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教学实施方案范文
时间:2024-02-26 17:48: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国语教学实施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分级教学,方案,效果
传统教学模式追求的是统一的教学内容,统一的教学进度,统一的教学方法,统一的教学目的和一成不变的课堂形态,这已经大大阻碍了我们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因为我们面对的学生是不同的个体,英语水平有高有低,英语课堂教学不能再采用“一刀切”的传统模式,遵循“因材施教”、个性化教学的原则。分级教学应运而生。现将本人在实际分级教学中实施的方案方法和达到的教学效果做简单的分析:
一、分级教学实施方案
1、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与分级教学相结合
多媒体教学有很大优势,声音、动画、影片、情景给我们提供一个新的教学阶段,信息呈现量大,能提高教学效率,利于组织课堂教学。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根据两班不同英语水平,适当调整授课内容和进度。在A班(较好)的教学中,我会穿插一些英语翻译的内容,有时配上音乐让学生朗读课文,或让B班(一般)的学生模仿自己的喜欢的语音语调来培养语感,这样课堂信息量大,既能增强他们的英语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还能增强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这是黑板加课本单一课堂模式方式所达不到的教学效果。
2、因材施教,适当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
英语A班和B班的同学是在传媒学院分级考试中成绩较好的同学,本身的英语基础并不是很弱,但是离大学英语课程较高要求和参加大学英语四级的标准还有很大差距。因此这两个班的教学内容要多于普通班、教学进度要稍快,课堂上补充的内容较多,教学目标要高于其他普通班的同学。经过调查询问,我了解到大部分学生存在词汇量小、语法学习不系统以及听力水平较低三个主要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他们的薄弱环节,有意识加强这三个方面的训练。例如我在课堂上会扩展单词,除课本上要识记的词汇外,要多与三级考试词汇或四级考试词汇联系起来,但在扩展的难易度和单词数量上两班要稍有差别,对9班的同学在难度与数量上都是比较高的。听力课我采取精听和泛听结合,泛听要学生听懂材料的大意即可,而精听要求学生必须听懂材料里的每一句话,重要词句要边听边写,锻炼他们写的速度,另外课下也要求学生多做泛听练习,例如听歌或听VOA/BBC等都可以,培养对英语的语感。语法部分我会采用新教材的教学内容,把语法讲解跟三级考试结合起来,让他们系统地、基础地学习英语语法。
3、情感鼓励和严格考核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很多教学实践都能证明学生的情感因素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一个学生对英语投入的情感,决定了他是否能真正达到学习英语的目的。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我会找一些积极的主题让他们用英语表达想法或让他们多说说自己的在专业或英语或哪方面取得的成果,让他们觉得自己是得到老师的肯定。或在课堂上多采用鼓励的语言,而不是批评或打压的话语,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由于有的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比较差,因此必须坚持对学生学习的考核,例如检查作业、听写单词、听力考查、或检查笔记等等,一方面督促学生的学习,另一方面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如果出现学生学习成绩下滑的现象,我会及时跟学生交流,了解出现这样问题的原因。
二、分级教学效果评价
1、分级教学采取相似标准,教学效果明显。分级后,各班学生基础大致相同,学习目标和动力基本一致,便于老师把握整体水平,选择教材,统一进度,教学方法也更有针对性,学生进步更快,语言技能增长很快,对于基础差的学生也有更多的时间去掌握语言基本功。
2、分级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具有针对性,教学效果更加突出,让学生每堂课都能有所收获,学生的每一滴进步都会化作他们前进的动力。
3、学生成绩稳步上升,通过半年多的分级教学来看,学生成绩显著提高,期末考试成绩比较理想。
4、教师自身得以成长。分级教学为教师创造了自身充分发挥的空间,例如在给A班讲课时,教师使用全英语授课,备课的信息量也非常大,无形中自己的英语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也不断上升。
虽然很多院校英语教学已经采用分级教学的方式,但在我院还属于创新性的举措,本人认为这是非常积极有益的尝试,是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有利手段,而且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相信随着经验的积累,分级教学一定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为提高独立院校教学质量、培养英语综合素质的有力途径。
参考文献
[1]胡丽娜.试论独立学院公共英语分级教学的必要性[J].新西部,2009(8):45.
篇2
关键词 西北大学 培养方案 中学教师教育
中图分类号:G515 文献标识码:A
根据2012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告的排名,西北大学的中学教育在全美排名第七,美国西北大学在全美排名12位,它是一所私立的综合型大学,位于伊利诺斯州,其教育学院在美国享有很高的名誉,本文主要研究西北大学的中学教师在本科阶段是如何培养的,主要从入学条件、培养目标、毕业要求以及课程模块这一系列着手进行论述,主要选取中等教学这一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阐述,通过分析中等教学专业的培养方案的特点,借鉴其培养方案的合理内核,对进一步发展我国的中学教师的培养,提高其整体素质具有明显的时代意义。
1 西北大学在本科阶段对中学教师的培养的总体要求
西北大学的本科生的教育学制为四年,前两年为普遍的通识教育,最后两年为专业课程教育,西北大学对想就读中等教学专业的学生的各个方面都做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以下是各个方面的内容:
(1)入学条件 :西北大学是人人皆知的名牌大学,它创建于19世纪,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招收严格,只录取最优秀的人才入内深造,美国的学生就读西北大学要求是高中毕业生,拥有高中毕业证,同时参加相关的入学考试即可,而对于国外的高中生申请到西北大学去读书则要求比较严格,首先要求学生各门科目都比较优秀,同时高分考取托福和赛达,达到学校各个方面的入学要求方可入学。
(2)培养目标:该专业主要为中等教育学校培养教师,学生的就业方向也是面向各地的中学以及职业学校,该专业毕业的学生不要另外考取教师资格证,毕业时一起同毕业证书一同发放。
(3)毕业要求 :该专业的学生须修满45学分后方可毕业,美国的大学比较喜欢通才教育。西北大学也不例外,所有学生都会要求完成各种各样的学识。例如,自然科学、生物、数学、社会科学,如人文,历史课等,甚至艺术或音乐欣赏。基础教育的目的就是扩展学生的兴趣面,从多方面全面培养一个人的素质。美国学校对基础教育的要求会不太一致,但基本上1/3的学分要求会来自这个方向。而西北大学对基础课的学分要求是14学分。其次就是完成专业课程的学习,本科生在大一二时期基本都没有专业,在大三就可以选择中等教学专业就读,经过学校部门批准才是这个专业的学生。毕业的最后环节就是完成论文以及相关的实习工作。
2 本科层次中等教学专业的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结构与特点
该专业将人文科学和专业的教育课程结合在一起,学习内容也比较广泛,涉及到了生物、化学、英语等等。作为中等教学专业的学生须修满学分45分方可毕业,必须完成通识教育、主题方向的课程以及实习工作方面的核心要求,下面详细阐述:
