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文化环境的特点范文
时间:2024-02-26 17:48: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会文化环境的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文化环境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在国际文化环境这个大熔炉当中,中国文化环境在汲取着营养的同时也受到国外文化环境尤其是资本主义文化环境的冲击和巨大影响。当代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人们的对物质生活的追求欲增强。当前人们不在满足于现状,不断地寻求更大的发展和进步,追求更好的物质生活是现在人们的一个普遍现象。二是人们对文化消费和精神消费的投入呈现日趋增长的趋势。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时,人们就将视线转移到精神生活的追求上来,不断丰富和扩大自己的精神生活质量。三是西方社会文化对中国本土文化的影响大。由于西方社会与中国的社会制度不同,所以文化环境肯定会有所不同,但是近年来西方社会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不断地扩大。
二、社会文化环境变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一个社会的文化环境发生变化,即人们的思想观念、意识观念、价值观念、情感因素等等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特定人类社会的一个实践活动,属于社会活动中的一部分,必然受到社会文化环境变化的影响。
1、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影响
从教育学的观点看,教育的主体是学生,老师在其中起的是主导性作用,但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学中部分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应当包括老师和学生,即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中活动的人都成为主体。由于中国发展处在巨大转型期,中国当前的社会文化环境呈现出复杂性的特点,所以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就是一把双刃剑,社会文化环境中积极的方面必然会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素质提出新的要求,而其消极因素也必将对主体产生负面影响,也是对主体素质的巨大考验。
(1)、社会文化环境变化的积极影响
首先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创造条件。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中国逐步融进世界出现,社会由原来得保守变得自由开放,生活在其中的人们的竞争意识不断加强,这样有利于受教育者和教育者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和创造能力,更好更快的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同时我国当前的社会主流社会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发展方向的社会主义文化,有这样的科学的理论作指导,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能够有强大的理论武器来抵制社会中不良文化环境因素的影响,从而更加明确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明确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更加坚定地坚守社会主义阵地。
其次社会文化环境中的积极因素是推动主体进步和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自主意识和竞争意识。当今时代是一个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是一个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人才的竞争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思想行教育的主体,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无不有危机感和竞争意识,所谓有危机感才会前进,有竞争意识才会发展。
篇2
会计文化环境是多种会计文化要素共同作用形成的。会计文化环境会对文化要素的形成、转变产生较大的影响。由于会计环境因素、会计实践主体素质不同,形成的会计文化也不相同。而企业的会计文化环境,以影响内部实践主体素质和思想意识,来改变他们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从而形成各自的会计文化。本文就此对会计文化环境和其影响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论述。
【关键词】
会计文化环境;影响要素;会计文化
会计文化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上的会计文化是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和会计文化相关的精神、物质财富。主要有会计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三种。狭义上的会计文化是通过实践形成的和会计相关的措施、制度和意识形态。会计文化等同于一个系统,有其存在的价值和发展的空间。会计文化要素有会计行为表现、会计价值观、会计形象体现等。职业道德、职业信念、发展目标是会计精神信念中的内容,会计目的、本质、作用,是会计价值观中的内容。会计实践活动产生了会计文化,会计实践的环境便是会计文化环境。会计文化环境以影响会计的方式来影响会计文化的变迁。
1 会计文化环境及其影响要素
20世纪80年代初,会计发展和文化的关系才被人们所研究。会计文化被称为现代会计管理范畴内的软约束,倾向于精神层面。会计文化用行为选择和价值判断的形式影响会计主体,属于非正式、不成文、无形的行为准则,能够弥补法制监管的不足。会计文化的形成,会受到会计制度、精神、物质文化的制约和影响。建设会计文化不能仅仅对会计人员的执业情况和道德水平开展教育,还要系统全面的构建新的会计职业环境。这样才能确保会计文化的质量,发挥出社会服务的基本功能。
会计文化环境根据环境空间和要素的不同,可分为宏观和微观两种。社会经济活动孕育了会计文化。宏观角度上观察,会计文化受到地区文化、科技水平、法律环境的影响。微观角度上观察,影响要素多是企业组织文化和行业性质。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外部因素都会影响到实践主体的意识和思想,并逐步影响实践主体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从而表现出独特的会计文化。会计文化的外部环境若良好,其孕育出的会计文化必然也会优秀、先进。
2 会计文化环境中各要素影响会计文化的程度分析
会计文化环境中的各种要素都会对会计文化有所影响,只是其影响程度各不相同。除此之外,环境要素的不同特征和状况也会形成不一样的会计文化。
2.1 政治法律环境
国家的政体、国体、经济政策,都会对会计文化有所影响。货币、财政、汇率、税收等经济法规,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会计文化,把会计文化限制在一个范围内。在政治法律环境中,会计为谁服务是主要的问题。世界各国政体、国体不同,其会计服务立法的倾斜重点也不同。利益取向大致有5种类型,即国家计划利益、债权人利益、企业利益、投资者利益、税收利益。根据利益取向程度,会计立法也由此变成了5种。
侧重于国家计划利益,会计立法的内容趋向于维护国家经济利益。调整会计关系会先参照国家的计划经济体制,并应国家需要制定会计报表。前苏联曾实施过该会计立法。此立法倾向能够在会计制度上体现出来,并引导会计人员形成计划价值观念和实践行为。此会计文化具有极强的倾向性和鲜明性;侧重于债权人利益,会计立法更多的内容是保护债权人,债券持有者决定会计关系的调整,制定会计报表遵循“真实公正”的原则。具有代表性的是英国文化;侧重于企业利益,会计立法保护企业的利益,企业决定会计关系的调整。制定会计报表遵循“充分稳健”的原则。德国文化便是如此;侧重投资者利益,会计立法保护出资者利益,出资者和股东决定会计关系的调整,制定会计报表讲究“公认”原则;侧重于税收利益,会计立法保护政府税收,政府根据税收情况调整会计关系,制定会计报表讲究“纳税需要”。法国文化具有代表性。
2.2 经济环境
每一个经济时期,都会孕育不同的会计文化,各具特点。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经济活动深度、范围不断扩大。会计领域也有了较大程度的扩展。会计文化、精神信念、价值理念不断演化,会计工作人员有了更严格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表现出开放、自信、进取的精神形象。一个时代下,因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每一个地区表现出不一样的经济活跃程度。会计文化也因此各不相同。经济发达地区,经济交易方式和业务多种多样,经济组织形式也有很多,会计服务有着较大的需求量。会计工作决定着经济发展的稳定,有着很高的社会责任。因此,会计人员有着很强的责任感和自豪感。由此可形成正面、积极的会计文化。
2.3 社会文化环境
会计文化隶属于社会文化中的亚文化,深受社会文化影响。通过对现有的会计关系和社会文化分析,会计惯例、实务、制度都和社会文化存在联系。我国社会文化环境有五大特点,即集体主义、规避风险、权距较大、阳刚性强、长期导向。其中,我国社会文化的核心便是集体主体。人们不能很好的规避风险,多呈现消极态度。而因为我国法制基础低,政府过多的干预,人们不愿意参与社会活动。社会振奋文化氛围高,奋斗报效情绪高涨。许多的社会文化都是传统美德。正是由于独特的社会文化环境,从而形成了特色的会计文化。
会计人员遵循政府制定的会计准则,在具体、细致的业务规定中,会计人员很少采取会计的职业判断和灵活性。在会计准则中,许多项目需进行认真的确认,有着较高的稳健性。披露会计信息时,多数会计人员对会计信息产生的风险感到不安,心理上较为抵触,没有较高的信息透明度。在目前的企业中,会计人员更愿意服从,服从单位领导和政府制定的准则。企业负责人领导着会计人员,属于从属性的关系。企业负责人拥有绝对的管理权和领导权。由于这种从属关系的干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深受影响,不知不觉的带上了从属性的影子。企业负责人给会计人员的压力,会使得会计人员做假账。
同时,社会大环境中有着各类的不良文化。例如利己主义、功利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会计人员立场不坚定,容易受到这些不良文化的影响。若会计文化受到影响,会计人员触犯法律的行为也会出现。良好社会风气也会对会计文化造成影响。以政府制度、国民教育散发良好文化,会计人员会因此形成正面的会计精神和价值理念。会计人员文化道德程度高,也会营造出积极的会计文化。
2.4 法治监督环境
法治监督环境会影响到会计诚信文化。会计工作的根本就是诚信。但由于社会多种因素的影响,会计信息失真情况严重。会计造假对社会经济有所影响,阻碍了资源优化和资本市场发展。主要是因为违法成本低,法制环境不够。执法不严,淡薄了社会法制,诚信文化不能够取得发展。倘若违法成本高,独立、诚信的会计文化就会在严格法治监督的环境中显露出来。美国实施的萨班斯法案,便是对不良的会计文化实行很高处罚,以此期望企业构建有效良好的内控制度。完善监督和企业内控,是实现会计诚信的重要举动。
2.5 企业文化环境
企业会计文化环境会受到地区、国家的会计文化影响。若从微观角度看,企业会计环境还会受到企业文化和企业人员职业道德的影响。企业高层人士若能理解好财务的地位,重视财务工作,那么便可以很好的发挥财务功能,提高财务的地位。财务人员会由此得到激励,工作能力也会有所增强。与之相反,财务职能就会被抑制,严重打压了会计文化。
2.6 科技水平环境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发生了较大的转变。由此,也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心理状况。社会经济活动离不开会计工作。会计工作中使用的科技工具,会对会计人员的工作能力和心理状况产生影响。过去,会计工作用的是算盘,会计人员只在账房中走动。现如今,会计工具已经变成了ERP信息系统,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不断增加,工作内容也更为繁重。不断拓展的工作范围,提升了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也充实了其精神风貌和职业理想。
所有的会计文化环境中,影响程度最大的自然是社会文化。法治监督环境影响的程度稍次,而经济环境和政治法律环境的影响比较缓慢、稳定。会计内部因素也会影响到会计文化。其中,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受教育程度都会对会计文化有所影响。偏向于会计人员方面,最主要的还是他的职业道德。会计人员需恪守职业道德。只有先开始培养价值观和人生观,才能逐步开展职业道德教育。
3 会计文化反作用于会计文化环境
在某个国家、地区、组织中形成的会计文化,也会对其会计文化环境产生影响。良好诚信氛围中的会计文化,可以获得高品质和高水平的会计信息。社会诚信体系内,会计诚信有着很重要的地位,是经济活动的核心部分。诚信性质的会计文化,有着榜样性的作用,保证诚信文化不断的形成,积极促进和推动经济活动。如果会计文化中没有诚信因素,便很难构建其诚信文化体系,会严重损害诚信体系。社会也会由此会形成不良风气。会计信息没有真实性、可靠性,不但会丧失其本来价值,还会对社会经济秩序造成扰乱。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受到限制,社会经济也不能更好的发展。
4 结束语
随着会计事业的发展,会计文化环境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社会文化环境包括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法治监督环境、科技水平环境,企业文化环境。会计文化是需要引导和塑造的。优秀的会计文化环境,会营造积极、正面的会计文化。会计文化环境不良,就会阻碍社会和谐和组织发展。需就此改进会计的外部环境,优化其内部环境,培育出优秀、特色的文化。
【参考文献】
[1]王宏宇,梁玉.文化环境对会计模式的影响之探讨[J].煤炭技术,2001,(12).
