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纪律教育范文

时间:2024-02-24 16:36: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青少年纪律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青少年纪律教育

篇1

[关键词] 教育旅游 心理需求 品牌运作

一、概念及特点

青少年学生教育旅游是近几年异军突起的一支教育旅游品牌,是以教育学习为目的的旅游活动,特点是寓教寓学于游于乐。青少年学生教育旅游近几年呈现出快速发展势头,其消费主体是大中城市的青少年学生,旅游时间集中在一年中的寒暑假3个月和黄金周。形式则主要是集体化团队活动。

二、市场的社会大背景

近年来,大学生的毕业就业问题,中、小学生的素质教育问题,是社会的一个热门话题,也是一个难题,大家都在探讨如何加强青少年的素质教育,其中,利用中、小学生寒暑假进行丰富的教育旅游活动,是对青少年的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非常好的形式和手段。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在中国也逐渐向普及化、大众化方向迈进。而相对于青少年,通过寒暑假的教育旅游活动,对于我国教育中长期存在的“重基础知识学习,轻实践技能培养”的共识弱点,是一种有力的补充,因此,结合中国青少年教育的实际情况研究开发满足青少年成长需要的多种教育主题旅游产品,对于全面提高青少年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让青少年在旅游实践活动中提高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学习技能意义非同小可。

三、青少年学生心理需求分析

青少年学生教育旅游的消费主体是青少年学生,分析这个特殊群体的心理需求,然后针对这些需求设计该系列产品的服务细节,是有关此项专题旅游产品开发的成败关键。目前的教育旅游基本上将“求知需求”放在了第一位,这里站在素质教育的角度分析这个群体通常存在的心理问题,开发更深层次的青少年心理需求。对设计开发出满足青少年学生需要的教育旅游产品,是十分必要的。而此方面的心理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心理的提高

学习是青少年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心理社会化的重要途径。乐于学习,是学生生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学习心理提高,包括学习动机、态度、方法、习惯,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探讨,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对待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帮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树立信心和进取精神。青少年学生在学习方面通常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有:学习疲劳、注意力分散、马虎、考试怯场等。

2.智力能力的提高

智能的形成和发展,也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主导因素和重要标志。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各种认识能力因素的有机结合,即构成了人的智力。在认识现实、改变现实、创造社会财富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人们的各种能力,包括认识能力、操作能力、创造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学生智能提高主要是智力因素的辅导、创新意识及能力的辅导。

3.情感和意志的提高

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态,克服悲观、怯弱、抑郁、紧张等消极的情绪情感,保持舒畅、喜悦、乐观、自信等积极肯定的情绪情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及生动活泼、蓬勃奋发的良好心态,对其身心的健康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其中情绪情感的辅导,尤其要重视移情体验的辅导,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去体验他人的欢乐和痛苦,以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正义感。青少年学生情绪方面通常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有沮丧、愤怒、恐惧、抑郁、急躁。而在意志方面则主要表现为优柔寡断,不能克制自己,缺乏毅力,害怕挫折等。

4.个性心理的提高

一个人个性结构中的优势、潜力、特点或弱点,不仅关系着其社会活动的选择性、效能及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同时也往往是事业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古往今来,凡成就大业者,其个性结构都有其独特的优势、潜力和特点。学生个性心理辅导的目的就在于帮助促进其个性心理,包括兴趣、能力、性格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和谐发展。在这方面学生通常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依赖、懒惰、孤僻、自卑攻击性等。

5.日常生活中的心理提高

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心理辅导,主要包括社会交往、休闲、消费和常识性的生活技能辅导。学生通过集体生活及日常交往,可获得同伴的接纳、尊重、理解和赞扬,从中体验到存在的价值和生活的乐趣,同时也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关心并帮助他人。这些都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才干,学会与他人合作,有利于身心健康。而休闲、消费和生活技能的辅导,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情趣、乐观的生活的态度和良好的生活习惯。辅导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正确选择休闲方式,发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兴趣爱好,建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合理计划消费行为,提高生活自理能力。而这一点对广大的独生子女来说尤其重要。此项学生通常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自我中心、不和群、对抗嫉妒、斤斤计较等。

四、目前市场存在的问题和品牌化发展原则

教育旅游是一个独特品牌,例如:青少年学生夏令营,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在中国已经成为一项商业行为,但是品牌化的名牌产品乏善可陈,绝大多数夏令营彻底变成了一个旅游团,内容大多是策划一个主题,拉靠一个单位,向学校发函,活动内容一般是某地开营,主要景点逛一圈,再加几个讲座。当前教育旅游产品存在的主要问题除了行程成人化,还有产品卖点怪招迭出,荒唐可笑,服务质量与宣传相差甚远,安全无保障等,这些问题大大地破坏了教育旅游市场的成长与环境。有关的各种批评、讨论文章不断见诸各种媒体,教育旅游市场的规范治理已近在眉睫。市场呼吁专业化、品牌化、系列化的教育旅游产品。要实现品牌化,以品牌化、系列化的产品占领市场,首先需在教育旅游产品的设计上下工夫,必须以青少年心理问题分析出发,在产品设计的细节上下工分,切实从活动设计上满足青少年在学习心理、智力能力、情感和意志锻炼、个性心理等方面的需求,开发出具有现代特色的青少年教育旅游产品。参照国外有关的成功经验,要实现相关产品的品牌化战略,真正地做大做强,就必须遵循以下几项发展原则:

1.产品设计主题化

首先,不能以常规旅游代替教育旅游,要围绕素质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文化学习等具有学习特色的活动内容。其次,要适应学生特点、寓教于乐,不搞疲劳战术。第三,突破常规模式,将教育功能安排在旅游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从启程开始就应将环保、自理、自立等素质教育贯穿始终。

2.服务流程规范化

教育旅游产品要逐步实现品牌化运营,关键是要实现服务流程的规范化,以产品的设计到基地的选择,分销网络的建立,服务人员的培训,再到整个服务流程质量的控制等,都要实现流程化和制度化,以确保服务规范化的实现,确立教育旅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真正实现品牌化。

3.市场宣传透明化

面对逐渐发展中的教育旅游热,教育旅游产品的宣传一定要实现透明化。活动包含多少个项目,多少个景点,住宿、餐饮标准,专家服务的收费标准、安全员、辅导员、导游员的收费标准等。要和消费者签订国家标准合同,以约束双方的权责利,避免不必要的法律纠纷。现实中,许多教育旅游产品中的服务质量与宣传相去甚远,规范化治理应早日引入日程。

4.安全保证制度化

学生是教育旅游的消费主体。由于年龄小,自律性差,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所以安全问题尤显突出,也是许多家长最为操心的问题。因此为了保证教育旅游的顺利进行,必须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切实制定安全保障措施,避免高风险活动项目,所配备管理人员及随队送护人员,切记懈怠和侥幸。

五、鉴于该项旅游产品市场特点和市场运作的要求,当前在产品设计阶段有几个主要平衡问题,尤其值得重视

1.家长需求和孩子需求平衡

在目前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考取理想大学是许多青少年家长的最大愿望,因此家长希望为孩子量身定制以学习内容偏多的寒暑期活动方案。而孩子更希望无拘无束的玩,在游戏中获得知识则是孩子们的愿望。因此,针对青少年的教育旅游产品,在内容的选择和主题提炼上一定要照顾家长和孩子的需求平衡。如“补习班”式的夏令营,无法调动孩子的兴趣,而游戏内容过多,没有兼顾学习内容的夏令营又很难打动学生家长的心。最佳效果应是家长愿意付钱,学生乐意参与。

