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师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时间:2024-02-26 17:48: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教师学习心得体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教师学习心得体会

篇1

首先,培训使我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

在培训中,老师给我们谈到了当代教师身肩重任、角色特别这一问题,这似乎是一个比较陈旧的话题,但细细体会、琢磨他们的话语,觉得很有分量。这也使我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深的思考和认识:首先,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其次,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也正是这个意思,这里主要涉及做人的问题,学生都有"向师性",实际上是做人的一种认同感;同时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第三,教师是管理者。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第四,教师是父母。作为一名教师,要富有"爱心",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对待孩子,所以我们说教师是父母。并且,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第五,教师是朋友。所谓"良师益友",就是强调教师和学生要"交心",师生之间的融洽度、亲和力要达到知心朋友一样。最后,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学、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困惑、心理压力等,以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排解,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其次,培训为我即将面临的实际工作提供了许多方法和策略。

在培训中,老师还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给我们介绍了一些当好教师的要点和方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谈到教师的发展问题上,他强调了适时调整和更新自身知识结构、终身学习的做法;在谈到面对困难如何克服的问题上,他还提出了如何加强教师之间团结合作的方法;在谈到教学教法经验方面,也让我认识到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要多加思考,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艺术的眼光去对待教学,争取精益求精。另外,老师还强调: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各位老师一定要认真地贯穿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新的教学姿态迎接新的挑战。如何使自己能够有质量有效率有能力地教好所上的每门课,使学生能够持续地从心灵深处接受的教学,这就需要我努力地备课、努力地锻炼、努力地学习……当然这其中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就是多学习其他老师的教学方法。在这次培训中,老师所讲述的一些方法,实际上就为我们新老师起到了“导航”的作用,我觉得包括我在内的所有新老师必须好好地吸收和采纳。

再次,培训使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和动力。

篇2

1、一般流程。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时,提供主要的步骤和具体要求:了解教材的大概内容与前面已学的知识框架;找出本章或本课内容与前面已学知识的联系,找出所需的旧知识,并补习此时的知识;找出本课的难点和重点(作为听课的重点);对重点问题和自己不理解的问题,用笔划或记入预习笔记。

2、具体的方法:

①扫除障碍法:指导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通过查阅工具书、资料及请教他人扫清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重点以及难点的方法。

②符号圈点法:指导学生预习教材时,用一套能统一的、能代表某方面的理解意义的符号(划线、波浪线、三角等符号),在字、词、句、段上圈点勾画来帮助预习和加深理解,符号圈点的步骤,即读、想、记三个环节结合进行。

③习题试解法:通过上述步骤,可指导学生提前思考或者通过试解教材(可以是某一节或某一章的)后的思考练习题,初步了解所学内容的概念、题型和基本解题方法、基本框架,以达到初步理解所学的内容。

篇3

对于从教多年的我,近一段时间,本人根据教育局与学校有关文件精神,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以下是我对对国家教育局2014年1月11日新颁发的教师[2014]1号文件学习心得体会:

第一、无规矩不成方圆,有规范就得严格执行

关于《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我觉得无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制度教师道德及教学就不能提升。教师被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是学生的启蒙人、开拓者。然而特别是教师收礼、有偿补课甚至教师学生等现象严重损害了教师整体形象,玷污了原本洁净的师生关系。各种学生都有不同的心态,面对学生的过失,教师应予以教育,不应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面对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的教育方法,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应是和谐可亲的。

从社会期望来看,教师教书育人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其社会责任要远重于其他职业。世界各国都对教师的职业行为都提出更高的伦理道德要求,设定师德红线也是许多重视教育的国家采取的必要措施。

第二、教师应该以德为本,身正为范

教学质量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影响力的大小,而教师的影响力主要由品格因素、才能因素、知识因素和情感因素组成。身教重于言教,因为教师职业的示范性极其重要,所以要求自己必须时时、处处用模范的言行去影响学生、教育学生。

作为教师的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活泼天真的孩子,我们对待孩子时要怀着一颗真诚的爱心,要把学生当着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心、呵护。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和美德,教师应当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的学生,绝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对于有缺点或犯了错误的学生,一定要和风细雨,要多一点耐心,多一点细心,多一点责任心,多一点信心,多一点爱心……遇事一定要冷静,保持平常心。作为教师,要满腔热忱地帮助学生,树立尊重学生人格尊严的法制观念,不歧视学生,更不允许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第三、教师严谨治学,以德施教

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就更加困难。据报载:去年的全国劳模、北师大林崇德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只讲付出不求回报、无私的、没有血缘关系的爱,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极其神圣纯真的。这种圣洁的爱是教师培桃育李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真情友谊,就会"亲其师、敬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书育人就实现了其根本功能。

作为教师必须要严谨治学,以德施教,把为人师表、塑造心灵、传承知识当成人生最大的追求,发自内心地关爱每个学生的成长,用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在教书育人上取得新成绩。

篇4

关键词:历史与社会;学科;核心素养;重要问题;分析

一、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核心素养

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核心素养其实指代的就是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知识和技能、流程和模式以及情感和r值观等层面之上的具现化表现,是学生在接受了历史与社会学科教育之后可以呈现在人们的眼前的,带有一定程度的本学科特性的人文品质以及重要综合素质,一般情况之下来说是由空间感知、历史意识以及综合性思维等因素构成的。

