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伦的歌范文

时间:2023-04-11 11:02: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周杰伦的歌,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还记得周杰伦刚出道时的那首歌《我的地盘》、《双节棍》,可以说风靡了整个中国。在那时候,每个年轻人嘴里几乎都哼着他的歌,如果不会几句,那他们就会被加入“老土”的行列,成为“落伍一组”。是的,在那时,周杰伦的歌是时尚的象征。孩子们是“新潮”了,可家长们却不由得多了太多的担心——就周杰伦的歌,“吼吼哈嘿”谁受得了啊。再说了,孩子们毕竟小,追星的心里是不会控制的。总而言之一句话:别让这个什么什么周杰伦教坏了他们的孩子。每次周杰伦要出新专辑的时候,家长们脑子里一定掠过这样一丝感觉:这个所谓的歌手又会出什么“幺蛾子”。在许多中年人看来,周杰伦就像是秋天的蚂蚱——扑腾不了多久了。

可是谁又会知道,周杰伦却在他的第6张个人专辑里深情的为母亲献上了一首《听妈妈的话》。歌词真的让我们为之一振,被家长看做是坏孩子的周杰伦,竟然,竟然……那些厌恶流行歌手的家长们也渐渐的接受了这位已经长大的周杰伦,他们也不得不承认——周杰伦长大了!

我希望各位能好好品味这首歌的歌词:

小朋友你是否有很多顽抗

为什么别人在那看漫画

我却在学画画

对这钢琴说话别人在玩游戏

我却在躲在家背abc

我说我要一架大大的飞机

我却得到一只旧旧螺旋机

为什么要听妈妈的话

长大后你就会开始懂得这段话

长大后我开始明白

为什么我跑得比别人快

飞得比别人高

将来大家看的都是我画的漫画

大家唱的都是我写的歌

妈妈的心她不让你看见

温暖的事都在她心里面

有空就得多摸摸她的手

把手牵着一起梦游

听妈妈的话别让她受伤

想快快长大才能保护她

美丽的白发幸福中发芽

天使的魔法温暖中慈祥

在你的未来音乐是你的王牌

那王牌谈的恋爱

而我不想把你教坏

还是听妈妈的话吧

晚年再恋爱吧

我知道你未来的路

干嘛比我更清楚

你因为太多学习的同学在这块写东写西

但我建议最好听妈妈我会用功读书

用功读书怎么会从我嘴巴说出

不想你输所以要叫你用功读书

妈妈挑给你的毛病你要好好的收着

因为不知道是我要告诉她我还留着

对了我会遇到我(周润发?)

所以你对跟同学炫耀赌神未来是你爸爸

我找不到你写的情书

你喜欢的要承认因为我会了解你会在操场上牵她

你会开始喜欢唱流行歌

因为张学友开始准备唱吻别

听妈妈的话别让她受伤

想快快长大才能保护她

美丽的白发幸福总发芽

天使的魔法温暖中慈祥

听妈妈的话别让她受伤

想快快长大才能保护她

长大后我开始明白为什么我

跑得比别人快飞得比别人高

将来大家看的都是我画的漫画

大家唱的都是我写的歌

妈妈的心她不让你看见

温暖的事都在她心里面

有空就得多摸摸她的手

把手牵着一起梦游

听妈妈的话别让她受伤

想快快长大才能保护她

美丽的白发幸福中发芽

天使的魔法温暖中慈祥

我静静听着周杰伦的歌,写着这篇文章。我细细的品着周杰伦的歌词,一曲又一曲。我感到了周杰伦的成熟。周杰伦在变,他在成熟,“粉丝们”,是不是也该改变了?

“我送你离开 千里之外 你无声黑白

沉默年代 或许不该 太遥远的相爱

篇2

《蜗牛》的歌词,不是“酒暖回忆思念瘦”,而是“重重的壳裹着轻轻的仰望”,三观光明正大,足以匹配“励志”之名,犹如儿童版的心灵鸡汤。虽然鸡汤喝多了不好,却好过被灌狼奶。

批评者反对《蜗牛》进入语文教材,常用的理由,不外乎“流行歌曲”、“追星”等。流行歌曲被教材垂青,不止《蜗牛》一首;何况流行本身,并非原罪,但见“流行”,不问究竟,便羞与为伍,不啻是狭隘的表现。

对“追星”的恐惧,却从侧面折射了对《蜗牛》的拒斥,根源在什么。不妨设问,如果《蜗牛》不是周杰伦的歌,而是李双江、宋祖英的歌,抑或郭沫若、汪国真的诗,还会引来这么多人的批评么?

