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资源计划核心范文
时间:2024-02-24 16:35: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资源计划核心,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企业资源计划 信用管理制度 应收账款
ERP(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是指整合企业内部资源的集成化管理系统,它是利用信息技术成果,对企业内部的各类资源包括人、财、物、信息等进行规划、统筹与整合,集分销、制造、财务、人力资源、运输等管理系统于一体,使企业业务数据统一化、全部在线处理,从而减少企业业务环节,提高效率,增强企业竞争力。因此,ERP作为崭新的现代管理手段,是将先进的管理思想用信息化的平台表现出来。它在企业的实施过程不仅仅是信息化改造过程,更重要的是企业管理思想变革的过程。ERP的应用给企业带来的是管理上的规范化、标准化。
ERP环境下的应收应付账款管理也较传统的财务核算软件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由于ERP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高度的集成性和数据的共享,它体现在信息在线和实时的集成处理。比如:商品的各种出入库处理会通过自动会计指令自动产生相应的应收、应付信息;商品的各种出入库处理还会通过定单状态的变化自动反映到采购定单、销售定单上,使管理人员能随时掌握定单的执行情况等。所以在高度集成的ERP环境下,大多数和应收、应付账款相关的财务核算都是由系统在业务发生时自动产生的,而不再需要财务单独记账完成。这样减少了重复操作,也使信息传递更加及时,大大提高了数据共享的响应速度。鉴于ERP环境下应收、应付账款的这些新特点,弄清楚ERP系统中的与企业应收、应付有关的物流及资金流的情况,对加强企业应收、应付账款的管理与控制是非常必要的。
一、传统信用管理制度存在的局限性
1、管理随意性大,制度流于形式
由于落后系统的局限性,目前很多企业对应收账款的管理,不是以制度进行管理,而是以人来进行管理。缺少及时的账龄分析账龄分析是应收账款管理中及其重要的一环。许多企业仅仅是在其资产负债表的补充资料中按账龄对应收账款的数额进行了简单的分类,平时则没有对应收账款进行辅助管理。这样,企业不能及时对应收账款账龄进行分析,对客户赊销的政策就没有决策的基础和依据。
2、部门之间信息独立,缺乏沟通
各部门由于分工和职能的不同,仅掌握了与自己业务密切相关的某一方面的信息。而各部门间又缺乏必要、有效的沟通和交流,这往往割断了各类信息之间的有机联系和信息的完整性,不利于企业管理者形成整体的认识,并做出正确的判断。企业的业务量越大,这些问题就会表现得越突出。
3、应收账款净额居高不下,企业缺乏管理力度
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结果显示,企业间的“三角债”规模在2007年年末已累积至1.4万多亿元,其中超过3个月的拖欠已达0.9万亿元;截至2007年6月末,企业应收账款净额1.6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1%,增幅比5月份提高了0.6个百分点。另外,国内一些企业日常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只限于数量方面,而对其账龄、应收账款成本、客户信用等级等资料不予计算分析,使得账龄超过3、4年的应收账款大有所在。在其他国家看来早可作为坏账处理的应收账款,而我国的一些企业却一直是放在“应收账款”项目下而不是“坏账”项目下,因为这样一来就不会影响企业领导的业绩,并使之有一种“企业经营不错啊坏账也不太多”的自欺欺人的想法,下任领导也不追讨,也怕损害自己的业绩,于是坏账越来越多,账龄也越来越长,最终企业垮了。如此种种,就是“三角债”仍然作祟的直接反映,同时也表明中国市场仍不成熟而且有关机制有待完善。
二、ERP与信用管理制度相结合管理应收账款
1、通过ERP系统,制定合理的赊销制度
ERP系统建有详细的客户信用档案,系统客户信用资料包括客户名称、购货内容、客户品质、信用等级、赊销金额、赊销时间、信用期履行情况、首次发生业务时间、业务发生频度、可否发货等。实现了对业务全过程的跟踪,并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根据信用档案和历史数据制定合理的赊销额度和适当的回款期(即归还应收账款的期限)。赊销额度和回款期等数据确定后,按照各客户的资料输入数据。系统据此来判断客户的信用情况,一旦发现实际账龄超过目标账龄,则马上显示在账龄分析中。据此企业可以随时掌握每一客户的信用情况,并做出信用评价,为制定合理的赊销制度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来源。这些工作的开展,使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处于主动位置。
2、利用系统数据的客观性,保障赊销制度的顺利执行
订立合理赊销制度是基础,保障赊销制度的执行是关键。首先预设事前控制条件。在ERP系统中对客户的赊销期和赊销额进行设置,自动进行监督,防止人为因素的干扰,保障制度执行;其次完善事中控制管理。在日常经营活动中,系统将自动拒绝不符合规范的操作步骤。在系统中对发货进行限制,超过赊销期未回款的,不允许继续发货。从而在业务发生的过程中就进行控制,进而对应收账款加强管理;同时以信息传递为线索,自动形成财务信息,减少人为操作。通过系统进行事中控制,可以有效控制在制度执行过程中,人为因素带来的各种随意性、欺骗性,提高内控的稳定性、可靠性。再次要加强事后控制管理,在系统中主要可采取以下检查措施。一是数据核对。系统可自动核对内部外部数据的发生额及余额是否符合指定的逻辑关系,并把异常情况及时提交给相关的监控部门,保障数据的准确性;二是信用的重新评估。通过反馈的信息,对原来制定的信用制度进行检查,决定其是否适当,下一步是否需要继续执行;三是检查制度执行情况。通过搜集整理员工的日常操作,系统可定期分析员工的工作内容及行为方式是否合乎规范。这样通过全过程的监控,有效保障了赊销制度的顺利执行。
3、实时账龄分析,提供决策依据
ERP系统根据事先设置好的信用期自动对客户进行账龄分析。系统根据用户的需要可以查询到分为几个不同时段对客户进行的账龄分析。通过应收账款账龄分析,提示财务管理人员应把过期款项视为工作重点,帮助企业进一步研究与制定新的信用政策,这是加强应收账款日常管理的重要手段。根据系统数据显示,如果企业应收账款的账龄开始延长或者过期账户所占比例逐渐增加,那么就必须及时采取措施调整企业信用政策,努力提高应收账款的收现效率。
4、建立应收账款清收责任制
企业要针对应收账款管理中经常出现的状况,以制度的形式将债权责任明确下来,以规范有关人员的行为。主要内容应包括:明确划分责任范围,对公司全部的客户的欠款尽可能地落实到个人;明确规定在应收账款未完全收回之前,责任人不得调离企业;明确规定各人的职权范围,对超限额赊销或未经审批赊销的应予以处罚,并承担由此而产生的后果;明确规定隐瞒、变更应收账款事项应负的各种责任;明确规定由于信用部门人员,调查不实而产生坏账应负的责任;明确规定责任的监督部门,防止责任管理流于形式。
综观国内外成功实施ERP企业的经验,在实施ERP的过程中,应注重从需求出发,结合企业实际,抓住瓶颈,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对于企业内部管理来说,责、权、利是不可分的,应收账款的清收与责任人的经济利益要挂钩,目标要具体、奖罚要有力,要制订严格的资金回笼考核制度,以实际收到货款数作为赊销申报人的考核目标,这样就可使销售人员明确风险意识,加强货款的回收。
【参考文献】
[1] 许蔚君:金蝶ERP财务软件的操作技巧――从财务会计角度出发[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7(S2).
