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制度的目的范文
时间:2024-02-24 16:36: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保密制度的目的,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高校 科研 保密工作 制度
保密工作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利益与安全,高校作为科研项目的重要研究基地之一,其保密工作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全、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1]、高校的存亡及全体师生的利益,然而,建立健全的保密制度是高校做好保密工作的基础。本文针对目前高校在保密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结合实际为高校保密制度的建设提供了新思路,为做好高校保密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1.高校科研保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对目前高校保密制度存在的问题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1保密制度不健全,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保密制度是高校科研保密管理工作的基础和依据,各高校应根据保密相关的法规规定,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本校的科研保密制度。在实际的工作中,高校由于最初认识不全面或随着工作的开展保密范围的扩大、保密事项的增多、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等原因出现了保密制度不健全的现象,导致保密工作受到制约,而不能有效运行。
1.2保密制度的相关条例缺乏可操作性,不利于实际工作的开展
在一些高校的保密工作中,虽然已制定了本校的保密制度,但没有与高校工作本身进行有效的结合,例如,为了保证高校的科研秘密安全不允许研究生参加科研项目,这样的规定虽然有利于保证秘密安全,但考虑到工作实际情况,不免难于操作。因此,高校在制订保密制度时需紧密联系实际工作,做到“既保证国家秘密安全又有利于科研项目的开展”。
1.3保密制度空置,缺乏配套机制保证制度的落实
保密制度不是空口号,是手段,其最终目的是通过制度的约束力在确保国家秘密安全的前提下开展科研工作。笔者认为,为了防止出现“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3]的现象出现,高校可以在制定制度的过程中考虑加入相应的促进机制,例如教育培训机制、监督检查机制等。
1.4相关人员对保密工作认识不够,不接受甚至抵制保密制度
近年来国防科研项目研究在高校逐步增多,高校师生尤其是科研人员保密意识不强,认为无密可保、有密难保[2]、保密事项由保密部门负责于己无关等认识,对保密制度的贯彻执行会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进而不利于高校科研保密工作的开展。
2.高校制定科研保密制度的新举措
根据以上问题的分析,笔者认为高校在制定保密制度时应从多角度多方面进行考虑,使得保密制度能够真正成为学校开展保密工作的有效武器:
2.1保密组织机构、保密责任制需明确
高校保密工作应按照“业务工作谁主管、保密工作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党委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的管理机制。高校首先要有一个清晰保密工作的组织体系:以科研项目管理为核心,横向覆盖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主要责任人职责应明确,只有这样才能为保密制度的建立和落实提供人力保障。
2.2人员管理、介质和设备管理是重点
项目的顺利开展要以确保国家秘密安全为前提,其中的关键因素包括对人员、存储介质和载体、设备的管理等。人员实行“先审查后上岗”,人员出国、对外交流要做好保密提醒,人员离岗实行脱密期管理;人员使用的介质需登记、编号、标识;载体从制作到销毁应闭环管理;设备的管理应遵循“谁使用、谁负责”、“严格管理、技防到位、账物相符、安全可控”的原则,从购置到报废做出明确审批规定。
2.3保密要害部门、部位管理需严格
高校保密要害部门部位的管理应遵循“严格管理、积极防范、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管理原则,执行年审备案制度,并实行动态管理。工勤人员需签订保密承诺书;外来人员进出须履行审批手续并做好登记;保密技术防范到位,做到人防、物防、技防“三防”结合,确保安全。
2.4活动、外事活动、协作配套管理不放松
随着高校科研项目的增多,活动不断增多,学校在制订保密制度时应将这些内容考虑领进去,例如会议应做好会议审批、场所保密检查、参会人员和会议资料的管理工作等。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审批程序,明确责任,不可放松。
2.5保密教育培训、监督检查、合理的奖惩机制相结合
保密教育培训应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和保密工作要点,点面结合,突出重点,分层实施。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的保密监督检查,同时学校应考虑将保密工作情况纳入年度考核中,与职称评定、津贴奖金等紧密结合。
总之,高校需要根据国家保密法律法规、对照保密认证标准,研究国际国内新形势新动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需要领导重视、各部门相互协作、全体师生共同努力;需要有效的制约、激励机制相结合;需要先进的技术、专业的人员、配套的设备[4]和符合要求的环境等保障;这样才能有利于制订适应高校特点的保密制度,为高校保密工作过奠定坚持的基础,使高校的保密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参考文献:
[1]王春梅,任鹏,马栋林.当前高校保密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J].甘肃科技纵横,2009,38(1):146-165.
[2]伍李春,崔俊橦.高校保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2(1):105-108.
[3]李源,郑鹂穜.高校开展科技保密工作实践研[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6,26(1):90-91.
[4]伍李春.关于新时期高校保密工作的理性思考[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4):84-85.
