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改革的目的和意义范文
时间:2024-02-26 17:48: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疗改革的目的和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医疗改革;市场经济;竞争;政府
一、 研究背景
近些年来,医疗改革逐步成为当前社会的一个焦点话题,且因为涉及到民众的利益,所以可以说是备受关注。现阶段,我国的医疗状况是不容乐观的,看病难、看病贵、医务工作者不能很好地践行为人民服务的理念等都是当前面临的重大问题。在这样的形式下,倡导医疗改革,提出应对医改困境的措施势在必行。而且,我们也大力倡导构建和谐社会,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党和国家政府推出了备受关注也备受争议的新医疗体制改革方案。
二、医疗改革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医疗改革涉及到老百姓的生老病死,涉及到老百姓的健康水平,涉及到解决民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医疗改革就是要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意识,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解决老百姓看不起病、看病不方便的困难。深化医疗体制改革,探索建立符合国情的医疗制度体系,解决民众面临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不仅仅涉及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同时还能有效推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医疗体制改革符合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它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
三、医疗行业目前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本建立了覆盖城乡的医药卫生服务体系,但是取得成就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当中的不足。当前的医疗改革依然还面临很多突出问题: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大,农村地区公共卫生和社区医疗水平较为落后;医保制度还有待健全,扩大覆盖范围,提高保障水平;医药流通领域发展不成熟、不规范,药品市场价格过高,民众买药难;对医院的运行和管理不够严格,制度不健全,弱化了公益性的医疗机构;有待健全卫生投入机制,改变单一的办医体制,逐步向多元化发展过渡;政府医疗卫生事业支出较少,与当前国情相符合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尚未建立,难以解决民众所面临的看病难、看病贵这一现状。此外,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以及逐步加大的人口老龄化趋势和自然生态环境发生改变等,这些都将成为影响医药卫生工作的重要因素。
在供给层面上基本形成商业化、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市场占据主导地位,是现行的医疗卫生行业的显著特征。行业限制基本没有,也没有出入门槛,各种资本纷纷进入医疗服务领域,市场需求决定着新进入资本的布局以及服务目标。无论是公立的医疗机构还是公共卫生机构,都逐步采用了企业化的运作和管理模式,独立经营、实行独立的经济核算方式。同时各医疗服务机构之间也逐渐形成了全面竞争的态势,市场供求关系成为了决定医疗服务价格体系的关键因素。与供给层面的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不同,在需求层面,医疗卫生服务需求逐步演变成为了私人的消费品。相比较于城镇地区约占半数的覆盖人口,医保制度的农村覆盖率只占到了农村全部人口的10%左右。
商业化和市场化是医疗卫生体制变革的基本趋势。这样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点优势:一、竞争机制发挥作用,提升整个医疗服务行业的竞争意识,提升整个医疗服务行业的服务质量;二、各种民间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全面提升了医疗服务领域的供给能力,更多更大的的医疗服务机构出现,改善提升了行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此外,所有制结构上的变动、管理体制方面的变革以及多层次的竞争,有助于提升医疗服务行业的运转效率以及医疗服务机构和工作者的积极性,推动医疗体制改革向好的方面发展。
但不能忽视的是,商业化、市场化的发展走向其实是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规律背道而驰的,这直接导致了强调社会公平性的医疗服务和注重宏观效率的卫生公共投入等措施的功能被弱化。它具体表现在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共品性质与商业化、市场化服务方式之间的矛盾;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与商业化、市场化服务方式之间的矛盾;医疗卫生服务的宏观目标与商业化、市场化服务方式之间的矛盾;疾病风险与个人经济能力之间的矛盾。
四、对策:政府主导,充分引入竞争、放开医疗市场,合理调配医疗资源
根据完全竞争市场模型,市场的资源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会达到优化配置。医疗卫生事业也可以逐步走向商业化、市场化。降低医疗市场的准入门槛,开放准入机制,从政策上对进入行业的资本予以相应的优惠支持等措施,吸引民间资本广泛进入,并通过竞争机制的作用,促使医疗服务机构通过提升内部运转效率、服务能力以及从业人员素质来提高生存能力以及行业供给能力。但市场经济是一种自发性、自动性、自主性的经济,谋求物质利益最大化是其存在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和直接目的。在利益最大化目标的引领下,市场竞争的结果必然是“两极分化”的情况。要避免这种情况,就需要“社会看得见的手”,如法律制裁、行政约束、道德谴责等对经济行为进行约束和制衡。因此,在未来的医疗改革中,各地区各级政府应该作为主导,领导医疗改革。在明确政府职责的前提下,重新构建政府、市场、医疗机构等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
根据新的医疗改革方案中的内容:“坚持政府主导,强化政府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中的责任,加强政府在制度、规划、筹资、服务、监管等方面的职责,维护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促进公平公正。”可以看出,政府必定会在未来的医疗改革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篇2
摘要:新的经济形势对医院内部的经济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实现更好的发展,医院有必要对其经济管理做一些适当的调整和变革。做好经济管理工作不仅有利于转变公立医院运营思路,提升公立医院综合实力,还有利于推动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化。
关键词 :新经济形势;公立医院;经济管理
一、引言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以及医疗改革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医院对经济管理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经过多年的努力,医院各部门都充分认识到了经济管理对医院发展的重要性,开始积极地参与和配合相关工作的开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方面提高了自身运营的效益,为国家财政减轻了压力;另一方面也解决了不少现实问题,提升了社会效益。随着新一轮医疗改革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医院所面临的发展形势发生了较大变化。医保付费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普及,逐渐取代以往传统的收费方式,医疗保险的结算中心作为第三方,通过与一些定点医疗机构协商来代表医患支付费用。随着新农合的推广,医保的覆盖面会越来越大,医院在收入结构方面会出现一些根本性的转变。相关药品的加成收入逐步取消,以药品为主要创收来源的方式将逐步沦为历史,医院依靠药品差价来实现收益的可行性逐渐降低。此外,在医疗领域中开始涌入民间资本,公立医院所面临的市场化竞争格局基本形成。为了实现更好的发展,医院有必要对其经济管理做出一些适当的调整和变革。