[2] 朱小立:基于ERP系统的账外赊销解决方案[J].商业时代, 2007(29).
[3] 周金芳:探析ERP系统对会计系统的影响[J].山东纺织经济, 2007(6).
[4] 刘宣杰:用友ERP沙盘应收账款存在的问题与设想[J].商场现代化,2007(30).
篇2
关键词:ERP系统;发电企业;信息化
作者简介:杨畅(1980-),男,辽宁鞍山人,中国电力国际有限公司,工程师。(北京?100080)
中图分类号:F2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7-0110-02
ERP实际上是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的缩写,其中文意义是企业资源计划。该管理系统的主要特点是:对企业日常中各种业务的经营管理起到支持的作用,是一个信息管理的系统,企业在各个关键环节的管理都需要用到它;核心思想是通过一个高度统一的平台,来规范数据的管理和各项业务的操作流程,使其实现标准化,从而实现企业各项日常业务中物料管理、资金管理以及信息管理的实时性和全面性;是企业的一个具有管理层次意义的信息系统,它和企业生产层次意义上的信息系统是不同的,也不是企业中日常的各种办公系统,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建立的基础是企业内部网络,它利用内部网络来有机连接企业内部每一项业务单位。将企业资源计划应用在电力企业中,对于实现其现代化高效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一、电力企业信息化管理现状
随着电力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电力企业为了完成拟定的生产计划以及各项经济目标,同时还要确保发电厂中各种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需要根据电力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和电力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相符合的管理信息系统。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电力企业的各个生产要素满足要求,将企业的物资、资金以及信息等完美结合起来,实现管理的科学化,以不断提高企业的综合效益。但是目前,很多电力企业中仍运用MIS来进行管理,该系统只能实现数据的简单收集、储存等作用,但是却无法带来更多更优越的功能。目前电力企业信息化管理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其数据管理的功能不完善,采用传统数据管理系统,缺乏和电力市场相关联的技术支撑系统接口,只完成了数据的接收一级报价,缺乏有效的数据分析以及决策支持,导致了在申报具体电量电价时只能按照经验来进行,具有较大的盲目性。其次,传统系统的应用一般只适应于局部,而不能实现企业整个管理信息平台的数据规划和整合、应用等,使得各个管理系统分立,无法实现管理的统一。再者,其缺乏统一的标准和先进的技术支持。主要表现在信息编码缺乏统一标准,也没有先进的接口技术,从而不能实现企业各项业务的整体集成,大大降低了企业的信息的有效利用率。最后,没有科学的管理流程。电力企业在管理设备时,经常局限在记录设备台账、检查维修等上面,没有一个科学的管理流程来实现对设备的监督和考核。
基于电力企业目前管理现状,提出了运用企业资源计划这一管理系统。该管理系统具有较高的统筹性和集成性,其在20世纪70年代就成为了各个企业之间开展竞争的重要武器。因此,本文利用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尝试将其在电力企业中展开实施。
二、电力企业实施企业资源计划的必要性和优势
第一,电力企业不同于金融等行业,其信息应用的基础并不深,因此在首次采用企业资源计划时,不会有技术上的太多障碍,可以在企业中直接用较为开放的体系结构进行企业资源系统的设计。第二,电力企业中实施ERP管理模式,有利于增强其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电力企业将经营垄断,其内部体制的建设以及管理是很薄弱的,在世界贸易市场开通之后,电力企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的重要企业,由于国外投资商的投资,引进了各种先进管理理念和方法,促使了其管理模式的转化,尤其是ERP管理模式,大大提升了电力企业的竞争力。第三,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有利于电力企业建立起一个高效业务管理平台。ERP系统能够将企业中各个具有关联的部门联系在一起,确保各个部门做好本职工作,同时还要分清和其他部门之间的厉害关系。另外,电力企业中各项业务流程的梳理与ERP具有紧密关系,该系统通过优化电力企业业务流程,促使其生产和经营精简化,明显降低了企业生产的成本,有利于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
现在以我国某电力企业为例,来探讨ERP系统在电力企业中的实施。
三、电力企业中ERP系统的实施流程
在电力企业中实施ERP系统时,应该按照一定的流程来进行,具体如下:
篇3
关键词:煤炭;机械制造;生产管理;问题;更新
一、我国煤炭机械制造企业在精细化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在营销专业服务的制定上缺乏有效的方法机制
作为联系内部和外部的桥梁,营销专业服务对波动的市场需求与平稳生产要求的矛盾的解决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进行营销专业服务的参数设置时必须将各种因素综合考虑,尤其是在设定订单和预测两个核心参数时,从而保证参数确定的合理性。然而,目前大多数煤炭机械设备制造企业在输入营销专业服务数据时,往往以领导主管确定为主,使得产品订单投产排序缺乏科学性,形成重叠原有任务与新生产任务进行的局面,从而造成缺乏平衡性的能力负荷,无法保证生产部门任务的及时完成。
2.物料需求计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不足
(1)从系统功能角度来晷无限能力假设是进行物料需求计划编制的初始前提,在物料需求计划编制完成之后,必须以能力需求计划为依据来调整能力负荷,从而保证计划的正常实施。由于这种调整属于事后调整,也就是说提前期短,是管理人员所认为的计划不能按时完成的主要原因,为了能够使能力与负荷之间的矛盾得以缓解,就需要对提前期进行延长。因而,这种调节具有盲目性、缺乏科学性,生产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被超长的提前期所掩盖。无法使物料需求计划的准时生产理念得以保证。
(2)从物料需求计划所需要的数据支持方面来看:物料需求计划需要处理的核心参数包括生产提前期、生产批量以及在制品和半成品的储备,为了使这些参数的科学性得以保证,必须有大量的后台数据对其进行支持。在交底的数字化生产管理的影响下,经验数据便成为了企业确定提前期的主要依据,如此,便使企业生产提前期的合理性无法得到保障,且长期缺乏准确性和及时性。
3.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市场应变能力差,资金支持不足
数字化水平低、研发资金不足,是目前我国煤炭机械设备制造企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有限的研发资金的束缚之下,企业资源计划系统能力的提高受到阻碍。在目前企业的数字化管理的现状下,为了能够使企业的系统柔性能够与市场变动相适应,企业必须改造现有的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从而使资金支持不足与企业资源计划系统能力的提高的矛盾得以解决。
二、生产管理模式更新的内容
1.以“以零件为中心”的组织生产代替“以产品为中心”的组织生产
所谓“以产品为中心”组织生产,指的是产品的流动和传递是企业生产过程中各生产阶段之间的“物流”和“信息流”流动和传递的单位和方式。这种生产方式具有传统生产管理模式的特性,因为单位口径随着生产阶段和生产阶段内部的单位的不同而不同。 所谓“以零件为中心”组织生产,指的是零件是组织安排整个生产过程(工艺设计、计划、编制、生产组织实施等)的单位。也就是说它统一了各生产阶段和生产阶段内部的“物流”和“信息流”的单位,从而保证了信息在生产计划和生产作业计划之间的无障碍传递,实现了统一控制各生产阶段之间和生产阶段内部的“物流”和“信息流”。
2.创造利润的基本手段――对生产成本进行控制
在现代生产管理系统中,由于应用了计算机和网络化技术,对生产成本的控制将更高效、更准确,在传统的生产系统中,一个产品的生产成本是由各制造子系统分别计算后由专门的部门汇总后得出,使得对产品的生产成本控制不准确、并且控制滞后。而在现代生产管理系统中,生产管理部门增加了采购、外包的职能,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基本全部要通过生产管理部门,而且通过计算机网络,生产管理部门随时可以检查生产过程中各工序的成本发生情况(实际的生产时间、次品发生的数量等),所以,由生产管理部门来控制生产成本会更准确、更高效。在产品生产完成后,通过计算机,生产管理部门可以快速而且准确无误地计算出产品制造的实际成本,将其和标准成本进行对比分析,找出成本控制的主要环节,并立即安排在采购、外包或制造环节上进行改善,避免跨部门管理造成的拖延。
篇4
关键词:预算管理;ERP;动态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1
信息技术对企业组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改变了也正改变着企业的生存环境、经营思维、管理模式,加速了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进程,重新定义了信息时代企业生存、发展的全新规则。在管理上,将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有机融合,逐步在企业内部网络环境中建立了物料需求计划(MRP)、制造资源计划(MRPⅡ)、企业资源计划(ERP)。
一、什么是ERP?
