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保密制度范文

时间:2024-02-24 16:35: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保密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保密制度

篇1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护本单位的技术秘密,防止无形资产流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国家科委1995年1月6日的《科学技术保密规定》文件,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单位《技术保密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

第二条 技术秘密是一种重要的无形资产,保护本单位的技术秘密是每位职工的义务和责任,任何人不得利用职权和工作之便或采取不法手段泄漏、发表、使用、许可、出售、转让本单位的技术秘密。

第三条 各单位特别是技术业务和科研、人事、组织等部门要把技术保密工作列入工作规划,计划及经济责任制,使技术保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第二章 机构和职责

第四条 单位设立技术保密工作小组,由主管技术的领导任组长,技术管理部门负责人任副组长。知识产权、档案管理中心为技术保密工作归口管理部门,负责保密管理的日常工作。各部门必须指定一名技术管理人员兼管本单位的技术保密工作。

第五条 技术保密工作小组和技术保密工作者职责

一、技术保密工作小组职责1、制订技术保密工作规划、计划、各项规章制度及保密协议,同时负责划定本单位内项目的密级等工作,并组织实施。

2、研究解决技术保密工作中出现的重要问题。

3、对各部门技术保密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和总结评比,并负责对泄密、失密事件的调查和处理,对重大特大泄密事件上报及协同调查工作。

4、组织职工学习技术保密的法律法规和上级保密规定,提高广大职工的保密意识。

二、技术保密工作者职责

1、组织本单位职工学习技术保密方面的法律法规和上级保密规定,提高广大职工的保密意识。

2、贯彻执行本单位技术保密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3、对本单位技术保密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并及时报告泄密事件。

4、建立本单位保密管理及保密协议管理档案;负责保密协议执行情况的跟踪调查。

第三章 保密范围

第六条 本《规定》所称的技术秘密,是指被列入国家秘密的技术项目和列为企业秘密的项目、由本单位组织研制开发或者以其他合法方式掌握的、未公开的、不应为本企业外所知悉的,能给本单位带来经济利益或竞争优势,具有实用性且本单位采取了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设计图纸(含草图)、试验结果和试验记录、工艺、配方、样品、数据、制作方法、技术方案、计算机程序等。技术秘密可以是有特定的完整的技术内容,构成一项产品、工艺、材料及其改进的技术方案,也可以是某一产品、工艺、材料及其改进的技术方案,也可以是某一产品、工艺、材料等技术或产品中的部分技术要素。

第四章 技术保密管理规定

第七条 各单位对载有技术秘密的文件材料、图纸、磁(光)盘、图像、声像等资料及样品,必须注明保密和密级字样,并根据密级采取保密措施,归档保存,严格查阅、借阅制度。

第八条 本单位科技人员、行政管理人员以及因业务上可能知悉技术秘密的人员或业务相关人员,必须与法人签订包括有保护技术秘密的《知识产权保护协议》。

第九条 在职职工和新调入职工应签而不同意签订包含有保护本单位技术秘密内容的《知识产权保护协议》的,本单位将予聘用的不予调入。

第十条 对列入确认为上级和本单位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的计划任务书或者有关合同课题组成员名单的科技人员,在科研任务尚未结束前要求调离、辞职,并可能泄漏上级重大科技计划项目或科研任务所涉及的秘密,损害本单位利益的,原则上不予批准。确有特殊情况需调离、辞职的,需与单位再签保密协议,并专档跟踪履行情况。未经同意强行离职人员,列专档跟踪调查,一旦有违规,通过法律程序保护本单位合法权益。

第十一条 对本单位技术权益和经济利益有重要影响的有关行政管理人员,科技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在离开本单位三年内,不得在生产同类产品或经营业务且有竞争关系或者其他利害关系的其它单位内任职,或者自己生产、经营与本本单位有竞争关系的同类产品或业务。

第十二条 有关行政管理人员,科技人员或者有关人员因各种原因离开本本单位时,其主管部门和人事部门应以书面形式向该人员重申其保密义务和竞业限制义务,并向其新任职的单位通报该人员在原单位所承担的保密义务和竞业限制义务。

第十三条 人事、组织部门在调入新职工时,应当主动了解该职工在原单位所承担的保密义务和竞业限制义务,以免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第十四条 科技人员或其他有关人员在因各种原因离开单位后,利用掌握或接触的本单位所拥有的技术秘密,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新的技术成果或技术创新,有权就新的技术成果或技术创新予以实施或者使用,但在实施或者使用时利用了本本单位所拥有的,涉及其本人负有保密义务的技术秘密时,应当征得本本单位的同意,并按相关规定支付一定的使用费。未征得本单位同意,或者无证据证明有关技术内容为自行开发的新的技术成果或技术创新的,有关人员和用人单位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十五条 承担保密义务的科技人员依法享有因从事技术开发活动而获取相应报酬和奖励的权利。无正当理由,在长时间内单位未支付奖励和报酬时,科技人员或者有关人员有权要求变更或者终止《知识产权保护协议》。《知识产权保护协议》一经双方当事人签章,即发生法律效力,任何一方违反协议,另一方可以依法向有关仲裁机构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

第十六条 本单位对外宣传机构的有关人员在(表)新闻、通讯和报告文学作品,以及其他人员对外发表文章时,不得涉及技术秘密的实质性内容,其稿件必须经技术保密主管部门审查,在确认不会造成泄密后,签字认可方可发表。

第十七条 本单位及各部门档案馆存档案资料所涉及的技术秘密,应按照《档案资料保密规定》执行。

第十八条 外单位人员、外商等来本单位培训、学习、参观、考察、洽谈生意等活动涉及技术秘密的,须报主管部门呈本单位主管领导批准,接待参加访问的部门要有专人负责保密工作,并按指定的路线和范围进行参观考察。

第十九条 本单位有关人员在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中,包括讲学、、参加会议、参观访问、提供咨询、通讯联系、洽谈生意等时,应严格保守本单位的技术秘密,不透露和不向他人提供涉及载有技术秘密的资料和物品等。

第二十条 在国内外各类展览会参展的项目,凡涉及技术秘密的,须经保密主管理部门呈本单位主管领导批准后方可参展,办理参展工作的人员应严格保守技术秘密。

第二十一条 在进行股份制改造或资产重组或与外商合资合作过程中,从事工作的人员也要严格执行本《规定》,未经批准不得以任何方式向他人提供、透露本单位的技术秘密。

第二十二条 离休、退休、辞职或调离的职工,在离开单位前必须将在原单位从事科技工作的全部技术资料、实验材料、实验设备和产品等交回原单位,不得擅自复制、发表、泄露、使用或转让涉及本本单位的技术秘密的技术资料和物品等。

第二十三条 对外合资合作项目和本单位技措技改项目,凡涉及技术秘密的,对合作方和外来单位应签订保密协议或在合同中增加保密条款。

第五章 奖励与惩罚

第二十四条 本单位对在技术保密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人员和部门给予奖励,对有突出贡献的人员和单位给予特别嘉奖。

第二十五条 对未按本《规定》进行技术保密管理或管理不善造成秘密泄漏的,除对直接责任者按有关规定给予相应行政处理外,还将追究所属单位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并对直接责任者和所属单位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

第二十六条 对无视本《规定》,以谋取个人或小集团利益为目的,蓄意使本单位的技术秘密泄漏,造成重大损失和严重后果的,将依《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九条和第二百二十条追究法律责任。

第二十七条 各级技术保密管理人员因玩忽职守使本单位技术秘密泄漏造成经济损失,削弱竞争能力的,视情节轻重给予不同程度的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明知故犯者加重处罚。

第二十八条 对违反本《规定》,使单位的技术秘密泄露,造成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削弱竞争能力的,根据本《规定》第四条的规定,由本单位技术保密主管部门负责调查核实,并提出初步处理意见,报本单位批准后执行。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 本《规定》自之日起执行。

第三十条 本《规定》与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文件相抵触时,以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文件为准。

附:国家科学技术保密规定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障国家科学技术秘密安全,促进科学技术事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实施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国家科学技术秘密,是指科学技术规划、计划、项目及成果中,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

第三条 涉及国家科学技术秘密的国家机关、单位(以下简称机关、单位)以及个人开展保守国家科学技术秘密的工作(以下简称科学技术保密工作),适用本规定。

第四条 科学技术保密工作坚持积极防范、突出重点、依法管理的方针,既保障国家科学技术秘密安全,又促进科学技术发展。

第五条 科学技术保密工作应当与科学技术管理工作相结合,同步规划、部署、落实、检查、总结和考核,实行全程管理。

第六条 国家科学技术行政管理部门管理全国的科学技术保密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学技术行政管理部门管理本行政区域的科学技术保密工作。

中央国家机关在其职责范围内,管理或者指导本行业、本系统的科学技术保密工作。

第七条 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对全国的科学技术保密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对本行政区域的科学技术保密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

第八条 机关、单位应当实行科学技术保密工作责任制,健全科学技术保密管理制度,完善科学技术保密防护措施,开展科学技术保密宣传教育,加强科学技术保密检查。

第二章 国家科学技术秘密的范围和密级

第九条 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泄露后可能造成下列后果之一的科学技术事项,应当确定为国家科学技术秘密:

(一)削弱国家防御和治安能力;

(二)降低国家科学技术国际竞争力;

(三)制约国民经济和社会长远发展;