2.项目多少和价格竞争力的平衡

近几年的国内教育旅游的消费主体为大中城市的青少年,这个群体占整个青少年旅游市场的85%以上,并且教育旅游的消费层次呈现出向相对多层次、高层次转变的特点。同时教育旅游产品逐步细分化也是大势所趋,如科普旅游夏令营就可细分为植物科普夏令营,气象科普夏令营,海洋生物夏令营等。但是总体来看,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消费者的价格承受力不高,因此对于教育旅游产品的设计者来讲,产品活动的项目不宜贪多求大,因为一旦价格高出消费者的预期,再好的产品也无法顺利地进入市场。

3.项目新奇性和安全性的平衡

众所周知的原因,青少年家庭子女的安全对于家长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全新主题的教育旅游产品会获得广大消费者的眼球,但是在追求项目新奇性的同时,一定要注意青少年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锻炼,在进行带有一定危险性项目的同时,一定要有严密的安全保障措施,以确保项目新奇性和安全性的平衡。这一点对于以拓展能力为主要教育旅游项目来说更显尤为重要。

4.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平衡

作为企业,追求经济效益是必然的,但是因为教育旅游产品具有很强的文化背景,容易受到广大媒体的关注。因此,此类产品注重获得良好的社会影响,对打造产品的品牌和企业形象具有很大的好处。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可以将“一人报名,捐给青少年基金会一元钱”等形式,进行相应的宣传,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赢得社会的认可。这也显示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在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对社会责任的认知和行动表现。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青少年;心理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003-2738(2012)06-0201-01

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高,精神文化生活也逐渐丰富起来。但是,当代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问题却越来越突出。究其原因,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遗传因素、生理成熟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等。下面,我仅从家庭因素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从心理发展角度审视家庭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

从传统的家庭习惯看,一个人从乳儿期到青少年初期,接触最多的就是家庭的环境,父母等直系亲属成为最早的启蒙老师。在这一阶段,从人的心理发展情况看,自3岁的婴儿开始以直觉行动性的思维方式,当时父母所给予接触的物体、人物,与自身的运动紧密相关,父母直接支配着婴儿的行动;3岁至6、7岁学前儿童思维的产生主要是凭借对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的联想来进行的,而这阶段父母的行为动作直接规定了幼儿的活动范围,也就直接影响了儿童思维的发展;到了学龄初期(6、7岁至11、12岁),儿童的思维已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逐步过渡的阶段,对所接触了解到的事物,行为会用简单的判断推理形式,但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仍然依赖父母对自己所作联想做出肯定或否定的结论;进入青少年时期(11、12岁至17、18岁),抽象逻辑思维日益占有主导地位,能够经常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并且有简单的辩证思维。但是,由于青少年知识经验的限制,往往不能全面了解反映事物的本质,在推理时往往带有主观性和跳跃性,其思维的依据一方面来自以学校老师为主的教育内容,但因学校的原因(下面专门分析),使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仍是受家庭父母的管教约束,对青少年初具形成的个性特点,世界观等方面有很大影响。上列原理证明,少年儿童时期的教育,尤其是学龄前家庭父母教育,对形成、塑造一个人未来的思想、性格、品德具有极其深刻的影响,而这个时期的教育,迄今为止在任何国家都还不是家长以外的任何人或机构所能代替的。

二、从学校教育看家庭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

学校作为对儿童自学龄初期开始就进行系统教育的阵地,无疑对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知识的获取、世界观的形成等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学龄初期,儿童非常相信老师,时常以“老师怎么说”做为行为的规范准则,这在某种程度上优于家长,已被众所公认。随着儿童年纪的增长,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的过程中,对学校的依赖程度会发生相应在变化,从“绝对听话——听话——基本听话——基本不听话”提转变过程。目前,许多家长因自身素质和水平的原因,对自己的子女的教育存在困难,教育方法不当,提高不了子女适应社会生活能力的需要,而把教育依赖于学校。对此,因忽视了学校作为青少年教育的机构也有不足所在,往往出现期望值过高的心理现象。从许多调查的情况表明,许多学生利用学校作为掩体,谎骗家长,将学校 作为避风港;而家长也片面地认为将子女赶到学校就有一个约束的地方,实际上学校的学生违法犯罪率不可低估,团伙型案件居多;旷课已成为青少年走向违法犯罪道路的危险信号。据中国政法大学法社会学与青少年犯罪研究所科研人员在北京、上海、广东等8省对违法犯罪青少年的情况调查表明,91.5%的违法青少年有过旷课的经历,并且初次劣迹,初次违法的高发年龄与开始逃学的高发年龄一致,而旷课的直接原因,据对1983名在校中小学生的调查,因为学习负担过重而厌学、不喜欢老师、上学没意思、犯错误怕被惩罚等学校原因的有1248人,占61.9%。另据对违反校规的1939名学生的调查,教师采取耐心教育的占30.3%,而采取找家长的占39.8%,训斥、赶出教室、不理睬等惩罚占18%。这种简单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使30.2%的旷课学生受到了家长的打骂,认为孩子“不打不成材”。由于家庭与学校之间对中小学生采取了“依赖老师、老师又依赖家长”的方式,一方面反映出学校教育自身的问题,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家庭对中小学生教育的重要性。事实表明,学校、老师与家长对学生的教育配合的好,对学生的进步起到促进作用;相反,家长和老师对学生的期望过高,教育方法不当,往往使学生无法承受而采取旷课逃避的方法,成为走向社会参与各种违法犯罪的直接原因。据某市对查获的900名团伙犯罪成员的调查表明,经过初中以下学校教育的有832名,占92.4%。其中在校学生237名,占26.3%。没经学校教育的只有51名,占5.7%。这说明学校教育仍存有弊端。

三、不完整的家庭结构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

家庭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之间长期相处、关系密切,都是一个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正常的家庭结构被打破,则会给青少年心理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如:父亲或母亲早亡,会给青少年学生造成很大的心灵创伤,使其失去了精神的依托,出现行为不正常、情绪不稳定等现象。随着离婚现象的增多,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就显得越来越重要,这些离异家庭的子女大多具有自卑、少言寡语、性情孤僻、厌学情绪和逆反心理较强等心理问题,应引起全社会特别是家庭、学校的极大关注,这也是当今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目前,学校里有部分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就是由于残缺的家庭结构造成的。所以,要使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地发展,首先应该给他们一个完整和睦的家庭。

四、家庭生活氛围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

家庭生活氛围包括物质生活环境和精神生活氛围等。目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家庭只注重为子女提供一个优越舒适的物质生活环境,而忽视了营造良好的精神生活氛围,这会给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带来不良的影响。如:一个家庭中,如果父母经常吵架,必然使自己的子女失去归属感,心理上失去支持和平衡,造成心理障碍,在学校可能表现出沉默寡言、不合群、自卑等异常现象。实践证明,生活在具有良好的家庭生活氛围中的青少年,往往表现为情绪稳定、性格开朗、人缘好、对生活和前途充满信心等人格特征;生活在缺乏良好家庭生活氛围中的青少年,则容易出现各种不良情绪和行为,对生活失去信心,甚至对现实强烈不满等人格特征。可见,家庭生活氛围是比较直接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社会环境。所以,作为一个家庭,除了为子女提供物质生活条件外,更重要的应该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家庭生活氛围,给他们一个宁静、民主、和睦和安定的家庭。

五、家庭教养模式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

家庭教养模式是指家庭教育和抚养子女的方式,是受教育者教养观念支配的,有什么样的教养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养方式,不良的教养方式会给青少年造成极大的心理伤害。如:由于棍棒教育的摧残,造成子女自卑、焦虑、过分顺从、无安全感或攻击性强等异常倾向;由于父母过高的期望,超过了子女的承受力,使子女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由于过分的溺爱,造成子女自私、任性、不肯吃苦。又如:有位初中一年级的男生,由于在学校经常违反纪律,学习成绩差,他的父亲对他经常打骂,甚至把他锁在房间里,饿上几餐,结果使他出现自卑、情绪压抑,在学校经常打人等异常现象。因此,作为教育者应树立正确的教养观念,对症下药,使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顺利地发展。

