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范文
时间:2023-03-21 06:22: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后进生”“问题生”的出现是学校教育中危害最严重的问题之一,是学校及社会不稳定的最潜在的因素、也是家庭与学校产生摩擦和矛盾的根源。因此“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观念的提出对学生、对家长、对学校社会及教师本身都有积极的意义。
1、每个人来到世界上都有留下自己痕迹的欲望,没有哪个孩子甘于人后自认失败。成绩不理想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没有人会承认自己是个失败者,而“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理念的提出满足了他们是合格甚至优秀学生的愿望,让他们体验到了平等受教育的地位,因而受到他们的欢迎。
2、基于人的本性“孩子都是自己的好”没有哪个家长——哪怕是一个有缺陷的孩子的家长,会泰然自若接受自己的孩子是一个问题学生、无法进行教育只能在学校里作为陪衬的现实。即使自己的孩子真的有问题他们也要为问题的根源找到一个最理想的承担点,而学校正是最理想的宣泄点,从而引发家长与学校的种种冲突和矛盾。而“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观念的提出正符合他们的想法,从心理上给了他们——-特别是问题孩子的家长一个最大的安慰,所以受到他们的欢迎。
3、学校和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就是要化民成俗,同样不会准许学校中学生有三六九等之分,而“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就是要要把责任明确到个人,要给老师提出明确的目标要求,而“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就是社会和学校交给老师的最大任务和最高要求。
4、对于教师本身来说,总会把学生是有差别的当作自己在转化差生时退缩逃避的借口、总是把差生的存在当作一种必然,这样就缺少转化差生的动力。“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观点的提出就明确的告诉教师“消灭”差生不仅是责任、义务更是衡量一个老师是否合格的标准,这就明确的要求老师要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把每个学生都作为一个课题去研究。虽然增加了教师的工作强度,但能很好的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也能增强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荣誉感自豪感,是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提高生活的质量。
二;对“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理念的理解
很多教师对这句话比较排斥,特别是领导在没有任何调查、没有任何理论支持的前提下突兀的强加给老师的时候。教师总是认为学校不是工厂,学生也不是流水线产品不可能不考虑实际情况而进行一刀切的硬性规定。每个学生都是单个独立的个体,基础、能力、智商、情商差距较大不可能全部教好。我认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理念恰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具有独立思想的人与产品的区别。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思想。因为每个人的天分不同就要求教师采取的措施要有区别,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搞一刀切,针对每个学生制定适合他们发展的教学方法。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体现了教育的目标。如果每个学生都是完美的个体那么学校、老师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学生来到学校接受教育的原因就是要让自己更优秀,而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学校和老师。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体现的应该是教育理念、是贯穿教育始终的的理念,不能仅仅局限于某一阶段。对学生的教育不是某一阶段的教育,是包括幼儿、学前、小学、中学直至社会的教育。
三;如何贯彻“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理念
任何理念最后要获得成功最关键的因素在于执行者——也就是人,在教育方面就在于教师。教师在什么情况下才会全力以赴的去工作、去探索?在什么条件下会把学生当作自己的病人、把自己当作稍有不慎就会出现医疗事故的医生呢?有什么驱动力可以让教师把每个学生当作自己科研的课题去一丝不苟的钻研呢?不值得定律说“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对于教师,教育理论上应该是值得做的事情;作为医生不出现医疗事故就是最起码的准则,否则可能连饭碗都不能保住;而对于科研人员来说,有事他们的课题甚至比他们的生命都要重要,所以他们会尽力的做好。现实中教师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教育值不值得呢?这要从两个方面考虑——精神和物质。有了物质基础才能有更高的精神追求,如果教师没有家庭、个人的物质负担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创作中去,否则教师仅仅是个职业、是个谋生的手段,何谈创造的灵感?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对老师同样适用。热爱教育这份职业自然有绵绵不绝的灵感,自然有源源不断的动力。如何做到热爱?热爱它,它就要有让我爱的条件,不会无缘无故产生热爱。一份工作变成一份事业,不是说说就可以实现的。教师热爱教育工作首先是教育能带来基本的物质回报,能带来相对不错的社会认可度,或者有光明的未来。
篇2
关键词:学生评价;教育评价;心智的成长
中图分类号:G635.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3-0233-01
陈鹤琴先生是上世纪30年代成名的大教育家。他提出了“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这样著名的论断。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中的“好”,到底指的是什么?是不是惟有成绩好才是真的好?怎么才能说明教师教“好”了学生?