[2]裴剑平,曹芳.会计文化环境及其影响浅析[J].商业会计,2013,(8).
[3]刘冬荣,陈晟.会计文化环境对会计模式的影响[J].中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
[4]林如.论会计环境的差异及其对会计制度的影响:中德比较[J].亚太经济,2006,(5).
[5]刘凤.关于会计文化环境对会计的影响[J].思想战线,2011,(S2).
[6]孙旭.内部环境对会计文化的影响[J].知识经济,2013,(3).
篇3
一、探寻高校异化竞争环境背后的根源
大学校园一直被誉为神圣的学术殿堂、高级人才培养的“一方净土”,大学校园是大学生收获知识和友谊的地方,但同时也是充满压力和竞争的场所。随着时代变迁,来自观念冲击压力、经济危机压力、学业就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等等,不少学生歇斯底里地高喊“亚历山大”!
让我们掩卷沉思,学生的“压力山大”、“嫉妒”、“焦虑”、“竞争”等词的根源在哪?社会上存在物欲A横流、价值取向颠覆的现象,人们对权力、声望和财富的追求愈演愈烈。从以前“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的讲道理年代,到“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追求知识年代到今天“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的追求身份、权势和金钱年代。学生从小就在强调竞争、鼓励竞争的学习环境中长大。家长、学校、社会从小给他们造就了诸多无形压力,他们乐于竞争但又疲于竞争。有些人深谙竞争之道,想尽办法排除障碍。于是,竞争被异化了,高校成为大学生的竞技场,有的大学生甚至为获得权力或荣誉,各出奇招,尔虞我诈。
环境包括外部的社会文化环境和内部的个体环境,前者指特定社会中人们所共同拥有的文化条件和文化因素,如习俗、道德。后者指个体出生后生活的具体情境,尤其是个体与他人的人际关系。在霍妮的社会文化神经症理论中,尽管个体环境是个体心理冲突的直接原因,但她更强调文化环境对个体心理和人格发展的影响,认为文化环境是个体心理冲突和心理失调的最终根源。
因此,笔者认为高校异化竞争的根源是异化的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环境造就了学生的压力,过大的压力衍生了学生间竞争的异化,竞争的异化最后往往会导致校园悲剧的发生。
二、竞争文化与神经症人格
(一)竞争文化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竞争是整个生物界和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恩格斯说,竞争使“每一个人都把别人仅仅看作可以利用的东西,每一个人都在剥夺别人,结果强者把弱者踏在脚下。”
狭义的竞争是专指人类社会的竞争,是人们为了生存、发展和享受的需要而展开的争胜负优劣的一种较量。“有竞必有争”,社会上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类间的竞争,竞争意识的强弱和竞争心的有无,对一个人的社会活动、行为动机以及健康人格都有显著影响。竞争虽然给人带来压力,但健康的竞争文化容易调动成员的积极性,促进群体和谐与进取。相反,异化的竞争文化却容易滋生不良风气,如极端个人主义、功利主义,这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发展来说是致命伤害。
根据马克思异化理论,“异化是从人自身分离出的各种力量,逐渐跟自身疏远,从而反过来成为控制、支配自身的异己力量的过程”。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多元的思维和文化冲击着大学生的价值观,鱼龙混杂的网络信息暗中潜滋在大学生的心灵中,比名牌、比家境、比父辈权力和人脉,学生越来越远离自身,受到社会一种异己力量所控制。
(二)异化竞争导致的神经症人格
当代大学生承受众多压力,他们不得不在这残酷的校园和社会中与他人竞争,当心灵被压得扭曲时,极易走上偏邪的心理历程。如果学生个体为了争取胜利而不择手段,这种人具有控制、攻击、冒险和贬损他人的倾向,同时取得胜利已经成为这种人无可选择的需要,著名社会文化学派代表人物霍妮把这种竞争称为过度竞争。
霍妮认为,在我们的文化中,如果权力、名望和财富都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那么社会上每个人都不得不进入与他人竞争的机制当中,而且这种竞争是以经济为中心,辐射到所有活动当中,并渗透到所有“社会关系游戏”中。她认为,人们疯狂地追求权力、声望和财富,是因为这些东西可以用来对抗来自生活的焦虑,给他们带来安全感。在一定社会文化环境下分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霍妮提出了社会过度竞争的观点,即异化竞争。她认为人与人之间的过度竞争,容易导致人与人之间潜在的敌意增强,并且这种竞争和敌意已渗透到各种社会关系中。竞争文化发生异化,衍生出来的是一种病态竞争。长期在这种异化竞争环境中成长,个体的人格发展会偏离常态,严重时会出现神经症人格。所谓神经症乃是一种由恐惧,由对抗这些恐惧的防御措施,由为了缓和内在冲突而寻求妥协解决的种种努力所导致的心理紊乱。
患有神经症人格的人为了克服安全感和不被喜爱感,可能会采取极端的方式来解决冲突。面对过度竞争,患有神经症人格的“90后”大学生更多地会采取攻击方式来对抗他人,这类人的基本焦虑具有强烈敌对感,对周围的环境充满怀疑,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来控制他人以掌握主动权。在异化竞争环境下成长的大学生对权力、声望、地位等怀着神经症的需要,往往表现为自恋、自傲、自大。他们的安全感是建立在“如果我有权力,别人就不能伤害我”的逻辑上。
处于异化竞争环境的大学生,容易视校园如一场争名逐利的搏斗场。个体生活在充满矛盾冲突的社会文化中,因缺乏安全感,而产生基本焦虑;为克服焦虑产生神经症需要,进而形成特定对待他人的行为方式或神经症的人格;个体又去寻找解决冲突的策略,结果又陷入新的更大更深的焦虑和冲突之中,从而构成潜意识中运行的恶性循环。由此看来,高校不良的病态环境容易使大学生形成不健康的人格,严重时极易走上不归道。
三、个体如何对待所处的文化环境
文化具有“育人”功能,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对个体产生特定的影响。对个体而言,在社会文化环境中,潜伏着大量对个体生存及其人格形成和发展有利和不利的因素,我们该如何趋利避害,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共存?大学生该如何对待所处的校园文化环境?