(四)损害国家声誉、权益和对外关系。

国家科学技术秘密及其密级的具体范围(以下简称国家科学技术保密事项范围),由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国家科学技术行政管理部门另行制定。

第十条 国家科学技术秘密的密级分为绝密、机密和秘密三级。国家科学技术秘密密级应当根据泄露后可能对国家安全和利益造成的损害程度确定。

除泄露后会给国家安全和利益带来特别严重损害的外,科学技术原则上不确定为绝密级国家科学技术秘密。

(一)国内外已经公开;

(二)难以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知悉范围;

(三)无国际竞争力且不涉及国家防御和治安能力;

(四)已经流传或者受自然条件制约的传统工艺。

第三章 国家科学技术秘密的确定、变更和解除

第十二条 中央国家机关、省级机关及其授权的机关、单位可以确定绝密级、机密级和秘密级国家科学技术秘密;设区的市、自治州一级的机关及其授权的机关、单位可以确定机密级、秘密级国家科学技术秘密。

第十三条 国家科学技术秘密定密授权应当符合国家秘密定密管理的有关规定。中央国家机关作出的国家科学技术秘密定密授权,应当向国家科学技术行政管理部门和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备案。省级机关,设区的市、自治州一级的机关作出的国家科学技术秘密定密授权,应当向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学技术行政管理部门和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第十四条 机关、单位负责人及其指定的人员为国家科学技术秘密的定密责任人,负责本机关、本单位的国家科学技术秘密确定、变更和解除工作。

第十五条 机关、单位和个人产生需要确定为国家科学技术秘密的科学技术事项时,应当先行采取保密措施,并依照下列途径进行定密:

(一)属于本规定第十二条规定的机关、单位,根据定密权限自行定密;

(二)不属于本规定第十二条规定的机关、单位,向有相应定密权限的上级机关、单位提请定密;没有上级机关、单位的,向有相应定密权限的业务主管部门提请定密;没有业务主管部门的,向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学技术行政管理部门提请定密;

(三)个人完成的符合本规定第九条规定的科学技术成果,应当经过评价、检测并确定成熟、可靠后,向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学技术行政管理部门提请定密。

第十六条 实行市场准入管理的技术或者实行市场准入管理的产品涉及的科学技术事项需要确定为国家科学技术秘密的,向批准准入的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提请定密。

第十七条 机关、单位在科学技术管理的以下环节,应当及时做好定密工作:

(一)编制科学技术规划;

(二)制定科学技术计划;

(三)科学技术项目立项;

(四)科学技术成果评价与鉴定;

(五)科学技术项目验收。

第十八条 确定国家科学技术秘密,应当同时确定其名称、密级、保密期限、保密要点和知悉范围。

第十九条 国家科学技术秘密保密要点是指必须确保安全的核心事项或者信息,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一)不宜公开的国家科学技术发展战略、方针、政策、专项计划;

(二)涉密项目研制目标、路线和过程;

(三)敏感领域资源、物种、物品、数据和信息;

(四)关键技术诀窍、参数和工艺;

(五)科学技术成果涉密应用方向;

(六)其他泄露后会损害国家安全和利益的核心信息。

第二十条 国家科学技术秘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及时变更密级、保密期限或者知悉范围:

(一)定密时所依据的法律法规或者国家科学技术保密事项范围已经发生变化的;

(二)泄露后对国家安全和利益的损害程度会发生明显变化的。

国家科学技术秘密的变更,由原定密机关、单位决定,也可由其上级机关、单位决定。

第二十一条 国家科学技术秘密的具体保密期限届满、解密时间已到或者符合解密条件的,自行解密。出现下列情形之一时,应当提前解密:

(一)已经扩散且无法采取补救措施的;

(二)法律法规或者国家科学技术保密事项范围调整后,不再属于国家科学技术秘密的;

(三)公开后不会损害国家安全和利益的。

提前解密由原定密机关、单位决定,也可由其上级机关、单位决定。

第二十二条 国家科学技术秘密需要延长保密期限的,应当在原保密期限届满前作出决定并书面通知原知悉范围内的机关、单位或者人员。延长保密期限由原定密机关、单位决定,也可由其上级机关、单位决定。

第二十三条 国家科学技术秘密确定、变更和解除应当进行备案:

(一)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学技术行政管理部门和中央国家机关有关部门每年12月31日前将本行政区域或者本部门当年确定、变更和解除的国家科学技术秘密情况报国家科学技术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二)其他机关、单位确定、变更和解除的国家科学技术秘密,应当在确定、变更、解除后20个工作日内报同级政府科学技术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第二十四条 科学技术行政管理部门发现机关、单位国家科学技术秘密确定、变更和解除不当的,应当及时通知其纠正。

第二十五条 机关、单位对已定密事项是否属于国家科学技术秘密或者属于何种密级有不同意见的,按照国家有关保密规定解决。

第四章 国家科学技术秘密保密管理

第二十六条 国家科学技术行政管理部门管理全国的科学技术保密工作。主要职责如下:

(一)制定或者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科学技术保密规章制度;

(二)指导和管理国家科学技术秘密定密工作;

(三)按规定审查涉外国家科学技术秘密事项;

(四)检查全国科学技术保密工作,协助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查处泄露国家科学技术秘密案件;

(五)组织开展科学技术保密宣传教育和培训;

(六)表彰全国科学技术保密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

国家科学技术行政管理部门设立国家科技保密办公室,负责国家科学技术保密管理的日常工作。

第二十七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学技术行政管理部门和中央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应当设立或者指定专门机构管理科学技术保密工作。主要职责如下:

(一)贯彻执行国家科学技术保密工作方针、政策,制定本行政区域、本部门或者本系统的科学技术保密规章制度;

(二)指导和管理本行政区域、本部门或者本系统的国家科学技术秘密定密工作;

(三)按规定审查涉外国家科学技术秘密事项;

(四)监督检查本行政区域、本部门或者本系统的科学技术保密工作,协助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查处泄露国家科学技术秘密案件;

(五)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本部门或者本系统科学技术保密宣传教育和培训;

(六)表彰本行政区域、本部门或者本系统的科学技术保密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

第二十八条 机关、单位管理本机关、本单位的科学技术保密工作。主要职责如下:

(一)建立健全科学技术保密管理制度;

(二)设立或者指定专门机构管理科学技术保密工作;

(三)依法开展国家科学技术秘密定密工作,管理涉密科学技术活动、项目及成果;

(四)确定涉及国家科学技术秘密的人员(以下简称涉密人员),并加强对涉密人员的保密宣传、教育培训和监督管理;

(五)加强计算机及信息系统、涉密载体和涉密会议活动保密管理,严格对外科学技术交流合作和信息公开保密审查;

(六)发生资产重组、单位变更等影响国家科学技术秘密管理的事项时,及时向上级机关或者业务主管部门报告。

第二十九条 涉密人员应当遵守以下保密要求:

(一)严格执行国家科学技术保密法律法规和规章以及本机关、本单位科学技术保密制度;

(二)接受科学技术保密教育培训和监督检查;

(三)产生涉密科学技术事项时,先行采取保密措施,按规定提请定密,并及时向本机关、本单位科学技术保密管理机构报告;

(四)参加对外科学技术交流合作与涉外商务活动前向本机关、本单位科学技术保密管理机构报告;

(五)、申请专利、参加学术交流等公开行为前按规定履行保密审查手续;

(六)发现国家科学技术秘密正在泄露或者可能泄露时,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并向本机关、本单位科学技术保密管理机构报告;

(七)离岗离职时,与机关、单位签订保密协议,接受脱密期保密管理,严格保守国家科学技术秘密。

第三十条 机关、单位和个人在下列科学技术合作与交流活动中,不得涉及国家科学技术秘密:

(一)进行公开的科学技术讲学、进修、考察、合作研究等活动;

(二)利用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广播、电影、电视以及公开发行的报刊、书籍、图文资料和声像制品进行宣传、报道或者;

(三)进行公开的科学技术展览和展示等活动。

第三十一条 机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加强国家科学技术秘密信息保密管理,存储、处理国家科学技术秘密信息应当符合国家保密规定。任何机关、单位和个人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非法获取、持有、复制、记录、存储国家科学技术秘密信息;

(二)使用非涉密计算机、非涉密存储设备存储、处理国家科学技术秘密;

(三)在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或者未采取保密措施的有线和无线通信中传递国家科学技术秘密信息;

(四)通过普通邮政、快递等无保密措施的渠道传递国家科学技术秘密信息;

(五)在私人交往和通信中涉及国家科学技术秘密信息;

(六)其他违反国家保密规定的行为。

第三十二条 对外科学技术交流与合作中需要提供国家科学技术秘密的,应当经过批准,并与对方签订保密协议。绝密级国家科学技术秘密原则上不得对外提供,确需提供的,应当经中央国家机关有关主管部门同意后,报国家科学技术行政管理部门批准;机密级国家科学技术秘密对外提供应当报中央国家机关有关主管部门批准;秘密级国家科学技术秘密对外提供应当报中央国家机关有关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批准。

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对外提供国家科学技术秘密的,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向同级政府科学技术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第三十三条 机关、单位开展涉密科学技术活动的,应当指定专人负责保密工作、明确保密纪律和要求,并加强以下方面保密管理:

(一)研究、制定涉密科学技术规划应当制定保密工作方案,签订保密责任书;