正因为这些问题没有弄清,才导致陈鹤琴先生这句非常经典的教育名言,在许多地方成了套在教师头上的紧箍咒,成了压在教师心头的沉重包袱,成了给教师制造挫败感的无形利器,成了影响教师专业进步的巨大障碍。学习困难学生,是绝大多数教师在职业生涯中都会遇到的特殊学生类型。这类学生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教师不得不在他们身上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当付出与回报不相称时,当身受“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句教育经典名言的无形暗示时,教师就会背上沉重的包袱,产生强烈的挫败感。教师会觉得是自己不行,没有能力教好学生。我们不得不承认,在教育现场普遍存在这样的现实:有过一次挫败的经历,再遇上类似的学生,大多数教师不是越挫越勇,而是会选择避而远之,以免“自讨苦吃”。于是,“学困生”就成为了某些教师心中的负累,也成为了被遗忘和忽视的对象。
这不是陈鹤琴先生的错,也不是这句名言自身的错。错在哪里?错在许多教育管理者对陈先生这句名言的错误理解和不当使用!有的老师用归谬法倒推说:“没有不会教的教师,只有不会带的校长。”
其实陈鹤琴先生除了强调教育工作者自身的责任感,强调教育工作者注重对自己教育行为的反思,重视自己教育能力的提升之外,还有他自己认为的教“好”的标准。
陈鹤琴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教学生做人,首先要培养学生做人的态度、良好的习惯、内在的兴趣、学习的方法、人生的技能。教师教学成果的呈现不是立竿见影的考试分数,而是在某一个时期突然显现的学生心智的成长。从这里可以看出,陈鹤琴先生对于教“好”的界定,其实就是学生“心智的成长”。而学生心智的成长本来就是模糊的概念,是很难进行具体量化的,更何况,学生心智的成长完全是因人而异的。因此,我想陈先生“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中的“好”也是因人而异的。
对这句名言的解读。一是对“好”字的理解,什么是“好”?“好”的标准是什么?品德好是好,学习好是好,身体好是好,爱钻研是好,爱劳动也是好。当年陈鹤琴先生虽然没有明说“好”是指那些方面,但他说的这句话中的“好”字,绝对不是单纯指学业成绩,而是指多方面,学生只要在某一方面有一点进步,就算“好”。即使指学业成绩,“好”的标准也不是绝对的,不一定是统一指标,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学习上的成就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个相对的东西,对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成就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如果一个学生原来考试得60分,现在考了62分,有了2分的提高,我们就说这个学生是“好”的。二是对“会教”的理解。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名教师,通过自己辛勤努力,讲究方法和技能,能使学生在品德、学业成绩、行为习惯、能力或者特长上,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这便是“会教”。否则一味强调学生间差异和家庭、社会因素,不去想办法促使学生某些方面进步,这就是不“会教”的老师。我们正是从“好”“会教”这两个关键词意义上考虑,就能理解“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的原本意义。
我们现在的教育评价恰好完全背离了陈先生的教育思想,我们把“一个学生心智的成长”这个复杂的问题简化为学习成绩的高低,成绩好才算老师教好了,成绩不好就是老师没有教好。而成绩的好坏不是看这个学生自身的进步和发展,而是把不同学校学生的成绩放到一起去考量去评价的。于是,那些重点高中录取剩下的,学习基础比较差,或者由于家庭、由于身体、由于其它各种各样的特殊原因,造成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学习习惯差,学习品质差的学生,便让教师们非常头疼了。教这样的学生,很容易让你成为“不会教的教师”。尽管你费尽心血长善救失,帮助这些学生改变不良习惯,培养良好品质,花费了很大力气,也只能是让学生有所进步,根本不可能让学生达到时下社会评价的“好”的标准。于是,别人觉得你很无能,自己也会感到很失败。
说实话,我们职业高中招收的学生就是大都是学习基础比较差,不良习惯比较严重的学生。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觉得这些学生可以通过老师的引导教育提高素质,完成学业,成为合格公民,成为社会有用人才的。在我们学校,虽然通过各种渠道让学生成才,逐步形成了“进步就是成功,赏识每一位学生,坚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才”的办学理念。但是,老师们的工作过程太艰难了,尽管老师们艰难付出,以自己理解的标准认为把学生教好了,也很难得到社会的一致认同和赞扬。学生在老师的引导教育下进步了,提高了,甚至考上大学了,家长和社会还是会因为不是名牌大学等原因觉得我们没有把学生教“好”,我们还是有“不会教”的嫌疑,于是心里不免常常冒出丝丝苦涩。只有整个社会都认同并理解了,我们职业学校的师生,才能更好地验证陈鹤琴先生的这句名言。
参考文献:
篇3
我们越来越尊重学生,从另一个角度讲就是越来越放纵学生,以至最终无法管教学生。有些学生赌博,打架,偷盗,抢劫,收取保护费,但学校却根本没有惩治措施,因为我们实行的是义务教育,学校无权开除学生,即便是某个学生已经严重影响到教学秩序的进行,威胁到师生的安全,学校也只得妥协退让。教育制度对学生的尊重几乎到了溺爱的程度,可是老师呢?有什么制度来加以保障?如果教书育人渗透着太多的风险,那快乐又从何而来?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现在听到这些话,我的心里已经没有丝毫激动。
我是教师,但我不相信教育。但那个教育家却说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的至理名言?诸位有没有听到在这句“至理名言”的“开宗明义”下,衍生了多少类似的“名言”与“真理”啊?增添出多少教师的悲哀啊!
