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统计总结范文

时间:2024-02-24 16:36: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林业统计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林业统计总结

篇1

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 河北承德 068466

摘要]现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农业市场也随之发达起来,不论是工业还是农业都有了卓越的成就,然而在市场发展的过程中数理统计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尤其是在林业的发展过程中,如果不能做到通过精确数据来进行统计或者总结,那就不能完整准确的实现林业市场的振兴发展。本文将会针对数理统计在林业上的应用,从土壤质量、天气、树木生长环境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展开陈述运用数理统计的必要性以及其在林业生产中的应用。

[

关键词 ]数理统计;林业发展;应用

引言

众所周知,林业管理所指的是树木、植物甚至大到森林范围的管理工作,但是实际上林业所指的方面往往不只是这些,它还包括种植物的土壤质量、天气因素以及各种种类不同的生物物种,更有关于绿植后期的养护以及培育防火功能的方面。这些错综复杂的管理工作使得数理统计在林业管理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数理统计在林业中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一、数理统计在林业发展的初步涉入

(一)、通过数理统计进行推断

在人们最初的认知中,数理统计只在一些工业、企业中运用到,通过数理统计方法来统计人流量或者营业额等结果的统计,大多数工作人员都会通过先调查后统计的手法将数理统计的体系有序的进行下去,当然,在林业的管理上数理统计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例如:数理统计可以通过调查树木的成活率来确定出最佳的种植日期和天气;还可以通过调查一片土地种植物所需肥料多少来确定林业的成本和利润;另外,遇到棘手天气,很多作物会遭受虫害甚至是涝灾旱灾,这时可以通过对树木进行抽样调查的方法来确定树木遇虫害的程度大小。

以上讲述的是数理统计对林业大规模的控制与统计,其实,数理统计对林业的细节问题也有很大的作用,比如:通过调查来确定种子的重量是否处于一个合适的轻重,当然这个调查统计是要通过正态分布来实现;还可以在树木的生长过程中统计数目是否达到规定的高度,从而能够掌握树木的成长快慢的影响因素,通过数理统计的各种方法来发展林业的管理。

(二)、通过数理统计来进行实验统计

在投入一个物种的时候应当进行预实验,当我们想知道一种肥料对植物的影响时,不能大批量投放配料给所有植物,因此此时就需要不断的进行试验统计,通过实验得出的数据就可以进行数理统计,存入数据一共以后使用或者借鉴,此外,像病虫害的影响、种子的质量等问题都可以通过数理统计来进行实验统计以确保林业的稳步发展。

(三)、数理统计中的整理比较分析

通过调查和统计,我们可以对实际情况有个大体上的了解,然而这不能成为最终的实施方案,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将所有统计数据集中起来,进行回归分析,通过计算所统计数据的平均数以及方差等统计数据来分析出相应的规律,比如:针对研究树木的成活率与生态环境的关系问题,首先应该对树木的品种进行查证和分类处理,调查树木的周遭环境(土壤质量、培育的温度、天气的好坏、是否有人为因素)并做好统计与分类,其次对时间要做到同时准时,不能马虎测量植物的生长状况,进而对植物的生活规律进行统计,最后将所有收集的有效信息进行总结和集中,进行数据分析,也是得出准确结论的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二、在林业中应用数理统计的举例以及注意问题

统计的目的就是得出具有说服力的数据来为生产中的措施作为依据和担保,数理统计要注意的问题就是准确无误,在林业发展实施过程中,进行统计的工作人员,如果不能很准确无误的进行调查和统计,那么得出的数据就像一个具备空壳的人,没有依据的数据不能作为统计的依据,因此,认真统计是数理统计应用中要着重注意的问题。为了让数理统计一目了然的呈现在管理人员思想中,本文将简单的举一个例子来解释数理统计在林业中的运用。在某林业局林场中,要对红叶石楠扦插生长状况进行统计分析。那么,首先管理人员应当在每一块土地上调查处红叶石楠的幼苗总数进行统计,然后在这些红叶石楠中随机抽出66株进行有必要的测量工作,例如:红叶石楠的树高、枝条的长度以及个数、冠幅的大小等等。并且可以通过对统计软件的应用将调查统计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性状分析、以及表现出的特殊性状。通过实验得出的数据进行结果的分析,从多个数据角度对红叶石楠扦插生长幼苗总数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对树高、冠幅的大小、枝条多少等多方面的比较,针对规定或者正常高度进行调整和计算,不急能够在林业发展中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还能尽最大可能减少林业发展中的不必要损失,节省成本,为林业发展者制造最大极限的利润。

通过红叶石楠扦插幼苗生长的统计例子,我们总分意识到数理统计在林业发展、林业管理以及林业科研过程中的地位,它应该被大力提倡以及广泛应用与重视,伴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需求的不断提高,使得智能建筑、绿色生活成为主流,因此林业将面对一次巨大的发展以及挑战,面对挑战,管理人员应当及时学习数理统计应用来适应高速发展的林业市场,况且在计算机普遍的今天,很多统计软件的兴起足够给数理统计带来很大的方便,因此,高难度的统计分析已经不在话下,也不是触不可及的梦想,故应该积极响应数理统计在林业管理中的应用,让林业市场进一步扩大。

结语

经济的发展是带给了人们更高的生活水平,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在无形中给了环境一种压力,一系列环境问题的涌出使得更多的人注重林业的发展,每一次环境问题的爆发都是对人类的一次宣泄,也就致使人与自然的矛盾不断上升。林业的发展也就成为人人关注的事情,林业不仅要种植树木还要进行绿色的维护和保护,而数理统计系统能给林业的发展提供有效准确的数据以及正确的分析结果,协助林业管理和发展来选择正当的发展道路,降低林业发展的风险,尽最大可能减少成本流失以及树木资源的浪费,因此,在今后的林业发展中应当充分运用数理统计方法,让实现绿色生活不再是梦想。

参考文献

[1]马成东,张丽.数理统计在林业上的应用[J].河北林业,2000,03:30.

[2]周家斌.关于数理统计在气象学上应用的几个问题[J].陕西气象,1981,Z1:39-43.

[3]梁志广.浅谈数理统计在林业科技中的应用[J].吉林林学院学报,1985,01:55-61.

[4]冯建灿,郑根宝,何威,毕会涛,林春阳.抗蒸腾剂在林业上的应用研究进展与展望[J].林业科学研究,2005,06:755-760.

