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作文范文

时间:2023-03-16 19:13: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材料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新材料作文

篇1

关键词:新材料作文 立意 切入角度

新材料作文的是在材料作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作文样式,这种命题形式从本质上讲,是材料作文,但是从表现形式上讲,又与话题作文类似;它给定材料,但不给定话题,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那样“过死”,也不像话题作文那样“过宽”。它既继承了材料作文的一些优点,又弥补了材料作文的缺陷。能够给考生提供一定的条件性与情景性,而又不会失之宽泛,在具有特定环境规定下的考生作文,才具有更大的真实性与检测性。这种情景,其材料的功能主要就是为考生规定范围、提示思维方向,考生的审题、立意、行文必须以此为依据来进行,而不能信马由缰,这样考生就很难猜题押题,从而避免了话题作文过“宽”的弊端。这种作文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审读材料至关重要,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切入:

1、从分析原因入手

变化和发展变化和发展变化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如2006年全国卷((乙卷)的作文材料是一则寓言: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乌鸦为什么抓山羊失败?因为它不顾自身条件(身子太轻,爪子不如老鹰锋利),盲目模仿老鹰,哪有不失败之理?从原因入手,可立意为:盲目模仿别人,就如东施效颦,难免遭致失败。当然也可从小孩称赞乌鸦“它也很可爱啊!”分析原因立意。为什么小孩觉得乌鸦也很可爱呢?因为它不甘心做一只普通的乌鸦,它要超越,它敢于挑战,勇气可嘉!从此处立意,更容易写出新意更容易写出新意。

2、从抓住材料的关键词句入手

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

例如: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说:“下一个!”而当他在足坛崭露头角,已成为世界著名球王,并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又问道:“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个!”

读这则材料,就要注意贝利先后两次回答“下一个”时所处的情景,要抓住最关键的句子“下一个!”思考,初露锋芒说“下一个”,表现了他的不满现状;而第二次是在踢进了一千多个球,成为举世闻名的球王之后说的,这就更表现了他的永远进取,奋斗拼搏的精神。抓住这一点立意即可。

3、从辨明关系入手

读材料时,如果善于分析材料中诸事物的关系,即可找到立意的依据。事物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辨明这些关系,有利于立意构思作文。

例如:有人做了这样一个试验:用铁链拴住一只狗,不一会儿,狗挣断铁链跑了。原来铁链上的100个环扣中,99个都完好,只有1个锈坏了,结果整条铁链连狗都拴不住。

材料中的1个环扣和其他99个环扣之间,也是依存关系据此,我们可立意为:小小的过错或疏忽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因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就此立意即可

4、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

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情感倾向,此时,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

例如: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鹜。它们提出种种接上断臂的奇思妙想。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材料中的情感倾向十分明显。“好事之徒”、“趋之若鹜”等词贬斥之情溢于言表。对想接上断臂的做法持否定态度,对断臂维纳斯持赞赏态度。据此可立意为:①要有独特的美(从断臂的维纳斯的角度)②应顺其自然,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从好事者的角度)。

5、从材料的互补关系入手

有些多项材料性质是同一的,但各自并不全面,而是互为补充的,只有将它们叠加起来,才是科学合理的,也只有这样,才能提炼出正确的观点,这就是互补叠加法。

篇2

一、构思的关键是标题和论点一定要切合题意

“作文之道,首在立意,意立而凡事举。”首先要认真阅读材料,深思熟虑,弄清材料里含有一个怎样的人生道理。要理清材料中的人或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尤其是要深入思考材料中对人或事物的生存发展甚至取得成功或者遭遇失败起着决定性作用的精神因素,在定出标题的时候,标题必须含有这种关键的精神因素,而且要用“做人(或者成人、成才、成功)要有什么精神品质”来做标题,也可以用一个条件关系的复句来做为中心论点句,如:做人只有具备怎样的精神,才能够取得成功。如一个人物事迹类材料:科比是篮球巨星,几乎获得了所有荣誉。现在,他每隔几场就会超越一个过去球星的纪录,树立起一座座属于自己的里程碑。但是,当他个人单场得到30、40分甚至更多时,他的球队却输球了,弄得他很沮丧,人们戏称科比又创造了“里程悲”。这则材料里暗含了一个人生成败的道理:成功之花只能盛开在团结合作的枝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写作时要明确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反对个人英雄主义,突出集体智慧和力量的决定性作用。

二、要做好新材料作文各种常见类型的分类指导

1.人物事迹类新材料作文。所出材料是选自历史或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事迹,此时立意一定要深挖材料中人物成功或失败的原因,进而反思做人的道理:做人贵有什么精神,成人、成才、成功要有什么品质。正面例证可以从历史或者现实生活中去选取因为具备同样优秀品质或者精神而取得成功的名人实例,尤其是感动中国的名人事例。2.寓言故事类新材料作文。所出材料是虚构的一则寓言故事,主要是想让学生思考分析寓言中人物或者自然事物成败得失的原因,要注意深入挖掘人物或者自然事物身上存在的真善美等积极乐观、顽强坚韧的优秀品质,扣紧一点或者几点精神品质、做人的道理来立意。3.名言警句或哲理诗类新材料作文。所出材料是一个或者几个名言警句或者一首哲理诗,其中暗含着做人的道理。学生必须抓住关键词,深思其含义并且悟出做人的道理。比如“我在地上漫步,不在云端跳舞。”材料指示的核心应当是做人贵能脚踏实地。