在资源管理范围方面,ERP系统是在MRPⅡ的基础上扩展了管理范围,它把客户需求和企业内部的制造活动,以及供应商的制造资源整合在一起,形成企业一个完整的供应链并对供应链上所有环节如订单、采购、库存、计划、生产制造、质量控制、运输、分销、服务与维护、财务管理、人事管理、项目管理等进行有效管理。在 MRPⅡ中,财务系统只是一个信息的归结者,它的功能是将、销中的数量信息转变为价值信息,是物流的价值反映。而ERP系统则将财务计划和价值控制功能集成到了整个供应链上。
ERP系统是一个高度集成的管理信息系统,它不仅能提供全面预算管理所需要的数据,而且具有灵活的预算编制工具,既可以复制历史数据,还可以建立预测模型
二、传统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缺陷,以及ERP的特点
(一)预算编制周期长、信息难以集成和共享
全面预算编制的指标多、分类细,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既有财务指标,又有非财务指标,而且预算指标之间钩稽关系复杂,导致了预算编制的周期较长,需要耗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目前,主要通过电子表格软件在预算管理中实现应用,但是由于电子表格软件存在着信息难以订成与共享、不支持预算跟踪、安全性差、协调性弱等缺点,无法满足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要求。ERP系统是一个高度集成管理信息管理信息系统,它不仅能提供全面预算管理所需要的数据,而且具有灵活的预算编制工具,既可以复制历史数据,建立预测模型。因此,将全面预算管理与ERP有机结合,能有效实现全面预算的编制。
(二)预算执行和控制难度大,无法实现事前计划和事中控制
当经济业务发生时,由于预算没有实现集中管理模式,传统的预算管理事后层层汇总已失去了与预算数据对比的意义,无法实现事前计划和事中控制的思想。ERP可以有效迅速实现预算的实时监控和修正,增强全面预算管理的及时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为确保预算执行的有效进行和预算控制的有效发挥提供良好的信息平台。
(三)预算管理与信息技术急需整合
预算管理如何充分发挥“全面”的管理控制功能,如何整合先进的信息技术来实现其对经营管理的决策支持是理论和实务界都比较关注的问题。一种新的会计控制观――会计实时控制观越来越受到关注,并推动着会计控制理论的研究和应用向纵向发展。以财务为核心的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资源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网络管理、信息资源共享、实时控制和动态分析,发挥预算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实时、动态、全面的控制作用。
三、基于ERP全面预算管系统实施的可行性分析
以财务为核心的全面预算管理是ERP事先计划与事中控制思想的重要实现手段。预算是计划工作的成果,它既是决策的具体化,又是控制生产经营活动的依据。预算在传统上被看成是控制支出的工具,但新观念将其看成“使资源获得最佳生产率和获利率的一种方法”。这正是ERP战略所追求的目标,因此ERP和动态预算需要超越目前的关系定位,实现全面的整合和集成。
(一)ERP与预算编制环节整合的可行性
企业在编制全面预算时需要用到各种各样的数据,如基础数据、历史数据、政策性数据以及由经济模型产生的数据等,在传统编制方式下信息不集成,不能方便存储和获取,所以预算的编制过程虽然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但是取得的效果却非常有限,未能真正发挥预算管理“事先计划”的作用。ERP是一个集成度很高的管理信息系统,它能提供全面预算管理所需要的大部分数据,其余的数据可通过扩展较容易地提供。因此,将全面预算与ERP进行结合,能方便与有效地实现全面预算的编制。
(二)ERP与预算执行和控制整合的可行性
预算执行过程中需要及时掌握预算执行情况,将实际发生额与预算之间的差异反馈给有关部门,根据反馈信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调整。而传统预算实现方式其事中控制所需反馈信息时效性差,可能导致企业决策的失误。通过与ERP系统的集成,获取及时的业务信息,实时监控预算执行情况,并利用ERP系统的控制思想和功能来完成对预算的控制。
(三)ERP与预算分析和评价整合的可行性
对于预算的事后分析和评价,传统编制方式存在收集信息费时费力,需要进行大量计算才能得出实际与预算之间的差异,另外,数据收集不足会导致分析结果出现较大的差异。在ERP环境下,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及时根据外部状态的变化随时更新预算的编制,而预算的变化又影响 ERP各种计划的内容,从而形成一个闭环的管理系统,为管理者进行事前计划、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提供技术支持。
四、结论
面对新的技术发展和管理需求、新的整合预算管理模式,通过ERP的全面整合,预算管理系统可以及时根据外部状态的变化随时更新预算的编制,而预算的变化又影响ERP各种计划的内容,从而形成一个闭环的管理系统,为管理者进行事前计划、事中控制和事后分析提供技术支持,这不仅能有效协调业务、预算、会计三大职能,而且把这三大职能有机地整合于软件系统中,成为具有互相配合、协调、组织功能的新型管理模式。在ERP系统中,预算信息与核算信息集成,便于在业务开展的同时,实现实时控制与多角度的动态预算执行分析。因此,基于ERP全面预算管理的有其现实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参考文献:
[1]汪进,吴楠.预算管理是企业资源计划(ERP)的重要组成部分[J].管理信息系统,2001.
[2]陈丰基于ERP环境下的全面预算管理系统高计与实现[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5.
[3]陈晓红,徐兵,朱霞.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结构及功能设计[J].管理信息系统,2000.