篇2

关键词:林业;档案;管理

中图分类号: G27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5.01.080

早在2009年首次中央林业工作会议上便理顺了生态、产业、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明确了林业四大定位: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具有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基础地位;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地位。因此,林业发展是一项具有战略高度的事业。而林业资源档案是对林业工作过去的记录、现在的积累、将来的参考,所以林业资源档案在林业建设中相当重要。笔者依据几年的工作经验总结出几点方法,供同仁们指导、借鉴。

1 各森林经营单位应加强对林业资源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

林业资源档案是一种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是各单位林业工作者们辛勤工作的结晶。包括:一类调查、二类调查的资料;森林更新、造林调查设计资料;林业资源管护责任承包合同书; 固定样地和标准地调查记录及其计算成果;林业区划、规划、森林经营方案、总体设计等资料;林业有害生物测报、防治、检疫等资料;历年森林资源消长变化资料;各种森林资源调查、科研、经营总结等资料;有关处理边界变动及林权纠纷等的文件和资料;其他有关图面(基图、林相图、经营规划图及资源变化图)文字、数据资料。

这项工作是集保密性、连续性、系统性为一体的,是新技术推广的重要依据,是开展下步工作的主要参考指标。所以各森林经营单位应该大力宣传林业资源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2 林业资源档案管理步骤

2.1要求

林业资源档案依据国家统一的技术标准,专人负责、分级管理、及时修订、逐年统计汇总上报。

配备工作责任心强、有林业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专职负责该项工作,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定期组织技术培训和交流,善于采用新技术,提高管理技术水平。

林业资源档案管理技术人员要保持相对稳定,不得随意调动,如确需调动,必须提前做好交接工作。

2.2档案管理员的责任

积极宣传和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有关方针政策,自觉学习,不断进步。

统计和分析林业资源,按时提报年度森林资源数据及其资源分析报告。

严格执行档案借阅、保密等管理制度,杜绝档案资料丢失。

深入了解本单位的各项生产、科研等活动和有关会议精神,密切配合一线外业人员工作,加强沟通,及时掌握资源变化信息。

3 信息技术的采用

伴随着林业的发展,林业资源档案内容逐渐完善,各级单位信息联动等需要信息处理能力强、传输速度快、操作性好的信息化技术。但应注意:加强信息化设备及操作系统的安全管理,严格管控外部运行温湿度;建立专业防火墙,对数据进行备份;不断升级管理硬件软件。

4 结语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明确要求”为林业发展定了基调,指明了方向。笔者2014年夏天到南方某国有林场旅游,得知该林场在林业资源档案室的基础上,建成森林博物馆,吸引大批游客前来参观,此经验值得推广。另外洪灾、泥石流、扬沙、雾霾等极端气候灾害的频繁发生、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这些灾害使人们更进一步认识了林业的重要性。长期持续,是值得我们长期并用心关注、思考与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林业资源档案管理好,就是为生态建设做贡献。

参考文献

[1]丛洪深.思考与探索[M].长春出版社,2009,1.

[2]王惠德.对加强森林资源监督的探讨[J].林业勘察设计,2013,(1):9-10.

[3]马丽涛.加强林业资源档案管理初探[J].办公室业务,2014,(02):36-37.

[4]刘宁.我国不同类型地区现代林业的差别性政策研究[J].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0(05):2-4.

[5]郭永韬.多措并举加强林业生态建设档案管理[J].办公室业务,2012(03):16-17.

[6]朱梅.浅析如何加强国土资源档案管理工作[J].黑龙江史志,2014(08):24.

篇3

2005年,在没有被列入国家林改试点省的情况下,河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主动带领林业系统的工作人员前往江西、福建等省考察学习,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2007年,林权改革在全省推广开来。

截至目前,河北省已累计完成明晰产权8292万亩,占林改任务的99.9%;登记发证4668万亩,占任务的56.2%。在积极开展主体改革的同时,河北省主动探索推进林木采伐、林权流转、林业投融资、林业社会化服务等配套改革。在平泉等6个县(市)开展了林木采伐改革试点,简化林木采伐审批程序,建立绿色审批通道;在涞水、赤城等14个县建立了林权流转服务中心,制定了评估办法和章程;与省农村信用联社、人保财险河北分公司联合印发了《河北省农村信用社林权抵押贷款管理办法(试行)》,累计抵押林地365万亩,落实贷款9950万元;积极组织开展林业社会化服务,引导建立林业专业合作组织2290个,涉及农户74万多户。

还权于民的林权改革,确立了农民的经营主体地位。通过改革,林农有了自己的第二块责任田,集体林由“我们的”变成了“我的”,解放了林业生产力。在促进林业生态建设、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同时,还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据统计,在林改期间,全省共调处和化解涉林矛盾纠纷9100起,解决了一批林地界址不清、林木权属不明等历史遗留问题,减少了涉林纠纷隐患,历史上形成的“圈地”、“抢山”等问题也在改革中得到妥善解决。

目前,河北省的林改已经进入配套改革的后林改时代,林改的道路越走越清晰。

首先,继续巩固完善主体改革成果。深入做好集体林地、林木明晰产权工作,确保2010年全面完成明晰产权任务。同时,集中时间、精力,增加人员、设备,加快林权登记发证进度。

其次,完善林木采伐管理制度。在总结平泉等6个县(市)开展的林木采伐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简化林木采伐审批手续,推行采伐限额公示制度,逐步实行林木采伐分类管理,研究出台与新型集体林权管理形式相适应的林木采伐管理制度。

再次,建立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体系。同省财政部门协商,研究制定符合实际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在国家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师政策尚未出台的情况下,尝试从具有森林资源调查资质的单位中评定一批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专家,在省内先期开展评估工作,为林地林木流转、林权抵押贷款、股份合作、森林保险等工作的开展创造条件。

同时,加快林业产权交易平台建设。总结易县、赤城等县林权流转服务中心经验,加快推进森林资源流转有形市场建设,为林农搭建林地林木流转交易平台,规范交易规则,保障公平交易,为交易提供优质服务,力争年底前全省流转中心建设数量达到30个。

另外,推进林业投融资改革。积极协调金融机构,制定林业投融资改革具体操作流程和办法,加快推进林权证抵押贷款、林农小额信用贷款和林农联保贷款等业务的开展。协调财政、保监等部门,研究起草《关于推进河北省政策性森林保险工作的实施意见》,力争把河北省列入国家政策性森林保险试点范围。

篇4

【关键词】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思路

0.引言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及调查是保障国家森林资源有效开发利用,促进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及相关企事业单位一直以来都是做为重点工作来管理。具体来说,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简称“二类调查”)是以国有林业局、林场、自然保护区、县(旗)为单位,为满足森林分类经营、编制经营方案、为科学培育、严格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而进行的森林资源调查[1]。其目的在于更好的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并且可以借此建立或更新原有森林资源档案,制定采伐标准,实行森林资源高效经营管理,指是制定区域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林业发展规划,实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和规范林业基层单位科学经营[2]。从统计来看,全国大部分省(区)已基本于近年完成相关的森林资源调查工作,收获是巨大的,但从整体调查进程来看,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亟待改进,一方面为了更加有效的统计和利用已经获得的数据结果,另一方面通过总结和提升可以进一步的提升森林资源调查工作效率。