(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社会结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价值取向都在发生着嬗变。如果大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面对市场经济带来的激烈竞争,严峻的就业形势、不如意的情感生活、紧张的人际关系时,他们会容易迷失方向,无所适从,并被所处的腐朽、落后文化所侵蚀。
因此,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其健康人格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能使大学生在面对金钱、权力、荣誉的诱惑时,能够坚定自我,握紧人生的方向舵;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大学生在面对校园各种异化竞争时,仍能保持乐观健康的心境,在人生路途中完善和突破自我。
(二)学会用辩证的眼光判断文化环境
如果说社会文化是个大杂烩,那么校园文化环境就是一个小杂烩,有精华也有糟粕,因此我们要学会辨别文化。如阿德勒所说,“每个人在形成自己的生活风格时并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能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遗传积极地建构它。”个体的遗传和所处的环境为建构人格提供了所需要的砖瓦和水泥,但要建构健康的“人格大厦”仍需要发挥自我的创造力。
因此,大学生要充分认识自己所处的校园文化环境,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会用辩证的眼光判断周边文化的积极和消极因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大学生对于文化精华应积极主动适应和学习,对于文化糟粕应端正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学会拒绝不良环境的影响。
(三)提高自身的内心修养,心理内部达到和谐状态
在纷繁浮躁的社会大背景下,内心需要保持一种和谐的心境。内心保持和谐,正确对待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困难、挫折、报酬、荣誉等,这是一种内心修养,也是一种境界。
这里所说大学生要内心和谐,并不是要压抑和否定个人内心的欲望和追求,不是对现实生活抱有一种消极无为的态度,更不是丧失奋斗进取之心,而是强调大学生内心要充实、自强不息,在良性的竞争中健康成长而不迷失自我。大学生要在物质利益、功名利禄、精神追求的欲望当中找到一个内心的平衡点,使个人和社会都在遵循规律的前提下,健康和谐地发展与升华。
(四)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霍妮认为,神经症人格的产生来自人际关系的失调,人际关系失调使人失去安全感进而产生焦虑。面对社会无形中给予的多重压力,大学生不得不去应对紧张激烈的竞争。一方面是争强好胜的心,另一方面是人际关系的失衡。他们面对这强烈的心理冲突,一方面害怕心理瓦解,一方面又不顾一切地希望解决问题,这种冲突和矛盾如处理不当,则不仅破坏了与他人的关系,也破坏了与自己的关系,使自己的人格扭曲。
因此,大学生在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和校园文化环境时,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在与他人竞争的同时,注意保持与他人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校园文化环境的优化与大学生健康人格的构建
我们的教育事业除了教书育人、服务育人以外,还要特别强调环境育人。校园文化为人才的培养提供着一定的环境条件。高校是“国家人才产品”生产流水线的最后一道工序,优化校园文化环境,探寻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的有效途径是当代高校重要任务。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分享不同文化的同时,也处于不同的文化冲突中,他们在传统文化中呼吸着,却又饱受价值观念多样化的冲击。在具有强烈的时代性格和薄弱的内在素质矛盾中萌动、碰撞中成长的大学生,必须有一种主流的、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为其指引人生方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人们的共同思想基础,是教育界育人的思想导向。在多元思想观念碰撞的社会中,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中流砥柱作用,能够使大学生在探索人生道路,塑造健康人格时不茫然、不浮躁。
(二)整合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作用,加强大学生的人格教育
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培育学生成长成才是一项既艰巨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这个教育系统中需要整合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作用。
高校应确立以学生为本的人格教育理念,把人格教育融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发展以学生的认知、情感和意志和谐发展为目标导向和价值追求的教育。学生家长应主动了解高校的德育目标和要求,了解子女在学校的最新动态,针对子女的问题配合学校对子女进行思想和感情上的沟通,加强与学校联系、沟通。在社会方面,营造一种健康向上的社会文化环境对于塑造大学生健康、完整人格具有关键的作用。
加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协调一致,有利于实现整个教育系统在时空上的紧密衔接,净化整个社会大环境的氛围,发挥各大教育子系统的特点和优势,取长补短,为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健全高校积极的心理健康干预机制
篇4
[关键词] 管理会计文化环境约束影响对策
管理会计从西方引进我国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了,我国的管理会计在理论与实务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无论在理论体系的建立还是实务的应用上,还不尽人意,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但没有与我国的国情很好地结合起来建立适应我国文化环境的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是其主要原因。因此,探讨我国管理会计运作的文化环境对其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方法体系与道德规范体系,应是我国管理会计发展的一项战略措施。
一、文化环境对管理会计的约束及影响
文化环境是指对会计模式系统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制约和影响作用的各种文化因素的总和,包括思想观念、价值趋向、思维方式、行为准则以及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等。由于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和积累的,体现一个国家或民族精神特征的财富,因而由各种文化因素组成的文化环境,在不同的社会必然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文化环境方面的这种差异,直接或间接影响着管理会计在各国的应用和发展。
社会文化环境影响管理会计的职业道德规范及管理会计中企业内部责任会计的激励方式。企业文化环境影响管理会计在企业的应用效率。管理会计的职业道德规范是从事管理会计工作的人员提供管理会计信息以保证管理会计目标实现的行为准则,也是管理会计职业化的必要保证。美国全国会计师协会于1982年颁布的《管理会计师道德行为规范》中规定了管理会计师不得违背的行为准则,包括能力、保密、正直、客观、道德行为的冲突的解决等。我国目前尚未对管理会计的职业道德作出规范,但随着管理会计方法在企业以及各中介服务机构应用的范围日益广泛,管理会计的职业道德规范也必将建立。我国管理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建立应该奠定在我国文化环境的基础上,我国传统文化强调的守法、诚实、敬业、正直等做人的基本准则与管理会计特点的结合,是建立管理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出发点。
社会文化环境中的有关利益的关系的不同处理方式会导致责任会计对于责任与激励处理方式的不同。一般而言,由于美国实行的是市场主导型的市场经济,较为注重强调个体的利益,管理会计责任中心将工资直接与效益挂钩,强调业绩与金钱的对等,但这种情况不一定完全适合于我国。首先,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偏重于强调社会利益,在这种情况下,一切向钱看是与社会导向相矛盾的。其次,我国传统文化中强调集体主义,强调个体对群体的责任感,这一文化背景注定了我们在责任会计的推行过程中,应该将个体的责任与利益协调起来,采取荣誉与利益相结合的方式激励员工。最后,责任的考核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企业控制的目标也不能完全量比,一切按业绩控制也未必就能行得通。因此,责任的考核必须考虑我国的文化背景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进行。
社会文化环境也影响管理会计的地位和作用。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利于管理会计发展的观念主要有:轻商重义的观念会导致人们对管理会计的偏见;谨慎保守的观念使得管理者害怕风险造成企业报酬偏低;和为贵的中庸思想会导致责任考核中奖惩不明;过分注重社会责任则会抑制人的创造性;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意识则忽略包括管理会计在内的现代管理方法在企业中的应用;计划经济管理的观念助长了不思进取、不愿积极面向市场开拓的行为。这些不利因素是我们在推广管理会计过程中亟待要解决的问题。
企业文化不同会导致管理会计应用效率的不同。在行政利益诱导的企业,企业运行的目标是完成上级规定的各项指标,管理上长官意志代替一切,管理会计的应用效率就低,同时,这样的企业目标决定了企业只注重眼前利益,必然要采取一些短期行为而忽视企业的长远市场价值,不可能运用管理会计去规划企业未来的发展,在市场机制作用下的企业,企业的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利用包括管理会计在内的现代管理方法,对企业进行规划,将企业纳入战略发展的轨道上来。在将人看作是权利的工具的专制企业,责任会计就难以推行,也很难将员工的工作目标与企业的目标结合起来;相反,在较为民主及尊重人的个性的企业,则能够将员工的工作目标与企业的长远目标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企业的目标被自觉纳入到员工的日常工作中,为责任会计的实施创造一个良好氛围。我国的当务之急是建立市场机制相符合的企业运行机制,进而建立企业先进的文化。
二、应采取的对策
通过对影响管理会计的文化环境的剖析,笔者提出了建立我国管理会计方法体系与道德规范的以下对策。