空间感知在这里指代的是不同维度之下人类生存空间的感性、理性认知流程,其中包含的是区域认知以及人地观念。区域认知在这里指代的是,在对各种类型的空间认知工具加以一定程度的应用的基础上,针对区域中包含的位置、特征以及差异性等相关因素做出解释,从而在此基础之上形成客观、准确的地理层面上行的认识;人地观念,指代的是针对人地关系形成的认知、理解,以及自此基础之上做出的判断。

历史意识指代的是在对实际社会现象进行观察以及形成认识的时候,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形成的自觉性反应,其中包含的是历史理解、历史判断以及历史认同性等等。历史理解,在这里指代的就是在对史料展开判别的基础上,针对历史事件、人物以及现象来做出有主观性的解释说明,从而在此基础之上也就可以形成客观准确的历史认识了;历史评判,指代的是针对历史人物、事件以及现象,站在现实和价值观等层面之上做出评价抑或是判断工作;历史认同,指代的其实就是从历史的层面上对自己的国家、文化以及政治等形成一定的认同感,总而言之就是认识、情感以及态度层面之上的综合性表现。

二、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相关工作进行的过程中涉及到的重要问题

教学重要问题指代的就是在课堂教学相关工作进行的过程中,为了可以使得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而需要开展调查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解决到的学科重难点问题。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相关工作进行的过程中涉及到的重点问题,其实指代的也就是在社会与历史课程课堂教学相关工作进行的过程中,为了可以使得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发展抑或是实现教学目标而需要解决掉的最为基础。最为重要的教学领域中的问题(这个问题其实既是教学难点问题也是教学重点问题)。

三、解决历史与社会教学重要问题的过程中应当使用到的措施

教学重要问题其实都是具有一定的综合性特征的,因此在找寻解决措施的过程中需要联想到的就是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是一种课程形态,也是一种学习模式。具体点来说,综合性学习指代的就是在课程目标的指引之下,学生将综合性学习工作进行的过程中涉及到的内容作为载体,在施行自主、合作以及探究等学习模式的基础上来主动的获得知识技能,使得综合性能力得到发展,并在此基础之上发展自身的综合素质。

图表应用措施。在对地图、图表等各种辅助认知工具加以一定程度的应用的基础上,来使得学生本身的空间感知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一方面需要从地图和相关图表中得到有用信息,在从图表中找寻有效信息的过程中,其实也是在对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进行培养的;另外一个层面之上学会使用地图和图表表示区域自然、人文环境呈现出来的特征,逐渐的对各个地理要素相互之间呈现出来的关系形成较为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础之上自然也就可以使得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了。

史料证明措施。在将史料作为依据的基础上来对历史和现实问题形成认识并展开调查研究工作,在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较为重要的。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相关工作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注意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使得史实可以构建在极为充分的证据之上,比方说针对“富庶的四川盆地”这一个章节的内容展开教学相关工作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依据教师展示出来的图片、视频的基础上,逐渐使得学生对日军侵略中国的历史形成明确的认识。其次在对历史性叙述展开解读的基础上,就可以让学生逐渐对历史形成准确且客观的认识了,比方说引导学生在对史料展开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主观性结论,并在研究分析工作结束之后将自己得到的主观性观点以及支持这个观念的理由阐述出来。

参考文献:

篇5

师德是教师职业理想的翅膀。师风,即教师从教的道德作风。师德师风建设要坚持以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核心,以敬业爱岗、为人师表为基本准则,以阶段性职业行为禁行规定为底线。我们要以“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精神来要求自己。对教师来说,最好的回报就是得到学生的真心拥戴。好的师风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学习、相互尊重。在我看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是告诫教师:一是即使只当了一天的教师,对学生也要负责任。既然为“父”,就要遵循“子不教,父之过”的古训。二是当学生有了成绩或成了气候,不要借“父”名抬高自己或去借学生的“光”。三是当学生犯了错,应主动承担起“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之责任。做到了这三条,才是理解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真正的含义。

怎样做一名让人民满意的好老师?

1、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做一个让学生满意的教师。

教师的职业劳动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且具有“以人格来培养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的特点。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就是履行教师的社会责任。热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教师对学生的爱的情感,能转化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内部力量,能赢得学生的爱戴和尊重,激发他们对教师的亲近感、信赖感,学生只有体会到这种感情,才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进而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使学生成人和成才。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一切机会鼓励学生参与竞争,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学生既严格要求又热情帮助,让学生通过自我选择、自我学习、达到自我补充、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目的,让学生觉得,我是他们心目中可以信赖的好老师。

2、扎实敬业,积极提高自我素质,做一个让家长满意的教师。

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以传授知识、技能为主要任务,学生以掌握知识、技能为主要目的,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学生,有时不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思想与见解,有时觉得学生是“异想天开、不切实际”。我觉得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再也不能重蹈事例里发生的情况:因为教师个人的素质和自我要求跟不上时代需要而禁锢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要做到重视学生个人生命价值与需要,强调师生的合作关系,重视教师促进学生成长的专业意识,发展教与学的创造性,做一个新时代、新的讨论大潮中另家长和社会满意的好老师。

