了大忙,现在回头看,就是换同样的鱼,如果没有圣旨这个品牌,也很难挣到钱。另外,圣旨骨酥鱼先后获得“最佳诚信企业”、“全国消费者首选放心食品”、“全国食品行业质量放心企业”等数十个荣誉和大奖,进一步增加了消费者的信赖度。尤其是圣旨骨酥鱼荣获的“全国消费者首选放心食品”荣誉,往那儿一放,比我们自己说一百个放心都管用。一旦消费者放了心,口味又不错,赚钱真的像捡钱了。
“一条鱼能和圣旨有关,你说这条鱼有多厉害?你说这条鱼到哪儿大家不争相品尝?选项目,就是在选品牌,我的眼光决定了我现在的财富!”最后,苏先生自信地说。
大品牌蕴含大实力
圣旨骨酥鱼的服务心贴心
浙江学员赵千瑞说:圣旨骨酥鱼作为骨酥鱼祖,其霸主地位不仅体现在做鱼技术上,方方面面都能让学员感受到大品牌蕴含的大实力。做鱼赚了钱,想有大发展,总部有“骨酥鱼真空包装机”资助学员,办个家庭工厂绰绰有余。另外,传授“二手山寨”技术的仿冒者更没有做鱼特别好吃的“核心料包”,凭这一点,无论我们赚多少钱别人只有眼红的份儿。在服务上,圣旨骨酥鱼除了接待部、培训部,还有售后服务部、物流部,向总部要点什么,比如真空袋、超市卖鱼专用盒等,特别的方便快捷。“一分价钱一分货”,说实话,3800元学圣旨骨酥鱼,就是值。
提到圣旨骨酥鱼,海南学员魏继坤更是充满了深情,他说,我以前选的项目多了,真正挣到钱的没有。学圣旨骨酥鱼,技术绝对不用说,后续服务也是我经历过最好的,虽然远在天涯海角,但三年多我始终觉得总部和我像一家人似的,没有距离感。我一个穷渔民,现在每天赚这么多钱,是圣旨骨酥鱼让我从穷变富,让我活得有了面子、有了尊严,发自内心的感谢圣旨骨酥鱼的老师们。”
相关链接:
为庆贺圣旨骨酥鱼总部迁至省会石家庄,在保持原学费3800元一分不涨的前提下,近期学员除免费送磁州窑专用砂锅、启动市场的秘制核心料包、宣传海报、放心铜牌、国家批准的圣旨品牌授权书及鱼晶冻、日本腌鱼、韩国卤鱼、300道特色鱼菜VCD等技术,一律再赠“圣旨骨酥鱼真空包装机”一台!
中国圣旨骨酥鱼唯一授权培训总部
地址:石家庄市自由港大厦晨座8层B区(胜利大街与和平路交会处)
电话/传真:0311-89183183
89183187
手机:13930104699
网站:省略 (骨酥鱼祖)
网站:省略 (骨酥鱼祖)
篇9
关键词健康检查疾病农民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0.133
资料与方法
2008年6月20日~2009年12月我院根据浙江省卫生厅的要求,对全镇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进行了免费健康体检。
参加2008年度谷来镇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进行免费体检,共8517人,其中男3773人,女4774人,男:女=1:1.26,年龄18~102岁。
方法和内容:询问病史,物理体检(内、外科),心电图、B超(肝、胆),血脂, 血糖,乙肝表面抗原,GPT等。
结果
一般情况:全镇共有参加新型合作医疗人员20 329人,共有8517名成人参加体检,占应检者的41.90%。所作项目未检出任何阳性结果者4127人,占体检总人数的48.46%;检出各种阳性结果者4390人,占体检总人数的51.54%。
单病种检出情况:因体检设计中为政府支付的免费体检,体检工作主要由乡镇卫生院承担,故体检项目以查常见病、慢性病为主,而非全面的全身体检。本次检出常见病、多发病较为集中,疾病检出率前七位依次为:高血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胆囊炎胆石症、糖尿病、高脂血症、良性肿瘤、GPT升高。
检出的前七位疾病与性别、年龄的关系,见表1。
讨论
高血压已居各慢性病的首位,发病率40~49岁13.73%、50~59岁24.46%、60岁以上超过了30%。糖尿病的总发病率也已达到4.18%。这是目前对人类健康危害最大的慢性病,已波及到农村,需有针对性加强对农村卫技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干预、诊断和治疗这些慢性病的能力。
根据我国疾病谱的变化,国家疾病预防控制策略的重心,已经开始转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上来。但是,要取得良好的疾病预防和控制效果,必须是政府部门、医疗单位和个人共同参与的三级预防。其中,政府的角色更重要,采取的措施更有力。因此,我们建议政府采取强有力的行政措施:①加强疾病预防与控制;②倡导新的幸福观、财富观;③倡导新的生活方式;④改变健康饮食理念;⑤倡导新的交际应酬方式;⑥保障2年一度的体检,建立完整的、连续的个人健康档案,建立良好的个人与医疗专家的信息互动,及早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⑦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也应转变观念,改变服务模式:实现由“病人为中心”向以“健康人为中心”的转变,从有病治病向无病防病的转变,从单纯的健康体检向全面的健康管理的转变。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医疗机构应将农民的健康当成一种资源、一种财富来管理,避免人力资源的过早流失,以保障社会生产力的健康和活力。
参考文献
1张晓梅,于幕真,王丽君,等.门诊健康体检管理初探.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2,(11):99.
篇10
1、长鼓舞是瑶族的传统舞。
2、长鼓舞是中国瑶族民间舞蹈。流行于广东、广西、湖南等省瑶族聚居地区,多在瑶族传统节日、庆祝丰收、乔迁或是婚礼喜庆的日子表演。
3、瑶族长鼓舞的历史悠久,在瑶族传统的祭盘王仪典中和在一些驱鬼逐邪、治病占卜的巫术活动中常跳此舞。瑶族长鼓舞已经成为群众性文娱活动。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