二、新经济形势下做好公立医院经济管理的意义
(一)有利于转变公立医院运营思路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医疗保险的覆盖面比较窄,患者直接支付相关费用构成了医院的大部分收入。而现在,随着新农合的不断推广,医疗保险的覆盖面迅速扩张,医保付费已经成为主导。相应地,医院收入的高低不再取决于平均每次付费和服务总人次,而是取决于医疗保险中心所定义的人头数,即该医院的服务所覆盖的人群。收入来源的变化需要医院通过改进其经济管理来转变运营思路,进而为其谋求更好的发展道路。此外,针对目前医疗市场的竞争环境,医院也需要在运营思路方面做一些调整。比如,一些特定医院的专家一号难求,而另一些医院却无人问津。这些现象从侧面反映出目前的医疗服务量还远远没有达到饱和,对于患者拥挤的医院来说,也许应当抓住时机扩大规模,而对于患者稀少的医院来说,也许应当在服务质量上做一些改善。总之,不同的医院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改进其经济管理,进而从根本上来转变公立医院的运营思路,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同时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二)有利于提升公立医院综合实力
要适应新的竞争环境,首先就要有市场经济意识,有了这种意识才能够使决策更加合理。而在市场经济意识中,成本意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经济效益主要由收入和成本两个因素决定,成本的有效管理对于经济效益的提升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经济效益本身就是公立医院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体现,有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医院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的能力也能够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社会效益也会表现得更好。而市场经济意识的树立以及成本管理的有效实施都有赖于医院的经济管理。就医院经济管理本身而言,它要求医院遵循客观经济规律来对其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进行选择,采用恰当的经济手段对医院的各种经济活动进行科学而有序的计划、组织、实施和监督等。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涉及到医院的方方面面,需要合理规划人力、物力以及财力,更需要在经济效果和社会效益之间寻求一个合理的平衡点。由此可见,做好公立医院经济管理对于提升其综合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有利于推动医疗改革不断深化
随着环境的变迁,一个组织的战略以及发展方式应当做出一些适当的调整,相关理论探讨和实践经验都表明,只有那些能够根据环境随机应变的组织才能够顺利克服各种障碍实现长远发展。反过来,组织对环境的适应也能够促进环境的改善,使整个行业呈现出良好的秩序,为相关政策得到较好的贯彻和执行创造有利的条件。对于医疗行业来说也是如此,医院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调整自身内部管理的各个方面,做好经济管理工作,是对新环境的适应过程,能够使其顺利克服环境变迁所带来的各种发展障碍,进而得到更好的发展。反过来,随着各个医院不断调整自身的经济管理,整个医疗行业也将变得更加有序,相关医改措施能够得到更好的落实。换句话说,医院作为整个医疗体制中的个体,其运营思路的转变以及综合实力的提升可以促进医疗行业的有序发展,为一些医改措施的执行扫清障碍。从这个角度来看,做好公立医院经济管理将有利于推动医疗改革不断深化。
三、新经济形势下做好公立医院经济管理的对策
(一)树立新的经济管理理念
新一轮医疗改革所追求的主要目标在于利用相对低廉的费用为患者提供较为优质的医疗服务,尽力满足广大民众在医疗服务方面的基本需求。为此,相关部门出台了一些政策措施对公立医院运营进行了一些改革,也为民间资本进入医疗市场提供更多的机会,基本奠定了医疗行业的竞争格局。面临新的经济形势,公立医院需要在充分分析环境变迁情况的基础上树立新的经济管理观念。首先,要认清公立医院与私立医院的基本竞争形势,深入分析自身的发展优势和劣势,充分了解对方竞争实力的具体情况,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其次,不能一味地强调经济效益而忽视医疗服务的质量,应当在保证优质、高效服务的基础上尽力提升经济效益,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随着自身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升,医院的口碑会越来越好,不仅为民众解决了实际问题,也能够增加医院的收入。由此可以看出,医疗服务质量是医院经济管理过程中应当考虑的一个关键点。最后,通过深层次的分析来找出成本优势和劣势,做好成本规划和成本控制,也是提高经济效益的一个思路。总之,在新经济形势下,公立医院不能把关注点仅仅放在财政补贴和盲目创收上,而应当讲究创收的方式方法。通过提高服务质量来取得患者的信赖,进而增加收入;通过加强管理来有效控制成本,从而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
(二)建立经济管理标准化流程任何管理活动的具体实施都需要一套恰当的流程。经济管理活动所涉及的内容十分繁杂,因而也更需要一套科学合理的流程作为其具体工作开展的基础。在收入、支出、核算、分析以及控制等方面都需要设计标准化的流程,以使整个管理活动更加系统化和规范化。就收入和支出管理而言,应当针对不同的收入类别和支出类别设计特定的计量、确认及报告流程,使收入和支出管理更加明晰,同时也便于监控和调整。而核算管理则主要遵从新医院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来设计一些流程,使其能够配合新制度的有效执行,当然也需要结合不同医院所处的实际情况。分析是经济管理中的一个核心内容,只有分析到位了,才能够较好地引导相关经济管理决策的制定。因此,医院需要针对经济分析设计数据统计、分析以及评价等相关流程,以确保分析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对于控制流程来说,则可以从业务执行、技术质量以及医疗成本等多方面来设计,建立一些必要的检查系统和牵制机制,以达到监督和控制的目的。医院的经济管理之所以要建立标准化流程,其目的在于提高效率和准确性,所以在建立标准化流程的过程中不能忽视了标准化的成本以及有用性。
(三)强化经济管理信息系统支持
信息系统可以帮助医院从以往的经验管理走向更加现代化的科学管理,一方面,不仅能够做一些定性的规划和组织,还可以进行一些定量的分析和补充;另一方面,既能深化传统的静态管理,也能够实现必要的动态管理。经济管理作为医院内部众多管理活动的核心之一,非常需要实现现代化的科学管理,不仅需要引入定量管理作为定性管理的补充,还需要引入动态管理替代静态管理的主导地位。由此可见,信息系统对于医院经济管理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支持系统。面临新的经济形势,医院经济管理的观念需要转变,相关流程需要通过再造或改进来实现标准化,因而更需要强大的信息系统作为改善医院经济管理的基础。不论是收入、支出及核算方面的管理,还是分析与控制方面的管理,都需要信息系统的支持才能够快速实现流程上的标准化,进而快速提升管理的规范性和时效性。就收入、支出及核算分析而言,在信息系统下操作可以提高管理效率,数据只需要在某一终端录入一次便可以被有权限的相关部门人员随意调用,同时相关记录具有较高的完整性,便于事中的监控和事后的检查。对于分析与控制方面的管理来说,信息系统可以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完成一些繁杂数据的调用和计算工作,从而使得很多复杂的分析方法变得可行,大大提升分析和控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做好经济管理工作不仅有利于转变公立医院的运营思路,提升公立医院的综合实力,还有利于推动医疗改革不断深化。新的经济形势对医院内部的经济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实现更好的发展,医院有必要对其经济管理做一些适当的调整和变革。收入来源的变化需要医院通过改进其经济管理来转变运营思路,进而为其谋求更好的发展道路。医院自身综合实力的提升也有赖于经济管理。同时,医院作为整个医疗体制中的个体,其运营思路的转变以及综合实力的提升又可以促进医疗行业的有序发展,为一些医改措施的执行扫清障碍。因此,医院应当树立新的经济管理理念,建立经济管理标准化流程,并强化经济管理信息系统支持,从而在新经济形势下做好经济管理。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公立医院改革;医院财务管理;核心地位;有效途径