1.提升森林资源规划与设计及调查的主要思路

1.1扎实准备,为森林资源调查开展打下基础

森林资源调查的重要性及意义是非常突出的,尤其在现阶段各种矿物质大量燃烧产生的污染气体、尘埃颗粒逐渐增多。另外由于人们大量的砍伐森林,破坏植被,沙尘暴日趋频繁的前提下,森林的作用更加明显,一方面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另一方面也可以吸收各种污染气体,固定二氧化碳,防风固沙。但森林面积广大,生长环境复杂、种类繁多、技术性强、经费消耗大、耗费时间长,而且调查中可能随时会遇到一些特殊情况,很可能就因为这一点问题,调查就无法继续。因此,调查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尽量多的考虑可能出现的意外,保证调查顺利进行。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必须落实到小班,所以准备工作可以以小班为单位,不同小班之间根据调查地域各自做准备,有利于提高前期准备的针对性。

1.2加强管理,为森林资源调查开展提供保障

森林资源调查工作需要在《森林法》规定的基础上,不断的建立健全各种技术指标的落实和组织管理工作,严格实施“事前培训、过程检查、成果验收”三个环节管理[3]。首先,调查前的培训,包括被调查区域的村落、单位和个人都要事前“通气”,相应的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过程中,管理部门要加强监督和管理,及时的与调查一线的工作人员沟通,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的指导解决,关注调查进展,必要时需要调整调查思路;成果验收,要按照标准严格验收,奖惩分明。对于能保质保量,甚至超额完成任务的调查组或者人员,要给于相应的精神和物质奖励,最大限度调动调查人员工作积极性。通过这些调查前期、中期、后期的工作,实行全程的监控,这可以有效的促进森林资源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为获取科学、准确的数据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1.3及时总结,为森林资源调查开展累积经验

森林调查工作涉及的工作内容繁多,工作量大、环境恶劣、持续时间长,经常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同时也会收获意外的经验。因此,调查队伍要针对调查中所遇到的问题和随时产生的经验,不定期的反馈和总结,力求最大限度的缓解因各种不利因素对调查带来的影响,最大限度的收集每一次调查获取的经验。如调查技术问题解答及时通知各调查工组认真学习,尽量减少对下一步的调查工作的影响;定期到各工组收集已完成的图、表、数据,把丢失和泄密的情况降低到最低。尤其是目前很多使用的掌上电脑、GPS定位仪等所产生的数据大部分都是电子版的,需要存放在存储器之中,这种情况更是需要及时的收集、备份,以免因为下雨、碰撞等意外情况导致数据丢失。

1.4优化设备,为森林资源调查开展构建动力

调查方法的效率直接影响着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结果,而目前很多调查队伍仍然沿用手工作业,主要还依靠图纸、大罗盘测量。显然,利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可以非常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尤其是现阶段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比如目前应用较多的PDA(掌上电脑),它的主要功能就是辅助个人工作的数字工具,主要提供记事、通讯录、名片交换及行程安排等功能。PDA在森林资源调查中就有非常大的优越性,比如加载遥感影像图,减少小班区划工作;定位、导航功能;电子地图编辑功能;小班数据的采集;导出数据等工作都可以由PDA完成[4]。同时设备的更新也为调查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现代化电子设备的使用、维护都需要非常专业的技术。而只要能够合理的使用这些新型设备,的确可以为森林资源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更为强劲的动力。

2.结语

要有效地开展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工作,应该结合现有的调查结果,例如林相图,此项工作对于森林资源在我国林业调查工作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在前期的调查方案的设计,还是在相关突发事件的预见性预案,都需要去进行精心安排与组织,同时,从领导到调查人员,必须统一思想,落实自身职责,做好培训、检查、验收的三项工作流程。对于需要掌握的技术性问题,需要进行严格的培训,培训后严格按要求进行考核,选出具有代表的区域,进行野外试点工作,严格按照正规的工作章程和技术操作标准进行考评。在整个森林资源调查工作的过程中,质量检查要及时跟进,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没有达到技术标准的一律返工,一定要保证调查结果的准确度和先进性。

【参考文献】

[1]吴昌春,张冰.黑龙江省宾县林业局森林资源现状及经营利用对策[J].林业勘查设计,2010(1):89~90.

[2]王钦昊.对森林资源规划设计及调查方法的思考[J].林业勘查设计,2011(3).

篇5

[关键词]森林资源规划与设计及调查;提升;思路

中图分类号:P618.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0-0369-01

一、引言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及调查是保障国家森林资源有效开发利用,促进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及相关企事业单位一直以来都是做为重点工作来管理。具体来说,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简称“二类调查”)是以国有林业局、林场、自然保护区、县(旗)为单位,为满足森林分类经营、编制经营方案、为科学培育、严格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而进行的森林资源调查。其目的在于更好的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并且可以借此建立或更新原有森林资源档案,制定采伐标准,实行森林资源高效经营管理,指是制定区域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林业发展规划,实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和规范林业基层单位科学经营。从统计来看,全国大部分省(区)已基本于近年完成相关的森林资源调查工作,收获是巨大的,但从整体调查进程来看,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亟待改进,一方面为了更加有效的统计和利用已经获得的数据结果,另一方面通过总结和提升可以进一步的提升森林资源调查工作效率。

二、提升森林资源规划与设计及调查的主要思路

(一)扎实准备,为森林资源调查开展打下基础

森林资源调查的重要性及意义是非常突出的,尤其在现阶段各种矿物质大量燃烧产生的污染气体、尘埃颗粒逐渐增多。另外由于人们大量的砍伐森林,破坏植被,沙尘暴日趋频繁的前提下,森林的作用更加明显,一方面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另一方面也可以吸收各种污染气体,固定二氧化碳,防风固沙。但森林面积广大,生长环境复杂、种类繁多、技术性强、经费消耗大、耗费时间长,而且调查中可能随时会遇到一些特殊情况,很可能就因为这一点问题,调查就无法继续。因此,调查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尽量多的考虑可能出现的意外,保证调查顺利进行。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必须落实到小班,所以准备工作可以以小班为单位,不同小班之间根据调查地域各自做准备,有利于提高前期准备的针对性。

(二)加强管理,为森林资源调查开展提供保障

森林资源调查工作需要在《森林法》规定的基础上,不断的建立健全各种技术指标的落实和组织管理工作,严格实施“事前培训、过程检查、成果验收”三个环节管理。首先,调查前的培训,包括被调查区域的村落、单位和个人都要事前“通气”,相应的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过程中,管理部门要加强监督和管理,及时的与调查一线的工作人员沟通,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的指导解决,关注调查进展,必要时需要调整调查思路;成果验收,要按照标准严格验收,奖惩分明。对于能保质保量,甚至超额完成任务的调查组或者人员,要给于相应的精神和物质奖励,最大限度调动调查人员工作积极性。通过这些调查前期、中期、后期的工作,实行全程的监控,这可以有效的促进森林资源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为获取科学、准确的数据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三)及时总结,为森林资源调查开展累积经验