所以我以为,问题不是出在《蜗牛》身上,而是出在周杰伦身上。在此,周杰伦被视为一个文化符号,他所代表的流行与娱乐,在批评者眼中,正如洪水猛兽。换言之,不论收入语文教材的《蜗牛》,还是《爱在西元前》(曾收入台湾地区小学教材),或者《青花瓷》、《东风破》等,只要是周杰伦的作品,必将激起汹汹争议。

就我所见,近二十年来,语文教材修订屡起波澜,谁起谁落,谁进谁出,舆论的目光往往首先聚焦于人,其次才是作品。譬如这样的新闻标题:走了周树人,来了周杰伦。鲁迅、周杰伦,还有金庸,应是此中最受争议的三人。他们的共同之处,即都易于被符号化,被迫代表批判,代表娱乐,代表武侠。

我翻过侄子康蛀牙的小学语文课本,比起我们当年,已经大为改观,尽管狼奶依然在书中肆意流淌。相形之下,怎么教,也许比课本的内容之争更重要。从这一点上讲,我能认同一位批评者的意见,在其看来,将《蜗牛》选进教材,只会毁了这首歌:“阅读题:请给这首歌分层,概括每一层的内容,包含什么思想感情,体现作者的什么观点……”

篇3

在一个人们越来越不愿意动脑子的年代,翻拍也许是最保险的“冒险”了。至少在电影界,不仅中国如此,好莱坞也未免俗。眼下热映的《青蜂侠》就是很好的例子。影片改编自上世纪60年代名噪一时的美国同名电视剧。时隔半个世纪,当年叱咤风云的男二号――功夫巨星李小龙,换成了如今的当红小生周杰伦,也正是因为周杰伦的加入,令这部影片在华语市场受到广泛关注。

故事再老套不过――一个报业大亨的败家儿子(塞斯・罗根饰),在父亲去世后与助手凯托(周杰伦饰)乔装夜行对抗恶势力。乍一听,会以为是一部充满英雄主义的侠盗影片,但看完全片才发现与罗宾汉、蝙蝠侠等传统的英雄主义影片有着本质区别。富家公子“青蜂侠”最初不过是为了对抗已故的父亲,挑战权威,才与助手凯托一起开始了一系列刺激的打斗追逐游戏。以此作为故事的由头多多少少削弱了青蜂侠英雄主义的光环,令整部影片充满了滑稽的味道。

故事前半段大肆展现的是助手凯托陪着这个不学无术的“小丑”做着无聊的警察抓小偷游戏。而影片的中段和结尾都没有为这个“英雄角色”来个合理的正名。“青蜂侠”在寻找刺激的过程中满足着自我的征服欲,却意外地发现了父亲的真正死因,而后参与到对抗恶势力的斗争中。这个过程中关键的证物――录下犯罪证据的寿司录音笔到最后也没有给出一个完整的交代。恶人虽然以死告终,但恶行却没有昭示天下,仅仅满足了剧中人物的一己之私,这与罗宾汉的劫富济贫和蝙蝠侠拯救世界的做法截然不同。

似乎将英雄主义注入一部以动作和搞笑为目的商业影片来说,有些期望过高。然而抛开影片的浅显主题,以及经不起推敲的人物和剧情不说,单纯从这两大商业元素出发,影片也只能算是功过参半。大量的飞车枪战戏制作炫目,而真正的笑料却乏善可陈。周杰伦在影片中名义上是配角,实际上无论是戏份还是重要性,都要略胜主角塞斯・罗根一筹。他充分发挥了自己在动作上的特长:飞檐走壁、炫酷漂移、改装“黑美人”汽车,无一不令人惊叹,还有那些惊天动地的爆破,甚至连饶舌音乐、冲咖啡,都有摆酷之嫌。整部影片仿佛周杰伦的个人秀,只要涉及动作场面,无论是行侠仗义,还是惩奸除恶,周杰伦饰演的凯托都表现得出神入化,如入无人之地。塞斯・罗根似乎变成了一个晃眼的大配角,无勇无谋,又不能打。受角色所限,在搞笑方面他的喜剧天分也没能发挥出来,风头明显被周杰伦盖过。影片中的搞笑部分多半爆冷,尤其是这对搭档之间的对话,颇有“兄弟情”倾向,让人浮想联翩。

对于周杰伦个人来说,这是他近几年相对较好的一部影片。从《大灌篮》到《刺陵》,周杰伦出演的影片没少挨观众的板砖,而这次《青蜂侠》中,虽然他仍旧说着一口吐字不清的台词,表演也还是面无表情,但是因为角色的“全能”和情节的相对完整,观众还是会有天然的好感。

篇4

听到了周杰伦的歌,灵机一动,想写一写周杰伦!

说起周杰伦,我就有说不尽的话,因为我爱周杰伦,爱到发狂了!!!!! 当今社会,周杰伦应该是最红的了吧.我是一个超级追星族,追的就是周杰伦,不知道为什么,一听到周杰伦的歌,我的热情比谁都高.听到他的歌,我就有一种亲切感由然而生.现在周杰伦已经成为了我的动力.周杰伦告诉我学习要象"斗牛";上课时要"安静";要常常想想你的"外婆";做人要做个像"将军"的人;要时刻表现出你的"黑色幽默".