[DOI]1013939/jcnkizgsc201607121
1前言
自2009年以来,国务院就深化医疗改革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文件,对公立医院改革起到了纲领性的指导作用,指明了公立医院的改革方向。围绕医疗改革的多方面举措,在部分领域已显成效,如全民医保的实施,极大地解决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开拓了医疗市场的资金来源,同时也给医院提高自身能力以赢取医疗市场带来了动力和机遇,对医院增强自身竞争能力,是极大的促动。那么,公立医院依靠什么来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以适应医疗市场的需求呢?那就是管理,管理出效益。在管理中,财务管理历来是其中最重要的内容,特别是在公立医院改革逐步深化的过程中,要从战略高度认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要把医院财务管理作为医院管理的核心地位,有效地发挥医院财务管理的职能作用,这不仅是医院适应医疗改革的需要,也必将对医疗改革的成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医院财务管理现状
随着医疗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化,医院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新的任务与挑战,在这一新形势下,医院的管理和经营要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必须从提高服务能力,降低运营成本,转变管理模式,注重管理效益上探求发展的出路,然而,多年来,由于医疗体制上一味强调其公益性、事业性,而忽视其经营性,在医院管理上极少提及经营,这种倾向,在国家相关的医疗改革指导文件中已明确有所改变,但在现实的医院管理中,对医院的经营管理以及作为其核心地位的财务管理的重视仍未提到日程上来,特别是县区级公立医院,这种现象极其普遍。这种现状为公立医院改革的深入必将造成极大的阻碍。
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能否确立,核心作用能否发挥,关键取决于医院领导的认识和态度,医院领导层对医院财务管理必须有明确的“中心”“核心”意识,才能在决策时和在医院经济管理中把财务管理真正放在中心地位,才能发挥财务管理的核心作用。
目前在区县级公立医院的管理体制下实行的是院长负责制,院长多出身于医疗业务骨干,而非管理专业人员,他们对医疗业务驾轻就熟,而对统驭全院各部门协同管理医院,往往以其经验处之。现实中,医院内部财务、总务、设备、药品各管理部门之间协调不够,财务部门对其他部门的会计业务指导不够、督促不力。
2012年1月1日实行的新《医院财务制度》中,明确提出:医院要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统一领导”即是指医院的财务活动在院长和总会计师领导下进行,明确了在三级医院中设立总会计师的要求。总会计师的主要职能是组织本单位的财务管理、成本管理、预算管理、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参与经济决策;“集中管理”是指一切财务活动都要集中在财务部门统一管理,即是从管理体制上保障了医院财务部门更好地发挥职能。然而,至今为止,不设立总会计师或以医疗副院长兼管财务部门的情况普遍存在,甚至个别医院的财务负责人与收款处负责人同一级别,财务部门负责人不具有领导收款部门的职责,根本谈不上对经济活动部门及其业务的统一领导。财务负责人与收款部门负责人同是医院的中层干部,享受同等级的职权和待遇,严重地挫伤了财务管理人员的积极性,遏制了财务管理职能的发挥。
医院财务管理职能主要有:核算职能、参与职能、监督职能、管理职能、分析职能和协调职能。目前医院财务人员主要履行的是核算职能,对于参与管理、监督经营行为、管理经济活动、分析投资经营效果,以及协调参与经济活动的各部门共同完成经营目标等职能,部分已被弱化和取缔。要建立“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模式,其内容主要有:统一人员管理,即是所有财务人员统归财会部门管理;统一账户管理,即所有账户归财会部门管理;统一核算管理,即所有核算部门、业务归财会部门管理;统一资金管理,即所有资金收入、支出使用归财会部门管理;统一资产管理,即所有涉及物资管理部门的流程、环节归财会部门管理;统一票据管理,即所有收发票据业务和对票据使用、保管和销毁归财会部门管理;统一收入;统一成本管理;统一物价管理;统一分配管理。等等。医疗服务涉及复杂的流程管理,物流管理和质量管理等,医疗服务还具有全天候特征和高度专业性,要建立医院财务集中管理模式,就要求医院管理者必须适时调整管理策略,加强医院经营管理,确立医院财务管理在经营管理中的作用和地位,以此增强自身的竞争优势,使医院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因此,充分认识财务管理的重要地位,建立健全财务管理机制对医院的经营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改进医院财务管理的措施
加强医院财务管理就要遵循有效的途径,首先从宏观上,要从医院管理的制度体系上对医院管理的体制加以规范,要明确财务管理在医院经营管理中的地位,要确实实行总会计师制,要明确其职责范围,使其真正发挥作用。从医院内部管理体系上更要从多角度、多途径、多举措加强财务管理。
31要建立科学完善的内部财务管理与控制机制
国务院有关医疗改革文件中也提到要建立法人治理机制,医院要在内部管理机构中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和控制机制。医院财务部门是医院财务管理与控制的主要职能部门,具体组织实施本医院的财务管理和控制,为此,要建立有效的内部牵制机制,实行严格的职务分工岗位制度,即授权批准职务与执行业务职务相分离;业务经办职务与审核监督职务相分离;业务经办职务与会计记录职务相分离,财产保管职务与会计记录职务相分离;业务经办职务与财产保管职务相分离等。应制定严密的授权控制制度,将所有经营活动都纳入授权管理范围,保证各管理层次权责分明。应建立岗位轮换制,医院重要职位和内部的财务管理与控制关键岗位还应实行回避制度等。
32要加强医院财务人员的素质建设
医院的财务人员担负着财务核算、监督、检查等重要工作职能,以人为本,提高财务人员自身政治素质、业务素质,是加强财务管理、发挥财务管理职能的根本。
财务人员要“以诚信为本”,加强职业道德建设,要具有实事求是、慎独自律的品质,要具有敬业、乐于奉献、廉洁奉公的精神,要建立、健全财务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同时还要注重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提高执业能力,提高对会计法律、法规的理解和运用,加强对会计核算、会计分析等业务能力和方法的研究和培训,不断拓展应用先进方法和手段用来提高财务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建设一支素质过硬的财会队伍。
33要搞好财务预测与决策
遵循新《医院财务制度》的要求,积极开展和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实现管理的精细化。做好预测是医院领导决策的重要依据,财务管理的核心是财务决策,投资决策即是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医院要建立立项制度,要建立健全投资的分析、决策制度,分析投资的可行性,考核投资回报率、确保投资安全性。
近年来,医院为了提高自身综合竞争力,需要进行大规模投资,引进高技术人才,改善医疗环境,医院领导层过于相信自己能控制好局面,低估投资项目的潜在风险。盲目投资基本建设,超规模购置大型设备,超越了自身承受能力,带来投资风险。