六、家长自身的特点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

篇3

关键词:学习习惯 思想道德素质 家长学校 综合治理

我是一名普通的中学政治教师。长期的教学实践和生活实践使我对当前部分学生的学习和思想道德现状感到忧虑。

现在的学生看似见多识广、思维敏捷、与老师和同学的关系表面上也很融洽,但是在学习上很多学生马虎、做事拖拉、浮躁。听课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另外,在学习上,很多学生习惯不好。上课时爱转笔、转尺、坐姿不端正、腿总是不由自主的颤抖。还有很多同学在室外随地吐痰、说脏话。考试作弊现象也比较严重。不善于与人合作,不愿意承担对自己的责任,更不愿意承担对他人、社会的责任。有些学生平时花钱无数,可是给灾区捐款时却一百个不情愿。一个学生在一次新闻简报评比时没取上名次竟然埋怨自己的爸爸没尽力。社会上的不良习气也沾染了很多。有一次,讲“我与父母”一课,在完成一个“父亲节或母亲节我如何表达心意”的活动中,一个学生说“我向爸爸送烟”,一个学生说“我给妈妈办理麻将社会员卡。”

有一次,讲到“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时,我曾分别在我所教的五个班级中作一次小调查。结果最多的一个班级只有五人举手表示为祖国、人民而学习。

下面我就简单分析一下目前存在这些现象的原因。

(一)学生个人原因。缺乏理想,容易自满。思想狭隘,意志不坚定。以自我为中心,没有组织纪律观念。缺乏自我管理、自我控制。没有明确学习目标,比较安于现状。缺乏竞争意识,没有社会责任感。

(二)家庭原因。部分家长素质较差,教育子女方法不恰当。比如:孩子在学校有矛盾了,家长为孩子护短,甚至到学校给孩子出气;有些家长明明在打麻将,却在电话中告诉孩子他在外面办事呢!伴着麻将声声,孩子怎么会不学会说谎呢!有些孩子的母亲,年纪轻轻却不出去工作,家务活大包大揽,造成孩子一定程度上产生依赖心理,也不爱努力学习,甚至力所能及的事也不做。孩子不爱劳动,体会不到生活的艰辛,不知道尊敬父母,更谈不上尊敬老师、尊重他人了。

(三)学校的原因。部分学校忽视德育教育,几乎不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的活动,一个“安全”问题,把多少增进学生了解自然,增进师生感情的机会拒之门外。学生在校时间只能抓学习,比成绩。大大小小的考试、测验把学生累得疲惫不堪,本来充满稚气的年龄却不协调地配了一张没有生气的戴着眼镜的脸。每天的时间安排的满满的,除了正常按课节上课以外,每天早上得练习外语,中午讲数学,晚自习背语文,下午自习时间还得考试。

(四)社会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老百姓有钱了。可是精神世界却家徒四壁。有多少人一夜暴富,富得趾高气扬,让人“仰视”;有多少人穷得抬不起头,让人“不屑一顾”。这种社会导向使孩子幼小的心灵埋下颗一切向“钱”看的种子。还有马加爵事件、李刚事件、药家鑫事件、小悦悦事件……这些违反道德,违反法律,逃避责任甚至丧心病狂、背信弃义的做法在当代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会对孩子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在站排的队伍中我能找到插队乱挤的孩子的身影;在说脏话的人群中我能听到孩子稚嫩又坦然的声音;在“外国的月亮就是圆”的人群中我能发现有些孩子羡慕的憧憬;在犯了错误想尽一切办法逃避的人群中我能找到有些孩子游移躲闪的眼神。

综上所述,我觉得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已经刻不容缓。那么如何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呢?我认为应该注意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 一)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把它真正落实在行动上。现在整个社会的教育导向存在严重偏颇,智育被摆到了空前的高位,而德育教育几乎就是空白。一些基层学校评优秀学生的标准基本就是唯成绩论。为了避免“马加爵、药家鑫”的“前赴后继”请全社会尤其是教育部门赶紧重视德育教育,包括体、美、劳的教育。

(二)发挥教师的积极作用。要求学生做的的,教师要首先做到。班主任平时的德育渗透最为关键。因为班主任与学生打交道更多,对学生了解的更多一些,做起工作来更有针对性。还有,老师们应该形成合力,看到学生违纪现象应齐抓共管,如果只靠班主任个人的力量,其他老师对差生的违纪行为熟视无睹,放任自流,会造成个别学生钻空子,对学生教育不及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三)多开展有意的活动。现在学生为什么和老师、学校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多?严重的还会产生很多对立、甚至是流血事件。有的学生毕业后,会毫不留情的把书烧掉,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再也少有纯洁、亲密的关系,这是为什么?我想跟时代环境有一定关系。但更多的与在学校期间很少开展有意义的活动有关。学生不但活动少,有的班主任甚至会剥夺学生的体育、音乐和美术课。学生没有跟老师、同学增进友谊的机会,少有接触自然的机会。该释放的能量没处释放时,情绪会受到消极影响。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爱发言,有时腿会不由自主的抖来抖去,学生自己却全然不知。我想跟体育活动少有一定关系。工作十余年来,每每看到教室中有半数以上的学生配对着厚厚的眼镜,我的心就会无比沉痛。那么多近视眼的同学,那么多到体育加试时就开始苦恼的同学,难道我们不该反思一下我们的教育吗?

(四)开办家长学校。当前,几乎每个家庭都很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但是不是每个家庭都重视孩子的素质教育,尤其是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孩子成绩考好了,有些家长会喜形于色,甚至会答应孩子的许多不合理要求:而孩子没考好,有些家长会大发雷霆,甚至会对孩子非打即骂。所以,应该想办法提升个别学生家长的素质,扭转他们的不正确的教育观念。开办家长学校是一个不错的办法。家长素质提高,和学校教育积极配合,应该会降低学生离家出走和自杀率。

篇4

一、放下架子是爱的基本做法

教育者受传统观念影响,不少老师在学生面前摆出“严师”的架子,让学生敬而远之,特别是学困生,往往对老师有戒备心理,不愿意接近老师,自然对老师的教育置之不理。心理学家告诉我们:“爱是教好学生的前提,而教育是爱的归宿。”爱是人之情感,教师只有接近学生,才能使学生尊敬老师,达到教好学生的目的。如果一个班主任不和学生打成一片,学生就不肯把实情告诉你,为了解除学生的心理障碍,班主任就应该勤招呼,看到学生应该放下“严师”架子,主动点头微笑,抚摸他们的头,亲切回话,班主任还要勤观察课内外学生的情绪和健康情况,发现问题、主动解决,亲近学生还要坚持勤家访,家访时报喜不报忧,把师生的感情渗透到家访中,另外,还要多表扬学困生的闪光点,使他们鼓起学习勇气。我班辛某同学是一个数学极差的后进生,数学作业经常不做,学习成绩很差,我捕捉他的闪光点,劳动积极肯干,如果回家温习功课也能同劳动时那么肯卖力气,那么,你的数学成绩一定会提高的。同时我还经常找他谈心,后来,他对数学也有一定的兴趣,一次考试竟然得了82分。实践证明了,教师能放下架子,待生如弟妹,师生之间就有了共同语言,心贴在一起,班主任的凝聚力就会大大增加。