平时,家里爸爸最大,我和妈妈什么都要听他的,但是,只要是关于周杰伦的事,都是由我来做主.哎!我每天听周杰伦的歌,妈妈受了我的熏陶,也喜欢上了周杰伦,可是妈妈还没疯狂到我这种程度.

篇5

一个有效的媒介品牌定位需要经历五个步骤,即建立一个有效的参照系、充分利用相似点与差异点、选择具体的品牌定位方式、形成有效的品牌定位识别、建立媒介品牌的个性。

第一步:建立一个有效的参照系

为什么参照系意义如此重大?因为选择合适又有效的参照系决定了受众将会对媒介品牌产生哪些联想,而这些联想就构成了媒介品牌的相似点和差异点。在某些情况下,参照系是同一类媒介产品中的其他品牌。如各地卫视之间,不同类别的频道之间,它们虽然不属于一种类别,具有不同的节目形态与定位,但是因为同属于媒介产品,瓜分整体的媒介受众,因此有时候也把它们列在同一个参照系进行分析。

影响媒介品牌参照系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其在生命周期中所处的阶段。在初创期,一般会把其他同类竞争媒介产品作为参照系,以使受众在最短的时间里迅速了解新媒介品牌并帮助他们理解这一媒介品牌存在的目的。到了成长期,常把其他做得非常出色的少数几家对手作为参照系,以了解受众群体的接触特征及其新变化,分析参照群体的受众结构,以便确定自己的品牌定位是否需要修正或者坚持。 进入媒介品牌的成熟期,因为过高的发行量、收听率、收视率或过高的广告收入,在增长机会减少的情况下,威胁也成倍增长,吸引了很多其他类别的媒介供应商垂涎而至。此时,参照系的转变就势在必行了,也许会转变到该品牌类别之外。对品牌的定位也应当有所调整,以巩固那些忠诚的受众群。当然,到了生命周期的衰退期,媒介品牌的任务在于有效地再生或撤退。

第二步:充分利用相似点与差异点

如果想要受众认为媒介品牌在这个参照系内是值得信赖的,媒介品牌应该具有一些相似点。从某种程度上来看,相似点对媒介来说与差异点同样重要。如果一个纪录片频道不能提供优质的、大量的、原创的纪录片节目,受众就不会把它当作真正的纪录片频道。只有具备了基本的相似点,媒介品牌才能以一种共性的状态在受众脑海里留下印象。

在具备相似点的同时寻找差异点是媒介品牌必须完成的重大任务。差异点具有强大的效力,它能够把媒介品牌与同一个参照系里的其他媒介品牌区别开来,引起受众鲜明的、强烈的、独特的与良好的联想。媒介品牌定位必须建立这种强有效的差异点并形成品牌优势。最近几年,差异性这个词被无数次地重复着。差异性是有作用的,但它不可能是全部,关键是要营造“差异优势(DifferenceAdvantage)”。比如我们每个人的脸,即使是很相像的孪生兄弟,也存在差异性。差异性本身无关优劣,也不构成任何真正的品牌。而差异性一旦转变成优势,作为品牌的巨大杀伤力就诞生了。如同麦当娜的姿色和容貌可以找到很多替代品,但是她一旦成为一个“差异优势”,那么,任何模仿便分文不值。媒介机构应该在调研的基础上,不断了解受众变化着的需求特点,寻求差异优势。创建成功媒介品牌的内涵就是一个媒介品牌获得了可持续的差异优势,它体现了真正的价值。这种“差异优势”相对于其竞争者的品牌来说,能使受众产生更喜欢的理由、偏爱或态度。在受众眼里,如果某个媒介品牌拥有某种个性和价值,就意味着它也失去了其他的个性和价值。由此,从整体研究、全盘考虑,才能避免参照系、相似点和差异点这三者的相互矛盾,避免这三者与品牌核心价值的相互矛盾是媒介品牌定位成功的关键之一。

第三步:选择具体的品牌定位方式

具体的品牌定位方式应从形式、目标受众、感情、观念与文化等角度进行考虑。1.形式方面:媒介品牌表现的形式、状态是定位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内在特性雷同的今天,形式本身也许会成为一种优势(虽然不长久)。2.目标受众方面:弄清自己的目标受众实际上是定位目标的形象化,使这一品牌可以清晰地让受众认知。媒介不需要被目标受众之外的受众改变主意,也没有为顾及周全而模糊品牌定位。3.情感方面:作为一种定位方式和诉求渠道,“情感价值”被许多媒介品牌作为定位及诉求的重要支点。按心理学的观点,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体需要而产生的态度和体验。当客观事物符合需要时,主体就会产生肯定的态度,产生满意、愉悦、爱慕等积极的体验;相反,不符合需要时,就会产生否定的态度及不满意、厌恶、憎恨等消极的体验。USP(Unique Selling Proposition,独特的销售主张)技巧常被使用。4.观念方面:“接触观念”成为受众消费媒介产品的一种模式和倾向。许多媒介品牌要带给受众的就是一种观念。5.文化方面:将文化内涵融入媒介品牌,形成文化上的品牌差异,不仅可以提高品牌韵味与内涵,还可以使媒介品牌形象独具魅力。