(二)组织实施涉密科学技术计划应当制定保密制度;

(三)举办涉密科学技术会议或者组织开展涉密科学技术展览、展示应当采取必要的保密管理措施,在符合保密要求的场所进行;

(四)涉密科学技术活动进行公开宣传报道前应当进行保密审查。

第三十四条 涉密科学技术项目应当按照以下要求加强保密管理:

(一)涉密科学技术项目在指南、项目申报、专家评审、立项批复、项目实施、结题验收、成果评价、转化应用及科学技术奖励各个环节应当建立保密制度;

(二)涉密科学技术项目下达单位与承担单位、承担单位与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与参研人员之间应当签订保密责任书;

(三)涉密科学技术项目的文件、资料及其他载体应当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并建立台账;

(四)涉密科学技术项目进行对外科学技术交流与合作、宣传展示、、申请专利等,承担单位应当提前进行保密审查;

(五)涉密科学技术项目原则上不得聘用境外人员,确需聘用境外人员的,承担单位应当按规定报批。

第三十五条 涉密科学技术成果应当按以下要求加强保密管理:

(一)涉密科学技术成果在境内转让或者推广应用,应当报原定密机关、单位批准,并与受让方签订保密协议;

(二)涉密科学技术成果向境外出口,利用涉密科学技术成果在境外开办企业,在境内与外资、外企合作,应当按照本规定第三十二条规定报有关主管部门批准。

第三十六条 机关、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做好国家科学技术秘密档案归档和保密管理工作。

第三十七条 机关、单位应当为科学技术保密工作提供经费、人员和其他必要的保障条件。国家科学技术行政管理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学技术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将科学技术保密工作经费纳入部门预算。

第三十八条 机关、单位应当保障涉密人员正当合法权益。对参与国家科学技术秘密研制的科技人员,有关机关、单位不得因其成果不宜公开发表、交流、推广而影响其评奖、表彰和职称评定。

对确因保密原因不能在公开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有关机关、单位应当对论文的实际水平给予客观、公正评价。

第三十九条 国家科学技术秘密申请知识产权保护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绝密级国家科学技术秘密不得申请普通专利或者保密专利;

(二)机密级、秘密级国家科学技术秘密经原定密机关、单位批准可申请保密专利;

(三)机密级、秘密级国家科学技术秘密申请普通专利或者由保密专利转为普通专利的,应当先行办理解密手续。

第四十条 机关、单位对在科学技术保密工作方面作出贡献、成绩突出的集体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对于违反科学技术保密规定的,给予批评教育;对于情节严重,给国家安全和利益造成损害的,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给予有关责任人员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则

第四十一条 涉及国防科学技术的保密管理,按有关部门规定执行。

篇2

关键词:企业档案;保密工作;问题;对策;分析

引言:对于档案保密的工作来说,是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应尽的职责,并且做好档案的保密工作能够更好的保守国家的机密,有利于保证人民的利益不会遭受到损害。尤其是在现阶段信息化技术不断的发展,档案管理的工作也正在面向着数字化、信息化以及科学化,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为保密工作带来的一个全新的挑战,因此在对企业档案保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必须要对其各项内容进行不断的强化,从而使其能够带动企业整体的档案保密工作质量。

1.现阶段企业档案保密工作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分析

1.1由于对档案保密工作存在着严重的认识不足导致存在泄密问题

现阶段长期的处在和平的环境的当中,从而使一些工作人员出现严重的麻痹思想,有的单位只是重视经济管理,谋取经济效益,人为档案管理工作只是投入不产出,没有效益,然而对其安全保密的工作存在着忽视。然而也存在着强调保密工作只是在小题大做,在日常当中不能够严格的要求自己,管不住自己的手,不该丢弃的随意丢掉,管不住自己的最,不该说的随便乱说,造成泄密的现象出现。在工作的过程中有些单位业务文件分散保存在这各个部分当中,个别的领导也保持着一些文件。工作人员出现调离或者是辞职,并没有办理清退以及交接等手续便放行。

1.2由于企业信息系统以及保密的管理存在着不到位

对于保密问题的出现主要是因为信息系统的保密管理存在着不足,一些部门的保密管理存在着松散,保密制度形同虚设,有法不依有章不循的现象十分的普遍。首先是在企业中,保密管理人员多数为兼职以及不动专业知识的从业人士,计算机网保密工作无人管理或者是管不了。其次便是保密的管理制度不健全,有的形同虚设,没有执行力度。比如网络划分存在着不正确,对本部门的网络属于内网还是非外网存在着定位不清晰,在根本上存在着混乱。最后便是保密的监督检查力度存在着不足,对于工作过程中所存在着违规操作并且严重的缺乏日常的检查和问责处理制度。

2.关于企业完善档案保密工作的对策分析

2.1必须要对保密意识进行强化

第一是要突出各级管理人员的保密教育工作,要坚持对管理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进行保密形式以及保密纪律、保密制止以及保密技能等进行培训,从而使各级管理人员的保密意识以及责任意识能够不断的增强,进而使其保密能力能够得到提高。

第二是要突出对重点人员的保密教育,对重点职能的部门人员保密教育始终贯彻上岗、在岗以及离岗的全过程,定期或者是不定期的组织学习保密知识,通报外单位发生的失泄密典型案例,从而使人人能够紧绷保密这根弦。

第三是要突出对全员的保密意识教育,要充分的利用报纸以及网站内部没见来对有关保密的法律法规进行宣传,企业要结合工作实际,采取知识讲座、知识竞赛、图片展览以及邀请专家来进行讲课,从而使每一个工作人员能够更加充分的认识到失泄密将会为国家以及企业和个人所带来的严重后果,进而消除部分人人为企业无密可保的错误观念,能够树立起牢固的保密无小事、保密人人有责的观念。

2.2必须要强化制度的建设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建设是保密工作的基础所在,只有保密制度健全了,才能够更好的保证各项保密工作合格、有序以及合格。要逐步的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保密制度体系,明确各种保密管理的工作具体要求,不断的推进保密工作的制度化以及规范化。

第一是要重视实效,针对新形势下保密工作的特点,要及时的总结成熟的经验做法,进行分类细化,不断的加强商业秘密的保护、载体的管理以及保密检查考核等方面的保密制度建设。尤其是计算机网络以及信息安全保密管理等方面,必须要深入进行研究,从而使其能够形成符合实际以及管用结合的保密制度体系。

第二是要突出系统性,每个单位必须要高度重视规则制度以及工作流程的系统统一,同时要高度的重视企业项目规范以及保密工作能够同步进行,必须要保证项目负责人同时承担保密责任,必须要有人员以及信息甄别的标准,对于突发事件必须要应急预案等等。对管理的流程要进行细化,从而使制度执行更加具有着操作性以及实用性,构建企业发展实际需要的保密制度体系。

2.3必须要强化监督检查

对于保密管理工作来说,监督检查使其不可缺少的内容,通过监督检查能够对问题及时的发现,进而及时的消除隐患,有效的提高管理的水平,防治泄密事件出现。在每个大内中,可以建立起总部机关进行定期的检查,所属单位重点查,通过完善设施以及持续检查来不断的提高管理的水平。重点检点部门,坚持废旧文件管理的检查,采取定期进行回收以及专人负责销毁等,实施每年一次保密的抽查,对意见进行反馈,不留下死角。做到保密检查常态化、制度化,使其能够达到根据督促该的目的,已达到实现保密工作重心能够从事后处理向着事前防范的方向去转变,使其保密管理工作质量能够得到全面的提高,带动企业的整体保密水平。

总结:对于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来说,必须要对档案保密工作的重要性进行充分的认识,通过对档案管理部门管理层和工作人员保密意识的培养,进而使其能够促进保密工作的制度不断完善,实现档案保密工作能够处在一个良好的环境,进而使其有效的避免档案的泄密,与此同时也能够避免危害国家以及人民的事件出现。

参考文献:

[1]周庆伟.浅谈企业供暖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J].科技与企业,2014,12(24):112-114

[2]于双.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J].科技致富向导,2013,12(24):148-149

篇3

一、精心组织,加强管理。

建立活动领导小组,由党、政领导担任组长和副组长,吸收相关业务部门的负责人、专家参加,明确日常管理机构,挑选懂技术、通业务的专兼职保密人员负责政务、商业秘密的具体事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保密领导小组成员的职责分工,实行“条块”管理,使有关部门负责人不仅管理好业务工作,还要管好相关的保密工作,克服业务工作和保密工作“两张皮”的脱节现象。

一是加强基础管理。抓好保密的基础管理、日常工作管理、保密队伍建设和保密制度建立健全,使保密工作真正为经济发展和改革服务发挥功效,用工作、用成效赢得领导对这项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二是加强联系沟通。把保密工作落实在各职能环节上,如在密级公文和资料的印发,会议材料的管理,电脑、复印机、传真机等现代办公设备的使用,及对外宣传报道等方面,都要由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严格把好保密工作第一关,并注意在日常工作的跟进和检查;三是加强检查指导。在做好日常工作部署跟进的同时,定期或不定期的,有重点地抓好全面检查和具体工作指导,保证保密工作的相应跟上,使保密工作取得较好的落实。