1.我们应根据我国传统文化研究制订我国的管理会计道德行为规范。尽管我国尚不具备美国等国那样的条件制定《管理会计师道德行为规范》,但我们可借鉴这些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同时考虑我国传统社会文化观,制定一套适应我国国情的可操作的管理会计道德规范体系,使管理会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我国传统的文化环境及其塑造的会计人在文化价值观上具有集体主义突出、对不确定因素规避度较强、权距较大、对知识和人才尊重程度不高的特征,我国管理会计道德行为规范的建立,应结合上述我国传统文化的背景,这样才能符合我们的社会行为和社会心理,也只有这样,才能产生较好的社会效果,才能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道德规范。研究我国各类组织中人的行为、欲望、动机、并加以合理引导与组织,形成一个和谐的内部管理环境,减少管理中的内耗。应用符合中国人心理特点的管理会计方法,应当成为我国建立有特色的管理会计道德行为规范的突破口。
2.我国责任会计的考核应根据我国传统的价值观念及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而不能全面接受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做法。
我国的责任会计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责任会计存在一定的类似之处,也存在一定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尽管都是在企业的统一领导下,通过指标分解,逐级落实计划。但我国的责任会计是在企业或上级主管部门的统一领导下,经过评比和讨论制定考核指标;而西方国家的责任会计则是由会计专业人员划分责任中心,并根据相关会计资料指定考核指标,对责任中心的经营业绩进行考核。其次,尽管都使用一套标准进行日常控制,我国的责任会计是通过限额领料、劳动定员、工时定额等方式进行日常控制;西方国家的责任会计则是通过标准成本,预算控制和差异分析等方法进行日常控制。再次;尽管都建立了相应的内部核算和报告系统。我国的责任会计采用的是专业核算和群众核算结合的方式;西方国家的责任会计主要采用专业核算方式。所以,我国责任会计的考核应根据我国传统的价值观念及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我们应在建立、完善和深化各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的同时,将厂内经济核算制纳入经济责任制,形成以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为基础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责任会计体系。
3.逐步营造一个不断追求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企业文化环境。
一个严格有效的管理会计制度,必定会培养企业合理的基本价值观,尽管良好的企业文化是推行管理会计的基础,但管理会计的严格实施必然会促进现代企业文化建设。关键在于,企业经营管理必须建立在管理会计信息基础上,而管理会计必须围绕成本、时间、数量、差错、员工满意度五个方面测定价值业绩,力求反映员工满意与顾客满意的程度,实现双重满意,提高企业竞争能力。最终通过资产收益、市场份额、边际收益、利润、销售额等方面综合反映企业财务价值的现状及变动趋势,以逐步营造一个不断追求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企业文化环境。这里,企业领导对管理会计的重视显得非常重要,若一个企业领导缺乏追求价值最大化的动力,那么,管理会计就失去了发挥作用的基本前提。当然,若一个企业领导想塑造一种追求价值最大化的企业文化,那么,管理会计就成为其实现目标不可缺少的工具,而得到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作用。
4.继续强化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企业应具备的价值观念,建立适应市场机制的企业文化,为管理会计的良好运行创造一个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
目前,我们还没有形成在市场条件下,在国有企业框架内所要求的独特的企业文化理念,但市场要求我们必须提高效率。与此同时,我们应该不断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尽快实现高效率的上下联动,分层把关,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建立一种适应市场的成熟的企业文化,而当前多数企业离这一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并且有些经营者受传统等级观念的影响,“长官意志”较重,便得管理会计提供的方案、资料无法发挥实际效力,从而影响了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所以我们应继续强化企业的市场观念、风险观念、时间价值观念、竞争观念等在市场经济机制作用下企业应具备的观念,建立适应市场机制的企业文化,为管理会计的良好运行创造一个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
三、结论
篇5
一、文化环境对管理会计的约束及影响
文化环境是指对会计模式系统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制约和影响作用的各种文化因素的总和,包括思想观念、价值趋向、思维方式、行为准则以及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等。由于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和积累的,体现一个国家或民族精神特征的财富,因而由各种文化因素组成的文化环境,在不同的社会必然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文化环境方面的这种差异,直接或间接影响着管理会计在各国的应用和发展。
社会文化环境影响管理会计的职业道德规范及管理会计中企业内部责任会计的激励方式。企业文化环境影响管理会计在企业的应用效率。管理会计的职业道德规范是从事管理会计工作的人员提供管理会计信息以保证管理会计目标实现的行为准则,也是管理会计职业化的必要保证。美国全国会计师协会于1982年颁布的《管理会计师道德行为规范》中规定了管理会计师不得违背的行为准则,包括能力、保密、正直、客观、道德行为的冲突的解决等。我国目前尚未对管理会计的职业道德作出规范,但随着管理会计方法在企业以及各中介服务机构应用的范围日益广泛,管理会计的职业道德规范也必将建立。我国管理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建立应该奠定在我国文化环境的基础上,我国传统文化强调的守法、诚实、敬业、正直等做人的基本准则与管理会计特点的结合,是建立管理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出发点。
社会文化环境中的有关利益的关系的不同处理方式会导致责任会计对于责任与激励处理方式的不同。一般而言,由于美国实行的是市场主导型的市场经济,较为注重强调个体的利益,管理会计责任中心将工资直接与效益挂钩,强调业绩与金钱的对等,但这种情况不一定完全适合于我国。首先,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偏重于强调社会利益,在这种情况下,一切向钱看是与社会导向相矛盾的。其次,我国传统文化中强调集体主义,强调个体对群体的责任感,这一文化背景注定了我们在责任会计的推行过程中,应该将个体的责任与利益协调起来,采取荣誉与利益相结合的方式激励员工。最后,责任的考核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企业控制的目标也不能完全量比,一切按业绩控制也未必就能行得通。因此,责任的考核必须考虑我国的文化背景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进行。
社会文化环境也影响管理会计的地位和作用。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利于管理会计发展的观念主要有:轻商重义的观念会导致人们对管理会计的偏见;谨慎保守的观念使得管理者害怕风险造成企业报酬偏低;和为贵的中庸思想会导致责任考核中奖惩不明;过分注重社会责任则会抑制人的创造性;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意识则忽略包括管理会计在内的现代管理方法在企业中的应用;计划经济管理的观念助长了不思进取、不愿积极面向市场开拓的行为。这些不利因素是我们在推广管理会计过程中亟待要解决的问题。
企业文化不同会导致管理会计应用效率的不同。在行政利益诱导的企业,企业运行的目标是完成上级规定的各项指标,管理上长官意志代替一切,管理会计的应用效率就低,同时,这样的企业目标决定了企业只注重眼前利益,必然要采取一些短期行为而忽视企业的长远市场价值,不可能运用管理会计去规划企业未来的发展,在市场机制作用下的企业,企业的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利用包括管理会计在内的现代管理方法,对企业进行规划,将企业纳入战略发展的轨道上来。在将人看作是权利的工具的专制企业,责任会计就难以推行,也很难将员工的工作目标与企业的目标结合起来;相反,在较为民主及尊重人的个性的企业,则能够将员工的工作目标与企业的长远目标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企业的目标被自觉纳入到员工的日常工作中,为责任会计的实施创造一个良好氛围。我国的当务之急是建立市场机制相符合的企业运行机制,进而建立企业先进的文化。
二、应采取的对策
通过对影响管理会计的文化环境的剖析,笔者提出了建立我国管理会计方法体系与道德规范的以下对策。
1.我们应根据我国传统文化研究制订我国的管理会计道德行为规范。
尽管我国尚不具备美国等国那样的条件制定《管理会计师道德行为规范》,但我们可借鉴这些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同时考虑我国传统社会文化观,制定一套适应我国国情的可操作的管理会计道德规范体系,使管理会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我国传统的文化环境及其塑造的会计人在文化价值观上具有集体主义突出、对不确定因素规避度较强、权距较大、对知识和人才尊重程度不高的特征,我国管理会计道德行为规范的建立,应结合上述我国传统文化的背景,这样才能符合我们的社会行为和社会心理,也只有这样,才能产生较好的社会效果,才能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道德规范。研究我国各类组织中人的行为、欲望、动机、并加以合理引导与组织,形成一个和谐的内部管理环境,减少管理中的内耗。应用符合中国人心理特点的管理会计方法,应当成为我国建立有特色的管理会计道德行为规范的突破口。
2.我国责任会计的考核应根据我国传统的价值观念及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而不能全面接受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做法。
我国的责任会计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责任会计存在一定的类似之处,也存在一定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尽管都是在企业的统一领导下,通过指标分解,逐级落实计划。但我国的责任会计是在企业或上级主管部门的统一领导下,经过评比和讨论制定考核指标;而西方国家的责任会计则是由会计专业人员划分责任中心,并根据相关会计资料指定考核指标,对责任中心的经营业绩进行考核。其次,尽管都使用一套标准进行日常控制,我国的责任会计是通过限额领料、劳动定员、工时定额等方式进行日常控制;西方国家的责任会计则是通过标准成本,预算控制和差异分析等方法进行日常控制。再次;尽管都建立了相应的内部核算和报告系统。我国的责任会计采用的是专业核算和群众核算结合的方式;西方国家的责任会计主要采用专业核算方式。所以,我国责任会计的考核应根据我国传统的价值观念及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我们应在建立、完善和深化各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的同时,将厂内经济核算制纳入经济责任制,形成以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为基础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责任会计体系。