作者简介:
郝少盼(1986.4-),女,河海大学科技处,硕士。
篇2
【关键词】出庭作证 强制作证 证人安全保密 证人信息保密
所谓证人,是指除当事人以外了解案件情况并向司法机关作证的诉讼参与人。然而,司法实践中证人出庭率极低又是诉讼的客观现状,尤其是在刑事诉讼中。究竟为何与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正义之举”竟会如此艰难?主要是因为我国证人法律制度的不完善,使得证人出庭基本没有经济补偿,同犯罪作英勇斗争后得到的往往只是精神层面的社会褒奖,而证人最需要的、最基本的人身安全却难以保障。因此,建立证人信息保密制度势在必行。
出庭作证才是证人作证义务的实质性内涵
究竟什么是“证人作证”?这个看似常识性的问题,如今却成为困扰证人制度建设的首要问题。由于我国《刑事诉讼法》第48条只规定了证人有作证的法定义务,却没有明确证人作证义务的具体内容。虽然最高人民法院《解释》第141条第1款中明确指出:“证人应当出庭作证。”但《刑事诉讼法》第47条与第157条对证人证言笔录的采信程序规定又相互矛盾,从而导致司法人员在实践中习惯地认为:证人履行作证义务既可以采取出庭作证,向法庭口头陈述自己所知道案情的方式,也可以采取不出庭作证,由司法人员将其证言制成笔录在法庭上宣读的方式;并最终发展成:证人在侦查或阶段向警察和检察官陈述所知的案件事实便已经尽了作证义务,出现了证人向警察和检察人员作证,证人作证却不出庭,“书面证言”在庭审中大行其道的怪圈。
事实上,证人仅在侦查机关调查取证时陈述其所知道的案件事实绝不是完整意义上的“作证义务”,所谓的作证义务应当是审判前向侦查机关作证和审判时出庭作证的协调统一。①站在“直接言辞原则”的角度看,出庭作证才是证人作证的实质性内涵。因为,尽管从广义上讲,侦查、和审判都属诉讼程序,在诉讼的各个阶段都可能有证人的参与,但只有法院才是最终定罪量刑的有权国家机关,证人证言只有经过审判程序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即便在前两阶段,它被认为是真实的,或者已经通过了质证,但仍有有可能在审判阶段被,所以从根本上讲,只有法庭才是证人作证的主要场所。②因此,改善证人作证难的现实,探索证人作证制度的完善,应当以推动证人出庭作证为宗旨,以保障证人陈述所知事实为目的。
有关证人作证制度建设两种设想的分析
本着推动证人出庭作证的目标,学术界内形成了两种典型设想:一种观点力推建立强制证人出庭作证制度;另一种观点则呼吁构建证人安全保障制度。然而,我国司法资源紧张的现实决定了无论是哪种设想,在今天中国的建设时机都还不够成熟。
强制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弊端。强制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理论基础在于:证人作证是在向国家尽义务,因此如果特定的证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履行法定的作证义务,就需要通过国家强制力采取一定的强制措施,甚至于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促使其履行。此制度在当今世界多国立法中都可见。表面看来,我国证人出庭作证率低的原因的确在于:虽然法律要求证人出庭作证,但对于拒不出庭的证人,立法上缺乏相应法律后果的规定。无疑,强制出庭作证制度似乎的确可以强化证人作证义务的法律意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证人不出庭作证的现状,然而细分析之,却极可能带来以下弊端:
第一、致使已经严重失衡的证人作证义务领域权利、义务的不对称性继续恶化,进一步形成证人工具化倾向。公民作证固然是履行自己的法定义务,体现对国家机关的支持,而对应于证人的作证义务,相应的证人权利与国家保障义务也属必需。于是,若国家在需要证人作证的时候可以命令或者强制证人作证,事后的人身安全却无从保障,证人就沦为一种诉讼的工具,与物证、书证无异。而此种一味依赖国家强制力指引行为的思维,实质仍是义务本位的传统思维,很可能加剧证人作证权利、义务的失衡。
第二、强制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实施,将给原本就紧张的司法资源带来更大的负担。经费不足、资源有限是司法系统普遍的现实。而强制证人出庭作证的具体实施重任最终只可能落在法院,对无正当理由不出庭的证人若需拘传,只可能通过法警来采取相应的措施,若需罚款则只能由法院执行庭执行。无论怎样都会给已经不堪重负的法院系统再添重担。
证人安全保护制度建设的瓶颈
证人安全保护制度,是当今世界国家在推动证人作证方面普遍采取的又一成功经验。但是,我国司法资源紧张的国情决定了这一制度在我国的建立至少存在两个瓶颈:
体制瓶颈。证人保护的具体工作由谁承担?职能如何分配?在我国国家机关组织仍处于调整改革阶段,短时间内难以理顺。证人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需保护证人的范围和对象十分广泛,保护措施亦复杂,若非一个强力并且具有高度协调性的部门则无法开展工作。在我国公、检、法各线人员、硬件配备等都紧张、局促的现实背景下,再专门设立独立的证人保护机构或部门显然不现实。而如果采取公、检、法三家在现有基础上分工协作的模式,这样极易导致一个互相推诿、“扯皮”的不良后果。
经济瓶颈。在司法资源紧张的现实背景下,证人保护的经费很难保障。发达国家的证人保护体系当然可谓严密而精细。但是这种考虑周全的保护措施的明显弊端在于――成本高昂。在我国,“办案经费不足、办案装备落后、装备科技含量低、交通工具短缺是公安司法机关普遍存在的问题,甚至在一些地区和部门严重到直接影响日常办案工作……”,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此巨大的证人保护经费投入是很难保证的。