二、严格要求学生是真诚的爱

班主任工作应从严抓起。我刚接任这个班时,虽然人数不多,但纪律松散,上课插嘴现象严重,到处乱扔果皮纸屑,学习习惯不良。我针对这些情况,向学生提出纪律要严、学习要勤的要求,并制订了一些班规,经过两年多的教育,他们终于改掉了这些坏习惯,培养了许多良好的习惯。我班每周一的最后一节课让班干部总结上一周各小组卫生、纪律、学习、出勤、道德品质等方面的评比,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效应,促使学生不断地克服缺点走向进步。由于感情融洽,师生目标一致,我班连续两年卫生、纪律、品德都被评为全校最好的班级。

篇5

        一、成因分析 

        1.学生主观认识的偏激性或片面性造成的不良行为习惯 

        现代社会,科技发展迅速,人们生活一天比一天丰富,中学生认识世界的敏感度也大大提高。他们认识和接受事物的方式不再停留在小学阶段那单纯的接纳和模仿过程,往往不自觉地渗入了自己的意识和观点,容易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做出错误的判断,产生不良的心理。他们接触到现实生活中一些有不良行为的人或群体,并错误地认同甚至羡慕某种本来就不正确的却很符合或能满足青少年心态的现象时,就更容易产生不良的心理倾向了。如:看到同龄人谈情说爱时,会错误地觉得这些人很浪漫,为满足一种好奇心与虚荣心,而产生一种期待早恋的欲望。 

        2.家庭、社会的影响与学校教育的不一致性造成的学生不良行为习惯 

        积极的社会现象使他们在心中证明了老师家长教导的正确,消极的社会现象又让他们感到好奇、彷徨,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正确的引导,这些社会信息负面影响也会逐渐抵消甚至超过学校、家庭的正面教育效果,使中小学生在这危机时刻促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其家庭原因是:(1)家长过分溺爱,使子女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2)家庭教育的错误引导,使子女受到不良品行的影响;(3)父母管教方法粗暴,严重地挫伤了孩子的上进心;(4)不健康的家庭,使孩子产生了自卑和怨恨心。社会原因包括(1)社会环境的恶化,特别是校园周边环境的混乱、社会诱因的侵蚀。如校园周边开设电子游戏室、网吧、卡拉ok厅等,部分业主唯利是图,吸引青少年出入其中,以致染上不良习气;社会上不良群体的吸引和束缚,使部分青少年不能自拔。(2)不良书刊和影视、网络文化的影响。 

        3.学校教育观念、教育方式的陈旧而造成的不良行为习惯 

        学校原因:(1)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主旋律,但通过调查发现,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片面追求升学率、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不注重行为规范的教育,由此而派生的问题,使学校教育活动始终离不开应试教育,畸形的教育体制、陈旧的教育观念严重偏离了素质教育方向和目标,影响了中小学生的正常心理发展。如:设立实验班、重点班,使学生失去心理平衡,甚至畸形发展。(2)教学方法简单粗暴,对学生进行打骂、体罚,不让上课等。不恰当的教育方法,一成不变,没有充分了解现代中小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特点,仍然采用封闭式、程式化的方法去管理和教育学生,有的简单偏激,有的冷漠放任,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学生感到困惑。学校生活单调乏味,不注意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去满足青少年的精神需要,使他们转向外界寻找刺激和补偿等。所有这些,都会促成中小学生心理发展偏离正常轨道,产生不良行为习惯,一旦误入歧途,其后果不言而喻。 

        二、矫正中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措施 

        1.加强家庭、学校与社会的共同教育 

        改革开放使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的思想、文化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通过调查发现,有85%的学生家长为了经济发展,都出外打工,家中剩下老弱妇孺,学生在家中缺少家长的管教。这些留守儿童,在缺少家长管理之下,接触社会不良现象的机会更多,如果不加以引导,染上的陋习就越多,变得散漫、没有目的,更有甚者,想外出打工,不愿意读书。因此,学校必须加强社会、家庭的联系。 

        教师要常去家访,或与家长保持电话联系。调查中发现有90%的学生家长希望教师能常去家访,或与家长保持电话、书信联系。因为家访能及时了解反映学生情况,争取家长配合,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得以结合起来,搞好教育工作。这要求家访的目的要明确,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内容要具体真实。  

家访要言及其中的利弊,以学生的表现为依据,切中要害地指出问题,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让学生增强学习意识,最终得以纠正不良行为习惯,做一个勤奋好学的好学生。 

        家长要有正确的指导方向。调查中发现有88%的家长认为:要关心子女,不任其自然发展,诚挚严肃,不过分宠爱,体贴关怀,不粗暴简单,公开合理,不歧视偏爱,统一要求,不各行其令,端庄正派,以身作则,和谐友爱,不互相欺凌,以小从严,防微杜渐,家庭规律化、制度化,耐心诱惑,耐心说服。 

       教师、家长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中小学生年纪较小,是长身体、学知识的年代。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为以后前途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此学生必须有正确的目标、方向。家庭方面:(1)父母应有正确的兴趣、爱好和追求,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养,给子女树立榜样;(2)家庭和睦民主是子女健康成长、良好品德形成的重要条件;(3)社会、学校开办家长培训学校,共同研讨青少年教育问题。学校方面:要耐心辅导,做好学生的生活、学习、思想工作,通过积极引导、正面教育,开展道德、法制教育等加强教育。 

        2.强化班风、校风、学风建设 

        通过对学校班主任的调查,他们都说,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应该有优良的班风和传统,有正确的舆论。这种班风、传统和舆论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很大的作用。一个班级要树立正气,使学生敢于支持正确的言论和行为,抵制和反对错误的言论与行为。为此,必须培养良好的班风。而培养良好的班风要从形成正确的舆论做起,班上的学生对同学的行为和班上发生的事情能明辨是非、分清好坏。教师把班上出现的好思想、好行为要明确加以肯定,并使得其延续和发展。坏事在班上得不到支持,就会被制止,遇到侵害班集体利益和违反学校纪律的事情,学校就会批评。通过批评与表扬有意识地培养正确的舆论,具体措施有:第一,保持正确的态度,思想上不歧视,感情上不厌恶,态度上不粗暴,发扬积极因素;第二,对症下药,因材施教;第三,明辨是非,给学生温暖,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第四,关心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第五,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3、学校德育工作必须有鲜明的针对性,从学生和社会的实际出发,进行分层次的教育。 

        (1)学校的德育既要立足于现实,又要高于现实。立足于现实,就是从现实出发,承认社会价值观的多元性。如果否认这些客观存在,德育工作就会无的放矢,显得苍白无力。承认现实,并不是说现实都是对的,而是要高于现实,坚持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核心地位,用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广大青少年。 

        (2)抓好起始教育和系列主题教育。起始教育对中学生来讲至关重要,在学生入学之初施教,从严要求,从严管理,能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和品质。同时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开展不同主题的教育活动,使之系列化、科学化、整体化、长期化、制度化,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活动之中,有效地帮助中学生克服各种不良品德行为。 

        (3)坚持对中学生进行耐挫折能力教育。学校德育工作者,特别是政治课教师,要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正确认识自己的人生价值,培养良好的学习动机。要帮助中学生正确地认识社会,为将来进入社会迎接激烈的挑战做好必要的心理准备。 