3、通力合作,共同教育,做一个让学校满意的教师。

在学习知道方面发扬民主,对每个学生要公平,不厚此薄彼,形成生动活泼、团结紧张的课堂气氛,让学生觉得你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好老师。作为教师,我们知道,对学生的教育不是一个人的教育,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影响,在学校里,就需要和其他老师的沟通和共同努力,这就需要一种团结协作的精神风貌和团结协作的能力。在这一方面,我积极配合其他学科的教师,落实好每一个教育环节。正因为这些努力,以及学校其他老教师的言传身教,自己的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这对我来说有很大的鼓舞,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知道,我自己也存在着许多缺陷。我会继续努力的,争取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在合格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自己,充实自己,武装自己,做一个学校满意,学生爱戴,家长放心的好老师。

总之,经过这次学习,让我对师德师风的了解更深刻:今后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既要把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长发展。因而教师必须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纯洁美好的心灵。在工作中,教师要安贫乐教,甘于奉献。必须耐得住寂寞,受得住挫折,将自己的所有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去,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初中师德师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二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说的是我们教师的感情是无私的、高尚的。只有付出不图回报。教师提高师德水平是教书育人的需要,没有良好的师德就谈不上教书育人。教师在工作中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良好的师德行为,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行为。作为一线教师,我认为师德主要体现在平时的工作之中——在工作中让家长满意,让学生满意,让社会满意,真诚的善待每个学生,才能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才能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才能赢得社会的普遍理解和信任,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在今后教育教学中,我将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工作:

一、热爱教师职业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前提。教师职业也是社会的必要组成部分,我们不应该只把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更应该把教书育人作为终生奋斗的事业。每一个人都是平凡的,在平凡的岗位上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就是伟大的。

二、在教学的过程中坚持正确的方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养成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宣传知识来源于实践的观点。

三、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是新时期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学生观。青少年学生都是尚未成年的孩子,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才会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才能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发生。

四、刻苦钻研业务。精通教学业务是教师之所以成为教师的关键。只有精通业务,才能将科学文化知识准确地传授给学生,而不至于误人子弟。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教师要想有效的从事教育活动,就必须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也就是我们说的职业道德。

通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使我更加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终生献身教育,并用自己智慧的钥匙,打开学生踏入科学知识的大门。用自己崇高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

通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让我更加热爱学生。热爱学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力量源泉和精神动力,一个教师只有具备了这种道德情感,才能产生做好教育工作的强烈愿望,千方百计的去教好学生。

通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使我明白了凡事都要以身作则。教师从事的是培养人的工作,教师劳动最有影响力的就是“言传身教”,教师是学生学习做人的参照对象,所以人们常说“教师是镜子,学生是教师的影子。”

学习教师的职业道德不仅可以促进我们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帮助我们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而且是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础。因此,教师的职业道德是贯穿教育全过程的精神支柱。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让我受益非浅,我会用它时刻的鞭策我自己,让它成为我教育事业中的一盏明灯!

初中师德师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三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振兴教育的根本所在,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

通过师德师风的教育学习,我对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的重要意义有了较明确的认识。师德建设决定教师队伍建设的成败,也就决定教育事业发展和改革的成败。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世范。教师职业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而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的灵魂。师德决定了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对事业的忠诚,决定了教师执着的追求和人格的高尚;另一方面,师德直接影响着学生们的成长,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人格魅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高尚而富有魅力的师德就是一部教科书,就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学生的影响是耳濡目染的、潜移默化的、受益终生的。因此,针对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人民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热点或突出问题,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是极有必要的,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对照教师法等法规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我认为教师应注意从下面四个方面加强学习和修养,才能更好地担负起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中国特色社会注意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的重任。

一、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自我,完善自我。

社会在发展,知识在更新,知识容量在扩大。不学习,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够不断充实自己,才能不断吸收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和教育途径。学校教育虽说由师生两个主体共同完成,但关键还是在于教师。教师的主导、导向作用是十分重要的。用什么样的教育思想、理念、模式、方法、途径来完成自己的教育、教导,将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育教学效果。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

二、加强师德建设,提升自身素质。

教师的责任是教育学生,然而学生的思想品德,在很大程度主要不是教出来的,而是感染出来的。教学中依赖的是富有感染力的课堂气氛,以及教师的人格力量和起表率作用的言行举止。推进教育教学的融合管理的根本保证是有一支思想过硬、品德高尚、为人师表的教师队伍。这支队伍要全员有意识、人人有责任,人人都要成为学生心目中的道德权威。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交流,对学生道德纪律的实施需要借助的是教师的道德权威,而不是行政手段,更不是纪律强权。道德权威来源于教师的师德,教师的人格力量。

篇6

——赴株洲语文主题学习心得体会

来源:连胜学校 姚寿财

时代在不断进步,教师要走专业化的发展道路,只有在不断学习中才能进步,这正如“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我参加此次语文主题学习后再次深刻领悟到的真理。

一,我的教育理念又有新的发展,教学思想有了进一步的更新。

我们弋阳一行29人,在教体局陈江主任的带领下,来到炎帝的故乡------株洲,参加了全国初中“语文主题学习”第二届教学比赛决赛活动。在短短的两天时间里,我一共聆听了来至全国的十三位优秀语文教师的优质课。我明白了现代教育对教师成长发展提出的新的、适应时展的要求,而我对教学技能和方法的探索又有了新的理解和发展。各位教师优质课,新颖独特的教学理念,娴熟实用的教学技巧,适合当代初中学生的教育、教学方式,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背景介绍、情感激发、语言品味、意理阐发和机智点拨等,让学生体验到了一种富有教学个性与文化气息的,同时又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自由境界。专家们对议论文、散文、小说、说明文的教学建构思想,无疑是给我们在一线从事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教学方面的新的思路和要求,为我们今后的教学提供了不竭的活水。