我是教师,但我希望以后不要当教师了。
如今,教育部下发了《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其中一项规定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
老师批评学生自古天经地义,一个看似简单的规定背后折射出什么?
让我们思考一下:“班主任批评学生”缘何要教育部发文?
细思一下,就知道,就知道必然会生出这个怪胎了。
在科举时代,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读好书会改变自己一生的命运。“状元”可以做官,升官可以发财,可以光宗耀祖。到改革开放后的十年内,读好了书,会有一个好工作。人民富起来后,尤其是一部分人富起来了后,读书没有工作可分,读不读书就不那么重要了!人们追求一个目标“金钱”――那怕是何种手段得来都不重要了。
再有,计划生育工作做得好,一个两个孩子都是掌上明珠,捧在手上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家里经济条件好,还要子女受这份罪吗?!
最后,教师生活水平处于温饱状态。一个普通民工,简单的劳动远远超过教师的工资水平,读书有什么用呢?俗话说,人有多好,说话的份量就有好大!例如某贫困县招聘城管员,教师中报名的比例占80 %。
因此,教师地位低下,不是口头喊崇高就崇高了,而是社会把老师看扁了!老师的生活情何以堪?
再看看教师的处境――
家长对老师说:我的宝贝还小你要用心教他,因为你是老师。
领导对老师说:学生成绩不好你要用心提高,否则要你下岗。
政府对老师说:你们先好好们和公务员同工同酬,法律规定的有望很快实现。
学生对老师说:读书有什么用像你没钱没势力,我就是不学你又不能赶我回去?
专家对老师说:要改善教学方法只有教不好书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社会对老师说:你是园丁、蜡烛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老师对老师说:我被家长责问得哑口无言,我被领导恐吓得连做噩梦,我被《教师法》骗得有冤难伸,我被学生折磨得遍体鳞伤,我被专家羞辱得无地自容。
在这处境下,教师批评教育学生不发文才怪,发文才合乎中国特色的社会实情――因为教师经济地位低下,只有依靠发文来壮教师的胆。现在的世道是“导游”都不爱带教师团,因为没有油水。
现实是残酷的。教师真是社会的弱者。国家总说教师工资要相当于公务员工资,甚至高于公务员工资的规定,却总是空话?!我们的工资根本也不可能与公务员工资有可比性。我们过教师节发了100元钱大家都乐得不行(总比有的时候不发的好)。现在说教师涨工资的声音是一浪高过一浪,却望穿秋水而无法实现!
我是一名教师,别称教师是什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从教师的工作压力和待遇上看,最多是人类灵魂的“泥水匠”!做得好,从没有人称赞,即使是自己最疼爱的那群学生也只会认为是他们自己聪明;只要稍不小心,就会背上“师德”问题。当了教师,我明白到什么是心酸。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些口号曾经激起多少教师的豪情壮志。但现在究竟有多少教师因自己从事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而感到自豪呢?有多少教师因为自己固守三尺讲台而获得社会的尊重和认同呢?