(1)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通识教育的课程包括14个学分,学习多学科领域的科目,主要包括交际学、数学、科学、人类以及历史。通识教育持续两个学年,完成通识教育课程之后就可以选择将来可能要教授的科目进行深入系统地学习。
(2)主题方向课程 (subject area course work),其实也就是所谓的专业课程,总共包括16个学分,在这一课程模块中要求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以及将来很有可能教授的方向进行专业系统地学习,这门课程在第三个学年完成。这一课程结构比较灵活,具体的课程内容方向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培养学生具有文学艺术背景,要求学生进行文化素养的塑造;第二 ,设置了写作交流和口述交流的课程,如:公众演讲或个人之间的交流;第三 ,是针对于非西北文化的人,主要是学习当地的特色文化,丰富民族文化。
(3)职业教育 (professional education),这门课程包括11个学分,这门课程在最后一个学年完成,这个阶段要参加实习工作的同时还要学习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方面的课程,具体的课程内容包括:儿童和青少年发展、社会环境、社区学校介绍、教育哲学问题、特殊儿童教育、方法和技术、实验研讨会和实习和研讨会等。实习工作也是这个阶段重要的环节,可以选择市区或郊区的公立或私立的高中进行,要求在社区学校实习30个小时,常在第四学年的上学期完成,工作的内容主要是组织学生完成学期课程,同时要求在高中学校完成一定课时的实践观摩工作。
(4)论文撰写,该专业的学生毕业也需要撰写毕业论文并且准备PPT进行答辩,而且大一至大三的学生,每年必须观摩两次以上的毕业生答辩会,不然不得毕业,不少学生没有学术兴趣,但是完成本科生毕业论文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为本科生涯画上句号的象征,美国设有学术监督机构对论文进行监督和检测,以保证毕业论文质量,以提高日常课程建设水平。
(5)颁发教师资格证,这个专业毕业的学生属于师范类毕业生,自然具有教师资格,毕业时随毕业证书一起领取资格证书。资格证书上注明本人能够任教的学科,由于各州的要求不一样,美国的中小学教师资格证书在全国不通用。一般是五年更换一次,如果长时间未在学校任教,也得重新认定教师资格。
3 西北大学中学教师培养方案的评析
西北大学对中学教师的培养具有一些明显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主张通识教育
与我国大学相比,这是美国大学本科阶段的一大特色,通识教育扩展了学生们的视野,提高了学生们的认识,从而为将来做教师需拥有渊博的知识打下了坚固的基础,通识教育当中的交际学更是一门新兴学科,注重培养学生的与人的沟通能力,而在这5门课程上面更是设置合理,突出了培养的均衡性,使学生全面发展。
3.2比较重视实验、 实践的教学经验的积累
课程设置的最后一个模块开展各种各样的实验研讨会以及后续的实习工作,这些都为学生提供了实战经验。学习和交流相结合,重视把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运用到平时的学习中去,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3.3重视学生的交流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在中等教学专业的培养目标里就有这样一项要求:“提高学生的口语交流技能”,在主题方向领域里课程就开设了“写作交流和口述交流”的课程,在此期间多次举行了演讲比赛以及公众演讲,在做论文汇报时,都有口头演讲和答辩这一环节,这些都有利于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口才。
3.4课程考核的方式多元化,并且呈现连续性,确保各个阶段有明确的考核目标
考核的方式多种多样,但各种考核方式都有明确的标准并加以细化,从而确保每一个学生成绩的公平性,另外一个值得学习的地方是小组讨论,采取分组辩论的方式,学生被分成小组,并且被安排进行15分钟的表述,之后进行互相辩论并且回答观众的提问。其他的同学作为观众都拿到一张评价表,对两个小组的准备情况以及在现场的表现评分,同时,小组中的每一个人都拿到小组讨论评价表,对自己以及小组的其他成员的参与情况进行评价,这种方式充分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效果非常好。
3.5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必由之路
目前高师院校的实践课程一般由教育见习和实习两种形式构成。见习一般安排在第三、第四学年上下学期,时间一般在一到两周左右,实习一般安排在第四学年的最后整个学期。见习一般都有带队教师,但师范生人数较多,一般都是一个班十几个人挤在一起听课,形式单一,师范生大多觉得无聊。实习的时间刚好面临毕业,不少高校强调抓毕业生就业率,而对毕业生的实习没有很明确的要求,愿意实习的学生进行实习,不愿意的都在备考或找工作。学校没有统一安排,没有有序地进行管理,更没有科学的考核方式,这样往往让实习制度流于形式,导致部分师范生在进入中学时不能够很快胜任教师工作。因此,要切实有效地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必须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育实践课程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教育见习、实习制度,进行量化管理。
总之,美国的教育领先我国,在教师培养这一块更是值得我们学习,我们更应该汲取其精华,为振兴我国教师教育之用。
参考文献
[1] 国家教育发展中心编.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动向和趋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篇3
形考任务3(阶段测验3)
一、选择题(每题2.5分,共20分)
题目1
1.【选择题】在美国初等学校的阅读教育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是“
”。
选择一项:
B.
5W-H
题目2
2.【选择题】英国初等学校学生的学业成绩评定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关键阶段末的统考,二是
。
选择一项:
C.
校内教师的评价
题目3
3.【选择题】日本初等学校国语中的写作教学主要包括语汇教学、作文教学和
三方面。
选择一项:
A.
书法指导
题目4
4.【选择题】英国于1990年发表的《公民教育》文件中指出,公民教育的目标包括知识、技能、
和
四方面。
选择一项:
A.
态度、价值观
题目5
5.【选择题】日本1998年颁布的《小学学习指导纲要》的第一章明确规定了道德教育的目标,即“道德教育的目标是,根据《教育基本法》及《学校教育法》所规定的教育根本精神,为了培养将尊重人类的精神和
发挥于家庭、学校、其他社会的具体生活之中,具有丰富的情感,致力于创造个性丰富的文化和发展民主的社会及国家,进而为和平的国际社会作贡献,开拓未来的有主体性的日本人,而培养作为其基础的道德性”。
选择一项:
B.
对生命的敬畏之念
题目6
6.【选择题】1990年,新加坡教育部课程发展署成立了《
》教材组,负责修订新的小学公民
教育教材。
选择一项:
B.
好公民
题目7
7.【选择题】韩国“第六次道德教育大纲”规定,《道德》科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设置。各年级的道德课内容都由“个人生活”、“家庭近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
”四部分组成。
选择一项:
A.
国家民主生活
题目8
8.【选择题】法国学校的公民教育除了通过专设的公民科实施外,还融合了历史、地理、
等社会科中进行。
选择一项:
B.
经济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题目9
1.【简答题】英国初等教育学生的学业评定中的课程作业有哪些类型?
答:(1)实践作业
(2)书面作业
(3)口头、听力作业
(4)表演作业
题目10
2.【简答题】法国初等学校科学与技术课程的教师应遵守的科学教育的三条原则是什么?
答:
一是凡能在室外学习的东西,一律不再室内进行;
二是凡能通过自然界可以掌握到手的东西,绝不停留在书本知识上;
三是凡能研究看得见、摸得着的动态事物,绝不研究停止不动的静物。
强调教师应在大自然中进行科学教学活动。
题目11
3.【简答题】在写作教学上,联邦德国初等学校的教师往往会通过哪四个途径来指导学生编些故事?