三、要指导学生列出提纲,快速成文

要训练几种作文结构,特别是五段式写法,写够800字。

第一段:概括分析材料,引出论点句,把论点句放在段末尾。如:读了这则材料,我明白了一个人生道理:做人(或者成人、成才、成功)贵有什么精神品质。安排50个字。第二段:扣住原材料进行道理分析论证。应当重点分析精神品质对于成功的重要作用,可以用假设分析论证,但不可以照抄原材料。如:试想一下,如果该人物或者该自然事物不具备这种精神品质,他就失去了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可见,只有具备了这种可贵的精神品质,我们才能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取得成功。安排50个字。第三段:做正面实例论证。要精心选取历史或者现实生活中的因为具备这种优秀品质而取得成功的名人事例,至少写3个较详细的正面例子,可以细分为3个小段。实例可以按时间顺序写一个古代中国名人、一个外国名人、一个当代中国名人。如果学生掌握的古代或外国名人实例不多,那就可以多写一些当代中国尤其是感动中国的名人例证。这3个小段之间可以用“古往今来,因为具备了这种可贵精神而取得成功的名人事例不胜枚举”;“不仅古代中国有这样的成功范例,而且外国也不乏其人”等语句自然过渡。如果想写三个以上的正面简明名人例证,可以写成排比句使文章显得更有气势,但例证应当严格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写。应当注意的是:议论文中的例证有别于记叙文中的写人记事,论证要扣紧标题和论点,要突出所写人物因为具备了什么可贵精神而取得成功这一个点,余不涉及。可以安排600字。第四段:做简短精练的反面事例论证。一枚硬币总有正反两面。特别是思辨类关系型作文,这一点就显得更为重要。可以用“反之,如果不具备这种可贵精神,往往会导致人生遭遇失败”来过渡衔接。可以安排100字。第五段:总结论点,结合现实发出积极进取的高远号召。可以用“总之”来得出结论,然后由小到大,从个人做人道理这个小层面扩大上升到治国平天下的高度,结合青年学生所应承担的民族复兴重任,按照主席提出的“个人梦与中国梦”、“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等指示,发出培养精神,建设富强中国的高远号召。可以安排100字。

四、标题一定要好,正面名人例证一定要扣紧论点,典型充实

好标题就是成功的一半。“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好标题,最好一句立骨,既能反映出可贵精神的重要作用,又能统领全文。正面名人例证一定要扣紧论点,典型充实。

篇3

从2011年高考作文题目来看,新材料作文大体分为以下四类:

一、 寓言故事型

寓言故事型是指材料作文的材料由一则寓言或故事组成,不过它强调材料的内容和寓意尽可能地丰富,以便为考生提供尽可能大的范围。如2011年高考辽宁卷作文题:

有位哲学家举起一个苹果,对学生说:“这是我刚从果园里摘来的,你们闻到苹果香味了吗?”有个学生一看到苹果红红的就抢着说:“闻到了!”哲学家拿着苹果走到学生面前让他们闻,有的说闻到了,有的闻也不闻就跟着说闻到了,只有三个学生默不作声。哲学家问:“你们怎么啦?”一个学生上前又闻了闻,说:“我什么味也没闻到。”另一个上去摸了摸,说:“这是什么苹果?”还有一个讷讷地说:“老师,今天我感冒了。”

哲学家把那个苹果交给大家传看,竟然是蜡做的假苹果!

【立意点拨】 一是读懂材料。作文的寓言材料往往具有一定的故事情境,而虚构的情节又与生活中的某些现象相关。阅读这样一段虚实相间的故事,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对材料意义的提炼,尤其注意材料含义的多向性。上述材料中,可以从“独立思考、援疑质理、寻根究底、坚持真理、求真务实等精神”的角度去立意。二是联想感悟。材料有意地增加了一些细节,有利于展开联想和想象,有助于触动深层思考。比如,有个学生一看到苹果红红的就抢着说:“闻到了!”可以联想到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迷信权威、轻信盲从、不肯动脑、随波逐流、人云亦云的现象。由此可以联系的生活实际有很多,比如抢盐潮、钱学森之问、中国大学缺什么等。

二、 评论探究型

评论探究型是指从作文题提供材料中引申出对某现象的评论并深入探究。如2011年高考北京卷作文题:

鹿特丹世乒赛结束后,师生们一起议论。

生甲:太好了,中国队又包揽了全部冠军,这叫实至名归,竞技体育就得靠实力说话。

生乙:但我更愿意看见外国选手成功挑战中国名将,一个国家长期垄断某项体育比赛的金牌,其实并不利于这一项目的发展。

生丙:有人主张中国队应让出一两枚金牌,我不赞成。如果故意输球,就有违公平竞争的原则和奥林匹克精神。

老师:同学们说的都有一定的道理,有些道理不仅体现在乒乓球运动上,也适用于其他社会生活领域。

【立意点拨】 对于这类的作文,最关键的是找准主流立意,抓住一个关键词或者关键句。材料中“老师”的总结语是材料的关键句,是整个材料的延伸,明确指引考生应把内容升华,提出现实意义。因此考生可从甲、乙、丙三个学生的观点中选取自己熟悉的角度立意,如公平竞争、坚持原则等。

三、 多元联想型

多元联想型是指提供的材料往往给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它往往由一则诗歌或富有诗意的句子组成。如2011年高考福建卷作文题:

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说:“我的工作让我常晒太阳,呼吸新鲜的空气,这使我有个好身体。我梦见我种的水稻长得像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那么大,我和我的朋友,就坐在稻穗下乘凉。”

【立意点拨】 第一,必须全面理解材料,仔细分析句子的意境和哲理,不能脱离整体材料的意思另起话题。二要提炼观点,考生可依据材料,通过联想找出多元的写作角度。如“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可从“理想与现实、平凡与伟大”的角度立意;“我和我的朋友,就坐在稻穗下乘凉”可从“人因梦想而伟大,因务实而精彩”的角度立意。需要注意的是,从材料中提炼的是观点而不是话题。如有的学生从材料中引出话题“情意”,则有偏题之嫌。

四、 并列求同型

并列求同型是指作文题目由两则或两则以上的材料构成,并且材料事例隐含着相同的观点或寓意。如2011年高考大纲卷作文题:

2010年9月12日,北京一家体育彩票专卖店的业主为某彩民垫资购买了一张1024元的复式足球彩票,第二天他得知这张彩票中了533万元大奖,在第一时间给购买者打电话,并把中奖彩票交给买主。他成为又一位彩票销售“最诚信的业主”。

篇4

一、语文教学要联系现实生活

作文离不开生活。学生生活所涉猎到的领域乃是学生作文所能获取的第一而又是唯一的源泉,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讲,学生作文就是要让学生去写好自己所发现的生活。多年来的作文教学,我们发现无论是命题作文或者说是给材料作文再或者是新材料作文,也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在往大处去思考,好像越是思考得高深莫测就越能感动人心。因此许多大而空且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选材充斥着作文,这对学生只有百害而无一利。学生之所以这样,与我们平时的语文教学也不无关系。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平时的语文教学给学生以人文关怀少是最大的罪魁祸首,学生愿意看到的是宏观领域,往往不大愿意去涉猎微观之视野。在中华民族美德的弘扬上多把目光集中在伟人甚至圣人身上,很少去寻求一般人和普通人以及普通事件的亮点和闪光之处。这就在某种程度上促使学生在习作中不自觉地走进获取习作素材的死胡同。同样一种美德,伟人可以做出伟人的事情,一般人是不可能像伟人那样产生轰动效应的,但其本质相同。