34要搞好成本管理,开展全成本核算
严格按照成本开支范围和费用支出标准控制成本,降低成本支出,是提升医院竞争力的根本。
加强成本管理就要对物资采购、物资保管、物资消耗的全过程进行监督管控,物资采购要货比三家,同时查看历史进货价格,以最低的价格获取最优的物资;物资保管是要以最少的库存量保证临床所需,减少过期、损耗等因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物资消耗要合理、可控,尽量采用与收费相关联的消耗和定额定量消耗等措施。对于费用支出,要确定合理的支出范围,严格遵守支出的范围和标准,杜绝随意性。
35要加强资金管理,优化资金结构,防范财务风险
资金的流动性是保证医院持续发展的基础,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资金储备总量要与业务量相适应,资金过剩是种浪费,资金不足影响周转和使用,更会带来风险,因此要有一个合理的储备界限;二是资金使用上要有管理跟踪,重视资金在经营活动中的投资风险、筹资风险和流动风险,监控现金流量的合理性,及时发现问题,杜绝风险发生;三是加强对应收、应付账款的管理,设定应收账款款期,有计划地安排应付账款,严格控制呆、死账,加快资金流动,使资金运用达到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黄志强,李盛军,郑凤春,等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培训教材[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11
篇4
【关键词】乡镇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医院收治;影响因素
自从2014年左右开始进行的乡镇公立医疗机构的改革(本文将简称为“改革”),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以及医疗环境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了。乡镇地区的公立医疗机构在当前我国的医疗卫生领域当中处于重要的地位,不但需要向本地区的居民提供医疗服务,同时还要负责当地医学院当中的教科研工作,为社会提供更多优秀的实习生、为本地区发生的一些突发大事件提供全面系统化的医疗保障。但是在当前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地深入开展的情况下,公立医疗机构也逐渐开始改变原来由政府主导的情况,逐渐变成拥有独立地位的经济体,而改革之后,各医院当中的收支情况是否发生了变化,也成为了医院管理阶层以及政策制定人员所关注的内容。
一、2015年~2016年三年期间M省部分乡镇地区公立医疗机构收支情况
本文针对M省在2014~2016年期间几座试运行将药品加成进行全面取消的政策的试点医院年收入进行了总结统计,借助统计表软件来进行数据录入,由于本文主要讨论的是药品加成,因此将非药品加成的部分统称为“医疗收入”,具体情况如下表(表1):
由上表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2015年三所医院无论是在医疗收入还是药品收入的比例上都有非常明显的下滑,这是因为从2014年开始实行医疗改革之后,三所医院的整体收入就都有所下滑,只是由于药品加成政策的取消,收入降低的情况在药品收入上更是表现得更加明显,说明药品加成收入对于医院的药品总体收入来说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另外,在财政补助方面,C医院在2015年末得到了政府的补贴,因此在药品收入上有大幅度的下降,但是整体的医疗收入下降的幅度并不是非常大,由此可以说明,在政府适当给予补贴的情况下,对于医院的整体收入影响并不是非常明显。
二、乡镇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对医院收支的影响引发的思考
通过对乡镇地区公立医疗机构实行改革如何影响到医院的收入进行了分析之后,我们可以很明显地发现,将药品加成取消之后,对医院的总体收支有比较大的影响,有的地区甚至在医院的收入方面比原来收入降低超过了10%,但是相对的,实行了改革政策之后,相对的也提升了医疗服务的价格,因此,虽然看上去是降低了医疗收入,但是其实从本质上来说只是调整了医生以及医院的收入结构,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借药充医”的不良情况,进而断绝了医生和医院与药品供应商人之间存在的灰色联系,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但是相对的,我们也可以发现,想要让医生以及医院在短期内改变行为习惯并不是简单的事情,必须制定出比较理想的补偿制度来缓解药品加成被取消之后医疗机构收入降低的部分。在这一过程当中,适当实行补偿制度,可以有效促使医护人员更积极地投入工作,保证用药合理,行药有效,进而建立起和谐的医患关系,避免纠纷;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政府部门必须要了解本地区的乡镇医疗机构在当前的医疗环境下实际的发展情况。
乡镇公立医疗机构作为国家设立的公立医院,就要承担起为所处地区的居民提供完善的医疗服务以及公共卫生服务等责任,同时对于一些突发性的事件也要在最短时间内做出反应,这也是一项与国计民生有密切联系的职能。
在通过改革促进乡镇医疗机构的医疗工作发展的时候,必须保证财政补贴的力度要与之相适应,因为取消了药品加成的原因,有一部分医院的服务成本随之增加了,因此有一部分经济实力相对来说不是非常出色的医院很容易出现亏损,因此,医院在改革中必须重视成本的控制,推行更加严格的会计管理制度,加强成本控制能力,建立健全报告分析制度,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自身的角度出发,降低政府的财政压力,加强乡镇医疗机构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尽管乡镇公立医疗机构进行改革的最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患者就诊需要花费的精力以及经济费用,不过有一部分医院在这样的改革政策下受到了负面的冲击,收入明显降低,医生的积极性也因此有了明显的降低,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医疗机构以及医生都不能得到理想并且及时的补偿,那么很可能会影响到日后的医疗活动。因此,在改革的进程中也要将重点多多放在医护人员工作热情的保护上,必须让医护人员都对改革有认同感,才能保证改革能够顺利地推行和贯彻落实,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医院不但保证医疗的高质量,同时还能兼顾效率以及公平。
医疗机构收入降低在很大程度上是被药品加成取消的政策所影响的,因此政府可以在这一点上着重加强补贴的力度,将补贴重点放在医护人员劳动或者是工作场所的环境维护的过程中,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解决医院在改革期间可能存在的后顾之忧,同时也可以防止医院收费发生某种转嫁行为,根据现实医院的情况,设置最合理的人员配置,在保证编制标准的基础之上,推进乡镇医疗机构的改革水平。因为医疗活动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制定价格以及调节变动也有一定的困难,不但需要医疗机构投入更多的努力,还需要相关的政府部门更好的配合与更加全面的支持。
结语:
想要让改革的措施更有效地实施,不但需要医疗机构进行单方面的投入,而是需要整个医疗系统,甚至整个社会经济系统都要与之相配合的整体改革进程。将药品加成取消之后,医疗机构如果想更好地生存以及发展,需要政府财政投入更多的支持和关注,在医保部门适当给予补偿的基础上,还需要人民群众更加拥护改革政策,加上相关部门的监督和管理,才能让改革的初衷更好地得到贯彻和落实。因此,解决群众在看病过程中遇到很多的阻碍、贯彻落实医疗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是一条艰难而漫长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马桂峰,马安宁,尹爱田,盛红旗,王宪祥,陈秀芝.乡镇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政策对医院运行的影响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14(01).
[2] 何振仿.安徽省乡镇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前后经济运营评价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4.