我深深地感到:作为老师,不能只停留在知识传授的层面上,应是一个教育科学的研究者,不断研究学生,研究教材,关注社会,关注学科的发展;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评价,经常进行案例研究,把教学看成是一种艺术,一种追求,让自己拥有先进的课改理念,新的教学方法,丰富的知识储备,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运用讲座中的科学方法指导自身的教学工作,争取学有所得,学以致用。

二,精彩的课堂展示,开阔了我的视野。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具备的就应该是全面系统的语文学科本位知识。在学习中,每一天都有感触,每一天都有收获,每一天都有惊喜,聆听了十三位教师的一场场精彩的课,我获得了思想的重生和心灵的洗礼。我进一步领会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对初中语文教学有了深入的理解与思考;通过参与学习、反思体会,认识并掌握了语文教学的新方法、新手段,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在这个平台上,我们相互交流,共同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尤其是在大家共同讨论和交流的环节上,让我知道了现在语文这门课在全国大背景下的现状和发展。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在从教近二十年的我,也要好好学习和探索的,不断的丰富自己。

(一)、把心贴近每一个学生

常言说,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月有圆缺,学有迟速。学生的差异性必然存在。著名教育家韩凤珍说过:“难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所有好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强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就是要千方百计地保护孩子最宝贵的东西——自尊心”。

1

给优生以雄心

优秀的学生有他扎实的基本功,有他超人的智慧,甚至还有独道的学习方法,基于这些优越的条件,我要求学生拥有的是雄心壮志,要定下更远更高的目标,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七(2)班的刘玲华、何婧是极具语文天赋的两位学生,她们的语文学习兴趣浓烈,文笔优美,阅读鉴赏及审美能力都很强,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老是给她们灌输要争第一,要考高分,要有向前闯的勇气和决心,因此,在两个学期的每次考试中,他们都能考出理想的分数。

2

给中等生以信心

中等生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总是吊在中间,因而好多易满足的同学也就乐于呆在这个位置,平平而过,懒懒散散,消极地对待自己的成绩。针对这种心理,我给中等生的是信心,我鼓励他们通过努力还可往上一些,我把他们归为中上等,意思是有可能上升趋势,因而好多学生恢复了信心,他们努力赶超,扩大了优生的范围。

3

给差生以上进心

在一个教师的眼中,学校中应该没有“差生”,只有学有困难的学生。我尊重这类学生。努力激发他们的上进心,“我并不比别人差”,“我还有优于别人的长处”。七(2)班有个叫祝功锐的同学,学习上不是很认真、学习成绩也一般,但他会设计一些小东西,因此我常常在语文课上穿插一些设计灵感,让他表演,获得大家称赞,还有一位李校雨同学,学习极差,但他常常出其不意地回答出我的一些难题(也许是偶然),但我就趁此机会大肆渲染,鼓励他,促使他上进。这样,这些所谓的差生有了一点学的甜头,也就多了一点学习的劲头了。

(二)、把业授给每一个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因此,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创造者。

1

课堂进度顾及每个学生

我通常上课的进度不快,我的每堂课要能使每个同学听懂,每个同学有所得。特别是按照游董所提出的“分层导学”的教学理念,先在导读提纲指引下的学生自主学习。

2

课堂提问针对每一层学生

重点难点提问中我因势利导,难题抛给优生,而易题留给了中下等同学,这样优生感觉有挑战性,而差生也不会因答不上而尴尬,失去学习的信心。

3

课后辅导落实每一类学生

培优补差是落实的重点,对待优生我在课堂上进行拔高训练,比如写作技巧的指导,阅读的综合能力的提高,让这类学生真正优起来,而对于差生则注重基础的训练,有关语文知识,学习方法,浅易的阅读等达到一个巩固过程,这样因地制宜,适得其所。

4

分层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我所布置的作业也有所不同。让中等生和优生能有个质的提伸,我增加了课外提升的练习。让差生对课堂上的基础知识在做巩固。

(三)、不断实践,不断完善,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上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形成,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不是表演,要有实效性,不要把眼睛仅仅放在教学形式上。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小结、不断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实践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得到最优化。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在课后及时反思、小结,在后面的几篇课文学习时,我特别注意这些问题,不再为了课堂的“完美”而勉强学生,有效地避免这些问题的再次发生。让学生懂得如何学习语文,为以后的语文的学校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 挑战自我、充实自我,在否定中成长

直到现在,我真的觉得是和学生在一起成长,有得有失。最近,我发现,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无法满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作文的教学有时会令感到“束手无策”,学生怎会对作文感兴趣呢?……如何穿越这些障碍,领略更宽广的教学天地,这又是我最近在不断反思的问题。如果仅仅禁锢在自己小小的教学天地里,对曾取得的成绩沾沾自喜,那只会有一个结果——不进则退!我想是到了及时充电、补充的时候了。多读一些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向有经验的老师多学习、多请教,对自己的教学多反思,提高自己对教材的把握、对课堂的驾驭能力。