第四步:形成有效的品牌定位识别

品牌定位识别是建立在美国学者里斯与特劳特的定位论基础之上的一个分支理论。媒介品牌定位识别的意义在于,它不是根据媒介机构自身的品牌资源与优势去寻找最有可能成为接触群体的潜在受众,而是尊重受众需要,为其量身定制品牌内涵。为了形成有效的媒介品牌识别,通常需要从理念、视觉、声画、情感、行为等角度进行思考。2004年春天,上海电视台生活-时尚频道(2010年更名为星尚频道)的一套“橙色+态度”的整体包装系统让人耳目一新。Young是什么?自由、优雅、精致、前卫、幽默、叛逆、暧昧?这一“橙色+态度”的品牌识别解决方案诠释了Young的概念:它是一切灰色中的亮橙,是一切低调下的高调――灰暗背景下飞扬的橙色裙裾、灰蒙蒙的天空下的橙色雨伞、深色西装群中的橙色领带,甚至是小狗叼起橙色飞盘、橙色的蜘蛛在织网同一个主题下的全套多达40多个的频道形象宣传片,集中强化了它作为一个年轻人的、时尚的频道形象。受众对这一频道包装反应热烈,普遍认为包装有创意,是所有同类媒介频道中最富有个性的频道。尼尔森的接触调查也表明,生活时尚频道在上海是受众触达率最高、印象最深刻的频道,也是中青年受众忠诚度最高的频道。

第五步:建立媒介品牌的个性

凯勒认为,品牌个性是“有关品牌的人格特质之组合”,它能提供象征与自我表达的功能。大卫・艾克则将品牌个性定义为“品牌联想出来的一组人格特质”,品牌个性来源于“消费者对品牌的联想、公司努力塑造的形象以及与产品属性有关的方面”。品牌个性,实际上是一种品牌的象征性功效,对它的认识几乎没有专家能解释清楚,处于一种较为混沌的局面,它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媒介的这种差异优势若能使受众感觉非常特别又能选择性记忆,可以认为这一媒介品牌对受众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媒介品牌的个性主要通过与媒介产品相关的一些细节要素来间接地转移。

媒介品牌个性的建立依靠很多因素,如(1)仪式型:把媒介品牌与特殊场合连接,使该品牌成为一种象征;(2)原始的继承:第一个以某种特性为诉求的媒介品牌,可将自己描绘为这类媒介产品的先驱;(3)独特的孤傲:可让受众认为与众不同的品牌,通常是特别设计的;(4)提供归属感:让受众感觉可融入他们所向往的族群里;(5)不可复制的传统:有真正的历史渊源,而且几乎变成神话的媒介品牌。形成品牌个性是品牌定位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在本质上“实现了以人性化的个性来描述品牌”,而受众会倾向使用与其个性相仿的媒介品牌,以“品牌个性来展现自我的感觉”是值得肯定的途径。受众的选择不但体现了媒介品牌的个性,也完成了他对自身个性的表达。因此,建立媒介品牌的个性,让受众增加对媒介品牌个性的了解有助于对媒介品牌的知觉,媒介品牌个性的正确掌握与确立更是不可或缺的决定因素。

篇6

边听歌,边欢呼,边唱,边品人,边思考。于是有了以下这些思考的片段——

1.品牌,像爱护眼睛一样呵护、爱护、守护品牌,周杰伦做到了。一个出道12年的歌手,其声誉和粉丝不仅未随岁月减,反而升,与日俱增魅力,使周杰伦三字成为真、善、美的品牌。

2.周杰伦的同义词是真实,就是不假不装不虚不空,这在当下尤其在娱乐圈难。比如演唱会中他介绍自己第二部影片说,有朋友问是否要发展电影,他说:不,音乐才是我的根本。唱歌之余玩一玩,自己喜欢的角色演一下。大家喜欢我的电影是喜欢我在里边唱的歌,对不对?多纯真的表白。

3.演唱会中,周杰伦的话不多,但句句透着真诚二字。“我写了些鼓励别人的歌曲,在悲伤时候听我的歌很有效。”“我今天努力吐字清楚,再唱一首吐字最清楚的。”“场上有60到70岁的观众吗?你哪有那么老。你到了70岁还听我的歌?很好,我喜欢。”……

4.周杰伦不忌讳自己是单亲家庭的现实。演唱会中他说自己的妈妈也来到现场,他想唱一首《听妈妈的话》给大家听,特别献给天下所有母亲。当唱道“我总想有一天有人照顾你……听妈妈的话别让她受伤,想快快长大才能保护她”时,我的眼睛有些湿了。

5.周杰伦的歌太丰富了,美妙无比。他的歌弥漫着积极向上的朗朗深情和引人励志的正能量。演唱会上既有《龙拳》这样的激情曲,也有《最后的战役》这样的对同服兵役伙伴的纪念,表达他反对战争、期待和平的大爱情怀,还有《一路向北》《不能说的秘密》《明明就》,美!