答:在写作教学上,联邦德国初等学校的教师往往会通过四个途径来指导学生们编写故事,一是先说个笑话,让学生把笑话编写成故事;二是看图编写故事;三是提供几个词汇,让学生利用这几个
词汇来编写故事;四是阅读报刊上的某一新闻或消息,让学生围绕此消息来编些故事。
题目12
4.【简答题】简述法国公民道德教育的特点。
答:
(1)注重社会性道教育。
(2)内容安排强调阶段性和现实性。
(3)多渠道、多途径实施公民教育。
题目13
5.【简答题】简述新加坡小学开设公民道德教育课程的宗旨。
答:新加坡小学开设公民道德教育课程的宗旨是培养具有以下素质的好公民:社会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维护组成社会的家庭;提倡种族和宗教间的宽宏大量和相互体谅;培养协商解决问题的美德。
三、论述题(30分)
题目14
1.谈谈世界初等学校道德教育的改革趋势。
答:世界初等学校道德教育的改革趋势:
(1)目标:培养富有民族精神的社会“好公民”。
(2)价值:倡导回归生活世界的全球本位道德
篇4
关键词:高中教学 美国课程 可行性 实施方案
近年来,随着国内就业形势日趋严峻,越来越多的家长将眼光放向了国外,从前几年的出国读研究生和本科,到如今的出国读高中,甚至小学,家长们对孩子的期望可谓是越来越高。
然而,对于尚未成年的孩子来说,单独出国读高中需要面临多重压力,在突然面对完全不同模式的外国教材和教法时,该如何适应?笔者认为,我们不妨在国内的教育环境中,引进美国的高中课程,让学生在出国读书之前,就已经对国外的课程和教学模式非常熟悉了。那么,当他们在面对美国的TOFEL,SAT,GRE等考试时,就会从容应对,驾轻就熟了。
那么,美国的高中课程有那些呢?笔者在下文中将对美国课程进行一个简略的介绍。
美国高中的必修课一般设有英语、数学、科学、社会等。
同样,选修课则更为多样,现代社会实用知识和技能,几乎无所不包:视觉艺术、行为艺术、职业课程、计算机/商科课程、体育、新闻/出版。
那么,在国内的高中教学中,引进美国的高中课程是否可行呢?
当然可行。虽然国内的教学模式和国外有所不同,但随着近年来注重素质教育,以及推行新课标改革,孩子们从幼儿园开始,及至小学和初中,都已经接受了和前几代人不一样的教学方法、教材和教学理念。
教材方面,目前国内多数学校用的都是全新改版后的人教版教材,和以往形式单一、偏理论轻实践的老教材相比,现今的教材不仅内容新、形式多样化,更加入了研究性学习、品德教育、创新性教育等内容。这些内容其实就是与先进的国际化教学接轨,培养了孩子们的自主创新能力,拓宽了孩子们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思想。
在教学方法方面,现各个中学,都在推行CLT和TBLT教学法,这一行为是完全与国际接轨的,所谓CLT就是交际法教学,而TBLT就是任务型教学,后者是前者的延伸和拓展,受到了国内外教学专家的一致推崇。以此为教学形式,一改国内以往沉闷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取而代之的是活跃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教师设置教学任务,学生通过探讨,或者独立思维的方式逐个完成任务。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调动课堂气氛,一举多得。
教学理念方面,许多老师已经采取了inductive way,即归纳法教学。这一教学理念,要求老师不是直接的教给学生理论知识,而是采取引导的方式,先演示然后再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理论,一方面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总结能力,另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以此可见,学生们已经在升入国内高中之前就具备了学习国外课程的基本素质,因此在国内高中引进美国高中课程是完全可行的。
那么又该如何具体实施美国高中课程呢?有以下几个步骤:
1.背景知识简介课程
以外教为主导,国内助教为辅,并辅以图片、视频、电影、音乐等手段向学生介绍美国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知识,政治、经济、工业模式,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学欲望,另一方面对下一步的课程学习有着引导和推动作用。此类课程可放在开学之初第一周集中进行,在正式课程开始之后的每周也可穿插一个课时。
2.主修课程
(1)英语 对中国学生来说,英语写作是薄弱环节,这一课程如果完全是外教教学,可能会由于文化差异和外教不了解中国学生的写作模式和思维反而影响教学效果。应先由老师根据美国教材进行适当改编,由外教审核改编材料。只有这样循序渐进的教学,方能取得较好效果。
具体方案如下:
对于高一的中国学生,即使是程度较好,也不可能达到美国高中生现有的写作水平,那么,老师应先呈现地道的美国范文,让学生先仿写,如缩写或写summarize的形式教会学生基本的写作能力,然后再逐渐引导学生写稍长一些的文章,并归纳总结出一些万能句式和关联词,让学生尽快地适应英文写作模式。到学生已经拥有了基本的英文写作能力时,方可由外教着手执教。
(2)数学 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 较之国外学生,大多数中国学生的数学能力还是比较强的。这一学科,可采取外教写教案,中国教师审核辅助,双方穿插教学的模式。
3.选修课程
针对国内学生的实际情况,可开设视觉艺术 (绘画、雕课、摄影等),行为艺术(合唱、舞蹈、电影等),计算机/商科课程(文字处理、编程、图像设计、网页设计等 ),体育(篮球、田径、游泳等),特别是体育和艺术课程,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喜爱。
综上所述,在国内英语教学中适当开设部分类似于美国的高中课程是完全可行的,具体的实施方案还可以根据实际教学要求进行合理调整与改进。
参考文献:
Richards, J.C. & Rodgers, T.S. (2001). 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 (2nd ed.)Cambridge: CUP.
篇5
“汉字工程”的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教育部《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写字教学指导提纲》为指导,以郸城县教体局《汉字工程实施方案》为目标,按照宁平一中片《汉字工程实施意见》为依据,加强写字教学,根据教育、生理、心理学理论,考虑教学和实践情况,从习惯养成,兴趣培养,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课内外结合的模式,贯彻“规规矩矩写字,堂堂正正做人”的宗旨,实现书法艺术教育良好的效益。
二、领导组织
学校成立“汉字工程”实施领导组,校长赵敏任组长,教务主任朱峰为副组长,语文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均参与到活动中。
三、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1、实施“汉字工程”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认真落实写字教学有利于下列一些问题的解决:如因写字姿势有误而导致身体发育不良,视力下降迅速;因执笔方法不对而导致写出的字一笔一画呆板;因书写行款欠佳而导致书写效果不好;因巩固识字的效果不好而导致错别字较多;因规范意识淡薄而导致繁简字体乱用;因书写习惯不良而导致不能始终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字迹太潦草,卷面不整洁等等。
2、实施“汉字工程”有理论依据,是落实教育法规的体现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颁布使写好、用好祖国的语言文字步入法制化的轨道;教育部[84]初教字014号文件《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学生写字训练的通知》和国家教委办公厅文件1990年12月29日《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写字教育的通知》,教育部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写字教育指导纲要》等都强调中小学的写字教学。
四、目标措施和方法
(一)、确定课题内容
1、写字教学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写字教学,指导学生认认真真地写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2、在写字教学中注重各年级目标体系的要求,遵循整体性,渐进性,兴趣性,课内外结合的原则确定具体目标。
(1)、
训练学生写出笔画正确,字体端正,结构匀称,大小适中,整洁美观,规范的正楷字。
(2)、
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3)、
多渠道培养学生对书法的兴趣,内化为自觉的行为。
(4)、提高学生的审美、评价能力、发挥书法艺术教育的育人功能。
3、年级段目标
低年级:用铅笔写字,姿势要正确,要写得正确,端正,整洁。
中年级:钢笔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行款符合要求,用毛笔描红,仿影,临贴能正确的执笔,运笔,写得端正,纸面干净,养成良好的习惯。