3.逐步营造一个不断追求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企业文化环境。
一个严格有效的管理会计制度,必定会培养企业合理的基本价值观,尽管良好的企业文化是推行管理会计的基础,但管理会计的严格实施必然会促进现代企业文化建设。关键在于,企业经营管理必须建立在管理会计信息基础上,而管理会计必须围绕成本、时间、数量、差错、员工满意度五个方面测定价值业绩,力求反映员工满意与顾客满意的程度,实现双重满意,提高企业竞争能力。最终通过资产收益、市场份额、边际收益、利润、销售额等方面综合反映企业财务价值的现状及变动趋势,以逐步营造一个不断追求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企业文化环境。这里,企业领导对管理会计的重视显得非常重要,若一个企业领导缺乏追求价值最大化的动力,那么,管理会计就失去了发挥作用的基本前提。当然,若一个企业领导想塑造一种追求价值最大化的企业文化,那么,管理会计就成为其实现目标不可缺少的工具,而得到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作用。
4.继续强化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企业应具备的价值观念,建立适应市场机制的企业文化,为管理会计的良好运行创造一个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
目前,我们还没有形成在市场条件下,在国有企业框架内所要求的独特的企业文化理念,但市场要求我们必须提高效率。与此同时,我们应该不断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尽快实现高效率的上下联动,分层把关,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建立一种适应市场的成熟的企业文化,而当前多数企业离这一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并且有些经营者受传统等级观念的影响,“长官意志”较重,便得管理会计提供的方案、资料无法发挥实际效力,从而影响了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所以我们应继续强化企业的市场观念、风险观念、时间价值观念、竞争观念等在市场经济机制作用下企业应具备的观念,建立适应市场机制的企业文化,为管理会计的良好运行创造一个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
篇6
关键词: 管理会计文化环境约束影响对策
管理会计从西方引进我国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了,我国的管理会计在理论与实务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无论在理论体系的建立还是实务的应用上,还不尽人意,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但没有与我国的国情很好地结合起来建立适应我国文化环境的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是其主要原因。因此,探讨我国管理会计运作的文化环境对其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方法体系与道德规范体系,应是我国管理会计发展的一项战略措施。
一、文化环境对管理会计的约束及影响
文化环境是指对会计模式系统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制约和影响作用的各种文化因素的总和,包括思想观念、价值趋向、思维方式、行为准则以及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等。由于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和积累的,体现一个国家或民族精神特征的财富,因而由各种文化因素组成的文化环境,在不同的社会必然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文化环境方面的这种差异,直接或间接影响着管理会计在各国的应用和发展。
社会文化环境影响管理会计的职业道德规范及管理会计中企业内部责任会计的激励方式。企业文化环境影响管理会计在企业的应用效率。管理会计的职业道德规范是从事管理会计工作的人员提供管理会计信息以保证管理会计目标实现的行为准则,也是管理会计职业化的必要保证。美国全国会计师协会于1982年颁布的《管理会计师道德行为规范》中规定了管理会计师不得违背的行为准则,包括能力、保密、正直、客观、道德行为的冲突的解决等。我国目前尚未对管理会计的职业道德作出规范,但随着管理会计方法在企业以及各中介服务机构应用的范围日益广泛,管理会计的职业道德规范也必将建立。我国管理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建立应该奠定在我国文化环境的基础上,我国传统文化强调的守法、诚实、敬业、正直等做人的基本准则与管理会计特点的结合,是建立管理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出发点。
社会文化环境中的有关利益的关系的不同处理方式会导致责任会计对于责任与激励处理方式的不同。一般而言,由于美国实行的是市场主导型的市场经济,较为注重强调个体的利益,管理会计责任中心将工资直接与效益挂钩,强调业绩与金钱的对等,但这种情况不一定完全适合于我国。首先,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偏重于强调社会利益,在这种情况下,一切向钱看是与社会导向相矛盾的。其次,我国传统文化中强调集体主义,强调个体对群体的责任感,这一文化背景注定了我们在责任会计的推行过程中,应该将个体的责任与利益协调起来,采取荣誉与利益相结合的方式激励员工。最后,责任的考核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企业控制的目标也不能完全量比,一切按业绩控制也未必就能行得通。因此,责任的考核必须考虑我国的文化背景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来进行。
社会文化环境也影响管理会计的地位和作用。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利于管理会计发展的观念主要有:轻商重义的观念会导致人们对管理会计的偏见;谨慎保守的观念使得管理者害怕风险造成企业报酬偏低;和为贵的中庸思想会导致责任考核中奖惩不明;过分注重社会责任则会抑制人的创造性;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意识则忽略包括管理会计在内的现代管理方法在企业中的应用;计划经济管理的观念助长了不思进取、不愿积极面向市场开拓的行为。这些不利因素是我们在推广管理会计过程中亟待要解决的问题。
企业文化不同会导致管理会计应用效率的不同。在行政利益诱导的企业,企业运行的目标是完成上级规定的各项指标,管理上长官意志代替一切,管理会计的应用效率就低,同时,这样的企业目标决定了企业只注重眼前利益,必然要采取一些短期行为而忽视企业的长远市场价值,不可能运用管理会计去规划企业未来的发展,在市场机制作用下的企业,企业的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利用包括管理会计在内的现代管理方法,对企业进行规划,将企业纳入战略发展的轨道上来。在将人看作是权利的工具的专制企业,责任会计就难以推行,也很难将员工的工作目标与企业的目标结合起来;相反,在较为民主及尊重人的个性的企业,则能够将员工的工作目标与企业的长远目标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企业的目标被自觉纳入到员工的日常工作中,为责任会计的实施创造一个良好氛围。我国的当务之急是建立市场机制相符合的企业运行机制,进而建立企业先进的文化。
二、应采取的对策
通过对影响管理会计的文化环境的剖析,笔者提出了建立我国管理会计方法体系与道德规范的以下对策。
1.我们应根据我国传统文化研究制订我国的管理会计道德行为规范。尽管我国尚不具备美国等国那样的条件制定《管理会计师道德行为规范》,但我们可借鉴这些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同时考虑我国传统社会文化观,制定一套适应我国国情的可操作的管理会计道德规范体系,使管理会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我国传统的文化环境及其塑造的会计人在文化价值观上具有集体主义突出、对不确定因素规避度较强、权距较大、对知识和人才尊重程度不高的特征,我国管理会计道德行为规范的建立,应结合上述我国传统文化的背景,这样才能符合我们的社会行为和社会心理,也只有这样,才能产生较好的社会效果,才能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道德规范。研究我国各类组织中人的行为、欲望、动机、并加以合理引导与组织,形成一个和谐的内部管理环境,减少管理中的内耗。应用符合中国人心理特点的管理会计方法,应当成为我国建立有特色的管理会计道德行为规范的突破口。
篇7
校园文化以校园的管理文化、课外文化和课堂文化为主要内容。校园的管理文化主要是指学校管理的各种制度,学生守则,校纪校规、行为规范等。学生对教育者所灌输的思想、行为方式的接受过程是通过自身的心理活动内化为自身思想和行为的过程。学校的德育要求、内容、形式对学生来说是不可选择的,不管学生愿意否都必须接受,因而容易被学生看成是一种非意愿的外界制约力,从而出现一种压抑感。学校在制订规则、规范时,要考虑不同年级层次提出要求,要认真研究其内容和形式是否被学生接受,并转化为内在需要。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行为规范,是国家制定的法规条文,其中充分体现了它在学生中的可接受性。我们在德育检查中看到,各校都有一套较完整的学校管理制度汇编,其中有关对学生提出的行为要求,大致也体现了这个原则。
此外,优化集体内部的人际关系,在教师中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敬业爱生,加强师生之间的人际沟通,增进彼此了解,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对促进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集体意识,培养主人翁精神也具有十分重要作用。课外文化是指学生课外文化活动。如第二课堂活动、课间活动等等。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商品经济促进了市场文化的发展,使社会文化具有明显的商业的特征。千姿百态,复杂纷繁的社会文化对学生产生着广泛而复杂的影响。因此,在校园环境建设中,要吸收社会文化信息中积极有益的因素,充实校园文化的形式和内容,给校园文化注入时代色彩和生机。在学生身上反映出的形形的问题,学校德育只能因势利导,教会他们正确辨析社会文化的“香花”和“毒草”。近年来,各级学校举办的“三百活动”,学校的第二课堂活动和双休日的兴趣班,对增强学生辨别什么是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能力,培养学生广泛兴趣、爱好,提高学生对社会文化的认识水平有着十分重要作用。
课堂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部分。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要善于发掘德育因素,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做学习的主人。要达到这个目标,关键在于改善课堂文化的气氛。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时常提到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注意启发引导,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方法,近年又推广“乐学”经验,归根到底是要求教育者要同教育对象建立一种和谐的亲密的友好合作关系。教师心中要有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中减轻心理压力,激发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做学习主人,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探索精神。