证人信息保密制度
如前所述,在我国现阶段,强制证人出庭作证制度、证人安全保护制度建设的条件尚不够成熟,但逐步向最终完备的制度过渡的突破口是存在的,那就是――证人信息保密制度。
证人信息保密制度的具体内容。如前所述,害怕遭到犯罪人及其团伙的打击报复是证人不愿出庭作证的主要原因,而证人之所以遭打击报复多半是由于其私人信息被披露或泄露。因此,证人信息保密制度其实就是在审判前、审判中通过何种措施有效防止证人私人信息的泄露,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两个部分:
第一,侦查、审查阶段的证人信息保密制度。在证人保护方面,最易被忽视的问题是证人的身份、住址、工作单位、联系电话等信息的保护。而无论是控方还是辩方的证人,出庭作证时最担心的又恰恰是自己的姓名和住址等私人信息被公开披露。那么,怎样“保密”信息呢?这里至少涉及三个细节问题。首先,“保密”信息的标准是什么?在此问题上,美国采取的是有关组织犯罪或其它暴力犯罪的标准。我国可以借鉴,以案件性质危害严重的暴力犯罪、黑社会犯罪、犯罪以及贪污、贿赂犯罪等重大复杂刑事犯罪为保密标准。其次,由谁决定保密程序的启动?由谁具体操作?证人身份是否需要保密的问题,在侦查阶段便会浮出水面,同时亦主要发生在侦查阶段,到开庭审理阶段时,出于当庭作证的需要,信息保护制度便不再是简单地不记录身份信息可以解决的。因此,侦查阶段保密程序的启动及具体操作均应当由侦查机关具体承担。再次,保密的方式是什么?主要应该明确司法人员或其他通过职务便利能够接触到证人的人员的保密义务,并需将证人的有关信息纳入专门的秘密文档,由侦查机关专职部门负责。对证人的询问要注意地点和时间保密,证人证言笔录不记录与证人身份相关的信息,可以通过按手印等方式进行确认。也应该禁止相关证人身份等信息在无关的侦查人员中传递。更应特别注意在新闻报道中避免披露证人的相关信息。
第二,审理阶段的隐蔽作证程序。当案件进入到法庭开庭审理阶段,简单的信息保密工作已经无法满足证人的需求。因此,无论是经侦查机关认定,还是证人自己申请信息保密的,到审查阶段,均应当由公诉机关向受案法院申请,由法院通过令状书或其他有法律效力的司法文书的形式加以确认后,进入隐蔽作证程序。隐蔽作证程序的具体操作主要是:通过独特的法庭布局或采取物理遮蔽和现代影音技术等措施对证人采取隐蔽措施。
综上所述,在强制出庭作证制度与完备的证人安全保障制度建立之前,通过证人信息保密制度的逐渐建立与完善,可以为完备的证人安全保障制度培育土壤与氛围,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采取信息保密制度不仅是在物理上使证人和其他人隔绝,避免证人被熟悉的人认出,尽可能消解证人的“顾虑”;并且在心理上也给予证人保护和慰藉。
信息保密制度所需的人力及经济投入更符合我国现实国情。像美国那样的贴身保护证人,是我们的司法资源所无法负担的,而信息保密制度及隐蔽作证制度无需新增任何机构和人员来实施,它只是刑事诉讼运行中的一项配套措施。因而,这不失为我们当下较为可行的现实选择。(作者单位:新疆财经大学法学院)
注释
篇3
来自瑞士银行业协会2010年的一份报告显示,金融行业贡献了瑞士11%的GDP,其中银行业贡献了6.7%,保险业贡献了4.3%;瑞士劳动人口中有6%(约20万人)从事金融行业,同时瑞士金融机构还有10万余名海外雇员。
可以说,银行业已成为瑞士的支柱性产业。那么,瑞士为什么要签署这一协议?
原因似乎来自三个方面。
随着跨国间资本流动愈加频繁,瑞士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离岸金融中心。“9・11”事件发生后,瑞士银行中发现多个恐怖嫌疑分子开设的账户。高度重视客户隐私在为瑞士银行吸引大量境外存款的同时,客观上也为逃税和洗钱等犯罪活动提供了便利。因此,虽然从运行的角度看,瑞士银行业是最称职的客户服务专家。但从国际交往和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看,瑞士银行业实际上成为了他国开展金融监管和资本流动的一大障碍。
与此同时,近年来赤字累累的美国政府加强了对协助本国国民逃税的外国银行的打击,首当其冲的就是瑞士的银行(众所周知,美国政府的态度向来强硬)。2010年,为了结美国政府与瑞银的官司,瑞士议会通过了向美国移交4450个银行账户信息的决议;2012年,美国政府对瑞士最古老的私人银行威格林银行提出了税务诉讼,2013年1月该银行承认曾协助美国公民对其在海外持有的12亿美元资产进行逃税,因此向美国政府支付了5790万美元罚款,随后这家有着270年历史的银行被迫关闭。
在美国的攻势之下,德国、英国等饱受逃税之苦的欧洲国家也一改往日对瑞士银行保密制度的放任,开始不断对瑞士方面采取行动。在此基础上,美国又给骆驼加上了最后一根稻草――在经合组织(OECD)和G20组织的会议上,要求银行开放账户信息,并制定了一项有关自动交换信息的全球新标准(这项标准由经合组织制定,并得到G20支持)。
此外,同业竞争也是瑞士不得不考虑的因素。
从2008年1月到2009年11月,在瑞士拥有银行账户的外国人减少了28.1%,这种储户减少的状况近年来呈恶化倾向,新加坡、阿联酋的迪拜、卢森堡、巴拿马等新兴离岸金融中心,正在从瑞士银行手中抢夺客户资源。
既然已不再拥有强大的行业壁垒,率先有限度地开放,至少不会再被当做出头鸟。
另一方面,瑞士国内民众的态度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早在2000年时,瑞士的一项民调就曾显示,瑞士民众对保密制度的支持态度有了根本性改变:1/3接受调查者认为该项制度只为富人和奸商提供好处;10%的人希望彻底废除银行保密制度;其余人认为制度应该有所放宽。
不过,假如认为这种承诺是彻底背弃瑞士已存在了几百年的保密传统,你就太天真了!