高年级:钢笔写字有一定的速度,书写汉字每分钟不少于20个,字迹工整,行款整齐,用毛笔临帖,要写得匀称,纸面干净。
(二)落实实施措施
学校按本方案进行实施,强化写字训练,把实施情况纳入考评细则,建立评价体系。写字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决不是某个人某些人所能办到的,每个老师都必须是先行者,写字教育人人有责。
1、抓教师的“三笔字”。“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老师在教育教学中有着特殊的影响力,在书法教育中学生受老师影响很大,
教师的三笔字训练纳入长期发展规划,定时定量,每天完成20个毛笔字,200个钢笔字,每周展示70个粉笔字,每周一展评。要求教案,板书,作业批改,书写规范认真,不写错别字,繁体字,不用不规范的简化字。
2、抓学生双姿及良好的书写习惯。不正确的双姿和书写习惯直接制约着孩子的发展和提高,按照生理学规律从一年级开设写字课,坚持书法教育从娃娃抓起,着重培养孩子的双姿和书写习惯。对于书写工具的摆放位置作出统一要求,统一检查,写字做到五净:纸笔净,手净,衣裤净,桌面净,地面净。
3、
落实好“三个一”:每周每班一节写字课;一节师生同练:每天30分钟的书法练习;一次书法训练:每周四下午,包括硬笔,软笔。
4、
注重学生书法兴趣的培养。(1)讲明写字的意义及古今书法家的故事;(2)奖励先进带动后进;(3)经常进行作业展评;(4)从“双姿”,书写正确,规范,整洁,美观进行日常评价,列入学生素质整体评价;(5)组织校级写字比赛,参加各级各类书法比赛,提高学生练字积极性(6)张贴优秀作品和写字成绩喜报,在橱窗,办公室内走廊张贴优秀学生作品,以激励更多学生进步。
5、从学生作业人手,定期开展星级优秀作业评比。各班在教室前设立作业星级评比光荣榜,学校纳入班级量化评比,定期检查、总结活动开展情况。
篇6
开放式教育之宏观解读
“小外”创办的“开放式教育”,是指以全方位开放式教育理念为办学基本指导思想,通过开放的空间、开放的环境、开放的课程、开放的活动、开放的资源等一系列开放式管理手段,按照《天津市特色高中建设实施方案》中提出的“多样化、整体性、重内涵、重创建”的原则,结合外国语学校自身优势,将学生培养成为既有民族情怀又有世界胸怀的复合型、国际型预备人才,以满足国际社会对未来人才需求的特色教育。
“三维目标”
教师:具备宽广的国际视野、开放的心态,实现由传统教育理念向现代教育理念的转变。具备3种知识和4种能力———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知识,与时俱进的新知识;精湛的教育教学能力,坚实的教育科研能力,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大胆创新的能力,并形成开放、独特的教育个性和教学风格。
学生:熟练掌握语言技能,实现由语言学习向文化学习的升华和语言学习向语言能力的转化;通过各类课程的学习,奠定宽广的知识基础,实现人文、科技、艺术素养的提升;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和广泛深入的对外交流,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促进个性发展。
学校:实现特色化、品牌化发展,办成全国知名的国际化(由中外师生组成,并从校园环境、课程、活动、管理等方面显示出中西文化的融合)外国语学校。
开放角度
在校园文化建设上是开放的:在校园中创设多元文化育人环境,既体现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又融入其他国家的异域文化,让学生生活在校园中就像置身于多国环境之中,受到世界多元文化的熏陶和感染。
在学校课程设置上是开放的:在落实国家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开设多语种外语课程,实施小班授课,选用部分国外原版教材,采用交流式教学方法;同时引进国际课程,开设国际课程实验班,给学生更多的学习选择。在校本课程的开发方面,既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挖掘,也重视中西方对比文化课程的开设;既重视科技教育,也重视艺术教育;在培养学生外语特长的同时,丰富学生的人文、科技、艺术素养。
在对外交流上是开放的:积极开展对外交流活动,通过建立姊妹校合作关系、项目交流等形式,组织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走向世界各国,实地考察和感受多国文化;同时邀请国外的师生来到学校,加强多元文化的交流,增进国际理解,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校园文化活动上是开放的: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多语种国旗下演讲、校园文化艺术节、读书节、体育节、外语角、外语口语大赛、校园辩论赛、模拟联合国大会以及学校各类社团活动等,从多角度、多方面培养学生能力,为培养国际型未来人才做准备。
在教育教学上是开放的:提倡教师教学个性化、特色化,鼓励教师教学百花齐放,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通过各种社团活动激发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在招生上是开放的:在现有的招收天津市学生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学校国际部规模,招收更多的外国留学生到学校就读,办好国际班。
在学生升学上是开放的:根据学生需求,通过多种途径,让高三毕业生部分保送到国内各重点高校,部分直接考入国外知名大学,部分通过参加国内高考升入大学,拓宽学生升学的途径。
开放式教育之文化建设方案
校园文化建设
“小外”围绕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在学校现有的硬件设施基础上,本着科学布局、整体构建的原则,完善学校建筑、设施、环境、标志等文化,使之体现学校的核心价值理念和开放式教育文化特色,形成建筑风格独特、设施齐全、环境优雅、标志鲜明的中西文化融合的校园文化。
筹建“模拟联合国大厦会议厅”。会议厅内完全按照联合国大厦会议厅圆桌会议的模式,悬挂各国国旗,作为学生“模联”(模拟联合国大会)社团活动、学校“模联”大会以及天津市中学生“模联”大会会场。平时也可摆成分组模式,作为其他社团或会议的活动场地。
建立具有本校特色的外语网页。学校网站开辟外语网页,借助这个平台,师生可以进行内部交流和对外宣传,国外姊妹校、校友以及社会各界也可以随时了解学校的发展和建设。
编写《教师英语日常用语手册》。发挥英语教师的作用,带动全体教师学习英语日常用语,鼓励教师不仅在课下说英语,而且在课上使用简单的课堂用语,争取做到双语甚至多语教学。
建立校史馆。在老教学楼三楼建立校史馆,一方面记录学校发展变迁的历史,另一方面宣传杰出校友的事迹,为校友留下青春的印记,同时对在校学生进行校史教育、爱校教育。
制度文化建设
修正、完善学校的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建立一套人性化的、具有弹性的管理制度,形成新的制度文化。把学校的价值理念外化为师生的自觉行为,形成独特、鲜明的学校核心价值观。
2012年3月~2013年12月,“小外”将依据现代化学校建设标准,对现有的学校岗位职责及学校各项管理制度进行疏理、修订、完善,形成具有“小外”文化特色的《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校本管理制度汇编》。同时,学校还将修订并完善教育教学评价及奖励机制,设立“奖学奖教”基金;成立校友会,建立校友与母校之间及校友与校友之间的沟通交流机制,促进办学对外开放,推动学校的建设与发展。
课程文化建设
依据课程建设的综合性、均衡性、选择性原则,在开好国家规定课程的同时,引进部分国际课程,并开发体现办学特色的校本课程,构建具有“小外”特色的“三大板块”、“两种类型”的课程体系。三大板块为:国家课程、国际课程、校本课程;两种类型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这三大板块与两种类型的课程形成交叉网状结构,课程结构具有高度的开放性、选择性、现代性和探究性。
成立外语特色教学研究小组。积极研究构建外语教育课程体系、活动体系(即以课堂教学为主,以“英语沙龙”、口语大赛、兴趣小组和“模联”社团等活动为辅)和外语教学评估体系(即教学考核、英语考级等),提高教学质量。
小班化教学模式。外语课采取20~25人的小班化教学、每周8节外语课、每班每周不少于1节外籍教师课等措施,保证外语课堂教学质量;课前5分钟值日生演讲等交流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有更多的语言实践和交流的机会,更大程度地满足学生展示自我、锻炼自我的愿望和要求。
多语种的外语课程。开设英、日、德、法、西五种外语,为学生提供多元“文化大餐”,为世界各国文化交流提供可能。
多种国内外教材。既采用国家统编教科书,又严格筛选、引进国外各语种原版教材,同时选用全国外国语学校实验教材。从不同的视角优化教材结构,丰富学习内容,让学生学到更纯正、更鲜活的外语及语言文化。
辅修外语课程。采取“一主一辅”的多语种未来人才培养模式。即每个学生主修第一外语,辅修第二外语,高中阶段第二外语变为选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和能力,选学第二外语或第三外语。高中毕业时,学生主修外语达到大学二年级水平,辅修外语达到高中毕业水平。对第一外语为小语种的学生,从2012年9月开始,将强化英语能力培养,实行“双外语”教学,使学生未来发展更具竞争力。