森林调查工作涉及的工作内容繁多,工作量大、环境恶劣、持续时间长,经常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同时也会收获意外的经验。因此,调查队伍要针对调查中所遇到的问题和随时产生的经验,不定期的反馈和总结,力求最大限度的缓解因各种不利因素对调查带来的影响,最大限度的收集每一次调查获取的经验。如调查技术问题解答及时通知各调查工组认真学习,尽量减少对下一步的调查工作的影响;定期到各工组收集已完成的图、表、数据,把丢失和泄密的情况降低到最低。尤其是目前很多使用的掌上电脑、GPS定位仪等所产生的数据大部分都是电子版的,需要存放在存储器之中,这种情况更是需要及时的收集、备份,以免因为下雨、碰撞等意外情况导致数据丢失。

(四)优化设备,为森林资源调查开展构建动力

调查方法的效率直接影响着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结果,而目前很多调查队伍仍然沿用手工作业,主要还依靠图纸、大罗盘测量。显然,利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可以非常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尤其是现阶段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比如目前应用较多的PDA(掌上电脑),它的主要功能就是辅助个人工作的数字工具,主要提供记事、通讯录、名片交换及行程安排等功能。PDA在森林资源调查中就有非常大的优越性,比如加载遥感影像图,减少小班区划工作;定位、导航功能;电子地图编辑功能;小班数据的采集;导出数据等工作都可以由PDA完成。同时设备的更新也为调查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现代化电子设备的使用、维护都需要非常专业的技术。而只要能够合理的使用这些新型设备,的确可以为森林资源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更为强劲的动力。

三、结语

《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强调出森林资源调查工作应该如何查清森林资源,对此有明确而具体的规定。但是该章程并没有对制定林业长期发展规划和制定森林经营方案等工作作出明确的规定。而实际上,调查与规划设计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工作,规划设计为调查指明了方向急需要调查的内容,调查为规划设计提供了基础的数据支撑。下阶段,森林资源规划设计及调查工作应在现有调查工作取得相应成果和突破的基础上,再重点把调查工作的结果如何融入到规划设计中做更多的探讨。我们相信,只要及时的反思、总结,我国的森林资源规划设计与调查工作必然会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勇,肖舜祯.关于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相关技术问题的探讨[J].华东森林经理,2010,24(3).

[2]王钦昊.对森林资源规划设计及调查方法的思考[J].林业勘查设计,2011(3).

篇6

关键词:林业产业;发展;影响因素;对策研究

发达的林业,已经成为国家文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1]。自以来,林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一直处于战略地位。进入21世纪后,林业发展又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它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1 研究综述

国内外关于林业产业化的理论研究已经开展了很长时间并取得了突出的成效。

国内目前关于林业产业化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成果主要包括:龙儒臻在总结我国林业产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上,通过分析得出资源,目标,制度,资金这四项影响着我国林业的发展潜力和优势的发挥[2];耿玉德认为制约林业产业化发展的因素主要是体制不顺,产业合作缺乏效率,所谓的产业一体化经营不过是依附于木材生产,以牺牲公平与效率为代价而进行的低效运行[3];费本华和樊宝敏二人通过研究得出我国森林资源匮乏且利用不尽合理、木材生产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木材粗放式增长模式没有转变等因素严重影响到产业化进程[4];孙建认为创新力的缺失导致了我国林业产业化不能快速发展并得到完善,林业创新在产业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没有凸显出来[5]。

在国外,林业产业化很早就被提出并且得到了广泛的实践。事实证明,尤其是在西方发达国家,面对市场经济和频繁的对外贸易,林业产业化是发展林业的最有效的方式。其实,在发达的产业化背后,问题依然存在。比如在加拿大,Henriques,Irene和Sanjay Sharma认为产业化中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消极影响能够阻碍产业化的发展。主要企业控制着关键资源,因此这些企业作为主要的利益攸关方常常对其他企业施压,导致其他企业对其有依赖性,进而影响产业一体化[6];同样是加拿大,McFarlane等人认为如果不能实现森林可持续管理,林业产业将会受到严重影响[7]。

以上这些研究已经较为全面地概括了制约林业产业化发展的因素,但是谈及影响因素,除去以上这些制约因素外,还有一些推动因素。如何在应对制约因素的基础上对推动因素加以充分利用,是本文的主要研究方向。

2 我国林业产业化发展情况分析

由图1可知,从产值角度来看,我国林业产业总产值自2001年起每年都有所增加。从增速角度看,自2001年起平均增速约为23%,可以说是保持着高速的增长。但每年增长率时高时低,显示出高速增长背后的增长速度不平稳。增速在2008年的南方雪灾后达到了今年来的最低点,而之后由于集体林权制度的改革有了后续几年的稳步增加。

事实上,进入21世纪后,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林业产业化的发展由小到大,由缺到全,由弱到强,目前已经形成涉及国民经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多个门类、多种产品的复合产业群体,成为了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和极具潜力的朝阳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独特优势,发挥着重大作用[11]。

由上表得出,近年来林业三大产业的产值结构逐步调整,比例由2001年的66:30:4到2012年的35:53:12.林业二、三产业所占比重逐年增大,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森林公园旅游近年来飞速发展,虽然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带来很多的生态问题和管理问题,但这无疑是林业第三产业的支撑点。

3 影响我国林业产业化发展的因素

影响我国林业产业化发展的因素既有制约因素,又有推动因素。笔者认为,研究好如何把制约因素转化为推动因素是实现林业产业化的最优思路。下面在总结文献的基础上,给出影响我国林业产业化发展的因素。

3.1 制约我国林业产业化发展的因素

经过对以往文献的总结,制约我国林业产业化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森林资源不足:我国森林资源总量严重不足,人均资源占有率更是少之又少,加之我国长久以来的粗放式砍伐,致使我国森林资源的质量低,森林系统的恢复能力弱。同时,开展公益林建设和退耕还林工程之后,我国有很大一部分森林不能进行开发利用。其次,我国的人工林所占比重大,树种单一且成活力差。

(2)林业体制改革多且慢:我国自建国以来已经进行了多次林改。每次林业制度的改革都会给林农带来经营上的变动,在这变动的过程中有些林户的损失很大。

(3)林业企业生产技术落后:创新力在当今社会发展中可以说是最重要的地位,好的科学技术能够降低成本,并且生产出最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我国林业企业的创新力缺失严重,新技术研发能力差,先进设备依赖进口,致使林业生产的效率低下。

(4)林业企业经营管理不尽合理:林业企业的管理是林业生产的大脑,在生产中是与创新力并重的因素。我国林业企业缺乏市场前景的分析,对市场信息的嗅觉十分不灵敏,并且没有形成管理体系,影响了企业的生产质量。

3.2 推动我国林业产业化发展的因素

根据我国现有市场经济情况和林业发展特点,现总结推动因素为如下几点:

(1)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我国在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其间取得的成就不计其数。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是林业产业化最根本的推动力,随着全国宏观经济市场的建立,林业市场也会受到拉动,从而不断完善,使林业产业化在市场的调节下自主走向成功。