二、强化学习,提高素质。

为使保密工作能贯穿始终、落到实处,我们注意发挥自身的综合协调作用,除了每年应有专题的保密工作总结安排,各大节日抓好保密宣传教育和工作检查外,在进行年度工作总结和安排中,都强调保密工作;在草拟和审改发出的公文和材料资料中,不忘跟进保密工作;在参与研究和跟进企业改革转制推进的过程,不忘落实保密工作,并尽可能将工作做在前,跟得紧。加强保密工作和工作人员的业务指导和培训,不断提高保密和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一是确定保守秘密的具体范围。包括相关文件、内部资料、公文、会议材料、会议记录等政务秘密,技术发明、新工艺、技术诀窍、新技术前景预测、替代技术的预测、新产品的市场占有情况、开拓新市场的计划,营销策略、渠道,客户关系及生产成本、利润、调价方案、对外谈判意图及标底等商务秘密;二是明确划分等级。对于商业秘密的等级划分参照国家秘密等级分为三个等级:核心秘密、重要秘密、一般秘密。判定标准是:核心秘密泄露后会影响企业的盛衰存亡;重要秘密泄露后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一般秘密泄露后会带来一般的经济损失;三是明确各项秘密的保密期限。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情况变化,政务秘密、商业秘密保密价值会变化。失去了保密价值的信息如果继续保护,会造成内容越来越多、密与非密界限越来越难以分清的“糊涂帐”,并在保护过程中造成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四是对秘密事项做好标志工作。以便一目了然,清楚知道是哪一级秘密、保密期限多长,有利于进行管理和使用。

三、健全制度,严格执行。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发展,我们认识到新时期保密工作不能只局限于保证文件不丢失,只要管好文件就是做好保密工作,而要适应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全方位防止失、泄密,工作亦更具复杂性和艰巨性。为此,我们制定、完善了《文书工作保密制度》、《宣传报道工作保密制度》、《电子计算机保密制度》、《科学技术保密制度》、《办公自动化设备保密制度》、《会议保密制度》、《使用复印机、传真机管理制度》等必要的保密制度,使保密工作真正做到行有规章、做有依据、查有准则,让大家对保密的范围,应该保住的秘密和如何保密有清醒而明确的认识,保密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同时,我们参照国家保密部门已经颁布的一系列保守国家秘密的制度,结合商业秘密的不同特点,针对各种可能的泄密途径,我们帮助企业制订出包括公文管理、接待联络、宣传报道、废旧载体管理、人才流动、技术交流、、申请专利、通信、办公自动化等在内的一整套有关商业秘密保护的制度,规范了企业保密工作。

四、大力宣传,全面推广。

我们把宣传教育作为保密工作的“开路先锋”,以人员为重点,在全区大张旗鼓地开展保密知识竞赛和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在活动中,我们坚持“两张嘴”:一是“唠叨嘴”。利用板报、文件、会议等载体,开展保密知识讲座、举办保密知识漫画比赛,反复宣讲保密工作的相关知识及其重要性,大力宣传《保密法》和各项保密规章制度,强化干部职工的保密意识。二是“鹦鹉嘴”。把繁杂难记的法律法规改编成“顺口溜”,变成老百姓熟悉的话,使之琅琅上口,简单易记,真正使保密教育入心、入脑、入行,做到了思想上共鸣,行动上同步。

在宣传内容上,我们坚持“四个结合”。一是保密教育与文化建设相结合。大力加强文化建设,教育干部群众忠于党,视国为家,热爱本职工作,广大干部群众的向心力不断增强,党政机关和单位部门对干部群众的凝聚力也不断增大,形成了一条无形的保密“道德防线”;二是保密教育与普法教育相结合。开展《保密法》知识考试、保密知识竞赛等活动,使干部群众知法、懂法、守法;三是保密教育与形势教育相结合。定期通报国内、国际保密工作方面的状况,介绍国内外的情况,使干部群众时刻保持危机感,绷紧保密这根弦;四是正、反两方面的典型教育相结合,使干部群众自觉保守秘密,抵制泄密行为。结合泄密典型案件,使干部群众认识到,在残酷而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中,保守政务秘密和商业秘密的安全与我们的利益息息相关,使干部群众对保密工作的重要性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达成“保密就是生存,保密就是发展,保密就是生命”的共识,全区干部群众保密的自觉性明显提高,保守秘密,成为每个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

五、狠抓落实,保证收效。

篇4

【关键词】科研部门;保密教育;保密管理;保密措施

一、保密工作的作用

随着网络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保密工作难度加大,遭遇的挑战更多。重视保密工作,不仅关系到企业的利益,还关系到员工个人的利益。参与市场竞争是企业步入市场经济大势所趋,只有把保密工作纳人企业管理轨道,实行全方位管理,才能对其产生的秘密予以保守,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稳定程度和安全程度,在竞争中保持优势。保密工作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保障作用。没有这种保障,有效益不一定能实现,而保密工作是其中之一。依法按章办事,不发生泄密,客观上即保障了效益的实现。这种保障作用一般不为人们所认识,只有发生泄密造成损失时才能看得到这种作用具有普遍性。二是赢得作用。这种作用是随着预定的任务完成而表现出来的。在商务谈判的环节中,由于保持适度,放得适时,不但经济贸易成交、合作成约,而且还为企业节约资金。这种赢得作用给人直观印象,量的表现明显,但不具有普遍性。

二、如何加强信息保密工作

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进步,信息泄露就成了当前网络自动化办公的主要保密隐患之一。所谓信息泄露,就是被故意或偶然地侦收、截获、窃取、分析、收集到系统中的信息,特别是秘密信息和敏感信息,从而造成一个企业的泄密事件。众所周知,网络在保密防护方面有其三点脆弱性:1、是数据的可访问性。数据信息可以很容易被终端用户拷贝下来而不留任何痕迹。2、是信息的聚生性。当信息以零散形式存在时,其价值往往不是很大,一旦网络将大量关联信息聚集在一起时,其价值就相当可观了。3、是设防的困难性。目前网络在建设阶段的软件和硬件产品,不管是进口产品还是国内产品,由于商业利益,在制造时往往给网络信息用户留下了更为严重的隐患,也无疑给网络信息用户攻击打开了方便之门,给保密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

对加强企业管理、办公自动化的保密防范工作,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物理隔离。根据我国有关保密要求,办公自动化网络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与社会公众信息网络实行物理隔离。即企业管理机关内部计算机网络必须经上级保密部门审查批准后方可运行。不得与社会公众信息网计算机相连、存储、处理和传递企业、机关内部信息,建立健全上网信息保密审批领导责任制。提供信息的单位应当按照一定的工作程序,健全信息保密制度。

(二)数据加密和数据签名技术。信息的保密是为了防止对手破译信息系统中的机密信息。数据加密是为提高信息系统及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防止秘密数据被外部窃取、侦听或破坏所采用的一种重要手段。对办公自动化网络进行数据加密,是通过网络中的加密机构,把各种原始的数据信息,按照某种特定的加密算法变换成与明文完全不同的数据信息,即密文的过程。

(三)充分利用系统自身提供的保密措施。由于工作习惯,用户对网络的认识不足,基本不用或很少使用网络操作系统提供的保密措施,从而留下隐患。其实,一般的网络操作系统及应用系统,自身都带有很好的保密措施,都要加以充分利用,好好把握。

三、怎样加强保密素质的全面提高

(一)做好经常性、群众性的保密宣传教育。保密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基础工作,只有不断的宣传教育,才能不断加强工作人员心中的保密意识。

(二)提高保密工作者的综合素质。保密工作者是保密工作的具体操作者和执行者,因此其素质高低直接关系保密工作的好坏。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提高保密工作的综合素质,才能适应这日趋变化的社会。

(三)取得领导对保密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保密工作,领导重视是关键。有了领导的重视,保密工作才能更加顺利彻底的进行。

(四)规范各类保密制度。规范保密制度能极大的减少工作环节上出现的泄密漏洞,让保密工作不留死角。加强保密机构和队伍建设。只有保密队伍健全,保密工作才会顺利的进行。

(五)加强网络信息化建设。随着办公自动化的不断推进,网络的安全性也就非常重要,加强网络信息化建设,是顺应时展的需要。

四、科研部门怎样做好保密工作

保密工作是企业管理的大事,保密责任重于泰山。保密职责是企业每位工作人员的重要责任,可以说保密工作人人都有份。如何做好科研部门的保密工作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抓。

(一)做好保密工作的宣传教育工作。要想做好保密工作,首先要让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保密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必要性。该所通过张贴保密挂图、组织保密知识竞赛、签订保密承诺书、组织学习《保密法》等保密法律法规及党和国家关于保密工作的方针、政策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保密知识,让每位员工明确知道哪些是属保密范围,包括国家秘密及企业的经济利益、技术、管理等秘密。经常性地组织所内员工观看保密案例等,让全员知道保密的重要性以及泄密行为的危害,如何堵住泄密的渠道。

(二)加强保密工作的硬件设施建设。大力做好计算机管理。一是做好计算机的管理,做到文件必须在计算机上操作,非人员不得操作计算机;二是做好计算机操作登记工作,凡是操作人员一律按照规定进行登记;三是做好可移动U盘的保密管理,实行专人管理,保密机构及部门不定期对计算机和可移动U盘的使用及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和考核。

(三)加强保密工作的软件建设。根据科研实际,及时做好保密制度的修订完善工作,从管理制度上保证保密工作的开展,定期或不定期对保密工作进行自查,及时发现保密工作的薄弱环节和隐患,及时进行整改,防患于未然。同时,做好员工上网登记,不定期对工作人员的上网情况进行检查,确保秘密文件、信息不从网上传出。