多种选修课程。每周五下午作为全校选修课程时间,开设中外文学作品导读、国际热点研究、数学与当代生活、英美文学对比、中西饮食差异、德国教育研究、日本文化、法语电影赏析、兵器知识等各类选修课程,扩展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活动文化建设
开放各种教育信息和资源。在教育教学中融入国际交流、学生社团、社会实践等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成长,开阔视野,激发潜能,发展个性,提高国际理解能力。
开展七彩校园文化活动。一是“模联”社团活动。这是一项国际理解教育,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极好体验形式。学校计划3年内把“模联”活动建成学校的品牌,实现班班有“模联”。每学期召开一次“模联”大会,每年承办一届天津市中学生“模联”大会。二是“外交家讲坛”。学校定期聘请担任驻外大使的校友回学校讲学,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一方面锻炼学生的外语听说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拓宽视野,了解时政,培养爱国精神和民族情怀。三是“外语地带”。在教学楼设立外语文化长廊,定期组织学生自编、自画外语墙报,展示作文、小诗等作品,给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营造外语学习氛围。利用校园电视台,开通校园英语频道,由学生自己编辑、采访、主持,每周一期定时播出,让整个校园充满浓厚的国际化氛围。定期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外语活动,每月举办一次“外语角”(歌曲演唱、速读擂台、词语接龙、猜谜、游艺等)活动,每年举办一届外语节(书法比赛、外语演讲比赛、外语作文竞赛等)活动。办好“两报”、“两刊”。每年各编印两期《天津外大附校报》和全外文的《亮点报》,每年各编发一期《天外》文学杂志和《阳光心旅》心理健康杂志。
篇7
[关键词]导师制 本科生导师制(UTS) 教育管理模式
一、引言
本科生导师制(Undergraduate Tutorial System,简称UTS)起源于英国牛津、剑桥大学,由14世纪初创办“新学院”的温切斯特主教威廉威克姆所首创,是指在师生双向选择的前提下,由专业水平高、品德兼优的老师担任本科生的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品德、生活以及心理进行个别指导的一种教学制度。牛津和剑桥大学以这种独特的育人方式,培养了无数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社会活动家,对世界各国高等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很高的赞誉。
近年来,我国许多高校也陆续采用本科生导师制,想以此来弥补传统本科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弊端,但是由于相关经验的不足,教育资源的相对匮乏等原因,其成效并不显著。本文将针对我国高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合理而有效的导师制实施模式。
二、我国高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本科生导师制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国内尚无成熟而有效的实施模式,在导师制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
1.传统的教学理念难以转变
本科生导师制的宗旨是由导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中国传统的教学理念是以课本为基础的“灌输式”教学,重“传授”而轻“启发”,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意识,学生对如何“学会学习”比较盲然,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这种情况与本科生导师制的宗旨相背离。但是由于传统的教学理念对中国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一时难以转变,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本科生导师制的顺利实施。
2.导师资源的相对匮乏
根据国外本科生导师制的经验,每名导师指导的学生一般不超过4人,以保证导学工作的针对性和高效性。然而从1999年扩招以来,各高校本科生人数迅速增加,使得高校师生比严重失衡。如表1所示,在扩招的前三年里,学生分别以45%、34.8%、18.3%的速度大幅增长,而在校专任教师人数增长幅仅为2.8%、10.4%、8.0%,师生比远远达不到1:4的要求。而且教师不仅要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还要从事科研和研究生的培养等工作,这使得本来就因为师生比例失衡造成的困境更加窘迫。导师资源的匮乏已严重阻碍了本科生导师制的有效实施。
3.导师对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不明确
我国大部分高校都采取导师与辅导员或班主任并存的管理模式,但高校对这三类管理人员的职能划分往往不明确,导致导师对自己的职责认识不清,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会产生导师与辅导员、班主任工作相冲突的现象。一旦出现问题,各类管理人员互相推诿,使得管理效率低下,导师作用难以充分显现。
4.缺乏完善的导师绩效评价体系
现阶段我国各高校对导师的评价、激励措施都不完善,薪酬计量也存在问题。在一些学校,教师担任导师所完成的工作并不被计入其工作量,也不付给或很少付给导师相应报酬,导师的权利和义务不对等,导师的业绩得不到认可,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导师工作的积极性。
三、我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模式研究
针对我国高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三种基本方案,并根据不同情况进行方案组合,从而形成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模式,各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实施。
1.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基本方案
在充分考虑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基础上,本文提出三种基本方案。
如表2所示,从方案Ⅰ到方案Ⅲ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员的构成。从方案Ⅰ到方案Ⅲ,对人员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辅导员由助理、兼职以上升级到专职辅导员,导师由助教以上升级到副教授以上,这个升级过程的快慢取决于高校的师资质量和数量。在方案Ⅱ和方案Ⅲ中,由于辅导员与导师承担主要管理工作,班主任工作量极少,因此不再设立。
(2)职能范围。从方案Ⅰ到方案Ⅲ,辅导员和导师的职能有所增加,辅导员的职能集中在宏观层面,导师的职能逐步的细化和专业化,主要在微观层面;班主任的职能在方案Ⅱ和方案Ⅲ中分别有辅导员和导师承担。
(3)管理对象范围。从方案Ⅰ到方案Ⅲ,辅导员在宏观层面的管理范围逐步扩大,导师素质不断提高的同时,其管理范围不断缩小,强化因材施教、小范围专业化指导。
2.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三种模式
现在依照上述方案论述我国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三种实施模式:Ⅰ+Ⅱ模式,Ⅱ+Ⅲ模式和Ⅰ+Ⅱ+Ⅲ模式,这三种模式实际上是三个基本方案(Ⅰ、Ⅱ、Ⅲ)的不同使用方式,下面以Ⅰ+Ⅱ模式为例详细介绍两种运行方式。
Ⅱ+Ⅲ模式,Ⅰ+Ⅱ+Ⅲ模式的运行方式与Ⅰ+Ⅱ模式相同,只是采用的方案不同,具体使用哪一种模式要根据各个高校的具体情况而定,如果高校的师资力量雄厚,师生比不存在过度失衡,各项制度的建设能及时跟上,则可以选择Ⅱ+Ⅲ模式作为导师制的发展模式,反之则要选择Ⅰ+Ⅱ模式或者Ⅰ+Ⅱ+Ⅲ模式。
对于具体模式的运行方式的选择同样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两种运行方式各有利弊,对于第一种运行方式而言,学生会明显体会到随着年级的变化,导师对自己各方面的关注程度在逐步提高,对专业上的辅导逐步深入,导师融入学生的生活的程度逐步加深;但同时也加重了学校和教师的压力,由于频繁的更替导师制方案,势必要影响学校管理效率,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和各项评价工作开展的难度。对于第二种运行方式而言,确实提高了高校管理的效率,教师工作的职责在数年内都不会变化,各项评价工作也容易开展。但这种方式可能会降低导师制的效用,导师各项职能的实施容易出现提前或迟滞的现象,针对性降低。