瑞士银行家协会表示:“只要所交换信息仅与税收目的有关,瑞士的银行愿意与其他金融中心自动交换信息。”“仅与税收目的相关”,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前提。这意味着,并不是所有声称有问题的资金,瑞士银行都会把信息公之于众;也意味着,瑞士银行业仍然不会放松对客户信息的保护。
至于开放的具体标准,还有待瑞士银行业和公约标准提供方进行协商。值得注意的是,要执行该协议还需瑞士修改相关国内法,这可能还会遇到阻力(2013年瑞士国会下院就曾否决过一项旨在规避银行相关保密法规的法案)。
瑞士银行保密制度起源
篇4
为了深入学习贯彻新修订的《保密法》,进一步提高本单位党员干部职工保守国家秘密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责任意识和保密意识,根据有关文件要求,本单位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认真开展了保密法宣传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开展保密法宣传月活动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保密法宣传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根据文件要求,为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保密工作的方针、政策、指示,加强对保密法学习宣传活动的领导,确保学习宣传活动的顺利进行,我们及时召开了会议,结合单位实际,对今后如何做好保密工作做出了相关部署,制订了活动实施方案,并成立了保密法学习宣传活动领导小组。
二、开展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全体干部职工保密意识
为确保此次宣传教育活动达到预期目的,我们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一是召开了保密法宣传活动会议,会上,认真学习了新修订的《保密法》及相关文件精神,并对今后保密工作的开展作了具体部署和安排,重点强调了保密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二是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进行了一次保密知识测试;三是通过板报等方式对《新保密法》进行宣传教育,进一步强化党员干部职工保密意识,牢固树立“保密就是保安全、保发展”的思想;四是在活动期间,举办了一次保密法专题培训。内容涉及涉密与非涉密文件、设备界定标准、信息公开审查指定、文件处理等保密工作专业等知识,使保密工作真正做到有据可查,有法可依。
三、强化制度落实,进一步完善保密工作管理
在保密宣传月活动中,我们从严格制度入手,加强对保密工作的管理。一是重新制定了《保密工作制度》;二是严格保密制度。严把密级文件的“收文、发文、登文、送转、清退、借阅、保管、销毁”八个关口。三是加强涉密设备的管理。所有设备均加贴标签,严格登记在册,内、外网物理隔离,严格遵守计算机使用规定,严防涉密文件、非涉密文件混储,涉密设施外出修理须领导批示并有专人看护或请人到单位修理。四是加强对废弃秘密文件的销毁和管理。对废弃文件、资料、信封、文件余页、废页,都及时使用碎纸机进行销毁,较好地堵塞各种失泄密渠道。五是签订在岗人员保密承诺书,明确责任,责任到人。
四、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
一是新《保密法》实行在初步阶段,本单位新制定的制度中尚有不完善之处,有待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加以补充、修订。
二是随着信息化工作的深入开展,对保密工作要求越来越高,本单位现行监管制度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是本次宣传教育活动相对紧促,部分工作成果尚未展现,党员干部职工个人保密意识还需进一步增强。
(二)整改措施
一是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加强对保密法知识的培训和教育,并将之不断完善于保密制度中;二是增加专(兼)职保密人员,不断完善监督制度;三是长期坚持宣传教育工作并尝试在适当的时候实施奖惩制度以增强党员干部职工的保密意识。
篇5
提前还贷,谨慎抉择
我打算购买一套商品房,但现有资金不足,需办理银行按揭贷款,据了解,现在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的还款方式主要有等额本息与等额本金两种。考虑到以后可能提前还贷,我应该挑选哪种方式?
如果你收入较高准备提前还款,建议选择等额本金的方式,这样每月偿还额逐月减少,还款中本金保持相同金额,利息逐月递减,前期还款压力大,以后金额递减,利息总负担较少。要注意提前还款应在还贷满1年后提出,借款合同中规定提前还款者不应出现逾期不还的情况,如有逾期不还,应先还完欠款再申请提前还贷。提前还款虽然是很普遍的现象,但面对升息预期选择还款需“三思”后行。1提前还贷意味着必须放弃一部分流动资金,同时承担较大的资金压力。要知道,和银行打交道可是“还钱容易借钱难”。2借款人有更好的投资渠道,不如寻觅好的投资渠道进行“钱生钱”。3如果购房者选择的是公积金贷款,在提前还贷后,公积金将停止使用,并按活期利率存起来,到退休时才能提取,这一块资金在:长来的岁月里带来的收益就太少了。最后,提前还贷后别忘退保和从保险公司、税务部门拿回属于自己的钱。在借款人提前偿还全部贷款后,原个人住房贷款房屋保险合同此时也提前终止。
全额还素:信用不如最低额还款?
我和同事程小姐去年4月份在某银行办理了信用卡,今年8月初,我俩都觉得6000元的信用额度不够用,便在同一时间向该银行信用卡中心申请提高信用额度至10000元,并且按要求提供了同样的材料,令我想不通的是,程小姐的额度提高到了10000元,而我的才只有8000元,我每次都及时全额还款。相反,程小姐有几次逾期还款,为什么我的信用反而不如程小姐呢?
很多持卡人都会认为:持卡消费透支时,在到期还款日之前还清全部的款项,信用肯定会高于选择最低还款额的信用,事实却不一定是这样。持卡人向银行申请提高信用额度,除了依据信用情况和还款能力,一般还会根据另外两个情况来定夺信用额度的高低。一是日常的消费额度情况。例如你的信用额度是6000元,如果你每个月的消费额约在2000元上下,那么银行就会认为6000元的信用额度已经足够你使用。因此,你若申请提高额度,银行一般不会给予太高的信用额度。你若每月消费额都接近6000元,银行就会较大幅度地提高信用额度。二是持卡人给银行创造的收益。你和程小姐两人信用额度不一样的原因显然不是“日常的消费额度”的问题,而是你们给银行创造的效益不同造成的。因为银行推行信用卡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你每次都全额还清取得了免息的短期信贷,收不到你的一分利息,银行不划算。程小姐选择最低还款就让银行多次赚取了利息,银行有利可图,当然会给她更高的信用额度了。
所以,透支消费后,不妨选择一两次最低还款;为了节约利息,建议选择那些消费总额较低的月份,这样向银行支付的信用卡透支利息会少些。
物业・管理
小区内车辆丢失物业要不要赔偿?