(2)林业产业结构趋于合理:本文表1中的数据显示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比重从2005年到2011年逐步平均化,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增加。

(3)WTO带来更多的产业化契机: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国外林产品对我国的林业产业带来了强有力的冲击。这使得国内市场中的企业经营者们希望早日完成产业一体化,以便应对进口林产品的竞争。这种对林业产业化的需求对其发展起着最有力的拉动作用。

(4)国家投资给予强大支持:来自2012年全国林业统计年报分析报告中的数据显示:2012年,实际到位各类林业建设资金3366.45亿元,比2011年增长22.66%。事实上,这个数据在每年都在增加。这说明了国家对林业建设的重视程度正在逐年增加。

4 我国林业产业发展的对策

将上述制约因素和拉动因素相结合,提出以下几点对策,旨在解决好制约因素的基础上,化劣势为优势,将其转换为拉动因素,并协同已有有点,促进林业产业化的早日完善。

4.1 提高科技水平,依靠科技全面发展林业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林业无论是在生产、加工、还是服务方面,都要加快新科技的利用。这里同样包括先进管理水平的利用。技术和管理作为企业发展的两只手,要同时抓紧才能见到成效。我国无论是科技还是管理,都落后发达国家很多,因此要不断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方式,同时开发出一套适合本国林业产业的技术体系和管理体系。这需要投身于林业建设的研究者和林业建设的实践者一起摸索和探究。

4.2 大规模企业通过兼并等对中小林业企业加以整顿

有些中小型林业企业的员工素质低,企业运转没有完整的管理体系,对市场信息把握不正确。我国可以充分发挥国有林业企业的作用,通过并购,租赁,拍卖等形式对这些中小企业进行重组或置换,使其能够受到大企业的科技水平和先进管理水平的影响,提高其在本领域的竞争力,这也有助于提升大企业的实力,降低其生产经营成本;并且规范了林业企业市场的秩序。

4.3 进一步完善林业产业结构

林业产业涉及国民经济的三大产业,是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版块。进一步完善林业产业结构,首先要加强第一产业的基础作用,保证第一产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这就需要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和资金的投入;其次要加快第二产业的发展,作为林业产业发展的主体,其需要更多先进科技水平的支撑,同时着重培养一批龙头企业,带动林户一起形成一体化经营;最后要提升第三产业的比重,森林旅游业是这其中的发展重点,因此良好的管理体系需要被不断地探索并加以利用。

4.4 培养壮大林业产业协会及相关合作组织,发挥行业自律作用

相关合作组织和协会应当制定较为完整的行业规范,指导林户和企业在产业一体化中的合作,维护公平竞争,保护合法权益,贯彻国家政策,促使行业形成合力共同发展。

5 总结

本文结合文献和我国近年来林业产业化的发展历程,通过对制约因素和拉动因素的分析,得出对林业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帮助我国林业产业形成一套科技进步,龙头拉动,产业完善,行业自律,政策引导,市场良性竞争的发展格局。

参考文献

[1] 费本华,樊宝敏.中国现代林业建设及其产业发展浅析[J].世界林业研究,2007,10(5).

[2] 龙儒臻.影响林业产业化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J].中国园艺文摘,2010,07.

[3] 耿玉德.我国国有林区林业产业化研究[M].研究报告.

[4] 费本华,樊宝敏.中国现代林业建设及其产业发展浅析[J].世界林业研究,2007,10(5).

[5] 孙建.我国林业发展的目标及政策[M].产业观察.

篇7

关键词:新时期;林业资源;林政管理

1.资源林政管理的实际效果

1.1初步形成管理体系

统计显示,我国大部分地区都配备了专业知识合格的林政管理人员,管理人员的队伍十分庞大,相应的研究机构得到大规模的改建和创新,在充分结合个地区实际情况的前提下,设置了多个林业检查站,实现资源利用的实时监督。

1.2资源管理和保护得到有效加强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性方针的全面落实,基础公共设施的施工建设速度逐渐提高,需要占据的林地面积也越来越大,为了有效避免林地流失,切实维护林业承包机构的合法权益,需要对林地进行占用时,相关部门应向审核机构递交申请,待审核结束并合格以后才能开始设施建设。

1.3监测体系持续完善

我国建立了完善的林业资源利用情况监测体系,并在不断实践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目前已基本实现了多数地区的大规模覆盖。完成了森林资源利用监测体系的建设,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多项监测内容,主要包括营造林实绩核查、森林采伐限额等方面,使林政管理的监测体系更加健全,为我国林业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4可对资源利用领域实施严格的监管

相关部门加强了木料等森林资源加工企业的整治工作,严肃处理乱砍滥伐行为,有效抑制了此类事件发生的概率。另外,木料等森林资源的运输等环节实行了规范的统一管理,设立了相应的管理机构和人员,实现了资源利用的严格监管,为林政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新时期资源林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1资源结构不合理

从我国森林资源的实际情况中看,大多数森林都存在荒漠化较为严重等实际问题,还有一些森林中的树木成熟度参差不齐,甚至出现了分化的情况,优质树木的比例正呈下降的趋势,森林的生态功能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

2.2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

林政管理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使我国林业资源保护措施迟迟得不到实践,大幅降低了森林资源的利用率,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对林业的持续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2.3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还有待提高

目前,林政管理人员的数量已经基本达到标准,但没有有利的制度约束,实际的林政管理人员非常不稳定,相关知识和理论无法得到迅速的更新和普及,管理机构内部也缺乏完善的人员培训机制,使得林政管理趋于混乱。

2.4政府机构投入不足

大多数地区的林政管理配套设施还比较落后,缺乏必要的运输及通讯设备,尽管高新技术火热发展,但在林政管理中仍没有得到广泛的普及和应用,因此,还需得到政府机构的高度重视,加大人才和设施的投入力度。

3.强化新时期资源林政管理的有效措施

3.1加强宣传力度

首先,应充分利用媒体,全面开展宣传活动,注重宣传关于林政管理方面的法律常识。其次应组织策划关于我国生态环境和森林资源等方面的普及教育工作,使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认识到林政管理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规范自身的行为。

3.2创建完善的执法行为

首先要提高林政管理方面执法情况的透明度,全面公开管理过程中涉及到的经费、范围和原则,同时在下达管理计划时应事先进行公示。其次,林政管理机构应切实完成管理的制度化和标准化。

3.3严格控制采伐限额

林政管理机构应严格控制采伐限额,全面落实相关的管理细则,并结合实际情况不断进行优化和整改,逐渐澄清林业采伐的运行程序,维护生态公益林,为社会和人民提供高质量的木材。

3.4明确林政管理目标

履行依法治林的原则,结合林政管理的实际情况不断创新管理体系,明确林政管理目标,使各个阶段的林政管理切合社会的发展需求,使林业资源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前提下不断发展壮大。