基于这样的现实,语文教学无论是古文还是现代文,也无论是本土文学还是外国文学,我们所要崇尚和弘扬的精神是必须去比较理想地与我们学生的当今生活进行链接,尤其要在我们学生的生活视野中找到那些必须弘扬的精神的生活原型。针对新材料作文的特征,语文教学还必须把人与自然和环境的和谐作为关键,比较科学地与文本内容进行链接,社会的大环境是我们可以链接的因素,人们的生活以及居所也是我们可以链接的资源。尤其是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去深刻反思人类的生活现象甚至是欲望,是否有悖于人类的生存规律;我们也必须去引导学生对某些社会现象进行思考,是否有悖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我们也必须引导学生对一些商品经济时代所产生的矛盾进行思考,设想任其发展会产生怎样不良的后果。

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加深学生对作品所宣扬的一些观念的认识,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在具体的习作聚集材料中靠船下篙,杜绝贪大求洋和好高骛远的现象。

二、习作取材要链接多元思维

学生在平时的新材料作文的取材中受创新思维的影响,总喜欢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可以说在取材中绞尽脑汁,但仍然是毫无效果。其原因何在?应当说学生的年龄只有这么大,社会阅历也是不相上下,再加之对创新思维又或多或少地存在一定的误解,总想要一鸣惊人,殊不知一定意义上的惊人都源自于普通。尤其是新材料作文习作素材的选取更要注意实实在在地不落俗套,这就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多元思维。

事实上,呈现给学生的材料,虽然陈述文字比较简洁或者说十分简单,但却可以使我们进行一定意义上的多向思维。虽然是多向思维,但只要正确也同样产生殊途同归之感。譬如有这样一则材料,说是世界上只有两种动物可以登上金字塔,一是老鹰,二是蜗牛。这则材料告诉我们什么?我们如何围绕这则材料去进行多向思维?首先要认真考虑的问题是为什么只有这两种动物。这是两种具有极强代表性的动物,老鹰是极强实力的代表,它凭着坚硬双翅的飞翔到达塔顶是肯定没有问题的;蜗牛则是坚强毅力的代表,它凭着坚强的意志品质一步一步爬行,到达塔顶也应当说是没有问题的。从这则材料我们的学生通过多元思维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凡成就事业一要有过硬的本领,二要有坚强的意志,而更为主要的是两者缺一不可。这就从一定意义上要求我们在新材料作文的取材上关注学生多元思维的链接。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必须做到两个结合。首先是大处和小处的结合,让学生在真正意义上知道细微深处见精神的道理。其次是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的结合,不要一遇到新材料作文就去钻牛角尖,总想搜寻到能起轰动效应的东西,应当使学生认识到有时期望值与期望值的实现是不能成正比的。也不要去这样思考,即别人的思维总是不那么正确和深刻的,有时同伴之间思维的一致性也是我们殊途同归的一大亮点所在。

三、语言表达要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新材料作文出新乃是语文教师的共同追求,但在教学中人人近乎都走进了这样的误区,要求学生在习作中的出新多半以语言表达的出新为核心,这些所谓出新的语言又往往关注于一些华丽词藻的堆砌,或者说是一些无病,有时则是一些不痛不痒的慨叹。这对学生语言表达的个性发展是极为不利的,由此,即使是新材料作文的训练,即使是学生已经比较规范地掌握了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以及选取材料的方法,也还必须切实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问题。

首先,要努力熟悉每个学生。因为学生不同的个性、心理决定着语言表达的雏形。因此,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每一个教师都要有一双慧眼,善于挖掘出每个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的耀眼处,而不能随便抹去本可以让学生充分发展的个性特长。

篇5

高考语文作文占语文的半壁江山,作文得分的高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决定着一个考生高考的成败。因此,把握高考动向,研究高考作文命题特点,提高学生作文审题、写作能力,很有必要。江苏省高考作文批阅,一向注重作文的审题立意,那么,如何采用发散思维引导学生写作,指导阅历、视野等受到限制的高中生对新材料作文写作具有一定的能力和思考方法,走出写作困境呢?本文就此做了一些尝试、探索。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新材料作文 发散思维

2013年江苏省《考试说明》出台之后,引起了高中语文研究、教育者的关注,究其原因是其作文的典型题目展示选择了新材料作文题,这就意味着江苏省2013年高考作文命题有可能转向。那么,教师加强对学生新材料作文写作的指导是很有必要的,而培养学生自身对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的能力则更为重要,下面结合作文教学实践,谈谈指导学生运用发散思维思考的方法。

一、认清高考作文特点,明确材料作文特色

高考的作文题型比较多,但大多以给出材料的形式;由以前的命题转向自拟题目,由以前的给出写作方向,转变为自主立意。这些转变符合并关照着不同层次的学生,让学生们都能有话说,有内容写。并且能够有效地防止猜题、押题,甚至宿构等现象的发生,提高作文写作的公平、公正性和真正的选拔性。因此,前几年的材料作文和近几年的新材料作文更符合高考的要求。新材料作文,立意多向,2012年末的各个大市级考试纷纷采用新材料作文。如南京市、盐城市2013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的作文题大致内容是:牛顿评价自己说他不知道在别人眼里怎么看他;他认为自己只不过像是在海滨玩耍时发现 “光滑的一块卵石”或是那些比寻常 “更美丽的一片贝壳”沾沾自喜的小孩,而对他面前浩瀚的真理海洋,却全然没有发现。对于这样的作文,要求选好角度,审题立意。那么,怎么审题呢?在这里看是一个单一的材料,但是,它让我们选好角度,说明角度肯定不唯一,哪些角度是可以的,而哪个角度又是最佳的呢?