上个礼拜,我将一辆助动车停放在楼下电梯口旁,不料被小偷盗走。我每月向物业缴纳车库费25元。现在车辆停放在小区内被盗,是物业未尽到保管义务,因此要求物业公司赔偿车辆被盗损失2900元。但物业公司辩称,双方之间没有签订该车的保管合同。不存在保管关系。无须赔偿,我该怎么办?
根据合同法“保管合同是保管人保管寄存人交付的保管物,并返还该物的合同”的规定,你并没有将助动车交付给被告保管,未支付车辆保管费给物业,你们之间并未建立车辆保管合同法律关系。
很多业主对保管合同存在一个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只要交了停车费,保管合同就成立了。其实停车费是物业公司全体业主把小区内闲置车辆泊位的使用权提供给车主而收取的场地使用费。保管合同是以物品移交给保管人为成立要件,也就是说,车辆寄存人必须将能够控制车辆转移的车钥匙及行车证等交付给保管人后,才能完成对保管车辆的交付,保管合同才能成立。
劳动・薪酬
薪酬保密是否违反《劳动法》?
篇6
一、信息发展现状
随着电子时代网络平台的兴起,网络信息系统正成为我们企业、机关办公管理的业务平台,成为提高服务质量、降低经营成本的重要手段,在着力建设办公自动化网络的同时,还要切实加强办公自动化网络的保密工作,注重开发和运用有效的保密措施,树立起坚实的保密防护体系。
目前涉密载体有以文字、数据、符号、图形、图像、视频和音频等方式存在的秘密信息的纸介质、磁介质、光盘以及半导体介质等,这些都是我们在工作中需要保密的范畴。
二、企业保密工作中出现问题的根源
(一)无保密意识,容易失去对言行的控制。、=有些公司员工没有保密意识或者对信息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一些自己掌握的涉密信息司空见惯,认为这些并不重要,导致言语失守。对于一个公司来说,为了寻求发展空间,不得不扩大宣传,而有些涉密信息正是公司发展的亮点,会引起更多受众的关注,公司在宣传过程中没有意识到涉密信息的重要性,和盘托出。这类无意识的泄密现象不胜枚举,对于公司的影响就如蚁穴之于堤坝,滴水之于坚石。
(二)有意识泄密。如今商场如战场,一条有价值的信息情报会让一个跨国企业破产,也会让一个名不见转的企业一夜崛起,从这点上来看,信息就是企业的生命。有些企业就是看准了这一点,不惜代价,瞄准一些同行业或相关行业员工,用尽手段攫取机密信息。有些员工意志力薄弱,拜倒于诱惑之下,对机密信息作价出售。这种员工有意识的泄密,对企业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
(三)窃密。社会在发展,技术在进步。防盗手段不断进步、日新月异,但盗密手段也紧随其后、五花八门。针孔摄像,电话窃听,网络入侵,偷窃拷贝……技术进步是一把双刃剑!许多涉密信息就是这样被盗取的。许多事情由于盗取的情报而发生逆转。
三、如何加强信息保密工作
网络在保密防护方面有三点脆弱性:1.数据的可访问性。数据信息可以很容易被终端用户拷贝下来而不留任何痕迹。2.信息的聚生性。当信息以零散形式存在时,其价值往往不是很大,一旦网络将大量关联信息聚集在一起时,其价值就相当可观。3.设防的困难性。目前网络在建设阶段的软件和硬件产品,不管是进口产品还是国内产品,由于商业利益,在制造时往往给网络信息用户留下严重的隐患,也无疑给网络信息用户攻击打开方便之门,给保密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对加强企业管理、办公自动化的保密防范工作可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物理隔离。根据我国有关保密要求,办公自动化网络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与社会公众信息网络实行物理隔离,即企业管理行政机关内部计算机网络必须经上级保密部门审查批准后方可运行,不得与社会公众信息网计算机相连、存储、处理和传递企业、机关内部信息。提供信息的单位应当按照一定的工作程序,健全信息保密制度。
(二)数据加密和数据签名技术。信息的保密是为了防止对手破译信息系统中的机密信息。数据加密是为提高信息系统及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防止秘密数据被外部窃取、侦听或破坏所采用的一种重要手段。对办公自动化网络进行数据加密,是通过网络中的加密机构,把各种原始的数据信息,按照某种特定的加密算法变换成与明文完全不同的数据信息。目前常用的数据加密技术主要有链路加密、节点加密和端对加密三种方式。
(三)充分利用系统自身提供的保密措施。由于工作习惯,用户对网络的认识不足,基本不用或很少使用网络操作系统提供的保密措施,从而留下隐患。其实,一般的网络操作系统及应用系统,自身都带有很好的保密措施,都要加以充分利用,好好把握。
四、针对泄密应当采取的措施
(一)进行保密培训,加强保密意识。定时对涉密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以下简称《保密法》)以及各项保密制度,扎实搞好保密知识专项教育,消除员工在保密方面消极懈怠的思想,深刻领会《保密法》的精神实质,立法的目的、意义,熟知《保密法》的具体内容,增强依法做好保密工作的观念,严肃保密纪律,强化防范手段,促使涉密人员真正做到政治上坚定,思想上纯洁,业务上精通,作风上严谨,工作上细致。
(二)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保密制度。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促使保密工作顺利开展及取得成效的首要前提和条件。要通过召开各种会议、保密检查等形式,不断向各级管理人员宣传党和国家保密工作的方针、政策,宣传当前保密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使管理人员进一步了解保密工作,提高保密意识,引起管理层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给予有力的支持。
(三)加大保密资金投入,及时更新保密设备。保密工作开展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费的投入。没有足够的经费作保障,就不能切实提高保密工作的质量。在加强管理、完善制度的同时还要注重保密设备、仪器的更新换代。