3.5完善资金管理

资金是发展的重要前提,因此林政管理机构应对林业资金实施严格的监管,保障林业发展以及项目建设拥有充足的经济基础。

3.6注重培养管理人才

加强林政管理专业理论的学习和掌握,组建一支技术超群、意识过硬的高素质管理团队,作为林政管理的核心力量,对新时期林业资源实施严格的监督,并制定科学合理的奖罚制度,以此提高林政管理的执法水平。

篇8

关键词:林业资源;档案管理;信息技术;方式方法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3)-06-0198-1

以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林业信息技术建设为例,该林业区林区造林、绿化等工程项目都超额完成了既定目标,该区现有林地面积527308亩,但由于地形复杂,大部分林区多分布于边远山区,自然条件较差。每年林业资源都会出现较大的增减情况。例如2012年一年,全区就完成了造林绿化30345亩,其中人工造林更新3602亩;完成“三沿一环”生态修复补植21871亩;完成绿色城市1589亩;已完成绿色村镇2367.7亩;完成绿色通道917.07亩。这些相关数据整理和统计对林业职工来说任务量相当繁重,人工徒步测量难度也很大,不符合现代化林业管理的要求。因此,只有通过数字信息化手段,才能高效、快捷的完成林业资源数据统计及整理任务。

1 信息技术在林业建设上的应用

福建省森林资源档案信息数据库特点:信息技术在林业系统中的应用,除了配套的硬件设施要齐备外,相关软件的开发与利用也是此技术在林业管理运用上得以运行的保证,城厢区林业部门使用全省统一的林业技术软件,能够很方便的与福建省省级林业主控中心进行网络连接,互联互访。为数据库终端建设,提供良好的软件平台。另外,该系统自动集成并对所存储的各种信息进行分类管理,可以很方便的进行软件检测。另外还对林业资源信息及时更新,方便用户对信息资源的查找和浏览,与主控中心进行数据连接,使双方能够方便的交互数据信息。

2 林业档案管理的信息技术基本架构及运行策略

在林业项目转型频繁的今天,林业档案内容改动过多,加大了信息量和处理难度。大量数据需要及时上报,下属单位的林业资源信息与省林业总部的信息联动,这些大量的信息资源,离开信息技术管理很难按时完成。因此按照统一标准规划网络,将数据库技术与网络技术相结合,通过中心数据库、网络终端实现与各林区档案信息化子系统之间的联网,开发多用户操作平台,将访问权限设置到基层林业站一级,以实现森林资源档案数据即时在线更新。而各子系统的用户以网络访问及更新权限内数据库,就可将新的林业资源数据汇总到中心数据库,最后由中心数据库集成汇总,并形成林业资源信息化档案,方便查询和调用。

2.1 林业档案管理技术建设的实施策略

从城厢区信息化建设的成功经验来看,林业档案也采取了软件与硬件建设齐抓共管策略。不过,林业资源信息档案管理建设是一个复杂的工程,不可能一步到位,要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来完善。城厢区在林业档案建设过程中,首先按照阶梯式发展模式对林业档案管理信息化管理的设备进行改造。在保证现阶段工作的正常运行的同时,采取逐步更新软硬件建设方式,每种硬件设施都采用可升级的模块,为以后信息档案管理平台的升级建设和完善做好准备,采用这种策略,一方面可为林业建设节约大量的建设资金投入;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管理软件、操作系统和硬件设备的使用更新频率很快,采取这样的实施策略会让整个系统不至于很快落后。同时,也让信息系统管理的工作人员在安装使用过程中不断进行学习实践,业务也会更娴熟。

2.2 林业信息档案系统的特点

城厢区林业局信息档案系统采用的是福建省林业系统统一的林业资源管理软件,其特点是界面友好,对信息存储便捷有序,查看、提取过程程序严格、安全保密性强。基层林业部门要对新的一年林区进行规划投入,做全年的建设与收支预算,要汇总一年林业效益情况林业资产的增补情况,林木采伐情况等林业建设信息,这些信息数据在强大的软件和硬件平台支持下,节约了大量人力成本,避免了人工计算错误。另外,该信息档案管理系统具有信息处理能力强,传输速率高、操作性好、界面友善、容易操作和掌握的特点,对上述林业信息档案能够进行安全、快速的处理。

2.3 林业资源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一是加强信息化设备设施及操作系统的安全管理,严格控制信息系统运行的外部温湿度等使用环境,档案的收录和调取都要制定并遵循操作规程、工作流程及制度。

二是要确保数据安全,建立专业防火墙,对数据进行备份。对关键计算机要实现物理隔离。另外,森林资源档案的相关数据每年更新和保存量巨大,特别是涉及视频资料及图形数据,需要不断升级完善数据库存储及管理硬件软件。

3 总结

信息技术在林业资源与档案管理上的应用,不是一个新生事物,是信息技术在走入各个生产领域的必然结果,通过信息数字化,逐步实现林业管理系统化、集成化、网络化,这类系统对林业资源数据及档案管理应用上的储存、处理和分析能力,极大的提高了相关数据的处理速度和质量,加快了林区对林业资源及档案管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烨,崔文霞.浅谈信息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J].新疆林业,2008(6).

[2] 周早弘.基于3S技术的数字林业的思考[J].2004,18(1).

[3] 刘捷.3S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J].天津农业科学,2007,13

(1):62-64.

篇9

一、从长白山学习考察谈起

长白山气势磅薄、巍峨壮观、资源丰富、风景秀丽,它不仅是一座十分惹人注目的名山。而且是一片翠绿的浩瀚林海。它以众多的白色浮石和九个月的积雪而得长白之名。它又以茂密的森林,红松(PinuskorajensisSieb.etZucc)的故乡而称著于世。

为了认识长白山的森林分布、生态和演替的规律,学习长白林区的经营管理经验,以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我院于1982年8月10~17日组织了赴长白山的学习考察。现把在长白山考察看到的几个自然规律概略地介绍一下。

l、森林垂直分布规律

长白山海拔269lm,为东北的第一高峰。由于受太平洋季风气候的影响,雨量充沛、温和而湿润,随海拔的升高,呈现明显的植被垂直分布带(见图1)。

2、森林生态规律

长白山北坡的森林,虽然分别属于不同的植被带,而在每个植被带内又是属于不同的植被类型。但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多呈混交林状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生长发育良好。在历来没有人为因素干扰的情况下,不仅遵循着生物学的自然选择,适者生存的客观规律,而且天然生态系统平衡的规律,在这里的体现也是比较充分的。虽然它们处在不同的植被带内,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类不同,数量不同、结构和有机构成比例亦不同,但它们彼此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并按着一定的食物链生存和发展。这就是生存系统平衡规律在这里的作用。

这一点正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合理的经营利用森林、不断地提高林业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一环。