篇5
关键词:公立医院 体制改革 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C9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9-244-02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行各业的竞争日益激烈。新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中,公立医院的改革是整个医疗体制改革的难点,也是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加强公立医院经营管理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提高公立医院经营管理水平,建立价廉、低耗、优质和高效的服务体制,提高卫生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的重要手段。
一、公立医院改革下开展医院经济管理的意义
在改革开放前的计划经济条件下,我国的医院经济体制是国有单一的产权制度,医院的改革发展与维持的大部分费用由政府负担,缺乏经济管理的能动力。在社会主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成为自负盈亏的经济主体,医疗行业的体制改革形成了医疗竞争环境的基础。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不仅给卫生事业的深化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更带来了新的挑战。所以医院必须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中长期战略,加强经营管理,才能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
当前,卫生行业面临体制改革、财政补偿大幅度减少等问题,这就迫使每个医疗单位必须转变原来计划经济条件下办医的模式,要转变观念,强化经济管理,以实现医院两个效益双丰收。按照新的医疗改革要求,全国公立医院的改革已经启动,改革公立医院的财政补偿机制,要进一步完善财会管理制度,严格管理预算,加强对医护数量质量考核,提高医疗质量,服务效率,提升患者满意度。公立医院改革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是不可分割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激烈的竞争使加强医院经济管理工作逐渐引起了医院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医院的一项重要职能是经济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公立医院的生存与发展。
二、公立医院改革下的医院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目前公立医院面临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双重影响
效益低下、人事体制僵化和配置效低是体现在公立医院的卫生服务提供体制上的主要问题。这表现在一些医院盲目扩大硬件设备,成本意识不强,医务人员积极性不高等等。一直以来我国公立医院被定性为非营利性质的医院。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进,公立医院的日常运行成本是按照市场化的机制,随着医用耗材和医疗的设备等不断涨价而增加的,特别是人力成本随着物价的指数上升。近年来,医院的养老保险、待业经费、医保经费及职工的公积金也都按企业标准收费,这些均给事业单位性质的医院增加了沉重的负担。而医院内部职工的身份以及医疗服务收费制度是按计划经济方式运行的,我国医院的人事制度改革很艰难,人员的结构和人才的缺乏不合理地同时存在着,医院要自行消化多余的人员,给医院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危机。
(二)医院经营管理机制与市场化竞争主体相矛盾
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医院实际上也已逐步进入了准市场的状态,这需要医院逐渐转变为市场化的竞争主体,但医院现有的经营管理机制还与市场化的竞争主体要求相差甚远。
1.在经营管理的体制上,公立医院的产权关系不是很明晰。首先容易导致政府的政务不分,使得从政府办院向管理医院转变的道路较艰辛,这是我国一部分城市提出来的研究管院和办院分离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其次公立医院的产权关系不明确,也很容易导致医院国有资产的经营权与代表权难以分离。
2.公立医院法人的治理的构不太明确,公立医院虽具有其独立的法人资格,但不具备独立的法人机制和地位。公立医院的法人是医院的院长,但公立医院院长承担的责、权、利难以统一,最终造成公立医院院长畸形的权力,在某些方面没有任何权力,而在另一些方面却又有过大的权力。例如院长在人事的权力上过小,基本上没有任何的人事权力;在某些地区,医院的人事权在人事局(厅),甚至就连卫生局(厅)也没有人事权力。
3.没有建立有效的成本管理的制度。长久以来,医院的经营管理缺乏严格有效的内部核算制度,存在低产出高投入、医疗资源严重浪费,闲置人员过多,造成了医院医疗成本过高。目前相当一部分的医院经营管理和经济成本核算工作仍然处在初级的阶段;经济成本核算管理模式很单一,成本项目的划分不是很规范,成本核算的方法简单、工具落后,并且有较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的操作。收入和支出数据量大,处理不合理还会造成分配上的不配比,这违背了医院医疗服务的宗旨,同时也给科室的经济核算以及利益的分配带来了不好的影响。医院有很多经济管理的工作和财务部门的管理权限相互混淆、责任划分不清,缺乏系统的、科学的管理方法。全院科室成本核算的目的最主要是为了奖金核算,使得室成本核算不完整,这不仅不利医院的经营管理,同时影响着医院经济长期、稳定的发展。由医院的会计核算到科室核算、病种核算、医疗明细项目的核算发展;由不完全的成本核算逐步向全成本核算发展;由临床科室一线核算向医院行政管理部门的核算发展;由医院经济成本为奖金核算向成本控制和财务分析发展,把全成本核算同奖金核算区分开来,使成本核算提高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把全成本核算结合每个医院管理不同的特点作为现代管理方法。
篇6
关键词:新形势;卫生事业管理;挑战
1 引言
卫生事业作为一个国家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基础。进入21世纪后,随着全球一体化的不断推进,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联系也在不断的增多,卫生安全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加强我国卫生事业的管理对于维护我国卫生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随着我国当今社会正处于深化改革、经济转型的新时期,如何改变传统卫生事业的管理,促进我国卫生事业的安全,对于新形势下我国的卫生事业管理来说是一种新的挑战。
2 经济转型期卫生事业管理面临的创新挑战
当前,我国依然处于社会主义的初期阶段,当前的物质资源以及医疗服务依然不能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由于,当前医疗条件设施的有限,人们对医疗资源的需求不能得到充分满足,导致当前医疗市场秩序失衡,其主要表现为:1):准入失控;准入失控主要表现在当前医疗体系中不能很好地对机构、人员、设备、技术的准入实标准化,导致不正规的医疗机构,非法行医等现象进入我国的卫生事业体系中,以及各类不专业的卫生技术人员进入我国的医疗保健服务市场,这些未能达标的医疗机构以及不具有专业知识技能的人员进入卫生事业中,将会对人民群众的安全带来一定的威胁。这也将导致我国卫生事业的畸形发展。2)行为失范。主要包括,医疗广告中存在虚假宣传,医疗欺诈行为猖獗,不正当竞争恶意竞争增多,医疗事故呈增加趋势,医生医德缺失、开贵重药、乱检查等多种不良现象呈增多情况,对我国的卫生事业产生了不良影响。3)患者在求医时,他们的生命健康权益与财产权益不能获得充分的保障,在求医时使患者时常承受了不必要的损失。4)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丰富化,,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多种多样的特殊形态的医疗活动也在我们的生活中更加普遍,如;流动行医、紧急救援、义诊活动、医疗美容、健康咨询等等,在这些特殊形态的医疗行为中,存在着诸多的不正规,如何规范这些医疗活动,进而确保人民生命健康对于当前的卫生管理部门急需解决。同时,各种非法行医也越来越巧妙,单靠检查证照已经很难有效遏制其发展,需要有更精致、更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作为武器。总之,医疗市场的混乱根源于经济转型期卫生管制体制的不完善和管制力度的薄弱,这表明我国目前卫生管制制度的建设已经严重不适应现实的需要,迫切需要卫生管制制度创新。