由此,可以看出,新材料作文运用发散思维的重要。

二、明确发散思维意义,发散审题材料作文

发散思维一般来说是对同一事物,运用想象联想的方法,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剖析的思维方式。我们习惯在作文教学中,越俎代庖地帮学生审题立意,强行灌输审题立意之后的选材布局、语言运用,等等。于是,学生便有了依赖心理,懒得自己去思考、探索。因此,学生这样的状态是不能适应新材料作文的考查的。如,去年的《忧与爱》中的三则材料某种程度上就是新材料作文的形式,据南京十三中学的特级教师曹勇军老师的讲座,2012年江苏省高考备选题中就有新材料作文。但是去年阅卷中老师感慨:考生“对得起他们家六位至亲了”,因为较多的考生选择家里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作为写作的对象,如此审题立意,较多的撞到一起,显现出学生思维的狭隘与无奈,缺少对社会生活的思考。发散思维可横向思索亦可纵向思维。横向就是我们在平时教学中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进行多向的思考,从课文、文本中提升思维的水平和思考的能力。比如在《我与地坛》《项脊轩志》等课文的学习中,我们就能让学生认识到写作的深意、选材的精妙,不仅为我们写作准备素材,更能让我们多向的思考问题。纵向思维就是深入思考选择对象,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和分析。如上文提到的南京市、盐城市2013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卷的作文,可以从牛顿自我评价入手,得出“自知者明”“正确认识自我”的观点;从把自己比喻成孩子可以得出他的谦虚;从“光滑的鹅卵石”和“美丽的贝壳”可以得出“善于发现”的立意,当然“浩瀚的真理海洋”可以得出科学无止境的观点。如此,发散思维,让我们寻找出更多的立意方向和角度。

三、形成发散思维意识,提高发散审题效果

作文写作离不开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我们要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和培养。让他们养成发散思维的意识和能力。指导学生要从生活、阅读中寻找作文思考、发散的方向,挖掘生活中丰富而深刻的内涵,从而提高自身寻找角度的意识和能力。如“三个人看到一只蜘蛛反复从地面往墙上爬,却总是在一处被雨水打湿的地方掉下来产生了不同的感受”的故事让学生们联系生活经历谈感受。指导他们从每个人的角度去思考、立意。那么,哪个立意更好呢?当然是那个积极向上富有朝气的立意最好,至于写得怎么样,就要看论据的选用、布局的效果和语言的运用了。当然,发散思维要结合时代,关注一些重大的自然现象、社会问题,特别是那些辩证思考的材料上,如此,多加思考,我们学生的思维多样化和思辨能力就能得到提高。

另外,高考作文的选择空间较大,发散思维不仅体现在立意上,也可以体现在材料的选择上,以及文体的选择、语言运用上。只要学生学会发散思维,扎扎实实地学习并学会运用逆向、顺向思维,那么,他们的作文水平就会有显著提高。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并运用发散思维,推进多角度、多方位思维方式的展开,让学生在换位思考、求异思维中灵活的掌握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走出高考作文审题的困境与瓶颈状态,在高考中,取得高考语文的半壁江山,从而笑傲高考考场,圆梦高考,成就人生梦想。

【参考文献】

【1】赵容. 新材料作文写作的深度思维[J]. 新作文,2012,(Z2)

篇6

新材料作文提炼主题离不开原材料,要把原材料中那些有用的、精华的东西提炼出来,这些有用的、精华的东西就是主题。所以说,主题是内在的,不是随心所欲、单纯“主观意念”的产物。主题是对全部材料的思想意义的高度概括,是对材料的内涵及本质的正确开掘,材料对主题的确立有着客观的、不容更移的“制约性”,审题时要更加用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介绍了不少审题立意的方法,抓关键句法,由果溯因法,正反对比法,角度变换法,辩证分析法,由物及人法,明确褒贬法,联系实际法,等等,这些方法是切实可用的。但由于材料的类型各不相同,具体分析时关注的点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是会出现不少的误区,本文以下面的一则新材料作文为例,就学生在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问题一:理解模糊,没有抓住材料的关键点

学生读到一则新材料时,常常感到很茫然,头脑里可能有许多想法,好像什么都可以写,但却找不到一个重点。甚至有些材料学生都没理解意思,这时如果匆忙写作的话,很有可能出现不合题意的作文。

例如: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农夫养了一群羊。放牧时,他总是放声高唱:“我雪白的羊群啊,多么可爱。”可是,他的羊群里有一只黑羊。农夫为此感到遗憾,盘算着要卖掉黑羊:“这样我的羊群里就都是可爱的白羊了。”一天,在一场暴风雪中,农夫与羊群走散了。当暴风雪停息的时候,漫山遍野银装素裹,哪里还有羊群的影子?这时,四处寻找的农夫看到远处有一个晃动的小黑点,跑过去,果然是那只黑羊!其他的白羊也在那里。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题目自拟;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⑤不少于800字。

阅读完材料,不妨作如下分析:

平时

喜爱 遗憾

一群白羊 农夫 一只黑羊

淹没 晃动

暴风雪

根据图示,抓住“一群白羊”和“一只黑羊”的关系进行分析,分别可从“农夫”和“羊”的角度立意,得到如下观点:

从农夫角度来看:1.从不同角度看问题、一分为二地看问题等。2.过分追求完美会带来“真遗憾”。3.宽容“异类”。

从羊的角度来看:1.优势与劣势的关系。2.每个事物都有自己的价值。3.事物本应丰富多彩。

审题提醒:1.审题时先细读材料,罗列材料中的所有信息点,比如,所有对象及相应关键词。2.减去相对次要的内容,抓住核心内容根据不同材料的类型进行具体分析。比如,关系型材料就要分析不同对象之间的关系;因果式材料就要探究原因;并列式材料就要寻找共同点,等等。

问题二:断章取义,没有联系材料语境

上面的这则材料,有学生根据材料中“他的羊群里有一只黑羊,农夫为此感到遗憾”这一句中的“遗憾”一词,确立了这样一个观点“关于残缺美”。这样的立意跟原材料是没多大关系的,虽然材料中说到“一群白羊中有一只黑羊让人感到遗憾”,但这种遗憾要跟“一群白羊”的完美相对而言,决不能孤立地谈“缺憾”,甚至偷换为“残缺”。

分析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在于没有全面深入地理解材料。以偏概全,没挖掘本质,被局部所蒙蔽迷惑,断章取义。