3、森林演替规律是在一个较长的历史

时期内表现出来的,森林植物的相互更替演化发展的规律。

根据我们的初步观察,并参阅有关资料得知:长白山的老林(原始林),遭受火山破坏后(长白山第三次火山爆发于1702年),出现草原,由草原再生桦木林(白桦或佩桦),由桦木林(阳性树)内再生钎叶树种(云杉、冷杉等阴性树)而恢复为老林。老林经过度采伐,又成杂木林(软杂木林),由杂木林内再生针叶树而恢复为老林。这就是长白山老林的演替发育过程。总之,我们到长白山学习考察,看到原

始森林多呈混交状态,生长稳定,产量较高(每公顷平均蓄积量常达500m3)。还看到了几个自然规律在长白山北坡比较集中的体现出来。从而开阔了眼界,提高了认识自然规律的能力和专业水平,并启发我们重新认识与总结过去的工作。

二、对几个自然规律认识和运用的分析

人们在各项营林活动中,一方面是不断地认识自然规律,另一方面又在不断地运用自然规律,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建国以来。我省运用森林分布等自然规律,并结合林学原理,而营造了大面积的人工林。据全省“

四、五”森林资源清查统评,东部九个林业重点县的人工红松林达13.3万亩,落叶松217.2万亩,分别占全省该树种面积的96%和82%。西部(医巫阎山以西)的人尹工油松林(Pinustabulaeformiscarr)超过250万亩,约占全省油松面积的45%。樟子松(PinussylvestrisL.Var.mongolicaLitvin.)主要集中在辽北沙地,从1955年开始在章古台沙地上引种,63年以后相继在彰武、康平、昌图等县大面积造林,现在全省不少地区用于造林,均表现出良好的趋势。我省引种刺槐也较早,由于多年引种驯化,生态适应范围逐渐扩大,现几乎遍布全省,并成为辽南地区主要的造林树种之一。全省人工杨柳林至75年达到581.3万亩,一半以上分布在辽河中下游平原。自然形成了各树种的适生区、发展区和控制发展区。

从林种布局上,人们从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中,逐渐提高对发展林业的认识,如从社会上林副产品的供需矛盾,从工农业生产上由于生态失调,而遭到自然规律的惩罚等,提高了对森林公益作用的认识。因此我省不断调整林种比例:“

四、五”森林清查时用材林占58.8%,防护林仅占6.4%,80年全省林业区划,将防护林上调到33.7%,用材林下调到36.5%,其它林种也作了合理的调整。这样东部林区作为辽河平原的天然屏障,形成了水源用材林基地。辽西以水土保持林为主;辽北以防风固沙林为主;辽中以农田防护林为主;辽西、辽北和辽中的部分地区,构成了我省“三北”防护林体系。辽南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决定它以经济林为主。这样将运用自然特点和规律,因地制宜的充分发挥森林的综合效益。据1975年统计,建国以来全省已造人工林1802万亩,占绿化任务的46%。森林覆被率由解放初期的妞.6%,提高到23.5%。

在认识和运用森林生态和演替规律方面,也取得很大成效,特别是广大林业工作者,较早地认识到发展混交林的好处,科研部门重视混交林的研究,东部开展了人工诱导针阔混交林的科学试验,西部进行营造混交林的调查研究,均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及时指导了林业生产实践。

各营林部门又在生产实践中,精心培育出一定数量符合生态演替规律的不同组成、不同形式的混交林。如辽东的落叶松与色赤杨(AlnustinetoriaSarg.)和白桦混交,辽西的油松与色树、柞树,刺槐与色树混交等,均表现出良好的趋势。如阜新大板林场,23年生油松与色树混交林,郁闭度0.9,油松高sm,色树高sm,生长量超过当地同年龄的油松纯林。这些混交类型,在防治森林病虫害,提高林分质量方面,已初步显示出其优越性。

在病虫害防治方面,运用生态平衡的规律,从食物链上进行研究,已采用了赤眼蜂防治松毛虫的生物防治方法,并取得一定效果。另外在引种、育种方面也取都很大成效,在种源保护和建立自然保护区方面,正在积极进行。

总之,我们在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方面,成效是多方面的,效果是显著的。但是,随着对自然规律认识的深化,我们觉得在认识和运用自然规律上还有片面性,还有许多经验和教训需要认真的加以总结,我们觉得主要尚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l、对自然规律在认识上的片面性和一次完成论。

过去在设计营林工作中,往往注重森林分布规律,忽视演替规律,更缺乏了解生态规律。总认为森林垂直分布在我省不明显,水平分布规律已基木了解。群众习惯于造纯林,所以在西部干旱地区,设计营造了大面积的油松纯林。在东部山区亦设计营造了大面积的落叶松、红松纯林。结果病虫灾害越来越严重。

我们认为,这与认识上、指导思想上的片面性是分不开的。

2、我们林区的各项人为经济活动,还在有意无意地切断食物链,破坏生态平衡。我们知道森林和植物、动物及微生物一起构成了生物与环境的统一体,它们是相互依赖,互相制约,并按着一定的捕食链,构成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见图2)。

过去我们往往忽视捕食链,所以在辽西多地区,对老鹰、狐狸、猫头鹰和蛇等一律视为有害动物,大加捕杀,结果切断了食物链,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鼠害、兔害和虫害的发生。

3、发展混交林的好处,尚未被广大群众和部分林业工作者,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所接受。

我省人工营造的混交林很少,据阜新地区调查,仅占有林面积的1.6%。我们对发展混交林的好处,尚缺乏深入的调查和有说服力的分析,我们仅根据近期在医巫间山的调查,混交林腐殖质层厚度一般超过针叶纯林5一10cm,而且结构较好,抗病虫灾害能力强。

由此看来,混交林不仅在实践中表现出很多的优点,而且在理论上完全符合森林演替和生态平衡的规律。可是在设计、营林工作中却常常不愿采用混交方法,其原因除认识原因外,还有伯造林时麻烦,抚育管理费工等思想。但从长远观点来着,针叶纯林比重过大,会动起土壤酸化、肥力降低,而影响下一代的森林更新。

4、有些地区在引种、育种方面,尚有盲目性。近年来,由于林业建设规模的扩大和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兴起,切感种苗不足,因此有些地区从外地、远至关内调进大量的种子,这些种子在辽宁安家落户以后,表现出长势不同,适应程度不同,一些地区在选育过程中,往往缺乏对树种分布规律的深入研究,缺乏对弓{起生长差异的数理统计的分析。

三、提高营林技术水平的途径

伴随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白熊规律认识的深化,并不断地总结实践经验,所各项营林技术水平,:公将得到不断的提高,我们认为目前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从针对林业职工队伍的现状,开展全民教育。

据了解,我省林业职工中,文言占2.5%小学占18.4%、初中占47.6%、高中(包括中专)占25.9%、大学仅占5.6%。就是达到了大、中专实际水平,还有个知识老化的问题。据说知识是以平均每年5%的速度在老化,这就说明,我们要提高林业技术水平,就必须在全民教育上下一番功夫。针对不同程度,提出奋斗目标,订好措施,做出规划。以提高职工队伍的思想理论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增强认识自然和改造白然的能力。