3 互联高速发展形势下卫生事业管理面临的挑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在我国走入了千家万户,同时,随着我国互联网科学技术的不断提升,互联网对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捷,在互联网时代下,人们能够通过互联网进行购物、打车、进行网络看病,网络买药等一些服务,互联网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化,同时互联网时代下也对我国的卫生事业管理带来了挑战,主要表现为:1)在互联网时代下,人们通过互联网技术进行网上看病,给人们带来了便利,但如何对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网络医生进行有效的管理是当前移动互联网时代下,我国卫生事业管理的难点与重点,2)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不少医疗机构通过移动互联平台进行大量的虚假宣传,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正常就医,同时对于人们的生命健康也是一种威胁,如何加强对部分医疗机构在互联网时代下的虚假宣传进行监管,对于我国的卫生事业管理具有一定的挑战。3)随着互联网时代下网购的发展,网购已经成为了当前人们的主要生活习惯,当前,人们不仅仅在网上买衣物等商品,也在网上购买药物、医疗器械等商品,由于部分的网络平台中的销售商不具有相关的资质,存在着一些虚假药物与医疗器械,消费者在网络中进行消费时,买到的虚假药物以及不达标的医疗器械,对于人们的健康安全造成巨大的影响与威胁,同时对于出现的医疗事故也很难对网络卖家进行追责,如何加强这方面的管理是规范我国互联网时代下网购医药的关键。4)互联网时代下,部分医院为了方面人们的就医,推出了,网上预约网上挂号等服务,方面人们就医的同时,但也出现一些问题,不少医院的网上预约网上挂号资源被一些“黄牛”所占据,对人们的正常就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如何规范网上挂号网上预约是今后我国卫生事业单位的工作重点。
4 医疗改革下l生事业管理面临的挑战
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保障服务的不断推进,我国也相应的对我国的传统医疗体制进行了改革,建立了全民医疗服务,如:新农合能政策,目的为了更好地解决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初期,就医难、看病难的情况,同时,我国也在不断的加大基层医疗设施的建设,让基层设施发挥其相应的作用与价值,使患者的小病在基层医院就诊,减轻大医院的就诊压力,然而,部分基层医院依然存在就医不规范,医生医德不高的现象,对基层人们群众的健康造成影响,对人民群众的财产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如何在医疗改革背景下加强与规范对我国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管理,对于加快我国医疗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5 总结
卫生事业作为我国基础工程与民工程,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维护社会的稳定,促进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与加以,在新形势下,如何面对挑战,应对当前卫生事业管理中遇难的问题,更好地推进我国卫生事业管理建设,对于我国的卫生事业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关于卫生事业管理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J]. 陈任,胡志,马丽娟,秦侠,马颖.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2(09)
[2]包罗模型在国外卫生事业管理中的应用[J]. 左娅佳,钱广洪,吴雁鸣.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9(10)
[3]卫生事业管理信息探源[J]. 张黎黎,马玉琴,崔竹金. 医院管理杂志. 2012(01)
[4]也谈卫生事业管理教育――与杜乐勋同志共同探讨[J]. 唐尧庚. 卫生经济. 2009(05)
[5]外国卫生事业管理研究班在上海医科大学结业[J]. 农村卫生事业管理研究. 2011(03)
[6]各种类型管理干部在卫生事业管理中的合理配备和意义[J]. 桂刚.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01)
篇7
关键词 营销现状 营销意义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在当前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医院也步履蹒跚的进入了市场大潮中。正所谓大浪淘沙,医院正面临着激烈的竞争,有些经营不善的医院面临淘汰的危险。不论公立医院还是民营医院,都或多或少的引入了市场营销。但大多数的医院市场营销观念缺乏,对市场营销认识不足,没有一套完整的营销方案。国家对医疗投入有限,中医院不但要与竞争力强的综合性医院竞争,还要与服务至上的民营医院竞争,医院主要靠自己想办法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了医院的持续发展,强化市场营销成为必然。
一、中医院前的营销现状
1、市场营销观念缺乏,营销手段单一。上至领导下至员工对市场营销了解不够,为了提高经济效益不自觉或有意识的进行宣传,但缺乏系统完整的一套营销方案。
2、盲目营销。不能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医院的营销方案,没有深入调查市场,细分市场,目标市场不明确,致使医院总是处于被动,不能很好的根据市场做相应调整,浪费了人力、物力和财力 。
3、医院缺乏专业的市场营销队伍,没有专业的市场营销顾问。即使设立了销手段对媒体宣传,对广告不能正确有效评估, 往往付出很多,花费不少,效果却不明显。市场部,也只是虚设。大部分的医院宣传还是由宣传部来做,市场部没有起到其本身的作用。
4、营销的范围狭小,营销力度不够。医院营销宣传范围大多数只限于本地,没有进行广泛宣传,营销力度也不够,没有完整的计划方案。
5、营销程序不规范、医疗服务缺乏差异性。针对不同的医疗服务对象,医疗服务没有差别,阻碍医院的快速发展。
受市场经济的冲击,特别是加入WTO以后,医院不仅要面对国内同行的竞争,还不得不与强大的国外对手周旋,有些医院会因竞争而迅猛发展,而有些将被无情地淘汰出局。面对严峻的市场挑战,医院必须具备洞察市场变换,进而驾驭医疗市场的能力,而这些正是医院市场营销所要求的基本素质。
国内医疗机构导入市场营销比国外要晚,还没有充分认识市场营销的重要性,国内医院很少有专业的营销队伍,新的医疗改革使医院开始高度重视经济管理和市场营销,在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将起到重要作用。
二、医院引入市场营销的意义
(一)从大的方面来讲。
1、对国家来说,医院树立市场营销观念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市场营销不只是考虑医院的经济效益,还要考虑医疗服务对象的利益和社会的长期整体利益。医院兼顾这三个方面才能保证持续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但经济的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看病贵,看病难;物价飞涨;环境的恶化,资源的消耗,生态的破坏。因此树立市场营销观念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只有树立营销观念才能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2、对社会来讲,有利于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统一,使我国经济健康发展。市场营销保证了医院的利益同时也保证了医疗服务对象的利益,有利于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通过医院的营销,医疗服务对象对各个医院有了深入的了解,有利于解决医患之间的矛盾。
3、有利于医院全面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医院强化市场营销,广泛宣传医院的发展思路,有利于政府机关,同行业单位,合作单位,媒体等了解医院,医院能更好的处理各方面的关系。
(二)从小的方面来讲。
1、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医院要想生存发展,就要保证正常运转,经济效益是医院正常运转的基础。市场营销的成功,将直接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
2、提高医院的综合竞争能力 。医院的一切工作出发点就是如何更好地为就医顾客服务,我们所说的“以病人为中心”正是体现了市场营销中“营销从顾客出发”的理念。通过导入市场营销,医院将逐步从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比较僵化的管理模式中脱离出来,按照现代企业的经营理念进行运营,并能从各方面完善和修正自己,从而有助于在社会上树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赢得就医顾客的信赖,吸引更多的就医顾客,提升自己的竞争能力。