(四)加强保密措施的落实。严格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加强资料管理,严把资料对外借阅,建立资料借阅登记制度,严格履行借阅审批手续。坚持保密资料销毁审批程序,妥善销毁废弃资料,确保资料不流失、不泄密。加强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要求所有计算机安装杀毒软件,进行加密设置,确保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

保密工作是国家、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保密工作的好坏关系到国家利益或者企业的利益,泄密行为是一种犯罪行为。因此,要求工作人员要时刻加强保密意识,认真做好保密工作,牢记保密责任,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新时期下的保密工作。

参考文献

篇5

1 在会计档案的存放管理上,做到会计档案专库、专人管理

会计档案不与其他门类档案混放在一个库房中,会计档案用会计专柜存放,定制会计岗以专人来管理会计档案,其他人不得随意进入会计档案库房。查阅会计档案时安排在专用的阅览室,并由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监护,查阅人不得翻阅与查档无关的其他内容。

2 前端控制——档案利用的审批印签备案制度

2.1 在油田所属各单位实行会计档案利用的审批印签备案制度。各单位根据油田《档案借阅制度》的要求,同所在区域档案室协商确定实行利用审批制度的档案门类、审批部门和审批负责人(参见档案利用审批印签备案表),然后,交到档案室备案。一般每类档案的审批负责人应确定2人,以便第一审批负责人出差不能履行审批责任时,不影响正常的借阅审批。附表“利用审批负责人签名”一栏,应由利用审批负责人本人亲笔签名,不能使用个人印章代替。

2.2 油田外部单位人员借阅会计档案审批备案制度。为了加强油田会计档案的借阅管理,保护商业秘密,维护油田的合法权益,现将油田外部单位(人员)查阅油田会计档案的审批、签字备案规定如下:

2.2.1 油田外部纪委、检察院等单位(人员)查阅油田会计档案,由局纪委监察处审批备案并通告局法律事务处,同时,通告局财务资产处或分公司财务资产部。

2.2.2 工商、税务等部门及油田外部财务部门查阅油田会计档案,分别由局财务资产处或分公司财务资产部审批备案,并通告局法律事务处。

2.2.3 地方法院、公安等单位及律师查阅油田会计档案时,由局法律事务处审批备案,并通告局纪委监察处,同时,通告局财务资产处或分公司财务资产部。

3 严把会计档案借阅关

3.1 会计档案为本单位提供利用,原则上不得借出,有特殊需要须经上级主管单位或单位领导、会计主管人员审核批准。借阅档案必须持有所在单位介绍信,介绍信要注明借阅人姓名、用途、利用范围、是否复制及借出时间等。档案借阅归口审批单位可在原介绍信上签署意见并盖章,也可换介绍信。经过审批签字后方可到档案室进行借阅或者复制,并做好登记。

3.2 借阅人凭审批权限规定的介绍信借阅会计档案资料,档案工作人员要严格审查介绍信内容,不得任意扩大借阅范围。借阅或复制会计档案的人员,严禁在会计档案上涂画、拆封等,要保证档案资料的清洁、完整。查阅人需复印时,由档案管理员陪同复印。对需要出具档案证明的,要认真核对摘抄或复制内容。

3.3 严把入库前检查关。归还会计档案资料时,档案管理人员要逐件、逐页清点,检查无误后,在借阅登记本上注销并签名。

4 建立健全会计档案保密制度

建立《会计档案工作人员职责》、《会计档案保密制度》和《会计档案查阅制度》,使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有章可循。会计档案利用保密制度要细化,应具有可操作性,能指导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的具体工作。

5 加强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

篇6

一、信息发展现状

随着电子时代网络平台的兴起,网络信息系统正成为我们企业、机关办公管理的业务平台,成为提高服务质量、降低经营成本的重要手段,在着力建设办公自动化网络的同时,还要切实加强办公自动化网络的保密工作,注重开发和运用有效的保密措施,树立起坚实的保密防护体系。

目前涉密载体有以文字、数据、符号、图形、图像、视频和音频等方式存在的秘密信息的纸介质、磁介质、光盘以及半导体介质等,这些都是我们在工作中需要保密的范畴。

二、企业保密工作中出现问题的根源

(一)无保密意识,容易失去对言行的控制。、=有些公司员工没有保密意识或者对信息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一些自己掌握的涉密信息司空见惯,认为这些并不重要,导致言语失守。对于一个公司来说,为了寻求发展空间,不得不扩大宣传,而有些涉密信息正是公司发展的亮点,会引起更多受众的关注,公司在宣传过程中没有意识到涉密信息的重要性,和盘托出。这类无意识的泄密现象不胜枚举,对于公司的影响就如蚁穴之于堤坝,滴水之于坚石。

(二)有意识泄密。如今商场如战场,一条有价值的信息情报会让一个跨国企业破产,也会让一个名不见转的企业一夜崛起,从这点上来看,信息就是企业的生命。有些企业就是看准了这一点,不惜代价,瞄准一些同行业或相关行业员工,用尽手段攫取机密信息。有些员工意志力薄弱,拜倒于诱惑之下,对机密信息作价出售。这种员工有意识的泄密,对企业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

(三)窃密。社会在发展,技术在进步。防盗手段不断进步、日新月异,但盗密手段也紧随其后、五花八门。针孔摄像,电话窃听,网络入侵,偷窃拷贝……技术进步是一把双刃剑!许多涉密信息就是这样被盗取的。许多事情由于盗取的情报而发生逆转。

三、如何加强信息保密工作

网络在保密防护方面有三点脆弱性:1.数据的可访问性。数据信息可以很容易被终端用户拷贝下来而不留任何痕迹。2.信息的聚生性。当信息以零散形式存在时,其价值往往不是很大,一旦网络将大量关联信息聚集在一起时,其价值就相当可观。3.设防的困难性。目前网络在建设阶段的软件和硬件产品,不管是进口产品还是国内产品,由于商业利益,在制造时往往给网络信息用户留下严重的隐患,也无疑给网络信息用户攻击打开方便之门,给保密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对加强企业管理、办公自动化的保密防范工作可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物理隔离。根据我国有关保密要求,办公自动化网络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与社会公众信息网络实行物理隔离,即企业管理行政机关内部计算机网络必须经上级保密部门审查批准后方可运行,不得与社会公众信息网计算机相连、存储、处理和传递企业、机关内部信息。提供信息的单位应当按照一定的工作程序,健全信息保密制度。

(二)数据加密和数据签名技术。信息的保密是为了防止对手破译信息系统中的机密信息。数据加密是为提高信息系统及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防止秘密数据被外部窃取、侦听或破坏所采用的一种重要手段。对办公自动化网络进行数据加密,是通过网络中的加密机构,把各种原始的数据信息,按照某种特定的加密算法变换成与明文完全不同的数据信息。目前常用的数据加密技术主要有链路加密、节点加密和端对加密三种方式。

(三)充分利用系统自身提供的保密措施。由于工作习惯,用户对网络的认识不足,基本不用或很少使用网络操作系统提供的保密措施,从而留下隐患。其实,一般的网络操作系统及应用系统,自身都带有很好的保密措施,都要加以充分利用,好好把握。

四、针对泄密应当采取的措施

(一)进行保密培训,加强保密意识。定时对涉密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以下简称《保密法》)以及各项保密制度,扎实搞好保密知识专项教育,消除员工在保密方面消极懈怠的思想,深刻领会《保密法》的精神实质,立法的目的、意义,熟知《保密法》的具体内容,增强依法做好保密工作的观念,严肃保密纪律,强化防范手段,促使涉密人员真正做到政治上坚定,思想上纯洁,业务上精通,作风上严谨,工作上细致。

(二)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保密制度。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促使保密工作顺利开展及取得成效的首要前提和条件。要通过召开各种会议、保密检查等形式,不断向各级管理人员宣传党和国家保密工作的方针、政策,宣传当前保密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使管理人员进一步了解保密工作,提高保密意识,引起管理层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给予有力的支持。

(三)加大保密资金投入,及时更新保密设备。保密工作开展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经费的投入。没有足够的经费作保障,就不能切实提高保密工作的质量。在加强管理、完善制度的同时还要注重保密设备、仪器的更新换代。

(四)严把宣传报道关,严防涉密信息“合理化”流失。有些公司或领导为扩大影响,不遗余力的进行舆论宣传,一些涉密信息就这样被当成宣传亮点“合理化”流失了。保密工作所涉及的范围很广,一张简单的图纸、一份普通的文件都有可能含有涉密内容,一旦泄密都可能给公司生产经营管理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所以,在宣传方面一定要注意筛选信息,讲究宣传策略,严防涉密信息“合理化”流失。

篇7

然而,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特别是随着我国入世以来,面对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激烈竞争的大通时代,要想保持与增强我国在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国防及文化等各方面的优势,就必须使我国的信息保密立法进一步科学化、完善化,只有这样,才能争取主动,立于不败之地。本文对中外信息保密的立法精神进行了横向的比较,以期在把握共性的前提下,分析其各自的特点,取长补短,为新时期我国信息保密立法体系的建立提供充足的科学依据。