篇6

1989年下学期的一天,我刚参加工作不久,那天,我所在的湖南省冷水江市岩口中心小学的学生正在做课间操,一位五年级男生引起了我的注意,他上衣披散着,留着长发,做操时懒洋洋的。突然,他抬起脚就踹前面女同学的屁股,被正在巡查的校长发现了,当场对他进行训斥,谁知道这位男生突然发飚,对校长甩下一句:“我不读了,你以后要从我家门口经过,我就唤狗咬死你!”就气冲冲地离开了学校。这一场景对我触动很大,陷入了沉思:现在的学生怎么啦,连老师的正常批评都受不了吗?第三节课是我的思品课,我没有上新课,利用自己的美术特长,用简练的线条,夸张的人物形象把那个不讲礼貌的男生丑态在黑板上表现了出来,然后让学生根据漫画谈看法。学生纷纷举手发言,课堂气氛十分活跃,纷纷指责那个学生的不是。大家随之又举出一些学生的不良行为,我又把它画成漫画,同学们说:就是这个样子!课后,同学们把我围住了,说我这堂课真好,大家喜欢,今后你就给我们用漫画上课吧!我也觉得这堂课是我当老师以来教学效果最好的一堂课。这不禁让我想起我自己读书时代多少次在翻看过漫画后,在被窝里打滚痛笑,直至笑到周身酥痒,久久不能让谐趣的场景从脑际散去的情景。是啊,漫画带来一种超越了视觉的感官享受,令人一见倾心,再见难忘,百见不厌,不见想念。那天晚上,我想了很多,写了教学随感,何不用漫画的形式去表现孩子的种种不良品行,然后去改变他们,培养他们的健康人格?于是就开始了我用漫画形式教学的、长达25年的德育创作与改革之路。

二、漫画拉近了师生距离

我不停地奔走在学生中,认真观察,调查了解,罗列学生种种不良行为,然后收集整理有关图片,能用上的就选用,没有的就构思进行创作。1991年,我担任岩口学区少先队总辅导员,中心小学政教主任,还教两个班的语文,担任一个班级的班主任。每天完成好教学工作,就累得筋疲力尽了。但凭着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对漫画的创作兴趣,我进入了忘我境界,经常加班加点到凌晨两点,有时通宵达旦。那年5月的一天,我正患着感冒,发烧咳嗽,我工作到凌晨三点,觉得头晕目眩,全身发热,一下倒在地上,直到第二天7点多才醒来,双腿发软,站也站不起来,老师们把我送到医院打了两天点滴,病情才好转。由于我坚持不懈的努力,两年时间里编绘了200多幅漫画,每幅漫画都配有一个耐人寻味的小标题。又花了半年时间,再一幅一幅地画在幻灯片上,一部幻灯系列片《污点》就这样产生了,我在课堂上一展示,立刻就引起了学生强烈的震撼,他们纷纷对照漫画检查,并热烈地讨论,激起了他们的反思,然后用行动来改正自己的不足。不久,我的漫画课堂在全校进行了展示和推广,没想到受到了全体学生的欢迎,没过多久,孩子们竟然变得听话多了,也懂事多了,“污点”渐渐少了,习惯慢慢变好了,学习成绩也逐步提高了。这时,我才意识到:漫画将一种源于文化品位和价值准则的嬉笑的艺术,以风格各异的绘画方式表达出来,其中既有严正的人性主题,又更为轻快和讽喻,从而能为喜好者带去一种心灵的撼动,这种撼动不是地震式的剧烈颠簸,而是直捣人的处处痒穴,以“坏坏”的方式完成一次对人世善意的、轻佻的取笑,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漫画让我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下课时间和放学以后,我的身边经常围满了学生,他们问这问那,我俨然成了他们的大哥哥。我们是山区学校,没有寄宿条件,我班离校较近的有10多个孩子,他们每天晚上都要到学校来,围在我的办公室,听我讲人生的故事,然后自觉到教室读书学习。记得有一天停电,这些孩子们点着蜡烛在教室里看书学习,看着孩子们不断进步的情景,我一切的辛苦都变成了快乐。我们那里盛产橘子,家家户户都有,橘子成熟的时候,我的讲桌上总会摆着几个又大又黄的橘子,那是孩子们的礼物,也是一片心意,我知道他们是选择了家里最大的、熟得最好的橘子送来的。究竟是谁送的,问也问不出,反正天天有,我感动着,温暖着。他们也没让我失望,我所教的班,由原来的倒数第一,一下就跃居全镇第一。学生苏××,跟着我画漫画,绘画水平逐步提高,学习成绩也节节攀升,并逐渐崭露头角,后来,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中国美院。1992年,我的幻灯系列教育片《污点》还获得了娄底市电化教学成果一等奖,当时娄底地区电教馆曾馆长评价这是一部伟大的杰作,我也因此被评为了娄底市“十佳辅导员老师”。

三、漫画的睿智启迪

1993年我调入湖南省冷水江市岩口中学从事语文与思想品德教学,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我发现一个问题,老师在台上讲得头头是道,学生也记得滚瓜烂熟,可学生这样或那样的缺点总是难以得到改正。我觉得老师的教学方式应该加以改进。当前教师的教学模式大多比较传统,就是“教师讲解―学生理解― 书面练习巩固”,多数学生把书本知识背熟了、记住了,在考试中或许可以得高分,但学生常常没有按书本上的要求用行动去做,也没有谁督促孩子的行动,知行没有统一,“学”与“做”成了“两张皮”,一些不良品行依然故我。如何使孩子做到“知行统一”?如何提高德育实效?这成了我思考的新课题。我结合幻灯系列片《污点》这个成果,大胆地确定并主持“农村中小学提高德育实效性”的课题研究。我们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开发学生喜爱的漫画校本教材;第二,引导家长督促评价;第三,学校开设校本课程,做到教育常态化。我认真研究了《中小学德育大纲》《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将一年级到九年级的思品教材对学生的品行要求罗列出来,然后结合这些内容,从家庭、学校、社会三大块对孩子种种不良品行进行分析,然后创作、整理了400多幅漫画,针对每一幅漫画都配写一首诗文,设计了《天天进步记载表》。为了使教材具有科学性和实效性,常常一个问题就使人绞尽脑汁,就说一个表格的设计,我前后修改了8次。对于一个过去从没做过科学研究的人来说,其中的辛苦难以言说。仅编写用的稿件材料就有几蛇皮袋,堆积起来有一米多高。研究过程也真是焚膏继昝。半年后,漫画加诗文的《知错就改,天天进步》德育校本教材终于定稿,与之配套的针对家庭、学校、社会每一部分的综合评价表也设计成功。我在漫画的创作过程中,对漫画又有了新的感悟。漫画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漫画提供了一种轻松愉悦的阅读气氛,在略显夸张的情景设计和线条勾画中,展露了作者独特、独到而独立的视角。它所要传达的既不是由气韵和风格所透射出的审美情趣,也不是色彩和技法特异的艺术观念,而是一种首先是通过幽默的手法来亲近受众、取悦读者的更加性情化的大众读物。漫画的即兴与随和,也决定了漫画本身特有的貌似漫不经心、实则饱含睿智的遣兴与暗喻交融的特性。此书一编出,我放到岩口中学与岩口中心小学进行实验,学生爱不释手。我们通过开展教学与评价活动,孩子们进步很快,收到了良好效果。该研究成果于2005年荣获湖南省第一届教学成果奖,荣获湖南省“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案例奖,2005年《湖南日报》特别报道了“知错就改,天天进步”这一成果,我也被评为了“湖南省优秀教师”。