3、有助于促进医院的改革与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保健服务的需要。 医院改革的目标居民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 “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明显缓解,充分发挥医院的最佳服务效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医疗保健服务的多层次要求。医院引入市场营销,其实质是一个适应市场的过程,医院的管理将完全按照市场营销的有关理论进行策划、经营,根据就医顾客的需求的特征提供优良的全方位医疗保健服务,体现了全心全意为就医顾客服务的思想,这与医院深化改革的目标是一致的。因此,市场营销客观上必然会促进医院的改革与发展,同时也体现了社会主义医疗事业的公益性质。
4、有助于培养一支优秀的员工队伍 。医院引入市场营销的目的就是让就医顾客满意,我们通过提供优质的服务赢得就医顾客及家属的信赖,赢得医疗市场份额,从而保证医院的健康发展。而要让就医顾客满意,就要求我们要建立一支优秀的员工队伍,使每个员工都规范自己的行为,真正做到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服务艺术。
总之, 医院引入和强化市场营销,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为就医者服务,是达到以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比较优质的医疗保健服务。强化市场营销不仅保证医院的经济利益,促进医院的长远发展,同时也符合国家的根本利益,保证消费者和社会的长远利益,更有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人文环境。
(作者单位:河北省中医院)
参考文献:
篇8
(一)缺乏完善的会计核算体系
当前,依据新的医院会计核算制度,医院的整个经营过程都在核算范围之内,极大的提高了医院成本控制的力度,核算质量也进一步提高,对于减少医院在各方面的浪费起到了积极作用,促进了医院管理层的控制力度的增强。然而,目前我国的很多医院在进行经营性的成本核算时,仍片面的进行事前事后的核算工作,缺乏对整个工作过程进行系统的成本分析和核算,导致了会计核算工作难以成体系进行开展,难以达到医院进行整体会计核算工作的控制,某一细节问题可能因此而长期存在于成本核算工作中。此外,有的医院已经展开了会计核算工作体系的建设和构建工作之中,不过在具体的会计核算中,仅仅对医院中的相关数据进行了整理和集中处理,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会计核算、分析、评价为一体的系统体系,所以会计核算的整体效果难以形成,更不用说发挥医院对于整体会计核算控制力度提高了。
(二)基层医院会计核算意识淡薄
我国的医院很大一部分是事业编制单位,其目的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医疗服务,其本质不是盈利机构,受到政府的控制和管理,这也就形成了医院长期不重视成本会计核算问题,会计核算意识淡薄,难以在国家出台新医院会计制度后进行相应工作的完善,最终导致了医院会计核算对医院的成本控制失去了控制能力。另外,很多的医院对政府的财政拨款缺乏有效管理,且由于医院在会计核算工作上的经验缺乏,没有完善的核算体系,造成医院在进行会计核算时仅能参考企业及其他医院的先进经验,没有自我的创新,导致其自身的会计核算体系难以完善,出现了恶性循环的状态。
(三)基层医院会计核算人员素质普遍较低
随着近年来我国对医院进行体制改革,医院的会计核算工作越来越复杂,对于医院的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同时,改革后医院对于财务人员的数量也较以前有增加。我国基层医院会计核算人员的要求长期以来仍根据业务需要进行选用,对新型的财务会计人员的选用上存在较大的障碍。而且,基层医院缺乏对现有财会人员进行业务的培训,核算人员没有形成新的会计核算理念,在应对新问题时不能正确应对,导致医院的会计核算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二、提高基层医院会计核算工作质量的对策
(一)构建完善的会计核算体系
医院要完善自身的会计核算体系,必须在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并依据自身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制定和建立相关制度,从而实现自身会计核算体系的建立。这对于医院规范其会计核算体系有重要意义,也有利于医院进行全面的会计核算工作。在这个体系的建立过程中,相关体系构建者要不惜深入基层,多听取一线医务工作人员的意见,并通过约谈及各种形式的座谈,寻找问题之所在,进行相应的会计核算体系构建,力求完成一套行之有效、全面规范的核算体系,这对于医院提高其对于经营过程中细节问题的控制有重要作用,也能更好的做好医院的成本控制工作,及时纠正和制止医院在经营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和预算外费用的花费。
(二)全面提高会计的核算意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的医疗要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于医院的各种负面影响也极易产生误会,医院进行高效会计核算工作,不断完善自身的财务建设,实现医院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非常重要,这对于医院和患者都是意义重大。加强医院工作人员的会计核算意识,增强医院在会计核算方面的文化建设,有利于增强医务人员的会计核算意识。此外,医院要加强科室之间的协作能力,不仅要在业务上遵守相关流程,还要在成本核算上遵守规定,增强对内部人员的会计核算监督工作,力求会计核算的每项业务都在会计核算的体系之下进行,这对于健全医院的整个会计核算体系,提高全体医院工作人员会计核算意识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加强基层医院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及知识技能
《新医院会计制度》已经推行了有接近三年了,我国的医疗卫生改革事业可以说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针对医院的会计人员进行必要的技能培养和培训成为一个发展过程中的现实问题,我们从几个重要方面加强对医院财会人员的素质及技能进行培养。
1.基层医院的管理者要根据实际,以身作则,积极探讨我国医疗改革的精神,不断增强自身的会计核算意识,加强财会方面的知识能力培养,进行高素质财会人员的选拔机制制定,积极引入高水平会计人才,切实提高医院会计核算水平,通过提高医院整体的会计核算水平带动广大财会人员个人素质水平的提高。
2.基层医院要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水平就要不断的开展定期的财会培训工作,将最新的国家税务政策及财会知识向会计人员进行传授,使医院会计核算人员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库,同时要积极普及会计电算化,实现医院会计核算效率的高效性。
3.医院要摒弃传统观念,放下事业单位的架子,对医院所有人员要进行绩效考核,实现工资、晋升与工作绩效考核相挂钩的制度,对于消极怠工的人员要进行辞退处理,对于工作积极,求上进的会计人员要进行相应的奖励,促进医院会计核算工作的认真务实,增强会计核算人员的素质水平和技能水平。
(四)加强会计核算人员的医院成本预测能力
当前,大多数医院的卫生材料有相应的消耗定额管理制度,医院每个科室都有自己的费用限定,而在对科室费用的管理上以包干为主要方式,所以可以有效控制每个科室的费用消耗。医院会计人员对医院的成本预算有一定的预测能力对于医院制定下一个阶段的预测有重要意义,这有利于医院掌握整个医院的成本花费,轻易的制定出每个科室的材料及费用开销计划,财务可以提高医院资金利用效率,实现医院会计核算的高效性。
三、小结
篇9
关键词:四川省;卫生计生机构;资源整合
在深化医疗改革的大前提下,进一步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质量、转变机构职能形态显得极为重要。四川省是我国经济、工业大省,但也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省内各地区医疗水平发展仍有欠缺。优质医疗资源覆盖面积不够、城乡间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日益凸显,而城乡居民多层次多样化计生服务需求得不到满足,亟待通过合并、整合卫生计生机构等资源,以更好地服务群众需求[1]。现综述如下。
1 部分省市卫生计生机构资源整合情况
1.1上海市卫生计生机构资源整合特点分析 上海是我国改革开放及经济发展的领头羊,推进卫计机构资源整合也走在全国各省市前列,具有明显借鉴意义,现将其整合特点总结如下:①良好基础:上海市卫生计生系统十分重视服务过程中的优势互补及资源共享,在多个领域及项目均展开积极合作,并率先合并成立市卫计委,迅速整合行政资源,为资源整合打下良好基础[2-4]。②进展速度快:优先入手交叉重叠最为复杂的妇幼保健工作,将市计生指导所、妇女保健所、儿童保健所合并为一,成立上海市妇幼保健中心,将整个婚育过程打造为一个完整服务链条,既方便行政管理,又可进一步精简工作流程,避免群众在不同机构间来回奔波,提升办事效率,减轻群众负担。③成绩显著:实施整合以来,孕产妇死亡率由2012年的7.10/10万开始,逐年下降,2013年为7.08/10万,2014年为6.74/10万,孕产妇生育服务质量效率改善极为明显[5-6]。