篇5
关键词:机电;成本;管理;信息化
1前言
在目前的项目管理中,机电安装工程多为建筑项目管理子工程。由于其特殊的工程定位,无论是工程成本管理还是项目管理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近些年,随着机电技术的不断发展,系统愈发复杂化,成本逐渐增加,因此,造成工程管理难度日益增大。机电安装工程的特点与建筑工程相比,操作系统更加复杂、涉及的专业内容更多、成本构成也更复杂,这使得成本控制难度加大。相比较其他工程,机电安装工程有着较大的成本和利润空间较,因此,对机电安装工程实行成本管理系统化是大势所趋。实现机电工程施工成本管理的现代化[1],最便捷的办法就是将系统升级为更加高效、快速、安全的信息化系统。由于网络技术具有强大的远程传输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为实现信息化提供很好的平台,可以解决成本管理复杂的数据处理问题以及项目远程控制分析的问题。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遍应用和现代化管理技术的发展,信息化管理技术(ERP)在社会各行业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信息化管理技术使得安装工程成本管理系统信息化成为现实,同时提高了安装工程管理水平。为了更好地为实际施工项目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根据实际中施工成本信息化管理经验,客观的为机电工程施工成本控制提供合理化建议,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现代信息化管理技术,对其进行信息化研究。系统信息化的实施过程,为管理系统提供了很好的实践经验。随着研究的深入,成本信息化管理在机电安装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应用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2成本管理信息化研究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高速发展,企业经营已经正式迈入了信息化经营的时代,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占得先机,企业对信息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对于机电安装施工成本控制而言,对其施工成本管理进行信息化管理正是在大环境影响下的必要措施,对施工成本进行信息化管理可以有效的控制施工成本,合理分配人力、物力资源,在施工中实现效益最大化,成本最低化,不仅如此,施工成本管理信息化的实现,可以有效的保证资产安全性,确保投入的资金全部合理的用咋施工项目之中,避免可能出现的因人为因素造成的财产损失。机电安装成本控制融入信息化技术,可以健全工程成本管理体制,并根据机电安装工程特点,制定相应科目,实现账目统一管理。与此同时,能够有效地对各类成本信息数据进行管理和监控。通过将信息化技术融入机电安装成本控制对其成本控制实施动态化管理。系统上就会记录相关的成本信息,通过这些信息可以准确的掌握工程的成本变动,有效提高成本控制水平。而且近些年来,经济改革不断推进,无论是成本控制还是会计结算,都提出了高要求。因此,需要对成本控制系统进行整合,来满足其日益增长的需求。
2.1机电安装工程流程
(1)工作流程管理。机电安装工程施工工作的流程管理提供了自动处理业务的功能,将业务与文档签审、产品开发、数据归档/发放、工程变更等相关业务用电子化的方式实现。
(2)流程定义。图形化的工作流程编辑器,建立工作流程模板。用该工具描述各阶段获得的设计管理流程,只需简单的操作就能使这些流程生效。
(3)流程自动化。在通过工作平台描述流程后,将其初始化建立工作流程项目。用这种方式将任务自动分发到参与人员的电子邮件中,实现自动化,最大限度提高流程的效率。
(4)流程进度管理。根据平台提供的图形方式,工作流程管理员可以监视和管理工程正在进行的工作流程。并且明确表现出各种活动的状态,开始,结束,人员,可以加快、暂停和跳过、恢复某些过程的活动。任务进度用图示显示,更加直接,简化工作人员操作。
2.2产品变更管理系统
工程中有关产品信息的变更是由产品的质量和成本来决定的,一般变更的范围无法确定。工程师通过设计新零件来处理工程中的问题,更改一些通知不及时,造成重复设计或误工,使得产品综合成本无法控制。
2.3成本信息化管理体系研究
(1)整合成本控制体系。在信息化条件下,全面整合成本资产管理体系,应以会计信息系统为核心。整个体系可以分为:总账处理体系、出纳和资金管理体系、银行对账体系、凭证及账表管理体系等,从各个体系分别入手,来进行全面整合控制成本。
(2)建立预算管理信息体系。在信息化条件下[2],成本控制体系不能忽略全面预算管理体系。通过收集相关成本信息,分析并进行整合,可以对安装时的每个施工环节进行成本监督。
(3)建立成本核算信息体系。无论哪个单位,成本影响都很重要。在建立信息化条件的成本控制的过程中,不能忽略成本核算信息体系的建立。该模块主要用于成本掌控和核算,并及时针对具体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和调整。
(4)建立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包括多个模块,如采购管理、固有资产、库存管理及合同管理等。各个模块紧密相连又各有侧重,构成统一整体。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成本核算信息系统、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等多个系统之间存在的关系,全面管理机电安装设备。
(5)企业资源计划管理(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是以系统化为总体核心思想,以咨讯技术为基础,为企业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平台。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的核心受用范围是大中型企业,ERP软件做为管理日常工作流程的工具,在许多大型企业中广泛使用,得益于ERP软件,企业流程更加规范,也管理系统的处理数据量也呈现指数增长。
3总结
实施机电安装工程施工成本管理,首先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系统管理模型,并将设计管理系统信息化这一核心技术成功应用于系统之中,可以为成本控制管理信息化提供充分保障。现代科技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展,为机电安装工程施工成本管理信息化的实现和应用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对机电安装施工项目实施合理有效的信息化管理,可以有效地共享信息,提高项目的协同能力,有效避免因信息传递失误或管理实务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作者:孙立伟 单位:云南精诚建筑智能化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篇6
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简称ERP)系统是美国GartnerGroup公司于1990年提出的,是MRPⅡ(企业制造资源计划)下一代的制造业系统和资源计划软件。除了MRPⅡ已有的生产资源计划,制造、财务、销售、采购等功能外,还有质量管理,实验室管理,业务流程管理,产品数据管理,存货、分销与运输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定期报告系统。它集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于一身,核心目标是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满足企业合理调配资源、最大化地创造社会财富的要求,成为企业在信息时代生存、发展的有力保障,为企业“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提供有效的服务。
一、ERP的核心管理思想
其核心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体现对整个供应链资源进行管理的思想;
(二)体现精益生产、敏捷制造和同步工程的思想;
(三)体现事先计划与事前控制的思想。
二、ERP实现财务管理从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转变
企业实施ERP必不可少的环节是进行业务流程重组。这个过程就是将企业原有的业务流程根据新的管理需要并结合ERP软件的功能进行重新划分和制定,最终在系统中分配不同的职责权限,以完成业务流与信息流的同步运行。从另一个角度讲,这个过程也是部门职责、工作任务的重新分配。
首先,由于业务流程的重组,财务部门不再负责对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的确认和核算工作,这项工作分别由商务管理部和生产运营部来完成,而且此项工作是在ERP系统中随着“发货”指令的发出而自动完成的。商务管理部将销售合同的信息输入系统中,创建销售定单;系统运行市场资源计划(MRP)后就会由销售定单自动触发生产计划(生产定单),生产计划又会触发采购计划;生产部门按照生产定单上显示的物料需求进行领料和生产;每个产品被发货后,系统都会自动生成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的财务凭证,无须财务人员做凭证。