四、漫画的共振效应

2010年,我调入湖南省冷水江市沙办中心学校任校长,我决定把我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深化和推广。这时,我校被定为全国青少年健康人格教育的试点学校,而我们的研究,正好与青少年健康人格教育契合。湖南师范大学刘铁芳教授给我提了建议,作为一本教材,最好从正反两个方面加以教育和引导,做到学有榜样,改有方向。于是,我调整思路,塑造了一个榜样人物,取名为“天天”,书名定为《天天进步》,又创作了近100幅漫画,塑造了一个知错就改、健康、快乐、进步的“天天”形象,他是一个人见人夸的“好孩子”“好学生”“五好小公民”“新时代”的小雷锋。为了与时俱进,丰富教材内容,我结合青少年健康人格教育提出的心理健康、性健康、远离、安全教育等方面的教育内容又进行漫画创作。无数个夜晚,我与邓继清老师经常加班加点到深夜。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编绘了一套特别的青少年健康人格教育读本《天天进步》,分中学版与小学版,由湖南少儿出版社出版,小学共16课,漫画300多幅,幅幅配有朗朗上口的诗文;初中17课,漫画300多幅。该套书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寓教于乐,深受学生喜爱。为了促进家长积极配合,我们又编写了《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家校联系手册》,要求家长天天督查评价。多年来的辛勤劳作,年纪轻轻的我就两鬓斑白,每根银丝见证着无数个加班的夜晚,见证着我的辛勤与汗水,每一幅图画都凝聚着我的心血。我们通过教学实践与评价活动,构建了“家校紧密配合、学生主动参与的知行统一”的健康人格教育新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涌现出了许多进步之星。学生慢慢地发生了变化,讲礼貌、主动问好的人多了,讲卫生、爱护环境的人多了,守纪律、讲谦让的人多了,守公德、做好事的人多了,学生学业成绩也慢慢提高了,学校中考由原来的倒数也跃入了全市的前列。我们通过总结,该研究成果于2010年荣获娄底市科技进步奖,2012年荣获娄底市青少年健康人格工程特别创新奖,我主持的“家校合作,指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课题2012年荣获湖南省二等奖。该成果多次在湖南省德育工作会上做经验介绍,被《中国人口报》《湖南日报》《娄底日报》、中国人大网、红网、省市电视台等媒体多次报道。《中国人口报》将此成果誉为“世界锑都的奇葩”。

2013年元月,全国青少年健康人格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中国人口宣教中心主任张汉湘率中央党校、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社科院、清华大学等名校的专家、教授来我校考察。对《天天进步――青少年健康人格教育读本》赞誉很多,张汉湘主任称这套书是新时期的“三字经、弟子规”,实用性很强,值得在全国推广。

每当我看到孩子们戴着“天天进步”的徽章蹦蹦跳跳在操场玩耍时,每当我们的家长滔滔不绝地说起自己孩子进步的表现时,我会微微一笑,我们的《天天进步》在改变孩子的行为。20多年来,我在德育改革方面的体会是“创新才能发展,坚持才会成功”。因为创新与坚持,2014年,我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因为创新和坚持,我才感觉到漫画教育的神奇。漫画为人生涂抹了一道光滑的异彩。它永不邪恶,却透着点邪气,透着点搞怪,更透着那么小许的不正经,它是面带着微笑和坏笑的善意的艺术。所以它才在教育之中深入到学生心中,与学生产生强烈的心灵共振。

篇7

(一)层次多元化,文化基础参差不齐。随着中职师范学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来自不同层次、不同地域的学生,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显得参差不齐,从而给教学和管理带来很大难度。现时的初中毕业生进到中职学校,是抱有各种心态的。有的是渴望学一门技术,为自己描画一个美好的未来,学习目的比较明确,学习自觉性比较高。有的则埋怨自己学习不好,进不了重点高中,只好来中职学校,学习处于被动状态。还有的是各方面表现较差,父母管不了,又考虑到孩子还小,不能出去打工,就把他送到学校,家长要求不高,学生本人对学习也没有兴趣,进到学校后无心学习,迟到早退和旷课现象严重。

(二)自私,集体观念淡薄。不少中职学生生活中显得很自私,考虑更多的是别人应该为我做些什么,很少考虑自己应该为他人和为集体做些什么,过分追求个人的享受及名利,极少考虑自身的责任和集体的利益。

(三)人生观、价值观偏颇。一些学生片面追求自我价值,追求享乐主义,摆阔气,高消费,不求上进,对社会缺乏热情和责任感,对未来缺乏信心。道德意识不强,文明修养缺乏。有的人甚至对是非、善恶、美丑界限不分,对自己的不文明行为肆意放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观念淡薄。

中职师范生思想复杂,原因有很多,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原因。中职师范学校招收的学生是初中毕业生为主,年龄在14岁至18岁之间,这正是他们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年纪轻,思想活跃,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但阅历浅,社会经验不足,分辨能力不强,往往很容易受社会上不良风气影响。在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和信息传媒影响下,部分学生放松了理论学习,迷失了自我,甚至在人生价值观上出现了问题。

(二)学校原因。现在的中职师范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不健全,适应新时代的科学的中职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起来,仍然是老方式、老观念去“管教”学生,形式单调,内容僵化,针对性不强,使得学生的逆反心理更加严重。

(三)家庭原因。目前在校学生中的独生子女群体逐步增大,他们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智力因素强,但非智力因素较弱;他们喜欢表现自我,但生活上自理能力较差;他们在个人性格上独立性强,但在感情意志上则较为脆弱。还有一些来自单亲家庭的学生,不管是父母离异,还是父母一方因病或因灾祸去世而造成的单亲家庭,来自单亲家庭的孩子要么是家庭贫困,难以支持其学业,要么是家庭的爱不完整,使孩子的自信、自尊不能得到足够的支持而造成习惯不良。另外,还有一些来自农村的学生,逃避了早早出去打工的辛苦,拿着国家对中职师范生的各种补助在学校混日子。

中职师范学生是未来的教育工作者,他们的思想素质不仅会影响他们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还会影响到未来的受教育者,所以,对中职师范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特别关注。中职师范学生思想上的问题,对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根据新情况和新特点,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的课题。

(一)重视思想教育,唱响正面教育的主旋律。中职师范生正处于青春期发育阶段,精力充沛,对社会上的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容易受到不良现象的影响。学校要积极引导中职师范生,使其健康发展。要把对学生的正面教育放在第一位,抓好对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要完善校规班规,抓好学生纪律观念和集体观念教育,要培养优良的班风,引导学生以最积极的心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练好创业的真本事。

(二)更新教育理念,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不应仅仅局限于政治课和班会课上的说教。学校要把各种科技新成果、新手段充分应用到教育工作中来,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播放各个时期需要对青少年展开教育的核心教材宣传片,运用电脑设备把各个阶段青少年表现的正面事迹及时在网络上传播。根据他们好动的特点,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活动,如组织学生参加郊游活动,开展文体娱乐活动,并及时把他们在活动中表现出的精神面貌和活动成果,通过彩色图片进行橱窗展示或传到网络进行展示。通过这些方法和手段,既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又使学生在活动中形成的积极向上的思想得到肯定,并且固定下来,从而进一步形成优良的班风。

(三)创新教育方式,多渠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要将压制管理转变为关心爱护,将被动处理转变为主动防范,将教师单向灌输授课方式转变为师生共同参与双向交流。要积极开展结对关爱帮扶活动。我校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开展了一项结对关爱帮扶活动,党员和全体教师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和学习困难的学生,一对一结对关爱帮扶,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显著。要倡导赏识教育,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或许他们的成绩不是他们的优势,但是他们中有写作能手,有爱好设计发明的,有唱歌爱好者。学校应该重视每一个孩子,只有不断地鼓励他们,发现他们的长处,他们才会表现得越来越好。

篇8

关键词:探源 心理 良好行为习惯 有效措施

一、后进生违规违纪行为探源

1、青春发育过渡阶段的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一种单值、单向、单元、固执偏激的思维习惯,它使人无法客观地、准确地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而采取错误的方法和途径去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逆反心理经常地、反复地呈现,就构成一种狭隘的心理定势,无论何时何地都与常理背道而驰。现在的学生正处于这种危险的年纪段,他们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是大人了,能够自己处理自己的事情了。可事实上,他们处理事情的能力与其知识水平和实际能力是远不相称的,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带有明显的情绪性和冲动性,一意孤行,缺乏对事物全面的认识与评价。这一时期也是学生最容易违纪的时期。这是我校学生违规违纪的内在因素。