6.说到励志,当然不能不说《蜗牛》:我要一歩一歩往上爬,等待阳光静静照在我的脸;说到情感,当然不能不说优美感伤且幽远深邃的《青花瓷》: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他还有反腐倡廉的歌曲:公公偏头痛——公公贪污很凶,军饷被他掏空,简直是神来之笔!

7.周杰伦才艺太丰富多彩了。演唱会上他自编自唱自弹钢琴,他习武练功还自编自导自演了两部电影,第二部《天台》仅从演唱会演示片段看就让人啧啧生叹。演唱会上他还展示了口技才能。有网友说他还经常变魔术给身边的人看,技痒时还会帮朋友同事剪发做造型。

8.周杰伦演唱会是最好的思想品德教育课。若不信,你听听全场自发自觉自动自由的齐唱:东亚病夫的招牌已被我一脚踢开,习武之人切记仁者无敌,为人耿直不屈,一身正气!这难道还不是最好最生动最形象最有说服力的德育?

9.说一点严肃正经的大话,关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近来经常听大官员大老板大专家大艺人谈关于文化振兴、发展和繁荣的大话题,却无一人谈及周杰伦。文化不是大话堆起的、巨资买来的和牛皮吹出的,文化不是豪华包装和巨资制作的空洞,文化就要多点周杰伦!

10.听听网友语录吧:全世界人都失业了,他也不会,他会的太多了;周杰伦歌曲题材不局限于爱情,反战、反毒、环保、亲情、友情、励志,样样都写得来;在我人生最难的时间里,他的歌陪我度过;还有《稻香》对家的关怀、《梯田》对环保的尊重、《止战之觞》对战争的抨击和《搁浅》对爱的歌颂等等。

11.人生中第一次听一个人的两次演唱会,听了还想听。听不够的、看不够的、读不够的、想不够的、说不够的周杰伦,让我们继续,也值得用全部生命去听、看、读、想、说周杰伦。没有偶像的时代是可怕的,有了偶像而不去欣赏、体味、感悟和学习,更可怕。

篇7

之一:1月18日

1月18日不算什么特殊的日子,不过,这一天出生的人似乎比逝世的人名气要大。生日是这天的名人有:孟德斯鸠、拳王阿里、北野武、郭德纲、周杰伦等;祭日在这天的,估计也就是美国第十任总统约翰・泰勒名气还算大些。而在这一天出生的名人里,最年轻的一个――1979年1月18日出生的周杰伦。

之二:钢琴

周妈妈叶惠美是淡江中学的美术老师,周爸爸是淡江中学的物理老师。本来他妈想培养他的绘画才能,哪知1983年,周妈妈带着小杰伦去学钢琴,他听了一遍就能复弹出来,老师夸他有天赋,小杰伦坐在大大的钢琴面前,也感觉很高兴。

据说,周妈妈是一个喜欢追求完美的女人,此后为了培养小杰伦的钢琴水平,竟拿出家里全部积蓄买了一部名牌钢琴,还清了最好的钢琴老师当家教。这位钢琴老师当时是台北最有名的钢琴师,他觉得小杰伦是块料,对他要求极其严格,每当他弹错一个音符,“啪”的一声,一把折叠扇就会打到手背上,那时,他的手背总是青的。

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已经被严厉的教育制度打造得有点孤僻的小杰伦,被大提琴忧伤凄美的声音迷住了,对于这种正当的爱好,周妈妈是开明的,于是,小小年纪的周杰伦又背着比自己高大的大提琴每个周末挤上262路公共汽车去音乐馆学大提琴。

之三:父母离婚

就在这个孩子如痴如醉学习音乐的时候,他经历了人生的第一次波折――

男人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同老婆的争吵却越来越多、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来,这对夫妻感情出现了问题。不幸的是,这对夫妻恰好是周杰伦的父母。

父母离婚的时候,周杰伦14岁,上初中二年级。离婚前,父母处于冷战阶段,所以他被安排先去外婆家住。对于这一段的生活,周杰伦似乎有两个版本的描述:

版本一:“虽然外婆外公对我非常好,但我依然沉默,不再有说有笑,我崇拜肖邦,却无法达到肖邦的境界,我也崇拜李小龙,曾暗自练习双节棍,整天迷迷糊糊的我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忧郁的我常常对着外婆家的斑点狗自言自语,实在郁闷时就一个劲地打篮球、打乒乓球,把自己弄得十分疲倦就倒头大睡。”

版本二:“父母离异对我并不会有负面的影响,他们能做各自喜欢的事,负担压力都变得比较小,不管是父亲也好母亲也好,都变得比较自由,所以离婚有时也不见得是坏事。”