教育越来越让人读不懂,看不透。近几年来,教育也成为民众最关注的热点问题,被质疑,被斥责,被声讨。
篇4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洋思模式 学困生
学困生的教育和转化问题是长期困扰普通中学尤其是生源素质偏低薄弱学校的难点问题,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育的瓶颈问题,也是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倍感困扰又不得不面对的教育难题。这个问题解决好了,学校就会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解决不好,学校将原地踏步,难有起色。在这方面,综观名师名校的成功经验,转化学困生的关键不在于知识的补充强化,而在于自我意识的唤醒和心理素质的提高。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确保教好每一位学生,是洋思中学的首要教学原则,也是洋思中学区别于其他学校的最显著特点。
洋思中学,每堂课教师讲授不超过4分钟,其他时间全部让学生自学;每堂课的作业当堂布置当堂完成,没有课外作业;学校基本不存在后进生问题,全校学生的每一门课考试成绩都在90分以上,外地外校教不好的“差生”送进洋思也变好了。
笔者对洋思中学从自学抓起,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从而没有“差生”颇感兴趣,结合近几年自己的教学实践,主要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寻找并分析后进生成因
学困生不是脑子笨,而是因为这个那个原因,缺课太多,问题成堆,失去学习信心和能力形成的。任何一个学校,任何一个班级,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定数量的学困生,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而不是面向少数学生。学困生学习成绩差的原因在于他们普遍存在一种失败者心态,自信心不足。导致学习动力丧失的原因在于学习进程中反复经历失败,产生消极心理状态。所以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促进他们全体发展。
二、牢固树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教育理念
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大教育家孔子就说对学生要:“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对学生的了解,就没有学校,就没有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师。”这都说明教师对学生了解的重要性。因此,要真正地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就必须首先了解学生的情况,分析致后的原因,做到胸中有数,对症下药。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这是洋思中心的教育理念。要实现这个教育理念,必须有相应的措施,“适当的方法才能让学生学好”是洋思中学紧接着“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教学理念后面的第二个层次的研究课题。怎样才能让每一个学生学好呢?蔡林森校长从自己的三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悟出,尽量让学生自学,在学生自学理解的基础上,尽量让学生练习。蔡校长指出:“学习是关于掌握知识的实践,所以学习应当由学生自学,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他还说:“打仗是由连队战士打的,指挥员用智慧去指挥打仗,教师要和指挥员一样,用自己的智慧去指导学生学习,而不是包办学生的学习。”他强调指出:“理解游泳知识与游到河对岸两者之间有本质区别,课堂上学生听懂和正确熟练的应用有本质区别。学生听懂了,就万事大吉了,这是降低教学要求。在课堂上,教师应当使学生会做和熟练,尽量让学生当堂训练,在课堂上把培养学生运用能力放在突出位置。”
三、以“生”定教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是谁在学习?教师教什么?教师怎样教?以生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以生定教――教师根据学生认知情况和生活经验,确定教学的主要内容;先学后教――教师在引导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反馈学生未知的内容或知之不深、不透的内容后有针对性地教。
以生定教策略,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的要求和方法。教师在备课时,考虑得最多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引导学生学习最有效。”这需要对教学进度与得失情况进行分析,针对学生已具备哪些知识、哪些还比较模糊,已经学会的就少教,要教的是学生不会的。在此基础上,研究教学方案,确定学生的自学范围,自学内容、自学方式、自学时间及自学要求等。此外,学生自学时可能还会遇到哪些疑难问题,设计怎样的当堂检测题才能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后可能存在的问题,如何引导学生解决这些问题,等等。可以这么说,这些备课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的。
篇5
【关键词】快乐 好习惯 心态
专家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社会说:“教师是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些话压得心里沉甸甸的;学生说:“老师,这节课让我们随便玩儿吧,别安排任务啦!”既然是来上学的当然不能随便玩儿!可怎么把这些玩心都收拢过来呢?这可不太容易。如果把这些都当成烦心事儿,那老师就没有一个能展眉的了。我们得以平常的心态,实实在在的做好教学工作中的每一件事,如果一个人在工作中能够不断拥有成功的体验又怎会不快乐呢?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要尽量巧妙、快乐的去解决。
一、随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好习惯