1 秘密信息的法律保护及其特点

秘密信息,是个人、集团、国家在一定的时间和范围内,为保护自身的安全和利益,需要加以隐蔽、保护、限制,不让外界客体知悉的事项的总称。中外对秘密信息的法律保护首先都是针对国家秘密信息的。这主要是因为国家秘密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全与利益,而对商业秘密信息、个人隐私的法律保护则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民主政治的到来,社会经济的繁荣与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而逐渐开始的。

至今各国对秘密信息的法律保护仍存在着较大的区别,但归纳起来有如下特点:

1)保守国家秘密信息是世界各国所共有的一种社会现象。对国家秘密信息的法律保护同其他法律一样并不是自古以来就有的,而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以及人类文明的提高,在国家形成的同时而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由于保守国家秘密是维护国家安全与利益的一项重要工作,所以历来为各国政府所重视。

2)在英美判例法国家,成文法保护秘密信息的比例越来越大。美国在信息保密领域颁布了不少的成文法律,如《美国统一保密条例》、《美国国家安全法》、《美国信息保密计划执行条例》、《美国情报人员身份保护法》、《美国信息公开法》、《美国阳光法》、《美国获取机密资料程序法》、《美国秘密情报程序法》等等。英国也颁布了《英国保密法》、《英国1989年官方保密条例》等,加拿大颁布了《加拿大国家保密法》、《加拿大个人隐私法》、《加拿大信息获取法》等。

3)绝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法律手段对个人隐私及商业秘密信息等予以相应的保护。对个人隐私权的保护是现代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在要求。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及其网络的广泛应用,政府搜集、储存和传播信息的能力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个人隐私所面临的威胁超过了以往任何时代。

为了解决日益突出的个人隐私权保护问题,个人隐私权保护法首先在美国诞生。1974年美国制定了《隐私权法》,其目的在于,一方面保证行政机关为了合法执行权力而可以取得并保存个人信息;另一方面最大限度地保护个人的隐私权。这部法律的核心思想在于处理好这两种利益关系的平衡。

另外,许多国家也都有相关的法律法规:1954年德国最高法院在其新《宪法》中确认了隐私权属于受《民法典》保护的绝对权利;1970年法国修改后的《民法典》第9条规定了保护公民隐私权的内容;1984年英国出台了《数据保护法》,保护关于个人的信息并且实施一套关于处理这类信息的标准;1995年欧盟正式通过了《数据保护规章》,使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实现了区域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隐私权的保护也应运而生:1998年美国出台了《网上儿童隐私权保护法》;1999年日本通过了《保护个人信息条例》;2001年加拿大实施了《个人信息保护和档案文件法案》等等。

商业秘密信息的专门法律制度是工业革命和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产物。以英美为代表的普通法国家,早在18世纪就形成了对商业秘密判例的特殊部门法律。20世纪90年代以后,商业秘密保护趋于区域化和国际化。1994年,商业秘密保护被独立写入关贸总协定知识产权协议中,1996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公布的反不正当竞争示范条款中包含了保护商业秘密的规定。《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安第斯条约》及欧盟都制定了保护商业秘密法令的计划。

4)以美国为代表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信息保密立法与信息公开立法并重。国家保密法的制定根据和目的,涉及到国家事物中信息保密与公开的价值目标平衡问题。因此,不少国家在制定保密法律的同时颁布实施了信息公开法,以便在实践中能恰当地处理信息保密与信息公开的关系。

2 信息保密的立法精神比较

2.1 信息保密的观念比较

哪些秘密信息能够受到国家法律保护,目前国内外主要存在两种观念:

1)大保密观。所谓“大保密观”,是指政府对国家秘密、政府和公共服务机构所掌握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又称个人数据)统一进行管理。持这种观念的政府以德国和荷兰为代表。

其具体做法是,国家指定法律法规,规范政府保护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及个人隐私。保护的对象是政府及受政府委托的机构产生的国家秘密;政府在宏观经济管理活动中所掌握的企业的商业秘密;政府机关和公共服务机构在实施社会管理活动中所掌握的个人隐私,即政府并不代替企业和公民对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进行保护,而是在企业保护自身商业秘密及公民保护个人隐私的基础上,保护那些企业和公民在与政府和公共机构打交道的过程中为政府和公共机构所掌握的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因为政府要对自己的活动负责,如果政府公共机构所掌握的企业秘密信息和公民个人隐私得不到保护,企业和公民将不再愿意向政府提供必要的信息,政府将无法有效地进行经济和社会管理。

从国外保密法律法规的内容看,保密法所规范的领域主要包括国家安全领域、信息及政府公务活动领域。对个人隐私及商业秘密等的法律保护绝大多数是资本主义国家。

2)小保密观。所谓“小保密观”,指信息保密的法律制度,仅是一个国家为保护其国家安全与利益而建立的重要的行政法律制度之一,在法治的原则下,这一制度建立在一定的法律关系之上,其保护对象是国家秘密。

我国及发展中国家的现行信息保密法律体系大多属于此类。

3)两种信息保密观念的特点。“大保密观”认为,信息公开与信息保密是一对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如果将政府信息作为一个恒量,那么,公开的信息越多,保密的信息就越少;反之,公开的信息越少,保密的信息就越多。信息公开法制建设是强化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也是加强监督、防止腐败的需要。

“小保密观”认为,信息保密法律体系的建设是一个国家整个法律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一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社会经济结构密切相关,具有阶段性。在一定历史阶段中,维护国家安全与利益是其保密工作的主要任务,即保密法的主要调整对象是国家秘密。

2.2 信息保密立法的指导思想比较

鉴于不同的信息保密观念,各国信息保密的立法指导思想也有所不同。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两点共性。

1)控制源头。国家秘密的源头无非就是“物”(国家秘密载体)和“人”(涉密人员)两个方面,从逻辑上讲,只要确保国家秘密载体的安全和涉密人员忠诚可靠,国家秘密的安全就能够得到保证。在控制源头的方法上,又分“物、人”双控(双审制)、控物或控人(单控制)。

德国是双审制的主要代表国家,始终坚持围绕国家秘密载体的管理和涉密人员的安全审查这两个方面,制定信息保密法律法规。德国联邦政府内政部1994年制定的《密件的物质保护与组织保护的普遍管理规定》,具体规定了国家秘密载体的管理办法,其立法目的是对秘密信息载体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德国议会1994年公布的《安全审查法》,规定了如何对涉密人员进行安全审查以及涉密人员如何接触秘密信息的有关制度,立法的目的是确保涉密人员安全可靠。德国在保密方面的其他法规,都是以上述两部法律为基础而派生出来的。

篇8

数百年来,瑞士的发展是不容易的。地处欧洲冲突地缘,地下资源贫乏。在大国政治推演的欧洲历史上,瑞士只能算是徘徊在生存线上的小国。

拥抱着银行业,瑞士发展为欧洲财富的中间人。当然,瑞士依然有产值占比较大的工业部门,主要集中在精密仪器、生化制药和高端制造业。其产业规模小、领域少、但精度颇高,附加值也很大,最为寻常人所知的就是著名的钟表行业,产能主要依靠海外代工。

但银行业、保险业是其产业核心。凭借成熟的资产管理业务和保密系统,瑞士成为全球最大的离岸金融中心,持有全球30%的离岸货币。2013年达到了2.2万亿美元,因为全球离岸资金总量变大,比例仍然占总量三成左右。而其最显著的信誉依托就在于“银行保密制度”。

保密意识的历史由来

14 世纪,瑞士已经出现了团体的私人借贷者。当时繁荣的意大利商贸扩展到欧洲内陆中部,日内瓦因为其便利性成为商贸副中心,大量商人从事陆港货品的交易,应运而生的借贷需求使得资金雄厚的意大利商人(主要是佛罗伦萨)以商会或私人的形式进行借贷。

到了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早期不少国家允许新教徒存在,但后期普遍采取激进排斥态度,使得大量意、法的新教徒逃亡日内瓦。宗教迫害和不稳定政局,使得财产安全成了重中之重,而这些新教徒中不乏资金雄厚的商人和熟悉借贷流程的管理人才。在当时的背景下,瑞士的银行家形成了一种为客户保密的行业共识。

18世纪,日内瓦议会制定了“不允许银行机构将登记的客户资料泄露给第三方”的规定。19 世纪,瑞士已经建立起百余家银行,当时主要分为两类。

一是储蓄银行,主要为农民、手工业者、小产业者服务。小产业者们存储余款,或者弄些小额贷款为自家生意的发展做资金准备。

二是州立银行主要以州内产业和企业业务为主来获取产业投资的收益。由州来承担经济责任,以混合股份制和具有独立法人的官方机构为主,资金来源于州 ,以资产管理和信贷业务为主。比如在瑞士国内资金规模排第四,其吸储能力在州立银行里排第一的苏黎世州立银行就诞生于1870年。

这个时代的瑞士银行业务体系算是已成雏形,并且以上两类机构一直延续到了今天。瑞士人的储蓄习惯也让银行有着长足的发展基础,当然,这是瑞士高福利制度建成前的事。

现在,瑞士人的储蓄率虽然比美国高不少,但是比起早期节俭、热爱置办产业、低调的瑞士人,在储蓄意识上削弱了不少。消费主义和自由主义的观念入侵,加上瑞士国内生活成本高企,国内阶级流动固化,以及大量高调的外来富豪进驻,瑞士人的生活观念改变了不少。