ERP系统的这一功能不仅严格保证了收入和成本的相互匹配、业务流与财务信息流的高度统一,而且使从繁重劳动中解脱出来的财务人员有精力仔细检查:每个销售定单的毛利率是否正常,偏离预算毛利率的原因是什么;每个生产定单的完工状态有无问题,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产生在哪个环节;客户和供应商的库存状态是否正常,有多少存货是处于滞留的状态,对采购量和采购价进行分析;查询应收款和应付款的动态、账龄状况等。这从根本上实现了财务管理从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转变。
三、华北制药集团先泰药业有限公司ERP系统的实施
(一)公司背景
华北制药集团先泰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先泰公司)成立于1997年,公司主要经营原料药、无菌原料药的生产,医药中间体生产及销售;经营本企业自产产品及技术的出口业务和本企业所需的机械设备、零配件、原辅材料及技术的进口业务。
公司的核心文化是“业绩文化、创新文化、效率文化”,以此为经营理念,从而实现公司的愿景:“建设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制药企业”。公司的产品质量和生产规模处于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产品供不应求,目前是国内最大的阿莫西林生产基地,销售量在国内市场居于首位,市场占有率在30%左右,其另一主导产品氨苄西林钠在国内市场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市场占有率在8%左右。
随着中国市场与国际市场的接轨,适应国际市场竞争法则,以强势胜出,已成为现代化企业迫在眉睫的问题。而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所在。先泰公司从2003年开始与北京神州数码管理系统有限公司合作推行的企业资源计划(ERP)管理系统,成为改变传统的管理思维模式,进行流程再造,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一项有效措施,最终达到了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及资源的利用率,实现了企业管理的信息化。
(二)ERP实施前管理背景
先泰公司以往的物流管理不到位,例如库存产品的流程监管及日常进销存管理上,管理部门即是库存商品的“会计”,同时又是“出纳”,其物流工作没有处于其他任何一个部门的有效监管范围内,而且手工记账繁琐,各项信息数据不能共享,很难分析问题。在日常工作上,各部门汇总上报的进销存数据口径不一,库存管理的“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相互混杂在一起,使得领导对数据的准确性产生怀疑,可比性差,无法作为公司生产经营的决策依据。更有甚者,对公司的生产经营产生误导。另外,在成品、原料及备品备件等管理流程上,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有待去规范和解决。为此,多年来先泰公司一直尝试和摸索着各式各样的解决方法,但效果均不理想。直到2003年公司成功开发和上线实施的企业资源计划(ERP)管理系统,才将以上所面临的问题逐一加以解决。
(三)公司实施ERP系统
就企业内部而言,ERP系统是企业范围内进行预测、计划及制表的一套工具。它能够将客户与供应商完整地连接在一条供应链上,先泰公司通过应用,已证明了销售、市场、生产、采购、财务、新产品开发和人力资源等部门的整体协调与运作。
1.ERP系统的逐步建立。先泰公司进行了基本信息、管理维护、自定报表、物流管理存货、订单、采购、应收、应付、会计总账、自动分录、工单、物料需求等共15个子系统的上线实施工作,形成:
(1)物流监控体系包括:原材料从计划到采购、检验入库,再到车间领用等一系列监控流程;产成品从车间生产出来,经过检验、入库直至销售等一系列监控流程;原料库、成品库、备品备件库等库存数量随时查询。
(2)资金流监控体系包括:客户信用控制;应收款项账龄分析及回款考核;应付账款账龄分析及采购付款控制。
经过近三年的实施,先泰公司已基本实现对物流与资金流的有机结合运用,使企业具有了现代企业应具备的管理水平。
2.ERP使各项信息及时、准确汇总,达到查询共享
企业实施ERP最重要的一个目标是打造一个集成的、实时的信息平台,打造 “整个公司是一个整体”。所有可公开的业务信息,经逐级授权后可在公司内部充分交换和共享,公司员工(包括决策层和执行层)在可获得信息后从不同的角度,分别及时响应,从而提高公司整体的工作效率及反映能力,以适应快速多变的市场需求。就像大多数国内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状态一样,先泰公司在实施ERP系统之前,业务系统、账务系统、办公系统等多套不同的系统在支撑各职能部门的运作。就职能部门内部而言,这些系统运行得不错,但由于这些系统不集成,每月业务系统与账务系统的对账工作量很大,而且无法及时、准确地提供企业决策层所需要的各种管理报表。同时,由于企业自身的不断发展和扩张,企业的管理者明显感觉到各部门信息孤立,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因此,统一的信息平台是企业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经过三年的实施,公司内部成功建立了ERP系统平台。通过这个平台,生产部门能够及时掌握市场的变化,合理安排生产;销售部门可以及时掌握公司的生产状况,确定市场开拓的节奏;财务部门能够及时掌握各种业务信息,转化为数字语言为决策层提供支持。
3.借助ERP的实施,流程得以优化
ERP的上线过程,其实也优化预期流程的过程。ERP系统正式应用以前,企业的流程不顺。应用及根据公司管理现状,对领料流程、销售流程、出库流程等进行了优化。企业管理开始由强调流程管理向以流程管理为技术约束条件方面的转变。
4.ERP实现了公司信息的整体管理与控制
为遏制新增逾期应收账款,防止“坏账”给企业效益带来的不利影响,公司积极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通过在ERP系统中完善和细化信用管理制度,明确销售流程,责任落实到人,建立了市场管理体系,规范销售员的工作职能等。针对公司销售控制点预测出的问题,在建立健全信用、服务、考核政策的基础上,强化逾期应收的管理,逐步由事后追讨转变为事前、事中、事后全程控制,将重点放在产品销售的事前和事中,以达到预防为主,控制为辅的目的。同时,借助ERP账龄分析系统监控应收账款超期情况,以天为计算单位,超出合同约定时间的款项,ERP自动预警并停止发货,进入催收程序,由业务员或专职人员负责清欠,取得了显著成绩。
5.ERP促进了传统管理思想的转变
ERP系统是一种先进的管理工具,要求企业管理人员的岗位有明晰的职责,权责分明,强调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在流程节点的每一个环节都实施ERP对整个企业所有资源的计划管理。通过ERP系统流程得以优化,对管理人员的业务行为起到约束和控制的作用。
(四)实施ERP取得的效益
经过对ERP管理系统三年来的摸索、开发与深挖其潜能,先泰公司已取得显著的管理效益和经济效益:
1.管理效益
(1)规范并加大物流管理力度,理顺公司物流管理流程,使得物流库存成本处于最佳成本底限。通过有效的日常监管,以达到节约资金,降低库存成本的目的。杜绝了物流方面违章、违法行为的发生,提高了员工工作效率,增加了管理效果。
(2)通过ERP管理系统与财务管理系统的相互核对、补充,不断寻求物流与资金流的最佳结合点,提高了产品周转频次,加速了流动资金的周转,并通过ERP系统的信用控制模块,加强了对应收账款的分析与考核,加速了资金周转,杜绝“坏账”发生,减少坏账近500万元。
(3)随着ERP项目的开展,尤其是ERP流程的不断完善,克服了管理人员的管理行为随意性,促使员工逐渐改变以往处理事情的逻辑思维,明白自己的作业不仅把现有的操作流程要引入系统,更重要的可以发现原有工作的不合理处,把ERP中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手段融入到流程中,并通过“为下道工序”着想,使为“创造客户”服务思想的宗旨不断巩固。
2.经济效益
(1)库存下降30%-50%
这是人们说得最多的效益,因为它可使企业的库存投资减少40%-50%,库存周转率提高约50%。
(2)延期交货现象减少50%
当库存减少且很稳定的时候,企业的服务水平提高了。企业的准时交货率平均提高25%,误期率平均降低25%,从而大大提高了企业的信誉。
(3)采购提前期缩短40%
采购人员有了及时准确生产计划的信息,能够集中精力进行价值分析、货源选择,研究谈判策略并了解生产问题,从而缩短了采购时间,节省了采购费用。
(4)制造成本降低12%
篇7
1. 生产控制管理模块
生产控制管理模块是 ERP 系统的核心。根据准确、详实的数据信息,制定和实施周密的生产计划,随时根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反馈信息来修正生产计划,最终完成生产计划。
1.1 主生产计划
主生产计划不是在某一个具体的时间点上与预测、客户订单相匹配,而是在某一段时间内与预测、客户订单相匹配,使得这一段时间内的生产计划是稳定和均衡的,可以提高设备、生产人员的有效利用率,避免出现设备、生产人员不足或者闲置的情况。
1.2 物料需求计划
物料需求计划是生产控制管理中最困难的部分,在主生产计划确定后,就需要把这一时间段需要生产的产品分解成各个零部件的生产计划和采购计划。涉及到四个方面:主生产计划、物料清单、库存记录、提前期。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况,造成物料需求计划频繁改动。比如:订单改变、紧急插单、产品流程变化、设备故障检修、生产人员生病请假等。
1.3 能力需求计划