两个版本大概都是真实的,只是一个比较感性,另一个比较理性罢了。

之四:服务生

周杰伦考上台北淡水高中后,由于会弹琴,他一下子成了学校里的“知名人物”。可当他的同学正紧张地准备考大学的时候,他却仍然沉溺在音乐爱好之中。在一般人眼中,他的前途一片渺茫。果然,1996年6月,高中毕业后的周杰伦一时找不到工作,便只好应聘到一家餐馆当了名服务生。

是音乐救了17岁的周杰伦。

1997年9月,有一位学妹帮周杰伦报名“超级新人王”这个台湾的偶像征选节目。该节目制作人后来和周杰伦联络上,要他参赛表演。但周杰伦不敢独唱。最后,他帮一位想当歌手的朋友制琴伴奏。表演得很差。当时节目主持人吴宗宪一直都在寻找新人。他看了一眼那个紧张的钢琴伴奏小子和歌声像乌鸦叫的歌手,心想,算了吧!吴宗宪说:“我一点都不觉得好听,那个歌手唱得真烂。”不过,他看了看乐谱:“我从裁判的肩膀后头,看了一眼乐谱,结果惊为天人。非常地复杂、做得很棒。”吴宗宪走到后台找周杰伦,他当时头戴棒球帽,几乎盖住整个眼部。吴宗宪回想:“我对他的第一印象,就是他很安静、很害羞。我以为他自闭。”

吴宗宪签下他,专职写歌。从此,周杰伦有了放飞梦想的平台。尽管他的薪水只有5000元台币,但他对音乐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兴趣。哪怕是在录音棚外,他也能感受到音乐的快乐。

之五:出唱片

1998年2月,周杰伦创作了一首名为《眼泪知道》的歌曲。这次,吴宗宪决定将这首歌推荐给当时的天王级歌星刘德华演唱。不想,歌词转到了刘德华的手上二时,他只轻轻瞟了一眼,并不欣赏这支歌曲。

之后,周杰伦又为当时火爆华语歌坛的张惠妹写了一首歌――《双截棍》。他想,张惠妹比较前卫,应该比较容易接受他创作的歌曲。然而,没料想,他精心创作的《双截棍》竟被张惠妹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就在周杰伦的创作热情受到沉重打击的时候,他的老板吴宗宪给了他极大的鼓励。长期从事音乐制作的吴宗宪看到了周杰伦对音乐独特的理解力。于是,他决定给这个才华横溢的小伙子另一次机会――让他自己走上舞台,演唱自己创作的歌曲。

篇8

最早听到周杰伦的歌大约在1999年前后。我的学生在MSN上传来一个音频文件,叫做《威廉古堡》,我听不清歌词,学生就一段一段打字传给我。听起来曲子不错,歌词也很特别,像一首前卫派诗歌。其歌词的内容、句式、曲调、风格,都很欧化。后来就经常能接触到这位老兄的身影和歌声,持续至今。

在流行歌曲的听众中,周杰伦的歌迷的文化程度相对较高,大多为高中生和大学生。这些人实际上是流行文化的重要推动者。正因为周杰伦影响到这么一人群,他对当下流行文化的影响力有着较长的持续期。这一点,与前些年一夜火爆的雪村、刀郎之流有所不同,后者一般难以逃脱流行文化宿命——二至三年的生存周期。

作为流行偶像的周杰伦,其形象设计恰如其分。他有活力,长相也还算过得去,但又不是一般娱乐明星的那种超常的英俊。过分的英俊俏丽,让人觉得高不可攀,仅供少年人“偶像崇拜”用。而周杰伦的外形只比常人超出那么一点点,对先天条件要求并不高,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这对年轻人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力。鸭舌帽、牛仔裤、篮球鞋,单眼皮、宽脸盘、头发覆额,一副略显羞涩的、闷骚型的反叛青年形象,一种我行我素、满不在乎的“酷”风格。从一个自发的有个性的歌手长成为一个超级偶像,一个灰头土脸的小子迅速变成了天王巨星,这一成功的神话,给了年轻歌迷一种令人想入非非的承诺。

周杰伦虽然外表平淡无奇,穿着也随意,但他却有着一副对一切都漫不经心,不为所动的样子。有几分忧郁,但又不是哀怨;有几分冷漠,但又不流于无情;有几分洒脱,但又不会狂傲;我行我素而又不失侠义心肠;听别具一格的音乐、进行别具一格的消费……总而言之,“不走寻常路”——这一切,正是当下青少年的重要的精神特质。年轻人对“做我喜欢的”这一理念的崇尚,通过歌曲和商业广告,鼓吹“不走寻常路”和“我的地盘,我做主”的生活方式和生存价值,周杰伦也因此而成为这一代青少年的精神代言人。