2、心理障碍导致的不良行为持续或恶化

我校有些学生的心理行为在年龄阶段上必然是对儿童阶段的各种行为习惯的继承和发展,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学生的多动症。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教育的整齐划一、以及社会环境的负面影响,使学生的多动症状未得到有效控制,顽皮好动行为未得到正确引导,反而成了腐蚀不良心理的催化剂,导致学生心理问题更加严重,甚至做出越轨行为。例如,因多动或过分顽皮好动引起别人的讨厌,招来责骂、排斥,就会与人发生冲突和遇到挫折,久而久之造成反抗心理,诱发不良行为走向极端。具体表现:越是学校、家长、老师要求做的,他全部背其道而行之。越是学校、家长、老师要求做的,如文明礼貌、课堂纪律、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准则,则一律视为于己无关,甚至把同学的揭发、老师的提示、警告、批评教育看成跟自己作对,产生报复心理。

3、教学内容不适,造成厌学心理

厌学是目前我校学生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厌学的因素之一,若教学设计过难,学生很难适应,使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若教学设计过易,学生不用学习就已经掌握了,又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基于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设计过难或过易,均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学习气氛淡薄、组织纪律涣散。久而久之,学生厌学情绪蔓延,同时,家庭、学校、教师、社会的高期望、严要求与他们自身学习成绩之间存在差距,不少学生在学习焦虑的同时,又对学习毫无兴趣,不愿意学习,就会做些与课堂不相协调的行为,如一到上课时间就呼呼大睡,抑或找人聊天,对老师的教学视而不见,或者玩手机,打游戏。但又想在成绩单上挣回面子,哄哄家长、老师,考试时候避免不了要违背考试纪律。有些用功读书成绩比较好的同学看到有些平时不读书,考试靠作弊取得好成绩的同学时感慨:“与其辛苦读书,还不如考试抄袭来得省心。”可见,厌学之风必须制止,否则后患无穷。

二、解决后进生违规违纪行为的有效措施

针对上述的这些情况,如何教育这些特殊的学生,化班级的消极力量为积极因素,创造一个人人力求上进的和谐班集体?

1、课堂创新情境教学,优化学生心理环境

课堂违纪行为虽然复杂多样,但根本原因大多是学生的消极心理造成的注意力转移或分散而引发。心理学研究显示,在简单重复的对象、动作刺激下,人的注意力会更迟钝,难以产生积极的心理反应,而新颖奇特的对象则会使人脑神经系统兴奋,激发强烈的注意力。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如果创设一个新颖、和谐、融洽、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利用其传递信息形式的多样、独特、内容丰富、可变、生动等特色,并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满足学生求新、求变和活动性强的心理要求,改善学生心理环境有利于凝聚学生注意力,抑制学生违规违纪行为。

2、创建学生学习环境,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学生成长的环境是全方位的,学校、家庭、社会对学生的影响都是不可忽视的。学校是青少年成长的主要场所,学校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和行为习惯的重头戏。所以,学校在传播知识的同时,更要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和不良心理行为习惯的矫治放到德育工作的中心位置。学校既要给学生提供一个民主、宽松而又井然有序的学习环境,又要给学生创造一个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心理环境。学校德育工作要做到“点”上,即:通过多种途径、从微不足道的日常行为规范着眼,点滴积累,时刻实践,使良好的语言、行为在学生的心理上潜移默化,由点连线,你带我,我带他,互相影响,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集体。

3、优化家庭教育环境,重视学生自尊自信

篇9

20*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要之年,也是我市司法行政工作进入新发展时期的关键之年。全市司法行政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嘉兴市司法局的指导下,进一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关注民生、充分履职,创新业绩、增新特色、树新形象、求新发展,充分发挥全市司法行政机关的职能作用和整体作用,为推动科学发展、建设“法治*”、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总体要求

——围绕“一个中心”:继续深入开展省级文明单位创建活动,进一步加强机关精神文明建设,树立司法行政良好形象。

——实现“两大目标”:充分履职,创新业绩,求新发展,力争司法行政工作在更深层次、更高标准、更广领域发挥作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指导,以深化效能建设、作风建设为抓手,以实现第二轮质量管理体系为契机,全面推进队伍建设,实现司法行政工作更强、更好发展。

——深化“三个理念”:深化“贴近人民群众的事情要做深,涉及中心大局的事情要做透,关系司法行政形象的事情要做细”的工作理念。

——推进“四大工程”:以深化“基层基础年”为主题,全面推进人民调解四化工程;以“法律七进”为载体,推进普法依法治理精品工程;以深化“法律服务质量年”为抓手,推进法律援助服务工程;以社区矫正四化为重点,积极推进“矫正文化”建设工程。

三、工作重点

(一)做强基层基础,全面活跃司法所工作

1、不断加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继续深化“基层基础年”活动,抓好*市《司法行政系统基层基础建设十一五规划》的组织实施工作,进一步深化司法所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年内全面完成司法行政系统基层基础设施建设“十一五”规划。按照“做强内设所、整合混合所、发展直管所”的要求,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积极创造条件推进直管所建设。进一步抓好“名所名长”工程,充分履行司法所各项职能,全面活跃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在加大培育和表彰力度上下功夫,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积极营造“争先创优、立功创模”的氛围。

2、不断深化人民调解工作。认真贯彻全省人民调解工作会议精神,健全基层基础,加强队伍建设,完善大调解体系。结合*实际,在全市范围内完成“组织网络化、人员专职化、薪金制度化、工作规范化”的四化工程,从制度层面解决存在的问题,激发人民调解工作整体活力。进一步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坚持矛盾纠纷经常调处与定期排查相结合,抓好矛盾纠纷源头预防。根据省厅部署,认真组织实施“人民调解工作质量年”活动。全年各级调委会参与民间纠纷调处率100%,调处成功率达到95%以上。

3、切实做好归正人员帮教安置。加强帮教安置机构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帮教安置协调小组及其办公室的作用。鼓励、扶持安置实体和基地建设,进一步发挥实体、基地作用。以“三无”归正人员为重点,落实各项帮教安置措施。深入开展“导航工程”,切实做好归正青少年帮教安置工作。归正人员的帮教率达到95%以上,安置率达到90%以上,重新犯罪率控制在3%以内。

(二)做精法制宣传教育,增强针对性、实效性

1、深入开展“法律七进”活动。以开展“五五”法制宣传教育中期督查和“法律七进”现场推进会为契机,大力推进法制宣传教育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市场、进单位,在各行各业掀起学法用法的热潮。发挥新闻媒体作用,进一步办好“*市司法行政网”,营造全民学法用法的浓厚氛围。

2、突出重点对象法制教育。继续加强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职工(工人)、农民等重点对象的法制教育,重点在完善有关制度,促进工作规范、争创工作特色上下功夫。组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学法考试,推动机关学法用法工作。针对普法的实际需要,通过“法制宣传进家庭、法律服务进家庭、法律保障进家庭”的系列活动,着力开展“法律进家庭”活动。结合*特点,重点加强新居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在新居民普法工作中创新特色。

3、深入开展基层法治实践活动。根据建设“法治*”的要求,全面深化多层次、多领域的依法治理工作。积极开展以“学法用法示范单位”创建活动为载体的行业依法治理。巩固深化以“民主法治村(社区)”建设活动为载体的基层依法治理,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督查与考核,提升创建工作质量,注重发现、培育、推广各类典型。

(三)做优法律服务,规范提高服务质量

1、加强管理,提高法律服务质量。贯彻实施新修订的《律师法》,切实履行司法行政对律师、基层法律服务的监督指导职能,严格执法,加大投诉查处力度,规范法律服务秩序。引导律师积极拓展非诉讼法律服务领域,不断提升服务档次。组织律师、基层法律服务人员面向基层,深入农村(社区),为建设新农村服务。