审题提醒:1.审题时要有全局意识,不能纠缠于局部的细节。2.抓住关键词要有语境意识,不能孤立地理解。

问题三:思想肤浅,缺乏立意的深度

篇7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农夫养了一群羊。放牧时,他总是放声高唱:“我雪白的羊群啊,多么可爱……”可是,他的羊群里有一只黑羊。农夫为此感到遗憾,盘算着卖掉黑羊,“这样我的羊群里就都是可爱的白羊了”一天,在暴风雪中,农夫与羊群走散了。风雪停止的时候,漫山遍野银装素裹,哪里还有羊群的影子?这时,四处寻找的农夫看到远处有一个晃动的小黑点,跑过去,果然是那只黑羊!其他的白羊也在那里。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题目自拟;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⑤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首先,抓住材料中描写的主要对象——农夫、黑羊、暴风雪、农夫与黑羊、黑羊与白羊,来确定立意的角度。一般说来,材料中有几件事或几个人(物),就可以从几个角度去立意。当然,也可以在整体上从他们(它们)之间的关系去立意。其次,可以抓住能够表明描写对象思想倾向的语言、行为的语句,如农夫的高唱,盘算卖羊,雪天找羊等,运用由结果追溯原因的分析方法,分析材料蕴含的道理,确定立意。

这则材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立意。

1.从材料的核心意思看:

(1)集体的美常被个体的“遗憾”掩盖。

(2)个体的“遗憾”有时能成就集体的“完美”。

2.从农夫的角度看:

(1)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全面地看问题;一分为二地看问题;看问题应注意整体和局部的关系等。

(2)过分追求完美会带来“遗憾”。

(3)环境会影响人们看待事物的心态。

(4)心态(审美取向)会影响人对事物的判断。

(5)思维定势会影响人们对事物的判断。

(6)宽容“异类”。

3.从羊的角度来看:

(1)特定环境下, “优势”也能成为“劣势”。(“劣势”也许就是“优势”)

(2)整齐划一不一定就是完美。

(3)事物本应丰富多彩。

(4)个性的价值。

【佳作示例一】

你好,黑羊

南京一考生

人性天生希望周围只有一种声音,由是,农夫要卖掉白羊群中的黑羊;教育常拿标准答案作考量,一个民族非要征服同化所谓“异族”,一个社会总爱以正统抹杀“异端思想”。

黑羊的孤独从屈原到布鲁诺,在有人的地方就一直存在。然而主流的合唱者,你们是否想过,对异己之排斥不是源于对问题本身的理性思索,而可能是良知为恐惧所挟持?这种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自私的恐惧甚至要蒙蔽人类长远利益。于是有了伏尔泰的比喻:“一片麦子对一株麦子说,你必须像我一样,向这个方向倒下!”

苏格拉底没有倒下,面对泛滥之民主、世风日下的城邦,他喊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虽然等待他的是放逐和毒酒,但等待城邦的是侵略者面前的一败涂地。

夏瑜没有倒下。坟上红白的花终于要看到皇帝被推下龙庭的一天。而当初恣意嘲笑的人们,想起那句“天下是大家的”,不知做何感想。

似乎不下一场暴雪,黑羊就始终处于被卖掉的危险中。

但是,人类社会经得起多少暴雪?当人类在古希腊人文主义基础上开始文艺复兴、启蒙运动,重新拾起理性与道德,人们已经多走了多少弯路,经历了多少浩劫!

人,不要再等下去了!

作为社会潮流中的个人,选择做白羊还是黑羊,都无可厚非,关键是一切判断都应是独立而理性的。

做白羊,请不要因为“大多数”的身份沾沾自喜。对待不同意见的人先要采取平等、尊重的态度。“对话,是人性最美的姿势。”

假如你是黑羊,不要妄自菲薄,即使每天听到的都是“我雪白的羊群多么可爱”。比如,许多人遇到欺骗,不愿再扶起摔倒的老人。你走过去,予以真诚的帮助,说不定拯救了一场社会“信任危机”的暴风雪。

应该警惕的是黑羊不是为了某种认同而将自己涂黑的白羊,暴风雪会撕去一切伪装。毕竟,有一个麦哲伦,为了证明地球是圆的,愿意付出生命。

但愿,白羊能心平气和地说:“你好,黑羊。”但愿黑羊望着自己水中的倒影,能露出自信的微笑。

如是,暴风雪中,人类才可能得救。

【点 评】

立论深刻。围绕“黑羊的价值”立论,透过现象深入本质,发人深省。论据新鲜有力,如伏尔泰、苏格拉底这些论据,学生少有运用,更何况运用得准确、贴切,怎能不让阅卷老师佩服。思路清晰,分析透彻,层层深入,思想深刻。从常情出发到排斥异类原因的分析,从异类的不屈勇敢到“暴风雪”机遇的难得,从异类的被杀谈到人类社会发展的曲折,从容忍异类到真假异类的区别,突显异类的价值。

【佳作示例二】

每个人都是一道风景

南京一考生

人来到这个世界上,不可选择的东西实在太多——种族、肤色、家庭背景……但是这并不能阻碍一个人成为绚烂的风景。

当马丁·路德·金大声地向世界宣告“我有一个梦想”,当乔丹站在聚光灯的中央说“我从不害怕失败,却害怕自己不努力”,当奥巴马面向美国的高中生,自信地说“你们的未来从不取决于你们的肤色”,我想,再也没有哪个人会去嘲讽他们黝黑的面颊,而会向他们投去钦佩的目光。每个人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只要你努力搏击风浪,就能精彩绽放!

诚然,每个人都不完美地活在这个世界上。

小时候看《安徒生童话》,总是由衷敬佩那只灰灰的丑小鸭。当池塘里倒映出它“丑陋”的面孔,当其他鸭子甚至是自己的“母亲”也离它而去,当呼啸的风雪中仅剩它茫然地前行……它也曾沮丧,恨自己为什么活在这个世界上。可当它再一次鼓起勇气,战胜恐惧,低头望向清澈的湖水,美丽的蜕变发生了。终于,它张开翅膀,与同伴翱翔于蓝天之上。自信是人生风景中最夺目的色彩,相信自己的价值,你便能自由地翱翔于蓝天之上。

的确,伟人的光芒令人艳羡,他们所创造的风景令人流连。我们搏击风浪,我们自信满满,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站在金字塔顶的机会。就此否认自己吗?当然不能。正如流萤无法如凤凰般吞吐火焰,凤凰也难以如流萤般用微小的光芒装点世界。只要努力地闪烁属于自己的光芒,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就值得尊敬。送奶工的伟大在于他披星戴月地为在睡梦中的人们送去新鲜的牛奶;早餐小贩的伟大在于他勤勤恳恳地为奔波中的人们带去热腾腾的早餐;环卫工人的伟大在于他们吃苦耐劳为高速运转的城市增添了一抹绿色……每个人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平凡又何尝不是一种美呢?