能力需求计划是 ERP 系统中重要的反馈环节,根据物料需求计划,对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能力进行核算,确定物料需求计划与企业生产能力是否匹配,提前发现生产中的瓶颈问题,采取对应措施,调整生产任务,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保质保量地完成生产计划。
1.4 车间作业控制
车间作业控制是把生产过程中的人力、物力、设备、时间等进行控制和管理,将车间作业进行排序,然后把作业下达到每个车间。主要任务是:按照物料需求计划控制生产作业;出现偏差,及时纠正,无法纠正则及时反馈;对生产作业执行的结果进行汇总。排产问题是车间作业控制的瓶颈问题。
1.5 基础数据
ERP 系统作为一种计算机软件,需要把一些基础数据进行数字化,进而对基础数据进行采集、加工、处理、存储、传输,实现对企业资源的管理和配置。基础数据主要包括:物料编码、物料清单结构、工作中心设置和划分、提前期、工序、制造日历、客户、供应商等。
2. 财务管理模块
ERP 系统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突破了传统财务管理的会计核算功能,增加了预算管理功能、成本管理功能,把不同业务部门的信息集中和整合,实现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统一,使企业能够及时了解生产情况,做出前瞻性的分析和预测,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一般分为会计核算模块和财务管理模块两大模块。
2.1 会计核算
会计核算主要包括以下模块。总账模块:是会计核算的核心,其他分模块都以总账模块作为中心进行信息的传递。以凭证处理为主线,提供凭证处理、预提摊销处理、自动转账、调汇、结转损益等会计核算功能,并提供账簿和财务报表。应收账模块:商品买卖中,由于赊欠交易而产生企业应收的客户欠款账。包括发票管理、客户管理、付款管理、账龄分析等功能。应付账模块:企业应付的购货款。包括发票管理、供应商管理、支票管理、账龄分析等功能。现金管理模块:控制现金的流入和流出,以及银行存款的核算。包括硬币、纸币、支票、汇票和银行存款的管理功能。固定资产核算模块: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情况、折旧有关基金计提和分配的核算工作。帮助管理者了解固定资产的现状,提供管理固定资产的科学依据。工资核算模块:进行员工的工资结算、分配、核算以及各项相关经费的计提。成本模块:根据产品的采购、产品结构、工序、工作中心等情况对产品进行成本计算,进行成本分析和规划。
2.2 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是以会计核算的数据作为依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做出相应的财务预测和管理。财务计划:预算与实际的执行情况总是存在着差异,财务计划在分析这些差异之后,进行一些必要的调整,进而做出续期的财务计划和预测。财务分析:根据会计核算得到的财务数据,通过不同的财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一步加工和处理,产生需要的信息,为管理者制定决策提供全面、详实的依据。财务决策:制定有关资金方面的决策,是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包括资金的筹集、投放、管理等。
3. 物流管理模块
根据有关资料,在产品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用于生产的时间占 5%左右,用于储存、装卸、等待加工和运输的时间占 95%,导致国内的物流成本一般占总成本的 30%~40%,而有效的物流管理可以节约 15%~30%的物流成本。
3.1 采购管理
采购管理对采购业务的整个过程进行管理,全程监控采购计划的实施、采购成本的变动、供应商的履约情况。可以制定最佳的采购计划、筛选最佳的供货商,保证企业采购计划顺利实施和最低的采购成本。
3.2 库存管理
库存管理是物流管理中难度最大、工作量最多的模块,是企业供应链上的关键环节之一。物料的存储数量是库存管理中最棘手的难题,存储数量太多,会造成库存积压,占用大量资金;存储数量太小,不能满足正常生产需求,也会面临物料价格上涨的风险。
3.3 销售管理
销售管理是企业与客户的接口,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利润,也是企业再生产的资金保障。所提供的产品销售情况和市场预测是企业制定下一步生产计划的重要依据。
4. 人力资源管理模块
近年来,企业间的竞争愈演愈烈,人才成为新的竞争焦点。人力资源成为企业的宝贵资源,人力资源管理成为企业利润增长的重要途径,是企业管理者关注的一个重点内容。
4.1 人事档案管理
人事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包括员工的试用、转正、退休、解聘等内容。人事档案管理是人事管理的重要内容,包含人员各种信息,作为企业员工的统计分析、调资、培训教育的依据。
4.2 人事异动管理
员工的变动情况会影响到产品的生产过程,人事异动管理能够通过多种形式、多种角度反映出这种变化,为管理者及时提供相应信息。
4.3 考勤管理
员工的出勤情况,直接影响到产品的生产过程,同时与员工的工资情况密切相关。因此,考勤管理是企业一项重要制度。包括员工工作计划、人力成本控制、假期额度控制、请假处理等功能。
4.4 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是对所有员工的重要考核内容。以部门绩效和员工绩效作为考核标准,对部门或者员工进行绩效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
篇8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企业管理;企业运营
引言
供应链管理理论进入我国时间较短,我国针对供应链管理的相关研究目前处于起步阶段。供应链管理思想着重整体供应链的效率与经济效益,关注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协作,以便让供应链上的企业都可以获得更高的竞争力。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深化对供应链管理的研究,能够有效提升我国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快速的走进国际市场。
1.供应链管理的内容
供应链管理内容主要包括四大部分,分别为供应、计划、物流以及需求[1]。供应链管理的指标思想是兼顾同步化与集成化的生产计划,同时以各项技术作为支撑,以互联网技术作为平台,围绕供应、生产作用、物流等环节的需求来实施。供应链管理包含着计划、合作、控制从供应商至用户的产品与相关信息。开展供应链管理的主要目标在于改善用户体验,降低整体交易成本,并且在最大程度的优化上述两个目标的平衡。
2.我国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对策
2.1互相信任达成长期合作关系
供应链管理跨越了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界限,将各个主体连接起来,需要树立其合作互助的精神[2]。企业要在明确自身战略目标的基础上掌握自身的核心优势,与其他企业展开积极的合作,一同承担风险,共享利益。让企业合作方之间能够形成充分的信任,建立其信息共享与传递机制,一同克服信息不对称这一问题所导致的供应链企业信息闭塞的问题,使得信息资源能够在供应链上的各个主体上得到共享,一同联合挑战市场上的竞争者,以获得最高的经济效益。在进行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要扩大挑选范围来选择合适的合作搭档,并且就合作过程中的各项明细进行协议化处理,最大程度避免相关商业纠纷。所选择的合作搭档应该拥有强有力的核心竞争能力,拥有与自身相同的企业价值观与战略理念。
2.2建立健全供应链管理系统
现代企业需要拥有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方式,信息技术就是现代化管理方式的技术基础。当前供应链管理的载体已经成为现代电子技术以及网络系统,甚至可以说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供应链管理工作的实施。要建立健全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可以使用企业资源计划软件[3]。企业资源计划即为ERP软件,其能够平衡企业各个方面的资源,给企业提供多种计划方案。使用ERP软件能够突破时间、地点的限制与员工、客户开展无限制的信息共享与沟通,并且能够随时随地查阅相关信息来做出商业决策。ERP能够优化客户服务,提升企业的整体工作效率。另外还可以针对ERP软件进行优化,可以通过与即时化管理结合、融入供应链管理内容等方式来对ERP软件进行优化。
2.3实施一体化供应链管理
实施一体化供应链管理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起:1)强化供应链管理人才培养。强化供应链管理人才培养就是要培养一批能够熟悉供应链管理运作流程,拥有探索精神的管理人员。政府相关部门、高校、企业等应该加强联系,充分发挥其在理论科研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都优势,一同推动我国供应链管理的发展。2)落实一体化供应链管理。基于实现供应链管理的目标,供应链管理应该选择合适的工作人员,避免利益相关者涉及其中。减少供应链管理重复工作,实现供应链综合功能的优化[4]。
2.4重新优化组织结构与业务流程