然而,正如其演唱时吐词的含混模糊一样,周杰伦的文化语义依然是含糊不清的。他最初的歌曲混合了篮球、电玩、动漫、功夫等当下青少年的生活内容元素,并将这些时尚内容跟诸多国际流行音乐元素:嘻哈、节奏蓝调、Rap,以及所谓“中国风”,拼贴在一起,形成了他特有的风格,其影响力覆盖了十五岁到三十五岁年龄层的人群。《威廉古堡》《龙拳》乃至《东风破》之类的歌曲,刻意制造意义的含混,在流行的蛋糕上涂抹上一层似是而非的文化奶油。这一意义的含混,乃是年轻人摆脱现实烦恼的轻度麻醉剂。这种文化心理走向极端的终极状态,就是时下流行的“屌丝”。

篇9

2个月后,我任然是一个比傻蛋还傻一点的小毛孩子,每天开始研究哥哥喜欢的歌……

再2个月后,我升级为笨笨蛋,每天反复听一个叫周杰论的歌,当时,我只觉得听他的歌就有……

又过了3个月,我再次成为笨笨蛋2号,每天学唱周杰伦的歌,尽管我一句也听不懂……

一年后,我的脑袋一装了许多东西。周杰伦的《开不了口》和简单爱,我渐渐接触爱情,虽然迷迷糊糊……

一年零4个月,我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只因为周杰伦的《忍者》和《双节棍》。我从一个爱玩小布娃娃,爱玩沙的小女生。变成了一个像李宇春形的人,我开始坚强,完全脱离了小时候的我,喜欢酷酷的感觉,不过家人都反对到了极点。都说:“你现在简直是个假小子,人家都穿裙子……”我说:“又不是每个人都得那样,我可不喜欢娇滴滴的女生!大气一点比较好。(一个人除外)”所有人都郁闷……

就这样,又过了3个月,周杰伦出新专集。《星晴》这首歌又成了我的最爱。只因为里面有个“星”。我最喜欢星空,最喜欢看星星,当然这歌我也最喜欢。而且这歌让我觉得快乐,简淡。其次就是《龙卷风》和《黑色幽默》,好听啊~!我喜欢,可是除了哥哥,大家都不喜欢杰伦,可惜啊!

糊里糊涂的过了5个月,我发现我以完全成了周杰伦的歌迷,我也学会了很多歌。开始追求速度,可是奇怪的是我做事吃饭都很慢,我有时真的埋怨自己,哎~!有时候,我做梦都梦见我在唱杰伦的歌。(嘿嘿,改口了哦)

篇10

开拓影视歌三栖地盘

无论是唱歌、演戏,还是做导演,周杰伦的每一次跨步都坚定有力,也快得像他经常耍弄的魔术秀,旋风一般风靡台湾、大陆乃至整个华人地区。他拍过的一则广告,被人们赞叹如变形金刚一般拥有“超力量”。

前不久周杰伦被选做《绝对唱响》音乐选秀节目的特邀嘉宾,他说,自己不会担任选秀节目的评委,因为任何评委都必然带着主观判断,而主观的未必是正确的,“评委交给资深音乐人去做就好了,我只是来给选手打气的”。 周杰伦要传递给选手的勇气,也许正是10年前他最缺乏的。现在属于他的音乐地盘,来得并非随心所欲。

恰恰也是一个选秀节目,给了他一个小小的立足点,让他得以开疆拓土。那时的周杰伦还是淡江中学音乐班的学生,从小浸染钢琴演奏和古典音乐,一位学妹帮他报名《超级新人王》这个台湾的偶像征选节目。当节目制作人联络到周杰伦时,他惊讶不已,而且不敢上唱。最后,周杰伦只答应帮一位想当歌手的朋友做钢琴伴奏。

当时的节目主持人是吴宗宪,他回忆说:“我一点都不觉得好听,那个歌手唱得真烂。不过,我从裁判的肩膀后头,看了一眼乐谱,结果惊为天人。乐谱非常复杂,很棒。”录影结束,吴宗宪在后台找到周杰伦,周杰伦当时头戴棒球帽,几乎遮住整个眼部。吴宗宪说:“我对他的第一印象,就是很安静、很害羞。我以为他自闭。”

当时台湾选秀节目的获胜者大都昙花一现,周杰伦后来的如日中天,却在此埋下伏笔。吴宗宪签下他,专职写歌,一首歌当时的稿酬是2万台币(约合人民币4000元)。一年半中,周杰伦埋头在狭小的工作室里,为其他歌手创作歌曲,其中有些歌手,才华平平,但脸蛋卖座。

“最初答应去参加这个选秀节目,是因为宪哥的主持很搞笑,我们都看他的节目。其实,我从没有想过要当一个歌手,我的性格也不适合当歌手,我最初的想法是做音乐创作人。所以,其实,我是一个艺术家。”周杰伦说。

当时台湾乐坛的主流依然是民歌民谣,周杰伦后来赖以成名的得意之作,常常遭到退稿。《可》是周杰伦的成名曲,就曾被吴宗宪退稿。

把这些别人不要的歌,统统抒发出来,吴宗宪的唱片公司给了周杰伦这个机会。第一张专辑《周杰伦》在2000年11月问世,这个眼睛小小、咬字不清、自认“不帅”的小伙子,第一次从幕后走向台前。