任何一种模式都需要前提条件的保证和修正措施实施。实行这三种模式的一项重要的前提条件是对职责的划分要明晰,要保证各个层次上的人员都明确自身职责,避免出现扯皮现象;同时各高校要成立专门负责导师制实施的部门,做好各方面的协调工作和修正工作,为本科生导师制的有效实施提供保障。
四、完善我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实施模式对策建议
1.提倡“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的转变是发展我国教育事业的前提,提倡“因材施教”的理念就是要把我国高等教育的重心由“教”转移到“导”上,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注重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安排学生的学习方向和内容,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国家对高校、高校对教师的考察与评价都要向引导式教学倾斜,只有这样才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坚持实施辅导员制度
辅导员在我国高校教育教学与管理过程中仍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高校师生比的严重失衡,我国在相当长的一段的时间内仍然要坚持实施辅导员制度,同时要使之成为本科生导师制的重要辅助制度,在教育、管理的宏观层次起着重要作用。
3.加快导师制绩效评价体系的建设
导师制的绩效评价体系的不完善阻碍了本科生导师制的有效实施,为了保证本科生导师制实施质量,各高校一方面应对导师在一定教学期限内导师任务完成量和完成质量进行评价;另一方面应对学生成长进步状况进行分析评价,从而侧面反映导师制实施的质量与效率。
我国本科生导师制正处于探索阶段,对于教育理念的转变、师生比的合理化以及对导师的绩效评价体系的完善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才有可能解决。同时由于教育管理模式的转变过程中会产生种种不协调因素,成效也会存在时滞性,短期内,本科生导师制的成效不会很明显。但随着高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深入,不协调因素在实践中会逐步减少,本科生导师制也将走向成熟,培养出适应时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顾明远. 教育大词典(第三册)[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19.
[2] 高昀. 牛津大学的导师制对我国本科生教育的启示[J]. 理工高教研究,2004,(8):59-60.
篇8
关键词:学术英语课程;课程方案;学术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3-0119-02
综合性大学的大学英语课程多实行分级教学。其中不少高起点学生已具备较好的英语综合能力,有继续深造或出国学习的愿望。这些学生不满足于基础英语的学习,他们更希望在大学英语学习阶段获得使他们胜任专业学习和工作的英语能力。但由于各种原因,专业英语在学生当中满意率普遍较低[1],且对学习双语课程的学生而言,专业英语实际上是重复课程。在双语课程和全英课程成为趋势的背景下,专业英语被逐渐边缘化。但从基础英语直接进入以专业知识为教学重点的双语课程或全英课程,学生会感到无所适从。他们希望能有一门过渡性的课程让他们掌握进行双语课程或全英课程学习所需要的技能。
一、学术英语课程需求分析
随着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推广和实施,大学生必须达到的“一般要求的”学习任务正在或在未来的几年里有望在高中大部分完成或全部完成。而在大学阶段,学术英语(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EAP)可以为学生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做好语言、内容和学习技能上的准备,帮助他们顺利过渡到双语课程或全英课程的学习。进行学术英语教学考虑到了学生的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需要掌握相关语域的话语,熟悉专业英语文献中的句式结构、篇章构成,了解英语文献的修辞特征。
二、学术英语课程内容
学术英语和专业英语最大的区别是前者是以各学术交流所共核的英语能力为研究对象,旨在培养学生的学术交流能力,以满足他们使用英语进行专业课程学习的要求;后者则是建基于某一学术领域,以该学科领域知识为主要学习内容的语言课程,如工程英语、法律英语等。具体说来,英语学术能力包括:
1.听懂英语授课,听懂英语新闻、英文学术讲座和报告的能力。
2.搜索英文资料,查阅英文文献,英文报刊杂志阅读和学术语篇阅读的能力。
3.在研讨课中用英文描述前人理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与他人讨论和交流学术问题的能力以及做英文各式文体的口头陈述,包括学术口头陈述的能力。
4.引用资料为自己观点论述的能力。相比基础英语的语言学习和技能训练,EAP课程培训体现更明确的目标和方向。课程安排在确保目标达到的同时,也考虑到技能难度的循序渐进。为此,我们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分阶段的教学目标和实施步骤。第一阶段:培养听记英文材料结构要点的能力(Note Taking),了解英语新闻结构、听懂英语新闻的能力(News Listening),复述英文听读材料(Retelling)、进行小组讨论和做英文口头评价的能力(Oral Comments),阅读英文报刊和阅读一般性学术文体的能力,归纳性英文写作的能力(Summary Writing)以及段落翻译的能力(Translating);第二阶段:培养听懂英文学术讲座的能力(Lecture Listening)、学术口语陈述能力(Oral Presentation)、阅读有一定专业词汇的学术语篇和查阅英语文献的能力、撰写一般性英语学术报告和英语论文摘要的能力(Abstract Writing)、口译(Interpreting)和短文笔译的能力等。
三、学术英语课程方案实施
为了尽快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为地区发展培养懂语言、懂专业的复合型人才,我们决定在2010级部分三级起点学生中开设学术英语课程。课程开始之初我们对试点学生进行了需求调查。基于需求分析,我们制定了教学大纲,就课程目标、课时安排、教材选用、教学法和课程评估方式进行了规划。为了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我们提出了以下的实施方案:(1)强调培养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学术表达能力。开设讲座听力、会议英语、口头陈述、论文写作、文献阅读与检索等课程,培养他们进行专业学习所必备的英语技能。(2)实施基于多媒体和网络的任务型、项目型、协作型的教学模式。教师建立网络电子学档,论坛中回答学生的疑惑。通过网络监督、检查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让学生在学档中完成作业自评和任务互评。(3)更新教学方法,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体验、互动式的教学方式,设置符合教学目标的研究合作型任务,协作完成研究报告或课堂陈述。(4)改进评估方式,提倡评估手段的多样化。采用形成性评估体制,量化学生在课内及课外的学习任务。(5)教师引入包括口语互评和写作互评的同伴互评(Peer Evaluation)学习机制,建立并完善包括Oral Presentation,Oral Comment,Summary Writing,Translation等一系列的互评制度和文件(Evaluation System & Evaluation Sheets)。鼓励学生反思技能掌握状况,鼓励学生对技能实践相互评价,并为他人提供经验或意见。(6)鼓励教师编写、整合、更新教材。将语言教学、技能培训与专业知识学习相衔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整合教材内容和目标培训技能。依托本校已具规模的大学英语学科网站和课程教材开发团队,搭建包括课前调研、课内实践和课后发展的任务型、项目型的教材利用模式。(7)提高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水平。学术英语课堂应该本着以内容为依托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边缘发展区域理论和社会建构教学理论,鼓励学生将自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对其他同学的评判和对教师所教内容的看法有机地结合起来,积极主动地置身于教学活动中,以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本实验课程总结出各学科共核的学术交际中最常用的一系列基本技能,并为实现技能制定了分阶段、分层次的发展规划,并探索出行之有效的实现目标的教学模式,符合学生自身的发展诉求和学校的发展规划。总的来说,把握住衔接课程、技能课程的方向,地方综合性大学也能进行EAP教学。
参考文献:
[1]罗毅,李红英.论大学英语与专业英语教学的衔接[J].外语界,2008,(1).