改善课堂气氛教师起着主导作用。老师在继承和借鉴传统的和国内外的有益的教学理论的基础上,要勇于改革创新,适应时代要求。其中,中老年老师惯于坚持传统观念,接受新事物也比较迟缓,同学生的代沟比较深。在社会观念、社会行为、生活方式的评价和取向方面存在一定差距,因而付出的气力要大一点。
校园文化在德育中的渗透作用
学校的校园文化表现在学校校风与课外文化活动等方面。建立和完善校园文化环境,营造校园德育氛围对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养成,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校风包含学校管理、师生精神状态、行为作风、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等等。它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结果,也是德育的手段。学生每天有差不多三分之一时间生活在校园里,他们时刻受着学校各种纪律制度的约束,师生的言行,校园的一草一木,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和环境制约的作用。
这是因为校园与环境在德育中同时具有潜在性、渗透性和感染性的特点。
最近的德育工作检查中发现,各校都十分注意德育的经费投入,优化育人环境。我区规模最小的渔业小学,用于美化、绿化环境,建造宣传栏等主面就用了6000多元。各校都十分重视校园美化、环境绿化,并按照上级要求,做到学校100米范围内无营业性舞厅、电子游戏机室,无小摊贩摆卖零食。注意管理学生的仪表、环境卫生。扎实开展文明班级,文明学生活动。
学生的课外活动是课堂以外的校园文化活动的主要形式,它是社会文化的一个部分。商品经济社会中,社会文化形成新颖多样,龙蛇混杂,对青少年儿童适宜与不适宜问题,学校要通过自身的文化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文化的辨析能力,并引入健康的适合少年儿童特点的内容和形式,充实发展校园文化,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成长的课外文化环境,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
黄岐中学组织歌咏队、管弦乐队,定期组织演唱会和音乐欣赏会活动。不少学校鼓励学生文艺创作,投稿《黄岐文艺》,写影评、社会调查报告,通过第二课堂活动,既充实了学生的精神生活,又给予学生健康的熏陶。全区培养了一批小歌唱家、小画家、小书法家。1996年市艺术花会的各项文艺比赛,全部夺得了金奖。健康的校园文化活动,增强了学校对少年儿童的吸引力、凝聚力,有助于培养朝气蓬勃精神,增强了学生对社会文化的辨析力和自控力,自觉抵制社会各种丑恶现象的侵蚀。使他们能在复杂的社会中健康地成长。
建设校园文化要注意形成学校特色
校园文化是校园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它的作用在于德育渗透。
对于校舍不足、场地窄小的学校,从整体美的角度出发,有计划地安排设置各种活动场室,完善各种制度,提高校舍和场地的利用率十分重要。各办学单位在近几年的教育投入中,大大改善了办学条件,有四所学校已顺利通过市一级学校的验收,这是值得高兴的事。在办学条件已上等级的学校,校园文化的硬件建设,更要注意布局的合理,总体协调,富有特色,兼实用性与艺术性;中学、小学、幼儿园的校园文化建设,要适合各类学校学生的年龄特点。
篇8
一、总结经验,认清差距,认真抓好少儿精品及国产动画创作生产
从20**至20**年四年间,我省在全国少儿精品及国产动画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申请评审中的获奖情况来看,全省少儿和动画节目呈现出三大可喜现象:
1.节目整体质量居于全国前列。获奖面广量多,全省共有12家播出机构和9家影视制作公司获得54个奖项,其中少儿频道、栏目节目41个,动画节目13个;获取专项扶持奖励资金在全国领先,少儿频道及栏目、节目504万元,动画182万元,奖励总金额达684万元,占总局奖励总金额7646万元的9%。仅20**年度,我省获总局专项扶持资金奖特等奖1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5个,鼓励奖5个,奖励资金达191万元;《**眼》、《魔幻**》、《**明月》三部动画作品获全国国产原创电视动画片扶持项目奖,《**明月》总导演沈乐平获国产动画创作人才扶持项目奖,奖励资金达138万元。两项合计329万元,占总局当年度全部奖励金额的11.5%。
2.品牌化建设初见成效。我省少儿频道质量稳定,**电视台少儿频道每年均获总局颁发的优秀少儿频道奖,其中一等奖1次,二等奖3次;**少儿频道获优秀少儿频道二等奖1次,三等奖2次;**少儿频道获优秀少儿频道三等奖2次;**电台老年与少儿广播去年第一次申报,即获优秀少儿广播频率一等奖。少儿栏目也有上乘表现,省少儿频道的《你猜谁会赢》3次获优秀栏目奖,一、<二、三等奖各1次;**市广播电视台的《**男孩女孩》3次获优秀电视栏目三等奖,《**朵朵》获20**年度优秀广播栏目二等奖,去年又获优秀广播栏目特等奖。动画节目也有新的突破,中南卡通数字娱乐有限公司申报的4部作品分别获得优秀国产动画片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鼓励奖。这些奖项的获得,显示我省少儿精品及动画节目品牌化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3.全省各地节目创新创优呈现良好发展势头。20**年度,我省获得国家广电总局专项资金奖励的仅有省少儿频道、**少儿频道、**少儿频道和**市广播电视台4家播出单位,获得的奖项全部集中在省市级电视上。到20**年度,全省有12家播出机构获得各类奖项共计41个,既包括省少儿频道、8家市级电视播出机构,还包括**、**、**等3家县级台,全省广播少儿精品取得突破性进展。20**年度,我省影视动画制作仅有****卡通影视有限公司的《抗日**》一部作品获奖,20**、20**年度共有7家单位10部作品获奖。《魔幻**》、《**眼》、《**济公》、《**明月》、《快乐嘟嘟》等8部动画作品已发行至港澳台、东南亚、中东乃至欧美、日本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南卡通、**时空影视受到商务部和国家广电总局的表彰。《魔幻**》、《**明月》、《**济公》等作品还在被誉为“动画奥斯卡”的法国安纳西动画节上获得好评。中国美院师生创作的实验动画《*树*》、《**》成为国内唯一两部在安纳西动画节参赛的入围作品,《**济公》获意大利第十届海湾动画节优秀电视连续剧奖。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与中央、省委以及国家广电总局的要求相比,我省少儿频道和少儿节目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和不足:
1.有全国影响力的优秀少儿栏目节目及动画作品数量仍然较少。对剧本创作、形象设计等前端环节重视度不够,投入不够,导致作品影响力不大。少儿广播栏目节目总体上仍然偏弱,重电视轻广播的现象还普遍存在。我省54个的获奖总数虽然不少,但获奖等级明显偏低,目前仅有**广播电视台的广播节目《**朵朵》获得1次特等奖,一等奖也不是很多。
2.少儿精品及动画节目合作交流与品牌宣传推广力度还不够。我省少儿精品及动画节目生产创作仍处于各自单兵作战的状态,大部分少儿和动画节目在广播电视台播放一次后就束之高阁,二次利用率还很低。全省少儿精品和动画节目合作交流平台尚未建立,对优秀作品的宣传推广力度还明显不够,各级广电学会青少专业委员会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发挥。
3.少儿频道、少儿栏目及动画生产机构的运营机制和赢利模式尚处在研究探索中。我省各电视少儿频道、少儿栏目和动画制作机构经营创收模式较为单一,同时还面临着如何协调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关系等问题。加快产业链包括广告经营、节目销售、衍生产品开发以及特许费用、收视费收取等方面的开发,创新赢利创收模式,发掘新的经济增长点,是我省各电视少儿频道、少儿栏目和影视动画制作公司需要努力突破的重点任务。
二、深化认识,增强自觉,切实肩负起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责任
中央和省委高度重视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工作。今年1月28日,中办、国办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6号)。2月20日,全国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3月17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工作电视电话会议;4月15日,国家广电总局召开全国广播电视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与抵制低俗之风工作会议。近日,**同志在**考察时明确提出了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工作的总体要求和方针原则。
全省广播影视系统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中央和省委相关文件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要充分认识到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创新创优全省少儿精品及动画节目,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工程,是实现亿万家庭最大希望和切实利益的民心工程,是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创新创业后继有人的希望工程。全省广播影视系统,特别是各少儿频道、少儿栏目和动画制作单位,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以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精神,努力创新创优我省少儿精品及动画节目,切实承担起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职责,为全省广大未成年人提供健康有益的精神文化食粮。
三、明确目标,落实任务,为全省广大未成年人提供优秀节目和优质服务
创新创优全省少儿精品及动画节目工作,首先要*树*立“全国一流”的目标,始终坚持以三个少儿电视频道、一个少儿广播频率为播出主阵地,以节目的创新创优为重点,大力发展繁荣全省广播电视少儿及动画节目的创作生产,为未成年人提供优秀节目和优质服务。
1.坚守定位,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少儿频道是以广大未成年人为目标受众的公益性专业频道,必须坚持面向未成年人的基本定位不动摇,坚持公益性的目标不放松。少儿频道、栏目节目和动画作品既具有一般商品属性,更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既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更要坚持意识形态属性,必须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即使频道运营压力大,也绝不允许播放有害少年儿童身心健康以及青少年不宜接受的节目,不得擅自改变少儿频道、栏目的宗旨和定位。近期,要重视加强对电视购物广告的管理力度,不能让电视购物广告播放占据少儿频道的主要时段。要牢牢守住政治、道德底线,防止和纠正少儿频道、少儿节目成人化、低俗化等不良倾向。