好的习惯影响着学生平时的一点一滴,继而决定了学生一生的发展。孩子从小就应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高中教师,对学生已经养成的坏习惯要努力去纠正过来,我们在乎的不能只是知识点有没有学到,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学习习惯是否正确。“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有了好的习惯,学生自发主动的学习比我们强行塞给他们知识的效果要好得多。
在“网页的编辑修饰” 一课中,需要对布局表格中的一个单元格设背景图片,可是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却设成了整个网页的背景图片,如果只是指出错误操作,就错失了一次随机教育的机会。这个错误其实映射出了他们非常不好的两个习惯:1.审题不认真。只看到“背景图片”,却没注意是“谁”的背景图片。2.不愿动脑筋去思考问题。把右键菜单中的三个属性(单元格、表格、网页)混为一谈了,其实顾名思义就知道其设置范围了,但就有同学一点脑筋都懒得动。这两个习惯不只对他们的学习有着不良的影响,对其以后的发展也是巨大的绊脚石。
我发现每班出问题的几率和平时上课的表现非常一致,问题严重的班级平时学习效率也不高,需要老师随时维持秩序、提醒思想溜号的同学;而平时学习主动、认真的班级,出错的同学就很少。
我要求学生完成后前后桌互相评价,结果马上就听到不少同学的惊呼声,呵呵,自己发现问题了,赶紧趁机问大家:“如果这是考试,结果会怎么样?如果将来你在工作中,需要对一个项目做计划,可当你把计划做出来大家开会讨论时,才发现项目的基本目标被你搞错了,又会怎么样?”学生一个个都若有所思的样子,平时很跳脱的同学也安静了许多。
二、 “跳起来能够着”的确很吸引人
我们机房外面的天花板是用钢条框架加复合板装修的,比较低,学生跳起来就能够着,这成了他们非常喜欢的游戏,所以天花板总是修了又坏,由此我联想到学习任务的设置,“跳起来能够着”应该是最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我校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差异很大,怎样才能把不同水平学生的兴趣都引导到学习上来,分层次任务的设计非常重要。“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
另外,学生一再违反规定,主要是因为够天花板的确挺好玩儿的,是一个非常容易引诱他们犯错的条件,所以不能只责怪学生搞破坏,主要还是设计时考虑的不周全。如同“最好的戒毒方法就是不吸毒”一样,解决问题得从根源入手,如果天花板高度提升了,学生够不着也就不去够了。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把题目设计的太难或是离他们太远了,学生也会失去学习的兴趣。
三、激发学生珍惜学习资源
我们现在每班学生六十多个,机房却只有六十台机,原来是让部分同学两个人一台,但那样确实不公平,后来我们想了一个轮换的办法,尽量保证资源分配公平,同时也激发学生对现有条件的珍惜,如果有同学不珍惜自己的操作机会,去看与学习任务无关的内容,一旦发现,马上让位。后来学生都养成习惯了,每次一上课,会先去看学习任务,抓紧完成,得到自由的资格后再去看别的。
当然轮换座位也有其弊端,比如:老师每节课得记下轮换位置,课堂评价注意不要加错分;还有个别同学过于自我,轮到时不肯让位,这时就需要老师去做工作,阐明道理,纠正其不正思想。课堂不仅仅是知识的海洋,也是思想的风向标,教师随时要注意学生的言行,把握住他们思想的方向。
四、快乐做老师
专家们画了一个大饼:“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这个饼可以说大部分教师都做不出来,能力不够可以加强学习,但时间、精力不够,怎么办?那些被表彰的把后进生变成先进生的老师,一定会对那个后进生非常关注,做一系列的工作,可是一个班六七十人,老师能有多少时间、精力对所有同学去那样关注、提点?而当他把全部精力放在学生身上时,他在父母、配偶、子女那里该承担的责任又要丢给谁?所以,我们只是一个老师,不要把自己放在神坛上,那样只会增加我们的焦虑,于事无补。我们只需放平心态、凭良心做事,对学生尽心、尽力,教导学生走正确的人生之路,如果他非要走歪路,我们能扳回来一点儿是一点儿,那一点儿就是成功,就是我们的快乐!一点一点的快乐堆出了学生的发展,也充实了我们的内心。
篇6
别人的孩子,我的学生;我的孩子,别人的学生。在我孩子未上学之前,我已经担任了近10年的班主任工作,在这期间,为了镇住一些“调皮”学生,大有“我的地盘,我做主”的气势。说起学生来毫不嘴软,伤害了学生的感情、自尊,却浑然不知。有时听到私下里互传“这个老师最厉害”的消息,甚至洋洋得意自己的口才。学生顶嘴时,还火冒三丈,觉得学生将自己的好心当成了驴肝肺。对待学生的情感教育,已是例行公事,缺乏爱意。有的时候,甚至当学生问候“老师好”时,还爱理不理,最多“嗯”一声。当我的孩子成为别人的学生,自己成为家长的时候。在孩子身上发生的几件小事给我很有启迪。
孩子上学后一周,有几天回家都显得很兴奋,并说:“我觉得我们有个老师很喜欢我”。我问:“为什么呢?”他说:“前天,我在校园里碰到一位老师(当时他并不知道这是他们书法老师唐老师),我说,‘老师好!’他说,‘你好’;昨天,我又碰到这位老师,我又说,‘老师好’,他说。‘你好你好’;今天,我又碰见了他,我又说,‘老师好’,这位老师摸着我的头问,‘你背这么大个书包,不累呀?’”。看着他眉飞色舞的样子,感受得到他言语中兴奋和对老师的好感。的我嘴上说:“儿子,你真有礼貌,懂礼貌的孩子人人都喜欢…”,心里却想,真是个小屁孩,这么点事儿,就把你兴奋得这样。
后来,唐老师上书法课时,他特别认真,唐老师问谁愿意跟跟他学书法时,他把手举得老高,儿子的书法水平在唐老师的指导下突飞猛进,小学二年级时就得了一个国际金奖,以后每年的《课堂内外杯》书法比赛都是 一等奖。好多朋友都要问到他要他的笔墨呢。
从这件事上反观自身,十年的班主任生涯,似乎耗尽我的耐心和爱心,情感教育好似例行公事。总不惮以最坏的打算去猜度学生的行为。对待学生的教育,已是例行公事,缺乏爱意。有的时候,甚至当学生问候“老师好”时,还爱理不理。想起这些,我不禁汗颜。学生尤其是新生在学校面对老师时,心情多是紧张的,他不知是鼓了多大的勇气才敢上前问一声“老师好”。而我们有时就“嗯”一声,甚至“嗯”都不“嗯”一声。真不知给学生的心灵造成了多大的伤害。有时我们在埋怨学生不懂礼貌,见了老师不问好,殊不知这一切都是我们自己造成的。
有时老师的一句表扬话、问候话,能够焕发出学生对老师的感激;焕发出那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态度,焕发出高昂学习热情。一句表扬话、问候话,会让一个学生长时间热血沸腾,于是他对你更尊重,尊其师信其道,他尊重你老师了,他就更加听你的,学习心态就越来越好,学习效率就会上来,自然学成绩也就会提高。我决定在新学期的里,不管是上课还是平时,都尽量用温和的语气,用轻轻的笑容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要让他们感到自己是被关心的、被爱护的轻松的上每节课,快乐幸福的过每一天!