白雪皑皑中,正是那头遭农夫嫌弃的黑羊成为了最明显的标志。它那令农夫讨厌的黑色成为白色天地里一道难以忽视的风景,指引着农夫找到了羊群。相信自己是一道独特的风景,总会在某个未知的地方,绽放属于自己的精彩!

篇8

妙招一:原因分析法

采用这种方法可以让考生用以下思考流程去思考:是什么(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为什么(探究事件的原因)――怎么办(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这种方法,能让考生紧扣材料,顺藤摸瓜,稳抓主要的立意,不至于偏题。

材料:在美国阿拉斯加温利钦自然保护区,为保护区内的鹿群,人们射杀了狼。十几年后,鹿群从4000只发展到40000只,但它们体态笨拙,没有了昔日的灵秀,并且因为体质衰弱,开始大批死亡。人们只好把狼再请回来,鹿又开始四散奔逃,但却恢复了昔日的勃勃生机。

分析:运用上述的思考流程,学生可以这样设问自己:(1)是什么――最开始,狼被射杀而使鹿群得到保护,鹿群在大量繁殖后,却体态笨拙,最终因体质衰弱而大量死亡,直到引进狼,鹿群才恢复了生机;(2)为什么――因为最开始鹿群失去了竞争对手,在安逸的生活中导致体质衰弱死亡,后来鹿群因为有狼的存在而奔跑不止;(3)怎么办――人要为危机意识,否则就是温水煮青蛙;有压力才会有动力;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竞争促进发展;人生需要不断的挑战。

妙招二:抓主要对象法

当叙述的材料涉及几个对象时,我们要整体把握材料,抓主要对象,从主要对象的言行中去分析。特别要提醒学生立意一定要忠于材料,忠于命题者的意向,选择最主要最直观的立意,不要拐弯抹角,更不要加入自己的主观色彩。

材料:有人扛着瓦缸沿街叫卖,不小心手没有抓紧,瓦缸往后掉落,只听得“叭”的一声,瓦缸摔成碎片。但卖缸人头也不回往前走,路人跑过来问他:“为何摔破了缸,却看都不看一眼?”卖缸人说:“再看多少眼也不会变成完整的缸,不看也罢。”

分析:这个材料涉及两个对象:瓦缸,卖缸人。当卖缸人由于不小心没抓紧瓦缸,瓦缸摔成了碎片,但卖缸人却“头也不回往前走”,因为他觉得:“再看多少眼也不会变成完整的缸,不看也罢。”通过对材料的整体把握,我们可以得知材料的主要对象应该是“卖缸人”。因此,我们的立意可定为:当出现了失误(损失)的时候,如果我们一味停留在失误(损失)上,只会伤害自己,而无益于事情的改变;放弃对“缸”的眷恋与惋惜,继续赶路才是聪明之举;放弃意味着新的开始,前面的路还很长,会有更多补偿的机会。

妙招三:明确关系法

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而且这几个对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审题时一定要辨析清楚这几个对象间的可能存在的关系。明辨事物间的这些关系,有助于准确立意。

材料:在枫叶上

露珠红红地闪烁,

在荷花上

露珠有着泪滴似苍白的透明。

……

分析:“露珠”在枫叶上红红地闪烁,在荷花上却晶莹剔透。“露珠”“枫叶”“荷花”,三者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所有的立意都应该紧扣露珠在不同环境下的结果立意。从露珠引申到我们人身上,可以得出以下立意:人在不同的环境(位置、岗位、角色)中,会表现出不同的价值。我们要像露珠那样,坚守自己的个性,保持自我本色,不要受环境的影响。善于借助外物(他人),成就自己。

妙招四:关注提示语法

有的新材料作文在材料的叙述之后,会附上一段对材料的简单议论,这些议论往往会明显反映出命题者的写作方向。重点关注这些提示语,有助于我们准确审题。

材料:为了在沙漠干旱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仙人掌把叶片蜷缩成针刺,以减少水分蒸发,在大漠中安营扎寨。沙漠大黄则向四面伸展肥硕碧绿的叶片,通过叶片上许多凸凹不平的纹理,将落到叶子上的每一滴水都导流到根部,开出娇艳的花朵。

它们的生存方式,引发了人们许多思考:有人说,在恶劣的环境中,仙人掌和沙漠大黄都有自己的生存智慧;也有人说,在困境中,蜷缩内敛的仙人掌活得从容;还有人说,在困境中,舒展张扬的沙漠大黄活得灿烂……

篇9

【金题回放】

在日常活动中,大部分蚂蚁都很勤快地寻找、搬运食物,少数蚂蚁却整日无所事事、东张西望。人们把这少数蚂蚁叫做“懒蚂蚁”。有趣的是,当生物学家在这些“懒蚂蚁”身上做上标记,并且断绝蚁群的食物来源时,那些平时工作很勤快的蚂蚁却表现得一筹莫展,而“懒蚂蚁”们则“挺身而出”,带领众蚂蚁向它们早已侦察到的新的食物源转移。原来“懒蚂蚁”们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侦察”和“研究”上了,它们能观察到组织的薄弱之处,同时保持对新的食物的探索状态,从而保证群体不断得到新的食物来源。此现象被称为“懒蚂蚁效应”。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②题目自拟;③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④议论文或者记叙文;⑤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思路引路:①找出对象② 抓关键句③ 由果溯因

立意结论:

因:结论:审题立意

勤蚂蚁:1.踏实勤奋离不开正确思想的的指导(踏实勤奋不一定能成功);2.不仅要

埋头赶路,还要抬头看路;3.苦干离不开巧干(苦干加巧干才能成功)。

“懒”蚂蚁:1.“懒”于杂物才能勤于动脑;2.成功因有准备而实现;3.做一只善于思考的“懒”蚂蚁;4.学会探索;5.不“为”浮云遮望眼。

相互关系:1.团队合理分工(各司其职);2.团队合作;3.团队需要“懒”蚂蚁;4.每个人发挥特长才能求得团队的发展;5.个体要有所贡献才能实现自我价值。 果:

请注意,从材料看,“懒”不是不劳而获,不是少劳多得,“勤”不是知识短浅,不是死板,不是缺陷,而是需要完善。“懒”与“勤”的关系不是主角与配角,不是领导与被领导,它是取得成功的两个要素。有的同学对材料进行了“二次引申”,甚至随意“转换词语”,以致“探索=创新”、“未雨绸缪=智慧”“实现个人价值=责任”“合作=团结”而跑题、偏题。