企业通过审查核对自身的核心业务与企业的生存有着密切的关系。企业正确意识到自己的核心业务时就能够全身心的集中精力来投入核心业务的开展,将非核心业务交由供应链管理的其他主体完成。针对这一情况,企业应该重新优化组织结构以及业务流程,使得业务流程更加合理化,增加流程管理中员工的自主决策权力。为了满足业务流程重建的需要企业还可以重新建立组织结构,将组织结构转变为便于员工相互沟通、交流,能够最大程度释放员工天性与创造力的网络结构,进而提升企业业务流程运作的效率,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5利用IT技术优化供应链管理
在企业供应链管理中应用IT技术可以有效提升企业捕捉、处理、分享信息的能力,并且利用IT技术还能够实现优化组织内外流程的效用,对于全面提升企业供应链的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5]。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企业还可以使用供应链管理软件、电子应用软件、数据库、大数据技术等来优化供应链流程,实现供应链的沟通,进而全面提升供应链的敏感性与敏捷度[6]。
3. 结束语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新兴的企业管理方式,其传遍了传统模式下企业纵向一体化的管理方式,倾向关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及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协作,强调优化客户服务体验,以根据客户的需求创造出最大的客户价值。在市场经济竞争十分激烈的环境下供应链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发展方向,也是企业提升降低运营成本,提升自身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之一。(作者单位:山东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 孙剑.我国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策略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03):48-51.
[2] 朱庆华.影响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制约因素的实证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9, (02):83-87.
[3] 林涛.福建服装外贸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模式构想[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 (11):137-141.
[4] 缪朝炜 , 伍晓奕.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绿色供应链管理――评价体系与绩效检验[J].经济管理, 2009, (02):174-180.
篇9
关键词:ERP;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研究
1概述
ERP(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ResourcesPlanning),它是指以资讯技术为基础,注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企业可以通过运用ERP并辅以计算机技术来实现对人、财、物、项目等进行有效的信息化管理。HRM(人力资源管理,HumanResourceManagement),它是对人力资源的取得、开发、维持和利用等方面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活动。它通过研究组织中的各项人事关系,充分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尽量将人的潜力和积极性激发出来,提高人的工作效率,从而促进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双赢的理论、技术和方法。近年来,多数企业都意识到了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再加上ERP的大集成趋势的影响,ERP的核心模块中开始加入了人力资源管理模块。如此一来,人力资源的功能范围发生了一些变化,过去是单一的工资核算和人事管理,现在是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全方位解决方案,包括员工薪资核算、招聘管理、时间管理、员工考核等,且和ERP中的财务、生产系统结合起来,形成了高效的、具有高度集成性的企业资源系统,从而产生更大的企业价值增值。
2ERP-HRM系统总体设计
根据人力资源核心业务的需求特点,所有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业务流程ERP-HRM系统都有覆盖,包括教育培训管理、绩效管理、薪酬管理、考勤管理、人员管理、招聘管理、领导决策等模块,基本可满足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需求和关键业务。分析全面人力资源管理导向,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管理角色ERP-HRM系统也应有所覆盖,应结合每一个关键角色特点,预置相应的操作权限,建立管理职责和管理角色之间的合理分配关系;根据ERP的系统集成思想,ERP-HRM系统还应实现企业不同管理角色之间、不同业务流程之间、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集成和协同运作,避免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形成“信息孤岛”。
3ERP-HRM系统关键模块设计
①领导决策。对比分析人与事、学历、平均年龄等指标,对组织机构设置、企业人员等编制不同方案,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分析和预测人工成本,使人力资源投入/产出比实现最优化;分析人力资源相关报表,掌握企业的人力资源实际状况,帮助企业管理者做出正确决策。②招聘管理。合理设置招聘流程,支持在线投递简历等多种招聘方式。通过对简历的自动筛选,实现人岗匹配,进一步优化企业人才库管理。③人员管理。结合实际需求对企业员工进行分类管理,可以通过批量维护功能方便快捷地维护员工信息,实现对员工从入职到离职全过程信息的跟踪记录和准确管理。④考勤管理。支持自动计算多个员工或单一员工某个时间段的考勤记录;实现快速查询员工的迟到、早退、旷工等异常记录;调休、公出、出差、请假申请等可运用工作审批流的方式进行驱动。⑤薪酬管理。根据员工薪酬所涉及的薪酬项目建立薪酬表单并根据现有薪酬体系计算员工薪酬,每月定期员工薪酬统计表,员工可实现个人薪酬自查。提供多种形式的工资分析功能,监控工资总额执行情况,有利于企业管理者对薪酬的全面管控。⑥绩效管理。绩效考评是对企业员工在工作岗位的工作表现和行为结果方面的情况进行信息收集、分析和评价的过程。通过对员工进行绩效考评,并得出考核结果,可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但必须确保考评过程公正客观,考评后奖罚分明,将考核结果和员工的切身利益挂钩,比如员工的职位晋升、绩效工资等,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主动性,将员工的价值最大化,从而促进企业发展。⑦教育培训。可结合企业实际需求,有针对性的对员工进行教育培训,明确培训计划和培训方案,并做好培训记录和培训总结工作,如此可清楚掌握各个员工的能力水平和职业需求,有利于企业的合理人力资源配置。
4ERP-HRM系统实施成功的关键因素
企业经营目前正在进入人力资源导向时代,企业应从站在战略角度推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工程。一是企业高层要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过程中牵连甚广,涉及方面众多,只有企业高层对人力资源工作予以足够重视,才能帮助相关部门克服重重困难;二是做好总体规划,以企业信息化战略为导向,把企业现有的所有人力资源整合在一起,进行统一的管理和规划,激发人的无限创造力,并最大限度地将其转化为企业和社会财富。
5结论
总而言之,企业之间的竞争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而日益激烈,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必然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将ERP运用到企业管理核心内容之一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不仅提高了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也促进了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和现代化,有力促进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
参考文献:
[1]任金晶,龚伍军.基于ERP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研究[J].中国市场,2016.