第二件事情是:有一天检查儿子的作业,数学作业有好几把大叉,还有好几道题几没有做,打了个打问号。我想:儿子智商应该没有问题,可能是他自己太粗心、太马大哈了吧。于是就随口问了问儿子这几道题怎么做,没想到他真的还做不起,再问,才知道他已经有一周没有听数学课了。原因是他上课时与学前班的同学也就是现在的同桌讲话,老师就拉他上讲台面对同学,让他看同学们是怎样听讲的。下课后老师对他说:“你下次再讲话,我又要拉你上来站。”儿子说:“我才不怕她,我就是要讲,她只有拉我站起,又不能把我咋样。”。如此这样就是一周。显然他对老师的教育心怀不满。
我心里一惊,这不就是“双差生”的开始吗?我通过电话和当面对话与老师交流,平时对孩子旁敲侧击,当面恳谈,甚至用学生的案例现场讨论等各种方式来做孩子的工作,慢慢的孩子的数学成绩也上来了。但一想起这件事,我还是心有余悸。如果我没有及时检查孩子的作业,如果我不是老师,不懂得怎样同孩子的老师交流,不懂得怎样做孩子的工作,那我的孩子可能真的成为 “双差生” 了。
虽然我不赞同“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这种说法,但也明白了老师处理问题的方式有时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回想自己班主当任期间,为了镇住一些“调皮”学生,大有咄咄逼人的气势,犀利的语言,总是居高临下的看着学生从桀骜不驯到哑口无言,再到低头不语,认为是自己的胜利,遇到学生顶嘴,更是全力出击,不达到学生低头誓不罢休。通过这次设身处地的反思,我认识到,这样的处理确实解气,有时也确实能达到杀一儆百的作用,然而也确实伤害了学生的感情和自尊,不但减少“双差生”像好的方面转变的可能,反而还促进了“双差生”产生。从此,在我处理学生不遵守纪律或者犯其它错误时,我总是要提醒自己:“ 别人的孩子,我的学生;我的孩子,别人的学生。”“你下次再讲话,我又要拉你上来站。”儿子说:“我才不怕她,我就是要讲,她只有拉我站起,又不能把我咋样。”。如此这样就是一周。显然他对老师的教育心怀不满。
篇7
关键词:班主任;赏识教育;教育方法
“学生都是好学生,之所以他们表现不好,是老师教育的问题。”“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当一个班集体没有树立优良的班风、学风,没有好的成绩时,许多班主任却埋怨:学生不努力,班干部不得力,等等。实际上,单单靠每天的反复强调,严厉批评,根本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笔者认为班主任应该想想文章开头那句话,不要去埋怨学生,多从自身找原因,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
赏识教育就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赏识教育不是简单的表扬加鼓励,是赏识学生的行为结果,以强化学生的行为;是赏识学生的行为过程,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创造环境,以指明学生发展方向;适当提醒,增强学生的心理体验,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下面具体谈谈在班主任工作中采用赏识教育的几点做法:
一、采用赏识教育实施对后进生的转化
1.赏识后进生的闪光点
所谓后进生,仅仅是在学习方面做得不是很好,但是这并不能说明他们就没有可取之处。作为班主任对他们的了解是最为深切的,要从他们生活中去寻找,去发现他们的优点,并加以利用,使之成为转化的突破口。
2.赏识的手段――谈话
作为班主任,要想深入了解学生,谈话是最直接和好用的。通过主动与学生交谈,可以拉近师生感情,了解学生的心理,从而从内心打动和改变学生,使他们明白自己并不是破罐子,从心里想改变自己。
3.赏识的目的――重塑信心
要想让差生以新的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班主任必须对他们的每一个优点和进步在班中表扬,并要求全体同学关注、支持,给他们改正的机会。常常单独找其谈心、开导和鼓励,使他们的转化能保持持久。
二、采用赏识教育激发班干部的工作热情
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左膀右臂,培养好一批班干部,将会对班主任的工作起到极大的帮助作用,使班主任的工作负担减轻很多。激发这部分人的工作热情,将对树立良好班风班貌起决定性作用。笔者的具体做法是:
1.班级民主选举
在学生互相了解的基础上,民主选举,择优当选。被提名的学生发表竞选演说,说说自己凭什么可以胜任以及如何当好班干部。最后投票决定,并当场公布,使成立的班干部队伍在班级中有威信,有人心,可以服众。
2.定期召开班干部会议
班干部队伍成立以后,笔者便定期召开班干会,指出:班干部是班级中最优秀的,对班级其他学生起导向作用,希望他们带好头。做得好的提出表扬,做得不好将会严厉批评,鼓舞他们的信心和热情。
3.人总会犯错,班干部也是一样
当班干部出现差错的时候不能当着全体学生面严厉批评,那将会大大打击班干的工作积极性和威信。笔者私下里对其教育,对取得的工作成果,在班级大力表扬,增强班干部的信心,为其团结一致加把力。
三、采用赏识教育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不少班主任常常在班级中对出现的问题大加阐述,而对班级中好的方面却只字不提。他们认为,对学生的要求越严格,学生的行为习惯就会越规范。笔者认为,只有集体有了凝聚力,班级才会更完善,学生的行为习惯才会自觉形成好的规矩。