2.勇于创新,精心打造自身品牌。要按照中央和省委对青少年工作的部署和要求,以满足青少年及家长们的需求为根本出发点,以少儿为主轴,延伸到与其身心健康发展相关的各类群体,以孩子为中心,在为其服务的过程中创新节目的内容、形式和传播手段。要精心打造品牌,努力创作生产更多适合未成年人收听收看特点的优秀视听作。同时,要积极进军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领域,不断提高我省少儿节目、栏目和动画产品的竞争力、渗透力与影响力。
篇9
社会文化理论认为,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根据自身经历和学习目标来建构其所参与的社会活动的意义,即学习者自身共同建造任务,所以,我们应该对第二语言学习者达成任务目标的整个过程予以探究。社会文化理论还指出,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不仅是获取信息及了解知识,还应考虑到社会活动的参与,学习者在语言习得过程中所参与的来自外界的社会活动是自身认知机制发展的动力。社会文化理论关注的焦点主要是语言学习者完成并展示任务的方式,而不是学习任务本身。第二语言学习的各种活动是在社会文化环境中进行的,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者制定适合于自身特点的目标、进度及路径,并通过相互之间的合作来达到完成学习任务的终极目的。从这个层面上来讲,二语习得社会文化理论与语言教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首先,在语言教学过程中,通过构建全新的教学环境,可以将语言结构、知识理解和社会环境融合起来,从而有利于语言学习的意义构建;其次,在二语习得实践中,语言学习任务可以用来作为语言发展的环境;另外,语言教学者可以通过刺激学习者语言的运用来关注输出过程中第二语言的形式和意义。
二、社会文化理论框架下的大学英语3T教学模式
基于社会文化理论及语言教学之间的关系,本文以大学英语创新教学模式为研究切入点,以二语习得为视角,探究了社会文化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3T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实践。“3T”是“Task-based”、“Teamwork”以及“Text-reconstruction”三个单词的缩写及统称;“3T教学模式”指的是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基于任务的学习活动、小组分工合作活动及第二语言语篇重建活动,三种活动方式通过有机结合而形成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其主要目标是:在学习者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构建宏观及微观的社会化语言学习环境,并建构学生与学习任务之间、学生与社会文化环境之间、不同学习任务之间、课堂内外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生态化系统,从而提高学习者第二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社会文化理论框架下大学英语3T教学模式的构建
下面,笔者将以《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册)》第七单元课文《比尔盖茨》为例,全面细致分析社会文化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3T教学模式。首先,在学习本单元之前,教师要结合学习主题及教学目标为学生布置各项学习任务,并根据任务难度及时间跨度为全班学生合理分组。此过程需要注意的是,各项学习任务之间在宏观层面上要保持其关联性和系统性。并且,分组学习任务的完成既要注重学生在课堂上与教师的互动,又要促进学生在课外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举例来说,本单元的学习主题及教学目标包括启发学生对成功必备的性格因素进行深入思考及探讨、培养学生对文章整体内容把握及掌握陌生词汇的能力。教师可以此为目标,布置如下学习任务:1.搜集整理关于比尔盖茨的成功事迹;2.各组搜集3至5名成功人士示例并分析成功者必备的性格要素;3.分组学习课文各个部分,并掌握其大意及词汇。其次,通过课前的小组分工合作,各组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并与教师交流问题及心得,课上各组对各项任务成果进行展示并相互评价。通过这样的流程,为学生构建了语言学习的社会化环境,建立了课堂内外、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体系;另外,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作为课堂各项任务的组织者,应融入到学生的互动合作学习活动中,从而促进学生语言知识及技能的获得;此外,学生还可以借助所在的社会文化环境中的网络通讯工具,在小组成员之间对学习任务进行探讨,从而形成微观层面的学习体系。此外,通过在课堂上对小组分工完成的相关学习任务进行展示,并对课文各部分的语篇进行重建,能够促进学生探索其所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包括语法知识、语音语调、语篇组织、口语表达等,这样就可以促进小组成员之间持续地交流与合作,包括思考问题、搜集归纳资料、分类整合信息、并且通过第二语言来输出所学到的知识技能来完成各项学习任务。而整个学习过程中,不同环节之间也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综上所述,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二语习得社会文化理论与3T教学模式的有机结合,无论是从宏观上还是从微观上都能够促进学生从多模态立体互动的角度进行第二语言的学习,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更真实的互动交流的情景。因此,笔者认为,该模式能够帮助学习者提高第二语言输出的质量,提高学习者语言运用的技能,同时,能够促进学习者学习自主性和能动性的提高。
四、社会文化理论框架下大学英语3T教学模式的优势
从上文教学案例来看,二语习得社会文化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3T教学模式的整个流程以特定任务的完成为导线,通过对主题的探究及课文理解的各种活动,引导学生发现、探究、归纳并运用所学知识,思路清晰,环环相扣,一气呵成,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并达到预期效果。首先,二语习得社会文化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3T教学模式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从最初教学过程的设定、课前预习任务的布置,到课堂各个教学环节的实施、以及知识的巩固和课后学习任务的完成,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起的是引导者、组织者及帮助者的作用。课前,教师可以通过各种交流平台对学生进行适当分组及预习任务的布置;课堂上,教师通过对各个环节指导学生参与并完成知识的输入与产出;课后,在完成作业任务的环节,师生可以通过交流平台及时反馈教学效果,形成及时高效的师生互动。由此可见,教师的引导角色由单一的传授者转化为积极的引导者,整个流程均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其次,二语习得社会文化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3T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学资源及教学方法的丰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选择适当的资源及方法。并且教师可通过明确指导、情景转换、实境实践、互动评价、实用输出等步骤,加强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读写能力、听说能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合作沟通能力等各项技能的训练及提升,从而有利于学生英语语言知识的输入,并能有效提高其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再次,二语习得社会文化理论指导下的大学英语3T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多元技能的提升。在完成教师所布置的课前预习任务时,学生需要通过搜集网络及图书资源等途径,向教师提供各种形式的作业,包括文本、图片、视频、配音、歌曲、表演、模仿等;在课堂教学环节,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包括图片欣赏、听力练习、语音模仿、视频赏析、图表分析等各种形式的教学流程;课后,教师会指导学生通过准备口语展示、角色扮演、影片赏析等符号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深化理解及运用。学生一方面需要从听觉、视觉、语言、动作等角度对多种模态符号进行识读及分析,另一方面还需要自主地、创造性地运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对符号进行建构,由此提升了学生的多元识读能力及技能。
五、结语
篇10
文化环境内涵或是单指精神文化环境、物质文化环境、制度文化环境的一种,或是其中的两种加以组合。比较全面揭示文化环境内涵的观点应该是文化哲学学派,该学派认为文化环境是指人类活动得以展开的具体现实的社会文化,它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当下处境。这样看来,与人相关的物质环境、社会环境、精神环境都从属于文化环境。这种全面揭示文化及文化环境要素的观点,其优越性在于可以使我们更加深刻地梳理出两者的相互关系,建构出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文化环境。表面上看,单纯地从文化与文化环境的构成要件分析,文化与文化环境确实有其交融点,物质内容、精神内容既构成文化,也是文化环境的组成部分,就连构成文化的制度也是社会中的一部分,这两个概念容易混淆,甚至多数情况下会变成一个概念。这种理解很大程度上源于文化与文化环境定义的抽象化和表面化,造成两者区分困难甚至混淆。如果将文化具体化,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清晰地呈现出来。
文化本身是文化的内部构成部分,文化环境则成为文化的外在环境。这种文化“内”与“外”之分的着力点在于“人”,内涵于人的就是文化,外在于人但仍然与人发生紧密联系,构成文化成长、变革条件的就是文化环境。此外,两者的特性更能够将二者加以区分,有学者这样分析道:“文化环境是具体的、当下的,是现实性概念;而文化是具体与抽象、历时和共时、结果和过程的统一。”这样看来,文化环境必定是某一阶段的文化环境,它一旦与历史时期相联系,就会呈现出固定性、常态性。文化则不同,它时刻处于变动过程中,其变动的过程和结果都是文化。文化和文化环境的相互结合也体现在对于文化和文化环境特性的理解中。就人类社会的发展状况而言,文化环境的当下性包含具体的文化环境,如文化背景、文化氛围、文化机制、文化体制、文化方式,这些文化环境因素通过“人”这个发力点,作用于其内部观念、认识等意识形态,从而构成文化产生、发展和完善的客观条件,最终培育出特定文化环境下的文化内容。
文化环境的作用力并不能影响文化影响力的发挥。文化环境是历史和现实文化交互作用的产物。文化的历史支撑和岁月积淀是文化环境产生、发展和求变的首要前提条件,现阶段文化环境的特质是历史文化因素累积的结果,文化的内需力支撑文化环境的作用力。“历史的每一阶段都遇到一定的物质结果,一定的生产力总和,人与自然以及个人之间相处的关系,都会遇到前一代传给后一代的大量生产力、资金和环境,尽管一方面这些生产力、资金和环境为新的一代所改变,但另一反面,它们也预先规定新的一代本身的生活条件,使它得到一定的发展和具有特殊的性质”〔4〕。文化环境的每一阶段都汲取、扬弃历史赋予的条件,历史的文化有可能在改变后成为现实的直接文化环境,也有可能为时代抛弃,为人们所遗忘。传统民间习俗、精神内涵、民艺民粹,在与现代化的对抗中,直接被重建到历史的长河中。文化与文化环境的相互作用,是人类实践活动中必须重视的重要关系,在现实文化体系的建构中,认真研究文化发展的现状,深刻理解现实文化的逻辑内涵,建构与文化良性互动的文化环境体系,是现阶段文化发展的主要任务。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文化的内涵