[2]成茜.ERP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J].企业导报,2013.
篇10
关键词: ERP; 系统; 财务; 管理; 创新
现阶段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由于受过去片面、陈旧的传统经济思维的影响,产生许多错误、不适合企业发展的问题,主要是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包括计算机辅助手段依然存在弊端,无法适应现代企业运营的需要。经济的迅速发展,给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对其传统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挑战,迫切需要进行财务管理创新。ERP系统是一个较完整的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是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一体化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是管理与技术的结合体。它体现了先进的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成本管理思想,能够满足信息使用者的多样化信息需求。
一、何谓ERP系统及其发展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是在MRP(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制造资源计划)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经营管理本身就是对企业可支配的各种资源的整合利用、创造价值的过程。这时候的企业资源计划关注的往往是单个企业内部资源的配置,管理范围较小、难度较小,多使用手工或传统处理流程进行。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资源及信息已难以通过手工操作实现快速集中和优化,就需要不断提高反映速度,减少决策失误。在这种情况下,利用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实现企业资源计划成为企业管理一个共同的需要。ERP系统的基本思想是把客户需求和企业内部的制造活动、供应商的制造资源整合在一起,形成企业一个完整的供应链并对供应链上所有环节如订单、采购、库存、计划、生产制造、质量控制、运输、分销、服务与维护、财务管理、人事管理、实验室管理、项目管理、配方管理等进行有效管理,它的目的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及网络工具,配合实用的管理软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企业价值链资源计划,达到高效、即时、高度综合的效果,为公司管理提供更有指导意义的资源信息,极大地提高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和核心竞争力。ERP系统是一个较完整的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是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一体化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是管理与技术的结合体。目前国际上有ORACLE、SAR等品牌,国内如用友、金蝶等都有自己的ERP软件产品。但在目前国内企业中鲜有完整的成功实施例证。
谈到ERP系统发展的历史,一般认为是由MRP、MRPⅡ、ERP一直到最近EERP发展而来的。纵观中国ERP应用的历史,从早期称之为MIS的系统,到后来的MRPⅡ,再到近年的ERP,看起来名称有一些变化,然而其本质上都是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内容。
二、ERP在财务管理中应用的特点
在ERP系统中,财务子系统只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与其他子系统有着密切的联系。ERP系统的财务管理的特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即时性:资料管理功能实现之基础
在ERP的状态下,资料是联动的而且随时更新,每个有关人员都可以随时掌握即时的资讯,这在过去只能依赖大量的人力与时间才能完成。一般说来,影响企业竞争力固然有许多因素,但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在于它对企业内部各种信息的把握,以及对外部市场的资讯、现状变化的了解。在当今信息社会里,不仅要知己知彼,更贵在“即时”。
(二)集成性:财务管理数据可靠性之保证
在ERP系统中,财务子系统只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与其他子系统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分销、制造子系统的业务数据,通过信息集成,可直接传入财务子系统。财务集成是指在采购、销售、生产等业务的处理过程中,系统自动采集业务数据,自动选择总账科目和分账科目,自动生成记账凭证。相应的会计业务在订单的处理过程中自动生成记账凭证,进行会计处理。财务子系统作为ERP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实现与ERP其他子系统之间的信息集成,是财务软件发展的必然趋势。ERP系统的集成性,使财务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都得到了大大加强,会计软件输入与输出的信息范围大大扩展。ERP中的财务系统是集成的、面向管理和决策的财务系统,它实现了从对财务信息的事后反映到对财务管理和决策的实时支持、从封闭的单一财务管理到集成的全面企业管理的转变。
(三)远见性:先进财务管理思想之体现
ERP系统的财务系统与ERP系统的其他子系统融合在一起,财务系统又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于一体。这种系统整合及其系统的信息供给,有利于财务做前瞻性分析与预测,体现了先进的计划、控制和决策思想。
ERP系统由于各不同模块之间的数据传递而将整个系统连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供应链上各个环节的信息高度集成,实时反映企业的运营状况,为管理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ERP系统不仅反映货币计量信息,而且反映非货币信息;不仅强调信息的可靠性,而且强调信息的相关性和及时性。ERP系统体现了先进的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成本管理思想,能够满足信息使用者的多样化信息需求。 三、ERP系统对财务管理的影响
(一)ERP扩大了财务管理的内容
传统工业经济时代,经济增长主要依赖厂房、机器等有形资产。而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资产中以知识为基础的专利权、计算机软件等无形资产所占比重将大大提高。无形资产将成为企业最重要的投资对象之一。由于无形资产确认、计量的困难,传统核算型软件受到很大限制,进行财务决策时也很少考虑这些无形资产。ERP系统除了财务系统外,还包括供应链管理、人力资源等系统,可以从各方面对这些无形资产进行分析、预测,丰富了财务管理的内容。
(二)ERP系统为财务管理提供了更全面、更及时的信息
ERP系统除了提供必需的财务报表外,还能提供多种管理性报表和查询功能,并提供易于使用的财务模型和分析模块,更全面地提供财务管理信息,为战略决策和业务操作等各层次的管理提供服务。ERP系统对大量规范业务的计量都可以在初始化中加以设置,自动生成相应的凭证,记录工作可由系统自动完成,计算和报告中的大部分工作也能通过系统设置而自动完成。另外,ERP系统的集成保证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可靠性,保障了财务管理所需信息的质量。系统的实时性又保证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
(三)ERP系统改变了企业资金管理模式
ERP资金管理的两个重要功能,即自动实时生成现金流量表和利用内部银行结构对企业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量化考核,可以使集团总部作为投资中心,进行资金的合理分配与运用。ERP资金管理模块中的资金预测功能加强了企业对中短期现金流量的预测,能及时预警,保证公司的顺利运作。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企业盈利能力分析