1、自主的价值在于学生自主的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但这一切的前提是,教师的主导一定要在事前有了足够的铺垫,学生已经知道自己应该学什么。

2、探究最重要的是要避免事事探究,对一个问题能从不同的角度探究,探究既要注重过程可也不能忽略结果,探究的目的是为了问题解决。

3、盲目活动很可怕。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要有针对性,而不是流于形式、热闹。虽然新课标强调对话,认为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相互对话的过程,但是并不等于在课堂中阅读理解的过程以教师、学生的一问一答来完成即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整堂课一个讨论接一个讨论,一个交流接一个交流,学生个体阅读、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太少,特别是学生的默读、静思、写作时间多被挤掉,最终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篇7

一、物理探究式学习在初中阶段重要意义

初中物理探究式学习是指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按照教学内容把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或团体,每个小组安排一定的学习任务互相分工而又协同共进的一种团体学习模式。相对于以往的自顾自地学习,探究式学习更为注重团体之间的分工合作。学生在教师的暗示和引导下交流学习体会,自主探索未知领域,批判性的研讨课本里的各种理论、观点、思路、方法等,既锻炼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拓展了个体知识探究的思路,又通过团队协商的方式,使集体的智慧为每个学生所共享,最终变为自己的知识。

二、初中物理探究学习是新课改的要求

1.探究式学习有助于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每节课老师习惯于将所有的知识点全部灌输与学生,至于学生接受多少,教师无暇顾及。因为时间太紧迫了,能节省出的时间被海量的试题占用。但很多教师会发现,每次考试以后,明明自己讲过的知识,很多学生做错。原因是什么呢?就是教师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其实,现在的教学过程已经不是传统的一元式教学了,而是二元式教学,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二元式教学模式更为注重互动式教学,不仅教师要会讲,而且要求学生要会听、想听,教师和学生融为一体。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要划分为若干单元,根据学习小组的学习情况(基础知识、接受能力、学习成绩等)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学习重点,在了解课本知识的基础上深入探究知识点的延伸层次。每个小组只对某一个知识点进行重点学习,最后全体学生共同分享自己小组的学习心得体会,重点难点由教师给予点拨,这样的教学效果自然是奇佳的。

2.探究式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塑造学生良好的探究品质。

探究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动力。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探究的地位与作用将会显得越来越重要。今天的学生毕业后将面对的是一个多元化、复合型的社会,他们不仅应从学校学得如何竞争,更应该掌握如何探究,现今的中小学教育,面临的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不少因受到家庭的宠爱,难免会在处理问题时以自我为中心,听不进别人的意见,更谈不上与他人的探究。所以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应从中小学教育开始,从课堂开始。

通过教师的启发,学生间的探讨,归纳出如此完美的结论,不但使他们较好地掌握了知识,从而体会到了探究学习的力量和探究学习的乐趣,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三、当前探究式学习需要商榷的几个问题

1.过于简单化。

在一次学习《物质的比热容》的公开课课堂上,教师提出问题“什么叫物质的比热容?”请同学们看书讨论交流。由于开始没有真正理解探究式学习的内涵,学生在讨论的时候只有热度没有深度,虽然形式上氛围很热烈,但实质上由于学生没有理解热熔比的真正含义,加之又缺乏实验基础,其结果只能是对知识的“一罐不满半罐咣当”。

2.探究问题设计不科学,缺少针对性。

我们在学习《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时,教师把电流表和电压表发给每一个学习小组,并提出问题: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两个电表,看看它们的结构有何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教师的本意是想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了解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不同功能。但由于问题的设计不严谨,缺少明晰的目标,学生只能草草的摆弄电表,大概地说出两个表的结构上的不同,至于功能上的区别就无法解释了。因而这个问题的提出就远离了教学要求。其实教师应明确的指导学生比较电流表和电压表结构和使用两方面的异同,通过对比从而加深了学生对电流表和电压表结构和使用两方面的印象。

四、科学有效的探究学习的几点做法

在课改探讨的过程中,笔者摸索出一些提高探究学习的有效性方法,以供同行参考,具体做法是:

①合理划分探究小组:采用优差互补分组的原则,每组7-8人,根据需要可以随时调整小组划分,以便让学生有比较融合的交往环境。

②明确探究任务:让各小组成员明确自学目标,带着问题进入自学状态,要选择那些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来开展探究学习。

③科学操作: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确保每个学生有充分交流和表现的机会,在探究学习中消除权威,要让每个学生之间平等探究。

④有效整合:探究学习在实施中要与其他学习形式进行整合,以期求相得益彰。探究学习在个别学习的基础上开展。

⑤全班交流:教师要提醒学生学会倾听,记录下自己与别人的不足之处,这种交流就达到了更大范围、有效的整合。

篇8

数学课被学生誉为最为枯燥和抽象的学科,课堂上学生很容易走神,学生似听非听,结果一知半解,好像听懂了其实并没有真正听到心中加以理解,碰到概念的稍微变化就没了招,不会灵活运用。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而兴趣并不是天生就固有的,是通过外界事物的新颖性、独特性来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因此,利用现代教学媒体,创设丰富、直观、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改善认知环境,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生动,进而产生如临其境的感觉,充分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图形的旋转》时,我利用多媒体展示了在公园里游玩的镜头,其别引人注目的是展现在学生面前公园里许多大大小小旋转实物玩具,利用多媒体声像俱佳的特点,激活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观察想象后,初步感知旋转运动及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