2、规范服务,提升公证公信力。深入贯彻《公证法》,加强对公证工作考核的指导,强化监督、规范管理、发展业务、提升公信力。完善公证质量监督体系,深化公证信息平台建设。拓展公证服务领域,进一步探索实践行政执法证据保全公证,为行政执法提供法律服务。

3、积极探索,完善“两结合”管理。加强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协会建设,完善司法行政机关和行业协会相结合的监管模式,规范法律服务业的内部运行机制和外部管理机制。

(四)做深法律援助,保障和改善民生

1、提高援助质量。不断深化“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主题实践活动,加强法律援助管理规范、服务规范和机构规范建设,促进法律援助工作规范运作。进一步加大办案力度,提升办案数量,提高办案效率,确保援助质量。

2、提升服务水平。巩固提高法律援助“群众满意办事窗口”建设成果,完善“12348”法律咨询服务与市长电话联动机制,充分发挥法律咨询热线功能。积极拓展非诉讼法律援助,深入开展农村法律援助工作,提升法律援助效能。以开展全省“12348”法律服务专用电话开通10周年和国务院《法律援助条例》颁布5周年纪念活动为契机,加大宣传力度,总结典型经验,提升整体水平。

3、整合援助力量。按照“完善网络、健全制度、配齐人员”的要求,规范法律援助中心、站、点建设,发挥基层法律援助网络各站、点的功能和职能作用。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沟通,畅通法律援助渠道,扩大法律援助影响,形成工作合力。

(五)做实社区矫正,促进社会和谐

1、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加强社区矫正规律探索、总结、研究,边实施、边总结、边规范、边提高,深入研究各类矫正对象的矫正模式以及各阶段的教育方法,加强对社区矫正管理各个环节的规范化、长效化建设,为社区矫正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

2、提高矫正工作水平。加强面上工作指导,完善社区矫正工作网络,建立健全工作制度,丰富教育矫正的措施、方法,加强部门协作,加大宣传力度,形成社区矫正工作合力,提高教育矫正质量,突出社会效果,减少重新犯罪。

3、探索“矫正文化”建设。深化“队伍专业化、工作规范化、管理人性化、考评科学化”工作模式,探索“矫正文化”建设。结合各地实际,通过开展文体活动、知识竞赛和演讲比赛等人文化教育,体现社区矫正人文关怀,丰富矫正对象的精神生活,提高矫正工作质量。

(六)做新队伍形象,提升工作水平

1、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作为一项首要政治任务。根据上级要求,结合司法行政工作实际,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切实抓紧、抓实、抓出成效,以党的十七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而创新业绩、增新特色、树新形象、求新发展。

2、深化“省级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围绕创建目标,不断加强机关文明建设、系统联创共建和形象(效能)建设,深化“学习型机关”创建活动,加强机关党、工、青、妇工作,加强机关自身建设和、档案、保密、安全等规范化管理,形成工作合力,不断营造“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良好氛围和工作环境。加强法律服务行业职业道德、执业纪律评查,深化文明所创建,形成“争先创优、树新形象”的良好局面。

3、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和队伍建设。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认真落实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党委议事、中心组理论学习等制度,开展重点课题调研,完善领导干部基层联系点制度,不断提高领导班子充分履职和驾驭全局的领导能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干部培养,加大队伍教育、管理、考核力度,不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4、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实施《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工作方案》和《责任分解》,健全落实教育、制度、监督机制,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落实工作责任制。加强党风廉政教育,完善干部廉政档案,牢筑拒腐防线。加强财务内部审计,严格财经纪律。加强廉政监督,发挥行风监督员的作用。

篇10

1、学案教学,深入研究

除备课组内进行学案教学的研究之外,还于3月6号迎接了教育中心教研室领导的听课,并充分进行了研讨。参与学案教学的语数政史地生六科老师均有不同程度的收益。

2、规范晨会,效果明显

结合三月份的特点,拟定了两个晨会主题,即“文明礼仪”和“责任”。各班围绕主题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组织,认真开展晨会,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实现了自我教育,而且也展示了学生的风采,效果显著。

3、间操优秀,过渡顺畅

一个多月来,无论是最初的绕圈跑还是后面的团体操,全体学生均能按照要求,表现突出。随天气转暖,中间仅用了一天的过渡,一切井然有序,充分显示了初一学生的风采。

4、学生主体,自主发展

本学期,无论是在学案教学基础上的自主课堂尝试,还是学生会各种检查,包括课间跑操、团体操的讲评,全部由学生主持。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全面发展!

二、老师中的典型

1、爱校爱生,全身心投入。像朱素*、王战*老师,不顾年纪偏大,身体不好,除了下午辅导细心用心之外,还能够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尤其王战*老师为了更便于工作,干脆搬到了西办公室办公。精神可嘉;李h、干在j、周晓h、路红p、郭慧f老师,对班级兢兢业业,对学生关爱备至,深受家长好评和感激。

2、服从安排,大局意识强。一个多月来,不管是因为公事,如体育老师抽调到初四模拟考试,还是因为私事,如冯j老师请假,八位班主任全都能毫无怨言顶上去;班主任培训时,路红颇老师能够放弃休息时间,替去不了的老师参加学习;段考阅卷时,代j、赵n都能服从阅卷任务的调整,完成任务后还能主动帮助其他学科合分、登分。一个月来,一年级这个集体始终能够拧成一股绳,氛围感人。

3、责任心强,时时以学生为重。如张艳q、翟凤l、吴妍y老师带病坚守岗位,尤其是李m、赵n两位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能够全身心投入教学及班级管理之中,不仅教育教学成绩优异,更让我们看到了90后的风采。

三、学生中的榜样

1、学生集体纪律良好,秩序井然。开学以来,一年级学生整体状况表现较好,无论是课堂还是自习,包括课外活动,都表现优良,秩序井然。尤其是课间操,无论是绕圈跑还是做团体操,都能迅速进入状态,展现了良好的风采。

2、能够自主发展,表现优异。在实施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的理念下,涌现出了很多表现出色的学生,如学生会成员、充当小老师的学生及1-5班每班五位课间操讲评员,都让我们看到了青少年的蓬勃朝气。

3、卫生工作认真细致,为校园的整洁美观贡献了力量。一年级负责的区域主要是校园内。每天早中晚的认真打扫,让校园的净化得到了保证。尤其是一班、八班的卫生区工作量偏大,但他们从无怨言,始终认真负责,表现突出。

4、不少学生助人为乐,拾金不昧。开学以来一年级学生中涌现出的好人好事层出不穷,拣东西上交的,帮助同学值日的,尤其是一八班的爱心小组,经常把行动不便的同学抱起,放到轮椅上,推着去上体育课。非常令人感动。

四、存在的问题

1、尽管学校未要求必须坐班,但,备课、批改作业的工作量仍旧需要时间保证。大办公室个别老师,没有课的情况下,有的半天甚至一天都不到校。学生有个问题,个别工作需要询问,都找不到人。

2、教学常规落实不够到位。如:备课、批改作业,仍有不按要求进行的。另外,提前一分钟候课做得也不够好,仍旧有上课铃声响后才前往教室的现象。

3、学生行为习惯仍达不到要求,诸如课间打闹,自习课交头接耳,作业书写潦草甚至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抄作业现象仍较为普遍地存在。

4、尽管已经开始实验自主课堂,但仍有一部分学生对预习、复习环节重视不够,只靠课堂上并不够认真的听课来应对自己的学业。

五、建议

1、教务处定期不定期,经常性地检查、抽查备课、上课、作业批改等常规教学,尽可能起到良好的督促作用;

2、任课老师与班主任达到高度一致,时时处处进行学习指导、成长指导,养成听课、自习“头不转动,目不斜视,口不出声,笔不停止”的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