第一,从经济价值取向的角度来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文化倡导“义利共生”。在中国传统封建小农经济文化中“义”是内涵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文讨论的“义”是作为传统社会中评价社会成员的道德准则,是中国仁人志士共同的价值取向,“义不容辞”、“见义勇为”、“舍身取义”反映了人们追求义的不同层次实践活动,他们为了取义,用行动代替言语,甚至以不惜放弃自我生命为代价,提倡对义的绝对追求。对于“利”的价值取向,人们普遍表示否定。对于“义”的无底线价值追求和对于“利”的全面否定的现状,在社会道德的弘扬过程中,虽然倡导了道德的纯粹性,无疑也忽视了人的合理性需求,遮蔽了人的现实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文化倡导“义利共生”,对利和义作出了层次性划分,使之成为层次分明的极具现实基础的概念。学者光将道德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单纯的为己利己的自利行为,既不损人也不利人,是不妨碍他人的自私自利,这是最低和最起码的道德要求,即‘伦理底线’;第二层次是为己利人或利己利人的互利行为,这是最普遍的道德要求;第三层次是为人利人、无私奉献的最高的道德理想和道德要求。”〔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和倡导社会道德风尚相结合的方式,取代了绝对化的取“义”和舍“利”的行为,等级化的取“利”原则在守住道德底线、弘扬社会风尚的同时,也保证现实社会中个人的合法权益和利益诉求,是现代化过程中必须倡导的经济价值取向。
第二,就伦理价值取向的立场而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文化谋求“文理并存”。所谓“文理并存”,就是指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文化应该适度权衡人文精神和理性精神,赋予科学理性以人文精神,形精神和理性精神紧密结合的局面。在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阶段,科学与技术结合使人类社会推动经济生产发展、社会生活充实、人类素质提高。随着现代化的深入发展,科学技术的过度迷信和绝对推崇导致人文精神的丧失,割裂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统一,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和社会问题,产生了“异化”问题。人类被自己所生产出的成果所控制,逐步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丧失自我意识,成为科技的衍生物,对自然的绝对破坏危及到人类社会的长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文化所倡导的伦理价值取向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关系的和谐统一,出路就在于“科学建制”和“科学气质”,“科学建制”既是推动和鼓励创新的制度安排,也是发现和消除谬误的严格程序。“科学气质”,按默顿的说法包括“普遍性”、“社团性”、“不谋私利”以及“有组织的怀疑”四方面要素,这是创新精神与求实精神、理性精神的具体体现”〔6〕。因此,应通过在全社会范围内积极宣传科学气质和精神,系统建立科学机制和组织,预设性防止人类异化,避免科学技术凌驾于人之上产生的恶果,保证人类社会的繁衍生息。
第三,从作用机制建构的视角来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崇“法德并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也是德治经济,倡导法律规范力和契约的执行力,也注重社会成员自觉遵守法律规范,用自身的道德力量和外在法律规范并驱的方式在经济活动中倡导公平竞争、合法经营、诚实守信,化解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文化的作用机制是法律和道德并驱的机制建构。道德和法律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两者对于社会建设具有积极效应,也存在自身的缺陷。法律制定和运行主体的人为性,并不能保证法律本身的纯粹理性化,人类的非理性总会作用于法律,影响法律的公平性;就法律的效力而言,针对某个领域发挥作用的法律手段,着力的范围具有局限性,单纯依靠法制建设也会加重整个社会运行的成本。德治的非强制性特点会减弱自身的效力,无法实现道德的作用,其本身的多元化也会混淆视听,加大执行难度,单纯依赖道德力量也不是社会发展的明智之举。同志指出,在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不可偏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文化内涵起源于“义利共生”的经济价值追求,它合理地提出了解决道德和利益关系的措施,成为市场经济文化内涵的逻辑起点。“文理并存”的伦理价值取向,是市场经济良性运转的理念保证,不断调解异化造成的矛盾和冲突,是市场经济文化内涵的着力点。“法德并驱”的制度建构,在人与物之间建构起合理的桥梁,合理作用方式保障了市场经济的良性运作,是市场经济文化内涵的必备条件。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文化环境的建构
良性运转的文化环境是保证文化健康发展的外在条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文化的新自觉要求准确定位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文化的合理内涵,并在此基础上建构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文化环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主要从文化理想、文化制度、文化方式方面出发,全面地建构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文化内涵的文化环境。
(一)文化理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灵魂和目标。
文化理想孕育着文化最深层的底蕴,是建筑文化长城的基石,是体现文化灵魂的关键。“一种文化的独特魅力,首先表现在其特有的文化理想之中”〔7〕。文化理想的建构也不是脱离社会实践基础和人类社会发展目标的空洞的文化发展目标。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封建社会,儒家学说提出“天下大同”社会理想基础上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文化理想;在革命年代“翻身求解放”社会理想下,提出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文化的文化理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传统观念在市场化和全球化的浪潮中遭遇西方文明的冲击,道德和文化面临重塑的境遇,社会的紊乱连带促动个体道德的倒塌、文化的徘徊及心理的迷惑。参透中国当代市场经济文化深层的意蕴,必须首先领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文化理想的内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文化理想应该是“共同富裕”社会理想下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长期目标和终极目标,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阶段性文化理想,脱离共同富裕基础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缺乏凝聚力的空洞口号。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应该处理好多元文化的关系,用文化引领众多社会思潮,引领社会主义文化新风尚;平衡文化公益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关系,用文化产业带动文化公益事业的发展,实现文化共享的新局面。
(二)文化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原则和保障。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需要文化制度的引导,逻辑顺畅、组织紧凑的文化体制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重要文化环境,文化体制是建立在文化制度方向性把控基础上的体制机理:“一般说来,制度比较原则,是一种抽象的存在,体制比较具体,是一种现实的存在,体制是制度的具体的和现实的存在形式,制度是体制的原则的或本质的规定。”〔8〕保障市场经济正确运行应该从文化制度入手。文化制度作为社会制度的一部分,必须反映出社会制度的特色,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制度基础之上的市场经济,文化制度的首要原则就是保障文化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避免形成脱离社会制度的文化制度。人民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文化制度理应保障人民群众公平、自由进出市场经济,维护其合法权益,避免不合法权益对其的侵害。建设先进文化的社会呼吁,暗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赋予文化制度的先进性特质。文化制度的先进性不仅体现在其努力保障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更注重经济建设过程中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三)文化方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模式和动力。
文化方式也就是文化的模式问题,是社会成员行为选择遵从的最高价值标准,它构成社会全部价值观的基础。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先后出现过的文化模式主要包括个人本位、群体本位和伦理本位。个人本位是西方社会文化模式,倡导个体价值的最高追求,意味着社会运行中对于个人利益的合法保护,产生了契约文化以及对个人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在东方文化熏陶下的文化模式是群体本位,中国将这种群体与血缘联系在一起,形成了政权和经济紧密勾结的关系本位社会“,官官相护”“、”、“商商互结”的局面就是传统文化推崇伦理本位与“关系本位”相结合的文化模式。这种文化模式在小农经济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与市场经济却是格格不入的。重群体轻个体的价值倾向扰乱了市场经济公平竞争、市场主体自由出入的秩序,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障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文化生长于中国文化中,必然附加着伦理价值倾向,这种倾向是与契约制度和信用体系紧密结合、信奉个人能力至上的文化模式,以个人综合素质作为价值的最高标准,通过城镇化过程中的人员流动,突破传统的关系模式,建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个人本位的伦理文化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