【分析探究】

一、同学标题

1.防患未然 未雨绸缪 忧患意识

2.团结

3.学以致用

4.由浅入深

5.厚积薄发

1 6.透过事物看本质 7.各司其职 8善于“思考” 9.盲做不如思考 10.“懒”亦有收获

问题标题:

切题标题:

偏题:积累、厚积薄发、探索的艰辛、知识的价值、少劳也可多得、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团

结、责任、职责、创新。

擦边球:长远的眼光、全面看待事物、未雨绸缪。

二、同学语段:请立足命题材料,分别找出下面四个开篇的问题并探究相应的策略。

1、古人云:磨刀不误砍柴功。材料中的“懒蚂蚁”正是因为不断探索,才保证了集体的食

物来源。蚂蚁如此,我们人类更应如此。所以,我们要不断探索,必能事半功倍。《磨刀

不误砍柴功》

问题:

策略:

2.蚂蚁寻食分工明确,有负责侦查的,有负责搬食物的,也因此它们的食物源源不断,人

类生产中也如此.精细的分工.提高了产值.推动了现代工业快速发展。《分工的优势》

问题:

策略:

3.懒蚂蚁看似无所事事,实则一直为未来的窘境做着充分的准备,是他们的“机智”挽救

了整个益群。而作为人的我们,也应学会懒蚂蚁未雨绸缪的品质。只有我们防患于未然,

才不至于陷入“临渴掘井”的窘况。《勿临渴掘井》

问题:

策略:

4.“懒蚂蚁”看似无所事事,但最终成为发现食物源的成功者。“空闲”的蚂蚁并不是无

所事事,它们是在为以后的成功做准备。因此,“空闲”并不代表无所事事,而是在为成

功做准备。《“空闲”只为成功做准备》

问题:

策略:

三、优秀开篇

1.面对粮食危机,勤快蚂蚁一筹莫展,而懒蚂蚁们早已探索、开拓了新的粮食来源,并还

在继续探索。人亦如此,只有平时不断观察、探索,开拓新出路,才能在困境前从容以对,

保持探索亦将助我们克服一个又一个人生难关。《观察与探索》53分

2.懒蚂蚁虽好像整天显得无所事事,但却是群体不可缺少的部分,倘若没有这些“侦察者”

“研究者”的存在,蚁群可能会面临很多困境。人亦如此,我们不应总是机修式的埋头苦

干,而更应该学会思考,学会探索。《勤于探索》53分

3.在多数人看来“懒蚂蚁”是无所事事的,但实际上,“懒蚂蚁”则将大部分时间花在了

侦察与研究新食物源上。我们不可否认,其他蚂蚁的确勤快,但在粮食危机面前却一筹莫

展。由此可见,我们不能只一味机械地按部就班,应该善于思考,善于发现,不断探索,

跟上时代的脚步。《不按“食”就“搬”》

分析上面三段的优点:

四、【例文】

试从文章的审题立意、论据、结构、语言、思想、分析说理、扣题等角度赏析以下两篇文

章。

生活中不可缺少“懒”

生物学家发现,当蚁群食物源断绝时,常常是那些平时看上去无所事事的懒蚂蚁挺身而

出,带领团队找到新的食物源。貌似无所事事的“懒蚂蚁”,关键时刻展现了其超凡的才

能,帮助蚁群度过了“粮食危机”,因此,“懒蚂蚁”在蚁群中是不可缺的!

那为何懒蚂蚁会有如此超凡的才能?原因在于它们虽然平时很少做出体力上的付出,但

把大部分时间花在了对组织薄弱环节的观察和新食物源的研究上。对待这种有趣的“懒蚂蚁

效应”,人类还能简单地用“勤”与“懒”加以评论吗?“懒蚂蚁”真“懒”吗?

“懒”蚂蚁其实不懒。它们靠的是自己一副勤奋思考的大脑和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这

种脑力劳动的勤奋对于只知道搬运食物的体力勤快的蚂蚁来说,显得更加难能可贵,更值得

人们肯定和称赞!

动物世界的生存需要“懒蚂蚁”,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同样需要这样的“懒蚂蚁”。

有人曾经戏谑地说:“世界是懒人创造的。”此话乍听虽有些偏激,但如果换个角度思考,

又觉得包含着耐人寻味的哲理。是的,纵观人类社会的每一步发展,“懒人”在其中起到了

巨大的推动作用,他们渴望省力、方便、快捷,才会想方设法制造先进的器械代替低效的人

工:大机器生产代替了体力劳动,激光照排印刷代替了手工抄写,电话、电报代替了千里投

递,汽车、火车、飞机的高速行驶代替了双足步行??“懒”促使人们不满足于已有的生产

生活状况,“懒”激发了人们改变社会的热情,“懒”逼迫着人们千方百计提高生产效率,

让人类逐渐摆脱繁重的体力劳动。

物质生产的高速发展使得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化,社会需要四肢勤快的体力劳动者,也

需要东张西望、不满现状的脑力劳动者。他们常常能够想别人之未想,见别人之未见,运筹

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诸葛孔明既无关云长之勇,也无张翼德之猛,手无缚鸡之力,

从未披挂上阵,羽扇纶巾,谈笑自若,看似逍遥自在,实则胸怀无限韬略,腹有万卷兵书,

指挥若定,料敌如神,排兵布阵,百战不殆。诸葛亮虽不能动刀动枪,却善于用心动脑,他

对刘备的作用是十个、百个关、张都无法替代的。

二十世纪的科学巨匠爱因斯坦生活自理能力很差,常常蓬头垢面,衣冠不整,是常人心

目中典型的“懒”人,但正是这样的“懒”人,在不到三十岁的年龄就创立了举世闻名的

“相对论”,跻身于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的行列。爱因斯坦生活上的“懒”恰恰成就了

他科学上的“勤”,如果人们求全责备,要求爱因斯坦成为常人眼中的“完人”,那么人类

就会失去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因此,我们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和固定不变的思维来衡量和评价

身边的每个人,也许你眼中的“懒”人将来就可能是诸葛亮,可能是爱因斯坦。

有趣的“懒蚂蚁效应”揭示了“懒”在生活中是必不可缺的道理,如果今天的人们还死

抱着传统评价标准不放,不懂得“懒”的重要性,那就更加迂腐可笑了!