从此,“周董”之名不胫而走。

周杰伦我行我素的个性,鲜明的爱憎态度,丰沛的创作才华,都成为一代青年人羡慕和模仿的理由。出道近10年,他获得的林林总总的音乐奖项,加起来已经超过200个,是中国乐坛毋庸置疑的天王级人物。

在电影界划下另一块地盘,是周杰伦的第二次突破。

这几年,除了MV,观众越来越多地在电影里看见周杰伦的身影,《头文字D》、《满城尽带黄金甲》、《大灌篮》……“周董”甚至自己投资、自编自导自演了电影《不能说的秘密》,这个清纯的初恋故事,场景就选在他的母校淡江中学。

最近,精力超人的“周董”投资并担任总导演的另一部20集电视连续剧《熊猫人》刚刚杀青。剧本、创意都来自周杰伦,8000万投资,在台湾偶像时装剧里算是大手笔了。进军电视市场,是周杰伦的第三次突破。

“曾志伟跟我说,大哥,你不能这么拍,这是电影的拍法,不是电视剧的拍法。”追求完美的周杰伦常常因一个场景不满意就重拍,有时3天才拍完一场戏。

“《熊猫人》的故事是我的一个理想,我幻想都市里有一个英雄,白天过着平凡的生活,晚上就变成熊猫人去行侠仗义。”他曾想自己出演熊猫人:白天是明星,晚上就变成熊猫人去帮其他明星打狗仔……

家人和朋友

在演艺圈,周杰伦是出名的孝子。

父母在他很小时离异,周杰伦一直跟着母亲生活。母亲叶惠美是一名普通的美术老师,她很早就注意到,自己这个害羞而安静的小孩,无法专心上数学、科学课,就连英文作业也荒废,但对西洋流行乐、古典音乐却有着出奇的敏感。

“所以她就创造条件让我学钢琴,一开始我很喜欢,但后来就成为一种负担,但是不学又不行。”钢琴老师“很坏”,每天要求练琴两小时才可以放学,其他同学早已去操场玩了。可妈妈经常突击检查:“怎敢偷懒?”周杰伦从四五岁时就开始弹钢琴,十几岁就可以即兴创作。音乐是不善言辞的他的另一种语言。

他的第四张专辑《叶惠美》,就是以母亲的名字命名的。他从不吝啬在歌词中抒发对家人的爱,他为外婆写歌,也为妈妈写歌。比如那首《听妈妈的话》:“听妈妈的话,别让她受伤,想快快长大,才能保护她……”道尽了一个单亲家庭敏感孩子的心声,这首歌的歌词被收进台湾的小学课本。

御用作词人方文山、黄俊郎和编舞“雪糕”,是周杰伦音乐团队的“铁三角”,也是他生活里的铁哥们儿。

“杰伦是一个很怕生、很敏感的人,我们认识很久都没说过话,直到有一次一起打篮球,他忽然跑过来问我:‘你跳舞的哦?’我说:‘是啊。’他就损我:‘难怪你球打得这么臭。’但从此我们之间就没有了距离感。”周杰伦的编舞“雪糕”说。

为了让放不开的周杰伦学舞,他常常假装不经意地在周杰伦面前跳来跳去,“他就会偷瞄:‘那个脚步不错哦,怎么弄的?’然后我再教他,有点像姜太公钓鱼”。

一心想当画家和作家的黄俊郎,长期生活得很清苦。“那时真的很穷,人家来收水电费我都不敢开门。记得有一天下着大雨,房东把我所有的行李都丢在外面,还把门换了锁――因为我欠房租太久。杰伦跟我说:‘你在家里面是长子,要有责任感,穷下去也不是办法,你来给我写词吧,可以多赚些钱。有些事情不去做,日子一样过,但生命就会白白消耗掉。’”

周杰伦坚持要让黄俊郎写词,为了说服公司,他抬出理由:“就算歌词写得烂,我也能把它唱红。”

结果黄俊郎一发不可收拾地写出了《以父之名》、《夜的第七章》、《牛仔很忙》等广为传唱的歌词。无论何时回忆起这一细节,黄俊郎都觉得周杰伦极重哥们儿义气,是一个有趣的、值得交的朋友。

他们3个人,不像合作伙伴,更多是像少年兄弟。方文山是跟周杰伦一批签约进吴宗宪公司的,他们3个人每天都在公司待到很晚,吴宗宪让十几个新人自由组合,尝试不同搭配,慢慢发现方文山的词很适合周杰伦的旋律,于是就一起创作,成为莫逆之交。

方文山说,周杰伦在音乐创作上是天才,但日常生活中是“”。自小交水电费、去便利店买东西,都由妈妈打理,进公司后,所有事情又交给助理,连机票都不会买。作为一个现代人,周杰伦最能熟练掌握的现代工具就是手机,连电脑都不会用,上网聊天打字都是教了很久才总算学会的。 方文山开玩笑说:“如果把他的手机拿走,只给他点零钱,把他扔在台北街上,估计他很难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