2、加强林业调查设计工作。

调查设计是科学营林的基础,但从“文大”以来,对土壤、植物、气象等基础学科的本底调查,近乎取消,近期才开始恢复。我们认为今后的调查设计,不仅要队复和加强本底调查,进行调查设计研究和多学科的<上接49页)综合分析,而且要积极地运用科研最新成果。一要进行立地环境的分析和质量评价。最后做出符合自然规律的规划设计。

3、加强森林生态系统的科学研究。

森林生态问题,不仅关系到林业生产的发展,而且关系着人类的生存,所以我们要高度的重视这一研究,分清轻、重、缓、急,抓住主要矛盾,重点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功能及稳定性与结构的关系及其调节控制的原理。从食物链上探索松干纷、松毛虫以及红松疙锈病等的防治途径。

4、总结符合自然规律的森林类型的培育经验,树立典型,组织推广。

今后要认真总结混交林,栽针留阔,打柴留树等造林经验,大力宣传、推广混交林典型,逐步实现人工生态系统的平衡。

篇10

【关键词】林业档案;管理;应用

林业档案不仅是一种历史文化,同时还是森林工作积累经验教训的重要财富,而管理工作既系统又复杂,因此档案工作者首先要明确岗位职责,了解工作内容与技术,根据档案工作的各个流程与环节认真管理,做好档案的收集归档、整理分类、保管、鉴定销毁、统计移交、利用、登记、保密以及信息化建设等工作,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下面根据林业档案涉及的工作内容以及各个环节对档案管理与应用的工作进行介绍。

1.健全科目,配备人员,做好归档工作

林业档案管理工作是将所有涉及部门的相关文件进行检查、验收、整理、鉴定、统计、编目、研究、归档、保存以及查阅利用等一系列的内容,因此需应配备全职或兼职人员对此项工作长期、持续、有效的进行。管理人员不仅要了解相关业务,不断的学习专业业务知识和技术,而且还要掌握新技术和新技能,运用新方法,将档案按照科目进行合理保存,并建立健全各项档案管理制度,确保档案齐全完整。

2.加强基础收集,注意档案保护与安全

由于档案收集工作涉及的部门较多,部分工作人员对档案的重要性没有认识或不注意资料的归档等,从而导致基础资料的流失或损坏,降低了档案的利用价值与完整性和时效性,因此应对收集具有利用价值的各种文件,严格坚持“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杜绝据为己有的行为。在档案基础收集过程中要求全员配合,还要对资料上交的时间有明确的规定。例如党务、行政管理文件在使用期结束后3个月内归档;汇集文件应在年度结束后,次年的3月前归档;音响文件在相关活动结束后3个月内归档等。在档案收集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同时进行鉴定对有不同价值、年度、材质、内容的档案如文书、科技、会计、音像、电子以及专业等门类档案的案卷质量符合相应标准进行有规律的、按照排列、分类保存。同时要做好防火、防盗、防尘、防潮、防高温、防有害生物、防有害气体、防光等八防工作。对于档案的库房重地,应注意人员出入登记,对于非管理人员不得随意进入。定期做好档案的检查登记工作,对室内的温度、湿度合理的控制,特别是湿度不宜过大,不宜超过60%,还要保持库房清洁卫生,没有尘土和垃圾,库房内禁止堆放非档案物品等。

3.定期整理,按序分类归档

档案应根据档案的本质特性进行分类,根据档案之间的时间顺序、历史管理、逻辑顺序等进行整理,统一编目。可以结合保管期限、年度、机构、工程项目等进行排列,还可按照文书、科技、会计、音像、电子以及专业等进行分类归档。在归档时应在封面、脊背等地方标注卷宗名称、类目名称、案卷、题名、时间、保管期限、件、页数、档号、保管期限、起止件号、盒号等。以卷为单位的纸质文书档案可采用“全宗号―案卷目录号―案卷号―件、页(张)号”的结构编制档号;以件为单位的纸质文书档案采用“全宗号―年度―保管期限―件号”的结构编制档号;科技档案采用“类别号―项目号―案卷号―件、页(张)号”的结构编制档号。会计档案、电子档案、声像档案、实物材料等按照相关规定编制档号,还要建立资料统计台帐,及时准确记载室藏档案、资料情况,按照档案分类、检索工具等分别进行统计,确保数据准确、真实、账实相符。如果遇到帐实不符的情况,应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及时处理。

4.建立档案数据库,促进信息化管理

档案管理工作还要充分利用网络,通过全局网络化建设实现信息与技术的联通;同时网络平台的建设还可实现资源的共享,方便查阅者使用和搜索;同时还能有效的保护原始资料,避免由于纸质资料长期翻阅造成的损毁;同时还是对影像资料的一种变相备份,充分利用高新技术提高档案工作,促进信息交流;同时还要注意软件的安全性、可操控性以及可扩展性,要满足数据库使用的不同终端需求。对保密性较强的文件在录入数据库时一定要注意其安全性与机密性。网络档案数据库的建设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应该在保证当前档案工作的同时逐步实现林业档案管理系统化、集成化、网络化。

5.档案鉴定与定期销毁

由于档案存储空间的有限、使用时间的有限性使得档案资料的正确与否,是否具有保存的价值等都需要通过专业的人员进行鉴定,而不是所有的资料都具有保存和使用价值,不停的存储和堆积资料只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和工作量的加大,因此需要定期销毁档案。档案的销毁需要工作人员组成鉴定小组通过森林、行政、会计、科技等各个方面的专业人员对案卷逐卷逐件分析、研究鉴定后判定是否具有留存价值。鉴定为可以销毁的档案必须编制销毁清册,经主管领导批准后按照操作流程,派二人或以上人员在场监督销毁,并在销毁档案明细表中备注签字,注明销毁时间、地点和方法,并对销毁工作进行总结。

6.增强保密意识,限定档案利用权限

档案人员调离原岗位需要严格填写移交手续,交接方根据移交工作明细表在清单上核对签字后方可离岗。对于查阅的档案者,应该根据工作岗位的不同分为一般查阅权限和特殊查阅权限,特别是具有特殊查阅权限的人员应经负责人同意后方可调阅,并且记录调阅资料、使用时间、使用方向等。档案的使用一般仅限于档案室内,不得借出,如遇特殊情况,须经领导同意后借阅,且时间不宜超过3-5天。查阅档案的人员在使用档案时不得擅自复印、翻拍档案,不得将保密性较强的文字与数字向外泄漏。同时还应注意禁止翻阅人员在档案上勾划、作记号、撕毁等。工作人员对缺页、少卷的档案应及时登记检查,并尽量查找补充完善。

【参考文献】

[1]张丽宏,王良和.浅谈林业档案的管理与应用[J].魅力中国,2010,(5).

[2]李瑞平,王洪静,罗文娟等.林业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河北林果研究,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