[2]蔡基刚.大学教学:回顾、反思和研究[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3]章振邦.也谈我国外语教改问题[J].外国语,2003,(4).
[4]Jordan,R.R.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5]叶健敏.做好大学英语教学向双语教学过渡的接口工作[J].外语届,2005,(2).
[6]蔡基刚.中国台湾地区大学ESP教学对大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6).
[7]蔡基刚,廖雷朝.学术英语还是专业英语——我国大学ESP教学重新定位思考[J].外语教学,2010,(11).
[9]史光孝,赵德杰.以内容为依托的大学英语教学走向:通识教育抑或学术英语教育[J].山东外语教学,2011,(2).
[11]王云霞.论高职ESP学科教学知识与ESP教师专业发展[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2).
篇9
2010年,在上级领导的热情关怀和指导下,在学校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的各项工作、各项建设成效显着。学校获得了区委、区政府“和谐文明单位”、“模范单位”、市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工作“先进单位”、市委、市政府“教育工作先进集体”,阳泉市劳动竞赛委员会二等功。山西经济日报、科学导报都对学校的发展做出了专题报道。这是上级领导和社会对我们工作的肯定和鼓励。这也是每一位刘家垴学校师生员工的自豪。在此,对矿区领导给予学校工作的指导、帮助和大力支持,表示诚挚的谢意;对全体教职员工的辛勤劳动和无私奉献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这一年的工作,我深深体会到:以人为本,科学创新是学校发展的重要源泉。基于这种认识,学校确定了“以德立校、依法治校、合作创新、共建和谐”的工作方针;以文明礼仪、精细管理、专业成长为主要抓手,力求“把关心、体贴、理解、支持、协作、补台放在首位,形成一个一个集体内部统一协作、部门之间主动协调、学校整体团结向上的战斗集体;把计划、协调、检查、考核、评价、公布、总结工作作为管理的主要工作落到实处,形成管理新秩序;把学校工作奖励办法贯彻好,调动教职员工爱岗敬业、讲究礼仪、遵纪守法、创新工作;把教育教学改革工作进一步深化,全面建设和谐校园,圆满地完成了2010年的工作目标。
㈠ 加强自身建设
1、严格按照领导干部的标准要求自己,坚持学习,以身作则,注意规范,无违纪现象发生。
2、坚持经费预算制度,对学校财务运行情况进行管理与调控。
3、坚持大额度资金校长审批制度。定期了解学校的资金使用状况,了解学校重点资金是否使用到位,教职工福利是否发放到位等等,防止资金的无计划使用。
4、坚持收费工作校长一只笔审批制度。学校正常的收费,以及校服、保险、等代收费用都要通过校长审批,让后进行收取。学校反对教学辅助用书的征订,严格按照上级部门的最低要求进行征订教辅用书。
5、坚持做好教职员工和家长的思想工作。热情接待老师、家长、学生、社会各界人士的来信与来访。学校的工作千头万绪,但来访的多是有关学生上学、学校收费、老师对待学生、学生安全事件的事情。作为校长总是认真听取来访人的意见,解释学校的工作目的,解释上级文件精神;对于学校和老师存在问题的,学校虚心接受批评,作出道歉,造成影响的进行处理,努力建设和谐校园。
㈡ 回顾重点工作
1、落实“十一五”发展规划。制定“九大校园”实施方案,分阶段落实“十一五”发展规划。
2、修订十四大类制度。形成十四个篇目的制度系列,依法治校,规范办学行为。
3、分条块制定档案目录系列。为学校今后日常工作的管理、档案资料的整理、上级重点工作的检查和验收,从整体上做出了一个全面地、系统地、科学的规范。
4、实行电子校务,实现无纸化办公。通知、安排、简讯等,公布于学校教育网、校园黑板上、橱窗张贴栏中,教职工可通过其路径获取了解学校一切信息,及时了解学校工作动态,配合学校做好一切工作。
5、突出重点工作,推进标准化建设。XX年年开始着手进行标准化学校建设工作,制定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成立建设领导组,多次召开会议,进行了人员责任分工;核实学校现有硬件情况、软件情况,对照标准,理清家底;两次向矿区政府报告标准化建设存在问题情况;向矿区政府递交所需经费请示报告,重点是电脑、音体美数学科学设备和仪器、图书;北教学楼栏杆、配电室、楼顶防雨层等存在安全隐患的部位进行了大修改造;学校整理专用教室,制度上墙进行学校档案分类工作,制定刘家垴小学档案目录分类明晰;资料编目,迎接标准化验收等等,圆满完成了标准化建设工作。
6、出台校本课程建设纲要。制定了开发与实施方案,形成了一个主题——“走进狮脑山”,两大版块——“自主教育、知识创新”,十大系列——“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发展、自主活动、艺术天地、科学探究、体育纵横、文学大观、红色经典、社会共建”的校本课程体系。
7、坚持搞好课外活动。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制定课外活动安排,使课外活动时间、地点、人员固定,保证了活动的稳定性,保证学生在校活动时间不少于一小时。特别是本学期的阳光体育户外活动扎实有效,许多老师也参与其中。
8、构建起新的学生评价体系。学校以发展性评价为杠杆,制定了学生星级评价方案,并将评价结果与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优秀队干等评比直接挂钩,形成学生成绩、特长成绩、操行评定成绩相统一的评价体系,从品行、阅读、科技、岗位、棋王、舞星、it等方面为学生提供实现自我的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开展“雏鹰争章”学生评价活动,颁发学习章、劳动章、纪律章等,促使学生自觉养成学习的良好习惯,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9、注重班主任工作。召开第一届班主任工作论坛,讨论“如何创建快乐中队”、“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应起哪些作用”等问题,举行和谐生态园德育示范基地挂牌仪式。
10、坚持家校联系,形成德育教育网络。召开了三六年级学生家长会,放假前,班级召开学生家长会。指导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共同培养和教育好孩子。学年初,在一年级学生家长中举办了“第三十五届家长学校”,我亲自为家长做“做文明家长、育文明孩子”的讲座,让家长们通过倾听、交流、沟通与答卷,学习教育孩子的方法,了解到了学校办学理念、教育理念,为孩子的成长改变自己。10月31日的“家校委员会”。家长们对学校提出了不少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的建议或意见,促进学校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调整工作步伐,改进工作方式方法,以此推进学校素质教育向纵深全面发展。
11、狠抓安全不松懈。安全工作形成了以“校长负总责,副校长分管,总务部门主抓校舍安全,德育部门主抓安全教育和活动安全、课间安全,教学部门管理课堂安全”的管理体系。学校建立多项安全制度。制定了详细的“应急疏散”活动方案,组织全校学生进行2次地震应急逃生演练。在广大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未发生一起中的安全责任事故。
12、开展“心系灾区,情寄亲人”捐款活动。全校师生员工捐款 23750.6元,学习用品8571件。500多名学生们自报奋勇积极参加学生志愿者队伍与“5.12”地震受灾严重的甘肃省文县梨坪小学学生“手拉手、结对子”,他们通过书信形式,进行交流互助,共同勉励,一起进步。学生志愿者不仅在书信中进行了慰问,而且还将自己节省下来的零花钱购买成学习用品,为灾区的小朋友寄去,以表达自己的一片爱心。
13、学校加大了教师集体学习培训的力度。学校领导、中层干部都参与到培训当中来,讲理论、讲师德,讲业务、讲和谐,讲法律,讲美德。集中教育已经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形式,每月至少三次集体培训,雷打不动,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集中学习平台。