1.2贵州省卫生计生机构资源整合特点分析 贵州省与我省毗邻,虽经济发展现状有一定差异,但同为多民族聚居地,所面临卫生计生机构发展问题有相似之处,笔者就贵州省镇远县整合村级计生卫生服务的实践经验特点进行总结,具体如下:①妇幼保健及计划生育以村为主。由于距离县城距离较远,乡镇妇幼保健机构左右有限,多数群众母婴健康知识仍以传统经验为主,对科学保健知识及基本护理常识明显缺乏;通过组合村医与计生宣传员工作职能后,将免费计生服务和妇幼保健宣传咨询进行有机结合,使得妇幼保健常识得以大力推广、计划生育工作顺利进行。②群众卫生意识显著提升。群众获取卫生知识到一定程度后,就医意识也随之改变,不再依赖于传统经验,越来越多的借助现代医学技术解决问题,而良好的就医结果,也可反过来增强群众满意度及卫生意识;与此同时,伴随村级卫生服务的加强,医疗设备不断更新、齐全,医疗人员水平提升,逐步实现小病不出村、群众满意度提高等目标。
2 整合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资源配置方式有待加强改善,部分地区仍是强强联合、弱弱联合的趋势,导致强者恒强、弱者恒弱,城乡之间资源配置落差较大。因此,应通过有效的统筹规划,给予合理的政策措施,实现优质资源的有序流动及优势互补。
2.2机构整合后,原属于不同行政主体管辖的领导、工作人员也合并为一体,部分人员切身利益受损,导致抵触情绪较高,不利于稳定发展。应提前加以考虑,尽量照顾职工效益。
3 推进四川省卫生计生机构资源整合相关对策
3.1融合顶层设计 ①四川省各级政府都应用深刻认识到,在社会发展面临艰难转型的阶段,推动卫生计生改革发展有利于进一步加快我省卫生计生事业的蓬勃发展、全面提升全民健康素质、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②改革既是难题又是机遇,在新一轮医疗改革已经稳步发展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快卫生计生机构整合可为我省医疗服务发展积累宝贵经验,也可为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计生服务体系打下良好基础。
3.2行政资源优先整合 各地卫生计生委的组建标志着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的一个新起点,两个机构的整合既可以壮大队伍,化繁为简,又可以顺应潮流,提升政府工作效率,做到真正意义的简政放权。但是值得引起重视的是,在这个整合与改革的过程中,必然会遭遇抵触与排斥,各级工作人员应团结一心,拧成一股绳,发挥应有的工作姿态与作用。通过机构资源整合,实现1+1>2,产生放大效应。
3.3加强基层卫生计生机构及少数民族聚居地资源整合 基层卫生计生机构是所有具体工作的最终载体,也是服务群众的终端途径。而基层工作是否扎实有效,也是牵动群众利益的主要缰绳。①在整合融合过程中,政策制定、人员分配、资金安排以及基础建设应首先向基层倾斜,以达到逐步改善基层卫生计生服务条件、提高服务水平的目的。②在整合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城乡经济差距,尽可能避免优质资源向城镇偏斜,使得偏远地区医疗服务水平难以得到有效改善。
针对我省少数民族地区,由于人口分布不均,地广人稀,即使按照基层卫生计生机构标准发放医疗设备,也会出现大量设备无法正常投入使用,甚至长年不开封的情况。另外一方面,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较弱,难以吸引高精尖人才加入当地卫生计生系统工作。因此,在整合过程中,可将妇幼保健院、计划生育指导站完全整合到县医院中,实施“一套人马、全面兼顾”的管理模式,一方面避免重复建设、重复投入,另一方面集中优势力量及资源,以提升卫生计生机构服务质量,更好地为少数民族地区百姓贡献。
4 结论
本文重点分析总结了发达地区及毗邻地区卫生计生机构资源整合特点及所存在的问题,并就我省整合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深入探讨。针对我省基层卫生计生机构建设相对滞后,多民族聚居,统筹整合难度较大等问题提出三点具体对策。为妥善面对四川省人口、经济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为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卫生计生服务需求提供强大平台。
参考文献:
[1]曾帅.四川省中药饮片业的资源整合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8.
[2]谢为民,郭克喜,王文英,等.濮阳市基层卫生计生资源整合成效探讨[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5.
[3]方红,田玉莲.新疆7所民政系统精神卫生机构人力资源现状及对策研究[J].新疆医学,2014(11):124-127.
[4]王碧艳,刘侃,方鹏骞.浙江省余姚市县乡医疗资源整合路径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13(04):17-19.
篇10
关键词:信息反馈 医院管理 满意度
随着医疗体系改革的深入,医院不仅仅应注重医疗水平的提高,还需注意医疗服务的概念。本文以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间收治的1400名患者为研究对象,就建立后医疗管理信息反馈渠道系统在提高患者满意度中的作用做一探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文研究对象为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间收治的1400名患者,其中男性821人,女性579人,平均年龄(32.45±12.16)岁,要求所有患者均为接受住院治疗患者,且住院时间在3-14天之内,所有患者出院时须治愈或病情稳定,无严重后遗症。要求所有患者神志清楚,有完全行为能力,且有能独立完成研究中所用问卷的能力。依据患者入院病历号末位奇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所患疾病类型方面未见显著差异,组间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所有患者均须在住院期间完成我们自制的医疗服务满意度影响因素量表,观察组在患者出院后,与患者建立医疗服务反馈渠道,使用包括电话随访、定时提醒复诊等方式,与患者及其家属建立有效的沟通,在沟通中查找和分析随访信息,并为医院相关管理、培训的开展提供依据。在患者出院后1个月时,使用我们根据国外相关量表自行编制的《医疗服务满意度评价量表》在两组患者中对我们的医疗服务进行评价,比较两组患者在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方面的差异。
1.3 统计方法:所有数据经Epidata双向核查输入计算机,使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α=0.05。
2.结果
2.1 影响患者对医疗服务满意度的相关因素:我们将患者性别(X1)、年龄(X2)、病程(X3)、就诊需求(X4)、心理与健康需求(X5)等六个因素作为自变量,将患者对于医疗服务的满意度作为因变量(Y),做Logistic回归分析,所得Logistic回归方程如下:
Logit(P)=0.126X1+0.032X2+0.214X3+1.530X4+1.345X5+-3.056
回归方程总判断率为85.1%,该结果显示,影响患者对医疗服务满意度的主要因素为就诊需求(X4)、心理与健康需求(X5),具体数据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在对医疗服务满意度评价方面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就诊需求满足程度、心理及健康知识满足程度方面高于对照组,且整体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其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在现阶段的医疗环境下,我们认为,医院不仅应向患者提供高水平的医疗技术服务,还行应患者提供包括健康知识、心理护理在内的多方位的医疗服务[1],一方面,医疗改革将医院的运营推向了市场化,另一方面,随着人性化不断在党和国家政策方面的文件中出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我们医疗服务机构应该紧跟潮流,将患者视为我们的服务对象,以患者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 [2]。在本研究中,我们建立了后医疗管理信息反馈渠道系统,在提高患者对于医疗服务的满意度方面有着极为积极的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影响患者对医疗服务满意度的主要因素为就诊需求、心理与健康需求。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患者来医院就诊,已经不再仅仅是为了看病,还包括心理及健康知识方面的需求。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就诊需求满足程度、心理及健康知识满足程度方面高于对照组,且整体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其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医疗安全管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