各类球赛都有中场休息的环节,休息时就有漂亮的篮球宝贝为观众表演,目的是为了调节一下比赛的紧张气氛。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穿插多媒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的注意力最多只能保持15至20分钟。过后就会精神疲劳,注意力就会分散。在课堂上,适时穿插一段精彩的多媒体片段,或者放一段轻音乐,能把学生从注意力低迷状态中,重新拉回到有效的教学中。

二、借助多媒体的魅力,化解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而初中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因此教学中的重点应放在围绕教学重点,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上。要在通过直观、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帮助学生掌握其内在规律,完成知识构建。对于一些比较抽象、难懂的知识,如果只是简单、枯燥地表述,很难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表象,不利于学生理解掌握。采取多媒体课件动态图像演示,不仅能化难为易,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而且有较强的刺激作用。有助于学生对重点内容的掌握和难点内容的突破。

三、借助多媒体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数学由于它的学科特性,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动脑思考的要求更高,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是减负增效的最终目的。在减负的同时不可忽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解题是学习数学的基本能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就题论题。借助多媒体的强大功能,改变课堂教学方式,在数学复习课中,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将同一类问题,纵横变通,拓展思路,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例,如图,设点C为线段BD上的一点,在线段BD的同旁作正AABC和正ECD,连接BE,交AC于M,连接AD,交BE、CE于P、N。

(1)问图中有几对全等三角形;

(2)试证明:AD=BE,ND=ME,NC=MC。

这是一个极平常的题目,但如果我们从运动的观点进一步研究,问当AECD绕点C旋转时,(1)中哪几对全等关系不变?(2)中哪些等量关系不变?

利用几何画板软件,作两个公共顶点为C的正ABC和正ECD,连接AD,BE。教师用鼠标拖动点D使正ECD绕点C旋转,就能连续产生如下的图形。不难发现ACD~BCE及AD=BE的关系在运动中保持不变。上述图(3)和图(5)是两个常见的问题,但不少书上都是以孤立的习题形式出现的,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后,并不一定能对解上图中(2)(4)题提供什么方便。而利用CAI来研究本题,情况就不一样了,由于图形是连续变化的,学生掌握的就不是孤立的几个题目,而是一类问题,有利于对问题的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相反,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来研究,就要分别画出许多图形,然后分析、判断、论证,这样花时多,难度大,又不易掌握。从这一思路出发,学生可以创造性地解决诸如具有一个公共点的两个正方形,或者是两个等腰三角形等许多问题,达到做一题通一片的目的,最终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四、借助多媒体的魅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篇9

一、基本情况

(一)教师情况分析

我县现有中小学73所,其中小学33所、初中33所、5所高中、1所完中和1所职校。共有363名专职体育教师,其中小学158名,初中149名,高中56名。参加教学技能达标考试的专职体育教师应测人数为314名,第一阶段实测人数为291名(5人因伤病免修,4人因怀孕缓测,14人因受伤缓测),其中小学136名,初中115名,高中51名,具体见图1。

图1 教师基本情况

参加此次达标考试的教师(男50周岁以下,女45周岁以下必须全部参加)占我县教师总数的86.5%,其中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总数的40.6%。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我县中青年体育教师已成为学校体育教学的主体,他们大多有生机、有活力,都希望在学校体育这块园地上做出一番业绩。但由于崇明交通不便、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等原因,除优秀青年教师难于引进外,好的师资还在不断外流,缺少带教老师,体育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如其他区县。主要反映在一是拔尖群体人数偏少,在全市有影响力的教师微乎其微;二是教学技能水平不高,主要表现为教学组织能力不强、体育技能素质不全面、大学所学知识与新课改要求脱节等。另外,我县骨干教师主要分布在城堡两地的学校,这就导致大多数在农村中学任教的青年体育教师缺乏有效的指导和引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年教师的成长。因此,要以教师教学技能发展为突破口,才能不断提升我县体育教师的教学技能水平,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考试情况分析

达标考试具体成绩(平均分)见图2。

图2 考试情况

(1)从中小学教师考试成绩来看,中学教师教学技能成绩高于小学教师,这与中学体育与健身学科列为升学考试(或毕业)科目有关。

(2)从单项考试成绩来看,中学双杠、跳高、篮球、50米成绩较好,而垫上运动与武术成绩一般,这与垫上运动动作难度和武术疏于教学有关;小学50米、单杠、跳远成绩较好,但滚翻组合、篮球与武术成绩一般,这与教师平时疏于技能学习有关。

(3)从总体上来看,通过本次教学技能培训与考试活动,教师的教学技能有了明显的提高,对技术动作的结构、动作的原理、动作的学习方法等有了更深的理解,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奠定了扎实基础。

二、主要操作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1.制定教师教学技能“人人达标”活动方案

我们首先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我县教育局黄局长担任,工作小组成员包括了我县体育教研员、学科带头人和教学标兵等;其次,确定活动日程安排,包括县级培训、片级培训、校本培训、考试等时间的安排;最后,明确考试对象、考试内容与达标细则、考试办法等。