(四)严把宣传报道关,严防涉密信息“合理化”流失。有些公司或领导为扩大影响,不遗余力的进行舆论宣传,一些涉密信息就这样被当成宣传亮点“合理化”流失了。保密工作所涉及的范围很广,一张简单的图纸、一份普通的文件都有可能含有涉密内容,一旦泄密都可能给公司生产经营管理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所以,在宣传方面一定要注意筛选信息,讲究宣传策略,严防涉密信息“合理化”流失。
篇7
1、人员保密意识薄弱
高校集中了一大批高层次的科技人才,每年都产生大量先进的科研成果,而教师的第一职责是教书育人,因此校内许多专家、教授保密意识相对薄弱,认为自身承担的只是二三级配套产品,根本不存在内容。甚至有些人员心存侥幸,感觉现在和平时期,哪来那么多秘密可保,认为只要保管好机要室的文件就可以了,这与保密工作的严肃与严谨是相悖的。
2、保密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高校的保密管理工作起步较晚,且某些基层单位仅承担少量较低密级的科研项目,甚至在有些学院仅承担一项科研项目,人员包括科研岗和管理岗总共不过3、5人,因此此类基层单位往往不设专职保密员,没有完善的保密管理制度,人员包括单位领导在思想上也无法引起足够的重视,存在严重的失泄密隐患。
3、面临严峻的国内外形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人们原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先进的通信、计算机广泛应用于高校日常办公、科研生产中,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和效能。然而,一些西方国家利用此现象,加紧了对我国的窃密活动,利用植入新型网络木马、病毒、系统漏洞等先进的窃密手段进行网络攻击;另一方面,国内外不法分子不断采取威逼利诱等手段对我人员进行拉拢、策反,造成一些意识薄弱,存在侥幸心理的人员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最终走上犯罪道路。
4、其他问题
高校基层管理还存在许多困难,如人员流动较快、科研项目涉及面广、高校教师对外交流活动频繁等也加大了保密管理的难度。
二、结合学院保密管理,制定对策与措施
1、统一思想,认真落实领导责任制
新形势下,学院领导应统一思想、服务大局,能够认清保密工作的重要性,带头抓落实,严格按照国家关于“保密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并与业务工作相结合”的要求,认证落实保密工作责任制,重视和支持保密工作。学院各项工作都分别由相应领导负责,做到工作有领导管、有专人抓,从而提高了学院保密工作的水平,形成了全院上下高度重视、团结一心、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2、建立制度,细化保密管理程序
学院应在在上级保密相关制度的基础上,根据学院人员构成、承担项目情况、保密工作开展情况等方面,制定学院二级保密制度,明确学院领导责任,明确人员自查、保密宣传教育要求,明确人员考核办法,并将人员年度考核结果与其年度绩效考核挂钩,并建立具体的奖惩制度,使学院保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3、加强教育,增强全员保密意识
开展保密宣传教育是增强保密意识的根本措施。学院应按照学校保密法制教育的工作计划,严格保守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严格依法行政,在学院范围内扎实推进保密宣传教育,在保密教育中,做到了三个结合,即:保密工作与业务实际工作相结合;日常性教育和重大活动前的教育相结合;正面教育与现实反面案例教育相结合。切实将保密知识纳入学院教职工的日常理论学习内容之中,时刻提醒保密工作的重要性。
4、突出重点,紧抓关键环节管理
抓好学院科研项目管理科研项目是保密工作的源头,是保密工作的核心。学院应充分抓好科研项目管理的“入口”。同时,将项目的保密管理“责任到人”,充分保证了每个项目都始终处于有效的控制之下。抓好人员管理做好人员的保密教育,督促其做事规范,不断提高保密意识,是做好保密工作的基础。人员作为学院保密工作的主体,通过对其岗位审定、人员审查等程序,严格进行管理,建立了人员档案,实施动态管理,并形成了行之有效的管理程序。抓好载体的管理某些学院教师和学生人数多,载体数量大,学院应认真进行台帐整理及设备管理等工作。从设备的台帐着手,将每一个设备载体落实到人。同时学院应坚持“谁使用、谁负责”的长效机制,严格遵守程序,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从而将学院的载体管理落实到细微之处,保证学院的每一个载体在可控范围内。
三、做好学院自查工作,规范保密工作
学院应制定检查计划,按月、按季度组织自查,由学院主管领导带队,基层领导负责,分别到学院的各个部门、实验室进行检查。检查过程应按照保密认证的标准进行,从办公设备的标签张贴规范,到计算机内的信息检查,再到教师档案的建立以及桌面、文件柜中的材料内容,都应逐个检查。检查过后,学院领导应及时召开会议,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落实整改责任人,并要求基层领导针对查出的问题进行整改,在限定时间节点内进行基层单位复查,并将结果上报到学院,切实将保密工作落到了实处。
四、结束语
篇8
甲方: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
甲乙双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国家、地方有关规定,就企业技术秘密保护达成如下协议:
(一)保密内容和范围
1.乙方在合同期前所持有的科研成果和技术秘密已被甲方应用和生产的。
2.乙方在合同期内研究发明的科研成果。
3.甲方已有的科研成果和技术秘密。
4.甲方所有的技术资料。
(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1.甲方为乙方的科研成果提供良好的应用和生产条件,并根据创造的经济效益给予奖励。
2.乙方必须按甲方的要求从事项目的研究与开发,并将研究开发的所有资料交甲方保存。
3.乙方必须严格遵守甲方的保密制度,防止泄露企业的技术秘密。
4.未经甲方书面同意,乙方不得利用技术秘密进行新的研究与开发。
5.乙方在双方解除聘用合同后的三年内不得在生产同类且有竞争关系的产品的其它企业内任职。
(三)协议期限
1.聘用合同期内。
2.解除聘用合同后的三年内。
(四)保密费的数额及支付方式
甲方对乙方的技术成果给予的奖励,奖金中内含保密费,其奖金和其中保密费的数额,视技术成果的作用和其创造的经济效益而定。