笔者经常在班会上对班级中的好人好事提出表扬,这样的次数越多,学生越会感觉到班级的班风真好,自己要是做的不好,就会给班级抹黑。有了这样的想法,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就会注意自己的行为,自觉约束自己,为班级争光。
篇8
一、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用心支持、鼓励、相信学生
作为教师,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愿意学习,要始终牢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在课堂上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这一节课就已经成功一半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始终支持、鼓励、相信学生,只有这样,学生的个性发展才会成为可能,学生有了积极、健康和向上的心理状态,我们的教育教学才会走入学生心灵,为学生所接受,学生的成长进步、朝前发展才会拉开序幕。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用爱温暖、点亮、呵护学生的心灵
有一句话叫“亲其师而信其道。”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新型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应该是建立在师生个性发展、师生间全面交往基础上的情感关系。师生间要有一种真正的心灵沟通,师生间一定要真诚的互相关爱,这样,师生的创造性才能在教育教学中得以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才会成为促进教师与学生性情和灵魂提升的沃土。而要真正创造出这种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我觉得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首先,热爱学生是做好教育教学的前提条件。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才能耐心地去雕塑每一位学生。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教师应用积极、乐观的眼光和教育态度来多关注学生身上所具有的自我提高和完善的内在需要和倾向,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相信学生是可以被造就的,是追求进步和完善的,对教育好每个学生应充满信心。
其次,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才能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学生是发展的人,这意味着学生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在成长的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往往忽视学生正在成长的特点,要求学生十全十美,希望学生的所作所为都尽善尽美,对学生往往求全责备,这种陈旧的教学思想和教育观念是和发展观点相对立的。其实,学生作为发展的人,他们的思想、行为、学习、处事等方面不完善是正常的,我们要把学生作为一个发展的人来对待,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教师更不能用一成不变的老眼光看待学生,要注意到学生在学习、生活、成长中取得的每一点进步,这样才能点亮学生前进的道路。而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有的教师一时不冷静就会说出一些过火的话,批评或是评价学生的语言就会过激,让学生难以接受,甚至教师也产生对抗情绪。我们教师要允许学生犯错误,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改正错误,从而不断促进学生的进步、发展。记得我在去年担任品德教师期间,看见每个学生都是那么的可爱,我不烦任何一个学生,力求做到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学生。记得有一次,讲车站里的事,书上要求演一演,我就安排学生演起来,我注意到有一名坐在最后边的学生总是自己玩、不注意听讲,听学生说其他教师不管他,因为他学习不好,所以,教师和学生都视他为差生,不愿意搭理他、冷落他,可我却偏偏让他上前边来演检票员,而且还得大声说话,我教他模仿检票员的语气、神情、举止等,他进入角色特别快,但他当众表演时却很不自信,我就鼓励他大胆表演,别的学生说他学习不好、演不好,我说:“我相信他能演好。”我向他投去了信任和鼓励的目光。在我的鼓励下,他一遍一遍地练习台词,一遍比一遍声音大,最后他成功了,他演得好极了、认真极了,最后,我和学生感觉他就是一位真正的检票员,他自信满满的表演赢得了学生热烈的掌声和赞许。通过这节课后,他变了,变得懂事了,眼神中也充满了光彩和智慧,也愿意学习了。我创造了奇迹,我以后还会创造更多的奇迹。
要让我的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茁壮成长,我要点燃他们智慧的火、激起他们求知的巨浪,让他们扬起人生前进的风帆!