我学到了:

做一只善于思考的“懒”蚂蚁

古往今来,许多成功者既不是那些最勤奋的人,也不是那些知识最渊博的人,而是一些

善于思考的人。一只苹果从树上掉下来,这是最平常的现象,但牛顿却感到好奇——苹果怎

么会往地上掉呢?许多自以为聪明的人闻之哑然失笑,认为太荒唐了,但牛顿却偏要寻根究

底,结果发现了万有引力,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

水开了,蒸汽便会将锅盖顶起,也许这是千百年来天天发生的事情,许多人熟视无睹,

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英国人瓦特却偏要弄个明白——蒸汽怎么会冲起锅盖呢?结果

他发明了蒸汽机,从而引发一场工业革命。

科学发明是这样,我们做其他任何事情也不例外。一个人如果不善于思考,不敢创新,

可以肯定,不管他学识多么渊博,也不管他如何刻苦勤奋,他都不可能有什么大的成就。唯

有那些眼光敏锐、思维活跃、具有独立性和创新精神的人,才有可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发明大王爱迪生曾经说过:“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许多人片面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认为成功只需要付出超常的勤奋,但却忽视了一点,如果

没有百分之一的灵感(也就是那种带有爆发力的积极思维),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都将自流。

中国有句成语,叫做“三思而后行”,意思是说思考是我们工作和事业的指南。在生活

中人们也经常会说:凡事多动动脑子想一想。其实要想第一次就将事情做对,最重要的一条

就是做事时多动一动脑子,多想一想,不要一味蛮干,要想好了再干。懒于思考、不会思考

的人,做事不可能成功;不会独立思考的人,往往随波逐流,一生也不会有多大的成就。

有句老话说得好“会者不忙,忙者不会”,还有句话是说“君闲臣忙国必兴,君忙臣闲

国必衰”,一个道理。笔者认为,凡是像上面的勤蚂蚁一样忙得昏头昏脑的旅行社老板,一

定是一个不懂管理的老板。如果一个管理者不懂得管理,他就永远不会发现问题的关键,可

篇10

――约翰・D・洛克菲勒

作文中,如果使用相同的材料,容易使阅卷老师产生审美疲劳,得到的分数自然是可想而知。如果作文中能创新材料,则会让老师眼前一亮,那么,怎么创新材料呢?

一、积累典型人物的特殊生活细节

创新需要一定的灵感。这灵感不是天生的,而是来自长期的积累与全身心的投入。没有积累就不会有创新。

――王业宁

为了避免“材料陈旧”,对一些曾经或者正用得“漫天飞”的材料该如何处理呢?首先,这些时常被人运用的材料,只要我们感到用得恰切,仍应该作为作文的好材料运用起来。其次,比较好的一种做法是找一找这些人物还有什么不被人注意的有价值的生活细节,并积累下来。

比如,甘肃省2008年高考优秀作文《精神的三间小屋》中就有这样的文字:

苏轼一生颠沛流离,多次遭贬,但他的心中总是将苦难承载。“乌台诗案”后被贬黄州的坡,依旧乐观地迎接苦难。他在给友人李常的信中写道:“虽遭贬于此,遇事者有尊主泽民者,则为之录。”这才是一代伟人文豪的处世之学:将苦难处在心底,微笑面对生活。

这精神的三间小屋,需要能够承受苦难的心灵做柱,需要能够遇事三思的大脑做梁,需要以自己为墙,建成窗明几净、阳光四溢的三间小屋。

苏轼给李常的信这个细节是很多人不知道的,阅卷老师读罢定会有新鲜的感觉。这就为本文获得理想的分数增添了重重的一笔。

二、运用联想找到新的衔接点

独创常常在于发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研究对象或设想它们之间的联系或相似点。

――贝弗里奇

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内涵,同样的材料也可以揭示出不同的内涵,关键在于我们怎么去理解与把握,并键在于我们怎样运用联想找到新的衔接点。

例如,甘肃省2008年高考优秀作文《不要改变生命的航线》中有这样一段话: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陶潜的生命航线是指向自然、远离世俗的。不明的君主想改变他的航向,可陶潜上任不足百天,便辞职归隐。世俗的利欲不适合“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五柳先生。当他回到自己生命的航线时,不免感慨“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不免由衷感叹“久在樊笼里,复得反自然”。

悠悠自得、恬淡自然是陶渊明的生命航线,我们不能改变。

这段文字,作者把悠然自得、恬淡自然说成是陶渊明的生命航线,使材料翻出新意,是“联想”的结果。

再如,2008年福建高考满分作文《缤纷成就和谐》中有这样一段精彩的文字:

千年之前,在春秋战国的战乱年代里却上演了空前而惊世的文化盛宴,诸子百家的争鸣之声穿透史册,穿越时空,现在仍然在我们耳畔掷地有声;千年之后,先生的“不以自己的思想来束缚他人,亦不以他人之思想来束缚自己”这一名言震醒了求索中的许多中国人,而“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思想也延续至今,令人敬佩。

该文作者巧妙地由千年之前的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联想到千年之后先生提倡“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思想,真可谓为“联想”找到了新的衔接点――缤纷成就和谐,得到满分理所当然。

三、学会组合,让异彩分呈

重新组合也是创新。

――自我感悟

2008年福建高考满分作文《缤纷成就和谐》中有这样一段话:

缤纷成就和谐。轻叩红楼之门,寻那桩百年来漫远悠长的梦。你说,《红楼梦》里众相纷芸,钟灵秀丽的女儿如此之多,谁是读者的最爱?这从来是众口难调,也从来是雅俗共赏。轻抚着略微卷起的书页,我们仿佛听到了“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的张扬,听到了“花落人亡两不知”的忧伤,听到了“这个妹妹,好像哪里见过”的惊喜,“听到了爱哥哥,爱哥哥”的叫唤,汇成了一曲和谐的乐章,不绝于耳,味之不尽……

这段文字,组合得多么巧妙啊。

再如,一位小作者在题为“减负,我们有了星期天”的作文中写道:

盼悠悠,思悠悠,盼熟了三秋桂子,盼香了十里荷花,望尽了那脉脉一川秋水。终于,减负像一位风姿绰约的仙子,千呼万唤始出来,从缥缈的云端袅袅降临……

我想说,减负――我爱你,从此我们有了星期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