之后,瑞士银行业开始向综合性业务方向发展,形成了现在具有相当国际影响力的瑞士银行巨头们。

确立保密法,成就高GDP

对外而言,“保密制度”一直是银行业的自我约束和整个行业与客户的“默认约定”。依托在这个信用基点之上,中立国特有的政治稳定、欧洲中心的地理位置带来的庞大人群来往,瑞士储蓄业务蒸蒸日上。储蓄业务发展到一定规模后,成熟、专业的理财业务和咨询业务发展起来,现代瑞士的主流金融业务才具有了国际吸引力。

比如,一战时期,也是瑞士银行业的一次机遇。欧洲两大集团对垒,欧洲局势不明,大量欧洲王室贵族将资金转往中立国瑞士来避险,欧洲大陆上的实业商人甚至干脆变卖产业,举家搬往瑞士,将家产悉数交给本地银行打理,一时间瑞士银行业商机无限。

一战后,在美国威尔逊总统和瑞士政府的争取下,国际联盟总部设置在了瑞士日内瓦。国联总部的地位也给当地银行业带来了机会。

而真正把“保密法”确立下来,是在1934年11月8日的《联邦银行法》(《关于银行和储蓄所的联邦法令》),该法规定银行必须保护银行账号的安全。凡银行工作人员或前人员,泄露客户账号秘密、来往状况、财产状况等相关信息,包括泄密人和第三方都会受到法律制裁;若因工作疏忽等意外原因泄露,则相对较轻处理,且保密契约对相关人员终身有效。

这是把行业规则用法律确立下来,以及把商业道德确立成了法律责任。

在这个基础上,本来趋于保守经营的瑞士人,开始大胆起来,对资金来源和业务的特殊性照单全收。瑞士的业务系统稳定又传统,保密机制为核心的业务实际上百年来并没有多少改变。

1996年是瑞士中央银行的黄金时代,直接收益高达85亿瑞士法郎,盈利76亿瑞士法郎。整个瑞士银行体系拥有约3.3万亿瑞士法郎(约2.75万亿美元),其半数资产来自海外。

根据瑞士银行协会(SBA)2012年的一份报告显示:2011年金融和资产管理行业总产值为594亿瑞士法郎,5.7%的就业人口创造了10.3%的GDP,产值生产率和行业附加值颇高。其中,银行业管理的客户资产达5300亿瑞士法郎,其中49%是瑞士客户,51%是国外客户。

2013年,瑞士金融业对其GDP的贡献率是12.5%,就业人口占比6%,有10万余名海外地区的机构雇员。

国际社会加大施压

瑞士银行业的保密制度加上对资金来源不过问的传统,使得瑞士有了“避税天堂”+“洗钱圣地”的名号。由于各国对本国人的税款进行全球追缴,实行国际金融信息整合,对“隐私壁垒”的银行业务中心进行打击,瑞士自然成了第一目标。而在遭遇原本国的反洗钱诉讼时,瑞士作为资金所在国,其法规会阻挠调查。

以美国为例,最简单的逃税方式是:对于有税务自主申报制的国家来说,通过向IRS(国内税务局)之类的税务部门递交虚假纳税申报单;或者通过银行做假账务,掩盖纳税人真实身份,把资金往离岸账务上转,这样做,IRS等就抓不到了,从而实现避税。

以前美国政府对此相对宽容,但是从2011年开始,美国政府的财政赤字走入高点,缺少财政补充,开始急于收纳散落在民间的隐税和欠税,重新修订了“公民资产申报规定”。在内政上,由IRS推行更加严厉的“海外资产主动申报方案”。外交上,联合欧洲几个同样深受“财税流失”苦恼的国家推行国际金融信息整合,对瑞士施加压力。

同时,国际间TIEA协议的《税收情报交换协议》存在,且各国的“反避税法案”都在出炉或完善,反洗钱运动如火如荼。几年前还在讨论银行业是否存在隐私,现在恐怕要讨论是否有国际间避税的可能性了。

最终,瑞士妥协了,取消了储蓄业务核心的“保密机制”。虽然表面上,瑞士人是经过了“举国讨论”和“本土意愿”后,决定向新的金融机制转向。但还有不少阴谋论的说法,比如,很多人将俄国客户在瑞士银行体系中庞大资金存量和近段时间俄美欧三方在乌克兰地区的博弈联系起来。或许有这些因素,尤其是时间点。

但主要原因还是,长期以来,瑞士银行业给其他国家税收和金融监管带来了各种不确定因素和负面影响,引起了他们不满。

妥协后的影响

那么保密法破除以后,会有什么影响呢?

瑞士现代金融体制早就趋于完备,故而对运行中的瑞士金融机制来说,影响不大,而且瑞士提供客户信息是基于“税收、反洗钱审查的目的”。对现在而言,并非完全公开,故现有的瑞士模式可以继续运行下去。

但这件事情标志着全球金融信息整合程度开始加大,对离岸业务的国际监管也在加大,资金在借助离岸手段的操作空间会相对变小。

从业务来看,瑞士作为最大离岸中心的地位基本上要被削弱了。银行业占瑞士GDP的10%左右,而且附加值最高,可谓经济核心,而现在恐怕需要业务转向了。比较惨的在于,瑞士的高福利基本上是靠高利率的银行业支撑。

瑞士离岸业务和储蓄业务的私人性被削弱,以至于投资市场普遍看空瑞士金融机构在美业务和长期作为“避险货币”的瑞士法郎,但对于不少其他离岸中心来说,倒是好事。

瑞士最为核心的欧洲离岸业务中心的份额会被两大中转站(迪拜和巴拿马)和其他优质资金转入地(诸如新加坡)慢慢蚕食很大一部分。新兴资本市场本来将瑞士作为离岸业务的最佳地之一,也不得不重新考虑,这只是个初步判断。

在迪拜、巴拿马等地区依然保留保密机制,并且诸如迪拜王室对于整个当地资本体系的掌控力更高,其保密机制可能更加稳固,是良好的资金中转地。

而新加坡的国家资本主义制度,决定了其政府和政府控股机构对于本地金融体系的主导力非常强,大量项目政府信用担保。除此之外,新加坡作为亚洲新兴金融中心多年,资金管理业务方面已相当成熟,大客户服务也相当专业。最后,亚洲新兴资本市场普遍回报率不错。这些使得新加坡作为新兴离岸中心,竞争力颇强。

总的来说,对于离岸避税是有打击的,以后使用虚拟地址注册离岸账户恐怕是必备的了。

对中国的影响而言,媒体普遍希望能够揪出一些“隐藏人物”,但是这一方面在没有任何公开结果前,是不得而知的。唯一可知的是,我国作为发展极快的亚洲新兴资本输出地,企业资金抱团走出去,有相当一部分开始注重欧洲市场,而国家也在积极发展人民币离岸业务,瑞士也一直作为人民币欧洲离岸中心的备选。瑞士保密制度的取消,在总体上对以上动作影响不大,但是细节变动会侧面影响到其进程。

篇9

国有企业工资自查报告范文(一)

我公司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上级关于做好保密工作的要求,认真执行《保密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有关条款,加强对保密工作的领导,严抓各项制度建设和落实,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保密宣传教育,使我公司保密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明显提高,全公司没有发生失、泄密现象,确保了国家秘密在我公司的安全。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化政策理论学习,提高对保密工作的认识

领导班子非常重视领导班子的自身建设,认真坚持中心组学习制度,及时对保密工作的方针、政策、法规,制定了落实措施,使公司的保密工作始终和上级要求保持一致,确保了公司保密工作的受控状态。在指导基层单位的保密工作上,公司在年初就把保密工作作为全年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全公司工作的议事日程,对一年来的保密工作作出了具体安排。

二、优化完善组织机构,加强对保密工作的领导

为加强对保密工作的领导,公司适时根据公司领导班子变动情况和部门调整情况,及时对公司保密工作领导小组进行了调整,对各级保密组织机构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明确了各级保密组织机构成员,并进一步加强了组织领导。公司领导班子坚持把保密工作列入全年的工作计划,并根据形势变化和上级要求及时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保密领导小组多次组织召开会议学习落实上级有关精神,听取有关人员对保密工作汇报,认真分析当前公司的保密工作状况,确定重点保密部位,指导全公司的保密工作。为加强对全公司保密工作的领导,凡是有可能接触和产生国家秘密的部门我们都设置了保密工作人员,确保业务工作拓展到哪里,保密工作就延伸到哪里,使保密工作和全公司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考核,确保了国家秘密和企业秘密的安全受控状态。

三、完善保密制度及设施,切实保证密级文件及信息的安全

为确保密级文件的安全,公司里专门为取文件的专职人员随时提供车辆,从而杜绝了文件在取送过程中失密的可能。保密工作人员均配有保险柜或密码保密铁柜,档案室、复印室、保卫部、生技部、信息中心等部门均专门装置了防盗门、报警器等防盗设施。公司保密工作制度明确规定载有秘密信息的计算机不得联入互联网,在手机通讯中不得谈论涉及国家及企业秘密的问题。同时还对涉密部门的涉密部位进行经常性的检查,对全公司计算机进行普查,制定了相应的计算机管理制度,严禁把涉及国家秘密的事项联入互联网,对需要进行网上的内容需严格经过部门考查或组织鉴定,确认不涉及国家秘密后方可网上。在公文处理中,公司保密工作人员对涉及国家秘密的公文进行慎重处理,保证了密级公文在公文流转的各个环节上的安全。