2.召开教师教学技能“人人达标”活动动员大会

培训活动涉及300多名中小学体育教师(占全县所有教师的85%),参加此次达标培训人数多、项目多,这在以往体育教师培训活动中是没有的。为提高教师对培训活动的认识,教育局体卫艺科和进修学校体育教研室于5月中旬召开了参加达标活动所有教师的动员大会。目的是让全体教师高度重视,做到积极主动参与县级、片级、校级培训活动,并以积极的态度、饱满的热情参与达标培训活动,切实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二)三管齐下,提升质量

1.县级培训

(1)挖掘培训资源,整合师资力量。技能培训项目共有10多项,且专业性强,对培训教师的专业素质要求也高。为保证培训效果,我们在挖掘培训资源方面作了大胆尝试,收到明显效果。首先,我们在全县范围内选择最优的培训师资,我们聘请了原黑龙江省青年篮球队队员培训篮球,聘请原江苏省青年排球队队员培训排球,聘请学校资深武术教练培训武术,我们还聘请了刚从大学毕业的年轻体育教师参与体操与田径项目的培训;其次,我们选择最优的培训场所,改善培训条件,我们借用了杨子中学、东门中学和明珠小学的体育馆,让教师享用优质培训资源,激发了教师的参与热情,增强了培训效果。

(2)拓展培训形式,提高培训针对性。我县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运动技能水平参差不齐,兴趣爱好、年龄特点差异比较大,各中小学的办学条件也各不相同。要进行有效的技能培训,须充分调动教师们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培训的针对性。为此,我们采用了多种培训方式,如集中培训和菜单式选项培训等方法,又如,开展教材教法与学法的研讨活动,通过讲座和研讨活动,让教师掌握动作技能的教法和学法,为提高自身的运动技能和教学技能奠定基础。

(3)确保培训时间,提高培训实效性。体育教研室提前将每次培训的时间告知教师,并规定每次培训时间不能少于2小时,确保培训的效果。本次培训中,出勤率达高到95%以上,在培训过程中,参训教师态度认真,练习刻苦,虚心学习,进步明显。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一批45周岁以上的教师,在培训过程中发挥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尽管他们身体素质大不如以前,但在学习过程中,按时到岗,积极进取,顽强拼搏,着实让人敬佩。

2.片级培训

通过以临近5~8所学校为单位组建片级教研组的形式,让学科带头人、教学标兵、教学能手等骨干教师担任片级教研组负责人,提高培训活动质量。具体做法是:一是制定片级培训活动计划;二是每次培训活动要有主题、有主线、有主培人;三是每次培训活动要做好记录和资料积累,参加活动的教师要写好心得体会;四是组织开展一次教学技能模拟考试。片级培训由于注重手段的多样性和实效性,培训效果较好,受到了基层教师的欢迎,也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技能水平。

3.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是教师提高自身教学技能的主阵地,教师通过校本培训与个体练习,能了解动作结构,娴熟掌握动作方法与动作标准,为有效促进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奠定扎实基础。具体做法是:一是各校制定好学校体育教师的教学技能培训活动方案;二是充分利用学校学科教研活动时间,通过对教材的研读、辅助练习的设计、同伴之间的保护与帮助等手段,切实提高培训活动的质量,使组内所有教师较熟练地掌握各个动作的方法;三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加强自身薄弱项目的练习,特别是对自己难于掌握的技能动作,通过不断的尝试练习、保护与帮助下的练习、降低难度的练习、条件作业等形式,逐渐让基础薄弱教师从不会到初步学会再到熟练掌握的。

三、主要经验

(一)强化练习薄弱项目技能动作

1.武术培训

针对我县武术教学和教师武术基本功的现状,我们狠抓武术培训。特别是初中学段的少年初级长拳,由于动作繁多(共36个动作),套路复杂,平时也疏于教学,至少有一半以上教师不能独立完成整套动作。在培训中,我们首先狠抓武术的基本功、基本技术训练,注重直观教学,以领做为主,使教师通过反复练习,较快地学会和掌握单个动作,进而完成套路的教学,帮助教师树立完整套路动作的正确概念;其次是强调动作规格,突出劲力和精神。教学中,当教师已经弄清动作的来往路线,培训教师就进一步要求动作做到有力、准确,强调动作符合规格。武术动作大多数意在攻守,无论是攻还是守,除了方法明确以外,还需要有劲力。一拳一腿,一招一式,如果没有劲力,就不能很好地体现出武术的攻防特点。

2.体操培训

在本次培训中,我们除强调体操动作方法与标准外,还强化了教师学习体操教材的教法与学法研讨活动,教研室从动作名称、教学步骤与方法、保护与帮助、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等四个方面编写了中小学各学段体操教材教法与学法参考资料,挂在网上供基层教师学习。

(二)探索教师技能培训途径,提升教师教学技能水平

为深化体育与健身课程改革,丰富学科教研内涵,提升教师教学技能水平,我们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培训效率:一是通过校级、片级和县级教研活动进行技能培训,帮助教师掌握相关教学技能;二是通过网络群组,交流学习心得体会,发挥网络教育的作用;三是组织片级教师模拟考试,提高教师参与的积极性。通过多种途径培训,有效地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技能水平,为上好课打下扎实的基础。