篇9
关键词:思想;学困生;好学生
一、转化思想改变观念转化学困生是社会的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教育要面向所有学生。我们应认识到“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学困生,只有差异”,要确保教好每一个学生。认识到教育好一个学困生与培养一个优秀生一样,同样重要,更为艰巨。把学困生转化好了,那将是造福社会、造福学校、造福家庭、造福学生的壮举。学困生转化既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社会赋予我们的责任要求。
二、寻找学困原因是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的前提条件
要真正地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就必须首先要了解学生的情况,分析学困的原因,做到胸中有数,对症下药。通过分析调查发现学困的原因有两方面:(1)智力因素;(2)非智力因素。而大多数是非智力因素引起的:①认识问题,读书无用论,对前途悲观,认为学习好,考上大学不一定就能就业、就能找个好工作,学好学坏一样,因此悲观厌学,长此以往,由厌学到困学。②学习习惯问题,没有良好的习惯,导致学习困难。
三、思想准备是转化学困生工作的精神基础
首先对学困生的转化要具有十足的信心。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学生都要充满信心,都要满腔热忱。认识到事物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学困生都是可以转化的。其次需要教师有耐心,转化学困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要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要有八年抗战的精神,千万不可急于求成。最后还要有决心,认准的事,就一直做下去,咬定青山不放松。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四、具体措施是转化学困生工作的保障
1.加强思想教育,培养自信心
(1)给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改变错误认识,摒弃读书无用论的观点。(2)要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运动会、演讲赛、书法竞赛、歌咏赛等,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舞台,使学生能够体验出成功的喜悦和自身的价值。善于发现其优点和及时对于取得的进步进行鼓励表扬,激励其自信心,让其感觉到别人行,我也行。(3)给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不是为别人,而是为自己,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2.加强关注程度,辅以爱的教育
一个被老师唾弃的孩子,学校就是他的地狱,一个被父母、老师同时唾弃的孩子,这个世界就是他的地狱。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关注学困生,做到勤观察、勤发现、勤表扬、勤纠正,对他们进行正面引导和必要的辅导。同时辅以爱的教育,可以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要以宽广博大的胸怀面对学困生,要给他们以真诚、无私的爱,要给他们更多的关心、帮助和鼓励。认同差异,以宽容的心态接受学困生,不歧视,不贬低,不抛弃,善待学困生。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同样好学生是表扬出来的。让其在表扬中进步、改变。在平时的生活中,拉近与学生的距离,问寒问暖,多与其沟通,多谈心。
3.改革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1)课堂提问教师要把较难、较大、较深的问题分解成较小、较易、较浅的问题,让学困生也有回答的机会。(2)把比较简单的练习题、实验让学困生来完成,要鼓励学困生积极参与。(3)布置作业时,对于学困生,一是从数量上他们的作业可减半,甚至可以用课堂笔记来替代作业;二是从难易程度上,学困生只需作基础题,对难度大的题目可以不做。(4)设立学习帮扶小组,通过鼓励组内优秀生的方法,让优秀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多帮助这些学生,帮助学困生尽快“脱贫致富”。(5)根据阶段考试的成绩,将这些学困生按成绩的高低按顺序进行排列,然后与上阶段成绩进行比较,有进步的学生,要进行表彰奖励。
4.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联动互动齐抓共管
转化学困生的教育,单靠老师的力量是有限的,家庭、学校、社会群体的影响是无限的。因此,要想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学校、家庭、社会不仅要各负其责,而且还要通力合作,共同完成。
篇10
由此看来,需要转变观念的是我们的老师,而且必须转变。虽然大家都反对某位专家曾说过的一句话“世界上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但是,面对大量的学困生是我们无法逃避的现实。怎样把他们教好是我们的头等大事,至少我们要尽全力来教他们。大量的学困生是摆在老师们面前的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如果老师管得严一些,学生就会觉得读书比登天还难,一点兴趣都没有,会产生严重的厌学情绪,有些学生甚至会以此为借口不读书了。如果老师管得松一些,学生就只知道玩,纯粹不把学习放在心上。这样,他们就会变成更高级别的学困生。这些学生将会严重影响我们的学风,班风和校风。教师的量化考核也会受到严重的影响。面对大量的学困生,我们是进也难,退也难。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
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问题的关键还在学生本人。也就是说,要想办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做好任何一件事情的前提和动力,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同样,如果我们的学困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那么,不管读书有多难,他们都会为之而努力。可是,面对如此难缠的学困生,要怎样做,才能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六方面着手:
一、及时、尽量多的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善于鼓励,唤起他们的信心,让他们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
二、教学必须分层,对学困生要降低难度,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三、尽量多的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心思,做他们的知心朋友。
四、要让学生看到希望,有了希望才会有为之而奋斗的动力。
五、尽量多的与学困生的家长沟通,增加情感投资,形成家校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