(五)违约责任
1.乙方违反此协议,甲方有权无条件解除聘用合同,并取消收回有关待遇。
2.乙方部分违反此协议,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甲方视情节轻重处以乙方_________元罚款。
3.乙方违反此协议,造成甲方重大经济损失,应赔偿其甲方所受全部损失。
4.以上违约责任的执行,超过法律、法规、赋予双方权限的,申请仲裁机构仲裁或向法院提出上诉。
甲方(盖章):_________乙方(签章):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签字):_________
篇9
关键词:企业档案;保密工作;责任意识
在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之下,做好企业的档案保密工作,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经济安全,更关系到企业是否能够稳定发展。企业的档案信息有可能涉及公司内部的核心技术机密,或是涉及到个人隐私及其社会秩序等方面的内容,若是没有做好档案保密工作,使其信息泄露出去,有可能导致企业发展受到某些不法分子的侵害,致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及其公司运营遭受巨大的损害。因此,在当前形势下企业必须逐步完善档案管理的各个环节的保密工作,不断提高企业员工的保密意识,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才能更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一、处理档案利用和保密的关系
企业档案利用与保密相互对立统一。因此,企业档案管理人员在把握两者关系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企业档案具有一定机密性,所记录的信息一般都是企业的产品资料及客户的相关信息、合同等,若是不小心被其他竞争企业或是不良企业所窃取、发现,对于该企业所产生的损伤是不可估量的,严重者甚至会导致企业破产,无法继续发展下去。所以,档案信息也可认为是企业生存的关键。另一方面,应该将档案转变为企业的生产力,以便企业更好实现经济效益,否则档案空有历史轨迹,却不能发挥其实际的作用价值。当然,企业档案的利用必须在保密的基础上进行,否则,无限制的进行档案利用不仅会给企业发展带来危害,更甚至会危害到国家的经济安全利益。基于此,企业档案管理人员在意识到档案信息价值的同时,还要把握好档案利用与保密之间的关系,不断提高自身及其相关人员的保密意识,制定出科学的管理机制,为档案利用者提供便利性,才能更好的保障档案安全,也避免企业档案资源的过度浪费。
二、做好企业档案保密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提高企业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
提高企业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对于保障企业档案保密工作起着重要作用。所谓的职业素养主要包含了工作人员自身的道德操守、所具备的岗位专业知识及其技能等。如专业素养、信息安全素养等。
1.专业素养
企业档案管理人员应该准确意识到自身的职责所在,专心于本职工作,并努力学习相关业务,对于该岗位持以热爱之心,熟练掌握档案保密、文献编撰、归档管理等方面的基础专业知识,逐步提高自身专业技能。企业还应对其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指导,让工作人员充分把握党和国家相关的企业档案保密工作法律法规,或是其他政策规定,运用自如的将档案管理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完成上级领导所交代的各项业务归档管理工作。
2.信息安全素养
信息安全素养主要是指在信息安全领域内,企业档案管理人员所应具备的基本信息安全素养。尤其是在信息化的社会环境中,企业档案信息更容易从互联网中泄露出去,所以档案管理人员更要把握好电子档案信息的管理操作,提高自身的信息安全意识,做好信息安全维护措施工作,才能真正保证档案电子信息安全。
3.知识素养
除了掌握基础的专业素养之外,企业档案管理人员还应该掌握与工作相关的或是相近的知识,包括一定的历史知识、汉语言文学、管理学、电子计算机以及与档案管理工作内容相关的其他知识,管理人员只有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并熟练掌握,才能更好的做好企业档案保密工作。
(二)合理调整档案密级工作
按照我国相关政策规定及其法律规定的要求,应立足于当前的实际工作,眼光放长远,合理调整档案密级工作方可。初始的企业档案保密制度大都存在着没有建立起完善的保密制度,不能很好适应《保密法》要求。因此,还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入新内容使其更加完善,并建立健全相关保密制度,使档案密级工作更趋向正规制度化。首先,应该建立密级调整通知单制度,以便企业档案密级工作的交接,并掌握档案管理的变化,适时更改档案管理制度,而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提前解密时,应立即向保管档案的地方下达通知单,以便更好管理企业档案信息。其次,完善档案的规范建设,逐步建立档案接收制度,确保档案不被泄露。
企业相关部门还应该积极宣传档案信息保密意识的重要性,提高相关管理人员的认识,切实落实好档案保密工作,并严格遵守《保密法》及其相关法律规定。企业档案管理人员自觉接受保密监督部门的监管,完善调整密级工作,全面清查档案的文件是否真实可靠。此外,对于档案能够开放利用、不可利用、在一定条件内能够利用和不可利用的档案都应该划分清楚,才能使企业档案管理更趋向规范化、制度化及其信息化的发展,为企业经济发展奠定稳固的基础。同时,企业还要严格控制解密执行时间,确保档案的内容符合《保密法》规定,以法律来贯彻档案保密的各个环节,做到有法可依,依法而行,展示企业遵纪守法的严谨性。
(三)加强档案监督工作