四、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

(一)教师教学技能差异明显,专业发展不平衡

从考试成绩看,教师之间的教学技能差异明显,专业发展不平衡。考试成绩不理想的群体主要是五四分段上来的初中教师和一批担任学校中层干部的教师。五四分段上来的初中教师主要是天生不足,担任学校中层干部的教师主要是忙于事务性工作,没有时间锻炼,再加上平时课时量比较少,从而导致教学技能退化。

对策一:要加大对体育教师教学技能的培训力度,定期进行教学技能考试,做到系统化、常态化,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对策二:要开展县级骨干教师与教学技能薄弱教师的结对帮教工作,提升教学技能薄弱教师的专业水平,实现均衡化发展。

(二)垫上组合动作和武术项目考试成绩偏低

垫上组合动作考试项目成绩明显低于其他项目成绩,特别是年龄在40岁以上的教师。究其原因除了该项目有一定难度外(头手倒立和侧手翻较难),教师颈椎病、腰椎病等职业性疾病严重影响了教师完成动作的质量。有一部分教师在练习垫上运动组合动作时,由于颈椎病复发,导致几天甚至两个星期不能参与此项目的培训,由于缺少练习导致该项目考试成绩偏低。武术项目由于教师基础薄弱,平时疏于教学,虽经突击训练,但效果欠佳。

对策一:鼓励教师多做预防颈椎病、腰椎病的工间操。

篇10

【关键词】激活 初中 数学课堂 教学

新课程教改中,站在讲台上的数学老师茫然了。于是我们走入其他课堂中看到了这样的一幕:教师不停地点击鼠标,播放着闪烁的画面,舒缓的音乐,热热闹闹,代替全部板书,也取代了实验。学生看不到教师的亲手示范,学生不能亲手操作,无形中忽视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机灌”代替了“人灌”。忽略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忽略了学生从事实中的感性认识。

在新课程面前,我觉得至少有几个问题值得深入思考:我们该怎样理解新课程?教和学的关系发生了哪些变化?有效的课堂追求什么?如何才能帮助学生达到最佳学习状态?

过去,我们总是用学习结果带来的成功或利益来教育孩子们,殊不知过程中的快乐对他们来说,甚至比结果更加重要,所以我们应该更重视学习过程,孩子们在过程中经历了哪些体验?遇到了哪些困难?这些困难是否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如果过程中的困难得不到及时的解决,最终将累积成为学习障碍,从而令学生彻底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用这样的视角来观照课堂教学,我们就会更加注意“什么样的知识最有价值?如何教授这些知识才更有意义?”课堂教学就不仅仅是一个被动的执行或灌输,而是在深入了解学生基础上的精心设计和不断生成。老师们也会更加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课堂教学设计。

问题是数学发展的重要动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指导人类的各个领域是数学的根本特性。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有意识地使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再生疑、再质疑、再解疑……的过程。在此循环往复、步步推进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知识,获得了能力。青少年的本性就是好奇好胜,利用他们的这种心理特点,用“设疑”的方法去“钓”他们的学习“胃口”。“创设问题”无疑是一种最好的“钓”法。所谓创设问题,就是把课堂教学相关的重点和难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来,让学生去思考。教师在创设这些问题时,要多动脑筋,尽量设得生动有趣,吸引学生,使学生一听到问题,就都想一试锋芒。创设问题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即:

一、课堂首问,吸引注意力,导入课题

实践表明,学生刚进入课堂时,由于各种原因,注意力比较分散,不易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此时教师有技巧性的课堂首问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很快进入学习状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观察、联想、抽象、概括、数学化的过程.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这样的问题下,再注意给学生动手、动脑的空间和时间,学生一定会想学、乐学、主动学.例如,教授垂径定理时,课前提问:“你能求出赵州桥主桥拱的半径吗?”

二、课堂连问,引发头脑风暴,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探求新知一般应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根据具体内容把问题层层推进,既可以让学生独立思考,也可用讨论式,还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单独提问,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也使一节课波澜起伏,跌宕有致,“文似看山不喜平”!编的问题也应略高于课堂上讲授的内容,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学生通过自己的能力解决了这个问题,领略到成功的欢愉,使他们对自己的能力有了充分的信心。别林斯基说:“教学方法应该使学生自觉地掌握知识,使他们发展积极的思维”。让学生自己去寻求问题的正确解答,这不仅对他们领会知识和掌握技巧,而且对他们的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当他们尝到成功的乐趣后,对学习的热爱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三、小结再问,整理知识方法和体会

课堂小结时改变教师总结学生洗耳恭听的被动式教学。我请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首先本节课你学了什么知识和方法?其次你觉得自己学得如何?我鼓励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自主小结和自主评价:或小组讨论,或个人上台发言,或互相补充等等。作为教师的我最后给知识补充完善,给学习心得体会给以肯定和建议。

四、课后思考,温故而知新,巩固提高

布置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组成部分也不容忽视:恰当的作业不仅能起到理解、掌握和巩固课堂内容的作用,而且可以为下一节的课堂教学内容埋下铺垫,引发新一轮的数学问题。课后思考问题一般难度应大一点点,使学生通过自学后又能够解决的问题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经验的生物、物理、化学、数学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好像是微微打开一个通往一望无际的科学世界的窗口,而把某些东西有意地留下来不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