14、发挥博客教师成长档案功能。每一位教师都在网上建立了自己的教育博客,通过博客写教育随笔、教学心得、生活感悟、教学设计等,为教师专业成长、互相学习提供了网络信息平台支持。学校推荐1名教师网站、4名教师博客和学校博客圈参加山西省专题学习网站评选。
15、输送教师外出培训。今年4月份,8名语文教师赴省城参加小学语文国际精品课的观摩学习后,组织相关教师进行研讨、学习;10月,青年教师何芸霞参加了山西省广播操培训;11月,6名教师到太原参加了全国语文、数学、外语研讨会;12月,4名教师前往北京参加了北师大组织的全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精品赏析互动研讨会。通过外出学习和培训,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专题平台。
16、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学校建有校园局域网,加入了国家教育资源“共享联盟”,对外网站开辟了学校简介、电子校务、科研在线、教师频道、学生频道、党旗飘飘、德育之窗、校长信箱、特色教育、教师博客、未来论坛等栏目,为学校数字化、现代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7、积极做好两免一补工作。为41名贫困学生和残疾学生、108名农民工提供帮助。
18、继续改善学校面貌。政府投资16万,对西楼进行了粉刷,对三个房顶进行了防水层更换,迁移了配电室,更换了北楼栏杆,为教育教学提供良好环境。开元公司投资3万,购置开水锅炉,解决师生员工的喝水问题。
19、逐年加大对老师的福利投入。三年共计支出慰问费、福利费14.6321万元。
㈢ 主要问题剖析
篇10
【关键词】国培计划 教师培训 培训实效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199-01
根据教育部和吉林省教育厅关于吉林省农村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的有关精神,受吉林省教育厅委托,长春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承办了“国培计划(2011)――吉林省农村骨干教师置换脱产研修项目”长春师范学院农村小学英语骨干教师班的培训任务。培训班于2011年9月15日正式开班,并于2011年12月15日圆满结束。
培训通过采取置换脱产集中研修的方式,以省内农村义务教育骨干教师的需求为主,组织开展专题讲座、经验介绍、教学指导、案例分析、交流研讨等。针对小学英语新课程实施中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与探究,探索适应小学英语新课程师资培训要求的各种理念和方式,培训过程中注重专家与学员的互动与研讨。培训按照项目要求采取了“2+1”模式,即两个月的集中培训和一个月的“影子培训”相结合的模式以体现互动、共享、多样化特征。
在整个培训项目实施过程中,承办学校不断总结反思,以探求使项目有效且得以顺利进行的方案,但难免遇到困难和阻力。总的来说,此次培训的特点有以下5个结合:
1.省内省外、校内校外相结合的培训团队。本次培训聘请了吉林省内省外、校内校外多位专家做专题报告。培训期间,还带领学员到省内重点小学进行参观和课例观摩。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课程安排方面,既有教授、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的理论专题讲座,又有教学经验丰富的中学一线教师的经验介绍与交流研讨,既有国培专家指导下学员的理论研究环节,又有“影子培训”及学员之间进行经验交流的实践推广环节。既有学员课上理论学习环节,又有课下在专任教师指导下独立练习及完成作业的实践应用环节。
3.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本次培训在注重教学素质提高的同时,还设计了科研能力培训内容。不仅请专家做了科研方面的专题讲座,还请专家为大家的科研课题进行指导,使大家初步明确了如何开展教育科研工作。
4.课例观摩和学员自我教学交流相结合。通过现场课例观摩使大家身临其境,领略高水平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风采,同时通过学员教学展示和交流,使大家看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及其他学员的特长。
5.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本次培训除了有集中形式的专家讲座之外,还有学员分组讨论、交流,以及分散形式的“影子培训”,这对大家接受相对全面的培训,达到全面提高素质和能力的目的起到了重要作用。
同时,我们也反思了在培训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
1.培训之初应使学员明确具体的培训方案与要求。本次培训方案是严格按照省教育厅的相关文件精神,经过反复推敲修改而制定的。在内容的安排上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并聘请了省内、国内一流、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和教授。但部分农村学员对于英语学科理论知识兴趣不高,他们更加关注教学一线的实际问题。
2.负责培训的学校应在培训工作开始之前通过省教育厅与各地方教育局取得联系,以获得参训教师个人的具体情况。本次培训开班之初,我们发现各学校选派学员的变动比较大,对于参与培训的人员及数量与省级主管部门下达的骨干教师名单不符,这给培训课程的设置和接待培训工作带来一定的不便。
3.顶岗实习的学生不能及时到位。由于各学校对顶岗置换实习生的质量要求过高以及对置换实习生的安全无法给出保障,使实习生不能及时下派,影响了农村小学的教学,极大地干扰了学员学习的热情。
4.部分参培教师对基础英语教育,尤其是吉林省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现状了解不足,致使在培训过程中,没有完全做到对症下药,缺啥补啥,有些学员感到培训中讲授的理论知识难以解决现存的小学英语教学实际存在的问题。
5.外聘专家、外籍教师及培训教师队伍的层次和水平与参培学员的实际英语水平和教学能力差距太大,影响了培训效果,后期经过调整有所好转。
总结反思问题后,我们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
1.预先对参加培训的学员进行需求分析,根据不同地区和水平的学员的不同要求,有针对性地安排培训课程,可适当减少一些理论讲座,增加实践性强的课程。
2.负责培训的学校应通过省教育厅与地方教育局提前联系,组织调研,预先合理制定出一套比较完善、可行的培训实施方案。
3.在培训之前提前做好顶岗置换实习生与培训学员之间的对接工作。
4.组织英语教法教师到吉林省农村和长春市部分小学调研,深入课堂听课,参加教研活动,进一步了解英语教学的现状,以便制定出更加合理的培训方案。
5.聘请的高级外语专家和学者不宜过多,应该多聘请一些一线教学名师和教学能手,并与校方领导取得联系,走进他们的实际课堂听课,亲身感受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水平。
“国培计划”是国家发展在职教师职后教育的一项重大举措,吉林省的农村小学英语骨干教师培训的目的是使参加培训的教师能够结合实际教学准确理解和把握新的课程标准及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在深入理解小学新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英语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与水平,解决英语教师由英语新课程理念向英语具体教学行为转化的问题,为全面推进英语新课程在全省的深入实施培养一批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并能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的小学英语骨干教师,最终形成一批具备较高学科素养、教学设计与实施能力的、能够在农村基层小学发挥骨干作用的英语学科带头人;一批用于小学英语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的教师资源;一批就地取材的小学英语教学案例、知识更新的课程与学习资料;一批适合农村教育发展需要的研究课或示范课;从而促进农村学校英语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