在档案使用当中,应该根据不同使用者的使用目的,把握好其思想、心理动机,对其进行重点监护,以此加强档案的监督工作。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是档案监督工作的有效方法,能够有效避免档案保密与利用之间的冲突。例如建立阅览制度,在阅览室安装监视器,对于部分想要获取密级档案的使用者,通过监视器可以监控其是否会做出违规行为。又如对一些在翻阅资料时有沾口水习惯的使用者,应作出文明规定及时提醒使用者。无论建立何种监督制度应该注意的是,必须文字简洁且便于实施,并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更新和完善制度内容,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分析不同使用者所能够使用档案范围,使档案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依,而档案管理人员在利用者查阅资料的过程中,也必须严格做好监督工作,确保企业档案的完整、文件信息不外泄。
此外,除了上述所应做好的档案使用监督工作,还要进一步完善监督措施。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细心观察,与档案使用者还要进行多方面的沟通,并善于抓准宣传机会,为档案使用者传播保密意识及其相关管理制度。在档案使用者查阅完后还要勤于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做好相应的准备措施。若是发现损毁档案等严重的违法行为,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及时上报上级领导,才能进行查处,防止过多的损失发生。
(四)档案网络信息安全保障
随着我国科技信息的不断发展,社会各个领域当中皆可看到计算机的身影,企业档案信息管理更是充分利用科学技术来进行保管。所以,如何保障档案信息安全尤其重要。做好企业档案信息安全工作无非是从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入手。在技术层面,应该防止信息系统的防火墙遭受病毒侵入,并通过信息管理平台开启定时查毒功能,及时扫描计算机看是否存在病毒风险。由于计算机防火墙能够最大限度的保障档案信息数据不被破坏、更改或是拷贝,所以还应充分利用防火墙所提供的功能设置相应的安全策略。为了能够有效防止密级档案数据泄露出去,用户密码不仅要提高安全等级强度,还应定期进行更换,以保障档案信息安全。在管理层面,主要是档案管理人员自身素质提高层面,确保企业档案管理人员能够遵循一定相关的规范制度来进行管理,而企业自身也要不断加强管理制度的建设,逐步提高自身及其档案工作人员对于信息安全、保密工作的认知。
三、结束语
保密工作在企业档案管理和利用中起着重要作用,是确保档案信息安全和档案利用过程中必要的手段。因此,在企业日常档案管理中,必须提高管理人员的整体素养,做好档案管理保密工作所涉及的各个环节,逐步建立起相应的档案管理机制,加强对档案利用者及其管理人员的监督,做好档案信息网络管理工作,是确保企业档案保密工作的有效措施。只有正确把握企业档案利用与保密的关系,逐步完善档案管理措施,才能真正保证企业档案信息的完整性,有效防止信息泄露、不安全。
参考文献:
[1]安燕.浅谈企业档案保密工作[J].信息通信,2014(05).
[2]曾文英.如何做好档案归档保密工作[J].办公室业务,2016(05).
[3]黄思梅.浅谈如何做好企业档案的保密工作[J].办公室业务,2016(07).
篇10
一、主任、副主任职责
1、坚持主任负责制。主任领导全面工作,副主任协助主任开展工作,并对主任负责,主任外出,由值班领导其工作职责;副主任外出,由主任临时指定其他副主任其工作。
2、主任主持主任办公会,签发以单位名义上报的各种请示报告;安排协调副主任工作;主持制定全年工作计划;主持审定重要项目的实施方案和资金的使用。
3、副主任按各自的分工或受主任委托负责分管方面的工作;对所分管的财、物的管理及其他重要事项提出意见或建议,报主任或主任办公会审定后组织实施;对工作中的重要情况和出现的重大问题应及时向主任报告。
4、凡带全局性或针对性的问题,应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通过办公会决定后执行,不允许各行其事。
5、主任、副主任必须严格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县委、县政府的决议、决定;充分发挥机关各职能部门的作用;带头勤政廉洁,求真务实;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密切党群关系;不断改进领导方法和工作作风,树立“人民公仆”形象。
二、参加主任办公会人员范围
l、主任办公会由主任主持召开,主任因故不能出席会议时,由主任委托副主任主持。
2、主任办公会由主任、副主任参加,在必要时可视会议的不同内容采取扩大会的形式,可由科室、分局等负责人参加会议。
3、参加主任办公会的人员应在会前做好议事的准备工作,凡因故不能出席会议的须会前向主持人请假。
三、主任办公会召开的时间
1、主任办公会每月召开1次,召开时间为每月月初举行。
2、如遇特殊或紧急情况可随时召开。
四、主任办公会议事范围和内容
1、认真贯彻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上级主管部门重要指示、工作部署和决定,并研究制定贯彻执行意见。
2、讨论制定本单位工作安排、工作总结及临时性的行政管理工作任务。
3、分析全县经济、招商和项目建设形势,听取分管领导对重点工作进展情况的汇报,必要时听取股、室工作意见。
4、讨论、决定涉及全局需要协调的重要事宜及日常工作中的突出问题。
5、听取财务收支状况汇报,研究较大财务开支和有关福利问题。
6、分管领导提出的比较复杂,难以决定或不宜决定,需召开主任办公会进行研究处理的问题。
7、研究机关改革和人动。
8、、其他需提交主任办公会讨论的事项。
五、会议议事程序
1、议题收集,每月由综合科负责向各分管领导收集议题,并整理后报主任或受委托值班领导审定。
2、议题审定,主任或受委托值班领导应在一个工作日内确定上会议题。
3、议题反馈,凡被圈交的上会议题由综合科负责反馈给提议的领导或部门。
4、议题准备,上会议题由提议的分管领导和提议部门以书面形式列出议事提纲并提出初步意见上会议定。
5、议题议定,无论上会议题被议定或否定,都应记录在册,并记录装卷建档。重大事项或需要上报下发的决定,形成会议纪要报主任审签后行文。
6、督办落实,主任办公会形成的决定决议事项由综合科负责督办,并将督办情况及时向领导成员反馈,并在下次主任办公会上进行通报,对未完成决定和决议的部门则由主任办公会提出批评,承办部门作出说明。
六、主任办公会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