四、加强对保密工作人员教育,切实提高新形势对密级事项的运用和处理能力

为加强保密工作力度,公司以加强密级文件管理为重点,每年对涉密人员进行教育。根据各部门工作特点,公司同形势相结合,同抓重点部门、重点人员相结合,同重大节日活动相结合,同企业管理责任制相结合,同表彰先进、查处失泄密事件相结合,认真落实上级对保密工作的指示精神,积极做好保密教育工作国有企业保密工作自查报告国有企业保密工作自查报告。

公司积极组织保密组织成员进行学习,利用每年3月份“法制教育月”的机会,举办法律、法规学习班,并有侧重地组织保密组织成员对《保密法》进行学习,认真学习《保密知识读本》,利用《保密工作》中的典型事迹和典型案件,对涉密工作人员进行新时期的保密教育,使保密组织成员受到了较为全面的、系统的保密知识教育,增强了保密工作人员的保密意识,提高了业务素质,为公司保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人员保证。

总之,公司在上级单位的正确领导和公司党政领导班子关心指导下,保密工作顺利开展,圆满完成了各类保密工作任务,确保了国家秘密事项和企业秘密的安全,为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做出了贡献。

国有企业工资自查报告范文(二)

根据《关于印发"六五"保密法制宣传教育中期检查督导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深刻领会新形势下加强保密工作的重要性。经过落实检查,现将我处保密工作情况说明如下。

一、高度重视,切实加强保密管理工作

组织处室成员认真学习各项规章制度和保密制度,并加强文档保管和计算机的安全使用与管理。并在具体落实中,对处室成员进行了逐机、逐项自查,不留死角,确保安全工作到位。

二、明确责任,严格要求

1、我处严格执行保密管理制度,指定专人保管和收发文档 ,对涉密文件保持高度警觉,严格按程序办理并及时归档。处室重要文件资料指定专人负责保管,对过期没有保存价值的文件资料也必须交由厅指定人员进行销毁处理。

2、我处无涉密计算机;

3、我处个人计算机已全部安装反病毒软件,并设置定期升级、定期全盘杀毒,以确保个人计算机安全无漏洞。

4、已落实设置双硬盘隔离措施,所有涉密文件都只存放于办公系统内网,确保了涉密计算机不上网,上网计算机不涉密。

5、个人U盘或移动硬盘不存放涉密资料,以防资料外泄。

三、进一步加强保密管理工作,确保保密工作落到实效

通过自查,我处的保密工作做到制度到位、管理到位、检查到位,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是计算机防范技术有待学习提高,参加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教育活动不够。

我们将继续加强保密法律法规的学习,以增强处室成员的保密意识和法制观念,牢固树立保密无小事的思想,进一步提高保密管理水平。

国有企业工资自查报告范文(三)

为做好涉密文件信息资料保密管理工作,我局结合实际工作,对照检查目录表,逐条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保密工作落实情况

我局所收到文件,指定专人进行了妥善的处理,保证了涉密文件、记录、信息等在传递、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未出现过失、泄密问题。

我局设有信息化机房,使用内外网分离的方法,同时所有电脑都配备了杀毒软件,定期杀毒与升级,并指定专人从事计算机保密管理工作。通过自查,我局的计算机保密工作基本做到制度到位、管理到位、检查到位。

二、主要做法

(一)高度重视,强化组织领导。我局领导刚度重视,并成立了保密领导小组,严格落实保密工作。领导班子成员以身作则,自觉学习、掌握保密制度,做到懂法、知法、执法,在广大干部职工中,真正树立起有法必依、有章必循、违法必究、令行禁止的作风。

(二)重点突出,狠抓工作落实。我局定期以主要部门和主要领导为重点检查对象,对计算机和移动存储介质违规外联和特种木马为检点,以查促管,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坚决切断涉密信息流向互联网的所有渠道。

(三)宣传教育,增强保密意识国有企业保密工作自查报告工作报告。为加强我局涉密人员保密安全意识,我局采取多种方式,多渠道相关人员进行宣传教育,并将各类保密学习文件予以转发至各股室,要求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学习,并抓好贯彻落实,确保计算机及其网络安全。

(四)完善措施,严格制度规范

加强制度建设,是做好计算机保密管理的保障。为了构筑科学严密的制度防范体系,我局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计算机及其网络的保密管理,我局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一是计算机贯彻执行上级保密部门文件的有关项规定和要求,不断增强依法做好计算机保密管理的能力;二是制定局各项涉密及非涉密计算机及网络管理制度;三是严格涉密信息流转的规范性,严格执行“涉密信息不上网,上网信息不涉密”的原则。

篇10

【关键词】企业;保密管理;现状及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12-021-01

随喜社会经济、信息的不断发展,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企业想要在剧烈的竞争中得以生存、做强做大,不仅要重视科技、经济和人才的发展,还要加强企业信息的保密管理,避免企业的核心技术被蓄意窃取,影响企业发展。企业的秘密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潜力,甚至能够影响企业的生存、社会的稳定。所以,做好企业保密管理工作,是企业当前亟需面对和处理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企业保密管理水平现状分析

(一)管理力度不足

我国不少企业,目前对保密管理工作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不够重视,企业内部缺乏完善的保密管理制度、没有高素质的保密工作人员。

企业内部对重要文件缺乏合理有效的管理,造成秘密信息泄露。例如,在企业签约文件的过程中,文件遗失或相关工作人员操作失误,导致企业机密流失在外给企业带来严重的损失。

当前,网络数据管理被广泛应用到企业中,在给企业带来了很高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同时,也使企业面临很大的网络安全风险。例如员工将企业秘密信息通过网络通讯工具传播或上传至互联网,都极可能导致企业的秘密信息被不法分子窃取并公开传播,最终给企业带来严重的威胁。

(二)培训和教育工作难以施展

虽然企业保密管理工作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但是当前的企业的保密管理仍然面临很多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是企业对保密管理工作人员的教育很难开展,很多工作人员对企业保密管理工作仍然认识不清。虽然很多企业都会定期向工作人员宣传保密管理的重要性,但是由于没有专业的保密管理培训人员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因而导致企业保密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例如对员工退休后续工作的管理,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的维护等。

(三)缺乏加密措施

现在,很多企业对加密措施和方法的认识不清,大部分企业平时不会对自身的数据信息进行加密处理,也并未设置保密管理的技术部门或人员。企业内部缺乏保密管理机制,日常工作文档、技术方案等企业内部信息,均未进行加密管理。企业员工,日常对企业的内部信息和数据进行打印、复印、外部储存、软件储存和外部通讯等工作时,都可能造成竞争对手获取企业秘密的隐患。

二、提高的企业保密管理水平的措施

(一)不断完善企业保密管理机制

不断完善企业的保密管理机制能有效保障企业的保密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企业应把保密管理放在第一位,建立一个以信任为基础的管理模式。

在这个管理模式中,保密工作人员要自觉遵守企业的相关保密规范。企业要定期对保密人员进行评估,并形成保密人员的日常考核办法,对于思想异动或不遵守企业保密规范的人员,应做教育、调岗或辞退处理。。

(二)定期开展保密教育工作

企业保密教育工作的开展,首先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保密教育和宣传体系。企业内部可以分为:入职教育培训、上岗教育培训、日常培训几大类。入职时,对国家保密规定、企业保密制度以及保密工作的必要性及重要性等方面,开展培训教育;上岗前,对岗位工作流程、岗位保密守则、保密注意事项等,开展培训;日常工作中,也可邀请资深的保密专家或学者,在企业开展“保密工作”讲座。

通过培训教育,加强员工的保密意识,提高员工政治觉悟及综合素质,以保证企业保密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三)完善内部加密措施

当前,企业的数据文件很多都要通过互联网传播,因此,企业应该建立网络防火墙,防止外部攻击者窃取企业的重要数据信息。

一方面,对于办公室文件,可以进行加密处理,以保护企业数据信息。其次,在员工培训中,企业可以添加一些对保密管理的教育培训,增强员工对企业秘密的安全意识。再次,对于一些不能公开但又必须在企业内部员工中传播的的电子文档,可以采取加密的方式进行传播,必须保障加密信息在内部传播过程的安全性,比如在整理企业保密材料时,整理材料的工作要交给企业技术部门的员工来完成,避免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出现泄密现象。

(四)对企业秘密信息进行分级

秘密信息管理是企业保密工作的核心内容,只有对企业的秘密信息进行正确的梳理与界定,才能针对信息的秘密程度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才能对企业的秘密信息进行科学的管理。

企业要根据国家的保密制度,结合自身情况制定秘密管理范围以及管理流程,建立一个秘密信息组织机构。对企业的秘密信息实行“三同时”的管理方法,也就是在企业起草文件的同时拟定秘密级别,在文件审核阶段进行审核秘密登记,在文件的签发阶段确定密级。企业的保密管理部门要不定期的对高密级的信息进行监督检查,使企业保密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

三、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企业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来开展信息保密工作,应从内部保密管理入手,提高档案管理、公文管理、员工证照管理、保密材料管理、退休人员管理等企业保密管理工作的水平。本文通过对企业保密管理现状的分析,指出企业应通过不断完善企业保密管理机制、定期的开展保密教育工作、建立有效的防范措施、对企业的秘密信息进行分级等措施来加强信息保密工作。这些措施的实施将会使能保证企业的保密工作更加有效,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保障与服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